索尼和微软体感摄像头的体感都很爽 问下有用投影玩游戏机的吗

体感应用逐步走出游戏领域
  体感控制正在从游戏走向大众智能终端
  任天堂在2006年推出的首个体感控制器Wii
Remote,开启了体感时代的到来;之后,索尼推出了体感游戏产品问PlayStationMove,微软推出了体感产品Kinect,体感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当中。目前,体感技术正在从游戏走向大众应用领域,如PC、平板,并开始往零售、医疗保健、教育等行业渗透。
  体感技术是人机交互的下一个趋势
  从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看,先后经历了鼠标、触摸屏两次大的人机交互的变革。人机交互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第一,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处理用户的信息,甚至捕捉用户意图、用户想法;第二,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的输入需求变为强调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的理想状态就是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顺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有体态(动作、表情等)和语言完成,因此人机交互的方向肯定是往体感、语言方向去发展。
  体感技术的核心在于MEMS传感器与软件算法
  依照体感方式与原理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惯性感测、光学感测以及
惯性及光学联合感测。惯性感测涉及到的主要硬件为各类惯性传感器,如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以及磁传感器等;光学感测涉及到的主要硬件为红外探测器和摄像头。体感产品的硬件相对简单,其核心技术在于MEMS传感器及各公司自己的独特的算法。
  体感技术处于爆发前夜,体感技术产业链公司受益明确
  体感技术的兴起,有望使得三类公司受益明显:一类是传感器公司,如重力
传感器、陀螺仪、磁传感器,如士兰微、歌尔声学、苏州固锝等;第二类是做CMOS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光学设备的公司,如华天科技、水晶光电等;第
三类是做体感解决方案及应用的公司,如中瑞思创。
  风险因素
  体感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尚不成熟,普及仍需时间;新技术的竞争风险。
  投资摘要
  体感控制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
  2013年8月份,Leap公司的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上市,这是首个面向PC和Mac开发的人机交互设备,它意味着体感交互技术开始走出游戏机领域,向PC、平板等设备渗透。2013年11月,苹果确认收购户PrimeSense公司,PrimeSense公司的产品主要是3D传感器芯片及解决方案,是微软第一代Kinect的技术合作方。苹果收购PrimeSense后,很有可能将其体感及手势控制技术应用于苹果的TV、平板和智能手机当中。
  不仅是苹果,英特尔、谷歌等都巨头在布局手势控制技术。今年,英特尔以4,000万美元并购了同样来自以色列的Omek,该公司专注于手势控制的算法技术。Google也以同样的金额并购了美国的新创公司Flutter。ARM则将与eyeSight合作将手势控制导入智能手机平台。
  体感技术有望成为人机交互的下一波趋势
  第一次大的人机交互变革是鼠标的出现,现在鼠标已经成为PC的标配产品;第二次大的人机交互变革是触摸屏,当前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并且在往领域渗透。从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看,其趋势体现在:第一,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处理用户的信息,甚至捕捉用户意图、用户想法;第二,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的输入需求变为强调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的理想状态就是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顺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有体态〔动作、眼神等〕和语言完成,因此人机交互的方向肯定是往体感、语言方向去发展。
  体感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智能终端的标配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巨头将会陆续将体感技术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带来人机交互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体感技术有望继鼠标和触摸屏之后,成为又一个得到普及应用的技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感技术将会成为智能终端设备的标配。
  体感技术的兴起,三类公司受益明显
  第一类是传感器公司,如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磁传感器等;八股涉及到的公司有 士兰微、苏州固锝等。
  第二类是做CMOS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光学设备的公司;如华天科技、水晶光电、 歌尔声学等。
  第三类是做体感解决方案的公司,类似于PrimeSense和LeapMotion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体感解决方案或自己能够提供相应产品的公司,如中瑞思创。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消费电子巨头发布体感相关产品;第二,体感技术进步迅速,超市场预期。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体感技术仍不成熟,推广应用可能低于预期;第二,新技术的替代风险。
  体感应用正在从游戏走向大众智能终端
  游戏开启体感应用的成长
  首个体感游戏产品Wii
  体感应用进入我们的视野,最早要追溯到任天堂在2006年推出的家用游戏主机Wii。Wii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它的手持体感控制器WiiRemote。
  Wii Remote的外型为棒状,就如同电视遥控器一样,Wii
Remote在游戏软件当中可以化为球棒、指挥棒、鼓棒、钓鱼杆、方向盘、剑、枪、手术刀、钳子等工具,使用者可以挥动、甩动、砍劈、突刺、回旋、射击等各种方式来使用。Will首次将体感操作列入标准配备,让平台上的所有游戏都能使用指向定位及动作感应功能。
Remote使用美国InvenSense体感技术。Wii主机上的SensorBar发出红线,红外线光束分布于主机前方5米的活动区,Remote内嵌的CMOS感应晶片,可以在活动区里随时感应到红外线的讯号。并将所感应到与主机的距离、Remote的姿势等讯息,通过蓝牙通讯传回Wii主机。
  Wii推向市场之后,非常受欢迎,年实现爆发式的增长,截止2013年10月,任天堂停产Wii,总共销售了
1亿台。2012年11月,任天堂推出替代产品WiiU。
  索尼PlayStationMove
  因为体感控制游戏受到广泛的欢迎,家庭游戏巨头索尼、微软也纷纷跟进。索尼于2010年9月推出PlayStationMove,让PS3主机具备动态感应功能。它利用动态
控制器和PlayStationMove的摄像头,来捕捉玩家的动作。动态控制器不仅会辨识上下左右的动作,还会感应手腕的角度变化,所以无论是运动般的快速动作,还是用笔绘画般纤细的动作也能在中重现。
  一套完整的PS Move体感装置由三个部分构成:PS
Eye摄像头、棒状的Move手柄以及类似于Wii双节棍手柄的导航手柄。
  主手柄(动态控制器)通过陀螺仪、加速感应器和地磁感应器,精确感应玩者的手部活动;副手柄(导航控制器〕,在对应游戏上与主手柄一同使用,以便体现更加细微的动作和真实的游戏体验;PSEye摄像头能探测动态控制器圆球的光线,精密掌握玩家三维空间的深度信息。
  微软的Kinect
  2010年11月,微软向市场推出了体感设备Kinect产品。Kinect非常受市场欢迎,2010年当年销量636万台,至2011年底累计销量1800万台。
  Kinect作为微软开发的游戏主机体感周边外设。它是一种3D体感摄影机,同时它导入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社群互动等功能。相比Wii和PSMove,Kinect不需要手柄,通过动作、声音实现控制和互动功能。
  Kinect for Windows实现体感操控在硬件上主要基于三大核心功能:
  3D影像侦测:Kinect for
Windows的传感器可以通过将红外激光点阵反馈到两个红外摄像头中,对用户的空间立体坐标进行3D扫描定位;通过RGB可见光摄像头捕捉可视图像,再配合声音数据对人物身份进行识别;在完成影像和声音数据采集后,数据直接通过USB线传输到PC上,由PC上的Kinectfor
Windows数据采集库对传感器3D立体影像、彩色可视影像和立体声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融合, 再将数据流传输到与Kinect for
Windows软件接口相连的SDK或应用程序中。Kinect的3D影像侦测技术来自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PrimeSense有自己开发的3D传感器芯片来完成这一功能。
  人体骨骼追踪:Kinect for
Windows的骨骼追踪系统能检测出包括躯干、四肢、手部在内的20个人体重要骨骼关节,可以同时侦测出6人,并对其中2人的动作进行追踪。通过对关节点的追踪,就能实现全身的体感操作。为了让电脑看懂使用者的动作,微软利用机器学习手段建立了庞大的图像资料库,形成智慧辨识能力,尽可能理解使用者的肢体动作所代表的涵义。Kinectfor
Windows还特别提供了近距离模式,能探测到最近40厘米范围内的物体。
  音频处理:Kinect的音频系统采用性能更强的麦克风阵列技术、先进的噪音抑制、回声消除以及用于识别当前声源的波束形成技术,让Kinect
for Windows在应用中能更精准辨识出用户音频,保证人体交互精度。
  体感开始进入游戏之外的领域
  随着体感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开始走出游戏领域:从游戏机扩展到进到PC、平板等设备,从游戏扩展到零售、医疗、教育等行业。
  2012年,Leap Motion公司推出的Leap Motion产品让我们可以用手势来操控我们的PC和平板;而TheEye
Tribe公司可以让我们用眼球的转动来操作PC和平板。可以看到,体感控制已经开始走出游戏领域,开始往大众智能终端渗透。体感功能完全有可能集成到PC、手机、平板等设备中,成为设备的标配,而且这已经在变成现实。
  2013年12月,惠普推出了搭载“体感控制”技术的全新消费类笔记本新品一一 HPENVY17 Leap Motion
SE〔简称E17t〕。E17t将Leap
Motion体感控制技术集成到笔记本中,消费者不必再额外使用任何配件,就能这种新型操控方式。
  2012年,微软推出Kinect for Windows以及SDK软件开发工具包,Kinectfor Windows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让开发者能够通过C++、C#或Visual Basic语言编写支持手势和语音识别的程序,令其调动Kinectfor
Windows的硬件潜力创造更多新应用。当前Kinect for
Windows已经在零售、医疗保健、教育等多个行业实现人机交互,如被用于患者的物理康复治疗,设备通过检测患者的身体运动幅度判定出患者的康复水平并提出进一步的锻炼建议;在服装店采用,帮助消费者“凌空换衣”,减少了反复试穿的时间和麻烦;在幼儿园,孩子们在蹦蹦跳跳的互动中一边游戏一
边学习知识。
  体感技术正成为创新热点
  体感技术的原理
  依照体感方式与原理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惯性感测、光学感测以及惯性及光学联合感测。
  惯性感测:主要是以惯性传感器为主,例如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以及磁传感器等来感测使用者肢体动作的物理参数,分别为加速度、角速度以及磁场,再根据这些物理参数来求得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各种动作。主要代表产品为Logitech在2007年推出空间鼠标〔MXAir),使用三轴重力传感器以及两轴陀螺仪,可感测使用者在空间中的手部动作,并将此动作转化为鼠标在屏幕上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移。Wii
Remote和PSMove手柄上也是通过惯性传感器来感测使用者的动作。
  重力传感器通过压电效应实现对外力变化的感知。大多数的竞速类游戏都会使用重力传感器作为对游戏最直接的操作方式,左晃晃右晃晃就可以玩的不亦乐乎。
  陀螺仪可感测一轴或多轴的旋转角速度,可精准感测自由空间中的复杂移动动作,因此,陀螺仪成为追踪物体移动方位与旋转动作的必要运动传感器。三轴陀螺仪:同时测定6个方向的位置,移动轨迹,加速。
  磁传感器通过捕捉磁场强度及变化,检测出物体的接近、移动或旋转。
  光学感测:主要是通过光学传感器获取人体影像,再将此人体影像的肢体动作与游戏中的内容互动。早期是以2D平面为主,如Sony的EyeToy。2010年微软推出Kinect,Kinect同时使用激光及摄像头〔RGB〕来获取人体影像信息,可捕捉人体3D全身影像,具有比起EyeToy更为进步的深度信息,而且不受任何灯光环境限制。
  惯性及光学联合感测:结合了惯性感测和光学感测技术。比如Wii,在手柄上放置一个重力传感器,用来侦测手部三轴向的加速度;一个红外线传感器,用来感应在电视屏幕前方的红外线发射器讯号,主要可用来侦测手部在垂直及水平方向的位移;2009年推出了Wii手柄的加强版一一Wii
Plus,主要为在原有的Wii手柄上再插入一个三轴陀螺仪,如此一来便可更精确地侦测人体手腕旋转等动作,强化了在体感方面的体验。
  主要的体感技术提供商
  1)InvenSense
  InvenSense是为智能型手机、平版电脑、游戏遥控设备、智能型电视与配戴式感测用品等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提供运动感测追踪组件的领导供货商,公司主要产品为陀螺仪、加速器、电子罗盘、压力传感器等的运动传感器。InvenSense因为给任天堂Wii提供体感追踪技术而闻名,公司于2012年上市。
  公司MPU-9150为全球首例九轴运动感测追踪(Motion
Tracking)组件,整合了三轴加速器、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传感器,并结合InvenSense的运动感测融合演算(MotionFusion)与运行校正韧件(run-time
calibration firmware),可提供客户全方为的解决方案(turn-key
solution)。其专为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配戴式传感器等须要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设备设计,让制造商省去挑选、检测、在系统阶段整合各别组件时所须的费用与麻烦。
  InvenSense的优势在于拥有五种主要的专有技术优势:专利的Nasiri-Fabrication制程、先进的MEMS运动感测组件设计、为传感器讯号处理(sensorsignal
processing)的混合讯号电路系统(mixed-signal
circuitry)、运动感测融合演算(MotionFusion)与校正韧件(calibrationfirmware)、可为所有消费性电子产品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业者提供含有驱动程序与APls的运动感测应用(Motion
App)软件。
  除了InvenSense之外,还有大量的半导体公司从事MEMS业务。根据HISiSuppli的统计,2012年全球MEMS芯片市场成长约5%,规模达到83亿美。博世和ST排名前二,InvenSense排名16位。
  2)PrimeSense与Omek
  PrimeSense今年再次成为热点,是因为被苹果收购。PrimeSense是做3D传感软件和摄像系统起家的,之后转型成为一个芯片制造厂商,并成为了微软第一代Kinect的技术合作方。目前,PrimeSense为Matterport的3D摄像机,高通的Vuforia游戏平台和Occipital的3D0扫描仪提供传感器。
  当前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传感器芯片及解决方案,其Carmine
PS1080芯片用于微软的Kinect,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DSoC芯片;2012年公司开发出新一
代3D芯片Capri,这是世界上最小的3D芯片,Capri能够探测到的深度是之前处理器的三倍,而它的尺寸仅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对自然光干扰的抗力是原来的20倍,即现在在白天日照下也能正常工作。
  PrimeSense的原理,是使用3D光学感测技术,使用红外线系统来绘制场景的网格。通过传感器读取网格中的点,并结合来自CMOS传感器的图像信息,绘制出包含了深度信息的3D地图。这种方法被称为“RGB-D”,它由传统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图像信息加上“深度”信息构成。
  PrimeSense的核心为Light
Coding技术。LightCoding技术是利用连续光(近红外线〕对测量空间进行编码,经感应器读取编码的光线,交由晶片运算进行解码后,产生成一张具有深度的图像。Light
Coding技术的关键是LaserSpeckle雷射光散斑,当雷射光照射到粗糙物体、或是穿透毛玻璃后,会形成随机的反射斑点,称之为散斑。散斑具有高度随机性,也会随着距离而变换图案,空间中任何两处的散斑都会是不同的图案,等于是将整个空间加上了标记,所以任何物体进入该空间、以及移动时,都可确切纪录物体的位置。
  除了微软Kinect产品,PrimeSense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应用到TV、PC、机器人、零售、医疗等众多领域。例如,PrimeSense和ASUS合作打造了XtionPro,与北京的Eedoo公司合作制造出一款针对中国的多媒体娱乐设备;法国的CRIIF就将这项技术用到自己的SAMI机器人原型中,以探测障碍使机器人可以自行绕过;还有一家零售解决方案商Shopperception用PrimeSense传感器分析消费者在零售商店中的行为。
  公司新一代3D芯片Capri不仅小,更节能、廉价,还能在移动处理器上运行得更好,PrimeSense公司的Dagan计划将其应用到所有的消费类电子设备里。不少研究机构认为,苹果收购PrimeSense的目的是将其技术导入到AappleTV中,用手势识别来实现人机互动。这种可能确实存在,但是更有可能的是苹果未来会把这
种技术导入到平板和智能手机当中。
  在苹果收入户PrimeSense的同时,Intel就以4000万美元的代价,完成了对以色列OmekInteractive公司的收购,其产品也与PrimeSense有些类似:手势识别和跟踪。
  Omek创办于2007年,开发了Beckon和Grasp等中间件,从而可以让游戏、应用和界面设计者将全身跟踪和手势界面融入他们的产品中。Omek自己没有开发3D摄像头,只拥有一个软件层,用以解读所有主要3D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将其转换为场景中人物及其活动的有用信息,了解这些活动如何能作为指令(手势)进行解读。3D摄像头本身只能返回深度地图一一图像中每个像素相隔多远。它们就好比是这套追踪与手势系统的“眼睛”,而中间件堪称“大脑”,可以解读眼睛看到的一切物体,将这种信息转化为可被游戏、用户界面或运行于系统的其他应用
理解的指令。
  在经营策略方面,Omek并不开发自己的传感器,而是把策略定为“支持尽可以多的设备”,助力开发者把Omek的手势识别和3D运动跟踪技术运用到他们的应用甚至是游戏上面。
  3)Leap Motion
  2012年05月,Leap Motion公司推出运动控制系统LeapMotion,Leap
Motion由一块USB设备和一套由公司设计的复杂软件组成,USB设备内装有标准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追踪多个物体并识别手势。当设备启动时,即可生成一块4立方英尺(约0.12立方米〕的3D空间,在此空间内的手指动作都会被捕捉到。
Motion是通过红外LED和摄像头以不同于其他运动控制技术的方式来完成对手指的追踪,它能同时追踪几十万个目标。LeapMotion在硬件上没有突出的特征,主要是依靠软件性能的提升,即识别算法上的突破,来实现精确的识别功能。
  从原理上看,Leap
Motion也是属于光学感测技术。不过相比Kinect的PrimeSense技术,其识别精度为0.01毫米,是Kinect过的100多倍。
Motion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好、更自然的方式与电脑互动。而且,这项技术可以在所有的平台中运行,而不局限在游戏上。目前,LeapMotion希望通过与各个领域开发者的合作,一方面检验产品的性能,促使更强大的软件尽快出现;另一方面也让即将推出的App
Store里面有足够多的应用。
  2013年12月,惠普推出的全新消费类笔记本新品一一HP ENVY17Leap Motion〔简称e17t〕,E17t将Leap
Motion体感控制技术集成到笔记本中,消费者不必再额外使用任何配件,就能这种新型操控方式。
  4)The eye Tribe和Tobii
  2013年9月,The Eye Tribe公司推出了The
TribeTracker的外接设备,可以直接插到PC或者平板上,可以使得PC和平板进行视线的接受和追踪。不同于Kinect、Leap
Motion等动作感应设备,The Eye Tribe监测的是用户眼球的移动变化。
  眼球追踪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制设备的目的。
  眼球追踪的主要设备包括红外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在精度方面,红外线投射方式能在3D英寸的屏幕上精确到1厘米以内,辅以眨眼识别、注视识别等技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鼠标、触摸板,进行一些有限的操作。此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如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眼球跟踪,但是在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上各有差弃。
  另外一家公司Tobii计划在今年秋天推出它的Rex眼球追踪设备。Rex是一个通过USB连接的电脑外设,它能让用户结合视线、触摸、鼠键等多种方式来控制电脑。TobiiRex可以简单地放置在任何台式机电脑屏幕顶部,并通过USB接口接入。同样,它也是依靠一个发射红外线的微投影器和图片感应器来追踪视线,一旦感应器通过用户行为被校准,处理软件就可以计算出用户的眼睛在看着哪里。用户可以通过Rex用眼睛操控IE页面的滚动,或地图应用,以及游戏等应用。
  5)Umoove
  三星的Galaxy S4的新增功能Smart Scroll
(用眼球控制页面滚动)、SmartPause〔目光移开屏幕,视频即暂停〕让Umoove为人所知,Umoove三星提供了眼球追踪技术。采用眼球和头部追踪技术的应用,可改变人们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网页浏览、玩游戏和看书等活动的方式。
  Umoove识别人眼和头部的运动主要是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捕捉的影像。而且,这项技术对摄像头的像素没有要求,两三年前的iPod甚至一些低端智能机的摄像头都能为Umoove提供数据。只不过Umoove后台需要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优化
  Umoove所需的原始信息就是来自移动设备前置摄像头的视频帧,其技术可以实时进行逐帧分析和差弃比对,以确认我们脸部和眼部的特定元素。除了能将面部特征“翻译”为动作的主引擎之外,Umoove还利用其他智能引擎排除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光线强弱的变化一一我们无论开灯关灯,还是从明亮的房间走到昏暗的房间,追踪都不会受到影响。
  当前,各种体感交互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用惯性感测,有的用光学感测;有的识别对象是手部动作,有的识别对象是眼球,也有的识别对象是全身动作;在体感的实现技术方面不同的公司也各具特色。
  从核心技术看,惯性感测是通过惯性传感器获得相关信息,核心技术一方面在于MEMS设计、制造工艺等,另一方面在于运动感测应用软件。而光学感测主要通过摄像头来捕捉图像信息,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虽然原理可能类似,但是每个公司都有其独特的识别算法,这形成各公司的核心技术。
  从大的方向看,我们认为各种体感技术会走向融合——惯性感测与光学感测的融合、体感、语音等方式的融合,从而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手势、眼球、语音等〕与智能终端设备来实现人机交互。
  体感技术是人机交互的下一个趋势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是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它经历 了几个发展阶段:
  1)早期的手工作业阶段,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适应现在看来十分笨重的计算机。
  2)通过命令语音的方式与计算机打交道,需要记忆许多命令和熟练地敲键盘;
  3)图形用户界面阶段,以及鼠标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操作走出专业人士的操控范围,普通人也可以熟练地使用。
  4)触控技术发展阶段,可以脱离鼠标和键盘,即使3岁的小朋友也可以流畅的操
作智能设备。触控技术当前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标配,正在往领域渗透。
  从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看,其趋势体现在:第一,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处理用户的信息,甚至捕捉用户意图、用户想法;第二,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的输入需求变为强调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的理想状态就是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顺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体态〔动作、眼神等〕和语言完成,因此人机交互的方向肯定是
往体感、语言方向去发展。
  当前,体感交互技术已经开始从游戏机领域往手机、平板、PC、位置服务、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拓展,我们看到惠普已经将LeapMotion的体感技术集成到笔记本中,
苹果收购了PrimeSense,也可能将其集成到TV、PC、平板或手机中。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体感将会成为电子产品的标准组件。
  语音交互方面,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glass已经开始将语音交互应用到设备中,国内的科大讯飞等公司也推了相关语音产品。
  产业链及国内相关公司
  体感技术产业链
  根据体感技术的原理,我们知道信息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两类:一类是惯性感测,另一类是光学感测。惯性感测涉及到的主要硬件为各类惯性传感器,如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以及磁传感器等;光学感测涉及到的主要硬件为红外探测器和摄像头。
  信息的处理主要由软件来实现,其关键技术在于各公司自己的独特的算法。也有公司利用自己开发的芯片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如PrimeSense,但是其芯片的核心技术仍是其独特的算法。
  因此,体感技术的兴起,有望使得三类公司受益明显:
  第一类是传感器公司,如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磁传感器等;A股涉及到的公司有士兰微、苏州固锝等。
  第二类是做CMOS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光学设备的公司;如华天科技、水晶光电、 歌尔声学等。
  第三类是做体感解决方案的公司,类似于PrimeSense和LeapMotion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体感解决方案或自己能够提供相应产品的公司,如中瑞思创。
  相关公司组合
  苏州固锝
  苏州固锝是国内分立器件的龙头企业之一,在二极管制造方面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二极管的销量连续10年居中国第一。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传感器领域的投资,目前在传感器领域的布局基本完成:明锐光电定位于各类惯性传感器的研发,明皜光电定位于传感器在国内的量产及国内市场开拓,苏州艾特曼定位于各类传感器的封装测试及相关测试设备及软件的开发。
  2013年,公司的传感器业务开始进入收获期:公司的加速度传感器已经在2013年三季度进入批量生产,月销售稳定增长;而且第二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样品预计年底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公司的地磁传感器产品也已经在三季度完成主要客户的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
  我们预计2014年公司传感器业务将迎来盈利拐点。同时,伴随着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对传感器需求的爆发,公司将受益于在传感器领域的布局。
  士兰微
  士兰微电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与制造企业一体〔IDM〕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业务有集成电路、分立器件、LED产品等。
  公司从2010年开始布局175173传感器的开发,目前已经掌握了加速度和磁传感器研发与生产、测试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公司在今年推出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SC7A30和三轴磁传感器SC7M30两款产品,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各种场合。同时,公司在进行的研发项目还有陀螺仪和压力传感器产品,预计今年年内还将推出三轴陀螺仪产品以及6轴/9轴组合传感器产品。
  公司长期从事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的研发制造,具备较完善的芯片技术研发能力和工艺技术研发能力,能够与MEMS传感器产品形成互补,支撑起在MEMS领域的发展。
  中瑞思创的主营业务为电子商品防盗〔EAS〕、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品及行业中应用方案开发和服务。随着公司在RFID行业的布局完成,公司将进入新-轮成长期;同时,商品防盗需求促使EAS业务稳健成长。从公司层面看,公司正在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整体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商业模式在不断优化。
  中瑞思创已经开始将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与零售行业中,2012年公司推出了TBS服装魔镜导购系统,将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和光学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内置客户管理软件,为客户提供衣服基本信息、服饰搭配等,可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华天科技
  华天科技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
“MEMS”传感器、半导体元器件的封装测试业务。子公司昆山西钛是全球三大晶圆级TSV封装厂商之一,另外还拥有晶圆级光学镜头WLO、晶圆级摄像模组WLC生产技术。
  昆山西钦的业务主要为CMOS图像传感器的封装。图像传感器是摄像头的核心器件,也是体感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当前,TSV封装主要源于图像传感器的需求,占TSV应用比例为58.5%。随着逻辑电路、存储器、“MEMS”等新兴应用TSV封装需求的增长,预计2010年至2017年,全球TSV用晶圆消耗量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56%。
  华天科技的收入及净利润完全来自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
  歌尔声学
  歌尔声学专注声学科技,是微电声器件的行业领导者之一,其声学产品(包括MEMS麦克风)广泛应用与包括三星、惠普、思科、LG、松下、西门子、NEC、富士康、伟创力、宏碁、华硕、联想、京瓷、缤特力等众多世界知名消费电子厂商。
  公司在MEMS麦克风领域已经进行了超过十年的研发工作,在该技术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MEMS麦克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位居全球前列,已成为全球MEMS麦克风的主要设计与制造商之一。
  水晶光电
  公司主导产品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和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是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摄像头及其它数字摄像镜头系统的核心部件,两大系列产品产销量居全球前列,其产品是数码产业及手机通讯产业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配套供应商。
  公司的微软Kinect产品的供应商之一,其窄带滤光片产品应用于Kinect的IR镜头。随着光学感测技术应用的扩大,对IR镜头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其光学产品的也会相应受益。(刘翔/卢文汉/陈平/国信证券)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体感游戏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