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课程表的“写作与沟通”课程有没有可以在线看的视频?

写作课,这是一门目前在国际高校,包括顶尖学府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开设的大一新生必修课。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今年的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宣布,清华大学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计划到2020年,该课程将覆盖所有本科生。据了解,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下为清华经管学院)早在2009年就开启了本科教育改革,推出以“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为教育途径的本科培养方案。2014年,《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经济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获得每四年评选一次的国家级教育成果一等奖。而在新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就包括“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两门课,这是在清华大学乃至全国高校范围内的初次探索。九年来,清华经管学院积极思索与实践,“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这两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清华大学在全校范围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提供了参考经验。认识课程:旨在系统提升文字语言沟通能力在清华经管学院200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钱颖一院长公布了新的本科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延续了清华百年办学中的优良传统,同时结合了经济管理学院的特点,又吸收了国际上优秀大学的经验,突出体现了通识教育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在通识教育课程“基本技能类”中,该方案在保持数学和英语这两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增设中文这项基本技能,并具体落实在“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这两门新课程上。从国内一些高校的中文课来看,更多的是文学课、文化课,偏向文学阅读和写作、以及提高文学素养,更多关注的是写作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写作内容以及论说表达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从教师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中可以看到,高校毕业生表现出的沟通能力差、会议总结或纪要写不好、实验结果表述词不达意等现象,均凸显了在高校中加强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写作和沟通作为一个切入点,提高大学生写和说的能力,提高运用文字语言的基本能力,就成为“中文写作”与“中文沟通”课程的基本功能。内容与形式:聚焦论说写作,多元化提升授课效能清华经管学院开设的“中文写作”包括写作基本知识与论说文写作,以写作为中心,特别强调写作的说理性、思想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中文写作”的授课方式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面批”三种形式。课堂在30人左右;小组讨论通常是5个人左右的小组;“面批”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修改。学生写作的主题由老师确定,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兴趣自由选择。“中文沟通”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有效沟通的意识与技巧。这门本科课程借鉴了学院MBA项目中比较成熟的“商务沟通”课程,采用包括案例讨论、游戏、录像等多种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主要着眼于职业生涯中最常用的沟通常识和技巧,包括沟通策略、讲演技巧、倾听、团队合作、会议谈判技巧以及跨文化沟通等。考核方式包括个人视频演讲、集体讨论、实践活动报告。从九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这两门课受到了学生们广泛认可。2010级本科生陈大鹏表示,这两门课程跟一般的知识性课程不同,尤其重视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在“中文写作”课上,可以阅读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分析同一主题主要观点、切入点以及论述方式等有何异同。在“中文沟通”课上,有全程录像的群组面试。观察、比较同学们的做法,有助于跳出自己固有的沟通(包括写作和口头交流)模式,探索更优的沟通策略。未来:改革和探索一直在路上清华经管学院经过九年思索与实践,在“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两门课程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钱颖一院长并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他认为这两门课距离他心目中的一流水平依然有相当的距离,改革依然在路上。在实施2009年版本科培养方案七年之后,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至2018年春季学期的两个学年中,经管学院组织了七场有关本科教育的座谈会和研讨会,认真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并组织落实。在2017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学院教学办公室对通识教育课程组织专项调研,钱颖一院长把重点放在“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这两门课程上。一方面,他通过组织座谈会、与学生个别交谈等方式,听取在校生的意见。另一方面,他到“中文写作”的三个课堂和“中文沟通”两个课堂听课,与授课教师交流,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的方法。之后,他同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徐心教授以及教学办公室的老师们多次研究改进措施。为“中文写作”聘请院外和校外新教师,增加“面批”环节的时间和要求,改进“中文写作”课教学大纲等。调研中发现,这两门课,尤其是“中文写作”课最大的困难仍然是师资匮乏。与美国一流大学通常只包括十几个人的小班授课相比,现有的“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课堂规模仍然偏大。钱颖一院长表示,衡量对学生培养的成功与否至少需要20年或更长的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教育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清华经管学院“中文写作”和“中文沟通”的功效,也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img2.cache.netease.com/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清华要求新生必修“写作与沟通”课|清华大学|清华|课程_新浪新闻
清华要求新生必修“写作与沟通”课
清华要求新生必修“写作与沟通”课
原标题:清华要求新生必修“写作与沟通”课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在5月17日举办的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课程共同负责人彭刚说:“‘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据了解,该课程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日 04 版)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网络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内容深刻的视频公开课?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29,447分享邀请回答3.3K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15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以小班讨论方式授课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以小班讨论方式授课芥末堆看教育百家号芥末堆5月19日讯,近日,在“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校长邱勇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中文系教授、作家刘勇(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该课程将覆盖所有本科生,并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务处处长、课程共同负责人彭刚说。据了解,学校还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早在2009年,经济管理学院就把《中文写作》、《中文沟通》两门课作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受到学生欢迎。但总体看,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还是清华人才培养中有待加强之处,很多校友和师生都提出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一方面是我们既注重写作能力,又强调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水平的体现,写作训练同时也是、甚至首先是思维训练。” 彭刚强调。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芥末堆看教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教育行业垂直新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以小班讨论方式授课
芥末堆5月19日讯,近日,在“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校长邱勇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中文系教授、作家刘勇(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该课程将覆盖所有本科生,并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务处处长、课程共同负责人彭刚说。
据了解,学校还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
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早在2009年,经济管理学院就把《中文写作》、《中文沟通》两门课作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受到学生欢迎。但总体看,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还是清华人才培养中有待加强之处,很多校友和师生都提出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一方面是我们既注重写作能力,又强调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水平的体现,写作训练同时也是、甚至首先是思维训练。” 彭刚强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00+ 教育企业,5000+ 岗位,引爆史上最强教育招聘季
去美国参加GSV、CES峰会,去以色列体验教育创新,去芬兰感受特色教育……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 写作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