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杆菌能和玉米除草剂10大品牌混用吗

当前位置: >>
农药与植保基础知识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农药与植保基础知识第一部分: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 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的定义,农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 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 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需要指出的是,对 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今天,我们并不注重&杀死 &,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因此,今后农药的内涵必然是&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 境安全&。 二、农药的分类 (一)、按照来源分类 1、矿物源农药: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统称为矿物源农药。 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柴油乳剂、机油乳剂等 2、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 物。 (1)、植物源农药:烟碱、印楝素、藜芦碱、鱼藤酮等。 (2)、微生物源农药: ①、农用抗生素――井岗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 ②、活体微生物农药――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细菌(如 Bt),病毒(如棉 铃虫核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活体微生物农药是利用有 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工业方法大量繁殖其活体并加工成制剂来应用,而其 作用实质是生物防治。 3、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现在广泛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药均是此 类,主要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取代苯类、有机硫类、 卤代烃类、酚类、羧酸及其衍生物类、取代醇类、季铵盐类、醚类、苯氧羧酸类、酰胺类、 脲类、磺酰脲类、三氮苯类、脒类、有机金属类以及多种杂环类等。无机农药和有机合成农 药又统称为化学农药。 (二)、按防治对象分类:分为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 剂、杀鼠剂等。 1、杀虫、杀螨剂:用于杀灭害虫的药剂称为杀虫剂,许多杀虫剂兼具杀螨作用,有时也 称杀虫杀螨剂。而有的杀螨剂只具有杀螨的作用,不具有杀虫作用,称为杀螨剂。杀虫杀螨 剂按组成成分的分类: (1)、有机磷类:有机磷类农药是含磷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磷酸的衍生物。按化学 结构,又可分为以下六类: ①、磷酸酯:如久效磷、磷胺、二溴磷、敌敌畏等。1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②、一硫代磷酸酯: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辛硫磷、氧化乐果、内吸磷、 水胺硫磷、二嗪农、喹硫磷等。 ③、二硫代磷酸酯:如马拉硫磷、乐果、乙硫磷、亚胺硫磷、伏杀磷、三硫磷、甲 拌磷、稻丰散等。 ④、磷酸酯:如敌百虫。 ⑤、磷酰胺、硫代磷酰胺: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等。 ⑥、焦磷酸酯、硫代焦磷酸酯:如特普(TEPP)、治螟磷(苏化 203)等。 ( 2 )、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酯类化合物 (R-O-CONH2),它是甲酸(HCOOH)的衍生物。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 ①、N―甲基氨基甲酸酯,如速灭威、叶蝉散、害扑威、混灭威、仲丁威、呋喃丹、 涕灭威等; ②、二甲基氨基甲酸酯,如抗蚜威等。 (3)、有机氮类:有机氮杀虫剂系指除氨基甲酸酯及有机磷酸酯之外的其它含氮杀虫 剂,目前出现的品种可分为三类: ①、脒类:含有脒基[H2NC(:NH)―]杀虫剂,如杀虫脒,目前已禁止生产使用。 ②、杀蚕毒类:杀蚕毒是一种从海生环节动物异足索蚕(俗称沙蚕)体内分离出来 的有毒物质。根据其化学结构合成了多种具有杀虫价值的类似物,例如杀螟丹、杀虫双、杀 虫单、杀虫环等。 ③、脲类、硫脲类:含有脲基(H2NCONH―)杀虫剂有除虫脲、灭幼脲、定虫隆、伏 虫隆、杀虫隆;含有硫脲基(H2NCSNH―)的杀虫剂有灭虫隆等。 (4)、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依据天然除虫菊花中的杀虫有效成分除虫菊素的 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根据拟除虫菊酯对光的稳定性可分为光不稳定性菊酯和光稳定 性菊酯类二大类: ①、光不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如丙烯菊酯、胺菊酯、苄呋菊酯、炔呋菊酯、苯醚菊 酯等。它们受光照射后极易分解,不适用于农田防治害虫,主要用于防治室内及卫生害虫。 ②、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如氯氰菊酯、溴氧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 酯、功夫菊酯、氟氰菊酯、多来宝。 (5)、有机氯类: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含氯元素的碳氢化合物。如滴滴涕、六六六、 毒杀芬、灭蚁灵、氯丹等。六六六、滴滴涕已在我国禁止使用。 (6)、有机氟: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硫酰氟等。 (7)、无机杀虫剂:是以天然矿物质为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 钠等。 (8)、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精、烟碱、除虫菊等。 (9)、生物杀虫剂: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通过人工大量培养,作为农 药防治害虫。如苏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 (10)、昆虫生长调节剂:可分为拟保幼激素如 ZR―777(Kinoprene);抗保幼激素 如早熟素 1 号;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如灭幼脲、噻嗪酮(buprofenin)等。 (11)、昆虫行为调节剂:可分为信息素和拒食剂。信息素包括性信息素如性诱剂、 报警信息素如驱避剂;拒食剂如印楝素,α ―桐酸甲酯等。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源微生物的药剂。 (1)、有机磷类:是指化学结构含有硫元素的有机杀菌剂。常用的品种有四类: ①、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又可分为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又名代森类), 如代森锌、代森铵、异丙镍、代森环等;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又名福美类),如福美 双、福美锌、福镁镍等。 ②、氨基磺酸类:如敌锈钠和敌克松等。 ③、硫代磺酸酯类:如抗菌剂 401 和 402。2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④、三氯甲硫基类:如灭菌丹和克菌丹。 (2)、有机磷酸酯类:是一类含有磷元素的有机杀菌剂,如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 散、乙膦铝、定菌磷等。 (3)、有机砷类:是一类含有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如福美甲胂、福美胂、甲基胂酸 锌(稻脚青)、甲基胂酸钙(稻宁)、甲基胂酸铁铵(田安)等。 (4)、有机锡类:是一类含有锡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如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 锡、乙蜗锡等。 (5)、苯类: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六氯苯、五氯硝基苯、托布津、 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四氯苯肽等。 (6)、杂环类:是一类含有杂环结构 有机化合物。这类药剂品种多,杀菌谱广,大 都具有内吸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苯来特、苯菌灵等。 ②、噻英类:如萎锈灵和氧化萎锈灵等。 ③、嘧啶类:如甲菌定和乙菌定等。 ④、吡啶类:如吡氯灵、氯甲基吡啶等。 ⑤、三唑类:如三唑酮、三环唑、叶锈特等。 ⑥、吗啉类:如十三吗啉、十二吗啉、硫酰吗啉等。 ⑦、吩嗪类:如叶枯净等。 ⑧、吡唑类:如茂叶宁、绿叶宁、果丰定等。 ⑨、哌嗪类:如嗪氨灵等。 ⑩、喹啉类:如乙氧喹啉、羟基喹啉盐等。 ?、苯并噻唑类:如稻可丰、苯噻清等。 ?、呋喃类:如甲呋酰苯胺、二甲呋酰苯胺等。 (7)、无机杀菌剂:是指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的杀菌剂。如硫酸铜、杀菌铜、王铜、波 尔多液、升汞、甘汞、硫磺、多硫化钡、石硫合剂等。 (8) 、 微生物杀菌剂: 是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 又称抗生素, 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稻瘟散等。 3、除草剂:用于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 (1)、酰胺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团(CONH―)的除草剂。如敌稗、丁草胺、 甲草胺、大惠利、都尔、杀草胺等。 (2)、二硝基苯胺类:在化学结构中苯胺上含有二个硝基(―NO2)的除草剂,如氟 乐灵、地乐胺、锄草通等。 (3)、氨基甲酸酯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基团(―OCONH2)的除草剂,如杀 草丹、禾大壮、磺草灵、优克稗等。 (4)、脲类:在化学结构中含脲基(H2NCONH―)的除草剂,如敌草隆、绿麦隆、莎 扑隆、利谷隆等。 (5)、酚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苯酚的除草剂,如五氯酚钠、二硝酚等。 (6)、二苯醚类:在化学结构中含二苯醚的除草剂,如除草醚、草枯醚、果尔、虎威、 杂草焚等。 (7)、三氮苯类:在化学结构中含三氮苯环的除草剂,如扑草净、西草净、西玛津、 威尔柏等。 (8)、苯氧羧酸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苯氧基的除草剂,如 2 甲 4 氯、盖草能、禾草 克、稳杀得、禾草灵等。 (9)、有机磷类:在化学结构中含磷(P)的有机除草剂,如草甘膦、草特磷等。 (10)、杂环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各种杂环的除草剂,如灭草松、恶草灵、百草枯 等。3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11)、硫酰脲类:在化学结构中含硫酰脲的除草剂。如农得时(苄嘧磺隆)、阔草 散、草克星、绿磺隆、甲磺隆等。 (12)、咪唑啉酮类:在化学结构中含有咪唑啉酮环的除草剂,如咪草烟(普杀特)。 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 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 (1)、杂环类:如哌壮素、助壮素、吲哚乙酸、萘乙酸、萘乙酸胺、萘氧乙酸、抑芽 醚、芸苔素内酯、正形素、6―苄氨基嘌呤、吲熟酯、赤霉素等。 (2)、苯类:如抑芽敏、多效唑、爱多收、特丁滴、防落素、甲苯太氨酸、三碘苯甲 酸等。 (3)、有机磷类:如乙烯利、调节膦、增甘膦、脱叶磷、脱叶亚磷等。 (4)、取代脲类:如脱叶脲等。 (5)、醇类:如正癸醇、正十一碳醇、三十烷醇、三环苯嘧醇、羟乙基二十二烷醇以 及比久、矮壮素、环烷酸盐、菌多杀、乙二肟、促叶黄、羟基乙肼、托实康、十一碳烯酸、 三丁氯苄磷等。 (6)、催熟剂:具有缩短植物生长期,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如乙烯利、羟基乙肼、 羟乙基二十二烷醇等。 (7)、保鲜剂:具有延缓植物衰老,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如抑芽丹、抑芽醚、抑芽 敏、玉米素、N6―呋喃甲基氨基嘌呤等。 (8)、脱叶剂:具有促进植物叶片等器官衰老和脱落的作用。如脱落酸、脱叶磷、脱 叶亚磷等。 (9)、防落剂:具有加速植物幼果发育,提高座果率,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如防落 素、萘乙酸、萘氧乙酸、助壮素等。 (10)、生长抑制剂:具有抑制植物细胞伸长而不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能使植物节 间缩短、茎杆变粗、矮壮、株行紧凑、增强抗逆、抗倒伏能力、增加分蘖等。如矮壮素、多 效唑等。 (11)、生长促进剂:具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根系发育和诱导器官发生的作用,多 用于组织培养等。如赤霉素、三十烷醇、爱多收、吲哚乙酸、环烷酸盐等。 (12)、性诱变剂:具有调节植物性别,有利雌花产生的作用,多用于无性繁殖培育 无子果实等。如萘乙酸、促生灵、乙烯利等。 5、杀鼠剂:用于防除农田鼠害的药剂,如磷化锌。 6、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源线虫的药剂,如噻唑膦。 (三)、按照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杀螨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胃毒剂:随食物进入昆虫消化道起毒杀作用的农药,适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 虫。在环境中,胃毒剂对害虫天敌的直接伤害作用很强,对维护生态平衡是个不利因素。常 见的胃毒剂有敌百虫、灭幼脲、抑太保、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抑制剂和部分植物源农药。 (2)、触杀剂:通过接触害虫体壁及其附器起毒杀作用的农药,对咀嚼式、刺吸式口 器害虫都有毒杀作用。大部分杀虫剂以触杀作用为主,兼具胃毒作用。大部分有机磷、菊酯 类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害虫中毒死亡。 (3)、熏蒸剂:熏蒸是利用一些药剂在常温下容易气化的农药,或一些农药施于土壤 后,通过昆虫气门或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熏蒸效果通常与温度 成正相关,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如果延长熏蒸处理时间,较低的浓度也可能获得较好的防 治效果。当前主要有仓库熏蒸法、帐幕熏蒸法、减压熏蒸法和土壤熏蒸法这四种熏蒸方法。 在农业上使用较多是仓库熏蒸和土壤熏蒸,仓库熏蒸用于作物收获后的处理,而土壤熏蒸是 在作物种植前的处理。 (4)、内吸剂:农药被植物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散布,害虫吸食这种植株的汁4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液时,即可中毒死亡,适于防治刺吸式害虫。如:克百威、吡虫啉、氧乐果等。 (5)、拒食剂:药剂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或宁可饿死而不取食(拒食), 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够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如拒食胺、印楝素、 川楝素等。印楝素在 0.02―0.1ug/ml 对多种如鳞翅目、直翅目等害虫有效。 (6)、驱避剂:施用于保护对象表面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 使害虫不愿接近或发生转移、潜逃等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目的的药剂。如避蚊 油、卫生球(樟脑丸)、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主要用于卫生害虫, 在农业上几乎无使用价值。 (7)、引诱剂: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 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如糖醋加敌百虫做成毒饵,以诱杀粘虫,性引诱剂等。 2、杀菌剂按作用方式分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用药剂处理植物或 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 称为保护作用。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绿乳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 植物表皮渗人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 受害,并恢复健康。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如福美砷、五氯酚 钠、石硫合剂等。 3、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 (1)、触杀性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是指喷到植物的某一叶片,不会被传导到其它叶 片,更不会传导到植物的根、花和果部。同样,喷到土壤表层的触杀型除草剂,也不会通过 根系吸收被传导到叶、茎、花和果部。如克无踪(百草枯、对草块 (2)、内吸性除草剂: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是指喷在植物的某一叶片,被吸收后,可被 传导到另外的叶片、花、果及根部,或喷在土壤表层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可被传导到叶片、 花及果部。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 膦、扑草净、盖草能、稳杀醚等。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4、除草剂按选择性分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即能够毒杀某种或某一类杂草,而 对作物是安全的,这类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近几年,我国在稻麦田中已广泛使用选择 性除草剂,能够安全有效地防除杂草。如敌稗、2 甲 4 氯、西玛津、苯达松等。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植物无选择性,植物接触此类药剂都能伤害致死。如 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可用于休闲地、田边等处杀灭杂草,不能在作物出苗后的 田间直接喷洒。有些也可通过“时差”或“位差”或者使用保护机械设备后用于农田除草。 如草甘磷、克无踪等。 5、除草剂按施药对象分 (1)、土壤处理剂:即以土壤处理法施用的除草剂,把药剂喷撒于土壤表面,或通过 混土把药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封闭的药土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这类药剂 是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胚轴等部位进入植物体内发生毒杀作用,一般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 出苗前施药,也可在果树、桑树、橡胶树等林下施药。 (2)、茎叶处理剂:即以喷洒方式将药剂施于杂草茎叶的除草剂,利用杂草茎叶吸收 和传导来消灭杂草,也称苗(期)后处理剂。 (四)、按性能特点等方面分类 1、广谱性农药:一般来讲,广谱性药剂是针对杀虫、治病、除草等几类主要农药各自的 防治谱而言的。如一种杀虫剂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则称其为广谱性农药。同理可以定义广谱5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性杀菌剂与广谱性除草剂。 2、兼性农药:兼性农药常用两个概念:一是指一种农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方式和 作用机理,如敌百虫既有胃毒作用,又有触杀作用;二是指一种农药可兼治几类害物,如稻 瘟净、富士一号等,既可防治水稻稻瘟病又可控制水稻飞虱、叶蝉的种群发生。 3、专一性农药:又可称为专效性农药。是指专门对某一、两种病、虫、草害有效的农药。 如三氯杀螨醇只对红蜘蛛有效;抗蚜威只对某些蚜虫有效;井岗霉素只对水稻、小麦纹枯病 有效;敌稗只对稗草有效。这些药剂便属于专一性农药。专一性农药有高度的选择性,有利 于协调防治。 4、无公害农药:这类农药在使用后,对农副产品及土壤、大气、河流等自然环境不会产 生污染和毒化,对生态环境也不产生明显影响,也就是指那些对公共环境、人、畜及其它有 益生物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农药。昆虫信息素、拒食剂和生长发育抑制剂便属于这一类。 (五)、按剂型分类:农药的机型种类很多,主要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如水悬、 油悬)、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等,将在农药剂型中详细介绍。 三、农药的剂型 (一)、农药剂型的定义及加工意义 农药经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剂的形式,简称剂型。农药原药除个别情况外,均须按一定的 配方添加各种农药助剂,然后选择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如粉碎、筛分、混合、造粒、调制、 包装等,组成特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生产成一定规格的剂型后,才能作为商品销售使用。 农药加工的主要目的:①符合施药技术的方便使用(如喷雾、喷粉等);②把尽量少的 有效成分均匀地分散到应用对象所在的表面或空间,使药效充分发挥;③比较安全地使用, 减轻作物药害,减少人畜及非目标生物的中毒机会和环境的污染;④提高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延长药效期;⑤便于包装、贮运和销售。 一种原药可按不同用途加工成多种剂型,一种剂型可有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多种规格。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还可加工成多种规格的复方制剂。每种剂型按使用性能都有特定 的质量指标,例如粒度、浮化性、悬浮性、分散性、贮藏稳定性等,国际上对部分商品农药 规定了统一的标准和测定方法。 (二)、农药的主要剂型 1、粉剂(D):将原药和惰性填料(滑石粉、粘土、高陵土、硅藻土、酸性白土等)按一定 比例混和、粉碎,使粉粒细度达到一定标准而制成均匀细粉状制剂。粉剂的优点是价廉、施 药工效高,容易制造和使用,不需用水,用简单的喷粉器就可直接喷撒于作物上,在作物上 的粘附力小,残留较少,不易产生药害。在旱区、山区和防治暴发性病虫害时特别适用;其 缺点是用药量大、防治效果较差、容易飘失,浪费药量,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对操作人员身 体健康影响较大。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了防漂移粉剂和适用于温室的微粉剂等 衍生剂型。粉剂的细度与药效有密切的关系,粒径大于 37 微米的粉剂药效较差,最有效的粉 粒直径在 20 微米以下。 2、可湿性粉剂(WP):用农药原药和惰性填料及一定量的助剂(湿润剂、悬浮稳定剂、分 散剂等)按比例充分混匀和粉碎后达到 98%通过 325 目筛,即药粒直径小于 44 微米,平均粒 径 25 微米,湿润时间小于 2 分钟,悬浮率 60%以上质量标准的细粉。使用时加水配成稳定的 悬浮液,使用喷雾器进行喷雾。喷在植物上的粘附性好,药效也比同种原药的粉剂好。可湿 性粉剂如果加工质量差、粒度粗、助剂性能不良,容易引起产品粘结,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 或堵塞喷头,在喷雾器中道理沉淀等现象,造成喷洒不匀,易使植物局部产生药害,特别是 经过长期贮存的可湿性粉剂,其悬浮率和湿润性会下降。 3、乳油(EC):乳油是农药原药按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等)中,加入一定量 的农药专用乳化剂配制成透明均相液体。乳油使用方便,加水稀释成一定比例的乳状液即可 使用。乳油中含有乳化剂,有利于雾滴在农作物、虫体和病菌上粘附与展着。施药且沉积效 果比较好,持效期较长,药效好。由于乳油中含有机溶剂,有促进农药渗透植物表皮和动物6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皮肤的作用,要根据使用说明中规定的使用浓度施药。乳油的残留时间较长,特别是应用在 蔬菜和果树上更要严格控制药量的施药时间,以免发生药害及中毒事故。 4、悬浮剂(SC):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与助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砂磨机的湿法 研磨,制成粒度极细的悬浮液制剂。它兼有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一些特点,没有有机溶剂产生 的易燃性和药害问题;悬浮剂有效成分粒子很细,粘附于植物表面比较牢固,耐雨水冲刷, 药效较高;适用于各种喷洒方式,也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悬浮 性。加工生产时没有粉尘飞扬,对操作者安全,不影响环境。制备的关键是控制介质的粘度 和密度,选择适当的助剂,防止药粒凝聚,保持稳定性。一般悬浮剂都以水为介质,也有一 些用乳液或油类为介质。近年来,出现了用喷雾干燥制成的固体干悬浮剂,干悬浮剂具备可 湿性粉剂与悬浮剂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颇有应用前景。 5、水乳剂(EW):又称乳剂型悬浮剂或浓乳剂,这种制剂不含有机溶剂,不易燃,安全 性好,没有有机溶剂引起的药害、刺激性和毒性。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原药或低熔点的固体原 药溶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所得的液体分散于水中形成的一种农药制剂。它是指用水作为介 质代替大部分或全部有机溶剂通过向体系提供机械能(如高速剪切和高压均质等),在表面 活性剂的作用下,制得液滴直径低于 2μ m,外观呈乳白色、用水稀释时与乳油(EC)倒入水 中形成的外观并无不同的液体制剂。 6、微乳剂(ME):该剂型由液态农药、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 时稳定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燃不爆、生产操作、 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农药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度,农药粒子一 般为 0.1~0.01 微米,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 着力好。 7、 微胶囊悬浮剂(CS):微胶囊农药悬浮剂是指利用合成或者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 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它包括囊壳和囊芯两部分,囊 芯是农药有效成分及溶剂,囊壳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这个剂型分为连续相和非连续相,连 续相为水和助剂,非连续相是被包覆的农药微小胶囊。微胶囊悬浮剂外观是一个粘稠状流动 液体,跟水乳剂及水悬浮剂相似。微胶囊其外形呈球形、橄榄球形、谷粒或其他形状,微胶 囊直径一般在 1-30 微米(用 400 倍显微镜观察大约相当于小米粒至绿豆粒大小) 。优点:① 持效期长,施药后农药成分缓慢释放,地下施药可维持 80-120 天。②接触毒性和异味大大降 低,大大减轻了对作业者的危害;③降低药害,用于拌种或灌根时可以避免药剂对种、苗危 害;④有效成分与水及碱性农药隔离,与碱性农药同时使用,其稳定性不受影响;⑤有机溶 剂用量减少 30-100%,大大减少了有害芳烃对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⑥果树花期用药 对蜜蜂等有益生物危害降低,起到保护天敌作用;⑦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有利于省工、 节约资源;⑧芽前除草剂可以减少淋溶,使有效成分吸附在土壤表面(吸附是相互的),有 利于形成药土膜,从而提高农药利用率和减轻药害、避免作物阴性减产现象发生。缺点:速 效性降低,不适应于要求击倒速度快的防治对象。 8、颗粒剂(GR):将原药与填料或载体和助剂加工成粒状制剂。造粒工艺主要有三种: ①浸渍法。用筛选的粒状载体与液体原药或原药溶液均匀混合,使有效成分吸附在颗粒上。 浸渍工艺可采用转鼓式或锥形混合机。②包衣法。以非吸油性粒状载体为核心,将原药借包 衣剂和粘合剂覆于载体表面,所用混合机同上法。③捏合法。将原药、助剂和粉状载体混合 均匀,加入适量水捏合,通过挤出造粒机制成一定大小的颗粒,再经干燥、筛分而得柱状或 球状的颗粒剂。以上三法制成的颗粒剂性能有所不同,按使用可分崩解型和不崩解型两类。 颗粒剂施用方便,药效好,有一定的控制释放作用。 9、其他剂型:如烟剂、气雾剂、熏蒸剂、微乳剂、微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 种子处理用水溶性溶剂、种子处理用溶剂、拌种用胶悬剂、水剂、油剂、超低容量液剂、悬 浮种衣剂等几十种剂型。 (三)、农药助剂7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为改善制剂的理化性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人、畜的危害性,在加工各种制剂时, 分别加入一些辅助剂,简称助剂。 1、湿润剂:使不溶于水的原药能被水湿润,并能悬浮在水中,药液喷到作物上能润湿作 物表面和虫体,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中加入烷基苯磺酸钠等润湿剂。 2、乳化剂:加工乳油等制剂时用的助剂。乳油对水稀释后,乳化剂能使含有原药的油状 物以极小的粒状分散在水中,成为均匀稳定的白色乳液。 3、溶剂:溶剂本没有杀虫、杀菌等作用,只是在加工乳油或油剂时,用甲苯、二甲苯等 溶剂将原药溶解,再加入其它助剂。 4、填充剂:加工可湿性粉剂和粉剂时,为了把原药磨细并加以稀释,须加入陶土、硅藻 土、滑石粉等惰性粉,这些物质不与原药发生化学变化,称为填充剂,又称填料,它也没有 杀虫、杀菌活性。 (四)、剂型标准 在农作物上农民一般使用的农药成为剂型农药,也就是说是由农药原药配置后形成的农 药,常见的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粒剂等等,那么怎样才能更 好的判断农药剂型质量是否合格呢?那就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判断了。 1、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是农药制剂中最重要的指标,以质量百分数克/千克或 克/升表示。有效成分是指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生物活性系指对昆 虫、螨、病菌、鼠、杂草等有害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机制的干扰、破坏、杀 伤作用,还包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2、粉粒细度:粉粒细度是粉剂类农药制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粒 剂)质量指标之一。以能通过一定筛目的百分率表示。如日本、美国规定粉剂的细度为 98% 通过 45 微米筛(325 目筛)。我国目前对大多数粉剂只要求 95%通过 75 微米筛(200 目筛)。 粉剂的药效和细度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效与粒径成反比,触杀性杀虫剂的粉粒 愈小,则每单位重量的药剂与虫体接触面愈大,触杀效果也就越好。在胃毒性农药中,药粒 愈小,愈易为病虫害吞食,食后亦较易被肠道吸收而发挥毒效。但药粒过细,有效成分挥发 加快,药效期缩短,喷药时飘移严重,反而会降低药效,并对环境不利。因此,在确定粉剂 的细度时,应根据原药特性、加工设备条件和施药机械水平,确定合适的粒径。 3、容重:容重是粉剂的质量指标之一。容重即每单位容积内粉体的质量(克/毫升), 又称表现比重。按填充紧密程度的不同,容重又分为疏松容重和紧密容重两种。前者是粉体 自然装满容器时的容重。后者是粉体装入容器后,经规定的机械震动,使粉体装填比较紧密 时的容重。同一种粉体的容重小,表示粉粒较细,粉体含水量低。在测定方法一致的条件下, 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的容重与所用填料的容重、助剂的种类、有效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粉粒 的细度有关,填料的容重影响最大。 4、润湿性:可湿性粉剂类农药制剂质量指标之一,以被测的可湿性粉剂从一定高度撒到 水面致完全湿润的时间。我国制定的测定方法为将通过 40 目筛(约 400 微米)的 5 克样品, 在距水面 100 毫米处,撒入盛有 30℃标准硬水(342 毫克/升,钙:镁=80:20)的烧杯中,记 录从样品撒入致完全润湿的时间。很多不溶于水的原药都是不能被水润湿的,要想改变这种 性质就要在加工时配加一定量好的润湿剂。润湿剂可降低农药颗粒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 药粉能很快被水润湿、分散。对可湿性粉剂不但要求制剂本身具有被水润湿的性能,而且还 应要求按使用时规定的稀释倍数用水稀释使其悬浮液喷到植物上后,能很好地润湿植物,并 能展开。润湿性差的可湿性粉剂悬浮液喷到植物上后,不能很好润湿和扩展,药液很容易从 叶片上滚落下去,降低了药效的发挥。因而常见在施用可湿性粉剂时,另外加入一些表面活 性剂,就会提高药效,这也可能就是增加了悬浮液的润湿性。FAO 规定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性 为不大于 1 或 2 分钟,我国规定一般不大于 5 分钟。限定润湿时间的目的是使施用前加水稀 释时,能很快被水润湿,分散成为均匀一致的悬浮液。 5、悬浮率: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剂等农药剂型质量指标之一。将其8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用水稀释成悬浮液,在特定温度下静置一定时间后,以仍处于悬浮状态的有效成分的量占原 样品中有效成分量的百分率。上述农药制剂对水稀释变成悬浮液后,用喷雾器喷洒,要求农 药有效成分的颗粒在悬浮液中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沉在喷雾器的底部,这样 喷出去的药液比较均匀,防效好;如果沉在底部,早喷出去的药液浓度就会降低,植物上的 药量少,防效会降低;而晚喷出去的药液浓度过高有可能对植物造成药害,所以悬浮液悬浮 率的高低是制剂药效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农药制剂稀释液的悬浮率要求在 50%~70%之间,少数产品要求 80%。 6、 乳液稳定性: 乳油类农药制剂质量指标之一。 用以衡量乳油加水稀释后形成的乳液中, 农药液珠在水中分散状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乳油类农药制剂需用水稀释成乳液后喷施。农 业上使用的乳液绝大多数为水包油(O/W)型,要求液珠能在水中较长时间地均匀分布,油水 不分离,使乳液中有效成分浓度保持均匀一致,充分发挥药效,避免产生药害。稳定性的优 劣与配制乳油时选用的乳化剂的品种和加入量有关。FAO 对乳液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为:经热 贮稳定性处理后的样品,用标准硬水稀释 20 倍,摇匀后立即观察,应完全乳化,停放半小时 后分离出的乳膏容积一般不大于 2ml, 停放 2 小时后分离出的乳膏及浮油容积一般不大于 4ml。 停放 24 小时后重新摇均,分离物应能再乳化。我国制订的乳液稳定性测定标准为:乳油经用 342 毫克/升标准硬水稀释一定倍数(200、500、1000 倍),搅匀后放入 100 毫升量筒中,在 25~30℃静置 1 小时观察,应没有浮油、沉油或沉淀析出。稀释倍数过高的如 1000 倍,即使 乳液不够稳定,有少量浮油或乳膏分离出来,也不易观察到,这种观测方法是不合理的。用 标准硬水的稀释倍数应该统一规定为 200 倍。 7、成烟率:农药烟剂的质量指标之一。以烟剂燃烧时农药有效成分在烟雾中的含量与燃 烧前烟剂中农药有效成分含量的百分比表示。烟剂在燃烧发烟过程中,其有效成分受热力作 用,只有挥发或升华成烟的部分才有防治效果,其余受热分解或残留在渣中。烟剂有效成分 成烟率要求大于 80%,蚊香有效成分成烟率要求大于 60%。不同农药在同一温度下,或同一农 药在不同温度下,其成烟率是不同的,而温度则取决于农药配方。应选择成烟率高的农药配 方加工成烟剂。 四、农药毒性及农药常用标识 (一) 、 毒性分级: 在毒理学中,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 简称 LD50 (即 Lethal Dose, 50%),通常也称致死中量,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LD50 是指“能 杀死一半试验总体的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LD50 &1 毫克/千克(摄入量/体重),为极毒,如毒鼠强; 1&LD50 &50,为剧毒,如甲拌磷、对硫磷; 50&LD50 &100,为高毒,如克百威、灭多威; 100&LD50&500,为中等毒,如三唑磷、菊酯类; 500&LD50 &5000,为低毒,如辛硫磷、啶虫脒等; LD50&5000,为微毒,如氯虫苯甲酰胺。 (二)、毒性、毒力:毒性是对人、哺乳动物来讲,毒力是对有害生物体来说。对农药来 说,人们总是希望它的毒性越小越好,毒力越大越好。 (三)、农药商品名、通用名:通用名由三部分构成,含量+有效成分+剂型,商品名由工 商总局注册,其他厂家不能重复做。 (四)、农药类别颜色标志带:红色代表杀虫、杀螨剂;黑色代表杀菌、纱线虫剂;蓝色 代表杀鼠剂;绿色代表除草剂;黄色代表植物生长调节剂。 (五)、农药三证:按企业标准(Q/?)生产的,使用《农药登记证》、《生产批准证》、 《产品标准证》三证;按行业标准(HG)或国家标准(GB)生产的,使用《农药登记证》、 《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证》三证。 (六)、农药中毒与解救 1、农药中毒:在使用接触农药的过程中,农药进入人体内超过了正常人的最大受量,9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生理失调、病理改变等系列中毒现象,如呼吸障碍、心 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不安、疼痛等症状,就是农药中毒现象。 (1) 、 农药中毒的类型: 以农药中毒引起的人体所受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 中度、 重度中毒。以中毒快慢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①、急性中毒:农药被人一次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量较大,在 24 小时内就表现出 中毒症状的为急性中毒。 ②、亚急性中毒:一般是人在 48 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时间较急性中毒为长,症 状表现较缓慢。 ③、慢性中毒:接触农药量小,时间长易产生积累性慢性中毒。农药进入人体后累 积到一定量才表现出中毒症状,一般不易被察觉,诊断时往往被认为是其他症状。所以慢性 中毒易被人们忽略,一旦发现,为时已晚,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了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水 果,饮用了农药残留量超标的水,或接触、吸入了卫生杀虫剂等大多会引起累积性的慢性中 毒。另外,还可分为生产性中毒与非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是农药在生产、运输、销售、 保管、使用等过程中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发生的中毒。非生产性中毒是在生活中因接触农 药(包括服毒自杀)发生的中毒。 (2)、农药中毒的途径 ①、经皮:农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不按安全操作规程,如不穿防护服、不戴 手套施药,喷雾器在喷药前未检查漏水,药液浸湿了衣裤,迎风喷药药液吹到了操作者身上 或眼内均会引起经皮中毒。 ②、吸入:农药从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使用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和易挥发成气体 的农药,在喷药过程中不戴口罩,贮藏农药的地方不通风或将农药放在人住的房内,都会因 吸入了农药而引起吸入中毒。 ③、经口:通过嘴和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中毒。如食用了拌了农药的种子;长期食用农 药残留量超标的瓜、果、蔬菜;在喷药时不按操作规程,不洗手就吃东西、喝水、抽烟等都 能引起经口中毒。 2、中毒症状:由于不同农药中毒作用机制不同,所以有不同的中毒症状表现,一般表现 为恶心呕吐、呼吸障碍、心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 脑水肿等。为了尽量减轻症状和避免死亡,必须尽早、尽快、及时地采取急救措施。 3、急救措施 (1)、去除农药污染源,防止农药继续进入人体内,是急救中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①、经皮引起的中毒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干净,或用肥 皂水冲洗(敌百虫除外,因它遇碱后变为更毒的敌敌畏),或用 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眼 内溅入农药,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20 次以上,然后滴入 2%可的松和 0.25%氯霉素眼药水,疼 痛加剧者,可滴入 1~2%普鲁卡因溶液。 ②、吸入引起中毒者,立即将中毒者带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并解开衣领、 腰带,保持呼吸畅通,除去假牙,注意保暖,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③、经口引起中毒者,应尽早引吐、洗胃、导泻或对症使用解毒剂。 a、引吐:是排除毒物很重要的方法: ――先给中毒者喝 200~400 毫升水,然后用干净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呕吐。 ――用 1%硫酸铜液每 5 分钟 1 匙,连用三次。 ――用浓食盐水、肥皂水引吐。 ――用中药胆矾 3 克、瓜蒂 3 克研成细末一次冲服。 ――砷中毒用鲜羊血引吐。 注意事项:引吐必须在人的神智清醒时采用,人昏迷时决不能采用,以免因呕吐 物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呕吐物必须留下以备检查用。 b、洗胃:引吐后应早、快、彻底地进行洗胃,这是减少毒物在人体内存留的有效10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措施,洗胃前要去除假牙,根据不同农药选用不同的洗胃液。 ――若神智尚清醒择,自服洗胃剂;神智不清醒者,应先插上气管导管,以保持 呼吸道畅通,要防止胃内物倒流入气管,在呼吸停止时,可进行人工呼吸。 ――抽搐者应控制抽搐后再进行洗胃。 ――服用腐蚀性农药的不宜采用洗胃,引吐后,口服蛋清及氢氧化铝、牛奶等以 保护胃粘膜。 ――最严重的患者不能插胃管,只能用手术剖腹造成瘘洗胃,这是在万不得已时 采用。 c、导泻:毒物已进入肠内,只有用导泻的方法消除毒物。导泻剂一般不用油类泻 药,尤其是苯作溶剂的农药。导泻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 30 克加水 200 毫升一次服用,再多饮 水加快导泻。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时,呼吸受到抑制时不能用硫酸镁导泻,避免镁离子大量 吸收加重了呼吸抑制。硫化锌中毒也不能用硫酸镁。 (2)及早排出已吸收的农药极其代谢产物,可采用吸氧、输液、透吸等方法。 ①、吸氧:气体或蒸气状的农药引起的中毒,吸氧后可促使毒物从呼吸道排除出去。 ②、输液:在无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可输入 10%或 5%葡萄糖盐水 等促进农药极其代谢物从肾脏排出去。 ③、透析:采用结肠、腹膜、肾透吸等。 4、治疗措施 (1)、及时服用解毒药品:及时服用解毒药,可使毒物对人体的症状减轻或消除,但 还要配合其他疗效措施才行。先将几种常用的解毒剂介绍如下: ①、胆碱酯醇复能剂:国内使用的复能剂有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双解磷。这 种解毒药能迅速复活被有机磷农药抑制的胆碱酯酶,对肌肉震颤、抽搐、呼吸肌麻痹有强有 力的控制作用。但它们只有对有机磷农药的急性中毒有效,而对慢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 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无复能作用,对某些农药反而会增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如西维因农药, 应禁止使用。 ②、硫酸阿托品: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解毒剂药物。 ③、巯基类络合剂:这类药物对砷制剂,有机氯制剂有效,也可用于有机锡、溴甲 烷等中毒,常用的有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醇、巯乙胺等。 ④、乙酰胺:它可使有机氟农药中毒后的潜伏期延长,症状减轻或制止发病,效果 较好。 (2)、对症治疗: ①、对呼吸障碍者的治疗:由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间断或感到呼 吸困难时,可用阿托品,胆碱酶复能剂。还可用呼吸兴奋剂洛贝林 3 毫克肌肉注射,尼可杀 米 1.5 毫升肌肉注射或 9 毫克加入 5%葡萄糖生理盐水 100 毫升中静脉点滴。应注意的是使用 兴奋剂时,必须在通气功能改善,呼吸道阻力减少时才能使用,不然会因增加呼吸功率而增 加了氧气的消耗量。如果中毒者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输氧,口对口人工呼吸,在进行口对 口呼吸时应先解开中毒者的裤带及上衣全部的扣子,清洁中毒者的口、鼻、咽等上呼吸道, 保持通畅,开始时吹气压力要大些,频率也要快,10~20 次后逐渐减少压力,维持上胸部升 起即可。吹气过大会造成肺泡极度扩张,肺泡内气体停留,使功能性残气增加,对气体交换 不利,吹气时不宜过长或过短,不然会影响通气效果。 ②、对心搏骤停者的治疗:此种症状很危险,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发生在呼吸停 止后或农药对心脏直接的毒性作用所致,所以要分秒必争地抢救,其方法是:心前区扣击术, 用拳头扣击心前区,连续 3~5 次用力中等,这时可出现心跳恢复脉搏跳动。如此法也无效, 应立即改用胸外心脏按摩,每分钟 60~80 次,在作外胸按摩时必须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不然 难以复苏或不持久。做外胸按摩时应注意,将中毒者放在硬板上或地上,用力不能过猛,避 免发生肋骨骨折和内脏受伤。还可用浓茶做心脏兴奋剂,必要时注射安息香酸钠咖啡因等。11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③、对休克者的治疗:急性农药中毒或剧烈头疼均可引起休克,症状表现全身急性 衰竭,神情呆滞、体软、四肢发凉、脸色苍白、青紫、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急救休克者, 应使病人足高头低,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输血、输氧和人工呼吸。 ④、对昏迷者的治疗:急救时将患者放平、头略向下垂,输氧,对症治疗。还可采 用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百会、涌泉等穴位。要补充水分、营养,给克脑迷、氯酯等苏 醒剂与 5~10%葡萄糖水静脉点滴。 ⑤、对痉挛者的治疗:缺氧引起的痉挛给予吸氧,其他中毒引起的痉挛可用水合氯 醛灌汤,肌注苯巴比妥钠或吸入乙醚、氯仿等药物。 ⑥、对激动不安者的治疗:用水合氯醛灌汤,服用醚缬草根滴剂可缓解中毒的躁动 不安。 ⑦、对疼痛者的治疗:对头、肚、关节等疼痛可使用镇痛剂止痛。 ⑧、对肺水肿者的治疗:输氧,使用较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钙剂、抗 菌剂及小量镇静剂。 ⑨、对脑水肿者的治疗:输氧、头部用水袋冷敷,用能量合剂、高渗葡萄糖、脱水 剂、皮质激素、多种维生素等药物。 五、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一)、常用施药方法 1、喷雾:将农药制剂加水稀释或直接利用农药液体制剂,以喷雾机具喷雾的方法。喷雾 的原理是将药液加压,高压药液流经喷头雾化成雾滴的过程。适用于这种施药方法的剂型有 可湿性粉剂、乳油、可溶性粉剂、胶悬剂、水剂或油剂等。常规喷雾法:指在单位面积上喷 施的药液量较大(一般每亩 50 K以上)的喷雾方法。高量喷雾药液浓度较低(0.05~0.5%), 雾滴较粗(直径 250μ m),用液压或气压式喷雾器进行针对性喷雾,是目前最常用的喷雾方 法。 2、包衣:是近年来迅速兴起,推广面积逐渐扩大的一种使用技术,一般是集杀虫、杀菌 为一体,在种子外包覆一层药膜,使药剂缓慢释放出来,达到治虫、抗病的作用。 3、拌种: 用拌种器将药剂与种子混拌均匀,使种子外面包上一层药粉或药膜,再播种, 以防治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浸染种子及防治地下害虫的施药方法。拌种法分干拌法和湿拌法 两种。干拌法可直接利用药粉;湿拌法则需要确定药量后加少量水。拌种药剂量一般为种子 重量的 0.2~0.5%。 4、喷粉:用喷粉器械所产生的风力将药粉吹出分散并沉降于植物体表的使用方法。喷粉 法施药比常量喷雾法施药工效高。适合于干旱缺水的地区,但粉尘飘移污染严重。 5、撒颗粒: 用手或撒粒机施用颗粒剂的试药方法。水田以这种施药形式最多。撒颗粒 剂用法简单,工效高,减少了飘移污染。 6、熏蒸:使用熏蒸剂,使其发挥成为气体状态,以毒气防治病虫害的施药方法。分空间 熏蒸和土壤熏蒸两种,空间熏蒸主要用于仓库;土壤熏蒸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杀菌等。 7、烟熏:用烟剂点燃或用器械产生含有效成分的烟雾,该烟雾在空气中飘浮、扩散来防 治害虫和病毒的方法。 8、灌注(冲施):在土壤表层或耕层,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进行灌注或注入,药剂在土 壤中渗透和扩散,以防治土壤病菌、线虫和地下害虫的施药方法。 9、毒土:农药制剂与细土混合后,进行撒施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适用。 10、浸种浸苗:为预防种子带菌、地下害虫为害及作物苗期病虫害而用药剂进行的种苗 出理方法。 11、涂抹:将农药制剂加入固着剂和水调制成糊状物,用毛刷点涂在作物茎、叶等部位, 防治病虫害的施药方法。该法施用的药剂必须是内吸剂,因此只涂一点即可经吸收输导传遍 整个植株体而发挥药效。如用乐果防治棉蚜即可用点涂法施药。 12、沾花:指在作物的开花受粉前后,用药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成适当浓度的液剂,12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用毛刷或棉球涂在作物的花蕾上,以达到早熟、促长、抗病之目的。 (二)、农药安全使用规程 1、农药使用应遵守的规定: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污 染环境和农药中毒。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中草药村及防治卫生害虫。 2、正确掌握农药混用剂量:一种药对一种病虫有效时,各单药剂混合液中应含有各单剂 单独使用时的有效剂量。两种药对一种病虫有效时,单剂混用时,各单剂用量都要相应降低。 3、农药稀释:农药通常要稀释成一定的稀释倍数才能使用,通常以农药的使用量/用水 量来表示稀释倍数,而在配药时则以用水量/稀释倍数来确定农药的使用剂量,农药使用时需 要遵循二次稀释法配制农药药液,先用少量水将药液调成浓稠母液,然后再稀释到所需浓度, 其优点是能够保证药剂在水中分散均匀、有利于准确用药、可减少农药中毒的危险,提高防 效。 4、使用农药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配制农药不能接触皮肤或吸入,接触、使用农药,应使 用必要的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操作;盛药容器不能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药剂随配随用, 剩余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内,不得转移在其他包装中;施药后的田块,应树立明显的有毒 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人、畜进入等;农药应贮放在儿童和动物接触不到且干燥、阴凉、 通,不要与食品、饮料靠近或混放。 (三)、禁用和限用农药 1、禁用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 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 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另,氟虫腈(即瑞劲特,除卫生用、 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一律禁用)。 2、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禁止甲拌磷、甲基异 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和氯唑磷在蔬菜、果树、茶叶和中草药材 上使用;禁止氧乐果在甘蓝和柑橘树上使用;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禁 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水胺硫磷在柑橘树上使用;禁止灭多威在柑橘树、苹 果树、茶树和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禁止硫丹在苹果树和茶树上使用;禁止溴甲烷在草莓和 黄瓜上使用; (四)农药的药害 1、引起药害的主要原因 (1)、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引起; (2)、不同的作物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 (3)、施药时的环境,包括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因子的影响; (4)、药剂的使用浓度过高。 2、药害的预防 (1)、根据作物生育期选择合适农药,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也不同,果 树作物一般在新梢、花穗、幼果期易产生药害,休眠期不易产生药害,所以要根据生育期来 选择农药。 (2)、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施药,气候条件与药害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温度、湿度、 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对药害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杀虫双、巴丹、硫磺胶悬剂等农药,若在高 温、强烈阳光的中午施药,很容易产生药害,最好在一早一晚施药,或选择阴天施药。 (3)、掌握农药适宜使用浓度。浓度过高是造成药害的重要原因,在保证良好防治效 果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使用浓度,不宜盲目增大农药的使用浓度。 (4)、合理混用农药,有些农药混合后使用会增大药害程度。如克螨特乳油与机油乳 剂混合使用会增加柑桔嫩梢、幼果的药害程度,不宜混合使用。13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5)、不能使用伪劣农药,伪劣农药由于理化性质不稳定或贮存时间过长产生分层、 沉淀,易产生药害。 3、药害的补救措施:避免药害的立足点在于预防,但万一施药后发现有产生药害的苗头, 应尽快进行补救,越早越好,若时间拖长了,则回天无力。以下一些措施可作应急处理: (1)、清水冲洗:如果喷错药或使用浓度过高、或除草剂漂散到作物上,应立即用清 水冲洗,效果明显(内吸性除草剂不要让冲洗液流到树头下)。 (2)、灌水:对一些由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灌水能减轻药害。 (3)、施肥: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片变黄、叶缘枯萎等轻度症状的药害,进行根部施 肥或喷叶面肥能使植株尽快恢复、减轻药害。 (4)、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如果施用过度,则可施用促进植物 生长的药剂进行补救。如使用过量的 2-4,D、多效唑、乙稀利、矮壮素后可喷施赤霉素(920) 进行补救。 4、药剂敏感作物 (1)、敌敌畏:核果类、猕猴桃很敏感,应禁用;高粱、月季对敌敌畏乳油敏感,不 宜使用。玉米、豆类、瓜类幼苗及柳树也较敏感,稀释不能低于 800 倍。敌敌畏对梅花、樱 桃、桃子、杏子、榆叶梅、二十世纪梨、馒头柳、国槐、杜鹃、京白梨等观赏植物有明显的 药害。 (2)、敌百虫:核果类、猕猴桃很敏感,禁用。高粱、豆类特别敏感,不宜使用。瓜 类幼苗、玉米、苹果(曙光、元帅等品种)早期对敌百虫也易产生药害。对樱花、梅花、苹果 中的金帅品种等均有药害作用。 (3)、辛硫磷:高粱敏感不宜喷施,玉米只可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黄瓜、菜豆对该 药敏感,甜菜对辛硫磷也较敏感,高温时对叶菜敏感,易烧叶。 (4)、乐果及氧乐果:猕猴桃、人参果对乐果、氧化乐果特别敏感,禁用。啤酒花、 菊科植物、高粱的有些品种、烟草、枣、桃、梨、柑橘、杏、梅、橄榄、无花果等作物对稀 释在 1500 倍以下的 40%乐果或氧乐果乳油敏感。花生使用次数过多,会使子叶夜间不合拢, 使用前要注意使用浓度。对梅花、樱花、花桃、榆叶梅、贴梗海棠、杏、梨等蔷薇科观赏植 物,均可产生明显的药害,对爵床科的虾衣花、珊瑚花危害也很大。 (5)、三唑磷:甘蔗。 (6)、毒死蜱:烟草。 (7)、磷胺:桃树对其敏感,忌用。 (8)、甲拌磷:在水、肥过大的条件下,若用量过大会推迟棉花的成熟期。 (9)、久效磷:高粱对该药敏感,不宜使用。 (10)、水胺硫磷:超过 28-30 度的高温干旱季节在柑桔上使用果实上出现条纹花斑。 (11)、倍硫磷: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梨、桃、樱桃、高粱及啤酒花对该药敏感, 易发生药害,不宜使用。 (12)、对硫磷及甲基对硫磷:瓜类,尤其幼苗对其敏感,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 (13)、杀螟硫磷:高粱、玉米及白菜、油菜、萝卜、花椰菜、甘蓝、青菜、卷花菜 等十字花科对该药敏感,用时注意。 (14)、马拉硫磷:番茄幼苗、瓜类、豇豆、高粱、樱桃、梨和苹果的一些品种对该 药敏感,使用时注意浓度。 (15)、杀螟丹(巴丹):水稻扬花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幼苗。 (16)、杀虫双: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幼苗,棉花叶面喷雾。 豆类、柑桔类果 树对其敏感,只能用低浓度。 (17)、杀虫单:棉花、烟草、四季豆、马铃薯 及某些豆类。 (18)、仲丁威(巴沙):瓜、豆、茄科作物。 (19)、异丙威:薯类作物。14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20)、甲萘威(西威因):瓜类。 (21)、抑太保:白菜幼苗。 (22)、呋喃丹:只能作根际埋施用药,不能溶水喷洒。 (23)、噻嗪酮:白菜、萝卜。 (24)、吡虫啉:豆类、瓜类。 (25)、波尔多液:马铃薯、番茄、辣椒、瓜类、桃、李、梨、苹果、柿子、白菜、 大豆、 小麦、莴苣等,对铜离子特别敏感桃、杏、李、山楂在生产季节较敏感,应慎用。 (26)、多硫胶悬剂: 高浓度的多硫胶悬剂等在高温期施用会引起柑桔日灼。 (27)、氟硅唑:某些梨品种幼果期(5 月份以前)很敏感,忌用。 (28)、氧化亚同铜:果树期和幼果期。 (29)、克螨特:梨树禁用,25 厘米以下瓜、豆、棉苗稀释不低于 3000 倍。克螨特 对柑桔春梢嫩叶有药害,产生褐色印斑,在果实上如使用浓度过高,用药剂量过大会使果面 产生黄色条状或不规则的环纹,影响果实外观,高温下用药对果实易产生日灼病,还会影响 脐部附近退绿。建议炔螨特在果实上使用浓度为 73%乳油不能低于 2500 倍液,更不能与机油 乳剂混用,否则会产生严重药害。 (30)、三唑锡: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除对春梢嫩叶期(低温)有药害,会造成严重 落花、落叶、落果,在幼果期仍会造成叶、果畸形。使用浓度以
倍液为宜。 (31)、三磷锡:20%三磷锡乳油 500-2000 倍液对柑桔春梢嫩叶均有药害。果实收获 前 50 天最好不要喷药。 (32)、三氯杀螨醇:柑桔(忌氯作用)上使用后易导致药害,轻者叶片灰白,重者 老叶落光(三氯杀螨砜同)。山楂及苹果的某些品种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 (33)、烯唑醇:西瓜、大豆、辣椒(高浓度时药害)。 (34)、赤霉素(九二 0):柑橘保花保果期使用,如果浓度掌握不好,就会使果实 变小、果皮变厚、畸形果等,降低产品和质量。 (35)、二甲四氯钠:阔叶作物、各种果树都忌用。 (36)、莠去津:桃树对其敏感,不要使用。莠去津持效期长,对后茬敏感作物小麦、 大豆、水稻、桃树等有害。可通过减少用药量,与其他除草剂混用解决。玉米套种豆类不能 使用。 (37)、丁草胺:水稻田初期施用造成褐斑。 (38)、乙草胺:葫芦科(黄瓜、西瓜、葫芦)菠菜、韭菜。 (39)、异丙甲草胺(都尔):菠菜、高粱、水稻、麦类。 (40)、恶唑禾草灵(骠马):大麦、燕麦、玉米、高粱。 六、部分常用农药简介: (一)、杀菌剂 1、代森锌: (1)、作用特点:原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 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其有效成分在水中易被氧 化成异硫氰化合物, 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 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并直接杀死病菌孢子, 阻止病菌侵入,对作物安全。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 黏膜有刺激作用。 (2)、制剂:60%、65%、8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发病初期,用 80%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可防治瓜 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隔 7~10 天再喷一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混用。 ②、本剂对人体皮肤、黏膜等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15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③、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以免分解。 2、代森锰锌: (大生 M45) (1)、作用特点: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内丙酮 酸的氧化。原药为灰黄色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人的皮肤和黏 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对鱼类有毒,在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三致”现象。 (2)、制剂:70%、80%可湿性粉剂,42%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 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600 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隔 7~10 天后再喷施一次, 共喷 2~3 次。也可选用 80%大生 M45 或喷克、新万生等 600~800 倍,在发病初期喷施,隔 6~7 天再喷施一次,共喷 2~3 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或铜制剂混用,但可与多种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混用。 ②、高温季节,中午避免用药。 ③、宜雨前喷施,雨后不必补喷,喷药要周到、均匀。 3、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1)、作用特点: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 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 内,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乙―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干扰菌的有 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从而使 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对酸碱稳定。对高等动物低 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低,对鱼类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2)、制剂:50%、7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用 70%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 炭疽病、 褐斑病、 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隔 7~10 天喷施一次, 共喷 2―3 次; 也可用种子重量的 O.3%~0.4%进行拌种处理;或用 70%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防治 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4)、注意事项: ①、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 不能长期单独使用。 ②、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③、作物收获前 14 天停止使用。 4、百菌清(达科宁) (1)、作用特点: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替代有机硫和铜制剂,具预防作用, 没有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 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结合,破坏菌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丧失生命力。 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药效稳定,残效期长。纯品为白色结 晶,无臭味;工业晶为黄色结晶,稍有刺激性臭气,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在 常温下稳定,对一般酸、碱及紫外光稳定,但不耐强酸,耐雨水冲刷,无腐蚀性。对高等动 物低毒, 对鱼类毒性大。 (2)、制剂:75%可湿性粉剂,2.5%、3%烟剂,40%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在发病初期,用 75% 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为 1 000 千克,隔 7~10 天后再喷施一 次;500--600 倍液可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②、对鱼类及甲壳类动物毒性较大,避免污染鱼塘、河流等水源。16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③、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少数人有过敏反应和引起皮炎。 5、雷多米尔(甲霜灵) (1)、作用特点:雷多米尔是一种具上、下传导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 作用,当药剂喷施于植物上后,能被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各个部位,所以 它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在中性和酸性条件 下稳定, 遇碱易分解失效, 残效期 10~14 天。 对高等动物低毒, 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 “三 致”现象,对蜜蜂低毒,但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2)、制剂:25%可湿性粉剂、35%拌种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引起的病害。在田间 初发病时,可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以后隔 10~15 天再喷施一次, 共喷 2~3 次,如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施药次数要相应增加。用 35%拌种剂作种子消毒, 按种子重量的 0.2%~0.5%进行拌种。 (4)、注意事项:该药可与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 6、甲基立枯磷(立枯灭、利克菌、甲基立枯灵) (1) 、 作用特点: 本剂为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 主要起保护作用, 其吸附作用较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无色至浅棕色固体,几 乎不溶于水,不易燃,不易爆,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潮湿均较稳定,贮存稳定 性良好。对高等动物低毒,对蜜蜂、鱼类安全。 (2)、制剂:50%可湿性粉剂,5%、10%、20%粉剂,20%乳油,25%胶悬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对半知菌类、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等各种病原菌均有很 强的杀灭活性,用于防治丝核菌和白绢菌等土传病害.防治瓜类苗期立枯病,用 20%乳油 250 倍稀释液浸种 30 分钟,播种后,在土表再喷洒该浓度药液。 (4)、注章事项: ①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药。 ②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7、氢氧化铜(丰护安、可杀得、可乐得 2000、可杀得 101、冠菌铜) (1)、作用特点:有效成分为蓝色胶凝或无定形蓝色粉末,由六碳铜离子组成的球状 针刺型颗粒,能迅速黏附于作物表面,药效持久。对高等动物低毒。是一种广谱杀菌剂,通 过释放铜离子均匀覆盖在植物表面,防止真菌孢子侵入而起保护作用,当病菌的细胞接触铜 离子之后,将其杀死,而对植物没有影响,所以是一种无残留、无公害的农药。 (2)、制剂:53.8%、61.4%干悬浮剂、77%可杀得 101 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氢氧化铜能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和细菌病害,适用于 瓜类的叶斑病、炭疽病、早(晚)疫病、立枯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用 53.8% 干悬浮剂 1 000 倍液,或 77%可杀得 101 粉剂 500-1 000 倍液喷施。由于它的溶解性、扩散 性、悬浮性极好,隔 10 天左右再施用一次即能控制病害的蔓延,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应考 虑多次施用。防治枯萎病用 77%可杀得 101 粉剂 500~600 倍液浇根。 (4)、注意事项: ①、桃、李等果树对铜敏感应禁用,苹果、梨花期、幼果期禁用。 ②、须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 ③、施药时宜在作物发病初期进行,发病后期效果较差,开花期慎用。 ④、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有毒,应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8、络氨铜(硫酸四氨合铜) (1)、作用特点:纯品为深蓝色液体,是一种内吸性较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 谱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 (2)、制剂:14%、23%、25%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枯萎病用 23%水剂 250~ 300 倍液进行灌根17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处理;防治蔓枯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可用 14%水剂 250~300 倍液喷雾防治。隔 7-10 天一次,连用 2~3 次。 (4、)注意事项: ①、本品不得与酸性农药混用。 ②、使用需将药液充分摇匀,在田间发现少数病株时开始用药。 9、抗枯宁(抗枯灵、络氨铜?锌) :抗枯宁主要活性成分为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或 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柠檬酸铜。 (1)、作用特点:抗枯宁具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渗透性,内吸治疗效果欠佳,施用于 作物可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增强抗病力,同时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瓜类枯萎病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本剂外观为深蓝色浓溶液,一般情况下稳定,碱性情况下易形成沉淀。对哺乳动 物低毒。 (2)、制剂:25.9%水剂、20%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在枯萎病发生初期,用 25.9%水剂 500~600 倍稀释 液,每株浇根 250 毫升,或每公顷用 25.9%水剂 1 500 毫升加水 750 千克喷雾。视病情间 隔 7~10 天,连喷 3~4 次;也可用 20%水剂 400-600 倍液,每株浇根 250 毫升,视病情发 展情况,隔 7-10 天再浇一次,连浇 3-4 次。 (4)、注意事项: ①、不可与酸性物质混用。 ②、喷施本剂后,应间隔数天后才能喷施其他农药。 ③、喷药应以早、晚或阴天为宜,喷药后 6 小时内下雨应重喷。④采收前 15 天停止 喷药。 10、多菌灵(苯并咪唑 44 号、棉萎灵) (1)、作用特点:多菌灵是一种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其 作用机理是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纯品为白色结晶,可溶 于稀盐酸和醋酸中,并形成相应的盐即为防霉宝或溶菌灵。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蜜蜂 毒性很低,对植物安全。 (2)、制剂:10%、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 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可用 50%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在 发病初期喷雾,隔 7~10 天喷施一次,共喷 2~3 次。或用种子重量的 0.1%-0.3%进行拌 种,或用 500 倍液灌根,每株浇 250 毫升,或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 6~8 克。 (4)、注意事项:多菌灵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碱性物质及铜制剂混用。 11、腐霉利(速克灵) (1)、作用特点:腐霉利是一种新型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 孢属和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菌核病和对甲基 托布津、多菌灵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纯品为白色结晶,对人、畜低毒,在试验条件下对 动物未见”三致”作用。 (2)、制剂:5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一般在发病初期,每 公顷每次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495~750 克加水 750 千克喷雾,隔 7~10 天喷施一次, 共喷 2~3 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 ②、在幼苗、弱苗、高温、高湿条件下喷洒,要注意施药浓度,避免药害产生。 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 12、扑海因(异菌脲)18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1)、作用特点:扑海因是新一代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由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 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原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吸湿性,微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在通常贮藏条件下,原药及加工制剂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眼睛、皮肤无刺激作用,对 空气、水、土壤污染少。 (2)、制剂: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的灰霉病、早疫病,于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 50%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喷施,隔 7~10 天再喷施一次,也可采用土壤浇灌、烟雾 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或用 800~1 000 倍液浇根防治西瓜枯萎病。 (4)、注意事顷: ①、我国规定最高使用浓度不能高于 1 000 倍液,最多使用次数不得超过 3 次,安 全间隔期为 7 天。 ②、施药时,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13、三唑酮(粉锈宁、粉锈灵、百里通) (1)、作用特点: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 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对锈 病、白粉病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纯品为无色结晶,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 和黏膜无刺激作用,对鱼类低毒,对蜜蜂和家蚕无害,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 (2)、制剂:20%乳油,5%、15%、25%可湿性粉剂,15%烟雾剂。 (3) 、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 用 25%可湿性粉剂, 稀释 4 000~6 000 倍,每公顷用稀释药液 750~1 000 千克左右,在病害发生前或初发期喷施,隔 7~10 天再喷 施一次,共喷 2~3 次。 (4)、注意事项: ①、三唑酮虽是低毒杀菌剂,但也要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目前尚无解毒剂。 ②、安全间隔期 20 天。 14、氟硅唑(福星、新星) (1)、作用特点:福星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于囊菌、 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其作用机理是,当福星喷施于植物叶面之后,能迅 速被叶面吸收,传导于植物体内,抑制麦角异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及 孢子的形成,达到防病的效果。原药为无色结晶固体,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轻 微刺激,无过敏性,无致突变性,不危害有益昆虫。 (2)、制剂:40%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可在田间初发现病害时,立即用福星 8 000~10 000 倍液喷雾,药后数小时就渗入植物体内,药剂的再分布性强,耐雨水冲刷,一 般用药 1~2 次之后即能控制病害的扩展,隔 6~7 天再喷施一次。 (4)、注意事项: ①、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②、施药时,加强安全防护,如眼睛、皮肤被污染,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15、腈菌唑 (1)、作用特点:腈菌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保护 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原药为 淡黄色固体,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脂族烃。在日光下易降解。对高等动物 低毒,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 (2)、制剂:40%可湿性粉剂,12.5%、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用 12.5%腈菌唑 乳油 2 500~3000 倍液,隔 7~10 天再喷一次,共喷 2~3 次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19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4)、注意事项: ①本剂易燃,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处。 ②若有中毒,立即送医院治疗。 16、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 (1)、作用特点:农用链霉素是灰链丝菌分泌的抗菌素,有内吸治疗作用,对植物细 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纯品为白色有苦味的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大多 数有机溶剂,在 pH3.7 稳定。对人、畜安全。 (2)、制剂:2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用 200 单位喷雾。 17、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宝利安) (1) 、 作用特点: 多抗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 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 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多 抗霉素是含有 A 至 N14 种不同同系物的混合物,为肽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多抗霉素易溶于 水,不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紫外线及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 稳定,常温下贮存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蜜蜂低毒。 (2)、制剂:10%宝利安可湿性粉剂,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3) 、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枯萎病, 一般使用浓度为 10%可湿性粉剂 500~ 1000 倍液,也可用于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4)、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18、农抗 120(农用抗菌素、抗菌素 120、抗菌霉素 120) (1)、作用特点:农抗 120 是一种碱性核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以预防保护作用为 主,兼有治疗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碍病原菌的蛋 白质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 (2)、制剂:2%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等叶片病害,可用 2%水剂 200 倍液喷雾,每隔 10~15 天喷用 2~3 次;防治西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用 2%水剂 130~200 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每穴 500 毫升左右,隔 5 天再灌一次,连续进行 3~4 次。 (4)、注意事项:本品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在干燥阴凉 处保存。 19、恶霜锰锌(杀毒矾、杀菌矾、霜疫清) (1)、作用特点:杀毒矾是由恶霜灵和代森锰锌两种化合物混合的复合化合物。恶霜 灵属苯基酰胺类内吸杀菌剂,具有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 RNA 聚合酶 从而抑制了 RNA 的生物合成。恶霜灵的抗菌活性仅限于卵菌纲,与代森锰锌的混配有明显的 增效作用,并扩大了杀菌谱,对由卵菌纲和霜霉日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恶霜灵原药为无色 无味结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挥发,不腐蚀容器,对水、光、热均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 对鸟类、鱼类低毒。 (2)、制剂:64%、72%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在发病初期,以叶面喷雾为 主,用 64%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 750~1 000 千克,间隔 7~10 天喷施一次, 共喷 2~3 次。 防治疫病, 则用 400 倍液在病发初期喷雾, 隔 7~10 天喷施一次, 共喷 2~3 次。 (4)、注意事项:①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②应密封在原包装容器中贮存。 20、霜脲锰锌(克露、霜霸、克霜) :霜脲锰锌主要成分:A.代森锰锌,B.霜脲氰。 (1)、作用特点:霜脲锰锌是由霜脲氰和代森锰锌混配而成,霜脲氰有内吸作用,其 机理主要是阻止病原菌孢子萌发,对侵入寄主内的病菌也有杀伤作用。 代森锰锌具有较好的保20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护作用,两者混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 病、霜霉病均具特效。对高等动物低毒,对有益动物及昆虫均毒性很低。 (2)、制剂:72%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以叶面喷雾为主,施用浓度为 600~800 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 750~1 000 千克,于病症初现时立即施第一次药,间 隔 7~10 天喷施一次,共喷 2~3 次。 (4)、注定事项 : ①、采收前 7~14 天停止使用。 ②、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 ③、合理配制药液,先将药剂配成母液,然后加水按使用浓度配成所需药液,并及 时用完。 21、霜霉威(普力克) (1)、使用特点:霜霉威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 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对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 疫病、猝倒病有优异的效果,适用于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施用霜霉威之后同时具有促进作 物生长的作用。对高等动物低毒。 (2)、制剂:72%盐酸盐可溶性水剂、72.2%水溶性液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①、防治瓜类秧苗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霜霉威 500 倍药液,按每平方米喷药液 量 0.75 千克喷施,整个育苗期喷施 1~2 次。 ②、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在初发病时,用霜霉威 600~1 000 倍液,隔 7~10 天一 次,每公顷喷药液 750~1 125 千克,共喷 3~4 次,可基本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对施药 区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注意事项: ①、配药时,按推荐药量加水后要搅拌均匀,若用于喷施,要确保药液量,保持土 壤湿润。 ②、可与非碱性杀菌剂混用,以扩大杀菌谱。 ③、本剂应密封在原包装容器中贮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处。 22、咪鲜安(施保克、菌百克、使百克、扑霉灵) (1) 、 作用特点: 咪鲜安主要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使病菌细胞膜失去正常功能, 从而导致病菌死亡。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它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种病害具特效。 纯品为白色结晶,在常温及中性介质中稳定,对光、浓酸和碱性条件不稳定。对高等动物低 毒,无任何致畸、致癌及基因诱变作用。 (2)、制剂: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炭疽病、白粉病可用 1 500 倍的咪鲜安喷雾, 隔 7~10 天喷施一次,共喷 2~3 次。防治瓜类枯萎病,可用 750~1 000 倍液的咪鲜安灌根, 或 1 500 倍液叶面喷施。 (4)、注意事项: ①、本剂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有毒,使用时避免污染水源、鱼塘。 ②、本剂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要注意安全保护。 23、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1)、作用特点:乙烯菌核利是二甲酰亚胺类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细胞核功能, 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对灰霉病、褐斑病、菌核病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纯品是白色结晶固体。对人畜低毒。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 致癌作用,在三代繁殖试验中未见异常。 (2)、制剂:50%、75%可湿性粉剂。21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灰霉病、早疫病,在发病初期,用 50%可湿 性粉剂 300~500 倍液喷雾,共喷 3~4 次,每次间隔 7~10 天。 (4)、注意事项:如不慎将该药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误 服中毒,应立即催吐,不要食用促进吸收本剂的食物,如脂肪(牛奶、蓖麻油)或酒类等,并 且应迅速服用医用活性炭。 24、恶霉灵(土菌消、立枯灵) (1)、作用特点:恶霉灵系内吸性杀菌剂,对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恶霉灵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可抑制孢子发芽,起到土壤消毒杀菌的作用。 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 效果。适用于瓜类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原粉为无色结晶,在酸、碱溶液中均稳定,无腐 蚀性。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鸟和鱼类低毒。 (2)、制剂:15%、30%水剂,70%、9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立枯病,每千克种子用 70%可湿性粉剂 4~7 克和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4~8 克,先将药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粉干拌种子。也可在瓜类 苗期立枯病初见期用 90%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隔 7~10 天施一次,连施 2~3 次。 (4)、注意事项: ①、该药拌种时以干拌最安全,湿拌或闷种易发生药害。 ②、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长。 ③、恶霉灵和福美双混配拌种,可增加防效。 (二)、杀虫剂 1、辛硫磷(肟硫磷、倍腈松、腈肟磷) (1)、作用特点:辛硫磷具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当害虫接触药液后,神经 系统麻痹,中毒停食,导致死亡。击倒速度快,可防治地下害虫及鳞翅目害虫的幼虫。纯品 为浅黄色油状液体,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在黑暗或遮光条件下 分解缓慢,残效期达 1~2 个月,适于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见光易分解失效,残效期 2~ 3 天左右。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毒性大,对蜜蜂有毒,对七星瓢虫的卵、幼虫、成虫均 有杀伤作用。 (2)、制剂:40%、50%、75%乳油,5%、10%颗粒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蛆等,可在害 虫卵孵盛期至一龄期,用 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 3.75 千克加水 3 750 千克浇根。防治韭蛆, 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50 毫升加水 100 千克灌根。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蓟马等 每公顷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750 毫升加水 750 千克于害虫低龄发生高峰期喷雾。 (4)、注意事项: ①、 辛硫磷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应在避光、 阴凉处贮存。 田间喷雾最好在傍晚进行。 ②、瓜类、豆类、甜菜、玉米对辛硫磷敏感,不宜使用。 ③、安全间隔期,作物收获前 5 日停止使用。 2、毒死蜱(乐斯本、氯吡硫磷、毒丝本) (1)、作用特点:毒死蜱属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在土壤 中残留期较长,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好。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对高等动物中毒,对眼睛 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有明显刺激,长时间、多次接触会产生灼伤,对鱼类及水生动物毒性较 高。 (2)、制剂:40%、40.7%、48%乳油,3%、5%、10%颗粒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毒死蜱可防治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及害螨,如西瓜、甜 瓜田的瓜绢螟、黄守瓜、斑潜蝇、红蜘蛛及地下害虫。防治瓜绢螟,在卵孵高峰期和幼虫发 生高峰,用 40%乳油 800~1 0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天喷一次。防治斑潜蝇,在幼虫 2 龄前,用 40%乳油 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每公顷用 5%颗粒剂22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30~45 千克拌细干土 300~750 千克于卵孵盛期撤施,或用 40%乳油 3 000 毫升对水 1 500 千克灌浇。 (4)、注意事项: ①、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及蜜蜂有高毒,应避免蜜源作物花期使用和防止污染河流。 ②、瓜类苗期敏感,应慎用。 ③、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3、氯氰菊酯(安绿宝、灭百可、兴棉宝、赛波凯) :氯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广谱性中等 毒杀虫剂。 (1)、作用特点:氯氰菊酯对害虫具有很强的触杀、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 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并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对螨类、盲蝽防效差。 原药为黄棕色至深红色黏稠液。氯氰菊酯对光、热稳定,在田间作物上残留期较长,且药剂 的穿透力较弱,对果实内部污染较少。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对鱼类毒性大,对鸟类毒性低, 对蜜蜂、家蚕和蚯蚓 高毒。 (2)、制剂:10%、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黄守瓜、黄曲条跳甲等害虫,于 3 龄幼虫始发期, 用 10%乳油 2 000~3 000 毫升喷雾。防治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用 10%乳油 1 000~1 500 毫升喷雾。 (4)、注意事项: ①、对鱼、蜜蜂、家蚕毒性大,鱼塘附近及养蚕地区慎用。 ②、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 ③、勿随意增加用药量与用药次数,提倡与非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杭药 性的产生。 4、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索灵、凯安保) (1)、作用特点:溴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广谱性中等毒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 作用,兼有胃毒、驱避和拒食作用。其作用部位在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神经性毒剂,使昆虫 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对螨类无效。纯品 为白色斜方形针状晶体,溴氰菊酯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消失缓慢,有较长的残留期,但在碱 性介质中性质不稳定。药剂穿透性很弱,仅污染果皮。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对眼睛有轻度 刺激作用。对鱼类、水生昆虫等水生生物高毒。对蜜蜂和蚕剧毒。对鸟类毒性较低。 (2)、制剂:25%乳油,25%片剂,2.5%胶悬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黄守瓜、黄曲条跳甲等;在若、成虫期,用 2.5% 乳油 1 500~2 000 倍液喷雾。防治瓜蚜用 2.5%乳油 2 000~3 000 倍液喷雾。 (4)、注意事项: ①、不能在鱼塘、河流、蜂场、桑园等处及其周围使用,以免对鱼虾、蜜蜂、家蚕 等产生毒害。 ②、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 ③、该药对人的眼睛、鼻黏膜、皮肤等刺激性较大,有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施药 时要注意安全保护。 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 :又名高效氯氟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广谱性中等毒杀虫剂。 (1)、作用特点:三氟氯氰菊酯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 用。杀虫谱广,活性高。原药为米黄色无臭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性质 稳定,耐雨水冲刷。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对鱼类、蜜蜂和蚕剧毒,对鸟类低毒。 (2)、制剂: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斜纹夜蛾、棉铃虫,于 2~3 龄幼虫发生期,每公 顷用 2.5%乳油 300~600 毫升,加水 750 千克喷雾。防治瓜蚜,在蚜虫发生盛期,每公顷 用 2.5%乳油 225~300 毫升加水 750 千克喷雾。23 内部陪训资料汇编编写: 张国威(4)、注意事项: ①、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也不可做土壤处理使用。 ②、对鱼虾、蜜蜂、家蚕高毒,使用时应防止污染鱼塘、河流、蜂场及桑园。 ③、该剂兼有抑制害螨的作用,但不能作杀螨剂专用于防治螨类。 6、氟氯氰菊酯(百树菊酯、百树得) :氟氯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广谱性低毒杀虫剂。 (1)、作用特点:氟氯氰菊酯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无内吸及熏蒸作用。对多种鳞翅目 幼虫有很好的效果,亦可有效地防治某些地下害虫。杀虫谱广,作用迅速,持效期长。具有 一定的杀卵活性,并对某些害虫有拒避作用。原药为棕色无味含结晶的黏稠液体。微溶于水, 易溶于丙酮、甲苯和二氯甲烷。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大,对蜜蜂、家蚕高毒。 (2)、制剂:5.7%、10%、20%乳油;0.05%颗粒剂;8%超低容量喷雾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绢螟,每公顷用 5.7%乳油 300~600 毫升,加 水 750 千克喷雾。防治瓜蚜,用 5.7%乳油 2 000~3 000 倍液喷雾。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②、该药对蚕、蜜蜂和鱼高毒,不能在桑园、鱼塘、河流及养蜂场所使用。 ③、安全间隔期 21 天。 7、苏云金杆菌(Bt、杀螟杆菌、青虫菌、敌宝、快来顺) (1)、作用特点:苏云金杆菌属细菌性低毒杀虫剂,对害虫主要有胃毒作用,可在害 虫体内产生内毒素(伴孢晶体)和外毒素(e、β 和 Y 外毒素),伴孢晶体是主要毒素。害虫取食 后,细菌即在害虫体内繁殖,产生细菌毒素的作用,害虫很快停止取食,同时芽孢在虫体内 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死亡。因此,药效较缓慢,一般需害虫取食后 l~2 天才见效,残效期 10 天左右。且防治效果与虫龄大小、温度、害虫取食程度有关,温度愈高,取食愈多,效果愈 好。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芽孢杆菌, 其营养体为杆 状, 两端钝圆, 周生鞭毛或无鞭毛, 通常 2~ 8 个呈链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云金杆菌能混用的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