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请同行共研,共同中医正骨培训学校这个技术

&&视频专栏
&&中心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对外合作的窗口,对海内外开展中医药科研、开发、医疗、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服务业务。
业务范围: 产品研发:中医药有关的各类产品,如新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疗效型化妆品、消毒品、卫生用品等,与企业联合研制新产品、代理新产品报批,为产品研发及其生产与改进提供服务。 专业培训:常年开展短期、中期的初、中、高级中医药专业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解剖学、西医诊断学...
&&中心动态
&&证书样本
&&专家介绍
&&视频中心
&&证书查询
身份证号:
证书编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平台
电话: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Copyrights (C)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我的图书馆
来源:互联网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10401
中医骨伤发展简史1、中医正骨学历史渊源流长,正骨是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2、开始有文字就有正骨科的记载;3、正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同中医学理论的完整性分不开的;4、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专著;5、北宋时期民间出现正骨诊所;6、元代十三科中设有正骨专科;7、明清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产生一定影响;8、建国后中医正骨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祖国医学辉煌传承的几千年里,民间各地的祖传正骨流派也可谓百花争艳,百世流芳!!!建国以后,尤其政府在各地办学(中医药大学)建院(中医院)以来,在政府吸纳重视扶持下,他们的家传医术因著述立说建科办院得以发扬光大,活人无数,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
&&& 柳海峰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明了“三花接骨散”和“骨细胞生长素”,中国专利局于日授予第37388号发明专利证书,于日授予第50454号发明专利证书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机关服务中心向北京市工商局呈递《关于申办北京三花高科技公司的请示》,申请成立北京三花高科技公司,经济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柳海峰。经营范围:主营:三花接骨散系列产品。经营方式:三花系列产品出口。到1999年,三花接骨散作为北京三花高科技公司的拳头产品,在全国已经享有很高大知名度,是国际领先技术,28天治愈骨折的中国国家级新药,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大高度重视。被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中药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同时,建立了营口三花制约总厂,海南三花药业有限公司,安国三花中药材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量,已经形成科工贸一条龙的集团模型,“三花接骨散”以迅速治疗骨折的疗效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开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三花接骨散的第二代产品是柳氏接骨散, 中国养生酒网免费帮助邮购、咨询等。 &&& 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改写“伤筋、动骨一百天”传统历史的柳海峰教授,柳先生强烈呼吁国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原创知识产权。他说,原创知识产权就是发明人个人的财富,更是国家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是一个国家,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国家不但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它,而且应该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大力鼓励,帮助科学家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使国家长久兴旺发达。      柳海峰先生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自北宋以来,他的家族世代行医,至今已有千余年,柳海峰先生幼时在父亲柳春吉的带领下,游走民间,行医济世,年长后,他继承柳氏家族全部中药书籍及方剂,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并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等多家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于一九九二年成功自主开发出“三花接骨散”,致使骨伤病人能在二十八天痊愈,从而改写了“伤筋、动骨100天”的传统历史。原创“三花接骨散”也成为我国中药第一个达到KFDA标准,并获准进入韩国医保用药目录。柳海峰先生个人因此获得了发明专利多项金奖,二十世纪中国接骨学最好成就奖,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之一。      然而,好景不常,柳海峰先生和他的“三花接骨散”都无端遭到了厄运。由于没有对原创知识产权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相信外来不法商人的胡言乱语和投机分子的欺骗,“三花接骨散”遭到了乱批乱判,柳先生不得不出走澳门,在那里生活达五年之久,被逼得妻离母丧。早已成为名牌产品的“三花接骨散”,从此在市场上再也见不到踪影。谈起这些年的遭遇,柳先生非常痛心。他对记者说:在澳门的日子,不但生活十分艰苦,精神上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身心很痛苦。本来搞原创研究发明,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付出极大的精力,还可能遭到种种非议甚至受到打击。多少人奋斗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也可能搞不出理想的结果,但他们的精神是可嘉可佩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在这点上,我是个幸运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我取得了成功,就会本应充分肯定我,“三花接骨散”也本应大力推广,为骨伤患者解忧,为人类造福,可是,就出现了这种事情,有时回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和柳海峰教授相见如故,我好奇地问道你这么多年蒙受了很多的苦难,但你的精神这么好,柳海峰教授一言说出了重要的心理话,好人一生平安,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发明家有多么的艰难,失败就成为骗子,成功因为得不到国家的有力保护,使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的项目一夜间被迫害,这是多么悲伤的事!    原文: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2273122###
&&&&&& 桑兰开始服用中医神药牋柳海峰赴美诊治遭拒签&&&&&&&&&&&&&&&&&&&&&&& 《北京晚报》 &&&&&&&&
02:53:17 08/30/98
  本报讯 据从有关方面获悉,被美国医生确诊为终生瘫痪的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于23日开始服用中医神药“三花接骨散”后,近日手腕开始恢复力气,本来因无力而下坠的两手戴上特制的手套后,已可以自己用刀叉吃饭,但胸部以下仍无感觉。
  “三花接骨散”的发明人柳海峰研究员带着配合治疗方案准备赴美为桑兰治疗,但目前却被阻于北京的美国大使馆门外。无奈之下,柳海峰致函桑兰在美监护人谢晓虹女士,表示赴美之事难以成行,但他在传真里写下桑兰服用“三花接骨散”后的辅助治疗方案。作为世界知名的中医,柳海峰本来还应邀参加近日在纽约举行的世界针灸联合会大会,他拟提请大会讨论桑兰的治疗方案一事也一同搁浅。
  不知美使馆为何对柳海峰赴美拒发签证。美国中医协会和世界针灸联合会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再次邀柳海峰赴美对桑兰进行治疗。
  据谢晓虹女士介绍,对于桑兰的康复前途,西医也有一定分歧,较保守的看法是桑兰的下半身将永久瘫痪,手的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恢复;较乐观的看法是桑兰的手部功能有可能恢复大部分,由于今后三五年内,美国将出现第一代协助神经细胞生长的新药,将来桑兰有望能够站立起来并恢复行走。她说,美方主治西医同意对桑兰采取针灸、中药、推拿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发源地】: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家族姓氏】:梁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肥城市中医院(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   梁氏正骨与梁氏接骨膏药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梁氏正骨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采用手法正骨,并以上百种中草药熬制膏药,疗效独特。正宗梁氏正骨八代传人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使这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并成立了骨科研究所。梁氏正骨的特点是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痛苦小,疗程短,费用底,疗效佳,避免了切开手术的诸多风险,其医技和医德深受广大病员的欢迎。 【特色专长】   常见四肢骨骨折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梁氏接骨膏药:对疑难骨折如跟骨骨折夹板固定治疗有突出疗效,尤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草药验方(再生散)治疗效佳.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膏药外敷,瓦型纸壳固定效果优良。【代表人物】:一代:梁瑞图;二代;梁毓华;三代:梁胜泉;四代:梁桂荣;五代:梁荫庚;六代:梁洪勋,梁鸿举;七代传人:梁振兴,梁顺兴,张申庆,尚海峰,梁永革;八代传人:梁冬炜 王泉 梁慧 曹良钦 梁起勇 【常用自制制剂】   接骨膏药,新伤灵,七厘散,消肿定痛汤,二龙接骨灵,壮骨灵,伤骨再生一号(二号,三号未外传),接骨续筋汤,(大、中、小)烫药,再生散,骨坏死复生灵,蛇藤追风胶囊等20多种.上述经验方均为无偿献给政府.【背景资料】   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曾为其题词"振兴中医,造福人民".   对其验方组成有兴趣的同道中人可以发贴,我会尽可能地发给你们.还望梁家各位前辈老师见凉为幸!!【家族传承】   名誉古今的山东梁氏正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知名祖传正骨派系之一,具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德兴堂”,是它的重要标志,亲手关闭“德兴堂”的人是它的六世传人梁洪勋。现在珍藏在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里的,梁氏第五、六两代人70多年前经历过腥风血雨的珍贵老照片,是胜过文学的祖谱。还有许多其它的有关资料。但最能说明真正正宗梁氏正骨的,则是它祖代相传的架构,即传宗接代的连贯性,且代代正宗传人都是当时带有成就的名医。
一代:梁瑞图(字增生,号莲峰),梁氏正骨创始人。   地方记载:“清·乾隆元年,安驾庄人,开设德兴堂药店,精岐黄发明接骨术,创制接骨膏,成为闻名于东北、华北各省的梁氏接骨术,其效实过西洋人,世传遗术,远近赖之。“德兴堂”曾安驾过乾隆皇帝而受到御赐重赏,村庄也为此更名为“安驾庄”。二代:梁毓华(略)三代:梁胜泉(略)四代:梁桂荣:   地方记载:“1915年受邀为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匾额誉之“济公好义。乐善好施”。1915年受邀请为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医伤, 群众赠匾额誉之“济公好义,乐善好施。”泰安满庄一家吴氏,祖上腿伤吃住梁家,直至伤愈分文不取,至今已有四代与梁家世代友好,医患之情胜过亲戚,世间罕有。著有《梁氏顾客辑要》、《内科辨览》等。五代:梁荫庚(其长兄荫衡之子洪恩;次兄荫琪无子女;三兄荫铣之子洪彬过继予荫琪;次子洪魁):   “德兴堂”的掌门人,梁氏正骨五世唯一正宗传人,其医术远近赖之,许多医事被神话般广为传颂,象“梁家对腿天下无比,能把鸡腿对到鸭子腿上”,“高粱秸断了都能接活”等等。百姓赞誉送雅号“梁四仙”,是据田纪云副委员长是目前梁氏正骨的最知情人之一,一固与梁家是亲戚,二固幼小时就亲自见证并体验过梁家的接骨术和接骨膏的神奇,8岁腿伤梁荫庚为他医治。六代:梁洪勋(其二弟洪章,三弟洪举皆从其学):   1922年生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他是著名山东梁氏正骨在解放前后承前启后的领头人。1954年他带头响应党的“公司合营”号召,关闭“德兴堂”参加联合诊所,并将祖传秘方献给国家。他是唯一为继承和发扬梁氏正骨做出突出贡献的功勋人物,他为肥城的中医事业和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社会上广有影响。1988年他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被评为单位和市县先进个人、优秀中共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生前多次任省市人大代表,第一届市政协副**,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泰山大学中医班教授,市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院骨科主任,名誉院长。他自编数万字教材,发表论文多篇。出席省政府召开的“中医正骨经验交流会”和“名老中医座谈会”及多次全国中医学术交流会和全国正骨手法研究会。培养学生千余人。治骨伤,他以刚柔相济、稳准轻巧的手法而著称,所治骨折无不愈合者。治骨病,他开创了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先河,曾治愈长达4年半和6年的骨不连接,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病多获桴鼓之效,以中药治愈数例因**造成的下肢截瘫病人。在“扶正祛邪、驱邪安正”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用药特点注重扶持和恢复人体正气,辩证精确,处方严谨,疗效好治愈率高,其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及港台。他毕业奉献,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深得世人赞颂,有口皆碑。七代:梁振兴(其二弟三弟不从医,四弟顺兴从医):   副主任医师,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所长。曾任职泰安某医院书记兼院长及肥城中医专家门诊。继承创新,学研俱丰。精研骨伤骨病,旁及内外妇儿各科,衷中参西擅治疮疡。医药研究成果颇多,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专利二项,在编著作三部。德艺双馨,享誉省内外。八代:梁冬炜:   现年37岁,现任职肥城市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擅于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各种骨折、关节脱位及手术治疗各种骨伤和骨病。罗氏正骨的简单介绍  以近百岁的高龄,施展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祖传正骨绝技,为数十万中外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这就是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罗有明的传奇人生.   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罗有明心地善良、聪明伶俐,被老祖母选为接班人悉心培育,到16岁开始独立行医时,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女“郎中”,成了“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   1957年,罗有明被北京双桥镇的群众挽留在双桥医院。从那时起,“双桥老太太”的名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时有“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之说。  1985年7月,卫生部遵照周总理生前对有关部门所作的“一定要把罗有明的本事学到手”的指示,拨专款建立了“罗有明骨伤科医院”,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近10多年来,她突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为前来请教的医务人员举办进修班、急训班32期,朝鲜、德国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单是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冯氏正骨  在冀中平原,有一个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县城—肃宁,多少年来,这里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冯氏正骨;那几代人“捏胳膊腿儿”的绝活儿方圆几百里无人不晓,是沧州市的代表,是肃宁人的骄傲。  200余年前,白家村有一个冯氏青年农民黄昏收工回家 ,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人叩打门环,开门见一须眉洁白老翁忙让进屋,换衣敬茶敬饭,热诚之至翁感激,传技艺完后,训道:只可为民行善,不可勒索钱财。早饭后青年下地干活刚出村,见一人在榆树下抱腿呻吟问原由,知上树所摔俯身摸双腿双手似有仙气催动伤者不知不觉中腿已好,乐呵呵回村自此,冯氏名声远播治病分文不收绝技代代相传......【发源地】:河北省肃宁县【家族姓氏】:冯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肃宁县骨伤科医院【简要历史沿革】  弹指一挥间,冯氏家庭历经六代,走过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论是第一代祖师爷冯绍祖受仙人点化学得正骨医术的神秘传说,还是37县百姓自发捐款为第二代传人冯椿龄老先生修建万人碑以示敬仰;不论是第五代正骨专家冯庆森受美国国际医学科学院邀请在国际同行面前作报告名扬海外,还是第六代传人肃宁县骨伤科医院冯永生院长获得99“香港紫荆花”优秀论文金奖、世界华人卓越成就奖等足以令人自豪的殊荣,在今天的冯氏家庭成员看来,只是过去曾经的辉煌,他们以开拓者的风范和战略家的气魄,为冯氏正骨事业设计着更具广大前景的发展蓝图。【特色专长】  以祖传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三期用药为特色,结合现代医学,对难以手法复位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症、多疑难杂症配合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治各种骨折(开放性、陈旧性、粉碎性等)、脱臼、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及各种肩、颈、腰、腿疼等症。对新鲜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率达100%,解剖对位率达80%以上,对四个月以内的陈旧性骨折,采用手法折骨复位,广治愈患者万余人次。【代表人物】第一代祖师爷冯绍祖/第二代传人冯椿龄/../第五代正骨专家冯庆森/第六代传人肃宁县骨伤科医院冯永生院长,副院长冯永胜 、 冯永杰,吴新玲【常用自制制剂】不详【背景资料】详见医院介绍。
第五代正骨专家冯庆森  冯永生,冯氏正骨第六代传人  冯永生,男,汉族,冯庆森的长子,现今年42岁,肃宁县骨伤科医院董事长兼院长,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他1978年参加工作,自幼随父学习祖传正骨舒筋术,14岁就能独立应诊,17岁成为医院的主力医生,25岁任医院院长,是冯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中的佼佼者。2000年被聘为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教教授、博士学位,并担任香港医学科学研究院教授职务,兼任河北省骨伤科外固定研究所副所长,是省、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执委。作为沧州市第三批市管专业技术人才,他兼任着全国骨伤科医学学术研究会理事、全国骨伤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骨外伤外固定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第一届骨外伤外固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被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高级研究员职称,被国际医学研究院授予中西结合教授博士学位等等,成为中国骨伤医学界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
  先后评为市管专业技术拨尖人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年科技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医护人员、十佳医务工作者、十佳管理人员,中国名医、当代名医,世界杰出人士等称号。参加国际、国内医学交流会议三十多次,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际金奖二篇、国家级优秀论文六篇,参编撰书五部是医学多科会员。
  他先后三次前往沧州、天津、北京进修深造,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医学理论,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广收博采,集百家之长,有效地将古今中西医紧密结合,融汇贯通,汲取西医之精华,在中西医综合治疗骨伤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由于误诊或治疗方法不妥,造成骨伤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由于误诊或治疗方法不妥,造成骨伤久治不愈和骨头畸形愈合是治疗上的一大难题。冯永生采用施行手术、手法舒筋、再辅以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多例外地医院手术、接骨后骨头长弯的患者得到痊愈。手术治疗骨折,一般采用内固定,愈合后再取固定物,对这种痛苦大、费用高、易留后遗症的方法,冯永生全盘否定,他使用穿针固定,等骨折愈合后拔针,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之苦,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治疗方法在医院早已推广使用。医院近期推出的外固定架的使用,是针对四肢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将其固定器在断骨两端加压固定,增加了折骨的稳定性,解除了下肢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是骨伤临床医学上的又一新突破。    专业特长:灵活运用祖传接骨舒筋手法诊断、治疗各类骨折、脱臼、软组织损伤,结合点穴、按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结合现代医学手术治疗复杂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症、畸形及各类骨伤凝难病症。从医三十年来治愈骨伤患者上万人次,深受患者信赖和好评,在医学界较为瞩目。其事迹被收录到《东方之子》、《世界名医大全》、《当代中西医名医大全》、《中国高级医师大词典》等书籍收藏.苏氏正骨【发源地】:辽宁海城西柳苏家村【家族姓氏】:苏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   “辽宁省交通创伤海城急救中心”及海城市急救电话“120”设在该院,是长春中医学院和辽宁中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全国中医老年骨折病医疗中心”。 【特色专长】正骨四法,即“分神复位法”、“刚柔固定法”、“内外用药法”、“自然练功法”!苏氏正骨四法,同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医疗方法和体系,使中医正骨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解决了创伤急救及骨伤科疑难病症。【代表人物】苏相良()苏氏正骨创始人/“神手苏三”苏玉新(1943年12月--—)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第三代传人苏继承(1964年4月——)(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副院长、副书记)、苏继武(现担任辽宁海城正骨研究所所长)、苏纪权(辽宁海城正骨研究所副所长)【常用自制制剂】"骨坏死愈合丸","每丸重6g","鞍卫药制字(98)F322-0321","辽药制字Z"," LBZ","苏氏愈骨一号丸""抗骨质疏松丸","每丸重6g","鞍卫药制字(98)F323-0321","辽药制字Z"," LBZ","苏氏愈骨二号丸""活血化瘀丸","每丸重3g","鞍卫药制字(93)F150-0321","辽药制字Z"," LBZ","接骨一号丸""接骨丸","每丸重6g","鞍卫药制字(93)F153-0321","辽药制字Z"," LBZ","接骨二号丸"补肾壮骨丸","每丸重3g","鞍卫药制字(93)F149-0321","辽药制字Z"," LBZ","接骨三号丸"【背景资料】   1953年,傅作义将军(时任水利部长)来海城视察灾情,发生车祸,造成右肩关节脱臼被其治愈,从此名声大振,逐渐成为辽宁著名流派之一。   1986年苏玉新获得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华佗金像奖”。 1987年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人才学会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老百姓称他为“神手苏三”。苏继承与苏玉新共同整理完成的苏氏正骨法”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   1998年,苏玉新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传统中医药成果博览会,苏氏正骨法获得奖牌。苏 氏 传 人骨神 苏相良  苏相良(),苏氏正骨创始人,于日生于辽宁海城西柳苏家村。1935年至1940年在海城温香龙台铺跟民间医生曲大夫学习正骨,学成后至1947年开设“相良正骨所”,1956年7月加入海城镇中西医联合诊所,担任骨科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苏老先生把经验升华成为自己的理论,初步形成了正骨四法,即“分神复位法”、“刚柔固定法”、“内外用药法”、“自然练功法”,疗效较高,远近闻名,求医者络绎不绝。   1953年,傅作义将军(时任水利部长)来海城视察灾情,发生车祸,造成右肩关节脱臼被其治愈,从此名声大振,逐渐成为辽宁著名流派之一。   苏玉新 系苏氏正骨第二代传人   苏玉新,苏相良的三儿子,1943年12月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苏家村,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兼任海城市政协常委、鞍山市政协委员。他还是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长春中医学院和辽宁中医学院骨伤系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鞍山分会中医学主任委员、全国人才会骨伤人才学会副理事长、辽宁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苏氏正骨法即由传人加以继承发扬而兴旺起来,其二代传人苏玉新是众多传人的佼佼者.他对苏氏正骨不仅继承、研究、完善,而且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疗法上有所突破,疗效更加提高,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海城市正骨医院原来是一所集体所有制的专科医院,1962年高中毕业后到正骨医院工作。   从1984年主持医院全面工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带领职工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为医院发展建设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1986年苏玉新获得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华佗金像奖”。与此同时,完成了中医正骨技术的“五大进展”。 老百姓称他为“神手苏三”。   1987年苏玉新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享受省特殊津贴,中国人才学会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   “苏氏正骨法”1992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 苏玉新1992年获海城特等劳动模范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3年享受政府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在卫生部十年百项成果中期表彰会上苏玉新被命名为先进个人。   1998年5月,海城市委、市政府决定,以1700万元的价格,将该院出售给苏继承的父亲苏玉新。由此,该院变成了民营医院。苏玉新认为,实现转制,为医院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几年来,苏玉新将复位法、动静固定法、内外用药法、益气练功法的“苏氏正骨四法”,同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医疗方法和体系,使中医正骨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解决了创伤急救及骨伤科疑难病症。他以科研为主导,主持研究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带顶骨针复位固定器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三针锁针加压治疗股骨颈骨折研究”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在省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为弘扬祖国医学,他潜心研究整理了苏氏临床经验,并著有《骨伤难症百例》、《苏氏正骨》等学术专著。
&&& 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肥城市中医院骨伤科(即梁氏正骨治疗中心),是在具有300余年历史、名列全国十大骨伤派系之一的肥城梁氏正骨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自1978年建科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经由单纯的整复门诊发展成为了医教研功能齐全,集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于一体的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并举、疗效独特的骨伤骨病综合治疗中心。   中心科室设置齐全,设备先进,梯队合理。现开放床位80张,下设骨一科、骨二科两个科室,四个门诊;并设有研究室、实验室、资料室及ICU重症监护室等。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DR、CR、C型臂、关节镜、800mAXI光机、双极电凝、冷光源及床边X光机、腰椎牵引床、手摇式折叠床等专科设备;多功能手术床,液压手术床,C臂床边机、关节镜,无影灯、血氧分析仪,双目显微镜等手术设备及骨科专用器械;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设备总值达1500万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合理的专业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梁鸿举主任医师系肥城梁氏正骨第六代正宗传人。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坏死研究会委员,中国接骨学会、中国中医骨伤学会理事,祖国传统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肥城市骨伤科学会理事长;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客座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正骨》编委。从医40余年来,对祖传医术进行了全面继承、创新和发展,使梁氏正骨技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
骨伤科特色优势
梁氏正骨技术治疗各种骨伤骨病   秉承梁氏正骨技术,运用梁氏接骨十四法、梁氏接骨膏药外敷及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骨折愈合期短、复位率高、后遗症少、功能恢复好,其效果明显优于钢板、石膏固定,疗效独特显著。   运用祖传药方开展的中医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等研究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中医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的研究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就诊病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因复杂不明而又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症。目前西医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同时多数患者存在惧怕手术的心理。对此,梁主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采用家传融祖国医学精华独家研制的梁氏再生散和梁氏膏药内服外敷、表里同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6000余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取得了治愈率73.6%、总有效率达95.7%的良好疗效。该研究在1987年全国高等院校骨伤专家论证会上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结束了西医对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一旦发病便不可逆转”的论述,得到了医疗界的公认。并先后通过省级鉴定,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奖、第二届国际骨科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奖,梁鸿举主任被授予“民族医药之星”称号。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受到卫生部及相关科研部门的重视,正在进行药理分析及药物生化方面的深层次研究。从而使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的研究开发走上新的历程,为最终达到中药完全治愈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这一世界顽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伤骨病   为使梁氏正骨治疗中心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扶持骨伤科发展,制定了专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多次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知名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运用传统梁氏正骨技术治疗骨伤骨病的同时,开展了脊柱外科、小儿外科、显微外科、矫形外科、关节置换等业务。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伤骨病的又一大治疗特色。 在创伤骨科方面,能够开展各种高难度手术治疗复杂骨折并居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四肢开放性、粉碎性复杂骨折、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骨感染、缺损、骨髓炎、骨折延迟愈合及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等方面治疗独特,疗效显著。应用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及特殊构造的解剖钢板、异型钢板固定骨折。采用转移皮瓣、肌皮瓣、肌瓣、交腿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及带血管蒂的肌骨瓣修复缺损,能够在保全肢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对于复杂的髋臼骨折、骨盆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髋关节后侧入路及联合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术野暴露清楚,内固定可靠,使骨折后病残率明显降低。在手外科、脊柱、关节方面,能熟练开展断指再植,颈椎骨折、颈椎病的前后路手术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有脊髓损伤的前路减压内固定,锥体骨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后路减压内固定。近年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一周内即可下床活动,疗效显著。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关节病,既能采取药物治疗和关节镜诊断治疗的保守疗法,又能开展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病痛,取得了良好疗效。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功能锻炼及手法、牵引等方法,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收到了显著效果。
骨伤科工作成就   多年来,骨伤科坚持科技兴科的方针,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大胆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1994年9月《消肿定痛汤的临床疗效研究》通过省级鉴定。《无菌拆线换药盒》、《骨科多功能牵引固定架》分别于1997、 2000年获国家专利。《小夹板治疗锁骨骨折》在泰安市科委立项;《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和《梁氏正骨学术思想及理论体系的研究》在泰安市科委立项;《肘部屈曲位X线拍片肱骨髁上骨折整复后临床价值的研究》获泰安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固定新方法》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骨折手法治疗经验》、《丝线缝合加髂胫束转移治疗髂骨骨折》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体外反搏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自1992年以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7篇,省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3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交流会4次,出版专著4部。 1995年4月,与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骨伤科研究基地;1997年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00年先后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泰安市卫生局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和“泰安市重点中医专科”;2003年泰山骨伤病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
以上各秘方及各中医正骨学派已阅毕,放眼中华传统艺术奇芭、文化资源等,如中医正骨,都不能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影响颇为有限,中医正骨在临床上已无数次证明能有效治疗骨折,但是中医正骨治疗骨折却始终开展不了,甚至有的学派面临失传的困境,究其原因,除了卫生部门不予重视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学派之间的门户太深,很多都是什么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没有直属血缘关系的人是很难学到真正的正骨知识,一个小家族的力量毕竟有限,再加上急功近利,很多所谓的传人都是仗着祖上创下的名声吃饭赚钱,而真正的祖上家学却所学不多,使传统的中医正骨已慢慢淡出人民的视野,试问现在哪间二甲以上的医院会开展什么中医正骨治疗骨折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内固定,我在骨科呆了三年多了,科室病人经常有七八十个,除了见到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外,没有见过其他的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更不要说中医正骨啦,科室副高以下的同事都不太会什么手法复位,倒是手术内固定一个做得比一个漂亮,所以我觉得卫生部门应该赶快采取措施拯救这一快失传的传统医学,各中医正骨学派应抛开门户之戒,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各自精华,广收门徒,最好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马在各地兴办中医正骨学校,规定各医院骨科医生需进修一年半载,至此,中医正骨方能成大器。而其他中华传统艺术奇芭都可仿上愚见才能使其发扬光大.......
发源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双杨店镇华疃村【家族姓氏】:华疃栾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山东省潍坊市尊一医院(原潍坊正骨医院)坐落在“世界国际风筝都”---潍坊市高新区玉清东街与荷欢路交界处。【简要历史沿革】:潍坊尊一医院是由百年中医精华孕育而成的大型医院。医院的前身是誉满齐鲁的老字号“华疃正骨”。成立于日,由“华疃栾氏正骨”第三代传人栾尊一先生创建。【特色专长】:医院院长栾尊一身怀手法正骨、关节推拿、穴位针灸等绝技,家藏祖传中医接骨秘方,潜心于中医正骨的研究,因人因病辩证施治,对于治疗颈,胸、腰、椎、足等人体各部位的骨折、增生、风湿、炎症、脱位以及跌打损伤等几十种骨伤病症无痛正骨,快速见效.【代表人物简介】:栾同成/栾章之/栾尊一   栾尊一先生是寒亭区双杨店镇华疃村的老字号“栾氏正骨”第三代传人,本科学历,现为潍坊市寒亭区***协商委员。潍坊医学院毕业后,运筹帷幄、大胆创业,于2002年与寒亭区双杨店镇医院合作,成立了华疃骨伤病医院,经潍坊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华疃栾氏正骨于2004年搬迁至位于潍坊市高新区北海路,并更名为“潍坊尊一医院”(潍坊正骨医院)。【常用自制制剂】:“栾氏接骨膏”、“栾氏止痛膏”、“栾氏腰痛膏”、“栾氏颈椎贴”、 “栾氏增生贴”
栾氏接骨膏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是山东梁氏正骨正宗七世传人,退休老中医梁振兴主任,为拯救和弘扬中医,彰显名誉古今的梁氏正骨这一特色传统文化、维护真正正宗梁氏正骨的声誉,而凭借祖传老字号”德兴堂”命名所创办的。它是一所非营利性的民营中医骨伤科的医疗科研机构,现规模7人, 因德高医精,影响广泛,正迅速发展壮大。
一、 研究所的成立及性质规模   德兴堂是梁氏正骨创始人梁瑞图于清代在肥城安驾庄开设药店的老字号,曾安驾过乾隆皇帝而受到 御赐重赏,迄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梁氏正骨第六代传人梁洪勋为响应党的”公私合营”的号召,于1954年关闭“德兴堂”,参加联合诊所。   而今,中华大地春风荡漾,万物竞发,以名老中医之名兴办民营医疗机构似春花遍地开放,梁洪勋之子梁振兴为这一形势所鼓舞,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政策感召下,在肥城市委政府的亲切关怀支持下,于2004年8月,将关闭了整整50年的老字号又重新树起来,成立了这唯一所具有真正技术权威和唯一正宗的山东梁氏正骨医疗科研机构——“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
二、研究所特色   1.治疗骨伤: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轻便稳妥的外固定,外敷久负盛名 的梁氏接骨膏,药分三期施治(内服中药或中成药),适时适度的功能锻炼,后期配合中药烫洗等,一套完整有序的纯中医治疗方法,不开刀,不住院,无创伤,伤痛小,花钱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快,所长梁振兴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伤新技术新方法,把梁氏正骨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提高了对疑难病症的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大大缩短了疗程,所治骨折无不愈合者。   2.治骨病:积几代人人的经验,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入手,中医中药辩证旋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不伤正气,安全卓越,欠服无害。骨科专家梁振兴精心研制出治疗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椎炎、骨不连接等骨科杂病的药物达数十种,疗效显著,成果累累,其影响遍及全国各地。   3.中医带徒:梁所长已培养学生几十人,收留数人做助手的发展壮大研究所。受中医泰斗、新中国第一任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希望当今健在的老中医,大家都要带徒弟,有条件的要带,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带,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医知识和经验传下来”的疾呼与建议的影响所威胁,决心在有限之年多为国家培养一些有用人才。   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秉承”以德行医,以德兴医”的传统文化理念,视患者为上帝,以”诚实为信,治病救人”为宗旨,竭尽全力为普天下骨伤病人免去痛苦。
三、主治病种:   骨折、关节脱位、骨不连接、创伤性截瘫,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类风湿、病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肌肉萎缩、颈椎病、腰椎病、肩臂腰腿痛、烧烫伤及各种欠不生肌之溃疡、骨髓炎、骨结核、 疮疖脓肿无名肿毒等。
膏药的制作与使用摘自王光清编著《中国膏药学》一书。
   膏药是外用膏剂(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的一种,古代归属于“薄贴”。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膏药作为中国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新观点,颇为众人所信赖,并后世医家所推崇。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法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 第一步 炸药 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 炒丹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 炼油 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第四步 下丹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 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细药 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 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 贴膏药 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 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干祖望的制膏药法,有二处与常用方法有所不同,简述如下:1、药物炸枯后停火静置二天,弃去沉淀的黑渣,取上清油继续熬练。否则影响药效。2、反对下细份。原因是会引起过敏。对一些芳香药宁愿贴时撒在膏药上。个人观点:由于炸药时药材的质地不同,肯定会出现有的药材没炸透有的药材已炸黑的情况。在保证所有药材炸透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炭化物存在于油中。干祖望把这些炭化物弃去是有道理的。至于细粉,古方中有很多不加细粉的,也有大量加细粉的。由于膏药是成品,而病情是千变万化的,对症时不加也罢。如有必要,根据病情辩证加入细粉更好。      膏药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是有它一定的物质基础与理论依据的。它的处方组成来源于一般中药方剂,与西药中许多外用药、注射剂、口服剂有同一作用,同样可以合剂,分用,此其一。在一般方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和,加以变化,去其轻淡平温之剂,益以气味俱厚生香引导之味以得其药方此其二。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应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许多药物中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药物,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等作用,如治痈疖疮、肿疡、溃疡等,风湿寒痹、止痛、壮筋骨、跌打损伤等,此其三。利用丹、油熬膏作赋形剂,以防腐、防燥、保护疮面,保持药效持久,促使药物和经过表皮产生深部和全身作用,此其四。按经络俞穴及身体部位薄贴,发挥药效,促进作用,此其五。贴于患处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神经特异性,以调整机理增强组织抗御力量,达到镇静、消炎作用。此外,软膏具有保护局部皮肤的湿润柔软作用,是通过皮肤角质层细胞间隙、毛囊壁、汗腺、皮脂腺,使药物渗透与吸收,对创伤、皮肤疾病、粘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粘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作用。 在豫西南的小山区内,有一 个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县城—内乡 (她有着全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 的县衙--内乡县衙),多少年来,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黄 水河杨氏正骨;那几代人“捏胳 膊腿儿”的绝活儿方圆几百里无 人不晓,是内乡的代表,是内乡 人的骄傲。【发源地】:中国.河南.南阳内乡县南关【家族姓氏】:杨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简要历史沿革】: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自1983年3月建院以来的20多年,医院始终本着以“崇德敬业、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医院的昨天的辉煌。【特色专长】:【代表人物简介】:杨俊哲/杨金灵/杨 毅【常用自制制剂】:黄水河杨氏正骨膏药(黄水河杨氏老大正骨标志)【背景资料】:
  杨俊哲,男,主治医师,从事正骨50余年。一生奋斗于正骨,钻研于正骨,为正骨事业作出了 杰出的贡献。在杨俊哲生前从事正骨的50余年间,治愈正骨患者数十万余人次,为国内外患者 解除了骨头所带来的痛苦。医德高尚,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在杨俊哲为患者治 疗期间,也把杨氏正骨绝技传授于长子杨金灵(系杨氏正骨第一代传人,现已成为杰出名医), 以发杨氏正骨,还患者一个健康,为正骨的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以满足老人家的愿望
   杨金灵(河南杰出名医,全国特邀骨科专家),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河南 省内乡县人。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第一代传人杨金灵主治医师系内乡县杨氏正骨 创始人杨俊哲之长子.至今为止已经从事二十多年。杨金灵医师自幼由于家庭贫困, 跟随于父亲杨俊哲学医,由于爱好医学,而对医学进行细心的钻研;其次父亲杨俊 哲医师还手把手教杨金灵从事对正骨抚摸手法。在从7岁跟随于父亲之22岁的近15 年间,不但学到了正骨的各方面的绝技,也学到了从医之人道。医德高尚,精湛的正骨绝技得到了国内外患者的好评。在杨金灵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发展的同时还刻苦钻研现代医 学的知识,曾先后与全国各地名医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以铸造一流的正骨技术杨金灵医师高超 的正骨技术传遍了豫西南、陕西、湖北等各省地市。也得到了曾到河南、湖北等地作生意或者旅 游的外国人(加拿大、英国等)患者的赞扬。自1983年3月创办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以来,杨金 灵医师每天上午亲自坐诊。从事医疗事业20多年,刻苦钻研中医骨伤科理论研究杨氏骨伤科系列 方法,积累20多万例丰富的临床经验,用杨氏手法、杨氏接骨膏药治疗各种骨折疗效显著,研 究的杨氏手法和杨氏系列方法治疗骨科疑难杂症。以祖传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动静结 合,内外兼治,三期用药为特色,结合现代医学,对难以手法复位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 症、多疑难杂症配合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治各种骨折(开放性、陈旧性、粉碎性等 )、脱臼、软组织损伤、腰锥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症。杨金灵医师在医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2001年,河南名医研究协会为杨金灵颁发了“河南省杰出名医”奖牌。2003年又被河南科技中心 命名为“全国特邀骨科专家”,并为杨金灵颁发了奖牌。同时杨金灵的中医正骨技术已编入医书。 现杨金灵医师正在把高超的正骨技术传授于医大毕业的长子杨毅(系杨氏第二代传人,现已为医师, 从事专业正骨五年),以继续发扬黄水河杨氏正骨,把杨氏正骨更广泛的推向全国、全世界。以解 除广大患者的痛苦。   田氏正骨  在齐鲁这片古老而富庶的大地上,流传着许多田氏整骨历代传人济世救人的动人故事。田氏整骨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有170多年的历史。田氏中医整骨以愈合快,费用低而驰名全国各地。
【发源地】: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风镇【家族姓氏】:起凤田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 桓台田氏整骨医院 :..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简要历史沿革】田氏中医正骨创始人田殿举。曾受业于河北省一骨科老医尽得其真传,当即行医治病,并立有家规。田氏接骨术与接骨膏只传子不传女,秘不外泄,定为田氏祖传秘方。其子田淑玠继承祖业治绩显著,素有“神医”之称。【特色专长】中医正骨【代表人物】正骨创始人田殿举/“神医”田淑玠/“神医”淑玠有四子,名为“福禄祯祥”,第三代掌门人田承禄/第四代传人,其侄田宜勉,其子田宜瑚/田氏中医正骨第五代田宜瑚长子田茂杰、田茂恒、四子田茂宁/田氏中医正骨第六代传人田召学【常用自制制剂】田氏制药“乌鸡接骨膏”是“田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院长田召学,在总结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临床实践,辩证施治组方,经过祖传工艺,将各种名贵药材70余熬制而成,可明显缩短骨折使命时间,对各种骨不连、颈肩腰腿疼亦有独到之处。洗药方专治各种关节疼痛,关节僵直、粘连等病症。【背景资料】  田氏中医正骨创始人田殿举。曾受业于河北省一骨科老医尽得其真传,当即行医治病,并立有家规。田氏接骨术与接骨膏只传子不传女,秘不外泄,定为田氏祖传秘方。其子田淑玠继承祖业治绩显著,素有“神医”之称.   “神医”淑玠有四子 名为“福禄祯祥”,当时因社会现状兄弟不能同时行医,尽各人所能,各负其责。其二子田承禄自幼心地善良,聪颖好学,深受其父喜爱,田氏祖传正骨术与秘方得到真传,加之潜心研究,田氏膏药制做术与接骨术日进提高第三代掌门人有他继承,他为病患者治病,有求必应,有邀必至,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不辞劳苦,应诊遍及省内外,当时交通不便,世道混乱,为病人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实属可敬,为发扬光大田氏中医正骨之术,他赴济南集资募股,办起了“半济堂”药店,解除当地广大民众之病痛被传为佳话,同期在自己家乡成立“瑞生堂”药铺,慕名而来就诊者车流不息,不计其数,此时,田氏中医正骨“名声大震,传扬四海”。
 “田氏中医正骨”第四代传人,其侄田宜勉,其子田宜瑚。解放初期,他兄弟二人办起了起凤镇第一个联合诊所之后,田宜勉调入了县人民医院工作,献出祖传秘方,并成为政协委员,田宜瑚因是嫡系正宗传人继承祖业调入起凤医院骨科工作,他自幼随父就医身怀良技,十六岁就独立出诊锋芒初试,效验异常,几十年,其医疗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多年来积累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原则和方法,使祖传医术有了更新的发展与提高,具精湛技艺,在当地建筑业,胜利油田淄博各大厂矿及其他开发建设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他良好的技艺与崇高的医德,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选为多届地县两级政协委员,为发扬光大“中医正骨”之术,他对下一代认真培养,严格要求,将祖传的世代医术和自己的长期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指教,致使下一代人都分别在各地医疗岗位上担负着中医正骨工作,他献身于卫生保健事业四十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其医术高明,经验丰富,治绩斐然,医德高尚,这些皆是田氏之瑰宝,亦是祖国定为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深值学习研究发扬光大,更值得后人骄傲緬怀崇敬。
  田氏中医正骨第五代田宜瑚长子田茂杰在夏庄总支骨科工作,四子田茂宁自幼随父从医.  田氏中医正骨第六代传人田召学,自幼深谙医道,继承和发扬了“田氏正骨”的精湛医术和传统秘方,应诊者络绎不绝,病员遍及全国各地。
  田宜勉(1899~1963),字敛斋,桓台县起凤镇夏庄人。其祖上三代都为正骨大夫,名驰数县。他15岁即下学跟其祖父田淑界学习正骨用药手术,数年后尽得其传,且有创新。后独立应诊行医,设立医馆应世,技术超过父辈,名噪一时。他在骨伤科临床上,能按伤位特点,灵活使用整复手术,外敷自己亲手配制的膏药并固定。经他治疗的骨伤愈合期短,治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复发者极少。
  解放后,调至桓台县人民医院工作,虽年迈体弱,仍热心于骨科临床。1958年他主动将数代祖传正骨、接骨秘方“龙凤接骨膏”献出。晚年,曾治过难以整复的粉碎性破伤性骨折多例。在临近各县的干部、群众中声望较高,登门求医者终日不绝,东北各省及新疆、青海等地的病人也慕名而来。田氏专治骨伤,临床40余年,以全部精力献身于医药卫生事业,曾多次被选为桓台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惠民地区医学委员会委员,并多次出席省、地医学经验交流会。1963年去世。  
  田氏整骨民族瑰宝中西结合再创辉煌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始建于2002年底,前身是张店区东郊卫生所,医院创始人、董事长田茂恒先生(田氏整骨第五代传人),自幼从祖父田承禄(字俸卿)、父亲田宜瑚(字静珊)从事田氏整骨,得祖辈真传,医术高明,蜚声齐鲁。
  田氏整骨自清朝道光年间起,如今已延续到第六代。
  田氏正骨是田茂恒曾祖父的父亲田殿举始创。在那个时代,田家的家规是,"秘方不外传,在家只传子不传女,代代相袭"。
  田氏整骨的第二代传人田淑价有四个儿子,田茂恒的祖父田承禄(字俸卿)行二。据说,他曾将先辈历代积累之验方秘决,结合自己行医经验,编写了一册关于田氏正骨之技艺、方剂和若干典型病例的家传手抄本,并收藏了不少医学典籍。可惜,这些珍贵的医学资料十年***中被毁于一旦。
  田茂恒的父亲田宜瑚(字静珊)是承禄先生五十岁时生的,晚年得子,奉若掌上明珠。宜瑚幼年,天资聪颖,经承禄先生悉心培养,严格要求,医术上得父亲真传,又有济世救人的传统思想,年轻时他就在济南"半济堂"悬壶济世。解放初期,乡亲们把他请回并成立了医院,专设正骨科,方圆几百里的病人前去求医。据说宜瑚先生济世救人的高尚精神倍受党和人民的推崇,曾被选为桓台县政协委员。他因为文化素质高,故有能力对祖传方术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继承。但他又不墨守成规,在多年实践中,结合祖传医术又总结了一套新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宜瑚先生长子田茂恒得父真传,专事正骨,甚为杰出。
  田氏整骨通过田茂恒先生的承继创新,把祖传的外敷秘方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现代科技加以发展改进,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显著疗效。
  如今,田氏正骨的第六代人才已逐淅成长起来。田茂恒先生决心把已学到手的正骨医术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子侄和有志于正骨事业的青年医生,让田氏正骨医术发扬光大,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受益于人民。
  为了弘扬田氏正骨医术,田茂恒先生在有关部门的协助支持下,成立了"淄博市田氏正骨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专门研究正骨新技术的应用,正骨新药的开发、研究、应用以及培训正骨技术人员,举办正骨技术培训等。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是在"淄博市田氏正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的。坐落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科技新城区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3亩,综合楼及配套用房共15000多平方米。医院下设传统中医正骨科,西医骨外科、急诊科、内科,骨病科、脊柱矫正科、肝病门诊;配套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CT室,心电图B超室、制剂室、手术麻醉科等。
  医院充分利用田氏正骨这个传统品牌,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聘请了全国著名骨科,骨伤专家,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邢更彦教授为名誉院长,邢更彦教授是国际冲击波医学联合会理事,也是中国应用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倡导者。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手术室面积有500多平方米,设有两个手术间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标准的层流净化间,闭合穿针室、C型臂专用间以用高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现有大型万能手术床2台,全自动多功能麻醉机2台,飞利浦多参数生命心电监护仪2台,微电脑多能高频电刀2台,大型C型臂一台,子母双头无影灯,高精密、高清晰摄片机等高科技设备;医院还聘请了数名山东省内外知名骨外科专家,弥补了传统中医治疗骨伤的不足,成功完成数百例高难度骨科手术。
  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提高管理水平,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医院聘请了具有深厚医学专业素养并拥有MBA学位的鹿闪担任院长。同时多方引进了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以此促进管理队伍的规范化、智能化,结构合理化,为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经济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了高效运转的保证。
  目前的管理队伍已经成为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充满蓬勃朝气的新生力量。从内部管理到医疗服务质量、从医院文化建设到树外部形象,从抓工作细节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体医务人员紧紧围绕以病人满意为宗旨,积极改善医患关系,本着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为患者服务。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整骨医术基础,加之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发源地】:辽宁省营口市【家族姓氏】:栾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营口市骨伤科医院。   辽宁营口骨伤科医院是营口地区被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及省一级科研档案管理达标的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的骨伤科医院。被中科院经济调查所企业信誉调查部授予"社会公认首选信赖名院"。是营口地区首家转制为非公有制营利性医院。是营口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交通肇事保险事故、太平洋保险、人寿保险、泰康保险、平安保险公司医疗定点医院。医院立足科技创新,大力引进高、精、尖技术,广泛开展创伤骨科、断指(肢)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游离组织移植、矫形、骨肿瘤、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等高难手术。 【简要历史沿革】:   栾氏是辽南地区的正骨世家,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骨伤科流派。栾氏正骨创始人栾长庚先生(),系辽南治疗骨伤病名医.治红伤,不分长幼,手到病除.【特色专长】:中医传统正骨与现代医学治疗结合,药酒喷敷接骨理筋法【代表人物简介】:创始人栾长庚()//栾明拥(1960-)第三代传人   栾明拥(1960-),男,辽宁营口人,副主任医师, 营口市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骨伤科医院院长,栾氏正骨第三代传人。现任辽宁省营口市政协常委,辽宁省青联委员,中国农民工民主党党员,中国骨伤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骨伤科医院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获1997年营口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8年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中国骨伤杰出人才奖等、尚天裕医学科学奖。2000年他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为全国百名党外专家设立的“华夏英才基金”。同年他又获“国际尚天裕医学科学奖”。   栾明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患的临床研究,在骨伤科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他研究的《应用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陈旧性骨折的研究》课题添补了国内空白,在临床上疗效显著。禀承家传,融中西医之所长,在骨伤科医疗、科研方面多有建树,发表学术论文20馀篇,出版《骨质疏松症》等多部学术著作。近年来,他撰写了《栾氏正骨》、《骨质疏松症调养与护理》、《股骨头坏死》等多部著作,其中《栾氏正骨》一书被评为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获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两项,营口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
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平乐正骨
  从陇海路上的白马寺车站往北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一片粉红色的建筑物,这里就是著名的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所在地。这所比较完整的医疗学术研究机构,是从具有二百多年悠久历史,在民间享有很高威信的平乐郭氏正骨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担负着继承和发扬祖国的重要医学遗产之一——平乐正骨的光荣使命。  如今,这颗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在党的关怀培育下,迸发着灿烂的光芒。每天,它都接待着数百名来自各地的病人,这些骨病患者,有的来自本省各地,也有的来自遥远的新疆、吉林、浙江等省,还有些兄弟国家的友人,也曾经来到这里就诊疗养。他们经过一段治疗以后,大都很快恢复了健康,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正骨”这门学术,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门医药科学。据“虞初新志”上记载:“有河南洛阳的祝尧民,自号薛衣道人,得传伤医,有断胫折臂者前来治之,无不完好。”以后有人传说:平乐郭氏正骨术就是祝氏所传,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有很多条件限制着这门学术的发展,在私有制度下,一些伤科医生掌握了一定技术后,就视为发家之宝,概不外传,中传儿不传女,或有竟嵌上一些神秘的色彩,用以求名争利,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反动统治者对于劳动人民的疾苦根本漠不关心,他们完全蔑视宝贵的祖国医学遗产,对中医横加摧残;使中医处处受到限制和岐视,甚至公然提出要废止中医中药,诬蔑伤科为“卖拳艺”的治伤科,“切牛肉”的治骨科,使这门学术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因此,当时的平乐正骨,在治疗范围上也就越来越窄。郭氏五辈以来,一直是在大门楼里槐树底下看病,医疗设备更是简陋的可怜,一张木板床,一把圈椅,两张条凳,一个拌药碗和一些砖、坯之类的东西,就是它的全部设备,直到解放以后,在党的中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这枝劳动人民的花朵才恢复好她的青春。  三年多以前来平乐看过骨病的人,今天再到这里就识不出那个“破门楼、槐树下”看病的地方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拥有上百间房舍和一百三十张病床的大医院了,过去只有一个现在担任院长的高云峰老太太在看病,现在却有一百一十名医师和护理人员,穿着整齐洁白的工作服,在殷勤地照顾着病人,那些木板床、圈椅、砖坯拌药碗之类的医疗设备,已被脊椎活动床,牵引架、位置架以及X光机,消毒器等现代医疗器械所代替,病人们来到这里,都过着舒适的疗养生活,不再象过去那样在露天下治病了。  去年大跃进中,党又派来了大批干部和医生,在这所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正骨学院。里面设有正骨专科班和正骨本科班;来自北京、南京等四五个省市的许多中级以上的医师都在这里进修。新学年开始,学院还派出了三十多名“留学生”,分赴鞍钢、大连、广西、汕头等地医院去吸取外地正骨科的经验,来不断地充实,丰富平乐正骨,以便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正骨专家。  1958年大跃进的浪潮,曾经冲击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这里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全体医护人员,在党的领导下,解入思想,破除迷信,打开了“平乐正骨”宝库的大门,把这门学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原来的平乐正骨,在治疗上还有许多局限性,譬如:“它只能治疗一般性的关节脱位和没有伤口的骨折,达到一个月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和二十天以后的骨折,就无能为力了。在手法和药物方面,也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上。过去治疗肩关节脱位,要把病人绑在树上,医生用脚猛蹬患者的腋下,硬挤着把关节复位。在整复胯关节脱位时,用四五个人扯住患者的上肢,顶住其后背用大杠子往上抬。但是现在,已经不再使用那些老办法了,而是采用”牵引架“和”位置架“等医疗器械,根据计算出来的角度数进行旋转,并施以麻药针或麻醉剂,使病人在治疗时减少了很多痛苦。此外,他们还在运用单方”,“接骨丹”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了一种叫“皮银壳”的接骨药,使骨折的愈合时间提早了十几天。在对接骨时,则采用长骨、活血两种手术同时并施的办法,代替了过去的先长骨后活筋,从而成几倍地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一般骨折只需经过二十天左右的治疗,关节和肌肉就会恢复原来的功能。  由于他们很注意研究和总结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经验,过去有些无能为力的症状,现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这里的医护人员们,经过长期的摸索,采用中西医会诊、合作的办法,对陈旧性脱位和骨折的治疗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有个名叫张成义的患者胯关节脱臼已有十五个月零三天了,骨臼里已经长了许多肉芽,下肢麻痹得完全失去了知觉,来到这里,经过手术正复以后,只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够行走自便了,还有长达一百二十六天的陈旧性骨折,现在也能完全接好。这样的记录,在中外的文献上都还没有见到过。过去的“平乐正骨”,对于下痿症(下肢麻痹)一直都不能治疗,今天,他们已根据这一病症是因脊椎骨受伤所引起的道理,通过临床观察,采用二步治疗的办法:即第一步接好脊椎骨;第二步采取通便、活血、补亏的综合治疗,结果,疗效达到90%以上。在理论研究上,全体医护人员已集体写成了“正骨学”、“正骨护理学”,并准备编写“平乐正骨发展史”等书,使祖国的这份宝贵医学遗产,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能够系统地发展壮大起来。  用一块干木头,把人体内损折的骨头接起来或补上去,并使它恢复原来的功能,这在平乐正骨学院附属医院里,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今年2月间,从巩县来了一个叫王双圈的患者,这个病人的症状是小腿骨的一部分被摔碎成五、六块,正骨医师王新玖等根据骨碎的状态,把一个约有四公分长的柳木修成相应的形状,接在骨头上,并用木钉钉死,时间仅仅过了三个多月,王双圈的腿变的和健全时一模一样。  为了实现以木代骨,他们曾经作了许多试验,一次又一次地把木头接在兔子、狗的骨头上。终于在不用“鸡冠血”或其他贵重药物的条件下接骨成功了,并使木头经过一段时间的钙化完全变成骨质,除了柳枝接骨以外,这里还试验成功了,桑枝接骨和桑皮、杓皮补肌膜,创造了七种植骨式,这些试验的运用,通过十二个病例的调查,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几年来,这所医院还采用中药,而不用打针和开刀就能对骨结核、骨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和小儿麻痹等病证,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他们正在向着全面解决人身运动系统各种疾病的目标进行各种试验研究工作。  1995年冬天,正骨专家高云峰老太太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会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见到高云峰时,曾经指着胳膊问她说:“就是这里折了,你能接起来吗?现在公开了,要好好培养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毛**的教导,对于高云峰老太太该是多么大的鼓舞啊,所以她回家不久,就参加了工作,立下了要带好徒弟,公开技术的决心,有三十年正骨经验的高云峰院长,几年来,在党的教导下已经培养出了许多出色的正骨医师,现在担任病房正骨医师的王新政(***员)就是高云峰的第一批徒弟,今年元月,他到兰州出诊,一个脊椎骨折病人几个月全身不能动弹,经过十八天的治疗就能丢掉拐杖走路了,到今年9月高云峰已带了6批徒弟,这些人分布在全省各地、为工厂、矿山和建筑工地的广大群众服务。现在洛阳专区十四县和两个市的医院都没有正骨科,全省各专区都有正骨人员。青海、甘肃、陕西等省的大型医院里也都设有“平乐正骨”。这门学术已经成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不再是各据一点一长,散在民间,互不联系各自保密的状元了。  平乐正骨——这颗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正在党的扶植下,在社会主义时代发出了新的光辉,时刻为劳动人民造福。
发表于河南日报日
国 医 精 诚(河南日报)
             代  序  始创者郭祥泰,师祝尧民。  “祝尧民,字巢夫,明末举人,伤明亡而弃举业医,号薛衣道人。得仙传,……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效,世人比之华佗。”             民国35年《洛阳县志·人物》  在郑州,有美医士子坠马绝股,医士依医法,须锯其膝以下,乃可活。有为介先生,先生为,如法医,无痛苦,弥月而起,如常人。美医士叹为中国绝技,西法不敢望。          《许鼎臣·龙嘴山馆文集·卷九》  公元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陈庚部渡黄河,克洛阳,以司令部名义在洛阳县平乐村十字街贴出一张布告:“平乐郭氏正骨,相传数代,颇负盛誉,乃系祖国民间医学宝贵之遗产。凡我将士均应加以保护,不得影响其行医疗疾。仰各周知。              《孟津文史资料·辑二》                    国 手 神 术  东方地平线上闪耀着一颗明珠,这就是衍传六世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  今平乐村位于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处,神奇的郭氏正骨医术,就在这里产生、发展,誉满民间、名播海外。  采访郭氏正骨医术第六代传人郭宗正(维纯)之前,就先已听到了许多痊愈的病员关于他非凡医术的介绍评价。  洛阳铜加工厂十三岁男孩张治国不慎造成右大腿骨折,在洛阳xx医院做接合内固定术,三个月后拍片检查没有愈合,而且固定钢板弯曲。  张治国经历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家长又耐心护养三个月,片查骨伤仍然没有愈合,钢板又一次严重弯曲。跑遍了省内著名医院难以治疗,家长无奈中找到了郭宗正先生。郭先生热情接待病员住下,次日即手术取除内固定钢板,施以郭氏祖传的手法正位,兼以中药调养,一个月后骨伤悄悄愈合,住院九十天就还回了一个健康正常的张治国。  河北省邯郸市煤炭公司赵建国,一场摩托车祸导致股骨颈及股骨中段两处折断,在北京xxx医院治疗七个月没有效果,求郭宗正先生诊治时,患者伤肢肿硬冰凉,惨不忍睹。郭医师辨症施治,温补肝肾、逐淤活血,收治四个月,这条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伤肢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功能,健康出院。  陕西华阴九岁男孩骨折之后送往当地医院二十四天难以整复,来到河南平乐,郭先生马上施行手法复位,半个月后片示已开始正常恢复,男孩的母亲跪下给郭医师磕着头,连唤“神人”。  白马寺镇枣园村十九岁的男青年仉xx打蓝球不慎造成肘关节脱位,当时伤处尚未肿胀,尚处在整复的黄金时刻。郭宗正医师嘱其躺床检查,并拉着他的手腕借其躺卧时的坠力,巧妙地将其脱肘整复归位。然后说:“你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臂看看怎么样?”青年人站起来,屈肘伸臂,吃惊不已:“您老一摸这就好了!”无独有偶,许昌有个女民兵队长投掷手榴弹造成右上臂下段骨折,五六个大医院未能整复,来到平乐几乎没有感到痛苦就被郭宗正医师整复,她说道:“您这双手真是神手啊!”  《医宗金监》曰:“或曳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使病人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郭宗正医师说:“做医生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病人的痛苦,骨伤尤其切痛难忍,再给他以心理压力,导致神经紧张、肌肉挛缩,凭添许多苦处,不好,我则时时注意这一层,当然这对手法要求更高。”  难怪我们看到病员们送给郭宗正先生的金匾上,雕书的有“大国手”、“功可再造”,还有“良师益友”、“医界高风”……                老 而 弥 坚  郭先生年已七十六高龄,但由于其治学不懈、律已严谨,看上去却有华甲之年的精神和相貌,交谈起来思路敏捷、辞锋清晰,相处起来平易近人、宽厚可亲。  振兴祖传医术,郭先生可谓少小立志,从掌握中医理论、系统知识到精研郭氏正骨医术体系,记下了逾百万字的笔记资料,送走了无数个漫漫长夜,同时跟随颇负盛名的高云峰医师(郭宗正先生之伯母,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接见)直接学习郭氏骨科临床手法。  1962年,白马寺正骨学院直接宣布建立,郭先生被聘为讲师,主授骨科临床。虽然后来因为***学院下马,但是郭先生所教过的三届数百名学生已成为驰名的专家,硕果累累,他们忘不了曾亲切关怀他们为他们授业解惑的郭宗正先生,以各种各样的的方式寄来他们的问候和祝福。  中外闻名的白马寺正骨医院由平乐郭氏正骨学校迁建而成,郭先生在该院担任主治医师期间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成百上千的病员,有一次省卫生厅组织的参观团莅临该院,参观郭先生的正复脱位医术操作,看到在针麻状态下,中年男病员的陈旧胯骨脱位一次正复,所有参观者惊叹不已,卫生厅的领导竖起大拇指连赞“神医”,当即决定奖励该院一台X光机。  1985年5月份,郭宗正先生退休还乡,以其德高望重受到平乐村不同寻常的欢迎:村里集资十万元,将村卫生室扩建为“平乐正骨医院”,郑重拥戴郭宗正先生为院长。  郭宗正先生退而不休,将古稀之年的全副身心扑在了医院上,短短四年时间,平乐正骨医院添置了三架X光机,添置了激光治疗机及许多医疗器械,医护人员发展到三十二名,病房床位一百多个。  四年来,诊治了无数骨伤病人,诊治了来自甘肃、陕西、山西、江苏、湖北、东三省的骨科疑难症一百余例,这些病人大多由郭宗正亲自诊治,治疗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青年医生的过程。  四年来,郭先生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一直坚持工作到夜里十一点。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左右,节奏紧张,一丝不苟,郭先生说:“累是累一点,但愿意这样干。”  平乐正骨医院的医生们说:“老大夫决不是为了自己,他要是为了自己,坐在家里总有病号挤上门,比这里还挣钱。”  是啊,郭先生想的是如何更好地造福民众,唯独没有想到聚敛钱财和安享晚年清闲,这与目前社会上某些借诊盈利的“大夫”相比,是何等的高风亮节!郭先生为医院奔波操劳,郭先生的夫人李贞女士则以她中国传统式的贤良无声地支持着郭先生的事业。郭先生夜晚睡觉时脱了棉衣,次日早晨穿时发现里边的衬衣已被老伴换上了新洗过的,夜里悄悄换时一点也不曾惊扰他;早上上班去,老伴用手巾包好馍,总是按时拿来,让郭先生带着吃……  采访中我们为这对老人的相互恩爱,为他们不图名利造福民众的默默奉献而深受感动。  如今的平乐正骨医院已是一座设备现代化,管理正规化,医术优质化的医院,郭先生仍有一步步的宏伟计划,使它层楼更上。郭先生说:“好象前面总有个目标,闲不着,根本没有私心杂念,生活很充实……”  总有个目标。郭先生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更有效地发挥余热,造福社会。                   杏 坛 德 高  “我一个人不停地看病,能看多少?要把郭氏正骨术传授给更多的人,造福社会。”  这是郭宗正先生的感慨和意愿,老人也正是在这种紧迫感与感慨中实施自己的意愿——蕴酿多年的设想开始付诸实践:“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正式创办。  1988年5月,市工农教育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准(洛社学字〈88〉004号文件),八月上旬招生,九月五日“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开学,洛阳市政府、孟津县人大、县政府领导出席典礼,给以大力支持。  校舍是简易的,但这所学校的教育是正规的,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实现自己的宗旨:通过教学挖掘、继承、创新平乐正骨学派的正骨医术,造就中级正骨医疗人才。  学制三年,共开设医学史、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医古文、西医解剖学、骨科手术等15门课程,总授2160课时。  郭先生现有学生(第二届)四十七名,来自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等八省二十二个县份。学员平均每年缴费600元,这在目前社会办学界的收费是低档次的,全部用于教学仍是极为紧张。但该校的教学与管理完全不亚于正规的医学专科学校,具备严格的学习生活制度,学生制定了学习公约,坚持早操和早自习,晚自习制度。  骨科教学需要标本和挂图。为了找到一幅完整的骨架,郭先生不顾古稀高龄,一次又一次地跋涉在北邙山上,终于找到了一处无主坟墓。带领学生挖掘、整理,用于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和家长经常取得联系,这些工作郭宗正先生总是自己耐心做,认真写信,1989年春节,外地学生思家心切,个别的提前请假离校,学生到家时,郭宗正先生的亲笔信也寄达了家长手中……  平乐正骨学校的教学是注重实效的,郭宗正先生除了坚持上好自己的课之外,白天坐诊遇到的特殊病例当天晚自习就到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有些病号则直接面对学生诊治医疗,学生们说:“郭校长一颗心都给了我们,只恨不能把他的医术一下子传授给我们。”  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当我们看到他奔波在北邙山上的身影、当我们看到他在灯下一丝不苟给学生家长写信的情景、当我们看到他将全副精力扑在教学上的时候,难道不深深地为之感动吗!  郭先生每天一早在学生上课前往黑板边上写上一条名人名言,他的作为正象一条名言所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平乐正骨学校”充满了活力,郭先生说:“要干的事情还有很多:扩大招生,扩建教学楼,去北京购买全套“骨科手法图谱”,去上海采买医疗教学用模型、仪器,和大医院联系让学生去参观尸体解剖,疏通和粮店的关系以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修好学校的小发电机,同时还要呼吁各界对我们的学校给予支持……  郭宗正先生说:“路总可以走出来,尽管困难重重,只要前进,不考虑后退。”  郭先生的学校已获得了诸多方面的支持,最近又归管于洛阳市民盟,民盟热心扶持,准备为其争取无息或低息贷款用于学校扩建,可以肯定,在越来越有力的支持下,平乐正骨学校将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造就更多的骨科医疗人才。                   医 界 风 范  在平乐村,人们都称郭宗正先生为“老大夫”,这个称呼正说明了郭宗正的平易、亲切。  不止是骨科病症,其它病号也愿请老大夫医治,采访过程中,就有几个病号找老大夫。郭先生从不推辞,更不借口有人谈话而将病号支开,他的平易也使我们乐于等候他先去处理病号。  郭先生的医疗收费是很低的,决不借赖自己的高超医术私加医费、药费。平乐正骨医院的病床及生活用具、水电费等每天只收一元五角钱,郭先生说:“病人有伤痛之苦,不能再让他们全家再为医疗费做难,治好病是目的。”对时下有些医院巧立名目,乱涨乱收,违反标准的作法,郭先生深恶痛绝。  郭宗正先生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病员转院多次最后在郭先生手里恢复健康的,想知道这些病员在哪些医院治疗过,郭先生说:“咱治好了,咱不能说人家别的医院、别的医生怎么怎么,人家都有人家的情况。”自始至终以爱护态度,决不议论兄弟医院和其他同行。  实地看了两个病例,其一是巩县白沙村四岁男孩崔朝辉,左肱骨下断骨折,当时已入院十四天,恢复很好,在医院里到处跑着玩耍,郭先生喊崔朝辉象喊自己的小孙孙一样。崔的父母说:“孩子骨折了先跑县里、郑州几家医院,对不上。3月13号来这儿的,14号郭医生就给对好了,在这儿住院各方面都好,不拘束,也不多花钱。”第二例是孟津梁家凹村的张春玲,墙壁倒塌砸致右脚内翻内旋三踝碎折,若在其它西医骨科诊治必须手术切开正复,而且极易导致关节强硬的后遗症,郭宗正先生以郭氏手法在八天内两次手法正位,解决了踝内碎折骨片的交锁,使数片碎骨落实复位,病员和家属看到X片上恢复愈合的骨伤,对我们说:“郭院长不仅医术高明,还多方关照,真比住别的医院好,住别的医院还得看人脸色。”  有求必应、收费低廉、为同行讳、亲和病员,这就是郭氏正骨医术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先生形象的一个侧面。  郭宗正先生做为一代名医,几十年来从未放松自身的治学,不但《黄帝内经》、《伤科全集》、《金匮》、《伤寒》等等烂熟于心,对家传郭氏正骨医术更是精研不懈、多有创新。郭氏正骨术中的中药配位、剂量均有讲究,常见的中草药,在其他医生手中平平常常,到郭先生这里却显出奇效。郭先生将祖传的药疗总结系统为三期用药:骨伤早期“破血”化淤,中期“和血”生骨,后期“养血”补身,并且在治疗骨结核、骨髓炎等骨科疾病方面也达到了让国内骨科专家吃惊的程度。  其实,郭宗正先生本人早也堪称专家了,几十年来,医好的千千万万病员,培养出的数百名弟子在各地大显身手,便是有力的佐证。现在的平乐正骨学校学员由于受到教学和实践并重的教育,短短一个学期,回到家乡度假,居然也可以治好一般骨折。学员万全成春节放假回到原籍,即以所学到的知识给病号接骨一例,片查恢复良好。万全成说:“跟郭院长学,确实接受得好,三年后我会成个好医生。”  陕西白水县的白水明开办了个骨伤科医院,他亲自将女儿和儿子白理智、白理彬一起送到平乐正骨学校就读,说:“爸爸二十年前就是在这儿跟郭大夫学的,你们可要好好学。”姐妹二人果然不负父望,学业刻苦。  郭氏正骨的前几代恪守“传子不传女”的家规,是由于时代的原因,解放后,这项神奇的祖传医术能为国所用,自然也是时代使然,而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先生将郭氏正骨医术的推进、发展,除了手法、用药、夹板改良之外,最大贡献当推冲破了“家传”的封闭性,以造福民众、造福社会为宏旨,毫无保留地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骨伤医疗人才。  论其医德,这是郭宗正先生最可敬仰的无量功德。                  桑 梓 望 重  郭宗正先生的女儿现在洛阳市郊区骨伤科医院任主治医师,儿子在商丘市骨伤科医院任院长,儿媳和孙女分别在天津市医院和郑州骨伤科医院做实习医师,堂弟郭维淮现在白马寺正骨医院做院长,弟弟郭维新在三门陕市骨科医院……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发扬光大了平乐郭氏正骨医术,郭维淮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郭宗正先生并不以子弟们都已术业有成而放弃自己对郭氏正骨术的精研推广。“郭氏的小夹板固定法,目前国外也在借鉴、采用,它比之上石膏要简便易行,利于检查。尤其是骨伤如果波及关节,小夹板的优点就更明显出来。因为波及关节的骨伤要在适当时机开始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免除关节强硬的后遗症,石膏固定就不太有利。”  郭宗正先生说,“还有许多郭氏独有的手法、疗法,都是几辈人研究出来的,已经有一套系统理论,有许多病案积累,只是平乐正骨学派还缺乏自己的较系统较完备的著作,以全面总结郭氏正骨医术。我在做积累,做准备,力争早日写出《平乐郭氏正骨学》。”  我们祝愿郭宗正先生早日将郭氏正骨医术全面总结记录下来,祝愿平乐骨伤学派的专著早日问世、造福人间。  郭宗正先生老而弥坚,志向宏伟,正以其不懈的意志、不倦的追求向人类做着奉献。有着七八个科室的平乐正骨医院和教学正规化的平乐正骨学校的工作几乎占去了郭先生每天全部的时间,但我们看到每至深夜郭先生守坐书桌的身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与你同行钢琴伴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