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破发,小米上市破发到底是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上市首日“破发” 雷军: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白杨 北京报道

  导读:对于上市首日“破发”,分析师指出,除大环境外,市场本身对小米也存在两大分歧,一是业绩,小米能否保持高增速;二是估值,究竟按硬件还是互联网公司。而这两点也将决定小米今后的走势。

  7月9日上午9点30分,在600余人的见证下,雷军敲响了开市锣,也宣告创办近八年的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同时成为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

  小米当天的开盘价为16.6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2.35%。截至收盘,小米报收16.8港元/股,跌1.18%,振幅5.88%,最新市值为3759.1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

  面对股票破发,雷军在上市现场回应称,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表现才是。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小米破发其实是在预期之中,因为整个市场行情都比较差,所以小米此时上市,估值肯定也受到压制。

  4月30日,修订后的香港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这为小米的赴港上市铺平了道路,仅三天后,小米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按照港交所新规,小米的股东构成中被允许存在A类和B类两类股份股东,其中,A类股份每股有10票投票权,B类股份则只有1票。在此架构下,雷军持有股票的表决权将超过50%,为小米的实际控制人。

  雷军对小米公司的定位,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在小米2017年1146.25亿元的营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805.6亿元,占比70.3%,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业务占比分别为20.5%、8.6%及0.6%。

  手机业务的过高营收占比,也让外界觉得雷军口中的“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有些站不住脚。但是,雷军认为,小米身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即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既能做硬件,也有深厚互联网基因,还是一家有电商基因的综合性企业。

  为了去掉小米的“硬件公司”标签,雷军此前还承诺,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以此表明自己更看重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决心。

  在陈杭看来,硬件业务接下来仍然会是小米保持高增长的关键。“尽管手机市场增速开始放缓,但小米的超低价、超低毛利率、超高周转率的商业策略,在存量市场上会非常有效。”

  除此之外,陈杭还认为,小米手机产品的商业模式也可以复制到生态链的产品,所以接下来生态链产品在各个品类,也大概率会保持高增长。同时,小米海外市场也已经开始发力,这些都将成为小米业绩增长的保障。

  而对于小米公司到底值多少钱的问题,陈杭告诉记者,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小米,即商业模式、价值观和平台经济学,与之对应的标的公司则分别是苹果、好市多和亚马逊。

  “这三个角度所对应的估值也有所不同,这同时也是小米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陈杭看来,“现在小米正处在脱离苹果公司的估值体系,往好市多的新零售方向发展,而离亚马逊还有一段距离。”

  7月8日,雷军发布一封全员信,称创业至今,小米的历程是由勇气和信任支撑的奇迹。据其回忆,小米2010年4月6日成立时只有13名员工,除了他、林斌、黎万强和黄江吉等四名联合创始人之外,还有范典、刘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恒、秦智帆、李伟星、孙鹏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

  现如今,这9位员工依然活跃在小米的各个重要岗位上。上市当天,有170多位小米员工来到了上市仪式现场,记者从小米内部获悉,这些人中,除了创始团队成员悉数到场外,剩下的名额则由工号前500的员工抽签来决定。

  小米12号员工李伟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8年前加入小米的时候,没有想到公司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虽然当时也聊到了期权,但总觉得上市还很遥远。

  “当初面试时雷总描绘公司未来,我觉得能达成10%就很厉害了,但现在,已经完成了不止10倍。”李伟星说,“他(雷军)平时没有太大架子,也经常跟我们一起沟通业务,2018年之前,只要没有其他安排,他每个月都会拿出两个半天跟我们一起开会。”

  多位小米员工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雷军“劳模”的说法。“现在移动办公很方便,所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下,都能看到雷总勤奋的身影。有一次雷总去国外出差,看到行程感觉很夸张,晚上坐红眼航班,白天调研市场。”一位小米员工告诉记者。

  八年前创办小米的时候,雷军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他还说小米是他创办的最后一家公司。雷军表示,世界会默默奖赏勤奋厚道的人。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小米公司实现了很多创举,而与之一起成长的员工,也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6月14日,小米已经向超过7126名承受人(包括集团高管和其他雇员)授出了购股权及奖励,合计约25.12亿股。

  雷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上市是对我们奖赏的一部分,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可能十年后回顾今天的时候,大家会说,我终于看懂小米了。

过去的一个星期雷军焦虑得连觉都睡不着,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大家投资了我们55亿美金,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出去见人?”

雷军哭了,眼中有泪花。这是他第二次站在港交所的大门之前,第一次来时,是带着创办已经19年的金山软件,他当时说:“我的心情非常平静。”

年届四十,重新创业。八年之后,小米已然成为了一家成功的手机公司,而雷军希望它能够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雷军将发行价定到了最低的17港元,秉承着厚道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的理念,股价在开盘后下挫,但最终又有上浮。截至今天下午收盘,小米股价为16.8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18%,成交额为76.824亿港元,市值3759.19亿港元,约合478.98亿美元。

此次上市背后,小米的投资方几家欢喜几家愁。小米的第一个投资人也是第二大股东晨兴资本获得高达866倍的回报,早期几轮的投资人也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怕跌得难看雷军一周无眠

雷军如愿站在港交所的铜锣之前,致辞最后他略有哽咽。紧挨着他的是小米的一位米粉代表,两旁整整齐齐打着黄色领带的是小米的几位联合创始人。

同在现场的,还有代表着小米1万九千名员工的175名代表,以及13位早期员工。整个大厅里看起来十分热闹,主持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前排的嘉宾放下手机,好给后面拍照的媒体记者留出空档。

雷军全程脸上都堆着笑,毕竟相较于他上一次来港交所,小米过去八年的路子走的“总体特别特别顺。正式上市前,小米还在香港新开了一家“小米之家”,在几乎全城的户外广告牌都做了广告,到处都是吴亦凡手拿小米8的精致侧脸,香港几乎要变成“小米港”。

小米IPO发行价最终定为17港元/股,以此计算其估值达到543亿美元,位列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但在开盘之后,小米股价随即破发,开盘即跌2.35%,报16.60港元。

过去的一个星期,雷军带着一众创始人在各地集中路演,微博上晒得满满都是创始团队带着黑色墨镜的合照。同小米上市前过山车的估值一样,小米路演的现状同样也经历了由热转冷的局面。

“刚开始路演的时候火得不得了,天天无数人找我要份额。最后一两天遇到了一些压力。”雷军看着这几天“三大股市每天都跌”,自认“心都碎了”。

他对今天的破发似乎早有预期,下跌的幅度甚至可能比预想中的还要好,“远超我们的预期”。此前港股的暗盘交易中,小米股价同样下跌不止,下跌幅度在5%左右,甚至有消息人士称场外暗盘价下跌达到9.7%,但无人承接。

过去的一个星期雷军焦虑得连觉都睡不着,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大家投资了我们55亿美金,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出去见人?”

时间长了,形势未见好转,但他自己把“心情调整好了”,在回应股价下跌时他说:“IPO从低点开始是一个新的开始,对我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还补充道,短期的股价并不是最重要的,公司长期创造的价值才更重要。

好消息是,小米股价在之后较开盘稍有回升,截至下午收盘,小米股价为16.8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18%,市值3759.19亿港元,约合478.98亿美元。

小米从宣布启动上市起就倍受关注,其公司的估值也就成了市场热议的焦点。

这家成立8年并经历9轮融资的独角兽,一路备受投资人追捧并在2014年的F轮融资中获得了450亿美元的估值。

年初市场传出小米上市的消息后,市场预计小米的估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雷军也有望成为中国首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中信里昂证券、瑞信等也都给出了800-940亿美元的估值。

然而就在小米公布招股书后,投资者对小米的估值降至600-700亿美元;6月19日小米撤回CDR上市申请,小米估值下限被下调至550亿美元,相比1000亿美元估值已近腰斩;在上市前一天雷军的公开信中,雷军表示,小米估值为543亿美元;在发表公开信前两天,小米刚披露了定价及认购结果,将每股发售价定为17港元,为定价区间的最低价。有人据此计算,小米的市值仅为约485亿美元(3804亿港元)。

以17港元/股的价格计算,小米2018年预测市盈率为39.6倍,2019年预测市盈率为22.7倍。

定价在招股价区间的最低价,雷军表示是主动调低定价,“定价会做出让利,让普通投资者都有钱赚”。但是在香港本地券商的暗盘交易平台,小米开市价仅报16港元,跌破发行价,且盘中最低价一度触及15.5港元。有媒体报道甚至有低至15.2港元的沽盘挂出,较招股价跌11%,但未见买盘接手。

在此之前的路演中,雷军公开表示“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估值应为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彼时腾讯市值超过3.76万亿人民币,苹果更是超过9000亿美元。对此,雷军在今日接受央视财经专访时回应称,在小米路演上市过程中,有不少PE机构问小米该如何估值,他认为小米从硬件来说是参照苹果,从互联网公司来说比照腾讯,并不是两家公司的市值简单相乘。

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成了估值争议的焦点所在。

启动路演以来,雷军一直强调小米公司的互联网属性,在今天的上市敲钟仪式上,雷军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但市场上更为普遍的观点是,小米是个硬件制造商,因为其主要营收来自硬件。小米招股书也显示,硬件贡献了九成的收入,手机业务的贡献率更是超过70%,互联网业务的比例不足10%。而在资本市场上,硬件公司的估值想象空间远小于互联网。

预期不断回调后,雷军在7月8日的公开信中称,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投资机构最高回报达866倍

这并不仅仅是属于小米的狂欢,更是属于其背后投资人的盛大节日。雷军在昨天面向全体员工发出的公开信中称,“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今天的回报高达866倍!”

多数人认为,这个“最早期的VC”指的是晨兴资本。过去,小米一共完成了9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15亿美元。根据小米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晨兴资本持有小米17.193%的股份,仅次于雷军拥有的31.1296%,是小米的第二大股东。

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在今天的采访中回应称:“只能解释是晨兴资本参与投资比较早,我们可能是第一个在种子轮就参与投资小米的机构,是小米的第一个投资人。”

招股书显示,小米背后的主要投资机构包括晨兴资本、启明创投、顺为资本、DST、IDG、全明星投资等。其中,晨兴资本持股占比约为17.19%,启明创投持股约为3.98%,顺为资本持股约2.92%,DST持股约为6.92%,IDG持股约1.69%,全明星投资持股1.24%。

小米上市之后,投资机构们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套现之路。据悉,晨兴资本目前已卖出小米627,257,000股股份,占比29%,套现超过100亿港元。

但并非所有的投资人们都能如愿收获高额倍数的回报。以今天下午收盘时小米的市值约478.98美元简单计算,与小米A轮投后估值相比,其估值增加了近200倍,早期A轮投资人包括晨兴资本、顺为资本、启明创投及IDG等获利颇丰。

但小米在2014年完成的11亿美元E轮融资,投资方为GIC新加坡片政府投资公司、All-Stars全明星投资、DST、厚朴基金及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等。该轮投后估值就达到450亿美元,与目前小米市值478.98亿美元相差无几,投资人的收益不容乐观。

据彭博社报道,小米曾在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向投资人在F-1轮融资中发行了48,787,104股优先股,当优先股转为B类股票时,考虑到分拆和调整,转为B类股票的优先股成本要比发行价低出18.82%,即15.83港元。但这一数据是根据小米原定发行价格区间中间价19.50港元计算,今日小米实际发行价为17港元。

彭博社称,如果小米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9%,上述股票将全部处于亏损状态;而如果小米股价跌幅达到17.2%时,那么参与F-2轮融资的投资人也将会出现亏损。

7月9日,作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新规实施后的第一股小米集团(1810.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小米董事长雷军亲自敲锣开市。图/视觉中国

7月9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与发行价每股17港元相比,开盘价下跌2.35%,为16.6港元,总市值为3714.4亿港元(约为473.3亿美元)。截至收盘,小米股价固定在16.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1.18%,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相比雷军7月8日披露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小米市值IPO首日蒸发64亿美元。

从被市场一致看好,到估值一路下调,上市前暗盘股价多次破底,这家港交所首个同股不同权试点企业,把今年以来的IPO热推向了高潮。尽管定价在区间下限,并且开盘后股价即遭破发,但创始人雷军依然显示出信心决心。9日晚举办的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上,雷军表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上市首日小米市值缩水64亿美元

7月9日,小米集团上市首日破发,收盘价为16.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1.18%,成交额为76.824亿港元,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相比雷军7月8日披露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小米市值IPO首日蒸发64亿美元。

7月6日,小米将香港IPO价格定在每股17港元,这是其发行价区间17-22港元/股的下限,对应市值为3803.94亿港元(约484.73亿美元)。小米上市当日,股价开盘即遭遇破发,开盘价为16.6港元,随后更是一度下跌5.67%。尽管随后不断回升,但截至收盘时,股价仍未突破发行价。

当日同时,香港恒生指数却开盘走高,9日交易日收盘后上涨372.88点,涨幅为1.32%。

挂牌交易之前,小米的认购并未如此前预期那样大火,公告显示,其香港发售和国际发售均属于轻微超额认购。整体来看,全球发售34.33亿股认购,只是发行量的1.57倍,中签率为100%。

早间,面对小米开盘即破发,雷军在鸣锣开市后接受媒体采访说,“刚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告诉我,比他想得好得多”。最近大势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公司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9日晚举办的小米香港主板上市庆功宴上,雷军表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将纳入恒指,A股投资者可借港股通购买

7月9日,新京报记者从香港恒生指数公司获悉,小米将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称,由于小米集团符合恒生综合指数的快速纳入指数规则要求,相关指数的成分股将于2018年7月23日起生效。

香港恒生指数公告称,小米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后,小米集团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A股投资者可以借道港股通购买小米股票。

此前的5月7日,恒生指数公司特地宣布从第三季度起将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选股范畴,业界普遍看好7月9日上市的小米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根据香港恒生指数公司相关规定,只要新上市股票在首个交易日市值位列现有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的前10%,该股票会在上市之后第10个交易日,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小米上市后将在10个交易日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创下港股史上被纳入恒生指数最快纪录。这意味着,小米将和腾讯、工商银行等个股一样,成为香港股市最优质的资产之一,同时,小米将成为沪港通投资标的,普通投资者投资小米将更加便捷。

1 如何看待小米上市首日破发?

尽管有国家队作为基石投资者,小米开盘后仍破发。截至收盘,小米股价为16.8港元,全天跌幅为1.18%。

其实,9日盘前已有破发迹象。挂牌交易前,耀才证券和辉立交易场两家暗盘交易市场皆将小米的暗盘交易价开报16港元,低于小米确定的17港元IPO价格,最终两家交易市场收报分别相对IPO定价下跌4.7%和5.3%。

对于破发,雷军表示,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以经营做核心”。

破发将对小米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一位持有小米股票的分析师表示,“从机构角度,目前的估值比较合理,如果长期发展来说,比较值得期待”。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偏悲观,看空大于看多。

目前小米的投资者主要集中为三类,短期投资者因破发而卖出,遵循其投机交易原则,财务投资者则更看重经营业绩和增长潜力,而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管理层。后两者则从长期观察小米的价值,会留出有一段时间观望。

7月9日,敲锣前有持有小米股票的分析师表示,首日破发并不影响长期价值,微微蹲下是好的情况。

上述持有小米股票的分析师对媒体表示,小米一旦破发,可以委托承销商重新在市场上冲销,对股价起到稳定作用,绿鞋制度会持续一段时间稳定小米股价。但收盘后,一位港股投资者告诉记者,绿鞋机制似乎并未启动。

2 雷军持股市值达150亿美元

小米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6.8港元,对应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按照雷军持股比例31.41%计算,其持有股票市值约为150.45亿美元,相比17港元/股发行价对应的市值蒸发约20.1亿美元。

小米高管团队中,林斌持股最高约为13.33%,黎万强持股约3.24%,洪峰持股约为3.22%,刘德持股约为1.55%,王川持股约为1.12%。也就是说,持股最少的王川身家也将约为5.4亿美元,而最高的林斌将达到63.9亿美元。

开盘后,雷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个星期,在想大家投资了我们,万一跌得很难看,怎么出去见人”。但这一个星期下来,尤其过去一两天,他开始觉得IPO从低点开始是一个新的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雷军描述,小米路演时候曾火得不得了,很多投资者不停找雷军要额度,但在最后一两天遇到压力,整个完成路演定价,压力才真正开始,因为三大股市天天跌,跌的心都碎了。

对于小米的边界,雷军表示,肯定有边界。“我定了三个原则:同一个用户叠加;都在小米电商核心零售平台上,不搞新渠道;有没有能力做”。他透露,小米一季度同比增长85.7%,“这么大规模保持这样的增长,前所未有”。

3 小米期货期权推出,允许“做空”

小米上市首日,港交所便推出小米期货及期权,允许市场“做空”,这在港股市场并不常见。此前被称为港股“四大独角兽”的阅文集团、众安在线、易鑫集团、平安好医生,上市首日均未推出期权期货。

对此,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小米上市第一天推出小米的衍生品,意在给市场削峰平谷,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不至于大幅下跌和剧烈波动。过去香港历史上只对两家公司做过这样的事情。

李小加进一步解释道,这类衍生品在ICBC(工商银行)和AIA(友邦保险)做过。“这并不是说某个公司有什么特殊,我们要给这个公司做,关键是因为这样的公司规模足够大,市场对其关注的兴趣足够深”。

李小加透露,港交所对小米集团的判断,估计头一天会吸引大量的交易,而且这个交易本身有相当的深度,投资者有足够的兴趣,风险管控也能承受得住。希望让这个产品交易活跃起来,而且能给不同取向的投资者,不同的需求以满足。

此前7月4日晚间,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首家在香港新上市机制下以不同投票权架构上市的公司小米集团股份,将于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小米上市日将向投资者提供多项产品选择:小米期货及期权,小米衍生权证,并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的名单。

4 李小加回应港股破发潮

近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赴港上市,包括小米、美团、华兴资本等明星企业。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已冲至全球首位,其中有200家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申报稿,同比增长65.29%。

不过,港交所的另一项数据也很惊人。根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资公司里,有13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占比高达68.42%。

面对近期赴港上市的新股大面积破发,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7月9日表示,“监管者不可能说哪个公司好哪个不好,交易所就服务两个人,有钱的和用钱的。”

对于市场上关于港交所过度发入场券,投资者没保障的疑问,李小加表示,“我们从来不想找多少家公司上市,也没追求数量的动力。交易方式是你愿意来就来,来了也是一视同仁”。

对于港交所上半年改革完成后的扎堆上市潮,港股下半年是否可能迎来坏消息的提问,李小加称,多元化的市场只要有交易就不存在好坏。港交所作为交易所应该非常中立,既站在发行者又站在投资人角度。

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文件,为港股“同股不同权”打头阵。

5月23日,小米邀约上市时主要投资者的认购价约850亿美元。

6月7日,小米通过港交所上市聆听,并提交CDR申请。

6月11日,证监会披露小米CDR招股书,小米计划融资100亿美元。

6月14日,小米在证监会更新招股书,确认本次发行CDR所对应的基础股票占总股本比例不低于7%,股份占比不低于50%。

6月19日,小米宣布推迟CDR发行申请。

6月21日,小米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招股价17-22港元,发售约21.8亿股,拟筹资480亿港元。

7月4日,小米在机构场外交易中折价5%成交,成交价16.14港元,交易额2.2亿港元。

7月6日,发售价定为17港元/股,散户认购倍数9.5倍;暗盘盘初下跌4.5%,最低跌至15.5港元。

7月8日,雷军发布公开信,详述三大策略保证公司高成长。

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新京报记者 杨砺 整理

雷军:怕敲坏港交所的新锣

7月9日上午7点20分左右,港交所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新京报记者约7点35分进入港交所,会场已经聚集了近100人。随着时间推移,场内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记者现场获悉小米挂牌仪式的参会人数可能超过600人。

8点20分,雷军和小米公司CFO周受资现身,二人的出现引来了现场的欢呼。短暂停留后,二人前往嘉宾区。与平时发布会上衬衫、牛仔裤、帆布鞋的行头不同,雷军这次身着黑色西服,佩戴橙色领带,这也是小米LOGO的颜色。当天登台的小米一众高管,都默契地佩戴了橙色系领带。

随后,林斌、黎万强等小米高管依次通过媒体区。在与多名嘉宾合影后,雷军发表了演讲。9日的鸣锣现场,公司第一天开张时一起喝小米粥的13个人都来到了敲锣现场,一同来的还有175位小米员工代表。

此前,外界就在猜测小米会不会出现破发的情况。小米盘前已出现破发迹象,与IPO定价每股17港元相比,一度股价跌幅超2%。9点28分,雷军重新登台准备敲锣。盘前破发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笑容。站在他身旁敲锣的是一位支持小米8年的忠实米粉洪骏,其余小米高管和嘉宾分列两侧。

在现场人群“10,9,8,7……”整齐的倒计声中,雷军手中的鼓槌敲在了200公斤重的“加大版铜锣”上。雷军敲响的铜锣是在山西专门定制的,造价30万。敲锣后,李小加对雷军说,“你敲得声音太小了”。雷军笑称,“你这是新的锣,我怕给你敲坏了”。

上一次来到港交所敲锣,还要追溯到11年前金山上市,雷军筹备多年、辗转数地最终成功带领金山上市。11年后,小米的上市之路同样跌宕起伏。

成立至今,小米已经经营8年时间。小米以性价比产品为卖点,成为中国智能手机换代潮的受益者,同时构建了与之匹配的互联网服务和IoT生态。

小米的发展有两个重大转折。一是米3手机的销量未能复制前两代产品,拖慢了小米进入4G市场的速度,并在此时开始向手机之外的品类拓展;其二是2016年营收崩盘,与以往不同小米拒绝公布销量和销售额,随后雷军承认公司扩张太快。

随着2017年小米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核心产品销量逐渐恢复,带动其生态公司产品不断扩增。2018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小米走到了IPO的门前。

543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小米估值几番变化

小米成立至今共完成6轮融资,估值也一路走高,一度传言将达到1000亿美元。

IPO之前,高盛、瑞信等机构给出800亿到940亿美元的估值。不过,由于硬件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0%以上,市场对其估值再度调低至600亿到700亿美元之间。

今年6月,记者获得的一份路演材料显示,小米阶段估值中值约为620亿美元。如果行使15%的超额配售权,则估值区间为544亿至703亿美元左右。

最终小米以发行价格区间下限17港元作为发行价,市值约543亿美元。

估值的变化,体现了市场对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的认知。在这一点上,雷军变过,外界也变过。

作为曾经苹果的学徒,雷军曾在早期的发布会上身穿黑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如同乔布斯在苹果iPhone发布会上的感觉一样,因此得到“雷布斯”的称号。但随着他将借鉴苹果发展的模式归纳为“软件(MIUI)+硬件+互联网服务”后,开始逐步脱离上述形象,换上西装。

到此次上市前,雷军将小米描述为一家身具硬件、电商和互联网三种特性的全能型公司。

对于估值,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导致小米估值降低的原因是,已上市的独角兽公司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投资者对未上市独角兽的评价更加理性。此外,对于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认知上也正在趋于理性,手机制造商的定位更符合小米的情况。

善抓机遇,小米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回忆过去一个星期的经历,雷军对媒体说,曾担心股价下跌得很难看。路演的火热,及投资人纷纷索要额度,与最后两天全球三大股市连跌,简直是冰火两重天。雷军说很多人看不懂小米,是小米比较创新;小米比亚马逊专注,是因为小米只做100多种商品,而亚马逊卖1亿多种货。

但从小米的发展史来看,抓住机遇一直是雷军最核心的技能。与外界普遍看到七个合伙人创业的故事版本略有不同,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小米继承了摩托罗拉退出中国留下的供应链,而后者曾是手机行业史上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随后的故事则更为明显。2011年7月,雷军宣布进入手机行业,发烧友之选的概念迅速打动了一些具有购买能力的数码爱好者。三年后,雷军开始向普通消费者扩张,米粉成为新的关注焦点。这一时期,小米以性价比迅速切入抢夺市场,却也缺失进入高端的可能。

2014年互联网手机全面爆发,2015年初小米开始转道印度市场,但直到2017年才真正有起色,这一年苹果三星遇冷而其他中国厂商战术撤退,市场留出部分空间。印度成为小米国际化的样板,雷军甚至亲自坐镇指挥。

上市敲锣后,雷军对外称,小米国际化积极推进中,欧洲布局后,下一步将剑指美国市场。

作为一家成立8年的公司,小米目前已经有36%国际收入,雷军说,“再过两年后可能超过50%”。

雷军下一家上市公司或是金山办公

小米上市后,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照片没有选择热闹的敲锣现场,而是11年前第一次到港交所敲锣的旧照,彼时金山软件登陆香港主板。

尽管并非创始人,但金山软件是雷军职场经历最重要的一家公司,也是他参与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至今雷军仍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一职。2003年10月,雷军曾在账面上只有3000万元资金时下定决心重写WPS软件,这一软件曾填补中文文字处理软件的空白。

小米上市前夕,金山软件旗下金山办公CEO葛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计划今年独立上市。如果成功,这将是金山软件自身和旗下猎豹移动后第三个上市实体。办公软件WPS作为金山软件起家产品,一度是该公司的核心甚至是唯一业务。然而,随着微软进军中国,以及移动互联网兴起,其主营收入地位为游戏业务所取代。

在资本市场,2011年,金山办公从金山软件拆分出独立运营。2017年5月,金山WPS发布招股书,计划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雷军。

事实上,小米是雷军第五次以实际控制人参与的公司上市,其余四次分别是金山软件、欢聚时代、迅雷网络和猎豹移动。除了迅雷网络上市,他参与了其他所有公司的上市仪式。金山办公之外,雷军旗下金山系公司还将分拆出金山云和西山居两家上市公司。

小米上市或标志着,雷军嫡系部队全面资产变现的开始。

新京报记者 梁辰 马婧 杨砺 实习生 童北晨 赵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上市破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