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电视上播放,一个爱上总经理 电视剧,下海打拼出一,片天地,可小孩没人管,读了小学就不读了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一从不足百元起家,到如今年产值一个亿,从当初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的山村女孩,到如今走向国际市场一跃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市场经济,潮起潮落,在周晓光身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创富故事,也折射出了一个企业家动的成长历程。2016年榜,周晓光、虞云新以300第53位。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女青年周晓光凭着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想法,带着母亲的一句话:“会做的不如会算的”,上东北等地卖绣花样去了。那年她17岁,家里有5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家十口人,任凭母亲怎样算,在那个年代,也只能保证全家人不至于饿肚子。即便是有求学的机会,生活似乎也不允许她透彻地学点东西:读高中的时候,每到下午最后一堂课时,她就开始盘算着要去哪里割猪草,还有牛、羊也要放。周晓光回忆说,当她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义乌火车站,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那份兴奋竟多于第一次闯世界的茫然。事隔多年后,周晓光坐飞机从地球的这端到那端,犹如家常便饭,但回忆起当年坐火车时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白天,她在一个城市靠摆地摊卖这些东西赚;晚上,她就搭到另外一个城市的火车,第二天再做同样的生计。6年之间,周晓光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周晓光回忆说,当时,她只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6年闯世界的结果,周晓光赚了2万元。1985年,跑过三江六码头的周晓光嫁给了同样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婚后,周晓光对丈夫说想安定下来了。于是,两人拿出了几年来所有的积蓄,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了一个摊位。在东北卖绣花样的时候,他们看到东北女子喜欢戴花花绿绿的头饰,周晓光凭着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样的爱美天性,就选定了经营饰品。于是,丈夫到广东进货,她在义乌练摊。那种生意人的潜质渐渐发挥了出来。几年下来,他们在义乌最好的住宅小区买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阳门买下了店铺。事实证明,周晓光的眼光很准,没过多久,朝阳门成为义乌市中心的商业。在与香港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愈来愈深刻地感觉到,由商转工,自己生产,在大陆上将饰品行业做大做强的时机已经来临,而她自己,由于多年来在饰品行业里摸打滚爬,对这个行业烂熟于胸,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开辟者和领头羊。这一年,以周晓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在义乌青口工业园区落户了。从1995年办厂开始到1998年,几年时间,新光饰品厂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并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络,一举成为国内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1995年企业刚开办时,只有几十号人,很多都是自己的亲戚,然而只用了三年,企业员工就达到800多人。面对一个商铺,周晓光自觉可以从容应付;面对一个迅速壮大的企业,周晓光自觉压力越来越大。就在这个时候,她果断作出决定——从1999年开始,周晓光聘请了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总经理。她经常带着设计人员到欧美、南非、中东和亚洲等地区考察,周晓光自己就到过十几个国家。她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对我们产品的开发,企业的成长很有促进作用。”从2000年起,“新光”连续三年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时尚饰品展。并曾在韩国举办的国际畅销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扶持,如今流行饰品行业已发展成为义乌市一大支柱产业,涌现了4000多家饰品生产企业和经营户,年产值达2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解决了1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自1998年以来,累计已向捐款、捐资助学及其它社会公益事业等投入超过3000多万元;2012年4月获,第四届中国“商界木兰”奖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周晓光说,在经过大风大浪后,她之所以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与快乐的生活状态,是因为她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很容易被满足。更何况,现在的生活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所以,“我很知足”。《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二原标题:他们竟是亲戚和亲家?浙商“朋友圈”里有这些你想不到的人情世故…11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即将如期而至。这是一场浙商的盛会, 33000余名浙商将会出席各类活动,堪称历届参会浙商人数之最。浙商如何由弱做强,由少变多,除了浙商本身的努力,浙商 “朋友圈”的能量也不容小觑。除了资金和项目的合作,“朋友圈”里还有亲情、友情、同学情,还有无私提携和惺惺相惜。记者梳理了一部分著名浙商的“朋友圈”,一起来感受下浙商“朋友圈”里的人情世故。同为萧山企业家的开元旅业董事长陈妙林,与鲁冠球相识40多年,两人还有过一段“搭班子”的经历。1986年,萧山县**打算筹建企业化运营的萧山宾馆,委派陈妙林担任总经理,邀请宾馆股东之一的鲁冠球出任董事长。“鲁冠球当时就说,萧山宾馆必须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不能搞从前招待所那一套,**要少来干预。”陈妙林说,“说起来,我真要感谢他,是他的强硬坚持,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干预,给萧山宾馆的经营和后来转制成为开元旅业打下了好基础”。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曾在鲁冠球身边工作了六年时间。他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万向,这里给了我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他说,每次和新员工见面,都会介绍在万向工作的宝贵经历,以此不断勉励自己和员工。今年“五一”前夕,马云去看望病床上的冯根生。他回忆说自己早年少不更事,在一次政商座谈会上冒失发言,对有关部门提了两条简政减负的意见,结果被与会的官员当场斥为不知天高地厚盲目干预行政。当时马云年纪小脸皮嫩,尴尬得无地自容。这时候有一个人“嗖”地一下站起来,用手敲了敲桌子大声说,这是什么话,不是要求建言献计吗?马云才说了两条,就干预行政了?我有十二条要说呢?这个“嗖”一下站立起来的人就是冯根生。望着病床上的冯根生,马云的眼睛湿润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说:“冯老,你要站起来,就像当年一样‘嗖’一下站起来,我们扶你,我们抬你,我们需要你,盼望你站立起来。”在鲁冠球的追悼会上,十年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陈金义现身。日,鲁冠球给陷入资金麻烦的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发了一封“慰问”传真,除去称呼、日期和署名,正文总共只有15字:“陈金义同志:我心痛!事至此,先了结。要多少?来人拿!鲁冠球。日。”事后,鲁冠球表示,“痛心”是因为“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一个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还不出钱,法院的冻结、查封就接踵而至”。马云是浙商总会会长,浙商老前辈宗庆后是浙商总会的顾问。日,宗庆后上央视节目,他不客气地指出马云的最新观点“新零售、新、新制造、新资源、新技术”,“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之后一个月,围绕“实”“虚”经济之争,宗庆后与马云进行了激烈的隔空“争论”。正当大家关注事件的进展时,事态却有了戏剧性变化。日上午,在浙商座谈会上,马云与宗庆后面带笑容互相握手寒暄。这次握手,让“虚实之争”暂时告一段落。早年,马云和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都住在浙江文联的一栋宿舍楼上,钟睒睒住在马云的楼上。每当夜幕降临,两人一同下班回来,相互作别,同时两扇窗户亮起了灯光,直到深夜。当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马云快坚持不住想放弃高考的时候,楼上却传来了捷报。钟睒睒终于在而立之年考入报社,成为《浙江日报》的一名记者。这给了马云一个刺激,这时候离高考只有几个月了,楼上的事迹让马云再次鼓足勇气坚持下去,最终考上了杭师院。银泰集团创始人沈国军和马云10多年前两人在飞机上认识。两人交集颇多, 2006年,马云在杭州西湖边成立高端会所“江南会”,沈国军也是发起人之一。2010年4月,共同发起,成立公司。2013年,阿里发起成立菜鸟网络,沈国军出任CEO。2015年,沈国军甚至把银泰董事会**兼战略发展委员会**的位置让给了阿里CEO张勇。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与马云既是浙江老乡,又同为太极爱好者。2006年,马云、郭广昌等八位浙商共同创办 “江南会”;2013年,复星出资5亿元入股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占10%股份;2015年,郭广昌又和马云等八位企业家和著名学者共同发起创办湖畔大学,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与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而郭广昌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被称为“复星四剑客”,他们既是复旦校友,又是浙江老乡,和另一位女校友谈剑一起打造了一家颇具传奇的型公司。德力西董事局**胡成中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都是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名列前茅的两大集团的创始人,曾是同班同学和工厂的他们如今却彼此视对方为“头号劲敌”。胡成中和南存辉是乐清柳市小学的同学,后同样由于家境困难而辍学。1984年,共同的致富梦让两人走到了一起,加上胡成中的弟弟胡成国,几个人办起了求精开关厂,掘到了人生“第”。1992年,两人友好分手,胡成中创办了德力西,立志“赶超德国西门子”;南存辉和弟弟等亲戚朋友一起,创办了正泰。1983年,刚满17岁的王振滔去武汉打工,做起了木匠,和他同行的还有钱金波。两人年龄相仿,很快成为要好的朋友。1985年,王振滔开始在湖北鄂州开店卖鞋,钱金波成为他的第一个合伙人。1989年两人共同创办了奥林鞋厂。1993年,奥林鞋厂与外商合资组建了“奥康鞋业有限公司”。钱金波的外甥女嫁给了王振滔,钱金波成了王振滔的妻舅,可谓亲上加亲。但是亲戚关系也带来了管理上的烦恼。后来,这对“”分手,王振滔领导奥康成为中国的鞋王,钱金波则创办了“红蜻蜓”,成为和奥康并肩的鞋业巨头。2017年初,韵达股份成功,至此,快递业的圆通、申通、中通、韵达——“三通一达”全部登陆资本市场。有意思的是,这几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浙江桐庐。1993年,聂腾飞和同乡詹际盛一起创办了申通快递。不久,聂腾飞妻子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进入申通。1998年聂腾飞因车祸去世,陈小英和陈德军接管了申通。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则离开申通创办了韵达快递。2000年,喻渭蛟用借来的5万元创办了圆通快递,喻渭蛟的妻子张小娟,是陈德军的初中同学,还曾经做过申通的财务。到2002年,赖梅松从木材生意转行,与时任申通快递分公司负责人的桑学兵创办了中通快递。2013年,阿里巴巴联合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成立“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宣布成立菜鸟网络。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森宇控股集团董事局**俞巧仙两位优秀女企业家,成长背景相似,创业经历相仿,是相识二十多年的好友,如今这两位好姐妹还结成了亲家,俞巧仙的女儿嫁给了周晓光的儿子。据俞巧仙说,两家的孩子都在英国读书,文化方面也很相似,所以两个孩子是自然而然走在一起,并不是因为她和周晓光以及两个家庭的原因,纯粹是自由恋爱。无私提携、惺惺相惜,让我们为这些令人骄傲的浙商点ZAN,希望浙江培养出更多人才!大家都爱看祝贺!浙江2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来自同一所大学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责编:侯玮编辑:冯晨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三原标题:北京KTV白日探险指南麦克风后面主人的更换,就像是朝代的更替。这里很难再听到周杰伦、陈奕迅、BEYOND、鲍勃·迪伦和各种疯狂的摇滚。年轻人逐渐遗忘的KTV,被时代推进老人的视野。头图来自Raymond Depardon全文约5605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ID:cjtxzk) 文|袁琳 黎诗韵编辑|金赫1你也许早把KTV忘了。那地方就像是二战后的底特律,你大概还以为那是青春的回忆吧。假如你早上10点走进去,也许会发现一些秘密。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整个北京,连续进了十几家KTV,最后的事情全在下面了。10点刚过,黄头发阿姨招呼她的朋友进来。那已经围了不少人,就像是从广场舞大部队上撤下来的。这是北京东城的一家KTV。一群精神尚好的老人,脸上有笑容,头发已经花白,但脚步还算稳健。他们穿黑色的外套,里面套着颜色鲜艳的毛衣,年纪大一些的再套上一件羽绒背心。几乎每个人都提着一个袋子,有时髦的皮手袋,有塑料袋,更多的是买菜专用的绿色或蓝色的环保袋,装着各式水果、花生、瓜子等零食。白天的KTV混合了多种风格:金碧辉煌的装修、后现代、闪烁的灯光、奔放的波西米亚风,还有气派的厕所,衬衫洁白、腰杆笔直的男士服务员。但也有菜市场的标志,关于子孙的各种闲话,儿女的婚姻,以及老年男人的保温杯。假如你选择这个时间路过北京的KTV,你将被这种混合风格的特殊活力吸引:这里很少再看到年轻人,现在是老年人的主场。时不时有老人兴高采烈地从包厢里迈出腿来,一半是叫服务员,一半是上厕所。“再上壶白开水!”有个老人从一间房里探出头,大喊。10个包厢里,8个满满当当,有的紧挨着,坐在沙发上听别人唱,高潮处跟着一起唱;有的站在房间中间,靠在小吧台上,主唱者抬头挺胸,旁边人手舞足蹈“伴舞”;有的站在门口举着手机,拍照或录像。茶几上,堆满了用塑料袋装着的水果、啤酒,摆得没有一处空隙。在北京,数百家KTV经历着同样的热闹。麦克风后面主人的更换,对我来讲,就像是朝代的更替。这里很难再听到周杰伦、陈奕迅、BEYOND、鲍勃·迪伦和各种疯狂的摇滚,也看不到男男女女摇来摇去的身体、灯光之下迷离的眼神、醉酒之后激荡的荷尔蒙,以及男人扒在女人耳朵边悄悄说话,和情感受挫宣泄的眼泪。这个时间也消失了许多罪恶。那些曾经时常登上新闻的,是站在土豪老板面前一排排的陪酒女郎,还有私下的暧昧交易、不老实的手脚和群魔乱舞。那曾是它的一些标签。替换的是类似在地坛公园能看到的那种节奏缓慢的广场舞,还有《我的祖国》、《女儿情》、《映山红》,以及苏联民歌喀秋莎。现在的KTV是由这样一些画面构成的。那是不同年代的叠加,不同的生活理想的冲突。它并不显得死气沉沉,反而充满了一些奇特的情调。“被我们老年人占领了嘛!”一个从不上网的老人冲我说。他看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时代。2“就像进了敌占区。”28岁的张啸天(化名)感到震惊。他是喜欢玩的,没事叫上一批哥们,跑到北三环的一家KTV,唱歌、喝酒、大声聊天。那地方,阔气,符合他的身份。最近的一次,他跟哥们儿在KTV喝酒,门缝里传来响亮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彼此说话都听不见。打开门一看,对门一屋子老太太老大爷,门大敞着,正在屋里手舞足蹈,忘我歌唱。旁边同样敞着门,传出更加响亮的《小白杨》。张啸天误以为自己进了养老院。老人唱K有几大特点:第一,不喜欢关门。老人们受不了闭塞的环境,需要空气保持流通;第二,从不消费,一切自带。KTV禁止外带,但因为是老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三,酷爱拍照。包厢的四角总是站着拍照的老人,拍一堆照片,再发个九宫格朋友圈,是每次唱K的必要仪式。在KTV的选择上,也分档次。“这个地方,太低了,”一位衣着时髦的大叔指着自己所在的人均30元一天的KTV评价,“世贸天阶那些地段的KTV,消费就稍微高端一点。再往上就是会所,去一次怎么也得千把块吧?但是呢,我得跟着老同学走。”年代感强的量贩式KTV是最受欢迎的。但也不是价钱越低越好,经济条件充裕一些的老人,会综合比较,选择音效更好,装饰更豪华的场所,他们通常烫了发,手里提着的袋子是皮包而不是环保袋,喜欢跟KTV里金碧辉煌的墙面合影。即使在工体、三里屯这种较为年轻化的地方,也不乏他们的身影。KTV行业正经历它的艰难时期:消费升级,娱乐方式细分和丰富,年轻人试图寻找新的时尚,以区别那些老掉牙的娱乐,曾名噪一时的钱柜为代表的一批KTV被逐渐淘汰,逃过死劫的KTV因此将目光对准了老人。在全国各地,这种变化都在发生。最冷清的时间,KTV的价格降到“不敢相信”的地步:从12点到18点的下午场,一个容纳4-5个人的小包基本在100元以内,装修一般的会低到50以下,甚至有的地方30元就能唱6个小时,人均费用不过一趟地铁钱。宋波是服务生。他这几年辗转了北京每个城区的KTV,见到的是相同的衰败和求生——到KTV消费的顾客越来越少,生意只有在周末还过得去,他曾经待过的KTV里有两家都倒闭了。在宋波看来,吸引老年人娱乐是KTV没有选择的选择。虽然每天都会听到无数遍《映山红》,但他觉得“总比没人好”,证明这家KTV还有活下去的希望。“我们主要看重中午管的这顿饭,”一位老人直言,每人摊二三十,可以玩一整天,还有饭吃。一家KTV工作人员这样描述他们对这顿饭的热情:“以前中饭是自助餐,有些老年人连队都不排,上来就抢,一个端走,连夹子都不用。所以现在我们就按人头送到房间里。”最开始的组织者是那些文艺积极分子。他们是骨干,比如小区合唱团队长康健(化名)。康健退休前一直在小学当老师,爱唱歌跳舞,学校每次节日文艺汇演都有她的身影。退休后,她邀小区的大妈们组织了一个合唱团,每天晚上七八点在小区花园里练歌,她掏钱买了音箱磁带,偶尔他们会去参加社区演出。到KTV唱歌也是康健体验过后发起的。一个月有那么几次,他们凑钱去KTV玩一天。天气冷了之后,合唱团的活动就基本转移到室内的KTV了。微信群里一吆喝,想去的报名,结束后费用平摊。康健的团队讲究专业,每首歌讲究气韵、高低音、唱法,唱得不完美的地方,同伴们会互相纠正。爱唱歌的老人每周会去两三次,他们唱通俗、美声,还有京剧, KTV是他们的练歌房。孟颖(化名)退休后加入了老年合唱团,她嗓子唱美声正合适,闲暇时,她喜欢约上以前的同事上KTV,一是朋友聚一聚,二是练练嗓子。这就是走进新时代的KTV。3小美感到独孤。她是KTV里最活跃的那类人,俗称“麦霸”。会唱近千首歌,“光男女对唱我就会40多首,”她骄傲地仰仰头,指一指站在包厢中央高歌的男同学,“这些男的不行,会唱的歌太少了。”等男同学唱完,唤她一起唱下一首,她立马高兴地接过话筒,走到“舞台”中央开始起范儿了。小美自打生下来就被叫做小美,现在58岁了,身边的人还是叫她小美。她长得确实美,有一张好看的瓜子脸,出门前会细致地化好妆、涂上口红,爱穿红色的花衣服,一根白发也没有,看起来十分年轻,时常收到歌友里男性朋友的吃饭邀请。小美退休十年了,刚开始那一两年,她的生活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活力。那时候她还不到50岁,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孙子还没出生,自己身体健康,为工作家庭忙碌了几十年,一直活得小心翼翼,突然松弛下来,反而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以前人与人之间猜忌、斗心眼,或者互相嫉妒。”她回想起来,年岁小的时候反而过得不轻松。“我年轻时喜欢在网上写日记,好几万字,回头一看,全是家里的事。”她觉得不能那么活着,“写什么有意义呢?写了都是烦恼。”家庭优越、无事可做的小美想“找点高雅的事干”,绣了一段时间十字绣,学了三年画画,跟社区的老伙伴跳了几年舞,后来跳不动了,又被朋友拉到唱K群。这时,她那已经老去的热情被点燃了。除了每周到KTV唱歌以外,她儿子还在手机上给她下了K歌软件,没事的时候她便打开录歌,玩了一年已经录了714首,平均每天录2首。“最多的一天学了六首新歌,脑子都僵了,第二天起来就不会唱了哈哈,”她骄傲地谈起自己的光辉战绩,一首首点开给我们看,每一首下面都有歌友点赞送花。唱歌这件事,为许多像小美这样的老人提供了消磨孤独时光的出口。宋姨也是其中一个。宋姨50出头了,在北二环的胡同里开一家小卖部,卖生活用品卖了几十年。如今女儿出嫁,儿子也工作多年,她跟老伴儿两个守着小卖店赚点,她守上午,老伴儿守下午。一次家庭聚会,孩子带着他们去KTV,宋姨刚开始不好意思开口,结果一开口,他就收不住了,连着唱了好几首。事后儿子给宋姨办了一张会员卡,没事的时候,她就约着跳广场舞的同伴,从家里带上水果和零食,去KTV玩上一下午。“我们那个年代的都有,还能坐着聊天,还有空调,”宋姨觉得很满意,尤其是知道了五六个人唱一下午才50块钱的时候。要去唱歌,宋姨在头一天就会开始高兴,晚上洗衣服的时候忍不住哼着,早起给孩子做早饭的时候,脑子里一直盘算今天要唱哪几首。对每一位老人来说,“去KTV”都是一场值得重视的盛事。因为即便是热情又积极的小美,多数时候的生活还是忙碌而单一的,子女是他们忙碌的轴心,无聊是生活的主色调,他们不能接受这种无聊。4老人们都各有各的烦恼。“其实我们天天都想玩,但也不行,下一代我们还得管,不管怎么成?”小美说,有了孙子后,她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小孩8个月大,平日里都是她带,很少有时间抽出手来。“画画也不敢学了,一礼拜就能唱一回。”小美手一摊,挺无奈。一个星期三的上午,小美又溜出来跟老同学唱K,那是磁器口附近的一家KTV。“其实我今天歇病假,我说有点头晕,”她挤眉弄眼地给同伴说,“亲家说那你歇着吧,今天我们带孩子,我没敢让他们知道我唱歌来了。”“我今天不能发朋友圈,怕被看见了。”她像模像样地扶一扶头,“其实我头还有点晕。”对于宋姨来讲,最大的烦恼也是孩子。儿子28岁了,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上一次带女朋友回家,宋姨已经记不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为了这事儿,她没少着急。看着邻居都抱上大孙子了,她又嫉妒又生气,每次儿子回家来住几天,都唠叨这个事。前段时间,宋姨朋友给儿子介绍了一个对象,好说歹说劝儿子见见,结果最终还是面都不愿意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宋姨因为这事跟儿子大吵一架,儿子没吃饭就走了,她气得晚上睡不着觉。这时她想到了KTV。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尤其喜欢KTV唱歌。她有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爱唱歌的朋友,平时有人约的时候,她会度量一下手头的活多不多,假如心情不好,她不管多忙都要去。“人家姑娘条件挺好的,小学老师,稳定,也是北京人。”宋姨跟歌友们聊起这个事儿,气不打一处来。“按我说,我们老年人,吃吃喝喝,少管闲事!”沙发另一头的大爷高声发表意见。在KTV里,很多心里盛满苦水的老人:跟子女不和、为子女的巨额贷款发愁、身体越来越糟。在一个包间里的老人,有心脏不好的,得了癌症的,还有抑郁症的。但他们拿起话筒,唱的又总是澎湃的歌。老李不愿意过多地聊起自己的过往。他乐于跟人讲述自己现在充实的生活节奏:周一三五下午打乒乓球,周一晚上上声乐课,周三上午学画画,周二周四修养身体,周末陪家人、去医院看病。天气好的时候,有时也出去骑自行车、钓鱼、打台球。“他们老爱拉我来KTV,我不爱来这。我每周上声乐课,那儿是专业的。”老李说。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身体很不好,手术动了几次,频繁住院,他为此消极过,患上抑郁症,心里烦。后来为了调理身体,他逼迫自己参加运动,玩各种球类。朋友们怕他自己待着无聊乱想,出来唱歌总拉着他,他嘴上说不情愿,唱歌却还是很积极,特意花钱报了班学专业的声乐知识。“老李,你快把你给你媳妇画的画拿出来看一下!画得可好了!”老葛爱逗他,老李装没听见。5“我是请假来唱歌的,一天损失好几千呢!”老葛跟其他老人不同,虽然已经66岁了,但他还坚持在工作。他身体微胖,穿的是偏商务的外套和裤子,不同其他老人常穿的棉衣布裤,说话也时髦一些。老葛和老李有时会聚在一起唱歌。他和老李是初中同学,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厂里工作,之后葛大叔下海经商,上了年纪后被外企聘回任行政主管,至今仍在工作岗位上。老葛是个重感情的人,早年为了让同学们“聚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天”,总主动请大家吃饭,“在我们单位那饭店里,一吃就是好几千,”老葛的语气里还能听出一些心疼,后来有同学挖掘了KTV这个地方,十几个人才花一两百块钱,渐渐成了聚会的固定地点,有时一个月聚一次,有时只间隔一星期。老葛请假也要参加。老人们不喜欢跟年轻人玩,怕子女嫌弃他们。在年轻人面前,他们羞于开口展示,只有在朋友们面前,才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我,得到久违的赞赏和安慰。“跟朋友聚在一起就开心,这是KTV让我们最开心的地方。”这几乎是老人们的共识。有的老人并不爱好唱歌,甚至可以说是五音不全。但只要朋友一约,他们总愿意跟着出来聚聚。陈美丽(化名)便是这一类不唱歌的“歌友”。陈美丽性格内向,人多时候说话不自觉就变得小声,跟朋友一起到KTV,她总喜欢坐在角落里,朋友每唱完一曲,她就开心地站起来鼓掌。一年多以前,陈美丽的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过去几十年,陈美丽与丈夫一直同父母住在西二环的一所房子里,房子是父母名下的。父亲去世后没几天,丧事还没有办完,陈美丽的兄弟姐妹便来堵门,让他们把房子卖了,钱平分给几姊妹。那是近十年来陈美丽最忧愁的一段日子,每天为房子的事争吵,一回到家就要面对大堆亲戚的责问。只有跟朋友逃到KTV去,她才有片刻的轻松和欢乐。“不敢想,50年。”葛大叔回想起他认识老李的时间,回忆起与同学们共同度过的岁月,“当年我们在厂里,白天累,晚上就上山头大石头上唱歌,男女分开唱着,矿工戴着灯帽,我们穿着背带裤,一个月挣16块钱,那时候的心情跟现在的心情,真是想都不敢想。”老葛感慨完,低下头问一名女同学,“是吧四姐?当年我追你你都看不上我,没想到现在我们还能在一起唱歌,哈哈哈。”穿红衣服的四姐不好意思地笑着,不说话。其他人听了,都哈哈哈地跟着笑。下午六点,K歌时间结束了,唱完最后一首歌,他们把东西收拾回袋子里,站在一起拍了一张合照。像初中放学后走出教室,他们要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岗位中,煮饭、带娃、看病。小美跑上去挽老李的手臂,“我可以挽你吗?”她睁着大眼睛问。“当然了,今天你就是我女朋友。”老李回答。-End-封面报道汽车电商进入幸存者游戏|天猫双11催生商业物种大爆炸|英特尔走向转折点|综场战事|阿里巴巴B2B战未来|阿里CEO解密新零售|阿迪达斯的自我救赎|上海迪士尼乐园特写联合办公已“死”?|无人货架|积木之战|俞永福|智能音箱火爆虚实|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生死战|凑凑|华兴颠覆华兴|刘芹的机器之心|天猫如何让你过上理想生活创新创意实体书店复兴|网剧一哥|王者荣耀KPL|网易云音乐|精品购物村|ETCP创始人谭龙|十万个冷笑话2|共享健身仓|焦虑的豆瓣|梅花天使创投吴世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四原标题:贩卖体验的民宿依旧吃香,但注定赚不了大钱冬季的石塘已经不适合下海了。2000年,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让这个小渔村名声鹊起。18年过去了,提起浙江温岭的石塘,人们依旧只说得出曙光这个关键词。2017年10月,张伟发了一条朋友圈:林更新来拍节目,「三舍·日出」要火了!张伟的民宿就在石塘。高居石塘珍珠滩的山头,错落石屋依着山势林立;大部分的客房带独立院子和景观露台。前有湖南卫视的《亲爱的客栈》,几个大明星跑到风景里开民宿,带火了泸沽湖的慢屋。去年10月,江苏卫视综艺节目《三个院子》在石塘拍摄。节目开拍那天,一波波迷妹从各地奔袭而来,现场有50多位保镖,据说还请了当地的武术高手贴身保护。之后的几周,张伟的「三舍·日出」持续爆满。张伟来温岭十几年了。和大部分海边民宿一样,这里的淡旺季很分明:通常进入11月就是淡季,彼时,村里最欢腾的声音是路边的狗吠。这种无奈的寂寞会一直持续到来年3、4月,伴随着天气逐渐回暖。但这并不妨碍民宿发展,2015年的石塘,大家只知道「海山生活」和「流水人家」。两年后的今天,绵延山坡上散落着海阁云天、渔村影像、渔村小叙、栖衡石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整个石塘的民宿,具备一定规模的已经超过20家;**小小加起来近60家,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温岭石塘,恰是浙江区域民宿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内,浙江民宿在迭代的基础上,冒出了一批新生力量:他们从0到1,手脚快的甚至已是扩建出7、8家店;他们和各地**、消费者,刚刚经历过一轮热情拥抱、相互点赞的蜜月期;他们对莫干山爱恨交织……最近,他们越来越感觉到:一度被热捧的「小而美」,才红了几年,怎么似乎就不那么流行了呢?房屋越造越大,泳池是标配?2014年9月,在杭州从事IT的陈斌回到家乡石塘,在最东面的海边五岙村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我就是喜欢海边洁净的空气和蓝天,一种慵懒的生活状态。」从未接触过民宿的陈斌,刚开始时,只做口碑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去年开始,民宿越开越多,「我们不得不推销自己,回头来看,那时候自己折腾设计,房间装修得是有点简单了。」上个周末陈斌送走来自上海的游客,开始重新改造3号楼。陈斌在石塘又看中一块地,这次他不再单打独斗,跟当地一个做外贸生意的Andy合伙,找来杭州的设计团队「野奢一宅」,打造精品民宿,一间房的价格在1500元左右。「野奢一宅」离「流水人家」5分钟路程,一路上,陈斌气也不带喘地爬上爬下,熟门熟路地穿过老杨家的后门,指着边上一家大门紧闭的民宿,「这是我同学开的,在村里现在有三栋,两夫妻经营。」和云南等地有所不同,浙江的民宿主很少会说故事。他们更加务实:用开民宿的方式换取理想的生活,很好;床品、卫浴、泳池……只要市场有需求,有人买单,why not?浙江民宿的客群也越来越挑剔,有人抱怨说,这股民宿也要「野奢」的风气,都是被莫干山带起来的。哪怕在这个小小的海岛,千元一晚的海景房,如果只有设计,也不见得会有人买单。毕竟,竞争激烈,隔壁宁波舟山、温州洞头的海岛民宿也是遍地开花。「三舍·日出」选择了一步到位,除了独特地理位置和景观,无边泳池、酒吧的设计很是独特;石屋内娱乐设施也很丰富:台球、飞镖、酒吧、ktv、电影……陈斌也奔向这条路——完善配套。「这是一个海景餐厅、那边有一个无边泳池,直接面海。一共20个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风景,看山或看海。」陈斌想象着开业时,在无边泳池里喝着红酒看落日的情景。石塘民宿的队伍还在壮大,五岙村已无地可租,隔壁村都在开始拆建。「目前有3家小体量民宿找来谈运营。」张伟家在大溪镇,她已经好几周没有回家了。「早些年,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大都是非专业者,市场未饱和时,是能够挣钱,现在竞争激烈,精细化运营已经成为必须,很多非专业者逐渐有些扛不住。」张伟认为,靠着「蝶来」这个品牌,「三舍·日出」自去年开业以来,入住率维持在50%以上,大部分客人来自周边,宁波和温州居多。「你8间房、10间房,前台要不要配,管家要不要配,保洁要不要配?外地人留不住,本地阿姨又这么贵。经济规模的瓶颈摆在那里,单靠运营能力怎么解决。」陈斌认为,以后民宿会趋于规模化,「小而美」的时代一去不返。诗和远方的田野,贩卖体验的民宿依旧吃香?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爆朋友圈,许巍和高晓松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用来形容墟里再合适不过了。几年前,刚刚杀入民宿届的墟里,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小花:还没开业就刷爆朋友圈;开业后至今依然保持着将近100%的入住率;遇到热门假期,建议你提前半年预定。红成这样的墟里其实很迷你,两栋楼加起来也就6个房间,却有17位员工,还有几位海归——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更奇怪的是,墟里的客人从全国各地飞来,还要再花上一个多小时车程进山。墟里的老客特别多,「我们对每一位入住的客人都会回访,问他们在墟里度过的时候是否开心,以及还有什么可以改进地地方。」这是墟里一直在做的事情,墟里创始人小熊也经常在朋友圈po出客人的来信、评论。很多人从最初爱上,到后来迷恋的,其实并不是此间的山水、民居,而是在这里虚度的时光。奢侈的,不是乡村生活本身,是踏过千山万水换来的片刻宁静。永嘉的蓝夹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老人去世,这门手艺没了,想要保护起来,就只能进博物馆。我一直认为墟里要做的是一个乡村运营商,民宿只是一个切入口。」小熊说,想让这些濒临失传的手艺「活」下去。即将开业的墟里三号,在永嘉岩头,原是一个橡胶厂,改造后会设有传统手工工坊、有机餐厅和亲子区。小熊将它称之为「乡村生活实验室」,让村民做最擅长的,墟里去设计包装,让客人去体验去消费。明年,墟里还要在中卫开店,会有12个房间。大漠的异域风情让小熊迷恋,「我们打算把当地生活植入进去,已经找了当地设计师。」跟小熊有同样理想的还有设计师姚量,他是墟里的设计师,也是洞头花岗渔村民宿设计师兼合伙人。花岗渔村是姚量的乌托邦。姚量打造这个海岛的原型是那不勒斯普罗西达海岛,它是意大利电影《邮差》的拍摄地,比时光更超然的,是如渔网编织起来的海岛细节。应该这么说,花岗渔村更像是一个集当地体验、亲子互动、文创集市、轻户外体验于一体的海岛生活社区。毫无疑问,花岗渔村的发展是以住宿为主体,同时还带有和当地人、当地文化的碰撞。「将海岛生活展现出来,你看家家户户的屋外,无一例外晒满了鱼干、虾干。在这里你也可以拿出海钓回来的鱼,做一碗鱼饼,还在里面设计了一个窑房,可以跟着当地陶艺大师娄老师学捏泥巴,亲手做一个陶器。」姚量对石头房的翻新和修复,都会保留下那些斑驳的历史痕迹。目前,咖啡馆已经营业,民间手工艺小弄、民间食品工艺小弄、渔村生活陈列馆、渔村书画展览馆、渔村小书店、渔村小剧院、抓海螺体验区、包括体验式亲子农业教育观光区等等都将在二期和三期中一一展现。从租到买,民宿新的增值模式?有人说,现代人对待度假的态度是「进可攻退可守」。「总想纵情山水,又要睡得好。希望隐居山野,又想手机有信号。」离温州市区40分钟路程的楠溪江刚好都符合。在北京做生意的老郑前两年回到了永嘉,在楠溪江开了2家民宿,明年他计划发展到10家。「每个景点一家店,狮子岩、大若岩……把每个景点串起来。」眼见明年杭温高铁开通,郑端佩心思活络了,动作迈得有点大,他看中的是一小时经济圈带来的巨大商机。实际上,地并不是这么好租。新年前,老郑看了好几块地,只拿下了两块。楠溪江68岁的金兰玲老太太,由大儿子陪着住在岩头村的一栋三开间的沿江房子。老太太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身上打补丁的衣服洗得异常干净。经常有人问她,房子租不租。她不愿意离开这里,「这儿清静」,老太太自己拾掇门前的菜地,看着眼前的月升日落,拿出山泉水让我们解渴,「比外头的水好」。好的地越来越难租。这一点,老郑也意识到了,打算着哪天政策开放了,他也要去买地。安吉大乐之野店的业主丁根明,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从事房地产出身的丁根明嗅觉灵敏。两年前,在家乡安吉杭垓镇和村村,拿下了一个山头,去年他的民宿「大乐之野·绿山墙」店开张了。实际上,最近在杭州余杭,也有两位民宿主尝到了甜头。余杭区坡地村镇项目让野天堂创始人肖斐买到了15栋房子,赶上了这一波买地热潮的还有菩提谷的老宋。「土地资源现在很稀缺,买地就不一样了。」在肖斐看来,做民宿就是玩儿,而他看中的是这块地未来的增值空间。资本纷纷介入,民宿是门「大生意」?按照一家民宿8个房间的体量来算,开10个民宿,也不过80间房,这个体量还比不过经济型酒店。民宿似乎注定赚不了大钱。在江浙地区,民宿却逐渐成了一门「大生意」。在浦江,中国美院与台湾一家公司共同虞宅下湾老村,打造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民宿,第一期计划投资2700万元。新昌儒岙镇南山村被外来投资客看中,预计将投资8000万元整村发展民宿,首期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还有更重磅的,浙江后院部落投入1个多亿人民币,在桐庐白云村郑城打造一个民宿村,一共66套小别墅。一期已于去年开业。一个出身的老板,财务自由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田园生活,不计成本地打造这个民宿村。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次精神上、文化上的寻根运动。比起财富,这些人更重视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老板没想过要,不过每年的运营成本总要维持的,可能引进一个酒店管理公司,目前正在洽谈。」浙江后院部落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晓莺说,当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在农村过城市生活——风景、空气、水、食物都是农村的,房间里都是最现代的东西,壁炉、地暖,每一套别墅还配了厨房、客厅。大手笔的投入,回报和经营问题让人头疼。在建德乾潭镇罗村村山头,房地产出身的建德人叶德宇盘了一个几近荒废的小村落。那里以「夯土房」为特色,保存着传统农耕、农居、农俗风味,村落里一共26栋房子,目前已经改造好7栋。「还没想以后怎么运营,装修好以后,你可以来住,也可以来经营民宿。」叶德宇的想法是吸引一批开民宿的人来这里生活,一起打造这个世外桃源。同样,电影《内心引力》导演施秋荣和一群朋友在温州洞头村做了一个艺术家村落,他和当地的设计师朋友们,要把玩艺术的人集中到一起来。「需要时间打理。」对于空中飞人施秋荣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除了个人,有些地方**也推动了一些大规模民宿的出现,他们用低廉的价格提供土地,甚至提供已经盖好的建筑,吸引投资民宿。桐庐,便是最好的例子。**在早两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民宿主。「三生一宅」联合创始人高伟民是第一批入驻深澳古村开民宿的。由于房子涉及15个房东,如果一个个去签合同非常麻烦。因为政策好,高伟民直接跟村里签下了合同,三年免租,还拿到了桐庐最高金额的补贴98万元。高伟民签了20年,平摊下来每年租金三到四万元。在去年的首届中国(桐庐)民宿大会上,大乐之野、过云山居和云溪上三家品牌民联手签下了钟山乡长丘田村开发新项目。这是个整村开发项目,有50个房间左右的体量,还配备泳池、温泉、SPA、餐厅、书店等业态。建德距离杭州车程一个半小时,到今年5月「杭黄」高铁开通之后,上海过来的交通时间会缩短一倍以上。眼见交通上带来的便利,建德最近也动了起来,邀请「借宿」携民宿集群落地山河岭村和三都浪彩村,开出的条件也十分诱人——补助高达40%(300w封顶)。「我们看中的是民宿标杆的带动作用,集合多家品牌,吸引相关配套进入。」建德农办副主任沈光炎认为,集群的好处是可以从食、宿、行等多个方面构建完整的生态文旅闭环,助推消费升级。除了老板娘什么都卖,民宿本身也是商品?建德「骑行驿站」算是国内第一家自行车主题民宿。自行车元素在装饰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整间民宿墙上,地上,或是门上,都和自行车有关。30个间房,每个房间都配有自行车停车位。民宿还配套了一个「最刺激的骑行公园」——杭州勇峰山地车公园,有弯墙、飞包、跳台、DIRT JUMP等等各种好玩的点。有车友这样评价勇峰山地车公园:中国的Mini惠斯勒。由于特色明显,捷安特公司与他们达成合作,还有一些服装品牌也提供了赞助,现在店里会售卖各种跟自行车有关的周边商品。去年8月,天竺路新开了一间小清新民宿「未闻小筑」。民宿主理人宁宁,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在杭州一家园林设计院当设计师。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便想开一家民宿。从家具到雕塑、画作到摄影作品,都是她老同学的设计作品。「家具、画作、洗漱用品都是可以卖的,很多画作都是独一无二,价格也公道。」宁宁把一楼大厅布置成了艺术展示长廊,她又擅长拍照,朋友圈一发,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和网红。前不久,明星徐娇慕名前来住了三天。「我那天刚好有事情来店里,这个人很眼熟,一看,嗨,是徐娇。」征得对方同意后,宁宁把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很多人找过来要在同样的位置拍照。一开业就成了网红,宁宁这种算运气好的。去年,白乐桥的民宿刚经过一场相爱相杀。按照行业规律,5年左右要翻修一次。去年白乐桥出走了一批民宿,都是2012左右进场的,刚好五年,到了装修期,而房租还在涨,成本回收期越来越长。「趁早拿着前两年赚的那点小钱,再拿一笔转让费,不想陪跑了。」小武在白乐桥开了5年民宿,不想再砸一笔装修费进去。有人离场,也有人进场。温岭人老连,去年5月在白乐桥接手了三栋小楼,转让费加房租就将近200w,加上装修一共花了500万元。香樟云舍共20个房间,房价从600元到800元不等,这个规模在白乐桥算大的。老连是做市场出身,曾给各大电商供过货,他进场的理由是,「我把当成一个产品来做,不靠住宿赚钱。」老连在民宿一楼开了一个咖啡馆,白乐桥是景区人流量大,咖啡馆上个月做了1.6w,老连打算把餐饮、酒吧也开起来。「手工,亲子等都可以做打包销售。但前提是一定要先把产品最好,确保住宿体验,多元化收益这块的潜力非常大,做到极致后跟客房收入1:1都是有可能的。」老连来玩笑说,店里除了老板娘什么都卖。他已经跟房东说好,房东的茶园只给他供货,以后带客人去茶园体验,卖茶叶。后记因为主业不是读金庸,只依稀记得,中原的大侠严肃而乏味,云南的奇门异士最多,至于吴越之地……有侠客吗?好像商人比较多啊?对,我说的是民宿。(来源:钛媒体
作者:借宿 )《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五大多数泛亚都经历过这样一个分水岭――在某一时刻,他们的生活戛然而止,旧有的人生轨迹和未来的理想蓝图不复存在,如同走到了断崖边,前方再无路可寻;同时,身后一道闸门迅速而沉重地落下,砸出一声巨响,那是对过往生活的道别。日是李露的分水岭,那天她怀着一丝希望,走进了位于昆明市滇池路的泛亚交易所,她的目的是取回自己存于泛亚账户中的140万元。混乱的交易所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有人瘫倒在地,有人背着孩子哭喊,有人推搡着泛亚员工,有人在云南省金融办的工作人员面前跪下,也有人直直地站着,眼神空洞,一言不发。李露的希望就在这嘈杂中熄灭了,甚至少有人注意到她,人们有各自的悲哀与不幸,谁都没有资格声称自己是最凄惨的那一个。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灾难。泛亚的全称是“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也是国内客户规模最大的现货交易所。2011年成立后四年间迅速扩张,至少22万投资者被吸引参与,涉及资金达400多亿人民币。但最终显示,这不过是一个局,投资者们绝大多数都将血本无归。不经意间闯入李露是山西太原人,泛亚董事长单九良也是山西太原人。或许是出于对老乡的信任,尽管山西距离云南数千公里,但这里有很大一个泛亚投资者群体。在泛亚危机爆发之前,李露过着一种西式的生活。53岁的她,身材与皮肤均保养得当,在太原经营着一家收入颇丰的服装店,和丈夫之间财务独立。她对奢侈品感兴趣,收集了许多名牌包和手表,用她自己的话――“喜欢精致的东西”。李露每年都要出国旅游,但面对移民国外的朋友,她总会忍不住开玩笑道:“你们不爱国,美国护照有什么好?”戏谑之中也有认真的成分。她深信,在中国,通过个人的努力也能积累下财富,并享受不亚于美国的优渥生活。相较之下,另一位投资者谭燕的积累之路,则是典型工薪阶层的缩影。1989年儿子出生时,夫妻二人只有500元积蓄,“正好生孩子住院押金就要交五百块钱。如果要交六百块钱我就不够了。”谭燕今年50岁,是太原一家国有煤炭企业的办公室职员,属于大众眼中“稳定”的工作,每月薪酬两三千元。谭燕的丈夫早年与人合伙做长途运输,收入有一单没一单。领着小老百姓能凑合度日的薪资,谭燕保守而现实,没有奢侈的追求,做着最普通的梦――攒下一笔钱,给儿子买房娶媳妇。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谭燕逛街从不进品牌店,她身上的衣服都是商家断码的特价货。二十年来,夫妻二人一共省下40万,再加上卖掉旧房子所得的60万。100万,足够给儿子买一套新房子了,“完成我做母亲的任务。”谭燕想。当谭燕朝着自己朴素的未来缓缓迈步时,距离太原不远的山西一个小城里,老党员马建国也在为儿子的事情忧心。马建国71岁,有48年党龄,退休之前曾任信访办主任,他相信自己在这一位置上是称职的。“我会审查维权者的问题,需要找哪个单位协调我就找哪个,有人推脱,我该批评就批评;还有一些更大的事,我就亲自搞调查,你有什么冤屈,我直接上报给市委副书记,他也很支持我,我跟公检法联系,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在这座四线城市,每月四五千元的退休金足以让马建国过得舒适。但2013年12月,马建国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第一次手术中,为了固定受创的骨骼,儿子的左腿内被植入了钢板。待恢复之后,还要进行二次手术,以将钢板取出。为了这第二次手术,马建国准备了19万。“公务员的工资也不高,我个人非常反对吃喝贪占,从来不做这些。所以我只有这么多钱,这是我一生的积蓄。”2014年6月的一天,马建国遇见了在公园里做宣传的泛亚人员。泛亚推出一个叫“日金宝”的。宣传中,该产品“保本保息,资金随进随出”。“日金宝”的原理是,日金宝的委托方为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方,受托方则是日金宝投资者。投资者购买日金宝,也就是为委托方垫付货款,委托方则按日给投资者支付一定利息(资金自申购成功日起每天有万分之三点七五的收益),并在约定时间购买货物偿还本金。“一开始我还不大相信,就把他们的资料拿回家研究。”马建国说。与外界的偏见不同,泛亚投资人在过往的经历中,大都极为谨慎。虽然也存在刷泛亚赚取的个例,但吸引大量投资人的不只是13.68%的,而是泛亚对资金随进随出的承诺,以及地方**背书所带来的安全性保证。正如泛亚宣传网页上所说的那样――“适合人群:风险偏好低,用于资产管理的时间有限,希望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在泛亚之前,马建国从未参与过股市、理财产品和。但是在研究过泛亚的宣传资料,并在网上搜索之后,他放下了戒心。由于泛亚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资金可以随进随出”,马建国放心地将准备给儿子做二次手术的19万元逐次投入其中。同一单元楼的几个邻居亦曾向马建国咨询过泛亚的安全性,这位热心的退休老干部告诉他们:“行,这是国家搞的,还有**的红头文件,合法,国家支持,中央电视台也播放过。”“这样就忽悠了好几个人进去,我心里也很难受。”马建国事后懊悔道。谭燕的理财之路更可谓步步谨慎,如履薄冰。这个天性胆小的女人冒过的最大一次险,是在2007年拿5万块钱冲进了的大军里,没过几天,看见走势图下行,她又急急忙忙地将钱撤了出来,赔了一万多。“当时就发誓,以后凡是冒险的活儿我都不干了。”从此以后,家里的钱谭燕只在银行存定期。直到2013年5月,她经朋友介绍接触到了泛亚。泛亚在太原的授权服务机构业务员热心地邀请她去听几堂课。“几千人,会场满满的。感觉什么手续都有,**那么大的印章,觉得挺正规的。这个盘子这么大,它怎么能是一个陷阱呢?”一开始,胆小的谭燕只往里放了两万元,在确定了资金可以随进随出后,看着利息一天天地进账,她遂将到期的银行存款逐一转入泛亚账户中。每月3000元工资一到手,她便先转2500,自己只留500元用作一个月的花销。“多放一天就多一天的利息,就是这样的心态”。2015年2月,谭燕将卖房所得的60万元也存进了泛亚账户中。李露则是在银行里接触到泛亚的。泛亚的推广渠道铺设甚广,与诸多银行均签署了《联合市场推广协议》。许多投资者都曾反映,有泛亚人员入驻银行营业大厅,发放宣传材料,办理开户手续。李露也自认为方面是个胆小的人。“有人给我推荐(年化)18%的,那种的,我不敢做。”但泛亚的业务员说服了她,“他让我看红头文件,我就相信了他们说的**监管。”李露先投了70万元到泛亚账户里。许久以后,当上述这些人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讨回自己的财富时,他们也曾回首思考究竟是什么牵着自己走进了这个困局,他们在自己制作的申诉材料中总结道:**红头文件支持+官方媒体宣传+行业部门领导出面赞扬+代为推销。崩溃来临2015年春节后,一丝不安全感始终萦绕着施巩。36岁的施巩,受过良好的教育,思维敏捷、清晰。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太原打工。“三天吃一袋方便面、两个馒头的日子我有过,露宿街头的日子我也有过,有时晚上不知道去哪儿落脚,因为我不是太原人。”最终,他靠房地产生意起家,积累了令人羡慕的身家。多年来,施巩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春节之后,他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我在泛亚的资产比例过高,我对它不了解。”他坦承。他的泛亚账户中有550万。“为什么我这个阶层的人会进入泛亚?因为2012年以来,干什么都不好,风险多,赔钱。所以我们就想找一个不投资、稳妥的渠道去保护胜利果实。一开始我们是做,但非常低,生活成本又这么高。”2014年6月,施巩经朋友介绍,得知了泛亚。13.68%的年化收益率,在施巩看来并不离谱。“社会上一半的诈骗,多数是以利诱惑――给你20%、30%、40%,泛亚不是――它给了一个高限,这对于我们经商人而言,不高。”他随即又强调了一遍:“很不高。”尽管如此,谨慎的他还是请教了银行的朋友,朋友告诉他,13.68%几乎是理财的高限,“略微糙了一点,你多操点心。”朋友说。“那意思就是,一旦有负面的报道,赶快撤。”施巩说。然而,施巩并没能及时看到泛亚的负面信息。日,云南证监局曾在其官网的一篇动态发布当中表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风险巨大,但这一消息在当天下午即从证监局官网上消失。在施巩事后看来,这显然是泛亚的一次灭火行动。“它充分了解媒体的重要性”,施巩将之形容为一种“残忍的精明”。即便意识到了自己在泛亚的资产比例过高,施巩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撤离。他曾向身边其他投资泛亚的朋友提出自己的疑虑,“他们通过泛亚的高管打听,对我说,你放心吧!绝对没有问题,比存到银行还呢。”3个月后,当施巩再想撤出资金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不了了。“完啦!”他心想。2015年4月,泛亚出现兑付危机,投资者们的钱已无法取出,但彼时正因腰椎间盘突出而住院的李露对此并不知晓。及至2015年5月,当兑付危机进一步发酵,泛亚居然还以“交易所成立4周年,回馈新老客户”为噱头,将提至14.23%,以期吸引更多人进入,延缓危机的全面爆发。直到此时,李露对发生的一切仍毫不知情,机构的业务员非但未将实情告知她,反而以本月利息更高为饵,再次诱使李露向泛亚账户转入了70万元。5月底,李露终于知道泛亚的情况,她疯狂地联系机构业务员,“天天逼他”,她的律师丈夫此时也出面“威胁”当地机构经理。“就这样,陆陆续续地出了一些钱,开始每次3万、5万的,后来越来越少,变成了一千、五百,有的时候出一百,最低的一次出了86元。”如同一个被越拧越紧的水龙头,每一滴流出的水都是奢侈的。进入7月份,这个吝啬的水龙头终于被彻底拧死,李露再也拿不到一分钱了。140万,并不至于让原本生活优渥的她跌入谷底,“是的,我还有些积蓄,是的,我没有把钱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她仍像个失去了一切的穷人,痛苦极了,“我这个钱挣得和别人不一样,太辛苦太辛苦了。”腰椎每一次撕心裂肺地痛都在提醒她,这些钱的意义。心态上的挫败则更为彻底,“我现在都不敢想,我过去居然会花一两万去买一个包,想都不敢想。再也不敢理财了,人民币就是贬值我也认了。”她变得多疑而敏感,“我胆小到什么程度,银行(年化收益率)4.5%的理财我都不敢做。”一接到电话销售,对方刚说一句“您好”,她便急不可耐地破口大骂“骗子!骗子!”谭燕则在2015年6月,发现无法从泛亚账户里取出钱了,但她不敢告诉丈夫。一直到8月10日,丈夫为儿子选中了一套房子,打算出手买下,谭燕终于瞒不住了,将实情全盘托出。“那是我们两个人的全部,真是身家性命全放进去了。”她的丈夫性格内向,一直沉默。“他没吭气,他确实看上那个房子了。”日早晨,和平时一样,手机闹钟响了。谭燕醒来,发现丈夫的脸发黑,已经没有了气息。“急性心肌梗死,他从来没有这个病史。”她相信,自己的丈夫是被气死的。这个胆小的女人全面崩溃了,她一生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用尽全部力气,以期让脆弱的家庭方舟避开航路上每个暗礁。现在,竟因为自己的过失,这艘船彻底倾覆了―儿子的房子没有了,丈夫也没有了。煤炭行业近年来不景气,她和儿子所供职的国企陷入了无法开支的境地。而家中所有的积蓄都在泛亚的账户里。丈夫的丧葬费,还得依靠朋友借钱筹措。到了2015年12月,谭燕已经流不出眼泪了,人们只能从她拧成一团的表情判断,这个女人在哭。最初的痛苦和悲伤已经被刻骨铭心的仇恨所取代,“我一定要要回这个钱,要不回来我就去抢,就算杀人我也要抢回来。”她歇斯底里地咒骂,骂泛亚、骂银行、骂体制。“对不起死者,对不起活人。”这是她在骂自己。同样感到对不起活人的,还有马建国。儿子身体里的钢板日渐压迫着坐骨神经,但他却毫无办法,“弄不好要瘫痪”。他已经拜托老战友在北京联系好了一家医院,可是他早已准备好的手术费却被套在泛亚困局之中,这令他心焦不已。他在网上频频撰文谴责泛亚和**,但他却坚决拒绝外国媒体的采访,“这是中国自己的事”。“一夜回到民国前,”施巩形容自己的处境,“比解放前还痛。”他欠下了一大笔外债,现在,他必须一边运作自己的企业,一边去给别的雇主打工。“我需要去为别人打工来支撑自己的小企业,一旦我的企业垮了,我的员工就只能另谋他路。”令他感到诧异的是,即便危机到了如此地步,一些泛亚机构仍在吸金。2015年5月的某一天,施巩前往太原当地的机构讨要资金。当他看到仍有不知情的人准备开户存钱,便主动将实情告知。一位客户经理见状将他拉到一旁,“施总啊,你最好能介绍新客户进来,你要是不能介绍客户吧,就不要管别人把钱存进来,他们的钱不进来,你们的钱怎么出得去呢?”施巩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仿佛在看一个怪物。屡战屡败的维权叶强发现自己没钱了,对他而言,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已经4个月没有给员工发放工资了,公司的暖气费也在拖欠着,更令他深受刺激的是,自己居然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半年前,即便用最严苛的标准衡量,叶强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有钱人。他的公司是山西的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家大业大。半年后,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剃了多少次光头,不如此,则无法掩饰失控生长的白发,他今年只有32岁。这半年以来,他很少能在凌晨两点前入睡,“无论多累,都睡不着”。叶强的身份非常尴尬,一方面,他是受害极深的投资人,他的整个家族在泛亚投入了6000多万,其中有他自己的1000多万,其余的是父辈叔伯们一辈子的心血;而另一方面,他同时是一名泛亚授权合作机构的法人,这意味着,有许多投资人通过他的机构,将钱交给了泛亚。这些人是他的客户,而他们此刻血本无归。这笔账,难免会被算在叶强头上。经营小额贷款多年的叶强,从未觉得泛亚的年化收益率是个问题。“13%、14%左右的利息,按民间说法,才一分多一点,是一个合理的范围。现在民间放贷二分、三分再正常不过了。”直到2014年之前,叶强的小贷业务都较为顺利。因此他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泛亚之中。进入2014年之后,受经济下行影响,全国范围内小贷公司业务规模明显下滑,亏损的情况大量出现。“小贷说白了,就是换钱给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要是不好了,小贷就不好做了。在山西,就是煤矿的原因。”叶强说。面对严酷的行业形势,叶强萌生了退意,于是他陆续将小贷业务中的资金撤出,转入泛亚之中。“我们是坚信这个东西没有问题,才会把身家性命放在里面。”即便发生了兑付危机之后,叶强仍觉得这不是一个难题。“作为金融行业而言,是难免的,偶尔发生一次是正常的。因为当时中国股市比较火爆,钱肯定是往钱多的地方跑。”当兑付危机持续到6月份时,叶强开始感到焦虑,考虑到客户将面临“能进去,出不来”的情况,他的机构决定停止新开账户。然而,一些投资者在被婉拒之后,仍坚持前往另外一家机构开户。当危机持续了半年之后,叶强和全国各地的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压力。从6月开始,便有知情的客户开始向他讨要资金,“每天都有,一直持续到现在,不间断。”他开始受到威胁,“如果不解决,我不活,你也不用活”,一位客户对他说。“我内疚得不行,我理解客户所有的行为。”叶强说。迫于压力,叶强只得举债接盘,“我举债大概700多万去帮客户。我的钱进,他的钱出。挨个解决,到后面就解决不动了,因为我的资金也全在(泛亚)里面,现在已经弹尽粮绝了。”许多机构法人都有过类似的接盘经历,甚至有人被愤怒的客户限制人身自由或遭到殴打。无奈之下,叶强和全国数十家机构的法人于2015年9月前往昆明泛亚交易所,“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往下走了”。“说是开会,其实相当于跟大家通报一下”,在会上,泛亚向众机构负责人提出了“”方案,“当时得到的回复非常惊人,交易所就摊牌了――就说‘我们没有办法了’。”泛亚希望合作机构能够安抚投资人,使其接受“债转股”方案,但是参会的机构负责人们普遍不愿意。“当时机构(负责人)都懵了,当场就有掀桌子的。我也懵了,怎么可以往这个方向去,那个风险,作为普通投资人来说,是完全无法抵抗的。这完全背离了泛亚原来承诺的‘无风险’。”这次会议让叶强断送了希望,他当即从昆明乘机飞往北京,加入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于日在证监会门外发起维权活动,要求泛亚。正是这一次维权活动,使得泛亚危机在媒体上得到了大规模曝光。其实自2015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便陆续发生了多起不同规模的泛亚投资者维权活动。李露7月从昆明回来之后,便立刻投入了维权之中。通过在昆明与各地投资人建立的联系,她发起了全国联名报案,在此后的历次全国协同行动中,她一直负责与各地代表的联络。操办完丈夫的葬礼,谭燕每天来到太原的泛亚授权合作机构里痛哭,逐渐认识了一些本地的投资人。众人决定将当地的受害者联合起来,进行维权。他们逼迫着机构交出客户名单,然后开始逐一联系。“分给我200人名单,我就在家里不停地打电话。”最终,200人中有80人被谭燕说动,决定加入维权行列。维权者们称彼此为“难友”,他们几乎覆盖了所有社会阶层,从资产过千万的公司老总,到每月领着微薄退休金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在各自固有的生活轨迹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有任何交集。如今,他们聚集在一起,只因同一把镰刀齐刷刷地收割了他们的财富。他们曾经富有也好,向来贫穷也罢,如今都不重要。就像原本长短不一的韭菜,刀锋所过之处,只留下一截短短的根茎,昨日的葱郁已与今日无关。全国的数千名投资者决定于日再次集体进京请愿。但适逢北京开会时期,许多投资者未能到达北京。10月25日晚,提前到达北京的28个省市投资人代表在酒店内即被警方控制,以致次日的请愿活动缺乏有效组织。马建国也来到了北京,但他并没有加入这场集体维权活动,反而又自觉做起了的工作。“我们市一共有47个人要去北京。有的已经进了京,我让他们回来了;有的还没进京,我告诉他们‘不要来,现在开五中全会,不是解决咱们问题的时候。你们在街上喊两个口号解决不了问题’。”但儿子体内取不出的钢板,始终是马建国心里的一根刺。回不去的本来生活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围堵宋鸿兵一事,其实并未经过缜密的预谋与布置。宋鸿兵是一个***者,研究世界金融历史。著有《货币战争》系列丛书,长期高居中国畅销榜榜首。宋鸿兵曾经在泛亚的宣传中为其站过台。日,宋鸿兵受邀前往太原万达广场发表演讲。这一天,58岁的泛亚投资者谢涛早早来到了会场。进场之后,她环顾会场,发现观众并不多,还余下许多空座,于是她在投资者的群里传出消息。收到消息的投资者们陆续进场就座,宋鸿兵也已经登台演讲,“我们都在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坐着,没有座位的在后面站着,始终没有发出一点异声,他们一点警觉都没有。”人们心照不宣地等待着演讲结束。在演讲过后的提问环节中,投资者们递上条子,询问泛亚的事情。后来发生的事情都被视频记录下来了,激动的投资者们上台围住了宋鸿兵,质问他为何为泛亚站台。由于事前准备不足,投资者们并没有带上纸和条幅。好在现场主办方的礼品袋里赠有一张福字贴,人们便在它的白色背面写上口号。因此在视频里看来,投资者举起的口号纸背面竟是一个红色的福字。“这个事情实际上不算有预谋,有预谋的话,大家肯定准备得更充分。”谢涛说。这一粗糙的围堵行动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各大媒体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太原。他们终于引起了维权以来最多的关注。但这个国家是如此庞大,每日都要产生众多喧嚣的头条。每一个遭遇不幸的人都明白,只有持续发声,才能使自己不被湮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日,太原的投资者们在冷风中发起了又一次维权,但当他们路过山西省信访局门口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们遇到了在此请愿的的投资者们。这家曾经占据央视新闻联播前的、达728亿多元的平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投资人数超过90万。日晚间,新华社发布消息称,“e租宝”网站以及关联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随后,e租宝官网、APP无法正常打开,引起了投资人的恐慌。12月22日,e租宝的投资者们已经提前在信访局门口拉开了条幅。泛亚投资者们继续前进,队伍交错的片刻,两群不幸的人相互挥手示好。行至山西省委省**的大门口,泛亚的投资者们拉开条幅,开始呼喊口号。随后,e租宝的投资者们也行进至此,双方在省委大院的两边,各自站定,各自呼喊诉求。同一天,在北京银监会、最高检、中纪委的大院门口,也聚集着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泛亚投资人。就在2015年的最后这一个月里,除了e租宝外,相继崩盘的还有**集团、MMM等,而不知名的小平台和更是多如牛毛。在一次饭局之上,李露无意间透露了自己陷于泛亚的情况,令她意外的是,七个人的餐桌上,居然还有另外两人面临与自己相似的困境。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人都跑了,找不着了”。同一时刻,谭燕坐在萧条的办公室里,努力回想生活本来的样子。“很幸福。我们三口人那时真的很幸福。”(《凤凰周刊 》吴如加)《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六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时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 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2块钱。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 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 ,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 ,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中所有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它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 ,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人生的每个抉择都像是一个赌局,输赢都是自己的。不管你压的赌注大与小,选择了就没有反悔的机会。输不起的人,往往也赢不了!这才是做父母之道。 www.chr918.com中海资本是集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大、大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专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旨在为中小额投融资者、高净值人群投资者提供三位一体投融资链条和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立足成为互联网金融杰出领航者。↑↑↑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大家看后转发到朋友圈,赞一下,大家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发布的动力!《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七来源:财经内参(ID:mofzpy)导读:他曾是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在他34岁的年纪,他被迫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柴静曾经对他有个专访,问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他说,现在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50岁的时候,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陆步轩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袭,这些年,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一陆步轩!一位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当然,他也是内参君的同门。一个儒雅的教授?一个手握权柄的官员?亦或一个精明的商人?这些形象,是陆步轩父母对他的期许,也是陆步轩曾经对自己未来的设计。然而,都不是。陆步轩只是一个屠夫,一个卖猪肉的。卖猪肉这个职业,估计与陆步轩对自己形象的想象也相距甚远。以至于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好在是在北大,当陆文轩说出这话时,台下学子一片掌声,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对于许志宏这句话,陆步轩当时只是黯然一笑!卖猪肉的陆步轩,此时正处于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看不到希望。无论谁告诉他职业不分贵贱,他都不相信。对他来说,那些励志的漂亮话听起来似乎并无意义。二陆步轩本来是该绝望的。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把他高高捧起之后,又狠狠砸下!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陆文轩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场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曾经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也做过不少小生意。陆文轩迷茫过,消沉过,但他没有堕落。在他34岁的年纪,他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开始转型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到了农贸市场的小贩。2003年,他开始以“眼睛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广泛关注,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柴静曾经对他有个专访,问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陆步轩说,现在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陆步轩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事屠夫这个行业,他内心一直渴望从事学术类的工作。即使是社会褒奖他,他仍然感到自卑。因为当屠夫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可以做,当一个人在年轻时代花了多年时间接受专业训练之后,再去杀猪卖肉,对知识和智力都是一种浪费。他甚至在书里写,如果认为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的话,为什么不在北大开设屠夫系,内设屠宰专业、拔毛专业、剔皮剁骨专业,那样卖起肉来岂不更专业?不过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陆步轩却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十二头猪。而且即使陆步轩觉得自卑,感到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依然是认真的对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猪肉生意之外,他也笔耕不辍,还写了一本《屠夫看世界》。人生,最不能放弃的,是不断的自我成长。内参君一直赞许这样的话:人生最宝贵的,还真不是豪车洋房,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只要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奔跑,就永远不会失去失望。即是你是卖猪肉的屠夫,只要你永远不丢失奔跑的心,只要你腰上的剑磨锋利了,你就有成为牛人的希望。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陆步轩卖猪肉的同时,有一个和他极为相似的人,正在远方注视着他,并向他伸出手来。他就是陈生!陈生是陆步轩的师兄,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然而不到几年时间,不安现状的他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辞职下海,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卖酒和饮料,成为一名商人。真正让陈生和猪肉联系在一起,是媒体曝光陆步轩以后。“当时所有人都在不可思议和批评,只有北大的许校长说了句‘我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也可以卖猪肉’,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种下了颗种子,所以当我决定卖猪肉时,我说一定要卖出北大水平。”陈生回忆说。陈生决定和陆步轩联手卖肉,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陈生和陆步轩自己养猪、自己卖猪。他们卖的猪,除了品种土,猪场还拒绝采用现代常用的定位栏,取而代之的是半开放式的大空间,让猪自由活动,猪场里还设有音响,专门给猪听音乐,因为他说猪和人一样,只有心情愉悦,才会长得又肥又壮。陆步轩凭着自己多年屠夫的经验,和陈生合伙开办了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他自己编写讲义《猪肉营销学》并亲自授课,填补了屠夫专业学校和专业教材的空白。学校越做越大,每年,“壹号土猪”都会应届大学生,经“屠夫学校”40天培训,学**肉分割、销售技巧、服务礼仪、烹饪等,再前往档口工作。此外,他还结合自己当屠夫的经历,写出了不少屠夫学校的教材。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那些命运给他的磨难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财富,成了他的立身之本。陆步轩再也没有自卑感了,他说了: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四2016年,北大屠夫又出手了!陆步轩再次起飞!赶上了互联网的大潮,壹号土猪登陆天猫,将成为第一个“出栏”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猪肉品牌。这次,陆步轩要赶猪肉上网卖,做北大屠夫做的事情!这一年,陆步轩50岁,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袭,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陆步轩自信从容,他想得更多的是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50岁的陆步轩,已经从“抹了黑”的羞愧,变成“不丢人”的激情;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今天的“屠户大王”,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成长的正能量,在京12家店铺的“大排场”,更是引来众人驻足喝彩。是啊,人生是一次马拉松,你有时候会看到一个人又一个人超过自己,看到自己孑然一身,充满孤独与绝望,甚至你会在比赛中跌倒……然而,只要你仍然在奔跑,你所经历的一切,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都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的力量来源。五人的一生很漫长,站在人生的某个特别的位置上,我们常常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这辈子就要这样庸碌地过下去?有些人由此死心度日。但陆步轩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个时代,更多的人选择了挑战自己、完美逆袭。陆步轩和陈生在卖肉的同时,他们的一个北大师妹,柳青,正如笼中之鸟,正在高大上的投行高盛里挣扎。最终,她选择了从繁华中出走,开始重新创业。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本质上,和陆步轩和陈生是一样的!柳青从高大上的投行高盛,到做滴滴打车的CEO,当被问及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的不同,她说,“原来住四季酒店,现在住汉庭;原来坐头等舱,现在坐经济舱;原来不求人,现在要求人。”有人评论,柳青克服住汉庭,坐经济舱的心里落差容易。毕竟创业初期,本来就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但是,原来不求人,现在要求人,这个点上,需要时间和谦卑隐忍来克服内心的骄傲;这不容易,因为这触碰了尊严,地位,认可,等等人性中最敏感和脆弱的神经。人生需要扛过去,扛过去,才能胜利。即使失败,也是虽败犹勇,因为你是自己的英雄!梁冬说起过,有一次打车,遇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聊起来是,发现这位司机居然很熟悉曾经的首富黄光裕。黄光裕十几岁的时候来北京开一个卖二手电器的铺子,就租住在一个这个出租车司机家里。冬天晚上很冷,黄光裕关紧门窗御寒,结果煤气中毒。就是当年这个年青的出租车司机,背着黄光裕去的医院,把他抢救回来的。那时候他不知道他背着一个未来的中国首富!六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无论是陆步轩还是陈生,无论是柳青还是黄光裕,现在那些在我们眼中牛逼闪闪的人,他们背后的故事是很苦很苦的。他们的独特经历,恰恰是让成功从“胁迫”到“主动”的一次精彩“逆袭”。归根结底,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深不见底的绝望,经历过别人的冷眼耻笑,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悔恨,才能成熟和强大起来。但也请你相信,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足够的渴望、足够的耐力,老天爷就会在那种全是墙的地方给你开一扇门。一切的磨难,最终都将成为财富,只要你有老电影《肖申克救赎》里说过的那种鸟儿的品格:“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穿越绝望,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一定是你!只发精品,拒绝糟粕通过淘金社公众号,能够让用户更加详细的了解我们公司的最新信息,为您的等提供优质保障。《当年的小女孩摆摊六年,养活家里十人,谁也没想到38年后身价百亿》 精选八导读:他曾是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在他34岁的年纪,他被迫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柴静曾经对他有个专访,问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他说,现在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50岁的时候,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陆步轩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袭,这些年,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一陆步轩!一位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一个儒雅的教授?一个手握权柄的官员?亦或一个精明的商人?这些形象,是陆步轩父母对他的期许,也是陆步轩曾经对自己未来的设计。然而,都不是。陆步轩只是一个屠夫,一个卖猪肉的。卖猪肉这个职业,估计与陆步轩对自己形象的想象也相距甚远。以至于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好在是在北大,当陆文轩说出这话时,台下学子一片掌声,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对于许志宏这句话,陆步轩当时只是黯然一笑!卖猪肉的陆步轩,此时正处于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看不到希望。无论谁告诉他职业不分贵贱,他都不相信。对他来说,那些励志的漂亮话听起来似乎并无意义。二陆步轩本来是该绝望的。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把他高高捧起之后,又狠狠砸下!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陆文轩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场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曾经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也做过不少小生意。陆文轩迷茫过,消沉过,但他没有堕落。在他34岁的年纪,他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开始转型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到了农贸市场的小贩。2003年,他开始以“眼睛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广泛关注,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柴静曾经对他有个专访,问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陆步轩说,现在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陆步轩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事屠夫这个行业,他内心一直渴望从事学术类的工作。即使是社会褒奖他,他仍然感到自卑。因为当屠夫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可以做,当一个人在年轻时代花了多年时间接受专业训练之后,再去杀猪卖肉,对知识和智力都是一种浪费。他甚至在书里写,如果认为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的话,为什么不在北大开设屠夫系,内设屠宰专业、拔毛专业、剔皮剁骨专业,那样卖起肉来岂不更专业?不过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陆步轩却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十二头猪。而且即使陆步轩觉得自卑,感到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依然是认真的对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猪肉生意之外,他也笔耕不辍,还写了一本《屠夫看世界》。人生,最不能放弃的,是不断的自我成长。内参君一直赞许这样的话:人生最宝贵的,还真不是豪车洋房,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只要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奔跑,就永远不会失去失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信电视 总经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