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在这些年来 微盘每天日夜都在操控的脑控计划的其中一部分的资料了

“我的脑”控制“你的脑”-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 往期回顾 & && &
大脑科技与异体控制
“我的脑”控制“你的脑”
华盛顿大学的实验现场图
&&&&“移魂大法”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高级武功,在科幻和魔幻小说中,也经常有“灵魂转移”的魔法。在电影《阿凡达》中,人类就是通过脑电波控制克隆外星人“阿凡达”的身体的。科学家的理论是,如果人脑的活动也是一种电波,那么就应该可以传输、截断和侵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脑科学竞赛中,美国科学家正在朝这个研究方向努力。他们的成果震惊了世界。
豪掷万金的脑科学竞赛
&&&&进入新世纪,脑科学被很多国家视为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对人类而言,这不仅是人类了解自身的需要,同时具有现实意义——理解人脑的运行机制不但有助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还可揭示人脑的高能效、高可靠性之谜,并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破译人机交互智能化的世纪难题,开发全新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这场全新的竞赛中,美国和欧盟成了“对手”。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工程科技入选“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并为此设立专项研发计划“人类脑计划”,投入5400万欧元(约合6900万美元)资金。紧随其后,美国总统奥巴马2月12日在国会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演讲中重申了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提到脑计划,并宣称“现在是太空竞赛以来,美国的研发水平达到新高度的时候了。”4月2日,“脑计划”正式启动。为了这个全称为“利用先进的创新性神经科技的大脑研究计划”的项目,美国政府仅启动资金就投入1亿美元,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防部共同支持。
&&&&这是一项包括技术、应用、伦理等内容在内的庞大计划:科学家们希望找到脑细胞交互的方式、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运作模式;医学家们希望能为阿尔茨海默氏症以及癫痫的治疗带来新的转机,军队则希望为士兵们找到医治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和脑损伤的方法;奥巴马则要求他的生物伦理研究委员会开展相关研究,以确保该计划的开展符合最高伦理标准。
脑电波也能沟通
&&&&在脑科学研究上,美国的重点研究方向是脑交互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异脑之间的相互连接沟通,或者说一个大脑控制另一个大脑。
&&&&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电子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宣称他们完成了分别在巴西和美国两地的两只老鼠间的跨国大脑通讯实验。随后,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电子期刊4月3日发表的论文中,哈佛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人与老鼠大脑的通讯。
&&&&而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更进一步。8月12日,他们成功进行了史上首次非侵害的人与人之间大脑的沟通——科学家通过互联网发送大脑信号,并实现了对另一个大脑及其手部动作的有效控制。
&&&&这一实验由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教授拉杰什·拉奥和学习与大脑科学学院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安德里亚·斯托克领衔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拉奥作为大脑信号的发送者坐在一间实验室里,头部连接着能够读取其脑电图的机器。斯托克作为信号接收者则坐在学校的另一间实验室,左侧运动皮质直接连接至经颅磁刺激线圈,用于控制手部动作,双方通过互联网建立连接。两个实验室也建立起Skype连接,以便可进行简单的协调工作,不过拉奥和斯托克都看不到Skype的通讯画面。实验中,拉奥是脑电波的输出方,负责思考:他面对计算机屏幕玩一个简单的打飞机游戏,当飞机从屏幕上方飞过时,拉奥就想象移动他的右手,按下键盘上的空格键,以将飞机打下来,但实际上他并不能做任何动作。斯托克是脑电波的接收方,负责行动:他待在另一间实验室,电脑屏幕上没有游戏。他要做的是,看能否接收到拉奥发出的大脑信号,并完成“按空格键”这个动作。这个实验成功了,整个过程完全同步。按照斯托克的描述,感觉右手不由自主地活动,就像神经抽搐一样。
&&&&拉奥激动地说:“看到我想象中的动作由另一个大脑指派真实完成,实在是又兴奋又可怕。这是从我的大脑到他的大脑简单的单向信息流。下一步就是建立起两个大脑间直接的双向对等的通讯了。”他和斯托克未来的计划就是在大脑间实现更为复杂的信息沟通。对此,斯托克乐观地表示,这项技术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有表达或行动障碍的残疾人可以将行动的需求脑电波传递给身边的人。他们估计,这项技术数年以后,或许就可以投入使用。
&&&&对于这一实验,很多人提出了质疑,问题之一,就是两个人都熟知实验过程和要求,可能出现预设立场,无法有效地排除干扰。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脑与脑的交互或者是可能的。
&&&&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电子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两只恒河猴完成了“阿凡达”实验。实验是这样设计的:一只猴子作为发出指令的“主体”,另一只则是接收指令、完成动作的“阿凡达”。两只猴子面前放置一台电脑屏幕,屏幕上有两个点,两只猴子的任务是上下移动电脑屏幕上的光标。在此实验活动中,操纵杆掌握在“阿凡达”手里。当“主体”猴子想移动光标时,它的脑信号先被解析,以确定目标是哪个点,然后数据被实时地传递到“阿凡达”的脊髓,来实行动作。结果在“主体”的控制下,“阿凡达”完成动作的成功率高达98%。研究人员之一、康奈尔大学电气与电脑工程系的马亚姆·沙尼齐说:“我们实现了纯粹通过思想来控制瘫痪的肢体。”这个成果“未来有可能帮助瘫痪病人重新控制自己的肢体”。
控制别人?不可能!
&&&&在谈及脑交互实验研究时,曾经同参与拉奥和斯托克突破性实验研究的华盛顿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香特尔·普拉特博士特别提到,在进行这一试验之前,研究人员获得了华盛顿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的确,自己的大脑被别人控制,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种可能性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但普拉特说,这种担心过于超前了,“可能过于高估这一技术的潜力”。在实验中,两位研究者都坐在实验室里,佩戴专业化的设备,处于理想化的实验条件之下。这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做到的。
&&&&两位主持研究的科学家也支持这种观点。拉奥指出,他们的这种技术只能读取某些简单的大脑信号,而不能阅读一个人的思想,而且任何人都无法借助这种技术控制其他人做出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斯托克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我们所拥有的技术不可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这种“意识融合”试验目前尚无法不知不觉地用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当然也就谈不上对他人进行操控了。
&&&&更现实的一种伦理担忧,是怕这种技术应用于战争中。虽然大多数此类研究的目标都旨在帮助病人重新获得某些活动能力,但很多人担心这项新技术会被用于有争议的领域,特别是军事领域。不少分析家认为,这种革命性的脑控技术将来肯定会被应用到军事领域,制造出“动物士兵”,或者通过射击等手段让敌方士兵的行动成为受控于己方的“脑控士兵”。路透社的报道称,杜克大学的研究获得了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的资助,而华盛顿大学的实验也得到了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的资助。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希望通过资金援助形式来帮助一些科技企业大批量生产廉价(以30美元为衡量标准)且便携的读脑穿戴式设备,用以便捷检测人的脑电波,并把得到的一个可以测量思想最基本信号的数据,通过特制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五角大楼则希望将来能够把这些设备运用到战场上,如野外急救,读取一个受伤士兵瞬时大脑活动的信息数据。去年春,五角大楼已经通过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资助了四家公司,推动读脑技术的发展与商业运用。首期资助10万美元,发展潜力最佳的公司还将可能获得超过75万美元的二期援助资金。
&&&&其实,科学技术本身并无所谓“好”与“坏”,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用于什么目的。只要运用得好,就能避免危险;要是用不好,就充满危险。所以,我们或许应该更关注使用技术的人。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删除历史记录
&#12288;----
相关平台红包
“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一人类用意念控制机器,为人类排忧解困的梦想正在技术上变成现实,甚至已着手为产业上市做准备。正在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作为大会表演赛的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凭着“脑控”的尖端技术,吸引了超高的关注度。本次大会邀请了8家机构展示各自的脑控机器人产品,多数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的产品汇聚了脑控技术在养老助残、航天、医疗等多方面应用,而且有两家产品都是“脑控轮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脑控轮椅已经研发、升级改造多年。研发团队的领队吴迎年老师告诉北京青记者,他们的脑控轮椅原来只有一个脑控传感器,最近增加了一个眼球检测与协同控制传感器。这样除了检测人体的脑电信号,还能检测眼球运动。“我们根据脑电信号和眼球运动情况做了一个决策级的信息融合,能更准确地了解人体的控制意图,增加了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吴老师说,目前脑电信号检测和眼球运动检测还只能交替进行,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使二者能够同时工作,互为补充。同场展示脑控轮椅的还有华南理工大学。他们的脑控轮椅是基于想象的,只需要乘坐者想象一下运动的动作,就能让身下的轮椅按照想象的运动轨迹前进。业内人士表示,脑控轮椅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目前距离产品上市还有一定距离。但这样的产品能大幅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有巨大养老市场的国家意义重大,因此前景广阔,很多厂家都瞄准了这一市场。另一边,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展出的技术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二者脑控产品的共同之处,是都能检测使用者的专注程度――前者要求使用者脑控小赛车前进,专注程度越高赛车就跑得越快;后者的任务则是唤醒屏幕上睡着的猫,只有使用者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才能唤起它。此外,清华大学的意念控制键盘能够实现脑控英文录入,天津大学的脑机交互系统已经帮助宇航员在太空完成复杂操作……这些“神奇”的技术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天闭幕。昨天开始,因为正值周末,大会迎来了大批带着孩子的普通市民观众。主办方提醒市民,今天最后一天,老人和儿童观众建议避开人流高峰时段。文/本报记者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亮点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超120亿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35%,从起,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去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生产7.2万台,约占全球1/4;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已经构建了部分创新优势,正在从机器人应用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而北京是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动能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正处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北京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张伯旭日前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表示北京的机器人产业计划分两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亿至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第二阶段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左右,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等前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操作系统及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此外,北京将聚焦三大重点类型机器人: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去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二。在北京,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重点,将是人机协作、真空洁净、物流搬运等机器人。到2020年,高端工业机器人灵活度、精准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新工艺应用领域超前研发并实施,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在工业智能化改造应用中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到2025年,视觉识别、检测模块等功能显著增强,可在人机共存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竞争实力。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公共服务、家庭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军用、空间和消防救援机器人。文/本报记者
雷嘉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老平台立即理财拿→(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33142.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二核心提示:机器人产业为何能让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引进资本后,钱怎么花?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国专家各抒己见,进行热烈讨论。眼下,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方兴未艾,“中国制造2025”势头正劲。作为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兵悍将,开启人工智能新篇章的战略伙伴,机器人产业受到资本市场热捧。机器人产业为何能让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引进资本后,钱怎么花?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国专家对此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讨论。资本东风为何而来当机器人产业在全世界都处于蓬勃发展之际,一种“机器人威胁论”的声音正在蔓延。部分人士认为,机器人的快速崛起和广泛应用,将会使诸如装配、搬运等行业面临失业问题;更有甚者发出“机器人终将会彻底取代人类成为这个地球主宰者”的言论。“这根本就是伪命题,是不存在的事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一方面,机器人不是替代人而是将人从枯燥乏味、不断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机器人凭借其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优势,会在某些行业做得更出色。“不仅不能抑制机器人产业发展,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行深度创新。”在王飞跃看来,资本继续进入机器人行业是大势所趋。正如王飞跃所说,机器人的使用让人们不再饱受累活、重活之苦。“T5协作机器人是一款可以进行人机协作的轻型机械臂。”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特种机器人事业部技术总监王倩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与传统机械臂相比,这款机器人具有轻巧灵活、操作简单等特点。与其合作,人们只需要轻轻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原本辛苦的工作。“这款机器人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已经进入后续测试阶段,预计明年会投入生产。”王倩表示,技术向产品转化如此迅速得益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强大的孵化能力,资金的持入功不可没。同样致力于协作机器人研究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将研发触角延伸到7自由度双臂协作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在人类身边协助工作,具备快速配置、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满足智能装配、搬运、包装等操作。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报告显示,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2016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26.09%。而前几天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预计,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2.,2012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28%,今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32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接近17%。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各类资本竞相涌入机器人行业不足为奇。不仅需求旺盛、市场火热,政策支持同样为机器人行业“吸金”能力的提升增加了砝码。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产品与系统研发、集成与应用示范4个层面,重点部署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6个方向17个重点任务,大力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下轮投资热点何在有需求、有市场、有政策,让机器人行业成为当下资本的宠儿。哪类机器人、哪些新技术会成为下一轮热点,各国专家见仁见智。“2012年,亚马逊以7.7收购Kiva System公司,以获得其机器人仓储服务系统,这笔交易让亚马逊每小时处理订单数量提高2倍至4倍。今年,为提高自动驾驶技术,英特尔收购全球最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供应商??以色列公司Mobileye,收购总价高达153亿美元。”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张宏对行业内并购的成功案例津津乐道。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桂生表示,机器人的易用性是投资者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资金投入力度最终取决于机器人能否实现它的使用价值。“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投资前景在于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这恰恰也是中国所欠缺的。所有机器人都需要传感器,可是中国在传感器制造方面还没有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张宏说,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产中,如果中国有哪家公司能够走在世界前沿,就将开辟非常广阔的市场。“中国有很多极具特色的机器人开发公司。但真正生产核心零部件的厂家却屈指可数。”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彤与张宏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中国在机器人常用的减速器、控制器、磁浮电机等核心部件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未来,资本应该多聚焦关键技术的攻坚。“我认为,人才和教育是下一轮投资最应该关注的领域。”京东X事业部首席李大鹏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在国内高校普及机器人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培养具有热情的研发人才,营造更好的机器人创业氛围,才能不断驱动行业向前发展。”资本产业如何互利共赢“目前部分机器人企业没有从基础理论与技术层面进行研发创新,没有精准定位于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体验,而是盲目追求过高的投资估值,存在一定的浮躁情绪和泡沫化趋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指出了当下机器人出现的问题。资本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技术转化、推动应用深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因素。“资本的大量涌入,有时会搅乱原本有序的研发市场。”王飞跃解释说,某些有钱的企业出高薪挖走实验室研究人员,前期资金使用殆尽后,不仅自己没有搞出产品还影响了科研机构的研发进度。在波涛汹涌的投资浪潮下,中国机器人企业应该如何借力资本东风?“我们有很完备的系统,在进行资本运作、并购公司之前都会仔细评估、精准研判。”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中心总经理杨照鹏说:“我们会将其他公司的产品、技术、人才一并收购,进而完成资源整合,打造产业生态,扩大自身竞争优势,实现1+12的经济效益。”此外,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还根据当地市场需求、人才储备、资源类型等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创业产业园。“我们不是投资一个企业,而是投资一个产业。”杨照鹏认为,产业化投资会形成一种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生态合作模式,在支持各家企业茁壮成长的同时,更带动全行业的互利共赢。【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三智东西文 | Lina智东西 AI 团队已经泡在 2017 世界机器人大会三天,今天放出我们看到的最大干货包,不是副**的捧场,也不是大咖云集的,而是服务机器人总动员的盛况。这次大会有 150 多家来自国内外**小小的机器人企业集体亮相,其中机器人产品通常最常见的是三类,工业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家居/陪伴类机器人。同消费者最近的是后两者,与前两年家庭陪伴类机器人的火热不同,今年商用服务类机器人成为真正的主角;很快你就会在机场、酒店,你家门口的银行营业厅遇到他们。这也是本次大会留给智东西一个最大印象——服务机器人真的火了!尤其是在 B 馆内(场地分 AB 两馆,A 馆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各类服务机器人争相亮相,几乎到了走几步就能看见一台的地步;初步统计至少有数十家企业数十款产品展出。智东西特别选取了其中的 15 家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其中有既有软银 Pepper、优必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老朋友,也有一众新型初创企业的亮眼新品。顺便一提的是,大会地址虽设在远离市区的亦庄,但参会者们仍旧热情满满,很多都是一家老小一同出动,还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们一同参观。偶尔还能见到一两位坐着轮椅前来逛展的游客,明确地突出了机器人市场的一个独特需求。一、玩家亮相在本次机器人大会博览展上,智东西特别选取了其中的 15 家提供服务机器人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1、软银 -Pepper(约 1.3m)软银的 Pepper 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了,这款早在 2014 年就由孙正义向世界展示的机器人可谓是服务机器人的前驱式人物了。此前,Pepper 在中国区的销售一直由软银与阿里合资的浙江阿里巴巴机器人公司负责,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引起多少市场的反响。近期阿里中止了 Pepper 机器人项目,并把人员队伍拆分划进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在软银展台,相关负责人告诉智东西,下半年 Pepper 会开始投放中国市场,售价约 20 ,针对地产、银行等客户开发定制功能。Pepper 的中国市场将由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运营,SBRH 在 2010 年就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分公司,研发总部位于欧洲,团队约 500 人规模。阿里仍是 SBRH 的股东之一,但不再参与营销运营。此外,软银旗下另一款桌面机器人产品 Now 在国内售价约 10 万,销量为每年千台左右。2、优必选 -Cruzr(1.21m)今年 1 月 5 日,优必选在 CES 期间发布了商用服务机器人 Cruzr。根据此前智东西跟优必选创始人周剑的交流得知,今年优必选在增长上很大的一方面动力会来自商业人形机器人 Cruzr,目前订单已有 5000 台左右,主要客户来自机场、银行、4S 店,另一个领域是安防领域。今年 Cruzr 的销售目标是 1 万台,如能达到这个量销售额可达 7-8 个亿。而在优必选的展位上,负责人也告诉智东西,8 月份第一批 5000 台 Cruzr 已经实现了量产。Cruzr 除了可以进行上文提到的自主巡航、壁障、语音交互等功能外,还有一个特色功能,那就是——跳舞——这也是优必选机器人出名的特色之一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晚上 8 点优必选 Cruzr 产品线总经理胡佳文在智东西旗下「服务机器人」社群开课,主题为《爆发在即的服务机器人如何重塑线下智能化场景》,没有赶上的同学们可以期待一下课后的实录整理 ~3、科沃斯 - 旺宝 3(1.1m)科沃斯的这款服务机器人是旺宝系列的第三代产品,本周六才正式发布。相较于旺宝 2,三代产品在充电时间、续航时间、行走速度、转向角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迭代升级,不过相比起前一代产品,旺宝的产品净重也从 10 公斤变成了 20 公斤。——我变胖了,也变强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旺宝 3 将主打海外市场。但更多信息还要等到本周六产品正式发布才能得知了,智东西届时将会从发布会现场为大家带来第一手报道。4、科大讯飞 - 晓曼、晓医等(约 1.5m)科大讯飞的语音解决方案大家平时听得多了,但你们知不知道它们也有机器人呢?科大讯飞旗下的晓曼、晓医等机器人外形与基础功能相似,但根据内置的软件不同,将用于银行、医院、商场等不同场景。其中,晓曼机器人曾经跟科大讯飞执行总裁、消费者 BG 总裁胡郁一同来到湖南卫视的前沿科技节目《我是未来》。但是在展会现场,这几款服务机器人的价格没有透露、落地案例也没有透露,表现很神秘。5、木爷机器人(约 1.65m)与其他落地场景涵盖机场、酒店、商场、银行等众多领域的服务机器人不同,木爷打造的这款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非常专一:银行 / 。而机器人配备的银行打印、身份证扫描等功能也应证了这一场景。在问到价钱时,工作人员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只是表示这款产品将会定价比较高端。此外,木爷展台上还展出了另一款服务机器人酷奇(Cooky),这是木爷在 2016 年就推出的一款服务机器人(木爷成立于 2014 年),据称目前产品已经在医疗、安防等领域有所应用。6、旗瀚科技 - 三宝机器人(0.9m、1.45m)( 左:三宝金刚,右:三宝 )旗瀚科技旗下的三宝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中较早的进军者之一,在昨天的展会现场,旗瀚发布了矮矮胖胖的三宝机器人(高 0.9m)升级版——高高瘦瘦的三宝 - 金刚机器人(高 1.45m),这款机器人号称行动速度能够达到 5m/s,并且据说可以拖动 75 公斤的重物。7、GQY- 小民(约 1.5m)在展会上见到 GQY 的机器人还是很让人意外的。在和工作人员交谈之后得知,机器人板块业务其实是由 GQY 旗下公司新世纪机器人公司在做,主营产品包括服务机器人、平衡车等,已经占到整体营收规模的 10% 左右。这款小民服务机器人的落地场景也很专注——银行、金融等,目前已经在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地的试点开始使用。除了提供服务机器人整机之外,GQY 还提供服务机器人对应的模组,模组包含了双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开发平台等。8、ROOBO-FARNESE(约 1.5m)ROOBO 的这款 FARNESE 机器人造型比较别致,机器人纤细的中部机体将地盘衬得很大,下部收窄的设计也让机身在黑色的背景下看有一种漂浮感。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款机器人在北京、东北等地的新华书店已经开始试运营,用户可以在这台机器人上实现:书本条码扫描、二维码付款、小票打印,这一系列购买流程。9、擎朗 - 花生引导广告机器人 / 送餐机器人(约 1.5m)在这么多机器人的设计造型里,擎朗的这款花生引导广告机器人设计真的很——萌。而且跟其他机器人胸前挂个显示屏/脸部就是显示屏的设计不同,这款机器人也特别耿直地将显示屏设计成——一块被机器人举着的显示屏。据说,这一设计的灵感来源就是来街面举着广告牌子的地推人员,因此这一机器人的用途除了常见的导览外,还多了一个广告投放。( 花生送餐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擎朗的花生引导广告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都已经在部分试点运行了将近 1 年时间,为了保证实际运营场景中的稳定性,这些服务机器人采取了雷达+视觉+红外线等众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10、穿山甲机器人 - 爱丽丝、艾米(1.55m、1.5m)穿山甲机器人旗下的爱丽丝机器人可能是这众多服务机器人里造型最往人上靠的,其定位是导览、迎宾一类,据说已经在建设银行、海淀区综合行政中心、上海人民法院等地开展了试点。另一款艾米送餐机器人的可交互性较低,但场景专一且具备价格优势,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销量已经达到了数千台。而爱丽丝迎宾机器人是发布的新品,今年的销售目标是 2000 台。11、深圳天益智网 - 健康管理机器人(1.15m)深圳天益智网是老牌工业厂商转型而来,服务机器人业务是 2016 年才开始打造。目前这款健康管理机器人尚处在开模阶段,虽然也是移动底座 + 屏幕交互的模式,但场景专注于健康管理,并且具备自主跟随功能,适用于老年人散步跟随等场景。据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这款产品还将加入环境温湿度监测、煤气泄漏检测等功能,更加深入地切入到家庭场景。此外,深圳天益智网旗下还有小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大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隧道巡检机器人等机器人。12、欣奕华商用机器人(1.55m)这款欣奕华商用机器人的风格十分独特,直接把机器人的类人型结构换成可移动支架+交互屏幕(与它类似的还有下面将要介绍的江苏智能的导览机器人)。其实,这种减少了类人的设计能让它更加无缝地融合到环境当中,比如在博物馆讲解时,不会因为太像人而过度吸引观众注意力。13、江苏东方金钰智能 - 导览机器人(1.49m)在本次介绍的所有服务机器人当中,江苏东方金钰智能的这款导览机器人可以说是最耿直的一台了,直接就是底座+屏幕,跟我们传统想象中的机器人比起来,更像机器而不是人。这款服务机器人其实有几个升级迭代的版本,售价也因为量产和产品升级迭代程度而分为了 7、8 万和 12 万两个档次。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和某机场签下了订单合同,但是由于具有保密协议因此不方便透露。14、小笨智能服务机器人(1.52m)小笨智能的这款服务机器人产品目前尚未进行大批量量产,只与平安银行达成了订购意向。小笨智能成立于 2016 年,公司发展速度很快,截至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两轮,员工人数接近 100 人。15、广州映博智能 - 派宝机器人系列( 派宝机器人 P3 )( 派宝机器人 X1 和 P2,X2 只比 X1 多了一块胸前的屏幕 )Last but not the least~ 广州映博智能旗下的数款派宝服务机器人也非常值得一提。从价钱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服务类机器人中,它具有不错的价格优势,并且提供了从简易到复杂的一系列不同型号。根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他们主打的是中小型商店等场景,十多万的价格并不是这些中小型商店能够负担得起的。在功能方面,这些机器人也具备、自主、语音交流等功能。结语:长相相似、功能相似、价钱两级除了上文提到的 15 家服务机器人之外,还有不少,比如康力优蓝、荷福、新松等等。总的来说,本次展览区出现的服务类机器人在外形上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最为常见的类人造型机器人,胸口带着一块显示屏,比如我们熟悉的 Pepper;另一类的造型依旧类人,但机器人的脑袋就是显示屏;不过偶尔也有一两家风格独特,直接把类人型换成可移动支架。这些服务机器人普遍身高在 1m-1.5m 区间内,大部分定在了 1.5m。基础功能方面,自主巡航 / 壁障+语音交互是所有服务机器人的标配,语音方面绝大部分服务机器人使用的都是科大讯飞的解决方案,壁障方面则各有不同,激光雷达、红外线、超声波、vSLAM 等等,不一而足。ROOBO 负责人告诉智东西,这两块也**影响着服务机器人的成本差异。最后来说说价钱方面,各家机器人的价钱呈现明显的两梯分化:一类机器人定价在 18-20 万元附近,另一类则在 2 万元左右。从 2014 年 Pepper 第一次和世界人民见面开始,三年以来,服务机器人市场逐渐升温,玩家也逐步增多,终于在 2017 年里来到了爆发的前夜,一大批涌现的机器人不过,基础功能与外形的相似之处使得服务机器人给人一种趋同感觉,各家宣传的落地场景也十分类似——银行、酒店、医院、零售业的迎宾跟导览业务占了大头,不同领域的应用差别主要在内置软件的开发上。与此同时,也有少数专为送餐打造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普遍价钱略低,可交互性较弱;但场景单一,可复制性强,可能成为继扫地机器人后又一快速铺开的新兴市场。此外,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众服务机器人外,还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仿生机器人、魔方机器人、人类高仿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工业外墙清洗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篇幅有限,此处就不一一展开了,敬请期待智东西的后续报道。《“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四机器人发展冷思考:真能抢你饭碗?引发伦理观重塑?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吴涛)随着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举办,机器人相关话题迅速升温。那机器人可以给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又带来了哪些困扰,发展趋势如何呢?机器人应用向多领域渗透机器人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是一个特别陌生的领域,甚至你每天都在和家里面的扫地机器人、早教机器人等打交道,未来或更多。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类型愈加丰富,向各领域渗透。“由市场率先落地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向情感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超市机器人延伸,服务领域和对象不断扩展。”报告指出。机器人应用在多领域已经落地,以物流机器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亚马逊、京东和沃尔玛等已经开始使用。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Jeff Burnstein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配货中心如果使用了移动机器人的话,可以减少错误、加速材料的流动,也可以节约储存的空间、改善整个路线的设计,如果是人的话,他们走来走去空间路线的设计没有优化。机器人还有一个重要应用是进入人类达不到或者非常危险的地方进行作业。比如“核机器人”,据了解,在欧洲牛津附近的核聚变反应堆已经有机器人进去了。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此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表示,“某些领域,根本不适合人类工作,只能由机器人去做。”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要程度基本成为共识。英国工程技术学会**Jeremy Watson说,过去这些年,在英国照顾老人的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在老人最后两年中,医疗领域的支出占到一生相关支出的80%。“而医疗机器人再加上一些诸如清洗的辅助功能,二十四小时监控老人的话,可让他们的寿命更长,也能够避免老人在家中摔倒出现骨折的情况。” Jeremy Watson说。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用机器人。上述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达到29亿美元,2020年将快速增长至69亿美元,这几年预计平均增速高达27.9%。2017年,全球医疗服务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16.2亿美元、7.8亿美元和5亿美元。影响到你的饭碗?不得不说,机器人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担忧。首先就是机器人安全问题。Jeff Burnstein说,目前协作机器人不是100%安全,这要看它手里抓的是什么,“如果手里是一个锋利的刀具的话,也有可能造成危险。”另外,在机器人相关话题中,关于“机器人和人类抢饭碗”、“机器人影响就业”的话题热度一直不减。徐晓兰认为,机器人代工并不会影响就业,可以说不但不影响就业,还会让人们的就业舞台更广阔,因为机器人的会带来很多新岗位,“就此问题引发的外界担心,主要是现在人才结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Jeff Burnstein说,“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不会很快消失,人们也会一直谈论这个问题。但很多企业称,自从引入了机器人之后,他们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减少工作人员。”相信看过《机器人总动员》的人都知道,里面展现的巨大机器人废墟让人震撼。没错,机器人还带来一个问题是如何回收再利用。意大利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欧盟委员会顾问ReziaMolfino说,相信未来很多地方都用机器人,但循环经济要求产品的维护再造再利用和回收,这在机器人业务上有难点,因为即使是相同类型的产品也存在巨大差异,有效范围的保存状态也千差万别。引发伦理观重塑?除了应用层面,机器人还带了一些意识层面的变化。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现实技术瓶颈和潜在伦理道德隐患的“双重挑战”,机器人很可能引发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的重塑。ReziaMolfino说,目前欧盟在考虑机器人立法,自主机器人在未来可能会获得电子人的身份,这样的话他们也会有义务和权利了。据了解,类似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到,早在今年2月份,比尔·盖茨也曾说过,机器人也应该像人类一样被征税。ReziaMolfino透露,该问题欧盟也在考虑。对机器人的担忧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是否会“自我觉醒”。科幻连续剧《西部世界》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庞大的科技乐园中,有着众多拟真人的机器“接待员”,慢慢地,部分机器人出现“自我觉醒”,发现自己只是作为故事角色而存在,并且他们试图摆脱乐园的控制。这样的担心或并非没有道理。据国外媒体7月底报道,Facebook已经关闭了两个人工智能,因为“它们似乎在以一种只有他们自己理解的奇怪语言互相聊天”。据报道,上述离奇的讨论来自尝试让两个人工智能谈判,尝试交换帽子,球和书籍,很快,疑似属于他们自己的聊天内容出现了,可怕的是,事实上用这种奇怪的语言进行的一些谈判最终成功地结束了他们的谈判。趋势: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或走俏说了这么多,那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到一个什么水平呢?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上述报告指出,210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预计达到23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7%。其中工业机器人14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56亿美元。不难发现工业机器人仍是目前机器人产业中的基石,但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也值得思考。比如, Jeff Burnstein认为,协作机器人是未来一个趋势,因为目前对工业机器人最大的质疑是因为它们特别复杂、成本很高,需要太多的工程师。“很多的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不愿意用工业机器人,但他们对协作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因为其成本更低,无需防护,也无需投资于更多的场地。” Jeff Burnstein说。另外,特种机器不断催生出新兴市场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相关研发力度和投入不断加大。美国提出“机器人发展路线图”,计划将特种机器人列为未来15年重点发展方向;欧盟也计划到2020年投入28,开发包括特种机器人在内的产品,并推向市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中新网记者在2017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也发现,同2016年机器人博览会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仿生机器人出现,比如仿生水母、仿生蜻蜓等。而且仿生类机器人用的技术更加复杂,跨学科联系性较紧密。在上述博览会上,设计生产一款和鳐鱼外形相像的水下机器人的企业工作人员对中新网表示,该机器人最深可潜入水下30米,信号如何传输成为难点。尽管蓝牙不能用、WiFi也不行,最终他们攻克相关难题,用新材料技术解决了。ReziaMolfino说,在机器人的发展中,设计必须要有创造性,跨学科的设计功不可没,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从生物当中获取灵感。文章来自“中新网”,图片来自于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END一个超有态度的提供专业、沪深咨询服务联系我们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33号通泰大厦B座605客服电话|400-890-8666(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公司邮箱|欢迎有融资需求的客户有投资需求的客户|来访或致电《“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五即便上证指数近期处于调整状态,但海康威视的股价仍然逆势上扬,公司高达3300亿元左右,重夺“深市一哥”。16年前,海康威视成立之时,只是一个28人的创业团队。而如今,它的员工数已超过2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就有近1万人。今年6月,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报告,海康威视占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1.4%,连续六年位列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可能是A股最忙的公司,公司日常调研的接待次数多达211次,涉及投资者数量多达1248人。到底海康威视有何魅力?公司的前景何如?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带着诸多问题,走进了钱塘江畔的这家科技型企业。视频监控护航“平安中国”在视频监控领域,有这样一句行话:“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海康”。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28人的创业团队全部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目前,海康威视是全球视频监控产业的龙头,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视频产品和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短短16年,海康威视从一家创业公司,发展成为如今全球视频监控领域的绝对巨头。“幸运”是向来低调谦逊的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最大的感触。他说,“海康威视能有今天的成就,归功于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海康威视是被这个大潮卷起来的一朵浪花。”在过去,监控行业“模拟”技术当道,模拟摄像机、模拟录像机的王者非欧美日韩莫属,中国企业起步较晚。但是,在视频监控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过程中,海康威视牢牢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如今,海康威视全球员工已逾2万人,在国内设有五大研发中心,在海外建立了蒙特利尔研发中心和硅谷研究所。2017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稳健增长,实现半年营业收入164.48亿元、净利润32.92亿元。(营收、净利、数据)“人民群众对平安生活的向往,是海康威视赶上的大背景。”自2003年公安部发起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至今,平安城市项目已历经十余年建设发展。而平安城市项目的建设,自然离不开视频监控的应用。说到视频监控在平安城市中的作用,有数据显示,由于**对安防产品的大力投入,中国的恶性案件数量相较十年前下降了超过80%。在平安中国的建设中,海康威视涉足的项目举不胜举,比方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60年国庆大阅兵、G20杭州峰会等重大项目,海康威视都有深度参与。胡扬忠称,在国内交通领域中,抓拍机有超过50%的产品是由海康威视提供。不仅是国内市场,海康威视在国外市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海康威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费城平安社区、韩国首尔平安城市、巴西世界杯场馆、意大利米兰国际机场等重大安保项目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聚沣资本总经理余爱斌表示,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海康威视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是中国制造行业的龙头和典型。从投资的角度而言,这是一家既“幸运”又“能干”的公司。幸运的是,这家公司进入了视频安防和监控这一个由小变大的行业,契合中国建设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进程。同时,这家公司又很“能干”:从十多个亿的规模增长到三百亿的规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A股市场,海康威视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监控技术傲视全球10月11日,海康威视的股价经过一个月左右调整后,再创前期新高。重夺“深市一哥”的海康威视,外界戏称这是“王者归来”,但是,海康人对此却显得相当平淡。“市值的增长,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当提及近期迭创新高的股价时,胡扬忠的反应让记者略感意外。他说,对于海康威视而言,我们更关心客户的需求,更关心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不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在短短10余年时间,视频监控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当前智能化的技术进程。简单来说,就是要求视频监控产品能从“看得见”,到“看得清”,再到“看得懂”。在“看得清”方面,海康威视2016年通过对摄像机图像处理技术及图像传感器架构的创新性设计,推出了超级透雾、“星光+”及黑光系列摄像机,以适应全天候场景下的清晰成像需求。据了解,海康威视的“星光+”系列摄像机,采用大靶面传感器,结合公司自主研制的ISP图像处理技术,在较低光线照度环境下,不借助任何辅助光源,仍然可以显示清晰明亮的彩色图像,且效果优于传统星光摄像机。黑光系列摄像机则更升级了一档,其采用海康自主研制的SpecEX双光融合技术,在比星光更黑的环境下,呈现比“星光+”摄像机更清晰、更干净、更透亮的彩色图像。让海康威视更自豪的是,在这一波智能化潮流中,公司的视频监控产品正在开启人工智能大变革。因为“看得懂”的摄像机,能够实现机器对视频图像内容的处理,这不仅是视频技术领域的智能升级,更是视频应用的一次飞跃。在“看得懂”方面,海康威视在2015年推出的基于GPU和技术的“猎鹰”视频结构化服务器和“刀锋”车辆图片结构化服务器——AI中心产品,在2016年获得了市场的一定认可。2016年,公司又推出了基于GPU/VPU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超脑”系列NVR、“神捕”系列智能交通产品、“脸谱”人脸分析服务器,从AI中心产品走向AI前端产品和后端产品,并在解决方案中,整合应用这些AI产品。“技术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海康威视早在10年前,就开始摸索计算机视觉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董秘黄方红如是说,2006年,海康威视开启公司智能分析技术的研发,2013年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视研究院,专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储、及视频研究。海康威视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团队在2015年分别取得MOT Challenge多目标跟踪技术、KITTI车辆检测和车头方向评估算法测评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海康威视已累计申请专利2530件,获授专利1245件(其中发明专利286件、实用新型317件、外观专利642件),拥有软件著作权605份。同时,海康威视每年的研发经费占到公司销售额的7-8%左右,以帮助公司沉淀技术积累、及时抓住市场需求。24.33亿元,是海康威视2016年的研发投入金额。为何如此大手笔?胡扬忠对此称,一是市场的需求,二是对市场的信心。作为研发型公司,如果研发投入太低,可能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客户的需求也在倒逼,未来又有不确定的事情需要面对。所以,每年保持7-8%的投入,是一个合理的数字。管理变革激活创新业务今天的海康威视,不仅在视频监控领域傲视全球,创新业务的发展也同样可圈可点。在海康威视的智慧体验馆内,许多参观人员都被公司的创新业务产品震撼。数百个橙色机器人,像蚂蚁一样在一个大平台上自由穿梭,这些“小橙人”能够快速实现面单信息读取,并根据机器人调度系统的指挥,基于二维码和惯性导航,以最优路径投递包裹。这些“小橙人”就是海康的分拣机器人,视频展示的实际工作地是申通快递的一个物流中心,数量共有300台,针对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这套系统可减少日常仓内作业约70%的人员投入。“传统物流公司的分拣,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海康的分拣机器人,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由海康机器人公司自己主导开发,成本实际不高。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拓展。”胡扬忠称。目前,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包括萤石、汽车电子、工业机器人、智能存储、热成像等。这些让外界看起来眼花缭乱的创新业务,是海康威视一直坚持创新的成果,也是公司试点创新业务跟制的重要体现。2015年10月,海康威视的《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获得批准,这也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跟投创新机制,将把一批批核心员工的事业梦想与公司创新业务发展融为一体,摆脱核心员工创新激情生命周期的宿命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宿命。“对于海康威视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胡扬忠称,海康是一个技术型公司,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跟上客户的需求,就需要很多的研发工程师。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锻造以及能力下的成果显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因此核心人才的稳定性便至关重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稳住团队?“首先是要有梦想,另外就是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包括薪酬、奖金、、淘汰机制,等等。”胡扬忠称,股权激励是重要的手段,海康威视上市7年来,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则,先后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做了三次股权激励,涉及公司员工近5000人次。“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我们更多向一线骨干倾斜和覆盖,让更多员工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2016年,海康威视积极布局新市场,培育新业务。在视频监控的传统主业之外,启动实施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创新跟投方案,孵化培育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电子等新兴业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胡扬忠称,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一家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持续投入的公司,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中国的土壤,实际上是适合这种公司的经营模式。海康威视走到今天,同样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帮助。胡杨忠称,企业上市会受到很多的监管,而这些监管,使得海康运营更加规范;其次是上市的时候,公司获得了比较好的融资,而这笔融资就是海康威视的“干粮”,使得当时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公司可以更加从容。期待AI技术推动时代大变革经过人工智能领域十余年的探索,如今海康威视的AI产品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使得市场对此充满期待。诚朴(深圳)董事长马北雁认为,海康威视的管理团队创新意识比较强,这家行业龙头公司在研发上也很舍得投入,每年都有几十个亿的投入。在人工智能时代,安防行业会首先受益,行业前景广阔。无论从公司质地,还是成长性来考量,海康威视都是家优秀的公司。胡扬忠说,原来做视频监控,想到的就是安全。现在,视频监控已经被作为管理的手段、工具。智慧业务,人工智能,从视频里面识别和提取信息,将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变成大数据资源。大数据业务,未来会在视频监控领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幸运地抓住了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的机遇后,海康威视将会再次幸运,抓住视频监控智能化——AI机遇期。公司对未来几年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充满期待,也对AI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充满期待。”2016年年报中,胡扬忠的“致股东”信,描绘了海康威视对未来的憧憬。胡扬忠说,对于海康威视而言,AI并不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目前,海康威视的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已经有了广泛应用。以交通行业为例,海康威视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控解决方案整合视频监控系统、交通卡口、电子警察、无人机、交通信号等多种感知手段,基于智能分析及大数据技术,提供违章处罚、路口管控、交通诱导、、交通信息服务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种智能交通管理应用需求,将视频信息转化为一线的生产力,缩短决策时间、减少人力耗费、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城市交通治理向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安防产业的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在“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力度日益加强,并频频出现相关政策。而这些政策,对安防监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2015年九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例,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全域覆盖”方面,要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面对视频监控的智能化浪潮,胡扬忠对公司的前景充满自信。他说,从一名从业者的角度来判断,视频监控行业依然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一是市场需求客观存在;二是技术的变化,也能够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现在海康威视开发的一些前沿技术,将来会演变成很多的业务‘新物种’。”《“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六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日前,海康威视(002415)股价再次突破前期高点,总市值超3300亿元。16年前,海康威视成立之时,只是一个28人的创业团队。而如今,它的员工数已超过2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就有近1万人。今年6月,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报告,海康威视占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1.4%,连续六年位列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可能是A股最忙的公司,公司接待日常调研多达211次,涉及投资者数量多达1248人。到底海康威视有何魅力?公司的发展轨迹及前景如何?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带着诸多的好奇,走进了钱塘江畔的这家科技型企业。视频监控护航“平安中国”在视频监控领域,有这样一句行话:“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海康。”成立于2001年的海康威视,28人的创业团队全部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目前,海康威视是全球视频监控产业的龙头,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视频产品和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短短16年,海康威视从一家创业公司,发展成为如今全球视频监控领域的绝对巨头。“幸运”是向来低调谦逊的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最大的感触。他说:“海康威视能有今天的成就,归功于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海康威视是被这个大潮卷起来的一朵浪花。”在过去,监控行业“模拟”技术当道,模拟摄像机、模拟录像机的王者非欧美日韩莫属,中国企业起步较晚。但是,在视频监控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过程中,海康威视牢牢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如今,海康威视全球员工已逾2万人,在国内设有五大研发中心,在海外建立蒙特利尔研发中心和硅谷研究所。2017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稳健增长,实现半年营业收入164.48亿元、净利润32.92亿元。“人民群众对平安生活的向往,是海康威视赶上好时代的大背景。”自2003年公安部发起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至今,平安城市项目已历经十余年建设发展。而平安城市项目的建设,自然离不开视频监控的应用。说到视频监控在平安城市中的作用,有数据显示,由于**对安防产品的大力投入,中国的恶性案件数量相较十年前下降了超过80%。在平安中国的建设中,海康威视涉足的项目举不胜举,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大阅兵、G20杭州峰会等重大项目,海康威视都有深度参与。胡扬忠称,在国内交通领域中,抓拍机有超过50%的产品是由海康威视提供。不仅是国内市场,海康威视在国外市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海康威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费城平安社区、韩国首尔平安城市、巴西世界杯场馆、意大利米兰国际机场等重大安保项目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聚沣资本总经理余爱斌表示,经过短短十多年发展,海康威视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是中国制造行业的龙头和典型。从投资角度而言,这是一家既“幸运”又“能干”的公司。幸运的是,这家公司进入了视频安防和监控这一个由小变大的行业,符合中国建设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进程。同时,这家公司又很“能干”——从十多个亿的规模增长到300亿的规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A股市场,海康威视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牛股。监控技术傲视全球10月11日,海康威视的股价经过一个月左右调整后,再创前期新高。重夺“深市一哥”的海康威视,外界戏称这是“王者归来”,但是,海康人对此却显得相当平淡。“市值的增长,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当提及近期迭创新高的股价时,胡扬忠的反应让记者略感意外。他说,对于海康威视而言,我们更关心客户的需求,更关心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不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在短短10余年时间,视频监控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当前智能化的技术进程。简单来说,就是要求视频监控产品能从“看得见”,到“看得清”,再到“看得懂”。在“看得清”方面,海康威视2016年通过对摄像机图像处理技术及图像传感器架构的创新性设计,推出了超级透雾、“星光+”及黑光系列摄像机,以适应全天候场景下的清晰成像需求。据了解,海康威视的“星光+”系列摄像机,采用大靶面传感器,结合公司自主研制的ISP图像处理技术,在较低光线照度环境下,不借助任何辅助光源,仍然可以显示清晰明亮的彩色图像,且效果优于传统星光摄像机。黑光系列摄像机则更升级了一档,在比星光更黑的环境下,呈现比“星光+”摄像机更清晰、更干净、更透亮的彩色图像。让海康威视更自豪的是,在这一波智能化潮流中,公司的视频监控产品正在开启人工智能大变革。因为“看得懂”的摄像机,能够实现机器对视频图像内容的处理,这不仅是视频技术领域的智能升级,更是视频应用的一次飞跃。在“看得懂”方面,海康威视在2015年推出的基于GPU(图形处理器)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猎鹰”视频结构化服务器,以及“刀锋”车辆图片结构化服务器——AI(人工智能)中心产品,在2016年获得了市场的一定认可。2016年,公司又推出了基于GPU/VPU(视觉处理平台)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深眸”系列智能摄像机、“超脑”系列NVR(网络硬盘录像机)、“神捕”系列智能交通产品、“脸谱”人脸分析服务器,从AI中心产品走向AI前端产品和后端产品,并在解决方案中,整合应用这些AI产品。“技术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海康威视早在10年前,就开始摸索计算机视觉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董秘黄方红如是说,2006年,海康威视开启公司智能分析技术的研发,2013年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视研究院,专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及视频大数据研究。海康威视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团队在2015年分别取得MOT Challenge多目标跟踪技术、KITTI车辆检测和车头方向评估算法测评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海康威视已累计申请专利2530件,获授专利1245件(其中发明专利286件、实用新型317件、外观专利642件),拥有软件著作权605份。同时,海康威视每年的研发经费占到公司销售额的7%~8%左右,以帮助公司沉淀技术积累、及时抓住市场需求。24.33亿元,是海康威视2016年的研发投入金额。为何如此大手笔?胡扬忠对此称,一是市场的需求,二是对市场的信心。作为研发型公司,如果研发投入太低,可能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客户的需求也在倒逼,未来又有不确定的事情需要面对。所以,每年保持7%~8%的投入,是一个合理的数字。管理变革激活业务创新今天的海康威视,不仅在视频监控傲视全球,创新业务的发展也同样可圈可点。在海康威视的智慧体验馆内,许多参观人员都被公司的创新业务产品震撼。数百个橙色机器人,像蚂蚁一样在一个大平台上自由穿梭,这些“小橙人”能够快速实现面单信息读取,并根据机器人调度系统的指挥,基于二维码和惯性导航,以最优路径投递包裹。这些“小橙人”就是海康的分拣机器人,视频展示的实际工作地是申通快递的一个物流中心,数量共有300台,针对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这套系统可减少日常仓内作业约70%的人员投入。“传统物流公司的分拣,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海康的分拣机器人,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由海康机器人公司自己主导开发,成本实际不高。这类产品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拓展。”胡扬忠称。目前,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包括萤石、汽车电子、工业机器人、智能存储、热成像等。这些让外界看起来眼花缭乱的创新业务,是海康威视一直坚持创新的成果,也是公司试点创新业务跟投机制的重要体现。2015年10月,海康威视的《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获得股东大会批准,这也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跟投创新机制,将把一批批核心员工的事业梦想与公司创新业务发展融为一体,摆脱核心员工创新激情生命周期的宿命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宿命。“对于海康威视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胡扬忠称,海康是一个技术型公司,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跟上客户的需求,就需要很多的研发工程师。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锻造以及能力下的成果显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因此核心人才的稳定性便至关重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稳住团队?“首先是要有梦想,另外就是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包括薪酬、奖金、股权激励、淘汰机制,等等。”胡扬忠称,股权激励是重要的手段,海康威视上市7年来,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则,先后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做了三次股权激励,涉及公司员工近5000人次。“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我们更多向一线骨干倾斜和覆盖,让更多员工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2016年,海康威视积极布局新市场,培育新业务。在视频监控的传统主业之外,启动实施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创新跟投方案,孵化培育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电子等新兴业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胡扬忠称,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一家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持续投入的公司,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中国的土壤,实际上是适合于这种公司的经营模式。海康威视走到今天,同样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帮助。胡杨忠称,企业上市会受到很多的监管,而这些监管,使得海康运营更加规范;其次是上市的时候,公司获得了比较好的融资,而这笔融资就是海康威视的干粮,使得当时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公司可以更加从容。人工智能推动大变革经过人工智能领域十余年的探索,如今海康威视的AI产品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使得市场对此充满期待。诚朴(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北雁认为,海康威视的管理团队创新意识比较强,这家行业龙头公司在研发上也很舍得投入,每年都有几十亿元的投入。在人工智能时代,安防行业会首先受益,行业前景广阔。无论从公司质地,还是成长性来考量,海康威视都是家优秀的公司。胡扬忠说,原来做视频监控,想到的就是安全。现在,视频监控已经被作为管理的手段、工具。智慧业务、人工智能,从视频里面识别和提取信息,将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变成大数据资源;大数据业务,未来会在视频监控领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幸运地抓住了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的机遇后,海康威视将会再次幸运,抓住视频监控智能化——AI机遇期。公司对未来几年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充满期待,也对AI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充满期待。”2016年年报中,胡扬忠的《致股东》信,描绘了海康威视对未来的憧憬。胡扬忠说,对于海康威视而言,AI并不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目前,海康威视的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已经有了广泛应用。以交通行业为例,海康威视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控解决方案整合视频监控系统、交通卡口、电子警察、无人机、交通信号等多种感知手段,基于智能分析及大数据技术,提供违章处罚、路口管控、交通诱导、专项整治、交通信息服务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种智能交通管理应用需求,将视频信息转化为一线的生产力,缩短决策时间、减少人力耗费、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城市交通治理向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安防产业政策红利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在“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力度日益加强,并频频出现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对安防监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目标。以2015年九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例,《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全域覆盖”方面,要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面对视频监控的智能化浪潮,胡扬忠对公司的前景充满自信。他说,从一名从业者的角度来判断,视频监控行业依然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一是市场需求客观存在;二是技术的变化,也能够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现在海康威视开发的一些前沿技术,将来会演变成很多的业务‘新物种’。”《“脑控”成机器人大会新热点》 精选七
原标题:重磅:中国人工智能40年发展简史
作者:蔡自兴 北邮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智能机器是一种能够呈现出人类智能行为的机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或智能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而远期目标是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人工智能探索历史
人类对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的梦想与追求,可以追溯到3000 多年前。中国也不乏这方面的故事与史料。
近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进展都是人类智慧、思维、梦想和奋斗的成果。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的思想大解放,关于宇宙、星球、生命、人类、时空、进化和智能等思想与作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似百花争艳迎春怒放。其中,人工智能尤其引人注目。进入20世纪后,人工智能开始孕育于人类社会母胎。到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两件极其重要的事件:数理逻辑的形式化和智能可计算(机器能思维)的思想,建立了计算与智能关系的概念。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The father of AI)的图灵(Turing AM),于1936年创立了自动机理论,提出一个理论计算机模型,奠定电子计算机设计基础,促进人工智能特别是思维机器的研究。1950 年图灵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为即将问世的人工智能提供了科学性和开创性的构思。
1956 年夏季由麦卡锡(McCarthyJ)、明斯基(Minsky ML)、罗彻斯特(Lochester N)和香农(Shannon CE)共同发起,并邀请其他6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举办了一次长达两个月的十人研讨会,讨论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问题,首次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国际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发起这次研讨会的人工智能学者麦卡锡和明斯基,则被誉为国际人工智能的“奠基者”或“创始人”(The founding father),有时也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中国的人工智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取得哪些成绩?存在什么问题?面临何种机遇?有哪些解决方案?本文力图逐一探讨。
一、发展过程
与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相比,国内的人工智能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历经了质疑、批评甚至打压的十分艰难的发展历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人工智能才逐渐走上发展之路。
1.迷雾重重
20世纪50—60年代,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将其斥为“的反动伪科学”。当时,受苏联批判人工智能和控制论(Cybernetics)的影响,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没有人工智能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虽然苏联解禁了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学术界将苏联的这种解禁斥之为“修正主义”,人工智能研究继续停滞。那时,人工智能在中国要么受到质疑,要么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批判,被认为是伪科学和修正主义。《摘译外国自然科学哲学》月刊1976年第3期刊文称:“在批判‘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各种反动思潮的斗争中,走自己的道路”。这足见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迷雾重重的艰难处境。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主持的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讲话。大会提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战略决策,打开解放思想的先河,促进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9]。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广大科技人员出现了思想大解放,人工智能也在酝酿着进一步的解禁。吴文俊提出的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图1),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就是一个好的征兆。
20世纪80年代初期,钱学森等主张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进一步活跃起来。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上把“人工智能”与“特异功能”混为一谈,使中国人工智能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一方面,包括许多人工智能学者在内的研究者把人工智能与特异功能搅在一起“研究”;另一方面,社会上在批判“特异功能”时将“人工智能”一起进行批判,把两者一并斥之为“伪科学”。
2.艰难起步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当时中国相关研究处于艰难起步阶段,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得以开展。
1) 派遣留学生出国研究人工智能。
改革开放后,自1980 年起中国大批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现代科技,学习科技新成果,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学科领域。这些人工智能“海归”专家,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为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2) 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1981 年9 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在长沙成立,秦元勋当选第一任理事长。于光远在大会期间主持了一次大型座谈会,讨论有关人工智能的一些认识问题。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对所谓‘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是一门伪科学,不但不应该支持,而且要坚决反对。”198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刊物《人工智能学报》在长沙创刊,成为国内首份人工智能学术刊物。
CAAI首任理事长秦元勋也颇受争议。秦元勋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于1948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执行副所长,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届理事长等职。他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运动稳定性、近似解析、机器推理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处于开创的地位。其中极限环的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他曾负责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计算工作,是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项目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并开辟了计算物理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
3) 开始人工智能的相关项目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一些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已被纳入国家科研计划。例如,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自动化学会年会上,报告了光学文字识别系统、手写体数字识别、生物控制论和模糊集合等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工智能在生物控制和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已开始起步。又如,1978年把“智能模拟”纳入国家研究计划。不过,当时还未能直接提到“人工智能”研究,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禁区有待进一步打开。
3.迎来曙光
1984年1月和2月,***分别在深圳和上海观看儿童与计算机下棋时,指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此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境遇有所好转。例如,人民日报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也渐渐多了起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人工智能迎来曙光,开始走上比较正常的发展道路。
国防科工委于1984年召开了全国智能计算机及其系统学术讨论会,1985年又召开了全国首届第五代计算机学术研讨会。1986年起把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1986 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经过三次讨论后,决定同意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著作。
1987年7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为国内首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专著。接着,中国首部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和智能控制著作分别于1987年、1988 年和1990 年问世。1988 年2月,主管国家科技工作的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笔致信蔡自兴(图2),对《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公开出版和人工智能学科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人工智能著作的编著和出版“使这一前沿学科的最精彩的成就迅速与中国读者见面,这对人工智能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必定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我深信,以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为带头的这门新学科,将为人类迈进智能自动化时期做出奠基性贡献。”宋健对该书的高度评价,体现出他对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对作者的鼓励,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这封信中宋健还提到:“十年前,当我们和钱先生修订工程控制论时,尚无系统参考书可言,只能断断续续介绍一些思路。现在钱先生看到此书,也一定会欣喜万分。”这体现了宋健的谦虚品德,也表现出钱学森当时对人工智能的热烈支持。
1987年《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创刊。
1989年首次召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CJCAI),至2004年共召开了8次。此外,还曾经联合召开过6届中国机器人学联合会议。
1993年起,把智能控制和智能自动化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攀登计划。
1993年7月,宋健应邀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分会成立题词“人智能则国智科技强则国强”,向成立大会表示祝贺。本题词很好地阐明了人工智能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科技实力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辩证关系,也是国家科技领域领导人对中国人工智能事业的有力支持以及对全国人工智能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4.蓬勃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更多的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研究课题获得重点和重大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工信部重大项目等各种计划支持,并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力求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这方面的研究项目很多,代表性的研究有视觉与听觉的认知计算、面向Agent的智能计算机系统、中文智能搜索引擎关键技术、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虹膜识别、语音识别、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工程建设中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等。
2006年8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其他学会和有关部门,在北京举办了“庆祝人工智能学科诞生5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除了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外,纪念活动还包括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锦标赛暨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东北大学的“棋天大圣”象棋软件获得机器博弈冠军;“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以11:9的成绩战胜了中国象棋大师。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的长足进步,也向广大公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人工智能基本知识普及教育。主办者认为,这次中国象棋人机大战“无论赢家是人类大师或超级计算机,都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同年,《智能系统学报》创刊(图3),这是继《人工智能学报》和《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之后国内第3份人工智能类期刊。他们为国内人工智能学者和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对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2009 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牵头组织,向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提出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建议。该建议指出:现在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已经显现;因此,今天培养的智能科学技术高级人才大军,正好赶上明天信息化向智能化大规模迈进的需要。为此,一个顺理而紧迫的建议就是:为了适应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大趋势,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目标,在中国学位体系中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个建议凝聚了中国广大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的心智心血和他们的远见卓识,对中国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5.国家战略
近两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对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给予高屋建瓴的指示与支持。
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对人工智能和相关智能技术的高度评价,是对开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技术开发的庄严号召和大力推动。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核心基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关联技术和新兴科技、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势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这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作用给予的充分肯定,是对人工智能的有力促进。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图4),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这些战略任务,无论是提高创新能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或是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参与,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该发展规划提出的大部分任务,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都需要采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也是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未来3年智能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具体扶持项目,进一步体现出人工智能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根据方案的内容,未来3年将在3个大方面、9个小项推进智能产业发展。
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人工智能的高度评价和对发展我国人工智能的指示,《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年)》和《“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发布与施行,体现了中国已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也赋予人工智能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2015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发表了《中国人工智能白皮书》,包括“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中国自然语言理解白皮书”、“中国模式识别白皮书”、“中国智能驾驶白皮书”和“中国白皮书”,为中国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科技发展描绘一个轮廓,给产业界指引一个发展方向。
2016年4月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联合20余家国家一级学会,在北京举行“2016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暨人工智能60 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图5)。这次活动恰逢国际人工智能诞辰60周年,谷歌AlphaGo与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上演“世纪人机大战”(图6),将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启动仪式共同庆祝国际人工智能诞辰60周年,传承和弘扬人工智能的科学精神,开启智能化时代的新征程。
现在,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已有数以10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大学师生从事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学习、开发与应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已在中国空前开展,硕果累累,必将为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二、主要成就
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学科建设、产业应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不俗的成就,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证实。
1.形成人工智能学科
1981年9月建立了全国性的人工智能组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1982年在长沙创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刊物《人工智能学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学科领域的第一份学术刊物。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至目前已举办16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和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委员会等。
此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一些二级学会也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学术活动,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例如,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了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以及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等二级学会。有些省市也成立了地方人工智能学会。 年,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多个学会联合举办过7届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CJCAI)。
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领域的学术组织也先后成立,学术活动也十分热烈。例如,国内机器学习的重要学术活动包括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国机器学习会议和每年举行的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前者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协办,目前已历经15届。后者每届会议包括特邀报告、大会交流及Top Conference Review等部分,迄今已历经13届。又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智能机器人学术会议,已组织过11届,还与其他学会共同举办过6次中国机器人联合会议。在王湘浩倡导与组织下,全国高校人工智能研讨会研究班自1980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是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学术研讨活动。
这些人工智能学术组织和会议开展广泛深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对开展人工智能学术活动和组织科技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
2.科学研究成绩斐然
国家已先后设立了各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智能制造2025等。在这些的支持下,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已取得许多突出成果。
1)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突出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何定理证明的“吴氏方法”外,吴文俊还于2004 年发表了重要论文“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宣布他在几何定理证明“机械化”方面的系列成果,指出:“在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取得成功之后的20多年来,笔者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在科技部、科学院、基金委等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可谓‘数学机械化’的‘运动’,在理论与应用诸多方面都已取得了若干成功。”
国内学者在人工智能的诸多领域,如问题求解、不确定推理、泛逻辑理论、拓扑学、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专家系统、智能计算和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多有建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造性成果。例如,在模式识别方面,对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图7)、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步态识别等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生物医学、卫星遥感、机器人视觉、货物检测、目标跟踪、自主导航、保安、银行、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应用领域。
又如,机器学习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现在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往往体现出多源异构、语义复杂、规模巨大、动态多变等特殊性质,为传统机器学习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内科技企业巨头华为、百度等与国外巨头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展开竞争,纷纷成立以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的研究院,以充分挖掘大数据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与应用价值。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一个新兴的子领域与研究方向,它是一种通过多层表示来对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建模的算法。深度学习模仿人脑结构,具有更强的建模和推理能力,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多类复杂的智能问题。近年来,中国在深度学习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一些研究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学者在自动规划领域也取得开创性成果。1985年提出与发展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机器人规划机理与方法,实现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为基于知识的自动规划和高层控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对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推动国内外机器人规划研究的发展。该成果被广泛引用,并被收入清华大学吴麒等主编的全国高校规划教材《自动控制原理》。1999年以来,又在机器人进化规划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国内在认知计算、情感计算、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智能驾驶、水下机器人和其他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郭爱克、任继福、李衍达、王守觉、焦李成、贺汉根、蔡鹤皋、徐玉如和黄心汉等。
此外,有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获得国际奖励,如1990年张钹获得ICL欧洲人工智能奖,蔡自兴指导的王勇博士获得2015 IEEE计算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籍华裔学者王浩对人工智能的杰出贡献。1958 年夏天,王浩在纽约州的IBM实验室的一台IBM704机器上用汇编语言编写了3个程序,证明了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中的200多个定理。他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国际上定为“ 王氏悖论”。1966年,他在哈佛大学指导的博士生Stephen Cook,因NP 完全性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获得1982年图灵奖。王浩还与吴文俊进行了合作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些年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