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弗朗茨约瑟夫·格里帕泽 意思详解

确认过眼神,你是适合来“湖畔仙境”上奥地利的人!确认过眼神,你是适合来“湖畔仙境”上奥地利的人!信仰之旅百家号“确认过眼神,都是社会人”。在被社会人霸屏的今天,总有一些时刻感觉没有清静之地。不必为此烦忧,来“湖畔仙境”上奥地利,这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能让你免做社会人,当一个无忧无虑的上神。虽然上奥地利没有四海八荒、十里桃林,但这里有湖光山色、人间仙境;虽然上奥地利没有琼楼玉宇、仙宫妙舞,但这里有美食佳音、艺术盛宴。上奥地利的九大湖泊景点,能够让你惬意似神仙!我们先一睹为快吧。哈尔施塔特(Hallstatt)推荐理由:还在去广东惠州仿造的五矿·哈施塔特小镇?不如一睹奥地利最美小镇哈尔施塔特本尊的风采吧!哈尔施塔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真正的湖光山色之地,也是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14个湖泊中最富灵性的观光胜地。 Marianne Hope清晨的湖面不时笼罩着一层薄雾,偶然撑来一叶扁舟,激起的波澜在平静的湖面划出无数涟漪;傍晚的湖岸更是迷人,红树黄叶漫山遍野,天鹅水鸭浮游觅食,还有岸边花团锦簇的咖啡屋,成为哈尔施塔特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哈尔施塔特每年六月都会举行基督圣体游行,通常泛舟湖上举行弥撒。装饰着花卉的运盐船上设有祭坛,还有主教、辅祭人员和唱诗班。船上挂着教会旗帜,上面织有穿着各式各样传统服装的人们。哈尔施塔特同样也是十分浪漫的冬季旅行目的地,你可以在这里很容易就学会滑雪。巴德伊舍(Bad Ischl)推荐理由:茜茜公主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相爱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摆一个茜茜的 Posture,吃一次茜茜最爱吃的甜品,如果好运的话,还会遇上一个现代的弗朗茨。巴德伊舍坐落在特劳恩河和伊舍河之间的皇城,盐湖区的文化和地理中心。巴德伊舍曾经是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皇后伊丽莎白的夏宫。 Oberoesterreich Tourismus GmbH Hochhauser这里有值得一览的宏伟建筑:皇家别苑、莱哈尔别墅、城市博物馆(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和伊丽莎白在这里订婚)等等。帝国时期艺术家弗朗茨·格里帕泽、约翰·内斯特罗伊和弗朗茨·莱哈尔等曾经徜徉于巴德伊舍,并在那里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一年一度的莱哈尔音乐节是欧洲最激动人心的歌剧活动之一,这里还有不容错过的前宫廷承办商和皇家糕点师曹纳的甜食名点。阿特尔湖 (Attersee)推荐理由:在这里可以尽享欢乐,饱览绿松石色的湖水,感受著名艺术家的熏陶。绿松石色的湖水具有饮用水水质,湖畔别墅优美雅致。 Oberoesterreich Tourismus_Karolin Pernegger可以在阿特尔湖远足、骑车、游泳、张帆航行或放松身心,从水面或环绕湖水的群山之中也可以欣赏到 360°的全方位美景。文化爱好者还可以探访古斯塔夫·克利姆特中心、古斯塔夫·马勒作曲小屋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木桩建筑,这里的热门纪念品是克利姆特巧克力果仁糖。月亮湖 (Mondsee)推荐理由:电影“音乐之声”婚礼的拍摄地,清新梦幻的田园仙境。这是一个具有最佳水质的沐浴湖,坐落在壮丽的群山和连绵起伏的丘陵之间。 Wolfgangsee Tourismus清新的空气、茵茵绿草与梦幻般的山景,共同构成萨尔茨堡附近田园诗般的仙境。在风景如画的月亮湖地区中心是圣迈克尔大教堂,电影“音乐之声”的婚礼场景即在此拍摄,这里独特的背景很受新婚夫妇的青睐。特劳恩湖 (Traunsee)推荐理由:以度假区的陶瓷艺术而著名,是曾作为电影背景的湖畔城堡。特劳恩施泰因雄伟壮观的悬崖峭壁从特劳恩湖上升起,被看作盐湖区的守护者。 Andreas Roebl在度假区,阿尔卑斯山麓的丘陵延伸至北部石灰岩高山地带,如诗如画。在这壮美的景色中是水晶般清澈的特劳恩湖,它长 12.2 公里,宽 2.9 公里,深 191 米,是奥地利最深的湖泊。风景如画的陶瓷城格蒙登(推荐陶瓷纪念品)就坐落于湖畔,湖畔城堡也是一部著名电视连续剧取景地,值得一游。沃尔夫冈湖 (Wolfgangsee)推荐理由:莫扎特故居所在地,莫扎特的姐姐娜奈尔当年非常喜欢的景点。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信仰之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走在路上,趁着旅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bbc06a56e1992fefd166_b.jpg&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bbc06a56e1992fefd166_r.jpg&&&/figure&&p&&b&文 /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852a80f459d4b2aa80d2& data-hash=&852a80f459d4b2aa80d2& data-hovercard=&p$b$852a80f459d4b2aa80d2&&@东华君&/a&&/b& &/p&&p&我们经常会谈论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都知道它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如果要问前额叶皮层具体所在的位置及其所调控的认知功能的话,恐怕不少人并不能准确的说出来。因此,为了庆祝顺利的完成了博士学业,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将会撰写一系列的科普文章系统的介绍博士期间所研究的前额叶皮层及其功能。这次,我将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前额叶的解剖学位置以及其与其他脑区间的联系。&/p&&h2&&b&1、前额叶在哪里?&/b&&/h2&&p&前额叶指的是额叶的前端。要了解前额叶的位置,我们应该先了解额叶的位置。大脑的两个半球通常被分为四个脑叶(图1),分别是额叶(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和枕叶(Occipital lobe)。额叶和顶叶由中央沟(Central sulcus)隔开;外侧裂(Sylvian fissure)则将颞叶与额叶、顶叶分隔开;大脑背侧的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和腹外侧的枕前切迹(Preoccipital notch)则将枕叶与顶叶、颞叶分隔开。&/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6ee416c0c9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06&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6ee416c0c9c_r.jpg&&&figcaption&图1. 四个脑叶的位置及分界&/figcaption&&/figure&&p&根据所执行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额叶划分为数个区域(图2)。简单的说,额叶的前端是前额叶,前额叶的表层便是前额叶皮层,主要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相关;额叶后端的表层是运动皮层,主要与运动的控制相关。&/p&&p&运动皮层起自中央沟的深部并向前方延伸,在运动的准备和执行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与肢体运动相关的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和辅助运动皮层(Supplementary motor area)。此外,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之间还有与语言(运动)相关的布洛卡区(Broca‘s area)和与眼睛运动相关的额叶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s)。&/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8b13abc0f7f2c351eb269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303&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8b13abc0f7f2c351eb269_r.jpg&&&figcaption&图2. 大脑额叶的分区[1]&/figcaption&&/figure&&h2&&b&2、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的联系&/b&&/h2&&p&前额叶皮层是在系统发生上最晚出现、在个体发育中最晚成熟的结构,占整个成年人类大脑皮层面积的29%左右。前额叶皮层是与许多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关键脑区。例如,在抽象规则的认知、工作记忆、注意力调控,以及行为的计划和策略、思维和推理等功能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这个举足轻重的“天选脑区”会是前额叶皮层,而不是其他脑区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神经环路的角度来看待前额叶皮层。&/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c1ecf31e1b51b364dd018ac3c127e19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41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c1ecf31e1b51b364dd018ac3c127e19_r.jpg&&&figcaption&图3. 恒河猴前额叶皮层的解剖学联系[2]&/figcaption&&/figure&&p&前额叶皮层与其他的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具有广泛的神经投射联系(图3)。例如,前额叶皮层与纹状前视区、颞叶、顶叶有着交互纤维联系;与基底前脑、扣带回及海马有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发出纤维投射到基底神经节;是唯一向下丘脑有直接投射的新皮层。并且,前额叶皮层有非常发达的颗粒第IV层,接受来自丘脑(信息进入大脑皮层的“门户”)背内侧核的直接投射,是唯一与丘脑背内侧核有交互纤维联系的新皮层。&/p&&p&正是这种复杂的纤维联系模式决定了前额叶皮层功能上的复杂性,进而使其成为了“天选脑区”,负责着我们的高级认知功能。&/p&&h2&&b&3、前额叶皮层的分区&/b&&/h2&&p&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前额叶的功能,以及其发生的原因,我们则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前额叶皮层的具体分区,以及这些区域与其他脑区的联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2fc8c366fd6d45785bad4b_b.jpg& data-rawwidth=&992& data-rawheight=&429&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2fc8c366fd6d45785bad4b_r.jpg&&&figcaption&图4. 人类前额叶皮层的划分[3]&/figcaption&&/figure&&p&简单的说,依据各个区域的位置,我们通常将人类的前额叶皮层分为:额极(Rostral)、背外侧(Dorsolateral)、腹外侧(Ventrolateral)、内侧(Medial)和眶额(Orbitofrontal)皮层(图4)。&/p&&p&我们研究前额叶皮层的结构与功能时,最合适的模式动物是恒河猴。恒河猴的大脑结构和人类的很相似,但是要简单的多(图5)。它们的前额叶皮层依据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可以分为:背外侧、腹外侧、内侧和眶额皮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34cca9ef0b5_b.jp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692&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34cca9ef0b5_r.jpg&&&figcaption&图5. 恒河猴前额叶皮层的划分[4]&/figcaption&&/figure&&p&前额叶皮层的不同分区不仅在位置分布上不同,在具体所负责的功能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工作记忆、规则学习、计划、注意力和动机等功能相关;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参与了空间注意、行为抑制、语言等功能的执行;眶额皮层与行为抑制、行为决策、情绪与社交控制等相关;内侧前额叶皮层被认为与情绪、动机、学习、注意力调控、社交和行为决策等功能相关;额极是目前了解较少的部分,该脑区损伤的病人往往会表现出创造力、心智化能力、元认知等较抽象的认知功能的损害。&/p&&h2&&b&4、前额叶皮层各区之间及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b&&/h2&&p&那么为什么这些毗邻的前额叶分区在功能上会存在这些差异呢?近些年研究表明,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脑区与其他脑区之间的联系的差异所造成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35ae4c9f800fa59efb77_b.jpg& data-rawwidth=&1332& data-rawheight=&1622&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35ae4c9f800fa59efb77_r.jpg&&&figcaption&图6. 恒河猴前额叶皮层的一些内在和外在联系的示意图[5]&/figcaption&&/figure&&p&如图6所示,外侧前额叶皮层与感觉皮层的联系较强,从枕叶、颞叶和顶叶接受着来自视觉、声音和体感的信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与运动皮层有直接的联系,负责将前额叶皮层对其他行为的控制转变成实际的行动(运动输出)。额极和内侧前额叶皮层与颞叶内侧(Medial temporal)的边缘系统关系密切,因而在长期记忆、情感和动机方面的作用较强。&/p&&p&并且,前额叶这些分区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这导致各个分区所接收到的信息可以高效地分配到其他的分区中去。因此,前额叶皮层就犹如我们脑中的一个信息整合的平台,来自其他脑区的不同信息可以通过这个紧密联系的局部神经环路进行汇聚和交互作用,进而产生高级的认知功能。这也是前额叶之所以是“天选脑区”的重要原因之一。&/p&&h2&&b&5、前额叶皮层的组织形式&/b&&/h2&&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eff5f8bed06cab5ea476c77fbf81276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442&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eff5f8bed06cab5ea476c77fbf81276_r.jpg&&&/figure&&p&图7. 人和猴前额叶皮层的分区及其首尾轴(Rostro-caudal axis)[6]&/p&&p&近些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被提出,该理论认为前额叶皮层在从头部(Rostral)到尾部(Caudal)以从高到地的等级组织着,即越是前端的脑区控制着越是抽象的信息。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不少实验结果的支持。比如,前额叶皮层的前端控制着抽象的认知能力,后端控制着运动功能。&/p&&p&前额叶皮层的不同的分区与其他脑区的连接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大部分都是重叠的;并且,这些分区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虽然如上文介绍的那样,不同的分区在特定的功能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前额叶皮层发挥作用时多是由多个分区协同合作的结果。也就是说,各个分区虽然分别控制着认知功能的不同方面,但是具体执行某一认知功能时,这些分区会以整体的形式协同运作,起到“1+1&2”的作用。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前额叶皮层的内部既是分离的也是统一的。&/p&&h2&&b&参考资料:&/b&&/h2&&p&1.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socratic.org/questions/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prefrontal-cortex-and-frontal-lob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ocratic.org/questions/&/span&&span class=&invisible&&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prefrontal-cortex-and-frontal-lob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p&2. Kandel ER, Schwartz JH, Jessell TM, Siegelbaum SA, Hudspeth AJ: &i&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i&, vol 4: McGraw-hill New Y 2000.&/p&&p&3. Szczepanski SM, Knight RT: Insights into human behavior from lesions to the prefrontal cortex. &i&Neuron &/i&2-1018.&/p&&p&4. Wallis JD, Anderson KC, Miller EK: Single neurons in prefrontal cortex encode abstract rules. &i&Nature &/i&3-956.&/p&&p&5. Miller EK, Cohen JD: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prefrontal cortex function. &i&Annu Rev Neurosci &/i&-202.&/p&&p&6. Badre D, D'Esposito M: Is the rostro-caudal axis of the frontal lobe hierarchical? &i&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i&-669.&/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facf0effe4a52ab845af8_b.jp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60&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facf0effe4a52ab845af8_r.jpg&&&/figure&&p&&b&《前额叶是个好东西&/b&》&b&专题中其他文章:&/b&&/p&&ul&&li&&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860864& class=&internal&&人类的大脑有哪些天生的设计缺陷?&/a&&/li&&li&&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额叶切除术,诺贝尔奖的&黑历史&?&/a&&/li&&li&&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group_id=947648& class=&internal&&叩开前额叶皮层(PFC)研究的大门&/a&&/li&&/ul&&p&&b&欢迎大家阅读本人的其他文章:&/b&&/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a&&/p&&p&&b&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其他平台:&/b&&/p&&p&微信公众号:脑人言(ibrain-talk)&/p&&p&小密圈、新浪微博:脑人言&/p&&p&&/p&&p&&/p&&p&&/p&&p&&/p&
我们经常会谈论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都知道它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如果要问前额叶皮层具体所在的位置及其所调控的认知功能的话,恐怕不少人并不能准确的说出来。因此,为了庆祝顺利的完成了博士学业,接下…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94a2aaf431d294ec158bab_b.jp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94a2aaf431d294ec158bab_r.jpg&&&/figure&&p&&b&Please read the &/b&&b&&b&&a class=&internal&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cognitiveneuroscience/&&Road Map &/a&&/b&for a content list.
&br&&/b&&/p&&p&&b&&b&Specific topics in basic science&/b&: Cognitive Control - Prefrontal cortex and its development &/b&&/p&&p&----------&/p&&p&开宗名义,&i&&b&当今的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刚出来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都是前额叶仍在发育成长的一代&/b&&/i&。 &/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196& data-rawwidth=&2351& src=&https://pic4.zhimg.com/c9fccb366ff2b3b16f4d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5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9fccb366ff2b3b16f4db5_r.jpg&&&/figure&大脑的前额叶(如上图)是我们额头及头顶前部区域所对应的脑区。它与全脑其他部位有广泛的双向链接。因此,前额叶主要接收和综合由全脑其他部位传入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发出调控的指令(通常以抑制其他脑区活动为
主)。所以说,前额叶对大脑整体有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是大脑真正的“中枢”,负责着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决策等复杂高级的认知活动。&/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9& data-rawwidth=&570& src=&https://pic3.zhimg.com/6e694c146bcce163fc775cad63e3e8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6e694c146bcce163fc775cad63e3e84f_r.jpg&&&/figure& 人类通过长久的进化历程,才进化出比例相当大的前额叶。可以说,前额叶是人类之所以是&b&“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b&的根本。然而,令人吃惊的是,
前额叶的诸多功能,在幼儿期稍微发育后,&b&直到青春期才有爆发式的发展&/b&。这些发展很多集中在前额叶抑制型神经细胞的发育。这些神经细胞通常发出抑制性指令,
让下游神经细胞活性降低。&/p&&p&最常用的例子是情绪控制的年龄差异。小时候,我们通常很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例如怕黑,怕鬼,怕夜里上厕所。然而,长大后,这种怕慢慢消退,因为我们开始理性思考,我们不再怕黑怕鬼怕夜里上厕所。这种理性思考,就是前额叶的功能逐渐健全的体现。在认知神经科学里面,虽然尚有不清楚的地方,但人们通常认为这种情绪调控实质上是前额叶对下游情绪脑区(amygdala杏仁核)的抑制调控,即前额叶抑制了杏仁核的神经活动。&/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15& data-rawwidth=&293& src=&https://pic4.zhimg.com/2a30feedc18b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figure&&p&Zald DH, Mattson DL, Pardo JV (February 2002).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nas.org/cgi/pmidlookup%3Fview%3Dlong%26pmid%3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rain activity in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correlates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egative affect&&/a&. &i&Proc. Natl. Acad. Sci. U.S.A.&/i&&b&99&/b& (4): 2450–4.&/p&&p&此外,另外的一个的例子,就是前额叶发展与思辨能力的关系。怀疑能力正是伴随着前额叶的增长而增长,伴随其消退而消退。为什么蓬头稚子和长者老人都容易受骗?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和前额叶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关。&/p&&br&&p&&figure&&img data-rawheight=&713& data-rawwidth=&851& src=&https://pic1.zhimg.com/3f4f38c731cbb54c10b36f42d558985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f4f38c731cbb54c10b36f42d5589856_r.jpg&&&/figure& Asp E, Manzel K, Koestner B, Denburg NL and Tranel D (2013) Benefit of
the doubt: a new view of the role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in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Front. Neurosci&/i&. &b&7&/b&:86. doi: 10.3389/fnins.
&/p&&p&因此,许多人把青少年在青春期里的很多问题,看作是前额叶在发育而又未成熟的体现。&b&例如,“少年不知愁滋味”,却常常“为赋新词强说愁”。这里的愁,体现了少年日渐成型的思考思维活动&/b&。哪个少年没有类似“维斯特式”的烦恼?为什么有些人忧愁这个烦恼那个?没有思考,无忧无虑也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因此,开始烦,开始愁,正是青少年前额叶发展发育的一个重要体现。&/p&&p&然而,这个阶段的发展,却是尚未成熟的。也就是说,前额叶所具备的调控功能还没有建立起来。&b&少年们不仅烦,而且容易躁 ,情绪很容易失控&/b&。&b&烦与躁合并起来,也就是青春期叛逆的根源。&/b&&/p&&p&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少年们到底在思考什么:他们貌似想很多东西,思维有时头头是道,有时却断续偏激;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少年们到底在反抗什么:歇斯底里的背后,是为了诉求还是为了一吐为快的宣泄?&/p&&p&----------
&br&&/p&&p&之所以会想到这里,是因为最近看到了台湾的反课纲学生运动。我很想知道,青少年的反抗与革命有多少是为了议题本身,有多少是因为思辨不足,有多少是因为情绪失控,有多少是因为社会对前额叶正在发育一代的理解不足?&/p&&p&首先,台湾反课纲学生运动是什么?台湾两党政治意识形态分裂严重,众所周知。陈水扁执政时把台湾历史教科书课纲按照“台独”思想来做调整,也不令人意外。这次,马英九政府把台湾历史教科书作“微调”,目的是为了把“台独史观”的成分降低,增加“中华民国史观”。所以,台湾历史课纲微调的过程、目标、动机都非常清楚,并不令人意外。然而,因为教育当局在修改课纲的时候没有把相关委员会的委员名字公开(为了保护委员免受干扰),这次的课纲就被炒作为“黑箱课纲”,因此,学生或自愿或被鼓动,就走上街头,甚至半夜冲进&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ifeng.com/a/38850_0.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部长办公室&/a&、&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ifeng.com/a/09976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湾立法院&/a&。这个活动的高潮,就是&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ifeng.com/a/17693_0.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反课纲学生发言人在生日当天(7月30日)在家自杀&/a&,貌似在以行动死谏。这一场号称“公民不服从”的民主运动,也就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因此,出现了反课纲学生推打劝退的父母,说自己已经与政府革命,就不惜在家里也再掀一场革命,&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ifeng.com/a/19765_0.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反正我已经动手打我爸了”。&/a&(链接为凤凰网新闻报道)&/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09& data-rawwidth=&578& src=&https://pic1.zhimg.com/2eb85eb302db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eb85eb302db63_r.jpg&&&/figure& 先不谈政治意识形态之分,先谈谈这些走上街头的高中生(16-20岁左右)。这个年龄,正好是&b&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b&。这些孩子,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 &/p&&p&在第一个层面上,他们思辨吗?正如前面所说,如果没有思考,少年也就不会有烦恼。烦恼正是少年思考的表现。这些反课纲的学生,脑袋空空,缺乏思考,随随便便就被人鼓动上街吗?我看,并不全然。青少年必然通过了思考,认为有些课纲微调内容有问题,制定时程序有瑕疵,因此要反对。可惜,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毕竟有缺陷,&b&面对海量的信息来源,青少年往往思而不辨&/b&。其后果就是让他们很容易偏听偏信。例如,有人说新课纲把台湾最高峰写成喜马拉雅山(实际是玉山),他们就信了,认为课纲胡扯。后来被查明,这个纯粹是误传。他们先是反对内容,后来发现反对的内容并没有深挖的争议,就反对程序。然而,最后发现教育部门的程序瑕疵,也就只是没有公布审核委员的名字。是否公布,还在法院审理中。教育部门的妥协是新旧课纲并行,学校自主选择,有争议之处不考。即使是这样,抗议的学生还是要让教育部门负责人做一个yes or no的回答:你撤不撤回课纲?你下不下台?如果你不撤不下台,我们就抗争到底!&b&这样硬生生把一个选择题变成一个非黑即白的是非题。&/b&试问,他们思辨吗?&/p&&p&在第二个层面,他们自控吗?前面谈到,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不仅容易烦,而且容易躁。即便没有别人唆使,这些只想反对到底的青少年也可能会无法抑制心中的极端想法,而采取极端的行动。上街喊口号已经是小意思,违反法律冲撞政府机构已经变成家常便饭。再加上动不动就自杀,打父母,这种极端之再极端的做法让人不能再忽视他们的诉求。然而,他们真的只为了诉求吗?在这里面,有多少是从众,有多少是为了宣泄平时压抑太久的内心,有多少是为了”英雄出少年“那句古话?正如那个打父亲的学生所说的,“我在为台湾的未来努力!你做了什么贡献?” 事实上他的父母,成立了一个在台颇有名气的慈善基金会,鼓励热爱生命的患病人士坚持治疗。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觉得自己所从事的东西正确高尚(现代的中二病?60年代的青年一代?),若别人不接受意见则极端以对,恐怕这并不是控制力的表现。&/p&&p&----------
&br&&/p&&p&&b&如果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没有具备完整的思辨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那么这一代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肩负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b&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为了祖国前程甘愿下乡一辈子的知识青年,以及前一阵子香港占中行动的年轻活动人士,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活动人士,他们也都还是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可是,回头想想,五四的一代,也不一样时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爱因斯坦26岁就获得了之后让其荣膺诺贝尔奖的成果,牛顿23岁开启了他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首次实现盈利也只是在25岁,他们也还是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这些个人或团体,他们有什么不同?&/p&&p&&b&我想,撇开大脑发育快慢的个体差异不谈,在很大程度上,恰当合理的引导(自发或他发)对前额叶正在发育的一代非常重要。一个正在发生发展中的过程,将有各种可能性,会有各样的结果。&u&正确的引导将决定思辨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否及时养成&/u&。&/b&五四青年并不是完全自发,多少先进导师在背后指导鼓励;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万有引力,而爱因斯坦何尝不是站在牛顿的肩膀上?&u&&b&然而,我们通常忘记,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他们都用20多岁之前的时光,通过别人引导或者着自我学习,逐步爬上巨人的肩膀。&/b&&/u&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也并非偶然,自己没有通过学习(包括自学)而来扎实的编程功底,连在学校闯祸也闯不出什么大名堂(他自制的网站瘫痪了学校伺服器处理量)。&/p&&p&如果说今天学运学潮中的青少年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引导(通常他们会如是认为),完全自发地去抗争,那么他们恐怕会越来越偏离正确的引导,&b&因为引导的前提是不固执己&/b&&b&&b&见&/b&的虚心聆听和学习&/b&。每个人当然都可以是自己的导师,只要不断能够自我超越,与其求助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如鞭策自己更加进步。然而,为了少走弯路,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利大于弊的。&b&&u&无论如何,虚心,莫固执己见,不怕吃苦,是一切正向引导的根本。&/u&&/b&&/p&&p& ----------
&/p&&p&我也要厚着脸皮说,&b&我的前额叶还正在发育&/b&。处在这个年龄中的人,几乎人人都无法回避面对未来时的那种迷茫苦闷乃至烦躁(壕另谈)。 因此,容易想太多,也容易动怒,但也每天不断地变得更加思辨和自我控制。每天各种媒介的信息对我们狂轰滥炸,我们的前额叶在加速工作,迫不及待地自我催熟。在这个动态的过程当中,不钻牛角尖,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偏听偏信,不要固执己见,还是静下来虚心学习,忍耐吃苦,自学或者求助于他人。&/p&&p&&b&我不认为前额叶还在发育的人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完备能力(包括政治诉求),也不认为社会应该给予这一代人过多的期待&/b&(例如25岁之有成就,毕竟巨人的肩膀不是很好爬)。”出名要趁早“一句话恐怕影响了不少人,但是这种影响不见得是正面的。当人们看到 Justin Bieber 少时了了,大不太佳时,也就付之一笑。&/p&&p&&b& 最后的最后,前额叶还在发育的我们,还是抓紧宝贵的时间,努力学习(思维训练),完善前额叶的功能吧。这样,25岁以后十多二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们才有足够的认知资本(才智),应对人生真正的大风大浪。共勉!&/b&&br&&/p&&br&&p&版权声明:封面图片来自网络&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tiexue.net/3g/thread_.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闻报道&/a&。 本专栏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合法拥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b&必须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并注明出处&/b&。非授权范围内的使用,原作者将严厉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p&
Please read the for a content list. Specific topics in basic science: Cognitive Control - Prefrontal cortex and its development ----------开宗名义,当今的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刚出来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都是前额叶仍在发育成长的…
&p&我们提倡精进,但我们反对功利。道家说无为而治,就是一个道理。不功利地修,不功利地做事,不在做事、修道之外寻找目的和理由。&/p&&p&修道特别注重挫其锐,那些气势汹汹、飞扬跋扈的人,往往境界并不高。修道就是一点点磨掉这些东西,把所有张牙舞爪的东西都磨掉,只剩下一颗恬淡博大的心。你知道什么叫炉火纯青吗?火烧到一定的时候,烟也没了,火也不大,不像一开始燃烧时那么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只有若有若无的火焰,甚至看不到火焰,这是燃烧的最高境界。所以,修道之始,就要收敛自己的锋芒,对外还要窥破一切的纷扰,内外各种境界,都让它自解于当下,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要管它。怎么才能不管它呢?窥破它的虚假性、变化性,知道它不是永恒的,不值得你担忧或牵挂,于是不追逐任何境界,只管安住自己的真心,安住道体本身。&/p&&p&我交朋友时就是这样,朋友来的时候,我全心全意地对待,朋友走了之后,我也觉得很好,不牵挂他。有他没他,我都是我,不会因为有他就更加幸福,也不会因为没他就痛苦一点。我面对的永远都是当下的事情。所以,我的桌子上永远堆满了东西,要用什么,我都放在桌上,否则一下就忘记了。我脑子里不放这些东西。后来,有人说要帮我收拾一下桌子,把东西放好。我叫他别收,你一收起来,我就忘掉了。只有看到它时,我才能想起它;看不到它,我的世界里就没有它了,因为我心里不放它。这就是我“解其纷”的方法。&/p&&p&世间万物都终究会消散的,该走的始终会走,该来的还是会来,该散的终究会散。有生必有死,一切都在变化。真正的聪明人把握变化,珍惜变化,安住在每一个当下,这就是“解其纷”。不聪明的人期望某种东西,但你越是期望,就越是得不到。为什么?因为期望是一种贪心、功利心。所以,“解其纷”不仅仅是道的表述,也是修道的方法。&/p&&p&还有一点,就是和光同尘。遇到光明融入光明,遇到尘土混入尘土。但它不是随波逐流,因为随波逐流是被动的,是消极的;和光同尘是积极的选择,他就算和光同尘了,也不会丢掉心的宁静和自主。所以,历史上有很多非常伟大的修道者是看不出境界的,直到他死的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得道了。&/p&&p&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 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
我们提倡精进,但我们反对功利。道家说无为而治,就是一个道理。不功利地修,不功利地做事,不在做事、修道之外寻找目的和理由。修道特别注重挫其锐,那些气势汹汹、飞扬跋扈的人,往往境界并不高。修道就是一点点磨掉这些东西,把所有张牙舞爪的东西都磨掉…
因为你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模仿,不是自己的。&br&&br&放下好久之后,你已经忘了别人的教你的,剩下的只有身体记忆,脑部开始独立思考和理解了。&br&&br&这也就是为什么武侠小说里都要先学习招式,再忘记招式的奥义了。
因为你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模仿,不是自己的。 放下好久之后,你已经忘了别人的教你的,剩下的只有身体记忆,脑部开始独立思考和理解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武侠小说里都要先学习招式,再忘记招式的奥义了。
很有同感,每次弹琴弹到想吐的时候,丢下一个星期或者多点的时间,再拿起来,感觉弹着溜得不行,很多难关也一下子冲开了。个人觉得是之前的死练把脑子和技术动作带进了死胡同,而休息一段时间正好让你在弹琴中的错误被遗忘掉,相当于死机重启。
很有同感,每次弹琴弹到想吐的时候,丢下一个星期或者多点的时间,再拿起来,感觉弹着溜得不行,很多难关也一下子冲开了。个人觉得是之前的死练把脑子和技术动作带进了死胡同,而休息一段时间正好让你在弹琴中的错误被遗忘掉,相当于死机重启。
&p&一大早起床有点晚了,怕领导查岗,洗漱完喝了口水,没吃早餐就夺门而出,可惜还是没赶上第一趟公交。很快,第二趟来啦,车里不是很拥挤。我手握着扶手,望着车窗外,长沙的天空飘满了所谓的雾霾,感觉嗓子里很不舒服,咳又咳不出,难受死了。&/p&&p&公交走走停停,终于到了河西,下车了之后,直奔吃早餐的面粉店。依旧和平常一样,快步往前走着,心里想着最近几件比较困扰我的事情。最首要的就是职业发展的方向,这个一直让我很头疼,眼看就30岁了,个人未来的发展还是遥遥无期;其次在想,今天要去见哪些重要的客户,客户会提一些什么样的反对意见;还有一件事,就是在空闲的时候,要寻找容易入门的写作平台,毕竟自己空闲时间很多,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赚点钱,补贴家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一下子让我回过神来,我突然发现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心里想的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几乎每时每刻我都会这样,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还在想一些其他的事情。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我比较粗心,有点马大哈的原因呢?&/p&&p&这个瞬间,我意识到,我们之所以会忘记钥匙放在哪里,会忘记带钱包,会遗漏这个,会不记得自己具体做了还是没做,还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没专心做一件事而出错,&b&都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当时那种场合下,我们的注意力分散了,有时候是自己分散的,有时候是被外部因素干扰了之后分散的。&/b&到此为止,我需要做一个实验,那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到自己当下在做的事情中,比如说走路的时候,我就专注走路;比如早晨出门的时候,我就专注早晨出门,要带哪些东西,不要在出门的时候,心里好着急,想着会不会迟到,想着迟到了会怎么样;比如在写作的时候,需要专注写作的过程,心里不要想别的东西,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错别字了。&/p&&p&细心和粗心的区别,可能是集中注意力的程度所决定的。&b&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注意力是否还在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中,如果没有,我们需要马上把注意力搬过来。&/b&这样,我相信,在长期的训练下,我们粗心的坏习惯,会慢慢得到改善,最后把马大哈这个称号抛弃掉。&/p&
一大早起床有点晚了,怕领导查岗,洗漱完喝了口水,没吃早餐就夺门而出,可惜还是没赶上第一趟公交。很快,第二趟来啦,车里不是很拥挤。我手握着扶手,望着车窗外,长沙的天空飘满了所谓的雾霾,感觉嗓子里很不舒服,咳又咳不出,难受死了。公交走走停停,…
&p&我就是那种「知识连成一片」的人。大多数知识在我的脑中都不是离散的点,而是连成线、连成片的。&/p&&p&举个例子。我本科的专业是电子,上过十几二十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在我脑中就组成了好几条线索。其中比较长的一条,可以从单个电子连到庞大的软件。具体来说是这样的:&/p&&blockquote&从单个电子的运动(大学物理),&br&推出电子在电路中的运动(电路原理),&br&然后得出三极管的原理(模拟电路),&br&然后用三极管搭出与或非门等逻辑电路以及有存储功能的时序电路(数字电路),&br&然后用这些基本电路单元搭出 CPU(计算机原理),&br&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程语言),&br&然后用编程语言去解决一些问题(算法与数据结构),&br&并有序地组成软件(软件工程)。&/blockquote&&p&上面这条链中产生的程序与数据,常常还需要进行传输,这个传输也是电子系研究的内容。于是从模拟和数字电路开始,又可以岔出与「信息传输」有关的另一条线索:&/p&&blockquote&信息要传输,需要把它表示成信号(信号与系统),&br&然后需要合适的设备来发送、接收这些信号(通信原理),&br&并且要满足很多设备之间收发信号的需求(计算机网络)。&/blockquote&&p&除了电子、计算机这些理工科专业知识以外,我还喜欢研究语言、音乐等很多学科。在这些学科之间,我也能建立联系。比如我曾经制作过一个声乐合成软件,这里分析歌词要用到语言知识,分析旋律要用到音乐知识,把它们合成歌曲又需要用到信号处理的知识。再比如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知乎专栏:&/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04f7ce412c5aac2830ada3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680& data-image-height=&1050& class=&internal&&王赟 Maigo:10281 漫谈“猴年马月”与“blue moon”&/a&&p&这里面就对比了东方与西方的俗语和历法,涉及了语言、数学、天文学等好几个学科。&/p&&hr&&p&那么,做到这样「把知识连成一片」,有什么体验呢?&/p&&p&首先是学习的时候。当我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会不停地联想到旧的东西,然后就会试图在旧的知识框架中给新知识寻找一个位置。比如,在学习信号处理的时候,我就容易联想到线性代数的东西,然后用线性代数的思路去检验信号处理的知识。这种「织网」的过程有时候会拖慢学习的速度,但往往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即使新知识忘了,凭借这些联系也容易再回忆起来。&/p&&p&其次是应用的时候。连成片的知识,互相之间会有印证作用,这让你在解决问题时对自己的思路十分有信心。另外,有些问题仅用它看似所属的领域的知识会很难解决,如果你能联想到别的知识,有时会想出神奇的解法。比如下面这个问题:&/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n个汉字两两组成常见词语,求n的最大值?&/a&&p&看起来是一个语文问题,我却把它转化成了一个算法问题,并编程求解;再比如几年前人人网还没凉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椭圆迭代的问题:&/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重复地将多边形各边的中点连成新的多边形,得到的图形会趋于椭圆吗?&/a&&p&看起来是个几何问题,我却用信号处理的方法给出了简洁的解答,还能举一反三地修改条件,出几道「思考题」。&/p&&p&除此之外,把知识连成片,也能让你在聊天的时候拥有很多的谈资。比如上面提到的东西方历法的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在跟外国人解释中国的春节落在哪一天的时候,就用「水瓶座没有月亮的那天」来简明地概括。再比如上次跟妹子在灰狗车站,妹子看到女厕所门上写着西班牙语 Damas。从这一点出发,我们除了可以聊到中国大妈到纽约炒房,还可以聊到法语的 dame、英语的 madam 都跟西班牙语的这个「大妈」同源,圣母大学的圣母 Notre Dame 其实就是「咱们的大妈」,然后就聊到我在圣母大学的逗逼好基友,聊起来就刹不住车了。当然,要享受这种海聊的快乐,需要聊天的对方是你的「知音」,ta 必须也享受这种思维发散的过程;如果对方觉得你是在卖弄,那就聊不下去了。&/p&&hr&&p&最后,我再讲一下怎么做到「把知识连成一片」。我觉得主要靠两点:&/p&&p&第一是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追根溯源。比如很多人在学电脑的时候,都会很好奇为什么按一下鼠标,电脑就会有神奇的反应。如果你追根溯源地问下去,又有合适的材料来解答你的疑问,你就很容易顺着本回答开头电子系课程的线索,一下子涉猎到好几门课程的知识。有了这种「不知道为什么不舒服斯基」的精神,你就会发现,原来很多学科都是建立在同样一些基础上的,这就把知识连成片了。&/p&&p&第二是给别人讲,尤其是给爱刨根究底的人讲。在讲的过程中,听者就会用一连串的「为什么」来逼迫着你把知识连成片;次数多了之后,你在讲之前就会认真思索、准备,把知识连成片之后才敢开讲。如果有一个人跟你互讲、互问,那就更好了。&/p&
我就是那种「知识连成一片」的人。大多数知识在我的脑中都不是离散的点,而是连成线、连成片的。举个例子。我本科的专业是电子,上过十几二十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在我脑中就组成了好几条线索。其中比较长的一条,可以从单个电子连到庞大的软件。具体来说是…
&p&给高票答案点了一圈反对。自我感觉有用的记忆技巧恰恰通常是不可靠的,大量关于judgement of learning (JOL;自我学习判断) 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学习的判断和实际学习结果只有非常弱的关联或没有关联,最惨的是,当人们觉得自己进步最大的时候,恰恰学习效果最差;当人们觉得学习得最少的时候,恰恰学习效果最强 (Townsend & Heit, 2010) 。为什么会这样?&b&因为很多短期内能提升记忆的方法恰恰对形成长期记忆没什么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方法反而能促进长期记忆效果。&/b&&/p&&p&首先反对很多高票回答中提到的视觉化和重复。有效的记忆力技巧需要得到大量的实验持之以恒地证明在同等情况下,采用此方法比别的方法能记住的东西更多,而不是靠人自我感觉可以在短期内记住,因为人对自身的记忆力和学习的判断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正确。&/p&&p&很多答案里提到的视觉化在于把知识点想象为一个场景,用图像的形式来记忆,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imagery use. 那么视觉化对记忆力的帮助有多大? &/p&&p&综合了2013年前的文献,得到的比较统一的结论是 “the effects of using mental imagery to learn from text may be rather limited and not robust… we rate the use of imagery for learning text as low utility ” (&b&采用想象视觉化来学习文本的效果相当有限并且不稳定...我们认为视觉化对学习文本效能为低等&/b&)(Dunlosky et al., 2013) ,理由如下: &/p&&p&1. 能够使用视觉化有效帮助记忆力的情况相当有限:支持视觉化效果的实验通常使用的是能够被轻易视觉化的叙述或短故事,比如说有些答案中提到的电影台词。有许多研究(e.g. De Beni & Moe, 2003) 发现,视觉化对记忆比较抽象的、概念型的文本并没有帮助;即便对于容易想象的文本,只有在听文本的情况下视觉化才对记忆力有帮助,而对阅读文本没有帮助。 &/p&&p&2. 视觉化的效果并不稳定:视觉化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用什么来测试,在什么时候测试。即便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视觉化的训练并明确指示学生用视觉化的技巧来考试,实验仍没有发现视觉化对阅读理解有任何提升 (Lesgold et al., 1975; Miccinati, 1982)。 &/p&&p&那么重复(rereading)呢? &/p&&p&复习/重复是最广泛使用的学习技巧,几个调查发现62-84%的学生采用重复学习内容来记忆 (Kornell & Bjork, 2007; Karpicke et al. 2009)。然而,在同一篇文献综述(Dunlosky et al., 2013)里,&b&复习也被列为低效能的学习技巧。 重复学习内容对考试成绩的作用并不稳定,有些实验发现没有帮助甚至有负面效果 (Carrier, 2003),单纯重复对长期的记忆和理解几乎没有帮助 &/b&(Callender & McDaniel, 2009; Dunlosky & Rawson, 2005). &/p&&p&需要注意的是,形象化和重复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由于它们的效用不稳定,并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在有其它已被证明更有效的记忆策略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它们并不应该被作为最优选择来推崇。 &/p&&p&---------------------------- 反对完后的正文分割线 ----------------------- &/p&&p&之所以说了那么多反对似是而非的记忆策略的理由是为了说明: &br&&b&很多情况下人并不清楚什么记忆力策略真正有效,我们时常混淆了“表现”和“学习”,生怕忘记。但忘记,恰恰是学习的开始。&/b&&/p&&p&先抛结论: &/p&&ul&&li&&b&表现 (performance) 是当下你记住了多少,学习(learning)是持久地记住并使用知识,表现和学习是两个可以被分隔的概念,有效的记忆策略可能损害当下的表现,却帮助真正的长期的学习。&/b&&/li&&li&&b&忘记是形成有效长期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b&&/li&&li&&b&学习应当是困难的。 &/b&&/li&&/ul&&p&&br&&/p&&p&大量对不同人群,不同测验方式的研究支持的是,对真正的学习(形成持久的记忆)而言: &/p&&ul&&li&&b&测试 (testing) 比重复 (rereading) 有效,即便没有反馈、犯错也可以帮助记忆。&/b&&/li&&li&&b&在学习某内容前就提前测试自己(pretesting)可以显著提升将来记住内容的几率&/b&&/li&&li&&b&分隔开学习区间 (spacing) 比 集中在某一时间大量学习 (massing)有效&/b&&/li&&li&&b&同时学习不同东西 (interleaving) 比 一个时间内只学习一样东西(blocking) 有效&/b&&/li&&/ul&&p&&br&&/p&&p&&b&1. 表现 (performance) 不等同于学习 (learning)&/b&&/p&&p&表现和学习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 (Soderstrom & Bjork, 2015):&br&表现 = 当下或短时间内,对内容的掌握和记忆 &br&学习 = 习得相对永久的理解上的改变,形成持久的、能够被灵活运用的记忆 &/p&&p&就像题主描述的,人们经常陷入的误区是,表现等同于学习:如果当下没有记住没有理解,说明没有有效地学习到一样东西,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样的误解会导致我们采取能即时取得好的当下表现的记忆策略(如各高票答案里的方法),舍弃让我们感觉到困难的策略,最终伤害了真正的学习。 &/p&&p&比如说,重复读可以让我们感觉知识都很熟悉,很流畅,学完马上测试自己也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掌握得还不错,但是这种熟悉感和掌握感仅仅是因为我们刚刚才看过这些知识,所以记忆犹新。但这些这些知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根基,所以会被迅速地忘记,不能形成有效的长期记忆。相反,当我们费劲地去想记起某个信息,甚至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这样困难的努力和错误反而更能加深长期的记忆力。 &/p&&p&&b&2. 忘记是形成有效长期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b&&/p&&p&记忆分两个步骤,储存 (storage)和提取 (retrieval)。Bjork lab提出记忆的储存强度 (storage strength)和提取强度 (retrieval strength),储存强度指内容是否有被很好地习得和储存,是否能在&u&以后&/u&被记起。提取强度是指这个内容在&u&当下&/u&能不能被记起。这两者可以被区分。比如说,你现在度假酒店的房间号能被轻易地记起(高提取强度),但却不可能在很久后被想起(低储存强度);你儿时的电话号码可能记得很牢(高储存强度),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低提取强度),但如果被提醒就能马上想起。 &/p&&p&&b&真正有效的长期记忆的目标实际上是增加内容的储存强度。&/b&它们(Bjork lab) 多年的研究可以被应用到学习上,如下:&br&1. 当我们学习一个内容,储存强度和提取强度都在增加。 &br&2. 当我们学习完一个内容,储存强度越高,提取强度降低的速度就越慢 (忘得更慢)。 &br&3. 当重新学习一个内容,&b&提取强度越低,储存强度增长得就越快&/b& (真正的学习) 。&/p&&p&&b&提取强度低的时候,你得到的信号是你“忘记”了,但这恰恰给真正的学习提供契机。 &br&&/b&&br&下面介绍的所有研究都是在&u&时间相同&/u&的情况下,比较不同记忆方法的效果。&/p&&p&&b&3. 测试比单纯重复有效,即便犯错也能够帮助记忆。&/b&&br&Roediger & Karpicke (2006) 给了学生一段文章来学习。SSSS组的学生反复阅读、学习这段文章20分钟。STTT组的学生只学习了5分钟那段文章,文章就被拿走了,然后他们得到一张空白的纸,让他们写下“你们能记起来的任何东西”,五分钟后,他们拿到一张新的空白的纸,”写下你们能记起来的任何东西“,这个测试的过程重复了三遍。也就是说,20分钟里,SSSS组从头到尾都在阅读学习,STTT组的学生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四分之三的时间在重复测试前面5分钟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STTT组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他们测试自己时的反馈。 &/p&&p&5分钟后,他们测试了所有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力。一个星期后,他们又重新测试了这批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力。下图是记忆力考试的结果,灰色为20分钟内都重复学习的SSSS组,黄色为只学了5分钟却用了15分钟重复测试自己的STTT组。当测试在5分钟后进行,重复学习组表现更加好,但一个星期后,结果却反转了,单纯重复的人忘记了一半以上的内容,但那些重复测试自己的人们不仅记住得更多,遗忘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3d5a9c38dc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r&&/p&&p&也就是说,尽管当时觉得自己“忘记”了,需要费更大的劲才能提取信息,储存强度和长期记忆却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p&&p&尽管实验反复证明测试比重复有效,但很多时候我们拒绝测试自己,因为我们害怕忘记,害怕产生错误,万一我们学习到了错误的记忆呢?但实验也发现,即便在还没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犯的错误都能够帮助记忆。 &/p&&p&Kornell et al. (2009)让人们学一系列相关的词语组,如“鲸鱼-哺乳动物”。一些人直接学习这些词语组,另一些人先只看到一个提示词(鲸鱼-???),猜另一个词语,然后才看到正确的词语组合。当提前猜测另一个词语是什么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猜测都是错误的,但“猜测-学习”组的人却在之后的词语组记忆测试取得比“直接学习”组更好的成绩。这也许是因为猜测主动地激发了和提示词(鲸鱼)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帮助人们把提示词和目标词(鲸鱼-哺乳动物)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p&&p&同样的,Potts & Shanks (2014) 在告诉人们一个外国词汇的意思前,先让他们猜这个词汇的意思,结果表明:先猜并且猜错的人比直接学习这个词汇的人后来能记住的几率更大。然而,当他们问人们哪个方法更帮助记忆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说直接学习最有效,这说明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什么方法能够形成有效的记忆。 &/p&&p&评论里有人问测试能够加深记忆的机制是什么。2014年发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一篇研究(Rowland, 2014)统计了关于测试和记忆的331个实验,不仅发现测试确实对记忆有可靠且明显的帮助,而且这个效果主要来源于测试时&b&提取信息所需要付出的努力(effortful processing)&/b&。&b&提取强度越低,提取的过程越费力,感觉越困难,形成的记忆就越牢固。&/b&也就是说,直接回忆(recall) 比做选择题(recognition, 辨认记忆)更有用,没有任何线索的自由回忆(free recall) 比基于线索的回忆(cued recall, 比如说填空题)更有用。&/p&&p&不断地测试和提取信息,比重复阅读,更能帮助长期记忆。即便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即便产生了错误,这样的测试对学习都是有效的。 &/p&&p&&b&4. 分散学习区间 (spacing) 比 集中在某一时间大量学习同一内容 (massing) 更能帮助长期记忆。&/b& &b&同时学习不同内容(interleaving) 比 专注于一个内容更能帮助长期记忆&/b&&/p&&p&大量学习同一内容(massing)能在短期内提升表现,但分隔开学习区间和同时学习不同内容更能有效率地提升长期记忆和学习。 &/p&&p&分散学习区间会降低提取强度,却能增加内容的储存强度,在心理学上被称为the spacing effect. 比如说,当我们刚读了一个章节,内容都还记忆犹新(高提取强度),再马上重读那章节并不会很大地提升你对内容的学习(储存强度)。但当我们读完了那个章节,把它放下,去做别的事情,让我们“忘记”刚才的内容(低提取强度),然后过段时间再重新拾起这个章节,我们会得到更大的储存强度的提升 (Bjork & Kroll, 2015). &/p&&p&混搭着学习不同的内容也许感觉上更难,短期能也可能降低表现,但长期来说,能形成更有效的内容储存。在一个实验中 (Roherer & Taylor, 2007),一组人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学习一个几何形状,做相关练习,在下一个时间段集中学习下一个几何形状,做相关练习,如此重复,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初中我们学几何时候的过程?。另一组人混搭着时间学习不同的几何形状,随机地得到关于不同几何形状的练习。当学完马上测试时,前面集中学习组表现得更好,但一个星期后测试,结果反转了,混搭随机学习的组表现的更好,也就是说,混合的学习安排更能帮助有效的长期学习效果。&/p&&p&补充一下,评论里有人问混搭毫无关联的学科(比如说数学+英语)是不是会有一样的效果。我没有找到实验支持同时学习毫无关联的学科(比如说数学+英语)会有同样效果(如果有人看到欢迎补充)。Bjork的建议是同时学习相联的课题,比如说,清朝史+唐朝史+现代史,这大概是因为同时学习不同但相联的课题更能够让人注意到课题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人采用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higher level representation)处理信息,从而加深学习和运用 (Soderstrom & Bjork, 2015) 。&/p&&p&分散学习区间和同时学习不同内容的对长期记忆的效果在广泛不同的人群(18岁-76岁),不同的记忆题材(语言、文章、数学、图画、推理等等)都得到了验证。 &/p&&p&结合关于测试的上一点,我们最应该做的是:&b&延迟测试。&/b&&/p&&p&当我们刚刚学习了一个内容,不应该马上就测试自己,因为这时提取强度仍很强。我们应该过一段时间,等提取强度降低些,再测试自己对内容的掌握。延迟测试会形成更有效的长期记忆(更高的储存强度)和体现真正的学习。&/p&&p&&b&5. 有效的记忆策略是困难的。&/b&&/p&&p&关于上面说的学习策略有意思的一点是,尽管它们被反复地证明有效,人们还是倾向于重复/大量专注学习同一内容。当学生来挑选有效的记忆策略,84%的学生选择了重复/复习,只有11%的人选了提取测试。这是因为 &b&1)很多时候,我们把短期的表现错误地用来判断学习有没有效,但很多时候,表现和学习是相违背的;2)我们感觉一个策略比另一个策略来的简单,给我们的掌控感更强&/b&(比如说很多答案中提到的重复和视觉化)&b&,但其实这些策略并不能帮助长期记忆,真正能帮助长期记忆的是那些提取强度低的,感觉较为困难的练习。&/b&&/p&&p&一个例子是,在学习第二语言(如英语)的时候,把一个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单词比中译英要来的简单,毕竟我们提取母语比提取不那么熟悉的二外简单的多。但是研究(asymmetries in bilingual translaton)也反复表明,相对于把二外译成母语(英译中),练习把母语译成二外(中译英)的确感觉更难,速度更慢,并更容易产生错误,却能让我们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这是因为我们在主动地提取相对较弱的二外,形成更深刻的记忆。&/p&&p&-&/p&&p&References&/p&&p&BJorK, R. A., & Kroll, J. F. (2015). Desirable difficulties in vocabulary learning.&i&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i&, &i&128&/i&(2), 241.&/p&&p&Dunlosky, J., Rawson, K. A., Marsh, E. J., Nathan, M. J., & Willingham, D. T. (2013).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with effective learning techniques promising directions from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i&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i&, &i&14&/i&(1), 4-58.&/p&&p&Kornell, N., & Bjork, R. A. (2007). 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self-regulated study. &i&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i&, &i&14&/i&(2), 219-224.&/p&&p&Kornell, N., Hays, M. J., & Bjork, R. A. (2009). Unsuccessful retrieval attempts enhance subsequent learning. &i&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i&, &i&35&/i&(4), 989.&/p&&p&Potts, R., & Shanks, D. R. (2014). The benefit of generating errors during learning. &i&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i&, &i&143&/i&(2), 644.&/p&&p&Townsend, C., & Heit, E. (2010). Metacognitive judgments of improvement are uncorrelated with learning rate. In &i&Proceedings of the 32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Austin, TX: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i&.&/p&&p&Roediger, H. L., & Karpicke, J. D. (2006). Test-enhanced learning taking memory tests improves long-term retention. &i&Psychological science&/i&, &i&17&/i&(3), 249-255.&/p&&p&Rowland, C. A. (2014). The effect of testing versus restudy on reten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testing effect. &i&Psychological Bulletin&/i&, &i&140&/i&(6), 1432.&/p&&p&Soderstrom, N. C., & Bjork, R. A. (2015). Learning versus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ve review. &i&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i&, &i&10&/i&(2), 176-199.&/p&
给高票答案点了一圈反对。自我感觉有用的记忆技巧恰恰通常是不可靠的,大量关于judgement of learning (JOL;自我学习判断) 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学习的判断和实际学习结果只有非常弱的关联或没有关联,最惨的是,当人们觉得自己进步最大的时候,恰恰学习…
&p&今天很多同学提醒我,说突然有个回答获得了几百赞,而这回答的十个素材中,五个都是直接复制我的,还没注明出处。不过,后来那位答主承认了侵权,也道歉并删回答了。好吧,那就让我来把正版放上来吧。&/p&&p&&br&&/p&&p&高三后期我们班同学作文屡屡考50+分,靠的就是我和小队研究了几个月的这几张PPT。好的素材不在于多的,而在于少而精、记得牢、用得上。可以说,这个问题下绝大多数的回答,大家看的时候很爽,实际上背也背不下来用也用不出来。&/p&&p&&br&&/p&&p&话不多说,是时候展示真正的力量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18ec775fc57dc15466d0_b.jpg& data-rawwidth=&1202& data-rawheight=&898&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18ec775fc57dc15466d0_r.jpg&&&/figure&&p&这3个句式经过我们高三历次大考证明。非常好用,并可大幅提分。&b&因为它能够把整个文章的逼格拉高并且让老师看不出是套作。最重要的是,3个句式加起来一共190余字。已经达到文章的1/4,而且写的3个句式并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b&&/p&&h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8baf302baeda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8baf302baeda_r.jpg&&&/figure&&p&老师跟我们讲,一篇文章想拿高分,引用名言必不可少。&b&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要大量的积累,确实有效,但是效率太低。所以就想出了一些邪招。&/b&就是以上的几句名言。每次考试都用其中两句,足矣。&/p&&h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29d5cc9925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29d5cc9925_r.jpg&&&/figure&&p&同样,老师跟我们讲,&b&一篇文章想上50分,结尾一定要有亮点&/b&。所以,在翻阅了很多高考优秀作文、本校高分作文以后,我们总结出三种万能结尾,而且很有亮点。&/p&&hr&&p&另外,对于开头和作文结构也有研究:&/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d3c148fd2abb8e8d72fa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d3c148fd2abb8e8d72fa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2cf3f6219ae_b.jpg& data-rawwidth=&1022& data-rawheight=&763&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2cf3f6219ae_r.jpg&&&/figure&&p&&br&&/p&&hr&&p&就介么多啦~这些是2016版。原文:&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p/24&/span&&span class=&invisible&&48209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2017版内容很长,做成了word和excel,就只好放在公众号了。要麻烦大家在「观澜作文」里面回复“素材”,就能看到了。&/p&
今天很多同学提醒我,说突然有个回答获得了几百赞,而这回答的十个素材中,五个都是直接复制我的,还没注明出处。不过,后来那位答主承认了侵权,也道歉并删回答了。好吧,那就让我来把正版放上来吧。 高三后期我们班同学作文屡屡考50+分,靠的就是我和小队…
&p&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12d1b6b3a063f9e3b9c12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12d1b6b3a063f9e3b9c12b_r.jpg&&&/figure&&p&&br&&/p&&p&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也叫普瑞马法则。&/p&&p&你如果有兴趣坚持尝试一周以下方式,你会发现你整个人会很不同了,如果能继续坚持,那惰性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不敢再接近你,而你将在人生获得你愿意的成就。&/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5f466c53a6c6e356b7b72b0a777ca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figure&&p&&br&&/p&&p&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你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包括记录你所有的生活活动。这样,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十件。然后把其中一些吃饭穿衣等必须完成的事情剔除。此后,你把剩余下来的几十件事情按照你的兴趣排列,把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p&&p&最后,你就可以在以后一周内进行行动了。每天一早起来,从你最不喜欢的事情开始做起,并且坚持做完第一件事情,再做第二件事情……一直做到最后一件你喜欢的事情。&/p&&p&在整个过程中,你开始会稍觉得困难,但你只要花很少的力气稍稍坚持,你就能顺利进行下去。千万在中途不要跳跃那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情。&/p&&p&这种方式是一种强化作用的方式———先处理困难的事情,再处理不那么困难的事情,那是一种对于前面行动的强化,然后继续,强化的效果会越来越大,一直大到你觉得你有力量来完成任何事情。&/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d2e2b03ddf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d2e2b03ddf3_r.jpg&&&/figure&&p&对于改变惰性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抑郁的行为,很容易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p&&p&如果你试试,并且多一些坚持,你将发现,生活着,工作着,是多么轻松有趣的事情!&/p&&p&当你学习有惰性,学不进去的时候,不妨看看大脑是怎么想的?&/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39dcafac6d8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39dcafac6d8e_r.jpg&&&/figure&&p&&br&&/p&&p&尽管科学家一个接一个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对记忆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所谓大脑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脑和记忆仍是神秘的。研究人员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你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大脑开始这个重建过程?这个谜团继续等待科学家们去寻找答案,但有20个事实是已经被科学家证实了的。&/p&&ol&&li&大脑喜欢色彩。平时使用高质量的有色笔或使用有色纸,颜色能帮助记忆。&/li&&li&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到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li&&li&大脑需要休息,才能学得快,记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钟小睡一会儿再继续学习。&/li&&li&大脑像发动机,它需要燃料。大脑是一台珍贵而复杂的机器,所以你必须给它补充“优质燃料”。垃圾食品、劣质食品、所有化学制品和防腐剂,不仅损害身体,还削弱智力。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饮食结构影响你的智商。&/li&&li&大脑是一个电气化学活动的海洋。电和化学物质在水里能更好地流动,如果你脱水,就无法集中精力。专家建议,日常生活要多喝水,保持身体必需的水分,而且一天最好不要饮用相同的饮料,可以交换着喝矿泉水、果汁和咖啡等。另外,研究资料显示,经常性头痛和脱水有关。&/li&&li&大脑喜欢问题。当你在学习或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搜索答案,从而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问题胜过一个答案。&/li&&li&大脑和身体有它们各自的节奏周期。一天中大脑思维最敏捷的时间有几段,如果你能在大脑功能最活跃的时候学习,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li&&li&大脑和身体经常交流。如果身体很懒散,大脑就会认为你正在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重要,大脑也就不会重视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你应该端坐、身体稍微前倾,让大脑保持警觉。&/li&&li&气味影响大脑。香料对保持头脑清醒有一定功效。薄荷、柠檬和桂皮都值得一试。&/li&&li&大脑需要氧气。经常到户外走走,运动运动身体。&/li&&li&大脑需要空间。尽量在一个宽敞的地方学习,这对你的大脑有好处。&/li&&li&大脑喜欢整洁的空间。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一个整洁、有条有理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更好。为什么,因为接受了安排外部环境的训练后,大脑学会了组织内部知道的技巧,你的记忆力会更好。&/li&&li&压力影响记忆。当你受到压力时,体内就会产生皮质醇,它会杀死海马状突起里的脑细胞,而这种大脑侧面脑室壁上的隆起物在处理长期和短期记忆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压力影响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锻炼。&/li&&li&大脑并不知道你不能做哪些事情,所以需要你告诉它。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对大脑说话,但是不要提供消极信息,用积极的话代替它。&/li&&li&大脑如同肌肉。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大脑都是可以训练和加强的。毫无疑问,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不要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这只能使大脑老化的速度加快。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才能有突出表现。所以你一定要“没事找事”,不要让大脑老闲着。&/li&&li&大脑需要重复。每一次回顾记忆间隔的时间越短,记忆的效果越好,因为多次看同一事物能加深印象,但只看一次却往往容易忘记。&/li&&li&大脑的理解速度比你的阅读速度快。用铅笔或手指辅助阅读吗?不,用眼睛。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你的眼睛更快地移动。&/li&&li&大脑需要运动。站着办公效率更高。&/li&&li&大脑会归类,也会联系。如果你正在学习某种东西,不妨问问自己:它让我想起了什么?这样做能帮助你记忆,因为大脑能把你以前知道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li&&li&大脑喜欢开玩笑。开心和学习效率成正比,心情越好,学到的知识就越多,所以,让自己快乐起来吧!&/li&&/ol&&p&最后,不少知友留言说看开头就收藏了~看到结尾的知友有福了!大脑需要复习,记忆女郎安利一个私以为非常实用的、并用了数十年的《&b&超循环背环大表&/b&》excel。并亲身以此表规律背过新概念英语、英语900句、易经等等。总之需要背诵一本书的全部重点内容,都可以根据此表适当修改。堪称背诵宝典。需要电子版的可以联系女郎。&/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963c87b56afc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36& data-rawheight=&1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963c87b56afcb_r.jpg&&&figcaption&联系记忆女郎微信:jiyinvlang 全部免费赠送。&/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d27f0f2e0daabe8725686bfaf596b0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23& data-rawheight=&11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d27f0f2e0daabe8725686bfaf596b0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d1f6aca19187aff7b5b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381& data-rawheight=&11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8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d1f6aca19187aff7b5b4_r.jpg&&&figcaption&高效学习方法电子书推荐,双击放大查看目录&/figcaption&&/figure&&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记忆女郎:天下记忆书大集合、大放送!(300本速读记忆学习方法电子书)你看过几本?需要的来…&/a&&/p&&p&&br&&/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记忆女郎:精选36种记忆法,帮你提高记忆力!&/a&&p&&/p&
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695 条内容
20391 人关注
477 条内容
282 人关注
119 条内容
1764 人关注
513 条内容
335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