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高中高度抑郁男孩 妈妈父母该怎样对待患重度抑郁的儿子?你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叶敏捷大夫本人发表
浙江抑郁患者诊后咨询温州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叶敏捷医生
状态:就诊后
找叶敏捷大夫就诊的叶***患者,成功报到报到来源 : 门诊疾病或症状 : 抑郁患者当前诊疗情况 : 用药、定期复诊/门诊小手术/其他治疗(备注:患者不用复查)就诊日期 :
有问题在这里留言,等待医生上线回复
状态:就诊后
我是她妈妈 她该不该开点药 具体什么情况我看她不想跟我说 出于隐私 我不敢太过问
状态:就诊后
有空的时候建议我一下我该做些什么啊
状态:就诊后
她约了8月23有点晚 我有点担心
状态:就诊后
她不让我看都带到学校去了&
状态:就诊后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状态:就诊后
麻烦叶医生有时间帮我看看 谢谢了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叶敏捷大夫的信息
儿童青少年学习注意力缺陷多动问题、厌学、拒学、茧居、情绪及成长相关心理行为问题;亲子冲突与亲子关系处...
叶敏捷,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 副院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 副院长/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
叶敏捷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心理咨询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医学心理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理卫生科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南昌大学二附院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心理科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临床心理科
抑郁症知识介绍
精神科好评科室
精神科分类问答17岁,抑郁辍学曾经在家不出门七个月,一直走不出痛苦,之后和我妈去城里找了个工作,就干几天,因为某种原因回来了,现在在家又20天了,很想出去,只有热闹才会分散一点痛苦。可我妈不去城里怎么找工作。我爸和我妈天天在家玩手机,还谈其他事,对他们来说不无聊,可对我来说就很痛苦,天天望着天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杭州17岁男孩刷社交圈刷出抑郁症 臭骂爸妈
何丽娜 徐康
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微信朋友圈。纵观朋友圈,90%以上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看看这些是种消遣娱乐,可我们绝不能忽视还有另一部分人,看完人家晒的幸福之后,他们真的会羡慕、嫉妒、恨。如果你是后者的话,建议你还是少看朋友圈,不然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疾病。昨天,杭州市七医院情感障碍科的董介正医生跟钱江晚报记者分享了他最近在门诊中碰到的患者故事,年轻人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加载中... 17岁的俊俊脾气暴躁竟是被朋友圈刺激到了一位患者是17岁的高中男孩俊俊(化名)。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即将结束,多数同学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学习,而俊俊天天呆在家里,一天24小时有一半的时间捧着手机上网,只有偶尔心血来潮时会拿起书来翻翻。爸爸妈妈看着儿子天天如此,就提醒了他几句,不料反遭俊俊的一顿臭骂。“我读的是普通高中,成绩平平,以后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学,即使上了大学读到毕业也是白搭,我对什么工作都没兴趣……。”儿子的话深深刺痛着父母的心。尤其是临近开学,儿子几次提出要换个苹果手机,可父母认为他现在手上的小米手机还很新,没必要换,不料俊俊竟因此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千方百计把儿子“哄”到市七医院,接受心理咨询。在医生的引导下,他们回顾了俊俊近来的变化。从小,他性格内向,成绩优秀,上高中后不久,他开始变得脾气暴躁,而且还渐渐表现出爱攀比的心态。起初,是攀比手机,他多次提出班里多数同学用的是苹果手机,自己的小米手机太寒碜。慢慢的,他什么都要跟人家去攀比,尤其是看到人家在朋友圈里晒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他就会生起闷气来,然后把气统统撒在父母身上,认为是父母无能才使他样样不如他人。另一位患者是28岁的全职妈妈,曾经的她也是个温柔贤惠的姑娘,但自从生完孩子以后,她简直就变了个人。因为双方父母来不了杭州,她只能放弃工作自己带娃,又因为全职妈妈的生活单调,她开始迷上刷微信朋友圈。看多了小姐妹晒的名牌包包、国外旅游等内容之后,她的心里就生出了一股无名火,她开始抱怨老公赚钱不多,不懂浪漫,也没有生活情趣,让她过着如今这种索然无味的苦日子。夫妻俩为此三天两头吵架。“这两人最终的诊断都是抑郁症,用上抗抑郁的药物及结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后,病情很快就有所好转。”董介正医生说,但大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经常刷微信朋友圈隐藏着刷出抑郁症的极大风险。他最近也在门诊中观察,发现一次门诊30位抑郁症患者中,竟有6人有刷朋友圈成瘾的倾向。性格敏感易嫉妒的人要少刷朋友圈其实,对于社交媒体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匹兹堡大学科技与健康系资深教授、媒体研究中心主任Brian A. Primack有过调查研究,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和抑郁症之间有着明显且直接的联系。比如,一周内访问社交媒体频率高的受访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频率低的受访者的2.7倍。而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受访者,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少的同龄人的1.7倍。研究者们还特别讲到社交媒体的危害之一,即暴露于社交媒体上高度理想化的“同龄人生活”,会导致妒忌心的膨胀,并错误地以为其他人都过着更快乐、更加成功的生活。董介正医生认为,这正恰到好处地点出了刷朋友圈的危害,有些人容易将人家在朋友圈晒的幸福放大,看到一顿大餐以为人家顿顿是大餐,一次旅游以为是人家经常去旅游,看着,比较着,无意间就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自卑郁闷感便油然而生。所以,董介正医生想劝年轻人一句,微信朋友圈“有毒”,少刷更有益身心健康,尤其是那些性格敏感或是本身有抑郁倾向的人,更有必要远离朋友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phoenixhong]
孩子是坠入凡间的天使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惋惜!17岁男孩刚被哈佛录取,却因抑郁症自杀……
惋惜!17岁男孩刚被哈佛录取,却因抑郁症自杀……
北美留学生日报每天优质海外新闻 百万留学生都在关注哈兰·库马尔 (Haran Kumar) 今年17岁,生活在美国密苏里州。他刚刚高中毕业,拿到了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offer,今年秋天就要去哈佛深造了。但是他却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17岁鲜活的生命。(图片来源:dailymail)最后一次有人看到库马尔是在美国当地时间6月14日下午1点20分,地点在他圣路易斯的家中。随后,他开着一辆银色丰田车离开。6月15日晚上,当地警察宣布发现了库马尔的尸体。警方在搜索的时候就表示,库马尔经常一个人前往公园,树林等幽静的地方。据外媒报道,库马尔患有抑郁症,并且一直都有自杀的倾向。确认库马尔死亡后,警方并没有对他的死因发表评论,只是在推特上发布消息说: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大家,我们找到了昨天失踪的那个孩子库马尔的尸体,发现时已经死亡。希望大家能够为这可怜的孩子和他的家人祈祷。在此,我们对所有在搜寻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图片来源:dailymail)库马尔最近才从百汇西高中(Parkway West High School)毕业,打算在秋季开学时去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图片来源:dailymail)他曾在当地媒体的采访中表示希望以后专心学术研究,成为一名计算机教授。他说:我初中的时候就想以后从事计算机行业了。我做过一段时间实习,也参加过学术项目。然后我发现我更喜欢静心做学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我更适合走学术研究的路线,而不是做产业。(图片来源:dailymail)但是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花季少年却永远离开了我们,究其原因,抑郁症才是真正的杀手!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病发率正在逐年上升。美国药物滥用与心理健康服务局(U.S.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stration)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美国12-17岁青少年中有大约13%的人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出现过一次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而2006年的时候,这一比例不到8%。(图片来源:google image)在2016年,18-19岁的青少年群体出现过至少一次严重抑郁症病发症的比例超过11%,2006年的这一比例为9%-10%研究还发现,在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中,有将近60%的人并未接受任何治疗。家长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问题,即便是发现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图片来源:google image)青少年的抑郁症很容易被误认为思想品德或者个性问题,从而难以被准确识别。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心情抑郁;易怒;对大多数活动的兴趣下降或无感;体重或胃口出现严重变化;睡眠变化;情绪起伏大或精神萎靡;疲倦或精神不振;感到自责或自我贬低;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如果这些症状连续两周出现五种或者五种以上,患者可被定义为患有抑郁障碍。(图片来源:google image)如果家长朋友发觉孩子有抑郁的表现,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倾听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有抑郁倾向时,可以选择问孩子一些温和的问题,在不加以批评的情况下用心倾听。主动了解确认孩子的想法。(图片来源:益修学院)询问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往往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全线退步,及时和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沟通,看他们是否也注意到孩子的这些变化。约见医生约见医生可以排除一些身体原因,例如某种药物的副作用。了解家族病史。和许多其他心理疾病一样,抑郁症也具有家族遗传性。寻找心理医生研究表明,遭遇心理健康障碍时采用理疗搭配药物治疗的组合方案往往效果最佳。如果抑郁症患者不对抑郁症加以治疗,一个主要的风险是自杀身亡。制定与学校合作的方案。如果你的孩子被正在被抑郁症折磨,在学校附近找一位心理医生并且让孩子和学校签订保密书,这样一旦孩子面临健康危机,学校可以合法地联系你。为自己找一位心理咨询师。家长朋友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这就和坐飞机一样,你先得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再给孩子戴上。另外,如果孩子谈及自我伤害,一定要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因为很多时候的确很难区分孩子是真的有自杀倾向还是说说而已,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严肃对待!近年来,因抑郁症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种事离我们很远,但实际它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小编真心祝大家健康,平安。最后,这是库马尔和家人的合照,让我们一起为这可怜的孩子以及他的家人祈祷。愿他在天堂不再遭受折磨。ref:https://nypost.com//missing-teen-bound-for-harvard-found-dead/https://cn.wsj.com/articles/CN-LIF-42http://www.canadaae.net/zhonghenews/17881.html
信息过载年代的干净阅读17岁男孩不愿去学校 离异母亲愁出“心病”(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7岁,正是好好学习备战高考的年纪,可是男孩童阳却不愿意去学校,整天窝在家里;他给母亲写下保证书,正常情况下一定去学校,可第二天他又反悔了;一天,他母亲半夜醒来,发现他在卧室里擦地、擦家具……
原标题:17岁男孩不愿去学校 离异母亲愁出“心病”(图)
心理老师:频繁转学对孩子成长不利,而家长也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17岁,正是好好学习备战高考的年纪,可是男孩童阳却不愿意去学校,整天窝在家里;他给母亲写下保证书,正常情况下一定去学校,可第二天他又反悔了;一天,他母亲半夜醒来,发现他在卧室里擦地、擦家具……孩子这是怎么了?近日,记者接到童阳妈妈红梅打来的求助电话后,联系了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老师金玲花,一起去见红梅和童阳。一番交流后,金玲花表示,目前童阳已经有了抑郁倾向,急需做心理辅导。其实,在金玲花看来,不仅童阳需要做心理辅导,红梅也有必要去做心理疏导,“离异后一个人带孩子”,压力太大了,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如果不做疏导,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妈妈的担忧孩子这是咋了?大半夜擦地擦家具红梅向记者求助,是因为她按照保证书的约定,在童阳不去学校的情况下,没收了手机。可没想到,她没收了手机,童阳还是不愿意去学校。这让她很是纠结,不知道该怎么把手机还给孩子,“不还手机,担心孩子跟外界断了联系,直接把手机还回去,在儿子面前又没有威信了。”见了面,红梅一再叮嘱记者和金玲花,只可说是她的朋友,不然童阳会不高兴。说着,她掏出童阳的手机,给了金玲花。随后,她又拿出前几天和儿子写好的一份保证书,保证书上写着,除身体不适外,只要是正常情况下,一定要去学校。如果不去学校,家长将没收所有电子产品等字样。这份协议是日写的,但童阳并没有遵守约定,次日,红梅就没收了手机。被没收了手机,童阳还是不愿意去学校。红梅说,这几天,孩子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论她怎么敲门,孩子都不给她开。只有晚上她睡下后,孩子才悄悄出来上厕所或者吃点东西充饥。让红梅不敢给手机的原因不止这些,最让她觉得忧心的是,日凌晨3点左右,她醒来发现孩子没睡,在自己的卧室里,又是擦地又是擦家具的,“以前他很少这样,突然有了这些行为,说实话,我挺紧张的,也有些担心,孩子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据红梅说,童阳一岁时,她就离了婚,这些年,一直是她一个人带儿子,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她总觉得不能亏待儿子,让他去最好的学校、去最好的学习环境等,她一发现孩子不适应或者有其他不好的潜在表现,就赶紧给孩子转学,从初中到高中,转过两三次学校。有一次,仅仅是因为童阳留了长头发,就转了学。目前,童阳在省城一所高中学习,最近一个月,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不愿意去学校。“他跟我说,上课时间不发愁,最愁的是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心理老师分析孩子成了妈妈的“心病”听了红梅的讲述,金玲花要求单独跟童阳聊聊。童阳的房门半开着,红梅进去说,她的一个好朋友来家里串门,此时,童阳正戴着一个大耳机坐在床上。近半小时后,金玲花从童阳的屋里走出来,童阳也从屋里走了出来。约米八的个子、只穿着短袖短裤的他,看上去有些羞涩腼腆。记者跟他打招呼,他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现在,孩子去不去学校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孩子现在已经有了抑郁倾向,急需去做心理辅导。”金玲花有些担忧地告诉红梅,频繁转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无论什么环境,孩子都要和别人相处接触,可是,孩子还没有交到知心的朋友,就已经换了另一个地方,因为没有处得来的同学,他就极有可能不想再去学校。而且,这些年来,红梅一个人独自带孩子,自己给自己压了太多的担子。不仅累,也有很多委屈和痛苦,这些负面情绪没处宣泄,就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大概一周后,记者再次和红梅取得了联系,得知她和童阳都还没去做心理辅导,目前,童阳还是窝在家里,她也向单位请了假,每天呆在家里,想着如何跟儿子斗智斗勇,“我还是希望他能尽快去学校。”(为尊重当事人隐私,红梅、童阳均为化名)○小测试你是一名合格的家长吗?1、当众批评孩子;2、很少去表扬孩子;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4、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5、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6、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7、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8、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一致;9、常在孩子面前吵架;10、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11、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以上问题——A、如果您选择肯定了一项,应该马上加强学习了;B、如果您肯定了两项,就必须警惕了;C、如果您肯定了五项,就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的前程。○延伸采访五种家长让孩子难度青春期离家出走、情绪低落、精神分裂……近些年来,有关孩子的类似新闻越来越多。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把握好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是正确引导孩子的关键。但是,一些家长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其做法反而把孩子引向了不正确的方向。根据自己接触过的个案,金玲花做出了一些分析:第一种,不会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家长。家长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愤怒等表现出来,有的甚至直接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被动地接受了这些负面情绪,由于年龄小,自己也不会处理,长期压抑之后,特别容易得抑郁症。第二种,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没有实现,就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种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能听从家长,家长怎么安排孩子就怎么做,很乖、很内向、也很自尊。但是等到孩子长大,青春期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想法与父母一致还好说,一旦不一致,这个孩子要么不堪重负,垮了,要么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说离家出走。第三种,包办代替了所有的事务。孩子只会学习,除了学习以外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学习好就行。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到了社会上会不适应。第四种,过分要求完美。对孩子特别严苛,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即便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一点小成绩,家长也会说,你还是有很多不足,差得远呢。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最后得了强迫症。因为家长过分要求,所以这种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谨小慎微,总是不自信,时间一长就会发展成强迫症。第五种,只顾挣钱,忽视了孩子精神层面的关爱。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要什么给什么,就没有其他责任和义务了。结果有很多家庭,家长很有钱,很有地位,孩子的精神层面却得不到关爱。这样的孩子好多沉迷于网络,有很多问题行为。这个时代的家长病“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他好,他怎么就不能理解呢?”“我真不知道他想要啥,想要怎么样!”……我们经常听到有父母这样抱怨。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唯一的孩子,承载着整个家庭的爱和希望。但很多家长的共同点是不懂孩子的心理,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一些家长总是不信任孩子。”金玲花说,比如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考试会得第一,在不相信之后,就会拼命找证据,去证明自己的孩子在撒谎。还有的家长怀疑孩子爱偷钱,会搜孩子的衣服、裤兜。“因为家长不信任,孩子就做让家长不信任的事。如果家长相信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孩子肯定会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一个撒谎的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撒谎的孩子。”金玲花把两句话送给家长,第一句,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这是首先要认识到的问题。第二,爱孩子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爱和信任就是最好的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该怎样对待患重度抑郁的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