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求第三问的解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拜托了

求第三问解释,还有你列的式子为什么这么列,理由是什么,不需要答案,只需要解释…………拜托了,这题我_百度知道
求第三问解释,还有你列的式子为什么这么列,理由是什么,不需要答案,只需要解释…………拜托了,这题我
求第三问解释,还有你列的式子为什么这么列,理由是什么,不需要答案,只需要解释…………拜托了,这题我都发三四遍了。还是不懂!!!!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先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求出144kg水电解放出来的氧气质量
把答案带到
拜托你写下
求解释式子
144kg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设生成氧气X
写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题目的质量
写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用谢😊
我其实特想搞懂是老师说的
带入到过氧化氢分解的式子
写出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
设需要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嗯,谢谢了
写出氧气的想对分子质量
写出刚才求出来的氧气质量
就是需要的质量
嗯,可以了谢谢
😊不用写
以后我有不会的也会麻烦你的😜
其实吧我就是搞不懂老师说的什么十八个中一个氧
之后144中有八个氧
132*****025
来自:作业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的位置:
三问“百年第二”大雪
日10:23  
汉网消息 昨日,暖阳灿烂“微笑”。不过,历时20余天的低温雨雪天气让江城仍然积雪覆盖。回顾这场令人“先甜后苦”、强度为百年第二的大雪,不少读者提出一些疑问。
? | ?推广 |
是什么引发“百年第二”大雪?
不仅仅在武汉、湖北,今年的大雪横扫大半个中国——贵州、湖南、湖北、安
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上海等20个省份,很多地区降雪强度为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
“大气环流出现长时间异常是直接原因。”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当北方冷空气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我国时,南方的副热带高压却仍然坚守在东南海洋上空,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展开激烈交锋。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西南气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充沛的水汽,导致雨雪连绵不断。
消失近20年的拉尼娜重现,可能是引发大气环流异常的“蝴蝶”。气象学界有一著名的“蝴蝶效应”,大意是说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一场龙卷风。
2007年8月至今年1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连续6个月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迅速、强度最大的一次。
大雪标志全球气候变冷吗?
今年的大雪是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一次偶然、意外现象,还是如电影《后天》中描述的气候变冷的开端?
除了中国,世界许多地区也在异常寒冷中迎接新年。
1月29日至31日,素以温暖著称的中东国家突遭暴风雪袭击。伊拉克下了100年以来的第一场雪,叙利亚、黎巴嫩积雪1米多,伊朗降雪强度20年最大。美国中西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大风雪造成部分机场关闭、公路交通瘫痪。1月中旬,欧洲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家被暴风雪席卷。
这一切都是在全球不断变暖的背景下出现的。国际气候组织的资料表明,全球近100年来最暖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出现在近13年。我国自1986年以来,持续18年暖冬。我市去年年平均气温高达18.5℃,是190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认为,气候变化有自身规律,也可能出现各种异常。今年冬天出现的连续雨雪低温天气改变了暖冬的气候特征,所以持续暖冬的规律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趋势。
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我国的气温会继续上升,而降雪量可能增加2%至3%。
由于目前还没有掌握足够精确预测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几年、几十年的气候到底如何变化,仍然是人类共同研究的一道难题。不过,多数气象专家确认,全球气温仍然在变暖之中。
大寒会引发大水吗?
气象谚语“大水大寒”,其意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经历了大水之后,会出现特别寒冷的天气。
气象专家指出,长江大洪水多是夏季的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导致梅雨量过大引发的。过强的“副高”往往会一直持续至冬季仍然不退,容易形成与今年一样的冷暖空气持续交锋的状况。
在武汉历史上,几乎每发生一次大洪水,就会出现寒冬。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是仅次于1870年、1860年的全流域性洪水。当年底至次年初,我市出现百年最寒冷冬天。
1969年,长江流域也发生大洪水。当年冬天,我市最低气温降至-17.3℃。1983年长江洪水后,次年出现-12.8℃低温。1998年大洪水的次年也出现持续低温天气。
去年汛期,长江流域洞庭湖、嘉陵江多个站点出现历史最大流量。我市也频发强对流天气,暴雨不断。
“大水大寒”如果反过来就难说了——大寒之后不一定有大水。以上几年的寒冬后,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大洪水。
不过,气象专家认为,全球变暖后,气候骤变现象增多。过高的气温将加速水汽蒸发,局部地区的突发性强降水过程明显比以往频繁。
专家表示,今年我国的降水情况到底如何?还需要看未来几个月副热带高压的变化。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看你考的怎么样,中招最全的试卷解析来了! 河南日报网-河南日报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看你考的怎么样,中招最全的试卷解析来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6月26日,2018年全省中招考试顺利结束。来看看名校名师如何点评试卷吧。  科目:语文  点评人1:赵亮(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中学初三年级长、初三语文备课组长)  2018年的河南中考,语文是第一场。本着“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全卷体现以下特点:  一、紧扣核心素养,着重能力考查  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整体构成依然是四块: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这次考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阅读量明显提高,例如第一篇阅读《父亲的长笛》篇幅很长;第二,书写量变少,例如第二篇阅读《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题目由4道改为3道。  试卷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集于一体,整体难度不大,但对学生答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恰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全面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探究、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如第6题,分析两则材料一句话得出结论,以及解说漫画的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考生必须仔细分析材料的内容再分析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整体问法常规,侧重稳中有变  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难、怪的问法。问法都很常规,但是都有细微的变化。例如:第4题名著,任选一题作答。其中第(1)问是看图片解说《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的一个故事情节;第(2)问是延续近4年的常规问法。又如:记叙文阅读,第7题问法是“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的几件事”,还是整体感知的考查,但是概括角度发生改变;第9题,结合句子,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不是常规的以第一人称揣摩当时的心理活动,而是分析句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现人物各自什么心理。所有的试题,都要有条理作答,如果没分析出答题的维度,学生是很难得到满分或高分的。  三、传统美德忘不得,注重分析少套路  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第6小题,对诚信的考查,两道小题既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丢不得,又以灵活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3道选择题难度较小,其余试题表面很平常,都要结合文本仔细分析才能得出完美答案。如:第10题,考查“母亲的作用”。空背答题套路是不行的;文言文阅读第18题,“悲”从何处来,不能死记硬背老师讲的三、四两段的景物描写作用,要分析文段,自己总结概括;古诗赏析第20题,任选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就很灵活,修辞角度、句式角度、使用标点等角度都可以,但一定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少答套话,落在实处。作文题目更是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字“最懂我的那个人”,忽略任何一个字都可能造成偏题。  整张试卷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分析的能力。要走进文本,忽视套路,重视写作,体味生活。让语文学科对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点评人2:苌淑萍(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外国语中学教师)  首先今年语文试题结构与往年一致,比较稳定,难易适中,整体理念仍是引领学生多多关注民族文化,努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试题仍旧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大部分,分别对学生的积累、识记、理解分析、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有难易层次的考查,体现了良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亮点频现,彰显母语魅力  个人觉得亮点有二,名著考查过程中插图的加入使试题严肃中透出了一点活泼灵动。议论文段的选取和作文材料的摘引都很大程度彰显了母语的魅力,在考查技能的同时做到了对考生文化自信的熏陶。  积累与运用部分题型非常稳定、平和。音形考查一如既往地避开生僻词,偏重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日常生活常见常用而易错的音形。字音仍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读音把握。字形题词语量加大了,但整体难度没有提升,涉及词语都是日常有较大几率使用或遇见的。古诗文默写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方面的扎实度,遵循以往的古文2分、古诗6分的分值安排,理解性背默指示明确不易混淆。名著题也依旧是往年的形式,备选的每一部名著都出自课标要求的中学生必读十部名著,只要按老师要求细致读过十部作品,得满分没有太大问题。补写语句题也是承袭去年的题型,且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明确,难度不大。材料题围绕“诚信”仍旧考查材料概括和图文转换。  二、难易区分明显,体现语文素养  现代文阅读每一道题都是一个考查角度,题型稳定、常规但难易有区分度。记叙文:概括、赏析、理解、探究,难易适度而有层次。议论文:信息归纳、论证思路、论据位置,题型典型,覆盖面广。  古诗文部分都选择考查多年未考的经典名篇,不觉意外。古文分识记、理解和比较分析三种知识技能的考查,要求考生既要基础扎实又要会灵活分析。古诗仍注重鉴赏和情感的考查。  作文部分形式上依然延续“二选一”模式,未在审题上设置太大障碍,而力求根据考生的生活体验力、眼界格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体现出的语文素养来区分层次。  科目:数学  点评人1:程世喜(河南省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2018年河南中招数学试题坚持了“以能力立意、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的命题思路,保持了题型和题量的稳定,试题紧扣课本与课标,无偏题、难题,体现了较好的选拔性及良好的区分度,是一套具有良好导向性的高质量的数学中招试题。  与2017年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第6题选取《九章算术》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列方程组,扩大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第18题对圆的考察由常规的几何证明与计算回归到动态探究型题目,使得整套试题梯度更为合理,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关注热点  今年的试题力求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如:第2题“一带一路”,第5题河南旅游市场发展,第17题关注行道树“飞絮”治理方法调查,第20题体操“高低杠”有关计算,第21题销售利润问题等等。试题背景熟悉,问题来源真实、形式自然,解法常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命题要求。  二、题型设置新颖 增加多能力考查  第21题应用题以表格获取数据的形式呈现,第2问设置为填空题,题型新颖有趣,减少了繁杂的计算书写过程,事实上学生也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呈现的规律,结合函数的对称性直接写出结果,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有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试题加强了对学生作图能力的考查,如:第9题的尺规作图与平行四边形的结合,第18题反比例函数中的格点作图,都强化了对学生的几何素养的考查。  三、着重突出数学思想 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整套试卷在继续对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考查的同时,着重突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如第15题以折叠为背景的几何探究,第19题与圆有关的特殊四边形探究,第22题以旋转为背景的类比转化探究,第23题函数背景下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和2倍角的存在性探究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符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  2018年的中招数学试卷通过试题的设计,既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创造性的发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又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人2:刘瑞利(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数学组备课组长)  试卷总体来说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难怪的知识点,题型常规,有较强的区分度。既有对数学基本知识点、基本模型的考查,又有一定的创新,重视考查学生将数学理论和实际相融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理性思维。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试卷全面考查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方法为依托,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例如选择题前8题分别考查了相反数、科学记数法、小正方体的折叠与展开、整式运算、统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概率,均属于基础题,学生容易得分;填空题前3题分别考查了实数运算、解不等式组及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均属于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解答题中,第16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第17题考查统计,第19题则考查以圆为背景的相等线段的证明及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均属于学生常见题型;第21题是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二、坚持能力立意,提高区分层次  2018年中招数学试卷重视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逻辑推理的能力。试卷第9题是以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为背景,加入了尺规作图的应用;第10题则是平行四边形中边上点的运动引起三角形面积的变化,结合函数图象求值问题,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应用数学方法、积极探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第14题为图形旋转形成的阴影部分面积问题,15题则是在图形关于某条直线轴对称的背景下,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这两个题将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查数学素养,重视实际应用  第17题统计是以春夏交替之季杨絮飞扬为背景,调查如何治理的问题,非常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第20题解答题则以体育项目中的女子高低杠为背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熟悉中有“新鲜感”,体现综合创新  第18题第1问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学生很熟悉,第2问则是在网格中画矩形,使矩形面积等于K的值,灵活的考查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非常新颖;第22题第三问和第23题第二、三问综合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很好的体现了数学中的综合创新。  总之,2018年中招数学试题入手宽泛,基础题送分到位,综合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充分考虑了学生数学能力的个体差异,注重基础,着力考查学习潜能,在思维层次上区分考生,试卷对平时数学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科目:英语  点评人:黄德怀(省实验中学初三年级长,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英语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  河南省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继续贯彻稳定中求创新的原则,试题难度适中,材料题材广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试题重视对能力与逻辑思维的考查,降低了对语法的要求。试卷准确把握中考考点,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力求将知识点的考查放在一定的真实语境中,体现了语境设计,语篇设计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语篇是考核的重点,所选短文语言地道,话题有时代感,试题设计规范严谨,注重英语基础知识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等特点。  一、考查重点基本不变,注重考试与生活的结合  2018年听力部分难易适中,语速适中,发音标准,内容清晰,要求也恰当,大部分学生反应比较容易,得分率应该较高。听力部分考查学生对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以及根据信息实际操作的能力。今年试题的听力部分共分三节,第一节听五段对话,考查了人物关系、天气、交通方式、时间和谈论话题。第二节是三个对话和一个独白,话题涉及到购物、职业、计划等等。第三节是一篇活动排序的短文。  单项选择题是对语言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基础 突出语境”是今年中考英语单选的一个显著特点。本部分题目注意知识考查的覆盖性和全面性,大题话题比较新颖,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第35题考查英语标识牌,和2017年的第35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突出语言学科作为工具的实用性,对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作用,甚至对公共场合规范使用英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影响是值得大家称赞的。  二、注重教育性和人文性的前提下,兼顾趣味性  完形填空考查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知识能力;它要求学生以语篇语境为线索,通过阅读理解进行语意辨析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语境,辨析词义。学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线索及语境猜测词义,进行逻辑推理,选择出正确答案。2018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原汁原味的幽默短文,通过老师问学生最喜欢的动物以及最喜欢的活着的动物是什么,通过对比老师、校长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孩子的困惑,尤其是最后的一句“I told her, Colonel Sanders. Guess where I am now...”,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也许会露出一丝微笑、得到一丝放松。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符合这一年龄段考生的认知特点,考生喜闻乐见。今年尤其注重对考生语篇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从所给材料中寻找线索,进行合理的推测和猜测,在材料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词语。这些空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的文字在语意、逻辑和句法等方面是有联系的。  三、体现了英语的学科素养,突出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理解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018年的阅读理解有以下特点:1. 文章难度适中,循序渐进,小题设计梯度明显,总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2. 语言地道,题材新颖,体裁多样,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这一特征;3. 具有知识性、文化性和教育性;4. 文章内容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生活。  阅读B讲的是几个孩子给餐厅服务员写致歉信并补付小费这一故事,表现孩子们面对错误不逃避、积极解决的正确处事行为,也教育了青少年敢于担当和承担责任。这也充分体现了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考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  2018年词语运用也同样贯彻了“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具体事例来告诫大家要有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教育是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考试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考试的目的还有指引未来学生发展的方向。这一功能在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试卷结构设计合理, 题目设置科学  词语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语篇中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同时也考查了对语言的迁移能力和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高。2018年的词语运用考查范围均为《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列的语法项目,包括动词、名词、副词、代词、连词、数词等,既注重语法知识、习惯用语的考查,还强调篇章结构的理解。补全对话根据情景内容来填写句子,完成对话,突出对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2018年的补全对话考查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重点要学会根据场景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该题型难度一般。主要讲的是谈论出行计划时提到了见过另外一个人,进而展开的交流。  五、选材贴近生活,体现人文性,具有时代感  书面表达采用短文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2018年中考英语作文是一个命题作文,让描述一下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喜欢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的什么,以及对这个环境的期望。概括起来,它含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什么样的环境、喜欢这个环境中的什么和期望什么。作文内容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和指令去写,可以是大环境也可以是小环境;但不能随意发挥去写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试题以“我”为中心,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的环境,都有话可说。这个作文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关注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发现我们身边的美,为了我们身边的环境更美而做出我们该做的事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总之,2018年的河南中考英语试卷在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考查是贯穿始终的。是一套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和教育性,并兼具了很好的教学导向性的优秀试卷。  点评人2:赵大莉(郑州市名师,郑州外国语中学教科室主任)  一、紧扣大纲 体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  延续2017年中招英语试题特点,今年在题型不变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整体难度稳中有升,但仍紧扣大纲、注重基础,以中学生视角为出发点, 贴近其日常生活现状,注重语言在语境中的实际灵活运用。  从题型来看:听力仍以常见话题为载体平和铺开,难度适中;单选变动稍大,去掉一个语态题,29题对比较级easier的考察加入了谚语的成分: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31题考情态动词,与以往不同,设空两处。34题考察宾语从句,35题较新颖,以图片形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英文公共标志表达法,涉及单词拼写、中英文思维不同表达方式和的考察。  完型填空仍是一篇幽默小故事,设空处对于语法的考察比较基础,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英式幽默故事内容的理解会稍影响其做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所以,在语篇语境中准确应用语言知识仍是重点。  阅读理解前三篇文章体裁及其分布和2017年一致,分别是应用文、记叙文、和说明文,D篇排序却有变动,是一篇在外度假时写给朋友的信,难度不大,但形式创新,同时也关注了书信体裁篇章特点。从小题考察点来看,少了一道猜测词义题,多了一道画线代词所只带内容的选择。  选词填空同样紧扣学生日常生活,以交友为话题,考点常规,难度适中。  补全对话所设置内容为同学间聊天,除78题难度较大,较为开放,其余设空处均关注基础,答案所涉及的语言常见惯用,整体也降低了对功能性语言的考察。  作文此次较为新颖,What I like about where I live, 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发表自己对其看法和期待。与考纲要求一致,话题新颖却紧扣学生个人生活经历的再现和个人观点描述。但对于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审题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的要求较高。  二、立足基础 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总而言之,紧扣考纲、立足基础、注重交际、强化运用为本张试卷的突出特色,既来源于学生生活,又回归到学生生活,多角度综合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科目:历史  点评人1:张昌明(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外国语中学教师)  2018年中招历史试卷,总体来说,难易适中,“稳”字当头,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充分彰显开卷考试的特点,立足现实,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关注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关注历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题型与题量稳定,既不太难,但也有一定的区分度,真正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结业性和选拔性二合一的基本原则。  一、难易适中 稳中求变  试题特点:选择题,相较2017,背景设置中规中矩,图片资料及文字材料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量。图片资料有五幅,第1题3幅,第8题、第20题各1幅;文字材料在阅读上亦降低了难度,如,第2、3、5、7、13、15、17、19题。  非选择题,变中求新,尤其在考查切入角度上有较大突破。如,非选择题21题从戏曲文化的传承角度,考查中外文化的相同点,彰显文化自信。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比较,考查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其问题的设置整体上渗透唯物史观,体现历史课改的方向。  二、关注时政,注重应用  关注时政,注重应用。试题注重对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的考察。如选择题第12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2018年6月青岛上合峰会的召开契合;第16题,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第22题,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第23题的考查契合点在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取得;第24题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实际在折射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第25题小短文考查世界现代史,第一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2018年慕尼黑阴谋80周年等。这些试题也体现了2018中招试题不避热点,关注时政、注重应用的特点。  点评人2:赵胜男(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初三备课组长)    今年中招历史试题难度适中,从题目形式到史料选取再到命题思想,可以明确的体现历史学科教学及评价的知识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试卷整体特点: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注重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  一、以基础知识为依托,高频考点、周年热点备受命题人青睐  1、高频考点充分考查: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一五计划,新中国外交,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欧洲一体化,战争与科技,改革开放,工业革命等历史主干知识在试卷中均有所体现。  2、周年热点大胆考查,并不回避:对周年事件的考查是本套试卷的一大特色,选择题中的明治维新、《共产党宣言》及欧盟,非选择题:22题戊戌变法专题,23题改革开放专题,24题英国与工业革命专题,25题慕尼黑会议,均属于周年热点考查。  3、历史小作文题型依然保留,命题视角与去年相同:采用对比类题型,相应的切入周年事件考查。  4、动手能力考查今年并未体现,可能让广大师生松了一口气。  二、 以能力考查为抓手,各种能力渗透试卷始终  1、材料性越来越强,材料与解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结论层出不穷。整套试卷无材料不成题,史料形式多样:图片史料,文字史料,数据(表格)史料等;史料内容丰富,来源广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如选择题第8题,选取图片史料——电话的出现,再如选择题11题,选取日常生活“流行语”,用这样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悟得懂的生活场景来考查相应的历史知识,令人赏心悦目。  2、要求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中得到贯彻。主观题22题、23题、24题每题三问,第一问基本属于表象型问题,让学生直接通过阅读史料和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第二问属于原因探究类问题,承接第一问,探究第一问的原因;第三问属于启示、建议、理解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相应结论。三问之间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考逻辑,对于理解力偏差的学生也是有挑战性的。  3、对比能力再次得到彰显。第21题,中西文化(切入点:中西方戏剧)的比较,第23题,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第24题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交通工具的变化,第25题两次国际会议的对比,虽然具体题型不同,但命题思想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将本国不同时期的对比,关键大事前后的对比,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对比,不同时期的国际会议的对比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三、彰显文化自信,渗透学科综合素养  文化自信是近几年历史试卷命题的关注点之一,这也是学科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充分体现。本套试卷古代史的考题(选择题第1题,主观题第21题)分别以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为切入点,既体现了河南的本土性,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总体来看,今年试卷命题思想及试卷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注重双基,彰显人文,考查能力,体现素养。  科目:化学  点评人1:王海(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河南省教学标兵)    今年化学试题总体难度与去年接近,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具有新时代特色,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为主导,依然坚持了“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的命题思路,并力图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正确导向作用。  一、 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等原则  1.试题知识覆盖全面,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今年中招化学试卷知识覆盖面大,试题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下的十九个二级主题,考查内容的指向和落点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且试卷中容易题分值约占50%,充分体现了基础性。  2.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力度。今年试卷中直接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11个。另外还有关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方面的考查。  二、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弘扬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文化特点。如试卷第3题关于“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目标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认识;第8题关于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对硅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这些题不仅体现了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另外,试卷第2题“开封小笼包地方特色美食中瘦肉富含营养素”的考查,体现了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另外,试卷中铜丝导电性的利用、铝制品耐腐蚀原理的应用、焙制糕点发酵粉碳酸氢钠等的认识,均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重要的关系。试卷发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功能。  2.聚焦实验探究, 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试卷第24题中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探究,在创新探究能力方面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试卷中第25题第(2)问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第(3)问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而且这几个题目解题思维涉及到分析解释、科学创新、实验设计、解决问题等,突出考查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  3.突出变化观与守恒观等观念。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中第12题关于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的判断;第13题关于含碳、含氧、含钾、含铁等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第19题关于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关系的框图推断题等。这些题均是对化学物质的变化与元素守恒的体现,体现了化学独特的魅力。  4.突出体现化学学科“三重表征”特点。宏观现象与微观探析并以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特点之一。试卷中第21题通过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来体现化学学科独特的学科素养。  三、 强化逻辑思维与化学计算能力等学科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本试卷中第22题需要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3题必备的分析后用简图表达化学知识的技能;第25题(2)问对图象分析做出的成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均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2.本试卷中选择题第14题和第20题涉及的计算题,需要化学思维与计算能力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较高,这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才能在考场上从容面对。  总的来说,试题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试卷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联系生活,倡导学以致用,着眼学生长远发展。试题积极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2018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是一份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的优秀试卷。  点评人2:段凯伟(郑州市学科中心组成员,郑州外国语中学化学教研组长)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沿袭了往年试题的结构与特点,难度与往年相当,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同时一些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方式略微改变,使题目更新颖。  一、 注重主干知识考查 方式灵活多样  首先,试卷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基础性和全面性。譬如重要的物质,如氧气、水、二氧化碳、金属、常见的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用途;重要的概念,如分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等;重要的实验,如实验室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配制溶液等。试题覆盖面广,突出了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其次,考查方式灵活,试题设置各种情景与条件,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如利用溶解度稀释一定质量的饱和溶液的计算、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及中和反应的规律、推断题等,学生只有理清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把握解题的关键点,才能灵活应对。  试题突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溶液的配制、实验方案的设计、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检验方法、实验室气体的制取与净化、模拟炼铁等,要求学生熟悉实验探究的步骤,科学设计实验方案,推断现象并得到结论,并且能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解释。  试题还重点考查了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在试卷中涉及到近50个化学反应,要求写出11个化学方程式,所占比重很大。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有解释现象的,有根据信息、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示来书写的,要在具体情境中判断所发生的反应,然后才能书写出来。这就要求学生重视化学方程式的练习,不但要会书写,更要能灵活运用。  计算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试题突出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所占分值约7分。特别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需要一些计算方法,如第14题的极值法,第20题的元素质量守恒和差量法,25题的差量法等。学生对这些方法不熟悉或应用不灵活将无法计算或费时较多。要求学生将化学计算进行方法归类,理解反应本质并进行强化训练,才能适应考试。  二、 试卷图文并茂 多种方式呈现信息  整张试卷图文并茂,设计十余副图片,用多种方式呈现信息。题目平和易懂,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体现时代性和地域特色,每道大体都由易到难,徐徐展开,有利于学生克服考试紧张情绪,在熟悉的情景中展开思考。  总之,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是经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的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基础,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稳定发挥。  科目:物理  点评人1:张宏旭(郑州外国语中学物理教研组长)  纵观整套试卷,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跟许多老师考前的分析推测是一致的。  一、 命题体现基础  填空题从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分子和长度开始入手,逐渐升华为物理现象、实验设计、简单机械使用、电路转换和分析,到第六题的科学推理方法。特别是第六题,是河南省中招试题的一个标志。填空题从易到难,把握有度,设计新颖。  选择题的设计也比较巧妙。第7题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绝缘体,然后是应用和分析问题,包括判断哪些是费力杠杆、摩擦起电等。常规的考点也重复出现了,例如能源和信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受力分析等。最后是两个双选题,虽然描述的现象也很常见,但每个选项都涉及到一个新的问题,非常耐人寻味,体现出出题人的意图:题量有限但覆盖面一定要大。  第一个作图题很简单——画出一个物体在光滑斜面上的受力示意图。第二个光路图要求的条件就很复杂,更像是一个几何题,比较有新意,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实验探究仍然沿用了往年的套路,每个题都有闪光点,例如第18题最后两个问题就很有创意,怎样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和如何做才能使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19题的最后一问是用特殊方法—双安法测电阻,更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意图非常明显。  第20题是电学综合,说的是生活当中的一个应用事例——电热水壶。这个题除了计算电流和加热效率外,第⑴和第⑷问都是安全用电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理论要联系实际。21题是力学综合,这个题不同于往年,举了我们身边的另一个事例——南水北调穿越黄河工程。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新颖,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在这个题目里巧妙地避开了知识上的一个难点——液体压强,这说明出卷人用心良苦。  二、 试卷阅读量增大  对整个试卷的感觉就是阅读量很大,需要传达的信息也非常多,但是题目设计很规范,问题也很明确,每个题目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题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梯度感很强,几乎见不到偏题和繁题,学生做起来会比较顺手。题量也很适中,不存在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试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每个题目都非常贴近生活,加入了时代的信息,这也充分体现出来了我们河南省中考试题出卷的优良传统,力争做到稳中求变,既能达到合格性考试要求,同时又有利于高中的选拔。  今年的中招试题对我们物理老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的方向,那就是在以后教学中要重点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并能强化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点评人2:代根强(河南省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长,郑州市骨干教师)  今年的物理试题与去年相比,试卷结构、题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没有变化,学生见到试题会有“我见过你”的感觉。但是考查知识的角度和素材的选择上又有新变化,试题难度适中,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即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纵览整张试卷,所有试题在平稳中求创新,在基础上求变化。试题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突出了对“力学”和“电学”知识的考查,试题不仅考查了“力学”和“电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通过“力学”和“电学”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整张试卷没有偏题、怪题,难度和去年接近,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该难度的试题较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  试卷第18题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这个实验也是今年呼声较高的一个实验,因为浮力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则是浮力的核心,但是河南中考一直没有考过这个实验。该题的最后一问很好的考查了学生对该原理理解的深度,并不是只有“浸没”的物体有F浮=G排,而是物体处于任何状态都有F浮=G排。  试卷第20题是以电热水壶为背景的“电热综合应用题”。这样的考题虽然河南中考多年没有出现,但是仍然是中考复习中,学生重点复习的题型。效率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在加热水的过程水吸收的热量是有用的能量,而该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则是总能量,而效率指的是能量利用过程中,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消耗的总能量的比值。该题在考查学生对效率理解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该题的计算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个错误:题中已知水壶的容量为2L,在利用公式Q=cm(t-t0) 计算吸收的热量时,需要计算出水的质量,有些考生则会出现2L=2kg的错误,看似是一个捷径,是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由体积可以计算出质量,而不是质量等于体积。  第21题则是以“南水北调的穿黄隧道”为背景设计的一道力学综合应用题,素材新颖,贴合生活实际,设计很有新意。由题中第⑶问可以看出,P=ρ液gh这个公式,并不要求学生完成计算,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该公式判断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该题第三问设计充满新意,学生无需计算,直接利用图像可以找到h=30m时对应的液体压强大小,从而完成相关计算。这也是对教学的的引导,无需盲目的增加学科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注重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的考查  每年的试题中,第6、13、14、19、20、21题,都是关注度很高的题目,也是学生感觉较难的题目,但是今年的考题难度都并不大,这些题目仍然是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  每一年的河南中考物理试题的第6题都是“明星”题,备受老师和考生的关注。而今年的第6题则相对简单,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光滑的小车上两个质量不同的物块随小车一起匀速运动,小车遇到障碍物停下,问两个物块是否会相撞。在回答判断的理由时,则围绕“牛顿第一定律”去写,即“写到点上”。  第13、14题是双选题,也是选择题中较难的题目。13题是到力学综合题,要求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科学分析,考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二力平衡以及功和功率的计算。第14题是“动态电路”的考查,只是将滑动变阻器换成了热敏电阻。  该试卷的第19题是单表测量中最为基础的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单表测量”核心思想理解的考查,只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此题就没有难度,即有电流表可以直接测量出电流,而电压则可以应用欧姆定律利用已知量表示出来。  三、清晰明确的考查物理知识  试题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例如:第4、12、13、14、20、21题。  今年来的一些模拟试卷对学生和老师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引导,即每一道题都需要一个生活情景,以至于有些模拟试卷的阅读量大幅增加,对考生产生错误的引导,其实每年物理试卷的字数基本稳定在3000字左右。情景设置简单,重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第13题,没有设置什么复杂背景,而是直接描述了一个物理情景,在具体简单的情景中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试卷中的难题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  学科素养是学科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学生想让学生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应该具备“从物理视角,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本试卷的第21题第⑷问,“求两条穿黄隧洞的总输水能力为每秒多少立方米?”,这是一个新情景,新情景最能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面对问题不是慌乱,而是以科学的物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学科素养。由题中第⑵问可知隧洞中水流速度为3m/s,即每秒流过的水柱的长度,根据V=SL可以计算出每秒流过的水的体积。  总的来说,今年中考试题比较平和,相对稳定,难度适中。试题注重体现物理新课程的特点,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地兼顾了考试的合格性与选拔性两种功能,也对教育教学做出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是一套质量较高的中考试卷。  科目:思想品德  点评人1:吴俊(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初三思想品德备课组长)  2018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题型、题量、分值都与以往一致,试题严谨规范、难易适度。既关注国计民生考查国情国策,又关注家乡建设饱含河南元素,而且还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接地气。具体有如下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性  2018年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一如既往地紧扣重大主题,关注国计民生。如改革开放40周年(试卷第10题)、生态文明建设(试卷第11题)、宪法和宪法宣誓制度(试卷第12题)、《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试卷第13题),围绕这些热点问题的试题,既贯彻了课标精神,考查了主干知识,又凸显了时代特征。  二、彰显地域性  “河南试题考河南”一直是我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的特色之一。2018年中招思想品德试卷再次彰显了地域性、本土化的特点。比如第6题今年中牟蒜农卖蒜难现象、第7题《老家河南》等微视频、第8题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等,这些试题都要求考生了解家乡发展、关注家乡建设。  三、浓郁的人文性  “考试即生活”的理念在2018年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中得以充分展现。比如第2题直面开卷考试学科的“各种速查资料受到部分学生追捧”的现象,以此考查学生的考试观念,可谓是出其不意、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此外,“量子饮料”、知识付费等学习生活中的现象也在试卷中得以呈现。  四、高度的综合性  2018年中招思想品德试题将若干热点事件整合到一起,通过别出心裁的设问,呈现出不同于社会资料的独特视角。比如第10题,将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深圳高科技的发展、海南自贸区的设立、雄安新区、河南智能制造等6大热点集于一体进行考查。还有第5题、第7题、第8题、第11题均是如此。  鉴于以上特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勤看新闻关注社会生活,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提高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规范组织答题语言,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点评人2:王学军(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外国语中学政治学科副组长)  2018年河南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紧扣时代脉搏,凸显时代主题。通过材料及其设问,让考生在与社会发展,自身成长融为一体的意境中答题,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自然生成,自立自强的品质意识得到加强,绿色发展理念,宪法意识,精忠报国的情操都予以充分体现。  一、以小见大 独具匠心  今年的1至4单项选择题通过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自身实力,网络交往等社会生活材料比较侧重考察学生自身成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和理性精神。5至8题则转向国家发展中的国防建设,三农问题及家乡河南的发展。国防建设的发展成果既体现我国现代化建军成就又体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意在考察学生民族自信心。大蒜价格的跌涨只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一个缩影,但以小见大来考察学生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确实独具匠心。7、8两道多选题分别以老家河南,河南外交部推介会为背景材料,考察河南考生的家国情怀,也可谓用心良苦。  二、题型多样 彰显特色  辨析题一直是老师学生平日时间精力付出最多的题型,备受关注。今年的辨析体现了“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以考生志愿填报为背景切入,来考察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合理规划,脚踏实地的品质。学生只要思路清晰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所学核心知识,扣题而做,满分、较高分数还是不难做到的。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且习总书记在重大场合多次强调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要隆重庆祝,成为首考大题也是必然。学生答题中会强化对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认同。  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一直为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今年的宪法修改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了宪法,共同理想的内容也添加了“美丽”一词,5月18日,第八次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出席并做重要讲话,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的考察当属情理之中。  宪法宣誓制度虽然从2015年已经施行,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却是今年两会的亮点,加之今年宪法大修。考察党和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和中学生生活学习中如何践行宪法可以彰显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尊崇宪法的典范,以及中学生尊崇宪法的意识。  保护英雄烈士法的全票通过和实施,旨在全面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此题材考察学生爱国情操,既紧扣了社会热点,又升华了整个试卷的内涵:精忠报国,是我们中学生的人生追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货主力合约换月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