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做支架需要多长时间还用上重症监护管理系统室

肾功能不全可做支架吗
肾功能不全可做支架吗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肾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的护理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肾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的护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肾动脉狭窄怎么治疗严重吗手术的话大概需要多少费用_百度知道
肾动脉狭窄怎么治疗严重吗手术的话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肾动脉狭窄是需要看具体的情况的,轻度的话保守治疗,如果是重度的话,是需要考虑手术的,具体费用每个地区收费是不一样的
健客网—中国最大的网上药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医疗大趋势》第6章――未来手术室的新景观
[]&[字号:
第1页:未来手术室的新景观
第2页:手术室的新景观
第3页:医学模拟
第4页:机器人手术
第5页:机器人和虚拟手术的结合
第6页:大趋势
第7页:未来手术室的含义
  第6章 未来手术室的新景观
  发挥你的想象,到2020年时,你需要进行一次外科手术,今天就是手术的日子。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手术室里,就你一个人,看不到医生和护士,唯一看起来还像个人的是一个面无表情、步履轻盈、有着金属光泽机器人。机器人一边通过可视摄像头来对你进行观察,一边伸出机械臂做着指令动作。这时你在熟睡,趴在手术台上,纹丝不动。一个智能担架用传送带轻柔地托起你,一站一站地向预定位置传送。在你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一字排开的机器会严密监测你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情况。第一站:你将穿过一个半圆形隧道,在那里你将接受一次无声无息的全身扫描。下一站:消毒区,可以保证你发生术后感染的机会等于0。当你在消毒区的时候,手术室外的控制台正观察到你的器官和机体功能。外科医生正在那里在你的虚拟身体中进行模拟手术,制订最好的手术方案。最后一站就是手术间了,一个手术机器人已经摆好了架势,手术刀在握,准备用精细的指令动作开刀了。当然你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你还在呼呼大睡呢。这就是未来的手术室。虽然我把这一场景的时间定格在2020年,但有些环节现在已经实现了,而且每年都向前迈进一步。在我们憧憬2020年之前,我们需要驻足思考一下,看看外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的发展,病人、外科医生和手术室会有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由于药物研发的进步,需要做手术的病人会越来越少,而且很多手术不必在手术室里做。而手术室的功能则会更强大。如同我们前面描述的,未来的手术室主要依靠科技,如影像学、模拟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室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外科手术越来越少随着药物研发的进步,人们愈加重视疾病的预防,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将越来越少。但外科医生不会失业,因为我们还会遇到外伤或其他需要手术的时候。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例。很多年以来,手术是治疗溃疡主要的方法。外科医生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因为需要手术的溃疡病病人太多了。后来新的抑酸药物(如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研发成功,这些药物通过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不久我们又发现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抗生素治疗溃疡也有效。突然之间,所有溃疡都可以治愈了,手术成了摆设。再说说致命的冠心病。给心肌供血的大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堵塞后,心肌就会受到损伤,有些病人会感到胸痛,有些人的心脏则可能完全停止跳动。大多数病人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我们称之为“搭桥手术”。 尽管搭桥手术能够救命,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做搭桥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少。抢了外科医生的饭碗的是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随后我们又有了药物涂层支架。很多病人不需要做搭桥手术了。如果我们能完全改变生活方式,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降低。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越来越少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为什么需要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越来越少。25年前,我父亲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他在手术前两天住进了医院。当天下午,一名内科医生为他做了全面的检查,拍了胸片,抽血化验。第二天很晚化验结果出来后,他开始做术前准备。手术在次日清晨进行,也就是在他入院后的48小时后。术后医生让他卧床休息,然后用绷带蒙住眼睛,再放上沙袋压住。第三天,眼科医生揭开绷带,检查了他的眼睛后,才让他出院。我妻子的朋友上周也进行了同样的手术。她早晨起来和丈夫开车去眼科门诊,在那里她接受检查,进行手术,3小时后回到车里,她丈夫开车把她送回了家。我家附近有一个大商场,里面有一家“商店”就做一种称为LASIK的眼科激光手术。你走进去做完检查后,可以直接做手术,手术很快就能完成,出来的时候就不用戴眼镜了。有些病人特别需要这种手术。更有趣的是我发现这项手术的全过程还通过大屏幕电视向外面播放,行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真是绝妙的促销手段啊!手术的创伤越来越小目前许多外科手术的创伤性比过去小得多。20年前腹腔镜及其“表亲”,如关节镜、胸腔镜的诞生,已经使外科手术及术前和术后准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以前你要是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会留下一条约6英寸约15cm的伤疤,术后还要在医院住上一周。但腹腔镜手术只需在肚子上钻几个1英寸(254cm)的孔,术后第二天,甚至当天下午就可以回家。腹腔镜不仅可以用来摘除胆囊,还可以用来切除阑尾,或做肿瘤以及肾脏等手术。关节镜可以用来修复膝关节的韧带撕裂,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切开关节。同样,胸腔镜手术也只需要几个很小的切口。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痛苦减少,恢复更快,发生院内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机会很小。对于目前仍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手术过程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以主动脉瓣置换为例。主动脉瓣是位于心脏的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瓣膜。有时候瓣膜会发生钙化,变得僵硬,瓣膜打开和关闭都很困难。治疗方法是实施瓣膜置换术,手术过程中必须使用体外循环机,打开胸腔,使心脏停止跳动,打开心脏,切除旧的瓣膜,植入新的瓣膜。这是一个大手术,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接下来的5年里,你将会听说用导管来更换瓣膜,真是不可思议啊。这种方式更安全,住院时间更短,而且用这种方式修补的瓣膜在生物力学方面要优于外科手术植入的瓣膜。我们也期待着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在门诊进行。前列腺癌切除术是目前比较复杂的大手术,它也将会变为门诊手术,而且应用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技术会更安全。介入放射学只能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介入放射治疗学的发展。我们一般认为放射科就是拍片子做诊断的科室。但现在,因为我们在放射科不但能够“窥视”到机体的内部结构,而且获取的影像学资料的速度快,细节丰富,因此,很多过去需要去手术室做的手术在放射科就能够完成。诊断性活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取出一部分乳腺和肺脏等活体组织,送到病理科做检查。现在大部分活检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针吸的方法完成。如果乳房造影提示乳房上有一可疑占位,病人立即被送到另外一个检查室进行立体定位针吸活检。所谓立体定位指的是通过影像来指引活检穿刺针的操作。这种技术非常精确,只需插入一根针,没有切口,不需要缝合。医生通过影像观察穿刺针是否到了预定位置,比手术切开活检简单多了。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提到过主动脉瘤。主动脉起源于心脏,向下走行穿过胸腔和腹腔,最后分为两支,走向双下肢。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腹主动脉可以像球一样鼓起来,我们称之为动脉瘤,动脉瘤会像气球一样破裂,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所以医生通常建议病人进行动脉瘤修补术,这也是个很大的手术。做手术时,医生在腹部做一长长的切口,然后把胃和肠道移到一边,然后在腹腔的最后面找到主动脉所在的位置。在病变部位的两端各放一个夹子夹闭血管,切开病变部位,在动脉内植入一种补片,放开夹子,手术完成。病人术后需要在重症监护室住上四五天或更长时间,然后在普通病房再恢复一周。因为病人多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脏病、肺病或肾病,这些疾病都能增加手术的风险,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 现在,许多病人在导管室就可以完成这个手术,病人被麻醉之后进入昏睡状态,医生从其大腿根的动脉插入导管,在X光透视下,把导管送到动脉瘤所在的位置。再通过导管,把补片运送到病变部位,然后固定在主动脉壁上,再撤出导管,手术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仅需一个半小时,术后病人在医院观察一个晚上,第二天病人就可以回家了。最近我遇见了一位78岁被诊断为主动脉瘤的老年人。很明显,主动脉瘤对他而言是个定时炸弹,他同时还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肺病,没有一个外科医生敢冒险给他做手术。他使用上述的新技术再好不过了,而且一切进行地很顺利。在他六个月后复查时,我见到了他和他的医生。他还带来了一张和他妻子的合影,那是一周前他过生日时候照的。他仍有心脏病和肺病,但是不会死于动脉瘤破裂。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中风有三种类型,最常见的一种是供应大脑的动脉有血栓阻断了血流。第二种是身体其他部位(例如心脏)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堵塞脑部的血管。第三种中风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造成脑出血。这些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44岁的琳达平时看起来很健康,有一天她突然感觉前所未有的剧烈头痛,很快她的右上肢和右腿就不能活动了,话也说不出来了。她的先生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一听就判断出她得了中风,而严重的头痛是脑动脉瘤正在出血的迹象。他立即安排她去医院,所幸医院离她家仅有半个小时车程,医院里还有专门治疗中风的绿色通道。中风也可称作脑血管病发作,医生呼吁人们应该认识到中风也需要及时地治疗,就像心脏病一样。不能持等待观望的态度来看看过一会儿症状是否能好一些,及时的诊治可预防大脑发生不能恢复的损伤。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很快证实了医生对琳达的判断。类似这种病人,一般的情况是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室进行开颅手术,找到动脉瘤所在的位置,然后用一个银夹夹住正在破裂出血的动脉瘤。这种手术能挽救生命,特别是发病早期的病人。对于这种大手术外科医生的操作需要非常精细。通常情况下,病人需要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观察好多天,然后在回家或康复之前还要在普通病房进行病情观察。但是琳达就比较幸运,她被送到了导管室,神经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合作,采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同前面的病人一样,用药物麻醉使她进入昏睡状态,然后在她大腿根的动脉处插入导管,然后经过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颈动脉,最后到达大脑中动脉。通过X射线透视,他们找到了动脉瘤,它看起来像只小气球,大概有小指末端指节大小,突出于动脉之外。他们把导管送到动脉瘤处,然后通过导管放入铂金弹簧圈,将动脉瘤封住,动脉瘤内的血液凝固,动脉瘤被消除了。整个过程只有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在大腿根仅有一个几毫米长的切口。琳达还不知道手术室长什么样,她的动脉瘤就治好了。住院几天后,她被送到康复中心,在理疗师、言语治疗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她的胳膊和腿完全恢复,说话也正常了。那么,在介入放射科还能做些什么呢?除我们已经介绍过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有时结肠癌病人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如果肝脏仅有一个转移灶,而且靠近肝脏的一端,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一部分肝脏。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很大、很复杂、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如果手术很成功,6个星期后,肝脏就能恢复原来的大小了。如果肿瘤在肝脏的中部,手术就不能做了。但在介入放射科,可以在B超或CT的引导下,把一根穿刺针穿过胸壁或腹壁直接插入到肿块的中心,然后使用射频使肿瘤的温度升高,直至癌细胞被杀死。因为肝脏的血流速度较快,远离加热部位的肝组织不会受影响,只有肿瘤和肿瘤周围的一小部分正常组织被破坏。再举个例子,一位男士因肝功能衰竭就诊,肝功能衰竭的原因是由丙型肝炎。他在20多年前接受过一次先天性心脏病的修补手术,当时因输血感染了丙肝,20多年前没有方法检测出献血者是否携带丙肝病毒。丙肝病毒会长期潜伏在肝脏上,慢慢地对肝脏造成损伤。20年后的今天,他得了肝硬化,这是丙肝的严重并发症。因为身体其他脏器的功能很正常,所以很适于做肝移植。若不然,他很快会死亡。但是在等待合适的肝脏供体时(通常是很多年的等待,很多人在等待中去世了),他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他的肝脏中部出现了一个棒球大小的硬块,通过针吸活检诊断为肝癌。相对而言,肝癌不太常见,但丙型肝炎容易诱发肝癌,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病人也容易发生肝癌。肿瘤生长速度很快,他很有可能在找到合适的肝脏供体之前因肝衰竭死亡。由于肿瘤的位置不适宜手术治疗,这位先生尝试使用了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很顺利,虽然几周之后的检查发现肝脏的肿物仍然存在,但是已经停止生长并开始萎缩。他终于等到了合适的供体,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取出患病肝脏之后,病理医生仔细地观察了肿块的病理切片,发现都是一些瘢痕组织和坏死的细胞。说明射频消融术很成功地杀死了全部肿瘤细胞,这位先生在肝脏移植之后恢复得也很好。我再讲一个介入放射治疗的例子。有一小部分高血压病人的病因是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即肾动脉的狭窄引起了血压升高,这些病人对降压药物的反应比较差。手术可以治疗肾动脉狭窄,方式和前面提到的动脉瘤修补术的步骤差不多,先找到肾动脉,把狭窄部分切除掉,用一个管状物替代。听起来很简单,其实也是一个大手术。目前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法类似于在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医生在大腿根的动脉处插入导管,经过腹主动脉到达肾动脉,找到狭窄部分,先用一个球囊扩张,然后放入支架使血管保持通畅。这对于有经验的操作者来说很简单,与外科手术相比就更简单了。尽管如此,在肾动脉内置入支架仍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医生需要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以上举的是不需要去手术室,也不需要被划上一个长长的切口就能治疗的例子。病人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今后,类似的治疗会越来越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将逐渐减少。手术发展的方向是创伤小、安全和简便,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符合这一要求。手术室功能的扩展我们讨论一下未来手术室的扩展功能。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大医院可能有20个手术间,每个手术间平均每天使用3次,当然有些可能使用7次或8次,有的一天只能做一台手术。我们以平均数计算,20个手术间,每个手术间每天进行3次手术,每天共60台手术。每台手术都需要适宜的、无菌的器械和设备(如腹腔镜),手术室还需要熟悉手术的护士和清理器械的技工,麻醉师也需要提前预约,每一位外科医生需要知道手术什么时候开始,手术室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保证每间手术室能快速的清洁和消毒,这样才不会耽误下一台手术。但别忘了需要做手术的60个病人,每个人都需要在预定的时间被送带到预定的手术间。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每天居然有这么多的手术室都在正常运转,这确实很令人惊讶。之所以能正常运行,是因为有护士长、外科主任和麻醉医师的努力配合。这些人来来回回的检查每个手术间的器械,麻醉师为病人进行麻醉,检查该在那个手术间的仪器为什么不在。这些人一整天都在手术室之间上跑下窜的,可真是够累的。应该想想办法给他们减负。让他们随身携带医院内部的移动电话,这样他们就不用跑来跑去了,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联系消毒室和供应室。每个手术间安装有摄像机,通过中心控制台可以观察到每个手术间的情况,看看手术间里的仪器准备好了没有,屋内消毒了没有,器械托盘的位置是否合适,是不是能进行下一次手术了。若准备齐全了,就通知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和病人到位。有了这种“掌上遥控器”,可以从任何地方指挥每个手术间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每个手术室的护理站都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个手术间在几点几分,哪些外科医生、麻醉师和护士会给哪位病人做什么手术,黑板上的信息每天都会擦除,换上新的内容。这是管理手术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看一眼就能够知道每个手术室的情况。每个手术间安装上摄像头可能会更好。我们不用看黑板上的手术安排,而是通过中央视频监视器,可以及时了解各个手术间的情况,如病人是否上了手术台?手术开始了吗?手术结束了吗?手术间消毒情况怎样?一目了然。我们医院使用了几个月的视频设备后,一位创伤中心的主任告诉我,现在他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多了。以前,检查每个手术间的手术情况需要几分钟,现在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了,还能多次检查。他觉得这太有用了,碰上需要急诊手术的病人,他能马上找到最先空出来的手术间。视频设备和移动电话不仅有助于管理手术室,还可以帮助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照看病人。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可以随时随地无线上网,我们能及时获取病人的所有关键材料。但以上我介绍的手术室的配置是有缺陷的,它并不是针对医护人员的,而是为便于手术室的管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现在麻烦的是病人的病历材料太分散了,用起来非常麻烦。医生每天干的很多活与看病没有关系,比如联系运送病人和去化验室找验血结果。医生在办公室看到的病历还是手写的,还没有录入电脑中;麻醉科医师在术前要去看病人,评估一下病人能否耐受手术,这些材料可能由麻醉师保管;术前查的血常规和尿常规的结果贴在病历里;X光片在病人家属手里。手术当天,所有材料也不一定在手术室内凑齐。而电子病历可以让我们随时看到病人的材料。现在,我们可以把显示屏和键盘装在一个马达驱动的小推车上,在手术室里推来推去,通过无线网络看病人的电子病历,或者调出其他地方保存的一些资料。终将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拿到病人以前拍的所有片子,所有的化验结果和所有医疗资料,但现在还不行。手术过程中还会有病人的资料产生,如病人的脉搏、血压和血氧,外科医生和麻醉师记录的这些材料散落在手术室的各个角落。正如手术室门口的黑板令工作变得有条理,手术室也应该使用电子黑板。大量的数据会造成混乱,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这些数据应该可以有选择地简化,条理清楚地显示在手术室的电子屏幕上。这样,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都能对病人目前的情况一目了然。“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对这些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他们需要知道病人现在的情况,以便正确地处理在手术过程遇到的问题,尤其进行一个长时间的复杂手术的时候。手术室的布局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手术室复杂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设备和器械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需要的空间非常大,更需要合理的布局。几年前的手术室只有约35m2,现在平均约60m2。以前设备都堆在地板上,现在许多设备都用吊杆吊在天花板上。手术间地板上的东西越来越少,更容易打扫卫生。在腹腔镜手术中,医生看着显示器做手术。屏幕不是放在推车上的大电视,它悬挂在天花板上,医生可以很容易调整角度观看。麻醉师和护士也有自己的显示器,看到的画面与医生的一样,这样就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帮忙。手术室的光线和空气流通也比以前更好了,不但更舒适,而且减少了感染的机会。除了使用脚踏板、手摇柄及开关之外,现在不仅开灯可以用声控,调节室内温度、调整手术床头和尾的位置,甚至可以用声控选择优美的音乐。手术间的周转速度慢与长期以来的习惯有关,所有事情都是按顺序完成,而不是同时进行。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改造了手术室的结构,改变了工作流程,手术间由一间房屋扩展成三个相连的房间,其中一间用于麻醉室,一间做手术,另一个是等待病人苏醒的房间。这样病人就不用在手术间里麻醉,而是在临近的房间进行麻醉诱导,趁这段时间进行手术间的消毒和术前准备。然后病人再被推进来做手术,手术完毕后推到另外一房间等着苏醒,腾出的手术室就可以再次消毒,准备下一台手术了。做腹腔镜的外科医生发现,他们这样可以平均每天完成64台手术,而以前是53台。现在把一天的手术做完平均需要86小时,以前是95小时。胆囊切除术以前需要104分钟,现在同样的一组人员只需要74分钟。未来的手术室内,技术进步促进的手术室功能扩展也占相当的比例。其一就是术中就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多年以来,我们都是在手术完成后或部分完成后拍X光片,例如,骨科医生在完成手术前要做一个X光检查,看看骨折的骨头接上了没有。拍片子最好是在手术室内,趁着病人还没有醒的时候做。现在手术间内配置了先进的X光机,如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用到血管造影。手术间的影像检查不但有助于外科医生调整手术方案,还能让医生知道手术做得怎么样了。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值得提一下。术前病人先做一个CT或MRI检查,这些数字化的影像学资料传到手术室的神经导航系统工作站。在电脑屏幕上,外科医生可以看到CT或MRI显示出的大脑各个层面的情况,或构建出的三维立体图像。以脑部肿瘤切除为例,医生通过一个很小的手术切口进入深部脑组织,肿瘤要全部清理干净,且不能损伤正常的脑组织影响到病人的走路、说话或其他功能。即使最好的神经外科医生也会认为这很难,因为手术时很难说清哪里是肿瘤,哪里是正常脑组织。有了神经导航系统,医生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肿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分界。现在让我们看一下神经导航系统的奇妙之处,它能通过红外线等技术显示医生的手术刀在病人大脑中的位置,误差不过两个毫米,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手术刀与CT或MRI影像结合起来。医生的手术更加精确,外科医生对肿瘤已被完整切除有充分的自信。一个神经外科专家曾告诉我,“有了神经导航系统,对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锦上添花,对差劲的医生于事无补。”所有的这些技术使病人的手术更加安全,简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得手术室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手术室的新面貌5年、10年或15年后,手术室将会展现出的新面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腹腔镜手术和影像学是如何改变外科的。
(责任编辑:罗园)[]
热点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症监护室一般待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