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魔塔这本书的读后感感受怎么写?

我向来会起书名(看,我又在自吹自擂了,没办法,没人为我喝彩,我只好为自己喝彩),这是因为我觉得书名不仅关系到一本书的命运,还关系到书中一群人的命运。书名起得不好,不吸引人,没人读,书就被淹没在一片茫茫的书海之中了。书是死的,没有关系,但书中的那群人是活的,既然我赋予了他们灵魂,塑造了他们的血与肉,为他们构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我就有责任让他们存活下去。如果读者发现不了他们,那他们一出生就会夭折,我不就是一个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的凶手了吗?所以,我常常怀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来为一本书起书名。
我起的书名真的很好听,你看:《我捡到一条喷火龙》、《我把爸爸养在鱼缸里》、《我、怪物舅舅和魔塔》……我起书名一贯遵守两条规则,一是好玩,二是在七八个字里就要有悬念和故事。
这本书本来的书名叫《我们都是青蛙王子》,是不是有一种悲壮的感觉?两个小男孩为了救出自己的同学,宁肯舍身变成两只青蛙,被人拎起来,在墙上撞得头破血流……可是后来有一天,一个素以冷面滑稽著称的编辑读完了这本书的初稿,给我打来电话,建议我把书名改为《戴牙套的青蛙王子》。这个书名陡然增添了不少幽默的色彩,让人哑然失笑,孩子们会更喜欢。
这本书里有好几个地方,字体的大小会有剧烈的变化。比如,当夏壳壳对着变成了癞蛤蟆的海妖三颗牙大叫:“远远,张嘴!张嘴!张嘴!”时,3个“张嘴!”一个比一个大,这是为了表达夏壳壳的急迫心情吗?
我喜欢你用的“剧烈”这个词。没错,我尝试运用这种字体大小的剧烈变化,就是为了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心境。比如你说的那一段,夏壳壳已经焦急万分了,因为海妖三颗牙的妈妈如果不认这个儿子,海妖三颗牙就无家可归了。那3个一个比一个大的“张嘴!”,就是那一刻夏壳壳心境的真实写照。
其实,紧张的还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物呢,故事之外的你看到这里,是不是也会为可怜的海妖三颗牙的命运担心,有跟夏壳壳一起出声大叫起来的感觉?对,这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目的,我是在试验运用这种醒目的、触目惊心的图形变化,激荡你的心情,邀请你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呢。看来,我成功了。
这时候的那3个一个比一个大的“张嘴”,除了文字的功用,还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就是它们被图形化了。一般童话或小说中的文字,从来都是循规蹈矩地整齐排列的,当它们突然之间打破了你的常识,被变大、被变粗、被加黑,就会给你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让文字变成图画,不是我的发明,悄悄地告诉你吧,这是我从图画书中偷来的一技,许多图画书中都会运用这种方法。你看,这样一来,文字就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是它字面本身所传达的意义,二是它被图形化之后所隐含的意义,这是属于心理暗示层面上的意义。
在故事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夏壳壳和跳蚤一世终于找到了水晶球,他们两个同时叫了起来:“水晶球!”这时,我把“水晶球”这3个字放大到了极限:初号。如果有可能,我真想让这3个又大又粗又黑的字占据整个画面。什么都不用说了,两个小主人公所有的辛苦、委屈、喜悦和希望,都包含在这3个大字之中了,这就是文字变成图画的力量。

工作人员会在48小时内处理,处理结果请关注系统通知,感谢您对百度知道的支持。

  • 1.回答无意义,对问题无帮助,例如:盲目复制、过于简略、低质等;
  • 2.内容明显错误、内容真实性存疑、内容过时;
  • 3.内容违反知道协议,可能涉及答非所问、灌水、偏激、攻击性等;
  • 4.部分问题下提交的回答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前会暂时折叠。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17:35:48

【正文】:《我、怪物舅舅和魔塔》读后感

《我、怪物舅舅和魔塔》读后感

噢,太棒了,我今天又读完了一本冒险书——《我、怪物舅舅和魔塔》。

这本书是爸爸和我在好几家网站上才找到的,是彭懿叔叔些的幻想小说,故事温情而幽默,惊险而神秘。我拿到书就专心致志一口气看完了。

书里面最搞笑的一段写道:

三个月前他(指舅舅)来我家,呼噜声是“吱、吱……吱嘎……”,有点像半夜恶鬼推门。我妈妈吓得魂飞魄散,拿着一把菜刀在门背后守了大半夜,两个月前他来我家,又换了,是“扑……扑……扑通”的声音。听上去像一头娃娃鱼吐完水泡,“扑通”一声钻出了水面,害得我妈妈一晚上看了二十遍水缸。

通过彭懿叔叔笔下的这本幻想小说,让我知道了想象力就是你手中的倚天神剑!

我喜欢这本书,也希望大家能喜欢。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塔这本书的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