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肺腺癌晚期并肺癌阻塞性肺炎炎,如何治疗

肺腺癌阻塞性肺炎
点滴赞赏 温暖医生
好大夫在线温馨提示:大夫休息时间也在帮助病友哟,这份爱心是不是应该鼓励一下?(鼓励医生是自愿的,要量力而行哦)
阻塞性肺炎;肺腺癌,左肺门淋巴结转移
女,61岁。干咳,无痰,不发烧,左肺下叶肿瘤,已做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肺腺癌。左肺门淋巴结转移,适合手术吗?现在服用凯美纳20天,咳嗽有痰,右边肝部疼痛。
现在咳嗽比较严重,肺部有感染,该怎么治疗?干咳,无痰,不发烧,左肺下叶肿瘤,已做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肺腺癌。左肺门淋巴结转移,适合手术吗?现在服用凯美纳20天,咳嗽有痰,右边肝部疼痛。干咳,无痰,不发烧,左肺下叶肿瘤,已做穿刺活检,病理报告肺腺癌。左肺门淋巴结转移,适合手术吗?
复查发现阻塞性肺炎,怎么治疗?
想获得的帮助:
阻塞性肺炎怎么治疗?现在输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奥美拉挫,痰热清。
已就诊医院科室:
北京301医院 肿瘤内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痰热清,奥美拉挫,输液
凯美纳,3次/日
青霉素,头孢 (填写)
头孢现在不过敏 (填写)
【慢性疾病】高血压,胆囊切除26年, (填写)
病历资料(患处照片、检查资料)仅医生及患者本人登录后可见
ct片子有吗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病历资料仅医生及患者本人登录后可见
如果没有其它远处转移可以先手术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2个月前做的头部核磁没有转移,骨扫描也没有,现在过去2个月了,还有效吗?以前右肺没有结节,现在右肺有小结节?还适合手术吗?吃药凯美纳20天停药能看出效果吗?现在还能继续吃凯美纳吗?
如果有新出现小结节,建议还是药物先治疗,吃20天症状有缓解,血的肿瘤指标降了没?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请选择王同杉医生的服务
在线咨询(专家在线解答)
预约挂号(就诊通道)
电话咨询(极速接通)
好大夫在线肺腺癌晚期有哪些症状
肺癌晚期的症状可以有继发肺部感染,阻塞性肺炎,可以出现大量胸腔积液,多为血性胸腔积液,导致肺组织压缩,进而出现肺不张的情况,也可以出现全身各个部位的转移灶,导致出现各个部位的占位效应。
肺腺癌患者如有严重的便秘情况,应首先采取措施消除便秘问题,并非不可治.全国五家综合性医院,对3例结直肠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病例进行了MDT诊疗。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日,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的五院联合会诊跨地域盛大召开,此次远程会诊由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五家综合性医院的专家共同参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曾铭主任主持。本文撷取其中精彩病例和MDT会诊内容与大家分享。
1 病例探讨一 首先来自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李民英主任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晚期直肠癌病例。病情介绍 1. 患者,男性,64岁。2. 主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伴消瘦2月余。3. 辅助检查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CEA:5.6ng/mL、CA19-9:640.3U/mL。电子肠镜:直肠距肛门约8cm处见一菜花样肿物,肠腔狭窄,肠镜不能通过,肿物表面溃烂,质硬脆,易出血(取活检)。病理报告:(直肠)符合中分化腺癌。CT检查:1)直肠上段肠壁增厚,轻度不均匀强化,肠腔狭窄,肠旁淋巴结肿大(28mm&19mm,不均匀强化),符合直肠癌改变;2)右中肺单发结节,23mm&16mm,边缘清晰,轻度强化,疑为肺内转移瘤;3)双肺气肿,多发肺大泡,伴少量纤维化灶。
PET/CT:1)直肠中上段结节状高代谢病灶,符合直肠癌表现,病灶局部突破浆膜层可能;2)直肠周及骶前区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3)右肺中叶高代谢结节,考虑单发转移。入院诊断 1)直肠癌并肺转移(cT3N1M1,ⅣA期);2)双侧肺气肿。治疗经过 首次住院治疗: 行FOLFOX方案化疗1程(双周方案),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PLT 23&109/L)。第二次住院:始接受直肠癌术前放疗(46Gy/2Gy/23)+同步CF化疗。现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特殊不适。根据此病例,Watson提供如下的方案:
讨论问题 1. 患者直肠癌并肺转移(cT3N1-2M1,ⅣA期)。但考虑肺单发病灶可切除,按照局部晚期制定治疗方案,这例病例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手术+术后化疗。各位专家如何看待其中存在推荐方案的不同?2. 目前有推荐短疗程放疗,具体方案为5&5Gy,放疗后1周内手术。各位专家对短疗程方案有何经验和建议,临床上如何掌握适应症?3. 指南推荐肺部转移灶采取手术切除,如果分期手术,什么时间是较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否行SBRT?讨论部分 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希成主任:1. 对于晚期直肠癌患者,认可 watson 推荐的化疗&同步放化疗&手术的治疗顺序。2. 对于肺部转移病灶的治疗,应该是在原发病灶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开始的,无论是手术还是SBRT治疗对这例患者都是合适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臧家兰主任:watson推荐的方案与该患者具体实施方案的差别在于,术后是否需要继续化疗。若术前化疗后是否可不再行术后化疗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杨忠明主任:1. 该患者为首诊为IV期直肠癌 单发肺转移,且该转移灶靠近胸壁,对于该转移灶而言,结合指南推荐,可以考虑对于实施胸腔镜手术切除治疗。2. 对于IV期直肠癌患者,若全身治疗敏感,应该先行2-3周期的全身化疗,再考虑转移病灶的局部处理。四川省人民医院曾铭主任:1. 这例病例系T3N1M1 IV期直肠癌,肺内存在寡转移。先行新辅助治疗无争议,讨论核心在于化疗是手术前还是术后进行更为合适。但无论哪种治疗模式,原发灶及转移灶均需要接受局部治疗。直肠局部放疗,而肺内孤立转移灶可以通过胸腔镜、射频或SBRT实现R0切除。若远处转移的肿瘤负荷重,存在其他部位显微镜下微转移病灶的可能,此时watson推荐的方案先化疗再手术更有利于控制病情、实现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降期。2. 短程放疗由波兰提出,优势在于放疗时间短,但因放疗后手术中发现局部水肿更加严重,目前北美大尚没有采纳这种放疗方式,而且近期有III期试验证实长程放疗后手术R0切除率更高。我个人更推荐长程放疗。3. 对于寡转移病灶的治疗无论是消融或是切除都是必要的。对于这例患者,全身化疗在肺转移灶方面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降期;若该患者一般情况允许,可以再行数周期化疗再考虑行胸部病灶SBRT,且转移灶靠近胸壁,SBRT的剂量控制在30Gy以下,可以达到控制病灶,缓解胸痛的效果。这例患者总体预后不错。2 病例探讨二 第二例晚期肺腺癌的病例,由来自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希成主任分享。病情介绍 1. 患者,女性,43岁,非吸烟2. 主诉:确诊左下肺腺癌4年余,言语欠流利11月3. 现病史:2013-11因“反复咳嗽、咳痰3月余”就诊于我院胸外科。全身PET/CT检查提示:左下肺背段团块高代谢灶,考虑中央型肺癌,伴左下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左侧胸膜转移,伴左侧少量积液。脑MRI提示:右侧脑干、左侧额顶叶多发结节,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细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中至低分化腺癌。基因检测报告示:KRAS基因为野生型,EGFR基因为突变型,19号外显子L747-T751&P缺失突变。入院诊断 左下肺腺癌伴脑转移 cT4NxM1c ⅣB期 ( EGFR 19号外显子突变)治疗经过 1. 一线治疗方案:16-11口服吉非替尼片(0.25 qd )同期局部治疗:至行左肺病灶立体定向放疗,剂量25Gy,定期复查,疗效评估PR2016-11胸部CT提示进展(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原发病灶明显增大)。疗效评估PD。PFS 36m2. 二线治疗方案:17-5患者自行口服AZD92912017-4送检T790M基因检测阴性期间未定期复查 因“胸闷症状加重”复查胸部CT:左肺门区肿块(大小约39&39&57mm)及左肺门淋巴结、左下肺阻塞性肺炎或部分肺不张,较前进展。左侧胸腔积液(部分叶间积液)较前增多。疗效评估PD。PFS 6m?3. 三线治疗方案:17-9行培美曲塞(0.8)+奈达铂(40mg d1-3)方案化疗联合化疗6程。2程、4程、6程化疗后评估为PR。至行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2程。8程化疗后复查CT提示,左侧胸腔积液明显增多,原发灶稍增大,总疗效评估PDPFS 6m4. 四线治疗方案:18-05患者自行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期间无明显主诉不适。未定期复查。外院复查CT提示肝新发病灶。疗效评估PDPFS 6m?5. 本次入院言语稍欠流畅,未诉其他不适。查体:ECOG 1分,NRS 0分。神志清,对答切题。步态平稳,言语欠流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呼吸平顺,左肺呼吸音较右肺呼吸音减低,左下肺叩诊实音,右肺叩诊清音。双肺未及明显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辅助检查:1. 胸腹CT:左肺门区肿块(20*17*30mm)及左肺门淋巴结较前略缩小,原左下肺肺不张基本复张,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较前明显吸收,左肺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新发肝右叶团状结节状病灶(34*46mm),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需与肝脓肿鉴别。
2. 头颅MR:与头颅MR片平扫比较,新发小脑蚓部小结节(4mm),考虑转移瘤;左侧大脑额顶叶、右侧小脑半球病灶较前略缩小。右额叶(原转移瘤处)情况同前相仿。
ECT:左侧第1、2、4-6肋骨及左侧锁骨胸骨端浓聚影,不除外骨转移可能。新发病情:新发肝、脑病灶,疗效评估PD。目前诊断:左肺腺癌伴脑、肝、骨多发转移确诊至今OS为53个月。Watson提供如下的建议:1. 可考虑TKI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2. 可考虑靶向药物与化疗联用或序贯使用;3. 对转移灶可考虑加用局部治疗提高疾病控制率。讨论问题 1. 由于原发灶病情控制良好,转移灶进展,是否存在肿瘤异质性?行肝穿刺活检,明确是否为转移瘤?2. 治疗如何选择,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诺维本等单药化疗?3. 肝脏转移瘤的局部治疗?4. 是否考虑做基因检测,找寻额外突变靶点?讨论部分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民英主任:1. 这是一例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的病例,有肝脏新发病灶,考虑吉非替尼耐药,既往原发病灶控制良好,可以判定为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病例,但治疗期间欠缺颅脑病灶的监测。2. 关于二次活检,出于基因监测的目的可以进行,但为了明确诊断没有活检的必要。在原发病灶以及脑转移灶进展的情况下,肝脏新发病灶首先考虑为转移癌。3. 治疗上建议全身治疗,如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或者考虑入组临床试验、例如目前正在入组的免疫治疗等项目。至于肝脏局部治疗,考虑在全身治疗稳定或好转的基础上加用。对于全身治疗,在化疗的基础上可以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针对肝脏转移可以考虑采用局部射频消融等方法控制。1. 为明确肿瘤异质性问题,行后续三代TKI药物而进行二次活检是有必要的。2. 肝脏作为单发病灶,治疗上可考虑射频、SBRT等方式。3 病例探讨三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团队分享了一例小细胞肺癌的病例。病情介绍 1.患者,男性,52岁2.主诉:反复咳嗽咳痰6月余3.辅助检查1) 胸部CT(2017-11)示左肺中央型肺癌伴左肺下叶阻塞性肺炎可能性大,双肺肺气肿;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2) 纤直镜病检:“左肺下叶”小细胞肺癌。入院诊断 左肺下叶小细胞癌(局限期VA分期;T2aN2M0 III期 AJCC分期)治疗经过 1. 、予以EP(依托泊苷 0.1g d1-3+顺铂 40mg d1-2 30mg d3)两周期化疗,疗效评价SD。2. 后调整化疗方案行2周期IP(伊立替康+顺铂)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处团块影与比较肿块稍增大。3. 患者于开始同步放化疗,具体剂量D95: GTV 60GY/30F/6W,单药顺铂 50mgQw. 放疗结束后复查胸部CT示与比较左肺门肿块缩小。Watson提供如下后续维持治疗的建议
讨论问题 1. 后续维持治疗?2. 患者后续出现肿瘤进展的治疗方案?3. 患者预防性脑部照射?讨论部分 此患者似乎对于化疗不甚敏感,这与普通的小细胞肺癌不同,但此时行二次活检可能会取得较多坏死组织,建议复核原有病理标本后考虑后续维持治疗。1. 这例患者使用EP方案时,化疗剂量较低。小细胞肺癌对于化疗的敏感性往往和剂量强度相关,若按体表面积计算后酌情增加剂量或许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2. 后续维持治疗可按常规SCLC的三线化疗方案选择。1. 这例小细胞肺癌对于单独化疗的反应远远不及放化疗联合,可能存在肿瘤异质性问题。因为部分小细胞肺癌中会混合有鳞癌或其他病理类型成分,若病情出现进展,可以考虑二次活检。2. 全脑预防照射(PCI)对于局限期SCLC的改善虽不如广泛期显著,但对生存期的延长仍有意义。(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0d79ae78c699c091b3f30fa.jpeg为何肺癌发现时总是晚期_病友圈_养生之道网
为何肺癌发现时总是晚期
养生之道网Crystal
养生之道网导读:为何肺癌发现时总是晚期呢?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于癌症,越早发现,治愈的几率越大。那么为何肺癌发现时总是晚期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吧!
为何肺癌发现时总是晚期1、为何肺癌发现时总是晚期1.1、症状出现时间不定因为肺癌的发生需要经过因素长期作用,并突破人体的免疫防线后才能形成。1厘米大小的肿瘤大约有1亿个癌细胞,它们多已生长了很长时间。肺癌症状什么时候出现,并被患者觉察出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1.2、不能定期检查目前很少每个人都定期做胸透等检查,比如每年一次。这就需要医生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得出的数据确定哪些人容易发生肺癌,也就是确定所谓的高危人群,然后对这些人多加关注,同时普及这方面的知识。1.3、容易误诊为、肺结核因为肺癌的早期表现与肺炎、肺结核极其相似,而肺炎、等又都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肺癌容易被误诊。1.4、肺部阴影、肺小结节是肺癌吗拍完CT后,最怕上面写着“肺部有阴影”或“发现小结节”,有些人非常担心是肺癌,有些人却放任不管。判断肺小结节是不是肺癌,需要非常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所以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帮你做决定。2、的2.1、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且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2.2、咳嗽:如果生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咳嗽。2.3、痰血:肿瘤导致毛细血管破损时可能会有少量,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被发现的。2.4、胸部胀痛:早期肺癌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3、如何预防肺癌3.1、控制和禁止吸烟。吸烟致肺癌的机理现在已经研究比较清楚,流行病学资料和大量的动物实验业已完全证明吸烟是致肺癌的头号杀手。3.2、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改造生产的式艺流程,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者,应带好口罩或其它防护面具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3.3、在饮食方面也有一定的禁忌。吃一些高蛋白、营养全面、高维生素、低脂低盐的饮食,忌烟、酒;减少摄入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葱、蒜、姜、、等;少吃一些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应吃一些富于营养、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时刻保持愉快向上,不能为一些小事而闷闷不乐。治疗肺癌的方法1、外科疗法手术疗法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各型的肺癌,如病灶较小,原发肿瘤局限在内,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50%。2、化学疗法抗癌药物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和杀灭的作用,临上可单独应用于晚期肺癌病例起姑息治疗的作用,以纾缓症状。在更多时候是与手术及放射治疗等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未分化小细胞癌对抗癌药物最为,疗效最好,鳞状上皮细胞癌次之,腺癌敏感度最低。3、放射疗法放射治疗是局部杀伤癌肿病灶的一种方法,在各型肺癌中,未分化小细胞癌对最为敏感,次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的敏感度最低。肺癌给患者造成的危害1、肺癌会造成患者面、颈部水肿。这在肺癌晚期症状中比较常见的,在纵隔右侧有上腔静脉,它将来自上肢及头颈部的静脉血输回心脏。2、声音嘶哑也是肺癌的危害之一。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绕过心脏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从而支配发音器官的左侧。3、肺癌还会造成气促、胸腔积液。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由肺和心肌产生的正常组织液由胸正中的结回液等肺癌晚期症状。4、肺癌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大多数已发生胸内区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的症状。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因而,若肿瘤侵至此区往往会感到受累侧上肢的疼痛、乏力。
"title": "%E4%B8%BA%E4%BD%95%E8%82%BA%E7%99%8C%E5%8F%91%E7%8E%B0%E6%97%B6%E6%80%BB%E6%98%AF%E6%99%9A%E6%9C%9F"原发性肺类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原发性肺类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在我国,死于肺癌的人数居于各类癌症死亡患者的人数之首。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 Tumors)是肺部癌症中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肺类癌发病率占原发性肺部肿瘤的1%-2%[1]。由于肺类癌患者临床病例数较少,缺少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相对于肺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常见病理类型的肺癌而言,对于肺类癌的研究较少。关于该病的临床特征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未被我们完全掌握,对其认识还存在许多空白。本研究拟对肺类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并讨论影响肺类癌患者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术后病理确诊的31例肺类癌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其中典型类癌(TC)14例,非典型类癌(AC)17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1岁至74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10例患者有吸烟史,均为男性。平均病程40天。1例伴发肾颗粒细胞癌,无患者并发类癌综合征。瘤体位于左肺上叶9例,左下叶6例,左主支气管1例,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8例。瘤体最大径由2cm至18cm不等,平均最大径为4.3cm。CT资料显示中心型肺类癌共计20例,周围型肺类癌11例。13例呈圆形或类圆形的孤立性软组织结节影,边缘光滑,界清;6例形状不规则;8例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4例呈分叶状。20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肿瘤均有中度以上的强化(CT值上升30Hu以上),CT值上升幅度自30.7Hu至61Hu不等,平均上升45.6Hu。3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肺叶切除为主。左肺上叶切除术8例,左肺上叶切除+左肺下叶支气管袖状成型术1例,左肺下叶切除术6例,左全肺切除术1例。右肺上叶切除术4例,右肺下叶切除术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6例,右肺中叶楔形切除术1例。2例行术前化疗,9例行术后辅助治疗,其中8例行术后化疗,1例行术后放疗。30例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7例患者出现的周围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2.6%。全组共计清扫淋巴结276个,平均8.90个,转移淋巴结18个,淋巴结转移度为6.5%。全组患者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科检验。19例患者术后即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余下患者在本研究开始时借阅病理玻片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查复查。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2011)进行肿瘤病理分期,其中I期患者18例,II期患者9例,III期患者4例,IV期患者0例。术后回访患者生存期最短8个月(+),最长1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5.2个月。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Logrank法进行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期。规定P值小于0.05时,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其发病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辅助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分析肺类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全部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7.7%及54.8%。Log-rank检验显示患者的年龄(P=0.494、0.455、0.766)、性别(P=0.791、0.545、0.748)、术后是否辅助治疗(P=0.717、0.722、0.412)以及有无吸烟史(P=0.355、0.165、0.635)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瘤体最大径≤3cm组与3cm组的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中心型肺类癌组与周围型肺类癌组的1年、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447、0.132),3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周围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0.284),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典型类癌组与非典型类癌组的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0.136),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病理分期I期组和II期+III期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22)、病理分期(P=0.012)、肿瘤大小(P=0.045)、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7)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而性别(P=0.750)、年龄(P=0.768)、吸烟史(P=0.638)、肿瘤位置(P=0.454)、术后辅助治疗情况(P=0.420)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类型(P=0.004)和病理分期(P=0.003)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原发性肺类癌恶性程度较低,术后生存率高。肺类癌的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根治性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性别、发病年龄、有无吸烟史、肿瘤位置及术后是否辅助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肺类癌的术后病理分型、术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肺类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其中术后病理分期以及术后病理分型是肺类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R73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宇驰;侯蔷;于胜波;;[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陈程;李凯;;[J];中国肺癌杂志;2009年06期
孙加源;韩宝惠;张俭;赵珩;戚大江;沈洁;顾爱琴;;[J];中国肺癌杂志;2010年05期
陈众博;马坚;邓在春;王爱康;;[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6期
吴强;蔡运昌;;[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侯梅;陈萍;;[J];西部医学;2009年06期
王中华;洪小南;李进;陈蕾;相加庆;李鹤成;樊旼;;[J];中国癌症杂志;2008年03期
黄宝娥,李志忠,王乐强;[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3期
祁瑾;叶兆祥;肖建宇;白广鑫;战忠利;;[J];中国肿瘤临床;2007年21期
黎海涛;陈伟;黎川;厉红民;陈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洋;梁山;高玉;;[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余小琴,施新明,邓玉英;[J];安徽医学;2003年01期
刘和寿,梁启新;[J];安徽医药;2005年07期
张惠忠,李海刚,黄洪铮,董书坤,张华;[J];癌症;1999年S1期
郭朱明,夏良平,陈文宽;[J];癌症;2001年01期
刘志才,管福顺,郭建庄,崔文涛,王振海,王富强;[J];癌症;2002年05期
金国萍,赵铭,齐金星,姜红光,余树观;[J];癌症;2003年05期
刘文胜,祁永发,唐平章;[J];癌症;2004年09期
张广杰,赵春岚,刘复生;[J];癌症进展;2003年Z1期
夏庆安;吴瑜;姜莉;崔永兴;;[J];癌症进展;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先华;齐少中;付晓旭;陈廷刚;;[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王娟;张唯伟;李东;姬红培;;[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马寅锋;吕伯东;张士更;胡青;杨克冰;黄以政;赵高高;傅骏;钱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男科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赵英浩;[D];吉林大学;2011年
叶兆祥;[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杨先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闫敏;[D];郑州大学;2012年
范如英;[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陈清勇;[D];浙江大学;2002年
邢国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韩壮;[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郑华川;[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芬;[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婧娴;[D];吉林大学;2011年
高金莹;[D];吉林大学;2011年
周坚;[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郭鸿超;[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张蕾;[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王岩松;[D];辽宁医学院;2011年
李春梅;[D];汕头大学;2011年
王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章烨;[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牛俊扬,翁海燕,王晓秋,周荣妹,程荣旋;[J];安徽医学;2000年05期
刘庆熠,平育敏,张合林,白世祥,孟宪利;[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2期
闫东杰,李世业,韩鸣,支修益;[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万洁,陈宪;[J];放射学实践;2000年05期
李保庆,谭国梁;[J];河北医药;2004年01期
李扶和,余伟南,张蕴,刘军;[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年04期
龚龙,薛新波,王从俊;[J];临床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李小英;;[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孙加源;王建华;韩宝惠;徐扣凤;施春雷;顾建庆;顾爱琴;熊丽纹;;[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12期
朱雅欣;张宏利;李文毅;吴铃;张翠平;龙红梅;王晓;李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慰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年03期
崔淑兰,陈垦;[J];医学综述;1998年02期
黄振国,任安,洪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4期
邓姗,潘凌亚,黄惠芳,赵大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年04期
阚世坤,徐景森,张金峰;[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06期
李扶和,余伟南,张蕴,刘军;[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年04期
代汝芬;[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李红,刘文君,刘滨,周志强;[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郭先建;[J];四川肿瘤防治;2004年02期
田凤石,张秀泉;[J];临床荟萃;1994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洪;李绪黎;曾训;孙延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程天明;陈雅华;白杨;智发朝;刘思德;陈村龙;潘德寿;周丹;郭文;肖冰;张亚历;姜泊;;[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詹江华;高文忠;包国强;罗喜荣;宫济春;刘谊;朱倩仪;高一平;;[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玉萍;;[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祁瑾;叶兆祥;肖建宇;白广鑫;翁巍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陆映宏;;[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张进;董柏君;陈奇;薛蔚;周立新;刘强;刘东明;黄翼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于小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于小平;符昳;;[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祁瑾;叶兆祥;肖建宇;白广鑫;翁巍立;;[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剑;[N];大众科技报;2001年
;[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唐步顺;[N];大众卫生报;2003年
黄爱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肖奇国;[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志 张园园;[N];健康时报;2011年
记者 王俊鸣;[N];科技日报;2005年
江苏省盐阜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国梁;[N];保健时报;2004年
健康时报记者 李凯菲;[N];健康时报;2011年
廖皓磊;[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宏杰;[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赵振理;[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秀鹏;[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宋婷;[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李凯;[D];山东大学;2011年
王宏庆;[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宋晓睛;[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解少男;[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戴维;[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张婧娴;[D];吉林大学;2011年
蒋敦科;[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秦利花;[D];浙江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阻塞性肺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