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渺小吉他谱是什么意思?

林俊杰的新歌伟大的渺小歌词含义是什么_百度知道
林俊杰的新歌伟大的渺小歌词含义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林俊杰这几年都没有推出新歌,估计他的粉丝们等这部专辑都等了很久了。《伟大的渺小》是林俊杰睽违近两年推出的全新概念专辑,将于日推出。专辑不但是林俊杰沉淀两年中所理出的“自我”,更围绕着“真实”,将心灵最深层的柔软面毫无保留献给所有听者。已经近两年未正式推出个人作品的林俊杰,在这些日子以来,虽仍活跃在各大重要活动、节目,但却有了更多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在过去的日子里,JJ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一个不停往前冲的人,不断追寻新的目标;然而,他却选择在事业顶端时义无反顾的决定放慢脚步,重拾初衷,不想再被日子追着跑,在沉淀的这两年中,JJ用力感受生活,也因而孕育出这张全新专辑《伟大的渺小》。dj308交谊舞曲网
采纳率:7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林俊杰:在伟大中窥见渺小,在渺小中体会伟大丨数字尾巴
请绑定手机号
亲爱的尾巴用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需要绑定手机才能发布内容,感谢你的理解
02-01 11:39
2 年了,林俊杰终于在实验专辑「和自己对话」后正式推出了全新专辑「伟大的渺小」,实话说,看着林俊杰这段时间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和各类晚会上,我还真有些担心他的新音乐专辑会因此而延迟到来,而当「伟大的渺小」正式公布时,我放心了,林俊杰依旧是当年的那位「乐行者」,对自我音乐修养的提升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这张专辑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不少人说初听「伟大的渺小」并不觉好听,实话说,我第一次听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受,但这张专辑其实林俊杰所要表达的东西恰恰是他内心深处的那一缕思绪,不去迎合大众,只为自我发声。如今的林俊杰在各大表演现场用一次又一次的惊艳表演折服众人,那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和细腻婉转的扎实唱功不得不让人拍手称赞,有人将他誉为「行走的 CD」,这也是对林俊杰现场表演水准的最佳赞誉。
大多数人其实都喜欢听情歌,尤其是林俊杰的情歌,当他去翻唱那一首首经典的流行情歌时,听的人似乎早已忘记原唱的版本,林俊杰他就是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无论什么歌,当他唱完,这首歌似乎就已经属于他。不过在「伟大的渺小」这张专辑里,我们却很难见到这些让大众喜爱的林氏情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还是林俊杰对待人生、对待梦想、对待爱情的态度,这些思绪让「伟大的渺小」这张专辑变得深刻,变得沉重。
而林俊杰自己对于这张专辑的评价是:
「这是一张不管作或唱,都是在掏空自己的作品...」
「伟大的渺小」
1. 圣所2. 伟大的渺小3. 穿越4. 四点四十四5. 我继续6. 剪云者7. 黑夜问白天8. 丹宁执著(Feat. 消除联萌)9. 身为风帆10. 小瓶子11. Until the Day
#「伟大的渺小」数位专辑在各大音乐平台均有发售
「伟大的渺小」记录着林俊杰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他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感悟、去消化,去体会,这张专辑的每一首歌实际上都是林俊杰人生里的一丝挣扎、一声呐喊和一点思考,这看似渺小的一点一滴,最终汇成了最为伟大的人生感悟。就好像林俊杰说的那样:「伟大的渺小」,这是一张时时刻刻都在掏空自己的作品。
林俊杰如今成长的速度让喜欢他的人感到欣慰,从最早唱着口水情歌,到如今歌中已经有着对人生和哲学的思考,这种深度使得林俊杰不单单只局限于唱功上的突破,个人风格和音乐造诣也一直有所成熟。林俊杰的上一张专辑叫「和自己对话」,创新性的采用了人头录音的方式进行制作,如果说这张专辑是林俊杰自我审视的过程,那么「伟大的渺小」便是自我感知的过程,从小,到大。
在「伟大的渺小」数位专辑还未上线前,林俊杰的团队就发布了一部先导微电影,名字叫「回家的路」。这部 20 分钟的微电影或许有人看着云里雾里,但其实视频中正是寓意着一个自我迷失后找回自己的过程。视频中的小男孩、年轻人和中年男人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而那个小女孩和女生则代表着友情和爱情。幼时的我们好奇、自由、喜欢着自然的一切,年轻时的我们个性、勇敢、守护着心里最后的童心,中年的我们放纵、堕落、渐渐开始迷失了自己。
「回家的路」就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故事,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我们似乎逐渐被社会所吞噬,逐渐忘记了我们以前的梦想,逐渐冷淡身边的知己,微电影中的男主角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缩影,儿时的善良与天真总抵不过岁月的洗礼,也许我们终将会被社会所改变,但只愿内心能够留一方自我的圣土,在迷茫时,在无助时有着一处依靠。
寻找最初的自己就是主打歌「伟大的渺小」所要表达的含义,毫无疑问,它就是是整张专辑的思想核心,林俊杰也表示这是一首十分重要的歌,同样它的英文版「Until the Day」更是对自我灵魂拷问的佳作。实际上,英文版「Until the Day」是事先被写出来的,后面才配的中文版,「Until the Day」的词曲均由林俊杰亲自创作,也更为符合歌手最想表达的情感。
虽说语言版本不同,但歌曲本身的沉重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在 MV 中,「伟大的渺小」是讲述自我内心受伤的一次修复,而「Until the Day」则是面对生死时的悲伤情感,两者题材上都十分沉重,也不难见得为什么「伟大的渺小」的专辑封面选用了暗系的深沉风格,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第一次听「伟大的渺小」时会认为不好听,因为这张专辑没有甜蜜的爱情,也没有浪漫的宣言,只有严肃的面对自我和淡然的从容不迫,而当你反复循环这张专辑时,你会理解的更透,理解的更深,并且更加喜欢上这张专辑。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付出总有回報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付出总有回報Until the day直到永远」
在「Until the Day」最后,林俊杰唱出了这句歌词。付出总有回报,这是林俊杰希望传递给他歌迷们的正能量,歌词中的:
「No more hurts no more goodbyes再也不会伤痕累累 再也不会分道扬镳We'd dance我们会翩然起舞We're never going back我们再也不会重蹈覆辙Never turning back再也不会回头」
更是对内心挣扎和痛苦的最好治愈。
我不清楚林俊杰这两年经历了些什么,但通过这张专辑我却能够十分深刻地感受到他的那份强烈的情感。第一首「圣所」,是林俊杰的工作室名字,代表着他对梦想的追逐和对音乐的喜爱,EDM 电子曲风也为这首歌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色彩,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林俊杰。第四首「四点四十四」,电子音乐和说唱的结合,凸显了深夜时那种无助的呐喊,为专辑增加了一些黑暗的气息。
第六首「剪云者」,一首洒脱、自由和轻松的民谣曲,这首歌虽然唱的是爱情,但不同于以往的苦情歌,这首歌的爱情观是乐观的,去丢下那些苦涩的记忆,偶尔怀念一下她,也不错呢。第七首「黑夜问白天」,这首歌的名字与专辑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黑夜与白天,都代表着两个极端。这首歌的词和曲都很哀伤,当开头的钢琴声缓缓入场,伴随着电吉他声一同奏响时,那种心痛感随之而来,词中提到了两次「五十三天」,结合整首歌的寓意来看,这五十三天可能就是林俊杰之前最为迷茫和苦恼的日子,而这首歌的英文名字也正为「53 DAWNS」。
在我看来,「黑夜问白天」这首歌在专辑中的地位仅次于主打歌「伟大的渺小」,如果说「伟大的渺小」是在记录找回自己的过程,那么「黑夜问白天」就是在记录迷失自己的过程,这两首歌都是林俊杰在涅班重生时的心路历程。
在聆听器材方面个人建议选择流行氛围强,解析力出色的设备,面对林俊杰这样的实力唱将,丰富的细节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聆听到他在唱法上的处理,譬如拜亚动力的谢兰图、威士顿的 W60、索尼的 XBA-N3AP 等等。依旧还是那句话:「器材不是主角,音乐才是。」即使你没有出色的音频器材,保持住热爱音乐的心,依然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感动。
「伟大的渺小」这张专辑并不是一张大众化的产物,它更像是一个很私人的作品,整张专辑都记录着林俊杰的心情、感悟与挣扎,听完了,沉默,听懂了,心痛。「在伟大中窥见渺小,在渺小中体会伟大」,这就是林俊杰的新专辑 — 「伟大的渺小」,认真聆听,用心感悟,你或许会发现这张专辑比你想象的更要有深度。
快给朋友分享吧!
16人已收藏
请先登录再评论...林俊杰《伟大的渺小》碟评 绝望是无限的美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曲序为01-03-04-05-06-09)  绝望是无限的美好。  by 王小波《万寿寺》  36岁,本命之年,林俊杰为歌迷奉献了一张近乎完美的作品——个人第十三张专辑《伟大的渺小 Message in A Bottle》。  这是一份迟来的礼物,距离他上一张专辑《和自己对话》发行已两年之久,是他出道至今发片间隔最长的一次。但听罢全专,似乎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从JJ的第一张专辑《乐行者》开始,喜欢林俊杰十四年,桐哥一直在等,在等一张专辑概念完整统一、音乐性极高的所谓“神专”。十四年,第十三张专辑,我终于等到了。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十二年前,2005年,那一年的林俊杰24岁,同样是本命之年,刚刚发行第三张专辑《编号89757》。那时的他,事业蒸蒸日上,《一千年以后》再次红遍大江南北,称那段时间是巅峰状态也不足为过。谁曾想到,接下来的十二年,他会经历那么多低谷——第四张专辑《西界》市场反应不佳、失声(第七张专辑《100天》)、失恋(第九张专辑《学不会》)、屡次与金曲奖失之交臂(三年两王的故事是后话了)、以及,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最近两年。  这一次,36岁的林俊杰放弃了一切技巧,返璞归真,脱离了小情小爱,作为亲历者写就了一曲尘世间的挽歌。(当然,放弃技巧并不意味着歌曲无需技巧,整专依然没有什么可供歌迷在KTV里演唱的歌)这张专辑就像是把曾经的所有伤口都展露出来去一一舔舐,直至“守得云开见月明”。是由衷的肺腑之声,而毫无矫揉造作,因此精彩,所以好听。  这张专辑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是空前的,为了表达从黑暗到光明的主题,曲目安排独具匠心,叙事结构层次分明。这种完整性和连贯性还体现在不同歌曲的歌词和歌名间会有联系,下文会详述。专辑不仅展示了“月明”,更为我们展现了“云未开”之时的景象。“云”是贯穿整张专辑的一个重要意象,它串起了天空、黑夜和剪云者,一次性连接了全专的时间、地点、人物。说到“云”这个概念,桐哥突然想起王小波《黄金时代》中最有名的那个句子: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如果说林俊杰的二十四岁,是他一生的黄金时代,他有好多奢望,想爱,想吃,想变成云,那么后来的这十二年的经历也许在告诉他,“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对他而言,尽管历经了许多黑暗时刻,如今发行的这张专辑《伟大的渺小》却分明在说——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01 圣所(Sanctuary,词: 张思尔)  熟悉林俊杰的朋友大概知道,他喜欢在专辑中加一些纯音乐,或作为引子,或作为过渡。但这张专辑少见地没有在任何位置出现纯音乐,反而用这首干净纯粹的EDM做引子。这种倒叙的手法值得玩味,先给你双手送上一个明亮的结局,然后再如过山车一般带你领略一个个曾经黑暗的时刻。“圣所”这个词翻译得很光明,但是别忘了,曲名Sancturay最准确的翻译可应该是“避难所”,只有受难者才需要避难。  词作者张思尔很擅长写小清新类的歌词(比如JJ的《冻结》《翅膀》《豆浆油条》《飞机》《弹唱》都是他的杰作),所以最初我会担心他的词作能否撑得起“圣所”这样主题相对宏大且具有律动感的电子舞曲,事实上,是我多虑了。整首歌词不仅工整、光明、向上,同时还有多处佳句闪现,而这些佳句换做别人是万不可能写就的。  张思尔作为林俊杰学生时代的好友,可以算是最了解JJ的作词人之一。所以只有他才能写出“沦陷在时线的破口”(桐哥注:时线Timeline,JJ上一轮世界巡回演唱会的主题),只有他才能写出“枪林弹雨里不停留”(桐哥注:此句翻译成英文应为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缩写为SMG,是JJ第七张专辑《100天》中的一首歌曲,也是他自创潮牌SMG的品牌含义,意为在困难面前不畏惧,要继续往前走),只有他才能写出“哪里是初衷的圣所”(桐哥注:圣所,JJ自己的音乐公司 JFJ Productions新工作室的名字,也是JJ即将开始的下一轮演唱会的主题)。    圣所呼唤 带你起航  Just follow me    这样的主题作为开场曲目可谓再合适不过,前奏处起始的几个音颇似《新地球》专辑中的《回》,紧接着一声“JJ”告诉我们,那个熟悉的JJ又回来了,你在这首歌中完全听不到任何疲惫之感。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混声处理得极棒,人声纯净且突出,没有一般EDM中电子音效的抢戏感,背景中的响指清亮且富有节奏感。结尾处戛然而止,顺利过渡到下一首《伟大的渺小》。    02 伟大的渺小(Little Big Us,词: 小寒)  专辑同名主打歌《伟大的渺小》,是一首非常温暖的歌曲。全曲荡气回肠,JJ的演唱又不失温柔,吴庆隆老师一如既往将弦乐编排得磅礴大气排山倒海,钢琴loop蜿蜒连绵好听到哭,小寒老师的词作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单是第一段主歌的歌词就能把我的心击碎。    一朵玫瑰被刺围绕  也许它也渴望拥抱  海豚脸上总有微笑  也许泪被大海洗掉  是不让人知道  你我幸福或难熬  好或糟 藏进外表的孤傲    这样一段文字在JJ温暖的嗓音中娓娓道来,我瞬间被击中。与其说这首歌是JJ唱给自己的,不如说是唱给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丢失天真的我们——长大成人的自己也不能忘记孩提时的初心。这首《伟大的渺小》让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让我们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事实上,“伟大的渺小”这个概念在林俊杰的音乐世界里早就“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一年前,林俊杰的一条微博中就出现了#渺小的举动,伟大的效应# 这个话题。一位歌迷在重庆十八梯的黑板上写下了林俊杰的名字,另一位歌迷看到了这个名字,与之合影留念。林俊杰看到了这条微博,他去了一样的地方,戴上了相似的帽子和背包,用一样的pose拍下了同样的照片,并写下了这句话。    如果时光再往前追溯一年,2015年末,林俊杰上一张专辑的主打歌《不为谁而作的歌》mv最后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生者互助,宇宙最渺小的一个神,正巧和那个最伟大的同名,他们叫谢谢。    这个埋藏了两年之久的伏笔,果然出手不凡。  03 穿越(Stay,词: 林雨果)  有人说,接下来的《穿越》《四点四十四》《我继续》是“暗黑三部曲”,我倒觉得可以称作“救赎三部曲”。你能很轻易地在这三首中听出他的挣扎、遗憾、抱怨、痛苦、自我否定、不甘、疲惫、无奈和彷徨,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在试图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自我救赎——《穿越》是呐喊,《四点四十四》是牢骚,《我继续》则是自我鼓励。  《穿越》是整张专辑中桐哥最喜欢的一首。这里,JJ罕见地展示了他的低音区,开口即下探到G2,而副歌突然一个G4,跨越两个八度呐喊出的那声Stay让听者措手不及。第一遍听的时候,真的带给我一种穿越的感觉。编曲上,吴庆隆老师的功力依然无可挑剔。前奏的钢琴非常悦耳,颇有些《不存在的情人》前奏的感觉。间奏的电子音效也给人以穿越的感觉,弦乐组时而大气唯美,时而又从悠扬变得激荡,打击乐的运用也能直接敲击我的心。第二段副歌前那几下调大音量的贝斯声让我瞬间揪心。最后桥段将人声延时,空阔寂寥渺远。  纠结林雨果到底是林秋离老师的儿子还是他本人这个问题毫无必要,关键是这首词写得无可挑剔。我觉得能写出“在祈祷中穿越,走出这宿命的原罪,可是伤害同样也轮回”这样有深度句子的人不应该被黑。这句中的“宿命”与专辑第09首歌曲《Destiny》曲名形成呼应,我有我的宿命,可是“梦里我没有/梦醒没有我”,梦里和梦外都没有“我”的位置,那么我在世界的哪里?如果没有我,谁穿越?  通过呐喊完成救赎的方式,似乎是失败的。  (关于《穿越》这首歌,网友@柒度 有着他自己的独特理解,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有兴趣的可点击“阅读原文”)    04 四点四十四(Shadows,词: 张怀秋)  接下来,是这首由林俊杰自己编曲的《四点四十四》。歌曲上来的前奏和前曲《穿越》无缝衔接,第一遍听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歌曲已经切换了。这也是JJ作曲的歌里少有的主歌比副歌旋律更流畅的歌曲。  他在歌里表达出一种愤世的态度,说白了也是发牢骚。这种程度很难拿捏,但是放在凌晨4点44这个节点,则显得不那么尴尬或者像一般的愤青那样令人厌烦,反而更让听者感到心酸。此时本应万籁俱寂,然而他“想安静却静不下来”,展露了自己暗黑的一面,这也是歌曲英文名Shadows的含义。他似乎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歌词中的“精疲力竭喊破声带/只能放开”“我愤世/但我说不出来”“别说我在想象/快将我从崖上推下”则把这种绝望放大得更加明显,刻画出了他内心的压抑、自我否定和黑夜时光里的意识混乱。  这首歌编曲别致,很有实验性质的味道,电音和变声器的加入,颇像林俊杰第三张专辑《编号89757》中的两首小众歌曲——《听不懂没关系》和《盗》的结合体。结尾处rap的加入也算一种类似的尝试,将这种牢骚密集化、碎片化,从而将情绪推向顶峰。  当然,通过牢骚完成救赎的方式,似乎也效果不佳。  05 我继续(Eagle's Eye,词: 方文山)  《我继续》表达的情绪非常复杂,先是低沉,“看腻了世俗的风景”,但他却“拒绝相信,所谓的命运”,从而表达出“我继续”的信念。这首歌是歌者自己态度上的转折,放在全专的中间位置也是整体结构的一种转折。私以为,这里的“命运”对应的是第09首歌曲《Destiny》。而这首歌本身的歌名《Eagle's Eye》也对应第07首《黑夜问白天》中的第一句“半天上的秃鹰那张脸”。别忘了,这首歌里还有这样两句歌词“这是场战役,如鹰一般的眼睛”;“这一场战役,出没鹰眼里”。方文山的词在这里巧妙地将整张专辑的意象全部整合——天空、云、鹰(剪云者)。  编曲上,第一段只有吉他伴奏,第二段加入贝斯,加上鼓点越来越激烈,这些可以算是基本操作或套路化操作。但作为编曲人的JJ依然带给桐哥两个惊喜,一是他竟然在配器中加入笛子(查阅资料发现,这里的笛子是美洲原住民长笛),我惊叹于他在这里怎么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巧思,这无异于鬼斧神工;二是他在3:33处突然放慢节奏,而后又在3:58处回归原速,不仅丰富了音乐形式,让听者没有重复的感觉,更表达了一种真正要与过去黑暗的自己say goodbye的感觉,使得“我继续”不仅仅只是一句停留在表面的口号。  这首歌在整张专辑中少有的光明、热血、励志,斗志昂扬,但依然有些悲壮色彩,似乎他是鹰,是独自对抗世界的武士,是那个我们早已熟悉的乐行者。    这世界没有我到不了的距离  抛开过去 跟自己为敌    这是和自己的一场战役,三种自我救赎的方式里,只有自我鼓励这一种成功了。  06 剪云者(Paper Clouds,词: 易家扬)  如果说《穿越》和《四点四十四》中所作的尝试失败了,所以相对压抑,而《我继续》的尝试成功了,所以相对光明,那这首民谣风歌曲《剪云者》无疑代表着救赎成功的林俊杰希望放下自己的过去,决定重新出发之后的洒脱和释然。因此,编曲上也清新淡雅,旋律依旧流畅。  这首歌构思巧妙,承接着第05首《我继续》,所谓的“剪云者”其实就是翱翔在天空中的鹰。历经黑暗重生的鹰在飞翔之时看到了漂浮的云朵,于是剪下一朵作为纪念。鹰剪下云朵“偶尔怀念她也不错”的收藏行为,是一个很渺小的举动,和第10首《小瓶子》表达的“手握着小瓶子/装平凡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都暗含着林俊杰整张专辑传递的“渺小的举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伟大的效应”主题。  这首歌并非情歌,这里的“她”应该理解为“曾经负能量的自己”,于是这首歌就完全解释得通了。歌曲最后长达7秒的留白,为接下来上场的同为易家扬老师作词的却风格完全不同的《黑夜问白天》做足了准备。    07 黑夜问白天(53 Dawns,词: 易家扬)  前六首歌曲结束,如果你以为这样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你也太小看了制作人林俊杰对整张专辑的布局能力。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在看似已经看到光明的位置,突然加入了全专中最黑暗最让人难受的歌曲,这无疑是一种最沉重的打击。  在桐哥看来,《黑夜问白天》是这张“神专”中最精彩的一首歌曲,只是不敢多听。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是如此压抑甚至窒息,我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渗入骨髓的无奈和疲惫。私以为这首歌是JJ“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歌曲,表达的是那“无数个不眠之夜, 在黑暗中撕心裂肺”。  Terence Teo老师的编曲和歌曲意境浑然一体。前奏上来的几个钢琴单音符,就不知不觉渲染出一种浓浓的孤独感,再加上左右声道闪回出现的电子乐器的声音,一下下敲击着听众的心。我从未想到,这首歌的主歌竟然短到只有三个分句,然后瞬间进入副歌直抒胸臆。副歌编曲也加入了贝斯和吉他,刻意调大的贝斯声似乎是在强调一种压抑感。  进入间奏,一切归零,只有细密的钢琴声和几处极其不和谐的诡异的电吉他声,这几个不和谐的音像极了秃鹰在半空盘旋时凄厉的叫声,像是啼血的杜鹃之音。就在我以为JJ将在第二段主歌将要重复第一段主歌的孤独感时候,没想到这里没有等到副歌就直接加入了鼓点,而且还越来越强烈,随着“被五十三天的孤单抽一鞭”一句的转调,直接将全曲带向了抒情摇滚。  吉他的扫弦和电吉他的加入通过延时效果将整首歌曲的情绪不断推向高点,桥段激烈的鼓点、之后的和声、电吉他扫弦和JJ本身愈来愈激昂的演唱,使得歌曲情绪达到顶峰,似乎是绝望透顶之人终于找到了微光的出口,与此同时JJ也大声唱出“说再见不如忘掉能再见”。这时,我突然有种“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群响毕绝,似乎刚才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事实上,这首《黑夜问白天》不仅编曲丰富,层次感强,易家扬老师贡献的歌词本身无疑也是非常精彩的,始终做到层层递进。从“黑夜问白天”到“黑夜恨白天”再到“黑夜吻白天”,从“等再见不如说一次再见”到“说再见不如忘掉能再见”,从“挑一天”到“今天”无疑都是和自己的一种和解、一种释怀。  我从不知道JJ到底经历了怎样痛彻心扉、怎样呕心沥血的53天,但所幸,这样的挣扎仅有53天。  08 丹宁执着(Own The Day,词: 周信廷)  在被《黑夜问白天》压抑到极致之时,紧随其后的是一首流行摇滚——《丹宁执着》。JJ上来的一段清唱让我误以为是慢歌,结果突如其来的电吉他和贝斯吓我一跳。旋律实在太燃,经历了上面那么多的压抑瞬间,反倒需要这样一首歌释放。这一次他是真的想通了,所以彻底沉浸在自己音乐中,用丹宁(牛仔)的坚固耐磨比喻自己对梦想和生活的热忱执着。  结尾处JJ的长舒一口气和女声的sorry很有设计感,有趣。如果你看过MV,就会明白背后的故事:JJ在台上卖力演唱一整场终于结束,摆好pose长舒一口气,结果小朋友不小心碰掉了电源,全场灯光顿时黯淡,脱口而出sorry。JJ和小朋友相视一笑,这也是整张专辑少有的真正的放松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曲名上的设计,《丹宁执着》英文名是《Own The Day》,而专辑第11首歌曲目是《Until The Day》。“拥有”这一天,活在当下。可别忘了,前一首的他还处在“dawn”呢。    09 身为风帆(Destiny,词: 姚若龙)  整专中桐哥第二喜欢的歌曲,也是我认为作词最棒的一首!只有真正释怀的人才勇于回忆曾经的黑暗时光,但是无论表面如何微笑,那段时光依然是灰暗的。所以这首《身为风帆》看似娓娓道来,却依然能让我听得泪流满面。值得注意的是,歌词中的“偶尔沦为瓶中船”也和第10首《小瓶子》的意象形成了莫名的联系。  编曲中自始至终贯穿的钢琴和提琴配合得实在好听,第二段主歌的拨弦也很好地衬托了情绪,间奏处双簧管的加入极其丰富。交响乐的编曲配置使得我在听这首歌的时候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似乎面前是广阔的大海,而唯一的帆船飘零在海面。吴庆隆老师编曲交响乐来真的是得心应手,光是交响乐本身就已经产生出既悲凉又洒脱之感。  姚若龙老师的词值得我为之击节赞叹,他将风帆拟人化,作为“乐坛风帆”的林俊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如果你了解这张专辑的创作背景,在听过前面八首歌曲之后,我不相信你在听到这句“劫后余生”之时能够无动于衷。专辑进行到这里才是真正的“劫后余生”,生死劫。    从劫后余生 身为风帆 终要拓展  当初绝对自我的独断  生存中 没所谓标准答案  冷暖自知 身为风帆 学顺其自然  接受代替不满的呐喊  去拥抱 才是真实的勇敢    此处的“呐喊”又对应了第03首《穿越》中的自我救赎方式。  (这里说点题外话,当我听到“身为风帆/终要浏览/乘风破浪之余的孤单/不解释/是改变别人太困难”,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其实生活中很多人根本不倾听,只表达,只指责。这个问题我遇到过,我相信,林俊杰一定也遇到过,所以他才会在上一张专辑《和自己对话》中写出令听者心酸动容的《lier and accuser》。)  这首歌给人的痛感不同于第07首《黑夜问白天》的直抒胸臆,而是那种无处释放的痛,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孤独感。不知怎的,单曲循环的时候,桐哥的脑海中反复出现着一句话——“从童年起,我便一个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去流浪,才更确定谁让我有岸    “乐坛风帆”林俊杰无需向他人解释,因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 小瓶子(Message in A Bottle,词: 林俊杰、林怡凤)  如果这首歌不出于商业角度的考虑提前公开,它收到的差评绝不会如此之多。也许从音乐性看,它是全专相对最简单、最单纯的歌(尽管如此,童话般梦幻风格的交响乐编曲也足以吊打华语乐坛绝大多数歌曲),但是从专辑整体性看,《小瓶子》显然是一首不可或缺的歌。专辑进行至此,不仅需要用一首温暖的歌来中和前面所有的黑暗和压抑,更需要用美好表达一个收束的概念,把那些所有不美好的事物放到小瓶子里,封存,然后“等着流浪的你来牵住我的手”。  歌曲的英文名《Message in A Bottle》和专辑英文名相同,是对整张专辑“Message In A Bottle”概念的总结与升华。林俊杰自己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道路上,在生活中散发出一种很个人的特色,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留在某一个载体上面......我希望人生我们都可以把这些小小的能量,自己当下可能不看重的东西,或者觉得不怎么样的事,放到一个小瓶子里,然后再把这个瓶子放到海上,有一天,会有人找到这个瓶子,懂得珍惜,懂得欣赏。”这个美好又有哲理的比喻不仅呼应了第09首《身为风帆》中“船”的意象,也恰好印证了专辑传递的“渺小的举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伟大的效应”理念。    11 Until the Day(词: 林俊杰)  作为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曲,也是第二主打歌曲,《Until the Day》显然和第02首《伟大的渺小》形成了良好的首尾呼应。虽然两首歌曲连编曲都没有变化,但我们还是能听出两首的不同,在这首中,我能听出一丝悲凉,所幸最后的结局是光明的。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茫茫黑夜中茕茕孑立,连野夫都说,“中宵酒醒,常觉无路可走。坎难人生,此时应该言说,否则,将在这巨大的黑暗里窒息。”可偏偏有人心中依然充满希望,以前有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等待光明”;今天则有林俊杰,“I&ll be waiting anyway until the day.”  可即使表面如此正能量,即使JJ的音色是那样温暖,我还是听出了一丝悲凉,听到潸然泪下。中文版里的他唱到,“我心中最想要/看你看过的浪潮/陪你放肆地年少/从你眼神能找到 解药”;可英文版里他唱到,“But hey/You're never coming back/Never coming back”。  内心的悲伤就完全释放出来吧,毕竟“不哭长夜者,不足与人生”。事实上,JJ心中始终充满着希望,整张专辑最后,他话锋一转,以“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Until the day”做结,似乎是黑夜中的一丝星光。  至此,全专结束。  你们应该看出来了,这篇乐评中桐哥反复提到野夫,这是因为我有一个错觉,我总觉得这张专辑之于林俊杰就如同《乡关何处》之于野夫,我始终觉得这两个作品在艺术上是同构的,两者带给我的那种内心痛感也是一致的。  桐哥认为野夫的文字中最有画面感也最能写出人的痛感的是这句:“我一生也无法忘怀这一画面——我在其中读出了一个生不逢时者的全部孤寂和悲凉。”这张专辑带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林俊杰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边,这曲尘世间的挽歌让我始终无法忘怀,我也听出了他的全部孤寂和悲凉。  古人说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听罢全专,我无法自拔,仿若这张专辑就是林俊杰的绝唱。我突然有种想法——听林俊杰《伟大的渺小》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善。  我一直在想,林俊杰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绝望才能写就这样掏心掏肺却又至纯至美的音乐?这一刻,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王小波“绝望是无限的美好”一句的真正含义。只有经历了最绝望最黑暗的时刻,才能奉献出这样一份无限美好的作品,这大概就是赵翼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之意吧。  感谢林俊杰!    文稿 | 桐哥  编辑 | 桐哥  排版 | 桐哥  供图 | 林三岁家的向日葵    早些休息,晚安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通道,记得备注姓名~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俊杰 伟大的渺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