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限制了中国十大高智商犯罪部分家长的“智商”?

中国民办小学招生考家长智商 外国网友怎么看_学科网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中国民办小学招生考家长智商 外国网友怎么看
作者:xy01487
找原创精品,到学科网精品频道
全网最优质的原创精品资源
热门文章推荐
Copyright &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有这四种特征的孩子都是高智商,可惜被家长埋没了
有这四种特征的孩子都是高智商,可惜被家长埋没了
大部分孩子的智商其实是差不多的,后天可约提高一些,但主要还是要看天赋。高智商的孩子是有一些共性特点,这些特点如果不被家长了解,往往会被误解,以至于他们的智商不但不会得到发挥,而且会被扼杀!
一、爱玩游戏
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象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
所以,做父母的应提供充足的条件,让孩子在户外游戏,这样孩子的身体会强健,心境也更快乐,知识容易增进,思想容易启发。
二、爱恶作剧
一个小孩想出恶作剧,肯定动了不少脑筋,其用脑强度说不定超过做家庭作业。而且他在“设计”或准备“材料”时要轻手轻脚,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虽然已料到这样做会有风险,但他敢于冒险,从小树立风险意识,有利于日后成才,事业成功。
看来孩子太皮实有时候也不是坏事,专家说的哦,下次孩子犯错的时候记得默念:“我生的!我生的!特聪明!特聪明!”
从小爱笑的宝宝将来肯定是个聪明人,而且智商也都是特别的高。此外,据国外研究机构表明,聪明孩子爱笑的年龄要比同龄儿早很多。所以,父母要想孩子长大后能更聪明,那么一定要多多地逗宝宝开心哦。
四、耳朵大
从宝宝的耳朵大小就能够看出宝宝的创造力,耳朵大的宝宝想象力、创造力丰富。有些宝宝的耳朵饱满丰泽,色泽比面部白,这样的宝宝天生就是高智商,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要比普通的宝宝优秀。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及分析
我的图书馆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及分析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
赏识老爸周弘老师在谈他的教育经验时,常会谈到自己身上其他股肉不发达,唯有大拇指的肌肉很发达。婷婷从小到大,只要在他身边,他的大拇指总在她眼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义。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用食指指责孩子的脑袋:你这个小傻瓜,咋这么笨啊?
  孩子出了问题,有了过错,周老师总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问“我怎么了”,而许多家长往往数落孩子的不足,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过失的。
  其实如果来谈孩子有错,更多地应从家长身上寻找原因,如孩子的自私,冷漠大多与家长的溺爱有关;孩子攻击性强,也是与家长不民主的教育方式一脉相承的。
  当然,我们提出家长的责任,也是为了孩子。
  有太多因父母的无端惩罚而失去欢乐的孩子;有太多因学业过重而不会玩的孩子;有太多缺乏赏识而眼睛无光的孩子……我的心在流泪。如果家长少一份过失,孩子则多一份幸福和快乐。
  本章写作特点:前半部分重在分析,摆出现象,分析后果,让家长恍然醒悟,后半部分就孩子的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可展开,多举实例。
  一、 悲观的思维方式,急功近利的心态。
  之所以提出“赏识”这个概念,从国民的劣根性来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压抑不太久了,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个体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权威的决定,使个体的心理总是处于脆弱状态,心态容易失衡。因此,当国家足球队的教练米卢一开始提出的“享受生活”,享受足球的观念时,大多数人包括队员都斥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不符合国情。但一年半后,当中国队四战积分10分出线在望时,范志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四年前我们的实力其实比现在更强,状态比现在更好,但我们仍然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心态,米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队球员都变得轻松自信心”。
  有位家长说,孩子的观念源于家长,而家长的观念则源于社会。社会的现实,浮躁的心态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数不尽的担忧。但社会大环境我们一时无法改变,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因为我们要对自己孩子负责。
  1、 认为孩子“不行”。
  脆弱的心理导致心态扭曲,总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中国家长害怕孩子骄傲,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于是指责、抱怨、贬低像一团乌云笼罩在孩子身上。周老师提出“家长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育应给人带来幸福,如果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不行”,孩子能有幸福吗?
  2、 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
  中国家长见孩子的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考了多少分?”高分则喜形于色,低分则愁眉苦脸,家长的思维方式:学习好→好大学→好工作→好生活。于是,他们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中国出了好多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不知带皮鸡蛋怎么吃,不知道怎样与同伴玩耍的孩子,因为他们只会做一件事—学习。
  学习潜力的发展只是孩子发展的一个方向,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意识能力都是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条件。
  人的各方面能力只有平衡发展,才会起到互相促进作用。其它能力也迁移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3、 盲目攀比,心态失衡。
  不是不能比,而是怎么比,最可怕的是不承认差异,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比到最后,孩子一无是处,孩子怎么努力在家长眼里都不如别人。
  盲目攀比造成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心态也失衡,孩子的自信也失去。
  4、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过程)。
  二、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
  谈中国的家长不爱孩子,没人服气,但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孩子,懂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现在不少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父母很少关注孩子内心。
  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导致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
  孩子成长有其自然规律,身体、生理发展如此,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其实,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长,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港湾,孩子最想与家长说心里话,如果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缺乏沟通、专制等问题。
  1、 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软弱、蛮恨,毫无责任感。家长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父母的羽翼不可能一辈子都呵护着孩子,孩子终究要独自搏击长空。
  溺爱表面上满足了需求,可实际上是用爱“淹没”了孩子,结果使孩子受害。周老师提出了“豆腐嘴,刀子心”,有原则有情感,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要适当收敛自己的舔犊之情。
  2、 过重的精神压力、过重的精神负担。
  现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一代,所受到的重视和关注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另一方面这一代失去了我们童年所拥有自由和欢乐,因为家长的全部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孩子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重。
  压力过大会造成孩子情绪的不稳定,严重焦虑、学习困难、恐惧、性格孤僻等等。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负面的影响。
  周老师对学生的报告题目就是“孩子别怕”,目的就是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后一名也自豪。
  对于优秀学生,承载了家长的厚望,一举一动都有要符合优秀生的风范,于是在个方面都要争取表现突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他们害怕时的为了维持居高难下的境地,全力以赴,长期焦虑。好不累,坏不坠。
  3、不许失败,限制情绪的宣泄,造成孩子的情感失调。
  只许进不许退,成绩稍有波动家长就紧张万分,仿佛天要塌下来似的,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一个人如果要有所作为,就得永远与失败和错误相伴,没有缺点的孩子就没有优点。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不成熟,忽冷忽热,有时会无缘无故的高兴,又无缘无故的忧伤。家长如果一律给予训斥或限制,就会使孩子失去心里依托,既忧郁又不敢言,无法表达造成了心理压抑,对心理健康有损害。
  孩子情绪不好,家长不必过分在意,情绪的消退也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
  三、 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从婴儿呱呱坠地时谈起,地上就多了可爱的生命。周老师面对耳聋的女儿时,心里想到是做中国的“大岛茂”,生命是最可贵,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可贵吗?他发誓用自己沸腾的父爱为婷婷打开有声世界的路。为此,谱写了中国人本主义的美好篇章。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婷婷现在长大成人了,我们问周老师,期待怎样的回报,他说:“我现在已经赚了。”
  愕然,惊讶。
  因为我当初只想婷婷能开口说话,现在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又去美国读学位,我感到很满足了。
  生命值得敬畏,不管是健全还是残障,周老师为女儿付出感天动地的爱,负起崇高的责任。
  1、 把孩子作为发泄对象。
  拿孩子发泄是教育无能的表现,南京有的家长在打孩子时会说,“孩子是我的,想怎么就怎么。”街上路上打架会有人管,老子打儿子却少有人理会。
  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不是家长的附属,发泄的家长极易造成孩子恐惧,而恐惧使孩子胆怯、懦弱、不敢进取。
  其中的原因有家长自身的童年经历,社会压力、缺乏教育方法、自卑性。
  家长应提高民主意识,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制能力。
  2、 爱面子,以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
  讲面子是中国的一大特点,但凡事物极必反,在教育上出现的现象是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成功家长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失败家长则不宽容孩子,强烈的补偿心理会使他们把孩子当成生命的最后赌注。
  家长教育孩子应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
  孩子只是孩子,还不能承载过重的压力,孩子学习动机是发自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悦,而不是为父母而学,否则出现的后果就是,有的孩子生怕辜负了父母的愿望而忧心忡忡;有的孩子因压力过大无法承受而厌学。
  家长应明了,孩子报答父母的真诚愿望是孩子长大后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爱和尊敬,而不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
  3、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
  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集中精力在扮演社会角色而忽略家中角色;一种是追求自我快乐而不管孩子造成的失职。
  前者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对孩子责任之间的关系?家长安展事业,提升自我,如何有许多精力来教育孩子。
  为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看法是孩子既然生下来了,就理应对之负责,周老师很好地调和了两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一定需要整段的时间,重在严传身教。塑造孩子的人生观、思品、做人等等,而且孩子的成长并不要求家长时时事事都守在身边。正如植树种上一棵树,你老守着它,也没必要,但适时的保养不可或缺。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升学考试、青春期、遇到挫折等,家长多一份关注。
  对于后者,家长的行为是放弃教育,简直在犯罪,这样的家长大多自身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既无社会责任感又无家长的责任感,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就追悔莫及了。
  四、缺乏学习,缺乏家庭教育的氛围。
  周老师的一生有四个梦想,其中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梦想--家长合格证。现在各行各业都要上岗证,也就是教育孩子无需培训。结婚有了孩子,便成了家长,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合格的家长才会培养合格的孩子,所以不学习怎样做合格的家长,造成孩子身体发展,心理健康,智力发展损害,这是家长严重的失职。
  父母子女的血缘联系是一条亲情的纽带,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处来。”勾画出一幅中国特有的叶落归根的论理。亲情是一份思念,一份关爱,一份血浓于水的吸引力。也正因为这份情感所具有的不可逾越的力量,也就会有一份无奈,一份喟叹,一份不可言喻的侵蚀力。于是就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了明显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私有性和随意性。
  因此,家长的教育目标一般就是笼统的,教育计划也只能是大致的发展提纲,教育内容基本上依据家长自身素质,以及对教育的理解水平而定。教育的评判完全是分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长大。孩子的许多品质和素质就是在家长随意影响下形成的。
  然而,家庭教育最大不足也在于“随心所欲”,唯一的改变方式是家长学习,学习,再学习,掌握家庭教育规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1、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简单,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注意借签他人经验,教育后果一定不佳。
  我的父母怎样教我,我就怎么对待孩子。时代的发展已日新月异,可家长的观念却几十年不变,这样沟通上务必形成巨大的落差。它的表现形式有这样几种:
  用“是”与“非”标准去判断孩子,把孩子分为“好”与“坏”。而周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认为孩子应该“怎样”,盲目订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周老师提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和“跳一跳,够得着”的观念。
  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要么自我,要么充满暴力倾向,家庭教育气氛融洽,少有温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缺乏学习的结果,受益者都是孩子。
  家长也尝到教子无方的苦果,“逼”的方式不行,改用“求”,这不但效果不好,还给孩子留下“无敌”的印象。
  2、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
  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家长的眼光也变了,逐渐遗失了曾经拥有的宝藏,取而代之的是望子成龙心态下的贪。贪婪导致家长急功近利,采取违反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对孩子拔苗助长,“不行”也让你“行”,于是孩子痛苦的学习生涯就开始了……家长都知道,让庄稼茁壮成长要改变土壤的环境,没有哪位家长会去拔高庄稼,那样看上去庄稼长高了,但生命很快也就枯萎了。
  孩子成长令天下父母心驰神往,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家长勤于学习,就能少走弯路,孩子成才就会理想得多。
  3、 缺乏表达。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为什么孩子觉得家长“烦”,因为家长喋喋不休的语言,家长要学会说话简短,长篇大论并不适合家庭的日常交流,很重要的一点,孩子的灵感和良好的体验在家长的唠叨中消逝得无影无踪。
  周老师提出了家长的四种表达方式:口头、书面、肢体、形体。口头不如书面,书面不如肢体,肢体不如形体。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
不可否认,中国式家庭教育培养过很多杰出的人才,对孩子的培养方面有它有利的一面,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也不少,这些弊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而不断的暴露了出来。对中国家长来说,如何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成为了重要议题。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都有其优势的地方,也有其弊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比如孟子、岳飞等,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2、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3、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这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4、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5、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6、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
  7、道德教育的缺失
  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8、物质支持的泛滥
  孩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以上八点是中国式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诚然,这种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也曾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才,但它的弊端也在不断出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将会越来越突出,如何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成为了家长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如何鼓励孩子
 在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往往会用鼓励性的言语来达到这一目的。但很多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鼓励性的言语如果说得不恰当也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鼓励的言辞,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希望引起父母们足够的重视,在家庭教育中引以为戒。
  1、“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会和您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这时妈妈也许会说:“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
  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的做法是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不能承受。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
  心理专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3、“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父母吵架的时候,让孩子听到了,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在他们的小脑瓜里,生活就像他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父母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4、“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这时妈妈也就会说:“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
  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了?”你告诉他:“ 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
  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
  以上所述的四种言辞看似很好,但长期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鼓励孩子言辞的选择
我的家庭教育方法
我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家庭教育方法的选择。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没有哪一个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的。在多年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1、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我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家庭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我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儿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我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我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儿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我不常在他身边,但儿子在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培养孩子的兴趣。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现在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学家的女儿去学英语,让他也去跟着学,如今,他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对我说:“我班上有一个英语说得很好的同学,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儿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欣慰。我知道儿子的语文不太好,我有时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语文提高一下,可儿子说要继续报名学英语,我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4、适当处罚孩子,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记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我们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知道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笔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向儿子认了错,同时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对的,儿子也认了错,现在我和儿子有时像朋友一样聊天,其乐无穷。
  以上是我在教育儿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希望能对家长们教育孩子有所帮助。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法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但孩子成长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参考着实施
家庭教育的六个要点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是孩子长大成材的基础,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成功的是每一个家庭的梦想,家庭教育的成功往往也容易带来孩子未来的成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期盼,要实现这个期盼,成功的家庭教育很有必要。那么,成功的家庭教育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相处,相互关心、爱护,相互尊重。这种和睦、民主、愉快的家庭生活,有助于孩子的身体的全面发展。
  第二、家长的威信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孩子不听话是家长没有威信的标志。而家长威信的建立,不能靠无原则的迁就、哄劝、爱抚,也不能靠物质和金钱的收买,更不能靠压制和打骂,而必须靠家长正直的品行、模范的行为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家长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孩子就愿意把家长当成生活、学习以致工作的参谋和顾问,心甘情愿地听从指教。
  第三、对孩子要求要一致。不仅家庭和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家庭所有成员对孩子的要求也要统一。
  第四、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起床、吃饭、做作业、做家务、游戏等作息时间,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第五、要讲究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家庭教育要符合教育规律,方法要科学。家长爱孩子要爱的适当,严格要求孩子要严的合理。
  第六、要为孩子创造必要的条件。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写作业的桌椅,放东西的抽屉,文体活动器具,有益活动的门票等。
  以上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所要具备的六个要点,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十大弊端与危机
子把父当马,父望子成龙,可怜中国父母心!舔犊之情,不能不令人感动,然而舔犊的方式,恐怕尚待改进! 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
  (一) 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 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 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Acolor:#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 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特别是庞大的打工队伍中的家长,对留守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 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 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 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 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 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男孩对别人的啰嗦过于敏感,女孩则成为长舌妇(当然,我的结论可能不科学)。
  (九) 百依百顺奴才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 孩子数目的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最后不容于社会也就必然了。
  (十)理想型
  最后一种,作为理想的家长的总结,因为文章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与危机,所以好的家长类型不作重点的论述了,只是作为补救以上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的建议。
  理想的家长,应该在儿童的早期的智力开发方面下功夫,先天智力毕竟无法更改,后天智力确有极大的挖掘潜力,这是其一;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能溺爱,满足合理的要求,但要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孩子,但应给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特别重要,这是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经济观念,以及好的性格,都将要影响孩子的终生,都将决定你的孩子的成就!现在的家长,却过于实用主义,眼睛只盯着初中高中,却没有明白,初中高中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小学养成的习惯与逐渐形成的性格。
  可以这么说,性格与习惯决定命运!
  另外,一个孩子的学习,与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与孩子的求知欲有极大的关系,而这些,都离不开孩子的好奇心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师,我决得我的第一要务是帮助孩子树立平等博爱的观念,第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方式方法,第三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失去了家长的支持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再博学多才、灵活善变、爱岗敬业的教师,都是无用武之地的废铁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家庭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导向和动力。
问题1 父母意见不一
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
问题2 言行不一致
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能逃避惩罚,他们试图竭尽所能地做到这一点。
问题3 滥用奖罚手段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问题4 小看和责备
有些父母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而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被无情地摧毁。
问题5 父母过于民主
有些父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使其变得为所欲为。
问题6 保护或溺爱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对孩子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但愿天下的父母亲们都能用沟通的桥梁搭起与孩子们共同进步的明天,为了他们能开辟出美丽的明天,请家长们不要害怕他们会摔倒,给足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勇敢地去努力吧!
聚焦家庭教育弊端:许多家长忽视孩子精神成长
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很多家长陷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尽管还没有一抓即灵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改变,但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仍然有许多选择
  怎样做父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1919年鲁迅曾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呼吁要“救救孩子”,当时的背景是新文化启蒙,要以割除陈旧传统的方式来为孩子成长开辟一条新路。斗转星移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这个话题,又会产生丰富的联想。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平,就这个话题在一次教育沙龙中针对城市的家长提出己见。他特别提到,家庭教育在城市是过度、在农村是缺失。
  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家训、家教经验,但今天许多号称爱孩子的家长之所为,非常典型地严重违反了基本的教育准则。具体表现包括:
  认为在考试分数面前可以牺牲健康。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中小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比国家规定的少了1小时24分,在全球范围内垫底。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睡眠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的最直接原因,因为儿童的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夜的睡眠时间分泌。日睡眠不足9个小时的小学生,发生肥胖的概率是对照组孩子的四倍。
  做人教育欠缺,削弱了诚实、正直的人格养成。中国传统的君子之教,培养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教育空间被挤压。
  许多孩子没有获得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15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还止步于十岁、八岁的状态,离开一直依赖的父母就寸步难行,没有自己做基本判断和基本选择的能力。
  忽视孩子的精神成长。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各种课外培训班,认为学习好就完成任务了,却没有帮他构建一个充实的内心世界,没有给他一个精神健康成长的方向。
  我们与日本儿童作比较就会看到一些差距。日本的幼儿园对孩子实行严格的人格养成教育,秋冬季节都要求穿短衣短裤。还有幼儿园要求家长准备不同尺寸的包和很多套衣服,以备小孩在不同的场合背不同的包去远足,以及为不同场合的表演换不同的衣服。三年以后日本小孩上小学时的自理没问题,而中国城市中不少七八岁的孩子还不会系鞋带。
  日本的幼儿园不怎么进行知识教育以及所谓的综艺教育,而是通过过这个节过那个节,让每个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学会微笑、学会向别人说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等,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人格养成教育的失落
  今天的家庭教育究竟失落了什么?
  首先,是人格养成这个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功利化面前被逐渐淡出了。
  尽管学历和名校有时被看得特别重要,但关键时刻的选择还是把好的人品作为首要指标。比如家长评价女婿,比如企业招聘员工,都会把好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培养一个好人。
  其次,性格决定命运。社会各行各业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靠自身有限的知识,以及高学历之类,而是靠他的综合素质或称人格特征,即勇气、意志力、坚持、兴趣爱好等等。
  再次,情商大于智商。美国有过对1000名成功企业家的调查,其中大多数人说到自己的成功,一部分说是出于爱好,一部分说是由于坚持。上世纪初,美国还持续跟踪调查过10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学生,50年后其中被社会认可的七八十个成功人士,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比较好的综合素质,是他们情商中妥善的为人处世、广泛的兴趣爱好、幽默的性格等因素共同支撑起各自达到成功的高度。
  第四,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人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评价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要看他的青少年时,第一,能否与书为友,养成了一个阅读的习惯?如能与书为友,就可以保证他不会学坏。第二,能否在高中阶段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如果能够,就奠定了他自我发展和找到自我的基础。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长的权威性、引导性和家庭文化的传递性非常深刻。其中,父亲的榜样对男孩的影响特别重要,会塑造男孩今后人生中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此外,女孩形成自己的性别认知,以及对异性的基本判断能力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总之,孩子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关注,不可能像家长那样一对一地发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变化。发达国家的学校,特别注重为一对一的家庭教育留有足够的时间。周大平
关于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反思
在上一讲里我们对中国教育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从反思的角度对其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因此,关注中国教育的现状,关心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而应成为全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而家庭教育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呢?它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或误区呢?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中国教育全面发展呢?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应引起深刻反思、引起足够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该说,中国人“家庭教育”的意识在日渐增强,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家庭的诸多原因,因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许许多多严重的问题或误区,其现状的确令人堪忧。《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的文章对此作了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论析。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五十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以上五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么以下五个方面则更多关注家长们对长大孩子的教育。早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人,但到成年期间的教育,父母主人翁的身份便被学校分担了很大一部分。
  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终于轻松了,我儿子住校了;学校老师会教育好孩子的,咱该歇着啦;孩子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我上哪儿去教育他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里没有达成完整的默契,分歧便诞生了。
  随着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经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第七、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
  但考上大学以后呢?“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
  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第八、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第九、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
  据笔者的经验,孩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第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从很小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但很多母亲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捡的!或者还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
  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一些性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以至于发生什么未婚妈妈、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现象时,除了深刻思考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带来的危害了。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承担着对孩子的“摇篮教育”,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关系到孩子的“终生教育”。
  我们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可惜的是,作为我们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中国家长和中国家庭教育却存在着如此多的严重问题,实在不得不引起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啊!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家庭无可争议的被列在首位。
  因此我们也可以分辨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多的中国家长们呵,我们真该到了“认真反省,寻思改变”时候啊
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
核心提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的领导批示:
&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批示:“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特别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和重组家庭儿童教育,流浪儿童教育等要加以特别关注。”
顾秀莲同志批示:“这个调研报告很好,既反映全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状况,又介绍国外经验,同时提出政策和建议,唯有认真抓落实,整合资源,明确任务,推广好经验。关工委抓典型推动,会有成效。”&
袁贵仁同志批示:“家庭教育是六中全会特别提到的一个方面,如何统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是我们应当并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措施的重要课题。调研报告中的意见建议值得重视,国外经验(包括发展中心、家长委员会的国外调研)值得借鉴。请借这次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的契机,把这个问题很好梳理、深入研究一下。”
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刘延东同志最近也就家庭教育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家长亦需要培训。应引导他们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千百万家长渴求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亿万孩子呼唤家长关爱和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家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民族素质。
一、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大潮势不可挡。<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世纪<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本国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办法和策略作了具体阐述或规定。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序言中特别谈到: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奥巴马还专门对美国家长发表一个演讲,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奥巴马将儿童教育的竞争对象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国家庭,是家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警醒与深思。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66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收集<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0所学校<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万儿童的数据,撰写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报告用大量数据显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83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就专门有一部分是写给家长的。报告强调:“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教育。”当时任里根政府教育部长的贝尔指出:“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充其量只能影响和改变学生每天<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8小时的生活,因此,要提高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全力配合。”
日本社会各界经过激烈的讨论取得共识,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但同时也是一个公共领域的概念。因为家庭状况的演变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关注和干预家庭事务、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日本文部省于<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1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月制定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世纪日本教育新生计划》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自觉定为教育的起点。<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6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其中第十条指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努力让孩子养成生活当中必要的习惯,培育其自立精神,使他们身心和谐地成长”,“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及其它援助”。
在法国,<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89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月,政府在《教育指导法》中明确了家长与学校的特殊关系。政府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依靠家长的力量。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爸爸和妈咪。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85年向议会提交的白皮书摘要《把学校办得更好》中提出:“家庭也是教育者,学校应当向他们解释自己的目标和政策,同他们密切合作”。<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97年工党执政后,针对教育问题发表了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英国政府认为,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政府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措施之一。
新加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国家提倡“共同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尊重儒家伦理,培养优秀的国家公民分不开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98年,政府推出COMPASS(Community&&&Parent&in&Support&of&Schools),明确指出要透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合作去教育孩子,并强调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及需要有效协助子女成为良好公民。
世界各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切实把家庭教育抓起来。
二、我国家庭状况的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挑战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以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不断受到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冲击。实践证明,推进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学校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家校有共识,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家校教育观念发生冲突,受害最大的也是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车之两轮,双轮驱动,才能将孩子平稳地推向未来。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不少地方,一些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主要推手。学校为学生“减负”,家长则给孩子“加负”;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则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忽视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可见,家长是学校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重要一环。
研究发现:一个好学生,一个走上社会后品格高尚、有成就的人,大都与他从小受到的家庭的良好的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有问题的家长。只顾教育问题学生是治标,教育问题家长,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以色列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母亲胜过<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所学校。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要改变中国教育,也必须着力改变家庭教育。先打好“家长教育”这个“地基”,建好“家庭教育”第一层“楼房”,才能建设好“学校教育”的“高楼大厦”。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各种家庭惨剧案例。有的青少年网瘾受害,有的一味追求孩子考高分忽视基本生存生活技能,有的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变态人格,有的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缺乏家庭关爱而失足甚至犯罪,许多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家庭教育失败等等。由于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更是触目惊心。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约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会刑事犯罪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80%。文革前,全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青少年总人数中为<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3‰,而<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年代以来,已上升至<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提高了<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倍。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以上,其中<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至<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以上。专家对<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5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调查,他们中父母和家庭成员中有劣迹行为的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父母离异的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父母教育不当的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其中溺爱型的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放任型的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粗暴型的占<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
无数事实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北京市少管所的同志讲:不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在社会,形成在学校,根子在家庭。严峻的现实呼唤家庭教育的加强和改善。
调查显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在校优等生比例成正比。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优等生数量,更能够大幅度降低后进生的比例,避免或者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也在提高。但还有为数相当多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而又忽视自身学习,他们太爱孩子,但太不会爱孩子。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迷信“天才教育”,希望“克隆”神童,对孩子强行塑造,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重教子轻自修,不能为孩子做出做人的榜样;不尊重孩子的隐私;重智育、轻德育,不重视劳动教育;教育方式多训斥,少疏导,以及用溺爱或暴力等极端方式对待孩子等等。孩子任性、厌学、自私、缺乏良好习惯等缺点,主要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有调查报告显示,<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
错误家教酿成的悲剧也屡见不鲜。类似徐力弑母的案件仍不断见于报端。药家鑫事件与家庭的错误教育直接相关。一留日学生只是因母亲没有及时给他寄生活费,竟捅了母亲九刀。前几年,北京一所大学夫妇俩都是名教授,他们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岁孩子因忍受不了家庭压力,残忍地用菜刀杀死了父母。法庭问杀人动机,这个孩子说:“是因为我父母亲到临死前,仍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么。”某省会城市竟发生父母打死亲生儿女事件多数起。某大城市去年自杀<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名中学生,有<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名是亲子矛盾引发的。
不久前,上海市南中学对学生调查<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个问题,结果初中和高中学生都回答,他们第一位最大的困惑是亲子矛盾。PISA考试上海取得优异成绩,但据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检测,上海学生厌学比例高于全国各省,学生厌学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龙”过大的压力造成的。今天大多数家长为孩子做得太多,但孩子们却感到空虚、迷惑和焦虑,甚至产生逆反和反抗的情绪。
(二)家庭及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目前我国的家庭构成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现在的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人称之为“三独”),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出现的一个普遍的难题。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占了多数。孩子少,家长更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二是生活条件改善,居住面积增大,电脑、电视普及,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学习方便,却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三是部分家长养育孩子压力大所带来的问题。据武汉大学发布的武汉市居民家庭教育开支调查报告显示:教育开支已占到被调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家庭感到教育开支负担沉重。许多年轻父母深感经济压力和照顾孩子压力,称自己为“孩奴”。因为教育开支过大,对孩子期望值就越高。据调查,约有<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的家长觉得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能如愿以偿,常常处于烦恼和焦虑之中。四是我国离婚率连续<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年递增,单亲家庭子女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地方一个班级孩子中单亲子女占到三分之一)。他们在父母矛盾和闹离婚的冲突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令人忧虑。五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数量也大大增加,隔代教育也随之大量出现。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六是网络飞速发展,黄赌毒、网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七是有的领导干部和富人、社会名流对孩子疏于教育,其孩子的不良表现引起了社会的公愤,等等。总之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家庭教育缺位、错位、不到位现象相当普遍。
(三)闲暇教育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加上寒暑假、节日长假,中小学生每年的闲暇时间长达<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多天,接近全年一半。学校放假,家长上班,孩子无人管理。但孩子的头脑不会处于真空状态,积极思想不去占领,消极信息趁虚而入。据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都是在休闲时间开始学坏的;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主要是在休闲时间获得的。对孩子进行闲暇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严重。家庭教育应该主要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但许多家庭教育扬短避长,重点错位,成了“第二课堂”、“补课班”,家长则成为学校老师的“助教”。孩子在家庭享受不到应有的温暖,对家长反感。家庭教育“学校化”,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延伸,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越来越出现偏差而削弱。
(五)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许多过时甚至错误的家教理论仍是家长的信条。如“三岁关键期”、“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早教越早越好”等等。而许多正确的家教理论,包括我国传统家教理论精华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家教理论,如<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年代发展起来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等,否定了社会流行的那些错误观念,但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呼唤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人民教师需要专门培养和培训。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也理所应当接受应有的教育和培训。
三、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家庭在青少年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家长的责任,要求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结合。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和妇联发过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件。在实践中出现了以提高家长素质为宗旨,紧密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学校这种教育形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81年,我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上海市虹口区长治中学家长学校成立。由中小学和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呼声和愿望。
三十年来,以中小学(幼儿园)为主体举办的家长学校迅速发展。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县,普遍办起了家长学校。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学校(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已有<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万多所。城市学校(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的比例达到<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以上,农村达到<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以上。福建全省达到<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以上。河北省家长学校办学率为<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0font-family:Scolor:#%左右。
这些地方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地方党委、政府树立了大教育思想,像抓学校教育那样抓家庭教育。<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又下文,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妇联、团省委等负责。<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还转发了《关于创建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意见》。湖北省创办家长学校工作,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多次讲到,家长学校已成为全省教育工作的一大品牌,希望坚持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许多省市成立了由教育厅局负责人牵头、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上世纪<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年代以来,河北省教育厅连续下发河北省中小学“家长学校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家长学校评估方案”,“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全省家长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校(园)长把家长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给予教室、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支持。江苏、湖北、辽宁、河南等省学校(园)办的家长学校,从家长实际出发,灵活办学,力求让家长到家长学校学习“来一次,收获一次”,不流于形式。
第四,教育系统关工委成为全国推进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群体是一个人才资源宝库。这些老同志一生从事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们素质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具有组织优势、经验优势、感情优势和时空优势。他们把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关心青少年成长,作为“老有所为”的最佳选择,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和部署下,他们积极深入学校与社区,在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规划、咨询指导、理论研究、课题实验、宣传培训、授课辅导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教育系统关工委<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4万多名老同志参加了家庭教育工作。江苏省无锡市就有<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80名退休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联系户工作。
教育部关工委成立<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年来,始终以指导家庭教育为中心任务之一。<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10年建立了<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0个市、县(区)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实验区工作以课题实验为抓手,探讨建设学习型家庭,研究改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城乡结合部家庭等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各地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此外,许多地方,如北京、广东、上海、江西、西安、深圳等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对家长学校的指导。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坚持家庭教育科研、培训,开展国际交流,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创举。家长学校的普遍建立和家长教育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哪个地方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得好,那个地方义务教育入学率、合格率和巩固率就高,辍学率和未成年人犯罪率就低;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局面。一些校长说:一个学校一千名学生,办好家长学校,就等于培训了两千名不占编制的辅导员。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素质提高,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区文明。
贵州省凯里市反映,举办家长学校后,家长读书、看报的多了,打牌、喝酒的少了;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多了,只是追求考试成绩的少了;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的多了,空口说教的少了;理智的爱多了,打骂或者溺爱的少了;理解学校和老师的多了,对学校、老师指责、苛求的少了;家庭和谐的多了,争吵打闹的少了。许多家长学校挽救了一批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的领导、规划、投资、管理、督导等,非常重视;社会教育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也在发展中从无序走向规范,不断有进步;显著缺失和薄弱的是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
一些地方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只是管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致使中小学(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管理无序,名义上妇联、共青团、工会、教育行政部门都管,实际上管理都不到位;
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有名无实,上级无要求,教学无教师,活动无经费,办学无标准,随意性很强;
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和网络负面信息冲击,孩子成长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因家长素质限制,使孩子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诊断和救治;
同时,许多社会举办的家庭教育机构存在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以营利为目的,缺乏监督和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早期教育理论被极端化,非科学、非理性、模式化等家庭教育方法,给家长以误导的家教产品等充斥市场。
可以说,现在学校教育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已不可能单独撑起一个完美的教育空间。学校只靠本身的力量,难以提高教育效果。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长学校和家长教育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忽视家庭教育,不仅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弱化育人功能,而且会拖教育现代化的后腿,削弱中国孩子将来就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把家庭教育抓在手上
现在,有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幼儿园)领导没有把办家长学校作为自己的职责。他们认为:“孩子的事情还管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家长?”、“家庭教育管理主要是妇联的事,教育部门管家教,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费力不讨好”。这种思想认识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飞速发展与家庭教育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行政部门要不要管家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管家庭教育和妇联怎么分工?相关法律有明文规定,中央文件和教育部也作出过具体部署。比如,<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04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月全国妇联、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十分明确地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妇联组织负责协调推动社会各方面办学,参与指导社区及其他家长学校工作”。<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
font-family:Scolor:#11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6.0font-family:Scolor:#月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
由此可见,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教育规划纲要》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上,做出了突破性、标志性决策。建议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中,进一步做出突破性、制度性安排,开创我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的工作模式。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育部加大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议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局设立家庭教育处,将教育部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如果目前在处室设置上有困难,建议将基础教育司现有的校外教育处改名为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处。在教育部今后工作计划、督导评估、评比表彰中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办好家长学校的经验,调研解决家长学校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教育部设立由部领导挂帅,有关司局、单位、教育部关工委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指导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家庭教育处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分工是:家庭教育处负责行政管理,指导全国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和办好家长学校,包括制定家长学校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培训家庭教育教研员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业务指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三)、教育行政部门抓家庭教育主要是抓中小学校(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形式,其办学模式,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家长提供多元化、灵活生动的教育服务。要将家长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国家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可以依托有关院校成立家庭教育培训和研究基地。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建议明确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参与办好中小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
(四)、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已开设家庭教育学课,建议尽快将“家庭教育学”列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师范院校普遍开设家庭教育学课,有条件的院校招收家庭教育学研究生。拓宽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门路,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提供从事家庭教育指导人才。
(五)、家庭教育应视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教育部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大高智商犯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