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实习报告怎么写,园艺专业的,我们实习就是和老师去山上采摘植物标本

热门关键字:
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免费]
[目的]1通过深入各实习岗位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科研能力。2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与运用能力,训练实际操作技能。3了解校外科研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研究情况和前沿状况。4从实际出发,检验自己在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四项指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实习时间]2010[实习地点]中国科学院xx植物研究所[实习内容]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培室2、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保藏技术---------标本馆内3、植物分类、引种、栽培、鉴定、管理---------植物园内的苗圃基地4、植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植物化学实验室5、专业讲座、科普训练、学术报告----------专家指导[实习人员]xxxxxx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5级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方式]1以小组为单位轮转到各个点实习,根据指导的安排及要求完成各项实习任务。2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正文]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长的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实习,也有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  带着一份希望和一份茫然来到了来到隶属中国科学院的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我的实习生涯。为期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先后在植物所的苗圃、标本管、植化室、组培室进行了实习。这次实习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不仅仅感受在这的那份自豪与优越,而是感染他们的那份敬业、求实与无私精神以及实习给我带来的种种思考。一:苗圃苗圃主要负责花卉的培育,植物园的花都是在苗圃先培养到一定程度后,再拿到园内供游客观赏,如秋海棠、千日红、石榴花、一串红等等,都是在苗圃先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一般的步骤有:播种、移植、育苗。播种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无非是土,水,光照,温度的管理,根据种子的大小,还有自己的设施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播种  花卉播种一般在保护地区进行,至少应遮雨或适当遮光降温等基础设施,才能达到各种品种出芽所需要的条件,保证其出芽率。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一般选用细粒的泥炭,草炭或腐叶土).装入花盆或播种盘里。将土壤浇透水(水里配点多菌灵或托布津或百菌清达到土壤消毒的目的,往往配八百倍液),把种子均匀的洒在土层上。细粒种子(如百里香,矮牵牛,瓜叶菊,海棠种子等)播种,不需要盖土,但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用细嘴喷壶喷雾状水来保湿.大水流的话易把种子冲走或者冲到土层深处,细小种子不易顶土出芽.大粒种子则要盖土厚度为种子大小的2-3倍。另外,覆土的多少,还跟种子出芽的好光性与嫌光性有关,如矮牵牛属好光性种子,播后可不覆土.而三色堇等嫌光性种子,播后必须覆土并不得露出种子.如果种子在未发芽之前,因其它原因,露出土面,则还要补土,直到看不到种子.花种播种后,必须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要渍水,在出芽之前不得干水,这对于细粒种子尤其重要。  大多数种子的发芽适温在20-25度.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种子必须在低温条件下才能发芽.如花毛茛,飞燕草.大多数香草和秋冬播的种子,温度不要高于 25度.春夏播种子不要低于20度,如果达不到温度,用保鲜膜提高温度,保鲜膜同时还具有保湿作用.夏季的时候,所有的种子都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要遮阴遮雨.冬季则要注意保暖与防霜冻.种子发芽前还没有长根,需要人为补充水分来维持生命,土壤要保持湿度,但不能渍水。如果盖有保鲜膜,待种子发芽后,要及时去掉,及时将花盆搬到有散射光的地方见光。并且,种子发芽后要及时施一些液肥,比如磷酸二氢钾,肥的浓度在200倍左右,浓度不要太高.等长大些后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施肥。  等种子长到2-3片叶时,可以移栽.5-6片叶时及时定植.定植前盆度放一点缓释颗粒肥(比如复合肥)和腐熟的有机肥。如果想植株将来丰满一些,可以打尖或摘心,同时也起到矮化的作用.但鸡冠花不能打尖。  播种后要注意水分、温度、湿度的管理,只有各项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保证植物的完好发育。 扦插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受能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嫩枝插是在植物的生长期间(以雨季最适宜)所进行的带叶扦插。选择当年生发育充实的半成熟枝条作插穗,长度一般为10 cm左右,保证每个插穗带两到三个叶片,以便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促进生根。如叶片较大,可只留一片或将叶片剪去一部分,以减少蒸发量。草本植物的嫩枝插最好选取枝梢部分,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且能迅速获得理想株形。紫背大葵的扦插就属于嫩枝插。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石榴花的扦插  水插,即把插穗基部先浸泡在水中,定期换水,等生根后再移植到土中。豆瓣绿的茎和叶都可以水插。  为了保证扦插的成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1.插穗的选择和处理。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后应放在通风处晾几天,等切口略有干缩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烧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烂。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烂的作用。2.温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 ℃c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3.湿度。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转载请注明:阿Q范文网)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嫁接嫁接是将优良品种的芽或枝移接到另一个生长健壮、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植株上,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优良品种植株的方法。  在嫁接方法中,取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砧木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接穗的叶子制造有机物;接穗的枝上生长接穗那个品种的果实。接穗受到野生砧木强大生活力的影响,使它发育得更良好。如栽培&红玉&苹果是用&红玉&树上的枝作接穗,而用山荆子或海棠作砧木;栽培柑桔,常以柑桔作接穗,而用枳作砧木。嫁接能否成活,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和力强弱。一般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强,嫁接越易成活。如同种间、同品种间进行嫁接,较易成活。另外,还要注意嫁接时的季节,落叶树在春季枝条发芽前嫁接最适当;常绿树在发芽后的生长旺盛时嫁接最适当。  嫁接的优点是能保持花卉、果树的优良品质。通过嫁接花卉可提早开花,果树可提前接果;通过嫁接可以增进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和改良果实的品质等。如我国北方地区通过矮生砧木的嫁接,改良苹果的品质,使果树植株矮化,便于管理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对胡桃及枣树也通过嫁接改良品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嫁接尤其对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无核葡萄、无核蜜桔的繁殖有着重大的意义。  嫁接法已成为繁殖果树、花卉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嫁接的方法很多,有切接法、劈接法、舌接法、皮接法、芽接法、根接法等等。二:标本管标本馆的工作是枯燥而单一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从最初的兴奋归于平静。在这里我们学习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将标本贴上标签分类保存以及采集、制作、鉴定、保藏技术。让我们认识到了许多植物的同时还了解到了它们的产地生长环境以及各种植物标本的分类方法和整理方法。从我学到的和与老师的接触中,我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敬意,这一份份保留如此完整的标本,是对前辈们不辞辛苦,跋山涉水的最好诠释。(一)消防,重中之重。标本的保藏要求是非常严格,因此对标本馆来说,防火、防潮、防虫尤为重要。指导教师的多次强调,让我认识到这些标本的来之不易及它们的重要。(二)分类整理,耐心恒心。在几天的分类整理中让我充分体验到植物王国的丰富多彩。植物分类鉴定是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我们还没有那种能力,望而兴叹形容的就是此时的情形了。指导教师给我们讲解了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思维,便于后面工作。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学习分类(包括标本取放、查看翻阅、鉴别归类、保存等),并学会了根据《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进行简单的鉴别。(三)标本装订,粗中有细。学习标本装订虽时间极短,却意义非凡。一个标本制成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标本采集&&>干燥&&>筛选(正、副本)&&>装订&&>定型&&>低温处理&&>鉴定&&>保藏。这只是标本制作的大概流程,当中还有很多细致的地方如用针线还是纸条固定或对标本脱落部分处理,都是需要我加强的地方。&三:植化室在植物化学实验室学习天然化学成分的提取等知识。主要是协助老师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涉及到的操作就是用分离柱分离然后进行蒸馏纯化。操作很简单但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需要很有耐心,每天要重复一个实验很多次有时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植化室学习,我总结了前面的经验,充分发挥学以致问的精神,向老师学习实验精神,不懂就问,在协助老师完成实验过程中,能自我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当中虽有犯错但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我做的部分只是实验当中少少的一点,仍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老师们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遇到问题该怎样入手,如何解决,他们都能运筹帷幄,简单的分离点板分析蕴藏着深厚的功底。彻夜实验是家常便饭,&唯识求真,协力创新&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而这些都是我最缺少,也是该学习的科研精神。四:组培室组培室是个孕育生命的地方,在这我学会了组织培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常识:配制、灭菌,消毒、培养、提高成活率等。第一阶段:准备工作。作为组织培养的强大后盾,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至关重要,从培养基的配制开始,灌瓶,包扎,灭菌,都不得马虎;连简单的洗瓶都藏有大学问,而这些检验了我们在中的学习成果。第二阶段:组培移苗。石斛是一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效的植物。石斛组织培养的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在移苗扩大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总结经验,如何减少污染,怎样做苗的成活率才高将会是一门大学问。
[] [] [标签:
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大家正在看什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园艺毕业实习报告-园艺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园艺毕业实习报告-园艺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园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40|
上传日期: 02:31: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园艺毕业实习报告-园艺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园艺专业毕
关注微信公众号2012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第2页_实习报告_无忧考网
2012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2]
15:59 来源:网络综合
实习报告网权威发布2012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更多2012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实习报告网。
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受能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嫩枝插是在植物的生长期间(以雨季最适宜)所进行的带叶扦插。选择当年生发育充实的半成熟枝条作插穗,长度一般为10 cm左右,保证每个插穗带两到三个叶片,以便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促进生根。如叶片较大,可只留一片或将叶片剪去一部分,以减少蒸发量。草本植物的嫩枝插最好选取枝梢部分,可大大提高成活率,且能迅速获得理想株形。紫背大葵的扦插就属于嫩枝插。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石榴花的扦插  水插,即把插穗基部先浸泡在水中,定期换水,等生根后再移植到土中。豆瓣绿的茎和叶都可以水插。  为了保证扦插的成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1.插穗的选择和处理。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响成活。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等),剪取后应放在通风处晾几天,等切口略有干缩再扦插;或用微火略烧烤下面切口,以防止腐烂。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也有防止腐烂的作用。2.温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 ℃c生根最快。温度过低生根慢,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所以,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条件下,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3.湿度。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但也不可使之过湿,否则引起腐烂。同时,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嫁接嫁接是将优良品种的芽或枝移接到另一个生长健壮、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植株上,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优良品种植株的方法。  在嫁接方法中,取用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砧木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接穗的叶子制造有机物;接穗的枝上生长接穗那个品种的果实。接穗受到野生砧木强大生活力的影响,使它发育得更良好。如栽培“红玉”苹果是用“红玉”树上的枝作接穗,而用山荆子或海棠作砧木;栽培柑桔,常以柑桔作接穗,而用枳作砧木。嫁接能否成活,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和力强弱。一般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强,嫁接越易成活。如同种间、同品种间进行嫁接,较易成活。另外,还要注意嫁接时的季节,落叶树在春季枝条发芽前嫁接最适当;常绿树在发芽后的生长旺盛时嫁接最适当。  嫁接的优点是能保持花卉、果树的优良品质。通过嫁接花卉可提早开花,果树可提前接果;通过嫁接可以增进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和改良果实的品质等。如我国北方地区通过矮生砧木的嫁接,改良苹果的品质,使果树植株矮化,便于管理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对胡桃及枣树也通过嫁接改良品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嫁接尤其对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无核葡萄、无核蜜桔的繁殖有着重大的意义。  嫁接法已成为繁殖果树、花卉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嫁接的方法很多,有切接法、劈接法、舌接法、皮接法、芽接法、根接法等等。二:标本管标本馆的工作是枯燥而单一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从最初的兴奋归于平静。在这里我们学习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将标本贴上标签分类保存以及采集、制作、鉴定、保藏技术。让我们认识到了许多植物的同时还了解到了它们的产地生长环境以及各种植物标本的分类方法和整理方法。从我学到的和与老师的接触中,我对他们产生深深的敬意,这一份份保留如此完整的标本,是对前辈们不辞辛苦,跋山涉水的最好诠释。(一)消防安全,重中之重。标本的保藏要求是非常严格,因此对标本馆来说,防火、防潮、防虫尤为重要。指导教师的多次强调,让我认识到这些标本的来之不易及它们的重要。(二)分类整理,耐心恒心。在几天的分类整理中让我充分体验到植物王国的丰富多彩。植物分类鉴定是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我们还没有那种能力,望而兴叹形容的就是此时的情形了。指导教师给我们讲解了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思维,便于后面工作。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学习分类(包括标本取放、查看翻阅、鉴别归类、保存等),并学会了根据《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进行简单的鉴别。(三)标本装订,粗中有细。学习标本装订虽时间极短,却意义非凡。一个标本制成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标本采集――>干燥――>筛选(正、副本)――>装订――>定型――>低温处理――>鉴定――>植物学毕业论文
31人评论|1人关注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如生药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的学习质量。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植物学毕业论文:观赏植物学生态旅游论文
一、观赏植物学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分析
观赏植物学是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植物学、生理学、树木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对于无上述基础的学生,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全面讲授观赏植物的分类、资源、园林应用等,很明显是不适用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并能讲解相关文化知识,所以课程的重点在于观赏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多样性及相关的花文化。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特征、观赏特性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相关文化,为导游基础、景区规划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该课程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造,弱化生物学相关理论的讲解,加强应用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授,建立起适应生态旅游专业本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构架是按总论和各论讲解,各论是分科属讲述的,对种的特征和应用讲述较少,重点强调的是植物的科属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法对于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效果不好。根据生态旅游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弱化了植物所属的科属及其特征,仅需学生掌握该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观赏特性。
2.教学内容的改进
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讲解能力,并以新颖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仅用6学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点到为止。将剩余的大部分学时放到植物种类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结合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上百种,学会讲解该植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教学相长。
1.理论教学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教师通过自己拍照、网络等方法积累教学材料,将图片、动画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特殊性,对于形态特殊的观赏植物,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学生深刻记忆,如黄栌、银杏等。
(2)利用启发式教学。观赏植物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如诗词、典故、花语等的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课堂教学时,放一些植物图片,启发学生用专业的词汇去描述;采集相关的植物标本带到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每次课利用5-10分钟让学生讲解观赏植物的趣事及见过的有特色的植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提高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方面
(1)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实习3-4次,主要是常见树木和花卉的识别。秦皇岛市区各大景区有观赏植物上百种,从春天的迎春、玉兰,到夏天的荷花、合欢,到秋天的木槿、菊花,到冬天的腊梅等,再到四季常绿的松柏等。四季有景、四季有花,非常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要想让学生尽快掌握大量的树种识别知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在对比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观赏植物的识别外,还要注重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讲解能力,让学生对各类植物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成绩的考查方面采取:平时成绩(15%)+实习成绩(15%)+观赏植物的现场讲解(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该考核方法设置合理,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在哪里,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保证最后成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鲁凤娟崔力拓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植物学毕业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法论文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如生药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的学习质量。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认识绪论教学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和学习更是如此,每一个教师都有当学生的经验,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基本上每门课程,在前五六个学时之后就已经确定了这门课是划入“真心想学”的范围,还是归入“及格就好”的领域。由此可见,绪论的教学有多重要,但往往很多教师认为绪论中的内容和书中其他内容比较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花心思去讲授。教师应该认识到课程绪论的重要性,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药用植物学绪论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学习的内容、目的、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面,了解学科的背景知识;了解学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总体的认识;学习目的是应该重点讲解的部分,知道了学科的作用及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地学习;教会学习方法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药用植物学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多利用身边大量现成的学习材料。总之,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绪论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并对药用植物学一见钟情。
2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校园是进行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并且方便的场所,大部分高校都有较大的绿化面积,可以建议学校在美化校园、绿化环境的同时,尽量栽种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植物,特别是一些代表性的常见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并且给植物进行挂牌,标明植物的分类、名称、生活习性、特点、药用功效、药用部位等,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便留下印象,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及时的把“活体植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面。当课程结束时,带着学生环校游,检验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身边药用植物学的知识。
3采用灵活多变的理论教学方法药
用植物学本身的内容比较枯燥,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的任务在于将枯燥无味的描述性文字转化为生动绚丽的植物形象,让学生记住,记准[1]。当今多媒体设备、网络传媒及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网上搜索下载、购买植物图片光碟、自己拍摄制作图片等途径获得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着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起学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根据笔者经验,让学生“教”比让学生“学”更加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如当讲授到学生最难记忆的章节,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负责讲授不同部分知识点,最后以课堂小测试的形式检验各组教学效果,知识点平均得分高的说明教学质量高,则对该小组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和鼓励。这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自动自觉地课下充分准备、讨论,发挥集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备课,尽最大努力让其他同学记住自己所负责的知识点,此时本组同学已经完全掌握了所负责的教学内容,而在别组同学讲授时,学生们更会本能地认真听讲,与本组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此时别组同学所负责的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常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年轻人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性,还时常编出口诀和顺口溜帮助记忆。
4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验课是一种直观的实践教学手段,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占很重要的比例。实验课能够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并且加深印象,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2]。此外,药用植物学实验培训也是掌握药用植物学研究所必须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的必要手段。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及绘图方法等。每次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认真地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一一指出不足。在下一次的实验中集中进行总结和讲评,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观标本馆,亲自动手制作标本也是实践教学手段之一,药用植物标本区的腊叶标本大多是按照恩格勒系统分类,有序地排列在标本柜中,分类方法与教材一致,对照课本进行观察学习,非常方便直观。我校新校区正在筹划建设200亩左右的药用植物园,届时将有3大区域,14个亚区的药用植物,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完全摆脱枯燥的宣讲、纸上谈兵的教学形式,在授课时,完全有条件可以将干、鲜标本同时摆上讲台直观教学,或是直接让学生走进药用植物园,在现场进行教学[3]。此外,常规的不少于一周的野外实习更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十分期盼以及终生难忘的一次学习经历。我校地处秦岭脚下,离秦岭主峰太白山仅两三个小时车程,极大的方便了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5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药用植物学的成绩评定,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能单一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为准,应该增加实验实习成绩、实验技能掌握、平时考勤、野外实习表现、辨认原植物及标本能力考核等。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很好的体现了药用植物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去熟悉药用植物,让学生从书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的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学好这门课。
作者:杨倩 周暄宣 谢艳华 曹蔚 孙纪元 毕琳琳 汤海峰 王四旺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教研室
植物学毕业论文: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1植物学实验课现状
1.1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课前没有充分预习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不清楚实验内容.在显微镜下已经观察到却又不知道是什么结构的尴尬现象在植物学实验课上普遍存在.这类学生对于实验课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实验报告通常照抄教材上的内容.
1.2不愿参与
部分不愿动手操作的“看客式”学生常从事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如翻看手机或在实验室内走动等.当其他学生完成操作后立刻围拢过来凑热闹或直接抄录观察结果.这类学生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实验报告,从而得到较高的实验成绩,但实际上没却有参与到实验中.
1.3考核方法不合理
当前多数教师以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而植物学实验报告主要以绘图的形式完成.这通常导致没有准备甚至没有动手参与实验的学生抄袭教材或其他学生的实验结果获取了较好的成绩,部分动手能力很强但绘图能力一般的学生反而实验成绩较差的现象.实验考核方法的不完善,难以全面、公正和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性和真实水平.
1.4教学设备落后
植物学课程是传统学科,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设备更新缓慢,几台老式显微镜作为主要实验仪器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院校植物学实验室还普遍存在.由于植物学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践课,陈旧的设备通常会导致学生对大学教育产生失落感,进而对实验课失去兴趣.
2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结构
植物学实验内容广、项目多,但课时有限,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内容进行取舍.实验设置应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删除重复、强化实验技能、加强综合性训练和设计性实验”的原则对内容进行改革,将单一性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验证性、技能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在形态解剖学部分,压缩显微镜使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种子萌发等与中学重复的实验,突出根、茎、叶的结构观察,并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绘图和徒手切片等实验技能.同时需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的培养.如马铃薯淀粉粒的观察实验,通常是在马铃薯块茎上刮取少许汁液,做成涂片观察.有些学生将马铃薯条进行徒手切片,观察到每个细胞内分布有多个淀粉颗粒,这就加深了对淀粉粒是细胞内代谢产物的理解.在系统分类实验中关于植物科属特征,不拘泥于理论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当地植物的生长期有目的地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郊区现场观察、总结.将实验课转移到实验室外,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建全实验流程
实验前,让学生复习理论课中的相关章节,预习实验教材,熟悉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做到目的明确、原理清楚、做法明白.如在植物根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机提问学生单子叶、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别等.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报告的完成质量及回答情况,对实验预习环节给予评分.实验中按“提问——观察——记录——给分”的基本程序完成工作.如教师提出某种植物根初生结构是几原型、初生木质部导管发育有何特征等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然后点名回答并根据回答情况再次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抽查部分学生到电视显微镜上显示自己观察的装片,指明相关结构的位置.最后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打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参与的状况,促进学生融入学习中.
2.3完善考评体系
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与之相适应的应该是明确的评定标准,灵活的评定方式以及有效的评定结果.成绩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学生钻研精神、动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差异,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第一次实验课要向学生讲明考核制度和评分方法.合理的植物学实验考评体系应涵盖课前理论知识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发现与解决问题、实验报告和创新设计等内容.与理论课考试不同,植物学实验考核应注重学生每次实验的表现,在权重的分布上应侧重于平时成绩,最终实验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核成绩(40%).平时考核不是单纯看实验报告书写得好坏,而且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及对所出现结果的合理分析.平时成绩=考勤及课堂纪律(10%)+预习准备(8%)+实验操作(12%)+发现与解决问题(5%)+实验报告(15%)+创新设计(10%).期末考核成绩(40%)=实验操作(25%)+实验理论(15%).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可以是传统式的,如观察给定的材料或装片,绘出相应的结构;也鼓励开放式的,如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完成报告,这类操作可以适当加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2.4更新实验设施植物学虽然是传统学科,但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应不断更新实验教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在大学扩招、实验室超负荷的情况下,陈旧的实验器材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微观结构,无论教师如何描述,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理解,提早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技能,为将来做一个高素质的生物教师打好基础.快速涌现出来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实验平台,如数码显微交互教学系统打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显微观察无法通过共有界面接受教师指导或相互讨论的局限,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结构观察方面的互动教学.利用学生喜欢翻阅手机的习惯,建立植物学实验微信平台,上传每次实验涉及的显微图片,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同时还能根据浏览人数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植物学实验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要在实验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实验中要认真操作和观察,实验后及时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对于教师而言,要合理设置实验内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对于学校管理部门而言,提高对传统学科的重视程度,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伐,更新实验设备,提升实验课的质量.
作者:王长宝 刘德财 王仲 张守平 张海军 单位:佳木斯大学
植物学毕业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分析论文
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1.1传统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
1.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3]。
1.2.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1.2.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
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对有些实验的材料,除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2.3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的是植物分类学的实验,以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的方法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为以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为主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珍惜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实验。
通过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既了解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又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1.2.4探索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假日时间来完成实验的题目。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将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6]
2.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实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查的药用植物的主要生态环境。
2.2对单株植物的观察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重从植物的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对于细部的观察可以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
2.3培养学生的采集标本能力
2.3.1对采集标本的选择
药用植物的采集要特别注意其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此植物的鳞茎、根茎等,它们也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木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茵陈、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
2.3.2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活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一份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2.4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2.4.1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
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4.2开展标本展评
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4.3留存优秀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3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8]。
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
【摘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改进传统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重视野外实习,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自由开放型实验,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植物学毕业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
1课程改革的任务
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原则,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对本课程进行探索性的改革,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认识药用植物的本领,达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对专业技能培养的目的.通过教学改革,弥补学校实验条件不足的缺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植物的微观结构,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野外认识植物的本领,同时利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鉴定和识别药用植物,进一步懂得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的方法,并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和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药用植物学教学现状
2.1教材内容滞后,疏于推陈出新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课,存在地方局限性,选择教材面窄.如凯里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六版《药用植物学》,虽然教材印刷版本较新,但是统编教材在内容和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图形不清晰.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具备药用价值,比如抗癌药用植物(如红豆杉、萝芙木),却没有在教材中着重讲解;而证实有毒副作用或已在中药入药中不用或少用的植物(如夹竹桃、苏铁)却仍然出现在课本中;有些植物科属归属不明确,如在中国植物志里芍药是毛茛科芍药亚科,而本教材里写的是芍药科;这要求课堂上调整教材里的一些内容和规范植物科属来源.
2.2贴近生活的药用实例种类少
在中药领域里,很多植物既可以用作药用植物,也可以用作食用植物,两者界限本身不清晰.有些具有药用功效的植物也是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如:桂皮、花椒、姜、山药、白芍、薄荷等.它们属于生活实用型的多功能药用植物,而在教材中极少提到,使学生忽视了生活中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重补充生活中常用而课本没有提到的药用植物,从日常生活常见药用植物扩展开去.如:薄荷可以食用,有利咽开喉之功效,也可以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口香糖、中药制剂等.使学生意识到药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具有神奇疗效,从而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兴趣.
2.3室内实验没有鲜活标本,实验内容肤浅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认识植物内部组织结构的实验都是沿用高中简单的显微观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药用植物的探索心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显微镜配备不足,只能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且实验每次都是用豆芽和洋葱之类的细胞结构来讲解,虽然节省了成本,但是很多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做过类似的生物学实验,到大学再观察相同的植物样品,降低了学习药用植物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大大减少了对药用植物的了解机会.
2.4野外实习局限性大,实践教学少
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野外实习只限定在凯里市周边,而凯里市附近没有药用植物园,且凯里地区是岩溶土层,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药用植物贫乏.学生的野外实习变成了形式,学生没有机会走出凯里去植物保护区认识植物、采摘标本,这是目前这门课程最大的困难.
3具体改革措施
3.1以教材内容为主,及时补充相关领域的知识,突出重点
在绪论部分,从生活中植物入药的实例拓展开去,阐述药用植物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关注度.讲解植物细胞、植物的组织、植物的器官,许多知识是学生在高中时代学习过,应该避轻就重,讲重点.植物的器官是后续“被子植物”内容的基础,要着重讲解,尤其是第一、二、三、四节的内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是区别植物科属的重要依托,要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图片展示,认清器官的特征构造.制作精美幻灯片,采用精选图片以弥补没有鲜活标本的不足.第十一章的裸子植物要增加新发现具有高价值的生药的篇幅,拓展重要生药在医学领域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红豆杉科植物要着重讲解,并联系实际删减具有毒性的植物如苏铁等的篇幅.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种类最多、药用最广、分布广泛的一类群体,是地球表面植被的主要组成,更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取材,由于其科属类别众多,植物形态各异,难以记忆,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科属特征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讲解,如:蔬菜和十字花科,花卉果蔬与蔷薇科,芳香精油和唇形科,禾本科与粮食,五加科与滋补作用等.让学生对不同科属的形态特征相同点和药效特征相同点进行归纳记忆,使学生掌握分类学的基本要领,在野外实习的时候进行实地观察,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
3.2实验材料新尝试
针对凯里学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本门课更要注重实践观察,讲解植物细胞与植物的组织结构时,运用图表、模型、显微切片等教具提高学习效果,注重实验操作.将具有药效的生药如青蒿、半枝莲等取代豆芽、洋葱的显微标本,易采集且成本低,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组织结构,同时讲解植物的组织和药用成分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3.3野外实习改革
3.3.1人员及地点的分配
在野外观察实践中具体安排:(1)由老师带队,限制每名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5人,地点选在凯里市较近的区域,可选地点为小高山保护区、麻江县农林基地、舟溪原生态保护区,并与当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当地村委同意后,在其区域进行认识和采集植物,每天早上由校车统一接送到实习地点.每个地点实习2天.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施秉县云台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实习基地,与当地保护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2)每名学生实习过程中要采摘植物,制作简易的标本,撰写实习报告,教师对这些认真考核,并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3)提高学生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的要求,要求标明采摘时间、地点、植物形态描述、植物分类等,并在数量和质量上进行严格检查.3.3.2野外实习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实习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观察包括植物形态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如凯里地区以灌木林、草甸、喀斯特湿地等主要环境.掌握植物生长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物种的内部联系,详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加深记忆.可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药用植物,并拓展到不同的科属种,为辨别药用植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3.3.3标本采集能力的培养
野外采集标本要注重完整性,对采收季节、地点、日期、形状、花色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标本要压得均匀,兼顾入药部位的特征,枝叶要舒展,花要保持采集时的状态.在采集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学生筛选出较完整的标本,并说明其入药部位可能相似的伪品,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
3.4考核改革
本课程原教学时数为48,改革后理论课30学时,野外实习为18学时.期末的考核方式仍然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覆盖到各章、节和每个科属,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药用植物;试卷层次要求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10%,“熟悉”35%,“掌握”55%.试题按照难易程度分为4档:易、较易、难、教难.因为该科涵盖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题型除了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常规考题外,增加实践性论述题目,比如说出一种或者几种植物的性状特征、药用功效、实际用药配伍等.全面地对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关注实践.期末总成绩=卷面考核总分×70%+野外实习标本采集种类评分×10%+标本制作评分×20%.
总而言之,教学改革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教学内容的变动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应当是动态的.随着地方性民族药物的大力开发和药用植物园的建立,本门课的实践教学方法会不断改进,促进学生对民族药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培养适应地方民族医药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
作者:龙杰凤 蒋向辉 单位:凯里学院
植物学毕业论文:英语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应用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从课堂、实验室走进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中,进一步鉴定辨认各种植物的形态,观察其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从而了解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掌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科研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1~2]。然而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所遇到困难,笔者在二十年的崂山植物实习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摸索总结出利用英语促进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方法和路子,这样说并不是进行双语教学,而是因为植物的学名是由拉丁文组成的,同时英语的单词和拉丁文单词60%以上是同源的,所以英语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有着实际的用途,本文就这方面的一些实例和经验作以简单介绍。 拉丁文是国际生物学界对生物分类群进行形态描述、分类、命名等的统一语言[3],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拉丁名称较多,不易记忆,且在大纲中对拉丁名称或学名不作过多的要求,只要求能认识几种常见重点植物的学名和掌握植物命名双名法就可以了,在考试中一般也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学生一般对此不感兴趣,对拉丁文的内容掌握简直是空白。我们姑且不说植物学名的重要性,在当今国际一体化步伐化越来越快的情势下,拉丁文或学名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这在我们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本来课堂理论教学上学生根本不重视的拉丁文,在野外实习中同学们身临其境地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学名中属名的来历和含义或种加词所揭示的特点,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拉丁文的神奇和重要性,同时让同学们一下就清楚地记住所讲解植物的特征和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利地促进了野外实习教学,反过来,以此为契机,很多同学对原来不感兴趣或晦涩难懂的学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们以后的进一步深造读研开启了一扇兴趣的大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学生大多数对学英语有很好的兴趣和基础。笔者在实习中结合英语介绍拉丁文学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我们在介绍元宝槭和色木时,通过其种加词truncatum(截形的)就是很好的说明,将元宝槭的叶基部的典型截形特征和色木区别出来,杠板归的种加词perfoliatum意思是穿叶的,其抱茎的明显的托叶鞘穿茎而过的典型特征也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悬铃木科的悬铃木属在我国栽培的有三种,平时都俗称”法国梧桐”,另外又常与国产的梧桐和泡桐相混淆,引起很大的混乱,平时同学们对它们见得不多,只见过几个种,而且在当地名称又叫得很混乱,给同学们讲解时常常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后来发觉利用种加词来解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二球悬铃木(英国梧桐)其种加词acerifolia的意思是像枫叶的,一球悬铃木(美国梧桐)种加词occidentalis的意思是西方的,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种加词orientalis的意思是东方的,通过各自种加词的介绍,将三种悬铃木的特征和分布很好地解释清楚了,学生对它们的区别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海滨采到的束生刚毛藻,也让同学们很好地记住了fascicularis(束生的)这个单词[4],介绍边紫菜、银边翠(高山积雪)、金边黄杨、银边黄杨时,同学们就记住了marginatus(边缘的)这个单词,尽管不要求学生记忆,但有的同学说marginatus和英语的marginatal是同源词,对英语四、六级考试很有帮助,所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植物课程教学,还促进了学生的英文学习,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充分利用现在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促进了学生的植物学学习。 因植物学名的种加词常是反映该植物特征的拉丁文形容词,下面就结合学名的种加词的含义谈谈所揭示的生物形状和习性。 在野外实习中经常遇到许多蓼科蓼属的植物,因种类多,特征难于识别和鉴定,同学们感到很是头疼,但学名中的种加词往往一针见血地描述出其特征,如红蓼的种加词ori-entale说明了它的分布范围,两栖蓼amphibium说明其水陆两栖的生态特点,长鬃蓼longisetum描述出其托叶鞘顶端有长毛的特征,水蓼hydropiper说明其像水生的胡椒,既揭示其生长环境,又描述出形态特征,杠板归perfoliatum的托叶穿茎而过的特点,箭叶蓼sagittatum说明叶子像箭头一样,高山蓼alpinum揭示出其高山的生态环境,何首乌multiflorum揭示出其大型圆锥花序的花繁多的典型特点,卷茎蓼convolvu-lus说明其茎的缠绕特性,两栖蓼amphibium和英文的amphi-bie(两栖的;水陆两栖)很接近,sagittatum和sagittate是同源单词[5],有很多同学在学英语中不会这个词,但通过这个植物野外实习的具体事例,一下就记住了,其中有个同学更是受益匪浅,在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出现了amphi-bie(两栖的;水陆两栖)这个词,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文章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以前也没有学过,但是试题中就直接有个题目是猜测该词的含义。以前在上植物野外实习课时,笔者让学生认识水边的一株两栖蓼,给学生讲amphibie的含义,这个学生就印象很深刻,所以他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很快就领会了该文章叙述的主要意思,而且amphibie也是该篇阅读理解的一个题眼,是理解这篇文章的钥匙,这个单词领会好了,该篇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他考得很是顺手。这些种加词往往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英语单词,其构词法对同学们掌握单词的构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边再举一些例子,如一些常见的或重要的药用植物常用“officinalis”(药用的)来做种加词揭示其药用价值,而拉丁文“officina-lis”和“officinal”是同源的,所以在介绍厚朴、地榆、草木樨、山茱萸、马鞭草、缬草、石刁柏(芦笋)(种加词都是“officina-lis”)时,同学们很容易就清楚了它们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甚至一些学生还能具体讲出当时老师讲的每种植物的药用功效;一些原产于中国的植物常用“chinensis”或“sinica”或sinensis(中国的)来做种加词,如枸杞(枸杞子)、中华鳞毛蕨、圆柏(桧)、石竹(种加词都是“chinensis”),中华结缕草、草麻黄(种加词都是“sinica”),朴树、木瓜(木梨)、皂角、紫藤、豇豆、香椿、锦葵、茶(种加词都是“sinensis”)等等,这类的植物特别多[6]。#p#分页标题#e#
植物学毕业论文:改革植物学实验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本文根据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培养目标,优化实验内容模块、强化实验基本技能、突出验证型实验的分析结果、充分应用研究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等模块教学改革方式,全面叙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教学模块、学生创新能力
《植物学实验》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学院中生物技术、园艺、植保、林业、农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教学课程[1]。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植物分类与识别的一门学科,它以室外实践和室内实验相结合,采用验证型、研究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不同层次,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测定植物器官的基本生理功能,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索植物进化演化的规律。通过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学野外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传统的植物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以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实验以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笔者根据《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及教学培养目标,改革《植物学实验》课程模块内容及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让普通地州级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顺利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植物学专业的研究生。现结合《植物学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全面探讨改革植物学实验课程模块的渠道及方法,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后继学科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及尽快适应科学研究等创造人才条件。
一、优化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精神
目前,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材主要有:汪小凡、杨继 编著的《植物生物学实验》;金银根等主编的《植物学实验与技术》;何凤仙主编的《植物学实验》;姚家玲主编的《植物学实验》;关雪莲、王丽编著的《植物学实验指导》;赵遵田、苗明升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教程》;王英典和刘宁主编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信曾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指导(形态解剖部分)》;魏学智主编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这些教材均包含有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基础验证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四部分内容,注重植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力求突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实验技能。但由于各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大纲不同、教学学时数不同、植物的地域性不同,导致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因此,应结合在内容安排上,根据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前沿,从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与人类密切的关系着手,以植物生活史为线索,系统地引入了植物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形态解剖特征、发育过程及植物各大类群的特点与分类地位和主要代表植物;最后安排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从而真正使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基础验证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四大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整合,让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及其结构与功能→起源与演化发展”。 从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植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操作实验技能的独立创造精神。
二、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方法
在植物学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植物形态描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显微测量技术、生物绘图法、生物科学摄影、临时装片及染色、根尖的离析与压片、徒手切片、木材的离析制片、整体透明封片、花程式和花图式、花粉形态制片、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形态的多样性、植物体的元素组成等多种基本技能[2],这些技能均是学好植物学实验,为后继学科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及工作后尽快适应科学研究的基础,但如果全部均安排学时,则导致学时数严重不够,因此,采用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穿插相关基本技能,并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创新意识。如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的实验中指导教师强化学生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显微测量技术、生物绘图法、临时装片及染色”等基本技能,这样既让学生明白基本技能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应用到哪些研究中,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应怎样利用已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来开展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对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突出验证型实验的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验证型实验是验证已知结果的实验,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其他技能[3,4]。如植物组织水势和渗透势的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根据实验要求所获得的结果(是否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来验证实验原理,因此,指导教师应就本实验提出:植物栽培中施肥浓度问题?植物死亡的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等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来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进行植物“根和茎的形态与结构观察与生长”实验中向学生提出:植物根、茎、叶的表皮有何区别?各器官的生长特性及差异等探究性问题,通过突出验证性实验的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形态结构和功能受环境影响等知识,甚至教师在实验中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不仅让在实验中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开拓了视野,了解到学科的前沿,又能让学生在理解研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对实验材料、条件、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学会全面地分析、判断和应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应用研究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综合设计型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课的学习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未知领域的综合设计实验研究的实验,它要求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得出结论。在多年的《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综合设计型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学生们均喜欢这一类型的实验,并且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质量效果比验证型实验都高。例如,在进行“植物形态与生态适应性观察”实验中,教师提出:全班每小组4-5名同学按照“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态适应性相统一”两个中心来完成某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和生态适应性的关系研究,各小组之间的植物种类不能相同,并提供相关实验仪器、试剂和用品后,学生即在小组间进行协作分工来完成试验植物材料采集和处理;植物生活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植物外部形态的观察描述和记录;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及分类系统研究;植物根茎叶花果等部位的显微结构解剖;该植物在农业、医疗、化工、园林等各领域的应用;该植物的研究动态、进化演化过程等一系列的设计、综合型实验项目来完成该植物的形态与生态适应性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题目和要求后,能积极开动脑筋,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到“看、想、说、做”过程中学习的乐趣,组员之间团结协,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来设计实验方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正确的实验方案后,每个学生独立操作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后,教师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知识从点到面,从教材、参考书籍到各种文献、从校内到校外,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学得大量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p#分页标题#e#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教师在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笔者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发现:在有限的学时下,教师有意识地优化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基本实验技能、突出验证型实验的分析结果、充分应用研究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四个层次的课程模块教学体系后,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植物学毕业论文:旅游管理专业观赏植物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以持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观赏植物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观赏植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以传统《植物学》为基础,兼收《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植物造景艺术》等课程内容,而形成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观赏植物学在我校的授课对象为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对观赏植物学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的重要性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尚不明晰,且无相关植物学知识背景。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2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观赏植物学的教学效果,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较好地将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运用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等方面。
1课堂教学改革
1.1培养学生学习植物的兴趣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之间关联关系尚不明细,且无相关植物学知识背景;因此学生认为观赏植物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后的实际运用意义不大,造成学习兴趣较薄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观赏植物学的兴趣成为本课程讲授的首要问题。因此,在观赏植物学绪论部分介绍一部分植物所形成的著名景点、景区或者花博会,如黄山迎客松、洛阳牡丹、开封菊花、江西婺源油菜花、湖北麻城杜鹃、西双版纳的“独树成林”(榕树)和“绞杀现象”、“天下第一梅山-南京梅花山”、武汉大学樱花及日本樱花、荷兰郁金香等,使学生了解到观赏植物也可以成为旅游中的核心景观,进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树立学习观赏植物学的信心。
1.2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在调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生源地调查中发现,有约40%学生来自于河南省以外的其他省市,如云南、新疆、广东、海南等。因此,在保证正常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每节理论课安排5min左右时间让省外学生讲授家乡著名或较著名的植物景点;同时,在课堂讲授植物学专业名词时,让1~3个同学用手势单独或者共同完成示意图,如叶片的对生与交互对生,分别用1位和2位同学用手势表示(手掌代表叶子);以及用10min左右的时间让每一个同学用PPT讲述2~3种不同科或属的植物。上述活动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而且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区分一些植物概念及科属特征,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效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3教学方法改革
1.3.1多媒体视频的应用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为PPT),通过图片、动画等资料可实现《植物学》教学由“抽象难懂”向“形象直观”的转变,并且图像资料不受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使授课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视频进行辅助教学的情况较少,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间10min时间展示不同观赏植物景点或景区、博览会,如荷兰库肯霍夫公园花展、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展、江西婺源油菜花节、长白山高山花园、湖北麻城杜鹃花展等视频,并将视频内容与课程中盆景、花镜、花坛以及地域气候与观赏植物生长习性等章节知识结合,使教学寓教于乐,既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又与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更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1.3.2分类与对比法的应用在观赏植物学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分类与对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即在讲授植物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强调并区分与之相关类似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定义之间的异同点,如观赏植物中观赏树木与观赏花卉(生命周期等)、复叶与小枝(腋芽的有无)、穗状花序与肉质花序(花序轴肉质情况)、荚果与角果(假隔膜有无)等。通过植物概念或定义的分类与对比,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概念与其相关定义的区别,也更准确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
1.3.3课堂回顾与提问相结合由于大学课程中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内容信息量比较大且授课速度较快,造成学生在大学与高中授课方式转换中存在较大的不适应,往往抓不住学习重点和学习逻辑思路。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该类现象的同时,积极采用课堂回顾和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每节课的最后3min时间内重点回顾本节课所讲述的重点以及与其相关概念和章节间的联系,使学生较为清晰地了解本节课中重点与脉络,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课堂回顾的内容作为下节课提问的重点,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课程知识。
1.3.4植物与文化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往往会被文人骚客进行拟人化或情格化。裴蓓、郑文俊等人认为课将植物文化内涵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情怀。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在讲述植物的属、种部分(10大传统名花及竹、松等其他植物)时,与学生充分互动诗词文化中的咏植物内容以及相关的历史传说,如诗经、唐宋诗词、“蟾宫折桂”、“杜鹃啼血”历史传说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植物文化内涵,并将其与相关旅游文化结合起来,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
2实践教学改革
2.1整合当地植物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要求,积极整合郑州市的公园及植物园、绿地等公共绿地中的植物资源,将其具有特色的植物观赏时期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如郑州人民公园郁金香节、郑州植物园玉兰节、碧沙岗公园海棠节、河南农业大学及郑州大学樱花展、月季公园月季展、郑州植物园牡丹(芍药)展及温室花卉、绿荫广场腊梅节,以及陈寨花卉市场、绿博园的各类花卉、树木及游园等,使之成为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素材;同时利用河南农业大学校区植物资源(100余种)进行基础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上述植物资源及配置实例使学生对不同观赏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及植物景观的配置与设计具有了较为具体的印象。
2.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度相一致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应积极跟随理论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时间和地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内容的同时,较快的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形态特征,并与理论知识相对应。如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和天气情况,在每次课(两节课)中的最后20min进行实践教学或者理论教学后的下一次课及时进行实践教学,并采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可使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某一个概念(叶、花及果类型等)或者相似植物的异同点(白玉兰与紫玉兰、栾树与黄山栾、刺槐与国槐等),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实践教学注意植物年生长周期现象
目前,观赏植物学的教学主要集中在1个学期(非1个学年),课程实践教学只能在春夏或者秋冬季节完成。因此,观赏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在讲授基本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应注意植物的年生长周期现象,即关注某种植物的展叶、开花、结实和落叶等时期,以便于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时间,使学生在特定时期能够观察到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以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同时,应教育学生树立周年观察植物的思想,使之明确植物的年生长周期和生命周期,以便于将其应用于以后的旅游景观植物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
通过实践证明,观赏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是较为成功的。该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观赏植物学的兴趣,适应了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能将观赏植物学相关知识应用于以后的旅游景观植物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中。
作者:王政 何松林 李永华 贺丹 张曼 苏志国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植物学毕业论文:微信辅助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思考
摘要:微信作为现今人们网络交流的重要软件,功能强大,应用普遍,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该文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微信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媒介,引导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初步构建了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辅助教学体系,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微信网络平台的帮助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微信;教学改革;构建主义
植物学课程是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应的植物学实验课是我院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种子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的大一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植物学课程的学时被大大压缩了,课堂上教师大多只能讲授主要的知识点,相关的实验课内容也不能随之进行,而这部分知识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学时的限制也导致没有时间向学生及时介绍新出现的、学科前沿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因不能全面掌握植物学的内容而逐渐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教的力不从心,学生学的索然无味,最终既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因此,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植物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软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备受大学生的热爱和推崇,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1]。为此,笔者将微信应用于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微信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1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
植物学实验以往一直采用教师讲解细胞、组织和器官结构等,更多的辅助教学手段为挂图,条件好些的高校利用多媒体讲解。即使教师采取动手实验示范这样的直接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多所进行的教学展示也会存在一些在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教师的演示。也就是说,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次性、无法保留性的弱点,无法给学生学习提供更长,更稳定的数据源。
1.2课程时间不足
我校于2014年重新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独立设课的植物学实验又重新归属到植物学课程之中,实验课学时的缩短,势必会影响整个实验的效果及人才的培养。而且由于学生没有自主预习的示范或标版,只能坐等教师上实验课时才接受实验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必须得用近一半的课堂时间来进行本次实验的内容、步骤、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的讲解,而剩余的一半时间用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削减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1.3学习效果较差
由于实验课程学时有限,教师疲于应付实验进程,无法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动手能力进行测验;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做到对所有实验内容的检验,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实验知识的获得效果大打折扣。
2微信的定义和功能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2]。微信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微信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适用的手机网络包括GPRS/EDGE/3G/WiFi,联网可能产生的流量费用由网络运营商收取。1M可发约1000条文字消息,根据原图质量压缩至50~200K/张,根据原视频质量压缩20~30K/s[3]。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中的数据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而从网络使用年龄结构上看,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而目前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非常普遍,基本满足人手一部手机,微信的使用率也非常高,所以微信作为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非常高[4]。黑龙江大学现在中国移动网络的WiFi已经全面覆盖校园,加之很多学生都办有相应流量的套餐,这些流量完全可以满足基于微信功能的课程教学。为此,笔者将微信应用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初步构建了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辅助教学体系,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的帮助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微信在自主学习式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要由学习者个人来建构属于自己的特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5]。建构主义的知识建构一般通过3条途径来完成:一是活动性知识:通过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实现的知识经验的增长;二是观察性学习:个体通过对其他人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的观察而实现的知识经验的增长;三是符号性学习:个体通过语言符号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增长[6]。按照建构主义的知识建构来说,植物学实验知识的获得必然也要经历活动性知识、观察性学习、符号性学习这3个途径来获得,借助微信平台优化植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微信具有零资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实现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利用微信的这些功能进行“课前预习(教学资源的传输)”、“课上教学(一对一辅导答疑)”、“课后辅导(实时互动)”,完善微信辅助平台建设。
3.1课前预习
教师通过所建立的微信群发功能发送实验教学的预习要点、难点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好是图片或视频文件,提起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对较难理解的问题进行课前讨论,教师实时关注并给以及时解答。课前预习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上占有一定比例,教师根据学生微信活跃程度、预习程度、知识点掌握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通过微信将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拍成图片,提醒学生时刻注意相关玻璃器皿的使用及保存。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3.2课上教学
在预习的基础上,简单讲解几分钟,学生就可亲自动手进行相关实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临时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群发图片予以解答,如根茎叶初生、次生结构的比较观察。学生在绘图时可以借助手机的相机,通过显微镜的任何一个目镜拍摄所绘结构的照片,通过手机屏幕来放大,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绘制。并通过微信及时发给老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所绘结构进行一对一的及时点评和解答,还可以掌握单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可避免不愿举手发言的尴尬。通过一对一的辅导答疑,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上课的认真态度,会对成绩的考核有一个更合理的依据。
3.3课后辅导
微信式辅助教学和传统的课后辅导模式深度融合,利用微信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文件对课堂中理解不充分的方面及时补充辅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深入理解。定期开设一些竞赛类的知识点让学生微信抢答,设立“复习思考栏”、“最新研究动态栏”等,并与平时成绩挂钩,增设“综合创新能力”分。此外,及时注意学生心理动态,建立良好的沟通,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运用微信与学生交流,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中的“老师”转变为生活中的“聊友”,师生关系平等化。
4应用效果分析
微信群引入到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实现自主学习式教学的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4.1成绩的考核更加客观
课前预习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上占有一定比例,教师根据学生微信活跃程度、预习程度、知识点掌握方面给予评分;通过课上一对一的辅导答疑,教师还可以掌握每个学生上课的认真态度,对课堂实验报告成绩的考核有一个更合理的依据。定期开设一些竞赛类的知识点让学生微信抢答,并与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就节省教师课堂随堂测试的时间,相当于延长了实验课的课时。
4.2巩固了实验课堂的知识
教师可以点对面,甚至是点对点地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和评价。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延续性,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4.3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
通过微信群的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延长了,彼此变得熟悉,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同学,通过微信与老师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可以敞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观念,建立更加适合后天健康发展的人生观[1]。
综上所述,微信这个强大的沟通软件对于植物学实验的自主教学至关重要,它的引入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空间和时间上变得更加自由和随机,也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巩固也更加容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关系更加融洽。微信的其它很多功能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开发和利用,相信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微信的应用将带给植物学教学更多的便利。
作者:孙阎 杜景红 邵洪涛 单位: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植物学毕业论文:中药学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为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本文介绍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围绕“四改”进行的探索,分别是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高职高职
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后续的专业课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衔接紧密。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此为宗旨,笔者学院对药用植物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探索,课改主要围绕以下“四改”分别展开,主要包括: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
一、改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以碎片化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打破药用植物学原有的系统教学内容,改为“碎片化教学”。即将原有的系统课程体系“打碎”成“四大碎片”,每一个碎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项目: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技能实训项目、药用植物基源鉴别实训项目。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数比例为1∶1.5。理论内容适当精简,实训课程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改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较为先进、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如在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教学中,讲到根与根茎如何区别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情景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拿出何首乌、大黄、白芷、天麻、生姜等原药材让学生去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难点解答。教师从传统的主讲角色转变成主导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角色。这样,在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逐渐提升。
三、改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