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螺钉正确位置空心加压螺钉松动或断裂危险吗?两枚空心加压钉易断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2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16:48: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关注微信公众号两种不同螺纹方向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实验研究--《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两种不同螺纹方向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6%,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和现代交通日益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其它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患者年龄大、产生的剪力大、骨折部位及血供特殊、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塌陷的特点。1936年Smith-peteson发明三翼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迄今已有70多年,骨折内固定的设计及治疗方法都有了巨大进步,但其不愈合率仍在10%左右,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在10-25%之间。本实验用标本实验的方法,将两种不同螺纹方向的螺钉分别固定骨折,观察内固定模型的抗扭和抗压能力,从而优化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设计,促进骨折愈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成人髋骨以下、股骨下段以上标本16付,随机分为四组,不破坏髋关节的条件下制成Pauwels角为70°左右的骨折模型,按三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骨折的手术方法进行骨折内固定:一枚接近颈下方骨皮质,一枚接近后方骨皮质,第三枚与前两枚共同组成“倒三角形”,进钉角度与股骨干至少要达到135°。其中两组(A、B组)用右旋空心加压螺钉制备骨折内固定模型;另两组(C、D组)用左旋空心加压螺钉制备骨折内固定模型。将股骨由标本上取下,保护股骨头。A、C两组行抗扭实验;B、D两组行轴向抗压实验,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一般情况:
自制的固定装置牢固无变形、松动,股骨头无破裂,股骨干无骨折出现,固定装置与标本连接紧密无松动、变形,空心螺钉无断裂。
2抗扭实验:
2.1左侧骨折应用右旋螺钉内固定抗扭至2°时需要力矩(3.832±0.813N×m)大于应用左旋螺钉内固定所需力矩(2.785±0.741N×m)(P0.05);扭转3°时所需力矩(5.865±1.558N×m)大于应用左旋螺钉内固定所需力矩(4.139±0.944 N×m) (P 0.05);扭转4°时所需力矩(8.613±2.009N×m)大于应用左旋螺钉内固定所需力矩(6.123±1.832N×m) (P0.05)。
2.2右侧骨折应用右旋螺钉内固定抗扭至2°时需要力矩(2.433±0.530N×m)小于应用左旋螺钉内固定所需力矩(3.638±0.767N×m)(P0.05);扭转3°时所需力矩(4.192±1.205N×m)小于应用左旋螺钉内固定所需力矩(5.885±1.383 N×m)(P 0.05);扭转4°时所需力矩(6.535±1.577 N×m)小于应用左旋螺钉内固定所需力矩(9.316±2.418N×m) (P0.05)。
3抗压实验:
3.1左侧骨折应用右旋螺钉加载至450N时股骨头下沉位移(0.749±0.180mm)与应用左旋螺钉加载下沉位移(0.657±0.173mm)相当(P0.05);加载至600N时股骨头下沉位移(1.121±0.294mm)与应用左旋螺钉加载下沉位移(1.214±0.358mm)相当(P0.05);加载至750N所需力矩(1.578±0.359mm)与应用左旋螺钉加载下沉位移(1.673±0.274mm)相当(P0.05)。
3.2右侧骨折应用右旋螺钉加载至450N时股骨头下沉位移(0.683±0.182mm)与应用左旋螺钉加载下沉位移(0.645±0.196mm)相当(P0.05);加载至600N时股骨头下沉位移(1.182±0.247mm)与应用左旋螺钉加载下沉位移(1.235±0.276mm)相当(P0.05);加载至750N所需力矩(1.755±0.322mm)与应用左旋螺钉加载下沉位移(1.694±0.331mm)相当(P0.05)。
1采用保留髋关节的方法成功复制股骨颈骨折及内固定模型。
2左侧骨折应用右旋螺钉抗扭效果较好,右侧骨折应用左旋螺钉抗扭效果较好。
3两种螺钉内固定抗压能力相当。
4初步认为左旋螺钉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力学性能的治疗右侧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R68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沫楠;郭鸿书;;[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天华;[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年04期
马若凡,刘尚礼,许杰;[J];临床骨科杂志;2002年03期
刘安庆,张银光,王春生,高培国,尚宏喜;[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张银光,王春生,雷喜才,高培国,刘安庆;[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史威;张英泽;杨搏贵;贾卫斗;李素红;;[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5期
刘芳,谌思萍,章哲,李捷一;[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1年01期
张波,潘显明,权毅,胡修德,陈乾一,黄钢,马泽辉;[J];西南国防医药;2002年03期
王满宜,危杰;[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顾洪辉,何荣新,严世贵,杨泉森,叶招明,郑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年12期
秦步平,王以进,黄圣达,高峰,汤健,刁振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怀南;[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章芃,葛成材,谢一平,王耀华,汪云志;[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杨永晖,苏国宏,孙奎,高翔;[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聂勇志,赵基民,肖大庆,汪言富,郭安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唐世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唐世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6期
冯济陈;[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唐世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曹豫;;[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王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冬莉;;[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乔怀宇;黄国明;;[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黄翠丽;王子莹;朱曼;;[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林永辉;武继祥;;[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吕群山;韩雄波;刘胜伟;郭辉;;[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彭凌;林燕;;[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胡思进;应有荣;朱让腾;蔡晓峰;任建辉;;[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胡思进;;[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李嘉禄;杨红娜;焦亚男;;[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陈德敏;阚存辉;刘雪阳;夏琳;;[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栋;[D];苏州大学;2010年
刘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崔宜栋;[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林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白宇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智勇;[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秦梦;[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洪璋;[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冯沃君;[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杨琳;[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天宇;[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王伟兵;[D];郑州大学;2010年
陈波;[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郑先波;[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曹连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洪亮;[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光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迟人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叶建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史春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沫楠;;[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沫楠;王树烽;李长青;王琪;安贤俊;;[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启榕;董天华;唐天驷;;[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0年03期
董天华;[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年04期
杨泉森,叶招明,何荣新,王祥华;[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年04期
陈家禄,彭昊,刘世清,王炳勋,刘莉,魏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年05期
张永飞,张义修;[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年04期
刘常君;[J];河北医学;1999年04期
宋钢兵,孟凡海,王长文,赵广营,张黎明;[J];山东医药;1995年02期
秦步平,陶勇,汤健,黄圣达,高峰,刁振鸿;[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0年04期
危杰,王满宜;[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张蒲,顾志华,孟和,吕喜增;[J];中国骨伤;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星;;[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2期
陈成亮;宋树春;邹士平;魏瑄;;[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6期
黄方敏;勘武生;蔡宗强;徐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6期
贺洪辉;谢晓明;张卫;;[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韦秀芳;朱冬承;陈福扬;;[J];西部医学;2010年02期
邹天明;黄士中;韦敏祥;沈军;李力;王东来;陈广祥;;[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曾小龙;桂成佳;;[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2期
马吉军;李扬;高亮;;[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23期
张健;;[J];创伤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桂红利;;[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钟;陈如见;;[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李再学;邢维平;;[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宏斌;陈雪荣;曾青东;骆剑敏;范洪辉;骆宏伟;;[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黄俊武;王向阳;柳达;张敬东;李彬;;[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朱忠;陈伟富;林列;陈海啸;;[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郑兴礼;郑胜利;郑毅;巴兴中;谭天双;郑启明;;[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王静;姜保国;张培训;;[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商宏波;;[A];全国第六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卢晋;马信龙;马剑雄;孙晓雷;付鑫;;[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吴宏斌;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邵增务;;[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郭仲华;[N];健康报;2011年
王明新;[N];大众卫生报;2003年
;[N];健康报;2001年
马宁;[N];保定日报;2008年
汤宏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郭旭光;[N];医药经济报;2009年
河北省唐山市
张威;[N];健康时报;2009年
吴官保;[N];大众卫生报;2002年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谷峰;[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石家庄市神通骨科研究所所长
副主任医师
郭海牛;[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月驹;[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李智勇;[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姚琦;[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李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于娜;[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胡新佳;[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周峰;[D];苏州大学;2003年
李光灿;[D];中南大学;2004年
李西成;[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陈向阳;[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宁;[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钟南;[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梁杰;[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汤亮;[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杨建涛;[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王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胡庆丰;[D];浙江大学;2007年
周发忱;[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权学民;[D];延边大学;2008年
毛田;[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双螺钉系统与三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研究--《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双螺钉系统与三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双螺钉系统与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同定治疗骨颈骨折的疗效。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67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2组:双螺钉系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空心加压螺钉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31-71岁,平均50.6岁,左侧41例,右侧26例,按Pauwells角分型Pauwells角≥50°空心加压螺钉组22例,双螺钉系统组16例;Pauwells角50°空心加压螺钉组15例,双螺钉系统组1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切口感染、术后内科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置入满意率、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内固定失效率、术后6个月及平均30个月患髋的功能评分(Harris评分)。6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月-59月,平均42个月。从围手术期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切开感染、术后内科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双螺钉系统组平均(31.1±9.7)ml;空心加压螺钉组平均为(40。4±12.7)ml;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双螺钉系统组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PO.05)。从术后评估及中远期并发症分析:在内固定置入满意率、骨折复位质量,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等表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内固定失效率上,Pauwells≥50°的病例,双螺钉系统组没有出现退钉,无断钉,螺钉切割股骨头等失效病例,而空心加压螺钉组有6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其中2例出现退钉,2例出现螺钉切割股骨头,2例示螺钉未完全进入股骨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1p0.05,);在Pauwells50°双螺钉系统组出现1例螺钉松动的失效病例,空心加压螺钉组有1例出现螺钉切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螺钉松动、退钉及切割股骨头的患者年龄都大于65岁。最终随访时髋关节的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两组优秀率和优良率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平均30个月两组优秀率和优良率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有显著性意义(0.0IP0.05)。
双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确实等优点。与传统的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相比较,双螺钉系统组具有更少的手术时间,更少的内固定失败率,及术后平均30个月更高的患髋功能评分。特别对于Pauwells角≥50°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68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超,薛文东,张双燕,水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1期
徐丛;王志强;徐世田;王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2期
周临东;丁轲轲;赵和庆;;[J];中国骨伤;2006年12期
高令军,裘世静,戴尅戎;[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07期
郑召民,卢旭华,董天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昌俊,李龙鹤;[J];海南医学;1991年03期
王晓通;[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余德涛,陈作辉,邢祯全;[J];海南医学;2003年10期
马永江;[J];海南医学;2004年06期
杨春,杨太明,朱裕成,许兴柏;[J];海南医学;2004年12期
李永昱;陈禄;刘锐强;;[J];海南医学;2006年02期
茅宇仑;姚兵;;[J];海南医学;2007年10期
黄烈天;邵金辉;蓝国湖;;[J];海南医学;2008年06期
谢庆祥;夏贤生;蒙剑德;黄新辉;李贤;;[J];海南医学;2008年08期
茅宇仑;;[J];海南医学;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光勇;江政洪;黄夏雨;;[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许树柴;袁凯;刘军;周琦石;林定坤;;[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韩林;;[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宋鸿权;李正祥;叶正茂;王静;徐永刚;魏晖;;[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汪煌;史晓林;;[A];2011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睿;;[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福林;郝仲德;;[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王继雄;;[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苏建华;吴海涛;;[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何兴川;彭笳宸;朱劲松;;[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庆秋;[D];昆明医学院;2011年
王冼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丁郁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代震宇;[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廖乐乐;[D];中南大学;2010年
曹亚伟;[D];郑州大学;2010年
张重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冯沃君;[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金晓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申才良;[D];苏州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鸿杰;[D];郑州大学;2010年
王伟兵;[D];郑州大学;2010年
黄济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姜国勇;[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庞良龙;[D];泰山医学院;2010年
陈江非;[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金浩;[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武慧强;[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董永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超,薛文东,张双燕,水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4年01期
史勇;[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董天华;;[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李琦,杨惠林,唐天驷,吴翼伟,王以进;[J];医用生物力学;2005年01期
王满宜,危杰;[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范里;唐新宇;李家元;胡佑伦;刘世清;;[J];中国骨伤;2006年01期
董启榕,董天华,唐天驷,何广仁,吴德明,吴翼伟;[J];中华创伤杂志;1994年05期
付海亮,阎景龙,邹天彪,侯占江,夏景君,张志鹏;[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10期
王震宇,戴克戎;[J];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07期
王金熙,董榕,董天华,吴翼伟,桑士标;[J];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华富;王振强;房晓彬;张玉兴;王亚平;沈成华;田素魁;陈劲松;陈昱;;[J];中医正骨;2007年10期
程安源;安小刚;宋玉芹;;[J];临床骨科杂志;2006年03期
张雷;;[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黄富运;;[J];广西医学;2008年04期
郭舟桐;金玉香;李立新;王晓云;梁瑞;张鲁宁;;[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蒲涛;;[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6期
米健国;郭礼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马凯;马文龙;;[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年06期
宋永枝;陈双玲;;[J];中医正骨;2009年07期
董克芳;孙绍裘;田心义;;[J];中医正骨;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建武;马兴科;徐璞;田进财;;[A];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学习班讲义[C];2005年
薛建武;马兴科;张宏斌;张庆;;[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顾里庆;;[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如见;李钟;;[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占蓓蕾;叶舟;陈土根;王巍;;[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刘承伟;龚光耀;谭国兵;王春庆;;[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朱凤春;袁学松;;[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王伟;李永宁;刘洋;王根学;朱建国;;[A];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徐刚;;[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方俊武;黄品强;杨勇;;[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智;[N];湖南日报;2011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郭仲华;[N];健康报;2011年
马宁;[N];保定日报;2008年
汤宏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郭旭光;[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王明新;[N];大众卫生报;2003年
;[N];健康报;2001年
河北省唐山市
张威;[N];健康时报;2009年
吴官保;[N];大众卫生报;2002年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谷峰;[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勇;[D];山东大学;2012年
刘达;[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刘月驹;[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李智勇;[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于洋;[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沙勇;[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吴浩波;[D];浙江大学;2011年
李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侯志勇;[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戴雪松;[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年年;[D];浙江大学;2012年
尹一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杨剑;[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李东方;[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王雷;[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王立江;[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杨凯;[D];吉林大学;2012年
刘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徐宗联;[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曹振宇;[D];青海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x线透视手法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单位:鞍山市中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4【摘要】&
目的:观察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3年的疗效分析。方法:对93例术后3年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研究,对骨折类型、伤后何时手术、年龄、术后配合中药口服、下地时间、空心钉种类和数量、取钉后情况各方面因素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关系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年4个月,愈合率93.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7.4%,总体治愈率87.3%。结论:x线透视手法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术;空心加压螺钉
  自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使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79例。本文选择资料完整和随访时间3年以上病例93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男37例,女56例;年龄25-91岁,平均57.8岁;致伤原因:行走摔倒53例,骑自行车摔伤31例,车祸伤5例,坠落伤5例,其他3例;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型6例,型19例,型38例,型30例;按位置分:头下型54例(其中外展嵌插7例),头颈型18例,基底型6例,不详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8 d,平均8.28 d。
  1.2& 手术方法& 伤后行胫骨结节牵引复位(21例未行牵引)。在持续牵引条件下平卧于手术床,患肢膝下垫枕,保持髋关节屈曲30&。术前、术中用c型臂电视x线机进行影像监视,根据骨折情况行闭合手法复位,使骨折对位后股骨干内缘与股骨头骨距骨小梁形成的颈干角为160&。侧位片主要骨小梁与股骨颈位于同一轴心成180&角,证实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牵引。在股骨大转子下5 cm沿股骨颈方向平行钻入2-3枚直径2.5 mm导针,要保证偏下方的导针通过股骨骨距。若使用3枚导针则呈三角对称、平行排列于股骨颈内。切开导针尾部皮肤,依次钻孔,选择适当长度空心自攻螺钉拧入。螺丝钉尖端位于股骨头下0.5 cm,螺纹要通过骨折线。偏上的螺钉要加用垫圈,以防止股骨大转子松质骨塌陷。术后膝下垫枕平卧,外展中立位&丁&字木板鞋固定制动。要求病人半年后扶双拐下地,1年后,骨折愈合坚强再弃拐行走。
  1.3& 内固定材料& 空心钉直径7.0mm。多采用国产不锈钢钉,2枚固定者37例,3枚固定者56例。
  2& 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时间:3-4年5个月,平均3年4个月。有6例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3.6%,在骨折愈合的病人中有6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7.4%。该法总治愈率为87.3%。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并发内科疾病者30例,其中糖尿病1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股深静脉栓塞、高血压、冠心病、脑肿瘤各2例,骨折内固定不佳4例。
  3& 讨论
  garden分型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型(&型),随着型数的增大,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越高;骨折病人年龄越小、伤后手术时间越快,骨折不愈合、股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越低,反之发生率越高。一般男性较女性略多。术后病人扶拐下地时间最好是在半年左右,据统计少于半年时间其发生骨折不愈合率最高,病人扶拐下地时间为5-6个月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多。3枚空心钉固定者较2枚固定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较多,发生骨折不愈合率略少。中药的应用对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股骨颈骨折病人一般为气滞血瘀之证,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年龄大者应配以补血补气、补肝肾之药。方药以骨痛消为主方加减,红花15 g,桃仁15 g,赤芍15 g,天花粉10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熟地黄15 g,甘草15 g等,研末装入胶囊,每次3粒,3次/d口服疗效较好;术后取钉较未取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
  x线透视手法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目前在国内、外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方法[1]。其优点是手术方法简便,医源性破坏小。空心钉在股骨颈骨折处的有效加压固定作用,使骨折端取得很大的稳定性。较骨圆针、三翼钉、螺纹针等方法,大大提高了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本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有内科并发症者易出现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②garden、型股骨颈骨折的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gar den、型。③伤后距手术时间大于2周,骨折不愈合率加大。④70-80岁的高龄病人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大,由于骨折不愈合增加,相对发生股骨头坏死者减少。⑤3枚钉固定较2枚钉固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⑥应用中药对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较低。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x线透视手法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分析”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骨颈骨折全螺钉固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