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老爱孩子深吸气比较频繁,尤其是睡前特别厉害,晚上睡着了不孩子深吸气比较频繁。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摘自《亲密育儿百科》
夜间育儿:如何让宝宝乖乖睡觉
通过观察那些晚上能乖乖睡觉的宝宝,我们找出一些能让宝宝和父母都睡个好觉的要素。本章要讨论的夜间育儿法,是采取平衡观点,我们考虑到白天疲惫的父母,晚上需要睡个好觉,所以希望宝宝能乖乖睡觉,但我们也尊重宝宝在夜间的特殊需要。这也是本章标题“如何让宝宝乖乖睡觉”之前为何会加上“夜间育儿”的原因。我们希望父母所采用的夜间育儿方式,能让自己睡得好,宝宝也睡得好,并且达到长期目标――培养宝宝正确的睡眠态度。
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比较适当的做法是创造一个适合睡眠的环境,让瞌睡虫自己来找宝宝――让宝宝自己入睡,并保持深眠状态。让宝宝睡觉也不是毫无感情的机械化过程:“第一晚让宝宝哭5分钟,第二晚哭10分钟……”――这种做法比我们在训练宠物时还迟钝。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让宝宝睡着,不要中途醒来,还希望宝宝能将睡眠视为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不需要害怕而保持这种状态。你不能将白天与夜晚的育儿方法分开。宝宝每天花一半或更多的时间在睡觉,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要借此培养出对睡眠――以及人生――的正确观念与信任态度。
当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宝宝睡得更好的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许多有关如何让宝宝入睡的方法。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主旨全部都相同:对宝宝的哭声置之不理。这种不带一丝感情的做法,在20世纪初的育儿书上首度出现以后,经过很小的修正,现在仍能在每本育儿书中找到。效果如何呢?婴儿(大人也是)的睡眠问题,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现在几乎每座大城市,都少不了睡眠失调治疗中心,然而奉行强迫睡眠法的人还有许多。该市采取较有人性做法的时候了。下面我们会先谈谈有关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列出能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睡眠观念的步骤,让宝宝不只现在睡的好,长大以后也能有健康的睡眠习惯。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 养育0~2岁宝宝应该关心的所有知识,美国小儿科协会强烈推荐
★ 出版史上最权威的育儿经典,最自然的育儿圣经,最完整而广泛的育儿参考书
★ 十年来全美最畅销的育儿指导书,8个小孩的父亲,给您最珍贵的育儿经验
★ 全美最大的网上书店――Amazon网络书店五颗星最高评价,书评超过580篇!
★ 最完整而广泛的育儿参考书,图解说明居家护理分解动作,表列各种育婴常识与注意事项,详附儿童疾病家庭与医学疗法,附常见紧急状况的急救程序
有关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
你是否曾希望自己能“睡得像个小婴儿”一样呢?当你了解婴儿的睡眠模式后,就不会这样想了。当我们想到婴儿睡觉的样子时,脑海中总会出现宁静、安详的画面。不过,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没有人能一觉睡到天明
在夜间,每个人(大人和婴儿)都会经历许多睡眠阶段与循环。现在我们就让你先睡着,再让宝宝睡着,看看你们睡觉方式有什么不同。
当你缓缓入睡后,大脑中枢开始休息,并渐渐关闭,让你进入深眠状态,由于这时的眼球是静止的,所以又称为非快动眼动睡眠或安静睡眠。你现在睡得很熟。你的身体静止不动,呼吸很浅、很规则、肌肉放松、真地是没有知觉了。进入深眠状态后约一个半小时,大脑开始苏醒,心智活动增加,你也由深眠进入浅眠,或称为活动性睡眠(active
sleep),又叫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因为在这个阶段,眼球会在闭着的眼皮下运动。在REM睡眠阶段,我们会有心智活动,脑中枢并没有真地睡着。你做了几个梦,身体动了几下,翻身,拉面被,甚至可能起床上厕所,回到床上,再次进入深眠状态。这种深眠与浅眠的循环,每几个小时就会有一次,所以一般人可能平均每晚有6个小时在深眠阶段,2个小时在浅眠阶段。你可能觉得自己整晚都睡得很熟,但事实并非如此。
宝宝的睡觉方式不同
大人可以很快从醒着的状态进入深眠,宝宝却不行。宝宝在进入深眠状态前,要先经过浅眠阶段。现在我们就让你的宝宝睡觉。
宝宝进入睡眠的方式不同
宝宝睡觉的时间到了。他的眼皮慢慢往下垂,在你的怀里开始打瞌睡。他的眼睛完全闭起来了,但眼皮还在翻动,呼吸仍然不规则、手脚还是弯着的,他可能会突然惊起、抽动、露出一丝微笑――我们称为睡眠笑容。他甚至可能还会出现一阵阵的吸吮动作。正当你弯下腰,想把这个“睡着的”小宝宝放在婴儿床上,悄悄离开时,宝宝醒了。这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完全睡着。当你把他放下时,他仍在浅眠状态。
现在,再试一次。用你平常哄宝宝睡觉的方法,抱着宝宝摇摇、喂奶、散步都好,但把时间拉长一点。很快,宝宝脸部的活动和身体的抽动都停止了;呼吸变得比较有规律、比较浅;肌肉也完全放松。在这之前握着的拳头松开了,手脚也有气无力地悬着(软趴趴的手脚,是深眠的证明)。现在你可以把宝宝放下来,悄悄走开,你松了一口气,因为宝宝终于睡着了。夜间育儿第一课:宝宝需要被照顾着睡着,而不是被放下然后就自己睡着的。
为什么?婴儿在头几个月,要经过约20分钟的浅眠阶段,接着才会渐渐进入不容易醒来的深眠阶段。如果宝宝还在浅眠阶段,你就急着把他放下来,那宝宝通常都会醒来。这个道理,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一定要等他完全睡着了,才能把他放下”的麻烦宝宝。大一点的婴儿,不太需要经过浅眠阶段,很快就能进入深眠阶段。父母要学会辨识宝宝的睡眠阶段。深眠的宝宝,你把他从汽车安全座椅上抱到床上,宝宝也不会醒过来。
宝宝的睡眠周期较短
你站在床边,充满爱意地看着宝宝安详地睡着。约一个小时后,宝宝开始显得局促不安。他翻了一个身,眼皮动了几下,脸上肌肉稍微扭曲,呼吸变得不规则,肌肉紧绷起来。宝宝再度进入深眠阶段中,如果此时有任何不适或打扰到宝宝的事情,宝宝就会醒过来。你将手温柔地放在宝宝背上,哼一首催眠曲,10分钟内,宝宝又开始从浅睡眠阶段进入深眠了。整夜都能这样吗?还没有完呢!
一小时后,宝宝又进入容易惊醒的浅眠阶段,或许今晚又要半夜醒来了。夜间育儿第二课:宝宝的睡眠周期比大人短,浅眠阶段出现的次数较频繁,因此容易在半夜醒来的次数也比大人多一倍。大约每个小时就醒来一次。大部分不眠的夜晚,都是因为在这段敏感时期醒来后,没办法再睡着,没办法再进入另一个深眠阶段。
这对白天已经因为照顾宝宝而精疲力尽的父母似乎很不公平。夜间育儿第三课:宝宝会有这样的睡眠方式,不是没有原因的。
假设你家宝宝的睡眠方式跟大人一样,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深眠阶段,只有少数时间处于浅眠阶段,而且就算醒来后,也很容易再睡着。听起来太棒了!对于你来说也许是好事,但对宝宝却不是。假如宝宝觉得太冷了,却不能醒来传达需要温暖的信息;假如宝宝饿了,却不能醒来传达要吃奶的信息。假设宝宝鼻塞,呼吸不顺畅,但却不能醒来向父母求救。我们相信,宝宝与生俱来的睡眠模式,让他在出生后头几个月,也就是夜晚需求最多,沟通能力却最有限的时候,特别容易醒来,这真是再巧妙不过的设计了。
研究睡眠的专家相信,浅眠对宝宝有好处,因为浅眠能让婴儿进行智力活动。在浅眠时做梦,能提供宝宝发育中的脑部视觉图像。这种睡眠期间的自动刺激,能增进脑部发育。有一天,当我正在解释浅眠如何有助于宝宝脑部发育时,一位疲劳的妈妈突然扑嗤一笑地说:“果真如此,我的宝宝以后一定绝顶聪明。”
宝宝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觉睡到天亮呢?婴儿进入稳定期――也就是容易睡着,并保持睡眠状态――的年龄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很容易睡着,但也很容易醒过来。有些宝宝很难睡着,但睡着后就不容易醒。不容易睡着,却很容易醒的宝宝最累人的。
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睡眠习惯跟吃奶习惯很像:吃是少量多餐,睡也短暂、频繁的小睡。小婴儿很少连续睡超过4个小时,而不需要起来吃奶。他们对于白天夜晚没什么概念,通常一天要睡上14到18个小时。
从3到6个月开始,大部分宝宝都会开始进入睡眠稳定期。白天醒着的时间拉长,有些晚上可以连续睡上5个小时,但还是至少会醒来一两次。随着宝宝越长越大,深眠时间会拉长,浅眠时间会缩短,晚上容易醒来的敏感时期会减少,也能更快进入深眠。这种情况称为睡眠成熟(sleep
maturity),至于宝宝何时会发展出类似大人的睡眠模式,仍是因人而异。
这理论听起来不错,可是为什么宝宝还是会在半夜醒来呢?正当宝宝的大脑开始要好好睡时,宝宝的身体却把他叫醒。一些会唤醒宝宝的刺激,如冷,牙齿痛(发生在长牙期)等,变得比以前更频繁。随着宝宝经历一个一个重大的发展里程碑(坐直、爬行、走路等等),他们常常会醒来练习这些新学会的技能。而正当宝宝开始要停止晚上的“热身运动”时,又有其他因素介入,如与妈妈分开的焦虑,让宝宝会在晚上醒来,提醒你为人父母是全天候的工作,虽然半夜醒来时无可避免的,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这种情形也会减少。然后,又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降生了,于是忙碌的夜间育儿又得从头开始。
现在你已经清楚宝宝的睡眠的方式跟你的有何不同,以下要读的是我们从教养家中的8个宝宝,以及咨询几百对父母的经验中,找出的一套有效步骤。
第一步:好的开始
在一开头,先来看看你自己对睡眠的态度。
建立夜间育儿心态
你对宝宝的睡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白天老是跟宝宝黏在一起,所以夜间是好不容易才有的休息时间,是跟宝宝分开的最佳机会?宝宝“一觉到天明”是不是你育儿最优先的考虑?如果宝宝没有好好睡觉,就是你育儿的失败?如果以上3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不适合用这个方法。
晚上与宝宝相处也是育儿生活的一部分,你的态度应该是:白天我希望宝宝能跟我亲近,信任我。我希望把白天与宝宝亲密的健康感情也带进夜间。我不愿意让我的宝宝觉得晚上与我分开了。换句话说,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感,白天与夜晚是不同的,但这份亲密感仍然存在。我们希望父母能够避免这种心态:要让宝宝一觉睡到天明,需要很多小玩具与缺乏人性的技巧,好“去除”宝宝在夜晚醒来的习惯。这种做法短期或许有效,就长远来看却是损失。当你去除宝宝晚上醒来的习惯是,可能也会同时将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一并除去。
关于婴儿睡眠的基本知识
宝宝要先经过REM睡眠才能真正睡着;他们需要帮忙才能睡着。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大人短,浅眠时间比深眠多。
宝宝晚上容易醒来的时间比大人多,而且很难再睡着。
“一觉到天亮”在医学上的定义为:连续睡5个小时。
宝宝刚出生到6个月大时,通常一晚醒来2到3次;6个月到1岁大时,醒来1或2次;1到2岁大时,可能一晚醒来1次。
宝宝本身的性情对睡眠习惯的影响,比父母的夜间育儿能力大。宝宝晚上醒来不是你的错。
上床前用固体食物将宝宝喂得饱饱的,并不能让宝宝睡久一点。
你可以让宝宝跟你一起睡。事实上,对许多家庭来说,让宝宝跟父母一起睡比其他安排都好,或许也比让宝宝孤单地睡在婴儿床上更“正常”。
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创造有安全感的环境,让宝宝自己想睡,是培养宝宝的睡眠正确态度的最佳方式。半夜常常醒来的情况,不会持续一辈子。
发展对你有用的夜间育儿方式
凡是有小宝宝的家庭,自然就会有一堆“专家”找上门来,教你如何不计代价地哄宝宝睡觉,让宝宝能一觉睡到天明。每个宝宝的性情不同,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因此,没有能哄宝宝睡着的正确方法,只有对于睡眠的正确态度。
每个宝宝与生俱来的性情,都会影响他的睡眠方式。而且不同父母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睡眠习惯,这些都要列入考虑。你必须发展出一套既适合父母又适合宝宝的夜间育儿方式。试试那些你觉得能兼顾你和宝宝的夜间育儿方法,如果管用,就继续用,如果不管用,要勇于尝试其他的方式。
好好睡觉的宝宝部分是先天的,部分是被造就出来的,但绝对不是逼出来的。我们提出不同的夜间育儿方式,并考虑到每位家庭成员的夜间需要。这些技巧当中,至少有一个以上是在大多数时候,都能适合大多数家庭的。某个方法的一部分,可能又比较适合宝宝的某个成长阶段与父母的生活方式,而其他方法则比较适合其他阶段。我们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吝于尝试不同的方法,以便找出适合宝宝性情、你的生活方式与睡眠习惯的方法。
夜间亲密育儿法
经过了多年的尝试后我们认识到,夜间亲密育儿法是对大部分家庭都管用的方法。我们在家用的是这个方法,在诊所也教别人这个方法,经验、科学、常识都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有用。这个方法不激进,不极端,很基本,也很简单。这种夜间育儿法有两个要素:
白天调整与缓和宝宝的脾性;
晚上挨着宝宝睡觉。
白天好好休息有利于晚上好好睡觉
大部分睡不好的情况,都跟生活不规律有关。新生儿的生活是没有规律性的。睡眠与吃东西的“时间表”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宝宝的生理系统似乎没有规则,这种缺乏规律性的状态,是要持续一整天的。如果你白天帮宝宝调整得好一点,他晚上的状态也会比较好。做法如下:
白天频繁的信号喂食(即宝宝一发出饿的信号就喂他),能把宝宝喂饱,晚上宝宝也会睡得比较好。白天按照固定时间喂奶的宝宝,容易白天睡觉,晚上吃奶。
白天把宝宝背在身上
白天多用背巾背着宝宝。跟妈妈距离近,宝宝吃奶的次数会比较多,也会较安静,而白天安静的宝宝,晚上也会比较安静。(把宝宝背在身上能减少宝宝哭闹,见第444页。)你白天的育儿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宝宝白天行为的影响,同样也会影响到宝宝晚上的睡眠习惯。躺在妈妈怀里的宝宝,发出的信号可以马上获得回应,自然能够学会信任与镇静。白天不焦虑的宝宝,晚上也不焦虑。
白天的亲密育儿法,对于宝宝夜间睡眠习惯的影响,在生来就爱哭闹得宝宝身上尤其明显。这些宝宝晚上睡不好是出来名的。白天将宝宝哭闹不安的倾向缓和下来,晚上他也会比较安静。简而言之,白天的亲密育儿法能让宝宝早早地了解:没有必要哭闹――无论白天或晚上。
对父母有什么好处?
除了因为常常喂奶和抱着宝宝,能减少宝宝的焦虑外,白天的亲密育儿法还能给妈妈在晚上开个好头。
喂奶和把宝宝背在身上,让妈妈和宝宝的互动更频繁,妈妈对宝宝因此更加敏感。白天,你了解宝宝,晚上,你的敏感度也会让你凭直觉就知道:宝宝应该睡在哪里?该如何回应宝宝的哭声?让宝宝入睡最佳的方法是什么?奇怪的是,几乎每一种训练婴儿睡眠的方法都没有提到“你的宝宝的夜间需求”。亲密育儿法能帮助你填补这个空白。
你白天的育儿方式,能让你将这份亲密关系带到夜晚。在实践亲密育儿法的第1个月,许多父母会自然而然地想在晚上跟宝宝一起睡,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书上说要这么做,而是他们自己觉得该这么做。毕竟,亲密育儿法就是宝宝子宫生活的延续。正如一位妈妈所说:“宝宝是出生了,但并不表示我们必须分开,让他一个人睡在婴儿床上――我怎样也不忍心把他放在哪里。”
宝宝应该在哪儿睡呢?
能让家里每个人都睡得好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有些宝宝在父母的床上睡得最好;有些宝宝在父母卧室的婴儿床上睡得最好;有些家庭比较喜欢让宝宝自己睡一间房。不过要讲究实际的话,那么当你开始了解宝宝的夜间习惯及需要时,你要准备将所有的有关睡觉的安排都做一些变通。跟宝宝一起睡,是我们坚信也极力推荐的做法(详细讨论见第484页)。与新生宝宝一起渡过夜间生活的关键是勇于尝试不同的夜间育婴方式,并坚持住其中最好用的,而且当宝宝的发育需求及你的家庭状况发生变化时,你选择的方式也要变化。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支持!――wsybaby
的回复:&(写于7/18/2005
9:23:22 AM)
的确是本好书!书上有这么一席话,让我记忆深刻“你能这样抱着他、喂他奶、跟他一起入睡的时间是很短的,但你所传递的爱与关怀却会持续一生”。
――摘自中国最大的母婴网站:摇篮网
第二步:营造环境
再强调一次:你不能强迫宝宝睡觉,必须让宝宝自己想睡。你的角色是营造出让宝宝喜欢睡觉的环境,然后发出让宝宝知道该睡觉了的信号。你可以针对宝宝的年龄、发育阶段、夜间脾性,以及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从下列的睡眠诀窍中挑选出合适的。记住,睡眠诀窍是否惯用,完全取决于宝宝的脾性和发展阶段。今天晚上不管用的,或许下星期会有用。
如何让宝宝睡着
常常是宝宝还没有睡意时,父母就先累倒了。以下是如何让那双小眼睛乖乖合上的方法。
白天的抚爱
白天多抱着宝宝、安抚宝宝,晚上宝宝比较容易入睡。
固定的睡眠时间
宝宝越大,越需要有固定的睡眠时间和习惯。有固定睡眠时间和习惯。有固定睡眠时间和习惯的宝宝,通常睡得比较好。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夜生活丰富,要在固定时间早早上床睡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普遍,也不太容易做到。许多忙碌的父母,常常到晚上六七点才回家,这以后的时间对宝宝来说是黄金时间,他们才不会马上乖乖上床睡觉。但在外面累了一天的父母却可能希望宝宝早点上床,用一晚上的时间来对付坏脾气的宝宝,他们实在受不了。如果父母双方或其中一人回家的时间经常较晚,那么把宝宝的上床时间定得晚一点可能比较实际。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宝宝在下午先睡个小觉,这样宝宝晚上在跟忙了一天的父母相处时,才会安静下来。
让宝宝平静下来
舒服的按摩或泡个温水澡,都能让宝宝紧绷的肌肉和忙碌的智力活动放轻松。(见148页的婴儿按摩技巧,及第135页帮婴儿洗澡的技巧。)
背着宝宝入眠
这个方法对我们家的宝宝效果最好,尤其是那种白天总是精力充沛,晚上很难静下来的宝宝。(背宝宝睡眠的技巧,见第432页。)
喝奶喝到睡着
让宝宝在吸吮妈妈乳房时吸着吸着睡着,是最佳的天然安眠法。跟宝宝依偎在一起,让宝宝吸奶直到睡着。从舒服温暖的泡澡,到温暖的手臂,到温暖的乳房,到温暖的床,这样的安排,一般都能使宝宝睡着觉。喝奶瓶的宝宝,也可以让他吸奶瓶入睡。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除了为母乳外,还有其他安抚宝宝的方式。爸爸可以用男性特有的方式安抚宝宝。让宝宝习惯爸爸和妈妈不同的哄睡方式,是最聪明的做法。(爸爸可以采取的安抚方式,见第427页颈部依偎法与毛茸茸的温暖。)
依偎到睡着
宝宝可能已经快要睡着了,可是他不愿意一个人孤单地睡在床上。把宝宝抱在手臂里轻摇、用背巾背在身上,或者喂他吃奶,让他在你怀里睡着。把睡着的宝宝放在床上,和宝宝紧紧依偎在一起,直到你确信他真的睡着了为止(或者是你自己也睡着了)。
用摇椅摇到睡着
床边的摇椅是卧室里第一件必备的家具。能坐在摇椅上,抱着宝宝,摇着让宝宝睡着,是非常珍贵的时光,因为它很快就会过去了。
有轮子的床
如果你已经试过所有方法,你也准备要睡了,或是宝宝的睡觉时间到了,可是他还不打算睡,你可以把宝宝放在婴儿汽车安全座椅上,开车带他去兜风,直到宝宝睡着为止。不间断的摇动,最能让宝宝入梦。我称这种方法为“当公路爸爸”。这样的临睡前活动特别适合由爸爸做,也能让妈妈有时间喘口气。我们夫妻也常把这段开车时间当作沟通的机会,当宝宝在车子的震动和引擎的嗡嗡声中睡着时,前座的父母也能放松谈心。把车子开回家后,别马上把宝宝从汽车安全座椅上抱起,免得他醒来。把宝宝连汽车安全座椅一起搬到卧室,就让宝宝睡在椅子上。如果宝宝确实睡得很熟了(注意他的四肢是否软趴趴的),或许就可以把他从汽车安全座椅上抱起,放回床上,而不会把他吵醒。
能让宝宝睡着并保持深眠状态的装置,现在是赚钱的大生意。累坏了的父母愿意掏出大笔钞票,只为了能睡一夜好觉。当照顾着真地累垮了,用这些装置帮助宝宝入睡是可以的,但如果老是用这些装置,可能就不利于宝宝入睡了。报上曾经有过一篇文章,拼命称赞一种肚子里装着录音带,会发出歌声与呼吸声的泰迪熊,对于宝宝的睡眠有很大的帮助。宝宝是可以依偎着这个会唱歌、呼吸的人造小熊。但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宝宝听着别人录得音乐睡着。为什么不让宝宝听着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入睡呢?
让宝宝保持睡眠状态
宝宝终于睡着了,以下将教你如何让宝宝保持睡眠状态。
把宝宝包起来
多试几种宝宝睡觉时的包裹法。新生儿喜欢睡得“紧”一点,被包在婴儿棉毯里,使宝宝很有安全感。大一点的宝宝喜欢睡得“松”一点,躺在手脚能自由活动的杯子里,比较安稳。有位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妈妈跟我们说,她会让宝宝白天穿得很松,晚上穿得紧一点。这能让宝宝把包紧的感觉根睡觉联想在一起。(见第150页包裹宝宝的艺术。)
有些宝宝在妈妈有节奏的轻摇下睡着了,但一放到静止的床上,就没法好好入睡。他需要一张会不断摇动的床。这就是为什么摇篮始终不会被淘汰的原因。当宝宝在你手臂的轻摇下(或者是坐着摇椅)睡着后,轻轻地把他放进摇篮里,然后马上继续之前的摇动速度,约一分钟60跟宝宝在子宫里熟悉的心跳节奏一样)摇动摇篮。如果你家没有摇篮,可以在宝宝床下装没有动静的滚轮或摇动弹簧,将床轻轻前后摇动。有些宝宝在刚出生头几个月,对摇篮和父母的床都情有独钟,两者交互使用能让宝宝睡得更安稳。父母会想到“天”去买个婴儿床吧,结果通常是还没买,宝宝就已经大得可以睡不动的床了。
宝宝有自己最喜欢的睡姿。有些喜欢趴着睡,有些喜欢仰睡或侧睡。“最佳”睡姿会随着年龄改变。你可以试试不同的姿势,直到找出能让宝宝睡得更好的姿势为止。(有关不同的睡眠姿势的讨论,见第143页。)
★晚上睡个长觉
想不想让宝宝在晚上睡久一点?那就改变他白天的睡觉方式。根据自家和诊所的经验,我们注意到,如果宝宝在白天一发出饿的信号就有奶吃,一直由妈妈方在背巾里背着,那么他白天的睡眠就像小猫一样,只是小睡,而会把长一点的睡眠时间留给晚上。
半夜踢人的宝宝
如果宝宝晚上睡觉时踢人,影响到你的睡眠,你可以在宝宝和你之间,放个厚实的枕头或靠垫,既可以让你不会被宝宝踢到,宝宝有能有个东西可以靠着。最后你就会习惯宝宝的推挤,而宝宝也能学会一些睡眠礼仪。
毛茸茸的温暖
这是我们在澳洲开一个育儿研讨课程时学到的。我们看到观众席上有很多父母带了羊羔皮来。等把宝宝摇到睡着后,就把他放在脚边的羊羔皮上。宝宝已经学会把那种毛茸茸的温暖感觉跟睡觉联想在一起。虽然宝宝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却乐意接受羊羔皮这张熟悉的床。专为宝宝设计的羊羔皮,经过特殊剪裁,既安全又舒适,也能放进洗衣机洗。如果宝宝睡在羊羔皮上后会有鼻塞情形,可以在羊羔爬上盖上布尿布、床单或枕头套。如果宝宝还是继续打喷嚏,那么就可能是对羊毛过敏。
把手放在宝宝身上
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刚把睡着的宝宝放下,他马上又醒了,你只得从头再哄他一次。或者当你一把宝宝放在婴儿床上,他马上蠕动身体。这些都是宝宝想告诉你,他还没有睡熟到可以单独一人待在床上,也还没准备好完全离开你的抚触。把一只手放在宝宝后脑勺,另一只手放在宝宝背部(假如宝宝是趴着睡的),你厚实的手传出的暖意,或许就足以让宝宝停止抗议,缓缓入眠。哄宝宝睡觉时,除了使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加上最后的触摸,用手以1分钟60节奏,轻拍宝宝的背或小屁股,然后再逐渐地将手移走,先放开一只手,再放开另一只手,动作要非常缓慢,免得把宝宝惊醒。甚至把手在宝宝身体上停一阵子,再完全离开。或许是因为爸爸的手比较大,这套办法有时让爸爸来做会比较成功。
留一点妈妈的味道
如果宝宝对于跟妈妈分开特别敏感,你可以留一点自己的物品在宝宝床上。一位妈妈说,当她把防溢乳垫或睡衣留在摇篮里时,宝宝会睡得比较安稳。另一位妈妈则把自己唱的催眠曲录起来,放给宝宝听。
安静的睡眠环境
大部分宝宝都有派出噪音的神奇能力,所以你并不需要踮着脚尖走路。我们的第一个宝宝,就是谁在书房旁边的摇篮里。电话铃声、翻书声、读书声音、音乐,以及学生生活会出现的所有声音,都不会打扰到他的好梦。有些宝宝比较容易被突然的声响惊醒,因此需要安静一点的睡眠环境。如果家中的婴儿床嘎嘎作响,可以在接合处和弹簧上抹一点油。把狗赶到外面,等它叫起来再赶就来不及了。电话拿起来,或者把铃声关掉。如果有客人来,可以在门上放个牌子:“请轻声进入,宝宝在睡觉”。
尽快回到宝宝身边
要了解宝宝的夜间脾气。你的宝宝是不是天生比较乖,是不是醒来、啜泣、蠕动,然后就能再安稳入睡,完全不会吵到任何人?或者你的宝宝是那种如果没人马上过来安抚他,就会完全清醒,发起脾气,很难再静下来的孩子?如果你能在宝宝完全醒来前赶到他身边,或许只要把手放在他身上,搂抱一下或者喂一下奶,他就能很快又入睡了。如果你能在这个易醒阶段把宝宝照顾好,常常能防止他完全清醒过来。
吃饱,但不要太饱
你可能想在宝宝睡前喂他吃麦片,希望喂饱后,他晚上就能怪怪睡觉。曾有人对睡前喂麦片和睡前只喝奶水的宝宝的睡眠进行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他们晚上醒来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于累坏了的父母,这个办法还是值得一试。宝宝如果肚子太空或太胀,都容易焦躁不安。只要你在睡觉前,喂宝宝母乳或配方乳,通常就能满足这个小家伙。至于幼儿,一杯牛奶,一碗切好的水果,或者营养的饼干,都是不错的睡前点心。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我也喜欢这本书&――yangjingxin 的回复: (写于7/16/2005
10:34:57 PM)&
注意:我和楼主不认识。我看过这本书,是真的觉得好,因此向大家推荐。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各种可能碰到的问题,书中几乎都讲了。
――摘自中国最大的母婴网站:摇篮网
第三步:减少让宝宝半夜醒来的因素
有时宝宝会在半夜醒来是无法避免的,这跟宝宝的性情和发展阶段有关。但你还是可以控制一些会把宝宝吵醒的因素。
在你还没摸到宝宝的牙齿前,宝宝可能已经开始感觉到长牙的不适了。长牙造成的疼痛最早从宝宝3月大就会开始,之后会时有时无地持续到2岁大长臼齿为止。如何知道宝宝晚上睡不好是因为长牙呢?宝宝头枕着的床单湿湿的、脸颊和下巴有明显口水造成的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都是线索。该怎么办呢?在医生的同意下,睡前给宝宝适当剂量的退热净(acetaminophen),4小时后,如果宝宝醒来就再给一次。
尿布湿了或有大便
有些宝宝晚上会因为尿布湿了而不舒服,但大多数宝宝都不会。如果宝宝尿布湿了还能好好睡,就不需要把他叫醒换尿布――除非你想帮他治好持续不退的尿布疹。但是如果是半夜大便,就一定得换尿布。这里提供一个晚上帮宝宝换尿布的诀窍:如果可能的话,在宝宝吃奶前就帮他换尿布,因为他可能在吃奶时或吃奶后睡着。然而,有些吃母乳的宝宝,在吃奶时或吃奶后会马上大便,这时就需要再换一次尿布。如果你是用布尿布,可以在宝宝上床前,帮他穿上两三片尿布,减少因为潮湿造成的不舒服。
睡衣的刺激
有些宝宝不能忍受合成纤维质料的睡衣。我们在诊所碰到过一位妈妈,她查过了所有我们列出来的宝宝可能半夜醒来的原因(见502页),最后终于发现,宝宝是对聚酯纤维做的婴儿睡袋过敏。她帮宝宝换了纯棉的衣物后,宝宝睡得好多了。有些宝宝对新衣服、洗衣粉或衣物柔顺剂过敏时,除了焦躁不安外,还会产生红疹。
宝宝人小肚子也小,宝宝胃的大小,大概就跟他们的小拳头一样。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只适合少量多餐,所以在刚出生的几个月,晚上至少每隔3到4小时就需要喂食。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可能因为忙着玩而忘了要吃东西。要减少宝宝在半夜肚子饿的几率,就要白天经常喂食,让他吃得饱饱的。
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鼻腔通道必须很通畅,才能好好呼吸。之后,如果鼻子不通,他们也可以用嘴巴呼吸。新生儿如果鼻塞,特别容易焦躁不安。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清洁空气(见下面的“环境因素”)。然后帮宝宝清除鼻腔通道中的阻塞物,见第160页和第953页的建议。
宝宝太热或太冷
宝宝晚上睡不好,可能是因为太热或冷了。见第142页宝宝晚上穿衣服的要领。
附:好书不贵哦!
从哪里能买到这本(严格的说应该是一套,上下两册,1048页,原价44.8元,8折销售,好书不贵哦!)育儿经典呢!很遗憾,这样的好书却没有进入书店系统,大家如果感兴趣(这套书的目录,在本文的最后),可以和我联系哦!
本店网址:http://shop.taobao.com/
大家还可以用以下方式和我联络:
QQ:;;淘宝旺旺:garpaws
陪伴宝宝入眠的声音
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9个月中,睡觉环境其实并不怎么安静。或许宝宝仍然需要一些背景音乐才能睡着。一些类似宝宝在子宫里听到的声音,当然能让宝宝睡得更好。如:
从水龙头流出的水声或淋浴的声音
冒泡泡的鱼缸
妈妈心跳声或其他子宫内声音的录音带
时钟的嘀嗒声
设定每分钟60下的节拍器
瀑布或海洋声音的录音带
还有一些能让焦虑不安的宝宝安静下来的声音。我们称为“白噪音”,这种会不断重复、没有意义的声音,也能让宝宝睡着。吸尘器、电风扇、空调、洗碗机等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属于白噪音。我们认识的一些妈妈,在宝宝出生头一年,为了让宝宝入眠,就用坏了好几个吸尘器。(一位妈妈后来才想到,其实只要把吸尘器的声音录下来就好了。)吸地板时,用背巾把宝宝背在身上,或许是一举两得的办法。不过,也有些较敏感的宝宝,会被吸尘器的声音惊醒。
我们还发现一种陪伴宝宝入眠的绝佳声音:把爸爸的电动刮胡刀用布尿布包好,放在宝宝的肚子上或背后。刮胡刀的振动与声响,有助于宝宝如慢。(注意: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旁边有人看着,当你要离开房间时,记得要把刮胡刀拿走。)你也可以尝试不断放录音带。收集一些有助于宝宝入眠的声音和歌曲。妈妈自己唱的催眠曲是最佳选择。
在寻找陪伴宝宝入眠的音乐时,要记得睡着的宝宝对于音乐是很挑剔的。选择能安抚宝宝,你自己听着也顺耳的声音。曲调高低起伏较为和缓的古典音乐,如拉威尔、莫扎特、维瓦蒂(德弗扎克、德彪西、巴赫、海顿的也不错),比较有助于宝宝安静下来。宝宝比较喜欢简单、曲调一致的音乐,如笛子或古典吉他。起伏太大、缺乏连贯节奏感的摇滚音乐,只会把宝宝吵醒。音乐盒或附有催眠曲的音乐玩具,也有安抚宝宝的效果。你也可以请专业的婴儿按摩师,提供你一些安抚宝宝的录音带。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挺好的――朱丽晔
的回复: (写于7/18/:23 AM)
我也觉得这书挺好的,可惜看得晚了一些,但是书里面很多关于亲密育儿的段落还是让我深为感动。一本好书!
&――摘自中国最大的母婴网站:摇篮网
温度与湿度起伏太大
要为宝宝提供适合睡觉的室温与相对湿度,宝宝刚出生的前几周,房间里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见第142页适当温度与湿度的说明。
空气中的刺激物
环境中的刺激物可能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因而半夜醒来。家中常见的刺激物包括香烟、婴儿痱子粉、油漆、香水、发胶、动物毛屑(不要让宠物靠近过敏宝宝的床铺)、植物、衣物(尤其是羊毛)、填充玩具、床罩上的灰尘、羽毛枕头、毯子、能沾上棉绒和灰尘的绒毛玩具。如果宝宝老是因为鼻塞而醒来,可能是卧室里有刺激物或过敏原。(如何减少卧房中过敏原,见第997页)
把温暖的宝宝放在冷冰冰的床单上,宝宝半夜一定会醒来。天气冷时在床上铺法兰绒、羊羔皮,或者让妈妈温暖的身躯先把床弄温暖,都能给宝宝一张暖烘烘的床。
不熟悉的声音
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都可能把宝宝从睡梦中惊醒,尤其当宝宝正在浅眠阶段,或者是正从深眠进入浅眠的敏感时期。但如果宝宝已经睡得很熟,妈妈就不需要轻声细语或踮着脚走路。
★何时怀疑是健康问题作怪?
如果出现下列情形,宝宝就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醒来:
宝宝因为突然出现类似腹绞痛的腹部疼痛而醒来
原本一直睡得很好的宝宝,突然变得焦躁不安
宝宝从一出生就睡不好
出现某种疾病的症状或征兆
宝宝啼哭不止,哄不好
你的直觉告诉你,一定时除了什么问题
找不出其他的明显原因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作者威廉.西尔斯博士,全美最著名的小儿科医师之一,于哈佛医学院及全球最大的小儿科医院――多伦多病童医院受专业训练。目前任教于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他太太马莎则是一位合格护士。综合20年的小儿科医师经验、养育8个孩子、咨询数千对父母学得的宝贵经验,在经验中,他们发现「亲密育儿法」有助于彼此的亲密互动,让父母与婴儿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书中提出的每个观念,都经过详细的研究,不只是自身的研究,还包括极具公信力的研究报告:了解宝宝的各阶段成长、如何让宝宝乖乖睡觉、兼顾工作与育儿.等。透过书中的学习,让你享受照顾宝宝的乐趣!
潜在的健康因素
虽然有些宝宝在生病时,会利用睡眠的治疗效果,晚上多睡一点,但大部分宝宝在生病时,半夜都会经常醒来,以下是一些会让宝宝在半夜醒来、与疾病有关的因素,以及一些可能导致宝宝醒来的潜在体内的刺激因素。
患了感冒的宝宝,半夜比较容易醒来,因为感冒会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以及全身的不舒服。(感冒的治疗方法,见第949页。
耳朵感染的宝宝,半夜常会痛醒。如果有下列情形,并不可能就是因为耳朵感染才会半夜醒来:
l& 宝宝的睡眠习惯,从睡得很好变成焦躁不安、常醒。
l& 宝宝患感冒。鼻腔的分泌物从清澈、水状变成黄色浓稠状,眼睛也有黄色分泌物。
耳朵感染的进一步说明,见第963页。
胃食道逆流
见第562页。
很多细菌都会使晚上的发烧稳定比白天更高。如果宝宝生病了,白天只是轻微发烧,晚上睡前的体温也还正常,最好还是让他在睡前吃适量的退烧药,预防晚上发高烧。你不必把宝宝叫醒量体温,只要摸摸或亲亲他的额头就知道了。除非医生指示,否则通常没有必要叫醒发烧的宝宝吃退烧药。
过敏与过敏造成的肠道不适
近来的研究发现,过敏与过敏造成的问题,常是宝宝半夜醒来的潜在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食物过敏。如果有下列情形,宝宝可能是对事物或牛奶过敏:
l& 宝宝几乎整晚都焦躁不安。
l& 宝宝因为突发的腹绞痛而醒来,而且肚子摸起来很紧,有严重胀气。
l& 宝宝有其他过敏症状:白天腹绞痛、红疹、鼻塞。
最近有研究发现,吃母乳宝宝可能对妈妈喝下的牛奶过敏,因而晚上容易醒来。(如果你怀疑是食物或牛奶过敏,见第237页所列的消去法饮食建议。)
蛲虫看起来像白色线头,约0.8厘米长,是许多小孩肠道中的寄生虫,可能造成较大婴儿或孩童半夜醒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小寄生虫是如何在宝宝肠道活动的:怀孕的母蛲虫晚上会从肠道往下爬,在肛门产卵。这种在肛门周围的活动,会造成严重的瘙痒感,使得宝宝半夜醒来抓肛门、屁股或阴道等有虫卵的部位。这些虫卵被宝宝带进指甲里,再进入宝宝嘴里,或者其他孩子或家人的嘴里。被吞下的虫卵会在肠道孵出、成熟、交配,然后重复繁殖。
以下是查知有蛲虫出现的线索:
l& 宝宝肛门附近有瘙痒及抓痕
l& 女婴有阴道发炎或常有尿道感染
l& 家里其他人确实有蛲虫感染
l& 你亲眼看到有虫
蛲虫可能不会造成任何症状,或者只是引起让人感到疼痛、奇痒的一点小毛病。如果你怀疑宝宝有蛲虫,但又不能确定,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在黑暗中把宝宝的屁股张开,用手电筒照宝宝的肛门。如果你看到蛲虫,别紧张。不需要半夜打电话给医生,等天亮再处理也不迟。有时候,你知道有蛲虫,可是看不到在哪里,拿一段双面胶,粘在冰棒棍子或压舌板上,晚上,用有粘胶的那面压紧肛门,把虫卵粘起来。胶带试验也可以在宝宝醒来时马上做,但一定要在宝宝洗澡或大便前做。
把胶带拿给医生或检验所,让他们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蛲虫卵,然后进行适当治疗。
经常半夜醒来的宝宝,尤其是有发育不好、呕吐、不明原因发烧症状的宝宝,都应该检查是否有尿道感染。
虽然造成宝宝半夜醒来的因素,行为上的原因多于健康原因,但也要考虑以上所提的几种潜在健康问题。我见过许多睡不好的宝宝,以前被轻率地认为是有不良的睡眠习惯,或被认为是受了错误的婴儿睡觉理论之害,最后才发现是潜在健康问题所造成的。一旦找出原因并加以治疗后,宝宝半夜醒来的情况就改善很多了。就跟发烧与疼痛一样,宝宝经常半夜醒来,也应该被当成需要诊断和治疗的症状。
附:好书不贵哦!
从哪里能买到这本(严格的说应该是一套,上下两册,1048页,原价44.8元,8折销售,好书不贵哦!)育儿经典呢!很遗憾,这样的好书却没有进入书店系统,大家如果感兴趣(这套书的目录,在本文的最后),可以和我联系哦!
本店网址:http://shop.taobao.com/
大家还可以用以下方式和我联络:
QQ:;MSN:forest_;淘宝旺旺:garpaws
发育上的原因
以前一直睡得很好的宝宝,如果正在经历发育阶段的重大里程碑,如会自己坐直、会爬、会走路,也会开始在半夜醒来。当你赶到宝宝身边时,可能会发现,他已经爬到床边,顺着婴儿床的护栏站起来,不知道怎么下来,或者已经在婴儿床边梦游了。有时候,这个小小梦游家会半睡半醒地坐起来,然后翻倒,突然清醒过来。
为什么会有这种跟发育情形有关的麻烦呢?可能是因为宝宝“梦到”他白天的成就,晚上还想在睡觉中练习。凌晨3点实在不是展示新技能的好时间,而且也没有在一旁拍手叫好的观众。如果你发现宝宝坐在床上,半睡半醒,但就快翻倒了,你可以在他完全清醒前,轻轻地将他恢复到最喜欢的睡姿。如果你把宝宝农糊涂了,发起脾气,就得把他安抚到睡着。
分离造成的焦虑,也是宝宝在半夜醒来的另一种因素。你可能会发现,家里8到12个月大的宝宝,以前睡眠状况良好,现在却常常在半夜醒来,而且白天也黏你黏得更紧。我们认为,会出现这种令人玩味的发育现象,是因为宝宝的身体告诉他,他现在可以离开父母了,但他的心却告诉他:“你需要跟父母靠近。”这种宝宝整体黏着妈妈的正常状况,也会出现在晚上,让宝宝想在半夜醒来跟父母亲近。(有关分离焦虑的讨论,见第731页。)
你有没有过白天压力很大,晚上就睡不好的体验呢?婴儿也是这样。如果宝宝跟你的关系亲密,全家人也都相处和乐,可是突然出现分离、离婚、家庭纷争、住院等因素,破坏了这份和谐,宝宝就可能出现睡不好的情形。当家庭的日常习惯受到干扰时(如因为搬家),宝宝也会经常在晚上醒来。如果你白天很忙,宝宝也可能会在晚上醒来想跟你玩,获得你的注意。如果你和宝宝非常亲密,宝宝也会感染到你的情绪。当你生气、沮丧、半夜容易醒来时,宝宝会有类似的情绪和睡不好的情形。有位妈妈曾经这么说:“如果我那天过得不顺利,晚上睡不好,宝宝也会一样。 如果我能控制自己,白天平静一点,宝宝晚上也会睡得比较好。”
性情与睡眠
在一次新手妈妈的聚会中,每个人都在称赞自己的宝宝有多“好”。 突然间,有人提出了一个有份量的问题:“你家宝宝能一觉睡到天亮吗?”“还算好”,心里盼望有人附和你,可是没有,满屋子都是完美宝宝与完美妈妈。别因为别人家里的完美宝宝而睡不着觉。不要用宝宝睡得好不好,来衡量妈妈照顾得好不好。此外,她们很可能是夸大了自家宝宝晚上有多乖。两个妈妈可能使用同样的育儿方式,可是一个宝宝会半夜醒来,另一个却不会。你家宝宝可能是个高需求宝宝(我们将在下一章中介绍),他只是把白天的性情带入夜晚的睡眠习惯中而已。宝宝半夜醒来,是他自己的性情所致,不是因为你的育儿能力低导致的。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我也有一本!&――chjchj77 的回复: (写于7/22/2005
3:32:45 PM)&
那是宝宝一个多月大的时候我在书店(看来还是有少量的书流入了书)看到的,当时标价大约40元,而且只有两本了,有些脏,我犹豫了一下,就回去了。到家后我对那本书念念不忘,又跑了好几个书店都没见着,我就决定书破点也要买,结果又到那个书店买下了。& &
说了这么多,也是为了告诉大家这本书好!有很多与“老祖母”理论不同的地方,很有新意!&
&――摘自中国最大的母婴网站:摇篮网
跟宝宝一起睡――行?还是不行?
可以让宝宝跟你们一起睡吗?可以!不只可以,我们相信,那里才是宝宝应该睡的地方。我们不敢相信,许多育婴书会断然否定这种经过时间考验的、普遍采用的睡眠安排方式。那些自称是专家的人,居然敢反对经过科学证明,以及经营丰富的父母早就知道的事――大部分宝宝跟妈妈一起睡会睡得比较好。
我们家的前3个小孩都是睡婴儿床。那时我们还年轻,没有经验,所以朋友的宝宝都是睡婴儿床,所以我们也觉得宝宝是属于婴儿床和摇篮的。他们睡得很好,我们也没理由考虑其他的睡眠安排方式。后来老四海顿诞生了(你在下一章会见到这个特别的宝宝),她打破了我们之前狭隘的夜间育儿观念。刚开始几个月,海顿睡在我们床边的摇篮里。6个月大左右,我们把她放到房间另一端的婴儿床上。她开始每个晚上每小时醒来一次。玛莎喂她吃母乳,安抚她入睡,可是不久又被婴儿床传来的焦虑哭声叫了回去。有一晚,玛莎实在累坏了,她没把海顿抱回婴儿床,就一起在我们床上睡着了。隔天早上,妈妈跟宝宝都很精神地起床了。接下来几个晚上都是一样。海顿在告诉我们,她要睡在我们旁边。我翻遍了所有的育婴书,发现这是个大错误,每本书都说不能这么做。可是玛莎说“我不管书上怎么写,我很累了,我需要睡眠,而且这种方法很有用”。
当时,我们正在写我们的第一本书《创意育儿法》(Creative
Parenting),我们在书中强调:爸爸、妈妈,不要害怕倾听宝宝的心声。我们在书中给别人的忠告正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家。海顿正在告诉我们她的夜间需要,而我们听到了。以后两年,海顿都跟我们在一起睡,直到她慢慢习惯自己睡一张床也能睡得好为止。
后来我们开始研究,为什么跟宝宝一起睡有用。刚开始,我们以为我们的做法很特殊,等到我们调查了其他父母的做法后才发觉不是这样。很多父母都跟自己的宝宝一起睡,只是没有跟医术或亲友说。一天晚上,我们参加一个聚会,有一位妈妈跟我们提到了睡眠(或说睡眠不足)的问题。我们(小声地)对她坦白说:“我们跟宝宝一起睡。”那人也露出微笑,看了一下四周,确信没有人在听我们说话,然后说:“我也是。”为什么这么好的一种夜间育儿方式,父母却怕人家知道呢?这根本没道理。
刚开始,我们得听一堆来自朋友所谓的“控制说”、“夜间依赖说”之类的忠告,你们也想象得到,就是那种“你以后会后悔”的大道理。然而我们没有后悔,我们很快乐。海顿让我们看到夜间育儿的全新世界,而我们将与你分享它。
该怎么称呼这种睡觉方式呢
跟宝宝一起睡觉有很多种说法:“共寝”听起来好像是大人跟大人。“家庭床铺”又会让人想到一大堆小孩挤在床上,爸爸不是睡沙发,就是睡在地板上。我们比较喜欢叫这种方式为同享睡眠(sharing
sleep),因为我们跟宝宝共享的,不只是床铺的空间。我们共享睡眠周期、夜间情绪、还有许许多多夜晚身体间的接触所带来的好处。
首先,同享睡眠不只是宝宝睡在哪里的问题。同享睡眠是一种态度――一种夜间育儿方式,意味着父母愿意尝试不同的睡眠安排方式,并采取适合宝宝发展阶段和自己生活方式的方式。这样的父母很灵活,能随着情况改变,抓环岛另一种夜间育儿方式。每位父母都曾经为了不同睡法疲于奔命,最后才找到合适的方式。同享睡眠反映了你的一种态度――你把宝宝当做一位有高需求的小人物而接受了他。宝宝信任你(也就是他的父母),相信父母晚上也像白天一样,随时在他身边。要做到同享睡眠,你也许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直到为自己和宝宝做出了最好的决定。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般若菠萝蜜
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
对我影响甚大!
――摘自中国Q宝宝网
我家宝宝刚出生那会,我就是看了〈亲密育儿百科〉,挺好的,我已经把它送给新妈妈了。
――摘自中国Q宝宝网
为什么同享睡眠有用?
宝宝容易入眠
尤其是在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宝宝必须先经过浅眠阶段才能真正睡着,他们需要由父母照顾到睡着,而不是叫他们睡就能自己睡着。在熟悉的床上,被熟悉的人抱着或一起躺着,宝宝会更容易放松。这种宝宝喜欢、信任的熟悉画面,会深深嵌进宝宝心里。倚着爸爸的手臂或妈妈的乳房睡着,能让宝宝培养出对睡眠的健康态度。宝宝学会不讨厌上床睡觉,也不害怕一直睡着。
宝宝会睡得更好
请设身处地想想宝宝的睡眠方式。当宝宝从深眠进入浅眠时,他也进入一个容易醒来的敏感时期,这个过渡阶段每小时就会出现一次,如果醒来,宝宝就很难自己再进入深眠阶段。你是宝宝最熟悉、亲密的人,他可以摸到、闻到、听到你。你在旁边就好像告诉他:“再回去睡,没关系。”宝宝不会担心,所以平心静气地渡过晚上易醒的过渡阶段,再次进入深眠。如果宝宝真地醒过来,她有时也能自己沉静下来,因为你就在身边。熟悉的触摸,或许再加上几分钟的哺乳,宝宝就能再度进入深眠,而在这个过程中,同享睡眠的妈妈和宝宝,都不需要完全清醒过来。
妈妈会睡得更好
在我们的调查工作中,那些跟宝宝同享睡眠的妈妈都说,虽然她们可能要在半夜醒来安抚宝宝,隔天却觉得更有精神。这些妈妈和宝宝达到了夜晚的和谐(nighttime
harmony)。宝宝和妈妈的生物时钟和睡眠周期是同步。经常会有妈妈注意到:“我会在宝宝醒来前的几秒钟自动醒来。当宝宝开始蠕动时,我会把手温柔地放在他身上,之后他就会慢慢睡着。有时我甚至不用完全醒来,就会自动做这些动作。”不是所有妈妈都能跟宝宝达成如此完美的夜间和谐状态,但这是两个夜间世界的最佳组合:整晚好眠与满足的宝宝。
把这幅和谐的情景跟在婴儿床里的宝宝对照一下。独自一人睡在婴儿床上的宝宝,醒来时也是自己一个人。他先是蠕动,接着发出哭泣声。还是没有人来安抚他。分离的焦虑感袭上心头,宝宝开始大哭。不久,睡得再远的妈妈也会被宝宝的哭声叫醒。你从床上跳起来,蹒跚地朝着宝宝的房间冲去,夜晚安抚宝宝的情景,成了一项大工程。终于你到达宝宝身边了,他的哭声已经升级。他已经完全清醒,而且非常生气。你也完全清醒,也非常生气。接下来的安抚,不是出于自动反映,而是出于义务,不得不做的事。安抚一个啼哭、生气的宝宝,要比安抚一个半睡半醒的宝宝多花一倍力气,但宝宝最后还是乖乖躺在婴儿床上。现在轮到清醒、生气的你睡不着了。还有,由于妈妈和宝宝离得远,两个人的睡眠周期很难达到一致。如果宝宝在进入浅眠时醒来,妈妈却还在深眠,结果就是不和谐的夜间醒来。从深眠中被吵醒,去照顾肚子饿的宝宝,使得夜间育儿变成一项苦差事,也导致父母睡眠不足。
哺喂母乳更容易
许多哺乳经验丰富的妈妈都知道,通向睡眠能让哺喂母乳更容易。哺乳妈妈比喂奶瓶的妈妈更容易与宝宝的睡眠周期达成同步。她们常常在宝宝想吃奶前醒来。由于妈妈就在身边,而且能预期宝宝要吃奶的时间,所以可以在宝宝(妈妈经常也是)完全醒来前,就让宝宝喝完奶,进入深眠阶段。
有一位成功跟宝宝达成夜晚和谐的妈妈,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在宝宝醒来要吃奶的30秒前,我的睡眠似乎会变得比较浅,几乎要醒过来。由于能预期宝宝吃奶的时间,我可以在宝宝开始蠕动,寻找奶头时,就开始喂他吃奶。马上让他吸吮奶汁能让他不完全醒来,吃完奶后,我们两个人又一起缓缓进入深眠。”如果妈妈与宝宝不是挨得很近,那会发生什么情况?宝宝会在另一个房间里醒来,大声哭着发出他的需求信号。到妈妈赶来的时候,妈妈和宝宝都完全醒过来了,而且很难重新入睡。(你不需要把宝宝抱过你的身体,让他吃另一边乳房的奶,只要把你的肩膀转向宝宝,调整乳房的高度即可。)
有些白天喂母乳不太顺利的妈妈说,当她们晚上跟宝宝一起睡,白天也跟宝宝一起午睡并喂奶时,这件事会变得比较顺利。我们相信,当妈妈放松或睡觉时,宝宝能感觉到妈妈比较放松,妈妈的泌乳激素也会工作得更好。有时候妈妈抱怨说,宝宝只有跟妈妈一起躺着时才肯吃奶。我们会鼓励这些妈妈认真倾听宝宝想传达的信息。宝宝仿佛知道,如果能让妈妈躺下,乳汁会流得比较流畅,“餐厅的气氛”也比较有助于消化。
同享睡眠适合忙碌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适合采用同享睡眠。越来越多的妈妈白天必须与宝宝分开;晚上一起睡,是宝宝与妈妈团圆的最佳机会。碰到打算在宝宝出生后几个月就恢复上班的妈妈,我们会鼓励她们考虑跟宝宝一起睡。这种方式,让宝宝和妈妈可以在晚上弥补白天失去的亲密感。另一个好处是,妈妈在晚上喂奶,体内会产生具有放松作用的激素,帮助妈妈忘记一天的辛劳,晚上睡得更好。(见第517页有关妈妈回去上班后,宝宝开始常在半夜醒来的讨论。)
起步慢的人可以迎头赶上
有些妈妈跟宝宝亲密的关系起步较慢,譬如由于宝宝早产或其他健康因素,无法及早与刚出生的宝宝建立感情,这个时候同享睡眠特别有用。同享睡眠能让开头慢的母婴关系迎头赶上。此外,同享睡眠也能帮助那些照顾孩子母性出现得较迟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原因在于:有些妈妈的母性激素来得较慢。增加母性激素的条件有三个:睡眠、接触宝宝及喂母乳。而当妈妈跟宝宝睡在一起时,这三者都顾到了。
宝宝长得更好
在观察跟父母同睡的宝宝许多年后,我们发现一个显著好处:这些宝宝发育得非常好。事实上,对于体重增加缓慢的宝宝,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就是把宝宝带上床喂奶。同享睡眠对宝宝健康的好处,早就得到了肯定。早在1940年,康布(A. Combe)的《婴儿期管理》(Management
of infancy)中就写道:“无疑的,至少在宝宝出生后的头4周,以及冬天和初春时,如果让宝宝睡在妈妈身边,分享妈妈的温暖,宝宝会比单独睡在一张床上长得更好。”
或许有一天,科学会证明有经验的婴儿看护者早就知道的事:让妈妈和宝宝同享睡眠,对于宝宝和妈妈有良好、健康的影响。
附:好书不贵哦!
从哪里能买到这本(严格的说应该是一套,上下两册,1048页,原价44.8元,8折销售,好书不贵哦!)育儿经典呢!很遗憾,这样的好书却没有进入书店系统,大家如果感兴趣(这套书的目录,在本文的最后),可以和我联系哦!
本店网址:http://shop.taobao.com/
大家还可以用以下方式和我联络:
QQ:;MSN:forest_;淘宝旺旺:garpaws
当同享睡眠行不通的时候
没有任何一种睡眠安排方式,能永远适合所有家庭。如果起步太晚,同享睡眠可能就行不通。有些父母所有方法都试过了,宝宝还是睡不好。几个月后,他们终于不情愿地把宝宝带到床上,但他们心里并不希望这样。此外,如果父母和宝宝一开始并没有睡在同一张床上,他们可能不习惯彼此存在,他们的睡眠周期也不协调,结果可能是造成宝宝夜间更频繁地醒来。
★重点提示
夜间育儿最重要的不是让宝宝睡在哪里,而是你如何回应宝宝夜晚的需求,以及你是否愿意放开心胸,找出最适合你们家的睡眠安排方式。
有些宝宝和父母似乎有一个临界睡眠距离,睡得太远或太近,都会增加半夜醒来的次数。如果睡得太近会让宝宝或父母在晚上醒来,可以考虑用“并床”的方式;把婴儿床一侧的护栏拆下,让宝宝的床跟父母的床靠在一起,把婴儿床的床垫高度调到跟父母的一样,并使中间没有缝隙。这样你跟宝宝既能在伸手可及的距离内喂奶与扶触,又能保留自己的睡觉空间。
和宝宝一起睡――你的疑问和别人可能的批评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鼓吹同享睡眠是夜间育儿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许多有关这种做法的疑问和批评,我们也很清楚。以下就是我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害怕养成依赖性
我听说宝宝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永远没办法自己一个人睡。我是不是在养成他的坏习惯?
刚开始或许是这样,但孩子最后还是能不需要你的帮忙而自己入睡,并且睡得很好。你是在帮宝宝养成好习惯。真正的问题在于,你认为宝宝比较喜欢依偎着妈妈的乳房或爸爸的臂膀安详入眠,还是靠着没有味道、没有感情的橡胶安抚奶嘴,自我安抚睡着。答案应该很明显,不过也有一些宝宝一开始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睡觉。
请想想同享睡眠的长远好处。快乐的儿时亲情回忆,是你给宝宝的最珍贵的礼物。在孩子的回忆里,他记得自己是如何在妈妈或爸爸的怀里入睡,早晨醒来身边就是亲爱的家人,而不是独自在笼子里醒来,从栅栏缝中往外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孩子醒来时是多么快乐。每次我们看到睡在身边的宝宝,就会看到他脸上满足的表情,仿佛在对我们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让我在这里。”你给宝宝的亲密回忆会持续一辈子。
学会自我安抚
我听说婴儿如果习惯倚着妈妈的乳房或爸爸的臂膀入睡,当他醒来时,也会期望继续这样躺着,而无法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自己再度入睡。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那又怎样?这点对夜间育儿方式的批评讲的是事实。但孩子是小婴儿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个阶段正是你们打好信赖基础的最佳时机。想想看,如果宝宝孤独一人在半夜醒来时,而且不得不提前成为一个懂得自我安抚的人,那会怎么样呢?
所谓自我安抚的育儿方式,是以一种只求大人方便的心态,强调以下不同技巧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多半是让宝宝孤独一人,或者设法让宝宝自己想出办法――而不让宝宝依赖妈妈或爸爸得到安慰。表面上看来,这种方式实在太方便了,对父母是个大解脱。但凡是捷径都要小心,尤其是夜间育儿的捷径。这一种说法忽略了婴儿发展的基本原则;需求在婴儿时期获得满足,便会自然消失;没有获得满足的需求,并不会完全消失,而会在以后以“疏离感”(diseases
of detachment)的方式,再度浮现――像挑衅性、愤怒、冷漠、退缩、并有管教问题。我们在此提供父母一个实用的原则:在第一年,婴儿需要的与想要的通常是一样的。
无论你是否跟宝宝同享睡眠,夜晚都是宝宝和父母亲近的特别时间。玛莎还记得她晚上照顾彼得(现在他已经是个青少年了),这个总是婴儿房里最后一个睡着的宝宝的情景:
“刚开始几个月,我每晚大概会机械性地喂彼得两三次:宝宝哭了,我起身,穿过走廊到他房间,把他抱起来,坐在摇椅上,想办法让他再睡着――通常是喂20分钟的奶,帮他换尿布,让他和第二次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回摇篮,再悄悄溜出去,急着想回到自己温暖的被窝(那时是冬天)。奇怪的是,我居然从没想到把他带到床上跟我一起睡!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有时我还没把他放下,他又醒来了,真叫我欲哭无泪),宝宝终于到了一个一夜只醒一次的地方。我开始期待晚上跟宝宝相聚的时间,因为我不再那么疲倦,而且也开始喜欢我正在做的事――与我的宝宝、我的全家一起睡,不受打扰也不分心,就我们两个人。宝宝睡觉,好让自己回到被窝里。我会把他从婴儿床上抱起来,走到客厅,舒适地互相依偎着,放点轻柔的音乐,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消磨我从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来的一小时时光。跟宝宝单独在一起的感觉很特别,以至于宝宝睡着后很久我都抱着他坐着。这正是亲子感情的重要时光,可是我以前根本不知道。”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喔&!很高兴在第一个宝宝刚生下就读到这本书,让我受益无穷!
尤其我的宝宝是标准的高需求宝宝(而根据我妈的说法,我小时后是低需求宝宝)这本书让我学习到很多和他相处的方法。
&&――摘自台湾母乳会网站
少见的习惯?
跟宝宝一起睡,是不是很少见的习惯?
同享睡眠既不少见,也不是不寻常。前不久我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节目,谈论宝宝的睡眠问题。制作人知道我鼓励父母跟宝宝同睡后,问我:“西尔斯医生,有多少父母试过这种新方法?”我被她说的“新方法”搞糊涂了,后来才听懂,她是指同享睡眠。我告诉她,父母跟宝宝分开睡,才是“新”方法。
在没有“专家”的文化中,将同享睡眠视为从妈妈子宫,到妈妈乳房,再延伸到妈妈床上的自然延伸。别的方法她们想都没想过。我有位病人的妈妈,最近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斐济岛上的家庭睡觉习俗。斐济的宝宝在断奶前,都是跟妈妈睡在一起。当地的妇女听到研究人员问她们宝宝晚上睡哪里时,都觉得很惊讶,问到:“美国妈妈晚上真的把宝宝放在笼子里吗?”幸好我们没有把我们的育儿观念输出到国外。
对世界上大部分的父母来说,让小孩单独睡一间婴儿房是很奇怪的观念。一项针对全球186个传统社会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文化都让妈妈和宝宝同睡;而且没有一个文化,赞成西方国家这种让宝宝单独睡婴儿房的做法。这种方法破坏了全球的睡眠传统,而让我们都睡眠不足。
假设我们花一个下午在图书馆阅读全球各地的睡眠习惯与建议的书。如果我们从人类学区开始找书,所有的书都把同享睡眠当成育儿标准,就像母乳哺育与抱宝宝一样。让宝宝跟父母睡同一张床,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宝宝本来就是属于那里的,人类学家是这么说的。
可是你看的医学和心理学的书就不一样,这个经过时间考验,打从有人类开始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做法,根据书中编造的许多理由,突然之间变得大错特错。这么自然的人类习惯,变得那么有争议,实在可笑。事实上,同享睡眠与哺喂母乳走的路非常类似。1950年哺喂母乳竟然曾经引人非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不管专家的禁忌,再度哺喂母乳,而哺喂母乳的亲戚――同享睡眠――也跟着回来了。
★宝宝需要有需求
宝宝的依赖性,是婴儿发育过程中正常、适当、应有的部分。宝宝需要有需求。提前被迫独立(自我安抚)的宝宝,等于错过了这个需求阶段。宝宝需要学会跟人建立感情,而不是跟东西建立感情。如果宝宝不能有需求,那又有谁能有需求呢?如果父母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又有谁能呢?别等到以后,看到孩子借着什么人或东西来满足在婴儿时期没得到满足的需求,才后悔莫及。
可能永远不肯离开
我们喜欢跟宝宝一起睡,也觉得很合适,可是我们该不该担心呢?有朋友警告说,让宝宝跟我们睡同一张床,我们以后会后悔的,因为宝宝会永远赖着不走。
别担心,宝宝会走的。没错,宝宝不一定会在哪天自己宣布说:“我准备好了,请给我一张自己的床,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你还得等好几年呢。就跟许多其他的育儿问题一样,你可以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躲进宝宝的被窝,想象一下他在这个温暖角落的感受。宝宝当然不想走。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为什么要急着让宝宝独立呢?孩子的需求如果能在早期获得满足,最后就会消失;如果没有,就会留下一个空位,日后以焦虑的形式从新浮现。你的责任不是让宝宝在晚上学习独立,而是要创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夜间环境,自然而然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你现在喜欢这种安排,觉得适合。等时机到了,宝宝自然不会再跟你同睡一张床,就像他断奶一样。
医生说不行
我们想跟宝宝一起睡,但医生建议我们不要。我真搞不懂,到底谁说的对?
有三个问题是不应该问医生的:“宝宝应该睡哪里?”、“宝宝喝母乳应该喝多久?”、“是不是应该让宝宝哭?”医学院没有教这些知识,而医生给的建议,多半是他们自己为人父母的经验,而非专业上的建议。当你问医生,宝宝应该睡哪里,等于是在考医生。医生所受的训练是诊断与治疗疾病,不是怎么养小孩。如果你想跟孩子一起睡,而且觉得这种夜间育儿方式让你、宝宝、你丈夫都能睡得比较好,那么这就是对你们家最好的决定。还有,你会发现,大部分医生对于父母与宝宝同睡的态度越来越灵活。家庭医生、小儿科医生、心理医生现在都明白,如果能在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月,多花一点时间帮他培养健康的睡眠态度,以后就不需要花加倍的时间来治疗睡眠问题或情绪问题。
可能毁了我们的性生活
跟宝宝一起睡,听起来很不错,可是这样睡,夫妻还能有正常的性生活吗?
性生活跟照顾宝宝是可以两全其美的,但是就像帮宝宝取名字一样,必须是爸爸和妈妈都同意让宝宝睡在他们床上才行。如果妈妈愿意,但爸爸不愿意,爸爸可能会因此不喜欢宝宝和妻子,觉得自己必须跟宝宝抢妈妈。妈妈必须想办法,不要让“孩子碍我们的事”的情况发生,跟爸爸好好谈谈。在决定跟宝宝一起睡之前,以及刚开始的几个月,夫妻都应该定期谈谈“这种安排还可以吗?”,要体贴彼此的感受。
宝宝还小,不会注意,也不知道父母行房,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就算已经熟睡,父母可能也不适合在宝宝旁边行房。你可以把睡着的宝宝,抱到另一个房间,等孩子大一点,在早上用一句“去看卡通”,就能找回你们的二人世界。
除了把宝宝带到床上睡外,还有一种做法是,先让宝宝在自己的床上或摇篮里睡着,等他半夜第一次醒来时,再让他跟你们一起睡。如果你们夫妻俩兴致来了,而宝宝正睡在你们床上时,你们会发现家里哪个房间都可以筑爱巢。
要为亲密行为找时机。夫妻不是只有在晚上、临睡前才能做爱。此外,宝宝刚出生几个月,大部分妈妈一到晚上早就累得除了想睡觉,什么事都不想做。一位妈妈说:“我需要睡觉,比他需要性行为更迫切。”如果有宝宝在床上,让父母提不起劲,清晨、下午,或宝宝在其他地方小睡的任何时候,都是不错的时机。
夜晚的独处时间
我读过许多有关跟宝宝同睡的文章。我也有很多朋友是跟宝宝同睡。但是坦率地说,我并不希望让家里刚出生的小宝宝跟我们一起睡。我家里有4个小孩子。我想有点时间跟丈夫独处。是不是不想跟宝宝一起睡,就是不热心的妈妈呢?
不,你不是一个不热心的妈妈,而是一个对自己晚上需求有清楚认识的聪明妈妈。就像哺喂母乳的妈妈不见得比喂奶瓶的妈妈好一样,跟宝宝一起睡的妈妈,也不一定比不跟宝宝睡的妈妈好。听起来,你是真地觉得家里的情况,让你必须在晚上与丈夫独处,以巩固你们的婚姻关系、让你有机会休息过来以及隔天当个更好的妈妈。我们的建议是,选择对全家人最好的睡眠方式。不要因为朋友都这么做,就觉得有压力,因而强迫自己接受不适合自己的夜间育儿方式。此外,你的宝宝也可能不在意跟妈妈在晚上分开,在自己的婴儿床上或婴儿房里都能睡得很好。
让宝宝慢慢离开
当孩子该离开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当父母准备好让宝宝离开时,通常宝宝自己还没准备好。让孩子离开你的床,就像让他断奶一样,要慢慢来。大部分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都能离开妈妈的床。当你准备好时,先试着在你的床边放个床垫,并继续照顾宝宝入睡。下一步就是在孩子自己的房间,在床上陪着孩子直道他入睡,或者鼓励孩子跟哥哥或姐姐同睡。别担心――孩子会离开你的床的。
附:对《亲密育儿百科》的介绍
Liver -11:20
作者是一对夫妻,爸爸是小儿科医师,妈妈是育儿照护教导者,更棒的是他们育有八个孩子哦;
所以内容除了有他们的经验谈外也有很多妈妈的经验谈还有解释为什么宝宝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
给新手爸比妈咪们一个很大的定心丸哦
因为所有你能想到会发生的上面全找得到!! 还包括哺乳方面的种种问题等等;
liver是这么觉得啦
如果您能把它翻完除了定心外也能了解正确的观念也就不会人云亦云啦;
更不会在面对宝宝时,而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也会知道什么才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更知道什么对宝宝才是最好的!
――摘自台湾母乳协会网站
解决宝宝的睡眠问题
如果你已经按照夜间育儿的三个步骤做了,可是宝宝晚上还是睡不好,还有以下办法:
l&&& 首先,判断宝宝晚上醒来的情形是不是很严重?还是只是个能忍受的小麻烦,等宝宝大一点可以自己入眠时就没事了(大部分宝宝最后都能做到)?还是已经影响到宝宝的成长和白天的行为?你隔天是不是累得不想照顾孩子,而且越来越讨厌晚上照顾孩子,甚至连孩子都讨厌了?简而言之,你是不是打算到睡觉时就什么也不管了?
l&&& 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宝宝半夜醒来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到管用的为止。你可能得根据宝宝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家中生活方式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l&&& 如果你肯定清单上所列的原因,都不是罪魁祸首,那么就没有速成的解决办法。你可能得花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来改善宝宝的睡眠习惯。记住你的长期目标:帮助宝宝培养健康的睡眠态度。虽然宝宝需要某种程度上的固定睡眠时间和临睡前活动,但也不要让宝宝老是靠着同样的方法入睡,让宝宝习惯各种不同“睡眠联想”,来帮助他入睡与保持睡眠状态。
安全同享睡眠
跟宝宝同睡的父母,常常担心睡觉时翻身压到宝宝。其实,同享睡眠是很安全的,你并不会压到宝宝。我们潜意识中对界线的感觉让你睡觉时不会掉到床下,同样的,也让你不会压到宝宝。我们问过许多有同享睡眠经验的妈妈后发现,她们身体和心理都知道宝宝在身边,所以就算在睡觉时,也不太可能会压到宝把。如果她们真压到时,宝宝将哭闹得很厉害,以致她们会马上醒来。
可是爸爸睡觉时,并没有像妈妈那样,清楚地知道宝宝存在,所以有可能在翻身时压到宝宝或者把手臂压到宝宝身上。
以下是确保你们能安全同享睡眠的建议。
在妈妈跟宝宝间,放一个护栏(在婴儿家具店或邮购目录都买得到),或者把床紧靠着墙,让宝宝睡在墙和妈妈之间而不是父母之间(见第469页图示)。幼儿在晚上常会有360度的大翻身,如果睡在父母中间,常会把爸爸弄醒。
如果你吃了任何会减低你对身边宝宝敏感度的药物,如酒精、镇静剂,就不要根宝宝睡在一起。
不要给宝宝穿的太多,宝宝会太热。如果宝宝睡在自己的床上时穿得不多不少,之后被带到妈妈身边,或者父母中间睡。两个温热的身体,再加上原本穿的衣服,就会太热了(太热的征兆,见第922页)。
不要把宝宝放在任何会凹陷的表面,宝宝可能因为把头埋进去而窒息。
床要大,睡的人要少。床太小,或者睡得人太多,对宝宝来说都不安全。比如说,让爸爸和小哥哥(小姐姐)跟宝宝在沙发上睡觉就不太安全。宝宝可能会被夹在沙发靠背和大人的身体中间。跟宝宝一起睡,至少要用标准或加大尺寸的双人床才安全。不要让小宝宝和一群孩子一起睡。
不要与宝宝睡在容易上下起伏的水床上。宝宝可能会陷进床垫跟妈妈之间的缝隙里。也不要让小宝宝一个人睡在水床上。宝宝颈部的肌肉还不够有力,让他能将头伸出下陷表面,所以有窒息危险。坚实或“不会上下起伏”的水床比较安全,但要确定所有的缝隙都已填满。
虽然宝宝不太可能会掉下床,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尤其是当宝宝水灾父母其中一人的旁边时。宝宝就跟热导弹一样,会自动挨近父母身边。但为了小心起见,特别是当宝宝自己一个人睡在你的床上时,还是应该在他旁边放上护栏、紧实的垫子或靠枕,或把椅背靠着床缘,或放上其他任何能防止宝宝掉下床的安全装置。
附:好书不贵哦!
从哪里能买到这本(严格的说应该是一套,上下两册,1048页,原价44.8元,8折销售,好书不贵哦!)育儿经典呢!很遗憾,这样的好书却没有进入书店系统,大家如果感兴趣(这套书的目录,在本文的最后),可以和我联系哦!
本店网址:http://shop.taobao.com/
大家还可以用以下方式和我联络:
QQ:;MSN:forest_;淘宝旺旺:garpaws
健康的睡眠联想
要了解宝宝容易醒来的原因,必须先了解睡眠联想(sleep
associations)的概念――会让宝宝联想起入睡及再度入睡的人、事、物。我们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睡眠联想:一本书、舒服的热水澡或者音乐等等。但大人跟婴儿的不同在于,大人醒来后,可以不必靠那个一开始让他入睡的东西,就能再度进入梦乡。当你半夜醒来时,通常只要换个姿势,或拍拍枕头,就能再度睡着。可是宝宝不一样,宝宝醒来后想再入睡,一定得靠那个当初让他睡着的事物。当婴儿或孩子的睡眠习惯成熟后,就能像大人一样,不需要同样的人或东西帮忙。
思考一下睡眠联想概念的意义。如果宝宝习惯在父母的轻摇、喂食、抚摩或搂抱中睡着,也就是被照顾到睡着,当他在半夜醒来,也会期待并需要有同样的温暖与人的爱抚,才能再度入眠。相反地,如果你把宝宝一个人放在婴儿床上,没有哄他睡,他会学会以自己的方法睡着。之后如果他在凌晨3点醒来,她也能自己想办法再睡着。
有关睡眠的这项基本事实,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夜间育儿学派:一派认为宝宝应该被照顾到睡着;另一派则强调让宝宝自己睡着。我们的做法是结合这两个观念。我们相信,要让宝宝培养健康的睡眠态度,宝宝必须先经过被照顾到睡着的阶段,然后再渐渐转变为自己想办法睡着。强迫宝宝过早学会自我安抚,可能会让宝宝产生对睡眠的恐惧,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睡眠问题。这种方式也剥夺了宝宝和父母共同成长的重要事件,在这段时间,宝宝学会信任,而父母则能培养对宝宝的敏感度。如果能在父母呵护照顾下睡着,而且醒来时父母也会立即回应,呵护他再次睡着,大部分宝宝都能渐渐学会不用别人帮忙就能自己睡着。
然而,有些宝宝喜欢上这种夜间吃奶的感觉后,欲望(或需求)会增加,到了两岁还不想放弃这份夜晚的享受。这种情形尤其容易发生在忙碌的宝宝和忙碌的父母身上。晚上很安静。爸爸妈妈都是宝宝一个人的,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名拼命吃奶。刚开始是需要,现在变成习惯,最后变成父母最讨厌的事。这种情形表示夜间育儿法已经失去平衡,必须渐渐让宝宝在晚上断奶,此时也可以用一些夜晚的安抚工具。
亚马逊超过580篇书评选译
Indispensable
Guide for Every New Parent,
October 16, 2005
Angel Funk "angelmama" (south) -
This guide is the "bible"
of attachment parenting and has proved invaluable to me on many occasions since
the birth of my son almost five months ago. It has information on breastfeeding,
how to care for your brand new baby when he/she comes home, how to babywear,
common ailments and what to do, nutrition, milestones from month to month, and
many many more wonderful and helpful chapters. This is the book I am going to
buy for every new parent I know from now on!
每一对新父母都不可或缺的指导书
这本书是亲密育儿的“圣经”!宝宝出世5个月以来,在很多场合,它给我的帮助无与伦比。关于如何喂母乳,刚从医院回家时,如何照顾您的宝宝,如何给宝宝穿衣服,常见的幼儿疾病以及应对的措施,宝宝的营养问题,每个月发展的里程碑等本书都有详尽的论述,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精彩的,对新父母帮助极大的章节。
从现在开始,我将把它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每一对我所认识的新父母!
宝宝哭的时候,可以不管他吗?
新手父母常问我们:“我在电视上看到一种育儿技巧,教父母在晚上不要理哭闹的宝宝,让宝宝哭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最后他就会自己睡着。我总觉得这种方法不太对。它真的有用吗?”
这种建议已经存在了将近100年,每10年我们都看到由于二叔爸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方法稍微修改一下,又建议父母用。在回应宝宝前,先让宝宝哭5分钟,下次再让他哭10分钟,再下次让他哭15分钟,这种方法听起来可能还挺合乎人性,很合理,但最后结果通常一样:一个痛苦的妈妈和一个生气地宝宝,或许宝宝最后真的累得睡着了,但这样的代价有多高?我们希望这种让宝宝哭到累的做法赶快寿终正寝,不要再出现了。针对这种做法的争议性,我们写过很多文章,也在全国性的电视节目上辩论过。为了疲惫但很容易听信他人建议的父母,我们深入调查了这项为我们深恶痛绝的不良育儿建议,以下是我们所发现的:
总觉得不太对
为了了解父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访问了300位妈妈。我们的问题是:“对于如何处理宝宝的半夜醒来的情形,你最常从朋友和亲人那里获得的建议是什么?”答案是:“让他哭到不哭为止。”我们还问这些妈妈,对这种建议的感受如何。95%的妈妈回答:“总觉得不太对。”我们的结论是:95%的妈妈内心的感觉是不会错的,妈妈听到的建议跟她内心的感受互相矛盾,让妈妈们无所适从。
因为受欢迎
我们访问了推崇这种方法的出版社和电视制作人,他们辩解说:“因为这种方法受欢迎啊,父母喜欢速成的方法和结果。”父母们,要让宝宝安静下来,乖乖睡觉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就跟所有好的长期投资一样,要建立持久的、健康的睡眠态度(也是本章的目的),需要我们推荐的用渐进、逐步的方法。
我们并不是说,让孩子哭到不哭为止的方法永远是错的,行不通的,绝对不要用。我们只是希望你在贸然采取这种方法之前,必须先彻底了解使用这种方法的后果,并审慎考虑采用其他的不那么激烈的方法。下面的说明,应该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妈妈做不到?
首先要说明婴儿的哭声有何特别之处。婴儿的哭声是针对宝宝的生存和父母的成长而设计的。我们可以再回头看看第1章中所描述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了解妈妈对于宝宝哭声的生理反应。当宝宝哭时,流向妈妈乳房的血液会增加,而且妈妈会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抱起宝宝哺乳(也就是安抚)。没有任何一种信号比宝宝的哭声,更能启动妈妈强烈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妈妈会说:”我就是不忍心听宝宝哭。”的原因。
所以我们对这个所谓的科学方法的第一个抨击就是:让宝宝哭不去管,是违反妈妈基本的生理反应的。
觉得有罪恶感
有天早上,我接到一个啜泣的妈妈打来的电话。她的宝宝常在半夜醒来,她在电视上看到这种经过精心包装得让宝宝哭到累的方法。她在电话中,一开口就说:“我试过了,没有用,今天早上醒来,我们两人都糟透了,我是不是一个坏妈妈?我觉得好有罪恶感。”
我安慰她:“你不是坏妈妈,你只是个累坏了的妈妈。你太想好好睡一觉了,所以才会让所谓的‘专家’建议战胜了你的感觉。”我接着解释,“可是,你体内的警报器铃声大作,告诉你‘这样不对’,这种不对的感觉,就是你所说的罪恶感。这表示你是一个敏感的人。这种发自内心的敏感度,是一种安全装置。只要仔细倾听就没错了。”我更担心的是那些对宝宝半夜哭声没有感觉的妈妈。
梳离的雪球
马克和凯莉是新手父母,他们的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特别是在晚上。他们对宝宝的需求很敏感,也能马上做出回应,可是有一天,他们在朋友送的育儿书中看到让宝宝哭不要管的育儿法,上面警告说:“现在你可能会想起屈服,但只要硬起心肠,几夜后他就会睡着了。”这以后,当他们1岁大的宝宝大哭大叫时,这对敏感的父母就站在门外冒汗、心痛,不敢进去,怕“破坏规则”。宝宝晚上醒来的次数越来越少,父母跟宝宝之间的亲密感也越来越淡。宝宝哭是因为不信任父母,而宝宝的哭声,也把父母的敏感给哭掉了。以前,马克和凯莉去哪里都把宝宝呆着,因为他们想这么做,也觉得不应该把宝宝丢下。现在,丢下宝宝不再那么难了。夫妻两人从只在周末度假,变成出去玩几个星期。父母跟宝宝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以前妈妈听到宝宝哭声是会觉得不安,现在那种感觉没有了,妈妈与宝宝之间心灵相通的感觉也没有了。因为宝宝和妈妈对彼此和对自己的信任都减少了,所以母婴之间的联系,也从信任降为不信任,进而影响到其他层面上,更多的疏离还在后头。这位妈妈正在养成的心态,在数个星期前还被她视为陌路呢。
打破宝宝夜晚醒来的习惯及其他
在妈妈打破宝宝夜晚醒来习惯的同时,是不是也打破了其他珍贵的联系?假设妈妈虽然心里有罪恶感,直觉知道这种让宝宝哭的方法不对,但因为别人的建议,所以还是坚持用这个方法。宝宝晚上还是哭,但每个晚上都越哭越少,妈妈对宝宝哭声的忍耐力也越来越高。最后,宝宝的哭声不再困扰妈妈,宝宝也开始越睡越多。你看,有用吧。错了!你会为了训练宝宝大小便,而强迫宝宝坐在马桶上吗?
妈妈坚持这种哭到累的方法,结果破坏了对自己和对宝宝信号的信任。她让自己不敏感,而不敏感就要给妈妈惹麻烦。宝宝不再信任妈妈有能力、有意愿照顾他,也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妈妈,让妈妈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许他感觉到,自己现在不再那么重要了。敏感的父母说,他们到那些让宝宝自己睡的朋友家过夜时,会听到宝宝在半夜发出求救的哭声。当他们发现那些父母根本没听到宝宝的哭声时,都很惊讶。
亚马逊超过580篇书评选译
useful, October
K. Rushing (Garner, NC) -
This book is practical
as a referenc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 lot of its information i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attachment style, which I didn't really know much about until
I read the book. I had not researched the various "styles" of parenting before
our daughter was born, but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realized that my husband
and I were already doing most of what Dr. Sears discussed. We found it to be
very helpful to us.
这本书非常实际并且简单易懂。以前我对亲密育儿方式知之甚少,阅读本书后学到了很多。女儿出生之前,我并没有研究过各种各样的“育儿方式”,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丈夫和我做的很多事与西尔斯博士提倡的相同。这本书对我们帮助很大。
漏查宝宝在半夜醒来的真正原因
这种“不要管,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的夜间育儿法,还有其他缺点:父母无法找出让宝宝半夜醒来的真正原因,以寻求更敏感、更长远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假设宝宝半夜醒来的唯一原因就是“被宠坏了”。他没学会自己睡觉,就是因为你一直在帮他。如果你不帮他,他就得学习自我安抚的技巧,自己再度睡着。言外之意宝宝醒来是你的错,但事实并非如此。
辛迪是一位敏感、跟宝宝非常亲密的妈妈,她1岁大的宝宝本来睡得很好,可是最近突然在晚上经常醒来。她来找我时,一开口就说:“我了解我的宝宝,他醒来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有什么事情不对。我不会像朋友建议的,让他哭着不管他。”我把婴儿夜醒原因的清单给辛迪。她用消去法,找出了宝宝是因为对聚酯纤维睡衣过敏才会醒过来。她帮宝宝换上纯棉的睡衣,宝宝又能好好睡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把白天和夜间育儿分开的原因了。一个开始就使用亲密育儿法的妈妈,对宝宝会非常敏感,根本不会相信让宝宝哭不去管的做法,而会凭直觉找出宝宝在晚上醒来的原因,进而找出更敏感的解决办法。不过,相信自制育儿法的妈妈,很可能被这种让宝宝哭不去管的方法吸引。这种方式对她的心态来说,并不是那么陌生,所以她比较容易相信。
淹死或睡觉
在教宝宝游泳时,你不会把他丢到水里,强迫他自己学会游泳,不然就可能沉底。同样的,你也不会把宝宝放在婴儿床上,希望他自己睡着。你会先让宝宝有信心,知道水并不可怕,然后你会帮宝宝树立起在水里是很舒服的态度,然后才教他游泳。学睡觉要先学不怕睡觉;接着要宝宝知道,睡觉很舒服,不是进入(及再次进入)一种孤独状态;最后你再教宝宝,如何保持在睡眠状态中。
两个妈妈的故事
对于性情较温和的宝宝,这种哭到累的方法或许有用,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对于高需求宝宝(我们将在下章介绍),却很少行得通。你不回应宝宝的哭声,并不是在教他睡觉,而是在教他,哭不能帮助他沟通。你不“屈服”于宝宝的哭声,就是教宝宝“放弃”。我们不能苟同这种做法。这是夜间训练,不是夜间育儿,宠物才是要训练的,孩子是要教养的,听听下面两则妈妈的故事:
罗瑞是一个跟宝宝十分亲近的妈妈,宝宝常常在晚上醒来,弄得她筋疲力尽,沮丧的她终于屈服于自制的建议。
“我把耳朵塞住,让他哭。很快我丈夫就得把我拉住,因为我太想去把宝宝抱起来了。宝宝的哭声越来越大,终于我受不了了,我奔向宝宝身旁。天啊!宝宝要气疯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另一个失败的例子,也是一位妈妈告诉我们的。医生建议她让半夜醒来的宝宝哭,不要去管:
“我再也受不了,最后我还是进去哄他到睡着。我们两个坐在摇椅上,他在哭,我也在哭,我花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才把他哄睡。第二天,他整天都黏着我。”
“当我在读那本让宝宝哭的育儿书时,我要记住何时该去安抚宝宝、何时要抱他、在他身边的行为举止应该如何、什么时候该把他放下让他睡、可以安抚他几秒钟等等。没错,育儿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可是不应该是像这样!育儿不是刻板的科学,应该是由直觉引导的自然行为。我相信,让宝宝哭不去管的建议不适合我――也不适合我们大家。”
亚马逊超过580篇书评选译
Baby Book, August
Megan Keller -
I first bought this book
when my first child was born. Since then, I have bought it for baby showers and
lent my copy to a friend (who eventually just kept it). Now that I am having
a second child I just purchased another copy. I love the sections on bonding
with your baby after birth and nursing. I wish that I had read both before the
birth of my first child. There is also practical information and advice on child
development, going back to work and nursing, childhood illness, and when to call
your child's doctor. In short, I love this book.
Mother of 1 and a half.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我就买了这本书,从那时开始,我就把它作为给新父母礼物了,我自己的一套也借给了一位朋友(他再也没还给我)。现在我有了第二个宝宝,刚刚又买了一套。我非常喜欢关于在宝宝出生后与其建立联系以及哺乳的章节,真希望第一个宝宝出生前就看过这些内容啊。书中关于宝宝发育、工作与哺乳、幼儿疾病以及何时需要看医生等方面的内容也十分有用。总之我很喜欢这本书。
Megan
一岁半宝宝的母亲
置之不理以外的选择
除了对宝宝哭声完全置之不理,或者用渐进方式之外(比较不那么没人性):让宝宝哭,中间加以安抚,你可以考虑下以下修正的方法,它能维持父母与婴儿间的信任与对彼此的敏感度。
就像帮宝宝断奶一样,何时该让宝宝离开你的床,该使用哪些不同的睡眠方法,都会因宝宝和父母的生活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我们很担心那些鼓吹对宝宝哭声置之不理的书,他们所提出的方法,总是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的一堆禁忌,比如说“不要屈服去抱宝宝”。在我们的方法中,唯一不能做的是“不要死板地遵循任何人的方法”。宝宝太珍贵了、太独特了。我们在此提供一些基本建议,你可以从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帮助宝宝入眠的方法。
如果你从一本书上看到某种方法,你不必百分之百地采用。你可以试试其中一部分,保留有用的,摈弃没用的。每尝试一种睡眠方法,你就建立了一个夜间睡眠档案。宝宝在晚上醒来的问题,不是非得在这两晚解决不可,否则就会持续好几年。每个月你的新尝试,都会让你更聪明,宝宝也更成熟。时间是站在你这边的。僵硬的置之不理法,要求你百分之百按照规定做。这样是不对的。逐步地,轻松地进入睡眠训练系统中,才能让宝宝不致因为夜间安排的改变而受到惊扰。
以宝宝为衡量指标
以宝宝的反应,而不是书上订的时间表,来作为某个方法是否有效的衡量指标。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就暂时收起来,一个月以后再试试看。许多鼓吹对宝宝哭声置之不理的方法,完全无视于宝宝的意见。在你试用某种方法时,宝宝是你的伙伴。当你渐渐拉开晚上时跟宝宝的距离,改用一些安抚工具,让宝宝没有你帮忙的情况下也能自己睡觉时,那么宝宝白天的行为,就是你的方法是否管用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对宝宝的行为很满意,不觉得宝宝被打扰到了,或是你的敏感度降低了,就可以放心地进行下一步。相反的,如果出现过早疏离症状(愤怒、疏离感、紧黏、使性子),就应该退一步,换条路走。
吉姆和艾伦是对体贴细心的父母,但他们2岁大的高需求宝宝杰洛米晚上总是醒来,让他们非常苦恼。父母很累,宝宝也很累。晚上的情况一定要有所改变才行。这对父母一直使用亲密育儿法。他们了解孩子,孩子也信任父母。现在当杰洛米晚上醒来时,他们不马上安抚他,而是给宝宝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安静下来。他们并没有让宝宝哭声多久的时间限制,或者“不能屈服”的僵硬规定。他们每晚都是看情况来决定该怎么做。如果杰洛米的哭声带点惊恐,碰触到他们心中的红色警报钮,他们会马上做出回应。每晚他们都多等一会儿,而且当他们去安抚杰洛米时,也只是做出简单的“没关系”这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吸气左胸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