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艇掀水花灭火吃的微生物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

我家有2亩水面,上面经常漂一层象藻类的东西,有时为铁锈红,有时为绿色.不知道怎样消除它,有人说是油有人说是脏.请大家帮帮忙解决一下.
严重影响相关信息生长的藻类及防治方法
 1.微囊藻
  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和碱性较重(pH值8-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防治方法:(1)经常加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pH值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2)对已发现有微囊藻的池塘,在形成初期可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续2次即可杀灭,下药后适当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3)微囊藻繁殖过多,已布满全池时,可在下风处先用竹杆将藻加以固定,然后用1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集中泼洒。注意此时硫酸铜用量应控制在按0.7克/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时所需用量的1/3以内。坚持用药5-7次,可将藻全部杀灭。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药后6小时左右更换池水的1/3。如条件不允许,则一定要开动增氧机连续增氧4-6小时。如巡天气突变则应停止用药并加注新水或增氧。
  2.甲藻
  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
严重影响相关信息生长的藻类及防治方法
 1.微囊藻
  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和碱性较重(pH值8-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防治方法:(1)经常加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pH值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2)对已发现有微囊藻的池塘,在形成初期可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续2次即可杀灭,下药后适当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3)微囊藻繁殖过多,已布满全池时,可在下风处先用竹杆将藻加以固定,然后用1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集中泼洒。注意此时硫酸铜用量应控制在按0.7克/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时所需用量的1/3以内。坚持用药5-7次,可将藻全部杀灭。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药后6小时左右更换池水的1/3。如条件不允许,则一定要开动增氧机连续增氧4-6小时。如巡天气突变则应停止用药并加注新水或增氧。
  2.甲藻
  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变,都会大量死亡。这两类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和死亡后,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鱼类死亡。
  防治方法:(1)根据这两类甲藻对水温、pH值等环境条件突变,都会促使它们很快大量死亡这一特性,当其大量繁殖时,可及时进行换水,使池水的水温和水质突然改变而抑制其繁殖。(2)用0.7-0.8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甲藻。
  3.丝状绿藻
  丝状绿藻俗称“青泥苔”。春季随水温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进水面,幼鱼游入其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同时,池塘中有大量丝状绿藻,也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75-100千克/667平方米清塘,可杀灭丝状绿藻。(2)未放鱼的池塘可按每667平方米用50千克干草木灰的比例撒在丝状绿藻上,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3)已放鱼的池塘出现丝状绿藻,可全池泼洒0.7-1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杀灭。
  4.水网藻
  一般生长在浅水池塘里,尤其是在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池塘中水网藻多量,像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幼鱼误入“罗网”后往往游不出来而死亡。同时,水网藻大量繁殖时也消耗池塘水中的大量养料,影响鱼类生长。
  防治方法:与防治丝状绿藻的方法相同。
  5.三毛藻
  为广盐性藻类,在含盐600-700毫克/升的水中仍能生长、生长适温10-30℃,适宜pH值6.5-9。三毛藻怕阳光,多生存于水的中下层,水中有大量三毛藻时水呈棕褐色。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低温季节。三毛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可引起鱼类中毒而发生死鱼现象。鱼中毒后,首先向池塘背风浅水处集中,但驱之即散,随着中毒的加重,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塘岸边、头向岸静止不动,有时还窜到岸上,当人走过驱之可暂时散开,人走后又立即集中。停留在岸边的鱼开始失去平衡,侧卧,呼吸困难,最后呈昏迷状态而死。
  防治方法:(1)用5-8克/立方米硫酸铵全池泼洒或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1.5千克和磷酸钙2-3千克,繁殖浮游生物,可抑制三毛藻的生长。(2)在发病初期可将毒水排放,加入新水或将鱼捕出,转入无毒水质的池塘中。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化的表现.检查周围有无污染源!
简单的方法:引入新水(有条件装增氧机)
千万不要乱施肥(会恶化)和洒药物(治标不治本)!
最好到农技站问问.祝你好运!
气转暖后,鱼塘里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如水绵、双星藻、轳板藻、水网藻、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多甲藻、裸甲藻等,导致水体质量恶化、浮游生物减少,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甚至会引起鱼群中毒死亡。可采取如下8种办法将之清除,确保养鱼效益。
  1.撒扑草净法。每667平方米用扑草净150~200克,拌湿土后扬撒于青泥苔上,害藻即刻消失。
  2.碳酸氢铵法。将25千克装的碳酸氢铵捅开口子吊放在鱼塘边沿水中、塘水溶进碳酸氢铵后,水质变清、有害藻类慢慢消失。
  3.喷施蓝钒法。每667平方米鱼塘水面用蓝钒2~3千克对水20千克喷洒施入,5天内便可消除鱼塘里的有害藻类。 
  4.泼硫酸铜法。水绵等发生后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10E-6浓度,2日后换三分之一新水,治理害藻效果非常理想。
  5.洒草木灰法。选晴天上午,在鱼塘上风头抛洒草木灰,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青苔上,一般施草木灰后3天有害藻类便死亡下沉。
  6,猪粪清除法。每667平方米鱼塘水面用新鲜猪粪250~300千克撒在害藻生长稠密的地方,10天内便可将其杀死消除。
  7.施生石灰法。害藻发生前经常更换新水,调节水质,破坏其衍生环境,发生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千克施入水体,即可灭除之。
  8.摆放松枝法。每隔2米摆放一棵碗口粗细的松枝尾梢,松针叶散发出的松节油芳香汁液可防止害藻生长,将其遏制消除。
答: l系统性效应1.1迁移 生物种内分化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一个物种通常与分布范围的大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等相适应,分化成若干各自保持特有遗传组成的隔离群体,且每个...
答: 看哪个专业了。毕竟是名校,所以生物教学质量也不错。举例说,微生物学山东大学、复旦、武大见长,细胞生物北大、山大、兰大见长。
相对来说,生物是它的软肋,但正在改善...
答: 考研的科目是不同的,看你选择什么学校,
每个学校对考研的科目要求是不同的,
但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化学,,你应该是要学好的,
因为面试的时候,,问题应该都有涉及这...
答: 上当当网就能买到。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
广东药学院食品科学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件微生物生态郑 传 进E-mail:z_c_ 手机: 本章内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为环境微生物 学,是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相互 作用及其功能表达规律的科学 。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 主要的微生物源,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每克耕作层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细菌(~108) &放线菌(~107,孢子) &霉菌(~106,孢子)&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不同类型的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 量有差异。 P176表6-1 ?不同深度位Z上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营养条件良好、氧气含量比 较丰富的浅土层。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1. 淡水微生物 1)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 2)吸附于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 3)多能运动,有些具有很异常的形态柄细菌 4)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 很多对健康不利的细菌;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 总菌数: & 100个/ml;大肠杆菌:不得检出 5)水体自身存在自我净化作用 水体自我净化作用 a)致病菌一般对营养要求苛刻,因此在一般的 水中只能存活2~3天; b)水表微生物会受辐射等作用而被杀灭; c)原生动物等的吞噬作用; d)由固形物吸附再沉积到水底; 6)淡水中微生物类群的空间分布在光线充足的沿岸带、湖水 带分布着大量光合藻类和好 氧微生物(假单胞菌、嗜纤 维菌、柄细菌、生丝微菌等)深水带,光线少、溶解氧低, 可见紫色和绿色硫细菌及其 他兼性厌氧菌。 湖底区分布着大量厌氧微生 物,主要有脱硫弧菌、甲烷 菌、梭菌等。 7)清水型水生微生物微生物数量少 (10-103/ml)以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如色杆 菌、无色杆菌和微球菌等;霉菌中如水霉、绵霉 等的一些种;以及单细胞和丝状的藻类和一些原 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水中的“土著”菌群。根据微生物对水生环境中的营养要求,将其分为 三类:贫营养细菌(1-15mgC/L)、兼性贫营养 细菌(也能适应并生长在富营养培养基中的贫营 养细菌)、富营养细菌(10gC/L)
8)腐败型水生微生物 ? 数量多。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7~108 个 ? 多为腐生细菌。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纤毛 虫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等原生动物,还有 一些随人畜排泄物和病体污物进入水体的动植 物致病菌。 ? 多为外来菌,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 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 行。 2. 海水微生物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 是不能生长的; 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 水中发现的细菌多为嗜冷菌; 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并具有运 动能力; 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Micrococcus aquivivus(水活微球菌) 最适生长条件: 600个大气压。 “科学家们下海去!”德国科学家H. N. Schulz等1999年在纳米比亚海岸的海底沉积物中 发现的一种硫磺细菌(sulfur bacterium),其大小可达0.75 mm,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硫磺珍珠” 3、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大量有机物或无机物(磷酸盐和无机氮化合物)藻类等过量生长,产生大量的有机物 异养微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耗尽水中的 氧,使厌氧菌开始大量生长和代谢 分解含硫化合物,产生H2S,从而导致水 有难闻的气味, 鱼和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出现大 量沉淀物和异常颜色 “水花”和“赤潮” “水花”或“水华”(water bloom): 藻类(主要是微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淡水水体) 出现颜色,并变得浑浊,许多藻类团块漂浮在水面 上形成。赤潮或红潮(red tides):在海洋中,某些甲藻类大量繁殖也可形成水花,从而 使海水出现红色或褐色。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过量生长除通过消耗水中 的氧气危害养殖业外,很多藻类还能产生各种毒素, 使动物得病或死亡,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1、空气中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1)无原生的微生物区系,来源于土壤、水体及人 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2)种类主要为霉菌和细菌;沈阳市大气微生物区系分布进行了研究,采样 点10个,分离出细菌112株、霉菌57株、放线菌44株。 另外,空气中也有一些微生物是致病性的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名称 绿脓杆菌 百日咳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他呼吸道病毒病 名 化脓性感染 百日咳 结核病 化脓性感染 感 冒微生物名称 破伤风杆菌 白喉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 流行性感冒病毒病 名 破伤风 白喉 化脓性感染 流行性感冒 3)数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尘埃数量; 南京市各类空气含菌量的比较类 型 公共场 所 街道 地 点 某火车站 某百货公司 某电影院 南伞巷 新街口 太平路 西康路 玄武湖 和平公园 灵谷寺 市防疫站 植物所 人流、车辆及绿化状况 人多,车多 人多 人多(不流动) 人多,车多,基本无绿化 人多,车多,绿化好 人较少,车多,绿化好 人少,车少,绿化好 水面公园,游人多 街道公园,游人少 森林公园,游人少 人少,绿化好 人少,树木茂密 含菌数 cfu/m3 49 700 21 100 8 460 44 050 24 480 7 850 5 530 6 980 4 940 1 372 3 460 1 048公园机关 植物园 4)停留时间和尘埃大小、空气流速、湿度、光照 等因素有关;5)与人类的关系: 传播疾病、 造成食品等的污染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卫生洁净技术 卫生标准一般以500-1000个微生物/m3作为 空气污染的指标。 2、空气中 微生物检测方法 1)固体法 平皿落菌法 琼脂平板打开后暴露空气5-10min,培养48h, 计算菌落数。 奥氏公式:C=1000×50N/(A×t) C=空气中微生物浓度cfu/m3 , N=菌落数,A=捕集 面积,t=暴露时间。 此法计算的浮游菌数比实际的菌少。没有考虑 尘埃粒子大小、数量、气流情况。 撞击法用吸风机或真空泵使含菌空气以一定流速穿过狭缝,平板与狭缝间隔2mm,平板以一定转速旋转,一般转动一周,取出后37℃培养 48h,计算菌落:C=1000×平板菌落数/(气流 量L×时间t min) 撞击法空气采样接种器和培养的平板 2)液体法将一定体积的含菌空气 通入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液 体培养基,将细菌阻留于无菌水中,然后取一定量菌液涂布琼脂平板,或取一定量菌液倒平板。 四、 生物体内外的微生物 1. 人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正常人体的皮肤、黏膜及肠道等部位,存在 大量的、种类稳定的微生物,称为人体正常菌群。p184表6-6 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平衡状态,菌群内部的各 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间是一种互生关系正常菌群通过肠道获取营养和良好生境; 正常菌群通过排阻、抑制外来致病菌; 能合成许多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 正常菌群到致病菌的转变 条件致病菌: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进入非 正常聚居部位,或生态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人类 疾病的微生物。 生态结构发生改变:滥用抗生素;人身体虚弱 抵抗力下降;吃了不洁净的食物等。 着生部位改变: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进入泌尿系统, 引起尿路感染;人体表面的正常菌群,一旦它们 进入伤口也会引起感染。 口服微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腹泻。“促菌生”含蜡状芽孢杆菌;“整肠生”含地 衣芽孢杆菌;“妈咪爱”含枯草芽孢杆菌和肠球菌。 它们都是通过芽孢杆菌的生长,为肠道重新创造良好 的厌氧环境,促使肠道内正常的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金三歧”、“培菲康”、“丽珠肠乐”含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是通过乳酸菌产生乳酸来降低肠道pH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2. 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无菌动物:在其体内外不存在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 悉生生物: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 的无菌动物(或植物)。 用于科学研究:干扰因素少,操作易控制,既 可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 准确、可靠,对于了解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复杂的 关系及其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 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 微域土区。溶胞物质 植物黏液 渗出物 植物黏液 黏质 渗出物和 分泌物 植物黏液 植物黏液 根际微生物类群 根际细菌:假单胞菌、土壤杆菌、无色杆菌等 根际真菌:镰孢霉属、黏帚霉属、青霉属 根际原生动物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 ?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分泌植物生长刺激物质?分泌抗生素?有时对植物产生毒害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体表面,主要借其 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 如乳酸杆菌和酵母菌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1. 工业产品大量工业制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 料来制造的纤维制品、木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油 漆、卷烟、化妆品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也可被微 生物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 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 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微生物在各类工业产品上的生长所造成的产品 的霉腐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另一方面,也想开发并推广使用可被微生物 降解的产品,或利用微生物的降解特性。 ---------生物可降解塑料---------开发、利用纤维素(能源、饲料)---------苎麻脱胶 2. 食品、农副产品不利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变质,不能 再食用或使用;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传染 性疾病; 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生长后会产生 对人有害的毒素; 肉毒毒素、 黄曲霉素等 有利影响: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食品,如酱制品、 米酒、腌酸菜等;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嗜热微生物(thermophilles) 嗜冷微生物(psychrophiles)嗜酸微生物(acidophiles)嗜碱微生物(alkslinophiles) 嗜盐微生物(halophile) 嗜压微生物(barophiles) 温泉中的微生物 雪地上的微生物嗜寒水藻 嗜冷微生物:耐寒喜温型 红雪现象 嗜冷型
从永冻冰层分离微生物 南极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 美国犹他州大盐湖紫红色为嗜盐杆菌细胞中的菌红素、菌视紫红素和盐藻细胞中的β胡萝卜素 研究意义? 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 源;? 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 学科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 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 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5种):1. 2. 3. 4. 5. 互生: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共生:难分难解,合二为一; 寄生:以小吃大,内部攻击; 拮抗:产生毒物,伤害对方; 捕食:以大吃小,仗势欺人. 有利关系:一种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对另一种生物的生 长产生有利的影响,或相互有利;即“利人利已” (共生,互生) 有害关系:一种生物的生长对另一种生物的生长产 生有害的影响,或相互有害;即“损人利己”(拮 抗,寄生,捕食)中性关系: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对对方的 生长代谢无明显的有利或有害影响;即“不利人不 利己”(种间共生) 一、 互生二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 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 的一种生活方式。“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纤维素分解细菌固氮菌(1) 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形成有机酸 是固氮菌生长的能源和碳源物质; (2) 固氮菌固氮作用固定的氮素除满足自身需要外 ,还可分泌到土壤中作为纤维素分解菌的氮源,同 时解除了有机酸对纤维素分解菌的抑制作用。 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土壤中氨化细菌把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 NH4+,后者是亚硝化细菌生长的能源物质,而亚 硝化细菌转化形成的亚硝酸是硝化细菌生长的能 源物质 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反应③如果单用氧化葡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不仅生长差且产酸能力微弱;单用条纹假单 胞菌(Pserdomonas striata)时,根本不产酸。如采用 两种菌进行混菌发酵,能将L-山梨糖转化成2-酮基-L-古 龙酸。 二、 共生二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 依为命,甚至形成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工, 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的特殊的共生体。 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 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并不受害 微生物之间的共生 藻类和真菌的共生-地衣 结构上的共生:形成有固定形态的叶状结构。真菌无规则地缠绕藻类细胞,或二者组成一定的层次排列。地衣繁殖时,在表面上生出球状粉芽,粉芽中含有少量的藻类细胞和真菌菌丝,粉芽脱离母体散 布到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新的地衣 生理上的共生:共生菌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和无机 养料;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使地 衣能在十分贫瘠的环境中生存。 绿藻与原生动物间的共生绿草履虫通常与绿藻共生,它们的绿色则 来自于绿藻。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为草履虫提供 能量,而草履虫则为绿藻提供一个温室环境。 细菌间共生 含青霉素的 平板上转化 子菌落(含 有Ampr质粒) 周围生长的 受体菌形成 卫星菌落 (β-内酰胺 酶分泌到胞 外所致) 微生物和植物间的共生 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 成的共生体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 氮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 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
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外共生:微生物生活在动物宿主的表面(包 括消化道的内表面或是外分泌腺体的导管。 内共生:微生物生活在动物宿主的细胞内或是个体身体内部但是在细胞外 与白蚁的共生 与反刍动物的共生关系反刍动物,如牛、羊、骆驼、长颈鹿等以植物的 纤维素为主要食物,它们在瘤胃中经微生物发酵变成有机酸和菌体蛋白再供动物吸收利用。瘤胃也为里面居住的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 生长条件----食物和严格的厌氧环境 细菌与管虫的共生关系
三、 寄生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相对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寄生物(parasite)寄主或宿主(host) 微生物间的寄生? ? ? ? 噬菌体―细菌 蛭弧菌―细菌 真菌―真菌 真菌、细菌―原生动物 四、 拮抗某种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 生长发育甚至将后者杀死。 ? 微生物间的“化学战术”抗生菌产生能抑制其它生物生长发育的抗生素; ? 微生物间的生长抑制 因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它条件的改 变,从而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 AB图9-5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图A是一种芽孢杆菌 产生的细菌素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图B是五株 放线菌的菌丝琼脂块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五、 捕食某一种群被另一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 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 响。 ?原生动物吞食细菌和藻类; ?粘菌吞食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真菌捕食线虫和其它原生动物. 捕虫菌目(Zoopagales)捕获线虫 食线虫真菌扑食线虫的实物照片 第三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生物群落 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能量流动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划分为3大类群: 生产者: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利用有机物进行生活,一般不能将有机物 直接分解成无机物;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其分解功能。它 们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和植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使用。 2、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 生产者,它们具有初级生产者所具有的二个明显特 征,即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 量来源,另一方面其积累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 链、食物网中流动。 3、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 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 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 有微生物才能进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 的关键过程,起关键作用。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 由能量维持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水体中有大 量的微生物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 来的动、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及其它细菌的固氮作用,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提供可利用的氮为后来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二、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 碳素循环 CO2的固定(光合作用) 微生物的作用: CO2的再生(分解作用) 微生物是自然界有机物最重要的分解者。地 球上90%以上有机物的矿化都是由细菌和真菌完成的
2、 氮素循环N存在形式 : ① 胺盐(NH ② NO2③ NO3④ 有机含氮 ⑤ N24+)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氮素循环的核心生物 只有微生物能参与N循环的所有过程, 并在每个过程中都起主要作用。 ①固氮作用 ② 硝化作用 ③ 反硝化作用 ④氨化作用 ⑤ 铵盐、硝酸盐 的同化作用 3、硫素循环① 同化性 硫酸 盐还原 生 物 体 有机硫 ②脱硫作用SO42-④异化性硫酸盐还原H2S ③硫氧化作用③硫氧化作用S⑤异化性硫还原橙色箭头表示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进行的反应 4、铁的循环好 氧的氧化亚铁硫杆 菌 、嗜热的流化叶菌 属等未知的化学因素 Fe3O4好氧环境 厌氧环境 Fe2+ Fe3O4Fe3+厌氧的湖沼 高铁杆菌、 还原金属地 杆菌、还原 铁地弧菌、 乙酸氧化脱 硫单胞菌、 甲醇暗杆菌趋磁水螺菌厌氧紫色光养细 菌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5、微生物与重金属元素 微生物细胞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物质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重金属,甚至被微生物细胞吸收,从而使重金属元素大量富集,富集之后的微生物细 胞进入食物链,可造成高级生物重金属浓度的积 累效应,从而形成很大的危害。 另外, 可以利用微生物富集特点,用于贫 矿的富集, 用于贵重金属的回收利用等等。 三微生物与环境保护1、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2、环境污染介质的微生物处理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气态污染物处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3、环境污染的微生物监测 通过指示菌的数量来判定水质污染程度和食品安全性通过Ames实验检测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致突变作用 思考题1、土壤中微生物分布的特点。 2、“水花”和“赤潮”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3、什么是悉生生物。 4、举例说明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5 种关系。 5、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6、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花笔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