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哪里有居士函授学习显宗佛法的培训班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显示方式:
按上架时间排序按价格排序按更新时间排序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价格:¥6.50元
汇款方式:下面的银行卡号实为网站账户,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查收办理登记通知等事宜,佛友们可放心汇款。并为网站提定的专用帐户,查询汇款信息等,将以下面的帐户查对为准。
一、工商银行汇款方式
工行户名:江西佛学在线商贸有限公司
工行卡号:0002058
开户行名称:工行江西省赣州市分行营业部
二、支付宝汇款方式
户名:江西佛学在线商贸有限公司
三、工商银行汇款方式
工卡号:1000949
工户名:黄富财
开户行:工行江西省赣州市分行营业部
四、农业银行汇款方式
农行卡号:6089471
农行户名:黄富财
开户行:农行江西省赣州市分行营业部
五、建设银行汇款方式
建行卡号:3153002
建行户名:黄富财
开户行:建行江西省赣州市分行营业部
六、邮政银行汇款方式
邮储卡号:1269091
邮储户名:黄富财
开户行:邮储行江西省赣州市分行营业部
佛学在线超级群03群 
佛学在线网聊天室
佛学在线佛教论坛3群
佛学在线佛教论坛2群
佛学在线经书流通3群
佛学在线经书印赠
佛学在线法物流通2群
佛学在线经书流通2群
专修专弘净土宗群
专修专弘禅宗佛友
专修专弘密宗佛友
专修专弘戒除邪淫2群
佛学在线北京佛友3群
佛学在线广东佛友3群
佛学在线广州佛友群
佛学在线深圳佛友群
佛学在线上海佛友2群
佛学在线江苏佛友2群
佛学在线浙江佛友2群
佛学在线四川佛友2群
佛学在线湖北佛友2群
佛学在线江西佛友群
佛学在线福建佛友2群
佛学在线安徽佛友2群
佛学在线陕西佛友
佛学在线内蒙古佛友群
佛学在线湖南佛友群
佛学在线河南佛友
佛学在线广西佛友群
佛学在线西藏佛友
佛学在线青海佛友
佛学在线贵州佛友群
佛学在线成都佛友2群
佛学在线河北佛友2群
佛学在线海南佛友2群
佛学在线天津佛友2群
佛学在线重庆佛友2群
佛学在线山东佛友2群
佛学在线云南佛友2群
佛学在线甘肃佛友2群
佛学在线新疆佛友
佛学在线新疆佛友2群
佛学在线辽宁佛友群
佛学在线辽宁佛友2群
佛学在线宁夏佛友
佛学在线宁夏佛友2群
佛学在线山西佛友2群
佛学在线山西佛友2群
佛学在线黑龙江佛友群
佛学在线黑龙江佛友2群
佛学在线吉林佛友群
专修专弘禅宗佛友2群
佛学在线寺院佛堂
佛学在线佛品厂商
佛学在线大藏经编委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以下为满员群,请勿加入!
佛学在线超级群01群 
佛学在线北京佛友
佛学在线上海佛友
佛学在线广东佛友群
佛学在线超级群02群 
佛学在线江苏佛友
佛学在线四川佛友群
佛学在线湖北佛友群
佛学在线经书流通群
佛学在线佛教论坛
佛学在线山西佛友群
佛学在线法物流通群
佛学在线福建佛友群
佛学在线安徽佛友群 
佛学在线成都佛友群
佛学在线河北佛友群
扫描下图关注网站公众号
扫描下图关注站长微信号
扫描下图微信支付
扫描下图支付宝支付
佛学在线佛教用品
站长手机/微信:
微信帐户:黄富财
支付宝帐户:黄富财
敬请互相转告,并转发好友或朋友圈或公众号等为祈,共同一起弘扬佛法,利乐有情!
&&&&&&&&&&&&&&&&nbsp【阿弥陀佛】胡小林居士学习印祖念佛方法的点滴体会(摄…【娑婆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995贴子:
【阿弥陀佛】胡小林居士学习印祖念佛方法的点滴体会(摄…
胡小林居士:学习印光大师念佛方法的点滴体会(摄耳谛听 随缘念佛_01) 胡小林居士:学习印光大师念佛方法的点滴体会(摄耳谛听 随缘念佛_02)
胡小林:印光大师《文钞》几十次强调“摄耳谛听”,这个问题绝不是个小问题,否则他不会说这么多遍  这个“十念法”这篇文章,这段印光大师的开示,主要强调是十念计数。那么十念计数是方法,它的目的在于摄心。我们自打学习这个十念法以来,我在平常也接触了很多念佛的同修,跟我一起讨论。   我最近发现有点问题了,希望跟大家一块儿共同讨论。那么大家觉得念佛功夫不容易得力,“都摄六根”这个好像力不从心,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学习印光大师有关技术层面的有关问题,那当然念佛是执持名号,是摄心念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观像、观想,我们不讨论,我自己也不懂。   那么执持名号念佛,老和尚,印光大师多次在文钞当中连篇累牍的反复强调了四个字好,就是“摄耳谛听”。“摄”就是控制住、抓住,抓住耳朵,摄耳,就是摄像一样,摄像机是抓住影子,叫做摄像,摄住影子,就抓住影子。“谛听”,“谛”就是认真、专心,专心致志地听,听什么呢?听自己嘴里或者心里念出的佛号的声音,叫“摄耳谛听”。   那么原来我们也讲过,我们在学习原来那个十念法的时候,也曾经听过,老和尚曾经有过这段开示,但是因为他没有反复的强调,所以我们一带而过。那么今天在开始的时候重新温习一下印光大师关于“摄耳谛听”在十念法这段开示当中的这个说法,他说,“无论出声或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音要从耳朵入进去。“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这在你的意地,就是在你的脑子里头仍然觉得嘴在动。“相”就是相貌、像状仍有嘴在动的那种感觉,“然意地之中”,脑子里头、思想上还觉得我的嘴在动,是我的嘴在念佛,虽然没有出声,是默念。“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这就两根了,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心口念得清清楚楚”,所谓心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你要想着我在念佛,我在念佛的时候我要想阿弥陀佛,那么口就是说你一定要每个字字正腔圆,不要图快,不要图多,“阿——弥——陀——佛——”,一定不能快,要念慢,念清楚。印光老和尚,我们在后面还会学习到。“字字勿令空过”,千万不要让它空过,什么意思?嘴念的时候,你的嘴要念得清楚,耳朵要听得清楚,心里要念得清楚,心口念得清清楚楚。他把心口放在一起,说念得清清楚楚,这是两个根;他单独又把耳根提出来,说“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已”,如果这样用耳朵听来摄住心,妄念自己就息下去了。   那么现在咱们学佛同修当中,念佛人有,用十念法的也有,但是往往关注于数字,比如三三四、两个五、甚至一到十直念的,但是他们念的时候,把数字交代得很清楚,数字说得很明白,你一停下来,比如说:“停,第几声佛号?”,“第八声,前面这是第一个三,这是第二个三,这是第三个四”,他都能说清楚,但是他确确实实没用耳朵听佛号,没用耳朵听佛号,大家能明白吗?听佛号的意思就是说,你真听了吗?你听进去了吗?你这个时候念佛是不是还在干别的呢?还在想别的呢?你不能想别的,你只能听佛号。所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往往功夫不得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一到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到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齐了,七到十,三三四,没错,分三口气,符合印光老和尚说的十念法。但是是不是字字都听见了?不仅听见,是不是字字都听进去了?是不是字字都听清楚了?四十个字,十句,一句四个字,您真的听了吗?您真听清楚了吗?我们要追究这件事情。所以很多念佛同修说念了很累,这个妄念仍然息不掉,其实你没有用耳朵听。你没有用耳朵听,我们往后学习就知道,“都摄六根”下手之处在于“摄耳谛听”,“六根”是指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都摄六根”的下手之处在哪儿?我怎么摄住六根?老和尚说下手之处在于“摄耳谛听”。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共同学习怎么叫“摄耳谛听”?我怎么就算听了?我怎么就是没听?所以老和尚在第57页《菁华录》上这一段开示,倒数第二行说:“耳根听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试一试。您真的用心听,您别说十句,就是四个字您认真听了,其功德就无量,因为我们从无始劫来,从来就没有息过妄念。《起信论》当中有一段开示,马鸣菩萨他老人家是这么开示教导我们的,他说“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所以一切众生我们管他叫“不觉”,为什么呢?什么原因要我们说众生不叫“觉”呢?“以无始来”,因为无始以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一直就有无明。“无明”、“妄念”这是两个概念,祖师大德在解释这段开示的时候说,我们的心就像一盆水,无明就像风,这风一吹水,就起波浪,这个波浪我们叫作实浪,眼识,眼见色,形成眼识;耳闻声形成耳识;这个意根攀援万物形成意识;还有阿赖耶识、末那识,八识。那么这个八识就相当于在水上起的波浪,“无明风起,吹动心水,形成实浪,这个实浪就是我们说的妄念。
  那么这个妄念的产生,是由于无明产生的,所以叫无明妄念。它是两层烦恼,妄念它讲的是烦恼障,无明是所知障,是两种障碍,所以我们才叫做不觉。那无明呢,就(是)对理不明白,妄念就是习气,无明就是见烦恼,妄念就是思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又分成见内见思,形成六道;有见外见思,就是尘沙烦恼,形成四圣法界,所以十法界是这么来的。所以说“一切众生不名为觉”,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我们不管你叫觉悟的人,为什么?“以无始来”,因为无始以来,恒有”,“恒“就是从来没断过,“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过”,从来没有离开过。   那么我们今天摄耳谛听,用耳朵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嘴里的声音,就是要把这个妄念掐断。“无始以来,妄念未曾离过”,我们今天就让它离开,切断它。那么切断谈何容易,无始以来你就养成习惯,从来就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你没有妄念。你要没有妄念,此刻没有妄念,此刻你就觉了,下一刻有妄念,您下一刻又成了众生。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为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什么意思?圣人如果不能念善,你就是狂人,你就是个凡夫;我凡夫如果克念,能够念善,能够克制自己的念头,能够让自己的念头息下来,在这一刻做圣,就在一念间。所以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我看了这些同修,我们在一起,包括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因为没有认真用自己的耳朵听自己的念佛声音。默念、心声、出声,用嘴念出声音,应该说听自己嘴里的声音,所以大家一定要试,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每句佛号“勿令空过”,绝不让空过。什么叫这句佛号没有空过呢?就是这四个字,你是不是用耳朵听见了,听进去了。比如说咱们可以交流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你肯定没听,该想什么想什么,从嘴皮子上划过,有嘴无心,讲的就是这种现象。如果你这样:阿——弥——陀——佛——,那你这四个字什么都没想,确确实实自己的思想,在调动自己的耳朵在听自己的佛号声,这四句就叫“摄耳谛听”。   那么你想十句四十个字你都这么听过来,我的体会,刚开始“摄耳谛听”的时候,说实话挺不习惯的,因为无始劫来就没有这么专心在一件事情上面,所以就觉得挺累的,听一句还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句就挺难的了;到三句这个妄念就开始往里冲了,咱们的定力很弱;到了四句几乎就有妄念就打进来了,不是“车钥匙放哪儿了”、“家里的煤气罐关了吗”、“我今天家里得上保险了”等等这些东西就进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锻炼自己这个功夫,坚持用耳朵听自己的声音,那么这就是“都摄六根”下手之处。   从哪儿下手啊?“都摄六根”有六个根,印光大师说从耳根摄起。我们接着学习下边印光大师的开示,你就可以看到印光大师对念佛的时候“摄耳谛听”有多么多么的强调。我们今天从网上收集了印光大师文钞当中关于用耳朵听佛号的这些重要的开示,我们在这儿大家共同学习。   那第一条老和尚在《菁华录》“论生死事大”这一部分,第四部分“专仗佛力”这一部分,他有这么一段开示:“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这几个字不多,我们学习“能志心”,什么叫“志心”?我们查字典,专心的意思、诚心的意思,专心谛听。那么这专心谛听就控制住两个根:一个,心就是我们的意根,你要用你的心调动你的耳朵“我这时候可得听佛号”,“我在干嘛呢?我在听佛号”。你的意根当中要有这个意念“现在我不能干别的,志心谛听”这就两个根了。“谛听”就是用耳根听自己的佛号,“与不听而散念”,我们现在多数人是处在这种状态,不听、散念,没有专注,所以“其功德大相悬殊”,差的太远了。“悬”就是大的意思,“殊”就是不一样,“大相悬殊”,差得太远。这个“相”就是相互。那么第一种方法就是“志心谛听”,第二种方法就是“不听而散念”,这两相互一比,太大的悬殊了,叫“大相悬殊”。所以这是一段开示,告诉我们一定要谛听。   那么第二段开示是老和尚在《嘉言录续编》当中一段非常非常重要的开示,第三部分“示修持方法——甲、示念佛方法”这一篇,我给大家恭读一遍。  “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我们慢慢一句一句来学。“所言心、口、耳奚令清楚者”,我们所谓的心、口、耳,“奚”就是全,全使它清楚,这件事是指什么意思呢?这个“者”什么意思呢?“即”,就是,“就是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就是我们都摄六根的法则,你看,心、口、耳,六根当中摄住三根。你“都摄六根”,先从这三根摄起,那括弧,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你的眼睛、你的鼻子绝不会向外攀缘它的尘境,眼见色,鼻嗅香,色跟香是两个尘,你绝不会攀缘。你不信,咱们大家试试,“阿——弥——陀——佛——”,你眼睛绝不会看地板它是什么颜色:它是木头的地板还是水泥地板?眼向下垂,如佛相。那么印光大师说,你念佛的时候眼往下垂,那么这个时候你用耳朵听你佛号的时候,不信你试一试,你的眼睛决没有关注这个地板,尽管你眼睛看着这个地板,视而不见,“阿——弥——陀——佛——”;鼻子也不会闻到别的香气,这点很难,因为我在念佛的时候,经常有楼底下炒菜、或者点香,因为我们念佛的时候都会烧香,什么时候你“摄耳谛听“功夫成熟的时候,你念佛的时候上的这柱香,突然你觉得没闻到这香味;你看地板,突然没觉得地板存在,摄住了,摄住这个眼根跟鼻根,要从耳根摄起。“都摄六根”下手之处,我从哪儿下手啊?我从马来西亚来香港,我第一步从哪儿走?你得先办签证,第二步你去机场,第三步你才能来香港。下手之处就是从哪儿开始下手。
  那么“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驰”就是奔驰、奔跑,眼见色,一会儿鼻子闻香味,不会了。身,你的身,身根;“亦”这个是“也”,“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你绝对不会。不信你拿耳朵听你佛号的时候,你绝对不会四仰八叉的,特别奇怪,你绝对不会翘着二郎腿,你绝对不会《弟子规》上“勿箕踞;勿跛倚”,你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倨傲放肆”,其实这个“放肆”,说实话印光大师在他的《文钞》当中讲,这是古代唱戏的词,“你这个小子太放肆”。其实“放肆”是文言,比较礼貌的话,真正的它的意思就是放屁的意思。古人他比较文雅,他不说放屁,他叫“泻下气”,所以我们京剧当中说“放肆”实际上说的你放屁、你在胡说八道,所以他把这个“屁”字改为肆字,叫“放肆”。   那么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多次提到这个“放肆”,怎么解释?它是戏中的语言,在古来祖师大德经常说“泻下气”,就是指的我们平常的放屁,那么因为很多人没有学过古文,他对“放肆”、“泻下气”他看不懂,最后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干脆就说“不能放屁”。那么身体倨傲是你的姿态,那放屁是你身体排出来的气,都属于身根不净,这都属于身根没有摄住。那么如果你“摄耳谛听”,你绝对不会出现这两种现象,第一就是姿态上放肆,在姿态上倨傲,这个身体就出现放屁现象。   那么这是几个根了?心、口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这是三根,眼皮绝不向外驰求,这是五根,身体不会倨傲、也不会放屁,那么你六根都摄住了。   那么“今念佛人”,那么老和尚是一九四零年代往生西方,那个时候,七十年前念佛人“多多都是不肯认真”,“多多”在今天讲了大多数,都是不肯认真。我想认真,我真想认真念佛,不知道认真从哪儿下手,所以“故无效而”,所以没有效果。   大家知道老和尚,这个大概今天我们总结了有三十多条“摄耳谛听”,这绝不是一个小事,我们说《无量寿经》有十二种译本,佛曾经多次宣讲,为什么?重要!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几十次的强调“摄耳谛听”,这个问题绝不是个小问题,否则他不会说这么多遍,我们千万千万不要忽视“摄耳谛听”。   我自己念佛的实践得益良多,就是用耳朵来听自己的佛号。所以这个我们大家知道,这个“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念佛人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所以没有效果。这是第十三代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离我们不远,他老人家的开示。我们要做到我们净空师父上人说的“老实、听话、真干”。你老实不老实?老实,你就用这方法做。听话不听话?听话,他说怎么着就怎么着。真干,你真用耳朵听,怎么说呢,“功德大相悬殊”。那么我们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功德丢掉呢?这么好的效果从身边擦过呢?绝对不行。   然后我们再往下学,看看老和尚在另外一篇开示当中又反复强调“摄耳谛听”,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收集在《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第三部分“示修持方法——甲、示念佛方法”,同一段,我们看看:   “汝已持名”,你已经采取了持名念佛的方法。“汝”就是你,已经采用了持名念佛的方法,“而心不归一”,但是心没有归一,散乱。“以业障深故”,什么原因呢?业障太深了。什么叫业障?什么业障导致我心不能归一呢?就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边说的这句话。这个业,就是你做事,做事产生的结果叫“业”。我什么事产生了业障呢?这个“业”就形成了“障。我什么事情产生了这个“业”呢?叫事业,对不对?“事”是正在干的这件事情,“业”就是它的结果。那么这个“业”是什么“业”呢?首先我干了什么事,我形成了一个什么“业”?你干了这么一件事,“一切众生不名为觉”,所有众生,包括我们,一切众生包括蚊蝇、蚂蚁,包括石头,有情、无情都叫众生,“一切众生不名为觉”。
  那石头“不名为觉”,是怎么讲,你看江本博士做的水试验,那水是众生,它觉吗?它不觉。但它有受想行识,你跟它说谢谢,它出现一好图案,你说我讨厌你,它就一坏图案,你看它有“色、受、想、行、识”。“色”就是它有色身,水是物质,“受、想、行、识”,它有感受,所以水也是众生。那么水这个众生,咱们可以这么说,“一切众生不名为觉”,这当中包括山河大地,包括云彩、包括水、包括花草、动物、植物、矿物全包括。我们觉得石头好像没有感受,那是因为你的妄念。众生分成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说到底众生都是众生,没有差别。   那么“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我们看好往下说。“不名为觉”是做了什么事情呢?“以无始来”,因为无始以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你做了这件事,“未曾离过”,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件事你干了。这件事干完了以后它就形成“业”。这个“业”一旦形成,它就会障碍你,跟抽烟一回事,烟瘾就是“业”,那么这个烟瘾就形成障碍,你老得抽,你不抽你就难受。所以我们在这看说,“以业障深故”,这个“业”就是因为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过这个“业”,这个事造成了我们今天这个障碍。什么障碍?“心不归一”,这是障。那么“以业障深故”,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的心不能归一。你看闹来闹去,由无明妄念这件事你造成了障碍;造成了障碍,所以心不归一。所以你持名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业障消掉,业障消掉的最后结果“心自归一”。心一归一,了不得,你就证得“真如”了,一个“真如”是一。   “念时”,他老人家继续开示,“念时,要心存敬畏”。心存敬畏”这是态度,要恭敬、要畏惧。恭敬是积极的,敬佛;畏惧是你要知道,你如果想坏事、如果你心存不善的念头,你要害怕。   那么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佛是什么人呢?彻底证得了我们心性的人。所以我们坐在这儿,面对佛田,敢不敬乎?敢不畏乎?你能不敬吗?你能不畏吗?所以暗室无漏之中,你必须心怀敬畏。我觉得没人看我,我觉得没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因为你没有彻底证得心性,佛是彻底证得心性,他知道你在想什么,他知道你在干什么。你不要说佛了,鬼神都能,他除了“漏尽通”他没证得,那五通他都报得了。鬼有五通,有他心通,有宿命通,除了漏尽通没有之外,所以你想什么鬼都知道,天人都知道,“敢不敬乎?”“敢不畏乎?”你能够不恭敬、不畏惧吗?六道众生当中的鬼、神、天人他们都能证得,更何况佛菩萨呢?所以你念佛的时候,你一定要心存敬畏,要知道他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举心动念,我们动作云为、我们所做所说,“云”就是说,“为”就是做,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心要存敬畏。   敬畏啊!你上卫生间,你可以念佛,对不对?但你不能散乱,你不能想到高兴的事。你吃饭你也不能想那高兴的事,念佛你就要心怀敬畏:我在念佛,他知道我在念他,我念佛得最大的利益,我要把业报身换成金刚不坏身,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我就得指望他了,这个世界我谁都指望不上,就这句佛号能救我,你自己得这么大利益,你能不敬、不畏吗?所以念时要“心存敬畏”。   “念起于心”,不能起于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从嘴出来的。我们在过去学习当中讲,我们比如说见了妈妈,“妈妈”,你这个念头绝对是从心里出来的,你念妈妈的时候,你叫妈妈名字的时候,你是心里在想她。你要这样“妈妈、妈妈、妈妈”,你心里没妈妈,你这叫什么呢?念起于嘴,没起于心。所以一定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敬畏,念念要想生西方,念念求他老人家接引我们。   佛跟阿难有一句对话,佛以手捻土谓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说:“大地土多。”然后释迦牟尼佛说:“失人身而复得人身者,如我手捻之土;堕三途者,如大地之土。”就是说我们失去这个人身,你要想再得到人身,就像地球这么多土,释迦牟尼佛手捻这么一点土,这么个机会,这么小;而堕三途的机会像大地的土这么多。
  各位同修,这可不是闹着玩,印光大师会骗人吗?释迦牟尼佛会骗人吗?不会啊!我们还不警觉吗?还不敬畏吗?没多少时间了。你想我都五十七了,纵活三十年,八十七,人哪有不死的?死了就去三途,百千万劫难出来。即便从地狱出来,你还得投到畜生,还得当恶鬼;然后才能到人,到人还不一定能碰到佛法,你可能生到了外国,没有汉语,太难、太难了!一定要珍惜,不多了时间。所以我们师父在《大经解》当中给我们讲“争分夺秒”,什么叫敬畏?“争分夺秒”,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不让自己的思想妄念再继续下去了,二六时中除了一句佛号没别的。印光大师说:“虚明洞彻,除一句佛号之外没有任何的念头”。“虚明洞彻”,“虚”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洞彻”就是我这颗念佛的心在观察周围六尘境界的时候,我没有一个不洞察,没有一个不彻底洞察,这“洞彻”。“虚明”叫做根本智;“洞彻”叫做后得智,这四个字就证得这两智,“虚明洞彻”。   那么我们再接着学习,那么“念起于心”,不是起于嘴。“声出于口”,从嘴出来,这个路径都给我们描述的没法再清楚了。“念起于心,声出于口,音入于耳”,音要进到耳朵里边,这个闭环就形成了,从心起,从口出,从耳进,封闭住了。为什么要绕佛?也是封闭,一圈一圈的,你不封闭,你就心驰外境,这走到天安门了,这走到西单了,没有。这从东向南,从南向西,从西向北,就这一圈,你别琢磨别的,绕佛。   你“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你也没别的,每一句佛号都这三个地方——心、口、耳。那么这个“音入于耳”,“要使句句听清楚”,句句都要听清楚。那老和尚在后边的开示说“字字句句都要听清楚”,不是这一句能听清楚,这一句构成的四个字听清楚,听不清楚就不念下一个字,我的体会,“阿—”想别的了:公司的业务,家里的事情,身体有点渴,这个外面有点动静,没做好准备听“弥”,就不念“弥”把心拉回来,什么时候耳朵做好准备,准备能够听“弥”了。就像咱们照相:一、二、三——茄子,“茄子”再照,除此之外不能按快门,除此之外这个“弥”不能说出来。“阿”这字负责任听清楚了,“弥”乱了,乱了等会儿,我调整好,“弥”,“弥” 又乱了,又来了妄念;“陀”做好准备,再说“陀”,到“陀”又乱了,再调整过来、再拉回来、再停下、沉住气,老老实实把“佛”字念出来,“佛”。   各位同修,我的体会要这么念法,刚开始真的是很累,因为咱们一直就有妄念,妄念的冲击力量很大。今天云南的朱总说,四个字都避免不了妄念,真是那样,夹在当中,念“阿”字的时候甚至都有妄念,正在念的过程当中就有妄念,那么我们就要用这种笨办法,没做好准备不说下一字。“阿”,做好准备;“弥”,做好准备;“陀”,做好准备;“佛”。能如是念,久而久之自成片段,就是功夫成片,关键是你肯不肯,这是老实念佛。印光大师说:“念佛之法偷不得巧”,你不能找窍门,没有捷径可走,就得这么念,因为你就是这么产生的妄念,你不这么念不行。   所以我们要知道“要使句句都听清楚”,“从朝至暮,无用心事”,如果没有用心的事,今天没有什么事要用心了,就是安排停当了,晚上十点半了,孩子也睡了,公司业务也办完了,自己也洗完澡了,也换上睡衣了,躺在床上了,“无用心事”,没有用心的事情了,怎么办呢?“则常念”,那这个无用心的时间、不需要用心的时间,有多长你就念多长。“则常念”,“常”不间断,大声、小声、心中默念三种方法,“大声、小声、心中默念都要听”。   咱们说除了大声、小声、心中默念, 那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时候不用耳朵听,都要听。“以心一起念”,“以”就是因为,心一旦起念,便有声相,就会出现声的样子,我们说“师父上人”,我们心里没念出声来说“师父上人“,心里这么想,你心里的想法全是靠文字构成的,“师父上人”这四个字,你心里一起念,这是师父,那它是靠文字构成的,就有声的样子。你虽然没念出声,声相有,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用耳朵听自己的心声,那么“自己之耳听自己心里之声”,自己的耳朵听自己心里的声音,“乃极明了事”,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无论大声、小声、默念你都用耳朵听声音。养成这个习惯,真的是很累,因为不习惯,我们从来没有这么专注的用耳朵听一个东西,但是特别可喜的是你一定要坚持,坚持久而久之,妄念就息掉了,就养成习惯了。
摘自胡小林老师讲《摄耳谛听随缘念佛》第2集
日讲于香港
自性如水,你本来是水,现在冤枉做了冰   那么这个马其顿共和国和马达加斯加两位大使特别感兴趣,就跟师父讨论,他说我们没钱。师父说:自性当中是圆满的,你只要找到了自性,自性当中什么都有。   然后这大使就问:这自性当中有钱吗?师父说:有,别说钱了,用不完。”   然后中午吃饭,马其顿共和国的大使叫阿果,阿果先生就问我:“我今天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六道轮回,再一个就是自性里面圆满,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师父说我本来有,我现在丧失了,虽然丧失,并没丢掉,你能不能帮我解释解释,这佛法太玄了,真的吗?是一种理想,一种哲学的演绎?”   我说:“不,这是真的。”  他说:“你给我举个例子。”   我说我给你举个例子,我又举了蕅益大师的例子,说:“你原来是水,水有融相,样子是融的,放在脸盆,变成圆的了,对不对?放在饭盒里边,它就变成方的了。它融,你想怎么样,我就能怎么样,多灵活!放在马桶,它就冲马桶了;你喝,它就给你解渴;浇花呢,它就给你把花弄得很美丽,我说是不是‘万法具备,万德圆彰’,无量无边的功德,对不对?”   他说:“那当然了,水可以洗衣服,水可以浇花,水可以种粮食。”   “对啊,你原来就是水,你都可以干,但是你虽然能干那么多事,这不还是一个水?”   “对!”   “有差别吗?没差别,所以任何的功德法,法法是没有差别的,就是‘真如’当中具备万法,但是万法是平等的,万法没有相,万法没有相上的差别。你看,你要真变成了水,水的作用千千万万,而这个千千万万当中的水都是一个水,它没有彼此的差别,都是一个分子。今天你是水,你从来没当过水,打你是水那天你就变成了冰。”   他说:“我就变成了冰了?”   我说:“是呀,你变成了冰的以后,你水的融的样子还有吗?”   “那当然没有了,硬邦邦一块。”   我说:“你看,‘体、相、用’,那你‘体’呢,你不能说冰它的‘体’不是湿,水的‘体’它是湿,冰的‘体’它能是干的吗?不是,它还是湿,湿性没变。”   “那当然,冰还是水,湿性没变,‘体’没变。”   “但是这个‘相’,‘体、相、用’这个相差大了,水是融相,灵活的,水往低处走,鱼往低处游,它是融的一种‘相’。‘用’,水的用处千千万,你一变成冰以后,水的融相没了,都是挺白的、硬硬的,放哪儿它也不随着你的形状变。作用呢,你能喝冰吗?”   他说:“喝不了了。”   “你能拿冰浇地吗?”   “教不了。”   “你能拿冰洗衣服吗?”   “洗不了了。”   我说:“你看,水的作用全丧失了,你本来有,你本来有融的相、样子,你本来有水的作用千千万,今天一下变成了冰以后,全丧失了。”   “那我再变回水不就行了吗?”   “对,你得变回水,你要变回水以后,是不是水的样子就恢复了,水的作用你又获得了?”  
“对呀!。”
  我说:“你获得了水的样子,你获得了水的作用,是外边来的吗?是因为你把这冰加热变成了水,这个热给你带来的吗?不是,是本来冰里就具备。不从外来,不从内得,你本来就有这个作用,只不过因为你变成了冰。今天我们把冰通过加热来恢复成水,你自然就恢复成你本来的自性了,水的作用、水的样子全部恢复了。但是你恢复的时候,我告诉你,你原来就是这样,一点没丢掉。虽然你当了一回的冰,我们说我们这个佛,来到世间就是告诉你,你原来是水,后来因为温度低,你变成了冰,你从来没当过水,你压根就是冰;然后呢,我再告诉你,冰如何加温变成水。佛法就是来告诉你这个:原来你是佛,但是你从来没当过佛,你一来就是众生,“烦恼合杂,诸虫汇污”。这个身体昨天师父说多少兆的细胞,“诸虫汇污”。我们的身体是什么?很多虫子汇在一起。细胞不就是虫子吗,生命体几十兆的细胞合在一起,就是说咱们身体是虫子,“诸虫汇污、烦恼合杂”,这些虫子要吃、要喝、要拉,还养成了很多烦恼,贪嗔痴慢,对吧。佛来到这世界上告诉你,你原来是水,从来没当过水,因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你是水,很冤枉当成了冰,我再告诉你怎么回到水,回到水以后,你的享受是什么?“常、乐、我、净”,自性当中具备的四德。你要当冰的时候,你有多苦,告诉你冰如何苦,告诉你水如何甜,你自己选择。   世界上恐怕就这一个能把净土法门给讲清楚的   这大使说:“那我要是从冰再回到水,你们怎么修?”   我说:“这佛法有非常完美的方法,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三大阿僧底劫,才能恢复成水。”   他说:“那你说这不成理想了吗?逗闷了吗?拿我开玩笑。”   “一点都不开玩笑。”   他说:“这个‘信’,我怎么修?”   “从‘信‘位走到‘住’位,‘十信’走到‘十住’,‘十信’要十千劫才能修成。一个‘信’就一千劫,十个‘信’就十千劫。什么叫劫?劫有两种说法,按照佛出现这算一劫,贤劫千佛,一千尊佛,这叫一劫,也可以说地球的成、住、坏、空叫一劫,两个都可以。”   他说:“那两个都不得了,两个任何一劫都够呛,一千劫修一‘信’,十千劫我才能把这个‘信’位修完,我到‘十住’、‘十行’还要三大阿僧底劫,法身大士三大阿僧底劫,那不等于天方夜谭吗?根本就修不成。”   我说:“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好地方。” “怎么去?”   “就四个字——阿弥陀佛,您就去了,到那儿你再学。”   “到那儿还得十千劫?”   “到那儿你生命是无限,你不死了,你今天比我小一岁,我今年五十六,你五十五,那没几年了,对吧?您说您这十千劫怎么修?”   “我下辈子来,我再当人,接着学。”   我说:“不一定!释迦牟尼佛说了‘以手捻土’,问阿难说:‘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说:‘大地土多’。释迦牟尼佛说:‘失人身而得人身者如我手捻之土,失人身而堕三途者,如大地之土’,你肯定难得人身。”
  他当时就警觉:“那我非得去西方不成?”   “是啊!要是你去了三途,咱哥们什么时候再能碰面,咱们再能讨论净土法门,那就猴年马月了,那就差太多太多了。”   他说:“那你们师父成天就给你们讲这个?”   我说:“是啊!”   他说:“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太幸福了!你们天天听这个。”   我说:“是啊!”   “是他教给你们这个方法,那他太伟大了,世界上我到哪儿还能找到这种人?”   我说:“世界上恐怕就这一个了,能把这净土法门给你讲清楚。”   那么他就觉得,你们这些学生对师父这么恭敬、这么敬重老人家,是老人家每天全都给你们讲这样的道理:你们怎么变成的冰,从冰又怎么回到的水;如果回到水有困难,到另外一个地方,再从冰到水。而且就四个字这么简单,“阿弥陀佛”,就把这件事办了。而且一旦成了水之后,就能享受这么丰富的生活。   他说:“这个老和尚要办的这个宗教学院就是要讲这个?那个电台就是要讲这个?”   我说:“对!我们怎么来的,我们到哪儿去;世界怎么形成的;我怎么形成的;精神怎么形成的;物质怎么形成的,您觉得呢?你要碰上这么个好老师,成天跟他学这么大的道理。”   “这太圆满了,那真圆满,真清楚,我原来以为你们是哲学,我觉得你们是逻辑上的推演,A加B等于C……”   “这不是,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我们说的诸法实相。”   然后这个大使又说:“你怎么想了这么个好例子?这个冰和水,冰就是众生,水就是佛,他湿性不变,水有水的作用。”   我说:“根本不是我,我们这历代的祖师大德就用了很多很多这种例子,因为‘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佛法要没人跟你讲,你虽然聪明,你也不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老师重要。为什么师父重要?刚才我给你举的冰和水的例子,喝醉了酒,屋子转的这些例子,都不是我的例子,都是祖师大德的例子。在他们的著述当中,在他们的经论当中,给我们举出来的,便于我们理解。师父今天给您讲中国有五千年文字记载的灿烂文化,黄帝那儿开始,这绝对不是说我们民族比你们民族好,我们有一种优越感,不是的!我们只是把真实情况告诉你。为什么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唯有大乘佛法跟孔孟之道’?汤恩比博士了解这个情况,就是今天师父跟您说的状况,这绝不是说我们在彰显我们的民族,夸耀我们自己,炫耀我们自己,不是!这就是师父为什么要把《大藏经》送给世界的图书馆和全国各地,让他们保存下来,师父说这个东西能救人类,灾难之后这个人类就得靠这个救。”   当时他们都不太理解,真的不理解,首先有没有灾难他们不认同;第二,你们这东西能救灾难?谁信呢?   师父这三天跟他们在一起交流,从刚开始不是很认真,也没做笔记,到最后越来越认真,越来越问问题,这启发他们提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就是宗教之间的差别,六道轮回,自性啊,基督跟佛的关系啊等等。问了很多。
  那么这个大使就问我:“你们修净土的去西方,那你现在走得了吗?”   我说:“我现在走不了,我没这个功夫。”   他说:“他(师父)能走吗?”   我说:“对,他想走就走。”   “那他为什么不走呢?西方这么好,他为怎么不去?”   “他可怜我们,想多带几个人走,他留在这儿讲经,告诉我们,让更多的人知道西方的真实,希望我们深信切愿。”   “他这么伟大?”   “对啊!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给他磕头了吗?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弟子们见他那么恭敬吗?就是因为他老人家可以去西方过那么好的生活他不去,他留在这儿跟我们在一起,同甘共苦。甘没有了,跟我们一块儿共度艰难、共度时间,所以他老人家这种德行,特别能从我们心目当中引起尊重。我们特别感激老人家不走,能够陪着我们,一直到他老人家不得不走的时候。”   他马上对师父那种感激,他说:“他能成为水?”我说:“他就是水,他示现成冰,他变冰、变水自由自在,不像我们,想回去,真回不去。”   “他怎么这么不可理解?他怎么这么伟大?”   就一顿饭,他老跟我说:“这种人完全可以走,他不走,他在这儿生活,他在这儿受那个苦。”   我说:“八十六了,咱俩还不到六十八,你说咱能跟老和尚比吗?”   所以我们今天的众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恩、不报恩,不知道师父对我们的恩情有多深,不知道师父对我们的恩情,印光大师说“粉身碎骨都难以报答”。”   师父说,这个地球上只要有一个同学愿意跟我学,我就不走   今天早晨我跟师父一起出去看病。师父老人家接待完外宾之后声音都嘶哑了,说不出话来了,我跟他去看病。他就说:“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理由,就是想多带几个人走,能带走一个就带走一个”,你看他老人家活着为这。所以我们想到师父这么跟我们在一起,谆谆教导我们,每天四个小时给我们讲经说法。胡妮妮大居士在今年年初,在澳大利亚跟我说,她曾经劝师父,说你一天四个小时讲经,太累了,能不能七天当中有一天只讲两个小时,这样的话能多休息一会儿。   诸位同修,你们知道师父是怎么回答的吗?师父说一年五十二周,每一周省两小时,我就少讲一百个小时,这一百个小时少讲多少集?少讲五十集,这可不行,来不及了。  我们今天的题目叫“随缘念佛”,师父随什么缘?随众生想去西方这个缘,他老人家在念佛。因为我们想学,因为我们希望学,所以他随着我们这个愿望,留在这儿教育我们、帮助我们提高,劝我们深信切愿,产生信心,发出愿心去西方极乐世界。那要是说师父像我们这种境界,家也不要了,公司也关了,工作也辞了去念佛,那他老人家今天就应该去西方了,这是他完全能做到的。那为什么他不这么做呢?因为他心里没有自己。他心里有谁啊?除了众生之外,他就没别的了。正是因为这个,他才能想去就去、想留就留。我们正是没有这个,才想去去不了,不想去地狱也得去。所以我们说,师父是给我们树立一个非常好的“随缘念佛”的典范,非常好的一个“随缘念佛”的典范,随我们今天世界灾变的缘,随众生苦的缘,随众生想成就的缘。
  师父曾经跟我说:“这个地球上只要有一个同学愿意跟我学,我就不走。”   你看老人家说这话:“你们都看到了嫉妒、障碍、历尽艰辛,从台湾出来,一直到今天,我要不是每天能够跟大乘经藏在一起,我早就走了,这个世界有什么呆头。”   就是说对他老人家唯一的安慰,就是每天可以跟大乘佛教在一起,这是他老人家最幸福、最享受的时刻。要把这么个至善圆满的教育在这个世界上广为流传,让众生能够得度。所以我们的师父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随缘念佛”的这种样子。他没有放弃我们,他没有放弃他的工作,他没有放弃他的责任,他没有放弃他的菩提心,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忘掉“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我们要向他老人家学习这些东西“随缘念佛”。   那么随缘,按照念佛这四个字,从心的“真如相”、心的“生灭相”来讲,“随缘”就是生灭,随善缘,随恶缘,随顺境,随逆境,这都是从生灭门当中来讨论的这些现象。春夏秋冬、生老病死随缘,当碰到这些缘的时候,随闲、随忙、随顺境、随逆境,干嘛呢?不离弥陀名号,不忘往生西方!这叫念佛。正是因为这些随缘的现象,才提醒我们要好好念佛。   所以我在这儿跟大家分享,我是怎么念佛的呢?一年检查一次身体,因为我血压高,那么一检查身体就会检查出很多疾病,这是肯定的。这么个岁数,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念佛了,下辈子你还不一定能有这身体,定堕三途无疑,必堕恶道。到了那儿以后,你今天还能去医院?还有司机拉着你?你还能够去检查身体?对不对?你到了地狱当中,你哪有这些条件了!血压高,苦啊,生老病死,那怎么办呢?好好念佛吧。  十七大类疾病全是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产生的   来到这儿,云南的朱总跟我们说转基因这个食品,给人类带来这种灾难,我原来都不知道什么转基因。为什么要有转基因食品?是产量高吗?朱总说不是。为什么呀?因为人喜欢颜色漂亮,想绿就绿,想黄就黄;再一个吃起来脆,口感好;再一个甜,甜玉米特甜;再一个有虫子要吃这个玉米,要吃这些作物,他把雄性昆虫的雄性激素,这个基因转到这个老玉米上来,因为吃这个老玉米都是母虫子,把雄性激素的基因转到这个老玉米上之后,这个母的虫子就不吃了,就防止虫害了,但是这些东西对人类的伤害是相当相当大。朱总说十七大类疾病全是因为这产生的,它会使你突然丧失免疫功能,它会使你突然产生崩溃性的效果,所以有良心的科学家,他们现在都不愿意干这个,因为这个东西太残害人类了。   那么我们今天中午听了这个故事,跟师父吃饭,出去念了半个小时佛,这个世界没法呆了,还能呆吗?“饮苦食毒”,《无量寿经》上说得一点不假。   好好念佛,摄耳谛听,你心至诚,你今天五十六了,你再活三十年,八十六,又怎么样呢?三十年还剩一万天不到,印光大师说,举世之人,没有一个人不死的,都得有这一天;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谁也逃不了这一天,我肯定有这一天。而释迦牟尼佛不骗人,死了以后堕三途的像大地的土一样多,真正得人身的,他老人家还没说得天的,“得人身的如我手捻之土”,那就发狠心念佛,得好好念佛。   你今天中午听了这故事,你是不是要随这故事的缘,好好念佛?每天晚上看看电视挺好:今儿来台风了;明儿这地震了;后这美国打叙利亚了;然后这日本又跟中国闹矛盾,钓鱼岛的事;然后这个国内的灾害连连;世界的灾害连连。
释迦佛示现让我们厌离娑婆,弥陀佛示现让我们欣求极乐   我从北京来之前,世界一什么组织勘测了北极,还剩241万平方公里还是241平方公里,小了,上次勘测是245,这次是240,小5平方公里,不是少了5平方公里,少了5这个数字,是多少万记不住了。那你看到这些消息,你就得随这个缘,好好念这个佛,这个世界太苦了!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他们两个人示居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阿弥陀佛示现居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以乐来吸引我们,让我们到这儿来,告诉你西方有多好;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上以苦来发遣我们,就派遣我们,用苦来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不能呆,进而派遣我们去西方,所以他们俩是有这么两个作用。所以要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印光大师《文钞》中说,第一个要“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就得随缘念佛。“厌离娑婆”叫随缘,因为这里苦,你随这苦缘,第二句话叫“欣求极乐”。因为“厌离娑婆”,才会“心求极乐”。正是因为极乐之乐,所以你才会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叫随缘,心求极乐叫念佛。所以我们今天听《大经解》就要生起“心求极乐”,心高兴,求往生去西方。   那么我们今天随缘,随我们今天的苦缘,我们看到了这种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灾难、水旱兵疫;这种风雨不调、饥馑苦难,饿呀、谨呀、苦难,风雨不时。就风雨不按着时节走,我们随着这自然环境,还有三毒众生弃背善盗、齐行恶法,这些东西。印光大师说,都是在警策我们,警策“当人”。当人”就是我们本人,一定要发心念佛,太苦了,不能呆了,喝现在不能喝,吃现在不能吃。   我们做生意的,经常在生意场上遇到很多不良的现象,我们听说了很多贪污腐败、不负责任;或者说孩子不孝养父母,像杀人灭口等等这些恶性案件,这些东西都是好事,都是告诫我们要随这个缘,要好好念佛,痛思苦本,为什么我会受这种苦?就是因为无始劫来贪嗔痴、不觉悟造了这个业,福薄,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感得今天这种身心大苦。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当中说,就是因为无始劫来,不知道世界真法一故,无明妄念缠身就枉受这种身心大苦,无有少分滋味。今天终于碰到佛法,一定要发心修行,再也不能空过。这是马鸣菩萨在讲如何修精进这一度的时候,他老人家对我们提出的期望。   为什么要精进?你再一气不来,你又开始这样了;而且还不如这一代。你为什么不精进?就是因为贪着尘境,贪着这种六尘的境界,才使自己虚受这些。身心都是假的,结果这种假的东西带来无量无边的苦恼,遮蔽了你不能见到“真如”,不能享受“真如”给你带来的快乐。所以一定要发心、勇猛。那这过程当中,因为过去所造的业,身有疾病,会有很多事物缠身,会有很多障碍出现,就会障碍你精进。   这些东西都是我过去生当中业障福薄所造成的,那么怎么办呢?这二六时中,就是念佛、礼佛、赞叹,请转fa0lun,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就二六时中,身礼佛,口念佛,心忆佛。咱们今天讲“执持名号”,按着印光大师《文钞》当中说的,“行坐住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将它消灭,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简单。 只要对师父的话真信,定生西无疑   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自己随缘念佛的有些点滴体会,也同时把我们尊敬的师父上人的,这几天我所观察到的他老人家,怎么样的慈悲,怎么样的心悬众生,随我们这个苦缘,随我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善念这个缘,他老人家念佛,念佛就是念觉悟。他老人家觉悟什么呢?觉悟“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我们要向师父老人家学习。  我在结束的时候再次强调:不信西方就是不信师父上人的话!信西方就是信他的话!西方可以离我们很远,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从来没去过,但是师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相信不相信他?他老人家说去西方的条件,我们信不信?我们抛开西方不谈,我们只要对他信,我们定生西无疑。就像锅漏匠信谛闲老和尚一样,百分之百的相信,他定生西无疑。他不知道西方怎么样,他肯定没读过《无量寿经》,他一个字都不识,他不知道这四十八品,他也不知道这四十八愿,他怎么去的西方?就是对谛闲老和尚的信,其实说起来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们对师父有百分之百的信,老人家劝我们去西方,绝对不错;他老人家说的方法,绝对尊崇,百分之百不打折扣。
三个根没有扎住绝对去不了西方,你就念再多的佛号都没用   昨天老人家有一段重要开示,他说李柄南老居士跟他说现在一万个念佛人当中最多有三到五个成就,而莲池大师说“万修万人去”,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呢?因为莲池大师那时候的人做到了三点:第一个,“孝”,对父母孝,他有这个根;第二个,“敬”,他对老师恭敬;第三个,“信”,这个佛法你不信他,你抱着科学的怀疑态度就完了。今天拿这三个根来衡量现代的人:不孝,不敬,不信。所以真正念佛往生去西方的,师父说是撞大运撞上的,全在各人的福报。所以师父说为什么要扎三个根?就是希望大家恢复几百年前的孝养父母、尊敬师长、信任老师。昨天老人家反复强调,就是没有诚敬心,就是不信师父,就是科学的染污,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老师说三个根不扎住:不孝养父母,不奉侍师长,自己没有信心,三个根没有扎住绝对去不了西方;你就念再多的佛号,都没用。所以老和尚说:扎三个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现在用十念法,又注意到摄耳谛听,我们是很完备了。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勉励,跟随师父上人,不让此生空过,大家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池海会,大家在一起学习。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耳谛听 随缘念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