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回一次家,回字打一成语语

与一相关的成语 | 包含一的成语 - 成语接龙大全网
和一有关的成语613个。关于一的成语主要有:安于一隅、傲睨一世、八字没一撇、百不失一、百不一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里挑一、百闻不如一见、百无一能、百无一失、百无一是、百无一用、百星不如一月、背城借一、背城一战、背水一战、彼一时,此一时、毕其功于一役、表里如一、别具一格、别树一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为一谈、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拘一格、不堪一击、不可一世、不名一钱、不能赞一辞、不识一丁、不屑一顾、不一而足、不以一眚掩大德、不易一字、不赞一词、不值一顾、不值一钱、步调一致、沧海一粟、猖獗一时、尝鼎一脔、成一家言、惩一儆百、吃一堑,长一智、尺蚓穿堤,能漂一邑、传诵一时、串通一气、吹皱一池春水、春风一度、春宵一刻、此一时,彼一时、从一而终、聪明一世、打成一片、当头一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倒打一耙、登高一呼、丁一卯二、丁一确二、定于一尊、洞察一切、斗南一人、独霸一方、独步一时、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独当一面、独树一帜、独一无二、多此一举、耳目一新、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二一添作五、罚一劝百、反戈一击、风靡一时、风行一时、讽一劝百、浮一大白、付之一炬、付之一叹、付之一笑、高出一筹、高人一筹、高人一等、各执一词、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功亏一篑、苟安一隅、孤注一掷、挂一漏万、冠绝一时、桂林一枝、沆瀣一气、合而为一、哄动一时、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划一不二、欢聚一堂、焕然一新、黄梁一梦、回眸一笑、毁誉不一、毁于一旦、荟萃一堂、浑然一体、混然一体、混为一谈、机杼一家、济济一堂、季布一诺、季路一言、加人一等、价增一顾、剑头一吷、江天一色、教一识百、鹪鹩一枝、孑然一身、九九归一、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举国一致、举一反三、举一废百、决一雌雄、决一胜负、决一死战、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可发一噱、窥豹一斑、利出一孔、聊备一格、聊胜一筹、麟凤一毛、灵机一动、略高一筹、略见一斑、略胜一筹、略逊一筹、罗掘一空、眉毛胡子一把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面目一新、名震一时、抹一鼻子灰、莫衷一是、目空一切、南柯一梦、捏一把汗、偶一为之、睥睨一切、平地一声雷、破题儿第一遭、漆黑一团、七次量衣一次裁、棋高一着,缚手缚脚、铅刀一割、牵一发而动全身、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千金一掷、千钧一发、千里一曲、千里姻缘一线牵、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篇一律、千载一时、青山一发、全国一盘棋、劝百讽一、人己一视、人手一册、人一己百、日长一线、日复一日、日甚一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如出一口、如出一辙、三位一体、杀一儆百、赏一劝百、上下一心、稍胜一筹、稍逊一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盛极一时、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十死一生、始终如一、首屈一指、数一数二、水天一色、说一不二、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宿弊一清、太仓一粟、昙花一现、堂上一呼,阶下百诺、天各一方、天下第一、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一家、天字第一号、铁板一块、通同一气、同出一辙、同功一体、万口一谈、万死一生、万无一失、万众一心、网开一面、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无官一身轻、无一不知、心口如一、心有灵犀一点通、虚晃一枪、烜赫一时、嫣然一笑、言行不一、言行一致、奄奄一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摇身一变、一把死拿、一败如水、一败涂地、一般见识、一斑窥豹、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瓣心香、一棒一条痕、一本万利、一本正经、一鼻孔出气、一笔勾销、一笔抹煞、一臂之力、一表非凡、一表人才、一秉至公、一病不起、一波三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不扭众、一不压众,百不随一、一不做,二不休、一步登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鬼、一草一木、一差二错、一长两短、一长一短、一场春梦、一倡百和、一唱三叹、一唱一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成一旅、一尺水十丈波、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一传十,十传百、一串骊珠、一床锦被遮盖、一床两好、一锤定音、一锤子买卖、一辞莫赞、一蹴而就、一寸丹心、一寸光阴一寸金、一搭两用、一代风流、一代楷模、一代谈宗、一箪一瓢、一刀两断、一刀切、一得之功、一得之见、一得之愚、一德一心、一丁不识、一定不易、一定之规、一动不如一静、一而再,再而三、一发破的、一发千钧、一帆风顺、一反常态、一饭千金、一方之任、一飞冲天、一风吹、一分为二、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傅众咻、一改故辙、一概而论、一干二净、一干人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股脑儿、一鼓作气、一官半职、一轨同风、一棍子打死、一国三公、一寒如此、一哄而散、一呼百诺、一呼百应、一壶千金、一狐之腋、一簧两舌、一挥而成、一挥而就、一麾出守、一己之私、一技之长、一家眷属、一家之计、一家之言、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见如旧、一见钟情、一箭上垛、一箭双雕、一箭之地、一箭之遥、一浆十饼、一介不取、一介书生、一举成名、一举两得、一举千里、一举手之劳、一举一动、一蹶不振、一决雌雄、一客不烦二主、一刻千金、一孔之见、一口两匙、一口三舌、一口吸尽西江水、一口咬定、一块石头落地、一匡天下、一夔已足、一馈十起、一来二去、一览无余、一劳永逸、一雷二闪、一力承当、一了百当、一了百了、一鳞半甲、一鳞半爪、一鳞一爪、一溜烟、一龙一蛇、一龙一猪、一路福星、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落千丈、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脉相承、一脉相传、一毛不拔、一面如旧、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一瞑不视、一鸣惊人、一命呜呼、一模一样、一目了然、一目十行、一木难支、一年半载、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念之差、一牛九锁、一诺千金、一拍即合、一盘散沙、一喷一醒、一片冰心、一片宫商、一片焦土、一片汪洋、一贫如洗、一颦一笑、一抔黄土、一曝十寒、一气呵成、一谦四益、一钱不落虚空地、一钱不值、一钱如命、一窍不通、一切众生、一琴一鹤、一清二白、一清如水、一穷二白、一丘一壑、一丘之貉、一去不复返、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一人有庆、一人之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仍旧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九迁、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日三省、一日万机、一日万里、一日之长、一日之长、一日之雅、一如既往、一扫而空、一觞一咏、一蛇两头、一身都是胆、一身而二任、一身两头、一身两役、一身是胆、一身五心、一生一世、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时半刻、一石二鸟、一视同仁、一事无成、一室生春、一世龙门、一世之雄、一手包办、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手托天、一手一足、一手遮天、一树百获、一双两好、一丝半粟、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丝不紊、一丝两气、一丝一毫、一岁九迁、一索得男、一塌刮子、一塌糊涂、一榻横陈、一潭死水、一弹指顷、一体同心、一天星斗、一统天下、一团和气、一团漆黑、一推两搡、一退六二五、一碗水端平、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网打尽、一望无际、一文不名、一问三不知、一窝蜂、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一无所得、一无所能、一无所取、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五一十、一物不知、一物降一物、一误再误、一息尚存、一相情愿、一笑千金、一笑置之、一蟹不如一蟹、一泻千里、一心一德、一心一计、一心一意、一星半点、一行作吏、一薰一莸、一言半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言难尽、一言为定、一言一行、一言以蔽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叶知秋、一衣带水、一以当十、一以贯之、一意孤行、一吟一咏、一饮一啄、一应俱全、一拥而上、一隅三反、一隅之地、一隅之见、一语道破、一语破的、一元大武、一元复始、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张一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朝一夕、一朝之忿、一针见血、一针一线、一枕槐安、一枕黄梁、一知半解、一之谓甚、一枝之栖、一纸空文、一致百虑、一掷百万、一掷千金、一柱擎天、一字褒贬、一字不苟、一字不易、一字长蛇阵、一字连城、一字千金、一字一板、一字一珠、一字之师、一座皆惊、以求一逞、以一持万、以一当十、以一奉百、以一警百、以一知万、亿兆一心、盈盈一水、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得一、有一无二、有朝一日、又弱一个、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此一举、振臂一呼、知其一,不知其二、知一万毕、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河失舟,一壶千金、众口一词、侏儒一节、专心一志、自成一家、罪加一等、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和一相关的成语
第一个字包含一的成语:
第二个字包含一的成语:
第三个字包含一的成语:
第四个字包含一的成语:
与一有关的成语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意思: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史·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宋·高斯得《耻堂存稿·留赵给事奏札》:“但其再来,遂负虚骄之气,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意思: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出处:《通俗常言疏证》卷三: “《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意思: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意思: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意思: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tóu,gèng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思: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意思: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意思:什么都不会做。
出处: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意思: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意思: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出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意思: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意思: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意思: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意思: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意思: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意思: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意思: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意思: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意思: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意思: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chǐ,fēi
意思: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意思: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意思: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意思: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意思: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意思: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意思: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意思: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意思: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意思: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意思: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意思: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意思: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意思: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意思: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出处:《史记·魏其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意思:比喻毫无价值。
意思: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意思: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意思: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意思: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意思: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意思: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qiàn,zhǎng
意思: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dī,néng
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意思: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意思: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意思: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出处: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意思: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出处: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意思: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出处:宋·苏轼《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意思: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意思: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意思: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意思: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意思: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出处:《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意思: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意思: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意思:《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意思: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意思: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出处:《朱子语类·易三》:“修辞便立诚,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意思: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意思: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意思: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意思: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意思: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出处:《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宣和画谱》卷十一:“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意思: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jiā,bié
意思: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意思: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意思: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意思: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意思: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意思: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意思: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意思: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意思: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意思: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意思: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意思: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意思: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意思: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意思: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意思: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已然,可付一笑。”
意思: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意思: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出处:明·归有光《震川集·别集·七·与沈敬甫七首》:“圹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意思: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意思:高过一般人。
意思: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思: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思: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diǎn,bù
意思: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意思: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意思: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出处:《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意思: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意思: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意思: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guì lín yī zhī
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意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意思: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意思: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意思: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出处:《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意思: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出处:《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意思: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意思:欢乐愉快地聚集在一起。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意思: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出处: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意思: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意思: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意思: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出处:《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意思: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意思:荟萃:草木繁茂,引申为杰出人物或精美东西的聚集;一堂:指在一个厅堂里。形容难逢的盛会。
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意思: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出处:《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意思: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意思: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焉?”
意思: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意思: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意思: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意思: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意思: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意思:原意是卖不出去的好马,被伯乐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价钱。比喻本来默默无闻,遇到赏识的人而抬高了身价。
出处:《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意思: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意思: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意思: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意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意思:孤孤单单一个人。
意思: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意思: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意思: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意思: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意思: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意思:雌雄:比喻高低、胜负。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意思: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意思:对敌人拼死决战。
yán,kuài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意思: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意思:真引人发笑。
出处:《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意思: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意思: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
意思:略微高出一点儿。
出处:唐·张怀谨《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意思:比喻好东西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了。
意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意思: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比喻从看到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意思: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意思: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意思: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意思: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zhòu,jì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意思: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意思: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出处:《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意思: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意思: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意思: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意思: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意思: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意思: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出处:宋·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意思: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意思: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
出处:五代·前蜀·韦庄《喜迁莺》:“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
意思: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意思: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意思: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意思: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zhāo,fù
意思: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意思: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出处: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意思: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qiāng,qiān
意思: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出处:唐·李白《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意思: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意思: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意思: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意思: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思: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思: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意思: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处:晋·王羲之《与会稽王笺》:“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
意思: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出处: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意思: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意思: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意思: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意思: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意思: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出处:《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意思: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意思: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意思:一天比一天厉害。
出处:《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意思: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意思: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意思: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意思:基督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意思: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文中子·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意思: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出处:《淮南子·诠言训》:“上下一心,君臣同志。”
意思:上上下下一条心。
意思: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意思: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意思: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清·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刘氏名弗耀于远,而其说盛行一时。”
意思: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shuǐ,wǔ
出处: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意思: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yī shēng
出处:《汉书·孝宣许皇后传》:“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意思: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意思: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意思: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意思: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shuǐ tiān yī sè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思: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意思: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yī,shuō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意思: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意思: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出处:《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意思: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意思: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意思: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出处: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意思: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处:《后汉书·胡广传》:“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意思: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意思: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出处:《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意思: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听来是这客人的爱妾,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太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
意思: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意思: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的。”
意思:串通在一起。
意思: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出处:《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意思: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处:《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意思: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宋·陆游《晚泊》诗:“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意思: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出处:《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意思: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意思: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意思: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意思: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意思: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意思: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宋·苏轼《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意思: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意思: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意思: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意思: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栾廷玉抵当不住,虚晃一枪,败阵而走。”
意思: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
出处: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烜赫,上所尊宠……一有罪过,纠诘按治。”
意思:烜赫: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意思: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意思: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意思: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意思: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rì,yòng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意思: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rì,yòng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意思: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稞(棵)松树。”
意思: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意思: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意思: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意思: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意思: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意思: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意思: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唐·韩偓《仙山》诗:“一柱一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意思: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出处:《朱子语类》:“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意思:比喻做事扎实。
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六回:“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意思:本钱小,利润大。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意思: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意思: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意思: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意思: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意思: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意思: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意思: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意思: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意思: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意思: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píng,yī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意思: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意思: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zhòng,bǎi
意思: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意思: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意思: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意思:比喻做事踏实。
出处: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意思: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出处:《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意思: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意思: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意思: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意思:形容说话絮叨。
出处:五代前蜀·韦縠《才调集·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宋·赵令持《侯鲭录》卷七:“有老妇年七十,谓坡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意思: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郢书燕说,一倡百和。”
意思: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意思: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意思: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意思: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意思: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意思: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意思: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意思: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意思: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意思: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意思: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
shí,shí
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丧葬》:“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闰。”
意思: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意思: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意思: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意思: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意思: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意思: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意思: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意思: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唐·杜甫《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意思: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意思:比喻时间十分富贵。
意思: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注·丞相温公挽词》:“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意思: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出处:《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意思: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出处:《晋书·潘京传》:“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意思:谈宗:善于言谈,为世人所尊崇。指当代清谈大师。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意思: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意思: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意思:一得:一点心得,一点收获;功:成绩。一点微小的成绩。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意思: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意思: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尚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意思: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意思: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意思: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意思:比喻已经决定了的办法。
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意思: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zài,zài
出处:《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荡寇志》一○九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意思: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出处:《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意思: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意思: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意思: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意思: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意思: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意思: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思: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意思: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意思: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意思: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guān,wàn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意思: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意思: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意思: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出处:《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意思: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意思: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意思: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意思: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意思: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意思:通通。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千山万水。”
意思:泛指官职。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意思: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意思: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意思: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意思: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硃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意思: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意思:一人呼唤,百人应答。形容有钱有势,仆从很多。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意思: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出处:《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意思: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出处:《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意思: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意思:比喻胡言乱语。
yī huī ér chéng
出处: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意思: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意思: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意思:原指阮咸受排挤,而出为始平太守。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出处: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意思: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意思: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意思: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意思: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意思: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意思:倾心:爱慕。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子产,如旧相识。”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泌)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
意思: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yī jiàn rú jiù
出处:《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意思: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意思: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意思: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意思: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意思: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意思: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出处:《新唐书·李正己传》:“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
意思: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
出处:《孟子·万章上》:“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意思: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意思: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意思: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意思: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意思: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意思: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意思: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意思: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意思: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意思: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出处: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意思: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意思: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意思:比喻贪多。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意思:比喻唠叨、话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意思: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意思: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意思: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出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意思: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意思: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意思:馈:以食物送人,这里指吃饭。吃一顿饭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意思: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意思: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意思: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意思:形容躲避迅速。
意思:独自负责。
出处: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时,徒为虚文耳。”
意思:指办事妥当、彻底。
出处:《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意思: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意思: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意思: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意思: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意思:形容跑得很快。
出处:《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意思: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意思: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意思: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十九:“一路平安,行了一月有余,来到旧日泊船之处。”
意思: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意思: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出处: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意思: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意思: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意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意思: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意思:一脉:一个血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意思: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晋书·张华传》:“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意思: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意思: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出处:汉·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意思: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意思: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思: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意思: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意思: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意思: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意思: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意思: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不过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
意思: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yǎo,shí
jǐng shéng
意思: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处: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意思: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出处: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意思: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意思:比喻无法解脱。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意思: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意思: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意思: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意思: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意思: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意思: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意思: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意思: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左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意思: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意思: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意思: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意思: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汉书·艺文志》:“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意思: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意思:比喻丝毫不浪费。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意思: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意思: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意思: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意思: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意思: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意思:比喻清楚、明白。
意思: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意思: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意思: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意思: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意思: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xíng,bǎi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意思: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意思: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意思: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shè,bǎi
意思: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出处:《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意思: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意思: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xià,wàn
出处:《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意思: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出处:《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意思: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jiàn,rú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意思: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意思: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意思: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意思: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意思: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用在国家领导人)。
出处:唐·苏鄂《杜阳杂编》卷中:“且安天下用将帅,如造大舟以越沧海,其功则多,其成则大,一日万里,无所不屈。”
意思: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意思: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
出处:《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意思: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出处:《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意思: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意思: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意思: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意思: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出处: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意思: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意思: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意思: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意思: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出处:《梁书·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意思:一个人做两件事。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意思: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意思:比喻杂念很多。
意思:一辈子。
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意思: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意思:指很短的时间。
意思: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意思: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意思: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意思: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意思: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出处:《宋书·武帝纪》:“刘讳足为一世之雄。”宋·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意思: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意思: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pāi,suī
出处:《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意思: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意思: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出处:《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意思: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出处: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意思: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意思: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出处:宋·曾糙《高斋漫录》记载:夫成郎中相貌丑陋,岳母很厌恶他。新婚之夜,成写了一首诗:“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意思:比喻夫妇美好相称。
意思: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意思: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意思: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意思: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意思: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任凭尊意应济多少,一丝一毫尽算是尊赐罢了。”
意思: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出处:《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意思: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意思:旧时指头胎生子。
意思:总共加在一起。
意思: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意思:形容人在床上横躺着。
意思: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出处: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意思: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一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李广回乡打一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