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腿(脚)部发黑,是脚白腿黑怎么回事事

养生先养腿和脚 (刘长信)
我的图书馆
养生先养腿和脚 (刘长信)
养生先养腿和脚 (刘长信)概论& 身体乾坤大,腿脚学问多腿脚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  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优秀的理疗保健方法。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来防病治病。因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腿脚与健康的俗语,比如“人老腿先老”“睡前洗脚,胜吃神药”等等。现在走在大街上,我们随处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足疗店,表明足疗健身防病的功效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足疗的发明,来源于现代医学的“反射理论”,它认为人体的脏腑、骨骼、肌肉等在足部都有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收到调理身体机能的效果。据统计,足底的这种反射区多达六七十个,与几乎所有的体内脏器对应。所以有人认为:“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从古到今的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足部养生方法。比如苏东坡,既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诗句,也写出了“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养生打油诗。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几遭贬谪,若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应付险风恶浪呢?其中,中医的足浴帮了他的大忙。为此他特地撰文记录自己的足浴心得:浴足法,初始,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要大益,胜之服药。  我们再看看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养生经验。陈立夫一生经历大惊大险,生平横跨3个世纪,活了103岁,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在《 我能活到100岁 》书中,他总结了一生坚持的六大养生方法,其中第五条就是“头部宜冷,脚部宜热”,就是足浴养生保健之术。  一首《 歌唱祖国 》让我们记住了郭兰英,记住了她甜美圆润的嗓音。现在80多岁的她,站在台上高歌一曲,嗓音不减当年,还独自来到广州番禺创办音乐学校。郭兰英的养生经验也十分丰富,其中自我按摩足部是很重要的一条。她说:“每天清晨起床后在床上,双手交叉按摩脚心的涌泉穴,对老年保健是大有好处的。只要坚持,必有成效。”涌泉穴可以说是人生保健的要穴,它可以补肾、补血、补气,还能有效预防感冒。  据日本的《 云锦随笔 》记载,日本江户时代的长寿老人万兵卫174岁,妻子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他们的养生秘诀就是“长灸足三里”。这个方法来自韩国中医名著《 东医宝鉴 》,《 东医宝鉴 》又抄自于中国隋代巢元方著的《 诸病源侯论 》,可见腿脚的保健方法早就已经流传海外。
腿脚是人体的保养站七年前的一次座谈让我感触很深。那是2003年下半年,“非典”刚刚过去,北京人都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大家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超越以前任何时候。当时我作为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连续组织了几次学术交流会,反应都非常好。10月中旬,我召集了一次特殊的座谈会,请了四位90多岁的长寿老人谈一谈他们的养生经验。  这四位老人,不仅长寿而且健康,一个个神采奕奕,生活均能自理。  第一位老人说:我这一生对饮食从不挑剔,不像孔夫子讲的那样“食不厌精”。我信奉一句话:“五谷杂粮壮身体,白菜豆腐保平安。”尤其是晚饭给自己规定了“六不过”:不过甜,不过咸,不过黏,不过荤,不过晚,不攻。所以一辈子下来很少生病,到现在还能扫扫地,搞搞卫生。  第二位老人说:我是“知足者常乐,能忍(通)者自安”。我早年生活坎坷,晚年退休金也不多。我的同学当局长的一大堆,但我十分想得开,遇事不急不慌,很少同人争吵,没退休的时候遇到提工资评先进的事,从不去争去抢。有人说我缺心少肺,有人说我是“阿Q”再世,我都不往心里去。回头望望,老天还是挺公道的。当年红极一时、显赫半生的同学均已作古,就剩下我这把老骨头还十分硬朗。前天还走了四里地,看了看新修的公园呢!  第三位老人说:我年轻时我就喜欢武术,什么通臂拳、八卦掌都能耍几下,老了又迷上了太极拳、八段锦。现在每天早晨5点多我就起来,等锻炼完了,好多年轻人还没起床呢!我相信“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每天舞一舞,活到九十五”。  第四位老人上场了,这位老人面色红润,长发飘飘,带一金丝眼镜,一派儒者风度。一开口,果然是一位学者。他说:我早年毕业于南京无线电学校,一直从事科研工作,虽说没多大的出息,也有几项小发明,还出了几本书。我这人嘴馋,不像前面那位老哥能管住自己的嘴,身子懒,又加上工作忙,也不像后面这位老哥能迈开自己的腿。  我年轻时,还争强好斗,经常发火,也不如第二位老哥涵养好。但我得益于我爷爷的一句话。爷爷是老中医,在家乡非常有名,十里八里的人都来找他看病。他不仅医术精湛,人品也非常好。所以即使是大灾之年,我们家照样是锅里有鱼肉,碗里有粮米。他特别希望我继承他的衣钵,做一个中医大夫。但是我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没办法,爷爷说:小子,你既不喜欢此道,我教你一些养生的秘诀吧!虽说不能医他人之疾,但是能养自己之身。我好奇地问“什么秘诀”?爷爷说:“常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开始时我不相信,无奈在爷爷的逼迫下,每天都揉揉掐掐足三里,有时忘了就挨爷爷的训斥。他有时还替我用艾灸烤足三里,弄得我生疼也不敢言语。没想到一年后我尝到了甜头,先前从无食欲的我成了大肚汉,身体一个劲儿地疯长;一紧张就失眠的毛病也没有了。后来,我一直坚持此术到现在,成了一个“头脑不简单,四肢很发达”的人。  这个“足三里”就坐落在我们的小腿之上膝关节外侧,叫“外膝眼”的下面三寸的地方,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强壮全身的要穴之一。我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跟大家说明:一个强壮的身体,比有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都重要。  民间谚语说到一年四季沐足的好处:“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这正是对中药足疗功能的形象概括。  中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 黄帝内经 》认为:“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三阳经(胃、胆、膀胱)止于腿足部,足三阴经(肝、脾、肾)起于腿足部,这里是阴阳交会的地方。小腿上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部有近70个反射区。另外,腿脚部伸手可及,简单方便。我们如果对这些穴位和反射区经常进行按摩,就像给五脏六腑按摩一样;对这些穴位和反射区经常进行药浴泡洗,就像给五脏六腑洗澡一样。所以,把它比做人体的保养站,一点不足为过。  我有个病人,现在50多岁了,负责看护停车场。经常有人不给钱就开车走人,每次遇到这种事,他就同人家吵一顿,生一通气,然后就头痛好几天,吃止痛片才管用。听说常吃止痛片有害健康,他就问我有什么好方法预防一下。我向他了解了一些情况,把了一下脉,知道他是肝火太过。我对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每天起床前掐太冲5分钟,晚上睡前掐太冲5分钟,就可以了。”我还给他在太冲穴处做上标记。半个月后再次在停车场碰见他,他高兴地对我说:“刘大夫,我又敢同人吵架了,吵了架头也不痛了,你那法子还真灵。”我跟他讲:“我教你的方法是让你保养自己的,而不是养精蓄锐同人吵架的。你要总是吵架的话,这个法子就不管用了。”他赶忙说:“对!对!对!我高兴糊涂了,我是说现在基本上不生气了,吵架少多了,就是生气也不头痛了。”太冲是肝经腧穴,经常按揉,可起到养血益肝,减少怒气的作用。
腿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夸张,可仔细分析一下还是有道理的。双脚和小腿离心脏较远,加上地心引力的影响,血液回流时就费劲。如果把腿照顾好了,就等于在身体的下部加了一个“泵”,可以助心脏一臂之力。足腿部按摩可以使血管轻度扩张,神经末梢兴奋,使微循环得到改善。尤其是用适度的热水浸泡双下肢,可以使经过双脚血液温度增高,速度加快,让血液回流畅通起来。  还是举一个例子吧。我认识的病人中有个老局长,70多岁了,退而不休,仍在工作。他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在我们医院治疗,所以成了朋友。有一年冬天,他突然发现晚上双下肢沉重乏力。开始以为是走路过多,椎间盘突出又犯了。找我治疗几次后腰痛好转,但下肢乏力感丝毫未减,并且脚面肿胀,鞋穿着都有点挤了。我赶紧让他去内科检查,最后的结果是:心功能减弱引起双下肢血液回流障碍。他又不想吃药,我就让他在我们这边的腿疗门诊试一试。没想到5次后双脚就不肿了,双下肢乏力感也消失了。  腿脚也可以吃药  从医学角度讲,足疗与腿疗还是有区别的。足疗与腿疗相比,其功效相差甚远,这是因为:  1. 腿疗经络多,穴位也多。足疗所刺激的部位仅仅是足部反射区,而腿疗既包含了足部反射区,又把小腿上的足三阴、足三阳六条大经络和60多个穴位收入其中,一些重要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照海等,均在其范围之内。腿疗兵多将广,战斗力强,足部反射区加上小腿的经络穴位,如虎添翼,其作用远远大于单纯的足疗。  2. 腿部还可以直接吸收药物。腿疗也好,足疗也好,都是先药浴再按摩。药浴的目的不仅是温暖脚部,加快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让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直接发挥作用。影响药物吸收的三大因素是皮肤的厚薄、泡洗的面积、血管的数量多少。小腿皮肤的厚度是足底的五分之一,面积是足部的4倍还多,血管是足部的6倍。可想而知,其吸收药物的能力将会超过足部的许多倍。  腿疗方法有一个理论基础,就是药物可以通过腿脚直接进入体内,也就是说人的腿脚像嘴巴一样,也是可以吃药的。  腿怎么可以吃药呢?这句话乍听起来你会觉得是天方夜谭,药应该是从口中吃进去的啊!俗话讲“是药三分毒”,我国在2000年有一个数字统计,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时,因药源性致病的患者每年达100多万,致死者超过10万。就连毒副作用很小的中药也频频传出中毒的报道。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脏损伤就是曾轰动一时的新闻。  为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外治法越来越受青睐,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也日益被重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浴也是外治法的一种。它通过中药液浸泡皮肤,直接吸收到体内,而不通过胃肠,避免了不少毒副作用。我们前面讲过,影响药物吸收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皮肤的厚薄、面积的大小和血管的数量多少。全身的皮肤里,耳后和背部最巍弱,小腿部排位第三。但前面两个部位因为不方便,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这样,操作简单方便、作用又大的小腿部,当仁不让地成为首选。当然,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物理因素,如电磁等,使其透皮吸收药物的作用更强。无论动物实验还是临床验证都已证明,小腿部确定可以吸收不少药物。所以,我在七年前就提出了“用腿也可吃药”的概念。  我再讲几个临床的例子。有一次,门诊护士错把治便秘的药用在了一个腰痛病人身上,使这个病人一天内拉了3次稀。还有一位身体虚弱的女士,在用了大热之药后,咽喉就肿痛起来。这些失误恰恰说明,小腿部不失为一条用药的好渠道。我们可以把一些容易产生毒性的药物,通过泡腿的形式,直接吸收入体内,既避免了毒副作用,又实现了治病的目的。  腿脚可以长出疫苗来  一提起疫苗,我们都不会陌生,就会想起“麻疹”“水痘”“结核”“肝炎”等疾病的疫苗。它们的作用就是提前唤起人体的免疫力,外邪侵袭时就奋起抵抗,将其阻挡在身体之外。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腿足部长出抗病邪的“疫苗”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信就听听下面的实例。  医务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人的双腿泡在 0° 的水里几分钟后,他的鼻黏膜血管就会收缩,血流变得缓慢,抗菌能力也随之减弱。鼻中经常存有的致病菌就会活跃起来,就容易发生感冒。同理,若将双腿放在温热水里,鼻黏膜的血流就会畅快,就不易感冒。医务人员还做过另外一个实验:每天刺激病人的足三里20分钟,连续刺激1周后,他的血液蛋白含量出现增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这就是“常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理论依据。  我有一个老病人谢大妈患了哮喘病,每年冬季都发作,难受得不行。我教她每天揉足三里10分钟,擦脚支气管反射区5分钟。结果连续两年了,也没犯一次哮喘。这不是腿上长出疫苗了?
腿脚是沟通内外的门户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门窗紧闭不开,时间久了,室内空气就变得混浊。时间再久一点,就会气味难耐,让人头晕恶心。此时,只要门窗一打开,这些问题就立刻解决了。  同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经常开启门窗,使体内的浊气排出去,外面的清气放进来,让身体保持内外沟通,经络系统保持平衡畅通。注意:这里说的浊气是指有害物质,清气是指营养物质,并不是指单纯的气体。  我们身体的“门窗”就在小腿上。当然我们不是说用刀子在腿上捅几个眼,而是通过特殊的套路操作,来实现这些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刺激肾经和胆经来建立门户,通过刺激脾经和膀胱经打开门户进行交换,通过刺激肝经和胃经关闭门户,让有益的物质在体内充分流通。  【刘教授提醒】腿疗过后,会出现什么反应?  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在按摩后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而且出现反应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患者腿疗1次就会出现反应,有的在一个疗程才会出现反应。大部分患者的反应,在短时间内会自行消失,因此不必担心。  患者在实施腿疗时,可能会出现下列反应:  1. 头痛、头晕、胸闷、心慌、晕车、晕船等。出现这种情况,患者不必惊慌,这是心脏功能调节造成的,主要与大脑、心脏的供血有关。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血虚或营养不良的患者身上,也可能出现在心脏、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在临床上除手法治疗,还应当让患者增加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2. 手心出汗。这种出汗与发热或运动后手心出汗不同。这种汗一般是冷汗,是不由自主冒出来的,多在腿疗操作过程中出现,常见于体质虚弱或四肢怕冷的患者。通过按摩,患者的机体阴阳调节趋于平衡,阳气开始在四肢散开,阴邪随汗而出,手心才会变暖。这是疾病变好的一种征象。  3. 身体分泌物增加。如出汗增多,气管分泌物增加,妇女白带增多,这些都是机体自身调节,阴阳互相转化、制约的结果,这是机体功能改善、代谢增强的表现。  4. 异常气味。如脚臭加浓,甚至整个屋子臭不可闻;或者出现小便臊臭味;或者身体分泌出特殊的难闻气味。这是因为患者体内代谢物长期积存而腐化,经过按摩刺激排出,所以产生了异常气味。  5. 脚踝部出现肿胀。这是因足部血液、组织液回流受阻出现的反应。特别是淋巴回流障碍的病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淋巴回流的功能正在恢复。只是因为回流量过大,致使淋巴管回流出现暂时性障碍。患者休息1~5天后,症状会自然消失。但这种情况也不排除手法用力过大造成局部损伤。因此,初次按摩时力度要小一点。  6. 曲张的静脉突然间肿得更明显。这种情况说明静脉血回流增加,因为静脉管壁的弹性、韧性降低,导致回流的血液出现暂时性聚积。这是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静脉功能增强的表现。一般休息几天后,症状会自然消失。这种症状的出现,也可能与水温过高、手法用力过重有关。  7. 发热。这是机体与病原抗争的结果,是正邪相争的结果。通过按摩,机体正气受到鼓舞,机体的免疫力得到增强,正盛邪退,说明机体的功能在恢复。  8. 睡眠时间延长。这是机体自我调整的结果。  9. 排尿量增加,小便颜色加深,尿液中可出现絮状物质。肾脏病严重的患者,在短时间内还可出现黑色或红色尿液。这种情况说明机体代谢正在增强,正在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小腿是我们人体的环卫工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居住着上千万人,每天制造的垃圾成千上万吨,试想没有环卫工人的辛苦工作,这个城市将会怎样?假如有一天环卫工人突然全部罢工,北京城将会遍地狼藉,臭气熏天,无法居住。同样,人体每天都在新陈代新,产生大量废物,还有外部、内部产生的毒素,也需要及时排出体外。如果不能及时排出这些物质,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人体排出废物和毒素,有三条主要渠道:出汗、大便、小便。腿浴可使人发汗;按摩足底的肾、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可以增强肾脏的滤过功能;刺激足三里、丰隆穴等,可以使大便通畅,这样废物和毒素就能够顺利排出。  大家都知道尿毒症,就是因为肾的滤过功能大大降低,经肾排出的毒素大量瘀积在体内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目前,除去换肾和透析外,对付尿毒症根本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但我们通过近5年的临床观察证明,腿疗可以减少透析的次数,并减轻其副作用。有一位夏姓女性病人,58岁,患尿毒症已经6年,每周至少透析5次,在间隔期还会出现身体瘙痒、恶心头晕等症状。在腿疗3个月后,每周减少了一次半透析,瘙痒、恶心头晕的症状没有了,身体也没那么疲劳。这就是通过腿疗的发汗作用,把体内的毒素通过汗毛孔排出了体外。  教你一招  眼睛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讲,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对眼睛的保护却做得不好,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高中还没上完,个个就成了近视眼。许多人不到50岁就“老眼昏花”了。在这里我教大家简单易行的三招。  第一招:菊花水泡腿脚,取菊花30克,煎煮15分钟,放在盆或桶里,水量以浸过小腿的三分之二为宜。浸泡20~30分钟,背部稍微出汗就可以。每周2~3次。  第二招:揉光明穴。光明穴为胆经的经穴,意为开光复明,有清肝明目之功。位置在外踝上5寸(2、3、4、5手指并拢为3寸,拇指宽度为1寸)腿梁子外侧。用大拇指揉或小锤敲均可,每侧2分钟,共4分钟,每天一次。  第三招:掐眼睛反射区,位置在脚底2、3跟趾根处。用指甲掐这个反射区,以微痛为宜。每侧2分钟,共4分钟,每周2~3次。  【刘教授提醒】腿疗注意事项  在实施腿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下列事项:  1. 在腿疗操作过程中,患者应饮用温开水或茶水300~500毫升,以补充体液,增加血容量,便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小孩、老年人酌减。  2. 在药浴时应注意浸泡温度。患者药浴应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以防病人虚脱,出现所谓的“气随汗脱”现象。  3. 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及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应慎用本法。若要操作,应选用轻刺激手法,并缩短操作时间。  4.妊娠期的妇女禁止施用腿疗,因为血液的再分配有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而流产。妇女月经期间慎用本法,以防止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子宫大出血。  5. 应避免在骨骼突出及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上重力按摩,以防损伤骨膜,或导致皮下出血,出现瘀血肿胀。  6. 传染性皮肤病、皮肤烫伤或外伤患者,严重骨性病变(如骨结核等)患者,应当禁用本法。  7. 出血性疾病、败血症及严重血栓患者慎用。  8. 在治疗中可能产生各种短暂的反应及反跳现象,这些现象属正常,不必中断按摩治疗。  9. 实施按摩时,如果在患者足部或小腿上触到阳性反应物,千万不可用力去按压,而应采用“十取其一”的方法,少量多次按摩,直至其消失。  10. 应避免患者双下肢受寒,以防邪从皮入而致病。按摩完后应注意双足的保温。  11. 按摩治疗后,操作者不能立即用冷水洗手,以防止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的产生。
痛僵胀麻颈椎病,上病下治腿疗功——颈椎病的腿疗秘方  自测指标  1.长期低头工作。  2.摇晃颈部或者把颈部往后伸一会儿,感觉不舒罚  3.一旦遇冷,颈背部就发紧或疼痛。  4.无明显原因,常常出现落枕现象。  5.没有明显诱因,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头昏,头沉,疲乏无力,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上肢出现放射痛,走路发飘。  颈椎病是办公室高发病  小曾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职员,迷上了玩QQ农场“偷菜”游戏。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公司,逮到机会就登上QQ农场收割自己的菜,顺便“偷偷”别人的菜,上班下班的途中就用手机上网‘偷菜’,疯狂的时候,晚上还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偷菜”越来越多,脖子、后背越来越僵硬,一转动脖子还有咯吱咯吱的弹响声,并且一低头,脖子肩膀就疼得厉害,跟别人说话时不知道把脖子部放在哪里好。有时,趴在桌上一觉醒来,脖子疼得厉害。小曾以为自己落枕了,又是贴膏药,又是刮痧,又是拔罐,反反复复,脖子却疼得更厉害了。有朋友提醒她,可能患了颈椎病。小曾不屑地说,本姑娘才刚刚23岁,颈椎病都是上年纪的人才得的。可是嘴硬耐不住火煮呀,小曾的脖子肩膀越来越疼了。于是来我院就诊,一检查,一拍片,颈椎曲度都变直了,诊断为颈型颈椎病。  近些年来,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颈椎不舒服,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已达17%,而在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发病率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估计高达70%以上。  颈椎是联系头和身体的唯一通路,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保护与其并行的血管和神经不被挤压损伤。如果把人的颈椎比做一根矗立在地面的电线杆,那么固定电线杆两侧的铁丝绳,就是颈后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群。如果两侧的铁丝绳受到损害,势必引起电线杆的不稳定,从而出现问题,这就是颈椎病形成的简单道理。由于长期的伏案姿势,造成颈后部肌群、韧带劳损,肌肉弹力下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加上颈椎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出现病理变化(突出或膨出),造成了错综复杂的颈椎病症状。主要症状是颈肩痛,按压时通常有明显的压痛部位,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不自如、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头痛、眩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严重时还会感觉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甚至下肢乏力、走路像踩棉花、不能走直线,这是脊髓受压的症状。  【刘教授提醒】让松肩成为办公一族的“必修课”  对久坐的办公一族来说,松肩算得上一门“必修课”。这个群体每天的运动量有限,平日肩胛周围的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肌肉紧缩变硬,压迫血管,阻碍血液循环流通,就会出现肩膀酸痛等症状。松松肩,可以活血、活跃关节,同时增强肌肉活力,减少肩关节炎、肌肉痉挛、颈椎病,甚至缓解胸痛、心闷症状。  松肩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 直立耸肩:上身正直,把肩使劲往上耸,吸气,屏住,默数10下,然后呼气放松,双肩自然落下,重复15次。  2. 双肩绕环:上身正直,两臂下垂,让双肩后展,做绕环动作。双肩用力向后转动10次左右,再向前转动10次左右。  3. 常拍肩膀:用左手握拳拍右肩膀,右手握拳拍左肩膀,连续拍打20下。如果用按摩捶敲打,则能达到更省力的效果。  4. 拉伸颈部: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低头,下颌紧贴身体;抬头,挺胸;向两侧侧头。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持续30秒。  手法上,除了拍打,还可捏揉。松肩的频率,大概是一分钟十来下,一次起码要五六分钟。力度不能太轻,不然就没效果,以肌肉有酸胀感为佳。这个保健法需要天天坚持,而且适用于各种人群。
颈椎病从何而来颈椎病是现在的常见病,其致病因素非常复杂,大部分与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将颈椎病的患病原因做一下归纳:  内因:慢性的退行性改变?摇&&& 不可控  外因:慢性劳损&&&&&&&&&&&&&& 可控  受寒  颈部急性损伤失治、误治、手术  骨折脱位后调养不周等颈椎病常见病因  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肌肉和器官肯定有一个渐渐退化的过程。这是生命由弱而强、由强转弱,最后逐渐消亡的客观规律,谁也不能控制退化的方向,更谈不上扭转生命的这个方向。所以我们只谈自己能够控制的外部致病因素。  第一,不正确地使用枕头。哲学家说,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如果枕头不合适,或者使用枕头的方法不正确,肯定会加重颈部肌肉劳损的程度。  【刘教授提醒】使用枕头有学问  可能大家不知道,枕头使用不当,是诱发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普普通通的枕头,千万不要小看。枕头使用得当,对预防颈椎病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这里给大家提示几点。  一是枕头放置的位置。大家一定记得,枕头应该放在颈后,而不是脑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枕颈或项”(头枕之下,大椎之上)。在这种状态下,颈部轻度后仰,有利于肌肉、韧带松弛。  二是枕头的高度。在仰卧位时,枕头的高度是床面与颈后空隙的垂直距离再加3~5厘米,一共是15厘米左右。在侧卧位时,枕头的高度应该相当于肩外侧与侧头的距离。  三是外形,最好选择扁圆柱状枕头。  四是填充物及硬度。最好选择既有柔软度又有一定硬度的枕头。这样既有利于血液循环,又对骨骼起着良好的支撑作用。至于填充物,荞麦皮、木棉均可,也可以加上一些中药:如蚕沙、菊花、薄荷、茶叶、葛根、丹参、丁香、白芷等,会有比较好的保健效果。  第二,不正确的工作姿势、生活习惯,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比如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学习或者打游戏,打麻将,织毛衣,半卧床上看书,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等;从职业来看,驾驶员、财会人员、绘图人员等,凡是从事颈部前屈时间过长动作的职业,都特别容易引发颈椎病。  第三,受风寒。风寒常导致肌肉痉挛、僵硬,从而造成落枕、颈椎小关节紊乱和肌肉纤维织炎。  另外,某些颈部的外伤,特别是咳嗽、打喷嚏、突然回头和乘车时急刹车等造成的颈部扭挫伤,当时也许症状轻微,但往往成为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
颈椎病有几种类型?目前,多数专家倾向于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植物神经紊乱型)、会厌及食管受压型。  1. 颈型颈椎病。  (1)一侧或两侧的颈肩部肌肉僵硬、酸胀疼痛不舒并伴有寒凉沉重感等。  (2)落枕频繁发作。  (3)颈部活动受限,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小,颈夹肌、半棘肌、斜方肌张力明显增高,肩胛提肌、菱形肌、冈下肌、大小圆肌处往往可触及条索状改变及压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突出表现为向上肢传导的放射痛。放射性神经痛往往呈急性发作,或在慢性疼痛的基础上有急剧加重的特点。  (2)受压神经根支配的皮肤在急性期可能出现痛觉的过敏,后期则表现为感觉的减退;其支配的肌肉则往往出现肌力的减弱,但明显肌肉萎缩者比较少见。  (3)颈部活动范围减小,尤其向患侧旋转和侧屈的运动范围受限。  3. 脊髓型颈椎病。  表现为两个下肢的波浪型、进行型麻木和运动障碍。患者感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步态笨拙,往往有脚下踩棉花的感觉。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  ①因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的眩晕;  ②因椎动脉供血短暂的阻断,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眩晕的发作往往和头部位置的改变有关。  (2)精神委靡,乏力嗜睡。  (3)耳鸣、耳聋,视力降低。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慢性头痛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最突出的症状。头痛往往呈持续性,主要出现在额部,特别是眼窝和眉棱骨处。  (2)当疾病影响到眼睛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房水的分泌受到抑制,日艮压下降,患者往往出现眼珠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当疾病累及咽喉、食道黏膜时,由于黏膜腺体分泌及平滑肌活动紊乱,可产生咽喉不适、干渴和异物感、嗳气等症。  (4)当病痛干扰心脏交感紧张性时,可引起所谓的“类冠心病综合征”。患者感到胸前区憋闷,心悸怔忡;心电图检查有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异常心电活动。导致全身性交感紧张时,可引起颈性高血压。  6. 会厌及食管受压型颈椎病。  患者前纵韧带钙化、骨化引起的骨赘占位,直接刺激、压迫会厌或食道,表现为咽痒、说话别扭或是声音改变,吞咽时有异物感。  【刘教授提醒】有关颈椎病的几个小问题  1. 功能性颈椎(即颈椎椎体没有器质性改变)。  ——临床治愈,解剖恢复正常。  2. 器质性颈椎病。  ——临床治愈,而解剖基本不能恢复。  3. 变小消失的生理曲度能恢复正常吗?  因外稳定失调,即肌力受损、肌力下降引起生理曲度改变,通过治疗仪与锻炼是可以恢复的。  4. 膨出、突出的椎间盘能回去吗?  经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因膨出或突出引发的症状,使其部分回纳,但不能完全使其复原。
保守疗法与手术,该怎么选择?(1)颈椎病有两种治疗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保守疗法,包括推拿、针灸、理疗、中药内发中药外洗、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微创等。保守疗法的效果常常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也有不少人没有接受规范的治疗,导致疗效不明显,甚至让病情恶化。  第二种方法是手术。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患者必须选择手术。首先是患者经过系统而规范的保守治疗半年以上,疼痛仍旧不减,它往往是受压严重,功能已经不能恢复。如果颈椎病引发了运动障碍,甚至让病人瘫痪,就必须采取手术治疗。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中医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推拿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刘教授提醒】颈椎病认识误区知多少?  1. 颈椎病患者,尤其是伴有椎间盘病变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这实属无稽之谈。  2. 患者不能接受按摩,按摩将导致病情恶化。  其实适当的推拿可松弛肌肉,缓解痉挛、解除粘连。让肌肉被动活动,加强肌肉弹性。还可以拉宽椎间隙,改善解剖结构。而且推拿没有任何副作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位置,尽可能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增强颈椎的功能,预防颈椎病的再发作。  3. 患者不能锻炼,否则会更加严重。  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颈椎病患者通过自我锻炼的方法,可以畅通血脉、增强颈项肌肉力量,达到防治颈椎病的效果。尤其是伏案工作者,或者长期头部保持固定姿势工作的朋友,更要在早期进行运动锻炼,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 去掉骨刺是治疗颈椎病的关键。  其实骨刺既是生理所需,有其存在的理由,又是病理产物。可以使其因炎症渗出造成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但不能去掉。任何保守疗法都不能也不应该将其消灭。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消除骨刺的药物,没有科学依据,纯属无稽之谈。  一“早”一“动”,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的预防要遵循两条原则,我们把它们简化成两个字,一个叫“早”,一个叫“动”。所谓“早”,指的是时间越早越好,最好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所谓“动”,指的是颈背部肌肉在正常状态下是被动的,应该主动地动,多多运动。  从预防的时机看,在不同的病理时期着手预防,效果全然不同。  最佳时间是肌肉韧带的初损时期,此时只是水肿渗出,还没出现粘连、硬化,若此时进行预防(主被动相结合)可使水肿、渗出物重新吸收,肌肉、韧带可逆性损伤修复,基本可以达到正常水平。很多伏案工作者在出现细微不适时,就是处在这个阶段。但由于对病情不重视,这个最好的预防机会常常被大部分人错过。  在第2个阶段,肌肉韧带已有部分粘连硬化,颈椎生理曲度已经改变,患者经常出现不适的症状。此时进行预防,虽不能完全恢复,但肯定能使器质性颈椎病的到来延缓5~10年,甚至更长;大部分确有颈椎病的患者也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和后果。
保守疗法与手术,该怎么选择?(2)在颈椎病的间歇期,已确诊为器质性颈椎病的患者,在获得临床治愈后,此时进行预防,可以延缓颈椎病的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减轻甚至阻断危险状态的产生。  上病下治找腿疗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人们马上就能想起颈项部的局部推拿方法。大家肯定有疑惑:腿疗如何治疗颈椎病?  其实,无论从中医理论还是我们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来看,腿疗都可以有效地防治颈椎病。  张女士患了颈椎病,颈肩部僵硬酸痛,双眼干涩、视物模糊,到医院又牵引又吃药,就是没有什么作用。针灸怕针,推拿怕疼。我们推荐她试试腿疗。张女士一听就不乐意了,天下哪有泡腿按腿治疗颈椎病的?我们跟她解释,中医治疗疾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讲究整体观念。人体经络联络全身,可以循经远端取穴,临床上经常采取上病下治的方法。腿疗治颈椎病就是采用经络辨证、上病下治的方法。  张女士满腹狐疑,抱着死马权当活马医的心态,就试试腿疗吧。先用中药腿浴20分钟,全身汗津津的,僵硬的颈肩部就像上锅蒸透了的风干大饼,自觉松软了许多。又按揉腿部穴位厉兑、足通谷、条口、光明,张女士又自己活动脖子,比较舒罚但是不一会,脖子肩膀又僵硬疼痛了。好在腿疗比较舒服,就天天做下去了。坚持了两个月后,脖子肩膀僵硬疼痛好转了许多,眼睛也明亮精神了。张女士高兴的咧开了嘴:“中医真奇妙,腿疗也能治疗颈椎病。”  (一)散风舒筋  适合于风寒型颈椎病: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药物:羌活30克,葛根30克,生麻黄20克,片姜黄30克。  关于麻黄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不料这个徒弟非常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师傅又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就张口背了一遍,不过,他背的时候压根儿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垢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把自己告诫徒弟的过程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听后大怒:“简直是胡闹!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他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保守疗法与手术,该怎么选择?(3)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卒,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做“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穴位:厉兑、足通谷、条口。  厉兑为胃经井穴。位于人体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就是一韭菜叶的距离。可用拇指点按或掐揉1~3分钟,以局部酸胀痛为宜。  足通谷为膀胱经荥穴。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在第5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赤白肉际处取穴。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条口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二)养血养精  适合于肝肾阴虚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至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也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药物:杜仲30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生芪30克。  关于杜仲,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在陕西华山山麓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实。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请来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后,老母之病仍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医生告诉他,华山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救。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直奔华山而去。  华山峭壁如削,高耸入云。为给老母治病,厚孝哪管山路奇险,攀岩越堑,历尽艰辛,终于采到了灵芝草。李厚孝当时的喜悦真是难以表述,可是下峭壁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手一哆嗦,就骨碌碌摔下山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灵芝草还在,心里就踏实了。可是他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歇息。  天很快黑了下来,厚孝在朦胧间忽然听到了鹤鸣,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赶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我给你治治。”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从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摇,树皮立刻化成了水。老者给厚孝服下,不一会腰就不疼了。老者哈哈大笑,扶起厚孝说:“孩子,快回家吧,老母还等着用药呢!”  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要老人留下姓名。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  厚孝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并不解诗中何意。他也管不了那么多,立即起身回家,将灵芝给老母吃下,结果是药到病除。  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那棵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圆状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李厚孝认得这叫杜仲树。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四句诗——这不就是“杜仲”二字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十分惊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果然有效。  杜仲性温、味甘,以树皮入药,能够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脊酸痛、足膝痿弱等症。  穴位:陷谷、复溜、金门。  陷谷为胃经输穴。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的聚集之处。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复溜为肾经经穴,位于人体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就是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金门穴为膀胱经郄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刘教授提醒】  在腿疗的同时,还可以做一做头颈部的俯仰、左右旋转的锻炼。注意将每个方向的动作都做到最大幅度,以增加颈肩部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及稳定性。
教你一招(1)1. 姜汁配醋,预防颈椎病。  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捣碎的姜汁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两者合用,对颈项进行局部热敷,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  具体方法是:先准备一块纯棉毛巾,再取醋300~500克、姜汁100克,加热至沸腾后,将毛巾浸入其中,浸泡一会儿。感觉不十分烫手时,将毛巾拧成半干,热敷颈项部,保持20~30分钟。为了保持热敷的温度,可用两块毛巾轮换进行。  在热敷的同时,也可以配合按摩的手法,同时按摩颈项部的肌肉令其放松,再做一做头颈部的俯仰、左右旋转的锻炼。锻炼时须注意:将每个方向的动作都做到最大幅度,这样可以增加颈肩部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及稳定性。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牛奶和豆制品,以及新鲜绿叶蔬菜,也可适当服用钙片和维生素B、维生素C。  2. 做做颈椎自我调筋操。  这套颈椎自我调筋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最新的部级课题成果。它以传统的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和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为理论基础,以中医推拿手法和牵引疗法、运动康复学为治疗依据,主要为缓解颈肩部过度疲劳或长期劳损而设,以改善颈肩部的酸痛、僵硬、沉重等局部症状为目的。它以其安全、简洁、科学、有效性,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第一节 按揉颈项双龙会  (1)练习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双臂上举,双手五指并拢,中指指尖相对,置于颈项部。  (2)低头,双手中指指尖共同按压在颈椎棘突之上,其余手指依序排列在受压椎体棘突的上下两端凹陷中。  (3)仰头,同时手指用力向下按压(也可在抬头的同时手指用力下压,并向颈项两侧滑动)。  (4)重复头部的俯仰动作七遍,双手以中指为准,自环椎向下按压至第七颈椎。  第二节 抱头转颈蝴蝶飞  (1)练习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双臂上举,双手十指交叉,置于脑后枕部。双肩外展,肘尖指向两侧。  (2)低头转颈:首先面向左转,左肘尽量保持不动,眼望左肘尖。同时右手臂内合,协助头颈转向左方,右肘尖尽力向左肘靠拢。稍停片刻后还原。  (3)低头转颈:动作与(2)相同,方向相反。  (4)左右各做3~4次。  第三节 叩打肩井通经络  (1)练习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双臂上举,双手五指并拢成钩状。  (2)以双手指尖叩击同侧的肩井穴及其周边部位,左起右落,做1~2分钟。  第四节 俯仰开和转乾坤  (1)练习者或坐或站,面向前方。双手叉腰。  (2)低头屈颈,下颌尽量贴近胸部,同时含胸,双肩双肘亦向内收紧。头部后仰,同时扩胸,双肩双肘向后展开。  (3)头颈由左向右旋转360° ,再从右向左旋转360° 。  注意事项:  1. 练功的诀窍在于勤而巧,切忌一暴十寒。  2. 点穴的力度要适中。  3. 动作衔接应轻柔和缓。  4. 颈部结构敏感,转动与扳动时切忌用力过大。  5. 体质虚弱或慢性病患者,颈部运动及旋转时速度要慢,幅度要小。
“腰突”疼痛不用忧,散寒通络有腿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腿疗秘方  自测指标  危险人群:长期坐办公室伏案工作者、司机、长期弯腰劳动者、长期负重者、长期站立者。  常见症状: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  发病率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名字也许大家很熟悉了,它发病率极高,据统计在常见病中仅次于感冒。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引起腰椎退行性改变,几乎是不可抗拒地遭受着“腰突”的困扰。随着电脑的普及,肥胖人群不断增加,“腰突”的发病率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始激增,他们大部分都是长期保持伏案工作的白领和学生。一些体力劳动者发病率也较高,如搬运工和汽车司机。有关机构曾经进行过近6万人的大型调查,发现从事以下职业者,腰突的发病率最高:办公室伏案工作者、司机、长期弯腰的劳动者、长期负重者、长期站立工作者。  国内外学者公认,95%的坐骨神经痛、50%的腰腿痛,都与腰椎间盘突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引起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腰突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①身体痛苦不堪,影响生活质量;②免疫力下降;③严重者可能下肢麻木甚至瘫痪。  用腰不当是罪魁祸首  腰突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脊柱本身的问题、年龄、性别、身高、遗传、职业、吸烟、糖尿病、外伤、妊娠等。我重点说三点:  1. 人的直立行走,导致了腰突的必然性。  在人类从脊椎动物的猿类慢慢进化到直立行走的漫长过程里,脊椎承担起了身体70%的压力。受地心引力及自身重量的压迫,脊椎极易产生变形,使脊椎稳定性变差,从而压迫脊椎带间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使自律神经失调。我们即使是走路和锻炼,也是在压力下运动,造成了人体的腰部及脊椎疾病。加之当今以车代步的人越来越多,运动量急剧减少,使体内氧气不足,久而久之就百病发生。  2. 用腰不当是主要的外在病因。  先提个小问题,在平时从地下提物,你是先弯腰还是先弯腿?中老年人去超市购物,你是直接提东西回家呢,还是事先准备好一个小车推回来?如果你选择前者,你就是用腰不当的人,就容易患腰突症。若先弯腿,再微弯腰或不弯腰,就可以起到护腰的作用。我们在超市购物,如果东西过重,用手提着回家,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腰痛。即使没准备小推车,最好将手中东西分摊给左右手。  日常生活中一些习惯性的动作,看似小事,却隐藏着腰突的风险。如一侧背手提包或某一侧斜挎包,把重物扛在一侧肩上,出差时提着沉重的行李上下楼,看电视时歪坐着或把腿放在茶几上。这些细微的动作,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让腰部肌肉的外伤积累,减弱肌肉的弹性和功能。人的脊柱像电线杆子,四周的肌群就像电线杆的拉索,拉索弱了,脊柱就会出问题。  3. 有些外伤因素,比如腰扭伤,也会引起椎间盘的软骨板破裂。剧烈运动也可能使腰椎受到损伤,甚至吸烟也是腰椎发生病变的因素之一。因为腰椎间盘的营养是靠椎间盘周围血管提供的,通往椎间盘的血管极小。香烟释放出来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腰椎间盘的血液供应,进而使椎间盘发生退变。  【刘教授提醒】腰部保养的4点建议  很多经常腰疼的患者,都不知道如何对腰部进行保养。对此我们提出4点建议:  1. 一旦感到腰痛,请及时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找到腰疼的病因所在,猾配合治疗。  2. 当腰疼症状有所改善后,可以考虑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注意不要在腰痛时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每次稍微“欠着点儿”,少做一两下,是一种好方法。  3. 搬重物时,务必采取蹲下身体、双手持物然后保持上身直立、下肢蹬地起身的方法,千万不要弯腰起身。此外,搬起重物后,切不可原地扭转上半身。  4. 如果诊断为腰部病变,不要长期佩戴护腰,平时要睡硬板床。急性扭伤腰部及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无力时可以用护腰,但使用不要超过一个月。长期佩戴护腰会减少腰部肌肉的使用度,造成腰肌废用性萎缩,一旦不用护腰就很容易扭伤腰部。
腰突与寒湿、虚、瘀有关在古代中医里,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但是从发病及临床表现来看,可归到“腰腿痛”、“腰痛”、“痹证”等范畴。古代中医对于腰腿痛的病名、典型症状、体征及治疗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且有典型病例的记载,治疗方法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十分接近。  在《 普济方 》中就记载了典型的腰腿痛病例,说的是忠州太守陈逢原,在夏天吃了一个冰冻的瓜果。到了秋天,忽然右腰腿间疼痛无比,并且引起了膝胫疼痛,不能弯由。一个月后,右脚很难抬起来。陈逢原吃了许多治腰脚疼痛的药,却没有一点效果。一天他看到养肾散的方子,吃了一次,马上感觉全身麻痹。再吃了几次,脚能屈伸自如了,最后靠着这个药,陈逢原彻底康复。  相关的记载也见于《 类证治裁 》中:“伤酒涉水,湿袭阴络,右腿痹痛,由牌骨直至委中穴。……夫试重著,今腿痛己定,通移膝胫,仍以逐湿通痹法治。……痛止能行。数十日内,戒酒肉风冷劳动。”  由此可见,古代中医已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各方面的文献记载也比较全面。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整理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主要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及风寒湿邪侵袭有关。  1. 肝肾亏虚。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因此,一般来说,腰痛均与肾相关。《 诸病源候论·腰腿疼痛候 》认为,肾气本虚,或因劳欲过度,或因多种慢性疾病迁延日久,导致肾精亏损,肝血不足,筋骨失养,在轻微外力下即可能发生筋伤骨错而发展尉病。清代名医张锡纯更是指出,肝肾亏虚是腰腿痛临床治疗的根本。  很多年龄大的患者,虽然没有明显外伤,也没有受寒史,他们患上腰突,就是因为肝肾亏虚。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肝主筋,肝血养筋:椎骨以筋相连,筋软无力,椎骨就特别容易受损伤。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精少,就会导致骨软无力,难以保护椎间盘。肾脏位居颈腰之间,肾气一虚,就好像主人一旦不得意,前来拜访的人就少得可怜。以前是车水马龙热闹景象,现在却是门可罗雀的凄惨局面。  2. 气滞血瘀。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认为跌扑挫伤,损伤腰部脊柱、筋肉、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癖,经脉不通,是腰腿痛发病的原因。《 金匾翼 》认为,腰部突然受剧烈扭闪、牵拉,或强力举重,或弯腰搬抬重物用力过度,就会损伤腰脊,经络阻塞,因气滞血瘀而发卧痛。  说得通俗点,气滞血瘀主要是指暴力外伤或反复积累外伤所致。比如跌打损伤、扭伤、闪腰等,气血一旦应激,就像大楼着火,大家都往门口跑一样,挤在一起就形成了血瘀——不通则痛。血瘀过久,新血不生,筋脉失养,筋软则无力支撑椎骨。就像渠道堵了,下面的农田就得不到灌溉一样。  3. 风寒湿邪侵袭。  中医认为,风寒湿热之邪是腰腿痛的外因,特别寒湿之邪,更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素问·痹痛论 》说:肾气本虚,如果加上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或者汗水当风受寒,或者久居寒冷湿地等因素,都可以使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而发卧痛。隋代医家巢元方则认为,腰痛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复感风冷之邪所致。  你如果得了腰腿痛,中医医生常问的几句话就是:你最近受凉了没有?受风了吗?怕凉还是怕热?所谓寒主收引,就和热胀冷缩、打哆嗦的道理一样。人遭遇寒冷后会下意识地缩脖子,肌肉一紧张,关节一僵硬,就会屈伸不利,产生疼痛。所谓湿性黏滞、重着,意思是说夏天闷热、不爽、黏黏糊糊的。像关节炎每到阴雨天气时病情加重,就是因为湿邪流注肢体,关节屈伸不利而导致疼痛。所以,冒雨涉水,湿衣裹身,久居潮湿之地,都是腰突的重要诱因。还有不少年青女性喜欢袒胸露背,特别容易得腰突。
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很重要很多患者朋友都很关心一个问题:得了腰突后选择手术还是保守疗法?  因为腰突手术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讲不清,我只能把我们自己的经验讲一点,不能算定论,只是一家之说。  第一,无论什么种类的腰突,应该首先选用保守疗法。因为手术归根结底是一种损害性治疗,多少都会有风险存在。还有一部分病人,即使做完手术,也不能保证疗效。另外,手术毕竟需要一笔费用,经济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对于突出较大、时间较久、突出位置比较危险的病人,经过3个月规范保守治疗无效,再拖延下去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进行手术。  第三,以下三种病人应该采取保守疗法:一是虽然达到了手术的程度,但年龄偏大(60岁以上)的患者;二是患有其他疾病不能手术的病人(如糖尿病);三是年轻人因急性外伤发生的腰突。  从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若采取规范的保守治疗,大约有90%腰突患者可以免除手术之苦。这里所说的规范治疗,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医师的要求,一是对病人的要求,两者缺一不可。医生一定掌握保守疗法的原理、方法、适应证、禁忌症——一句话,找有经验的正规大夫看病。从病人的角度讲,应该尽量配合医生,严格遵守医生制订的治疗计划和调理方案。目前,许多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  对于腰突病人来说,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在腰突的早期,我们一般选择无创的保守疗法,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说到这里,我讲一个李大妈的故事。  李大妈是我的老病人,在家里就是个当家人,忙里忙外,能干得很。而且李大妈还在居委会任职,经常组织一些中老年人做一些公益活动,布置宣传栏,发传单,办公益大讲堂,活跃在各个领域,年年都是社区标兵。但从几年前开始,可能是长期奔波忙碌的原因,李大妈感觉腰部不时酸痛,走不了一会就觉得腰撑不住了。后来只好把居委会的事交给别人做。  一开始李大妈以为没什么,但后来发现症状慢掠重,腰部疼得都直不起来了,左腿也开始有“窜着疼”。李大妈脾气倔,不愿休息,还非要干家务,结果症状继续加重,严重的时候都走不了路,左腿这个窜痛都到脚趾了。  李大妈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找到一个医院的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长期劳损,她的腰部发生退行性病变,进一步出现了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压迫神经,于是出现了腿的窜痛。骨科大夫建议大妈手术。大妈一听要手术,下了一大跳:怎么都要手术了?我可不想挨刀子!  李大妈拒绝了手术,所以只能吃一些止痛药来缓解痛苦。由于身体活动严重受到影响,李大妈只好卧床休养,家务没法做了,也没办法买菜和逛商场超市,大妈的生活顿时只剩下空空的屋子。  后来大妈听说推拿按摩可以治疗,就来找我了。听李大妈讲完整个病情经过,我仔细查了一下,认为大妈的病情基本上属于轻中度,应该是按摩和腿疗的适应症。通过大概15天的按摩和腿疗,李大妈说:“我做腿疗这么长时间,一开始好像没什么感觉,后来慢慢感觉到有一股气涌向腰部,在腰这里就停了,有向上冲的劲。再往后我发现,这股气流可以通过腰部冲向背部了,腰腿痛也轻很多了。我现在基本上不怎么吃止痛片就能好好睡觉了。虽然还不能大量活动,但已经好了很多,真的很感谢刘大夫。”  现在李大妈已经可以到处走动,又开始和街坊邻居说说笑笑了,往日那个猾活跃的李大妈又回到了大家身边。李大妈的腰椎间盘突出虽然还存在,但由于猾的治疗,它已经不再压迫神经,所以大妈的腰腿痛就好多了。  虽然听上去手术摘除椎间盘可以直接解场因,但是昂贵的手术费和手术创伤,还是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实际上,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通过猾的按摩和腿疗,都可以像大妈一样,摆脱腰腿痛的困扰。
缓解疼痛找腿疗(一)补肝肾,强筋骨  药物:续断30克,牛膝30克,刘寄奴30克,桑寄生30克,生黄芪30克。  穴位:太溪、昆仑、足通谷、束骨。  中医认为,正是由于肝肾亏虚,才使得筋骨失养。针对这个根本的原因,我们选用了上述方法。  桑寄生是常绿小灌木植物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后者主产于河北、辽蘑内蒙古、河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生用。  桑寄生在旷野里,迎风而立,顶雨而长,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因其貌无惊人之处,又无诱人的气味,所以一直不被人们注意。相传它是被一个农夫无意中发现的,这里有一则小故事:  这位农夫姓姬名生,世代在黄河流域耕作。因辛勤操劳,加之风寒所袭,晚年之后他腰腿疼痛,偏偏又家贫如洗,无钱医治,所以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  一日姬生在田间劳作后,连回家的气力也没有了。他心一横,心说干脆死在荒野草算了,于是就栖身在藤条缠绕的桑树之间。他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只觉得周身汗出,肢节舒展,多年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了。以后,他每每劳作后,都要躺在这些乱藤上休息。久而久之,他的腰腿疼痛不仅完全痊愈,而且干活也有了力气。此事很快在乡邻里传开,不少腰腿疼痛者前来找他,有的如法套用,有的还灵活发挥,采回藤条煎汤饮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就把这种藤条称为“姬生”。又因这种藤条大多寄生于桑树上,后人干脆就把它称为“桑寄生”了。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研究发现,可以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另外我们介绍一下这几个穴位:  太溪: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太阴肾经的输穴,原穴。我们可以用双手的拇指分别按揉双侧太溪穴。刺激时,要有酸胀感或者向上走的热感。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昆仑穴可用手指按住外踝后的凹陷处,向后面的大筋拨动1~2分钟,按起来都会觉得比较酸痛。  足通谷:足小趾外侧,在足小趾本节前端,第5趾关节前下方凹陷中取穴。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通谷穴上,食指顶挟住脚底第5趾缝下方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复几次。一般经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束骨:位于人体的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食指指压足小趾外束骨穴。每秒按一次,共按50~100次。  (二)行气化瘀,通经活络  药物:鸡血藤30克,红花30克,延胡索30克,白芍30克。  穴位:飞扬、委中、承山、复溜。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我们要行气活血化瘀来疏通经脉。  飞扬穴是膀胱经的要穴,在昆仑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飞扬即“飞扬跋扈”的飞扬,它有几层意思:其一,向上飘起,精神振奋。意思是说是到了这个穴位,人就可以疼痛立去,精神焕发,健步如飞。其二,我们在健步疾行或下蹲准备跳跃时,此穴绷起肉棱,以备发动弹力。其三,膀胱经的经气,经委阳、委中直下到达承山,就如瀑布之水一样。在飞流直下至承山后,在承山外下方的此穴蓄积,就有一种腾飞之势。本穴对腰腿痛的疗效较好。针刺或点揉飞扬穴,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有活血止痛之功。取穴:正坐垂足,在小腿后面,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操作时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揉双侧的飞扬穴,约1~2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委中穴在腘窝中央凹陷处,大家点一下,感觉十分明显。我们可以用双手中指分别点揉双侧委中。  承山穴位于腓肠肌(俗称小腿肚)两肌腹分开的下端凹陷处,我们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须适当,一般以能忍受为佳,时间约3~5分钟。  再说一下复溜穴:复溜穴为补肾益精的要穴。足少阴经病变所致的腰痛,虚证多而实证少,所以复溜可以疏导足少阴经之气逆,解除腰部的痛苦。它的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须适当,时间1分钟左右。  (三)祛风散寒,化湿止痛  药物:麻黄50克,桂枝50克,附子30克。  穴位:承筋,承山,飞扬,阴陵泉。  腰痛遇到阴雨天就会加重,就是风寒湿侵犯人体造成的。所以在补肝肾的基础上,还要祛除风寒湿邪气。  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逐湿去寒,强调发汗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药浴里加了一些发散风寒的药,如附子、桂枝等。值得一说的是,附子有大毒,表现为:唇舌发麻、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而昏迷,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附子可以散寒补阳、除湿,其性善走通行十二经,外达皮内及筋骨,除寒之力很大。现代药理研究,其消炎镇痛的作用很强。  这几个穴位我们简单说一下。  飞扬取穴方法:正坐垂足,在小腿后面,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操作时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揉双侧的飞扬穴,约1~2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承筋穴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我们可以用双手中指按揉,时间约1~3分钟。  承山穴位于腓肠肌(俗称小腿肚)两肌腹分开的下端凹陷处,我们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的力度须适当,一般以能忍受为佳,时间约1~3分钟。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可以用拇指来按揉,时间1~3分钟。  【刘教授提醒】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要点  1. 在腰突急性发作期,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  2. 在腰突慢性期,注意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保持关节平衡。  3. 在急性发作期,应配合牵引、手法复位等治疗手段。  4. 药浴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外感加重。
教你一招(2)我再说一说“腰背委中求”,意思是只要是腰背部的病痛,用委中穴都可取得良效。今天教大家一招,就是按揉委中穴和承筋穴。委中穴位置在我们腘窝中央凹陷处,大家点一下,感觉十分明显。承筋在我们小腿肚子的那个最高点,这里也是十分敏感的。我们在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最好能泡个热水脚,然后按揉委中和承筋各100次,对治疗腰腿痛非常有效。  【刘教授提醒】保养腰椎,不妨做做腰肌操  经过研究,中医专家设计出了一套自我锻炼腰肌的方法,无论有无腰部疾患,人们均可以进行锻炼,从而有效减少腰部疾病的发病危险。  1. 后仰:自然站立,两脚叉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深呼吸一次以后,腰部向前挺,同时头、胸部尽量向后仰。第一次做不要后仰幅度太大,以免腰部肌肉力量不足造成身体失去重心而摔倒,以眼睛能看到头顶正上方为宜。然后慢慢回到原位,休息30秒,再如前操作,共20次。练习一段时间后,腰部肌肉力量渐渐增强了,就可以加大后仰幅度。  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力量越大,给予腰椎的保护也就越大,同时腰椎间的间隙也能慢慢地增加,促进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回纳。  2. 转身:站立位,双手叉腰,上身缓缓地左右旋转20次左右。转身时要以腰部主动用力为主,肩关节不要向前甩动用力,以免造成肩背牵拉腰肌受伤。  旋转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锻炼腰背肌,另一方面是要松解椎管内的粘连和调整腰椎小关节。因此旋转时一定要缓慢,旋转角度不要超过45°,在肌肉和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和能承受的强度内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在保健治疗的同时避免损伤。  3. 四点支撑:所谓四点支撑,就是用两个胳膊肘和两只脚作为支点支在床面上,腰部用力向上抬臀部。抬起来坚持5秒,然后慢慢放下,然后再做。每次练习做10个即可。  必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柔软的床上练习,一定要在硬板床上,以防止扭伤关节。这个动作练习强度虽然比较小,但是效果不错,主要是锻炼腰背肌。  4. 燕飞:这个动作很像小燕子在空中飞行。具体方法是:脸朝下趴在木板床上,双手放于身体的两侧,同时下肢伸直,头、胸和四肢同时向上抬,双手也同时向上背,双脚尽量绷直,腹部着床,停一会再慢慢放下。这样反复操作,5个为一组,争取每天做10组。  如果力量不够,还可以脸朝下趴在一张单人床上,两手垂下来抱住床头,头部放松,耷拉在床上部用力,只将腿部尽量向上伸,脚尖尽量绷直。这样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只是强度小些。  “燕飞”相对“后仰”和“四点支撑”,是一种比较费力的练习方法,但锻炼的作用更强。即使没有腰部疾患,如果常常练习同样可以减少扭腰的几率。  5. 弯腰:这个动作就是“够脚尖”。具体方法:站立位,弯腰,上肢自然下垂,双手尽量摸脚尖,或双手交叉,手心向下摸地。反复进行20次。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膝关节要尽量保持绷直不打弯儿。  这个动作的目的是拉伸椎管内外的脊神经和神经根,解除椎管内突出物与神经组织的粘连,以缓解下肢放射疼痛及感觉异常。一般弯腰练习都是在腰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再开始。如果腰痛比较剧烈,千万不要勉强练习,否则会“火上浇油”。  6. 抬下肢:平躺在床上,两条腿伸直,先抬一侧腿,直着抬起来不打弯儿,在能抬高的最大高度情况下努力抬一点再放下。然后再抬另一条腿,操作同前。这样反复进行,各抬20次。  这个练习动作和弯腰练习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一个站着做,一个躺着做,都是拉伸椎管内外的脊神经和神经根,解除神经组织卡压或粘连。  7. 侧压腿:很多腰痛的患者都伴有下肢的症状,轻则麻木,重则疼痛过电样感觉,这大多是坐骨神经受刺激的症状。侧压腿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缓解坐骨神经卡压和刺激症状。具体方法:双腿下蹲,两下肢交替向外侧伸直,身体弹动2~4次。继压健腿,共交替4次。注意练习时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否则容易拉伤梨状肌。  8. 牵吊:双手抓住单杠,全身放松,用自身的体重对腰椎进行牵引。每天一次,每次坚持5分钟。这个动作对腰椎有一定好处。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两片面包之间抹些果酱,叠好放在盘子里,果酱会从面包间隙中渗出;此时稍微将两片面包拉开一点点,渗出的果酱就会被吸回去。牵吊动作就是这个道理。悬吊躯体时腰椎之间几乎不承受压力,却变成了反向的牵拉力,这样可以促进病变椎间盘的回纳,并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对于既往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慢性缓解期完全可以放心练习。  9. 踢毽子:站立时,用感觉不适的腿踢毽子,每次踢20~40个。如果没有毽子,可以空做动作。这个练习的作用与侧压腿相同。  这套动作适用于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但绝不能用于假性和真性腰椎滑脱。因此,患者应先去医院就诊,待确诊后再考虑是否可以练习这些动作。
安神化痰治失眠,申脉照海对穴揉——失眠的腿疗秘方  自测指标  1. 晚上长期难以入睡,或者夜间醒来再也睡不着,早上醒得太早。  2. 因为缺少睡眠,出现了头晕、头痛、疲倦乏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变得情绪紧张、烦躁和抑郁。只要这些症状超过2~3周,就可以诊断为失眠。  七成中老年人饱受失眠折磨  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人逃脱过失眠的折磨。但是偶尔几次因为生气、兴奋、有心事等特殊因素睡不着,不能算真正的失眠。  只有反复多次、长期睡不好觉,并且出现了多种不适的表现,如头晕、头痛、疲倦乏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才算是失眠病。只要这些症状超过2~3周,则可诊断为失眠。  据统计,中老年人的失眠率高达70%。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就业压力增大,或者感情生活不顺,失眠也“与时俱进”地年轻化,大量年轻人加入了失眠大军。2006年一项对中国六大城市的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的居民一年之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  关于失眠,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它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率较高的疾病。  第二,最主要的症状为睡眠维持困难(占44%),其次为入睡困难(占33%)。  第三,在失眠患者中,频繁发生失眠者占26%,慢性失眠者占90%。  第四,有39%的患者因为失眠,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其中影响工作的比例占66%。  失眠又分为焦虑性失眠、抑制性失眠、精神病性失眠三类。
人超过五天不睡觉,就可能死亡失眠看似小毛病,但长期失眠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大堆的麻烦。  1.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控制脂肪生长的激素失去平衡,使身体过胖或过瘦。  2. 失眠可以导致免疫系统无法修复和休息,身体疲惫不堪,感冒不断,同时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3. 失眠可以使血压大幅度升高,诱发高血脂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4. 如果睡眠不足4个小时持续一周时间,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情况,健康的年轻人可能出现糖尿病的先兆症状。  5. 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50%;人不喝水能活七天,不吃饭能活十天,不睡觉超过五天就可能死亡。  6. 失眠可使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易怒、发脾气,长此以往,可导致神经错乱。  医学临床发现,50%的失眠患者伴有各种精神疾病。大多数失眠者性格敏感、多疑、犹豫不决、焦虑,有完美主义倾向。  柴局长睡好了就不发怒了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治疗失眠的真实例子:  中学时有个比我低两届的同学,姓柴,小伙子长得很帅。因为那时电影数量有限,翻来覆去也就那几部片子,电影《 侦察兵 》看了多少遍也不厌倦,里面英俊的王心刚成了我们崇拜的偶像。柴同学更是喜欢得疯狂,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粉丝。他本人一米八八的个儿,浓眉大眼,帅得很,我们索性不喊他的名字,改叫“柴心刚”。毕业后联系不多,听说他分配到了南方某市做市长秘书,很是有出息。六年前的一个夏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来北京开会,顺便会会老同学,并看看病。  第二天一见面,把我吓了一跳,这哪是柴心刚啊,分明是“柴火棒”,瘦高的个像麻秆,风一吹就倒的样子。满脸皱纹,头发稀疏,两眼眯缝着,没有神采,当年驰骋球场的矫健身影早已荡然无存。若不是他自报姓名,打死我也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的他。算起来他也就刚40岁,可看起来却像50岁的样子,聊天中才知道,他已经患失眠症六七年了。因为干秘书工作,根本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他非常敬业,写出的东西唯恐领导不满意,更加剧了他的精神负担。  失眠了怎么办呢?开始还忍着不吃安眠药,后来吃少了还不管用,整天感到疲乏无力。到最后他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稍有风吹草动,就感到心惊肉跳。虽然现在不干秘书当局长了,但失眠却没好,白天开会讲话,硬撑着装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一到晚上就辗转不寐,长夜难熬,性功能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你说这哪是人过的日子,有时都想自杀,说着眼圈都红了。  为了提高疗效,也为了给他安慰,我给他讲:老同学,放心吧,你这个病到了我这里就有救了。先试试我发明的腿疗吧,纯中医疗法,不但能治你的病,还很舒罚当天下午开始了治疗。第二天我们一见面,他却跟我说:你这方法舒服倒是舒服,但不管用啊,不但不管用还加重了呢。平常我勉强还能睡几个小时,可做了腿疗,昨晚才睡了2个小时。一问昨天给他治疗的大夫才知道原因。因为是我的同学,他们额外照顾,多治疗了20分钟,手法也用得比别人重。殊不知对于刚接受腿疗的人,手法不能过重,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适得其反,反而让神经兴奋起来。  第二天调整方案后,效果就慢慢显现了。十几天后,柴同学已经能睡四五个小时了,安眠药也减成了每次2片。因为会议到期,他只好终止治疗回到南方。临走时,我根据他的病情,给他开了个新处方,让他回家后继续腿疗治疗。  半年后,他的下属来京开会,给我带来了一筐南方的水果,并对我说:刘教授,我也得谢谢你啊。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局长失眠好多了,发火也少多了,我们挨骂的机会也少多了。”
大半患者因心理因素而失眠西医认为,失眠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 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造成焦虑、烦躁情绪,忧愁、愤怒和过度兴奋,对健康期望过高、关注过度,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失眠甚至加重失眠。另外,由于心理、躯体等方面的原因,对睡眠怀有恐惧心理,如怕尿床,怕不能按时醒来,怕夜间再次失眠,晚饭一过就开始紧张不安,也可能加重失眠症状,甚至使已经解决的失眠原因再次冒出来。临床发现,因心理因素而失眠,占慢性失眠患者的一半左右。  2. 睡眠节律改变:经常日夜倒班工作,长期夜间作业或者出差,也是失眠的重要诱因。此外,生活无规律,人睡无定时,过度娱乐以及跨时区的时差反应等,均可引起体内生物钟节奏的变化而出现失眠。  3. 疾病因素:许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失眠,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疼痛及瘙痒等。  4. 药物因素:药物引起的失眠,我们称药源性的失眠。  5. 精神障碍:各类精神疾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失眠往往是精神症状的一部分。神经性疾病是失眠最常见的原因,可占失眠的45%~85%。如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几乎都有失眠的表现。此外,神经症既可能是失眠的原因,也可以是失眠的结果。在重症精神病中,躁狂症患者每日昼夜兴奋不安、少眠、不眠,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常有失眠。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更是特别常见。  在中医看来,失眠主要由水火不济和心神不安两个因素引发。  先说水火不济。中医认为,天地阴阳盛衰消长,使每天有了昼夜晨昏的节律。人的生命与自然相应:早晨人体阳气随外界阳气的生发而外出,人便起床活动;中午阳气最盛,黄昏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人便上床睡觉。自然界的阴阳盛衰,决定了人的睡眠—觉醒机制的节律。如果阳盛阴衰,到了夜间阴不制阳,就会引发失眠。  具体到脏器,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就像我们蒸馒头时,水要合适,火要开得正好。水多了,火小了,馒头就熟得慢。火大了,水少了,就要干锅。同样的道理,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心火就亢盛,就睡不好觉了。  我的邻居老李就是水火不济引起失眠的典型例子。老李50多岁了,时常心烦,头晕,还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他一到下午就觉得手脚心发热,夜间入睡特别困难,即使睡着了也常常做梦,还有夜间盗汗的现象。  睡得好不好还与心神有关。我们遇到麻烦就会心神不定,思虑过度肯定睡不好觉。在中医里面,心神不安的原因大致有两种:  第一是痰火扰神,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就是从气管里咯出来的痰。气管发炎了,感冒了,一咳嗽,一吐,一口痰出来了,这是有形之痰。  还有一种痰看不见、摸不到,却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比如有一种抑郁型精神病,病人患得患失、神情抑郁、疑神疑鬼、喜欢独处,中医就认为这是痰蒙心窍,用化痰药治疗就会收到很好的疗效。无形之痰在人体内停留久了,就容易生火,就像原始森林里树叶堆积久了就会自燃一样。痰火容易干扰心神,轻则失眠,重则出现狂躁症。一些精神分裂症,中医大多从痰火论治。  第二是心神失养。心神需要活动,就需要物质来营养。谁来供养心神呢?血液!人若气血充盈,精神就有所依附。一旦血虚,心神缺乏营养,就会精神恍惚,惊悸不眠。  我讲一个心神失养引起失眠的小例子:一个远方的亲戚小黄,2年多没有见面了。一天来家里看望我,刚进门我差点没有认出来,记忆当中小黄身体壮实,精力充沛,没想到眼前见到的是一个形体消瘦,精神委靡,面色淡白的小黄。经询问才知道近年来几乎每夜睡不好觉,而且健忘,食欲不振,肚子还经常有饱胀感。  【刘教授提醒】擦背可以缓解失眠痛苦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洗澡时搓搓背,身体会轻松舒适很多。其实,擦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且特别适合体弱多病的老年人。  首先,人体背部有主阳气的督脉,对其进行刺激,就可以起到振奋阳气、活血通络、养心安神的作用,进而达到阴阳平衡、健康长寿的目的。其次,经常擦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体内血液循环,通过神经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功能和人体免疫力。再次,擦背动作本身就是活动肩周的过程,可以起到锻炼肩部关节的作用。此外,擦背还能对神经衰弱、失眠、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擦背简单易行,在家里就可以进行。首先准备一条干毛巾,毛巾尽量粗而柔软。脱去上衣,把毛巾放在后背上,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来回拉动,几分钟后,换一下手;还可水平方向来回拉动,直到背部发热为止。一般持续5~10分钟,时间若太短则起不到健身作用。此外,诬免感冒,应将室温控制在20℃以上。  擦背可以每天进行,擦时用力要适度,以舒服为宜,不可擦破皮肤。擦完后如果有劳累的感觉,可用一两分钟晃晃腰、颈,有利于减轻疲劳。
济水火,安心神,治失眠有了上面的病理分析,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我们这里介绍的腿疗,主要通过药物泡腿和穴位按摩手段,达到灭火、化痰、补血的目的,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我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说,腿疗方法完全可以替代安眠药物治疗失眠,而且安全、实用,没有任何副作用。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例子。63岁的退休老工人赵师傅,害失眠已经十几年,虽经多方医治,每天仍然得靠服用4~6片安定才勉强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后来赵师傅在我们这里接受了腿疗,治疗4次后安定就开始减量了,十余次后只需服1~2片。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不用服药就能安然入睡5小时左右。  下面我们讲三种治疗失眠的方法。  (一)泻火安神法  无论痰火还是血虚阴虚导致心火过旺,热扰心神而失眠,我们的首要目的就是泻火安神,直接改善睡眠质量。  (二)清热化痰法  既然阴阳失调、虚火扰动心神或者是有痰,都是引起失眠的原因,我们就得进行清热化痰,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三)调补气血法  气血虚弱,心神失养,可能导致虚烦不眠。可以调补气血,心神得到滋养,自然神安则寐。  【刘教授提醒】要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  要想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睡眠环境,尤其是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卧具。通风是卧室的重要条件,新鲜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选择一张舒适的床,一般以软硬适中的棕绷床或软木板的褥子为宜。枕头软硬要适中,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要想睡得好,还得做到以下几点:  1. 睡前散步。  古人认为,睡前绕着院子散步,让身体稍微有点劳累感,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睡眠效果。  2. 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  一般来说,正确的睡姿是向右侧卧,微曲双腿,身体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3.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无论是晚上睡眠还是白天小睡,都要尽量在同一个时间上床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只要作息有规律,睡眠质量自然好。
腿疗比药物更有效(一)泻火安神法  药物:生栀子30克,远志30克,丹参30克,黄芩30克。  穴位:涌泉、申脉、照海。  关于远志的功效,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古时候,某地有一秀才,娶了药铺主之女为妻,其妻颇通药理。  一年仲夏,秀才将赴省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临行前,妻子将一节浅棕黄色的圆木交给他说:“相公,你带上此木,就能确保身体健康,考场不惊,从而一举夺魁。”秀才不解其意,笑着打趣道:“难道叫我恐吓考官不成?”妻子解释说:“不是。相公此次赶考,千里迢迢,天气酷热,日间赶路,夜来读书,加之蚊叮虫咬,岂不有害健康?此木名‘大胆’,内服有安神补益、强壮之效,可治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外用可治痛疸、肿毒、疔疮诸疾,难道不是可保相公一路安康吗?考前服之,镇静安神,临场不惊,尽情发挥,文艺、书法俱佳,能不夺魁?”  秀才听了茅塞顿开,连连点头称是,依妻子之言,果然考中第一名解元。秀才中举之后,深感此木神效,可是厌其名字庸俗。他想:既然能益智强身,何不更名为“远志”?跟老丈人一说,丈人点头称妙,还加上一味平和、镇静、安神的良药——枣仁,组成“枣仁远志汤”,并以女婿做活广告,自然生意格外兴隆。  这里讲一下申脉穴和照海穴的位置及操作方法。  申脉在外踝下凹陷,照海在内踝下凹陷。两个穴位都是八脉交会穴,一个通阳跷,一个通阴跷。中医认为跷脉的运行与睡眠有密切关系,所以按揉申脉、照海两穴可以交通阴阳,改善睡眠。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以微感胀痛为宜,一天3次即可。  再讲讲涌泉穴,它是人体足底的穴位,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 》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涌泉穴每次按揉5分钟,早晚各一次。  (二)调补气血法  药物:生枣仁30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丹参30克。  穴位:三阴交、涌泉、足三里。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因为根部呈紫红色,所以取名为丹参。民间还有人将其称做“丹心”。这里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阿明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有一年,阿明的母亲得了妇科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更是一筹莫展。  这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名岛上生长着一种草,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用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阿明母亲的病。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为前往无名岛的路上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上岛者十有九死,犹如鬼门关。但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  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草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为“丹心”。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了丹参。  故事着实感人。里面所说的“丹参”,始载于汉代的《 神农本草经 》。中医认为丹参具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凉血等作用,可治各种血证。该药又被制成注射剂、滴丸等,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穴位上这里我们先说说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前内侧面的下部,当内踝上缘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之凹陷中。三阴是三阴经,交是交会的意思。该穴名意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它有点像郑州扼据三条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线、陇海线、焦枝线,三条阴经气血也交会于此。按摩三阴交可以滋阴潜阳,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防治失眠的效果。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3次,以微感胀痛为宜。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涌泉穴可参考上面的操作。  注意事项:  1. 水温不要太高,不要超过40℃,泡至背部微微出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脚这么白腿这么黑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