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靶向药为什么靶向药 肿瘤标志物物升高

服用靶向药也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靶向治疗是癌症治疗的常见手段之一,它的原理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靶向治疗不同于常规放、化疗的不分正常和病变细胞一起杀灭,它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所以毒副反应较少,且多为口服药,方便使用,可以明显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使不少肿瘤患者获益。
但是在靶向药的使用中,还是有一些误区需要注意。
1.使用靶向药前,盲目进行基因检测
动辄做几十上百种基因检测,想物用其极的起到治疗效果反倒物极必反。因为截止目前,超过一半的靶向药,比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卡铂替尼、乐伐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帕唑帕尼、呋奎替尼、安罗替尼等);细胞周期调控蛋白4/6抑制剂(如帕博西林);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西达苯胺等)等,使用前无需做基因检测——这是因为没有发现任何基因改变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必然的联系。
这些药物适用于那些患者,是基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和以往的大规模临床数据,而不是取决于基因检测结果。
2.盲目相信基因检测,乱吃靶向药
目前的基因检测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是有一些混乱的,不乏一些鱼目混珠之流。基因突变是非常复杂的,同一个基因在不同位点、不同形式的突变、在不同癌种中,有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果根据基因检测报告上直接尝试靶向药是很危险的。
比如有些机构的报告中,对于BRAF突变的肠癌患者,也会推荐考虑维罗非尼、达拉菲尼、曲美替尼等药物。但是,这些药物治疗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等患者,是可能起效的。但是,对于BRAF突变的肠癌,单纯使用这些靶向药,有效率低于5%;而截至目前的研究提示,爱必妥+维罗非尼+化疗,才是可能有效率勉强还过得去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基因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解读用药。
3.迷信靶向药轮流用
不少患者一直坚信一种靶向药还没有耐药,就换另一种靶向药,以此往复可以推迟靶向药的耐药时间。这是没有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支持的。目前已知的采取此种方法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4.仅根据肿瘤标志物变化,盲目更换靶向药
肿瘤治疗是否有效、药物是否耐药,金标准是CT、MRI等影像学,而不是肿瘤标志物、症状等。肿瘤标志物一两次的升高,有时候是正常波动,根本不提示药物耐药,仓促更换靶向药,会导致病人很快就穷尽有限的治疗手段,最终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等国家80%以上的癌症治疗药物未在中国内地注册,抗癌新药在国内上市的时间目前来说遥遥无期,肿瘤患者在国内也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因此,赴港就医成为肿瘤患者在此形势下的最好选择。在此,香港特区肿瘤中心温馨提醒患者:香港正规渠道的全球抗癌新药必须由有用药资质的香港注册医生确认患者适用后方可开具处方。为了肿瘤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患者最好亲自赴港,先请有用药资质的注册医生诊断病情,根据医生的诊症和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用法用药,在医生的全程监护下安全用药,切不可运用民用快递来邮寄药品或购买来路不明的非正规来源药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大家都在看:
靶向药无效怎么办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栏目关注:
导读:通常我们使用靶向药后的结果分为两种,一是有效,二是无效(分为一直无效和耐药后无效),下面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分析,都有什么相应的对策。
  通常我们使用靶向药后的结果分为两种,一是有效,二是无效(分为一直无效和耐药后无效),下面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分析,都有什么相应的对策。
  靶向治疗有效:啥话都不用说,恭喜你,在靶向治疗这条救国方针上勇敢的往下走吧,但是在大战略确定的前提下,以下几点小战略必须要落地实施,切不可耽误和躲避:
  (1)稳定药物来源,这里面的条条规矩,如果看家能够按照病友的办法恶补知识,混迹各类讨论群,那么自然就知道病友的意思所在了。
  (2)针对靶向药物的副作用要做足功课,要忌讳两种心态,一种是畏惧如虎,怕的要死,其实很多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完全可以耐受,而且只要你对症下药处理副作用,完全不用担心。而另外一种态度是掩耳盗铃,不想面对现实,完全不把副作用当回事。这样的话你会发现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在你的纵容之下竟然轻轻松松的将你的身体拖入困境。这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病友的建议是:当你服用该靶向药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它的副作用(抗癌卫士软件有详细的讲解),然后预先想好应对该副作用的方案,方案不能于一个,至少要准备三个,这样一旦发现副作用,你就可以立马进行扑杀。
  (3)确定靶向药物药效监控体系。
  A:前面提到的标志物,主要看CEA该项,每月测一次。如果它们敏感的话(敏感的意思一是它本身就该偏高,然后在治疗之后会有波动)。该数据的检测可 以直接体现你药物的疗效,而且没有必要全部测,因为全部测量一是经济负担加大(全套下来600-800之间好像),单独测一项CEA一百元都不要。
  B:标志物不敏感,那么就只能通过患者自身症状的感受和CT报告。自身症状的感受主要是要学会自己分辨哪些是癌症症状,然后细心感受其进展和衰退情况。而 CT报告等其他检测,则没有必要每月一次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主治医师商量的检查,因为检查的滞后性使得药物监控的前瞻介入性不足。(比如地震仪的作用,它一旦检测到地震的时候其实地震已经发生了,只能挽救地震残局。而我们的目标是在地震未发生的时候提前知道,迁走人财物减少损失。而CT等检测如果有情况的话,病情实际上就已经超出你靶向药物单纯的可控范围了)
  C:以上检查要在同一家医院进行,特别是标志物的检测。这个理由就不用多说了吧。
  靶向治疗出师不利之后(病友按照自己给自己制定的理想步骤,可能完全代表个人意见,也可能比较草根。而且目前只是这样制定,到时候未必会按照顺序走,所以先后只能作为参考):
  (1)科学放化疗:之前说过(详细在手机抗癌卫士软件查看),在盲试靶向的那一个月里,要把放化疗工作准备充足。那么现在就放宽心去放化疗吧!我相信在你真正了解放化疗之后,就会知道化疗根本没有必要妖魔化,更没有必要谈化色变。
  对于放化疗病友目前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也想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就是一条原则,一切放化疗都是建立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如果患者根本无法耐受,那么哪怕它 是有疗效的也应该放弃。因为本身是不致命的,但是如果身体垮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要你的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那么怕化疗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那么 多人会说&不是病死的,是活活化死的&!其实不要怨天尤人,关键还是自己不懂得进退。所以,科学放化疗,身体本钱才是第一,这是时刻牢记的抗癌思路。
  (2)继续盲试靶向:一般经过一个科学的放化疗,要不就是放化疗非常有效而又耐受,从此走上纠结但是依旧光明的化疗狂人之路。要不就是化疗有效但是患者不 耐受而放弃化疗,当然还有可能化疗无效,那么个人觉得视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进展情况而定是否还要走这一步。如果化疗有效但是无法耐受或者化疗无效但是患者身体状况尚可,病情进展稳定的话,病友建议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按照靶点规律,将目前有办法对付的各个靶点试一试。至于选哪个开始、选哪个药、盲试多久, 我觉得可以参照化疗原则:选突变率大的开始、选副作用小的药、盲试到疾病进展迅速(个人觉得调整好心态,前期打好基础,至少可以撑到2-3个月左右,那么 按照20天左右一个靶点来说差不多靶点也试的差不多了)。
  (3)寄予厚望的PD-1免疫治疗:关于免疫治疗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个只能自行判断。
  没错,病友对免疫疗法的前景充满信心,在靶向治疗和放化疗宣告兵败的境地上,我会选择尝试一把PD-1,虽然它费用不菲,但是这些钱放在人这一辈子身上, 又算什么呢,是半套房子重要还是你的生命重要呢?(当然,这个完全不强求,一贯主张性价比摆在第一位的鄙人为什么如此看好PD-1,是我半年来学习给我的判断,我的生命我做主)
  (4)进行中医保守治疗:
  A、保守派:一是使用温和一派的专家药方,当然不排除一些民间流传广泛但是口碑俱佳的温和派偏方。病友用自己的生命做保证,确实有很多患者在中药的治疗下,得到很不错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
  B、激进派:那就是一些副作用极大,但是有的时候又可以创造奇迹的民间秘方。主要是一些祖传秘方在江湖郎中手上被用着的方子。选择这一路方子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还是那句话,每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选择权。如果患者自己可以作出选择,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治疗。
  通常我们使用靶向药后的结果分为两种,一是有效,二是无效(分为一直无效和耐药后无效),下面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分析,都有什么相应的对策。
  靶向治疗有效:啥话都不用说,恭喜你,在靶向治疗这条救国方针上勇敢的往下走吧,但是在大战略确定的前提下,以下几点小战略必须要落地实施,切不可耽误和躲避:
  (1)稳定药物来源,这里面的条条规矩,如果看家能够按照病友的办法恶补知识,混迹各类讨论群,那么自然就知道病友的意思所在了。
  (2)针对靶向药物的副作用要做足功课,要忌讳两种心态,一种是畏惧如虎,怕的要死,其实很多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完全可以耐受,而且只要你对症下药处理副作用,完全不用担心。而另外一种态度是掩耳盗铃,不想面对现实,完全不把副作用当回事。这样的话你会发现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在你的纵容之下竟然轻轻松松的将你的身体拖入困境。这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病友的建议是:当你服用该靶向药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它的副作用(抗癌卫士软件有详细的讲解),然后预先想好应对该副作用的方案,方案不能***于一个,至少要准备三个,这样一旦发现副作用,你就可以立马进行扑杀。
  (3)确定靶向药物药效监控体系。
  A:前面提到的肿瘤标志物,主要看CEA该项,每月测一次。如果它们敏感的话(敏感的意思一是它本身就该偏高,然后在治疗之后会有波动)。该数据的检测可 以直接体现你药物的疗效,而且没有必要全部测,因为全部测量一是经济负担加大(全套下来600-800之间好像),单独测一项CEA一百元都不要。
  B:标志物不敏感,那么就只能通过患者自身症状的感受和CT报告。自身症状的感受主要是要学会自己分辨哪些是症状,然后细心感受其进展和衰退情况。而 CT报告等其他检测,则没有必要每月一次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主治医师商量的检查,因为检查的滞后性使得药物监控的前瞻介入性不足。(比如地震仪的作用,它一旦检测到地震的时候其实地震已经发生了,只能挽救地震残局。而我们的目标是在地震未发生的时候提前知道,迁走人财物减少损失。而CT等检测如果有情况的话,病情实际上就已经超出你靶向药物单纯的可控范围了)
  C:以上检查***要在同一家医院进行,特别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这个理由就不用多说了吧。
  靶向治疗出师不利之后(病友按照自己给自己制定的理想步骤,可能完全代表个人意见,也可能比较草根。而且目前只是这样制定,到时候未必会按照顺序走,所以先后只能作为参考):
  (1)科学放化疗:之前说过(详细在手机抗癌卫士软件查看),在盲试靶向的那一个月里,要把放化疗工作准备充足。那么现在就放宽心去放化疗吧!我相信在你真正了解放化疗之后,就会知道化疗根本没有必要妖魔化,更没有必要谈化色变。
  对于放化疗病友目前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也想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就是一条原则,一切放化疗都是建立在患者耐受的基础上,如果患者根本无法耐受,那么哪怕它 是有疗效的也应该放弃。因为癌症本身是不致命的,但是如果身体垮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要你的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那么怕化疗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那么 多人会说&不是病死的,是活活化死的&!其实不要怨天尤人,关键还是自己不懂得进退。所以,科学放化疗,身体本钱才是第一,这是时刻牢记的抗癌思路。
  (2)继续盲试靶向:一般经过一个科学的放化疗,要不就是放化疗非常有效而又耐受,从此走上纠结但是依旧光明的化疗狂人之路。要不就是化疗有效但是患者不 耐受而放弃化疗,当然还有可能化疗无效,那么个人觉得视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进展情况而定是否还要走这一步。如果化疗有效但是无法耐受或者化疗无效但是患者身体状况尚可,病情进展稳定的话,病友建议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按照靶点规律,将目前有办法对付的各个靶点试一试。至于选哪个开始、选哪个药、盲试多久, 我觉得可以参照化疗原则:选突变率大的开始、选副作用小的药、盲试到疾病进展迅速(个人觉得调整好心态,前期打好基础,至少可以撑到2-3个月左右,那么 按照20天左右一个靶点来说差不多靶点也试的差不多了)。
  (3)寄予厚望的PD-1免疫治疗:关于免疫治疗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个只能自行判断。
  没错,病友对免疫疗法的前景充满信心,在靶向治疗和放化疗宣告兵败的境地上,我会选择尝试一把PD-1,虽然它费用不菲,但是这些钱放在人这一辈子身上, 又算什么呢,是半套房子重要还是你的生命重要呢?(当然,这个完全不强求,一贯主张性价比摆在第一位的鄙人为什么如此看好PD-1,是我半年来学习给我的判断,我的生命我做主)
  (4)进行中医保守治疗:
  A、保守派:一是使用温和一派的专家药方,当然不排除一些民间流传广泛但是口碑俱佳的温和派偏方。病友用自己的生命做保证,确实有很多患者在中药的治疗下,得到很不错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
  B、激进派:那就是一些副作用极大,但是有的时候又可以创造奇迹的民间秘方。主要是一些祖传秘方在江湖郎中手上被用着的方子。选择这一路方子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还是那句话,每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选择权。如果患者自己可以作出选择,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治疗。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健康之路
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
甲状腺的这些事
猝死九大征兆
坚果的食用禁忌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资讯排行榜
肺癌康复指南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肿瘤热文欣赏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CopyRight(C)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靶向药使用六大误区:你中招了么?!
我的图书馆
靶向药使用六大误区:你中招了么?!
肿瘤靶向治疗,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抗癌治疗领域重大的突破。从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款靶向药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病友从中获益;其中,部分幸运儿甚至通过接受以靶向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实现了长期生存、临床治愈。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就是经典的案例——这种曾经一度十分难治的白血病,在格列卫问世后,10年生存率突破了80%。然而,不少病友在靶向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有的让病友花了冤枉钱,有的延误了最佳治疗,有的直接导致病友“人财两空”。今天,贝塔医生盘点靶向药使用最常见的8大误区,以飨读者。1. 一概拒绝基因检测,盲试靶向药不少病友,尤其是晚期肺癌病友,喜欢“盲试”靶向药。有的病友拒绝做基因检测,有的病友做了基因检测明确是驱动基因(EGFR、ALK、ROS-1等)突变阴性的,但是依然会执着于试一试口服的靶向药。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阿法替尼、奥西替尼、克唑替尼等轮番试个够。这类病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这些口服靶向药的缩写背的特别溜:、184、,如数家珍。这里,贝塔医生要再次郑重地告诉大家。对于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靶向药,明确只适用于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病友,没有相应基因突变的病友硬着头皮去盲试,效果甚至远不如化疗,基本等同于安慰剂。举一个例子:奠定易瑞沙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癌江湖地位的、著名的国际多中心IPASS临床试验,几百例患者大数据结果提示:在EGRF突变的患者中,易瑞沙的有效率是71.2%,而化疗的有效率只有47.3%;反过来,在EGFR野生的、没有突变的患者中,易瑞沙的有效率只有1.1%,而化疗的有效率为23.5%——也就是说,在没有突变的病人中,化疗的有效率比盲试靶向药,高20倍以上;盲试靶向药的有效率只有1.1%,这不基本就是喝白开水么——生命诚可贵,理性价更高!2.& &用靶向药前,贪大求全,盲目进行“豪华版”基因检测物极必反。贝塔医生反对盲试靶向药,但是,同样反对动不动就做几十上百个基因检测,反对任何靶向药都去盲目地做基因检测。因为,截止目前,超过一半的靶向药,比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卡铂替尼、乐伐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帕唑帕尼、呋奎替尼、安罗替尼等),比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4/6抑制剂(如帕博西林),比如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西达苯胺等)等,使用前无需做基因检测——因为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基因改变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必然的联系。这类药物何时使用、适合哪些病人,并不是基于基因检测的结果来决定的,而是有赖于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以及主管医生的临床经验。3.& &根据基因检测报告,按图索骥,乱吃靶向药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是十分混乱的局面,鱼目混珠有之,泥沙俱下有之。暂且不说不少机构所做的基因检测本身就是不靠谱的,大多数机构提供的报告有时候也远不够严谨。基因突变是非常复杂的,同一个基因在不同位点、不同形式的突变、在不同癌种中,有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因此,不少病友盲目地根据基因检测报告上提示的靶向药,直接尝试,是非常危险的。举一个例子,不少机构出具的报告里,对于KRAS突变的病人,都会推荐司美替尼、曲美替尼等MEK抑制剂,但事实上,这类药物对于KRAS突变的肿瘤,三期临床试验早就失败,是无效的治疗。再举一个例子,不少机构出具的报告里,对于BRAF突变的肠癌患者,也会推荐考虑维罗非尼、达拉菲尼、曲美替尼等药物。但是,事实上,这些药物治疗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等患者,是可能起效的。但是,对于BRAF突变的肠癌,单纯使用这些靶向药,有效率低于5%;而截至目前的研究提示,爱必妥 维罗非尼 化疗,才是可能有效率勉强还过得去的选择。这里再次提醒广大病友,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靠谱的基因检测机构;此外,任何基因检测机构,并不是医院,他们出具的报告,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解读。4. 迷信所谓的靶向药轮换以“憨豆先生”等著名的“民间医学家”为代表,不少资深病友一直在鼓吹所谓的靶向药轮换。一种靶向药还没有耐药,就换另一种靶向药,然后到一定时间,又换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据说可以推迟靶向药的耐药。但是,遗憾地告诉大家,上述的使用方式,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可信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目前,绝大多数国内外肿瘤学家反对这么干。贝塔医生接触过的部分执行靶向药轮换的病友,最终的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5.& & 仅根据肿瘤标志物变化,盲目更换靶向药贝塔医生已经多次科普过,肿瘤治疗是否有效、药物是否耐药,金标准是CT、MRI等影像学,而不是肿瘤标志物、症状等。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病友不愿意配合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但是,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却十分积极。一旦肿瘤标志物有所升高,尤其是连续两次升高,病友就急不可耐地更换靶向药——耐药了,赶紧换药。这种“操作”是十分不明智,甚至十分危险的。肿瘤标志物一两次的升高,有时候是正常波动,根本不提示药物耐药;也就是说,原本这个病友还可以从原有的靶向药获得更长的收益,仓促更换靶向药,会导致病人很快就穷尽有限的治疗手段,最终让自己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贝塔医生曾经遇到一位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已经把所有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药都尝试了一遍,每一次换药的理由都是CEA升高,半年多时间里未复查一次影像学;然后,当地医生也无法判断这位病友对靶向药到底是否有效,以及到底对哪一个靶向药有效。而接下来,病友已经穷尽了所有已上市靶向药,而又拒绝化疗,是不是只能姑息治疗?!6.& &&手术后的病友,盲目使用靶向药截止到目前,除了HER2阳性的乳腺癌,手术后会常规推荐赫赛汀联合化疗用于术后的巩固治疗,其他实体瘤手术后,即使对应了合适的靶向药,也是不做常规推荐的。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AZD9291等EGFR抑制剂用于早中期肺癌手术后的巩固治疗、赫赛汀用于HER2阳性的早中期胃癌手术后的巩固治疗、爱必妥或者贝伐用于早中期结直肠癌的巩固治疗,均无大规模证据支持,而且业内普遍认为不能延长总生存期,却过早地承受了副作用和巨大的经济支出,是不明智的选择。其他的实体瘤,术后“盲试“各种靶向药,则更加属于任性和胡来!即使是中高危肾癌患者,手术后接受索坦的巩固治疗,欧盟药监局已经拒绝批准;而美国药监局虽然批准上市了,但当初的专家委员会投票,也是50%赞成、50%反对,争议极大。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吃补品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吗吃补品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吗钱塘江畔的今幸rh2百家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 张淑群 林帅  近日,有刚做完体检的朋友来门诊咨询:“服用螺旋藻和灵芝孢子粉是否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见到极少数肿瘤患者口服保健品后肿瘤标志物升高,但尚未见过体检患者出现此类状况。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将理由分析如下。肿瘤标志物分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肿瘤标志物两类。我们常说的肿瘤标志物是血清肿瘤标记物,又称肿瘤细胞分泌物,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中产生的物质,在临床上用于肿瘤筛选、检测疾病进展、观察治疗疗效和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蛋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糖脂肿瘤标志物,如糖类蛋白199(CA199)等;酶类肿瘤标志物,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等。它们的特点是灵敏度高,但存在准确性较低、不如影像学诊断可靠等缺点,常需检验多个肿瘤标志物并动态观察,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来做出判断。图片来自网络  吃灵芝孢子粉、螺旋藻偶见肿瘤标志物升高  灵芝孢子粉是由多孔菌科真菌灵芝加工制作而成的保健产品,在我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使用率。螺旋藻是一类蓝藻门颤藻科水生植物,具有营养保健、预防疾病、辅助治疗的功效,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和药源食物。很多健康人有食用营养滋补品增强体质的习惯。有“抗癌功效”的灵芝孢子粉、螺旋藻等营养滋补品被很多人所喜爱。那么,健康人群口服螺旋藻和灵芝孢子粉等是否会引起体检时肿瘤标志物的升高?  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数家三甲医院发表的文章指出,少数健康人群及肿瘤患者血清中糖类蛋白724(CA72-4)、CEA等含量在服用螺旋藻或灵芝孢子粉后出现升高现象,停药后肿瘤标志物降为正常,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营养滋补品不仅对肿瘤患者,而且对正常人也可能诱发部分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营养品与体内细胞相关作用后导致细胞表达过多CA72-4、CEA等的缘故。同时,螺旋藻和灵芝孢子粉的确切成分目前仍未明确,新的成分仍不断见于报道,也不能排除这二者含有某种活性物质可干扰临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图片来自网络  肿瘤标志物阳性停服1个月后复查  目前健康查体过程中,常会利用肿瘤标志物检测来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在此时如出现阳性结果,我们需考虑以下情况:如果是正常无症状体检人群,根据标志物特异性器官进行相应检查并在1个月后复查;如高度怀疑是肿瘤病人,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是治疗后标志物已转为阴性的肿瘤患者,应怀疑复发的可能,建议复检并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进行判断。因此,当健康人群体检时出现肿瘤标志物数值异常时,应仔细判读,尤其是对曾服用过营养保健品的病例,不应把检测值升高简单认为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应结合临床症状、相应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服用螺旋藻或灵芝孢子粉的体检人群,建议停服1个月后再复查肿瘤标志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钱塘江畔的今幸rh2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靶向药有口服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