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预计攻克糖尿病是不是想一步登天?连感冒都没攻克就像攻克癌症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yí shù2 概述胰俞为别名,即()。见(上海院1974年版)。胃脘下俞为经外奇穴名(wèiwǎnxiàshù&EX-B3)。又称胃管下俞、、胰俞,。在背部,当第8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痛,等。3 拼音wèiwǎnxiàshù
4 代号EX-B35 胃脘下俞的别名胃管下俞(《》)胃下俞(《》)胰俞(《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膵俞(《》)6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胃管下俞……穴在背第。7 胰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胃脘下俞穴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脘下俞穴在区,横平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脘下俞穴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经外奇穴——胃宛的位置经外奇穴——胃宛下俞的位置8 胰俞取穴方法,在横平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9 胰俞穴穴位解剖胃脘下俞穴下有、皮下、、、最长肌和横突棘肌。有第七、八、九胸后支的内侧支。9.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9.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后分布。10 胰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胃脘下俞穴有,的。11 胰俞穴主治病证胃脘下俞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呕吐,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胃脘下俞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脾:胃痛,腹痛,呕吐。其他病:胸胁痛,消渴,喉干。胃脘下俞主治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12 胰俞穴的配伍胃脘下俞配、、、、,治。胃脘下俞配、足三里、,治呕吐。13 刺灸法13.1 刺法0.3~0.5寸。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沿肋间传至前胸部。一般向方向斜刺0.5~0.8寸。:胃脘下俞穴深部是和肺脏,针刺时不可过深。13.2 灸法可灸。14 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15 胰俞研究进展15.1 对胰岛素的双向调整作用针刺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等穴对有良好双向调整作用,可加强胰岛素对的合成及氧化酵解和被组织利用的。15.2 改善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在胃脘下俞埋线,可以降,还有降低、、和升密度脂蛋白作用,对脂代谢紊乱有明显改善作用。16 参考资料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相关文献浏览本页的人还关注了以下词条: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人体存在经络,器臓对应穴位,这是事实。赫增才的贡献不亚于班庭,应该立即组织胰腧糖尿病中心,开展深入实验,把灸应用上去!多少人热切的盼望!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
———“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
“勇攀登”创新中医新观念
(巨鹿县盲人按摩门诊,中国 • 河北 055250)
一、科学发现开新篇
五年磨得一利剑
梁衡先生所著的《科学发现演义》,是我一生中最爱读的一本书。它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述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书籍,它是我的枕边书。它不但使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终生受益,而且激励着我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领域,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它鼓舞着我在国际和国内中医界,首先发现、提出、论证并命名了“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三个新概念,为中医腧穴、脏腑、经络“三位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糖尿病,挖掘出了一块新宝藏,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我也由此从一个医学“门外汉”,走进了中医科学院的神圣殿堂;由一个普通公务员,奋勇攀登上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雄伟高峰。
闲暇之余,出于乐趣,我就想仿照梁衡先生的写作风格,把这一发现和研究的过程写成一本有趣的演义式的故事,奉献给世人,也送给自己,让自己的后半生,享受收获胜利的喜悦,享受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我终于用了五年的时间,没花国家一分钱,依靠自己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用中医理论战胜世界级的医学难题——攻克糖尿病的新观念、新学说、新理论。
因为中医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我所研究的课题又是对中医理论全面的继承与创新。所以,我的上述发现和研究成果,就像居里夫人——玛丽所说:“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创造之乐,这才是永远的幸福,它会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存在后人的记忆里。”为了这一永远值得回忆的幸福,我始终都把自己的辛勤劳作和艰苦的努力,当成是一份甜蜜的事业,而永远不觉得吃亏和辛苦。
因此,我把这一科研成果,通过撰写医学科技论文,通过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世界级学术会议,通过国家级期刊、互联网上的众多网站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科技资料数据库,全部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推出了国门,奉献给世界。以期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所取得的新成就,与世人共享,并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正是:科学发现开新篇,五年磨得一利剑;
中医理论几千年,从此旧貌换新颜。
二、填补中医“三空白”
提出三个“新概念”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所发现、提出、论证并命名的“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三项科研成果,它的成就在于填补了三项中医基础理论的空白:
1、在传统的十四经脉361个经穴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一个新经穴“胰俞”,填补了人体胰腺没有背俞穴的空白。
2、在传统的五脏六腑的基础上,提出把“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的新观点,填补了中医脏象学中没有胰腺脏腑地位的空白。
3、在传统的十二正经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手少阳三焦经改称手少阳胰经”,填补了手少阳经没有脏腑与之相对应的空白。
这个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的重要意义还在于:
1、它是中医界前人尚未发现和尚未阐明的自然科学发现成果。它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填补三项中医基础理论空白的创新之举,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2、它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其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针灸》杂志2007年第6期,以及2007年10月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书中,面向全球发表。其重要科学结论,已被同行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刊物《环球中医药》2008年第4期上,第一个作为“参考文献”所正面引用和应用。
3、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其科学理论和思想观念有独到的创见。
它的学术地位与成就如下:
①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国际和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②对于当代和今后的中医针灸与按摩治疗糖尿病学科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领军和带头人的作用;
③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④对于东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世界科技和医学史上,也是东西文化相互借鉴、补充、融合与包容的典型范例;
⑤对于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它给社会创造的财富是无价的。
⑥对于中华民族战胜糖尿病的“蓝光行动”,定能发挥当尖兵、打头阵的作用,使中国人民尽快甩掉“糖尿病之都”的帽子。
上述研究课题,是我的原创、自主、继承创新型科研项目。现在,它已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当代科学发现的重要成果,又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收获;它代表着时代和科学的进步。因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它的成就不仅只属于我个人,还应该属于中华民族,更应该属于全人类。
正是:填补中医“三空白”,提出三个“新概念”;
人称医学“门外汉”, 继承创新 勇向前。
三、姓名解读不平凡
创新实现价值观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日,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我之所以能够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创造性的劳动,孜孜不倦地去努力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宝库,和我对自己姓名的解读是分不开的。
记得1999年9月我和全家人去北京旅游时,在颐和园的苏州街旁,有一位书法爱好者热情地以个人姓名为题,给我书藏头诗一首。
“赫显卓识壮豪情,
增益广智霄汉行,
才气纵横立天地,
朝霞万里舞春风。”
这幅诗联文辞豪爽,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了鼓舞人心的大气,从精神上给我的生命中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什么时候想起了它,都觉得浑身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因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幅诗联具有非常珍贵的收藏价值。
就像到过一座寺庙为自己占了一卦一样,我想:自己已经是50岁的人了,前半生尽管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还因公负伤,是一名革命伤残军人,为国家做出过一点应有的贡献。转业后,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急难救助千百个人民生命于前,公平处理无数交通事故于后;破大案、抓逃犯,忠实履行了一个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但是,这一切都是分内的工作,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老了,快该退休了,难道这后半生还能干成什么大事情吗?吉言虽好,怕名不副实。回头一想:人家这是在赞美你呢。人人都爱听恭维话,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心里不应该太得意。正如《国际歌》所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这一辈子从没有求人算过卦。今年春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真的有缘在一座寺庙里免费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一卦。
日,我和爱人安云彩随同“华东五市游”旅游团去南京时,在临江楼下的天妃宫(据说是海神妈祖庙)里,还真的有一位号称是“研究易经的高人”给我送了一卦,共有四句吉言: “面善心慈、口快心直;一生幸福、事业有成。”
不过,到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的名字,代表了一定的内涵。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时,都是费尽了心机,图的是儿女一生平安,健康长寿;并且还寄托着积极向上、期盼子女成人成才的远大理想。总之,都是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所以,我想:要对得起父母给自己所起的名字,和书法家上述藏头诗的祝福,以及“研究易经的高人”所赠的吉言,就必须经过自己的一番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一定的业绩,才能不枉对人生,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而这一切,我做到了:我今生为世界所创造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如今,在网上百度我的姓名“赫增才”三个字,便可以一览自己的风采,看到辉煌的战果:——到今天为止,互联网上百度一下,已经能找到相关网页212篇,用时0.001秒。
回首一千八百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笔耕不止,终于象蒲松龄自勉联所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功夫没有白费,换来的是一种美好的心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五年来,我付出了巨大的投入以及艰辛的努力。但是,这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我收获的精神财富又何止家财万贯呢!我要的就是这种美好的心情:它使我的老年生活,充满了自尊和自信心,充满了幸福与成就感,这是一座金山、银山都买不来的。
所以,我早就想把提前离岗后这几年快乐的战斗生活,用活泼而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以作终生的美好记忆和留念。并且,我还想把它当成一件传家之宝,就象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把红灯当做无价宝一样,传给铁梅和子孙万代。
正是:姓名解读不平凡,创新实现价值观;
科学发现无价宝,光荣史册代代传。
四、“提前离岗”闯新路
“退休生活”很乐观
2002年7月,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巨鹿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提前离岗”,过上了“退休生活”。
当时心里想:我这一生,上了17年学,当了10年兵。1979年11月从部队转业后,组织上分配到本县交通监理站工作;1987年监理归公安后一直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现在从紧张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今后的道路应该怎么走?难道说这一辈子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吗?难道说真的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吗?难道说就是这样彻底地该休息了吗?离开工作岗位后,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所有老年人退休后,都必须首先面临的考验。一般的回答是 “三看一转”,即:看电视、看报纸、看孩子、转大街。除此之外,有的爱玩玩麻将,有的爱下下象棋,有的爱钓钓鱼,还有的爱练练书法,或者是吹拉弹唱。还有的是回老家,帮助家人耕种一下那久违了的“一亩三分地”:一是改变一下生活环境,重新熟悉一下儿时生养自己的故土和家乡的人民;二是重新吸收一下田野里充满阳光的清新空气;三是享受劳动的快乐,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赢得了健康。
总之,各人有各人的兴趣和爱好。然而,我觉得,在上述必须应做的事情之外,还要加上一条:继续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要一下子立即停顿前进的脚步,就好像一名参加田径赛的体育健儿一样,跑到终点时骤然停止,身体一下子会受不了的。
同时,人到老年由于年龄和身体健康的原因,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每一个退休人员都应该珍惜这一荣誉,把它当做自己人生的新起点,不应该有任何精神上的颓废和失落感。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管你能挣多少钱,不管你飞了多么高、多么远,能平安着陆就是福,能知足常乐就是福,能健康长寿更是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归去来兮辞》,表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但却透露出一种“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 的悲凉感觉。而朱自清的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的著名对联,表述的却是另外一种健康向上的意境。
据报道: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情,可以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永葆青春。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名言。所以,完美的答案应该是:人退心不退,人老心不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继续发挥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健康快乐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呢!”爱迪生84岁高龄的时候,又有人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他幽默地说:“等到出殡的那一天!”。
我参加工作40年来,多数时间是在军、警一线工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积劳成疾。我想:现在最需要的是首先锻炼一下身体,彻底放松一下心情,然后再做其它安排。总之,要逐步学会享受“退休”后的快乐生活,逐步学会享受天伦之乐。
“趣味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做,并且力求做得最好。于是,我便开始一切从头学起,先是和秦栓玉老师以及梁芹改、董玉彩等师姐、师弟们一起学练太极拳;后又学起了中医理论,打算学习一套简、便、验、廉的按摩技能:一是有利于个人健康,二是有利于家庭保健。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下半生,还能为国家创造出什么有用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多少有益的贡献。
总之,“退休”后自己有了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心里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心里高兴干什么就干点什么;心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因此,我很快就适应了“提前离岗”后的“退休生活”,而且觉得“退休生活”很乐观。
正是:“提前离岗”闯新路,“退休生活”很乐观;
想干点啥就干啥,
心里高兴 体康健。
五、考取中级按摩师
坚持自学了心愿
从儿时起,我就有过当医生的梦想。但是,长大了以后却“选错”了“行”。
1970年10月,我受部队党委和首长的委托,去重庆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高级专科学校(现为后勤工程学院)学习汽车专业。从此,军校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后勤装备管理和维修干部。当时,第四军医大学也在重庆,因为与自己无缘,所以,只能从内心里羡慕人家军医大的学员,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当上了坦克部队的汽车兵,而没有被分配到师医院。
1988年11月,邢台地区第一批评定在职干部技术职称时,我被评为机械工程师。
2002年1月,经河北省公安交通管理局考核,我被评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勘查师。
以上,都是我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技术职称。但是,这一切都和医学毫不沾边。
然而,从儿时起就想当医生的梦想火种却一直没有熄灭。这可能就是我后来在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上,能钻的进去、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原因吧。
闲言少述,书归正传。
2005年3月的一天,《巨鹿晚报》上刊登了一则巨鹿县残疾人联合会将要举办盲人按摩培训班的信息。于是,我就立即报名去参加学习。原来,这是巨鹿县政协常委、全国学雷锋标兵、巨鹿县痔瘘医院院长刘恒均教授,在县残联的领导下,自费为残疾人做好事的义举。为了让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刘教授几乎每年都举办这样的培训班,默默地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从5月1日开班,到8月4日结业,经过3个月的认真学习,我还真的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我不但跟老师学习,也跟那些忘年之交的盲人小同学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千难万险,顽强拼搏的刻苦精神;他们的认真努力,催我奋进。他们不会盲文,文化程度又相对较低,看不见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汉字,又不能做笔记,只能靠耳朵听。为了发挥“听”的优势,他们只能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录成磁带,反复放录音,以增强记忆。跟这些小同学相比,我虽然缺乏医学基础,但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学习起来自然比他们方便的多。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中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
所以,要想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就必须使全身的经脉无阻,才能使气血通畅,人体强壮。因此,学按摩,首先要学习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和十四经脉上的361个穴位方面的有关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十四经穴的361个穴位时,我把全部穴位名称、位置、功能和作用都抄在笔记本上。有个小同学问我:这些书上都有,你抄它做什么?我说:岁数大了,记性差,比不上你们年轻人,抄一遍和看一遍效果是不同的。
然而,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有一天,一个同学问我:你学的这么卖力气,问你个问题,你能答上来吗?我说:你问吧。他说:手太阴肺经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穴位?起什么作用?平时看说看、听说听,可是这么突然一问,还真把我给难住了。手太阴肺经为中医十二正经之一,根据手三阴经胸走手的规律,它单侧有11个穴位,走向为中府至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的疾病。当时,我就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
可是,也就是这三个月的医学学历,成就了我日后的科研课题。说起来很可笑,2006年11月在北京中医科学院参加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时,不少专家、学者围着我,问:“警官先生,你是哪个医学院毕业的,能写出这么好的医学论文?”,答:“我没进过医学院,只上过三个月的按摩培训班”,这是后话。
培训班结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一本证书,是对我努力学习科技知识的肯定,并且,它还铺平了我继续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前进道路。当时自己清楚地知道:就这一点水平,哪里配得上中级按摩师的职称?自己的底子太薄,不学习是没有出路的,光靠一面金字招牌,将来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于是,我便萌生了一边在实践中学习按摩,一边自学和攻读中医基础理论的想法。思想支配行动,还是部队养成的作风: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我便立即前去购买中医脏腑经络腧穴方面的书籍,购买各种按摩方面的书籍和针灸推拿按摩方面的挂图。巨鹿、邢台、石家庄的新华书店以及北京西单的图书大厦、王府井的图书商厦,都成了我常来常往的地方。我先后购买了《人体解剖学》、《中医脏象学》、《经络腧穴学》、《常见病针灸治疗》、《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十四经脉使用手册》等医疗科技书籍。与此同时,我还购买了一批六合治疗仪、周林频谱仪、中频治疗仪、远红外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医疗器械。还有近20年来,好几套不同版本的针灸推拿挂图。
正是:考取中级按摩师,坚持自学了心愿;
人生自此有转机,机遇从来属偶然。
六、意外发现创奇迹
空缺之谜细钻研
说起上述这几套挂图,我日后在中医界给“经穴胰俞”的命名和把“奇穴胰俞”的归经还真是得益于它们。
1991年2月,由金宏柱、丁誉声、孙连民等编撰的《实用针灸、推拿、气功经络穴位挂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接触到最早的登载十四经穴361个经穴的挂图。
2005年8月,我意外地发现在上述人体《针灸穴位挂图》上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即在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是一个空缺。
看着这个空缺,不禁使我联想起了一个科学发现史上的小故事。1910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在观看世界地图时,意外地发现:位于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如此相似与互补,他由此而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科学假想。
看着这个空缺,一张人体经络穴位挂图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是前人的疏忽?还是人体自身尚有未解之谜?为什么足太阳膀胱经上从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大杼穴到21椎旁的白环俞,除了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外,都有一个背俞穴或者是一个重要的腧穴,从上到下很规则地排列着呢?为什么只有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是个空缺呢?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部位就是一个空缺;另一种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腧穴, 只是人们还未了解它,还未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已。这个空缺对于人类自身来说,尚且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爱迪生说过:“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
2005年9月,在阅读《常见病针灸治疗》一书时,我惊喜的发现:书中有关于“胰俞”穴的解释。该书明确地将足太阳膀胱经上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称之为“胰俞”。对此提法,我非常感兴趣。如果这一提法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我原先所发现的“空缺之谜”便可以有一个满意的解答;如果这一提法能够成立,14经脉上将新增一穴,中医基础理论将会被重新改写,第362个穴位—胰俞,将会载入新的医学教科书中。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而这个机遇被我及时、准确地发现并抓住了。上述空缺点怎么才能和“胰俞”穴联系起来呢?对于这个疑问,我决心把它作为针灸文献科研课题,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这时,我已经意识到:如果这一课题能够研究出成果,那么,将会填补一项中医基础理论的空白。
根据魏格纳假想推定原理,我们不妨也假想上述空缺部位应该有一个重要的脏腑经穴,而这个经穴叫“胰俞”,然后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论证它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用来证明我们提出假想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按照中医理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接受针灸、按摩刺激的部位。”人的五脏六腑在体表都有自己单独的气血输注部位,而唯独除肝脏以外的人体第二大消化腺“胰”却没有输注于体表的背俞穴,这在理论上应作何解释呢?
要想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胰腺是一个脏腑器官吗?因为,只有五脏六腑才有自己的背俞穴。否则即使是胰腺有自己单独的腧穴,也称不上是背俞穴。
正是:意外发现创奇迹, “空缺之谜”细钻研;
假想推定选课题, “经穴胰俞”浮水面。
七、中西文化相借鉴
现代医学看胰腺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胰腺是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称为胰脏,旧称膵脏,它对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血糖的代谢等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胰腺的功能是产生胰液和胰岛素。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功能。胰岛素则直接进入血液,可以调节血糖的代谢。
说起胰岛素,在研究中医征服糖尿病时,首先应该了解一些现代医学应用它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才能使人们从中领悟到我发现和论证“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的重要意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这个研究课题里,中医和西医在医理上是相通的。
按照中医理论,人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比如: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刺激“经穴胰俞”,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从而达到调节胰脏功能的目的。
按照西医的理论,胰脏功能的发挥,主要的就是调节胰液和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助消化和降血糖的目的。
因此,“经穴胰俞”在中西医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千古不朽的桥梁,成为中西文化相互学习、交流、借鉴、补充与包容的典范。
说起胰岛素,我们就不能不说起一个科学发现史上的伟人——班廷。
班廷,加拿大人,日生。1921年与贝斯特一起发现胰岛素,后与麦克劳德合作,获得治疗糖尿病效果稳定的激素——胰岛素。1923年4月15日,班廷因与麦克劳德共同发现胰岛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1991年决定,将每年的11月14日班廷的生日作为世界糖尿病日,呼吁人们关注糖尿病的危害。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世界糖尿病日确立为联合国糖尿病日,把关注糖尿病变成了各国政府应尽的职责。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 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致辞中说:“糖尿病每年至少使一百万人丧生,其中很多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并且很多人的际实寿命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寿命。糖尿病可能加重其他疾病,并可能对产妇和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一些国家,迅速增加的糖尿病负担是导致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徘徊不前的一个因素。
但是Ⅱ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它与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都属于所谓‘生活方式疾病’,这些疾病是不健康的饮食、缺少锻炼、吸烟和酗酒造成的。
这意味着有效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应不仅限于保健部门。这些战略和计划应涉及政府工作的众多领域,并包括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等各方面行为体。
就联合国系统而言,它全面致力于帮助各国应对糖尿病提出的挑战。预防有助于减少贫穷、提高经济生产率和使各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工作继续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籍此联合国糖尿病日,我敦促国际社会和国际发展机构在预防糖尿病和增加人们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
上面,我们谈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经明确提出了:“迅速增加的糖尿病负担是导致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徘徊不前的一个因素”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经济话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研究特效降糖穴位——“经穴胰俞”的重要性,而这种科研成果和它即将给人类所带来的奉献是无价的。
中西文化相借鉴,
现代医学看胰腺;
“消渴”“糖尿”一回事, 战胜此病不怕难。
八、降糖法宝胰岛素
促进代谢保平安
下面,我们继续进一步深入地去认识和探索人类战胜糖尿病的有力武器——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人与哺乳动物的胰岛细胞依其形态和染色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称为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A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的数量最多,约占胰岛细胞的75%,分泌胰岛素;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5%,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的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结果使血糖水平下降。从而达到人体对食物营养的正常消化吸收,以及人体对血糖的正常利用,增加人体的能量来源,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所以说,血糖是个好东西,就像汽车没有汽油发动机不能转动一样,没有血糖的正常代谢,就没有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因为害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任何含糖食品——碳水化合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人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说“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因为:胰岛素调节的代谢过程,主要是通过它与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相结合,并取决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灵敏度。几乎体内所有的细胞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但是,胰岛素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它能识别胰岛素并与之相结合。而不能与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结合,也不能与分解的胰岛素A链或B链及C钛结合。受体对胰岛素有很高的亲和力,而受体的亲和力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有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当人们吃饱饭后,血液中的血糖会升高,此时胰岛素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让血糖进入细胞内被受体细胞利用,让人体能够正常吸收营养,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为五脏六腑也是有细胞组成的,所以,人体胰岛素能否正常分泌,直接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健康,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有不少朋友好奇地问道:“那么,胰岛素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它是我们人体胰腺分泌出来的。
如果,由于遗传和各种环境因素,比如:感染、饮食过多、运动量减少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胰腺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使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产生抵抗,造成血糖不能被正常吸收,就会从尿中排出体外,那么,人们就会得糖尿病。此种糖尿病通常称之为Ⅱ型糖尿病,它的典型表现是所谓“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体重下降)。但是,也有平时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中检查出来被告知后自己才知道已经得了糖尿病的。Ⅱ型糖尿病是属于可防、可控、可治的。
人们可能都听说过这句话:“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而带来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硬化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多种感染。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及糖尿病状态而发生的涉及全身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它们都是糖尿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整体病变的组成部分,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这些并发症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控制好坏有关。一般糖尿病病程短,或控制良好者,可不出现并发症,即或病程程度较轻,保持在单纯糖尿病阶段。相反,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特别是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易于合并有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各个脏器,因此,人们将糖尿病称之为“百病之源”。
所以,尽一切力量把糖尿病消灭在病前期的萌芽状态;或是使糖尿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之不转化成为并发症;或是使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并发症的时候,能够较好地控制血糖,使其尽快康复,都是我们同糖尿病作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正是:降糖法宝胰岛素,促进代谢保平安 ;
Ⅰ型糖尿靠注射,Ⅱ型糖尿靠胰腺。
九、胰腺应有背俞穴
调控血糖它为先
因此,胰腺是人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脏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医脏象学说中却没有胰腺的脏腑地位:它既未被祖国医学列入五脏,也未被列入六腑。故而,在人体上没有胰腺的背俞穴,就不足为怪了。那么,既然肝脏和脾脏都有一个背俞穴,对人体生命如此重要的胰脏,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背俞穴呢?所以,增加一个胰腺的背俞穴,从医学理论上来分析,应该讲得通。
所以,如果有一个胰腺背俞穴的话,那么,刺激这个穴位就能够调节和控制胰液及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达到调节和控制血糖的目的。
有了胰腺的背俞穴“经穴胰俞”,无疑是为我中华医学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针灸和按摩疗法治疗糖尿病,找到了用武之地;有了胰腺的背俞穴,无疑是给当今世界上2.5亿终生依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除I型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之外,对于大多数Ⅱ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利用针灸和按摩的方法让其自身产生胰岛素,并且设法提高组织细胞受体的亲和力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减少胰岛素抵抗,让人体细胞能够很好地对血糖进行吸收,为什么非得让患者终生打针吃药呢?
正是:胰腺应有背俞穴,调控血糖它为先;
经穴三百六十二,胰俞一穴万古传。
十、经穴胰俞应运生
顺应时代听召唤
在这里还要插播一个小曲儿,我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胰俞穴呢?
因为,虽然糖尿病作为人类内分泌代谢失调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古已有之,但是,真正令人谈“糖”色变的却是近几年的事。我记得小时候,老人们给孩子买几块糖球就是“买好物”,而现在,年轻人给老人送礼物,都是选择无糖食品。现如今,全球受糖尿病直接影响的人数已超过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6%,另有3.18亿人患有糖代谢不足,处于Ⅱ型糖尿病风险人群之列。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的数字表明,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正以每年700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球将达到3.8亿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9年北京糖尿病国际论坛上说过:“至今为止,最令人恐惧的甲流已造成全球6000多人死亡,而糖尿病2008年一年就造成300万人死亡。”
就中国的糖尿病发病形势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现约有5000万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低减者,其总人数仅次于印度,位于世界第二。
另据最新调查:中国城市人口中,成年人口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9.7%,北京市中小学生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了3%。10年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多在50岁左右,现如今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年龄多数在30至35岁之间,发病年龄明显提前。近年来,甚至还有6岁儿童得Ⅱ型糖尿病的新闻报道。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糖尿病就像甲流一样,正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而我们中国是重灾区。
因此,国际糖尿病基金会发出警告,Ⅱ型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也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
在现代医学中,西医对于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局限性;既使有办法治疗,其医疗费用也是让人无力承受。所以,人们把征服糖尿病的希望寄托在中医的教育预防和标本兼治上。因此,我的“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三项科研成果的问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需求。用经穴胰俞为主穴,配合其它穴位进行针灸和按摩,就能够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如果运用《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上工治未病”即:以“预防为主”的方法去战胜糖尿病,其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贡献,效果会更加明显。
Ⅱ型糖尿病是基因与营养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在临床前的“可逆”阶段(糖尿病发病前期)发现高危个体,进行有效干预。即:所谓“治未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而“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在防治糖尿病方面,也十分贴切与恰当的。
“以预防为主的方法去战胜糖尿病”,我想可以用一个更加生动、浅显的道理来说明。
我父亲赫怀林,一九九五年农历二月初十病逝,享年79岁。他生前是党的优秀农村干部,曾连续几十年任小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极受百姓们的拥护和爱戴,他的美德和事迹至今仍在乡亲们之中传为美谈。他同时又是一名科学种田的能手。他锄地不见草:当草还是小草眼的时候,垄背用耘锄一耘,然后,垄眼里的草用锄一拨,问题就解决了。他常说,如果等草长得半尺深了再去锄,很费劲,草挪挪地方,太阳一晒,发发黄;一下雨,又活了,那就是“事倍功半”了。他“治虫不见虫”,比如:打农药消灭棉铃虫,虫情测报站一预报第几代棉铃虫出卵了,就立即打药,棉铃虫很容易就被消灭了。他常说,等棉铃虫爬在棉花叶子上咬洞了再去打药,虫子就很难被消灭,如果这时候再用手去捉,就更显得笨拙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农民锄草和治虫都懂得“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的哲理,医生防治糖尿病难道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我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是:用针灸和按摩的方法,用腧穴—经络—脏腑三位一体的理论,致力于糖尿病预防、治疗与康复的研究,而这一研究的重点在于预防,在于对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尽早“发现高危个体,进行有效干预”。
时代的需要就是我最高的目标,时代的需要就是我最大的兴趣。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能够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奉献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最远大的宏伟理想。
我所研究的特效降糖“经穴胰俞”应运而生,造福当今整个文明世界,为人民大众谋福祉,为千千万万个糖尿病患者争得生命和健康权,这就是一个普通一兵的战斗誓言;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辛辛苦苦地热衷于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穴胰俞”的真正意愿。
正是:经穴胰俞应运生,顺应时代听召唤;
誓为大众谋福祉,愿为人类做贡献。
毕竟“经穴胰俞”是如何发现和论证成功的,且听下回继续分解。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
———“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
“勇攀登”创新中医新观念
(巨鹿县盲人按摩门诊,中国 • 河北 055250)
十一、相似规律巧运用
科学发现续新篇
闲言少述,书归正传。接下来,继续说“经穴胰俞”的发现过程。
既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应该有“胰俞”这样一个背俞穴,就象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一样,“自然界的事物常以相似关系来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规律的运用,使我们懂得:胰腺的背俞穴也应该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在胃的后方,它与肝、胆、脾、胃相邻,故把胰腺的背俞穴放在胃俞、脾俞、胆俞、肝俞之前的“空缺部位”较为合理。我还给这个新发现的特效降糖穴位起了一个国际标准针灸穴位名称叫做“经穴胰俞
Yishu ( BL18 )”,原来的肝俞代号是BL18,现应改为BL19,其余代码顺延。
以上,就是我发现和论证“经穴胰俞”的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由此,便萌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来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经穴“胰俞”,从而填补一项中医基础理论空白的想法。而这一最原始、最朴素的想法本身,直接来源于梁衡先生的《科学发现演义》(后更名为《数理化通俗演义》);来源于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那些伟大的先驱者们:张衡、祖冲之、张遂、郭守敬、牛顿、达尔文、哥白尼、开普勒、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他们不怕牺牲的拼搏献身精神;积极努力的发明创造精神;顽强、勤奋、认真的刻苦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是鼓舞我投身于科研、献身于中医基础理论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强大动力的源泉。
假如日后我的上述三项科学发现的成果,能为中医战胜糖尿病发挥一定的作用,能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也就心满意足了:——我的今生不虚此行。
正是:相似规律巧运用,科学发现续新篇;
继承先辈英雄志,光辉照我永向前。
十二、朔本求源论胰俞
各领风骚数百年
接下来的问题是:2002年受广州中医学院委托,由赖新生、陈兴华、陈振虎等撰写、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常见病针灸治疗》一书中,既然已经明确提出了用胰俞穴治疗糖尿病了,为什么在当时的医学教材和针灸穴位挂图上,并没有经穴胰俞的论述和标注呢?
其实, 胰俞作为胰腺的腧穴出现在医学著作中,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
早在197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上海中医学院主编的《针灸学》一书中,就明确提出过胰俞的概念。
时过30年,2004年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齐强主编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中,也对胰俞穴进行了解释,并且对其名称进行了单列。
实际上,胰俞穴在广大针灸爱好者心目中,早已是心知肚明的事。我的好朋友袁文保医师,在巨鹿县城是一名颇有造诣的利用针灸治疗脑中风的好医生。几年前,他就曾经给我说过:1965年他在保定学习时,老师就讲过胰俞穴。只是因为古代医学文献中没有记载,国家针灸经穴标准化方案中又未予以更名,所以,该穴位才一直被当作经外奇穴使用。既然是经外奇穴,国家的标准教材和挂图上十四经脉中仍然公认361个经穴,并没有标注胰俞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前面说过了现代人对胰俞穴的认识,下面再说一下十四经穴中的361个穴位的历史渊源。人们就可以进一步从中领悟到我所提出和论证的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穴”的重要意义。
原来,十四经穴中的361个穴位,并不是古来就有的。
腧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的。十四经脉中的361个穴位也一样,是历代医学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和完善的。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对世界人民的伟大贡献,它和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一起,曾经被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也有人将之誉为“四大发明之前的第一大发明”。
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对腧穴作了重要的阐述,论及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从而为经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所载入的《内经》成书以前所发现的主要腧穴共386个,但是有名称的仅161个。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记载十四经穴的书籍。全书列载正中单穴49个,两侧双穴300个,合计经穴总数为349个。
公元1026年,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图经》在《甲乙经》的基础上,增加了阳关、灵台、膏肓俞、厥阴俞、青灵5穴,使经穴总数成为354个。
公元1220年,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又增加了:眉冲、督俞、气海俞、关元俞、风市5穴,使经穴总数达到359个。
公元1815年,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又增加了中枢、急脉2穴,才使经穴总数上升到361个,一直沿用至今,该数字是举世公认的经穴标准。
令人奇怪的是:就连《黄帝内经》中按照“天人相应”的思想,都说是:“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这里的“节”即是指穴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个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为什么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医界仍然固守和沿用着将近两个世纪之前清朝的361个经穴的传统提法呢?
清代医学家张锡纯说过:“吾人在古人之后,当竟古人未竟之业。若不能与古为新,俾吾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是吾人罪也。”
看来,假如张锡纯老先生在世,他也会赞成我们今日之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的。
所以,后来王启才秘书长《致中国针灸学会一封公开信》中说过:“在经穴的数目方面,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仍旧停留在清朝的361个上,而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不要老是担心会不会被人认可。如果张仲景、王清任这些古人当初也抱有这种‘怕不会被人认可’的想法的话,那么,灿烂的中医文化就不会有《伤寒论》、《医林改错》这样的不朽之作,同时也不会有伟大的针灸学的今天!”。
正是:朔本求源论胰俞,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医理论千秋业,走在四大发明前。
十三、“胃脘下俞”出奇兵
说过了十四经穴中361个经穴的历史演变,下面我接着说自己提出和论证“经穴胰俞”的过程。
2005年10月的一天,我从巨鹿新华书店买来一套新版的《针灸穴位挂图》。这套挂图又给我带来了继续深入研究胰俞穴的兴趣。新版的《针灸穴位挂图说明书》前言中说:“本挂图共标示和介绍了人体430个腧穴,其中包括全部14经穴361个。”该挂图区别于其它挂图的特点是: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足太阳膀胱经原来的“空缺”部位,用红色的小字体标注了一个“胃脘下俞”字样的穴位名称。但细心人不难看出:所谓“胃脘下俞”穴并没有被列入14经穴内。所以,这又是一次促使我研究成功的关键一步妙棋。
那么,“胃脘下俞”穴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胃脘下俞”穴在祖国医学上被定为经外奇穴,一般的挂图仅标注经穴,不显示奇穴,故而在足太阳膀胱经膈俞与肝俞之间出现空缺就不足为怪了。新版的挂图用红色小字体标注“胃脘下俞”,也正好说明了胰俞穴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经穴身份确认。
2006年,我发现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由吕景山、吕玉娥、吕运权等撰写的《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一书中,有对经外奇穴“胃脘下俞”的精彩论述,使我受益匪浅。
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知道: 胃脘下俞,别名胃下俞、胃管下俞,出自《龙衔素针经》。而且,古代医学家早已发现了它有调整胰腺的功能——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云:“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胃脘下俞穴主要有胸8神经分布,而支配胰腺的传入神经主要是胸8,传出神经为胸8至胸10,说明胃脘下俞与胰腺的神经分布相对应。所以临床上胰腺患者该穴处都有明显的压痛点。又据动物实验表明:针刺胃脘下俞能显著降低家兔的血糖,能够有效地改善胰岛的功能。从而证明了胃脘下俞穴就是胰腺生理、病理状态在背部的反应点,更确切地说,胃脘下俞就是胰腺的背俞穴。
所以,无论从古代医学家的观点,还是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我们都有理由说:将胃脘下俞这个经外奇穴改称14经脉上的胰俞穴,是十分恰当和贴切的。这样分析,将胰俞穴定为14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就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假想,而是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了。
那么,原来的空缺处既然有胃脘下俞穴,也具有相同的功能,我们又何必费尽千辛万苦地去把一个经外奇穴改称经穴呢?
这是因为:
第一,胃脘下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干线上,把经外奇穴胃脘下俞改称经穴胰俞,填补了14经穴中没有胰腺背俞穴的空白。从此,即将结束近两个世纪以来,针灸文献中从未增加过一个新经穴的历史。
第二,把经外奇穴胃脘下俞改称经穴胰俞,符合腧穴发展的历史规律:——历代针灸文献增补经穴,不少是从经外奇穴中转化而来的。这一更名,使奇穴归经工作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巧妙地解决了经外奇穴与经络、经穴三者之间原有的、充满了混乱的问题。
第三,把经外奇穴胃脘下俞改称经穴胰俞,使胰俞和心、肝、脾、肺、肾的背俞穴一样,让人们一目了然、清新明快,一看就知道它是治疗胰腺疾病和糖尿病的穴位,从其名称到治疗功能都更具有明确性。
第四,把经外奇穴胃脘下俞改称经穴胰俞,使该穴位有了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规范的腧穴名称,避免了别名过多的复杂性。
总之,无论是经外奇穴胃脘下俞,还是经外奇穴胰俞,都不能和我命名和归经的“经穴胰俞”同日而语,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里决不是仅只改变一个名称的问题,它改变的是一个旧时代,它带来的是一种新观念。
正是:“胃脘下俞”出奇兵,继承带来新观念;
“经穴胰俞”结硕果,创新能把时代变。
十四、增加一个新经穴
鲜花伴我永向前
经过认真细致的学习和层层深入地分析,我终于把有生以来第一次用心血和汗水培育出的鲜花、第一次发现和阐明的科研成果——“经穴胰俞”,撰写成了继承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的科技论文:《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专门到巨鹿新华书店买来了《医学论文写作指南》一书,认真学习,深刻钻研,以便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
新增一个经穴似乎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它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理论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现实影响,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正是:增加一个新经穴,鲜花伴我永向前;
针灸推拿两学科,引领潮流战凶顽。
十五、 巨鹿古郡培育我
走进中医科学院
论文是写好了,经过四处拜师请教、反复修改,自我感觉不错,但是上哪里去投稿,让谁去发表呢?这又成了问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也是正应了这句话。有一天,我到好朋友袁文保针灸医师那里去玩,发现袁医生订着《中国针灸》杂志。在2006年第5期上刊登着——20日,即将在北京召开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的消息。同时,还刊登了学术年会《针灸文献研究思路创新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的通知。我一看,要创新型的医学论文,正好对路。接着,便一方面往北京打电话联系从邮局发稿的事;另一方面,把稿件存进自己微机的邮箱里,准备从邮箱发稿,两条腿走路。
当我说到往《中国针灸》杂志投稿的事时,袁医生笑着说:“《中国针灸》杂志是国家级一类核心期刊,稿件到了北京,恐怕人家一看是县一级的一个“中级按摩师”的作品,连正眼看也不看就扔进字纸篓里去了。”言外之意是:投稿可以,但别抱多大希望。
然而,再难的事情都不能说就没有可能办成。非常幸运,我的论文发出去后,很快便收到北京的回音。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给我发来了同意论文入编学术年会论文集、并让我准备去北京参会的邀请函。
按理说,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应该令人高兴。可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在部队服役10年,只到过武汉军区开过后勤装备技术革新展览会;回地方后将近30年,也仅去过省会石家庄参加过道路交通事故勘查师培训会。今生就是没有去过首都北京参加过国家级的会议。而且,这次可不是一般性的行政会议,而是中国针灸学会的学术会议。自己一个普通公务员,就那么点水平,而且纯粹是一个医学门外汉,上北京和那些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一起开会,人家能看得起自己吗?别人讲的知识自己能听得懂吗?大会交流的学术思想自己能学得会吗?
反过来一想:我有论文提交大会,就有名正言顺的参会资格。单从这一点上来说,自己并不比别人矮一头矬一膀,敢于前去北京参会,就是一种具有自信和勇气的表现;也是我们这个具有千年文明历史的燕赵大地、古都邢襄和古郡巨鹿人民的光荣!于是,我便鼓足勇气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于是,才有了日由王振刚同志在《巨鹿晚报》上所报道的《“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的新闻特写。
—20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以及“针灸文献研究思路创新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研究高级培训班”,在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
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保延、副秘书长刘炜宏,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党委书记张丽,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江、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俞冬清、刮痧与砭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金生以及来自全国的代表60余人出席了大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黄龙祥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针灸学会李维衡会长在讲话中强调,在当前的形势下,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他还强调:“继承与创新发展同等重要”。
我的论文和上述会议及讲话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的北京之行的确是来对了。和我原来的想法正好相反,我一到了中医科学院,便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各位专家、教授们的热情接待和在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在参会期间,我们在一起共同开会、听报告、讨论问题,晚上,闲暇之余,还在一起品茶、吃水果,天南海北地拉家常,或者一起去逛首都的夜市。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平等相待。总之,事实证明了我原来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中医科学院的黄老黄龙祥教授、《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刘炜宏教授等都待人十分亲切,穿着非常朴素,一点也不摆架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年轻有为的张建斌教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更使我终生难忘。
在谈及我对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的命名和归经时,我拿出了那张使我产生灵感的针灸推拿挂图让大家看时,张教授高兴地说:“真没想到你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这样的针灸挂图,在全国独一无二,非常珍稀!回去我就给我的学生们讲。”原来,我的挂图除了填补“经穴胰俞”的空白以外,另一个特点是:我把人体上一些重要的穴位的功能和主治也都标注其上。一般的挂图都是规规矩矩地挂在墙上,象我这样把经络穴位挂图标注的象作战地图一样的,的确不多,在全国很可能找不到第二份。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有:“物以稀为贵”之说,难怪我的针灸推拿挂图能受到张教授的夸奖了。
日,我从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名叫《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的医书,谁知道张教授看后欣喜异常。他说:“你知道这是谁写的书吗?”我说:“上面不是印着作者是梅健寒、杨玉华吗?”“梅健寒是我的导师,而杨玉华是我的师母。这本书后面还有我写的后记呢!”。真没想到这么凑巧,我竟然买到了刚刚出版不到1个月、梅健寒老先生临终也没见到的他自己所写的书。高兴之余,我说:“张教授,请您给我签名留念吧!”
于是,张教授欣然命笔,题道:
“赫老师:非常敬佩您的探索精神,愿我们都能从梅、杨老师的书中获得智慧和力量!”
也就是这本书中梅、杨老师所阐述的“经络定理”,帮助我破解了日后撰写《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时所遇到的医学难题。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又被我抓住了,这又是促成我研究手少阳胰经成功的重要前提。
在这次会议正式开幕前,我们每个参会代表都拿到了会议资料。翻开学术年会《针灸文献研究思路创新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便可以看到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和我的姓名一起,赫然纸上,因为刚出版,书中还不时飘出谈谈的油墨的清香。我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在国家级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中,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正是:巨鹿古郡培育我,走进中医科学院;
故乡人民养育我,聪明才智全奉献。
十六 忍痛割爱“求故友”
论文登在“百家园”
这次会议收入论文集的文章,按照大会“征文”的通知精神:其中比较优秀者,经过专家组评审,可以被《中国针灸》杂志正刊发表。因此,从北京回来后不久,《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便给我发来论文修改函。受版面的限制,要求在字数上,应限制在1000多字。这一下子可使我发了愁:原文大约有4000多字,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渗透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要想让我去掉一个字都十分困难,何况是要我去掉3000字!怎么办呢?当时正赶上2007年春节,按照传统习惯,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原来河北隆尧一中高中毕业的部分老同学都在一起聚会。于是,我就想到请老同学助一臂之力,一定能帮我把此事办好。当我说明用意后,几个老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分析了一番之后,很快便梳理出了头绪。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下,我终于按照规定的时间胜利地完成了《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交给我的论文修改与精简任务。
日,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的修改稿,顺利通过了编委会专家组的评审,被《中国针灸》杂志2007年第6期以“百家园”的格式公开发表,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国家级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这关键一步的迈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我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为我日后敢于给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提交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忍痛割爱“求故友”,论文登在“百家园”;
登高一呼天下知,
糖尿克星威名传。
十七、天梯一架帮助我
世界高峰勇登攀
唐朝李白有《夜宿山寺》的壮丽诗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打个比喻:如果说要想上天,除了有“高百尺”的“危楼”之外,就必须有一架上天的天梯。那么,我的这篇1800字的论文,就是一架帮助我奋勇攀登中医基础理论雄伟高峰的“上天梯”。
日,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为了举办好庆祝大会,“世针会”提前很长时间,便面向全球发出了论文“征文”通知书。中外医学专家都跃跃欲试,希望能依托“世针会”这个平台,拿出世界水平的文章,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也早就有心思往“世针会”提交论文,只是因为当时我的论文在国内尚未公开发表,怎可一步登天?只好等待“中国针灸”杂志明确答应公开发表了,我才积极备战“世针会”。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我在原来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这一创新型论文的基础上,又经过千锤百炼,终于给大会“腧穴理论研究与应用论坛”提交了论文。题目仍保持原论文题目不变,内容却更加丰富和充实了。这次遇到的难题是论文前面200字的摘要,必须翻译成英文。我的英语基础差,自己不能单独完成任务,仍然需要请朋友相助。因医学理论中的专用名词太多,很多英语教师都觉得很为难。我的外甥高奎涛在巨鹿二中任教,在关键的时候给我帮了大忙,他托人给我翻译好论文摘要,搬掉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给我铺平了进军“世针会”的通天大道。如果说以前不知道学习英文有什么用处的话,那么,通过这次国际间的科技文化交流,使我吃尽了不精通外语的苦头,由此可知学习英文的重要性。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2007年 10月20日—22日,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主办,中国针灸学会承办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为大会题辞并宣布大会开幕。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邓良月致开幕词,热烈欢迎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和针灸界专家、学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巴西总统罗拉、中国国家副总理吴仪、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及基本药物技术合作司司长马索索(Matsoso)向大会发来了贺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代表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致辞,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中岛宏、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副局长石保权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佘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谢阳谷。
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收录了大会参会论文546篇,其中国外100余篇。该文集中英文对照,大16开,630余页,印刷精美,极具学术和收藏价值。
我为大会撰写的论文《论14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Study on the 362nd acupoint of fourteen Meridian—YishuHE Zeng-cai ( Julu county blind Massage clinic, Hebei province 055250,China) 》被该书刊登在“腧穴理论研究与应用论坛” 一章中 (《论文摘要汇编》中国•北京, Beijing,China第207---208页)。当看到作者的姓名被冠以“中国•赫增才”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我一个再普通也不过的中国普通一兵,竟然能像一名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一样,代表伟大的祖国参加世界级的学术大会并发表论文为国争光,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难道还有比这更令人感到欢欣鼓舞的吗?虽然这时候,我们看不见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也没有五彩缤纷的花环,更没有站在世界级颁奖台上;但是,一股热血却从我的胸中涌起,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无限的幸福和荣光!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因为,我的名字和我的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我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因为,我把自己的胆魄和勇气鼓足到象满载的风帆,并且把自己的科学发现成果搬上了世界最高峰!它标志着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认与肯定,它标志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了“事业有成”!
《中国针灸》杂志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日本科学文献快递(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所以,即使我没有参加“世针会”,我的科技成果也早已奉献给了世界。但是,能在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其轰动效应肯定是不一样的。通过在这次世界级的学术大会发表论文,我把这一科研成果提高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这真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正是:天梯一架帮助我,世界高峰勇登攀;
愿为祖国争光荣,誓让世人保平安。
十八、特效降糖胰俞穴
科学理论天下传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应该告一段落了。我站在科学发现的高度上,从2005年11月到2007年10月,用了两年的时间,发现、提出、论证和命名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效降糖穴位“经穴胰俞”。
那么,“胰俞”穴在临床实践中是否真的能够发挥降糖作用呢?
下面请听根据酷6网(Ku6)分享视频录音录像资料整理打印北京体育台专家讲授胰俞穴的位置和功能时所说的一段话: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穴位,它的名字就叫做胰俞穴。
那么,胰俞穴的位置在哪里呢?
古人谈到心俞、肝俞、肺俞、厥阴俞。那么,没有提到和正式命名的就是这个胰俞穴。
但是,胰俞穴它给了一个空白的位置,据我们研究,这个位置我们可以叫做降糖穴,也叫胰俞穴。
那么,它在哪儿呢?它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人体两个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位置对应的就是第7胸椎,再往下一个棘突,就是第8胸椎。
胰俞穴是非常有用的。古人把所有的脏腑在咱们后背的腧穴都有命名,那么,胰俞穴对应的就是人体上胰腺的位置。胰岛素是哪儿来的呢?是胰腺分泌出来的。所以,经常按揉胰俞穴,对于降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有一个病人打电话给我说,用艾灸两侧的胰俞穴,过了两、三个小时以后,血糖从18降到10以内。虽然说,个体之间可能有差异,但是呢,说明胰俞穴是非常有用的,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是能立见神功的!”
“是能立见神功的!”这就是有关专家对“胰俞穴”特效降糖作用最生动表述!然而,上述一席话,很明显是在讲授专家把胰俞穴仍然当作“经外奇穴”时所说的。但是,奇穴也好,经穴也罢,它的位置、作用和功能都是一样的。我的“经穴胰俞”只是使穴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已。
那么,发生的根本的变化是什么呢?这就是:我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继承和创新了中医基础理论,把“经外奇穴”胰俞或曰“胃脘下俞”划归到了十四经脉,并且命名了“第362个经穴——胰俞”,彻底改变了“上了古代医书的话一字也改不得”的陈旧观念,填补了一项医学空白,增加了一个胰腺的背俞穴。并且,把这一科研成果,传播到全世界。
其实,发现“胰俞穴”能够治疗糖尿病是我们老祖宗的功劳。这在前面我已经做过了介绍:古代医学家早已发现了它有调整胰腺的功能━━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云:“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在这里,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对中华民族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进行了一次挖掘而已。这正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法。
正如梁衡先生所说:
“众人摸索千百年,窗纸只待一人点。
历史宠爱幸运者,勿将机遇来轻看。”
毕竟“胰腑”和“手少阳胰经”是如何发现的,且听下回分解。
“经穴胰俞”“胰腑”“手少阳胰经”发现演义
———“门外汉”走进中医科学院
“勇攀登”创新中医新观念
(巨鹿县盲人按摩门诊,中国 • 河北 055250)
十九、初生牛犊不怕虎
敢把五脏六腑变
上回说到增加了一个胰腺的背俞穴的问题,接着便引出了下面一个话题:胰腺是否是一个脏腑呢?
背俞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一篇《灵枢•背腧篇》,载有五脏背俞穴名称和位置。《素问•气府论》提出“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西晋王叔和《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此后,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又补充了厥阴俞。时过1300年,2006年11月
18—20日,在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上,我又新增加了胰腺的背俞穴“胰俞”,填补了膈俞与肝俞之间的空缺,从而,才使人体全部背俞穴补充完备。一穴之增,其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而按照背俞穴的定义: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才能称为背俞穴。它是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旁开1.5 寸处。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它一般是和胸腹部的募穴一起,主治该脏腑的疾病。
背俞穴,在治疗疾病的意义和效果上, 都是非常肯定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针灸界老前辈李鼎先生,在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2006年学术年会上曾经说过:“要重用背俞穴”。
这句振聋发聩的话,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也成了我专注研究“经穴胰俞”的一个强大动力。
如果我的胰俞穴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胰俞穴所对应的胰腺就应该是一个脏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胰腺既未被列入五脏,又未被列入六腑。.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在中医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的脏腑地位,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一大缺憾。可是,究竟由谁来提出修改和论证这个课题呢?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人敢于提出修改和论证这个课题,又有谁能够将其付诸实施,完成改动五脏六腑这一历史性的继承与创新呢?
自然界中有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是说: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作为高级动物人的头脑,也有惯性——“因循守旧”。所以,这才是一个天大的医学理论难题。即使有人搬来一架上天梯,也没有人敢于上得去!说来说去,这里还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上了古代医学家医书的话,也不能认为句句都是真理,一字也动不得。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医书上睡大觉,又不能轻率地去胡编乱改;而应该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地以科学的态度去创新和发展。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写过《题西林壁》这首极富哲理性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茫茫的人海里,在大千世界之中,研究胰俞穴的专家学者又何止千千万万?那么,为什么最后成功的机遇能够让我抓住呢?有人说:很可能跟你是圈外之人有关。我认为: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更倾向于“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个真理。愚者能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 。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准备的,这也是真理。
说到这里,给大家再讲一个小笑话。每次写好论文,我都让袁文保医师去提修改意见。他笑着说:“研究这些问题,你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研究出成果了,别人会说:看人家没有上过医校,能创造出这样的成绩来,真不简单!你如果整不成,也会有人说:他啥也不懂,都是瞎啰啰的,别听他那一套!所以,就是错了也没关系。再说,你是圈外之人,思想不受框框的限制,自然容易改革创新;你没有显赫的名声和地位,更不怕丢掉什么;你没有任何思想包袱,能够轻装上阵。所以,你研究的论题,容易成功”。说完,我们两人都哈哈大笑。
下面,我们接着探讨胰腺能否算得上一个脏腑的问题。
人们在研究胰腺的脏腑归属的时候,很自然地便引出了原属于六腑之一的“三焦”一词。
古人以三焦涵盖了现代医学中胰腺的功能。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并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作用。但是,因对其具体概念论述的不够明确,而且《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所以,引起后世医家争论纷纭。
我赞同“赵隶华等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的论述。
中医没有糖尿病一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将其称之为“消瘅”,后人则把糖尿病称之为“消渴”,并且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其病理为人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燥热所致。其中,又以心肺主因为上消;脾胃主因为中消;肝肾主因为下消。而且人们还逐渐认识到,胰与三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三焦经脉的循行也络属于胰腺。
中医治疗“三消”的根本,便是通调三焦的功能。针灸治疗则以三焦经的阳池、外关为主穴,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胰俞、三焦俞、肺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等穴;配以肺经上的鱼际;配以胃经的足三里;配以肾经的太溪;肝经的三阴交;还有任脉上的中脘穴,既能增加胰液和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血糖能够被正常利用,又能发挥益气、健脾、补肾的功效,使三焦的功能正常,胰的功能恢复,糖尿病得以缓解和康复。因此,胰腺、三焦和“三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消”为三焦同病,治“三消”必用三焦;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胰腺划归入六腑,用胰代替三焦,则三焦便克服了原来空洞一腑的纯中医概念的弊端。那么,手少阳三焦经也就变成了胰的经脉循行,第362个经穴胰俞作为胰的背俞穴的存在也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2008年6月我在《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中提出了:“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的新观念。从此,结束了上述千年争论,使胰腑有名有形;同时,也给三焦的解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三焦虽有名无形,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六腑之一,在针灸临床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胰腑取代三焦后,仍应继续发挥三焦和三焦俞的重要作用。
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把五脏六腑变。
胰腑若能成正果,再论胰经是自然。
二十、手之少阳为胰经
中医理论更完善
接下来的是,“把胰腺划归六腑,用胰取代三焦”后,胰腑应走哪一经?我的论点是“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
其实,提出这一论点最早的是三家:道家、佛家、儒家等民间医学的先哲们。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手少阳胰经的观点,在我国的民间医学文化中早已有论述,只是尚未被国家医学界认可而已。
徐力强先生在因特网上载文“道家养生之糖尿病篇”中说:“胰脏即为中医的三焦,故,经络上称手少阳胰经,非手少阳三焦经。”
从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廖育群先生在慈光佛教医药咨询网上载文说:“胰为太仓之吏,司升降,盖言五味入脏之支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
糖尿病l23健康信息网上曾登载朱修林先生“自治自愈糖尿病”一文,文中说:“胰为人体第二条消化腺,脾与胰互为表里,同属于十二正经的手少阳三焦经应胰脏……峨眉宗将手少阳三焦经又称手少阳胰经。”“根据糖尿病的学说,临床经验早在1943年就在我国问世了。现摘录日本针灸家泽田先生的遗作如下:胰脏亦名中焦府,发生变化时即会引起糖尿病,主要是调和中焦府,须灸中脘、阳池、三焦俞,使三焦调和,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确立胰腺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对于中医脏象学和经络腧穴学来说并不是一大奇闻,更非标新立异,只不过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次改革创新而已。
尽管中国的民间医学,都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手少阳胰经”的呼声,但是,中医界仍不予理睬。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能让国家中医界接受呢?在这里有一道医学难题挡住了我们的出路,那就是为什么胰腺可以作为一腑代替三焦?为什么手少阳三焦经可以由手少阳胰经来代替?用什么依据来证明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得着“经络定理”。
这就用上了前面我所说过的、针灸界老前辈梅健寒2002年在意大利米兰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上所提出的: “经脉循行等于本经病候分布”“病候分布等于本经腧穴主治”“腧穴主治等于本经经脉循行”的“经络定理”(梅健寒,杨玉华.奇经八脉与针灸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我认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和治疗“三消”即糖尿病的病候分布及腧穴主治是完全一致的,和胰腺的背俞穴胰俞治疗糖尿病的功能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胰腺应该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脏腑依托;反之,也可以说,手少阳三焦经就是胰腺(或称胰腑)的经脉循行。故而,首先应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把胰腺划归六腑,将三焦改称胰腑;其次,把手少阳三焦经改称手少阳胰经,变成胰经的经脉循行。这一“改称”,对于五脏六腑和十二正经来说,无疑是一具有划时代的继承改革与充实完善伟大意义的变更:
第一,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医脏象学说中没有胰腺脏腑地位的空白,比确立经穴胰俞填补了胰腺没有背俞穴的空白更加重要。
第二,确立手少阳胰经的经脉循行,一是为胰腑找到了经脉循行,二是为手少阳经找到了脏腑依托。此真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确立胰腺的脏腑地位及其经脉循行,又反过来为经穴胰俞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当今世界已有亿万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形势如风卷狂澜,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不容乐观,糖尿病已成为除心脑血管和肿瘤以外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十二正经中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的确立,必将使真正科学的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更加完美,使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更加扎实,使古老的传统医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战胜世界级的医学难题——攻克糖尿病的战斗中,占据半壁江山,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我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亿万糖尿病患者。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集中反映出了我的上述思想。这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2008年网络普及版上,可以直接让海内外的读者去阅读。
正是:手之少阳为胰经,中医理论更完善;
经络定理来统帅,半壁江山更稳健。
二十一、发扬民族好传统
保持特色求发展
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告一阶段了。然而,又有一个极好的机会被我抓住了。
日,我为“第八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提交了参会论文:《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
这篇论文,首先把五年来我所研究的三项科研成果集中回顾了一下,然后,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做了一次全面的剖析。我的论著就像浪花一朵,溶入了中医基础理论的苍茫大海之中。
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请大家共欣赏:
“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工程。现就自己的认识,分述如下:
(1)我们要继承古代医学家留给后人宝贵遗产中的优秀部分。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首先是继承,就是把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学到手,接受过来。其中以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和十四经脉中的361个经穴为重中之重。继承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它的宗旨在于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代代相传。所谓“取消中医”是不可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提倡中西文化相互借鉴、补充和包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好,才能有创新。中医辨证体系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僵死是没有出路的;同样,用西医的模式去改造中医也是行不通的。中医就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特色。
(2)改革我国古代医学家留给后人宝贵遗产中的不足之处。回顾上下五千年人类的文明史,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世界上没有万古不变的真理。历史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变迁,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死抱着老祖宗的医书,不准后人改动一个字,那就不但是可笑,而且是可悲、可恨的了。
(3)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创新是科学发现之母,创新也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生命的源泉。创新建立在对人类既有知识继承的基础之上。人类经过上万年的创造和探索,无数科学家创造了成千上万项的发明和发现成果。对造就我们今天的文明世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灿烂的祖国医学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要发扬前人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推陈出新。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要有所作为。
(4)发展是祖国医学适应当今社会前进、时代要求的硬道理,也是中医药事业和中国针灸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突破旧论,获得新知。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中华医学脏腑经络腧穴理论本身,就是人类生命科学的重大奇迹。人们曾把它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说明了中国的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备受世人瞩目。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进行针灸医学的学习、运用和研究。作为神奇的针灸技术发源地的中国,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致力于针灸理论、临床和实验科学的攻关。只有努力把中医药事业在全球发扬光大,才能彰显一个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和当代负责任大国的风范,才能称得起中华民族对人类有所贡献。因而,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有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我研究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经穴“胰俞”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日后还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会有这么大的收获。我的《从“胰俞”“胰腑”“胰经”论中医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一文,被《中国针灸》杂志发表在2009年增刊上。该篇论文是我5年来科研成果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它的问世,是我生命过程中最值得自豪、最感到辉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刘炜宏教授在2010年卷首语中,发表了题为:《继承 普及 创新——针灸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著名文章。现摘录如下:“为了针灸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当前我们要努力去做三件事:继承、普及、创新。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中医学历史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虽然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但是“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永远是我们的信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才能更好地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从而保证中医药、针灸的地位。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继承,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内经》时代的百家争鸣,到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以至于清代的温病学派近代的汇通学派,历代医家正是循着“古方今病不相能”的思路,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使中医事业不断向前,蓬勃发展。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自然条件、新的人文关系,面对的是现代科学体系之上的现代医学的挑战。这种种的不同迫使我们积极思考,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包括疗法的创新、理念观念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创新。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
通过上述引证可以看出:我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我在5年间所发表的6篇论文,才能受到中国针灸学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如此重视。
日,在网上发表署名作者为吕玉萍、 吕玉红 、王文萍 的医学论文《论胰腺的中医归属》(《环球中医药》2008年第4期),第一个将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作为“参考文献”引证,并且在“当代中医工作者对胰的多种阐发”一节,承认该论文是“从针灸角度出发讨论胰俞的命名和归经”的科技论文。
日,我的《论十四经穴中的第362个穴位——胰俞》一文,荣获全国医学优秀成果征集办公室“全国医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曾经说过:“针灸学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络理论与针灸技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时至今日,仍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灸学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的医学财富,在引领中医药走向世界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运用针灸防病治病。针灸学研究已成为发达国家关注和资助研究的重点领域,这就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和针灸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全国针灸界的同道与我们通力合作,共同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
我作为一个普通公务员,从—--20日去北京参加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开始,到---18日安徽合肥 “第八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为止,冒然闯进了中医基础理论继承与创新科研领域的大门,我自己有时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更可笑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2009年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道门点穴绝技医疗》的文章,竟然把我命名和归经的“胰俞穴”称为“四大今穴”之一,歌曰:“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膈俞瞧”。由此和“四大古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相媲美。
还有,2009年,我接到《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社特约我为该编辑部“常务主编”的聘书:“经专家推荐特聘赫增才先生为《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担任相应的工作。”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
日,《糖尿病交流网》将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作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予以转载。
日,《国医准绳》华景论坛将我的《论十二正经中的第十条经脉——手少阳胰经》一文,作为“针灸理论” 予以转载。
一些医学杂志慕名求论文来信者,像雪片一样地不断地飞来,给我送来了信任和温暖。
总之,五年来我所研究和发表的中医医学科技论文,不但受到“中国针灸”和“世界针联”的青睐,而且还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互联网上的众多网站也争先恐后的予以转载,一时间,在网上,我的论文铺天盖地而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百十个网站转载了我的论文和这篇“发现演义”。
正是:发扬民族好传统,保持特色求发展。
欣欣向荣树有根,涓涓始流水有源。
二十二、锦囊存入数据库
定为人类做贡献
当然,就目前来说,我的上述科研成果还处于理论研究的“百家争鸣”阶段。人们一说到胰俞穴,仍旧想到它还是一个“经外奇穴”。要想使“经穴胰俞”达到具体实施,恐怕还要等待若干年。因为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会议讨论通过,毕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个人说了立即就算那么简单的事。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鲁迅先生也说过:“地上本来没有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登纪录片一步登天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