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有了网瘾,我们要怎样北京治疗网瘾的医院

& 解救厌学/网瘾/游戏少年 | 让孩子在编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更多成长可能解救厌学/网瘾/游戏少年 | 让孩子在编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更多成长可能米德教育
1、米德少儿编程介绍
米德少儿编程针对3到15岁少儿的逻辑思维成长模式和行为特征,特别设计了一系列的编程课程,内容包括游戏、故事、动漫等,并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的需要,将数学、物理、英语等知识融入课程体系,让孩子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在有趣并富有成就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于代码的理解。
米德少儿编程不仅仅包括国内常见的拖拽编程,还包括实实在在的开发,且涉及了AI、python、app、前端、后台多种语言。让您的孩子不仅是发展兴趣,更是掌握未来科技时代安身立命的技能。
本次课程详情:
使用少儿编程软件工具,完成编程创意作品,体会编程的创造乐趣。
通过本课程孩子将学到:编程原理+体系化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 ·小班授课·定制化学习·随到随学·课程灵活
【时长】1小时50分钟
【地址】大学路政通路升龙国际活力一街三楼B3019
更多甄选本地体验 ↓ 升龙国际*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快来第一个点赞吧~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隐居深山,引来20万人看她喝茶晒娃<span class="num" data-v-668b你见过200斤的92后时尚博主吗?<span class="num" data-v-668b这个冬天...你敢和他一样去极地吗?<span class="num" data-v-668b朱茵、陈红绝色照片,原图居然长这样?<span class="num" data-v-668b教练与女学员聊天记录曝光 劲爆!<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单位名称:
湖南英高特励志教育学校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帮助热线:
学校地址:
长沙市乔口柏乐园附近
推广技术支持: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暑期网瘾升温不可小觑 要把孩子从屏上拉下来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网瘾,厌学---父母的噩梦:孩子的12岁逆转现象
被“教育”绑架了的中国人系列七
网瘾,厌学---父母的噩梦:“品学兼优”孩子的12岁逆转现象!
今日学堂校长 张健柏
很多父母已经很烦恼地发现,或是正在经历孩子的“12岁逆转现象”。父母们不解的是:原本一向乖巧和听话,成绩也不错的孩子,为何12岁以后突然逆转,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不但个性改变,经常跟父母作对,而且出现了很多毛病,如厌学,网瘾等。而父母以往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管理手段”,此时发现基本失效:他们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力。即使是原本很强势的家长,此时开始“怕”孩子,对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束手无策,只好用“哄”孩子来缓和矛盾。而固执己见,不服输,一味用强的家长,则与孩子尖锐对立而导致更大的隔膜。这种情况出现的比例,粗略调查下来超过70%;而且以男生居多。如果只算男生的话,比例超过80%一点也不稀奇。父母们在不解中,抱有的唯一希望就是:孩子长大一点就好了。可是,当他们发现15岁时情况更加严重,18岁几乎无可救药的时候,也就彻底失望了。
而我作为教育者,同样不解的是:父母们为何常常鬼迷心窍?为什么不选择最有利的教育时机把孩子的心理行为调整好?为什么偏要逼孩子走一条苦学厌学的不归路?为什么在明明已经看到很多不良迹象的时候,依然抱有幻想,直到最后不可逆转的局面出现后才着急?这相当于一个人得了小病,本来很好治,但却忽略不管。后来得到大病还抱幻想,认为“以后就会好”。最后病重得快死了才急忙找医生;此时恐怕华佗再世,也没有办法了!
懂一点教育学的人都知道: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机是六-九岁以前,基本上决定一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12-15岁是巩固时期,如果12岁前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经过本年龄段的巩固和强化后,基本上就可以一辈子无忧了。也就是说:如果孩子15岁前培养好了个性和学习行为习惯,一辈子都不用操心了。同时,如果前期(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好,这个年龄段也是最后的修改期,错过了该年龄段以后,再想改进,基本上就没有太大的希望了。
话说我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友,他的孩子比我儿子大一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据说理想是要“做总统”,估计是父母意识深处的“宏伟愿望”,孩子懂什么总统,主席,还以为是个什么好玩的玩具呢,或者是什么好吃的!
六岁前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前途远大,把全世界都送给他也不过分。理论上的确如此,可大多数父母根本不懂发掘孩子的潜力,基本上还反过来,只善于不断残害和破坏孩子的发展潜力(南怀瑾语)。所以,往往把原本可以做“总统”的孩子,多数弄到最后变成“饭桶”,越来越远离父母们“希望的田野”。
&当然,父母们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平庸人,甚至连平庸都达不到的“饭桶”。因为绝大多数父母,不懂得---也不会去认真学习如何培养卓越的孩子,他们似乎以为自己天生就知道,或者学校的老师就知道,其实大家都不知道。结局当然不会好了!
话说这个要当总统的孩子进入学龄期后,由于父母在北京做生意,就把孩子曾经是省级特级教师的爷爷奶奶,接到省城去陪孙子上学。还专门在省会买了两套房子,主要就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不过由于爷爷奶奶身体不太好,而且老人家又固执,不肯请保姆。同时因为老人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每年都要找各种理由跑回老家去过几个月。这两夫妻不得不经常从三千公里外的京城跑回来照顾小孩,一年可能倒有半年时间不在北京。这样算下来,不仅劳神费力,而且经济上的损失也很大,对事业发展也很有影响。孩子父亲说,如果要算经济账,每年因为孩子上学的事至少要损失一二十万。不过,他们认为,只要对孩子好,这些都可以牺牲,钱可以慢慢赚,孩子不能等;这也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他们的生活重心就是孩子。
我五年前正好让孩子从体制内学校回家自办学堂教育,见他们这种情况,觉得太折腾人了,就建议他们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与张钟瑞一起学习;他们非常有礼貌地拒绝了。说两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他们的孩子很适应体制内学校,而且学得很好。虽然他们也知道体制学校的很多问题,但是他们认为:孩子很听话,只要家长注意辅导,补上学校的缺陷就行了,没有必要走特殊教育这条路。
这两孩子的确不一样!我的儿子从小是“问题儿童”型的,对于他不喜欢和不接受的事物,会采取公然反抗的态度。所以早在幼儿园时期,问题就开始暴露,五岁就成了班上的“问题孩子”,排列倒数第一名。而他的孩子是学校的优等生,其实也就是“忍让配合型”的孩子,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对象和事物,采取回避和容忍的态度,愿意压抑自己,配合老师和父母。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很乖”,“听话”,当然,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很简单,很弱智,只要“听话”,成绩当然就不错了。所以当优等生也不稀奇!
我想他们可能还很同情我:摊上这么一个调皮儿子,当然只好自己辛苦一点搞“特殊教育”了。他们的孩子很“正常”,不需要特殊教育。能够跟“主流”走,自然可以省很多心。
其实没这么简单:他们根本没有搞懂我办学堂的教育模式,更没有搞清楚“体制教育”到底是什么。只是盲目地追随大众,认为这么多人都在上的学,总是不会错的。实际上,不去动脑子思考和研究问题和对象,即使是对他们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愿深究,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特点---善于自欺欺人!
实际上,我给孩子设计的今日学堂的教育模式,才是“正常”的和“传统”的。体制内学校的教育,是“变态”的和“奇异”的。“正常”和“变态”的标准,是用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来判断的。南怀瑾大师说: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在尽心尽力地残害我们的孩子,指的就是这种变态奇异的“教育”对于孩子们身心的巨大伤害。
正常的教育,是符合孩子天性的,让孩子身心成长和开发潜力的,是开放的系统,是让孩子喜欢并进步最快速的方式,因为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学习的。应试教育这种变态的教育,是一个违背孩子天性的封闭式系统,也违背人的基本心理和情感需要,因此只好采用各种强制性手段和压迫的方式来逼学生学习,所以一定会遭遇孩子有形和无形的反抗。
只是不同的孩子反抗的方式不一样:有些孩子的个人能量强,思维活跃,个性也强,敢作敢为,他们很早就开始质疑和反抗。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他们往往作为第一批“问题孩子”被淘汰,成为社会的失败者。其实这批超级有能量的孩子,如果放在美国,会是国外的天赋教育计划(相当于中国的超常教育)体系里面最受重视的一批人,需要配备最优秀的老师来专门陪护他们。而且长大后他们的确也会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一批人,他们往往是社会的精英人物。可是在中国,这一批人刚刚开始进入学校,人生刚刚启程,就被“教育者”作为问题儿童而被牺牲掉,比较之下真是悲哀。(感兴趣的人可参阅旅美华人教授薛涌的[美国是怎样培养精英的]及黄全愈教授[天赋教育在美国]两书)
剩下来的“乖孩子”,其实是倾向于服从的群体,他们往往个性偏于谨慎,更胆小怕事一些。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逐步苏醒,随着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逐步成长,他们就进入了反抗期。糟糕的是,如果他们所受的“教育”足够变态,他们的反抗方式也足够“无厘头”,表现足以让父母们抓狂。如一个外语很好的女大学生,居然会跑到香港公开登报找一大群中外男人来操她,创一个性交的世界纪录之类等等,实在不可思议。
一般来说,相当部分孩子会在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反抗。不过其中更愿意压抑自己的学生,也是反抗能量最低的学生,会成为体制内教育的“成功者”,成功地考上大学。不过这批由应试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绝大多数也会在上大学之后开始反抗。低能量学生的反抗方式很简单:就是逃避学习,用吃喝玩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方式来对抗,反正就是不做大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以此来宣布自己的独立和个性。
其中个人能量最低,自主愿望最弱的人,最愿意服从家长的孩子,就乖乖的上研究生,读博士。这批人是我们国家特别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和“精英分子”。这批人除了很会啃书本外,基本上别指望他们有什么真正的创造力。如果你在大学里看到研究生和博士,不难把他们认出来,与更有活力的大学新生相比,他们更像一群缺乏能量的受难者,非常缺乏生机,脸上写满了无奈茫然以及逆来顺受的表情。而很难看出作为“学习竞争胜利者”的踌躇满志!
所以,如果有人会对我们国家居然连巴基斯坦这等小国都不如,别人都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不服气的话,来看看我们教育出来的“精英”们的个人能量水平和思维活跃度,就不得不服气了。到了大学阶段,即使被外国人选中出国留学的精英分子,其实也只有老老实实打工的份了。做不了真正的创造者,当然也得不了诺奖。
这个专门设计用于把本民族最有能量,最有创造力,思想最活跃的孩子淘汰掉,把最愿意放弃自我,最缺乏活力的孩子选出来,作为“教育成功者”的典型而加以重用的一套教育模式,基本上就是朗咸平所说的“专门培养打工者”的教育体系。说得更严重一些,就是专门培养奴才和服从者,而不是培养思考者和创造者的教育体系,其“教育产品”只懂得付出最昂贵的代价,在世界上赚最低的收入,同时被全世界轻视和贬低。这也是目前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写照。
有一句学生们在网上很流行的话,很形象地表达了目前这个应试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在中国当学生,“如果你的语文考了满分,就证明你绝不可能当上文学家了。如果数学考了一百分,就证明你与数学家无缘。化学物理考了满分,更别想再当发明家了”。这是一个何等怪异的“教育模式”?
可以说,这种世界教育奇迹,估计只有我们中国才能创造,因为违背基本的教育常识。因为正常的教育,是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提升民族的整体竞争力的手段,而不是相反。所以国外的有识之士,莫不视中国的“教育体系”为一怪胎,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国际大笑话。
12岁逆转现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分析
心理学最基本的常识就是:每个人都是自我成就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活的。可是,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是为了子女而生活和工作的,孩子则是为了父母和老师而学习的。这就完全违背了心理学的常识,怪不得我们的孩子和父母都不愉快,都活得很累!彼此都在互相感情敲诈。
而且心理因素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影响之大,可能是普通父母根本想象不到的。一个例子是我的孩子在去年暑假的时侯,曾经布置任务让她背古文,一天背三篇,第二天把前一天的内容连起来背诵。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心理上非常不接受,试图逃避,结果每天苦着脸装可怜,很“认真刻苦”地背到天黑都完不成任务。老人们觉得我对孩子太苛刻了,孩子的“学习任务太重”,很同情。这样的确学习效果很差。
可经过心理调整,她三天之后转变了态度,积极面对的结果,是每天早上九十点钟就完成了一整天的学习任务,剩下大量的时间是读书下棋和游戏,每天过得很开心。这就是心理状态对孩子学习状态的影响,非常巨大。可是,有几个家长懂得要去调整孩子的学习心理状态呢?大多数家长,只会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孩子吧?结果大家都很辛苦。
另外,教育学最简单的常识就是:学习是一种取决于学习者内在心理和愿望的人类活动,仅仅依靠外在的压力和强迫性地学习,无法取得理想的后果。真正的学习者,是自动自发的主动学习者!被动学习,不可能有真正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心理抵触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要比积极主动地学习效率要低十倍。可我们的教育体系,把明明可以很愉快的学习,变成了一项苦役。还宣称“学海无涯苦作舟”,完全违背孔子以来都知道的最基本的“乐学”和“学乐”的传统教育精神,倒行逆施,哪里能算是“真教育”,只能是变态的教育。在这种变态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自然反应,就只能是压抑和反抗的故事。不可能有其它的内容了。
毛泽东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太对了。的确是真理!
可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想一想,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采用的教育方式,难道是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自动自发地学习吗?还是家长们和老师们合力,用尽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来强迫孩子们就范?
结果当然会遭遇反抗的。反抗的方式有很多,由于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们处于绝对强势,各方面都很弱小的孩子们知道硬来是不行的。所以采取了比较隐蔽的抵抗措施:就是家长们很熟悉的“消极怠工”----俗称拖拉,四川人说的“磨洋工”。家长们经常会着急地问我:孩子别的还好,满聪明,什么都知道,就是慢性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点点小事情,要花很长时间。怎么办?
我就问:这个慢性子的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拖不拖拉?回答当然是“不会。反而很积极主动”,就是在学习和做作业上才“喜欢拖拉”。
这还不明白?孩子的天性是绝对不拖拉的,反而是急躁和冒进的。如果他们采用“拖拉”和效率低下的方式来做一件事情,其实是表达他们内心的厌烦和不满,是一种消极抵抗,大人们自己不也是经常对一些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设法“拖”下去吗?
但是愚笨的家长因为孩子嘴上没抗议,就以为孩子没意见。可以继续压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更蠢,更固执一点的家长,在孩子已经明确表达了不满意的意见之后,依然用各种理由来说服和强迫孩子,而不是引导和良好的沟通。结果孩子只好把反抗的心理和情绪压得越来越深,表现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些孩子很容易生病,一般是慢性病如感冒和支气管炎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反抗手段,但是家长一般不会发现。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今日学堂后,发现原来上应试学校时经常要上医院的孩子居然不病了,大感奇怪,以为我们的食堂特别好。其实是因为孩子心理行为上不受压抑,加上运动和饮食调整,当然就不病了。
孩子们的这种消极反抗,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烦恼。不过孩子们反抗的代价其实很高:孩子的心理和个性会出问题,一般都在12岁后就会开始表现出来。家长们会说“这孩子很内向”,其实是他压抑的个性无法抒发出来。同时,养成的各种消极的行为,也会成为他一生事业和生活的障碍。比如拖拉和缺乏自觉性最终会成为惯性,到了他自己独立后,依然会存在并障碍他自己。
更大的问题是:这种心中不满积累的结果,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期。能量强一些的孩子,往往低年级就开始爆发。其他的人,会在高年级爆发。大多数孩子的爆发集中在12岁开始;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逐渐成熟,知识面越来越宽,已经具备了向大人挑战的基础。加上青春期的到来,个人独立意识的强化,他们会以反抗父母和权威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成长。小学阶段越受压抑的孩子,中学时期可能就会越叛逆。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以为孩子是突然的变化,实在是太粗心了。
孩子的厌学比例有多高?问一下就知道了,现今的孩子,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也没有几个是“热爱学习”的。我在武汉大学课堂调查的结果是:95%的学生,并不喜欢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能够上大学,好听点说无非是“毅力坚强”,直白一点就是愿意忍受和压抑自己罢了。
家长们难道指望,在我国普遍“苦学学苦”的状态下,学生们会“自动自发”地学习吗?用“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来刺激学生,真的会长期有效吗?
12岁逆转的两种不同表现情况
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12岁后开始逆转。逆转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我压抑性的,这占学生的大多数,采用消极的反抗模式,表现是厌学,不愿意参加社交和外出活动,成绩大幅下滑,相当多的孩子会迷上电脑游戏。形成家长们熟知的“网瘾”现象。在中国,孩子们很少会用电脑来辅助学习(可是他们向家长申请买电脑的时候理由一定是“要学习”),基本上电脑在中国孩子的手里就是一个玩具。其实大多数成年人手中的电脑也只是一个玩具。不过这种高档玩具在孩子们的手里玩法其实并不多:就三种: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视剧。
一般以为,网瘾现象表现最严重的就是中学生,其实网瘾最严重的是大学生。只不过家长们不太注意,所以被忽略了。因为中学生在家长的“全天候监护”下行为容易暴露,而且从乖乖的小学生,开始变成不听话的“网瘾”者,家长容易引起注意和防范。实际上中学仅仅是“网瘾”现象的开端,重灾区其实是大学。教育部门还有规定就是离中小学多远的距离内不得开设网吧,可在大学就没有这项规定了,网络甚至可以开到孩子们的宿舍里去。大学生没人管,成天上网也不会有人在意,老师和同学都会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自主选择权”。可是家长们基本上都会自欺欺人地,安心且满足地想象自己的孩子正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武汉不是就报道过名校大学生“连续作战”三十多个小时,最后猝死网吧的事例吗?
如果连武汉大学这样的“名校”,其中真正在认真学习的学生都不会超过30%(这其中还包括了要考研究生的“被动强迫学习者”,真正自动自发的主动学习者恐怕10%还不到)。其他的学生都是在混日子。而网络就是他们的主要“消闲方式”。全国名校武汉大学的学生都是如此,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情况只会更糟糕吧?
我在武汉住在郊区的一个度假村,旁边就是一所三流的“武汉科技大学”,近万名学生,没有一所书店,却有近十家大型网吧,近百家餐馆,数百户供小夫妻大学生做窝的出租屋,两家大型(中百和武商量贩)超市,这些设施除了寒暑假外天天爆满,比城里的商业网点生意还好。光看这阵势,你就知道这所大学的孩子们所谓的“上大学”是在做什么了。这些孩子们以神圣的“上大学”的名义,混了四年后,除了挥霍掉父母的一大笔钱,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养成了一大堆的坏习气,身心健康状态连高中毕业时的标准都达不到,而且还找不到工作,社会上没有单位会招这种烂大学的学生做职员,因为他们无法创造价值,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企业。
也就是说,这种应试教育设立的“国家批准”的“正规大学”,连合格的打工者都培养不出来。实在想不出它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这种所谓的“大学”本质上就是一个以“教育”和“发文凭”来骗家长的商业机构而已,那里是学校!可大批的家长居然还会走后门,在名校进不去的情况下,愿意花上二三十万为成绩欠佳的孩子取得一个这种大学的入门证,只能说中国的父母实在是太蠢了!
不过家长们“眼不见为净”,基本上没有人对此提意见。只是孩子大学毕业后跑回家做“啃老族”的时候,“轻松”了四年的家长才会有点纳闷:原以为孩子上大学自己就解脱了,原来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只有20-30%,家长们十几年前就设计好的“死读书,考大学,找工作”的“人生蓝图”化为泡影,面对孩子被“教育”出来的一身毛病,不知道要到哪里哭去?
我一个老同学就沮丧地对我说:自己的人生产品---18岁的儿子没救了,别指望儿子来养老送终了,只希望这辈子别被他气死!我说:“你这要求不高,要做到这点其实很容易:别当他是你儿子就行了,保证气不着!”值得注意的是: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是教师,从事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工作,可自己的孩子却不知如何教育。
12岁逆转的公开反抗型---危险的反社会分子
采用自我压抑来反抗的孩子,心理和个性往往都存在各种问题,而且他们非常缺乏与他人和外界的交往能力,他们用伤害自己来发泄不满的能量。虽然这种孩子让父母很无奈,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另外一个类型的孩子:公开对抗型,他们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他们会在12岁后,突然抛弃上一辈的传统价值观,开始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在衣着,头发和玩乐方式上,全面与父母的生活价值观对抗。公开藐视上一代人的权威,并会采用出走和吵架甚至打骂来对抗父母。他们还喜欢结成小帮派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学校里会以专门欺负“好学生”来证明自己的“反抗精神”。当然,家长也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欺负对象。有报道说:孩子向母亲要钱出去玩,母亲不给,就被赏耳光。另外一个某大学教授的儿子,中学时候花钱请人杀了自己的奶奶,就因为奶奶“压制了他的自由”。我的一个大学老师的孩子,小学阶段一直都是家里的宝贝,很聪明的孩子。可是初中时开始的12岁逆转现象,却葬送了他小命。他中学时候走上了“公开反抗”的道路,采用了加入飚车族的方式,如果家长反对就大吵大闹,甚至以死相迫,结果当然是父母屈服。当然,结果很正常,孩子14岁时候深夜飚车死了。这么年轻就死了。。。其实也好,双方都解脱了!否则父母和子女这场战争,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
12岁逆转唤醒父母,错过五年之后的再次选择。
那一对五年前拒绝我的建议的父母,今年夏天找到我,希望让孩子走“小众教育”的路线。我说他们失去了五年的时间,孩子从七岁长到了12岁,感觉如何?孩子自己说觉得很幸运:因为他还有选择的机会。而其他人,包括他的表哥,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了。
父母说:孩子今年小升初,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一直告诉他们的,体制内学校的教育内容很垃圾,他们原来不相信。这次全天候辅导孩子学习,发现的确如此。学习的内容的确很弱智。
第二是:原来一贯自信,以为自己具有超强控制力的父亲,发现了自己的无力。在商界闯荡多年,阅人无数,而且擅长人员管理的父亲,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应对儿子“无声的反抗”,孩子已经出现了诸多不良预兆,包括开始迷恋网络,让他觉得原来设想的路恐怕走不通了。
第三是:虽然“配合工作”,但学习总是消极拖拉的孩子,本来成绩并不突出,这次在家长的全程参与下“突击”了两个月,居然就考上了“全省最好”的中学名校。让家长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则不用说了,惧什么呢?
原来他想起我很早就说过:我国小学六年的课程内容,智力正常的孩子,采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只需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就可完成,还可以学得很好。原来以为我夸大其词,这次他自己都发现了:的确如此。再想想,这六年,为孩子上学费了这么大的劲,实在是不值得。孩子的天赋全给浪费了,还染了一堆毛病,幸亏孩子刚上初中,还有充裕的时间。
至于要放弃别人眼里光彩无比的“省级名校”的名额,在这对父母看来倒不可惜:因为他们早就调查过了,所谓的名校,就是学习时间抓得更紧,方法更变态罢了。而且一个班六十几个人,怎么可能“因材施教”?只能是混日子。只是这三年混下来,孩子的心身健康,恐怕早就玩完了。这对父母知道:他们已经无力对付孩子的青春期问题了,所以决心把孩子甩给我,解脱自己。
可以说,这对父母还算是脑子清醒的,在事情不妙的时候能够早早觉知。大多数的父母会选择逃避,尽量忽略这些“不良因素”。最极端的案例就是:有对还是大学教授的父母,在优等生儿子采用最极端的方式反抗,把菜刀已经架上父母脖子的时候,依然毫不觉醒,说出来的话让儿子绝望抓狂,最后走上杀父杀母的道路。记者采访关在监狱中的罪犯儿子,结果却是深深的同情和反省,发现这个孩子其实也是强势父母强迫应试教育下的受害者,并不象当初采访时候设想的“丧心病狂”。
为什么美国的电脑普及率全球最高,却从来没听说有网瘾现象?
这个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显然这不是电脑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网络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会这样来使用电脑?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如果去研究美国的教育,结论就是很简单:美国从小就不压抑孩子,他们的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守护者,而不是监狱的管理者。在没有压抑的状况下长大的孩子,对真实的人生和人群,对自然和社会都更有兴趣,因此不会对虚幻的网络世界有多大的迷恋,只是当作正常的游戏而已。他们因此不太会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可是,在中国压抑的教育模式上长大的孩子,会缺乏对人生和社会以及自然的兴趣,也缺乏应对的能力,只好把电子游戏和网络当作变态和压抑心理行为的发泄方式。在中国,网瘾,赌瘾,毒瘾,性,购物狂,名牌瘾消费狂等,都会成为爆发点,将来都很可能泛滥,这才是最可怕的。根子,就是失败的教育。
附记:今日学堂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古怪学费标准。
今日学堂的学费让人觉得非常奇怪的:6岁是三万,9岁4.5万,12岁6万。15岁的孩子不收,如果勉强要收的话,学费至少是12万。而且除了学费外,还必须考评父母和孩子的综合情况后才决定是否录取。而且12岁以上的孩子,虽然收费最高,但学堂不承诺任何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是相反:年纪最小的6岁孩子,基本上可以取得不可思议的教学成绩:当上所谓的“神童”-----这是很多人采访孩子们的时候常常使用的字眼。
这种收费结构,是针对目前的教育状况实际而制定的。根据教育原理,六岁以前孩子的发展是最快速的,也是最容易出人才的。此时的父母们基本上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有最杰出的表现,除了少数先知先觉者,一般不会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式。
6-9岁,是第二个关键期,对于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些清醒一点的父母,经过上小学后的观察,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现象,对于“体制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转学到今日学堂,由于要此时要花力气改掉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心理和习惯,所以学费要高一些。
12岁是小学毕业,父母们突然发现孩子出现了“12岁逆转”现象。父母们已经感觉到了孩子未来不妙的局面,知道不能再有侥幸心理,无奈之下转学,此时今日学堂已经不能保证孩子将来会有“辉煌的前途”,但是仍有一线希望调整,但过程要缓慢的多,所以学费加倍。
15岁以上的孩子,来找今日学堂的,基本上都已经木已成舟。父母们已经失去了他们最后的幻想,看到了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此时他们来找今日学堂,已经对孩子的未来没有任何“远大理想”,不再期望孩子“当总统”,也不敢想上清华,考北大,光宗耀祖了;仅仅是希望“只要情况不继续恶化,不出事就好了”。由于我们学堂并非收容改造所,也不是监狱,所以一般不接受该年龄段的学生,除非有特别的理由。因为对他们的“教育”,已经变得只能依靠“运气”和“缘分”,能做的事情已经很少,而且做起来很困难。教一个这种孩子,比教十个正常的孩子还费劲,花的精力和代价还更高。因此,即使收12万的学费都亏了。今日学堂的理想是:把正常的孩子变得优秀和卓越。而不是把已经变异的孩子变回正常,虽然我们“能够”,但是“不愿意”。太缺乏成就感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治疗网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