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的作业查资料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 提出三个问题

| 按版本查找 | | | | |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资源信息
2016年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PPT课件详细信息
2016年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PPT课件一、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83页的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1.是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整十数家整十数(和大于100)、整百数家整百数(和大于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能正确地进行接近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估算。2.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探索并理解两、三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进行加法和减法的验算;能通过估算确定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和或差的大致范围,以检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结果的合理性。3.使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加减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归纳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下基本方法,积累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5.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难点:三位数加、减法笔算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四、单元课时安排:25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用加、减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练习六......3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1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1课时练习七......2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1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练习......1课时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隔位退位减......1课时练习八......2课时复习......3课时检测评析......2课时机动......5课时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口算:15+48+920+37+16(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二、交流共享。明确问题:“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28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交流中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小火车”形式汇报。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4题。六、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口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问实际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果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合理的算法。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口算。24+20-724+50―20(说说“36+18和20―7”的口算方法。)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23+54+17说说估算方法。二、交流共享。教学例2.出示教材情境图: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退位的)56―24(退位的)56―27这节课我们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能口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到小组里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再听别人的算法。全班交流。重点放在退位减上,多让学生说一说。比较:上面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不同点: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小结:同学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第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集体反馈,电脑验证。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小结: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教材上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再通过计算,检验估算的情况。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1、4题。六、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第3课时用加、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2.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说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灵活理解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二、交流共享。教学例3。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讨论结果: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小结: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4+18―15或34―15+18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解答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表格。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提问: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4题。六、板书设计:用加、减解决实际问题第4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竖式加法算理和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加法算理。教学难点:加法验算的方法。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口算。4+650++803+7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2.笔算。37+2564+8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4.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2+86=?(幅)提问:你会用竖式算出142加86的和吗?大家来试一试吧。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重点说说十位上4加8得12应如何继续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谈话: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学生验算。)2.教学“试一试”。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643+752=?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讨论6加7得13怎么继续算。再让学生交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3.总结计算方法。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10向千位进1”。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发现上下两题交换位置,两人相互检验。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练习巩固了知识。用竖式计算加法应注意数位对齐。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第5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和估算方法。2.结合生活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训练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加法。教学难点: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估算。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竖式计算。154+942=87+261=(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千位上是1?第二小题百位上应该是几?为什么?2.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还将接着学习进位加法,与上节课不同的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5.学生读题,思考:怎样求两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一年级捐的本数加上二年级捐的本数)提问:你能列式吗?教师板书:298+405=?你能先估算一下一共几百本吗?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只要合理就可以,把它们看成整百数估计。)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计算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计算方法。和的十位应该是几?百位呢?为什么?(学生回答)你做对了吗?你能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一下吗?(学生验算)小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向千位进1。集体订正,并验算。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医生帮助啄木鸟。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在哪里,说给同桌听,然后改正过来。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结果。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答。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第6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2.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用竖式计算:43-2168-7(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怎样算?)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以上的知识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的减法。2.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书香校园,图书室里有许多同学们喜欢看的书。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一个书柜)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借出93本,还剩多少本?)借出93本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求还剩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解决?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探讨:215-93=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215-93=提问:怎样计算这道横式?(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竖式计算(2)指名汇报并板演。①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1减9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②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怎么办?提问: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最后还不能忘记写横式上的得数哦!2.探讨215―93的验算方法。(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做得对吗?(对)你们怎么知道是对的?会检查吗?(学生探索几种检查方法,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检查的),列出你的检查方法。(2)汇报(3)小结: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同学们,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减法的验算”。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验算有所不同。(减法验算的结果不是算式中的得数,而是原式中的被减数或减数)总结: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因为“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才知道”。这样才能保证在做题时正确率高。3.教学“试一试”。指名板演并验算,并向全班同学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同桌学生互相说说怎样计算的,着重强调百位上是几减几。4.总结计算方法。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小结出:(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三、反馈完善:1.做“想想做做”第1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看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上面一题中的被减数是下面一题中的和,上面一题的减数和差分别是下面一题中的两个加数)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3.“想想做做”第4题(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2)生独立完成。(3)集体核对。(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我们要会用学到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第7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想想做做”第5-9题。教学目标:1.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连续退位的笔算。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集体交流、练习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二、计算练习。1.计算练习。120-4-80140-70(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口算。(1)同桌互指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开火车说答案。3.“想想做做”第6题。(1)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2)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互说后汇报。(3)发现每小题下面一组题是连续退位减。(4)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4.“想想做做”第8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6.“想想做做”第9题。学生看表格,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7题。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练习第8课时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隔位退位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退位后被减数十位、百位上数的变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教学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例7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二、交流共享1.谈话: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幅)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2.谈话:“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拨算珠计算。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方法。交流过程中提问:①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又是0,你是怎么办的?②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再接下去该怎么办?(2)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3.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让学生一起验算。小结。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做题。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帮助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交流:在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观察题中插图,你了解哪些信息?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列式计算。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1)这节课学习了两步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2)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某个数位退去了1,要记得减去1,再减减数。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5题。六、板书设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隔位退位减
2016年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PPT课件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课件、试题、教案、学案、教学反思设计等备课资源。数百万资源,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期中试卷|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期末试卷|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模拟题|中考(
数学中高考列表
2016年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减法的笔算》PPT课件
宜城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宜城教育资源网主办
投稿邮箱: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问题作业设计及说明》 www.wenku1.com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问题作业设计及说明日期:
设计时间 : 日[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67例题5有余数除法的应用(租船问题)[作业设计]1、列式计算 (PPT出示题目并口答)时间:大约1分钟(1)20里有几个5?(2)12里有几个3?(3)19里有几个6?2、解决问题 时间:大约4分钟PPT出示情景图 :我们班两个老师带40个孩子去春游(1)40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限坐5人,要租几条船? 【提问:限坐是什么意思?】(2)42人去吃饭,每张桌子限坐8人,至少要几张桌子?【教师提问:可以坐满几张桌子?多余的人怎么办?】3、独立完成P67做一做(对比练习) 时间:大约4-5分钟(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这些菠? (2)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用这10元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解答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和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选做题(PPT出示并发送至班级学习群 ,P67做一做完成比较迅速的孩子可以思考如下两题,并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研究解决方案)(1)小军和8个小朋友一起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人,至少要租( )条船.(2)16个工人要去河对岸工作,只有一条船过河,这条船每次只能载6人,他们要( )次才能全部过河. 学生自我评价:1、2、3、4、5、 我知道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我会解答租船问题 ☆ 我会解答买面包问题 ☆ 我还学会了☆ 今天我的作业完成情况 ☆☆☆☆☆☆今天我得了( )颗☆作业评价标准:第1题正确获得1个☆,其余每个题目作对都可以获得一个☆。】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我们的课堂要布置有效作业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本节课作业设计说明如下:1、 涵盖的知识内容分析本作业涵盖的知识内容有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涉及到进一法和去尾法‘智慧的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题源分析与编制设想以及试题间的关联性分析以及问题预设新课标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有余数除法后的一个应用。它的生长点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第1出题意图:注重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达到口答的程度。租船问题的实质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由有浅入深引入第2题。结合班级实际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比较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实际问题。二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第一小题要弄清限坐的含义,将第二小题的难度分散到第一小题。第2小题重点理解坐满的含义,以及如何安排多余的人。真正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为什么要多租一条船。做完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预设:可能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觉得需要每张桌子安排7个人,对于这样的孩子要给以表扬,但是还是要将问题回到至少要6张桌子,然后6张桌子你可以重新分配人员。第2题源:教材P67做一做。两个小题完成后要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通过对比练习,弄清楚在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用进一法,哪些问题用去尾法。搞清楚什么情况下用最多这个说法,什么情况下用最少这个词。第四题根据班级实际制定,作为选做题。毕竟有的孩子思维活跃,速度快,完成第2题可能很短的时间,该题不在10分钟之内要求学生完成.仅作为课后思考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果说今天的2、3题是生长点的延伸,那么第4题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之继续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第4题将要求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孩子共同在趣味中探究。这两题有一定难度,第一题是个易错题,要求孩子有很强的观察力以及周密的思维,不忘记小军就很容易了,第二题难中有趣味性,对于学习速度比较快的孩子来说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进一步锐化思维的目的。3、 难度梯度分析本次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由浅入深,分层设计,进行纵向比较延伸,且进行横向比较,形成坡度的同时,注意了适当的难度。分层设计作业尊重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4、完成作业需要的辅助手段和学习资料教师将作业制作成PPT提供相应的文字和图形。建立。班级学习群方便交流。教师的适时讲解和帮助,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也是完成作业的辅助手段之一。当然还要有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和课堂作业本。5、作业呈现形式以及完成方式说明、完成时间统计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本次作业的题目和情景图尽量制作成PPT在屏幕展示,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也要充分利用展台。比如第1题PPT逐题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完毕并在PPT出示正确答案。时间大约1分钟。第2题PPT出示题目和情景图,教师带着学生做完分析后在展台上展示答案并作出及时的评价。时间大约4分钟。第3题直接在课本上完成,然后在展台展示答案并评价。时间大约5分钟。第4题PPT上呈现留.六给速度快的孩子思考并发送到班级群.。PPT展示题目和重现作业答案,利用展台讲评作业都是这个作业必须的手段。正确答案的重现可以将已学知识重现。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古书《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要动员五官参加活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用手写,用脑子想,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6、学生如何自我评价的说明教师要教会孩子自我评价自己的作业和学习。评价1—4可以促进孩子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然后按照评价标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可以激励自己多多努力。7、作业批改与归因分析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又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孩子教师最好当面批改并帮助改正。第1、2题有针对性的批改并评价部分学生的作业。第3题是书上的P67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做到人人当面批改过关。作为教师在保护他们的自尊的同时要帮助他们跟上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每个学生的作业批改结尾处写上批改日期。课后教师要做好作业批改记载,找出错误的原因。重视作业的讲评,对独创性的见解和代表性的错误应予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创优题目第二天批改,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可以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让会说的孩子给大家讲解自己的想法,在发散思维的同时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8、 反馈与补救措施的建议课堂中每个环节都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业批改之后教师要做好记载并及时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孩子,并针对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作业的反馈离不开作业评价,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在作业完成和指导过程中要及时给学生以评价。如第1题和第2题的第(1)小题尽量让平时基础差点的孩子回答,给他们以自信和鼓励。后面的题目难度大一点要尽量引导孩子结合实际分析,对于每个回答问题的孩子都要用赞赏的语言鼓励他们多说,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对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和乐意与大家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孩子要给予高度评价,除了口头上的评价外,学生独立完成的比较工整、正确、迅速的作业教师要及时作出书面评价,我习惯给他们一个“棒”字,或者画一个“☆”,孩子们得到这样的评价总是欢呼着。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本次作业对于解题能力慢的孩子要重视他们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训练。其他学生容易错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去尾,什么时候进一容易混淆。这部分孩子要让他们把进一和去尾的道理弄明白。选做题第一小题错误原因是看题不全面,不仔细,容易把小军算掉。第二小题对部分孩子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可以在第二天做个游戏,让一个孩子当船夫,负责护送其他人员。从而在游戏中,在活动中理解并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理解新课程标准,充分钻研教材,布置有效作业,真正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