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用硫酸镁湿敷的作用镁

平菇出菇的酸碱度是多少_百度知道
平菇出菇的酸碱度是多少
平菇出菇的酸碱度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平菇适应培养基内 PH 值的范围较广,在 PH4----PH9 之间都能生长,但以 PH5 . 5---7 为适宜。在栽培料蒸制或发酵过程和菌丝生长过程中都会产生有机酸而使培养基 PH 值下降。所以在配料时加入硫酸镁、碳酸钙等作为缓冲剂,以减低 PH 值的变化速度,达到稳定酸碱度的作用。  酸碱度是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在平菇生料或发酵料中加入 2---4% 的石灰,一方面起到增强杀灭杂菌的作用,另一方面调整了培养料的酸碱度。有些菇农为达到防止杂菌污染的目地,超量的添加石灰,使 PH 值达到 12 以上,这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影响酸碱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尿素复合肥的添加量,根据专家测试每 100 斤干料最多添 加尿素和复合肥各 0 . 5% ,菌丝生长最旺产量最高。而有些菇农为达到高产丰收的目地,大量添加尿素和复合肥,使其转化成了有害成分,这要十分注意!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但 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经验:第 一个平菇最佳栽培时间为 7 月 20 日左右,伏天将过马上进入立秋。天高气爽温度适合,发菌最旺。覆土出菇,八月末九月初正是蘑菇空档期,年年是个好价钱!  第二个平菇最佳栽培时间为 8 月 30 日左右,此时气温大约 22--25 度,是发菌的最佳时期。正值 10 月 1 、八月节左右出菇,价格好、产销高。因为每年 10 月 1 和八月节都相隔 10 天或半月,所以销路特别好。   第三个平菇最佳栽培期为 10 月 1 日左右,这个时期是发菌的最安全期,栽培成功率 100% ,低温发菌低温出菇,产量高菇质好,无病虫害发生。出菇旺期正是冬季和春节,年年不愁销。您记住最佳播种期了吗?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平菇适应培养基内 PH 值的范围较广,在 PH4----PH9 之间都能生长,但以 PH5 . 5---7 为适宜。在栽培料蒸制或发酵过程和菌丝生长过程中都会产生有机酸而使培养基 PH 值下降。所以在配料时加入硫酸镁、碳酸钙等作为缓冲剂,以减低 PH 值的变化速度,达到稳定酸碱度的作用。  酸碱度是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在平菇生料或发酵料中加入 2---4% 的石灰,一方面起到增强杀灭杂菌的作用,另一方面调整了培养料的酸碱度。有些菇农为达到防止杂菌污染的目地,超量的添加石灰,使 PH 值达到 12 以上,这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影响酸碱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尿素复合肥的添加量,根据专家测试每 100 斤干料最多添 加尿素和复合肥各 0 . 5% ,菌丝生长最旺产量最高。而有些菇农为达到高产丰收的目地,大量添加尿素和复合肥,使其转化成了有害成分,这要十分注意!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但 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经验:第 一个平菇最佳栽培时间为 7 月 20 日左右,伏天将过马上进入立秋。天高气爽温度适合,发菌最旺。覆土出菇,八月末九月初正是蘑菇空档期,年年是个好价钱!  第二个平菇最佳栽培时间为 8 月 30 日左右,此时气温大约 22--25 度,是发菌的最佳时期。正值 10 月 1 、八月节左右出菇,价格好、产销高。因为每年 10 月 1 和八月节都相隔 10 天或半月,所以销路特别好。   第三个平菇最佳栽培期为 10 月 1 日左右,这个时期是发菌的最安全期,栽培成功率 100% ,低温发菌低温出菇,产量高菇质好,无病虫害发生。出菇旺期正是冬季和春节,年年不愁销。您记住最佳播种期了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住院保胎用药硫酸镁,很不放心这药对孩子的影响_昨晚住院保胎 _宝宝树
1共2页 直接到页
住院保胎用药硫酸镁,很不放心这药对孩子的影响
昨晚住院 ,打的硫酸镁,护士交代要多喝水,说这药虽然治病也有毒性,还说时间比较长,得7,8个小时。然后我就打了生平最久的吊瓶,从晚上5点到今早9点还没打完,护士直接丢掉了剩下的给我换了瓶新的硫酸镁,当时真有欲哭无泪的感觉,本以为熬到头了却来瓶新的,真的好累。
先说说第一瓶硫酸镁我的症状 ,滴的跟蜗牛爬一样的速度,以至于打了15个来钟头,就这速度我的手有时候还是会很痛,半夜两三点起来吐了好多水,因为我胃里空空的所以吐的清水,还带着汁还是啥的,很苦。第二瓶 因为护士受不了我第一瓶的速度,给我加速了,还用了个控制速度还是啥的仪器,说实话用了那仪器是速度很快又不怎么疼 于是我默认了。中午我妈给我送饭我坐在床边吃,就感觉昏昏沉沉,不是困,是头晕不受控制,右眼看东西格外晃不清楚,下午我躺了几次,大夫来了好几次病房,交代我事情我晕乎乎的,我说了我状况 ,他们说让我所有动作都要慢,去厕所必须有人跟着 说我腿会软,会晕。说这些包括我之前呕吐都是这个药的作用。然后让护士给我调慢了吊瓶速度。去厕所真发现我腿是软的。在吊瓶速度减慢后,我慢慢症状减轻了。
后来临床人问一个护士我们控制吊瓶速度这机器是什么,护士说一些特殊药物什么的会用这个。
我现在特别不想明天继续用这种副作用这么大的药物了。大家知道这个硫酸镁么,对孩子会不会有不好影响呀
抑制宫缩的
对孩子没事,主要怕大人镁中毒,所以要监测呼吸和尿量、一般没事
可是我只是流褐色血了,肚子不舒服 ,没检查出原因,没有宫缩
回复 &善哉一生&
20:29:30发表的
抑制宫缩的
没事的。我那时候宫缩也在医院住了一晚,挂了九个多小时,还吐。。。对大人是有点副作用的。。
是让我每天吸氧半小时,可是我鼻塞,吸氧吸不进去反而憋的慌,第二次吸氧我以鼻塞拒绝吸氧,他们偏让我吸,说怕小孩缺氧。我很怀疑是因为硫酸镁的原因他们才担心小孩缺氧
回复 &逍遥妈咪爱逍遥&
20:29:55发表的
对孩子没事,主要怕大人镁中毒,所以要监测呼吸和尿量、一般没事
我是没宫缩也挂了这个药
回复 &佘雅馨&
20:37:31发表的
没事的。我那时候宫缩也在医院住了一晚,挂了九个多小时,还吐。。。对大人是有点副作用的。。
保胎基本都用这个药!临床用了很多年了!很安全
宝妈是医生还是护士呀
回复 &我们家瓜瓜666&
20:40:21发表的
保胎基本都用这个药!临床用了很多年了!很安全
我住院也是用这个药,几乎一天的时间就在输液,输完就开始吃药。也是比较痛苦,我问了几个医生都说没事的,我的是宫缩呢。就是让多喝水,宝妈也多喝水吧,好好吃饭,大夫说保胎不能心急,要心情好点。
我觉得本来躺着就是煎熬,再加上药的副作用,真是难熬的紧。我躺了一天多就受不了了。最重要是担心宝宝
回复 &婷的马宝宝&
20:43:57发表的
我住院也是用这个药,几乎一天的时间就在输液,输完就开始吃药。也是比较痛苦,我问了几个医生都说没事的,我的是宫缩呢。就是让多喝水,宝妈也多喝水吧,好好吃饭,大夫说保胎不能心急,要心情好点。
不是的,保胎会常规吸氧的
回复 &爱小林宝贝&
20:38:01发表的
是让我每天吸氧半小时,可是我鼻塞,吸氧吸不进去反而憋的慌,第二次吸氧我以鼻塞拒绝吸氧,他们偏让我吸,说怕小孩缺氧。我很怀疑是因为硫酸镁的原因他们才担心小孩缺氧
我也是出血住院挂的这个,挂了将近10,每天24小时挂着,没取过
我刚输完,没事
我是双胎,四个月时候肚子发硬又流血就一直打这个,打了有半个月,我的血管都打细了,只有一根好血管天天扎那一根,不过开始打着慢后来适应了就打的快点啦,出院以后就没事了,我也问过别人,都说那个没事,四个月以后保胎就是打硫酸镁或者安保啥的了
我也挂的!多喝水小便将镁排除防止镁中毒,手很疼!我一瓶挂了6个小时………用热水袋捂捂手臂缓解一下!还要测试膝跳反应…
我12周的时候打了一个星期,现在好多了,肚子也不疼了
这个是防子宫再次出血,我以前也是咖啡色,针打了就好J
回复 &爱小林宝贝&
20:33:30发表的
可是我只是流褐色血了,肚子不舒服 ,没检查出原因,没有宫缩
就是不明白为嘛我鼻子塞的却让我必须吸氧,吸了也吸不进去的嘛
回复 &逍遥妈咪爱逍遥&
21:29:28发表的
不是的,保胎会常规吸氧的
宝妈是多少周出血的,医生护士说我这几乎24周应该是稳定啥事没有的时候 ,到现在也没检查出出血原因
回复 &有你有我们&
21:35:33发表的
我也是出血住院挂的这个,挂了将近10,每天24小时挂着,没取过
我打这个药宝宝动的少
回复 &大大洋小小洋&
21:38:54发表的
我刚输完,没事
住院保胎用药硫酸镁,很不放心这药对孩子的影响相关的更多内容: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宝宝树孕育平菇增产营养液怎么配置及使用方法_百度知道
平菇增产营养液怎么配置及使用方法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平菇出菇阶段,喷施营养液是取得优质高产的有效方法,下面为几种平菇喷水配方。  1、配方一:尿素、柠檬酸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柠檬酸0.1%,尿素0.5%,然后用氢氧化钠调酸碱度为pH值7.0。在第1潮菇采收结束后使 用,可提高产量20%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平菇喷水配方第2潮菇以后使用效果不好,甚至相反会阻碍平菇的发育,其原因有待探讨。  2、配方二:尿素、糖、柠檬酸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尿素、蔗糖、柠檬酸各l%,调pH值至7,使用方法与配方一相同。  3、配方三:蔗糖、碳酸钙、磷酸盐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蔗糖1%,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1%。当平菇菌丝发满,菇蕾发生前使用,增产作用较好。  4、配方四:味精、蔗糖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蔗糖1%、味精0.06%,采完一潮菇后,清理料面,并大水喷施料面,能调整基料碳氮比,促进菌丝恢复发育,刺激出菇。  5、配方五:合成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蔗糖1%,碳酸钙1%,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配制成混合营养液,在菇蕾形成前后各喷1次, 有显著增产效应。  以上5种平菇喷水配方营养液,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增产效果更好。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平菇一般不需要专门配制营养液,只要后期结合补水添加三十烷醇或者大丰激素即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平菇种植技术 10 [ 标签:平菇 种植,平菇,技术 ] 地区在内蒙古包头市区,想种植最平常的那种,好像是叫平菇的.但是没有技术,求助有种植平菇资料的.有详细的说明的.最好具体原料和过程.都能说的明白点.有专家在线指导最好.非诚勿扰!!!☆半杯水℃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 13:52
检举 满意答案 近几年廊坊文安种高温平菇的菇农逐渐增多,但栽培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限制了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局多年平菇种植推广的经验并结合相关资料,对高温平菇的栽培提出以下建议,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选择平菇品种 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收无收在于种”。有很多菇农没有将平菇品种的温型搞清楚,便拿来种植,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 选择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分化温度可达36℃,最适20℃~28℃。如:夏平高1号,其他:高抗48、江都71、热抗王、夏优一号、高杂一号、P40、亚热一号、夏丰962、伏源1号等。 二、保证菌种质量 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力强,茬次均匀,病虫害很少发生。 三、场地选择 高温平菇的栽培场地可为树荫下、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避风遮雨的地方。 四、菌袋制作及栽培管理 引入优质母种以后,可安排在3月中下旬制作原种,4月下旬至5月初制作栽培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进行栽培生产。 原种配方: 棉籽壳87.5%、麸皮10%、尿素0.5%、石膏1%、蔗糖1%,含水量60%。 栽培种配方原则上不采用富氮物质,可选择: 1.棉籽壳96%、过磷酸钙2%、生石灰2%; 2.棉籽壳100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生石灰2公斤、尿素0.3公斤; 3.棉籽壳96%、过磷酸钙1%、草木灰1%、石膏1%、尿素0.3%; 采取熟料制袋,料水比均为1∶1.5。将原料充分混合拌匀后,装入22厘米×45厘米×0.02厘米的聚乙烯筒料内打眼后灭菌,待料堆中心温度达100℃时维持 10小时以上。 夏栽平菇除选好优质菌种外,还需加大接种量。室外场地浇洒石灰水和敌百虫杀灭杂菌、害虫。要及时配料和接种,操作中防止杂菌污染。技术要点是控制温度。 栽培袋灭菌结束自然冷却后在接种室内接种,两头接菌法将菌种铺满两头料面。随后把菌袋单层排放在室内地面上发菌,排间距不小于50厘米,袋间距不小于5厘米。当菌丝发满肩膀时,用缝衣针在两端各扎一圈小孔透气。如料温超过35℃,要向地面洒水并通风降温。 当原基出现后,应加强水分管理,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喷水降温增湿不要将水直接喷到菇蕾上),还要适当加大通风量。当小菇长成时,可直接喷雾水,并控制好温度,最好不超过30℃。 五、林间覆土栽培模式 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5~8公分,覆土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多浇水,上覆2~3厘米粒状稍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也可覆盖一层麦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蘑菇较为干净。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5~3米树地最好。 六、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不能紧靠在一起,应预留3~5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可用小竹竿隔开。 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所以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喷水可每天3~5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可安装微喷系统,使用方便并且效果很好。 七、采收 当平菇菌盖展开5厘米大小时即可采收。采完一潮菇,即清理料面一次,停水两天,再喷1次重水催蕾出菇,可收4~5潮菇。高温平菇从播种到出菇,时间较快,正常管理,约20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00%~130%。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1.黄(褐)斑病 症状。幼菇的菇盖或小菇的菇盖凹处出现淡黄色斑块,幼菇菇体发粘,停止生长而死亡。小菇的菇体生长缓慢、失去弹性,稍触碰就会折碎,菇体发粘萎缩,散发腐臭味,病情蔓延很快,导致栽培料面发粘而停止出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平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我的图书馆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吉林省蛟河市食用菌研究所 赵承忠
第一章&&&&平菇的形态结构及生活方式&&&&一、平菇的形态特征&&&&平菇是一类大型可食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属木腐型腐生菌。&&&&侧耳属菌类品种很多,目前栽培的品种有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华丽侧耳和美味侧耳四大种,其中糙皮侧、华丽侧耳(榆黄蘑)和紫孢侧耳栽培者较多。&&&&平菇是由菌丝体(营养体)和子实体(繁殖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菌丝体呈白色,多细胞、分枝、分隔的线状体,形似棉花绒毛存在于培养基质内,它是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营养物质。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条件适宜时,便形成子实体。&&& 2、子实体&&&&子实体就是能供人们食用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蘑菇。子实体是由菌盖和菌柄两大部分组成的。&&&&(1)菌盖:菌盖为扇状或贝壳状,常呈复瓦状丛生在一起。菌盖顶部呈偏漏斗状,直径在4cm—25cm,菌盖色泽因品种的不同分黑灰色、灰白色、黄色(榆黄蘑)和乳白色等颜色,菌肉白色,成熟后在菌盖下凹处有棉絮状绒毛,边缘呈波状上翘。室外及大棚栽培的菌盖质厚、色深,室内栽培的菌盖质薄、色淡。&&&&(2)菌褶:在菌盖下面长着长短不齐的菌褶,随着菌盖边缘的生长扩展,逐渐分化递增形成褶片,长的由菌盖边缘一直延伸至菌柄上部,形成脉状直纹,后生长的极短,仅在菌盖边缘有一小段,菌褶宽0.3cm—0.5cm,白色,质脆易断。&&&&(3)菌柄:菌柄侧生或偏生,粗直径1cm—4cm,白色,中实,上部有延生菌褶,基部在近成熟时有白色绒毛。丛生的菌柄基部连在一起,野外露天栽培的平菇菌柄粗短,接近无柄。菌柄基部连在一起致使菌盖重叠复瓦式生长,室内栽培的菌柄较长。&&&&(4)孢子:在褶片上的子实层生有许多担子,每个担子有四个担子梗,每个担子梗有一枚担孢子,担孢子一般呈圆柱形,光滑、无色、孢子长5um—12um,直径3um—4um,当成熟的孢子大量掉落在纸上,可见到一层白色粉末,这就是孢子。一朵平菇可产生数亿个孢子,当栽培室或大棚平菇开始弹射孢子时,看起来好似一缕缕轻烟,菇房、棚内呈现雾状,担孢子是平菇的繁殖细胞(四极性)。孢子犹如植物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会萌发成菌丝。&&&&二、平菇的生活史&&&&平菇的生活史就是从孢子→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子实体到孢子的生活循环过程。&&&&孢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刚从孢子萌发的菌丝称为初生菌丝(又叫单核菌丝),这种菌丝不能正常形成子实体,因平菇的生育方式属于异宗结合,需要经过异性菌丝细胞间的结合,使初生菌丝变成次生菌丝(又叫双核菌丝)。次生菌丝体经过进一步的发育,开始在菌丝体上形成火柴头状的纽结团(称为原基)。以后逐渐长大形成菌蕾,进一步分化成菌盖和菌柄,菌盖成熟时,又从子实层弹放孢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循环。&&&&三、平菇生长的条件&&&&尽管平菇的适应性很强,但要想获得优质高产,还必须满足它们所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因此,了解其生长的必须条件,对于创造优质高产是极为重要的。&&& 1、营养&&&&食用菌同其它生物一样,都需要摄取一定的营养物质,方能进行生长。不同的食用菌品种,摄取营养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腐生型、共生型、兼性型和寄生型。平菇属于腐生类型。也就是说平菇所吸收的营养是从分解枯枝,枯草或农作物的副产品中获得。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是从培养基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主要来源于椴木、稻草、玉米秸、豆秸、玉米芯、木屑及树叶、酒糟、麦麸、糠等代料中。适当添加一些辅助料,即能满足其营养要求。此外,在人工栽培平菇时碳:氮(C : N)比例必须适当。一般认为,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营养生长)C : N比以20 : 1为好,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C : N比以30 : 1—40 : 1为好。平菇生长所需C : N比在30 : 1左右为宜。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务必使配方合理化,使培养基质的C : N比调在适当的位置上,是获得平菇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2、温度&&&&平菇是低温型菌类,孢子形成以12℃—18℃为宜 。孢子萌发以24℃—28℃最适宜。平菇菌丝耐寒能力较强,在零下42℃条件下130d也不会死亡。菌丝在5℃—35℃均可生长,但以24℃—28℃最为适宜,此时生长最旺盛。在7℃以下生长缓慢,在经零下40℃后菌丝也会正常生长,但如果高于41℃则很快就会死亡。子实体形成温度在5℃—20℃之间,在10℃—18℃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迅速。菇体肥厚,10℃以下生长缓慢。温度超过25℃时,子实体不易发生。超过30℃发生的子实体易过早衰老,菇盖也薄,柄细长,食之革质化程度也高,尤其是榆黄蘑。&&&&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相继搞出了一批高温型菌株,在25℃—27℃时仍能正常形成子实体,但产量及质量不及低温、中温型。&&& 3、湿度(水分)&&&&平菇菌丝生长要求培养基内含水率在60%—70%,低于55%时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高于75%则难以分解基质。菌丝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65%—70%为好。子实体生长期间前期空气相对湿度85%即可。随着菇的生长,子实体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大,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较适宜。此期间培养料含水率以不低于60%为好,否则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空气相对湿度如果长期高于95%子实体容易水肿变黄,最后腐烂。如果空气相对湿度长期低于80%,则子实体生长缓慢。培养料水份也不易保证,会因水分的蒸发,造成基质内脱水,影响菇的正常生长发育,这往往是代料栽培中生物转化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平菇出菇管理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之间为宜,培养料含水率以60—65%为适宜。&&& 4、空气&&&&平菇是种好气性真菌,食用菌不能利用CO2。食用菌的呼吸是吸收氧气,排出CO2。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CO2的含量是0.03%。当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时,氧分的压力就势必降低,并且影响平菇菌丝的呼吸作用。与其它食用菌所不同的是平菇菌丝生长可耐30%的CO2,生长速度反而加快,如果大于30%,则菌丝就会骤然下降。&&&&平菇在子实体分化时,即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对氧气的需要量略低,一旦子实体形成,由于子实体的旺盛呼吸,这时就需要足够的氧气以满足菇体对氧的消耗。因此,在人工栽培时,尤其是室内或塑料大棚栽培,就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以确保平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5、光照&&&&食用菌不同于植物,它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需要直射光线。平菇同其它食用菌一样不需要太多的光线。在菌丝体生长期间,完全无光,菌丝也可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间只要有适当的散射光即可。据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报道,平菇子实体在40Lx—60Lx,光照条件下可正常生长,但以200Lx—300Lx最好。我们在没有测光仪器的条件下可拿一张报纸,以能看清报纸上的5号铅字时的光照度作为平菇生长的适宜光照。&&& 6、酸碱度(PH值)&&&&大多数食用菌喜欢微酸性环境,平菇也不例外。平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是5.0—5.3。这种微酸性环境恰好也适合一些杂菌的生长。这种生长环境如果用熟料栽培应采用无菌操作手续接种,但不适宜大批量生产,野外栽培更是望尘莫及。如果采用生料栽培按这样的酸碱度来调节,势必造成栽培失败。所以,我们在进行生产栽培时就要根据平菇菌丝能耐受较高酸碱度的生理特点,在配制培料时适当将PH(酸碱度)值调高一些,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杂菌孢子的萌发,防止杂菌孢子的侵染。生料栽培平菇的成功与失败,酸碱度的适当调节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生产种植户担心PH值过高会不会导致菌丝不生长?经过我们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平菇菌丝开始生长时,胞外酶的作用可使基质的PH值自然下降至中性或弱酸性,况且PH值在自然过程中也会慢慢的自动降低。因此,为了使平菇菌丝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能很好的生长发育,并获得优质、高产,在配制培养料时,应当使PH值高些,这样就能使栽培获得成功。&&&&&&&&第二章&&&&栽培技术&&&&一、栽培场地的选择&&&&无论是采用室内、大棚或野外露天栽培,都必须注意创造适宜平菇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设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近水源的土地或林间空闲地。地势过于干燥,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地,风流大、保湿性差的地带,不宜开设菇场。地势低洼的水渍地设菇场又会造成水份过多,不适于平菇生长,最好在树荫下为宜,便于夏秋季节遮荫,冬春落叶后借助阳光升温。暖棚或塑料大棚以东西走向较适宜。用床架栽培要求宽1.2m,层架间隔45cm—55cm,走道宽65cm—70cm。&&&&二、栽培场地的处理&&&&塑料大棚或暖棚搭建好后,将棚内打扫干净,如能将地面深翻一遍更好。在播种前按每m3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7g进行气化薰蒸(大棚、暖棚及栽培室一定要密闭严实)24h—48h,或用硫磺按每立方米用15g—20g密闭薰蒸24h—48h。同样也可起到较好的灭菌效果,但必须结合适量喷一次水,方能起到理想的灭菌效果。用床架栽培的,要先将床架搭好后方可薰蒸。此项工作须在进料播种前2d完成。薰蒸完后进料前要先将有害气体放出后方可进人进料,以免发生意外。&&&&三、原料的选择及处理&&&&用于栽培平菇的原料非常广泛,稻草、玉米芯、豆秸、玉米秸、树叶、锯木屑、酒糟、废纸、棉籽皮、废棉等农作物秸杆及工副业下脚料都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在选择原料时务必选用新鲜原料。凡霉烂变质的一概不用,隔年存放的原料在使用前要经烈日曝晒2d—3d,并弃掉浸潮结块的,方可使用。在东北地区以玉米芯为原料产量最高、锯木屑、豆秸次之。山东、河南等地大都采用棉籽壳栽培,均比东北地区的原料产量高,但东北地区的原材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比南方低。这就应当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造好的经济效益。&&&&玉米芯需用粉碎机粉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状、豆秸、玉米秸、稻草等用铡刀铡成6cm—8cm的段,玉米芯、锯末等可直接拌料。豆秸、玉米秸等可先放入1.5%的石灰水溶液中浸泡约15min—20min分钟左右,捞出后建堆闷12h—24h,其间勤浇泼适量的水,以使料吃透水份,然后方可拌料。稻草要先用2%的石灰水溶液浸泡12h—24h,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至PH7.5—8之间,控水份含水率达60%—65%(以手握料指缝间含水而不下滴为宜)即可拌料使用。&&&&四、配方的选择及播种方法&&& 1、配方的选择&&&&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是获得平菇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因此,使用原料时要注意选择合理配比,必须根据平菇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选择和调配合适的培养基,即可节省原料,又能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养分,多出菇、出好菇。这里介绍几个我们近几年总结出来的培养基配方,供各地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条件选用。&&&&配方一:玉米芯90%,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灰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3%,石膏1.5%,含水率60%。&&&&配方二:稻草(浸泡)39%,木屑39%,稻糠20%,石灰2%,过磷酸钙1%,石膏1%,含水率65%。&&&&配方三:豆秸45%,木屑45%,玉米粉5%,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1.5%,尿素0.3%,硫酸镁0.2%,含水率60—65%。&&&&配方四:豆秸90%,玉米面6%,过磷酸钙1.5%,石膏1%,含水率65%。&&&&配方五:稻草90%(浸泡),过磷酸钙2%,尿素0.3%,硫酸镁0.2%,石灰1.5%,玉米粉6%,含水率65%。&&& 2、拌料&&&&按上述配方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任选一个配方拌料即可。下面以玉米芯(配方一)为例,介绍一下具体操作过程。玉米芯粉碎后,按配方中比例称取各种原料及药品,石灰、玉米面、石膏等放到一起拌匀,再加入称好的玉米芯内充分拌匀。过磷酸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用适量水溶解,拌入培养料中。不要一次性把水加足,要适量加水,随时调节PH值。水份调至60%—65%,PH值在拌完料初期应为10—14,料拌好后稍闷1h—2.5h,PH值即降至8.5—9,这时即可上料播种。&&& 2、菌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选择不同的栽培种,早春播种则可选用中温、中高温型菌种象、新平1012、九华191、侬新1号、灰平等,夏季则可选用HP1、凤尾菇、榆黄蘑等。秋冬季节选用美味5.39、澳黑、A2,德国2号,姬菇等菌株。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平菇产量的高低。因此,在接种之前,必须认真检查菌种质量。优良的菌种应是菌丝体密集粗壮、洁白、上下一体、上部表面呈白色绒毛状,不干涸、不收缩、无积水,长好的菌种伴有少量子实体原基;从瓶内挖出后不散碎,证明是质量好的菌种。如果菌丝纤细、培养料干缩、瓶底积有黄水或大量发生子实体原基,菌柄发黄细小无力,这种现象说明菌种已趋于衰老或菌种退化,不可使用。若在瓶内出现黄、绿、灰、红、黑等杂色菌落,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必须挑出淘汰不用。如果不注意菌种质量检查,误把不合格或污染严重的菌种用于生产,会造成菌丝不萌发或出菇量少,甚至杂菌蔓延,使生产遭受损失。因此,无论是生产的菌种还是购买的菌种,若一时不能马上播种,要妥善保管好,放在凉爽洁净的库房里,避免阳光直射或落雨受潮,以防菌种老化、变质和造成后期污染。&&&&菌种挑选好后,用0.2%的来苏尔溶液将外瓶壁及封口塑料洗干净,放在洁净的台板上。盛菌种用的盆及塑料布、镊子等要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好,然后开始挖菌种。打开封口盖,先将菌种瓶内表面的菌皮掏出不用,将菌种挖成玉米粒或豆角粒大小的块,不要挖的过于散碎,但也不易挖的太大,更不能用手搓,如果是塑料袋装菌种,可将袋用0.2%来苏尔洗后,撕开袋,用掰碎即可,菌块不易太大或太碎,太大容易使菌种浪费,太小太细,菌丝体萌发缓慢。&&&&另外,挖菌种的场地应尽量避免闲散人员。周围环境也应当讲究些,菌种挖好后,用报纸稍覆盖,即可进菇场播种。应防止阳光照射及风吹,更不能溅上水,以免侵染杂菌。&&& 4、播种&&&&将地面铺一层约2cm厚的河沙或黄沙并少量喷一次2‰的高锰酸钾,做60cm—80cm宽的菌床,均匀的在地面上撒一层菌种,约占用种量的五分之一。注意周围比中间多撒些,然后铺一层培养料,约铺5cm厚,依次二层料三层菌种或三层料四层菌种,料厚以5cm—20cm为适宜,最后一层应适当多撒些菌种,并适当拍平料面,使中间略高,两边稍低,然后覆盖一层塑料布,周围要用沙土压严实,再覆上遮荫物,即进行菌丝生长管理。应当提醒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栽培方式,哪种原料,在播种时一定要将周围多撒些菌种,以防杂菌污染。再者,水份、酸碱度、营养物质的配比一定要掌握好,这是关系到高产稳产、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第三章&&&&菌丝体生长期的管理&&&&&一、室内栽培管理方法&&& 1、温度&&&&在播种后管理要点集中在前期,在播种后3d—5d的时间范围内,一定要将温度控制在10℃—20℃左右,最高不能超过27℃。料温控制在20℃—24℃,料温最高不能超过30℃。&&&&在播种后5d—15d这段时间,由于菌丝已定值,并深入培养基内生长。随着新陈代谢的逐渐旺盛,菌丝生长速度加快,料温也随之增高。在这期间内,料温会因此比常温高,此时,要严格控制料温和室温,料温在30℃以上,室温在28℃以上时不超过2h为好。其原则是宁可低温慢发菌,也不可因图菌丝生长快而导致“烧菌”。&&&&烧菌的主要表现是:(1)手摸培养料有烫热感;(2)栽培室内初期有酒味,酸味;(3)打开塑料布有明显的霉臭味,并有纤细的嗜热菌丝。晚期容易出现腥臭味,正常的气味应是平菇所具有的鲍鱼腥味。&&& 2、水份(湿度)&&&&在播种后料内水份是不需要调节的,因在拌料时,料内水份已经调节好。但由于一些初次栽培者往往在配制培养料时,不注意水份的测量,或没有测量水份的经验。造成培养料水份过大,导致培养料泛酸、变臭,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栽培,最容易使酵母菌、醋酸、乳酸等杂菌侵染,使培养料泛酸变臭。培养量水份过高,在气温低时则会出现较大的水珠或在培养料表面积水,更有甚者,底层的培养料及菌种会因长期积水,会造成细菌性腐烂,初次栽培者往往不明白原因,遇到这种现象,不知所措施,因此,这里侧重说明一下:&&&&(1)在配制培养料时,水份一定要控制好,床架、袋或菌砖栽培的水份要掌握在60%,基直接在地上或水泥地上栽培,可根据具体情况调到65—70%,如土壤含水情况及土壤性质等都是在配制培养料时必须考虑到的,不可掉以轻心,水份的高低也是生料栽培成功与失败的一关。&&&&(2)如播种后发现积水现象,则应及时的将积水排出,以防培养料泛酸变臭。如出现菌丝没长好而表面却吐黄水,则应用75%酒精棉球将黄水擦干。具体方法:将吐黄水处用经消毒的刀片割开适当的口,用棉球吸干所有的黄水珠,擦干后用适量的地膜(地膜用0.2%的苏尔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将破口处贴住。如果是出现白色的小水珠,就不必处理,只掌握好适宜的温度就可以了。&&& 3、通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菌丝体生长期间是不需要通风的,但在出现下列情况时须酌情通风。(1)温度过高。(2)湿度过大。(3)栽培室内出现异味,菌丝有痿缩退菌现象,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风。如果是采用塑料袋、菌砖,或床架栽培,首先要看料面是否已封住。如料面封住了,可把塑料一侧打开,适当延长通风时间。如果封住料面,只是稍打开点空隙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根据天气具体情况酌情通风,雨天不宜开门通风。如果大风天则要背风开门窗,最好选择比较晴朗的早晨或晚间进行适量通风。一般15min—20min的通风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采用塑料大棚地面栽培,则需要揭膜通风,在揭漠前先将栽培室内用0.2%来苏尔先喷雾一下,然后再揭膜通风。有必要时结合门窗也同时打开,进行短时间通风。务必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应通风时间,不能教条一律。&&& 4、光照&&&&平菇在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因为平菇菌丝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容易使菌丝生理生化紊乱,造成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过早现蕾,致使菇体小、质量差、早污染。如光照过强,还会因紫外线的照射使菌体死亡。因此,在菌丝生长阶段尽量避免直射光,最好是黑暗条件下发菌,对于菌丝的正常生长极为有利。&&&&二、塑料温室、大棚栽培管理方法&&&&采用塑料大棚栽培食用菌与室内栽培有所不同,其管理方式亦有差异。现就实践中的具体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供栽培管理参考应用。&&& 1、温度&&&&采用塑料大棚栽培食用菌,由于大棚采光率高,直射光线充足,且升温降温幅度大,同时昼夜温差也大,因此,在温度控制上需要有一整套与室内不同的管理方法。&&&&(1)在播种完后,要根据气温的高低在塑料棚上适当苫上稻草帘,以防温度升高。&&&&(2)为防止光线过强,导致菌丝体生理上发生紊乱,在栽培床上应覆盖遮荫物。&&&&(3)在播种后3d—5d初期温度料温要控制在20℃以下,防止温度过高,产生氮气,造成菌丝自溶。在自然条件下,东北地区4月中下旬塑料棚内白天即能达到25℃以上,夜间可保持7℃—10℃左右。在10d—15d这段时间,料温是最主要的,短暂的高温(35℃以下)可以,但不能超过2h,料温最高不能超过37℃,否则菌丝生长纤细,生命力差,会失去应有的抗逆性。对于以后的产量造成影响。因此,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3℃—25℃,此时料温即已达到25℃—27℃。较适合平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也比较均衡,菌丝体长势粗壮、浓密、洁白,黄河以北地区,应当以2月份开始为适宜。如果料温始终在30℃条件下生长,甚至超过30℃,则菌丝体纤细,色泽呈暗灰白色。如果再升高至40℃,菌丝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失去酶的活性,最后菌丝死亡,使栽培失败。&&&&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主要的问题就是温度,温度的高低是涉及到成功与失败的技术关键。因此,如果在温度上不加强管理,其它方面再细致也是徒劳的。这是塑料大棚栽培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温度掌握好了,成功就有希望了。&&& 2、湿度管理&&&&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大多都用单层地面栽培。选择好适宜的栽培场地,是关系到培养料水份保持的关键,这是在栽培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周围排水情况、土壤性质都必须注意到。由于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平菇,水份的蒸发会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加、减少。所以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温度越低、湿度越高,温湿的高低成反比。棚内温湿度的调节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结合实际进行灵活控制,适时管理。&&& 3、通风管理&&&&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蘑等,通风可以说是控制温湿度的关键性技术,温湿度的控制在通风管理上,方法如下:在大风天尽量不通风,因为通风容易使棚内兜风,造成棚体损坏。在保证温度不超过30℃(料温)的情况下,风天最好不要通风。雨天更不宜通风,如果在雨天通风,会使活跃的杂菌孢子乘机而入,造成杂菌污染。可在较晴朗的天气,根据天气冷暖适当增加或减少通风时间。在温度急剧升高的中午,可结合喷洒1%的石灰水,打开大棚四周以降温保湿。料内一般不须通风,如果此种方法还是控制不住温度升高,可在塑料棚的草帘上喷水,这样能使棚内温度在较短时间内降到所限温度。&&& 4、光照管理&&&&避光发菌是保证平菇正常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但并不是说有一点光就须盖上,在光照管理上,不要求过于严格,在料床上覆盖一层牛皮纸即可避免光的照射。&&&&二、露天栽培管理方法&&&&露天栽培平菇不同于室内、大棚的管理,因其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管理上要照室内及塑料大棚栽培粗放。菌丝生长速度受季节、气候等条件所左右。因此,菌丝生长期要比室内、大棚栽培时间长,栽培季节也有影响。东北地区一般以3月底4月初或8月末9月初播种为宜,其它地区可根据具体气温条件确定,气温在5℃左右时即可播种。因其栽培季节的不同,其生长期也不尽相同,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春种的就不如秋播的产量高,而秋播的又不如春播成功率高,这是露天栽培各有的利弊。&&&&室外露天栽培,一般对光、温度、湿度、空气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但对培养料水份要求较严格。首先水份要高,地势的高低、保水性、排水性等条件,都应考虑。是否适合平菇整个生长周期的生活条件。&&&&露天栽培平菇应做到注意以下几点:&&&&(1)栽培场地的土壤性质&&&&按平菇菌丝生长的条件,要求土壤是弱酸性质的。但有时土壤性质偏酸或偏碱。偏酸一些比较有利于食用菌丝生长,但弱酸性质的土壤杂菌孢子含量较多,因此,在播种前适当撒一些石灰水调节一下暂时的土壤性质,再用0.2%的多菌灵或0.2%的高锰酸钾溶液喷雾一遍,这样可以杀灭一些不利于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杂菌,并能适当的改善土壤中的含水量。&&&&(2)播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在播种时要尽量选择较晴朗的天气。在操作时要做到轻、快、稳,尽量缩短投料时间,在轻的过程中求快,在快的工作中求稳,做到轻、快、稳三结合,才能将料干净利索的播种完。
&&&&第四章&&&&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及采收&&&&无论是采用室内、塑料大棚或露天栽培,当菌丝面满整个料面,在菌床表面再现有黄色水珠时,菌丝体便开始生理上的转化,菌丝体开始纽结,形成子实体原基,进入分化期。进入分化期应当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1、培养料含水率在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之间,这个条件是子实体形成的先决条件。&&& 2、菌丝必须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分化期。CO2含量过高不利于菌丝的正常转化。只有CO2的浓度大致和正常空气的浓度一样时,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即形成平菇原基。所以这时要将塑料薄膜揭去,使菌床能够有充足的氧气,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要有温差刺激。在菌丝体生长过程中,有8℃—10℃的温差刺激,可以促使原基在24h—48h内形成。并且要注意培养料的温度以不超过22℃为宜,最好能控制在20℃以下,这样可使菇蕾粗壮、有力,肉质也肥厚。&&&&一、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要点&&& 1、原基期&&&&经经过30d—45d的菌丝生长阶段,生理上已经成熟,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形成子实体。有些品种用肉眼看不到这一特征。多数品种则可以看到有白色或浅灰色突起,呈肉瘤状,大小不等,小的像黄豆,大的像鸡蛋。因品种不同,其形态各异。形成原基后,如果条件适宜,就进入“桑椹期”。如果外界条件满足不了要求(主要是温度、湿度、供氧条件),则停止分化,甚至死亡。这期间必须创造满足出菇所需要的条件。把覆盖的薄膜全部撤下来,并且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在喷水时不能对菌床直接喷水。只要加大空气和地面的喷雾次数,就可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原基期对水份非常敏感,即使用喷雾器一掠而过,也会使原基死亡,因此,在喷水时应将喷头朝上,这样喷出来的水就是散落的雾状,就没有大的冲击力,避免冲坏原基。&&& 2、桑椹期&&&&原基经分化后在培养基表面可以看到像小米粒状的东西,形状像桑椹。这是菌蕾胚芽,就是将来的菇体。桑椹期约维持1d—2d,温度低时可维持3d—4d,甚至更长的时间。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淡黄色、铅灰色、黑灰色、白色、乳白色等颜色,这期间对外界条件也很敏感。如直接将水喷到菌蕾上也会死亡。桑椹期主要是保持空气相对温度。&&& 3、珊瑚期&&&&桑椹期的菌蕾胚芽,再经过3d—5d,就会发育成珊瑚状的菌蕾群,菌蕾逐渐伸长,中间略有膨大,这就是原始菌柄,但不是每个菌蕾都能发育成子实体,有一部分在生长过程中因营养不良萎缩了。多是由于营养失调的原因。珊瑚期一般需2d—3d,对外界条件反应也很敏感。如果通风不良会形成珊瑚状的大肚子或菌柄细长的畸形菇,珊瑚期不宜朝菇体上喷水。少量喷雾可以,尽量用喷雾器喷水,喷水时喷头朝上,喷水以细、少、勤为好,以菌床表面不积水为宜。&&& 4、伸长期&&&&当盖逐渐变大,菌盖和菌柄有明显区别时,即进入伸长期,这段时间一般维持2d—3d,这期间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水份管理:由于菇体逐渐长大,对水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因此,每天应根据天气情况喷3—5次水。喷水方法仍然要掌握住以少、勤的原则,并尽量少直接往菇体喷急水,以免引起死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通风管理:塑料大棚栽培通风时,应将棚裙撤下,用草帘将周围裙边遮住,然后往草帘上喷水,这样既能降低温度,又能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但在喷水后,务必适量喷一遍多菌灵或石灰水溶液,以防杂菌乘湿浸染,致使培养料污染杂菌。室内栽培时为解决通风问题,无风时可将前后窗户打开,但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菇床上。有风时打开背风门窗,这样做除能增加空气流通外,还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外露天栽培则应在揭薄膜后及时搭好遮荫棚,并在四周遮上稻草帘子,要增加日喷水次数,方能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如果是冬季生产应采用负离子进行制氧处理,方能预防畸形菇的发生。&&&&(3)增白措施:这段时间内,光对菇体颜色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在出菇前将遮荫棚搭好,否则菌盖发黑,会给销售带来困难,但也有喜欢黑色或灰色的,这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栽什么品种。&&& 5、成熟期&&&&在正常情况下由见到菇蕾到成熟仅需5d—8d的时间,温度越高生长越快,温度越低,生长越慢。当菌盖大小固定不再生长,边缘&&&&由下陷到平展,颜色由深变浅,达到该品种固有色泽。孢子即将散发时就是成熟的标准,此时即可采收。&&&&在子实体成熟前期可适量往菇体上喷水,以缓解菇体水份蒸发,使菇体生长速度减慢,促使粗壮,但不宜过多。孢子即将散发时,应停止喷水,降低菇盖膨胀压,使采收后的菇体不易碎裂。&&&&二、采收&&&&当子实体菌盖长至7cm—8cm,子实体尚未完全成熟,即孢子尚未散发时,这时就要及时采收。采菇时要注意采摘方法,不可硬拔,要一手摁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菌柄轻轻地扭转一下或用刀割,即可采下。注意采菇时,不要将料面弄碎,以免影响出菇。采收完后,要将料面上的残菇剩渣清理干净。采完二潮菇后将料面轻轻压实,促进菌丝尽快恢复生长。采摘完的鲜菇应将菇根处用刀削去培养基,打扫干净,以备装筐待售或按收购标准加工。&&&&第一批菇到第二批菇现蕾约8d—10d,第二潮菇现蕾后即可如头潮菇同样管理。整个生长期约75d—90d,可采收3—4茬,每平方米可采收10kg—15kg。&&&&采收完后将床面喷一次水,并覆上塑料膜。喷水时勿使床面积水。如天气不干旱,三天内不必浇水。待床面出现子实体原基时再揭去塑料,陆续喷水管理,下去,争取多出一批菇,提高单产。&&&&平菇采收几茬后,长势渐弱,零星出菇,菇体小、不健壮,证明床内培养料营养缺乏,应及时补充营养。实践证明,就是在菇潮旺期,适当补充营养液也并不是浪费,补充营养液后,菇潮来得快,出菇多,菇体肥大,与不施营养液有明显的效果。&&& 1、营养液配方&&&&配方一:葡萄糖(或白糖)1%,谷氨酸0.1%,维生素B1100斤、水50kg。&&&&配方二:尿素50g,硼酸5g,硫酸锌10g,硫酸镁20g,维生素B1100片,B9或B1250片,水50kg,白糖0.25kg。&&&&配方三:磷酸二氧钾100g,硫酸镁50g,维生素B1100mg,B9或B121g,水100kg斤,糖0.5kg。&&& 2、喷洒方法&&&&第一潮菇采后7d左右,将床面整理干净,挖掉杂菌。将上述营养液按配方混合好后,立即喷洒在菇床上面。营养液要随配随用不可久放,以免变质。喷洒时要均匀细喷,勿使营养液流失床外造成浪费。每m2喷施1kg营养液即可。营养液补完后,要适当喷一遍细水,使之渗入床内。以后每天喷水,保持菌床湿度,促进菌体愈合,约5d—7d即可出菇。以后每采收完后即参照喷洒一遍营养液,可促进菇体的产量和质量。
&&&&第五章&&&&常见杂菌及病虫害的防治&&&&一、杂菌及其防治&&&&杂菌在平菇栽培和管理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常常因环境条件、温湿度等原因造成杂菌污染,也有因原料处理不当,或菌种带杂菌引起污染。出现杂菌的时间主要是菌丝体生长前期,严重者可使整个栽培失败。因此,认识杂菌并及时处理是栽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现就常见的杂菌及其防治办法分述如下:&&& 1、竞争性杂菌&&&&在平菇栽培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平菇争夺营养、水份,危害菇床、腐败培养料的杂菌。&&&&它们有的争先占领料面基质,有的则与平菇菌丝同时生长,争夺基质中的养份,所以称为竞争性杂菌。竞争性杂菌有只长菌丝和孢子的霉菌和使培养料酸败、发粘的小型真菌和细菌,也有长子实体的有害菇菌。&&&&(1)青霉菌:此菌发生很普遍。发生初期和平菇菌丝一样是白色,但生长不整齐,不久就会产生青色的孢子,此菌繁殖的适温是30℃左右,当平菇上料接种后,栽培室内潮湿并闷热,广泛存在的青霉菌孢子就很容易萌生、生长和蔓延,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栽培室的管理,否则会大量蔓延,以致彻底失败。一般来说,接种后如料中已大量发生杂菌,是无法控制和消灭的。若接种几天后,只在局部发生此菌,可将污染的培养料挖去,然后在患处撒些石灰或喷洒0.5%的多菌灵溶液,也可使用克霉灵进行表面处理。&&&&(2)木霉菌:这种霉菌繁殖的适宜温度和青霉相同,也是30℃,因此,当平菇接种后,尽量将栽培室维持在25℃以下的温度条件,一且出现高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通风。如果发生病害,要采取和青霉菌同样的防治办法进行处理。&&&&(3)毛霉:此霉菌的繁殖力非常惊人,只需5d时间就能长满培养料。当平菇接种后2d—3d,如果在培养料中看到有大量的稀疏的白色菌丝,这很可能是滋生了毛霉。这种菌发生的初期,菌丝是白色的,不久就会产生黑色孢子,若不及时处置,虽对平菇菌丝的危害比上述两种害菌稍轻些,但也影响产量。若培养料事先进行了彻底消毒,接种量在5%以上,温度控制在25℃以下,基本上可杜绝发生,若少量局部发生,处理方法同上。&&&&(4)粘菌:此菌生长初期,菌丝为白色网状,后逐渐集结成“豆腐脑”状物,可附着在覆盖料的塑料薄膜上,同时向培养料内延伸生长,严重地危害平菇菌丝的生长。此菌多发生在平菇子实体发生的高峰时期。发生粘菌多数是由于培养料夹有杂菌孢子,培养室及出菇期间通风差、湿度大造成的。当该菌发生后,应及早去除。然后用0.5%的多菌灵原液或75%酒精进行涂抹,以防再次发生。&&& 2、杂菇菌&&&&在采用生料栽培过程中,由于培养料不经灭菌,自然界野生杂菇菌孢子很容易混在培养料中。经培养常与平菇同时成活,共同在培养基中生长,有的比平菌丝生长的还快,占据了床面,夺去营养,影响平菇的正常生长。&&&&杂菇菌主要有毛头鬼伞、墨汁鬼伞、粪生班褶菌等。它们都有适应较高温度的耐受力。因此,比平菇生长快、出菇早。粪生斑褶菌、墨汁鬼伞耐高温,在6—7月高温季节,平菇生长受抑制,它们却生长旺盛,危害菇床。如在比较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栽培,由于床温较低,湿度又大,既不见光,通风又差,平菇菌丝尚未长满料床,地盘菌、森林盘菌、臭草菇等都会相继发生,侵害菇床,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营养,直接影响平菇的产量。&&&&二、害虫及其防治&&&&在栽培平菇中,虫类危害有时也很严重,有的侵食菌床菌丝体,有的危害子实体,有的还会传播杂菌危害菌床,因此,必须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防治。&&&&(1)蛄蝓。又叫鼻涕虫,该虫能危害各种食用菌,往往是昼伏夜出,侵入栽培场地啃食子实体,防治办法是:在菇房周围经常撒些石灰、碱面等。&&&&(2)跳虫。学名弹尾虫,又称烟灰虫。往往在培养料偏干时发生较多,虫体密集在菇床表面或子实体菌褶部位,无翅,体长一毫米左右,善跳跃,经常隐藏在菌褶里咬食子实体。防治办法是在料面撒一层烟草粉末,或喷洒1000倍液的敌敌畏。3、菇蝇。菇蝇是危害菇类的常见虫害。菇蝇体长2.5mm左右,翅长3mm,头胸部大、腹部小,幼虫像蛆,体长8mm,白色,在高温时繁殖很快。主要是食害菇体,特别对成菇危害最为严重,使菇柄产生虫道,甚至蛀食成海绵状,菇体受害后停止生长,枯黄腐烂。防治办法:菌蝇多数是从房外及棚外飞入,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菇房、门等尽量想措施阻止成虫飞进菇房。菇采完后,用除虫菊脂类药物将棚内、室内喷雾,连喷2d—3d,可起到好的效果。&&&&(4)线虫:虫体小,长1mm,细线状,危害所有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防治办法:播种前培养料用敌敌畏,喷洒后闷杀24h,&&&&也可用草木灰过筛后,在料面撒些薄薄的一层,效果良好,即可杀虫防虫,又可防病。最后应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不可使用农药,如必须用药时,应根据药品说明按量使用,不可随意加大浓度,以防发生药害,以至增加菇体农药残留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镁的作用及用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