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时间被地震破坏了吗?

泪崩!九寨沟地震前后对比照,上天收回了绝世的作品!
日21时19分,7.0级地震突袭
震碎了那个风景如画,山水奇幻的地方
这里被人们称为人间瑶池
有108个瑰丽若宝石的海子
海子里的水澄澈透明、颜色多变
这里被看作打翻的调色盘
有枫红叶金的斑斓山色
有彩林、叠瀑、翠海
盛放着世间最美的颜色
这里也是上帝的后花园
树在水中生,水在树中流
人间天堂,童话世界
这里四季景色各异
无时无刻不让世人为之惊叹
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
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
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
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
世人都道:
瑶池本是在人间,堪笑凡夫安学仙。
有路天堂通九寨,此中仙境任盘旋。
这些美丽的景色,都离我们远去
如今的九寨沟,放眼望去,满目疮痍
澄澈的水面变得污浊
特别是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
严重垮塌,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再见了,火花海
8月9日九寨沟管理局发布灾情通报称:
火花海出现长50米、深约12米、宽20米的决口
景点受损严重!
山体垮塌,水体流失
并裸露出海底泥土和树根枯木
这就是现在的火花海
可你还记得它曾经的样子吗?
湛蓝色的水面上波平如镜
彩林环绕之下
就像是一块通透的翡翠!
每当晨雾初散,晨曦初照时
湖面会因为阳光的折射的作用
似有朵朵火花燃烧
星星点点,跳跃闪动
因此得名火花海
一湾浅水,灵动而有生机
碧蓝中又带有层次
一年四季,变化无穷
湖水纯净的仿佛毫无尘垢
水上水下,虚实难辩
梦里梦外,如幻如真
by:@海贼8901
树的颜色在变
水的颜色也在变
浓妆淡抹皆相宜
就如一幅幅难以临摹的画卷
摄影by:蕙质兰心的狮子座
它就像九寨沟最纯净的一块宝石
轰轰烈烈地陨落了
即使你再扼腕叹息,也无法挽回
只能道一声:再见了火花海
你若也不舍这九寨天堂
可否选择再次归来?
再见了,诺日朗瀑布
同样无法挽回的
还有诺日朗瀑布
8月10日14时30分左右
九寨沟景区内最美的景点之一
诺日朗瀑布发生垮塌……
此情此景,让人心痛!
这可是中国大型钙化瀑布之一
也是中国最宽的瀑布啊!
曾经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之一!
即使你没去过,也一定见过
因为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
片尾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看着西游记长大的我们
对此应该不陌生的
在游客和摄影师的镜头中
它永远是那么伟岸磅礴
滔滔水流自诺日朗群海而来
经瀑布的顶部流下
如银河飞泻,声震山谷
南端水势浩大,腾起蒙蒙水雾
早晨阳光照耀下
常可见到一道道彩虹横挂山谷
使得这一片飞瀑更加丰姿迷人
瀑布对面建有一座观景台
站在台上,瀑布全景尽收眼底
秋季时,山谷坡地,万紫千红
诺日朗瀑布在一片片红叶、黄叶之中
分成无数股细流,飘然而下
在秋色、云雾的衬托下
化成了一幕波澜壮阔的画面
而如今,随着大地的一次晃动
美景成了绝响
人间再无此景
再见了!诺日朗瀑布!
人们都说:
九寨沟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美景
如今又被大自然收了回去。
似乎九寨沟的破败已成定局
美景真的就此消失了吗?
当然不是!
如果我们了解九寨沟的形成历史
就会明白一处风景想要“修炼”到九寨沟的级别
它所要经历的“磨难”将超乎想象
对于大自然而言
这点损伤实在微不足道
一切磨难皆是修炼
一切毁灭皆是创造
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最东缘
地处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图中红色水滴为九寨沟位置,地图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标注)
这里还是一片浅海
海水清澈温暖、阳光直射海底
大量古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古生代海洋生物艺术复原图,图片源自@Pinterest)
日复一日的光合作用
一代又一代生物死去之后残留的骨骼
使得一种毫不起眼的物质
开始在此经年累月地聚积
这种物质便是
钙以碳酸盐岩的形式沉积在海底
亿万年后其总厚度居然高达
相当于在九寨沟的地表之上
覆盖了50个黄土高原的厚度
在久远的未来
它将是形成九寨沟美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黄土高原的平均黄土厚度为50-80米;为碳酸盐岩之一的海藻石灰岩样本,图片源自@林朝贤)
6500万年前
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开始碰撞
青藏高原剧烈隆起
青藏高原的东缘已经隆升到海拔3000米
一块覆盖着厚厚的碳酸盐岩层
有着平缓山体的高原山地
这便是九寨沟的雏形
(从成都飞往九寨沟九黄机场途中拍摄九寨沟周边区域,山峰为岷山山脉;摄影师@Sandoy)
毁灭与创造之神开始降临
九寨沟的未来注定天翻地覆
首先登场的毁灭者与创造者是
冰期来临,全球气温骤降
作为高原山地的九寨沟
发育出了大规模的山岳冰川
冰川对山峰产生强烈剥蚀
平缓的外壳被冰川“破坏”
一座座山峰开始变得陡峭
(冰川剥蚀山峰形成角峰的示意图,原图刊载于1958年《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Glaciers and Glaciation》,星球研究所修订并增加中文标注)
其中最重要的山峰有三座
分别是扎依扎嘎山、达戈山、沃洛色嫫山
扎依扎嘎山海拔4400米
山峰尖削峥嵘、直刺苍穹
(九寨沟区域的山峰都在雪线之下,为季节性雪山;当地人认为该山为万山之祖,下方湖泊为褡连海,由多个带状小湖组成;摄影师@钱玮)
沃洛色嫫山海拔4114米
身姿巍峨,时常雾气缭绕
(亦有海拔数据标为4136米;拍摄于树正寨,摄影师@张林阳)
达戈山海拔4106米
由裸露的石灰岩构成,山势挺拔雄健
(亦有海拔数据标为4200米;当地传说达戈为男神山,沃洛色嫫为女神山,是一对历经磨难的恋人;拍摄于珍珠滩,摄影师@张林阳)
初步完成对山峰的剥蚀之后
气温上升,冰川消融
一场更大的“破坏”正在蕴酿
第二次冰期卷土重来
冰川规模更大、切割更加猛烈
平坦的高原大地
被划出一道道高深宽阔的U型谷
(时间约在70万年前-16万年前;冰川形成U型谷的动态示意图,注意动画最后,冰川退却后在地表留下了冰斗湖、冰碛湖;制图@Cecilia Bernal/维基百科)
今天九寨沟景区内的重要沟谷
多数都在此时被冰川创造出来
(九寨沟地形图;则查洼沟、日则沟、树正沟构成了九寨沟的Y字形沟谷分布,主要景点皆在这三条沟内分布;地图源自Google,由北向南视角,星球研究所标注)
典型的如则查洼沟
它长近32公里
是九寨沟景区内最长的一条沟
两岸岩壁陡立,坡度高达60-90°之间
最窄处仅20-30米
从空中俯瞰颇有君临长江三峡之势
(图中湖泊为则查洼沟尽头的长海,照片由空军运-9飞机拍摄,由南向北视角;因为冰川消退后降水持续切割,现在九寨沟的谷型更多由U型变为V型)
原来覆盖着冰川的山体
出现了多个冰斗湖
例如扎依扎嘎山附近的黑湖
因为湖水较深
在周围白雪的映衬下显得通体漆黑
(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3.5万年-19万年前;冰斗是一种三面环山的凹地,由于随季节和昼夜温度的变化,积雪融化和冻结反复进行,融水渗入岩石裂缝,冻结后膨胀,使岩石崩解碎裂,碎屑被融水带走形成一个凹地;摄影师@钱玮)
在海拔更低的沟谷中
则形成了多个冰碛湖
最著名的当属九寨沟内最大的湖泊
丰水期容积达4600万立方米
相当于3个西湖
(长海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3.5万年-19万年前,摄影师@许景惠)
如此大的一个湖泊在形成的同时
也侵夺了下游古湖泊的水量
造成下游古湖泊干涸消失
可谓有生必有死
(长海冬季冰封的湖面,摄影师@龚强)
被冰川侵蚀过的大地变得异常脆弱
一群比冰川更加“闹腾”的毁灭与创造者开始频繁发威
它们是由地震、重力作用所造成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等
诺日朗南北山体大量崩落
崩滑物质急剧叠加
谷底水流之处逐渐堆积形成了
一个微凸弧形的直立崖面
九寨沟内最宽的瀑布
诺日朗瀑布诞生了
(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1.3万年-18.9万年前;8月8日地震时该瀑布崩塌严重;摄影师@黄渊)
尤其秋季来临
诺日朗瀑布被周围植物衬托得多姿多彩
完全无法想像这样一处美景
曾是因山体崩落而诞生
又因地震而被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阿榕视角)
诺日朗瀑布下游的树正瀑布
也同样是由崩塌、滑坡形成
(时间约在距今21.3万年-18.9万年前,树正瀑布,拍摄点就是瀑布旁栈;摄影师@罗斐)
迭经冰川、崩塌、滑坡“毁灭”的九寨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三次冰期来临
洪荒之力层层加码
不但大小沟谷继续加深、加宽
还在许多地方形成大量堆积物堵塞河道
堵塞之处又积水成湖
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动态示意图,源自@搜狐网图述)
号称九寨沟最美湖泊的五花海
便在此时因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
至今两岸均可见泥石流扇伸入湖中
(形成时间约在距今16万年-3万年,为航拍五花海,摄影师@李珩)
五花海上游的箭竹海
亦由同样原因造成
(形成时间未知,湖尾为淤塞处;摄影师@姚璐)
早期冰川形成的湖泊
也逃脱不了被崩落的石块“堵塞”、“破坏”的命运
然而命运总是这样奇特
“破坏”之后的湖泊反而变得比之前更大、更美丽
例如熊猫海
湖水面积达到之前的数倍
湛蓝的颜色就连蓝宝石都无法比拟
(熊猫海的形成原因还包括生物钙华堆积堰塞物,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3.5万年-19万年前;为航拍熊猫海,摄影师@李珩)
从下面这张图中可以清楚看到
熊猫海两岸群山夹峙
如若发生山体崩塌
非常容易形成新的堰塞物而改变海子的现状
(摄影师@李珩)
与冰川、崩塌、滑坡、泥石流相比
另一个毁灭与创造者则是润物细无声的
大量的降水使得九寨沟地下的碳酸盐岩地层被破坏
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地下水系统
几乎随处可见被水切出的裂缝或洞口
(九寨沟地下暗河出口之一,摄影师@钱玮)
水顺着溶岩缝隙流入或流出
流出地表的部分
化身为美丽的溪流、河流
沿着沟谷将一个个湖泊串联起来
(九寨沟内的孔雀河河道,摄影师@姚璐)
水流不但为湖泊补充水源
还带来了上文中提到的重要物质
水将碳酸盐岩中的钙质溶解
在沿途不断沉积
所形成的沉积物被称为钙华
钙华粘附于岩石、湖底
甚至附着于跌落水中的树木
(五花海,水底树木上为钙华;另外有一个真相:一般家庭烧水壶底的水垢与钙华为同一种物质,美与丑的差别在于它所处的位置;摄影师@张坤琨)
钙华沉积逐步进入稳定期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九寨沟钙华
绝大部分都形成于这一时期
小小的钙华积少成多
开始显现极强的破坏力
它们累积成堤坝
将“好端端”一条河流切割得“支离破碎”
(树正群海航拍,中间的条状堤坝多由钙华沉积形成,摄影师@李珩)
却也创造出了新的风景
最为典型的是树正群海
钙华累积的堤坝在沟谷中形成了大大小小23个海子
紧密相间、连绵600余米
秋季层林尽染
究竟是水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植物
还是陆地上布满了碧玉水体
已然无法分辨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在护林员的向导下,从一户藏民家后院穿插而上,终于找一个极佳的高位,拍下了树正群海的全景;树正群海的形成原因还包括堰塞物堆积、生物加速钙华沉积等;摄影师@曾勇前)
钙华的沉淀还可以形成瀑布
例如箭竹海瀑布
不断累积的钙华逐渐将河道抬升
从而形成瀑布台基
水流倾泄而下、美仑美奂
(箭竹海瀑布,摄影师@张坤琨)
落差更大的珍珠滩瀑布也是如此
(珍珠滩瀑布,摄影师@山风)
就连诺日朗瀑布
也是因为钙华才得以变得更加壮观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航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将瀑布与上方的湖泊一起收入视野;诺日朗上游的诺日朗群海是钙华物质的重要来源,摄影师@魏炜)
钙华的色彩还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九寨沟的景观
根据生长在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的不同
钙华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包括淡黄色、黄褐色、灰白色、浅灰色、灰黄色等等
这些颜色不一的钙华沉积湖底
再加上周围植物的缤纷色彩
古老的五花海
从此幻化为一个极为绚烂的世界
(五花海,摄影师@曾勇前)
湖底的钙华、藻类、水草、枯木
对光的不同反射与吸收
加上蓝天、白云、绿草、彩林
“五花”显然已无法形容它的多彩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曾勇前)
冰川、崩塌、滑坡、泥石流、流水、钙华
这些毁灭者与创造者
就这样合力完成了一件惊世艺术品的创作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人类带着现代伐木工具进入九寨沟
从1968年到1979年的12年间
每年以超过10万立方米的速度进行采伐
森林整片整片地消失
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加剧
沟内海子有三分之一发生干旱
直到1978年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
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
九寨沟大规模的人类破坏才逐渐消除
浩浩汤汤4亿年的成长
一边毁灭、一边创造
已经没有力量可以阻挡九寨沟的日新月异
一场地震自然无法“毁灭”九寨沟的美
未来的九寨沟
一定会有旧的景观消失
也一定也会有新的景观诞生
它都将纯净似海
(卧牛海。摄影师@龚强)
都将如梦如幻
(树正花海,拍摄地点为树正村山上,摄影师@罗斐)
都将万紫千红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犀牛海,摄影师@曾勇前)
而我们也许并没有机会尽览它的风姿。
因为它的自然修复短则数年
长则历经数代人、数百代人的一生。
虽然在地质史上
这仍是短短的一瞬
(语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3D解读:地震破坏程度与这7大因素有关_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_腾讯视频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九寨沟地震被推断为走滑型地震,什么是走滑型地震?
来源:作者:姚迪责编:小侃
本文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北京时间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03.82°,北纬33.20°,震源深度约为20km。据悉,1630年以来,距离此次地震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9次6级以上地震。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M7.0级地震震源机解结果为:矩震级Mw约6.5。断层节面1走向=326°/倾角=62°/滑动角=-15°;节面2走向=64°/倾角=77°/滑动角=-151°。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为11km。初步推断此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为主的事件。▲主震震中位置及基本参数,图中黄色五角星代表震中,最大的红色圆圈代表7.0级以上,图片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根据对这次地震预测的震动图分布特征,预计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IX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3万平方公里。漳扎镇的震动烈度可能达到VIII度。图片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采用罗马数字表示。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力大有区别。其中IX度表示: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VIII度表示: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再看下图,这是震中周边人口热力图,颜色越深表示人越多。从中可以看到,震中20公里内只有一个乡镇,但离景区不是太远。▲图片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什么是走滑型地震?▲红线代表全新世断层,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附近,岷江断裂是全新世断裂。图片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此次九寨沟7.0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发震区域构造复杂,有近南北向的岷江断裂、北西走向的东昆仑断裂东段,两条断裂分别为巴颜喀拉块体的东边界和北边界。此次地震是巴颜喀拉块体边界断裂持续活动的结果。走滑型地震,即发生在走滑型断裂上的地震。平移断层又称横移断层、走滑断层,亦称为扭转断层(Wrench Fault),平移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位移,而无上下垂直移动。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通常称为走向滑动断层。由于断层面是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所以在野外的观察上经常没有明显的断崖,只会在地面上看到一条断层直线。走滑型地震是地震的一种类型,不是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不幸遇到地震,怎么办?如果遭遇了地震,头脑清醒至关重要。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在地震发生时,首先应该马上就近寻找安全位置。但是请远离吊灯、书柜或衣柜,这些东西一旦倒塌,后果将不堪设想。还有,不要进入厨房,厨房窗户有可能在地震中破碎,各种管道在震中震后也会对人有威胁。如果你暂时被困,难以自行逃脱,那就应该在室内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时,不要产生焦急的情绪,需要保持冷静并做好长时间等待救援的心理准备,这一阶段往往比地震发生时的几十秒钟更令人恐惧。在独自或多人共同等待外界帮助时,首先要怀有获救的信心,从已经发生过的地震事件来看,震后外界救援的成功率很高。因此被困时,拥有坚定的信心是最终成功获救的一半。可以使用心理暗示,回忆让自己开心的往事,向自己灌输一定能够再次见到亲人朋友的信念。在被困时,甚至是脱困以后,都要注意次生灾害的问题。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震后的次生灾害同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命威胁。“次生灾害”具体指在地震发生直接伤害之后,陆续发生的由地震引发的各类伤害事件,例如震后的火灾、有毒气体泄漏、山体滑坡等。如果在地震中被困,首先需要保护好身体,特别是头部和内脏器官;加固你所在的地点,如果所在位置尚有移动空间,则最好躲在承重墙边或墙角位置,并且清理周围可能掉落、移位的砖石并收集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困在大块破碎的建筑废墟之间,则应该马上寻找坚固的东西来支撑狭小的空间,以减小余震导致建筑二次垮塌的风险。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地震破坏了九寨沟的美景,今天在重温一下地震破坏了九寨沟的美景,今天在重温一下碧水蓝天梦想家园百家号九寨沟的美景被地震破坏的满目疮痍,无论时候人为的进行恢复美景,地震前的美景都不可能再现您的面前。看看小编收集的一族照片。去过的朋友回忆一下,没去过的朋友,畅想一下。等待下次可以参观游览的机会、。神奇的九寨,美景今日不在。相信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美景很快重现世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碧水蓝天梦想家园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净化环境,创造梦想家园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日21时九寨沟7.0级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日21时九寨沟7.0级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寨沟地震被破坏的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