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写自己的四句七言,一二写自己的四句七言押韵必须要有自由,平等,和谐这些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en押韵的诗句
下载积分:3500
内容提示:en押韵的诗句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17|
上传日期: 00:24:5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en押韵的诗句
关注微信公众号写出的七言绝句有什么要求?_百度知道
写出的七言绝句有什么要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绝句的写作 1、2、3碧 波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2、 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 ,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3、 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4、 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1 —三、平仄声调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四、绝句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碧波·桃花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五、关于押韵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因此,押韵的字又叫韵脚。如在“平仄格式”中列举的诗:&&咏树&&是押的豪韵,韵母是ao;&&小溪即景&&、&&暴风&&是押的侯韵,韵母是ou;&&夜思&&是押的支韵,韵母是i;&&渡双江&&是押的痕韵,韵母是un、en;&&新春絮语&&、&&咏李白&&是押的寒韵,韵母是an、ian、uan;&&咏日&&是押的东韵,韵母是ong等。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当今人写诗,最好用普通话音韵为押韵标准,建议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韵书。该书可在新华书店购买;或向上海古籍出版社邮购,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 附言栏里写明购&&诗韵新编&&即可。六、起承转合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具体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掌握这四句话的要求,绝句就能写好。“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举例归纳如下:(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三)转折式。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四)因果式。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绝句的写作 1、2、3碧 波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绝句的写作 1、2、3碧 波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2、 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 ,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3、 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4、 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1 —三、平仄声调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四、绝句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碧波·桃花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五、关于押韵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因此,押韵的字又叫韵脚。如在“平仄格式”中列举的诗:&&咏树&&是押的豪韵,韵母是ao;&&小溪即景&&、&&暴风&&是押的侯韵,韵母是ou;&&夜思&&是押的支韵,韵母是i;&&渡双江&&是押的痕韵,韵母是un、en;&&新春絮语&&、&&咏李白&&是押的寒韵,韵母是an、ian、uan;&&咏日&&是押的东韵,韵母是ong等。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当今人写诗,最好用普通话音韵为押韵标准,建议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韵书。该书可在新华书店购买;或向上海古籍出版社邮购,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 附言栏里写明购&&诗韵新编&&即可。六、起承转合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具体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掌握这四句话的要求,绝句就能写好。“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举例归纳如下:(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三)转折式。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四)因果式。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我们把看到的5字一行或7字一行,共计四行的旧体诗,都称为“绝句”,其实只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的才称得上,大多是“古绝”或称“古风”,是沿用唐朝以前的写法,没有什么格律限制,大多押仄声韵。如果押平声韵,我们称其为“入律古风”我常用此体,自由得很。如果你非要写一首完整的绝句,那么我不得不提到格律。先谈平仄,简单地说,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就算仄声。具体规则如下:五言绝句——第一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种: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三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第一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并非铁板一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中数字是指每一行的第几个字。再讲压韵。压韵是非要不可的,在偶句的末字。如果在首行的末字就押上,则更佳。简单地说,凡韵母相同的字都算压韵。对于是否对仗,绝句里没有要求。二、关于五言绝句的写法,元朝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讲到:“绝句之法要宛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合谐。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也。”所谓五言绝句,就是五字四句的短体诗,是近体诗中最简短的一种,整首诗两联四句,每句五个字;双句必须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韵脚平仄均可(韵脚就是句末押韵的字)。精练短小是绝句的一大特点。常言道:一寸短一寸险,要做到言简意丰而又耐人寻味,七绝尚且不易,五绝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不易不是不能,这就要求作者思想境界要高,体察事物要细,文字功底要厚。要善于把握错综复杂的事物或深挚婉曲的情感,加以提炼和概括。正所谓集四海于净瓶,纳五岳于粟颖;蒸粗粮白石,始得美酒一盅。三、唐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唐时创立了近体诗或称今体诗。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前两者每首八句;所谓“言”是指每句中有几个字。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七言指每句七个字,是在五言的前面再添上两个字。多了这两个字,诗的容量加大了,表达也就更加的婉转曲折,内容也就更为丰富,当然从某方面来说,也就更有难度。试将人所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拿来看一下便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本是一首七言绝句,可是有人觉得它不精炼,改成五言绝句: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改前和改后大致意思虽然相去不远,但改成五绝的那一首显然在韵律、情境、口吻、声气方面都远逊原作。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1] 编辑本段诗体格律七绝格律分类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四种基本句式  【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 基本句式举例:  (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二)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四支韵)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三)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支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韵)    (四)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十五删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十五删韵)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编辑本段典范诗作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张旭《桃花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春宫曲》   王昌龄《 送柴侍御》
绝句有固定的格律,以七绝为例,包含四种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平起首句入韵式的写法,还有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等三种。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一、什么是绝句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二、平仄格式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诗词创作随便谈之二--关于押韵与选韵
二、如何选韵和押韵——诗词创作随便谈之二
&&&史文山&
1、诗歌为什么要押韵?
押韵是诗歌的第一特征,也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什么是韵,韵字在古书中的本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这是音韵学术语,涉及到韵头韵腹韵尾等专用名词,一时讲不清,简单说来,就是把汉字尾音(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使声音好听。诗歌必须押韵,为什么要押韵,这是因为第一,用韵能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第二,为便于成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不押韵就不能算诗歌。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诗歌同出一源,就是劳动。最初的诗歌都是能唱的,后来诗和歌分家了,歌曲属于声乐艺术,诗包括词曲民歌体诗成为声调艺术。为了抒发感情就需要使用有节奏感的声音和协调一致的余音,这样就需要押韵。把同类的声音放在同一位置上,有规律地回环反复,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音乐美,使诗句声音和谐有余味,韵律鲜明流畅,这样吟诵和演唱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音悦耳好听,也便于记忆。诗词曲包括民歌、顺口溜都要押韵。在戏曲和民间歌曲顺口溜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从诗歌史看,无论中国的外国的诗歌都是押韵的,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诗韵是一种力量”,可见外国诗歌也是押韵的,只是外国诗歌押韵方式和中国传统诗不同。有人看到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以为外国诗歌不押韵,这是误解。翻译的文字有时是直译,只把意思翻译了,不可能把韵也翻译过来。现在许多不押韵的所谓诗歌其实就是翻译体诗。本质上属于散文,但是有诗歌的形象和意念。中国传统诗词曲都是押韵的。所以要学习诗词曲,就必须重视音韵,懂得押韵。
&&&&2、如何押韵?
诗词曲的押韵都有一定谱式,作诗词曲必须按照谱式才符合要求,才有味道。诗词曲的谱式不尽相同。
诗的押韵。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指的是不要求平仄规律和对仗的诗体。近体诗指要求平仄格律和对仗的格律诗体,诗有绝句、律诗包括排律。词有长短调,曲有小令套曲。
古体诗的押韵非常自由,可平可仄,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可以两句一换,三句一换,四句一换。邻韵可以通押。
格律诗押韵的要求或者说规定,通常讲四条:一是押平声韵,不能四声通押。二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三是两句一押韵,韵脚通常在双句,单句不押韵。四是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一般说来,五言首句多不用韵,而七言首句则多押韵。
&&&&词的押韵。词的用韵没有一定规律,有的密有的疏,有的押平声有的押仄声,有的平仄交错。按照词学家龙榆生先生有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类&平韵格:一般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如《行香子》、《八声甘州》等。
&&&&第二类&仄韵格:一般是一韵到底,如《如梦令》、《念奴娇》等。仄声韵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可以通押,但不可与入声韵通押。
&&&&第三类&平仄韵转换格:如《西江月》,但必须在同一韵部。
&&&&第四类&平仄韵通叶格:有些词平仄韵脚可互相转换,或平转仄,或仄转平;或转换一次,或几次。如《菩萨蛮》。
&&&&第五类&平仄韵错叶格:有的词可以中途换韵或平仄韵交叉错押。往往一韵意思未写完,就插入另一韵;另一韵意思没写完又接用前韵,或转用第三韵。例如《定风波》(前后两韵相同中间插入另一韵叫“抱韵”例如“相见欢”;换韵并不完全是平仄交替转换,例如“钗头凤”)。
&&&&词的韵还有一些特点:小令韵密,句句韵或隔句韵,例如《常相思》。长调韵稀,常两三句、三四句用一次韵,如《念奴娇》、《永遇乐》。转韵的多为小令,如《菩萨蛮》、《虞美人》,长调很少转韵的,如长达240字的《莺啼序》仍一韵到底。除词谱规定的叠韵外,一首词内一般韵字不重复(最好也避免音同字不同)。
曲的押韵。
1、以平仄通押为常规。这是对格律诗、词押韵规则的最大突破。格律诗无论绝句或律诗,均要求押平声韵,甚至限用邻韵;词的用韵,平、仄皆可,但在同一阕里,要么平韵,要么仄韵,平仄不得相串(规定平仄转押的除外)。而曲就有极大的灵活空间,可平仄通押,但不等于胡乱押,需要按照曲谱押。
2、无论小令、重头、带过曲和套曲,均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用韵密。这是曲的特点。如〔一半儿〕五句押五韵,〔贺圣朝〕六句押六韵,〔醉中天〕七句押七韵,〔玉交枝〕八句押八韵,〔昼夜乐〕十句押十韵,句句押韵。连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也可增韵。甚至在句中都可另加暗韵(赘韵),比如萧自熙先生的〔那吒令〕:“草儿卧风儿暖和,坎上坐鸥儿戏波;叶儿裹腌鸡卤鹅,调儿左他弹我歌。直吃得碗儿破盘儿梭酒儿浊,醒一伙醉半坡跌三个,堪笑他滚草窝体似田螺。”于句中节奏点加暗韵(只能加在小停顿处,其它部位加之,则失去音节韵味),萧先生称之为“竹节韵”。“臥、和”,“坐、波”,“&裹、鹅”,“&左、歌”,“&破、梭、浊”,“&伙、坡、个”,“&他、窝、螺”,前四句每句中设两韵,后三句每句设三韵,七句中共有十七韵,将韵文之韵味,随意发挥到极致,充分显示出散曲韵密的独有特色。
4、可以重韵(同一韵脚重复)、可以借韵(邻韵通押)
曲的韵律依元人周德清编的《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是元代北方语系,它按当时北方语音的音韵,提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即把平声分出阴、阳,把原为入声的字分派到平、上、去三个音韵里去。平分阴阳后的语音,与今天的普通话的读音基本吻合。派入三声的字中,有的读音与今天相同,有的因语言随时代发展变化而相异。清人李渔在他的《笠翁剧论》里说过这样的话:“旧曲韵杂,出入无常者,因其法成未备,原无成格可守,不足怪也。既有《中原音韵》一书,则有畛域划定,寸步不容越矣。”可见《中原音韵》一书对散曲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今天我们写散曲,弄懂《中原音韵》的十九个韵部和平、上、去声,也仍然是写好散曲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它的“去声从严,上声从宽”的原则,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旦逾越了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认为是有格律的散曲,只能叫出律的作品或自度曲了。所谓“去声从严,上声从宽”是说,上声和去声虽同属仄声字,在元曲里,上声与平声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融,即该用平声处,偶尔可改用上声。但对去声则限制极严,该用去声处,既不允许用平声,也不允许用上声,这是元曲特有的声律规则。特别是尾句后二字必须分清上声和去声,不然表现不出“曲味”。例如[双调]沉醉东风&尾句后二字要求去上(押韵)。
+&|――厶上[-](韵)+-+|――(韵)+|-(句)――|(韵)
|-+(豆)|――|(韵)+|――||-(韵)+|――去上[-](韵)&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白衣送酒。&
——卢 挚(重九)&
  有待江山信美,无绪岁月相催。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画里。&
——任&昱(信笔)&
  &林君复先生故居,苏子瞻学士西湖。六月天,孤山路,载笙歌画船无数。万顷玻璃浸玉壶,夕阳外荷花带雨。&
——张可久(湖上晚眺)&
&&&而【鹦鹉曲】尾句后二字则必须是上去。[正宫]黑漆弩&小令用。又名【鹦鹉曲】、【学士吟】。【幺篇】换头。&
  ――+|++去(韵)+++|-去(韵)|――(豆)||――(句)||+――上(韵)  【幺篇】|――(豆)||――(句)|||――去(韵)|――(豆)+|――(句)去上|(豆)+-上去(韵)&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幺篇】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流水东去。便宜教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刘敏中(村居遣兴)&
例 二【鹦鹉曲】&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篇】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冯子振(农夫渴雨)&
&&&&曲的避忌。明人王骥德在《曲律》论曲禁第二十三说道:“曲律,以律曲也。律则有禁,具列以当约法”提出一些作曲需要避忌的意见。这些看法和上述之点有不同的地方,虽然要求较严,但是可供参考。
  重韵。(一字二三押。长套及戏曲不拘。)
  借韵。(杂押傍韵,如支思,又押齐微韵。)
  犯韵。(有正犯--句中字不得与押韵同音,如冬犯东类。有傍犯--句中即上去声不得与平声相犯,如董东犯东类。)
  犯声。(即非韵脚。凡句中字同声,俱不得犯,如上例。)
  阴阳错用。(宜阴用阳字;宜阳用阴字。)
  闭口叠用。(凡闭口字,只许单用。如用侵,不得又用寻,或又用监咸、廉纤等字。双字如深深、秾秾、恹恹类,不禁。)
  韵脚多以入代平。(此类不免,但不许多用。如纯用入声韵,及用在句中者,俱不禁。)
  叠用双声。(字母相同,如玲珑、皎洁类,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叠用叠韵。(二字同类,如逍遥、灿烂,亦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开闭口韵同押。(凡闭口,如侵寻等韵,不许与开口同押。)
按照王骥德的说法,曲的用韵比诗词还严格,可谓禁锢太多,很难完美。甚至连阴阳声都不许用错,开闭口韵也不许弄错,真有些强人所难。我们今天只可参考,不别拘泥。
3、怎样选韵?
&&&&选韵,是说要写一首诗,选用那个韵部的字作韵脚。选韵是创作诗歌的很要紧的事情,韵选的好,写起来顺达,念起来好听。这是个很具体,很重要,颇具个性的问题。每写一首诗都要在一个韵部中选一些字作韵脚。对于选韵,总的来看,要灵活,要以生活为参照。选韵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根据自己对韵部的熟悉程度及个人用韵习惯选择韵部。每个人都有一些个人喜欢的古人或名人的作品,甚至耳熟能详,觉得这些诗词的韵律很优美,这就可以借用这些诗词的韵字来押韵。如果是步韵作诗就不存在选韵了,但是存在选择词组的问题,总不能和别人用的词语相同吧。
 &&二是从韵部的宽窄考虑选韵。字多的,称为宽韵,字少的称为窄韵。选韵要选宽韵用,可供选择的字多,写诗挑选韵字就比较容易些;窄韵字少,选字搭配词组就比较困难,窄韵的律诗也就比宽韵的律诗少见。字数多少涉及到词组多少,韵字能组成词组的越多越好使用。《平水韵》宽韵的部有:上平声四支七虞,下平声七阳八庚等。有的韵部虽然字数不多,但能组词,搭配能力强,如上平声五微,下平声十一尤,被广泛使用。
&&&&三是根据灵感句选韵。有时为了写诗,突然来了一句诗意,甚至是睡梦中产生的,觉得很妙,从这一句出发,就大致可以确定将要用到那些字押韵了,于是就确定了韵部。
四是从所要表达的感情出发选韵。有的字发音响亮高亢,如“麻”、“豪”、“寒”、“唐”,比较适合写感情激昂奔放的诗词;有的字发音轻微低沉,如“波”、“皆”、“儿”、“微”、“姑”、“鱼”,比较适合写感情上孤寂凄苦悲凉的诗词;其它韵部发声适中,对写不同感情的诗词有广泛适用性。
词学家龙榆生认为作词选韵与声请有关,他引用明代散曲理论家王骥德说法,说:《中原音韵》这十九部韵的不同性质:
各韵为声,亦各不同。如“东钟”之洪,“江阳”、“皆来”、“萧豪”之响,“歌戈”、“家麻”之和,韵之最美听者。“寒山”、“桓欢”、“先天”之雅,“庚青”之清,“尤侯”之幽,次之。“齐微”之弱,“鱼模”之混,“真文”之缓,“车遮”之用杂入声,又次之。“支思”之萎而不振,听之令人不爽。至“侵寻”、“监咸”、“廉纤”,开之则非其字,闭之则不宜口吻,勿多用可也。
&&&&&&&&&&——《方诸馆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他虽是为着唱曲来谈,而且谈得也很笼统,但各韵部的声情不同,确是事实,在填词选韵时也是值得参考的。
&&&&有人认为韵字有声音亮度。一首诗的选韵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这首诗的诗风。一东之韵宽洪,二冬之韵稳重,三江示爽朗,四支显缜密,五微蕴藉,六鱼幽咽,七虞细贴,八齐整洁,九佳舒展,十灰潇洒,十一真严肃,十二文含蓄,十三元清新,十四寒挺拔,十五删隽妙;一先雅秀,二萧飘逸,三肴灵俏,四豪超脱,五歌端庄,六麻豪放,七阳宏亮,八庚清厉,九青深远,十蒸清淡,十一尤回旋,十二侵沉静,十三覃(读作“潭”)萧瑟,十四盐谦恬,十五咸通变。这些说法可参考。
&&&&4、格律诗押韵的忌讳
  格律诗押韵的要求严格,人们在押韵上又常常出毛病,所以,参照人们常犯的毛病,历代诗词家不断总结提出了押韵的一些禁忌,需要加以避忌。主要有:
&&&&落韵,又叫出韵。韵脚用了别的韵部的字。例如绝句首句入韵用的是“宫”字,第二句韵脚用“同”字,正确,韵母都是“ong”,可是结句却用了个“行”字,它的韵母是“eng”。很相近,但不是同一个韵部,这就是落韵了。
  凑韵,就是为了押韵而选了勉强对付的字来押韵,在诗界称其为“趁韵”“挂脚韵”。是指在韵脚上用一个与全诗意思毫不相关,很不统一,可有可无的字。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改为“黄河入海休”,“休”字就是凑韵。&
  重韵。字重复是词穷。重韵就是前后句韵脚用了相同的字。例如“神九会天宫,蛟龙入龙宫”,这就不妥当了,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头脑中“词库”贫乏。&
  僻韵。僻韵是指不常用的生疏怪僻韵字。读者不查字典不认得。例如“枵”(hao),空虚之意。“腹枵”可以组词,指肚里没有学问,腹中空虚,但社会交流和通常书面都听不到,也看不到,用它押韵,就形成了交流的障碍。&
  复韵,同义韵。同义韵是指前后韵脚所用的字,虽然字不同,但韵部相同、意义相同,接近用同一个字,是应当防止的。例如芳与香、忧与愁、先与前、花与葩等。&&
  现在又提出不许新旧韵混用。所谓混用,是指在一首诗中搞双重标准,诗的这一句遵普通话新韵,另一句却遵平水韵,这是不行的。例如有人分明是用普通话韵,可是对诗中个别字却坚持是入声字。还有人用平水韵,却用入声字押韵。都不对。&
&&&&5、如何选择韵书?
&&&&人们掌握的韵字毕竟有限,因此作诗词曲包括歌词就要借助于韵书。韵书种类很多,也有个选择问题。
&&&&关于韵书的选择,有旧韵书和新韵书。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时李登编的《声类》,在此以前是没有韵书的。人们作诗就依照当时的口语,而且不懂字音的平仄四声,只要顺耳好听就行。以后由于文学创作日益发展,就产生了声律学,产生了韵书。魏以后历朝都有韵书出现,只是有的没能保存下来。韵是随时代发展发生变化的,但是主体声音是具有沿袭性的,世代相传,不然,那些口头文学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正因为如此,为了适应人们写作诗词的需要,韵书就受到重视,到唐代以后,韵书都是经过皇帝批准来颁布的。历朝历代不断出现各种韵书,比较出名的而人们普遍采用的有《中原音韵》《词林正韵》《佩文诗韵》。《佩文诗韵》的体系叫“平水韵”。为什么叫“平水韵”,十几年来,许多人作过研究探讨,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平水”一词有多种说法,大体有三种说法:地名,河水名,官职名。这种诗韵体系究竟起源是什么,得名于谁,看法也不同。大致有三种说法:南宋刘渊,金代王文郁,金代毛麾。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诗词对联大为兴盛,私塾也普遍起来。上至皇帝,下至小学生,对韵书也更需要。这样就产生了多种韵书。古代科举考试也以官方韵书为规定,作品不根据韵书便不及格。但在民间有的诗人并不是为了考试升官,便不严格遵守韵书,而用通韵写作。明清时期由于群众对于文娱演唱节目的喜爱,产生大体合乎韵味的韵辙十三辙,但不能用于写作诗词。
目前人们选择韵书情况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情况:第一种,喜欢和习惯用旧韵的,保留入声。第二种,采用《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而选用和现代语音相同或接近的韵字。第三种,诗词曲通选用《词林正韵》。第四种,用新韵《诗韵新编》及其他韵书。
&&&&我个人建议,喜欢和习惯用旧韵的,可以依然采用《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佩文诗韵》只有韵字而无词组,可以用《诗韵合璧》《诗韵集成》。&
保留入声。
用新韵的选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诗韵新编》。这是一本经历比较久的韵书。旧体新诗均可参考。
都可以参考广东诗词学会《中华新韵府》,秋枫主编《中华实用诗韵》,杨发兴《中华今韵》等新出版的韵书,这些韵书均有词汇,《中华新韵府》附有历代诗人的例句,有的还附有倒韵可参考。
谈谈我对旧韵和新韵的看法:《平水韵》始终不是一种活在口头或曾经活在口头的现实语音,而是一种具有延续性,长期保持恒定的“书面语音”。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它只代表一种被认为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这种语音系统纯然是属于书面语言的;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基本上遵守着这一个语音标准。”毫无疑问,这一音系与任何一种现实的口语语音都存在偏差,但大部分不变,它可以构成中国各大方言的最大公约数(吴宓语)。我国各大方言、各地方的人,用《平水韵》作诗,虽有少许偏差,都能基本合用。那种认为古代的现实语音与《平水韵》完全吻合,只是到了现代才出现偏差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千年以来,现实的语音、词汇在不断流变,而前人并没有根据当时的口语来修订《平水韵》,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平水韵延续千百年一定有其道理。古人确定韵部肯定有一定有根据,只是我们没找到依据。例如平水韵为什么把平声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绝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因为平声韵字多那样简单。为什么把同是尾音ong相同的韵分成一东二冬;把尾音韵母同样是en的分成十一真十二文,把韵母同样是ang分为上平三江&,下平七陽,把尾音an相同的分成上平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和下平的一先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分为七个韵部,把韵母同样是ao的字分成下平二蕭三肴四豪,把韵母同样是eng的分为下平八庚九青十蒸,为什么下平十二侵历来是独用,《词林正韵》可以说是把平水韵的部分韵字的合并,但是把尾音an相同的分为两个韵部,第七部元寒桓删山先仙,第十四部。《中原音韵》分为五个韵部,八寒山九恒欢十先天十八监咸十九廉纤。而在《词林正韵》第十三部侵寻,《中原音韵》十七侵寻,依然属于独用,并没有和十一真十二文合并,这肯定有一定道理。难道古人不懂音律,难道千年以来的古人都是傻子。
我们现在许多人写诗说要弘扬国粹,国粹里就有古典诗词曲,这些古典都是用旧韵写的,可见国粹里就含着旧韵。旧韵的功劳不可诋毁。不能因为旧韵中的不少字音和现在的语音不一样了,就全盘否定它,甚至大骂“平水韵该死了”,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观念。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在旧韵基础上改革使用,而不要一脚踢开。
关于新韵。金元以来,大部分作者依然遵守平水韵,但不少人采用了新韵。因为金元以来,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北京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地位也日益显著。诗歌押韵就逐渐依照北京语音分为十八韵。“五四”以来的新诗创作,基本上就拿十八韵作为押韵标准。依此编撰的重要韵书有1933年黎锦熙、白涤洲的《佩文新韵》《中华新韵》。这种分韵法一般称为“新诗韵”。&因为这样适合诗词创作,无论写新诗写旧体诗都可以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65年出版后来经过修订的《诗韵新编》,就是在黎锦熙先生的《中华新韵》的基础上改编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本很受好评的韵书。
近十几年来,在诗韵改革潮流下不少人一方面否定旧韵,认为古人分韵不科学,分错了,认为旧韵阻碍诗词发展,一面提出新韵方案,韵部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各家分韵部多不一致,比较混乱,很不统一,互相批评,就像军阀混战。有人主张就用词韵写作,有人主张用曲韵写,也有人主张诗词曲三韵统一,也有人主张干脆不用韵书,就用口语。到底该怎样用韵,使作诗者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不知该用那家的韵书,作品后面虽然标着(新声韵),但是谁家的新声韵却不知道。这样给评定作品带来麻烦,亟待有关专家和权威部门研究决定,颁布统一韵书。在目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那种认为因为旧韵阻碍诗歌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诗词的质量水平虽然与用韵有关系,但这并非是主要因素。还有诗词的内含,如立意,取材,语言,意境等。使用旧韵并不为错,许多人沿用已经习惯,特别是南方人和广大的海外华人依然如此,应当尊重。使用新韵的,在目前没有统一新韵书的清况下,建议依然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为依据,毕竟这书是经过语言专家认可,广大作者习惯使用几十年了。再说许多新韵分部过于宽,细品起来缺乏韵味。古人作诗时是要吟诵的,吟诵起来才能品味韵味,因此分韵就细,现在人们作诗是在纸张上写,更多的人使用电脑打字作诗,写完或打完拉倒,并不去吟诵,不管音调如何,所以觉得旧韵繁琐,认为新韵大体差不多就行了。我个人认为分韵还是不宜宽泛了。过于宽泛选韵较容易,表现不出语言的水平。
对于押韵和选韵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人在旷野上走,没有限制规则,也表现不出技术性,可以无拘无束,随便走来走去,没有人来管;如果在街道上走,就不能随便了,大城市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是体育竞技,在跑道上赛跑,你不能乱占别人的跑道,否则就犯规,谁跑的快就看个人能力,但是也要遵守规则,否则犯规,成绩不算;如果是走平衡木,只能在上面做各种花样动作,走不好就会掉下来,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规则限制,难度很大,犯规成绩不算。作诗和上面一样,走路散步谁也会,在旷野没有规则,也没有难度,赛跑就有规则,也有难度,走平横木就只有特殊技术才行,不是任何人都会的。你如果只是个人抒情,可以随便不押韵或者放宽押韵,没人管,但是你作完诗又想发表,发表的意图无非是让别人知道,别人承认,无论是自我炫耀,还是自我安慰吧,一旦发表,别人就会用规则衡量和评判,这就有了标准,因此不能随意。我们既不要像在旷野上随便走,也不要求走平衡木那样难度大,能在街道上走就行了,要求高的,参加诗词大赛的能像在跑道上赛跑就了不起了。
&&&&&&&&&&&&&&&&&&
&&&&&&&&&&&&&&&&史文山写于北京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言律诗四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