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三等乙级因公负伤享受什么待遇属于几级?他们一年的工资有多少?病故后他的妻子同等条件下享受他的待遇吗?

现役军人死亡后其遗属享受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是什么?_百度知道
现役军人死亡后其遗属享受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是什么?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span class="wgt-replyer-all-uname
" data-href="https://zhidao.baidu.com/usercenter?uid=d3a05e4074290知道合伙人
<span class="wgt-replyer-all-card-name3 wgt-replyer-all-card-names" data-href="https://zhidao.baidu.com/usercenter?uid=d3a05e4074290
采纳数:5216
获赞数:39893
根据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现役军人死亡后其遗属享受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有关内容如下:   第十二条 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的,依照《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发给烈士遗属烈士褒扬金。    第十三条 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计算。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一)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二)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三)立一等功的,增发25%;   (四)立二等功的,增发15%;   (五)立三等功的,增发5%。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第十四条 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献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除按照本条例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外,军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
腐姐控基情0340知道合伙人
腐姐控基情0340
采纳数:54
获赞数:41
擅长:暂未定制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12条规定:烈士: 80 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 个月工资;病故:20 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 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 35% ;(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 30% ;(3)立一等功的,增发 25% ;(4)立二等功的,增发 15% ;(5)立三等功的,增发 5% 。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通讯员:卢晓辉/昌图县民政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郭相利知道合伙人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知道合伙人
法律类行家
采纳数:21048
获赞数:21487
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法学。政策咨询5年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12条规定:烈士: 80 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 个月工资;病故:20 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 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 35% ;(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 30% ;(3)立一等功的,增发 25% ;(4)立二等功的,增发 15% ;(5)立三等功的,增发 5% 。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13条规定: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crowertion知道合伙人
来自社会民生类芝麻团
crowertion
采纳数:1243
获赞数:3759
参与团队: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12条规定:烈士: 80 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 个月工资;病故:20 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 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 35% ;(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 30% ;(3)立一等功的,增发 25% ;(4)立二等功的,增发 15% ;(5)立三等功的,增发 5% 。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21; 上传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粉丝量:175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1、取得公务员身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1、取得公务员身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46|
上传日期: 08:16:27|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50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取得公务员身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关注微信公众号噩梦九一三 ----9.13事件中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9:32
&&&&&&&&点击:7197次
读帖时,帖子不存在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zgjsyj/msgview-7.html[]
[楼主]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40&[][][]
专机师师长时念堂(注:有空34师师史简介)389.13事件后,时念堂仍在工作。时念堂的妻子姜树芳在西城区房管局上班,时念堂9日回家给她打了个电话,因为11日她值班没回家。12日晚姜树芳回到家中已经很晚,屋里军医们正给时念堂看病,11点多她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去城里上班,路上还平静。因为她走得急急忙忙,甚至没注意门口的岗哨已经换成绿裤子了。直到星期三儿子打电话,说机场大门进不去了,要重新办证,儿子给她办好出入证她才回家。这回她发现问题了,机场来了好多陆军,平时走家属的小营门没有站岗的,这回也站了陆军,荷枪实弹,严格盘查。蓝裤子们只要外出,就排着队,几个人也乖乖排一行,一个个都像霜打的叶子搭拉着头。作为家属,姜树芳搞不清怎么回事,也不敢问,只觉得挺滑稽。回到家一连几天不见时念堂的影子,因为这是常事,她也习惯了。时念堂在家吃饭,空勤灶的战士经常来送菜。姜树芳就随口问战士出什么事了?战士也不知道,放下菜筐就走。一直过了十几天,姜树芳往候机室打电话,才知道跑了飞机,不过对方安慰她说与师长没关系。当时进驻专机师的总政工作组的成员刘岩回忆,我们去之前,师长时念堂曾被吴法宪派到南苑机场接待过基辛格,被划为吴法宪线上的人。政委马兰藻搞保卫工作出身,文化不高,不懂技术,本来准备安排潘景寅换掉他。还有一位姓王的副师长,在1967年武汉720事件中驾驶伊尔-18把毛主席安全送出武汉,有功,被评为空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也被划为吴法宪线上的人。根据以上情况,工作组把这三位师领导作为依靠对象,师长、政委在师部值班,主持工作,王副师长到沙河机场坐镇。他们积极负责,配合和帮助工作组做了不少工作。9.13事件第三天,周总理坐车到专机师,时念堂陪着他去看另一架三叉戟,周总理拿着专机失事现场的照片对照,并给时念堂看照片,问是不是我们的飞机?因为飞机上的机徽是总理亲笔题词的中国民航的字样。时念堂向总理报告是我们的飞机,总理也说是。他又陪周总理去看林立果在西郊机场住过的地方,看过后周总理没说什么。回到候机室,周总理指示,抓紧对部队进行路线教育,稳定部队,有些事情讲清楚就算了。当天航医给时念堂看病,也说不要怕,没事。时念堂当然不怕,他心里没鬼,他怕什么。但事情后来的发展,完全没那么简单。11月底12月初,机场批斗时念堂,斗得很凶。周总理知道后,委托公安部九局副局长兼8341部队政委杨德中到西郊机场接专机时,对刚从陆军调来的专机师副政委李学清说,不要再批斗啦,时念堂、马兰藻、王进中都是好同志。
.399.13事件后,时念堂一直没回家,国庆节放假也没回来。过了国庆节,传达了,时念堂还没回家。又过了十几天,时念堂回来了,人瘦得不成样子。20多天后工作组通知时念堂可以不到办公室了,在家写写材料。1971年10月初,时念堂被隔离。又过了20多天,10月28日,时念堂被送到空军东郊民巷招待所,说是空军"学习班",集中交代问题,实际上是软禁了。日,时念堂的妻子姜树芳正在西城区房管局上班,专机师副政委李学清通知,机关叫她回去收拾东西,给时念堂拿些换洗的衣服。中午姜树芳回到家,时念堂想得简单,无所谓,随便拿几件,几天不就回来了吗?姜树芳想恐怕不会三言两语,这样的事情只要进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包括毛衣棉衣在内的冬天的夏天的衣服收拾了一大包。姜树芳说,吃点饭吧?时念堂说,反正也吃不惯那里的饭,吃吧。此时是下午4点多,也不管时间对不对,做好了饭,吃了。一直等着时念堂的李学清说,咱们走吧。姜树芳记得很清楚,是被带走的。临走时念堂说晚上打电话告诉你,我在哪。实际上这一走,十几年再没消息,人没影了。时念堂先关在东交民巷办"学习班",两个月后,过了阴历年,被集中到北京军区招待所86楼。1972年国庆节后,10月16日,时念堂被转到亚洲疗养院,由中央专案组隔离审查。一人一屋,门口有卫兵24小时守卫,"犯人"之间不能见面,上厕所也有卫兵跟着,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放风时间。关了几年,搬了好几个楼。到后来,连问都懒得问了。两三年找时念堂正式谈一次,十分八分钟问个事,写一下。审问完说他不老实,不交代。时念堂说我怎么不老实?我不知道交代什么,实在是没东西,我没有什么交代的。到时念堂放出来他才听说,为什么把他关那么长时间?有人诬陷说他知情,不交代,死顽固。可是,时念堂确实什么也不知道。这中间政治局委员纪登奎同他谈过一次,让他"竹筒倒豆子"。时念堂把所经历的和所知道的情况如实说明,纪登奎说,这些情况你都背下来了?时念堂说,根本用不着背,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再说多少遍,还是那些情况,不是编造的永远不会变。以后很久没人再问,绝大多数的时间是一个人在屋里呆着。他老在想,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就会把我放了。一直关了七八个年头,到了日,"突然"来了,不是放,而是宣判。公安部来了一个处长,宣布中央专案组结论为"时念堂的罪行严重,属于敌我矛盾,定性现行反革命,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军籍,交公安部送劳改农场劳动改造,至于劳改多少时间不知道"。真像睛天一声霹雳。时念堂不服,要求解释什么理由。人家不负责解释,只照章宣布。时念堂表示不能接受,要向上申诉。工作人员说,要相信党,相信华主席。于是时念堂"顺从地"被戴上手铐,押送山西原平崞阳附近一个劳改农场。死也要瞑目呀,难道连冤都不叫喊吗?时念堂还要求说清楚。山西公安厅说,我们没权利给你解释。就这样又关了几年。回到北京,还是没有人找他谈,确实冤如窦娥啊。因为想知道他被关期间是怎么想的,我冒昧地问,为什么关11年还想得开?时念堂说,辛辛苦苦,忠心耿耿,想起来寒心哪。但想不开也得想得开,没干亏心事,枪毙就枪毙,反正我不自杀。自杀,没那回事也有了。他坚信他没有问题,我们的党一定会弄清楚。
40时念堂的家属子女也成了反革命家属,爱人姜树芳被西城区房管局关押审查了半年,后来下放当了六年小工。姜树芳说,几个月后,12月,我正上班,突然宣布我隔离审查。家里三个孩子,最小的才11岁,还有两个老人。人家才不管,两男两女,24小时看着我,让我交代与林彪与吴法宪的关系。我根本没见过吴法宪,林彪更没见过。看守说,中央专案组说啦,你知道。我拍桌子,怎么大白天胡说八道啊。人家说我态度不好,吵起来。就吵,嘴你不能封住,局里天天找我,要端正态度。说我狡猾,我一肚子委屈。逼我说怎么到西城区的?怎么搞阴谋?什么目的?一直关到1972年春节,放我回家七天。才知道两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被关了一星期,小的太小,吓得直哭,半夜大喊要枪毙我。我妈也被审过,问家里谁来过?9.13前有什么行动?孩子说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春节后又把姜树芳关起来,两个多月回家,还有人跟着。问来问去,问不出东西,5月让她下去劳动。没开除党籍,但不让参加党的活动。白天劳动,晚上工人念报纸,让她交代问题。孩子也受了牵连,儿子高考够线,但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半年后,北京市有位领导指示,凡与林彪事件牵连者的子女,不应影响高考录取。儿子这才上了人大分校。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那时生活困难极了,老时的工资一切都没有了,只有姜树芳一个人的工资60元,养活三个孩子和两个老人。平均每人每月10元钱,这大概是北京那时最低的生活标准了。儿子上大学,补助的钱也全交到家里,没钱买本,就自己用废纸钉本用。生活所迫,姜树芳不得不在节假日加班,多挣些钱糊口。后来两个老人死了,两个大孩子插队,只剩个小孩子上学,家里生活才慢慢缓过来一点。当时海淀区的区长时念畴,春节军民联欢,他到机场,人家提起以前有个老师长叫时念堂。他到处打听,没人知道关在什么地方。找了很久,找到姜树芳,一问,结果他们老家相距七八里,同属念字辈兄弟,备感亲切。他十分同情时念堂的处境,不回避,文革中他也挨过斗,知道冤假错案。虽然那时又正在清查,但他还是在生活上给予时念堂一家多方面的照顾。姥姥病重,没钱住院,他给安排住院抢救。儿子大学毕业后,他想法给找了一个就业指标。时念堂的两个女儿,受到株连,无法正常读书,加上生活困难,大女儿嫁给郊区的一个农民,回不了城,时念畴给安排了工作。小女儿靠打工维持,他在区企划局给她找了一个工作。包括儿子结婚的房子问题,儿媳的工作,也都是他给安排的。姜树芳说,时念畴是我们家的大恩人。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41到了1978年,报纸上说解放干部,姜树芳要求安排工作。有了工作,自由了,姜树芳开始寻找老时。问师里,说不知道,交公安部了。她不相信,军人怎么能交公安部?她又到空军司令部专案组找。一位姓田的军官在传达室跟她谈,姜树芳问关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消息?我相信党,他人还在不在?田军官说你们家里要积极配合,不让联系,说明问题严重。姜树芳又火了,顶了几句,犯人还可以探监嘛,这也不能十年了连面也不让见?田军官说,看样子时念堂够顽固的。她马上追问关在什么地方,田军官说,不知道,一甩手走了。姜树芳想,这么长时间音信全无,人恐怕是不在了。怎么知道在山西?简直就像演戏。1980年审判"两案",别人给她出主意,到最高法院要求离婚。人在不在,一试就试出来了。很快,山西原平劳改农场来了两个干部,征求姜树芳的意见。说你们双方过去一直很好,孩子这么大了,时念堂态度不错,你这样对他打击太大,冷静一些。谢天谢地,这才知道人还活着,在山西。本来也没想离婚,姜树芳说,那就算了,我要去看看。劳改农场的干部马上说,欢迎你去。1981年5月,姜树芳先让儿子去了一趟,探探风。10月她去了,后来带女儿又去了一次,带了些北京特产,送给农场的医生和做饭的师傅。这么多年了,他们对老时一直很好。第二次探监就更松了,叫随便谈,还可以出去走一走。时念堂态度好,不用劳动,生活也比较照顾,不过就是没有自由,心更是被锁链锁着。
  42日,公安部根据中央"两案"审理领导小组的决定,解除对时念堂的劳动改造,由原单位复查处理。8月1日,劳改农场的管教科长突然告诉时念堂,北京来电通知,让你回原单位。山西劳改农场把时念堂送回北京,没人理。原平农场的科长说,没见过这样的,就把时念堂送到家,办了手续,住一晚上回去交差。时念堂能从山西劳改农场早一些放出来,要感谢"同案犯"李松亭。李松亭是谁?他是抗日战争参军的老干部,上海空某军的气象处处长,文革中担任上海市警卫处处长。人家北京的首长到上海来了,他只管任劳任怨地警卫和招待,布置好警卫,再就是端茶送水,实在是老实本分的人。他根本不知道"571工程"怎么就折腾上他的名字,更不知道"571工程"是什么东西。但从此倒了大霉。李松亭认死理,从被关起来后就一直喊冤枉。他是个硬汉,在亚洲疗养院就吃了大苦。下边都是执行者,你不听话,人家看守怎么办?放风,他出去就不回来,在地上打滚。看守没办法,抬着他,他蹬腿。抬也抬不了,没办法,两个看守就一人拖着一条腿,硬往回拖。四五十级的台阶,头拖在地上,就那么一阶一阶地拖着走。大概李松亭也横下一条心,死了就死了,死了更好。这样闹上几次,以后人家干脆不放他的风了,整天关在屋里。涉嫌9.13事件由中央收审被送到山西劳改农场的军队干部一共25人,李松亭和时念堂就是其中的两名,到了山西大家就分开了。这是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批送的,没有任何案卷材料,山西公安厅只知道这些人问题严重,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被告知什么也不要问,就是看着,不能让死了,劳动改造。李松亭是日被关起来的,那天他刚到家,又叫他到锦江饭店,去了就再没回来。弄到山西,先在第七劳改支队,后来关进太原第一监狱,定罪反革命。关进去第三天,狱方找他谈话,你要有个长期打算,你这事党中央主席、副主席都签了字。李松亭还是不服,把我关起来就不合法,关到监狱更不合法,我成了犯人?有法律程序吗?逮捕证都没有,一看就知道胡来。可是在人"屋檐"下,不低头不行,李松亭只能"留"下来。狱方也照顾他,抗战时期的老同志了嘛,枪林弹雨里过来也不容易,伙食搞好,这样在监狱里"窝"了四年。好在监狱里可以看报纸,到了1981年,李松亭看见《人民日报》上要审判"两案"了,可自己关在这里这么多年了,也没人理,就开始绝食。上边规定不能让死了,这绝食时间一长,死了怎么办?监狱慌了,向山西公安厅报告。山西公安厅也作不了主,向北京的公安部请示。公安部有底,这帮人是总政转来的,于是转给总政。我曾问过李松亭:"李老,我说您是不是在监狱里绝食?"他就笑,没有绝食,生气,几天不吃饭是有的。原来上边事情太多,把这伙人忘掉了。好几年前,送团河农场的林办、黄办等办的工作人员也被上边忘了。老老少少,先关在亚洲疗养院后来又弄到团河农场劳动了四五年,倒是越来越松,可以几个星期回一次家。林彪的保健医生老蒋和汪东兴过去因工作关系还熟,利用回家的机会托汪东兴往上送了一封信。毛泽东批示分配工作,这些人才从劳改中解脱出来,陆续分配了工作。李松亭没有"近水楼台",但他以生命换来的申诉救了同去山西劳改农场的25个"同案犯"。经中央"两案"小组重新复查,李松亭被释放回了上海。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了?是不是恢复了原来的待遇?我不知道,但我看某杂志的一篇文章说李松亭被无罪释放。最近,我听说李松亭得了癌症,给他打了个电话。李松亭在上海,他用浓重的江南口音说了他的一大堆病。他的话说得很快,我没听清,但我知道他1989年开始身体就坏了,做了结肠癌手术。现在又发现癌转移,还有心脏病什么的。他说,我先治病,等好一些我再往上写信,我不能死,我不会死的,我死了怎么办?这个事一定要公公正正解决,不能把错误弄成罪。我说你不是无罪释放吗?哪里是无罪释放!没有。上海空某军给他列了"四大罪状",李松亭一项一项数给我听。处理是犯严重错误,留党察看一年,取消职务,正团降副团长,离休,保留14级不动,交地方安置。报到上边,改了,严重错误改成严重政治错误,留党察看改成开除党籍,离休改成退休,其它没变。这些结论,都没经过他本人,也没有谁找他谈话,就这样定了。李松亭不服,错误是有,他承认,但没有"严重"到阴谋的份上。他往上边写了很多申诉信,都是石沉大海。因为交地方没交出去,李松亭现在还住在空某军。"屁股"后面拖着的这根长长的"尾巴",老让李松亭坐立不安。时念堂的情况也差不多,人是回来了,供给关系没恢复,先发100元生活费。姜树芳很高兴,不在钱多少,只要人回来就行。专机师政治部主任找时念堂谈过一次,要他正确对待,说他的问题上面会正确处理的,要耐心等待。于是,时念堂住在家里待命。一过三年,还是没有结论。听说时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到空军学院来了,人家劝,你不是认识吗?去找找看。时念堂就在外面转,还真碰上了王海。说了之后没多长时间,敌我矛盾改成人民内部矛盾,成了现在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没有事先征求时念堂的意见,他不同意。
43想起来,除掉这最后一次,时念堂的军旅生涯一直很顺。他是我们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运输机飞行员,也是最早的专机飞行员。选飞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情况,他没选,他跟首长当警卫员,是直接去的。时念堂是山东单县终兴镇人,1927年3月生,家境贫寒。1943年,他16岁时参军。家里不愿意,他哭着闹着要去。开始在区小队,后来升编县大队当文书,1945年7月入党,8月入湖西十一区干部学校学习了一个月。之后随十万大军中的干部队进军东北。走到三河,山海关那里打上了。又往前走,走到承德,不能走了。队伍连枪也没有,就在冀察热辽分配。时念堂因为念过几天书,又在政治部搞收发,分配到连里当文书。那时文化人少,他又老实,保卫科和组织科都要调他去,先在保卫科当政治侦察员,没两个月,叫他到组织科当干事。还没报到,被司令员兼政委看上,给首长管文件,跟着到哈尔滨,一干三四年。到全国解放,时念堂要求到干校学习。政治干部队学习两个月,只学了一个月,首长就把他要回去了,怕他分到部队。首长在大连养病,不能带警卫员,叫他到承德等着。时念堂提出,当了这么多年兵,连枪也没扛过,现在全国都解放了。这么一说,首长也觉得不好意思,问他想干什么。时念堂也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首长就写信给东北军区,都认识,工作随便挑,正好全军在大规模招飞行学员,说你去学飞行吧。时念堂听说学飞行要大学生,我这点文化程度能行吗?人家说不行再回来。这就硬着头皮去了。1949年10月,他到了长春空军预科大队,先在空军新入伍的学生队呆了两个月。1950年初,两三百人被一列火车拉到牡丹江。一下火车,就念名字。谁名字站这边,谁名字站那边,搞不清是干什么。分队站好,一队上这辆车,一队上那辆车。下了车才宣布说要学飞行,先体检。由在长春的苏联专家负责检查身体,刷下去一大批人,1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二三十人。时念堂出身好,参加革命早,身体也行,还真体检上了。就这样,时念堂稀里糊涂当了飞行员。1950年2月,入牡丹江航校一期甲班学习飞行,看见人家文化程度都那么高,时念堂想走,但想走也走不了。大概是因为他没在战斗部队当过兵吧,被分配去学运输机飞行。先学了两个月的理论,到4、5月就开始飞行,先飞99高级教练机,又飞日本双发高级教练机。飞到10月,放了单飞,不到11月就毕业了。时念堂仅用七个月,就从日本飞行教员那里学到两个机种的驾驶技术。以后补发了两个毕业证书,一个是1949年航空预备学校的,一个是本校航空飞行(系)专业第一期,大学专科。航校毕业后他又学苏联依尔-12飞机。又用不到一个月,从苏联飞行员那里学会并接来旧的伊尔-12飞机。刚会飞起落,就长途转场到北京。本来说到太原,到了北京,又说不在太原了,因为要支援十八军解放西藏,重新折回长春改装。时念堂到了成都,和战友把航线开辟出来,在西南飞行了一年,给十八军空投枪弹、棉被、食物等。高原飞行险象环生,气象和地形都复杂,不要说坠机,就是安全迫降,冰天雪地冻也把人冻死了,那时真是豁出去了。好在老天保佑,什么事也没有。以后60年代,时念堂多次驾驶伊尔-18大型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全都圆满完成了各种险难任务。1952年4月,时念堂由航空兵13师调入专机师,当时称华北空运大队。5月2日,军委命令华北空运大队与西郊机场合并,组建空军独立第三团,胡萍任团长。时念堂任中队长,专机师使用的机场是日本占领北平时修建的机场,解放后被我们接收。最初是华北航空处,成立了一个场站,一个大队,自己培养的骨干很少。不过那时专机少,任务也不多。独立团第一次执行专机任务是接邓小平从西南到中央担任书记处书记,那是独立团成立两个月后的7月12日,团长胡萍也去了,新中国算是正式有了专机。1953年4月,时念堂升任副大队长,由伊尔-12飞机改飞里-2型飞机。9月带六架飞机入朝,待命去朝鲜执行停战谈判中立国代表到各口岸视察的专机任务。经丹东时朝鲜情况变化,改为四架,成立了四个机组,每架都由正副大队长担任机长,接送各国谈判代表团成员,时念堂作为机长圆满完成任务。他还接送过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回国做报告。那次飞了很多地方,先到石家庄,又到开封、武汉等地,任务完成得很好。一年半后,1955年5月,时念堂回国,专飞中央首长专机。1956年2月,他任二大队大队长。1960年3月任独三团副团长。独三团扩编为空军专机师,时念堂升任100团团长。1965年6月,升任专机师副师长。1969年8月,升任专机师师长。现在回过头想想,还真是一帆风顺。
441958年,时念堂到苏联改装学习,年底回国。1959年底他从苏联接回两架新式飞机依尔-18,这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飞机,一架作为客机,一架作为专机。坐专机最多的中央领导人有周恩來、刘少奇、贺龙、陈毅等。日,周恩來去广西柳州会见胡志明。日,毛泽东去汉口、广州巡视。日,朱德去山海关、南京。日,刘少奇去上海。......截止1971年,专机师执行毛主席专机任务共21次,执行周恩來专机任务70次,执行刘少奇专机任务20次,执行朱德专机任务23次。专机师还执行过多次党和国家以及军队重大活动的机群任务。1955年秋,全军在辽东半岛组织抗登陆演习。1956年4月,上海召开中共中央八届???中全会。1960年1月,上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1961年8月,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1969年3月至5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70年8月至9月,庐山召开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时念堂印象最深的就是九届二中全会,接送中央委员上庐山的专机任务不仅多,而且复杂,大飞机上不了庐山,还要换乘直升机。林彪当时的专机是英制子爵号,到安庆小飞机换安-24,去的九江,下山也如此。为执行大机群任务,时念堂和空军航行局局长尚登峨专门到九江机场和庐山会场附近勘察地形,选直升机在山上的着陆点,然后派两架伊尔-14和四五架云雀直升机前去值班。时念堂在安庆坐镇,组织大型飞机换乘,保证了飞行安全。专机师还执行过多次作战保障任务。1962年9月,派出九架飞机,执行中印边境反击作战的空运任务。1969年,派出12架飞机赴佳木斯担负珍宝岛地区的空运、侦察等任务。除此,专机师还执行过多次抢险救灾的任务,1954年4月,赴内蒙古执行空投救灾粮食115架次,空投粮食2.8万斤。1960年抢救61名阶级兄弟,夜航空投药品,专机师周连珊机组伊尔-14型4215号飞机赴山西平陆。1960年5月,派出65架次飞机到大同抢救瓦斯爆炸失火而遇难的工人群众。1963年8月,派出19架飞机,27个空勤组,对冀中42处洪水灾区空投救灾物资348万吨,飞行450小时。1966年3月,刑台地震,执行周恩來赴灾区视察慰问任务等。此外专机师还执行过西北地区的核试验任务,以及为友好国家培养飞行员或改装飞机等多次任务。执行专机任务,责任重大,一定要保证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在如此众多的专机任务中,有的是时念堂参加组织领导,有的他亲自执行,除毛主席没坐过他的飞机外,其他首长都坐过。1965年伊尔-18型飞机进行北京至拉萨当雄机场,1966年贡嘎机场的试航任务,都是时念堂亲自驾机完成的。那时,中国民航还不发达,专机师还担负过多次我国领导人出国访问,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的专机任务。1960年4月至5月,周恩來出访印度等亚洲六国。1961年2月,陈毅出访印度尼西亚和周恩來出访缅甸。1962年10月,周恩來出访朝鲜。1963年4月至5月,刘少奇、陈毅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1963年11月,贺龙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1964年7月,周恩來出访越南、缅甸。1965年3月至4月,周恩來出访越南。1965年5月至6月,周恩來、陈毅出访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及利亚。1966年3月,刘少奇、陈毅出访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1960年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访,陈毅元帅是代表团成员,说这下可好了,坐咱们自己的飞机出去,可放大心了。这是新中国第一次由我们自己的专机接送中国代表团出国访问。过去中国代表团出国,都是租别国的飞机,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就是我国政府租印度的飞机而被台湾特务安放了炸弹而失事的。周总理出访16国,租的是英国的飞机,提心吊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现在坐咱们自己的飞机,从政治上放心,安全。接受出国任务后,准备时间很长。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做准备,胡萍和时念堂专门到苏联民航飞行大队取过经,国际飞行有什么经验,要注意什么问题,怎么飞。现在的飞机先进,不用领航员,把罗盘打开就可以飞。而那时,我国的飞机还没有这些,没有那么多钱去买最先进的东西,只能凭个人过硬的飞行技术。那次送周总理出访某国最危险,起飞后地面才知道某国政变,地面好不容易联系上专机,通知他们。专机没有落地,又连续飞回开罗,保证了总理专机的安全。专机师接送过的外国首脑有很多,缅甸总理吴努,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越南主席胡志明,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朝鲜首相金日成、委员长崔庸健,巴西、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越南总理范文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刚果(布)总理扎莱,苏丹国家主席尼迈里等。有的外国首脑多次坐过专机师的飞机。时念堂任专机师师长后,因为执行专机任务多,对师里的事情管得很少。他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要的专机任务。到1971年他驾龄21年,累计飞行7000余小时。就在他年富力强,飞行经验丰富,工作得心应手时,没想到9.13事件拦腰一棒,一关11年。从此中断了心爱的飞行事业,至今心中仍压着磨盘大的石头。
45经过十多年的审查,没发现时念堂与9.13事件有任何牵连。原来的"双开"和"反革命"都被一风吹了,提也没提。1985年10月,专机师政治部一位干事来宣布,空军政治部党委对他的处分决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留党察看两年,撤消行政职务,保留原14级,按正团作退休处理。看病住房,工资按正团。1985年这个重新做的结论主要依据是三件事,一是林立果在西郊机场建"黑据点"的问题,二是周宇驰在沙河机场学驾驶直升机的问题,三是9.13凌晨直升机在禁空令传达后起飞的问题。结论说9.13凌晨,党中央向全国下了禁空令,没有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联合签发的命令,不准任何一架飞机起飞。时念堂13日凌晨2点30接到命令后,没有立即向该师所有部队、场站、调度室等有关部门传达,也没有提出执行这一命令的具体措施。13日凌晨2点半左右,周宇驰等到沙河机场,3点左右,原203团团长刘景祥打电话向师里报告,有人去机场要飞直升机,时念堂接到电话,既不向刘传达党中央的禁空令,也未采取紧急有效措施,致使周宇驰等劫持直升机叛逃。时念堂认为这三个问题都不符合事实。第一、二个问题,是当时空军司令部直接安排的,作为军人,只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第三个问题据时念堂回忆,接电话后他立即向上报告,然后跑到大值班室给作战科值班参谋蔡长松打电话,让蔡参谋通知沙河203团政委杨庆升,西郊由他传达。前面说过,杨庆升接到禁空令,由于和平麻痹思想,他没传达,并不是时念堂没传达。时念堂放下电话到小候机室找100团政委安治梁,等一会,安治梁来了。他又向师政委、师参谋长等传达了命令,当时吴法宪没说是全国禁空令,也没说马上向部队传达。正在这时,接沙河203团刘团长电话说直升机逃跑,当时忙于处理此事,传达比较零乱。因为是直升机起飞后10分钟才向师里报告,虽然马上采取措施,但已经晚了。时念堂认为,在处分决定前没有任何人找他核实有关事实,没听他陈述,也没任何人告诉他1978年宣布他是"林彪死党","双开"的决定还算不算数。扣发他十几年工资和物资供应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都没有讲。所以留党察看期满,让他写个材料申请撤销处分。时念堂不写,表示不承认。专机师政治部主任盛岳献说,我管干部,派人向地方移交。到海淀人事部门联系时念堂的退休安置,但地方政府认为这个处理不符合党的政策,拒绝接收。我向上报告,没人理,推来推去。专机师交不出去,只好将时念堂的供给关系和党的关系暂时留下,党的关系"挂"在师通信科,退休工资由师财务科发。20多年过去,至今时念堂的关系还"挂"在专机师。时念堂仍然不服,为什么给我这样处分决定?凭什么给我这样的处分?他认为太重,一直在申诉。从上到下,谁听了他的申诉,都说他冤。连机场的职工家属、临时工都说,你刚出国回来,没接师里的工作,与你有什么关系?时念堂多次找,上上下下都很同情,叫专机师拿出个意见,报到空军。但有人说"两案"班子已经解散,就拖下来了。就是降职到正团,按14级套,也应该按师职标准,时念堂1943年参军也符合这一条。但是,这么多年了,他仍是正团退休,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也不给办医疗证,住院、医药费报销都成了大问题。你还没开口报销,人家比你还困难。老伴姜树芳说,我们老时太实在,人家脸色稍一变,他就不愿意再说了。有一年春节时念堂高烧39度多,住在大病房,因为休息不好,病拖了很长时间。时念堂还在不停地上诉。递上去的申诉信不知有多少封了,总是没有回音。总政干部部的一位处长说,这事是有些冤,但上边不说,我们不好办。只要上边批,我们马上办。让他自己写信给军委副主席。也有机关的同志劝解一番,时间太长啦,有些问题难以解决。时念堂伤心地说,一切交给党,一生交给党,那时组织对下边关心,有错想办法挽救,而现在是不理你。难道我们党现在的政策不是"有错必纠"了吗?不管怎么样,我对党对人民没做亏心事,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同时搜集证据,不断地往上写信,他坚信问题一定会解决。因为伤心,很久很久没有做梦了。那一天,时念堂突然看见周总理来了,是周恩來总理!周总理不知多少次坐他开的专机,每次都要对他表示感谢。好久不见了,周总理还是那样神采奕奕,微笑地握着他的手,说组织上已经复查过了,你没有问题,你是一个好同志。时念堂顿时泪流满面,党啊,我们的党。
&[楼主] &[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48&[][][]
-501[楼主] &[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53&[][][]
-501[楼主] &[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59&[][][]
三叉戟机长潘景寅(邓小平对256号三叉戟飞行员的评价)10256号三叉戟飞机上的几名工作人员中,应该说家家都有本说也说不完的苦难账,而现在,我们只能知道潘景寅一家的悲惨遭遇。因为很幸运,我找到了机长潘景寅的爱人孙祥凝。那时,我只知道孙祥凝在海淀医院工作过。这么多年了,现在还在不在?会不会调走?不知道。我试探着去了海淀医院,东问西问,最后找到医院后面的一排平房里管老干部的同志。屋里光线很暗,坐着两位干部模样的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看了我的证件,说当时你们部队怎么对待人家的?我张口结舌。不过他们还是拐着弯告诉我,她女儿在哪哪哪,你去找她吧。就这样,我很快找到潘景寅的二女儿潘鹭,接着找到了孙祥凝。然后我听到了一个在都市的阳光下怎么也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但是,孙祥凝一字一句说时,脸上平静极了。最初,潘景寅被当成叛徒批判。潘景寅的妻子孙祥凝在海淀医院放射科工作,被当成反革命家属关押了八九年,还一度进了监狱,精神也不正常了。关于9.13事件的前前后后,孙祥凝一点也不知道,很久很久以后她仍然不知道。但是她知道,老潘飞的飞机可不是一般的飞机,他专门给中央首长飞专机,他很骄傲自己的工作。孙祥凝呢,既为老潘骄傲,又老是担惊受怕,怕他有个三长两短。本来空军司令部的调令都来了,调老潘到空军机关工作。就是因为接了这批三叉戟,要培养这批飞行员,又把他留在机场改装。老潘飞上了三叉戟,不止一次对妻子说,这回你该放心了吧?三叉戟上有好几个发动机,不会那么巧都坏,有个比较宽敞的地方就能起飞和降落。确实这之后,孙祥凝放了一多半心。孙祥凝知道,这么多年,老潘执行了多少次专机任务,全都圆满完成,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故。在孙祥凝眼中,老潘不爱出风头,话也极少,从不跟什么人跑来跑去,有时间就钻研飞行技术。因为他飞行技术好,人又老实,提升很快,从大队长、副团长升到团长、副师长,仍飞行不断。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潘景寅的性格,那时他有个侄子在沙河机场当临时工,想当兵。打听到大爷在空军,正好潘景寅那时在沙河机场当团长,办个男兵应该问题不大。但老潘说,你结婚我可以给你点钱,但你当兵我办不了。侄子只好回家种地,以后侄子在老家盖房子,孙祥凝给了一些钱,算还了老潘的心愿。
11老潘走的那天,孙祥凝永远不会忘记。日,潘景寅刚出差回来。他很忙,没闲着的时候,偶尔在家过个星期日,也不在家呆着。没有飞行,他就在办公室看书练字,随时待命。因为老潘难得在家里过个星期日,爱人孙祥凝和两个女儿以及老舅高高兴兴包起饺子。邻居给了半个瓜,潘景寅最爱吃瓜馅,孙祥凝拌了两种馅,瓜馅舍不得给孩子吃,专门留给老潘。老潘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老潘在家里也没感到有什么困难,只要他一回家,孙祥凝就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吃,说他在空勤灶吃惯了。每个月配发的二两肉,孙祥凝舍不得给孩子们吃,全留到星期天给老潘,而她和孩子们吃大萝卜条子和白薯。结婚没几年,老潘就吹气式地胖起来。这天孙祥凝连接了三个电话,都是找老潘的。挺急,说办公室也没有潘副政委,他上哪去了?潘景寅此时在理发室,等他回到家里,瓜馅饺子还正在煮。来不及吃了,潘景寅二话不说,提着旅行袋就出了门。专机飞行员都有个旅行袋,装着牙具、毛巾和拖鞋什么的,以备随时出发。临出门,他说今晚可能回来。潘景寅已经知道此行是去北戴河,北戴河太近了,飞一趟也就40分钟。老潘不说到什么地方,孙祥凝也不问。老潘一心飞行,常常说走就走,孙祥凝也习惯了。平时在家里,不光老潘不说,孙祥凝也很自觉,觉得部队上都是秘密,自己也不是党员,还是躲远一点。老潘拿回来放在桌上的一般文件,孙祥凝也不看一眼。甚至作为飞行员待遇发给老潘的巧克力和水果,孙祥凝也自觉不吃。这一次也不知道他上哪去,很久以后才知道是去北戴河。幸亏当时场站政委的家属领着儿子正在老潘家中串门,以后追查,她们正好当了证人,说潘景寅临走确实没说什么。改装好三叉戟后,需要经过多次试飞。潘景寅的大女儿潘鸶因小儿麻痹在长春治疗,一个人在外地,吃不好,营养也跟不上,孙祥凝几次催老潘把女儿接回来。正好潘景寅申请到长春航线,顺便把大女儿接回北京,这是9.13事件前一个星期的事情。以后还追查潘景寅与这件事的关系,其实根本扯不到一起。当晚7点40分,256号三叉戟飞往北戴河,随即降落在海军所属的山海关机场。后来孙祥凝才知道,在老潘最后一次上飞机一去不返的那个夜里,老潘一直没睡,坐在机场调度室里,烟灰缸里装满了烟灰。自从50年代周恩來去万隆会议那一次被台湾特务在飞机上安了炸弹炸了飞机后,潘景寅就对专机看得特别紧,宁肯自己不睡,也要保证专机安全。
12当天晚上潘景寅没回来。孙祥凝仍觉得很正常,老潘是说可能回来,那也可能不回来。不回来就不回来吧。这一夜很平静,第二天早上她和平常一样去海淀医院上班,走出机场营门,才发现一些不正常。9月13日凌晨,卫戍区已经派部队把机场看管起来。停机坪周围、跑道、机场大门都是陆军和空军双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尽是绿裤子的陆军,怎么机场来了绿裤子的陆军站岗?平时都是蓝裤子站岗呀?但孙祥凝没多想,军队上的事情搞不清楚。确实,9月13日的那天早晨,专机师的营院里特别清静,从来没有过的清静,人很少,几乎见不到人。不要说家属会感到奇怪,就是机场的工作人员偶然出来,也会感到奇怪。机务处有块菜地在机场西边,种着地瓜、花生等,每天早上,机务处的人都会去劳动。可这一天,他们去菜地,发现怎么这么安静,没人活动。平时机场的早晨是最热闹的,准备飞机的,锻炼的,到处都是人。为什么会如此安静呢?噩梦般的一夜终于忙乱过去了,天大亮。像往常一样,有人来请示训练飞行什么的。因为已经有禁空令,师长时念堂说不要动,听命令,这样机场的日常活动就都停止了。以后时念堂说,因为脑子糊涂了一夜,闹不清,只能观望。不敢继续活动,一动会不会再发生什么问题?所以谁也不敢动,有些事该搞也不搞了。不能进机场,就内部学习,文革中也习惯了,一有事就政治学习,所以机场很静,见不到人。9.13事件的消息在最初一直被封锁着。到了9月底,老潘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孙祥凝嘀咕起来,往常到这时候,老潘一定会让人来家里拿秋冬的衣服,可是这次天凉了,老潘却没有来要这要那。孙祥凝悄悄问财务科的一个家属,怎么老潘也不找我要衣服?那时,专机师人人自危,谁都不知道会不会牵扯到自己,全都明哲保身。人家说,你到政治部去问问。孙祥凝想,老夫老妻了,追这么紧,让人笑话。她没有问,也还是没有往别的方面想,因为机场空勤灶还是正常给家里送米面。过了10月,孙祥凝从南口娘家回来,机场来人说,老潘犯了点错误,别太着急。孙祥凝仍然没想别的,从老潘平时的表现,他能犯什么错?大不了到干校劳动去。到这时孙祥凝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照常上班。当然到了后来,她也觉得不对头了,平时机场里很多熟人见了面都很热情,现在却不再打招呼,冷冰冰的,甚至还装着不认识。没两天,海淀医院给孙祥凝办了"学习班",一直不让与家里联系,家也给抄了个底朝天。老潘的两个女儿12岁的潘鸶、11岁的潘鹭,还有2岁多的儿子潘鹏,不得不被住在南口的姥姥接走了。本来单位是要把他们送回老家的,但潘景寅老家已经没有人,才没被送走。老潘的房子也被收走了,家中的东西被拉到南口姥姥家。姥姥不收,又拉了回去,堆在库房里,散失了不少。以后落实政策,组织上给了一笔赔款。说是办"学习班",实际上孙祥凝被一关四年,因为不是地方上的事情,所以地方也不是很热心,推来推去,最后关在海淀区卫生局。时间长了,也就松了,没人管她了,换饭票也没人管。她很想孩子们,乘机溜回家,也没钱,一路走到南口。海淀卫生局发现"犯人"没了,请示北京市委书记吴德,说政治保护,南口派出所把她叫走,最后关到海淀公安局拘留所,升了格。临走,孙祥凝对父母说,妈您放心,他们不害我,我自己不会自杀。之后家人到处找也找不到,说失踪了。拘留所的日子不那么好过,每天白菜汤窝窝头,睡地铺,孙祥凝不在乎。反正已经说是反革命了,批就批。她性格虽然很开朗,但在那种压力下,她不敢言声,不知道哪一句说错了,再扣上什么罪名。就这样,前后关了一年,神经就有些不正常了。因为揭发来揭发去,揭发不出什么材料。加上组织上左查右查,也没查出老潘有什么问题。几经请示,决定放孙祥凝回家。关押是解除了,但却没人给孙祥凝摘掉反革命家属的帽子。出狱时她才30多岁,头发特别长,面黄肌瘦,孩子们都不认识了。在南口娘家又呆了三四年,八年过去了,孙祥凝要求上班。海淀医院很关心,卫生局长还来看过几次,只是说不好安排,还是在家休息吧。这时,孙祥凝还戴着反革命家属的帽子。家里老人也被整怕了,好不容易才出来,怕她找来找去,再被"找"进监狱里。母亲说,让上班就上班,不让上,家里也能过,就弄着孩子过日子吧。几经周折,到了日,她总算正式上班。先安排在北下关门诊部,那里没食堂,工资还不够她一人在外面吃饭。一两个月后在她再三要求下,回到海淀医院,在挂号室工作。
13原来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老潘知足极了,爱人漂亮,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个个漂亮。三个孩子都是老潘的宝贝,老大叫潘鸶,老二叫潘鹭,老三叫潘鹏,三个孩子的名字全是老潘起的,都有一个"鸟"字,都与飞行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潘景寅是多么热爱飞行。怎么认识老潘的呢?认识老潘的过程很简单。老潘虽然没上过学,但他聪明好学,年纪又轻,被选到空军学飞行。以后潘景寅调到北京某机场,他在航校的同学尚登峨的岳父是老红军,在南口驻训,住在孙祥凝家,了解到孙家有个女儿在北京大学护校上学,就当了红娘。潘景寅长得很精神,又身高一米八,孙家很满意。孙祥凝长得也很出众,脾气又好,老潘更满意,一拍即合。那时老潘已经30岁了,大孙祥凝8岁。学校也很支持,专机飞行员嘛,特批结婚,但要求孙祥凝在校期间不许生孩子。孙祥凝说,哪谈什么恋爱呀,谈恋爱就没怎么见面。他老出差,我那时又经常上夜班,老是你在我不在。结婚后也一样,几个孩子都是我妈给带大的。大女儿潘鸶到城里看病,没有钱坐车,都是姥姥背着一步步走到城里,再一步步走回来。遗憾的是大女儿潘鸶从小得的小儿麻痹经过治疗已经好转,因为老潘一走,本来继续的治疗没能继续下去,至今潘鸶还站不起来,这成了孙祥凝的一块心病。老潘在时,经济上不发愁。他一不在了,家里就塌了天,特别困难。孙祥凝只有30几元工资,姨舅们时不时帮点忙也有限。妹父王玉琳被停飞转回了沈阳,两个孩子留在北京没走,也住在姥姥家。一大家子人全靠姥爷的退休金接济。生活这么困难,孙祥凝还一直照顾着老潘的父亲。孙祥凝对老潘的父亲很好,因为潘景寅对父亲很好。潘景寅1929年1月出生,从小没有母亲,跟着姑妈长大,是个苦孩子,14岁就给地主放牛。1946年6月,后来改成四野的部队路过,他把牛鞭子一扔,跟上部队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一走不要紧,地主向潘景寅的父亲要牛,交不出牛来就灌辣椒水,父亲差点死去。所以老潘一直心存歉意,到北京工作后很快把父亲接来。以后,孙祥凝为老人请了个保姆,为老人送了终。那些年,说三道四的人不少,孙祥凝不管,一心要把老潘的三个孩子带大。真是咬着牙过日子。两个女儿才半大,帮不了家里,最小的儿子日出生,要喝牛奶,买不起,就养羊,挤羊奶。姥姥家在南口的院子里有地方,就养猪养鸡种菜,每天从早忙到晚。过年卖头猪,给孩子们添件新衣服。好在姥姥姥爷是南口的老住户,人缘相当好,孩子们在南口基本上没受到什么歧视,也没遭什么罪。如今孩子们都结了婚,有了满意的工作。几十年过去了,生活越来越好,孙祥凝却念念不忘给老潘一个说法。她一直认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东上西你只是执行命令,怎么就成了反革命啦?她不服,给所有坐过老潘专机的中央领导人写申诉信,要求给个说法。老潘最早是给宋庆龄飞专机,过去宋庆龄年年要回上海,都是坐老潘的专机,有时她在上海多逗留几天,老潘就在机场等着她,彼此很熟。孙祥凝给宋庆龄发了信后,宋庆龄很快派秘书来海淀医院了解情况,阴差阳错没见上。日宋庆龄去世,孙祥凝想通过她摘掉反革命家属帽子的愿望落空了。但孙祥凝并没死心,她相信老潘是好人。
14事情真是具有戏剧性。那些日子正流行苏小明演唱的歌曲《军港之夜》,孙祥凝翻出一摞报纸,听说那上边有《军港之夜》的歌片。翻着翻着,她随便扫了一眼《人民日报》的大块文章,这无意中的一眼扫出故事来了。平时大块的文章她是不看的,偏偏就在这张报纸的大块文章上,她一眼扫到了一句话,一句对她和孩子们至关重要的话。邓小平说:"据我个人判断,(9.13事件中的)飞行员是个好人"。孙祥凝顾不上翻什么歌片了,捧着报纸上下左右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一下就涌出来了。这事要从日新华社的一则电文说起。《人民日报》第一版右下角在第二天刊登了新华社一则短电: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和夫人。在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时,邓小平谈到了我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以及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看法。他还向客人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邓小平那段时间会见的外国客人很多,有时一天要会见好几拨。一般说来,谈话的内容都不公开见报,只登个简讯。如果这样一来,下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几天后,11月24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将近一版的《就当前国内外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答美国记者问》。因为此时正值审判"两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专门问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在谈到那架三叉戟时,费尔问,根据调查,飞机失事是自然的事故,是由于飞机维修不好呢?还是别的原因?邓小平回答,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因为有同样一架飞机带了大量的党和国家机密材料准备飞到苏联去。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发现问题后,经过搏斗,飞机被迫降,但这个飞行员被打死了。在将近一版的访谈中,谈到老潘的就这么一句话。就这么一句话就足够足够了,孙祥凝心想终于有出头之日了。很快,在新华社工作的亲戚也把那份报纸寄了来,复印了很多。当我找到孙祥凝时,她手里已经没有这份报纸了,都送出去了。而且她也记不住这张报纸的时间。不过,有个影就行,于是,我专门跑到首都图书馆,借出那一年的《人民日报》,一张张地翻,终于找到了。当时我心里只有一句话,一句像泉水一样不断地往外涌的话。老天有眼啊。
15自从孙祥凝偶然从报纸上看到邓小平对256号三叉戟飞行员的评价后,有了信心。豁出去了,和二女儿潘鹭骑车到专机师,又骑车到空军信访接待站,还是1971年的结论不变。孙祥凝没泄气,中南海的东西南北四面的门都转遍了,最后到中南海西门,好心的工作人员指点她们到接待站。接待站的同志让她们到北京南站附近的中央组织部接待站。北京那年下那么大的雪,孙祥凝和二女儿潘鹭深一脚浅一脚摸到了地方。这个接待站是党中央联系群众的一个窗口,它最早是文革初的中央文革接待站,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以后逐渐演变成联合接待站,定名为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室。到了文革后期,落实冤假错案,上访的人很多。往往预约到三天以后才能谈,每个接待员每天都要接待十几个人甚至20多人,工作量相当大。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像生产队扣工分扣口粮打击报复的事就没有了,来上访的人也渐渐少了一些。接待站按片分三个处,一个管东北西北,一个管华北西南,一个管华中东南,每个处都有十好几人。来访者先到登记处,然后由登记处分配。潘鹭记得,那里有好多窗口,父亲是河北人,归华北窗口管。接待员的代号是106号,30多岁的男同志,极富同情心。事隔十多年,几经周折,我好不容易通过单位,打听到这位好心人的名字。此时他已经调动了工作,但他坚决不同意公开他的名字,说这只是工作。也确实,这是他的工作。接待上访的工作虽然很繁很杂,甚至很麻烦,但他热爱这项工作,这是他从1974年在接待站工作以来接受的最大的上访案子。那时,接待站老同志很多,106号还算新同志,他刚从五七干校劳动回来。听孙祥凝一说,他觉得奇怪,不是早就解决了吗?孙祥凝说,根本就没有解决,我反革命家属的帽子还戴着呢。106号接待员看了复印的《人民日报》说,你们这样说不行,回去写个材料。从表面上看,106号不那么着急,其实接待员就像心理医生一样,要耐心听来访者讲,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但又不能风风火火,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这时孙祥凝已经回海淀医院上班,住在西苑,这是从医院借的一间房子。怎么写申诉材料?不少好心人给她出主意,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能上级让向东你向西,这是原则,一定要写上。材料写好后,孙祥凝又一次去中央组织部接待站,还是代号106的同志接待。这个同志很不错,一直由他负责。106号每次接待完孙祥凝,都要向上汇报。孙祥凝前后跑了十几次,也有跑空的时候。每次都补交一些材料,回来写。潘鹭说,有一次,邓办的工作人员还站在一边听过她们诉说。这之后,孙祥凝又和家人跑了一两次。106号说,您就别来了,您的材料我都转上去了。至于今后有什么困难,您再来上访。没多长时间,专机师来人了,给孙祥凝送来了《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潘景寅同志于日在蒙古温都尔汗飞机坠毁死亡,特向各位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望化悲痛为力量,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而努力奋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日同时按规定补发了抚恤金。 专机师问还有什么要求。这么多年,除了孙祥凝受尽了牵连,几个年幼的孩子也受尽了牵连。要是老潘在,老大潘鸶的腿没准就治好了。老二潘鹭被国家女篮选上,却因为老潘的问题政审没审下来。老三潘鹏是甲级身体,却没当成兵。本来潘景寅对孩子说,将来工作选三样:当兵,学外语,搞医。这几个愿望除老二潘鹭在医院工作外,都没有实现。想着想着,孙祥凝的眼泪就下来了,她提出三条:一、大女儿潘鸶是残疾,安排工作,减轻负担;二、二女儿潘鹭在南口上班,能否调回城里?三、东西丢了,要折价赔偿。这几条专机师基本上答应了。孙祥凝还提出房子问题。9.13事件后,她被关起来,三个孩子被姥姥接走,原来分配给老潘的住房被强行收走。当时机场没有房子,就拖下来,以后老孙挤在医院分给女儿的两间房里,还带着残疾的大女儿和小儿子。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了,老潘的三个孩子都已经结婚,有了两个外孙。原来勉强能住的两居室就显得太窄小了,但至今房子问题仍没有解决。小儿子结婚多年,却不敢要孩子。老孙年纪越来越大,又得过一次很严重的脑血栓,想请个保姆却没地方住。大家说,要是老潘在,你还受这个罪?小洋楼都住上了。是啊,孙祥凝多么希望有一天老潘推门进来,大声说,瓜馅饺子呢?还有没有?我还没吃呢。然后孙祥凝说,有,有,马上就好了。只可惜这只能是一个永远在做永远做不完的梦[楼主] &[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08&[][][]
一架专机滞留长沙19.13事件发生时,专机师服务队的空中小姐李素萍正和专机组住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机场招待所。他们是9月10日早上飞的湖南,准备接收某位首长的骨灰,暂时没走。机组就她一个女兵,一人住一间,也不用怕吵着谁,所以晚上她常常听音乐。9月12日晚上,李素萍听着听着音乐就睡着了。突然她被美国之音吵醒。吓得赶快关上,四处望了望,没有人。那个时候,听美国之音就是偷听敌台,可了不得。因为刚才没听清,或者说听清了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李素萍下意识地又打开半导体。播音员的声音特别慢特别不祥,她用被子把自己和半导体收音机蒙得严严的,清清楚楚地听见这样一段话。中国民用航空公司英制三叉戟飞机失事在蒙古温都尔汗上空,据分析机上是中共高级人员,现正在调查过程中。再没什么新消息,就这一小段反反复复地播,听得人心里直发寒。这时和李素萍一起到湖南的机组全在梦乡中。是真的吗?看样子好像是真的,确实专机师刚进口了四架英制三叉戟。无风不起浪,美国之音似乎不是胡说,总是捕到点风捉到点影吧?李素萍和爱人老刘都是专机师的飞行员,她知道三叉戟是刚从巴基斯坦进口的专机,只有最高层的领导人才能坐。谁坐三叉戟跑了呢?当时李素萍想的是吴法宪或刘少奇,根本没想到林彪会出事。四架三叉戟,是哪一架专机跑了她也搞不准。当时专机师里除了他们这一架在外面,还有三架专机分别在广州、上海和山海关,剩下的专机几乎全在家。不过在外面的好像都不是三叉戟,到底是谁呢?李素萍一直听到凌晨3点多,她那时还小,好奇心重,一直想知道是谁出了事?飞机上还有谁?却怎么也听不出所以然来。第二天早上,机组人员吃完饭,像往常一样上候机室,却被严肃的绿裤子们用雪亮的枪刺拦住,不让靠近飞机。哟?一夜之间,我们怎么成了敌人了?空军包括在民航机场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专机师是最"牛气"的,谁敢拦专机的机组?那是吃了豹子胆了!这是我们专机组自己的飞机,却不让我们靠近?机长据理力争,说我们要准备飞机,首长一会儿走。要是过去,打出首长的牌子,谁敢拦?可这一次不灵了。机长着急地说,我们这几个人没有地勤,全是空勤,你们不让我们准备飞机,任务来了怎么办?说半天,还是没有用,不让靠近专机。机组人员情绪激昂回到了候机室,看见绿裤子们还端着枪认真地围着飞机转,好像怕飞机突然跑了似的,真搞不清怎么回事。机长到处找人联系,忙了半天,谁也没找到,只好丧气地坐在沙发上。这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2李素萍马上想到昨晚听到的美国之音,她明白了。难怪昨晚上机场轰隆隆过了一夜火炮,战士一律都是迷彩服,好像马上要打仗的架式。李素萍借着月光偷偷地往外看,消防车式的,一辆接一辆,震得房顶和地板抖动不止。天黑,看不清是坦克还是装甲车,数一数,有20多辆。走廊里也不安静,咕咕咕响个不停。她轻轻打开一条细细的门缝,咦?走廊里全是绿裤子。她赶快关严门,心快跳到嗓子眼儿。好不容易一分一秒熬到早上6点多,对面好多门里的灯还亮着。恰好李素萍房里的灯一会亮一会灭,坏了。她打开门,请绿裤子来修,借机与他们搭话。绿裤子问,你是机组的?李素萍说是。反问他们来干什么?来这住......李素萍心说,来这住?不对吧?修好灯,李素萍又弄坏,又请他们来修。还接着问,夜里是不是过去好多炮?两个绿裤子互相看了看,问你看见了?李素萍说,我数了有20多辆。绿裤子显然不想多说话,还有什么要问的?李素萍说,你们来干什么?保卫机场。李素萍不相信,有空军保卫还不行,还要陆军保卫?共同保卫嘛。保卫干什么?准备打仗。跟谁打?跟苏联打。苏联能打到这?李素萍更不相信了,别骗我。绿裤子很谨慎,再不说了。李素萍也没有什么可问的了。她只好"放走"那两名战士,端起脸盆去洗脸。直到这时,她还没想到自己和所有机组成员都成了绿裤子的监视对象。
3机组人员被滞留在长沙机场了,除了李素萍心明眼亮,谁也搞不清怎么回事,问怎么就不能回北京去?为什么?绿裤子也不回答,只让他们学习,学重庆谈判。问是不是大家都这样,说大家都这样。削水果的小刀也被骗走了,说借去用用。借了却不还,简直草木皆兵。滞留长沙的机组几个人呆在机场,也没事,就每天学习,聊聊天。太无聊了,人生地不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用蚊帐竿绑上缝衣服的白线,弯个大头针,钓鱼,再就是追着猫打,打得无辜的猫四处乱叫。绿裤子也不管,只要不离开机场不靠近飞机就行。对他们还算好的,后来听说在广州和上海的两个机组,天天被冷饭冷菜招待着,个个都拉稀,紧急集合般地往厕所跑。空勤的伙食标准特别高,飞行员到哪都是好饭好菜,哪受到过这种"热情"招待。这时,天越来越凉了,他们都只带了夏衣,打电话回专机师,却谁也找不到,只好借件毛衣凑和着。这时大家已经没有回北京的奢望了,也不知要在这鬼地方呆多久。李素萍留了点心眼,那时还实行票证,飞行员退伙退给她半斤油票,她一直放在口袋里。她决定把油票寄回去,什么也不写,信封上地址也不写,因为不知道北京那边发生了些什么,这里又发生了些什么。但家里会从邮戳上知道她在哪里,让家里知道她还活着。李素萍的父亲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也不知道女儿是不是在那架摔毁的三叉戟上,急得天天打电话,却始终没问出个结果。接到女儿的信,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好半天,看见邮戳是长沙,马上一块石头落地,女儿的飞机没去山海关,父亲心里这才踏实了许多。
整整被"扣"了50天,李素萍和机组人员才盼星星盼月亮返回北京。广州、上海和山海关那三架专机的机组人员也被软禁了50天。山海关是一架伊尔-14,256号三叉戟第二副驾驶康廷梓他们到山海关那天都看见了这架飞机,但没看见机组人员。这架伊尔-14是9月12日早上飞到山海关机场的,干什么不知道。专机任务经常有交叉,看见了就看见了,都养成习惯,也不问,也不说。50天后这架伊尔-14专机就留在了山海关,机组人员坐火车回的北京。在上海的那架专机是南苑机场的,飞行员王玉琳是驾驶256号三叉戟的驾驶员潘景寅的连襟,他开飞机送朝鲜代表团去上海参观。9.13事件一发生,就不让他开飞机了,打电话通知他坐火车回北京,从此再不能飞了,转业。9月28日,中共中央通知扩大传达。10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向全国工农兵群众传达9.13事件。10月26日,专机师传达有关9.13事件的中央57号文件,让他们排队回去。周围十步一岗,李素萍走在最后,看见机组的每个人都低着头,好像罪犯一般。有两句挺矛盾的话已经忘了是谁说的了。你们在专机师,算第一线,得天独厚,是重点的重点。你们师执行中央任务,广大干部战士都是好的。那时专机师的很多人,尤其是沾256号三叉戟边的人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好的还是属于坏的。好的坏的是天上或地下的区别,所以大多数人都像怕踩地雷一般,连走路都谨小慎微。只有极少数人暗暗窃喜机会来了,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李素萍的爱人是空军一位副参谋长的秘书,姓刘。那时,上边天天动员李素萍离婚。说那位副参谋长都被抓起来了,他的秘书肯定完蛋,让李素萍与刘秘书划清界限。刘秘书的同学也好心地劝,但李素萍坚决不离婚。她相信自己的爱人没事,以后刘秘书果然没事,转业到中国民航,继续当老飞,常飞国际航线。李素萍也转业到了地方。但那一天夜里,她永远不能忘记。[楼主] &[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12&[][][]
引子(深深的同情!)噩梦九一三 ----9.13事件中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悲剧
& &&&&&&&&&&&&&&&&&&&&&&&&&&&& <FONT size舒& 云
一位"老飞"曾自豪地对我说,中国的专机从来没有出过事。是吗?我半信半疑。细细一想,是没听说过中国的哪位领导人坐飞机出事。自从空军设立专机以来,在空地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从来没有摔过专机。也就是说,专机尤其是重要的专机从来没有出过一等飞行事故,二等事故也没有。猛然我想起,不对,70年代初摔在蒙古境内的那架三叉戟呢?那不也是专机吗?而且是当时的全国第一号专机。在引进的不长时间里,它不停地飞行,运送过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出过事,只有那一次。日凌晨,在那个大地熟睡的晴朗月夜,一架中国专机越过中蒙边境,坠毁在蒙古境内的温都尔汗荒原上。而我,干了一天农活,正在位于内蒙古的一栋土坯平房的土炕上"醉"成"烂泥",对头顶上飞过一架越境的专机一无所知。惟一让我吃惊的是一些天后,听说干部们到团部听传达,门口竟守卫着荷枪实弹的卫兵。直到10月我匆匆"逃出"内蒙古,回到久违的北京,我才知道。于是,这个震惊中外的大事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老飞"说,那是非正常死亡。什么叫非正常死亡?我翻开词典,非正常死亡即不符合一般规律和情况的死亡。9.13事件很多天后,专机师传达,满机场的人包括家属都被这个突然事件打懵了,谁也没有想到一号专机会出事。虽然是有些不正常,但大家都以为一切在正常进行。好多人都说,几天后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那么精心,那么拼命保证的专机怎么会摔得粉身碎骨?9.13事件,如此之大,如此之严重,如此之突然,是我们党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从上到下都被震惊了,一时搞不清有多少人被牵扯了进去。尤其那时还处在文革中,"左"的浓雾弥漫,被审查的人是成千?是上万?没有公布,但不是一个小数字。实际上很多人只是作为工作人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进了9.13事件的漩涡中。一位一直在高层搞警卫工作的老干部说,看来,哪9一个庙里都有冤死鬼。一位文革后在总部搞过多年落实政策的老处长说,我们党历史上的运动,都有冤假错案。现在看来,9.13事件中也有冤假错案。更何况此案的最终结案又拖拖拉拉了十多年,处理面过宽过重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要"归功于"那个特定的时代。好在我们的党伟大光荣正确,中央很快发现了问题,指示打击面要逐步缩小。比如空军,原来有几千人被审查,逐步压缩到几百人。过去定为犯了错误和严重方向路线问题等几个类别全部取消,免作结论,不给处分。原来被定为敌我矛盾的也大都按人民内部矛盾作了处理,使我们党的不少好同志挣脱了厄运的锁链。本文记述的包括飞行员、空中小姐、专机师师长等几位小人物,经过组织上或短或长的反复审查,最终都先后落实了政策。但不可否认,那一天的晚上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本来他们都是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都有机会得到提拔,或者可以青云直上,却因为这件事,不得不在风华正茂时停飞,再想飞也是不能飞了。重的被关了多少年,轻的在办过一两年的"学习班"后不得不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甚至发配到农村。对他们来说,那简直是一场再也不愿重现甚至连提也不愿提想也不愿想的噩梦。
当我怀着深深的同情写完最后一个字,我才发现,怎么我的几位主人公都是被偶然推上悲剧之"船"的呢?经老师指点,我明白了,人人都会碰到"偶然",你不碰到这个"偶然",就会碰到另一个"偶然",总之,你是逃不掉"偶然"的。再进一步说,偶然和必然是一对老冤家,你有时甚至分不清什么时候是偶然,什么时候是必然。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偶然",实际上完全是"命中注定"的"必然"。在大的社会和自然的背景下,人似乎没有办法也无力处理自己的命运,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于是,破罐破摔者大有人在。但也有人,不甘心当牛做马,被命运骑在身上,他们勇敢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命运把他们挤到山边,那山就是喜马拉雅山,他们也要爬到山顶;命运把他们抛到海边,那海就是太平洋,他们也要游到对岸。本文的几位主人公,是大写的人,他们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他们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他们改变了自己。不管身处何方,都奋力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从而创造出崭新的命运。这使我想起黄山上那些著名的松树们,在没有一寸土地的岩石上,他们扎下了根,他们长成了风景,这中间的千辛万苦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好,我们言归正传。&[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2:14&[][][]
附加一个:“九一三事件”与宇航员工作&
&&& 2000年11月5日新华社珠海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鸿福今天上午在此间举行的航展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经过几次无人试验飞船以后,将力争下世纪初将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实力的体现,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1992年1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决策,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7年以后,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飞上太空,进入预定轨道。21个小时后,在指定区域安全着陆。这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神州号试验飞船成功了,但人们在高兴之余不禁要问,苏联的人造卫星和宇航员上天,中间只有不到4年的间隔,而我们的人造卫星在1970年就上了天,距离载人工程也就一两步之遥了,为什么我们的载人工程到1992年才提出来?如果按神州号试验飞船1999年上天的时间,与成功发射卫星间隔了29年。而这时,我们的宇航员还没有上天,宇航员上天恐怕要30年以后了。这中间有些什么曲折呢?   实际上,新中国在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前的1969年,就开始酝酿选拔宇航员的事情了,到1970年就成功选拔了一批宇航员,但是这个工作很快中止了。1971年5月,训练宇航员的工作又提到议事日程上,由空军负责,专门成立了筹备班子,领导人员也配备好了,准备11月把选拔上来的宇航员集中起来。但好事多磨,没几个月,因“九一三事件”拦腰一棒,从此就沉寂下去了,直到22年后的1992年,宇航员的事情才被重新提起。这一段历史很少有人知道。30年了,当事人有一些已经故去,还活着的也大都年老体衰,很多具体事情回忆不起来了。为了抢救这一段历史,我们只能从这些前后矛盾的只言片语中,梳理出中国宇航之路漫长而又艰难的真相。   “九一三事件”发生,有关宇航员工作戛然而止  1971年5月13日,空军接到紧急电报命令,要其成立宇航员筹备组。早在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就在国防部五院和空军共同起草的上马宇航工业的报告上批示同意。上马宇航工业,意味着要集中培训宇航员。当时,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已经选拔出来了,并已经集中训练了一段时间。但1971年1、2月已经让他们回原单位了,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钱的原因。现在重新上马,说明党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当前的问题是由哪个部门负责训练?中央军委认真讨论了这些问题,认为宇航员的训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还是要交给空军,空军有训练飞行员的经验。由空军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宇航员的训练工作。   事情紧急,空军各单位抽调的干部要求在5月14日也就是第二天一定要到东交民巷空军招待所报到。不管手头有什么工作,一律放下,5月15日开会。关于宇航的这个会议由空军参谋长梁璞主持。梁璞说,毛主席已经批了,要准备搞宇航员训练工作,现在先成立个宇航员训练的机构。接着,政治部任副主任说,关于你们的调动,总政李德生主任也批了,你们先工作,以后再下调令。因为成立的这个宇航员机构的名称一直悬而未定,加上这个办公室很快解散,人员的任命始终没下。在这个会上政治部的任副主任宣布了分工,某航空师师长薛伦被指定为牵头人。薛伦是飞行员出身,他1951年就开始飞行,参加过抗美援朝,技术过硬,曾解决了歼击机飞行中高难的技术动作“螺旋改出”问题,是航空师优秀的指挥员,曾荣立过二等功。同时调来的还有某专机师副师长李征军,他负责政治工作。还有负责宇航员健康情况的空军某研究所主任郭儒茂,负责训练的某航校副校长刘树志等,有关宇航的领导班子就这样匆匆配备好了。训练宇航员的事情是急茬,不能拖,但又是个慢活,三两天训练不出来,起码得有三两年的提前量。万一人家宇宙飞船准备好了,也上天了,你这宇航员没训练出来,这不就抓瞎了吗?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吴法宪说,包括宇航员、警卫部队和保障人员在内,先成立一个500人的单位,准备11月把选拔上来的宇航员集中起来训练。   事情太仓促,来的几位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不过谁也没说二话,立即上了阵。  当时,关于训练宇航员的这个机构叫什么名称还没有最后明确,或者叫宇航局,或者叫宇航部,或者叫宇航基地。国防科委的同志说那时准备成立宇航部,由薛伦当部长。空军的同志有的说是成立宇航基地,有的说是成立宇航局。办公地点暂时设在空军学院,当时除了个别人没到位,薛伦和李征军等都到空军学院办公了。时值“文革”,空军学院没有招生,只有一些短训班,所以很有些地方,就占用了几间房子,接通了一部电话,办公室就这样简单成立了,行政上归空军司令部领导,上边告诉他们严格保密,连宇航这几个字都不许说。薛伦说,宇航员集中训练,可不是一件小事,要吃,要住,还要飞。筹备的时间只有半年左右,太短,我们一方面要给宇航员找饭堂和住处,还要找地方保证他们的飞行训练;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学习,完全是门外汉,对宇航一窍不通。此外,还要与国防科委某研究所协调。8月薛伦带着助手到西昌参观了一次,还跑到其它地方选址。一边选址一边学习,前后忙了五个多月,干的事情挺多,也很有成效,工作渐渐有了眉目。   谁也没想到“九一三事件”会发生,顿时空军成了重灾区,有关宇航员的工作戛然中止。中止就中止吧,却没想到筹备宇航员训练的几个人都成了网中的鱼,谁也没逃掉。说起来都是笑话,因为保密,宇航员筹备组就按毛泽东批示的时间起了个代号,叫七一四办公室。谁也没想到七一四这个代号首先惹了大祸。大概是1971年11月快12月的时候,也有的说是1972年的1、2月间,七一四办公室就解散了。没解散前实际上已经人去楼空了,“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七一四办公室的薛伦、李征军、郭儒茂、刘树志等都被关进了学习班,审查了半年到一年不等。在那种极左的情况下,怀疑他们与“九一三事件”有关系。如果没关系,为什么叫七一四办公室?七一四,听起来不就是“起义事”吗?薛伦说,也不考虑考虑,七个人,几间办公室,一部电话,还能搞政变?不是荒唐吗?但专案组硬说七一四办公室是林彪起义司令部,要叛变,这还了得,七一四办公室的人都成了嫌疑人物。谢天谢地,在那个株连成风的年代里,没查出他们中与“九一三事件”有丝毫的牵连,连专案组的人都感到是牵强附会莫须有了。筹备宇航员的工作是毛泽东批示的,又是按照老人家批示的时间作为办公室的代号。而且在上马宇航工业的报告上,有毛泽东批示,也有周恩来的批示,没有林彪的批示,和“九一三事件”怎么扯得上呢﹖ 一点边都不沾。于是,这几个筹备宇航员训练工作的先驱者陆续出了学习班,分配了工作。  但是筹备宇航员的训练工作还是戴着“大科研主义”的帽子,再没人敢提起。  30年后薛伦说,宇航员这件事,如果坚持搞下去,有个五六年、七八年,宇航员就上天了。其实那时我们花钱很少,想改装个三叉戟进行训练,也舍不得,用独—124改成个失重飞机。那时飞行员也没有飞行津贴,就是伙食高一点,也高不到哪里去。七一四办公室的同志也说,宇航员招都招了,也能上去,我们有这个实力。很遗憾,放弃了。  从1000名飞行员中选拔出19名宇航员  选拔宇航员的工作,早在1971年5月成立七一四办公室前就已经秘密开始了。1969年,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前,选拔宇航员的事情开始酝酿。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中央军委批复后,国防科委、空军几个有关的部门都动起来了。空军由副司令员邝任农,参谋长梁璞等负责,科研部部长魏坚具体操作,由空军科研部、保卫部、卫生部以及空军某研究所和国防科委某研究所的航天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以及有关人员组成了宇航员选拔小组,由后来参加七一四办公室的空军某研究所所长郭儒茂任组长,从空军各单位借调来十几名航医,临时组成特殊体检队。郭儒茂1938年参军后就搞医务工作,空军成立时调到空军,参加了最初的选拔飞行员的工作。他说,那时选飞我们也是头一次,没有经验,一切摸索着来。这次选拔宇航员,虽然也还是头一回,但我们有苏联和美国的选拔宇航员的经验和我们自己选拔飞行员的经验可以借鉴。  特殊体检队翻阅了大量的苏美关于宇航员选拔的资料,发现苏联和美国走的是不同的道路。1957年苏联第一批20名宇航员是从3000名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像加加林、季托夫等都是驾驶歼击机的优秀飞行员。美国第一批宇航员选拔比较乱,除了飞行员外,像气球驾驶员、潜艇成员、潜水员、赛车驾驶员、登山运动员以及探险家都可以报名。实际上,第一个送宇航员上天的苏联早就分析比较了各种职业,发现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宇航员是一条捷径。1959年苏联在选拔第二批宇航员时仍像第一次那样严格,还是从3000名飞行员中选拔出了21名,与第一次差不多,只不过多了3名女性。经过实践,美国发现还是苏联的办法好。于是,1959年初美国也开始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宇航员。美国比苏联更进了一步,当时的美国总统决定从空军试飞员中选拔宇航员。空军试飞员更优秀,他们除了具备歼击机飞行员的素质外,在空中更有应付意外情况的能力,判断准确、胆大心细、决策迅速、动作灵活的优点。美国宇航员的挑选标准是,毕业于试飞学校,还要有工程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身高不超过1.8米,至少有1500小时的飞行经验,是合格的高性能喷气式飞机的驾驶员。这一次,美国从500名试飞员中挑出了7名宇航员。因为美国的宇航员需求量太大,到第二批选拔宇航员时又宽松多了,不局限于试飞员和飞行员,扩大到航空俱乐部的成员、飞行大专院校的学员等。年龄、民族也不再限制,还挑选了在宇宙飞行中能够进行技术操作、检修并能走出舱外活动的任务专家和随航工程师。再往后还挑选了非职业性宇航员,如载荷专家、军事任务家以及航天旅游者。1978年美国第8批的35名宇航员是从8000名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淘汰率甚至比苏联还高。美国在总结前8批宇航员选拔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美国宇航员身体素质的选拔条件标准。苏联也在总结历次选拔和飞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检查项目、内容和标准。  如此说来,苏美宇航员的选拔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61年至1981年,前20年宇航员的选拔标准是严格到甚至苛刻的地步,加速度、耐力等各项标准都定得很高,高到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地步。后来随着上天的宇航员多了,标准才逐渐降低。  载人宇宙飞行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尖端科技,对宇航员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同一般。我们国家选拔宇航员,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毕竟还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苏联人有苏联人的身体情况,不能照搬,所以一切还要摸索。比如,宇航员的个头多高算标准,是要高个子好还是矮个子好?体型选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体型最适合当宇航员?体重多少算个标准?别以为这是个小问题,在宇宙飞船上,吃喝拉撒睡甚至是比工作还重要的事情。不定下标准,一切无从谈起。为了解决宇航员的标准问题,国防科委某研究所专门抽出三个人到飞行部队摸底,研究身体什么情况合格,什么情况不合格,一条一条定了上百条,初步确定了中国宇航员的选拔标准。最初的宇航员临床医学检查主要是借用航空飞行员的检查内容和标准,惟一的差别是略高一点,同时增加了航天适应性选拔。随着科学的进步,按我们中国人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标准,前后修改了6次,才基本定型,但还不能说最后定型。  70年代初中国宇航员的选拔标准规定宇航员必须有飞行经验,这就把宇航员的选拔局限在现役飞行员中。空军给特殊体检队配了一架专机,拉着他们全国各地的机场转,进行飞行技术、心理、生理及一般医学标准的检测和选拔,从中查找男性合格者。选拔程序是先普查飞行员档案,着重看政治条件。在那个突出政治的年代,政治标准是放在首位的,宇航员首要一条是政治标准,政治不合格,一切都谈不上。好在飞行员经过严格的和不断的政审,一般都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政治条件之后是一般条件,年龄身高体重学历和一般健康状况等。要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非凡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遇事冷静果断……接着看飞行能力,也就是工作条件,看飞了多少小时,是不是全天候。在同等条件下,首选歼击机飞行员。因为在所有的飞行员中,歼击机飞行员要求的条件最高。歼击机的优秀飞行员都有良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够迅速牢记各种数字、符号和图像。飞行员尤其是歼击机飞行员身体是过了关的,比如身体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畸形或异常,无潜在的慢性疾病,本人或直系亲属中没有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和恐高症及恐惧飞行的病史,没有任何严重的药物、烟、酒嗜好。  选拔宇航员是机密,另外也不能影响飞行员的正常训练。好在飞行员每年都可能进行名目繁多的体检,谁也不会在意,不存在因淘汰不淘汰而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特殊体检队把初选出来的合格者,集中到北京进行复选。根据公开的资料,像苏联和美国都是从几千名飞行员中选出几十名宇航员一样,中国也是从1000多名飞行员中选拔了19名。  1970年的6、7月,历时半年多的宇航员选拔工作就圆满结束了。&[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9:50&[][][]
-501[楼主] &[1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16&[][][]
请注意近日《中国青年报》下午报纸来得较晚,略翻了一下,感觉中青报不简单,披露特别多,
&发表时间:
22:59&[][][]
-501&[1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0:53&[][][]
如果专机师有一架飞机被飞行员开跑了,师长政委该承担什么责任?比照海军的潜艇吧。
特别是全国禁空令下达后,你的师还跑了一架直升机,作为师长是什么责任?你下达命令后了解掌握了执行情况吗?采取了有力措施了吗?潘景寅开飞机过了中蒙边界不知道这是要叛国投敌吗?作为他的师长自己部队出了这么大事情该负什么责任?
&&[1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7:14&[][][]
今天是“9.13” 事件38周年。&[1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9:27&[][][]
差了5吨油,问题就在这儿。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公负伤负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