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凝血都正常,为什么腿於青不好,腿上肌肉疼有直接关系吗

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
帮助网友:1358
  你好:  考虑紫癜,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实质是机体凝血和止血功能出现障碍,造成皮下出血,就其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1.血管壁功能异常   由于遗传因素、严重感染或缺乏维生素C,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皮肤稍微受到一点碰撞或摩擦,毛细血管就会破裂,导致皮下出现紫癜或瘀斑。   2.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素有“工程兵”的美称,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因外伤而出血时,它便在那里进行止血,以免机体受到损害。如果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者功能低下,皮肤便会出现自发性的瘀点,还常伴有咯血、便血、尿血或月经过多等异常。   3.凝血功能异常   当罹患血友病或缺乏维生素K时,皮肤也会经常出现紫癜,而且一旦发生出血,很难止住。   如果患了此症,千万不要惊慌,应立即请医生查明病因,对症下药,恢复健康指日可待。
帮助网友:156
  问题分析:血管瘤是发生于毛细血管的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一般在孩子出生时或出生后三到六月时出现。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意见建议:鲜红斑痣及毛细血管瘤,一岁左右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然后可以逐渐消退,甚至完全消失,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而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随孩子的生长逐渐长大,必须及时治疗,才能够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建议到正规医院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大夫通过查体了解血管瘤的性质,才能够指导治疗的方案。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手术,激光,热凝,冷冻等方式综合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谢谢咨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帮助网友:3
  问题分析:您好,出现小腿软组织拉伤快1个月,淤青,发紫,腿上的肌肉有点硬的症状,可以考虑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抗坏血酸的药物,如血塞通,活血止痛胶囊,愈伤灵胶囊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以外用一些热毛巾进行热敷治疗,促进淤血的吸收  意见建议:积极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进行热敷治疗,平时应该适当增加运动,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以上是对“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帮助网友:29
  病情分析:你好,腿上皮肤容易痒的,首先考虑是干燥症的或者过敏,其次要看看有没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抓过后出现青紫考虑可能是血管脆性高或是凝血功能的问题的。  意见建议:建议可以去医院行凝血常规,血小板检查的,若是正常的可以不用管它,治疗皮肤痒的问题的,可以外用点尿素软膏的,若是凝血有问题需要对症支持治疗的,祝早日康复。
帮助网友:65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小腿肌肉损伤一个多月了,局部淤青、发硬,是局部淤血严重所致。应积极就医按摩、热敷改善症状,必要时就医适当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如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愈伤灵胶囊等等。  意见建议:积极局部理疗和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必要时就医专科诊治。平时多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并适当抬高,祝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问题分析:皮下表浅的静脉就是青色的,关键是看它是否是迂曲的,如果是笔直的,应该算不上是静脉曲张,建议你能附上一张照片,这样能有助于诊断。  意见建议:如果青色的血管是迂曲的,但是没有突出皮肤,应该还算不上,但是平时需要注意了,避免长期站立,长期站立时可以适当活动一下下肢,最好能附上一张照片。
  病情分析:静脉曲张初期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毛细血管、网状静脉扩张,到了二期血管增粗渐渐的凸起高于皮肤表面,易疲劳、酸胀等都是静脉曲张的症状表现。  意见建议:从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您可能患有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的危害比较大,静脉受到损伤,水肿、湿疹、形成老烂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以上是对“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问题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表现为小腿血管迂曲扩张,形似蚯蚓,如果血管发青,提示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而且按摩后皮下淤斑,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意见建议:后两种情况更为麻烦,建议你及时查下肢静脉彩超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明确病情。注意避免反复活动,预防并发症。
  问题分析:像你说的这个情况那你出来你描述的这些临床症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呢?比如说疼痛或者是肿胀这方面的情况  意见建议:你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用呢?要是两条腿的话,那应该是正常的,毕竟现在是夏天了,你出现这种非常明显的静脉的话,也可以理解为正常的一种情况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坏血病等疾病的可能,  意见建议:建议进一步血小板检查看看,并且检查一下出凝血时间看看。平时注意避免劳累,多食蔬菜水果,积极补充维生素c,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多补充维生素,做到心情舒畅.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这种情况来看身体功能性的障碍以及局部的异常现象,所以才会造成这种表现有可能是长时间站立。  意见建议:给你的建议就是,你可以一些经脉曲张袜,并且也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按摩或者是手术方法修复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
  病情分析: 根据你提供的情况,口服防风通圣丸水丸,氯雷他定胶囊之类的药物,及时的对症治疗  意见建议: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的海鲜之类的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应该是皮下出血的症状。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是有血小板减少的可能,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是有肝功异常,和注意是否是有过敏性紫癜都可能啊 。
另外注意如果蔬菜水果吃得少,缺乏维生素c也可能导致的。所以还应该多吃蔬菜多吃蔬果啊。  以上是对“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你可吃些氯雷他定胶囊来治疗。平时多饮用水,补充肌体和皮肤的水分丧失  意见建议:建议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类、葱类。经常洗澡,选用合适的护肤品,具体诊疗一定要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况考虑为过敏性紫癜的表现,它可以出现皮肤作痒,有红色皮疹出现,向有出血点的表现。  意见建议:我建议你到医院皮肤科检查一下,确诊一下过敏源,用敏迪泼尼松安络血维生素c控制一下,祝您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问题分析:目前有过敏症状,若知道过敏原首先要避开过敏原,同时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或氯雷他定,  意见建议:若是用药过敏一定要停止服用药物,轻度的过敏一般会在离开过敏原后恢复,以后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问题分析:您好,一般静脉曲张会在大隐静脉走形的区域形成迂曲的血管扩张,逐渐形成局部皮肤营养障碍,导致局部,色素沉着,皮肤发黑。  意见建议:可以尝试穿医用弹力袜,如果不见好转则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
  问题分析:静脉曲张,你已经去医院确诊了?血管发黑,建议行凝血功能及彩超,有无栓塞  意见建议: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一般都能先保守治疗,穿弹力袜,严重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出现这种情况多见于皮炎导致,可以使用紫草软膏或百宝霜等药物治疗,也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做一下检查,根据病情采取治疗。  以上是对“皮肤表面有青经明显,小腿肌肉酸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首先应该看看血管瘤的具体大小,如果是比较大的,就还是需要注意的,建议去医院遵照医嘱,必要时可以手术临床指导——专家共识 看“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
卧床患者是指除因检查、治疗等需要床旁站立或乘坐轮椅外,其维持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饮食、排泄等)均须在床上进行者。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原因,患者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卧床患者是指除因检查、治疗等需要床旁站立或乘坐轮椅外,其维持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饮食、排泄等)均须在床上进行者。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原因,患者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压疮的定义
压疮(Pressure Ulcer,PU),也称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部位、与医疗器械或其他器械接触的部位。可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强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可导致压疮发生,微环境、营养、组织灌注及合并症等因素也会影响局部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能力进而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压疮的分期
2016 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Panel,NPUAP) 将压疮分为1~4 期压疮、不可分期压疮、深部组织损伤,但医疗器械导致的黏膜压疮无法进行分期 。
压疮的主要风险因素
(1)外源性因素:垂直压力、剪切力。
(2)内源性因素:行动和行为受限 ( 如近期发生的下肢骨折、脊髓损伤 )、感觉障碍、高龄、营养不良、皮肤潮湿 ( 如大、小便失禁) 等。
(3)医源性因素:如应用镇静药、麻醉药等药物,使用石膏、呼吸机面罩、气管插管及其固定支架等医疗器械。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4.1 风险评估
目前已有 Braden 量表、Norton量表、Waterlow 量表等多种成熟的压疮风险评估工具,可协助判断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建议结合量表特点选择使用。其中,Braden 量表在全球应用较广泛。
1.4.2 皮肤护理
(1)评估皮肤情况。对于新入院的卧床患者,应及时评估整体皮肤情况;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了石膏、呼吸机面罩等医疗器械,应密切关注皮肤或黏膜受压情况,尤其是骨隆突部位皮肤、与医疗器械接触部位及周围的皮肤或黏膜。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建议在易受浸渍或过于干燥的皮肤部位使用皮肤保护产品。注意不可用力擦洗骨隆突处皮肤。
1.4.3 体位安置与变换
(1)妥善安置体位。可把软枕等减压工具沿小腿全长垫起,确保足跟不与床面直接接触。除病情或治疗需要外,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床头抬高超过 30°体位;侧卧位时保持背部与水平床面成 30°~40°夹角。安置体位时应避免皮肤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
(2)及时变换体位。根据患者病情、皮肤情况、床垫材质等调整体位变换的频率和减压部位。患者病情允许时,使用普通床垫应至少每 2 h 变换一次体位;使用高规格泡沫床垫可延长至每 3 ~4 h 变换一次体位。应掌握正确移动患者的技巧,操作过程中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
1.4.4 减压工具的使用
1.4.4.1 全身性减压工具
建议使用高规格泡沫床垫,也可使用交替充气床垫等减压床垫 。
1.4.4.2 局部减压工具
软枕、预防性敷料等均为广泛使用的局部减压工具。
(1)预防性敷料:泡沫敷料是最常用的减压敷料类型。使用预防性敷料时,若敷料出现破损、错位、松动或潮湿,应立即更换;去除粘胶类敷料时,可使用粘胶去除剂或沿顺毛发、平行0°方向移除敷料,以免导致皮肤损伤。
(2)足跟减压工具:可使用软枕或其他足跟托起用具,但不建议使用纸板、气垫圈等。
1.4.5 伤口护理
1.4.5.1 伤口的评估
发生压疮后,应全面、系统、动态地评估并记录伤口情况。评估内容包括:①部位;②面积和深度(有无窦道、潜行);③分期;④气味;⑤渗液量、颜色、性质;⑥创面及创面周围皮肤情况;⑦疼痛等。
1.4.5.2 常规伤口的清洁
(1)每次更换敷料时,须清洁压疮伤口及伤口周围皮肤。
(2)常规选择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清洁。
(3)建议采用擦拭或冲洗等方式,避免伤口组织损伤。
(4)不建议对稳定的干燥焦痂进行湿润处理。
(5)谨慎清洗带有窦道、潜行的压疮,避免冲洗液残留。
1.4.5.3 感染伤口的处理
对于伴有微生物重度定植或局部感染的压疮伤口,应根据伤口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外用杀菌剂或消毒剂。若伤口周边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且局部有波动感,怀疑形成脓肿,确诊后应配合医生行脓肿切开引流;若出现伤口感染播散或全身感染症状,应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若伤口存在坏死组织,建议实施清创。
1.4.5.4 伤口敷料的选择
伤口敷料可达到预防或治疗伤口感染、吸收伤口渗液、填塞伤口腔隙、减轻伤口水肿、溶解坏死组织等目的。每种敷料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的伤口类型,须根据敷料特性和伤口情况选择使用。
1.4.5.5 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存在大量渗液、深度 3 期或4 期、发生感染的压疮伤口,可配合医生采取物理治疗、伤口负压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措施。
1.4.5.6 疼痛的控制
(1)保持伤口处于覆盖、湿润的状态。
(2)建议使用更换频率较低、非粘性伤口敷料。
(3)可使用调整体位等非药物止痛手段。
(4)遵医嘱规范应用止痛药。
1.4.6 营养支持
(1)评估营养状态。对于存在压疮风险或已发生压疮的患者,建议采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 等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估营养不良风险。另外应关注患者皮肤弹性、食欲、咀嚼功能、体质量变化、血清白蛋白等各项反映营养状态的评估指标。
(2)进行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共同制定营养干预计划。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水分、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平衡膳食。若通过调整饮食仍无法纠正营养不良情况,应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本共识中特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DVT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患肢皮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等,同时可能伴有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反应。随着病情发展,静脉瓣膜被破坏导致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肢体肿胀、溃疡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导致 DVT 的三大因素: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凡涉及以上因素的临床情况均可增加DVT 发生风险。具体包括以下三类。
(1)静脉内膜损伤的相关因素:创伤、手术、反复静脉穿刺、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等。
(2)静脉血流淤滞的相关因素:长期卧床、术中应用止血带、瘫痪、制动、既往 DVT 病史等。
(3)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高龄、肥胖、全身麻醉、恶性肿瘤、红细胞增多症、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妊娠、产后、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4.1 风险评估
对于所有卧床患者,在入院后24 h 内,以及住院期间发生转科、治疗方案或病情变化时,需要对其进行DVT 风险评估。评估工具建议使用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表。
2.4.2 预防措施
对卧床患者需要常规进行 DVT预防,根据 DVT 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预防措施。参照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结果,建议低危患者采取基本预防;中危患者采取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并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采取药物预防;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三种预防方法联合使用。
2.4.2.1 基本预防
(1)宣教预防知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血液浓缩;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
(2)正确指导和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
(3)不宜在下肢行静脉穿刺。
(4)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病情允许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5)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情况,发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及感觉异常等,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2.4.2.2 物理预防
物理 预防是 预防 DVT 发 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包括使用梯度压力袜(又名“弹力袜”,GraduatedCompression Stocking,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 和 静 脉 足 底 泵(Venous Foot Pump,VFP)。应用物理预防前应常规筛查禁忌证,如患者存在下列情况,禁用或慎用物理预防措施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②下肢 DVT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静脉炎;③下肢局部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糖尿病性等)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1)使用梯度压力袜。使用前根据产品说明书测量患者下肢尺寸,选择合适型号的 GCS ;使用期间,定时检查 GCS 穿着是否正确以及下肢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处理;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建议日夜均穿着,可间歇脱下。
(2)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静脉足底泵。遵医嘱正确使用设备,使用时注意调节腿套 /足套至合适松紧度。同时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情况,了解患者感受。若有任何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2.4.2.3 药物预防
常用预防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 子 肝 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X a 因 子 抑 制剂、 维 生 素 K 拮 抗 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等。用药前须评估患者有无药物预防禁忌证,如: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头颅外伤或急性脊髓损伤;血小板计数&20×10 9 /L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恶性高血压;对药物过敏;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类风湿视网膜病且有眼底出血风险;既往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者禁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等。用药期间做好患者用药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寒颤、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同时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肝肾功能等。目前药物预防的主要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和口服。
(1)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选取腹部、上臂或大腿外侧等,其中首选腹部,但应避开脐周 5 cm 范围以免引起出血。在进行腹部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以 5~6 cm 范围捏起皮肤形成一褶皱,在褶皱顶部垂直进针,缓慢推注药物,推注时间建议大于15 s,注射后宜按压 3~5 min。对于长期注射的患者,应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 cm为宜。
(2)口服用药。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避免随意停药。在服用VKA 期间,指导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饮食结构,避免维生素 K摄入量波动过大,影响药物预防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对于发生 DVT 的患者,应根据其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 DVT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5.1 常规护理措施
定时评估下肢症状(肿胀、疼痛、皮肤色泽和温度等),遵医嘱指导患者活动,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禁止局部按摩或热敷。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2.5.2 药物溶栓的护理
药物溶栓前,遵医嘱完善各项化验检查。药物溶栓过程中,及时评估溶栓效果(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或穿刺点有无渗血、患者有无胸痛或呼吸困难等表现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全身出血倾向。遵医嘱监测 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同时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2.5.3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协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后遵医嘱压迫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有无渗血、血肿等。经股静脉穿刺的患者,须注意下肢远端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有无异常;经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须警惕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表现。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
2.5.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DVT 常见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和出血。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当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咯血等异常情况时,提示可能发生肺栓塞,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包括建立静脉通道,高浓度氧气吸入,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变化等。出血是 DVT 抗凝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应用抗凝药期间要严密观察有无局部出血、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如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以及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肺部感染的定义
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和肺脓肿等。其中肺炎最为常见。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刺激和免疫损伤等所致。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
卧床是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以下几类。
(1)患者因素:年龄≥ 65 岁;吸烟 ;长期酗酒或营养不良;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2)误吸相关因素:全麻手术、吞咽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异常、牙周疾病或口腔卫生状况差等。
(3)操作相关因素:侵入性操作,包括吸痰、留置胃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切开等;呼吸支持设备使用不当,如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不足、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医务人员的手或呼吸治疗设备污染。
(4)其他医源性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H2 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镇静剂和麻醉剂等。
(5)环境因素:包括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季节及气候变化等。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做好基本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按需吸痰、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等。另外,针对卧床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特殊性,本共识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3.4.1 病情观察
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评估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等。听诊肺部呼吸音情况。了解影像学检查结果。
3.4.2 床头抬高
在病情允许及鼻饲过程中,床头抬高 30°~45° [35] ,并在鼻饲后保持30 min为宜。
3.4.3 早期下床活动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倡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4.4 呼吸功能锻炼和促进有效排痰
指导患者练习使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有效咳嗽方法。对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的患者,定期为卧床患者翻身,采用雾化吸入、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吸痰等措施促进排痰。
3.4.5 误吸的预防
(1)识别误吸高风险人群,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异常、牙周疾病或口腔卫生状况差等。患者出现躁动、剧烈咳嗽、无创正压通气、体位变动等情况时,发生误吸的风险增加。
(2)对误吸高危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建议使用经鼻十二指肠管或经鼻空肠管。
(3)留置胃管时,每次鼻饲前评估胃管位置。持续鼻饲患者应每 4 h评估一次。体位引流、吞咽功能障碍等误吸高风险患者应评估其胃残余量,并听诊肠鸣音,遵医嘱调整鼻饲的速度和量。
3.4.6 症状护理
(1)发热:高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体温和出汗情况。大量出汗的患者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受凉;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咳嗽、咳痰: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根据病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正确留取痰标本和血培养标本,尽量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痰标本尽量在晨起采集,采集前先漱口,并指导或辅助其深咳嗽,留取的脓性痰液标本于 2 h 内尽快送检。
(3)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氧气治疗,以改善呼吸困难。
(4)胸痛: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等。可采取患侧卧位,或用多头带固定患侧胸廓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3.4.7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措施
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3.4.7.1 口腔护理
建议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每 6 ~8 h 进行口腔护理一次。
3.4.7.2 人工气道的护理
(1)气管切开患者换药应用无菌纱布或泡沫敷料。纱布敷料至少每日更换 1次,伤口处渗血、渗液或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泡沫敷料每3~4 d 更换1次,完全膨胀时须及时更换。
(2)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机械通气患者应每 4 h 监测气囊压力,在保障呼吸机正常通气的同时,使压力维 持 在 20 ~ 30 cmH 2 O(1 cmH 2 O=0.981 kPa) 之间,鼻饲前应监测气囊压力。
(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要妥善固定,每班观察记录气管插管置入的深度。
3.4.7.3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1)管路固定: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避免牵拉、打折、受压及意外脱开,对于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2)冷凝水的处理:呼吸机管路的位置应低于人工气道,且集水罐处于管路最低位置,以确保冷凝水有效引流,同时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3)管路的更换:机械通气患者无须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当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4.7.4 气道湿化
(1)湿化器的选择:建议使用含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或热湿交换器。无创通气患者使用主动湿化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
(2)湿化器的更换:含加热导丝的加热湿化器无须常规更换,功能不良或疑似污染则须更换。若使用热湿交换器,每 5 ~7 d 更换一次,当热湿交换器受到污染、气道阻力增加时应及时更换。
(3)湿化器的温度设定:机械通气患者建议 Y 形接头处气体温度设定为 34~41℃。
(4)湿化效果评估:应及时评估湿化效果,作为调整湿化方案的依据。湿化效果分为:①湿化满意,痰液稀薄,可顺利吸引出或咳出,人工气道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②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要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 ;可出现缺氧性发绀,脉搏增快及氧饱和度下降,心率、血压改变。③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干啰音,人工气道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烦躁、发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5)湿化液更换:呼吸机湿化罐
内添加的灭菌注射用水(或灭菌蒸馏水)应每 24 h更换。
3.4.7.5 排痰护理
(1)气管内吸痰前不建议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s,再次吸痰应间隔 3~5 min。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缺氧表现,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度降至 90%,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吸氧,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可再次吸痰。
(2)建议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装置,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并降低细菌定植率。
(3)建议使用带声门下吸引功能的人工气道,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此外,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咳痰能力及是否可以脱机或拔管等。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3.4.8 用药护理
肺部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及时应用抗菌药物。尽早进行细菌敏感性培养,并遵医嘱给予针对性抗菌药物。常用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甙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进行皮试。喹诺酮类药物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易致肝损害,应及时监测肝功能;氨基甙类药物具有肾、耳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老年人或肾功能减退者,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耳鸣、头昏、唇舌发麻等不良反应。
3.4.9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
如果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须增加醒目隔离标识,并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同时,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标准操作规程。
3.4.10 营养支持
同1.4.6(2) 营养支持。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
泌尿系统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又称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按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腹部疼痛等,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上尿路感染以肾区疼痛、发热较为多见,下尿路感染则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体格检查可有肋脊痛、肾区压痛和(或)叩击痛。常伴有血、尿白细胞数异常,尿亚硝酸盐阳性,尿培养菌落数异常等。部分患者(如老年、妊娠期女性等)可无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仅表现为尿液检查结果异常。
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
卧床是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以下几类。
(1) 患者因素:年龄≥ 65 岁;绝经后及妊娠期女性;大、小便失禁;少尿;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
(2) 疾病相关因素:合并有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膀胱 - 输尿管反流等)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晚期肿瘤、高尿酸血症等)。
(3) 医源性因素:行侵入性操作,如导尿、留置导尿管、肾盂造瘘、膀胱造瘘、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尿道扩张、前列腺穿刺活检等。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4.4.1 病情观察
每日评估患者体温、有无腰腹部疼痛、排尿情况(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及尿液性质(颜色、性状、尿量等)。及时查看辅助检查结果,如尿常规、尿培养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4.4.2 会阴部护理
未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使用 41~43℃温水清洗会阴部及大腿内上 1/3处;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使用温水、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清洗会阴部、尿道口、导尿管表面。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 1~2 次,并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如大、小便失禁等)增加频次。
4.4.3 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护理
应严格掌握导尿、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必须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执行手卫生。对于留置导尿管者,每日评估留置必要性,尽可能地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当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应遵医嘱更换或拔除导尿管,必要时遵医嘱留取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于留置导尿管者,除做好以上预防措施外,还应做好管路护理,建议如下。
(1)集尿装置的选择。①导尿管:在保证适当引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的导尿管;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导尿管,长期留置时建议使用硅胶材质的导尿管。②集尿袋:建议使用带取样口的抗返流集尿袋。
(2)集尿装置的护理。①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保持集尿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并避免接触地面,在活动或搬运患者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②保持集尿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尽量避免断开导尿管与集尿袋。③及时倾倒集尿袋(至少每8 h 倾倒一次或集尿袋 2/3 满时或转运患者前),避免集尿袋的排尿口触碰到收集容器,并及时关闭排尿口。④更换导尿管:导尿管更换时间不应长于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限,如出现导尿管破损、无菌性或密闭性破坏、导尿管结垢、引流不畅或不慎脱出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并标注更换日期和时间。⑤更换集尿袋:更换时间不应长于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时限,发生感染、堵塞、密闭性破坏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标注更换日期和时间。
(3)拔管后评估。注意观察患者拔管后自主排尿情况,必要时重新留置导尿管。
4.4.4 用药护理
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4.4.5 早期活动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留置导尿管者,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必要时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助工具,保障患者安全。不能下床者,应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
4.4.6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水及矿物质的均衡。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成人饮水量达 2000 ~3000 mL/d,尽量每 2~3 h 排尿一次,维持尿量达 1500 mL/d 以上。入睡前限制饮水量,减少夜间尿量。
(河南宏力医院 张霞)
原文可到中卫护研院www.zwini.org资源专区下载!
参考文献:
[1]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护理管理杂志,):740-747.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和凝血都正常,为什么腿於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