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炎怎么治愈?

当前的位置: >
> 周围神经炎
购药推荐:、
您可能还关注
周围神经炎相关疾病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 全科医疗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1821|回复: 83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阅读权限5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刚才看到 我们版块有位爱友发了一个帖子,是关于面瘫的,不过这个病人就是这两三天的事,今天问他已经好了。打了三天针,就好了,这样的情况不多见,所以我忍不隹和爱友们一起分享分享我的过喜悦的心情!
&&患者男、三十四岁,诉因骑摩托车吹风后嘴角稍有点歪,漏风、流涎两天就诊。查BP120/75 mmHg&&P80次/分
嘴角稍微有点向右歪,舌尖稍向右歪,左边颞部有点疼痛,既往有左边蛛网膜下腔外伤性出血史5年前发生过一次相同部位的面神经炎病史,说开始吃一些中间有蜈蚣的中药、吃了好多天都没有好,后来打了几天屁股针,有一支是红色的那种,我说,哦,那个应该是VB12,我拿给他看,他说是的。
& &&&我说你这个陈旧性的、复发性的要打5到7天的针,并告诉他做热敷、还可以用黄鳝血来涂,他说现在没有黄鳝,只好做罢,处方如下:
& &&&20%甘露醇250x1/2
& &0.9%N.S& &&&100.0
& &头孢噻肟钠3.0
&&D.X.M10mg
&&5%G.N.S& &100
川芎嗪注3支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x1/2
以上分组静滴
VB1 1支加VB12&&2支肌注
& &第二天,如任何改善,静滴处方同上,因肌注疼痛,肌注处方改服药:VB1& & 3#&&T.I,D& & 大活络丸& &1#& &&&b.i,d
地巴唑(后来店里没有了,没有拿)
& & 问他有没有做热敷,说没有,我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既可以做热敷又可以增加药效的办法:用输液是用来加热的一次性的加热袋,里面有远红外陶瓷粉,一遇到空气就可以发热。温度30C左右,热力维持4小时,然后我将尼美舒利片一粒,6542--2片, 氢溴酸高乌甲素片2片,DXM2#&&碾粉,打针的时候就放到左颞侧,用刮胡刀片剃掉一些头发。再用一个一次性的加热恒温袋粘贴在皮肤上。
& & 第三天打点滴处方同上,自行要求信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并继续用上药热敷,
& &第四天没有打针,因为是隔不远的邻居,我问他,他说已经好了!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谢谢!!!
+1感谢您的支持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你当前没有登录,分享无奖励哦!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本帖最后由 魏仁辉 于
00:52 编辑
请大家把临床中对面神经炎的诊断,或者治疗心得,或者病例发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学习学习,只要有具体病例,言之有物,一律加专业积分奖励哦!
& && && && && &请大家不要再开新贴,直接在后跟贴讨论,
&&对这个病症深有体会?还是最近碰到这样的病人?要不你来先发一个病例或者过程,哪怕只是一个药物配伍的心得,一样积分奖励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闪光点,最起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黄金搭档(药物配伍的心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共同提高!
& &&&一个一个病症的学;一个一个病症的复习;一个一个病症的应用,名医就在我们中间 !请勿潜水也拒绝灌水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   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   4.肿瘤(约5.5%:   5.神经源性:约13.5%,   6.创伤性:   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9.血管机能不全;   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编辑本段分型
  &&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编辑本段预防
  1.多食新鲜蔬菜、粗粮、黄豆制品、大枣、瘦肉等。   2.平时面瘫患者需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   3.需要多做功能性锻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   4.每天需要坚持穴位按摩。   &&坚持穴位按摩
5、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有条件的话,做些足底按摩。   6.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7.面瘫患者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8.用毛巾热敷脸,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   9.初期使用由麝香、天麻等组成的面瘫纠正散,恢复很快。
编辑本段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
  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下表显示面神?煌?a href=&#&&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编辑本段常规检查
  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检查眼裂大小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以上治疗方法比较复杂,目前也有一些比较方便的贴敷药物如面瘫康等,可酌情选择治疗。   (三)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60例(95%),显效40例(0.5%)无效36例(0.6%),有效率达到95.5%[19]。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   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例(49.7%),显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无效47例(6.9%),总有效率93.1%[26~28]。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1 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1 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面肌瘫痪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痊愈26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0·6%[31]。
编辑本段面神经麻痹患者眼睛护理方法
  1.晚上睡觉前可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等涂眼,使暴露的角膜有眼膏与空气隔离,避免干燥和污染。也可使用专用眼罩,以减少角膜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预防感染。   2.经常给患侧眼睛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如3%角膜宁或润舒等,以保持角膜表面的湿润并预防感染。   3.眼部症状严重时,应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如睑缘缝合术等,待面瘫治愈后,再行拆线。
编辑本段自我按摩
1、枕额肌额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弛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
  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
  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编辑本段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
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编辑本段饮食保健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可以补虚扶正 、祛痰,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 成稀粥,温服。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 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 晚食鱼喝汤。可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可以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 力者。
6、参枸莲蓉汤
  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2克,肉莲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 2枚,煎汤取药汁服,口服2—3次。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效用。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插进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添加薄荷粉,调勺,再连续炼于不粘 手时,本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效用,对付忽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用。
编辑本段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在急性期应当适当休息,注意面部的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吹冷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局部护理
  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水温50-60度,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用力应轻柔、适度、持续、稳重、部位准确。患者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动作训练:进行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日2-3次,每次3-10分钟。
3、营养支持
  饮食应营养丰富,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禁烟戒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药物应用
  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服用泼尼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等副作用。避免在此期行创伤性大、刺激性强的治疗,易减轻对患侧肌及神经的损害。出现咽部感染时应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治疗。
5、眼部护理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减少用眼动作。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并用抗生素滴眼,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6、口腔护理
  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
7、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编辑本段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颅内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多种原因病变累及面神经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前者不同,不是本节讨论的对象。面神经麻痹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发病率高达42.5/10万·年,预后多良好。一般起病迅速,在几小时至1~2天,面肌麻痹达高峰,持续1~2周开始恢复,3个月不能完全恢复者,则会留后遗症。
编辑本段临床4大表现
  1.多数面神经麻痹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2.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3.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4.面神经麻痹病人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本帖最后由 wangsuxu 于
06:57 编辑
一般的面瘫经我治疗多是7----14天痊愈,肌注弥可保500微克一天一次,口服大活络丸和地巴唑。(用黄酒送服)。然后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该法我用了十几年来,治愈率是百分之百!!!!!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内服牵正散加丹参、板兰根、黄芩,取其养血祛风通经络、辅以清热解毒
阅读权限10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肌注 B1+B12 乌体林斯&&静滴 地米 阿昔洛韦 川芎 口服 地巴唑 2:电针 阳白、下关、地仓 翳风加红外线 面部肌肉段练
感谢分享,要是有具体病例就更好了!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还是按发病过程治疗,急性期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中期针灸效好,超过一年半病情的治疗有困难.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9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取生姜末、附子、蓖麻子各3克,冰片0.3克共捣糊状左歪贴右,右歪贴左。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前一段时间我也遇到两列此类病人其中一列较重给予静脉注射的病毒唑和地塞米松及外用牵正散药膏加热敷,肌注弥可保QD。另一例较轻单用的弥可保和大活络丹。疗程都在7-14天。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10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 & 请问用针头割怎么割呀?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这个病急性期最好不要行针刺治疗,牵正散加营养神经挺好!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2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从而加重神经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乳突等部疼痛,并出现周围性面瘫,目前多主张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消肿为主,辅以B族维生素、氯苯氨丁酸、理疗、功能锻炼等
甘露醇治疗++++++++++超短波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三素一促加针灸7天治愈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回复&&wangsuxu
& & 请问用针头割怎么割呀?
刘聪宁 发表于
针头是有斜面的,你试一试就知道了!!!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不好治了啊 这个病
阅读权限2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可以试试杏林集叶那个方子,,用老鹳草煎水外洗内服
感谢分享,希望再接再励
阅读权限2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半月前接诊一例,症状比较轻,予以口服VB1.VB12.地巴唑.丹参片一周,再予以中药牵正散,一周已愈。
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 & 割的出血吗?
阅读权限10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 & 哦。谢谢。还有一点不明白的就是7天割一次,7到14天就痊愈,也就是说患者一般不到一疗程就好了吗?也无需要再割一疗程了吗?
阅读权限2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发病半月以内的病例治愈率100%,每天一次患侧阻滞,一般十次左右治愈。对时间长者延长治疗次数,也能明显缓解或治愈。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本人也有好几个成功病例,都是中西结合治疗。针炙疗法早期应用,加热敷。治疗原则改善血循环减面神经水肿和消炎,急性期按患者情况给适量强的松,地巴唑解面肌痉。中药用牵正散。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我认为不拖
吊头孢有什么用处
它是病毒引起的
阅读权限9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曾经治疗一例面瘫发病三天的病人,嘴角歪向对侧,用蜂毒注射液,一次10mg,qd.患处穴位注射,连用一周,患者痊愈。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2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本帖最后由 7124 于
16:06 编辑
一般病毒引起的输 阿昔洛韦& &低佑加地米&&肌注 VB1 B12&&口服&&地巴唑&&西咪替丁&&B1
不是病毒引起的输& &低佑加地米& &胞二林胆碱
另外有眼睛闭不上的 用红霉素眼膏
中药牵正散不错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早期:甘露醇,地米,利巴,头孢拉定
& & 小电流电针地仓透颊车,远取双侧合谷
& & 外旉三生散(醋调)
& & 中药小续命汤合牵正散
晚期:B1& &B12& &甲钴铵 654& &地巴唑& &大活络丸
& &&&针地仓,颊车,翳风,合谷,
& &&&外用三生散加全蝎细辛,TDP灯热射
有一点要说的是,发病初期地米用量一定要大,冲击三天就行了,多用反又不好。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回复&&wangsuxu
& & 割的出血吗?
我们农村 发表于
一定要出血,然后用凉水漱口!
阅读权限5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回复&&wangsuxu
& & 哦。谢谢。还有一点不明白的就是7天割一次,7到14天就痊愈,也就是说患者一般不到 ...
刘聪宁 发表于
首诊算第一次,第七天算第二次,第十四天不就第三次了吗???可以掰手指头数数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谢谢,数学没学好。 呵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早期的话一般还是建议消除神经水肿,还有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上面的同仁西药方面也用的差不多啦。不过中西结合的话会好的快些:一般我们这里用中药的话,用还阳补五汤加减,疗效也挺好的。黄芪,川芎、地龙、桃仁、红花、赤芍、归尾、蜈蚣、丹参、全虫。
此药方来治疗脑梗效果也是刚刚的!!!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10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个人应用灸法效果不错,具体方法是丝竹空延长线于目外眦延长交点处用三棱针挑出血后,用隔姜灸法灸3-5壮,隔日一次,一般10天以内就会痊愈。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120
三天治愈一例面神经炎
这个病发病初期,用地米,甘露醇减轻神经根水肿消除症状。抗生素抗病毒药作病原治疗。肌注b1b12营养神经。至于热敷用在楼主的病人身上肯定效果好,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人是因为受了风寒,加上病人年轻,体质好,所以疗效很好。
& &但还是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没有这么快好的。病人的体质不同疗效不一样。后期的治疗可以针灸,理疗,服中药,但不是每个这样的病人都用牵正散的,就象二十八楼说的补阳还五汤对于发病时间长的病人来说肯定适宜些。
您的发言很精彩,希望再接再厉!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业精神病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