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中药可以放白糖放久了还能吃吗吗

喂宝宝喝中药不能随便加糖
更新时间: 17:24:25
健康分享者:askv
该经验由 ask 发布经验求助,查看TA的任务需求
想向大家咨询一下喂宝宝吃中药能不能在药里面加上糖,我有一个朋友,他家的孩子今年四岁多,孩子从小身体就比较弱,经常生病。所以几乎是从能吃饭开始就开始吃药了。最近这一段时间孩子在吃中药,因为中药非常的苦,所以小孩不愿意吃,家里人为了让小孩能够喝掉这些中药,所以就在中药里面放糖。但是又不知道这样吃可不可以,所以想向大家咨询一下小孩吃中药能放糖吗?
步骤/方法:
相对于西药来讲,中药的确是非常难喝,对于成人来讲吃中药都很困难,何况是对于一个孩子,但是很多的中药往往为了调节一下他的口味,都会在里面加入一些甘草,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讲,凭借甘草的甜味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接受这种苦涩的味道,所以有一些家长就会想到一个办法,往中药里放一些糖或者是蜂蜜,增加它的甜味,让孩子喝下去。
其实在中药里面如果加的是蜂蜜还可以,因为蜂蜜的成分是葡萄糖,还有果糖,而这种成分是容易被肠胃吸收的,而且本身蜂蜜也有一定的营养,还有润肺和润肠的功效,但是千万不能多加,尤其是小孩子不能吃太多的蜂蜜。
但是如果在药里面添加的是白糖,那就另当别论了,不懂得中药,它的治疗效果还有它的药性都是不一样的,白糖它本身是偏热性的。所以随便的在要当中加白糖有可能就会改变药性,从而药的疗效就会大打折扣。
注意事项:
所以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吃中药的时候最好咨询一下医生,听医生的建议,哪些药里面是可以增加蜂蜜或者是白糖的,哪些药当中是不能增加的。
更多母婴健康问题,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宝宝护士
订阅到邮箱
儿童热门相关
儿童精彩推荐
儿童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本品适用儿童:腹泻、便秘、消化不良、...
参考价格:¥158
功能主治:用于咳嗽气喘,吐痰黄稠或咳痰不爽,咽...
参考价格:¥19孩子喝中药很费劲,我想喝完以后给她吃些糖,有什么不好吗,我听人说糖是解药的,是吗
说糖是解药是不确切的。糖味甘
中药的五味——酸、辛、苦、甘、咸
通过品尝,可以发现中药有着不同的味道,有酸有甜,有苦有咸,有的则味道辛辣,以上这五种不同的味道就是相关信息讲的五味。另外还有一些药物的味道发涩,或者淡而无味,而中医将这两种味道也通通归纳到五味的范畴里了。这是因为中医把具有收敛作用的涩味药物归纳到酸味药物中,把具有淡味的药物归纳到甘味药物中。所以,尽管有七种不同的味,但在习惯上只讲五味。中医又把五味与人的五脏联系起来,如“酸入肝、辛入肺,苦人心,甘入脾,咸入肾”。
1.酸味药物一般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体虚多汗、遗精、带下及出血等证,例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覆盆子、金樱子等。
2.辛味药物一般有发散、行气止痛、行血散瘀、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例如荆芥、薄荷、砂仁、木香、红花等。
3.苦味药物一般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通便的作用,适用于热证、湿热证以及痈肿疮疡等证,例如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等。
4.甘味药物一般有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和中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证、拘急疼痛以及调和药性等,例如党参、地黄、黄芪、甘草、大枣...
说糖是解药是不确切的。糖味甘
中药的五味——酸、辛、苦、甘、咸
通过品尝,可以发现中药有着不同的味道,有酸有甜,有苦有咸,有的则味道辛辣,以上这五种不同的味道就是相关信息讲的五味。另外还有一些药物的味道发涩,或者淡而无味,而中医将这两种味道也通通归纳到五味的范畴里了。这是因为中医把具有收敛作用的涩味药物归纳到酸味药物中,把具有淡味的药物归纳到甘味药物中。所以,尽管有七种不同的味,但在习惯上只讲五味。中医又把五味与人的五脏联系起来,如“酸入肝、辛入肺,苦人心,甘入脾,咸入肾”。
1.酸味药物一般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体虚多汗、遗精、带下及出血等证,例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覆盆子、金樱子等。
2.辛味药物一般有发散、行气止痛、行血散瘀、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例如荆芥、薄荷、砂仁、木香、红花等。
3.苦味药物一般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通便的作用,适用于热证、湿热证以及痈肿疮疡等证,例如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等。
4.甘味药物一般有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和中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证、拘急疼痛以及调和药性等,例如党参、地黄、黄芪、甘草、大枣等。
5.咸味药物一般有软坚散结、平肝潜阳以及泻下的作用,适用于瘰疠痰核、眩晕、大便秘结等,例如瓦楞子、昆布、牡蛎、石决明、芒硝等。
6.淡味药物一般有渗湿和利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例如茯苓、猪苓、通草、滑石、泽泻等。
7.涩味药物与酸味药物的作用相似,适用于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例如龙骨、牡蛎、仙鹤草、白芨、藕节等。
每一种药物都是既有气,又有味,而药物的气和味与药物的药性密切相关。一般讲药物的气味相同,其作用就类似,如果气味不同,也就不会有类似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药物尽管在气味上是相同的,却又有不同的特殊作用,例如黄芩、黄连和黄柏性昧均为苦寒,都有清热的作用,但是,黄芩善长于清肺火,黄连则善长于清胃火,黄柏则更善长于泻相火。又如大枣和冬虫夏草性味均甘温,都有补益作用,但是,大枣偏于补气养血,冬虫夏草则益肾补肺。通过举这两个例子,来说明药物的气味是复杂的。正是因为这种药物的复杂性,药物才能在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只有认识和掌握药物的基本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同中有异的特性,才能全面的、合理的了解和使用中药。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还要制成蜜丸,或糖浆剂。
可以的。如果医生无特殊交代一般用白糖,白糖宜口吃。是小孩怕药味苦放点糖哄他容易吃吧,不要放太多哦,多了可能会对药性有影响。最好是让小孩先吃了药再以奖励方式给他一...
你好,吃中药的话是不可以吃糖的,肯定会对吸收药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宝宝吃完了药可以用清水漱口的。
没事的,不用担心,或者给他吃冰糖也行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
病情分析:
你好,吃中药的时候是可以吃糖的,因为一般的糖的主要成分就是牛奶和糖,或是香精和果汁之类的,和中药是没有有害反应的。
指导意见:
吃中药的时候需要忌口...
答: 你好,根据你陈述的情况,这属于早泄啊。建议你可以去医院查一下前列腺炎,看有没有炎症,再进行针对治疗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抗菌药物...
答: 月子坐好应该没什么的吧,不过生了宝宝抵抗力会比较差。
答:    口臭的原因很多。
所谓口臭(也有称“口气”的),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不...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中药可不可以放点白糖,给宝宝服用??_百度宝宝知道喂宝宝喝中药切记勿随便加糖
喂宝宝喝中药切记勿随便加糖
前言:宝宝生病了需要吃药,这一直是妈妈所头疼的问题,对于一些苦的药,无论怎么哄宝宝们都抵抗的不行,没办法的家长往往喜欢给孩子们加些糖,以掩盖住药的苦味,但是在此对于这种吃法专家们要提醒家长了宝宝喝中药加糖得分情况,否则会加重病情宝宝喝中药加糖得分情况,否则会加重病情母婴健康讲坛百家号养生之道网导读:10个月宝宝喝中药可以加红糖不?中药味苦很多小宝宝都不喜欢吃,父母就拿糖来哄孩子,或者直接把糖加到药里。那么10个月宝宝喝中药可以加红糖不?10个月宝宝喝中药可以加红糖不1、10个月宝宝喝中药最好不要加红糖加糖分热证、寒证: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2、为小儿煎中药的方法煎煮中药时最好用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而且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也可用不锈钢或搪瓷器皿,但忌用铁锅,这是因为铁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可与中药所含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液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煎中药前,先用冷水将中药泡透,一般需浸泡30分钟。煎中药时,要掌握好时间、水量及火候。煎煮的时间和水量因药物的性质不同而异。清热解表药煎煮的时间不宜过长,煮沸后10-20分钟即可,故水量要放得少些,水的液面只要高过药即可。滋补药和杂类方药,需煎煮半小时,水量要多放些,没过药后,再高出2-3厘米。有些药物为了充分发挥其药效,减少毒性,须采取不同煎煮方法,因此应按医生或药房交待的方法进行煎煮,如先煎、后下或用纱布包好再煎等。煎药的火候也要掌握好。药液未煮开时用旺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并应经常搅拌。3、给宝宝喂中药的方法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4-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可对他们进行诱导、说理,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母婴健康讲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养儿方知父母恩,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里面可以放白糖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