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冷却塔造价筒身插筋锚入环梁长度多少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控制重点
【摘 要】为解决脱硫烟气从烟囱排放温度偏低、排放效果差的问题,冷却塔排烟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探讨分了双曲线冷却塔的施工应控制的重点,以及构造方面进行掌控。对冷却塔建造施工及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双曲线冷却塔;施工;火力发电厂;构造&
  一、引言&
  冷却塔作为火力发电厂最主要的构筑物之一,因其特有的构造,使其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比以往的常规施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人力物力,而且自身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并且难以保证质量。&
  二、双曲线冷却塔筒壁施工&
  双曲线冷却塔一般包括环形池壁、池底、双曲线筒壁、人字柱等部位的施工。在双曲线冷却塔中,作为基础环壁和池底的底板都需要有一定的抗渗能力,而筒壁则需要具有极强的抗冻能力,因此,在双曲线冷却塔中,筒壁施工是冷却塔在施工期间的核心。这就要求施工者在对双曲线冷却塔的筒壁实施施工时,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由冷却塔的中心点自内向外放出模版线,通过搭设脚手架,建立内模。当内模检验合格后,进行第二步,使用钢筋进行绑扎,建立外模,使用对拉螺栓来防止漏浆;第三,在完成外膜构建后,要进行倒模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第四,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不留缝隙,这需要施工者合理使用钢筋进行绑扎,在进行钢筋绑扎时,应该先确定箍筋的位置,然后绑定主筋,在固定箍筋时,要保持其垂直向心,并且保证各个主筋的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插筋的底端要与环基进行点焊,并在上部进行绑扎,来防止箍筋的移位和倾覆。当长时间无法进行浇筑,则应采用缓凝土缓凝剂对其进行浇灌。&
  三、冷却塔人字柱的构造&
  人字柱的构造主要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要对人字柱附近的钢筋进行选择,人字柱箍筋应选择螺纹型箍筋;其次,依据支墩的标注,对人字柱的位置进行固定,在人字柱中插入支墩和环梁部分时,应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不能随意进行交叉重叠;最后是对人字柱支墩的构建,在人字柱的钢筋绑扎位置固定准确无误后,就可以进行对人字柱支墩的施工,人字柱支墩多数为不规则的四棱台形,支墩的斜坡面为了防止在浇筑时上浮,模板底部需要与底部预埋的钢筋焊牢。在对人字柱进行浇筑时,不得留置缝隙,同时严格控制顶面标高。&
  四、冷却塔地基土方的挖掘&
  双曲线冷却塔工程主要为环基的构建,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反铲式液压挖掘机和自卸翻斗车进行对大规模的土方进行挖掘,但为了避免挖土机对地基土的扰动,应在挖掘施工时,预留大约40cm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挖掘清平。在人工清平土方时,也应按准许依次进行完成,一般为先对环基和池壁基础进行施工,随后对淋水柱基施工,最后回填土方,再施工池底板砼。&
  五、冷却塔环梁的施工&
  环梁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排架搭设、环梁钢筋绑扎和环梁砼的浇灌。在进行排架搭设时,应该仔细计算排架承载力和稳定性,在搭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所示的尺寸进行布置,扣件的螺栓必须拧紧,在搭设完成后,应进行静载试验,试验的压力需要高于实际压力,大约为实载压力的1.5倍,观察环梁有无扣件损坏、下滑移位等情况,方可认为该环梁合格。对于环梁钢筋的构造,首先应该根据图纸的设计,在底模上标记出设置位置的间距线,先穿柱头处的竖向箍筋,其他的竖向钢筋则按照序号依次靠在一起,随后穿环向钢筋,然后穿向水平钢筋,钢筋的交点必须绑满铁丝,且形状为八字式,以防止钢筋的倾斜。&
  六、冷却塔筒壁的建造&
  筒壁施工所采用的施工原理为通过使用悬挂式的四方形框架,四方框架通过在四角使用螺栓连接,使框架可以随筒壁的坡度变化随之改变。由于四方形本身不具有稳定性,因此,为了保持四方框的稳定,应通过四边形框的内角固定一根斜撑的钢筋,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在斜撑角的钢筋和外边角的钢板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钻孔,目的是通过孔的连接,可以改变四方框的倾斜度,这样便可以满足和筒壁的倾斜角度一致。四方框脚手架一般设置为三层,由此可以做到逐层周转使用,来完成筒壁施工。完成筒壁施工后,接下来就要对筒身进行绘制,在双曲线冷却塔的施工图纸中,按照图纸要求对筒身进行绘制。再根据设计图纸,通过差分法对筒身进行分节计算,当出现较小的误差时,可以忽略不计。&
  七、塔体中心对中及半径控制&
  由于实际施工出的筒壁是一段段折线连成的近似曲线,为保证筒壁曲线平滑,并与设计的半径、标高值完全吻合,应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实地放样,确定每1.3m高筒壁各节半径及壁厚。 二是:计算半径斜长的数值要准确。 三是:根据季节变化对钢尺的尺长进行检验。 四是:按规范规定每施工8--10节筒壁,对标高和半径进行校定,如出现施工偏差时,宜缓缓纠正,每次纠正不宜超过20mm。 五是:塔壁每节内口、外口位置控制。其中:1~4节风筒几何测量。把激光测距仪安置在基准点上,在被测点上安放接收靶,用光学测距仪瞄准接收靶,仪器首先反应出斜距,然后按仪器上电脑装置就可知道该基准点和被测点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根据测出水平距离算出筒壁半径误差,筒壁半径误差=R设计&R实际=R设计&(基准点到水塔中心距离+基准点到被测点距离)。节以上风筒几何测量。塔中心点垂直引测采用接受靶利用经纬仪引测。激光接收靶用&=4mm钢板作成&100mm的圆盘,上部加设&=0.7mm,直径&500mm的白铁皮。接收靶下涂荧光漆,并画成靶状。上部铆固4把100mm钢卷尺负责半径的丈量。圆盘接收靶通过4根&8mm钢丝绳用4个紧线器固定在施工层三角架上。接受靶由四根&8钢丝绳从四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拖拉固定,用来塔心找正,零米塔心架设垂准仪并在零米架设经纬仪,经纬仪配弯管目镜将中心打上接受靶,即将中心打上接受靶,通过调整钢丝绳调整中心,从而将塔心引测到上部。风筒每板半径用钢卷尺和经纬仪测量控制,自接靶中心引出钢尺,进行风筒每节内口、外口位置控制,为了使半径准确,每板检查点数不少于20点,钢卷尺测量拉力200N,拉平拉直钢卷尺测量。每次安装模板时利用经纬仪控制吊盘的标高。&
  八、其他部分的施工方法&
  在双曲线冷却塔的运行中,由于塔内温度极高而塔外温度与他内温度极大,因此刚性环需要承受极强的拉力,对于刚性环的配筋量应该高于其他部分,同时刚性环的钢筋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要求,浇灌过程应保证一次完成,使刚性环不留施工缝隙。在完成了双曲线冷却塔的整体构造后,应注重其筒壁砼的防腐性,因此,砼基底应该及时的进行清理修补,达到施工的标准要求。由于池板底存在伸缩缝,因此在工作期间,伸缩缝中容易聚集大量杂物和灰尘,这便需要使用高压空气来吹净灰尘杂物。最后要进行塔外爬梯的安装。双曲线冷却塔的塔外爬梯主要是按施工图分节,通过钢铁加工厂进行制作刷漆最后运送到施工的现场。为了确保塔外爬梯的安装位置符合规定,在对每一层的施工时,均需要用仪器确定爬梯的中心线,测出塔外爬梯的中心标高,随后在进行安装。同时,为了保证爬梯上下为之垂直,需要使用经纬仪控制中心线,来完成爬梯的安装。最后将所有爬梯的部位再次进行刷漆防腐,并对爬梯整体进行涂刷工作。&
  九、结束语&
  双曲线冷却塔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只有严格按照双曲线冷却塔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才可以保证其施工期间的安全指数,并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以及在工程完成后对双曲线冷却塔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熊大健, 李秉正. 9000m^2双曲线自然通风逆流冷却塔的优化改造[J]. 热力发电, ): 54-56.&
  [2] 张学东, 张学峰, 李正, 等. 大直径双曲线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爆破拆除[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 ): 107-109.&
  [3] 吕峰. 采用隔吸声屏障治理抚顺发电厂双曲线冷却塔噪声[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 69-71.&
  [4] 郭景民, 郭志伟. 多功能升降机在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中的应用[J]. 中州建设, 2011, (8): 77-78.
我来说两句 ()
本月热门下载
建筑热门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公网安备 20号
MSN: civilcn#163.com E-mail: 手机: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拒绝访问 | www.renren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renren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b68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8-标准吧
您的位置: >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8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8
9.3冷却塔结构设计基本要求及材料
9.3.1& 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塔筒宜采用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薄
结构;寒冷地区也可采用钢架镶板结构。塔筒的几何尺寸应满足循环水的冷却要求,并应结合结构、施工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采用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塔筒时,塔筒壳体的几何尺寸宜采用表9,3.1中的数值。
裹9,3,1& 双曲线型风筒壳体几何尺寸
塔高与培体直径
(±0.00m)的比
& 喉部面积与
壳底面积的比
& 喉部高度与
& 塔高的比
& 塔顶扩散角
&&& (& )
壳底了午绒倾
&&& 1.2~1.6
& 0.30~0.40
& 0.75~0.85
&&& 16~20
9.3.2双曲线型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基础可参照下列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 1大、中型塔,宜采用环板基础。
&&& 2中、小型塔在天然地基较差的条件下,宜采用倒T型基础。
&&& 3当地基为岩石时,宜采用单独基础。
9.3.3机械通风冷却塔宜采用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上框架结构,围护结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或其他轻质墙板。
9.3.4&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计算与裂缝宽度验算,应按GB 50010进行。
&&& 冷却塔塔筒筒壁、框架、斜支柱和池壁等构件的允许最大裂缝宽度为0.2mm。
9.3.5&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地基基础设计按GB 50007
DL/T 5339 - 2006
9,3,6& 自然遁风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的荷载除本标准已有规定外,
可参照GB 50009进行。
9.3.7&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抗震设计,可按GB 50191
和GB50011进行。&&& .
g.3.8冷却塔应采用水工混凝土,并符合下列要求:
&&& 1水泥品种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
不宜超过8%.
&&& 2混凝土强度、抗冻和抗渗等级应不低于表9.3.8。
& &&3在混凝土中可掺塑化剂、加气剂及碱水剂等塑性附加剂。
&&& 4水工混凝土不得掺用氯盐。
表9.3.8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冻等级和抗渗等级
&&& 抗& 冻& 等& 级&&& ‘
&&& 结构部位
寒冷地区冻融次数
严寒地区冻融次数
&&& 塔筒及支柱、
&&& 框架及墙板
kg/m& 集水池壁,倒T型、
&&& 环扳型基础
kg/m& 单独基础及水池底池
&&& 辩水装置构架
& 注l,由”地区”的划分见6.5.2.1条。
& 注2,塔筒、支柱、框架、墙板及基础混凝士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5。
9,3,9冷却塔宜使用热轧变形铡筋,不得使用冷拉钢筋。
&&& 9.4& 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荷载及内力计算
9,4.1& 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内力计算应考虑以下荷载:
&&& 1& 结构自重。
DL/T 5339 -&& 2006
温度作用。
地震作用。
旋工荷载。
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
计算自重时,钢筋混凝上重度可采用25kN/m。
作用在双曲线冷却塔表面上的等效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
&&& ( 9.4.3-1)
&&& w(z,)=
& w(z,)――作用在塔表面上的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m;
&&& w――基本风压,kPa;
&&& C――平均风压分布系数;
&& ――风振系数;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 1基本风压w以当地较为空旷平坦地貌离地面& 10m高、重现期为50年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v(m/s)计算;一般
w=v&/1600,但不得小于0.3kN/ m
&&& 当冷却塔建在不同地形处,其基本风压值应按GB 50009
有关规定调整。
&&& 2风压沿高度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地貌有关,应根据地面粗糙类别,按GB 50009规定确定。
&&& 3双曲线冷却塔平均风压分布系数可按下式确定:
&&&&&&& C&&& (9.4.3-2)
&―一系数,见表9.4.3-1;
& m一项数,一般取m=7。
2 3& :r 5 6 2
表9.4.3-1& 系数讯
DL/T 5339 - 2006
&&& 无肋-般曲面
&&& 加肋双曲面
&&& -0.4426
&&& -0.3923
&&& 0.2451
&&& 0.2602
&&& 0.6752
&&& 0.6024
&&& 0.5356
&&& 0.5046
&&& 0.0615
&&& 0.1064
&&& -0.1384
&&& -0.0948
&&& 0.0014
&&& -0.0186
&&& 0.0650
&&& 0.0468
&&& 4塔高H在165m以下的双曲线冷却塔,在不同地面粗糙度
类别条件下的风振系数p值,一般可按表9.4.3-2采用。
表9,4.3-2风振系数卢
9,4.4当计算冬季运行工况筒壁温度应力时,其筒擘内外温差按
以下要求进行计算:
&&& 1冬季塔外计算气温按30年一遇极端最低气温计算。
&&& 2冬季塔内计算温度按进风口、淋水填料及淋水填料以上:不同部位分别确定,见附录K;
.& 3塔筒筒壁内、外表面温度差按下式计算:
&&& (9.4.4-1)
&&& &&&( 9.4.4-2)
&&& DL/T 5339 -:- 2006
& 、――筒壁外面、内面向空气的放热系数,可取==
&&& 23.26W/(m℃);
&&& h-筒壁厚度,m;
&&& ――混凝土的热导率,可取l.98W/( m℃);
&& ――筒壁内、外表面温度差,℃;
&& ――筒壁内、外空气温度差,℃;
&&& K――传热系数,W/( m℃)。
9,4,5当需要验算夏季日照下的温度应力时,日照筒壁温差’可近似按塔高为恒值计算:
&& &&&&(9.4.5)
&&& 式中:
& -筒壁温差,℃;
&&& ――计算点与最大壁温差处的夹角,();
& -=0处的壁温差,℃,可采用1 0℃~15 0Co
9.4,6冷却塔抗震验算及抗震构造措施按GB 节~
12.2节执行口
&&& 1塔筒的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应按下式确定:
&&& S-塔筒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
S、S――分别为第J振型水平、竖向地震作用的标准值
&&& 效应:
&&& ――地震效应折减系数,‘可采用0.35;
&&& m-计算振型数,淋水面积小于4000m的塔筒宜取
&&& 不少于3个振型,淋水面积为4000 m~9000 m
DL/T 5339 - 2006
&&& 的塔筒宜取不少于5个振型,淋水面积大于
&&& 9000m的塔筒,宜取不少于7个振型。
&&& 2冷却塔塔简可不进行抗震验算范围,可按GB 50191第
12.2.1条执行。
9.4,7施工方法(如:悬挂或爬升脚手架、起重架缆索锚同等)
所引起的附加荷载,应由施工提出,进行必要的验算。当施工倚
载较大,引起结构断面或材料增加过多时,应采用临时措施解决,
不宣由塔体结构承担。
9.4;8当遇有不均匀地基时,应复核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塔筒筒
壁、支柱及基础的承载力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 当复核风荷载产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地基上的弹
性模量代替变形模量。
9.4.9设计双曲线冷却塔塔筒时,应对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
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
应组合进行设计。
9.4.10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种荷载效应
组合情况;
&&& l& 当考虑基本组合时:
&&& .& s=&& (9.4.10-1)
&&& S=&&& (9.4.10-2)
&&& 以上两项基本组合应满足S≤R。
&&& 2当考虑地震作用偶然组合时:
&&& S= (9.4.10-3)
&&& 地震作用偶然组合应满足S≤R/。
&&& 式中:
&&&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 R-结构构件扰力的设计值;
&&& ――_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0.85;
DL/.T 5339― 2006
&& &- -结构重要性系数,一般取1.0;
& S――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按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_一按计入徐变系数的温度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效应值;
―_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按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效应值,按式(9.4.6)计
&&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O;
&&&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在基本组合中,对由可变荷
&&& 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倚载效应控
&&& 制的组合,应取1.35,在偶然组合中取1.2;
&&& ――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
&&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 ――温度作用分项系数,取1.0;
&&&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一般地区均可取0.6,对于历
&&& 年最大风速出现在最冷季节(1 2月、1月、2月)的
&&& 地区,按气象统计资料(取30年一遇最低气温时相
&&& 应的大风荷载与50年一遇最大风荷载的比值)确定;
&& -温度作用组合值系数,一般地区均可取0.6,对于历
&&& 年最大风速出现在最冷季节(12月、1月、2月)
&&& 的地区,按气象统计资料(取50年。遇最大风荷载
&&& 时相应的低气温与30年一遇最低气温的比值)确定;
&&& -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
&&& 0.25。
9.4.1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塔筒设计应按荷载效应标
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验算裂缝。用允许裂缝宽度见本标
准第9,3.4条。
&&& l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 DL/T 5339 C 2006
&&& ( 9.4.11-1)
&&&&& (9.4.1 1-2)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设计值。
& 2塔筒上、下刚性环环向验算时,可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下裂缝对刚度影响,温度效应可乘以0.6折减系数后再进行验算。
9.4.12计算筒壁温度作用时,混凝土可考虑徐变系数
9.4.13双曲线冷却塔塔筒内力计算,宜按旋转壳体有矩理论计
算。塔筒的支承条件可按离散支承或连续支承考虑。当按连续支
承考虑时,风筒下环梁应力叠加按深梁计算由风筒自重及风荷载
等肼产生的内力。
9,4,14双曲线冷却塔塔简的弹性稳定验算按以下要求进行:
&&& 1塔筒整体稳定验算:
&&& 式中:
K――弹性稳定安全系数;
q――塔筒屈曲临界压力值,kPa;
q――塔顶设计风压值,kPa:
C-经验系数,其值为0.052;
E――混凝土弹性模量,kPa:
r-―-简喉部半径,m;
h-塔筒喉部处壁厚,m。
2塔筒局部弹性稳定验算:
DL/T 5339 C 2006
( 9.4.14-4)
应满足KB≥5.0
,&-由组合产生的环向、子午向压
&&& 力,其中S为内吸力引起的压力,kPa;
,――环向、子午向的临界压力,kPa;
&&& h――筒壁厚度,m:
&& v――-、混凝土泊松比;
& K,K-几何参数,查表9.4.14。
表9,4,14几何参数表
& 注r--―.塔筒壳底半径,m;
&&& Zr――塔筒喉部至壳底的距离,m。
DLlT 5339 - 2006
9.4.15冷却塔斜支柱应按本规定第9.4.9~9.4.11条规定的两种极限状态,对塔筒下传至柱上、下端的效应进行组合计算,并分别取其最不利情况进行设计。
&&& 当需要复核冬季停运状态时,对支柱的效应内力可按下式计算,并与塔筒自重及实际风荷载作用下传至柱上、下端的效应进行组合计算:
&&& S=&(9.4.15-1)
&&& M&&& (9.4.15-2)
&&&&&&& Q(9.4.15-3)
&&& 式中:
&&& S――冬季停运时实际风荷载(计入风振系数)的标准值效应;
&&& S――冬季停运时柱端产生的效应(M、Q)
&&& M-力矩,kN.m;
&&& Q--切力,kN;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l.OxlOC“;
&&& ――_支柱上、下端温度差(支柱上端温度即停运时气温;
&&& 下端温度当为环板基础时即为停运时柱下端实际
&&& 温度,当为倒T形基础时以池壁内外平均温度),
&& I -支柱断面惯性矩,l14;‘
&&& r――蜡筒底部半径,m:
&&& L――.支柱长度,m。
9,4,16计算塔筒支柱纵向弯曲长度时,支柱可考虑为一端固定
一端铰支。支柱纵向弯曲计算长度L,径向取0.9L(支柱长度),
环向取0.7L。
DLif T 5339 - 2Q06
9.4.17.冷却塔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其倚载组合为:
&&& (9.4.17)
9.4.18冷却塔塔筒基础内力应按塔筒、支柱、基础和地基整体
分析计算,并考虑基础与地基的变形协调。
9.4.19冷却塔塔筒基础应进行上拔力平衡验算。
&&& 1对于环板型和倒T基础,验算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S=荷载组合进行,基础底面出现上拔力的平面范围
应控制在圆心角小于或等于30内。
&&& 2对于单独基础,基础底面不允许出现上拔力,且自重G
产生的压力与风荷载W产生的拉力之比大于或等于1.2。
&&& 9,5机械通风冷却塔的荷载及内力计算
9,5.1& 机械通风冷却塔塔体应考虑以下荷载:
&&& l& 结构和设各自重。
&&& 2顶板活荷载和检修荷载。
&&& 3风荷载。
&&& 4风机和电动机振动荷载。
.& 5淋水装置支承于塔体结构上的荷载。
&&& 6地震作用。
9.5.2顶板的活荷载一般可取4kN/m;顶板的榆修荷载可按设
备检修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少于5kN/m.这两项荷载不同时
9.5.3计算框架时,顶板的活荷载或检修荷载可乘0.7的折减系数。
9,5,4风机和电动机的震动荷载可按当量荷载计算(参见附录
9.5.5对于壳体结构的机械通风冷却塔,温度作用可参照自然通风冷却塔计算。
DL/T 5339 - 2006
9. 5.6多格的机械通风冷却塔一般在纵、横向可按框架计算。
9,5.7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框架时,应考虑下列荷载组合:
&&& l基本组合荷载包括:.结构和设备自重、项板活荷载或检修荷载、风机和电动机震动荷载、淋水填料支承于框架上的荷载和风荷载。
&&& 2偶然组合荷载包括:结构和设备自重、顶板活荷载或检修
荷载、风机和电动机震动荷载、淋水填料支承于框架上的荷载和
&&& 注1 l地震力在地震设计烈度Ⅶ度及Ⅶ度以上时考虑。
&&& 注2;荷载分项系数,组合效应系数按现行GB 10009采用。
9.5.8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裂缝宽度时,按荷载基本组合下
的荷载效应标准值进行。
9.5.9塔体框架应进行振幅计算,振幅不宜超过0.25mm。,
9,6淋水装置构架
9,6.1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淋水装置构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9.6.2冷却塔采用槽式和池式配水时,水槽和配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管式或管槽式配水时,其管材宜采用塑料或钢管。
9.6.3淋水装置构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结构布置稳定,构件类型较少。
&&& 2构件尺寸及形状有利于通风,阻力较小。
&&& 3构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 4便于安装和检修填料。
9.6.4冷却塔淋水装置构架,应考虑以下荷载:
&&& 1淋水装置自重。
&&& 2配水槽管和配水池内的水重。
&&& 3淋水填料表面结垢重(结垢厚度一般按l.0mm考虑,在
DL rv T 5339 - 2006
特殊情况下可酌情增减)。
&&& 4淋水填料表面水膜重(水膜厚度按0.5mm~l.Omm考虑)。
&&& 5& 寒冷地区淋水填料下层构什的持冰荷载,可采用
1.5kN/m~2.5kN/ m(水平投影面积)。
&&& 6& 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检修时,作用在主、配水槽上的检修
荷载可采用2 kN/ m~3 kN/ m。
& 7地震作用。
& 注1:荷载组合时,风筒检修荷载与挂冰荷载不同时组合。
& 注2:荷载组合时,风筒检修荷载与主、配水槽水重不同时组合。
& 注3:结垢重度可按20kN/m计算。
& 注4:寒冷地区的划分参见本规范第6.5.2.1条。
9.6.5淋水装置构架抗震验算及抗震构造措施dr按GB 50191第
12.3条进行。
&&& 9.7构造要求
9.7.1& 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筒壁厚度应根据强度,稳定性及施工条件确定,筒壁最小厚度不宜小于表9.7.1数值。
表9.7.1& 简壁最小犟度
&&& 淋水面积
&&& 筒肇最小厚度
9.7.2& 自然通风冷却塔塔顶刚性环处的筒壁厚度应渐变加厚。
9.7.3& 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在子午向及环向均错双层配
筋,钢筋截面按计算确定。最小配筋率在子下向及环向的内层和外层均不应小于混凝土计算截面的0.2%。
9.7.4塔筒的双层配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DL/T 5339 - 2006
子午向及环向间距为600mm~700mm,拉筋府交错布置。
9.7.5筒壁子午向及环向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
一搭接长度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
截面面积子午向应按三分之一采用,环向应按四分之一采用。
9. 7.6& 塔筒基础,塔筒支柱及环梁的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
接,受力筋直径大于22mm时,小宜采用绑扎接头。
9.7.7塔筒支柱钢筋伸入环梁的长度应采用60倍~80倍钢筋直
径;伸入基础的长度采用40倍~60倍钢筋直径。
9.7.8塔筒及基础池壁上开孔处应设置加强钢筋,在孔洞四周加
设水平筋、垂直筋和对角处斜钢筋,每侧水平筋或垂直筋的截面
应不小于开孔处被切断钢筋截面的0.75倍。
9,7,9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采用:
&&& 塔筒、墙板(机械塔)&&& 25mm
&&& 塔筒支柱&&& 35mm
&&& 塔筒基础&&& 35mm
&&& 框架(机械塔)&&& 30mm
&&& 水池底板&&& 25mm
&&& 淋水装置构架&&& 20mm--- 30mm
&&& 注:筒壁厚度为120mm时,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可采用20mm。
9.7.10塔简的水平施工缝应按现行的GB 50204处理。& ’
9.7,11& 冷却塔塔筒的内表面宜设防水层。当水质有腐蚀性时,
淋水构架、水池内表面宜设防腐层。
9.7.12冷却塔的集水池底板与柱基为分离式时,其底板厚度不
宜小于150mm,底板上层宜设构造钢筋,间距为200mm~
250mm。底板与混凝土垫层间应设防水层。
9.7.13冷却塔集水池应设集水坑或排水沟。淋水面积在5000m
以上的自然通风冷却塔集水池中宜有进池坡道。
9.7.14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水池底板宜设伸缩缝。集水池底
板与塔筒基础和配水竖井等荷重差异较人的结构间应设沉降缝。
&&& ‘& 121
DL/T 5339 - 2006
伸缩缝与沉降缝宜采用止水带或填柔性防水填料。
9.7.15当采用装配式墙板的、多格毗连的机械通风冷却塔长度
超过30m时,宜设伸缩缝。
9.7.16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水管穿越基础时,宜设置穿墙
套管或波纹补偿器,回水沟与基础之间应设沉降缝。
9.7.17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塔筒基础在环向应设置不少于四
个沉降观测点:当地基较差时,配水竖井也应设置沉降观测点。
&&& 机械通风冷却塔,亦宜设置沉降观测点。
9.7.18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形基础长度大于200m时,宜采
用分段跳仓浇筑混凝土,分段长度为25m~40m,分段断面宜留
设在斜支柱跨度的1/4处。
9.7.19环形基础施工完毕应及时回填。寒冷地区未投入运行前
如要越冬,则水池应采取保温措施。冬季冷却塔停止运行时,水
池应用热水循环或对水池及环形基础采取保温措施。
9.7,20淋水装置预制钢筋混凝土构架的接头要尽量避免外露铁
件。如有外露铁件,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9.7.21& 冷却塔塔内外的金属爬梯及栏杆,宜采用热镀锌防腐。
9.8空冷系统设计
9.8.1& 采用空冷系统时,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与汽轮机特性等因素进行优化计算,以确定最佳的空冷型式、设计气温、汽轮机设计背压和空冷散热器面积。
9.8,2& 当采用空冷系统时,确定基本设计参数可按下列规定:
&&& 1气象资料应取得近期5年~10年的典型年“气温一小时”统计资料和近期10年的风频、风速资料。
&&& 2设计气温宜根据典型年干球温度统计,可按5C以上年加权平均法(5℃以下按5℃计算)确定。
&&& 3机组设计背压的确定:直接空冷系统可由设计气温加上优化计算确定的初始温差值(ITD)得出饱和蒸汽温度,其对应的
DL/T 5339 - 2006
饱和蒸汽压力作为设计背压。间接空冷系统的饱和蒸汽温度计算
还应考虑端差。
&&& 4满发气温可根据典型年干球温度统计表,取100h~200h
范围内的某一气温值确定.。
&&& 5满发背压的确定:直接空冷系统可由满发气温加满发工况
下的初始温差值(ITD)得出满发工况的饱和蒸汽温度,其对应
的饱和蒸汽压力作为满发背压。间接空冷系统的饱和蒸汽温度计
算还应考虑端差。
9.8.3& 间接空冷系统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 l& 空冷塔宜采用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塔与其他高于塔进风口高度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2倍的进风口高度,冷却塔之间的净距应大于冷却塔零米半径。
&&& 2海勒式间接卒冷系统的循环水采宜御置杠汽机房内或汽
机房披屋内,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宜设独立的循环水泵房,循环
水泵房可根据总平面布置设在冷却塔区或汽机房前。
&&& 3空冷塔内可布置以下设施:贮水箱,地下式或半地下式:
阀门间,可根据气象条件设置地下式、地面以上阀门间或其他形
式:表面式间接空冷高位水箱;其他设施。
9.8.4直接空冷系统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 1& 直接空冷系统的布置应结合总平面以及厂址地形地貌、风向、风频等自然条件确定。空冷凝汽器宜布置在汽机房A排外地面平台上,且宜沿汽机房纵向布置。布置方位宜面向夏季盛行风向。必要时应进行大风对空冷系统影响的数(物)模试验验证。
连续建设机组的台数应根据风环境情况沦证是否脱开布置。
&&& 2平台高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必要时宜进行数(物)模试验
&&& 3& 空冷凝汽器平台的布置应协调变压器及出线的布置、排汽管道及平台下其他建筑物的布置确定。
&&& 4空冷凝汽器平台两侧应设置爬梯,若平台高度较高时,宜
DL/T 5339 - 2006
设置一部载(人)货电梯。
&&& 5空冷凝汽器平台周圈应设供巡视检查的人行步道。凝汽器下方的轴流风机及其减速机应设置检修起吊装置。
&&& 6空冷系统设计应考虑清除凝汽器积尘的水冲洗设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相关国家标准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8
最新国家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