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区看人家先用相机拍下人和镇拍卖物的景像后用电脑印在衣服上的叫啥仪器

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玩转不要胶卷的相机??柯达DC260数码相机使用手册
p align="center">引 子
  在某大公司工作的程先生匆忙赶往海关,因为他要接收一批价值不菲的精密设备。然而让他感到麻烦的是:他惊讶地发现这批设备的包装已经严重的破损,他必须把设备破坏情况尽快地向海外的设备供应商反映,需要用相片来证实设备破坏的情况。程先生用随身携带的拍下破损的设备,尔后通过手提和,立即把相片以Email的方式发往设备供应商。从发现设备的破损到国外的设备供应商得到破损信息的整个过程,程先生花的时间没有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快速的向国外的设备供应上反映了设备的破坏情况,程先生的公司免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程先生也受到了老板的嘉奖。
  在一家跨国上班的李先生,喜获贵子,他马上用数码拍下儿子的相片,然后通过国际互联网把儿子的相片发往远在的姐姐和德国的父母,让他们也及时地分享自己的快乐。
  这一切的方便、快速都是现代技术带来的,尤其是融入数字技术的数码相机技术。数字拍摄技术在最近两年内有了令人目眩的进步,间隔定时拍摄、浮动水印设定、全景拼接等新功能不断涌现。可以说,在以数字影像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深入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再对数字拍摄技术熟视无睹的话,下一代的数字影像设备将让我们陷入更加迷惑的尴尬境地,我们与人的差距将会更大,远远落后于时代。
数码相机的一般知识
  光学系统:其实数码相机也不是像相对论那样复杂的东西,传统相机的感光元件就是大家都颇为熟悉的胶卷,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则是由一些非常细小、致密的感光元件所组成,这些感光元件被称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把相应的光强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数码相机内部的处理器处理这些电信号,将其转化为一系列的数字信号存入数码相机内部的存储器,于是,光信号转变成了数字信号。有一个大家经常听到的参数:相机的分辨率,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指的是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的CCD数量,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大都在百万像素以上,也有少量的在百万像素以下,自然,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越高越好。考虑到相片的质量问题,用户选择的数码相机分辨率最好不要低于一百二十万像素。注意:这里的像素是数码相机中感光元件CCD的实际像素而不是输出图像像素,因为有的数码相机用130万像素的CCD在中通过某种插值算法输出190万象素的图像。
  跟35mm底片的传统相机相比较,数码感光元件实在是太小?
数码相机的一般是1/2、1/3英寸,最大不超过2/3英寸),对应的,数码相机的镜头可以做得较小,这就使得大幅度降低数码相机的体积成为可能。相反的,由于镜头的减小,数码相机的采光量就大大减少,图像边缘的清晰度就大打折扣,所以小镜头的数码相机只使用于用户或半专业领域,真正的专业照相领域是较少用到数码相机的(至少目前尚是如此),数码相机要像传统专业相机那样做出大口径的长枪短炮,光学部分肯定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数码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处理数据的能力还远远不够。由于CCD面积较小,焦距值也较小,为了方便比较,厂家往往会给出一个对应35mm相机的对比值。如OLYMPUS C--28mm相当于35mm相机36-110mm镜头。
  数码相机除了传统相机的光学外,还有一个所谓的数码变焦。据厂商介绍,数码变焦可以光学所能提供的范围拉近拍摄的主题。数码变焦分割数位相片的中心,再改变新分割相片的大小以符合所选分辨率的大小,它是靠像素的内插来实现的。其实,这种技术在一般的上就可以轻易实现,只能算是厂家故弄玄虚,以一项实用价值不大的功能来显示其技术的先进。不过数码变焦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至少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取景方式,你可以在数码变焦时从()观察拍摄物体嘛!
  谈到取景方式,目前的数码相机取景方式主要有两种:普通光学取景和LCD(就是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普通光学取景是最常见的取景方式,在传统的傻瓜相机上一定带有这种取景方式。由于取景器并没有与镜头重合,眼睛观察物体与镜头取景物体总有一些偏差。特别在近距离拍摄时的位置误差,看到的景像与实际拍摄景像的大小误差。取景器看到的景象约占实际拍摄景像的85%,这就是一些摄影初学者感到迷惑的答案:为什么我明明在取景器里选好了拍摄的景物,相片里的景色却跑出来另外一些物体。LCD取景方式却没有普通光学取景的缺点,所见即所得,只要在按了快门后你的手(或支持相机的三角架)不晃动,相片里的景物一定是你在LCD里观察的景物。还有一种在数码相机上较为少见的取景方式,TTL(Through The Lens)取景器取景方式,这种取景方式在传统的专业相机上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取景误差被减小到极限,取景范围可达实拍画面的95%。但在数码相机领域还刚刚起步。
  机械系统:跟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的机械系统完全没有两样,一样的要求精密的机械传动系统。由于数码相机具有更小巧的体积,其安装误差要求更高。考虑到高精度的安装精度,目前的数码相机尚不具有可替换镜头的功能(这对于摄影的发烧友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他们不能选择理想的,合乎不同场合需要的变焦镜头)
  计算机处理系统:这是数码相机的最闪亮点。传统的相机根本就谈不上计算机处理功能,尽管这些相机也具有一些智慧功能(如功能,自动调节曝光功能)。数码相机的图像是以数字信号记录的,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这些图像。由于图像可以用计算机灵活地处理,许多搞摄影的人为了迎合顾客的虚荣,用上半专业的数码相机和计算机来美化顾客的相片,让那些相貌一般的顾客拿到自己的相片后以为自己是靓男俊女,大大增强其信心。曾经有人就玩了类似的花招,他在计算机上调出与男同事的合影,移花接木地用一个漂亮的女影星代替男同事,然后再用打印机打出相片,公然宣称这是他与女朋友的合影照,让同事们很是羡慕。数码相机存储图像的载体就是大家在计算机领域颇为熟悉的芯片。传统相机的图像记录是以胶卷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这些图像。由于采用可擦除信号的内存芯片记录图像,因此数码相机可以反复记录图像而没有更换胶卷的烦恼。
初识柯达DC260
  打开柯达DC260的包装盒,发现里面装了不少的东西:两条连接电脑的数据电缆,一条是,一条是COM串行接口;一条连接的AV电缆;一条连接220V交流的电缆;一台AC变压器提供稳定的7V~8V直流电源。一张安装,一张带有图像处理软件的光盘,所附软件是最新版本的Adobe PhotoDeluxe, Adobe PageMill.。可以方便的及时处理图像。从清单上看还应该具有一台和四节充,可能被人雁过拔毛了。详细的中英文说明书,东西不少!
  DC260的外观并不英俊,可以用“虎头虎脑”来形容其外貌。相机的外形要么是讨人喜爱的小巧型,要么是让人生畏的长枪短炮。象DC260这种“虎头虎脑”外形较为少见,看起来柯达公司应该请模特给他们的结构工程师们讲一讲生成苗条身材的秘技。
  机身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按钮和。乍一看,很有要给初级用户一个下马威的感觉,不过多看一会,我就发现其用法并不像外貌那样吓人。感应器有感应器,器,自动对焦感应器,线感应器,这几个感应器的配合可以让DC260变得聪明,有效减少调节的复杂程度,相片更贴近现实景物。闪光灯(如果你需要减低红眼,相机在拍摄前600毫秒会亮一次以有效降低红眼)。内置可移动记忆卡。
  分辨率    
  CCD     RGB
  对焦     3倍光学,2倍数位
  显示方式   LCD
  储存介质   记忆卡
  闪光灯模式  自动,红眼,辅助
  相片类型   静态,连续快拍,间隔定时
  相片分辨率  最佳,较佳,标准
  影像格式   JPG,FPX
  焦距     单点,多点,手动
  色相平衡   自动,日光,荧光
  取景方式   光学取景,LCD取景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进行拍照工作了。
DC260的初极使用
  安装驱动软件:DC260的驱动软件安装简直太容易了,你尽管只按“回车”,一切都让计算机来帮你完成。如果你真的只按“回车”的话,安装完成后在C:Program files下会出现一个Kodak Digital Science的子目录,这个子目录用画管理相册。在窗口的最右下方会出现一个小图标。
  接好照相机的电源(如果照没有的话):把AC的直流电源插头插入相机的DC接口就大功告成了。
  拍摄相片:把模式拨码打向“Capture”,按一下“Power”( 电源),随着镜头伸出的“吱吱”声,DC260提醒你可以拍照了。把镜头对准拍摄物体(当然要从取景器选取需要的物体),按下快门就OK了。
  观察照片:很简单,把模式拨码打向“Review”,相片马上就在LCD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按动“四向控制器”的左右,可以进行前后相片的观察。不行,有些相片效果不好,按显示屏下的“Delete”按键就方便的干掉这些。
  传送图像:从照相机把图片送往计算机。先关掉相机电源,连接好与计算机的通信电缆(USB接口的传输数据更快)。打开相机电源,把模式拨码打向“Connect”, 点击Windows窗口的最右下方的柯达小图标,选择“下载图片”,图片就被自动传送到C:Program filesKodak digital sciencepictare Ease Software上抽屉 目录下。
  处理图片:处理图片的软件太多了,不用我多说。主要的,我不想让一些有坏心眼的家伙利用图形处理技术去干那些欺骗小姑娘的缺德事。
DC260的进阶使用
  仅仅限于DC260的初步使用功能无异于浪费财产,拍出来的相片肯定不会让人满意。你必须充分利用其完善的功能,你才能拍出让小姑娘一见钟情的相片。
  在强烈的阳光下,你也许需要关掉闪光灯。把模式拨码打向“Capture”,按“Menu”按钮,通过“四向控制器”进入“Picture type”/“still”/“Flash”,靠“四向控制器”设置成“off”即有效的屏蔽掉闪光灯功能。
  如果你想设置曝光时间,类似于闪光灯的屏蔽,把模式拨码打向“Capture”,按“Menu”按钮,通过“四向控制器”进入“Advanced Exposure Modes”,有三种曝光模式:Programmed AE(编程模式),Long Time Exposure(长时间曝光模式),External Exposure(闪光灯模式)。其中的外置闪光灯模式是DC260的闪光点,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景深,拍出效果较为专业的相片。我曾试验拍了两张相同背景的照片,一张是编程模式曝光,另外一张是外置闪光灯模式,明显的采用外置闪光灯模式的相片效果较佳。目前的数码相机领域尚极少有其它种类的相机提供外置闪光灯模式,这当然与柯达公司一贯较强的研发能力有关。
  DC260的色相平衡(White Balance)会检查你的相片,调整色相平衡以消除目前的情况下所增加的色彩投射。可以进行如下设置:把模式拨码打向“Capture”,按“Menu”按钮,通过“四向控制器”进入“White Balance”即可进行需要的调节。
  DC260的模式多样,“Multi-spot Auto Focus”(多点自动对焦), “Single Spot Focus”(单点自动对焦), “Manual Focus”(手动对焦)。我更习惯于手动对焦。
  DC260的曝光补偿台阶较多,有±2.0, ±1.5, ±1.0, ±0.5,Auto九种,远远超出半专业传统相机的曝光补偿种类。
  DC260另外一个最诱惑人的技术是其录音技术。在检视相片时,你只需要按“录音键”就可以进行录音了。有人对这项功能颇为反感,认为多此一举。实际上,你只要想一想如果远在异国的父、母亲在收到孙子的相片时,能够同时再听到他的哭声,那场景一定大不一样。不过,这声音质量并不太好。我录下自己的声音,再放出时自己都听不出来了,其效果很为幽默,惹来阵阵笑声。这大概是柯达公司的工程师们所没有意料到的:他们的竟然可以活跃气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关上相机电源的家伙,DC260的先进电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让你的电池用得久一些。
  调节到最佳状态的DC260拍摄出的相片画质表现逼真,色彩亮丽,在上观察效果非常不错。如果你真想输出质量不错的相片,你还必须配备一台质量不错的彩色打印机。关于数码相机的图片输出及性能,我们将会在以后《电脑报》的“评测与市场”介绍。
  柯达DC260的功能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用过分的详细介绍了。
  柯达DC260的功能强大,基本满足办公及半专业摄影的需要,其技术水准已超过大部分竞争对手,买它不会让人后悔。不过,其价位也令大部分玩家咋舌,你需要掏出八千多元的Money才能享受柯达DC260的满意服务!对于那些摄影工作者或记者来说,他们更应该购买像素在两百万左右的数码相机,毕竟的,已经有好几家相机厂商推出了两百万像素的相机,目前,三百万像素相机也已蓄势待发。
(电脑报评测实验室
责任编辑:)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笔记本手机数码家电放大镜(仪器)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fàng dà jìng]
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放大镜简介
放大镜原理图
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历史上,据说放大镜的应用是由13世纪英国的一位主教泰斯特提出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已把透明的水晶或透明的宝石磨成“”,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也称为。
放大镜原理
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换句话说话,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显然对眼睛来说,这两个要求是相互制约的,若在眼睛前面配置一个凸透镜便能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
现以凸透镜为例,计算它的放大本领。把物体PQ置于透镜L的物方焦点和透镜之间并使它靠近焦点,如图2-20(a)所示,于是物体经透镜成一放大的虚像P′Q′。若凸透镜的像方焦距为10cm,则由该透镜做成的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为2.5倍,写成2.5×。如果仅从放大本领来考虑,焦距应该取得短一些,而且似乎这样可以得到任意大的放大本领。但由于像差的存在,一般采用的放大本领约为3×。如果采用复式放大镜(如目镜),则可以减少像差,并使放大本领达到20×。
聚焦放大镜:
focusing magnifier
装在双镜头反光相机的聚焦罩上的放大镜。便于复印或显微镜摄影当时需要精确对焦。供单镜头反光相机使用时,装在目镜上使用。
放大镜使用方法
观察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
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用途
1.一枚无色差的消色差镜片,能非常清晰地观测图片和宝石的鉴定,带有包装盒,轻便易带。
2.也可用于珠宝认证检测、基板表面的品质、颜色的校正等检査。
放大镜构造
分为两部分:透镜、镜柄。
放大镜透镜
一整块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是一个球面一个平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通常周围有物料围绕着。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镜柄
连着透镜。
德国手持放大镜
样子并没有局限,最普遍的是柱状。
1.放大物体的影像——放大镜最主要的功能
把放大镜放于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透镜内观看被放大的影像,留意物体实际上并没有被放大。
2.聚焦取火——次要功能
在强光下,透镜的焦点部位会特别光猛,焦点部分便会变焦或着火。
要注意放大镜并不能放大角度。
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放大镜参数标识
放大镜前一个数字表示放大倍率,比如8X30表示放大镜的倍率是8倍。
如果是双倍率型,则用 / 符号分隔两个数字。比如2x/4x,表示放大镜的倍率为2倍,并且在放大镜中有个区域的放大倍率为4倍。如果镜片是矩形,则用前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宽后面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高,单位是毫米。比如100X50,表示镜片的宽度为100毫米高度为50毫米。和望远镜一样,伪劣放大镜也最喜欢在倍率上做文章,标称倍率往往比真实倍率高出很多。其实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如果倍率要求高,就需要用到显微镜了。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倍率,并不是倍率越高越好,倍率高意味着视野小,在有些场合视野更重要。(放大镜倍数=250/镜片焦距+1,毫米单位)
放大镜分类
放大镜按外表分类可以分为便携式放大镜和台式放大镜,台式放大镜就是可以固定的,下面有个底座,上面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的也可以是正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这样的放大镜主要用于长期固定看一个地方。
台式放大镜可以的镜臂很长,有弯曲的地方,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改变位置。
便携式放大镜就像上面一样,前面一个圆形的放大镜后面一个,便携式放大镜的种类也有很多的,有的放大镜的是正方形的,也有可以合并的放大镜,这样的放大镜主要是便于系携带,便于观察。式放大镜还有带光源的和不带光源的,有源的放大镜观看时候有很多好处,光线保持很稳定。
按使用人群分类:
可分为 老年人阅读放大镜\儿童放大镜\户外便携放大镜\专业鉴定测量放大镜;
珠宝放大镜
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于13世纪末发明的。
中国的一位不知名工艺匠。
1260年,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着眼镜加大字体。至今(2013年)已有753年历史 。
大椭圆形,把、、、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
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征,曾有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
威尼斯与纽伦堡制作的高透明镜片曾闻名欧洲。
只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英国学者罗杰·贝肯(Roger Bacon)。
放大镜制作原料
放大镜透镜
传统的放大镜镜片是,十分合乎经济原则,但是重量稍微笨重。
较贵重的可以是些稀有矿石,例如:、、、、粉水晶等。
比较另类及有创意的可以是:
放大镜镜柄
只要是固态,和,汞物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镜柄的原料,例如:
金属 (金、银、铜、、……都可,只是价钱不一罢了,但有些异常昂贵。)
放大镜电脑应用
Windows7新增了一项“放大镜”功能,是一个便捷小工具,它可以放大任何窗口页面。
Windows7 放大镜
这个“放大镜”可以在任何窗口使用,点击Windows7左下角的开始→放大镜,就可以使用了。如果你不使用“放大镜”,会自动缩略成右图的一个放大镜图标。双击它,可以随机放大,但是使用它不能进行缩小的动作。一般最大可以放大16倍,最好不要放得太大,这样会导致无法复原等麻烦的情况。
特点:放大倍数:25,50,100,150;具有成像清晰,观察和测量同时进行,结构精巧,使用方便,外形美观
主要用途:
·用于金融、财税、集邮、电子行业观察钞票,票证、邮、币、卡的纸质和印刷网点。可准确迅速地识别假钞, 分辨率极高,紫光灯检测不确切的,用该仪器
能准确鉴别,真人民币在该显微镜下图纹清晰、线条连贯,假钞图纹多由点状组成、线条点状不连贯、色泽浅、模糊、无立体感
·用于珠宝行业,可观察宝石的内部结构,断面分子列排,并可对矿石标本,文物的分析鉴定
·用于印刷行业,可作精修版、色校正及网点,边延观察,可准确测量丝网目数,网点大小,套印误差等
·用于纺织行业,可对布纤维及经纬密度的观察和分析
·用于电子行业,可观察印刷线路板铜铂板的走线条纹和质量
·用于农业、林业、粮食、等部门对病菌、虫的观察和研究
·还可用于动、植物标本,公安部门对证物的鉴定和分析,理科实验研究等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我们身边经常用的东西什么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_百度知道
我们身边经常用的东西什么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
不是我鄙视中国人的智力,别人这么问我,我除了四大发明之外还真说不出什么实用的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1、鼓: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2、二进位制: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3、绳索: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4、指南针: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
采纳率:100%
 火药  北宋年间,火药在中国已较普遍地用于战争。公元1000年,一个名叫唐福的人发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药方子里加入砒霜、沥青、铁蒺藜等制成原始的炸弹。火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点着或用力敲打之后即刻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有体积大数千倍的气体,产生猛烈的爆炸。我国在公元前后就发现或使用这些基本原料,但将它们配制成火药则是炼丹家的功劳。到唐代末期这三种原料相混的黑火药方子已经出现。公元1132年南宋人陈规发明了火枪,它是近代枪炮的前身。至公元14世纪初,中国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后,毕烧土制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毕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在长期的刻字实践中总结出了活字印刷术,其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后是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毕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拣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一百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术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里山大里亚以及欧洲。公元1450年以后,欧洲才开始了活字印刷的历史。  指南针  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沈括(公元年)的《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过的小铁针具有较稳固的磁性,因此决定采用这种人造磁针代替天然磁石制造指向工具。沈括讨论了磁针装置的四种方法,而且他在制造指南针的过程中还发现了磁偏角。他写道: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磁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对早期的航海家来说,指南针是一件无价之宝。  船闸  船闸在我国北宋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公元1000年前后,在京杭大运河的西河第三堰上创建了一座大型船闸,史称西河闸,有上下两个闸门,结构原理与现代船闸相同。此后又在真州、北神、邵伯建立了三个大型船闸,这三个船闸都是在堰埭旁新开运道建闸,与现代在拦河大坝旁建船闸相同。西方到12世纪才在荷兰出现第一座船闸。  算盘  珠算的正式出现并推广应用是在宋元时期。最详细记载算盘的制造方法及规格是十五世纪中叶的《鲁班木经》。16世纪柯尚迁《数学通轨》(1578年)中有“初定算盘式”,所绘十三档的珠算盘,其形制与现今通行的算盘相同。明代时珠算开始流行,并因其简单易学,运算方便而流传于东亚各国。  简仪  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造发明。简仪是类似浑仪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日晷三部分组成。仪器除了北天极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拦地观测。简仪的设计和发明在世界上领先了三百多年。直到1598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制造出能与之相比的仪器。现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简仪,是明正统年间()年所造。  炼焦  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这样冶炼成的金属纯度大大提高。焦炭是用煤经高温干馏后所得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为碳,含挥发物(硫分、灰分)很少。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长处,避免了煤的缺点。1961年,在广东新会发掘的南宋咸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炼铁遗址中就有焦炭出土。这是炼焦和用焦炭冶金的最早实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炼焦和用焦炭冶金的国家。欧洲人直到18世纪初才知道炼焦并把焦炭用于冶金,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元代大纺车  元代人发明的大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元人王祯在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公元年)写成的《农书》中对这种纺车有详细记载。这种纺车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动力。与旧纺车相比,纺车的锭子大大增多,达到32枚,生产力显著提高。原有的脚踏三锭纺车每昼夜纺棉仅七八两;五锭纺车每昼夜纺麻不到2斤,而大纺车却可以一昼夜纺麻10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大纺车的传动已经采用现在的龙带式传动相类似的集体传动,西方的同类机械要比中国的这种水力大纺车晚几个世纪。  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钮经义等人,于1965年获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经鉴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岛素其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首次获得成功。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向前跨进了重要的一步,为世界蛋白质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该项发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籼稻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育成二九南一号、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过广泛地测交筛选,选育一批优良恢复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配制南优二号、三号;籼优二号、三号,V优6号等杂交组合,还研究出一整套有关杂交稻繁殖制种和杂种一代的高产栽培技术。1980年,该发明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你应该感到自豪,不要总是去看到事物的表面, 你只看到飞机大炮,但他们是用什么组成的你有深入探究吗,就拿大炮来说,没有中国的火药术,能发展到现在的子弹,烈性武器吗?再说航母,没有当年的中国指南针,能发展到现在的声纳探测吗?所有东西都是在循序渐进的。
多的不说啦,给你列举点中国发明吧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 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51、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  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十进位小数。随着十进位制在中国的确立,十进位小数也出现在中国。公元5年刘歆在一标准量器所作的铭文中,提到了一个长度准确到9.5个单位。公元3世纪刘徽对《九章算术》注释中,记述了一个1.355尺的直径。在运用十进位小数中扬辉和秦九韶两位卓越的数学家有很大贡献。后来,十进位小数概念由我国逐渐传给了西方。在这方面欧洲要晚于中国1600年。  54、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这比中国晚1200年。在大规模工业加工过程中,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皇家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  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至少从公元2世纪以来,无论传统的中国航船的船壳被碰破一个多么大的洞,船也是不会沉没的。这是何种绝技产生这样良好效果?这是因为中国人运用舱壁原理建造船壳的结果。舱壁又称隔壁,它是一种把船的底层舱分隔成若干个水密的立式隔板。一般典型的中型船有16个水密舱,一旦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其中一个舱进了水,那么其他舱是不会进水的,因为水密舱彼此是隔开的并密封着,因此这船是不会沉没的。  中国人这种造船绝技由客缪尔·本瑟姆爵士从中国传到了欧洲。马可·波罗在1295年也写文章介绍过中国人的上述造船技术。但欧洲的造船者和水手非常保守,以致水密舱原理传到西方500年之后才被普遍采用。中国人是从观察竹杆的结构获得启示而首创舱壁理论的。舱壁的建造明显地为船壳提供了许多坚固的横木,这些横木能够承受的桅杆的重量,这也就是当时在航船上采用的多样的桅杆的关键所在。在中世纪,这不仅使西方人感到惊奇,而且促使了欧洲人船体上多种多样桅杆的出现。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公元2世纪万震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已经清楚地记载了使用这帆装的船。例如有些船承载700人和200吨货物,这真令人惊讶!这时中国已有四根桅杆的船。  62、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纵观整个历史,有无精确的地图,是能否在政治和军事上取胜之关键因素;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定量制图法的意义是何等之大啊!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  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此事。在公元11世纪之前得到纯硫的方法是通过焙烧硫铁矿,用升华法收集硫晶体。因为硫和硝石都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所以1067年皇帝发布圣旨禁止把硫和硝石卖给外国人,而且也禁止这种矿产品的私人交易。这个时期,中国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还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他推荐的具有丰富维生素食物,吃完之后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后来营养学家勿思瑟在其《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来说明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他并且还开了治“干脚气”处方。而西方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缺乏症的方法。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  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泰康写的书中记述这一事实。我们确信,早在公元2世纪,在广州附近的南方地区,我们中国人已经知道避免船因无风而停止不动的最好办法是在桅杆后面再竖立一根桅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沿着船心的纵长竖立一排桅杆,而是横向交错地在两边竖立桅杆。这一杰出的做法西方从来未采用过。  66、车前横木: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最初用于两头牛拉的车上,后来应用于马车。这时中国人还发明了用于骑士骑马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马灯(它不是玩具走马灯)。  67、马蹬: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  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  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  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它在《列仙传》书中所记载。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pre&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的确很难,即使有一些,但大都属于民族特色,难以走出国门。还是列一些吧,说错了要原谅哈~凉席、茶、毛衣、丝绸(现在比较少见)、鞭炮(杯具啊、如果能早点被国人用于实际,那该多好啊)
梳子呀,梳子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你天天吃的食品添加剂呀,各种食物美容创新技术耶
馒头呀!别忘了蒸馒头!中国人很早就用蒸气了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云区人和安置区拍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