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钟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⑦
让清洁美丽世界为文明添彩
日08:16&&&&来源:
原标题:让清洁美丽世界为文明添彩(钟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⑦)
  国际社会当携手同行,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托和归宿。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回望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技术的飞速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而粗放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发出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因为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受到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
  气候变化带来的现实威胁近在咫尺。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一些传染病加速传播……2016年,因突发性自然灾难而流离失所者多达2420万人,是冲突和暴力所造成的人数的3倍。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日公布的报告指出,在2000年至2016年间,气候灾难增加了46%,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此前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16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期。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任务。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日前在德国波恩结束,中国作用备受瞩目。坚定落实《巴黎协定》,信守减排承诺;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倡议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全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正“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今对生态文明建设又有更深入领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绿色转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创新发展思路,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将是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成就显著: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核电在建规模为全球首位。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产能合作、南南合作等平台,中国积极推进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中国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也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道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国际社会当携手同行,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只有在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精彩。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世界关注.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森林面积锐减.生态严重失衡.人类污染和破坏地球及生物环境.就是自毁家园.我们不能虚妄地去“征服 和“战胜 .更不能狂妄地去“消灭 和“铲除 .而要精心地加以保护.只有大家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清洁生产.绿色开发.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2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世界关注。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森林面积锐减,生态严重失衡。人类污染和破坏地球及生物环境,就是自毁家园。我们不能虚妄地去“征服”和“战胜”,更不能狂妄地去“消灭”和“铲除”,而要精心地加以保护。只有大家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清洁生产,绿色开发,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应如何利用自然。
(1)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2)第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此,我们利用自然时就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要对自己的活动带来的后果作出科学的预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第二,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可抗拒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在利用自然时,我们必须正视自然规律,而不能盲目地去“征服”和“战胜”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给后代的发展造成危害。 解析: 审清题意,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全部有效信息,是做好材料题的关键。材料中,“我们不能虚妄地去‘征服’和‘战胜’,更不能……”主要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1)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2)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湖南新邵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综合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贵州省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1)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2)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气温再上升 5°C,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_凤凰网科技
气温再上升 5°C,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家纷纷开始担忧,担心 40 年后等冰层消融,就只能在可口可乐的包装上看到北极熊了。
原标题:气温再上升 5°C,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
上周从北京来广州出差的何先生,落地广州就感慨道:“我是来避暑的”。 在过去的两周里,他每天在气温 36°C、湿度高达 95% 的环境下行走。干热好歹是干爽的,而被湿润空气包围着的湿热,则是另一种桑拿式的、变态的难受。
▲ 图自视觉中国 换个角度说,他其实是在为 70 年后的生活作预演。因为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本世纪末,华北平原或将因为极端热浪而变得不宜居。报告中表示,在「湿球温度(湿度 + 温度组合后的温度)」达到 35°C 的情况下,人类将无法在户外存活超过 6 小时。 而根据 MIT 的建模推测,在气候变化和农业灌溉的作用下,2070 年到 2100 年,在华北平原和东部沿海城市(比如青岛、日照、烟台、上海和杭州),各地的湿球温度将多次超过「致命临界值」35°C。
▲ 图自 MIT 可怕吗?但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在大连,由于连日持续高温,往年 25°C 的海水今年升温接近 10°C,大量海参被「热」死,整个养殖产业经济损失约 68.7 亿元。 2018 年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的数据统计称,自 1951 年以来,我国的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 10 年升高 0.24°C,比全球平均增幅还高。其中,北方地区的升温明显比南方高;而极端高温事件自 1990 年代以来明显增多。 与此同时,一波异常烫手的全球热浪也在上演。 罕见高温 32°C 的北极圈 7 月 31 日,severe-weather(严重天气) 网站发现,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最北端 Banak 录得罕见高温 32°C——这个地方以往的夏季平均温度只有 8°C 至 12°C。
▲ 图自 severe-weather 网站 大家纷纷开始担忧,担心 40 年后等冰层消融,就只能在可口可乐的包装上看到北极熊了。
▲ 图自 New Yorker 放心,32°C 的高温暂时伤害不到北极熊。事实上,Banak 离北极极点尚有 350 英里(约 563 公里),并不是北极熊的生活区域。而以往北极圈也有某些地区在夏季突破 30°C。 据较权威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数据显示,暂时北极圈内北纬 80 度以北的地方,温度仍然在历史均值的正常范围内。
▲ 图自丹麦气象研究所,红线部分为今年数据 但全球变暖对北极的威胁是确实存在的。今年年初,北极的平均水温比正常水平高出 6°C;而格陵兰岛有超过 61 小时处于冰点之上,比 2017 年多出 3 倍,吓得科学家们直呼「不寻常」。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报告称,北极地区的变暖趋势比地球其他地区要快得多。而 NASA 的气候变化研究显示,北极的海冰正以每年 13.2% 的速度在消融。
▲ 图自《卫报》 北极熊的处境仍然危险。 急需「消暑指南」的欧洲 北极圈往南一点点,整个欧洲都因突如其来的「热带生活」而措手不及。 8 月 4 日,葡萄牙中部和西班牙西南部的温度逼近 47°C。当地气象局预测,这两个国家很有潜力会打破欧洲 48°C 的最高温记录。4 人在西班牙因热浪致死,而希腊、葡萄牙和瑞典的森林大火来势汹汹。
▲ 热到麋鹿也要到下水乘凉 见惯了阴雨绵绵的英国,在这个夏天动不动就迎来 30°C,部分地区还创下了 50 天没下雨的历史记录。而因高温导致沥青融化,芬兰和德国的一些路段只能暂时封闭。
▲ 图自 northnews.co.uk 大部分芬兰人家里都没有安装空调,一家连锁超市于是邀请了 100 位市民去店里睡觉。而为免高温地面烫伤狗狗的爪子,瑞士警方给警犬穿上了鞋子。 瑞典的最高峰原本是凯布讷山(Kebnekaise)的南峰。但在 7 月期间,南峰有多达 4 米的积雪消融,现在它已经将「最高峰」的荣誉拱手相让给北峰。
▲ 图自《卫报》 高温影响的还不只是陆地,欧洲的河流湖泊等温度都比平时高出至少 5°C。波兰提醒游客不要在波罗的海游泳,因为一种有毒的藻类正疯狂生长。而由于水温过高无法用以冷却,法国只能暂时关停 4 座核反应堆。 往日热情拥抱紫外线的欧洲,今天都在认真学习防晒和消暑指南。
▲ 图自 upi.com 来自牛津大学的气候模型师 Friederike Otto 在研究这种异常后发现,气候变化使欧洲极端高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之多。 野火烧不尽的北美洲 另一边,美国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在西部是扑不完的野火,而东部则是脾气暴躁的飓风 Beryl 和 Chris,带来倾盆大雨、洪水和停电。 录得过 52°C 的加利福尼亚,这个夏天成了「燃烧的加州」。加利福尼亚州林业和消防部门表示,目前山火蔓延的范围已经达到 20 万英亩(约 800 平方公里)。其中最猛的一场山火摧毁了超过 1500 座建筑物,并造成 6 人死亡。
▲ 图自法新社 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热浪加上高湿度导致数十人死亡。理应是雪橇犬之家的西伯利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异常高,甚至有超过 5 天气温超过30°C。而野火也同样袭击加拿大。 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极端高温和干旱让森林变成极好的易燃物。而北半球的变暖速度比地球整体要快,那里的森林正以近 10000 年未见的速度燃烧。
▲ 7 月 23 日,希腊野火火势过猛,封路导致车辆堵塞,图自 CNN 热上加热的亚洲 7 月的东南亚是被暴雨所包围的。 老挝一座巨型水坝因为持续暴雨而坍塌,50 亿立方米水迅速淹没 7 条村子,接近 7000 人无家可归。菲律宾的连日暴雨直接让多省份宣布进入灾难状态,柬埔寨和越南也是一片洪水。 日本迎来 30 年来最严重的一场自然灾害,暴雨、洪水和山体滑坡之中,超过 200 人因此丧生,过万房屋被摧毁。
▲ 图自法新社 暴雨过后又是高温酷暑天气。 7 月 22 日,日本在埼玉县录得破纪录的 41.1°C。官方数据显示,这轮热浪已导致超过 5.7 万人中暑入院,他们因此郑重建议「纯爷们」出门也打伞。
▲ 图自 Newsweek在遭遇了十几天持续高温后,韩国首尔也在 7 月 31 日录得 38.3°C,创下最近 20 年来的新高。韩国政府正准备将炎热列入自然灾害的范畴。 「集体发烧」的背后,气候变化再也无法开脱 受大西洋暖流和高压天气等多因素影响,每年的高温、山火和暴雨等现象,其实都是夏季常规的一部分。但科学家们表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正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 图自 Quartz 《自然》杂志的报道称,科学家们已经对 2004 至 2018 年全球共 190 起极端天气事件进行了「归因研究」。他们发现,其中约三分之二的事件中,研究人员都认为全球变暖增加了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 Elena Manaenkova,对最近的极端天气事件丝毫不意外: 2018 年正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我们正在经历的极端高温事件,与我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预期一致。 这不是未来才会出现的情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而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这些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越来越高。知乎网友 @捷克甜糖 认为: 媒体总爱说「百年一遇的洪水」、「百年一遇的高温」,而事实是,这些「百年一遇」在今后的 100 年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 图自《金融时报》 现在,媒体正呼吁去年带领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特朗普,为极端天气等恶果负起的责任。 2015 年通过的「巴黎气候协定」,目标是要将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 2°C 以内。中国、美国和印度正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 3 个国家,而美国的退出协定,显然是给气候变化增加了另一个不安定因素。
▲ 图自凤凰新闻 而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发布的「气候成绩单」来看,2017 年全球的各项指标都不甚乐观:大气层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均破纪录,其中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浓度为 405ppm;
全球平均海面温度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海平面的上升也在破纪录,甚至在加速;
南北两极的冰层继续变薄消融,其中 2017 年北极海冰的年度最大值,是近 37 年来年度最大值里最小的。
再不注意减少碳排放,人类的未来不敢想象。
▲ 北极海冰的厚度变化示意图,图自 @ZLabe 8 月 1 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可能是今年以来最长的一篇报道,以长达 18 个月的追踪和超过 100 次的采访素材支撑重现
年,人类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关键 10 年。 它的前言,似乎也是对我们未来的预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升温超过 1°C 。 「巴黎气候协定」希望将升温控制在 2°C,那样人类只需要面临热带的一些珊瑚礁死去,和海平面上升几米。 升温 3°C 时,北极的森林和大多数沿海城市都会不复存在。 升温 4°C 后,欧洲将永远干旱,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部分地区会以沙漠为主,美国西南部将变得不适合居住。 到 5°C 的时候,一些气候科学家警告称,这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题图来自《卫报》
游戏迷 ChinaJoy 朝圣之旅:它们比小姐姐更好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61391
播放数:2984
播放数:886
播放数:164404> 【答案带解析】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
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C.欧洲殖民扩张
D.资产阶级革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要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最终导致工业革命的产生。工业革命是以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的,尤其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从而加大了煤和钢铁的需求量。煤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故选B。
考点:人教版九年...
考点分析:
考点1:“蒸汽时代”的到来
& &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 &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 &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知识点拓展
一P.88、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经验和技术。
二、P.88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国家:英国。
& & & & & 行业:棉纺织行业;★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三、过程:棉纺织业(珍妮机)→冶金采矿业→动力革新(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运输业(★P.90史蒂芬孙的“旅行者号”机车、富尔顿的蒸汽轮船)
四、特点:部门相互促进,一国扩展到多国。
五、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理论。
六、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冶金采矿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七、进入的时代:P90★“蒸汽时代”
八、扩展:英国→欧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九、完成:时间:英国1840年前后;美国和法国19世纪中期。
& & & & & 标志: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工场
十、★★★P.90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社会面貌变化:
①经济上近代化:商品经济成为主流,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彻底战胜封建主义;机器代替手工,城市化加快。
②社会关系:产生新的对立阶级和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③世界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相关试题推荐
“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此喻指英国(
)A.垄断贸易
B.成为海上霸主C.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 
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对“三角贸易”表述正确的是(
)① “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美洲→非洲→欧洲② “三角贸易”的罪恶还在于把黑人当成商品③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④ “三角贸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对人性的认识和对人权的主张,席卷了整个18世纪的欧洲”,这场思想运动最终演变成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这些革命行动包括下面的(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十月革命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带进“蒸汽时代”,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②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③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④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世界大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D.①③④  
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结果,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2)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大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填“可控”或“不可控”).太阳能是一次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3)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倡议,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活动时间是3月31日20:30-21:30,得到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但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广州电力用户大约400多万户,以每户仅有100W照明灯为例,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便可达到4×105&kW?h.目前,我国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意味着关灯一小时,可以节约148t标准煤.假设这些煤完全燃烧,可放出4.44×1012J热量.(已知: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4)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低碳生活”(即减少生活中保温气体尤其是CO2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追求,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1)开发新能源;(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童言稚语:妈妈带着小倩去玩滑梯,小倩很快就爬到了滑梯的顶端。就在她下滑的时候,小倩突然大叫到:“妈妈,不好了,我的屁股着火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讲,小倩有“着火”的感觉,是&&&&&&&&&&&&&能转化为内能的结果,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来实现的。(2)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大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的(填“可控”或“不可控”)。太阳能是&&&&&&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3)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倡议,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活动时间是3月31日20:30-21:30,得到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但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广州电力用户大约400多万户,以每户仅有100W照明灯为例,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便可达到_______ kW·h.目前,我国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意味着关灯一小时,可以节约_______t标准煤.假设这些煤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J热量. (已知: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4)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低碳生活”(即减少生活中保温气体尤其是CO2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追求,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1)&&&&&&&&&&&&&&&&&&&&;(2)&&&&&&&&&&&&&&&&&&&&&&&&。&
(1)童言稚语:妈妈带着小倩去玩滑梯,小倩很快就爬到了滑梯的顶端。就在她下滑的时候,小倩突然大叫到:“妈妈,不好了,我的屁股着火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讲,小倩有“着火”的感觉,是&&&&&&&&&&&&&能转化为内能的结果,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通过&&&&&&&&&&&的方式来实现的。(2)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大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填“可控”或“不可控”)。太阳能是&&&&&&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3)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倡议,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活动时间是3月31日20:30-21:30,得到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但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广州电力用户大约400多万户,以每户仅有100W照明灯为例,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便可达到_______ kW·h.目前,我国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意味着关灯一小时,可以节约_______t标准煤.假设这些煤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J热量. (已知: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4)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低碳生活”(即减少生活中保温气体尤其是CO2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追求,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1)&&&&&&&&&&&&&&&&&&&&;(2)&&&&&&&&&&&&&&&&&&&&&&&&。
(1)童言稚语:妈妈带着小倩去玩滑梯,小倩很快就爬到了滑梯的顶端.就在她下滑的时候,小倩突然大叫到:“妈妈,不好了,我的屁股着火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讲,小倩有“着火”的感觉,是&&& 能转化为内能的结果,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来实现的.(2)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大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的(填“可控”或“不可控”).太阳能是&&&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3)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倡议,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活动时间是3月31日20:30-21:30,得到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但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广州电力用户大约400多万户,以每户仅有100W照明灯为例,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便可达到&&& &kW?h.目前,我国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左右,意味着关灯一小时,可以节约&&& t标准煤.假设这些煤完全燃烧,可放出&&& J热量.(已知: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4)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低碳生活”(即减少生活中保温气体尤其是CO2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追求,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1)&&& ;(2)&&& .
(1)童言稚语:妈妈带着小倩去玩滑梯,小倩很快就爬到了滑梯的顶端.就在她下滑的时候,小倩突然大叫到:“妈妈,不好了,我的屁股着火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讲,小倩有“着火”的感觉,是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的结果,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实现的.(2)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大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原子弹和核电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________的(填“可控”或“不可控”).太阳能是________能源(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__(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3)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倡议,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活动时间是3月31日20:30-21:30,得到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但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现在广州电力用户大约400多万户,以每户仅有100W照明灯为例,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便可达到________ kW?h.目前,我国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意味着关灯一小时,可以节约________t标准煤.假设这些煤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__J热量.(已知: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4)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低碳生活”(即减少生活中保温气体尤其是CO2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的一种追求,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1)________;(2)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