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圆运动古中医学pdf下载朋友帮忙看看这个老方计量是多少谢谢了

重在实践!以下谈我52年的医路历程,重点是学习伤寒的一些体会。一、思路与方法(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胃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故理中汤可治百病。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叫作“阳根”。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破格救心汤(二)、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太阳病条文最多。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学伤寒要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渐进,万不可跳跃式的浅尝辄止,务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后反复实践、领悟,必可成功!2、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3、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4、引伸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5、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顽症,一切肿瘤皆此因。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圧,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当遵内经“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6、“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春夏之际,以小剂四逆汤养阳,必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生活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7、近两个世纪,火神派的诞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圆运动古中医学的出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使古中医学无敌于天下。
微信10178李可老中医治疗黄褐斑: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见皮治皮,永无愈期。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方剂组成如下: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滋养肝肾,乌须发,定眩晕,养血驱风止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藓皮苦咸寒,入肺与大肠、脾与胃四经,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服之,可使溃烂、坏死、角化之皮肤,迅速层层脱落而愈,脾胃虚寒者酌加反佐药,本品对湿热黄疸,兼见全身瘙痒者,对症方加入30克,一剂即解。乌蛇肉一味,归纳各家本草学论述,味甘咸,入肺脾二经,功能祛风、通络、止痉。治皮毛肌肉诸疾,主诸风顽癣、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疬恶疮、风湿顽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实是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磷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营养丰富,美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诸药相合,可增强体质,旺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本方可治15种皮科顽症。兹举验案数则如下:黄褐斑王秀英,女,26岁。产后面部生出黄褐斑,双颊、鼻眼交界处、额部,呈多个“井”形图案,腰困多梦,年余久治不愈。脉涩,舌双侧瘀斑成条,面色灰滞欠华。基本方加肾四味120克,白芷、降香各10克,师通窍活血汤意,以黄酒半斤入水共煎。上方连进6剂,经行,下黑血块甚多。隔10多天后,一照镜,已全部退净。上方经治本病约300例以上,皆一诊而愈★周兆祥:一念之转医好癌~癌细胞它之所以变成癌细胞,都是因为维护你,为了包裹住你体内过量的毒素而自我牺牲。“ 癌细胞是什么?是你的死敌?你错了!”讲这番话的是梅襄阳,他是台湾的一位牙医,卅三岁那年患了肝癌,同时严重痛风,后来凭个人努力,医好了自己。他到处激情演讲,教人切勿开刀做电疗:“癌细胞其实是你自己的细胞,你现在割它、电它、杀死它,通通都不对,因为它之所以变成癌细胞,都是因为维护你,为了包裹住你体内过量的毒素而自我牺牲。”开刀电疗误友为敌恩将仇报像许多人一样,这位梅医生当年突然知道自己生了癌,晴天霹雳。不过他冷静下来,一方面遍览有关癌症的资料,一方面彻底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终于他明白到生癌的主因是自己多年以来饮食大错特错。由那时开始,他本来最爱吃的蛋、奶、肉完全戒掉,天天清淡素食,吃水果青菜、薯仔汤、素食营养粉等。每天只食一餐正餐,做了两次大排毒,肿瘤于是自动消失了。六年之后的今天,此君精力充沛,完全健康,活得开心精采,每逢星期一、三、五开诊看病,星期二、四、六免费演讲教人健康饮食以防癌治癌(详见《妙莲花》电子杂志第10期)内心平安对抗万事大吉如果这位梅医生像其他许多癌症患者那样“乖乖”听西医指示,跟癌肿瘤开战,割它炸它赶尽杀绝,肯定没有今天的好日子,生命不会如此平安而丰盛。他得到幸福皆因他开悟,明白到对抗不会有好收场,恩将仇报更伤天害理,从此种下恶业,终有一天自食其果。西方医学沿袭着西方传统哲学那种敌我对抗、善恶正邪交战的世界观,将癌肿瘤当成魔鬼,以为它就是病源,除掉之后万事大吉。不明白、不承认人的身体有智慧(而且是上天预设的神性大智慧),乃是西方医学的盲点。一个人的人生哲学(做人的宗旨)出了问题,容许自己生活方式荒唐(乱饮乱食不顾养生),这样才搞到全身积毒,需要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将毒物控制,企图救回整个人。开刀切除、用剧毒化学及辐射物质去攻打它,正是敌友不分,以怨报德,这又怎会康复呢?只有爱心(清除对抗态度、解除物我的隔膜)和感恩之情(多谢癌细胞的辛劳)才有可能令内心回复平安状态。内心重获平安,生活方式自然改邪归正,身体也会启动自愈的功能,恢复各系统的平衡,什么病也不药而愈。一念之转(放下斗争意念,拥抱爱)而已。癌症都是这样自己医好的,恐怕没有例外。
[转载]不必对纯中医求全责备~贵报今年8月23日刊载的刘世峰先生“不要刻意打造‘纯中医’”的文章说,他在临床实习时的一位带教老中医突然患腹痛,解脓便血,误认为是痢疾服中药未愈,后经镜检诊断为直肠癌,临终前这位老中医仍然不知病情被蒙在鼓里,还嘱咐刘先生要努力钻研脾胃病。这位老中医对中医的执着和对年青中医的拳拳之情,令我肃然起敬。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先生竟然下了这样一个断语:“是传统中医的局限性害了他。”此话着实令我匪夷所思。任何人都知道癌症是世界医学难题,而且有些癌症一经发现就到了晚期,这也是常识,怎么能说这位老中医不知病情就是中医害了他?难道知道病情就能免于一死吗?退一步说,就算他及时知道了病情服中药未愈,又怎能说是中医害了他呢?癌症死亡率总是排在第一、二位,是中西医都要面对的难题,为什么非要责难中医呢?刘先生举的第二个例子是一位女性头痛患者,请老中医周泽勋会诊,诊断为阳虚头痛,服中药未效,后经CT检查发现患者头痛系颅内肿瘤所致。这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中医没有发现的病,CT发现了。但是也有一些西医待查的病被中医治愈了,这也是常见的事,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但真正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刘先生由上述两件事得出的结论,即虽然以上两位老中医“医术精湛”,但由于他们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因此“没有再造就纯中医的必要”。我们应当清楚,这两位老中医的精湛医术和缺陷是两码事,不能说因为有缺陷,其精湛的医术也不需要了,更不能仅由两个人的情况就扩大到说整个纯中医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样荒唐的逻辑推理不正像古人说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吗?不要说一个中医有缺陷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就整个中医队伍而言,也不能说没有缺陷。如果中医没有缺陷,西医就传不到中国来,更不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医疗主体;同样,如果西医学没有缺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也就不会留存到今天,更不会传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如今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中西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补,共同承担着人类战胜疾病的重任。怎能说有缺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呢?实际上就一名纯中医来讲,不要说他不懂西医是个缺陷,就是对中医的学习和掌握,也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的老师梁秀清长于脉诊和治疗肿瘤,但若诊得病人是“雀啄脉”“屋漏脉”即断为必死,非己所能,只好辞为不治;与此相反,李可老师善治急危重症,遇到这种情况常常是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以大剂量附子挽回垂危的生命。黄杰熙老师在治疗急危重症、大剂量用附子方面不及李师,在脉诊和治疗肿瘤方面不及梁师,但他熟谙药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管治什么病临症用药总是那么平平常常的十来味药稍事加减,局外人看起来似乎是千人一面,然取效亦在应手之间,此等中医由博返约的功夫又令人叹为观止。至于刘先生提出的“现代中医应该是精通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熟悉西医诊治方法,以中医中药为主防治疾病的医务工作者”这样高的标准是没有错,但在我看来却如“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及”。“应该”是一回事,但能否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其中仅“精通”中医而言,殊非易事。我40年来学习研究中医,无一日敢“偷闲学少年”,至今年过花甲,所治好的疾病固属不少,常窃喜自己此生有幸结缘中医,然而我治不好的疾病更多,始知自己对中医的学习还很粗疏。李可老师乃医林奇才,但他曾对我说就是给他两辈子生命,他也学不完中医;年届九旬的中医界泰斗朱良春,在“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高层论坛”会议期间,与我们几位同仁闲谈时用手比划了馒头大的一个小圈,说自己对中医只学了这么一点点。他们这种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无疑是我们的楷模,但仅仅看到这一点就有些片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实际上这也是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对中医博大精深的清醒认识。我们现在常说的“学贯中西”,我认为这只不过是学人的理想境界,或者是对某位重量级人物的赞誉。世上果然有人能真正做到了,那可就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医了。然而我历数十年之观察,可谓“过尽千帆皆不是”,不用说学贯西医了,就是学贯中医,也无人敢自诩。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超凡的“医圣”(准确地说应该称作“天才的中医科学家”)和无数人由实践到理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以一人之力能够真正学好用好其中的一部分,那就终生受用无穷,能够解决一部分疾病乃至世界医学难题而“独占鳌头”即是骄人成绩,岂能做到“十全”?在无可否认的中医西化严重、中医整体医疗水平下降的事实面前,今天人们提出培养纯中医的概念意在传承,意在务实,刘先生又何必出于理想化而对纯中医求全责备呢?★千金难寻的验方-喝好了脂肪肝:希望有此病的朋友一定坚持治疗,祝有缘使用者能药到病除!切忌:治疗期间不要饮酒!此方可以治好轻度脂肪肝,重度的坚持治疗也可以治好。材料:茵陈50克、干的红枣十几个
用法:以上为一服药。二者洗净后,放在一起煎水喝。渴了,就喝此水。每天一服药,连服十几天,去医院检查。服用此方一个月内,就可能治愈。而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则需多服用一段时间。脂肪肝患者,平时生活要控制油腻食物高脂肪类及动物内脏的摄入
微信10180人参与黄芪的区别使用~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若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药物之浪费。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前者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鉴于它们之功效同中有异,所以必须区别使用。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效果满意。大补元气还表现在补益肺肾而平喘方面,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皆是其例。人参之补还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现在健脾止泻方面。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莲米山药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倦怠,食少便溏或久泻等,就是明证。止渴生津,乃人参之又一功效。因此可用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1.热病伤津而见高热,口渴,大汗,气伤液耗,脉大而乏力,可用清热养阴药同用,如人参配石膏、知母等即是2.温病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见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而弱等,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治之。人参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效,又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之惊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心脾两虚而证见神疲健忘,心悸怔忡,纳呆,便溏,短气乏力者,用人参配黄芪当归白术龙眼肉等治之。人参尚有壮阳作用,能补肾之元气,故随症配伍,可用来治疗阳痿。黄芪功效与应用1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2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以固表逐邪3托疮排脓。常应用于疮痈久不溃破,或疮疡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疮疡溃破之后,气血虚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银花皂刺公英等用之4利水消肿。用治阳气不运所致之虚性水肿。通过黄芪补气健脾,使脾阳得运而水利肿消。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而兼有气虚的,亦可用之,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同用。综上说明,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即用之,而应详加辨别。否则容易弄巧成拙,酿成误治。如邪热伤及气津者,用人参则宜,用黄芪则不妥。因此应区别使用★创口不敛:痈疽溃后,或手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脓汁或无,或有而清稀无臭,兼见神疲乏力,自汗出,口干,低热,脉细弱,舌淡,苔薄等种种虚象,这是因为痈疽本身就耗气耗血,手术也伤气血,何况平素气血不足者乎。所以我对创口不敛的者,恒用大补气血之法,以大剂量黄芪(60~90g)为主药,配当归党参杞子,与血肉有情之品老母鸡一起炖汤,1日1剂,空腹多次分服,连用10天创口即可收敛,感觉周身有力,精神复振《神农本草经》即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古方也有内补黄芪汤出自《刘涓子鬼遗方》,薛民《外科发挥》曾引用之,方即十全大补汤去白术加麦冬远志大枣生姜。惜乎其方用量太小,如黄芪仅用一钱,当归仅用五分,大枣仅用1枚。揆度其用意,恐怕是因为痈疽溃后,脾胃功能又差,所以用小剂量,意在不伤胃气。但胃纳正常者,上述小剂量就无异杯水车薪了。对胃纳差的,应先调理脾胃,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芪。如魏妪,糖尿病多年,因足丫瘙痒,搔破感染,伤口越来越大,足趾全部坏死,遂在武警总院作足趾切除。术后感染仍不能控制,医生决定截肢,家属及患者本人均不愿意,乃来门诊。检见创口血水淋漓,溃烂延及整双脚,但口干,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腻,脉细数《千金要方》曾说“消渴病人常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此其例证也。尤怡说“疡症以能食为要”大剂参芪虽有敛疮收口之功,而胃纳极差者未可遽投。先拟养胃阴,化湿浊,俾胃苏能食为吉。药予石斛沙参麦冬玉竹藿香佩兰内金陈皮谷芽扁豆桑叶三服药后,口干减,能食知味,即改用芪归参杞汤加银花天花粉白术桔梗远志白芷,入鸡汤中炖服,1日1剂,至第4天伤口即开始愈合,从而免却了患者截肢之苦。创口不敛患者,确多虚弱之人。如赵男,身体素弱,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医院作气管切开术,术后病情缓解,但刀口历4周不愈合,呼吸时漏气,颇以为苦。我用大剂芪归参杞,仅4天刀口即完全长拢。又如裴女,留学伦敦,偶然发现右膝上方外侧有一拳头大包块,英国医生认为是恶性肉瘤,于是回北京在中医院手术切除。术后伤口不愈合,或表皮愈合,肌肉不愈合而又裂开,已3月。我用芪归参杞汤后,不到10天即愈合。患者体质素弱,婚后数年未孕,治疗期间竟意外地怀孕,但孕后胎萎不长,虽孕五月而腹部平坦如常人,此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胎儿,嘱再用原方炖鸡汤常吃,至期产一婴儿,重七斤半
偶得一癫痫病方,屡用屡效,可以根治:表婶一直有癫痫病,几乎天天犯病。表叔又要陪表婶四处去看病,又要工作照顾孩子,可想而知,表叔的日子过的不怎么样啊。08年春节碰面后见表叔比上次见面年轻了许多,满面笑容,穿着崭新的西装,今非昔比啊!。最重要的是表婶的癫痫病治好了,好几年再也没有犯病。家里的家务事表婶都能干了,家里的事情再也不用表叔操心了。我仔细询问了表叔给表婶的看病的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元没有治好的病,最后竟用一个小偏方治好了。真是神奇《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这几年在临床中碰到癫痫病的病人就用这个方,效果太好了。单方-药物名称:六畜毛蹄甲。药物采集:新生牛犊的毛蹄用小刀切下,晒干。药物加工:将毛蹄甲放在新瓦上,置于火上,炕成黄褐色,研磨成末。用法用量:作散剂服用,亦可装于大号胶囊中服用。六头小牛的毛蹄甲加工后是半个月的药量。分成30份,每次一份,用15毫升黄酒送服,每日二次。一星期就可产生明显疗效。一般3~6个疗程即可治愈.附《神农本草经》下经 六畜毛蹄甲六畜毛蹄甲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瘨痓,狂走,骆驼毛,尤良。味咸平。附《本草经集注》疰蛊毒,寒热,惊痫痉,癫疾,狂走,骆驼毛尤良。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鸡也,骡、驴亦其类。骆驼出外国,方家并不复用。且马、牛、羊、鸡、猪、狗毛蹄,亦已各出其身之品类中,所主治不必皆同此矣
微信10181[转载]老中医医论医案【1】医话1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病变虽多,不离阴阳,求病因,求病所,得出治法。用药亦有阴阳,虚补实泻;病有阴阳,有气必有形,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循环无端,所以平时宜研究人体内脏器官营卫气血互相之间的生理,临证时便胸有成竹,不致下手茫然2中医重气化,治百病不离六经之范围,若离开六经,则用药无从下手3疾病的发生,内因决定外因,邪乘虚而入,壮者不受邪,若两感于寒,则直中三阴,亦由内因所致4百日咳早期可用麻杏石甘汤,如咳血内热盛先用大黄泻心汤5温热病,汗之则死,阳盛阴竭。里热盛者,急下之,泄阳以救阴。阳明病、少阴病均有三急下症,故服大承气汤后,必啜热稀粥,以养胃阴,否则阴竭而死6啜粥三法,服桂枝汤,啜热粥助药力;大承气汤大下后,啜粥养胃阴;而理中汤,大建中汤,亦需啜热粥助胃气7桂枝汤,柴胡桂枝汤,可治外感病情复杂的误治症,以作拨乱反正之剂,服后是观其变化如何,再作处理8肝郁热,积郁胸脘之内,故见肝肿大,试试隐痛,眼黄,全身黄,近世谓之肝炎,此实由于湿热熏蒸日久形成,所谓无湿不成黄,若不从本治,屡进补剂,犹如火上浇油9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痰结,气虚胃弱,急食甘以补之,辛以散之。蜂蜜为百花之精,用甘澜水,使药与蜜融成一片,涤除痰水,用大半夏汤,取其补中止呕10经典之书,要多读深入,熟能生巧,更重要是独立思考11曾治疗一老妇,患水气病,细辛用至二两,方为桂姜草枣麻黄细辛附子汤,分三次服,她不为意,竟一次顿服,药后暝眩,不能动作,以后厥疾消除12近治疗一青年,有虚劳病史,时盗汗潮热失眠,最近又咽炎,在某医院注射西林多次,及服用清凉药,而咽痛更甚,视之,咽淡红,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弱,投甘草干姜汤,两剂痊愈(炮姜3钱炙甘草2钱生甘草2钱)13往年在台山,曾治疗两例难产,一个历时三天,一个历时一天半,皆用当归散,一剂而产,该两妇人,视此方为珍宝,共珍藏之14李孝颐同业,下血日久,遂导致贫血,时头晕,用大剂桂枝人参汤,人参用至两半桂枝三两,一日三剂,连服九剂,好转,火生土,固脾阳也15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泻上焦无形邪热,目的不在泻大便;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泻有形之邪热16台山朱昌中,70岁,一向体健,自设中药店,某日突然发病,神志清,但自觉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转动,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延余诊治,熟视良久,未处方,乃叫家人先抬返家中,再三考虑,认为阳虚所致,以桂枝附子汤(桂三两),略见好转,第二剂(桂四两),三剂(桂六两),前后共服用四剂痊愈17食复案:欧男,三十岁,因热病未清进食后复病,引起神昏谵语,经中西医多方诊治不效,病转危殆,舌黄,脉数,二便不通,烦躁不识人,断为食复,用枳实栀子豉汤,一剂转危为安,后用黄芩汤,清其余热。医案1、盗汗五年罗男,51岁,自诉五年前开始夜间出汗,目合则汗,每夜湿透内衣三四件,经中西医治疗,服固表收涩之剂(黄芪麻黄根之类)无效,乃来就诊。诊之面色青白,瘦弱少气,疲乏,舌质淡苔白滑,不渴,脉细缓,余无他病。诊为盗汗。处以桂枝汤(桂芍姜各2两炒甘草1两大枣12枚)服十余付而痊愈,后无复发。按:仲景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今患者虽属盗汗,且无发热,但未见阴虚或阳虚症状出现,且病已五年,如属阴虚或阳虚汗出,必早成危侯,岂能支持五年耶?固拟为卫气不和之汗出,以大剂桂枝汤主之。2.失眠:梁男,42岁,因痔疮入院留意,用枯痔疗法,自服药后,连续失眠十多天,目不能瞑,虽欲闭目养神亦不可,曾服三溴片,鲁米那等无效,后又服天王补心丹和酸枣仁汤,依然无效。诊之,体格一般,但疲倦甚,此乃阴阳失调之失眠,桂枝汤主之,一服能闭目养神,五服后安眠如常。3、三年不寐 邝男,35岁,某中药店医生,反复不寐三年,这次是第三次发作,多次就诊于广州香港各地,群众笑其为“精神病”。诊见饮食工作如常,只是精神上有些恍惚不安,无法入眠,舌苔微黄,脉细中带数。内经邪客篇言,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固目不瞑,治之,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初治以桂枝龙牡汤,服后略见烦躁,后思其症为有余,而心肾不足,主以栀子豉汤,服后当夜能睡一小时,以后连服栀子豉甘草汤,加知母花粉多剂而愈。王好古云“仲景治烦躁,用栀子豉汤,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躁主血,故用栀子色赤,味苦入心而治烦,香豉色黑,味咸入肾而治躁”陈修园“栀子入心,而下交于肾,豆豉入肾,而上交于心,加甘草者,内经云,交阴阳者,必和其中也”4、倒经案李女,19岁,护士,3年前开始周期性刘鼻血,近1年逐渐加重,现整日觉鼻塞,痕痒甚,自觉有热气上冲欲呕微咳,头痛,记忆力减退,并脱发明显,自觉流鼻血之后,每月经期逐渐减少,至今年6月间,竟完全停止来潮,西医诊断为代偿性月经(即倒经),诊时面色潮红,体瘦弱,舌淡苔少,肝脉弦滑,尺脉细数,鼻血未止,此为肝不藏血,治宜平肝降逆,主以小柴胡汤原方,三剂后鼻血大减,余证亦有好转,且月经来潮,连服八剂,次月经血来潮正常,鼻血全止,身体日渐好转,至今无复发
微信10182老中医医论医案【2】5、中消病 黄某,六十岁,丰盛体魁,得中消病,口渴引饮,小便频数,大便极少,终日食不知饱,日食米逾斗,见者莫不惊异,其人竟反急剧消瘦,前之大腹便便,今变为腹皮下垂如布袋然,疲倦特甚,多方医治无效,余与求治于余,症如上述,只脉象滑实有力,大便秘结,小便黄,断为中消。灵枢经:胃足阳明之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尿色黄。中消之为病,实为足阳明之火,燥热之气太甚,热则伤气,气伤则经亏,故肌肤消瘦,折热润燥,非甘寒之剂不可,前人治中消,初气未伤时,治以调胃承气汤,以泻其热,余则以熟大蕉,瞩其饥则食之,戒五谷杂粮,以五谷仍为甘温,足助其胃热,食后三日,下大便如羊粪,饥饿减,食半月后,痊愈,前后共食大蕉120余斤。以大蕉色黄味甘,性寒多汁,止消渴,清胃火,滑润大肠,多食可充饥,甘寒可润燥解热,一物两用,价格低廉,数元10斤,省费效显。1.霍乱病:祖国医学文献早有记载,首见于内经,其治法详于伤寒论,以后巢氏诸病源候论,千金,外台等书均有记载。霍乱大致可分为寒热二型,发病原因,多有湿所致,内经谓“湿胜则濡泻”其夹热者则为热霍乱,夹寒者则为寒霍乱。其诱因为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暑天卧寝受寒所致,正如前人所说“挥霍缭乱,谓之霍乱”是也,另有干霍乱,临床少见。治法根据其病因,辨证论治,或表里双解,清热渗湿;或温经扶阳,一般以五苓散治热霍乱,其症身有微热,微汗出,渴欲饮水,腹中雷鸣,呕而下利,小便不利,脉浮微数,手心热,阳气未衰者宜之。寒霍乱,其症泄利不止,面青目黑,眼下陷,吐泻汗出,四肢厥冷,或抽筋,全身疲乏,无神气,脉沉无力,轻则理中汤,回阳救逆,则以四逆汤为主,所谓“温不足者,温之以气”故以理中四逆等复其阳、维其阴,方可挽救于垂危,至于四逆汤中附子,皆生用,其效较一般炮附子佳。曾治一病人,当时已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大肉消脱,病势危重,即用大剂四逆汤,炮附子四两,服后无效,后用四逆汤该散剂六钱(附子生用)服后约半小时,吐利均止,四肢回暖,转危为安,以后仍用四逆汤为散(生附子一两,炒甘草二两,干姜三两,为末,每复三钱)治疗很多病人,均有显效。病例:1932年,长洲后山村,黄中,一家大小18人患病,吐利并作,其中16人服五苓散,一剂便愈;另2人服四逆汤(散),一服三钱,其中一人是孕妇,结果全家病愈。2、近世之脑膜炎,若属火热上升,当急下之,是釜底抽薪,此病在上,取之下之意。医案1、慢性胆囊炎:刘男,23岁,右胁下痛,痛时隆起肿物如鸡蛋大,同时兼有先恶寒后发热、头痛。胸闷欲吐,经宿始消,缠绵已4年多,经西医诊为慢性胆囊炎,面色稍黄,苔黄质红,脉弦而细微,断为肝胆郁热,治以黄芩汤加茵陈(黄芩4钱,白芍5钱,大枣4枚,甘草2钱,茵陈1两)服后次日头痛胁痛均止,面黄稍减,但舌仍红,尚有余热,继服黄芩汤数剂痊愈。2、崩漏:关女,21岁,月经量多,十余天淋沥不尽,在当地治疗未效,现病更甚,漏下不止,渐成血崩。体弱,面苍白,舌淡苔黄,脉微数。此崩漏病,苔黄脉微数,是有热。处以当归散(当归5钱,川芎5钱,白芍5钱,白术5钱,黄芩5钱)服后病势转缓,血未止,转用理中汤加当归,三诊,下血减半,转危为安,继服两剂,病愈。按:后剂用理中者,此温煦之功,该理中者理中焦,健脾以统血,则血可全止矣。3、产后暑温病:黄女,25岁,时为夏天,产后3天,得暑温病,证见呕利,前医用五苓散。呕利止,继用理中汤,症从热化,病情转剧,延余诊治,当时证见高热,口舌干燥,烦渴,神志半昏睡,脉洪数,小便利,处以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4两8钱知母2两4钱粳米1两半甘草5钱人参5钱)三剂病愈。4、感暑伏热:游男,23岁,住院证见高热,舌红苔黄厚,无汗,神志有时昏迷,烦躁坐卧不安,渴而胸痛,谵语不得眠,脉洪数,小便不利,大便数天未行,拟为感暑伏热,处以白虎加人参苇茎。次晨再诊,体温正常,下午3时,热复上升,继服白虎加人参汤,服后病势稍减,继服上方十余剂,共用石膏3斤余,各症消失,出院。5、热结膀胱:伤寒论载“阳明病,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我曾运用此方治一学生,患热结膀胱症,经某医院诊治,认为难治,必须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其亲人请余诊治。见其面呈痛苦面容,消瘦,舌红,苔心微黄,微渴,脉弦数有力,小便短小,大便未行,少腹隆起如碗大,坚硬如石,疼痛拒按,初时拟为热结膀胱,乃以桃仁承气汤,连服3天,微效,但少腹硬如故,沉思良久,认为气结,并非血结,专用猪苓汤,一剂,小便自利,少腹胀坚以去八九,再服一剂,痊愈。7、湿郁头痛某童,9岁,暑月下河游泳,以后遂觉头部胀闷,非常重坠,无发热,日间尚可,入夜痛剧,屡经中西医治及于中山医学院作检查,只肝脏略大,余无所见,查不出头部所苦原因,身体消瘦,饮食渐差,乃来就诊,头部胀痛如故,鼻塞不利,苔白腻,脉濡缓,纳差,认为湿郁于上,主以五苓散,头痛稍减,思经云“因于湿,首如裹”以皂角外用,以通其鼻,如法用之,一嚏即通,而头痛胀,顿觉消失大半,并能进食,乃服五苓散,数剂而愈。 按:经云“因于湿,首如裹”,头为清灵之府,今头鼻不利,是上焦气机停滞,不能升降,清阳不升,故一嚏得通,浊阴下降,病则愈也。8、阴囊痕痒李男,27岁,五年前结婚后,便觉阴囊收缩,左大右小,微湿痕痒,腰痛不能转侧,延外科医治,曾用蛇床子、五倍子、狼毒膏等止痒药无效,拟为肾虚寒湿,注脊中故腰痛,下达肾囊,湿痒不适,主以肾着汤(白术1两,茯苓1两,干姜5钱,炙甘草5钱)。前后服十余剂痊愈,无复发。按:此方以温散其腰肾寒湿,杜其病源,则腰痛自止,而肾囊湿自干,痕痒消失。9、坏病一例马男,29岁,住院诊断为伤寒复发并肠出血,因复发热,有谵妄乱语,其母不放心,说鬼作祟,要求患者接回家拜神治疗,后病情加重,而来我院留医。诊时形瘦,面苍白,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筋惕、昼日烦躁不得眠,口干不欲饮,提问37.5°C,苔黄,舌尖微红,脉浮数,汗出,手足微厥,小便难,数日不大便,诊为伤寒坏病,处以栀子甘草豉汤二剂,能安睡,谵语烦躁诸症消失,精神清醒能知所苦,手足厥回,翌日小便正常,次日大便亦畅,继以竹叶石膏汤清解余热,病愈出院。按:此病迁延日久,正气益伤,邪气益盛,以致产生谵语神昏,终日不眠,循衣摸床等危侯,根据伤寒论治疗法则和过去的经验,首先用栀子豉甘草汤(栀子14枚甘草3钱淡豆豉3钱)调其阴阳,复其神志,陈修园所谓“救正之法用栀子豉汤从坎离交媾处,拨动神机也”继以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1两6钱麦冬7钱粳米5钱竹叶1两玉竹5钱甘草2钱高丽参3钱)清其余热,因烦而不呕故去半夏,因筋惕故用玉竹滋润宗筋。徐灵胎云“此仲景先生治伤寒愈后调养方也,其法转于滋养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
微信10183老中医应用甘草的经验~甘草是本草王国中的“国老”。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南北朝时,陶弘景对国老的解释为“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明?李时珍还赞美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不管叫“国老”也好,称“良相”也罢,这都说明甘草是本草王国应用最多的药物。历代用甘草,均以炙甘草治脾胃气虚,生甘草清热解毒。然而,近代一些中医专家跳出传统,各显新招。这些著名老医应用甘草的经验结晶,为祖国医学又增添了一份光彩。张锡纯认为,古方治肺痈初起,单用粉甘草四两,煮汤饮之者,恒有效验。对此,张氏又有发挥,他的经验是:对于肺结核之初期,咳嗽吐痰,微带腥臭者,恒用生甘草为细末,每服钱半,用金银花三钱煎汤送下,日服3次,屡屡获效。蒲辅周用“甘草油”可谓一绝,其法是用大甘草,刮去皮切细晒干,勿用火焙,研成细粉末,经纯洁芝麻油(或纯洁菜油亦可,花生油及其他杂油俱不可用)用磁缸或玻璃缸,将香油盛入缸内,再纳入甘草粉,浸泡三昼夜,即可使用。此方一切火毒疮疖,以及溃久不愈之溃疡俱效。如遇初起之疔疮,阴部溃疡,厚涂于上,干时再涂,能泻火消肿止痛。蒲老说“我曾用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天热疖疮,其效显著。经过数十年,用之满意,疗效好,价廉”借助甘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痱毒和脓肿,中医研究院阎孝诚颇有心得。阎氏曾于1965年夏,在山西巡回医疗,治疗不少疖肿和痱毒患儿,初用一般清热毒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虽获效于一时,但多反复。后改用生甘草马齿苋忍冬藤生大黄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1日服3次,重者水煎服,按上药剂量,每日1剂,一般7日获愈,很少复发。从此以后,阎氏应用上方治种皮肤感染病,每每获效。对荨麻疹、湿疹、紫癜等过敏性疾,重用甘草,效果也好,一般3-5岁儿童用量可达30克。阎氏还善用甘草调理一些慢性疑难杂证:以炙甘30克,灵芝30克,胎盘粉30克,共研细末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3次,每次1丸,用于哮喘缓解期、肾病综合征减用或停用激素之时,再障病的辅助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另用炙甘草30千克,黄精30千克,益智仁30千克,石菖蒲30千克,熬膏,兑入生晒参、紫河车细面各6千克,搅匀,烘干后压片,每O.3克,每服6-10片,每日3次,功能益气补精,治疗五迟五软,大脑大脑发育不全和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癫痫,实属独特。古人云“呕家忌甘”可河南中医学院的郑颉云先生却不以为然,他常用生甘草30克,生大黄3克,伏龙肝15克,专治热吐证,临床表现为食入即吐,吐物酸臭,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一般1-2剂即能止吐。按:临床上我分两类用,调和药味用小量,治病用大量,如甘草泻心汤就用30克,炙甘草汤用45克,清热解毒用30克,从未发生中满水肿的问题★难愈性疮口:本图片是我最近治疗的一个患者,两年前在工地做事,足背受伤,皮肤大面积缺失,经过植皮,住院半年。由于伤口始终不愈合,一年半来,在当地医院门诊换药,维持现状,不能劳动而修养在家。经病人介绍远道而来。查看足背皮肤满是疤痕,伤口周缘苍白,形成疤痕,无法向中心靠拢。可喜的是疮口粉红,有6-7个肉芽,脓液较少。用生肌散后3天形成药痂,7天开始脱痂而愈合。今粗略介绍治疗心得,要真正掌握要领,还是在临床多观察体会1,辩疮口:疮口宜紧束周围无红晕、漫肿,边缘饱满如弓,颜色粉红如桃花,肉芽饱满红嫩如石榴。疮口暗红灰滞,宜补血益气兼活血;疮口苍白,补气血为主;疮口腐脓难剥脱,宜补血行气兼清热解毒,促使脓与肉分离;肉芽稀少而平塌,宜补托,促新生。2,辩脓:慢性疮口气血具虚,脓液一般都较少。气血具充者,脓液稠而易愈,宜清热解毒;气血亏虚者脓液清稀,难速愈,宜托补;脓液清如水,应考虑湿气,补托兼化湿。“微脓”是长肉的最佳境界,把握靠临时发挥。3,辩痒:收口期疮口痒如虫行,则为气血充实,新肉将生,美事;如有脓作痒,则为疮口受风,容易生长疙瘩,高出皮肤,急以祛风止痒。4,用药:以生肌散(煅石膏、煅赤石脂、煅寒水石、煅滑石等)为主。药物要用原药材,不能用市面上的已碎药,煅过,研极细,水飞过。如用于有感染的疮口,还需黄连水浸泡一天,阴干。生理盐水清洗疮口,不能使用双氧水等刺激物,动作要轻,不要破坏肉芽。用棉签蘸药均匀薄薄撒药,要越均匀,疤痕越少越光滑。5,护理: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暴露疮口为最好,如果要包扎,只能是一层纱布弓起遮盖即可。通风透气是愈合的关键。第二天只需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即可,不必清洗隔日的药。第三天一般就可以形成药痂,使疮口在痂下愈合。6,观察:正常药痂板实不浮动,平整无凹凸,周边紧束。主要观察周边皮肤,如果有鱼尾纹,说明药痂已牢固,鱼尾纹逐日增加,开始生长新肉。如果周围红晕,说明欲成脓,加紧清热解毒或者配合抗生素使用。一般7日后药痂边缘翘起,脱离肌肤,此时切不可人为扳动或用指甲撬动,只能随其自然而脱落。药痂脱落即愈合。点滴经验,与同行共享,具体操作,还在临床,这里只能说个大概。生肌散为祖传秘方,有所隐,望见谅
微信10184[转载]橘络、丝瓜、南瓜子治脂肪瘤~徐文兵:脂肪瘤呀,现在慢慢接触很多人,发现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前天有个杂志采访我,那个摄影师一伸胳膊,呵,疙里疙瘩全是这个,他说徐大夫这有治吗?我说你治过吗?他说我找过,医生说这是遗传,我姑姑、我爷爷都有。我说:那人家怎么给你治?他说:就是开刀剌。这得剌多少刀?千刀万剐。剌不完,而且更可怕的是什么?剌完以后他还长。所以这不是办法,中医把这种病叫“痰核”不管它是脂肪瘤还是神经纤维瘤,为什么管它叫“痰”不叫“淤血”?因为它摸上去是光滑地,可移动地。“淤血”是什么?摸上去是坚硬地、沉滞不动的,它软硬度不一样,所以这种病,第一件事就是忌口。怎么来的?第一就是喝冷饮。第二就是,又不好意思,吃水果。痰湿,你想想啊,造成人的痰湿,就是让你的体液变得黏稠、不流动的原因就是这个。梁冬:噢,水果、冷饮。所以有些人去吃把水果放在刨冰里哇,那真的是狠到家了。徐文兵:那天正好我们这个工作完一块吃饭,我给他点了个菜,你猜我给他点了什么?梁冬:点热的是吧?徐文兵:清炒丝瓜。梁冬: 丝瓜是袪这个的?徐文兵:丝瓜是专治这个浑身长这种脂肪瘤,而且我还建议他买那个丝瓜瓤子在家里去洗碗然后泡澡的时候拿那个丝瓜瓤子搓澡。我给点了个丝瓜,还点了一个萝卜皮儿。没吃萝卜芯专吃萝卜皮儿。我说:记住!以后这就是你的家常菜。你天天都得吃这俩菜。这是化痰散结的。以前讲过的新会陈皮,还有陈皮里面吃橘子剥下来的那个白丝,橘络。橘络和丝瓜络都是最好的治疗这种“痰核”的药,你知道我是怎么实践出来的。我给老家一个老先生,我给他保健。每到换季,我就给他调节一下身体。他有点心脏病,也有点血液黏稠度高,也有点脂肪肝。我就给他用这化痰散结的药,他复诊以后他特惊喜地告诉我一件事儿,他说:徐大夫你不知道吧,我有一个特大的毛病。我说:什么毛病?他说:我这个屁股底下,就长一个像核桃大一个这么一个就这么一个“痰核”,西医说是脂肪瘤反正一坐下去就硌屁股,当然你让我拿刀剌了它吧,他又不愿意“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不可轻弃。他说:自打我吃完你这个月的药以后啊,我那个痰核瘪了,就里面变成个…就是里面本来充满了那种脂肪或什么黏液,现在变成个空壳了。这是我亲身实践出来的,所以我就推荐给他。所以谁身上有脂肪瘤这种东西~ 第一、忌口。冷饮您别喝了,绿茶您别喝了,水果、牛奶你别沾了,这些都是化痰生湿的东西。第二、常吃点丝瓜。用丝瓜洗,橘络,还有什么,白萝卜或吃那个心灵美萝卜皮。还有一味药特别好,南瓜子。炒熟的南瓜子,嗑去吧。中医是用南瓜子来治疗猪囊虫啊,得了那个猪囊虫病。就是身上不是长那个脂肪瘤了,就是长出一个小的那种包囊里面都有囊虫,中医用南瓜子去消它。所以这几味食疗平和啊,大家都生气说:徐老师不回答大家问题不给开药,没法开药。那都是毒药,只有这几个算药食同源。大家可试试★说实话—桑叶很神:生发祛斑还治盗汗。女人真真体会到自己老了,无非是当围绝经期来了,发现自己开始大把掉头发,脸上长斑,盗汗,精力不济。让人遗憾的是,这几种状况发生的几率相当之高。今天向大家推荐一味神奇的中药桑叶。用对了桑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脱发、盗汗,并能治疗黄褐斑(1)桑叶神奇用法之一-泡水洗头治脱发:取桑叶麻叶各500克,以米酒水煮沸(米酒经过高温蒸发,其酒精成分会蒸发掉,剩下的即是米酒水)待此沸水稍温后,直接用其洗头即可。这个方子需要坚持用三四个月才能见效。桑叶之所以能起到缓解脱发的作用,是因为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不过提醒大家,桑叶性寒,所以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女性要慎用,以免受凉,落下病根(2)泡茶喝可祛斑。在4月桑叶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采摘一些备用。等到10月霜降后,桑树上的叶子已凋落大半,但还会有一些叶子留在枝头上。这些仍然坚挺的桑树叶子被称为“神仙叶”。将神仙叶摘下来,和4月采下来的桑叶一起阴干,然后切成细丝,代替茶叶,直接泡水喝,或者加水煎煮10分钟后当茶喝,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每天取鲜桑叶15克,泡水当茶饮用,有助于淡化黄褐斑(3)缓解围绝经期盗汗:桑叶具有祛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目赤、头痛等病症。同时桑叶也是一味止汗良药。元代《丹溪心法》中记载“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米汤)调服,最止盗汗”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在逐渐减少,内分泌功能出现了紊乱,因此易出现盗汗。此类女性若将桑叶和红糖(红糖有益气补血、化淤止痛的功效)一起煎煮后服用,可很好地缓解盗汗。操作是:取桑叶100克用清水洗净后加一碗清水煎煮至剩半碗药液,调入适量红糖即可,每天服一剂。注:桑叶味甘苦性寒
微信10185葛可久十藥神書注解全卷【1】一. 【药名】甲字十灰散 治疗呕血吐血咳血嗽血,先用此药止之【组方】大蓟 小蓟 荷叶 扁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子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份以上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服下。如病势轻,用此立止,如血出成升斗者,用后药止之【歌诀】十灰大小蓟大黄,栀子茅根茜草根,侧柏叶同荷叶等,棕榈皮并牡皮尝【陈修园】按:前散自注云,烧灰存性,今药肆中止知烧灰则色变为黑,而不知存性二字,大有深义.盖各药有各药之性,若烧之太过,则成灰,灰无用之物矣!惟烧之初燃,即速放于地上,以碗覆之,令灭其火俾,各药一经火炼,色虽变易,而本来真性俱存,所以用之有效,人以为放地出火气犹浅焉者也.然余治证四十余年,习见时医喜用此药,效者固多,而无效者亦复不少,推原其故,盖因制不如法,亦因轻药不能当此重任;必须深一步论治,审其脉洪面赤,伤于酗醉,恼怒者为火载血而上行证。余制有惜红丸,日夜三四服,但须以麻沸汤泡服,不可煮服为瞩。审其素能保养,脉沉而细,面赤淡白,血来时外有寒冷之状者,为阳虚阴必走证,余制有惜红散加鲜竹茹日夜服三剂,其药之配合,散见于拙刻各种中,兹因集隘不能备登。二. 【药名】乙字花蕊石散 五藏崩损涌喷血成升斗用此止之【组方】花蕊石火煅存性研为末 右用童便一盅墩服温调末三钱,甚者五钱,食后服下,男子用酒一半,女子用醋一半,与童便和药服,使淤血化为黄水,服此药以后药补之【歌诀】花蕊石须火煅研,炖分酒醋和童便,功能化瘀为黄水,轻用三钱重五钱【旧注】[但瘦礁]云(系周氏所注,余以名号未得而撼)治吐血者竟推[葛可久]而先生首以二方止血,明明劫剂,毫无顾忌,细玩始知先生意之所到,理之精也。人生于阳,根于阴,阴气亏而阳气盛,上气为喘促咳,吐痰沫发热面红无不相因而致,故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减得一分上升之火,易为收拾.何今日之医,动以引血归经,为谈不过概用止血之味,甚至有吐出亦美;壅反为害,遂令迁延时日,阴虚阳旺,煎熬不止,果谁之咎?执引经而缓时日,冀复元神,吾恐有形之血,岂能使之速生,而无偶之阳,何法使之速降,此先生所以急于止血之大旨也【陈修园】虚痨证,金匮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从肾虚以立法,建中汤从脾虚以立法,黄芪建中汤从气血两虚以立法;八味地黄丸、天雄散温其下元,从脾肾气血之总根虚以立法,是以补虚为一大纲也;以薯蓣丸治风气百疾虚赢诸不足,是以祛风为大纲也;以大黄蛰虫丸治干血成痨,是以逐瘀为大纲也。三纲鼎足,为此证不易之准绳。今葛仙翁,以花蕊石散继于十灰散之后,虽云止血实欲使瘀血化为黄水而不血也.然自余思之吐血既止,而离经之血,蓄而不行,不可不用此散化之,若血来势如泉涌,相继不绝,竟用此散,令其尽化为水,是令一身之血,俱归乌有,尚有生理乎。读书不可死于句下,此其一也.且三大纲因虚而成痨,医书恒有治法,而因风而致者,言之颇罕;而因瘀血而致者,除【仲景】金匮大黄蜇虫丸、仲景小品百痨丸外,未有发明其旨,且金匮以薯蓣丸与大黄蛰虫并举,意以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生长不荣,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怯证种种,所由来也.余治吐血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生大黄之多以行瘀也。附录仲景百劳丸:当归炒乳香没药各一钱,人参分数阕虻虫十四个去翅足,水蛭十四个,炒桃仁十四粒,去皮尖大黄四钱蜜丸如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者,杓扬百遍即可,甘澜水也。三.【药名】丙字独参汤止血后此药补之
【组方】大人参二两去芦以上每服,水一盏,枣五枚,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后,服诸药除根【歌诀】功建三才得令名,阴阳血脱可回生,人参二两枣五枚,服后方知气力宏【旧注】凡失血后,不免精神怯弱,神思散乱,前方虽有止血之功,而无补益之力,故有形之阴不能即复;而机微之气不当急固乎?顿使独参汤,不但脱血益气,亦且阳生阴长.观先生自注云:熟睡一觉使心安,气和则烦除,而自静。盖人之精神由静而生,亦由静而复也。奈何今之医者,遇吐血家,乃视参如毒耶【陈修园】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气味甜,微寒,无毒,主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经文只此三十七字。其提纲云:至补五藏,以五藏属阴也,精神不安,惊诧不止,且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令五藏得甘寒之助,则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水食气,火即邪气也,令五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何后人信从宋、元无稽之说,而反疑开天明道之圣经。邪此证用至二两,以失血之后藏阴大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二两任专力,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止之。若得熟睡一夜则生,沛然莫之能御,即所失成升成斗,周时补之而有余矣!若睡未足而惊醒之,则血亦停而不生矣;若血止一、二、三日而始服之不徒有益而有害。周氏旧注亦趋,但以人参为补气之品,未免由于俗见,然人参补阴与地黄龟板之一于补阴者不同
微信10186十药神书【2】按其字意,参者参也,其人天地并立为参,且能入肺,肺为一身之橐龠,谓益气却亦近道程.山龄谓:贫者以归脾汤代之,然不如取当归补血汤二剂,入童便二茶碗,隔汤炖,二柱香,取汁顿服之。四. 【药方】丁字保和汤 久嗽肺痿成痿【组方】知母贝母天门冬款冬花三钱天花粉薏苡杏仁当归地黄紫苏薄荷百部各钱半以上水二盏,生姜三片煎一盏入饴糖一匙,调服,日三,食后各进一钟,与保真汤相间服.血盛加炒蒲黄茜根藕节大小蓟茅花当归。痰盛加南星半夏陈皮茯苓枳实枳壳。喘盛加桑白皮陈皮萝卜子葶苈子苏子,热盛加栀子黄连黄芩黄柏连翘大黄款冬花,风盛加荆芥防风菊花细辛香附旋复花,寒盛加人参桂枝蜡片 芍药【歌诀】知贝款天冬各三, 二钱杏薏味天花;五分二百阿归地, 紫苑兜苏薄桔甘【加减歌】归茅大小蓟蒲黄,藕节茜根血盛当;痰盛南星陈半入,茯苓枳实壳须将,喘加桑白陈皮等,萝卜葶苏三子详;热盛苓连栀柏款,连翘合并大黄吞;风加香附荆防细,旋复菊花六仲良;寒盛加参兼牡桂, 芍加蜡片不虚言【陈修园】此方治久嗽,不过类集顺气化痰清火解郁之品,以多为贵绝;无把柄抑又思之.先生有道之士也,其方又得之神人,何以庸陋至此,且苏叶、桔梗、薄荷辛散非久嗽所宜;百部款冬苦温非血后所宜,兜铃、花粉、杏仁亦为中虚所忌,知母、贝母、天门冬、地黄、阿胶、百合性寒而滞力,亦轻微其,去市肆中之间证立方摇铃辈之笼统,配合以零买者几希耶?然此方不见于大家之书,如明[季龚]太医各刻及【万病回春】【寿世葆元】等本亦载之,但方名间有不同,药品偶有增减,村医用之往往见效,余向以病人寿算,未终总不归功于此,方亦随见而随忘之耳。今得此书始知礼失,而求诸野沾体涂足中,大有人马,转悔从前之肉眼也。究竟于此方未得,其旨大抵奇之,弗去而偶得之一方,不去而复之。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且其轻重大有法度加生姜之辛温以润肺,饴糖之甘培土以生金,卓然大家可知,仙方非凡人可窥测也。但喘盛加萝卜子与地黄相反,临时自当去取。五. 【药名】戊字保真汤治虚弱骨蒸体虚【组方】当归生地白术黄芪人参各三钱赤茯苓陈皮赤芍甘草茯苓厚朴各一钱五分天麦冬白芍知母黄柏五味子紫胡地骨皮熟地各一钱每服水二盏, 姜三片 枣子五枚, 煎与保和汤,间服每日一服.惊悸加茯神 远志 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萆解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石苇扁蓄木通赤苓。遗精加龙骨牡蛎莲心莲须。燥热加石膏滑石龟甲青蒿。盗汗加浮小麦牡蛎黄芪麻黄根【歌诀】参芪归地术三钱,赤白茯苓朴草兼,赤芍陈皮钱半等,味紫白芍二冬编,骨皮熟地和知柏各一钱加姜枣服【加减歌】:骨蒸又见悸和惊,枣远茯神柏子仁;淋浊萆乌猪泽入,遗精龙牡莲须心;小便涩要和石苇,扁蓄木通共赤苓;燥加青蒿石滑龟,麻根盗汗蛎浮芪【旧注】一名保和者,因失血之后,气血未调,率难把握,然调血者,以气为主;调气者,实肺为司,故大旨以泻肺中之伏热,益下焦之化源,此其治也,若和而失其所以为和,则保矣;失其所以为保矣,至保真,则气血之味俱等,大旨以甘温为主,甘凉佐之,而苦寒又佐之,未尝禁用苦寒也。而与今日之用寒凉者,异矣!曰保真者,大补其正兼泻其耶。使生机活泼油油然,而不己也。两方加法大备,然非尽用,亦姑列之,以俟去取耳,学者须知[陈修园]按:此方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肉桂、加赤苓、赤芍、生地、天冬、麦冬、五味子、柴胡、厚朴、陈皮、地骨皮、知母、黄柏是也;气血双补中加柴胡地骨以疏肝耶,肝火即雷水也;知母、黄柏以降肾火,肾火即龙火也;又合麦冬、五味子为生脉散,俾水天一气;又合天门冬为三才汤以位育一身,最妙是陈皮、厚朴、甘草入胃,宽中行滞,导诸药,各尽其运动之力。而协和共济,且药品轻重得宜,大有法度,但芍药以花之,赤、白别之,其根则不可辨也,药肆中另有一草叶小根大与芍药无异,余家山中亲见采药人,握取盈囊问之,则曰:药铺中所备赤芍皆此种也,始信【本草崇原】注云:赤芍不知何草之根?今外科、小儿科习用害人之说非虚语也。方中当去之。六. 【药名】:已字太平丸 治久嗽肺痿肺痈【组方】:天麦冬 知母 贝母 款冬花各二两 杏仁当归 熟地 生地 黄连 阿胶珠各一两五钱 蒲黄京墨桔梗薄荷各一两白蜜四两麝香少许以上共为细末,和匀用银石器先下,白蜜炼熟后下诸药搅匀,再上火入麝香,略熬三二沸,丸如弹子大,每日三,食后细嚼一丸,薄荷煎汤缓缓化下,临床时如痰盛先用饴糖拌消化丸吞下,却噙嚼此丸,仰卧,使药流入肺窍,则肺清润,其嗽退除,服七日病痊.凡咳嗽只服此药立愈【歌诀】:二两三冬二母如,归连二珠杏阿珠;各需两五余皆两,京墨蒲黄薄荷俱【旧注】太平丸非正方也,先生意计周密,恐人正气渐复之后,尚留一分未尽,必有一分未妥;特于晏息之时,噙服此丸,使人于静中不知其所以然。而药力无不到此,少许麝香之所以为神妙也【陈修园】方中润燥化痰养液,少佐薄荷以利气无甚深,我惟难以黄连之苦寒,麝香之走窜,不几令人骇而吐舌乎?而不知令人骇处,正是神仙妙用之处【神农本草经】云黄连气微苦,为火之本,味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一物而兼补心泻心之妙,故凡久嗽、肺痿、肺痈得此,火不克金,而金自受益矣【本草经】又云:麝香主辟恶,气去二虫.盖劳嗽不已,则为瘵病
微信10187十药神书【3】而生虫,非泛常之药可治,惟麝香为诸香之冠,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正能辟邪,而杀虫。瘵病之有虫,如树有蠹,惟先去其蠹,而后培其根,则发荣滋长矣!况咳嗽不离于肺,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肺窍宜开不宜闭,喉窍宜闭不宜开,今鼻窍不通,喉窍将启,而为患必后。麝香之香气最盛,直通于鼻窍而开之,而呼吸顺,而咳嗽之病除也。七. 【药名】庚字沉香消化丸治热嗽雍盛【组方】礞石明矾飞研细 猪牙皂生南星生半夏茯苓陈皮各二钱枳壳枳实各一两五钱黄芩薄荷各一两沉香五钱以上为细末和匀,姜汁浸神曲为丸,每夜临卧,饴糖拌吞嚼噙太平丸,二药相攻痰嗽除根【歌诀】南星皂半茯苓陈,礞石明矾二两均,枳实壳皆需两五,薄苓一两五钱陈【旧注】人见此数味,或畏其狠,即予亦嫌其峻然,先生注云,热痰雍盛,乃以此治其,不致雍盛者,稍稍减服四五十丸可也;况前先用独参汤,继用保真,则神气亦渐复矣!暂用几服,胡为不可。若情形消瘦者,未可用也,是又在学者临证自明耳【陈修园】此方即滚痰丸去大黄加明矾皂角南星半夏茯苓陈皮枳壳枳实薄荷是也。方面略同,而功用则有南辕北辙之判,彼以大黄领各种化痰药从太阳一滚而下,而不知不得痰之所在,徒下其粪,则反伤胃气也,盖痰者水也,水者气也,水性下行,得火则上,沸而为痰,方中所以用黄芩以清火,水非气不行,气滞则水亦滞,遂停瘀不行,而为痰。方中所以取用沉香、陈皮、枳壳、枳实等药,重重叠叠以顺气、化气、行气,且水泛滥则患大,由于地中行则天下安。方中取半夏、南星之辛温,茯苓之淡渗,以燥治湿,即以土制水之义,语云:见痰,休治痰是也。方中惟礞石化痰为水,质重而力大,薄荷利气化痰,体轻而行速,二味为治标之药,亦轻重各得其宜。最妙若明矾皂角二味,凡水浑浊入明矾搅之,则浊者立刻转清矣!衣服污秽则皂角洗之,则污者随涤而净矣!古人制方之周到如此,或疑虚痨之证,不能当此峻剂,然病重药轻多误人【喻嘉言】识为养谷不如筹一生路,而为破釜沉舟之计,倘有余望,每见痰嗽不绝,肌肾消瘦,声哑骨蒸五更,更热而汗出,早饭后皮肤随热而脊背畏寒,手指微冷,此痨损既成十不救一之证。医者议论互异,而一种迂儒谓:肺虚液少,但云保肺,犹其浅也,必以六君子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类常服,土旺自可生金,毋区区于保肺,因前病,金受火克,但知清心治其末也,必以六味地黄汤、琼玉膏三才汤、都气丸、八仙长寿丸之类常服,脾水足自能济火,毋汲汲清心。此为【东垣】立斋之法,人人信服而不疑。且更有进一步自夸为,得【张景岳】之心法,谓:真水为元阴,真火为元阳,皆根于命门,元阴之水中生艮土而上润肺金,元阳之火中生坤土而上通心火,阴阳互根而不相离,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丸、八味汤丸、右归饮丸皆为极品。自此说一行,而虚痨之证,十患九死.曷不思脾为诸藏之母,当无病时常服补药尚难进其饮食,长其肌肉,至虚损病笃,将何法补其不足,且令其有余以生金耶!肾为寿命之根,当无病之时,服补药尚难充其精气,强其腰膝,至虚损病笃之时,又何法补其不足,且能令其有余,以济水邪.乡愿德之贼,吾谓;庸医之阴毒更甚,妄医之阳毒也。近日更有袭取【叶天士】一派,遇有感冒即用前胡、干葛、杏仁、桑叶、桔梗、紫苏、防风、茯苓、橘红、苏法夏、神曲、谷芽、山楂炭、甘草为主;方头痛加川芎、白芷;身痛加羌活、秦艽;咳嗽加紫苑、百部;口渴加麦冬、天花粉;小便短少加木通、滑石、泽泻、猪苓;腹胀加厚朴、枳实、萝卜子、砂仁壳;皮肤作痒加蝉蜕、白蒺藜、连翘;喉痛加元参、射干、牛蒡子、贝母;寒热往来加柴胡,酒苓;腰膝痛加牛膝杜仲;脚肿加木瓜、防己;病从悱郁加黑郁金、香附;发热不退加白薇、地骨、青蒿、白芍;数日未愈曰:略调其气血加当归、酒芍、何首乌、干地黄、丹参、沙参等出入互用;至于久病虚人则用辽东海参、燕窝、鲍鱼、谷芽、首乌、炙草等为主,其参、术、芪、苓、二地、桂、附、吴萸、炮姜等随证加入,而金银花炭、枸杞炭、菊花炭、白术炭、地黄炭、鲜桑枝、金银花藤泡淡干姜,生姜渣泡淡附子,泡淡吴萸、禾秫稻根须、鳖血、柴胡、五色石英、冬瓜子、生扁豆、黑橹豆皮、绿豆皮、西瓜翠皮之类。曰:我是【叶天士】一派,与恒法不同.而不知【叶天士】居江苏,该处人腠理较薄,外邪易入,而亦易出;不用仲景正法,故于【伤寒论】一部未得师授,议论甚觉隔靴,其于难证胸中颇有书卷,加以绝世聪明,临证甚多所以名噪一时,而虚痨一证,专祖【十药神书】不必全用,其方神而明之,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何若悲?仅于临证指南中,食其糟粕而伪托之也耶。八. 【药名】辛字润肺膏久嗽肺燥肺痿【组方】羊肺一具杏仁净研柿霜真酥真粉各一两白蜜二两先将羊肺洗净,次将五味入水搅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前七药相间服之亦佳【歌诀】真粉真酥并柿霜,杏仁净研两平当,蜜加二两调粘用,灌入肺中水煮尝【旧注】血去则燥,燥则火旺,肺必枯.欲从肾源滋水,而不先滋水之母,有是理乎?然肺为多气少血之藏,故一切血药,概不欲用,以羊肺为主,诸味之润者佐之,人所易能也.若以真粉之甘寒不独凉金,且以培土,人所未知也【陈修园】此方中粉即伤寒论,猪胃汤之白粉也,本文未明说为何粉,一说即天花粉,主滋润肺金,取金水相生之义;一说即粳米粉,以少阴之水火交会于阳明中,土粳米补阳明中土,交水火而止烦躁,且籍土气以生金,二说俱有深义
微信10188十药神书【3】余每用则从后说,今读先生此方,又阅周氏所注:真白粉即天花粉无疑.嘉庆丁已岁,余应兴泉观察阿公--泉州郡伯张公聘,主清源书院讲席,日者用天花粉一味,药铺送白粉一包,其色莹晶洁白,迥出诸药之上。余传问之,答曰:此物最贱而制造却难,惟冬月叶落,气尽归于根,掘取以法取汁,和水淘洗澄之,晒干收贮.终有如此宝色,若无此色,恐伪物弗效,不如止用天花粉片之较妥也.今先生加一真字,何等郑重,其辞,推而论之,金匮于虫病制有甘草粉蜜汤、以杀虫、若虚痨久嗽为瘵蚀肺,铅粉性毒能杀三虫,今杂于蜂蜜、柿霜、羊肺之中,诱虫食之,旋而甘味尽,毒性发,而虫患除矣.此非正解,亦可备之,以启悟机。九. 一切久怯极虚惫,咳嗽吐痰咳血发热【组方】黑嘴白鸭一只,大京枣二升参苓平胃散一升陈煮酒一瓶以上将鸭缚定脚,量患人饮酒多少,随量以酒烫温,将鸭颈割开,滴血入酒,搅匀饮之,直入肺经,润补其肺。却将鸭干去其毛,于肋边开一孔,取去肠杂拭干,次将枣子去核,每个中,实纳参苓平胃丸末填满鸭肚中,用麻扎定,以砂瓶一个,置鸭在内,四围用火慢煨,将陈酒煮作三次,添入,煮干为度然后食。枣子阴干随意用参汤化下,后服补髓丹,则补髓生精和血顺气【歌诀】参苓平胃散一升,京枣二升酒一瓶,黑嘴白毛鸭一只,照方如法制来斟【陈修园】按:怯而日久,虚极而惫,而且咳嗽不已,则肺因嗽而动扰矣,吐痰不已,则肺因痰而雍滞矣!咯血发热,壮火食气不特肌肉消痿而且启衰言微矣,此为极证.恐非无情之草木所能治,故用黑嘴白鸭一只为君,盖以毛白者味较清而入肺,嘴黑者,骨亦黑而入肾,取金火相生之义。亦资异类有情之物,以补之也;最妙入京枣二升,取其甘温以补胃,平胃散一升取其消导以转胃,胃为五藏六腑之本,胃安则藏府俱安,保真汤佐以厚朴同义。十. 【药名】癸字补髓丹久劳虚惫髓干精竭血枯气少服煎药愈后服此药【药方】猪脊背一条 羊脊背一条 团鱼一枚 乌鸡一只以上四味制净去骨存肉,用酒一大碗于沙锅内煮熟,擂细再用后药。大山药五条 莲肉十斤京枣一百枚霜柿十个修制净,用井花水一大瓶于砂瓮内煮熟,细擂与前熟肉一处,用慢火熬之却下。明胶四两 黄蜡三两 二味逐渐下,与前八味和一处研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汤散并知母、黄柏末各一两共十两,搜和成剂,如十分坚硬,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用水槌打如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不拘时候枣汤下【歌诀】猪羊脊背鸡团鱼,煮擂宜当去滑需;霜柿十枚京枣百,建莲八两五条薯,熟和前味熬文火,黄蜡明胶渐入诸,知柏四君平胃末,各加一两制丸茹【陈修园】按:久痨虚惫髓干精竭等症,服煎药愈后服此药。二十字是为虚痨既愈,证筹一善后之计,实为虚痨穷极,证献一回春之路也。虚痨至六极之候,凡和解温凉补泻之药,无不历试。初服间或少效,久之无不增剧。各医俱手无策,然药以治病,食以养人,二语参透大有妙义。盖得病日久,日在药中,禾黍之肠改充杂草,肠胃之所恶者药也。若更以药投之是重困之,而不能堪矣。先生用山药、莲肉、京枣、霜柿取日食之果菜以悦脾胃之性,情用猪髓、羊髓、团鱼、乌牛胶日用之肉食以充脾胃之虚馁;即【扁鹊】所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内经】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惟方中黄蜡一味,俗医见之无不惊骇【本草备要】谓:此物著于肠胃,令人泻痢不止。而不知此物性涩,岂能作泻,威喜丸用此熔化为丸【叶天士】用人乳粉秋石霜血余炭之类,引人身之膏脂,以为继续之计,亦由此方悟出。若紫河车污秽有毒,服之无不发热减食,岂非惑于以人补人之说,忍心害理适以自戕也耶!又按明胶是取嫩黄牛皮以河水制造为之,或用牛肉煎汁去滓再熬成膏,每斤入姜半夏末二两,名为霞天膏,治劳伤久嗽。乾隆丁末,余肆业鳌峰书院【旧注】人若色欲过度,伤损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中盗汗午夜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则痰涎泄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肌肉消瘦,此名痨瘵。最重难治,轻者用药数十服,重者期间以岁年,然必须病人,惜命、坚心、定志、绝房室,息妄想,戒烦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此其谓内外交治可获其功。周氏总注,予读此十方俱出人意表,其间次第缓急可为千百世,法即不必十方并用,要无能出其范围者矣。一方之中自得肯綮,即不必全用,其药亦可细推其理矣,乃今日之治血证者,辄用六味地黄丸增减,冀其收功皆由医贯入手,而未尝从神书体会者也.彼之肾水衰,则水炎为患,壮水之主,可镇阳光,孰知人之患此病者,阴虚固多,而他因者亦复不少,假如从劳役饥饱而得者,其伤在足太阴矣,从愤怒而得者,其伤在足厥阴矣,此足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症,岂一壮水可胜其任乎。总之人身之血,附气而行者也,一藏伤则气必不调,而血遂溢于外,故逆则上出,坠则下行,滞则阻痛,寒则凝,热则散,此自然之势也!后之君子于珍视之际,闻问之余,斟酌而得其情否乎?果能于此着眼视其病之所伤在何藏,脉之所伤在何部,时之所值在何季,思过半矣!曾治一咯血之人,平日极劳,每咯紫黑色俱成小块者,然必是饱食则多,少食则少,不食或少或无,余以韭汁童便制大黄治之,二服而安,后以补中益气汤加血药而愈,知者以为怪,予谓:极平常,盖实从神书究,心而置医,贯为谈料者也
微信10189在西藏见识的真正冬虫夏草【1】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感染,死后尸体、组织与菌丝结成坚硬的假菌核,在冬季低温干燥土壤内保持虫形不变达数月之久(称为冬虫),待夏季温湿适宜时从菌核长出棒状子实体(子囊座)并露出地面(形成夏草)人们把它称为冬虫夏草,冬虫夏草非动物非植物是种菌类。名贵稀有,称之为:免疫之王、药中之王,有“仙草”的美称,人们戏称为“超伟哥”。成长过程:关于虫草的生长,人类对其感到神秘莫测,前人曾有诗云“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每当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体小身花的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继而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这时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虫草蝙幅蛾幼虫,便钻进虫体内部,吸引其营养,萌发菌丝。当虫草蝙蝠蛾的幼虫食到有虫草真菌的叶子时也会成为虫草。种类:虫草是指包括冬虫夏草在内的广义的虫草属真菌的总称。虫草的种类基本上是以其有性世代的形态特征、寄主、地名、人名而取名的,所以虫草属的各个种名就是各单一虫草真菌的名称,目前已经发现的虫草有400多种,而“冬虫夏草”就是特指以青藏高原为主产地、中国特有的冬虫夏草。从产地上:虫草分为四川虫草、青海、西藏虫草。青海、西藏产虫草质量上乘,虫体肥壮、饱满,表面色泽金黄色,子座较短;四川产虫草虫体较瘦小、表面颜色较暗呈黄棕色,子座较长,质量次之。冬虫夏草等级与规格:冬虫夏草根据大小不同,分为五大等级,即王中王、虫草王、一级、二级三级虫草规格。其中二级虫草规格每公斤的虫草数条在条,这一规格用于商务送礼略显小一些,主要推荐用来孝敬老人、治病之用。冬虫夏草生长环境,产生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地域(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横断山脉余脉特殊区域内)海拔3500-5000米高寒湿润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上(集中分布于海拔米的垂直高度内)储存方法:储存关键在于防潮、防蛀和防虫,把虫草放进密封的玻璃瓶,里面再放一些花椒或丹皮,然后放置在冰箱中;如果需要保存半年以上,在储存冬虫夏草的地方旁边还要摆放干燥剂,以更好地防潮。一旦发现冬虫夏草受潮,应立即拿到太阳下曝晒。如果发现冬虫夏草已经长虫了,可拿到炭火旁稍加烘焙,然后筛去虫屑。虫草越新鲜,其功效就越好。建议购买虫草后,应有计划地服用,最好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就一般的家庭保存条件来说,冬虫夏草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年。采集时间:每年的农历四至五月间,积雪溶化的时候,便是冬虫夏草采收的季节,此时冬虫夏草出苗未超过一寸,如果过了这个时节,则会苗枯死,其它杂草也会生长极快,冬虫夏草则踪影全无;掌握了虫草的生长环境和采集季节后,寻找药源掌握采挖技术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据产区有经验的老人介绍:寻找虫草一定要把腰弯下来,或者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早晨易找,正中午难找),只要发现一根虫草附近还有。在最密处1平方米可发现虫草10至20根。采挖虫草是一项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最好使用小铁棍或小木棒等工具刨挖虫草。距离在菌苗周围一寸左右。太近或太远都容易挖断虫体。也不可用手直接拔苗采挖。食用方法用量:用量3~9克(相当于12~36根冬虫夏草)根据古代用药经验和文献以及药理、临床研究的结果,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在体内的有效时间只有8~12小时,冬虫夏草有效服用方法下,每天用量3~9克(相当于12~36根冬虫夏草,每天两次,连续1~6个月。保健:1-3g【4-12根】。冬虫夏草非常适合人们用来提高免疫力,或者是术后、产后身体的恢复,可是如果食用方法不当,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它的营养作用。关于冬虫夏草的吃法,网上流传着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泡水喝,有的说炖着吃,有人说研成粉末,还有的说可以直接嚼着吃。到底冬虫夏草怎么吃比较好呢?比较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1、煮水当茶喝,而不是用开水泡着喝,此法简单有效。通常,冬虫夏草一次要煮10分钟,注意要用文火,煮沸时间短,水开后要马上喝,边喝边添水,在冬虫夏草水颜色最深的时候是营养最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水一定不要浪费。通常冬虫夏草水会经历一个由淡到浓再转淡的过程,余味也很绵长。在冬虫夏草水变淡甚至呈现白色的时候就不要喝了,可以把冬虫夏草吃掉。一壶冬虫夏草茶能喝上至少半个小时,添水4次。2、跟肉类产品炖着吃,为传统虫草宴吃法,结合不同的肉类品种,功效有一定的差别,此法缺点是不适合每日坚持长期食用。3、用来泡药酒喝。4、使用研磨机将冬虫夏草磨成粉,装进胶囊盒中随身携带,每日定时服用。此法在卫生方面较为有隐患,若不是每日定期服用,不推荐使用。 5、中药煎服。适宜人群:呼吸困难、肺纤维化、血管硬化、各类肝病、各类肾病、心衰、阳痿、阴冷、肤干、脏躁、失眠、肿瘤、代谢综合征、红斑狼疮、脉管炎、前列腺炎、易感冒等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多病,产后体虚者和亚健康状态者是一种难得而有益的营养补充食品。不适宜人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感冒发烧、脑出血人群不宜吃,有实火或邪胜者不宜用。十大功效1.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军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
微信10190冬虫夏草【2】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冬虫夏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像是在调整音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它既能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增强其功能,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2.抗肿瘤冬虫夏草抗肿瘤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力实现的,免疫力降低是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复发、难于控制治愈的根本原因。冬虫夏草中的虫草素,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患者。3.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冬虫夏草能提高人体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能量,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4、调节心脏功能:冬虫夏草可提高心脏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脏对氧的消耗,抗心律失常。5、调节肝脏功能:冬虫夏草可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对病毒性肝炎发挥有利作用。6、调节呼吸系统功能:冬虫夏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作用。7、调节肾脏功能: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8、调节造血功能:冬虫夏草能增强骨髓生成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能力。9、调节血脂: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10、调节性功能及其它: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人们戏称为“超伟哥”。冬虫夏草能对人体起到如嗯呐此全面的保健作用,可谓神奇之极,也无愧自古以来“仙草”的美称。在现代社会,服用冬虫夏草已不仅仅是本身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极致健康生活品质。冬虫夏草的抗疲劳作用,疲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文献典故:冬虫夏草全鸭汤救了武则天:公元690年,晚年武则天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太医为治疗她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跟随武则天多年的御膳房康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记得在家乡时,老年人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想给武则天做一道试试看。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于是康师傅改用鸭子取而代之。鸭子炖好后,康师傅端给武则天品尝。不料武则天见汤里有黑乎乎的似虫非虫的东西,疑惑不解,认定是康师傅要害她,欲以谋杀罪处之。但念其以往没有过失,将其打入了大牢,没有当即问斩。御膳房的李师傅与康师傅是同乡好友,非常同情康师傅的遭遇。他想只有用冬虫夏草治好武则天的病,才能还康师傅的清白。一天李师傅一边拔鸭子身上的毛,一边琢磨着怎样用冬虫夏草炖鸭子,怎样才能使武则天看不见那黑乎乎的东西呢?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扒开鸭子的嘴,将60根冬虫夏草塞进鸭肚里,再将其放进锅里炖起来。武则天吃了以后,觉得鸭子炖得汤味道鲜美,一天两次,此后每天便喝两盅冬虫夏草炖的鸭汤。一个多月后,武则天的气色好转,不再咳嗽了,宫廷上下都为她的健康高兴。一天,武则天心情愉悦,邀请监察御史吃饭。李师傅端上了冬虫夏草炖鸭汤,武则天说“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得益于这道汤”监察御史尝了一勺,果然味道极佳。席间,武则天问监察御史如何处理康师傅谋杀案,这时李师傅斗胆抢说了几句话“康师傅炖的鸭汤里面黑乎乎的东西是冬虫夏草。康师傅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为了给武皇补身子…”李师傅现身说法,把制作冬虫夏草炖鸭汤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向武则天和监察御史做了讲述,之后,从鸭肚子里取出了黑乎乎的冬虫夏草。武则天见此情景,马上吩咐把康师傅放出来,专门为她做冬虫夏草全鸭汤。从此冬虫夏草全鸭汤这道既能佐餐,又能治病的名菜身价百倍,成了御膳房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民间,1000多年来盛行不衰★奇方专治肿块、肌瘤、囊肿:93岁彝医大师保密配方公开,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西医大都钟情于手术刀,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极高的复发率,让女性朋友吃足了苦头。为了让患者用上真正治病的放心药、纯中药、摆脱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折磨。祖传秘方:取三七75克,香附75克,鼠妇虫30克、碎成细未混匀备用。选五香血藤600克、鸡矢藤600克、金荞麦600克。加水煎熬三次合并熬成稠膏,最后加入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即可服用(市面上也有叫做泰康消结片是同一方药组成)此方已传270余年现已入国家药典,众多临床表明,服用六天左右乳房肿块下腹坠胀感可明显减轻,一个来月肿块、肌瘤、囊肿会大面积萎缩,二三个疗程,大的肿块肌瘤囊肿都能消失。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也会恢复正常
微信10191话说厌食症: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当今社会厌食症越来越多了。我最早治疗的厌食症是小儿挑食,中医叫做疳积。病儿四肢枯瘦、脖子上三根筋挑着个大脑袋,肚子隆起,青筋暴露。一般都偏食,有的还吃墙皮,唇红口臭,大便干结如兔子屎,拉出来敲得马桶当当响。不用问,这些现代社会的小难民都是由于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喂养不当造成的。绝大多数都是吃饱了撑的。本来拒食、挑食是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可怜的是这些孩子还在被引诱、强迫进食,先伤胃,后伤心,搞得孩子成年以后一个个都留下心灵创伤,不是抑郁就是躁狂。俗话说“一顿吃伤,十顿喝汤”想让孩子厌食很简单,一次暴饮暴食就够了。当然没有父母、长辈这么想,但是他们却在天天这么做。从孩子断奶、添加辅食起,填鸭似的喂养就开始了。孩子底子好的,能消能化的就开始长胖长肥。底子不好的,就堵在胃肠里面,成为积聚隐患。旧时糕饼店为了防范穷人家出身的伙计偷吃糕点,有一个毒招,就是在伙计上班头一天,早上中午都不给饭,等到了晚上,伙计饥肠辘辘的时候,端上刚出炉,热腾腾的麻油、红糖、鸡蛋做的糕点,让伙计敞开了吃,吃完了就睡。结果呢,穷活计们半夜起来不是吐就是泻,以后别说偷吃糕点,以后见了糕点、闻见糕点都会恶心。那些不吐不泻的更惨,别说不吃糕点,吃别的饭都不香了。这样一来,糕饼店老板对伙计,就像故宫的皇上对太监,那是一百个放心了。这种厌食症,其实属于中医五劳七伤中的“食伤”上面我说的是如何预防,对于已经造成的伤害,只能治疗了。我介绍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1、原汤化原食。这里的汤我是借用比喻一下,确切地说是原“炭”化原食。回忆一下孩子吃什么撑着了,就把那个东西烧成灰炭,煎汤喝下去。千万别直接吞服焦炭,那样会把孩子的嗓子搞成唐老鸭。实在回忆不起来吃什么伤着了,就去中药店买焦三仙各10克,煎汤服用。焦三仙就是把山楂、麦芽、神曲炒焦了入药。不愿意服药,就把面包、馒头烤得焦黄,给孩子吃。饭焦锅巴也可以。2、捏脊。这是最有效的绿色环保治疗方法,没有毒副作用。就是有点儿疼,孩子不容易接受。方法是让孩子趴下,父母用热手(不热的话搓热、泡热了也行)从下往上,从屁股蛋沿着脊柱,揪起皮肤(皮和皮下脂肪)一点点往上走,直到脖子,反复三次,任孩子鬼哭狼嚎也别心疼。每三天做一次。这种疗法其实是刺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通阳气,提高脏腑功能。不仅能改善消化功能,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很多疳积的小儿都有晚上磨牙,蹬被子的毛病,捏脊能一并治愈。我的表弟12岁的时候还不好好吃饭,我当时在大学读书,放暑假的时候回大同,当时就把他放倒捏脊,三次以后他就胃口大开,开始猛吃猛喝,后来个子长到185,比我都魁梧。现在已为人父,他说要是我给他早点儿捏脊,估计能长到190。3、大黄黄连泻心汤。对于厌食加上多动,咬指甲,口臭或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或扁桃体反复感染、大便燥结的患儿,必须上清心火,下通大肠。一般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或者用枳实导滞散。这样的患儿,就需要看医生,父母就不要给乱吃药了。4、针刺、点穴。捏脊是家常普通的办法,看医生的话更靠谱,找到疳积的位置,点按针刺相关穴位,一般在巨阙、不容、梁门、中脘、天枢、水分附近,治疗一次就能开通郁结★红枣黑豆煮黄芪自汗盗汗全消失 :偏方二红枣配乌梅【食材】红枣10枚,乌梅7克,浮小麦15克【做法】将红枣、乌梅、浮小麦用纱布包包好煎煮,加糖调服【外公问诊记】最近天气凉爽,可白女士却总是挥汗如雨,稍活动后更加明显,一觉醒来,也是满身大汗。特别是近来一周,每次大汗淋滴之后,白女士都会感到胸闷心慌。原来白女士今年不过40岁,但不久前刚被提拔为公司的策划总监,每天不是忙着各种策划方案的制订和撰写,就是在拟定公司会议的章程,工作节奏非常快,不要说是锻炼,就连正常的吃饭、睡眠都保证不了。外公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告诉白女士这都是因为她最近身心太过疲惫造成的,给她介绍了个偏方红枣黑豆煮黄芪:将黑豆50克,红枣20枚,黄芪30克,加水适量,先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30分钟,倒出药汁服用。每日两次,。白女士听后,一方面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回去后按照外公告诉她的偏方每天服用。半个月后,白女士出汗的现象果然消失了【外公说中医】《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白女士长期过度劳累,日常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加之压力巨大,精神紧张焦虑,极容易造成体力与脑力的失衡。如果这个时候身体得不到休息,就会造成体内气血偏衰,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出汗过多则是身体出现疾病的预兆,如自汗、盗汗。自汗是一种不因天气炎热、劳累活动及穿衣过暖以及服用发散药物等而出汗的表现;而盗汗则为入睡之后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红枣可以滋补气血,还可健脾和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消除身体疲劳,是倦怠无力、气血缺失的良药。黑豆的主要的功效就是健脾止汗、滋阴补肾;而黄芪是经常可以用到的药材《本草备要》记载“(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所以说黄芪也是固表止汗、补气益中的良药
微信10192[转载]老中医实录:业障病患者悔改记~池草师兄是世代中医世家,几代人在行医过程中,记录下不少医案。偶尔也记述一些在行医过程中碰到的事。其中一则事例,他祖父在医案中详细记载了。整个过程池草师兄在帖中描述得很清楚,估计也听他祖父讲过。池草师兄没提到他祖父的名字,就称呼为池先生吧。那年池先生去济南的章丘埠村镇探望姐姐。落坐不久,正在与姐姐一家人聊着天,忽然听到隔壁有人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娘啊,娘啊”声音很惨。池先生一听,还以为这是谁家夫妻俩打架呢。姐夫说:没事,你甭管,俺们都听习惯了。是邻居王婶子,得了坏病,没办法治了。又死不了,就只能躺在床上一天一天的叫唤。池先生出于中医职业的敏感性,从声音中,听出病人身体正气尚在,气血还没败,这人还有得治。他是信佛的人,心善。再说医者父母心,碰到就总是不忍。于是让姐夫带去看看,说不定能帮治治。姐夫说:你就别找事了,这个婆娘是罪有应得。她平时坏事做尽,才有这样的报应的,你去管她做什么!原来这女人性格异常彪悍,人又长得五大三粗的。嫁过来才第二天,就跟婆婆吵架,引的全村人都来看热闹。后来更是变本加厉,经常殴打丈夫,虐待老人。邻居谁敢来劝架,就连人家一起打出门去。谁要是招惹了她,或者讲她闲话被她知道,就去人家门口叫骂、撒泼打滚。如此几年下来,自然是谁也不敢招惹她,也没几个人愿意搭理她了。她婆婆常受欺辱,久郁成病,终于卧床不起。她本来早就从不待见这婆婆,这下立马就把老人的床从正房,搬去柴房。又不照顾,每天就给老人送碗粥水。这样一来,一个重病中的老太太能撑多久啊?没过一个月,婆婆就去世了。老人死了之后,她也不提埋葬的事。她丈夫早让她给彻底治怕了,这会儿连老娘去世都没点主张了。那天她老公趁她去赶集,才赶紧着请了几个乡邻,把老太太草草埋葬,当时池先生的姐夫也去帮了忙的。后来不久,这个女人的脚就有点毛病了,赶集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据她自己跟别人讲,她每晚梦见好几条恶狗追着她咬。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就不见她出门了,脚已经烂得下不了床了。她丈夫天天伺候他,烦躁起来就摔盆子摔碗,骂他丈夫。因为住得近,经常能听见她骂人的声音。再后来,估计病情更加严重了,就天天嚎叫,娘啊娘啊的喊。除了吃饭喝水,一刻也不能消停,一直折腾到深更半夜才停歇一下。生病期间,他们家找过几个医生看过,给开的方子,治疗了也没什么效果,现在只能生熬等死了。村里很少有人可怜她,很多人都骂她是活该,恶人自

本人中医,已五年有余。从2012年起,每年的年初都会整理一下至今为止读过的医书,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篇短文,与同道好友分享。今将近三年的三篇短文整理如下:

我在10年前学过一年半的中医,学的是教程,打下了一些基础。只是当时缺乏实践,这10年来完全不接触,也忘得差不多了。后因家父久病,前年夏天重新开始学习后,是先简单复习了一下那些教程,然后大致从伤寒金匮--火神派--黄元御--彭子益--温病学这么一路学下来,当然中间也穿插着看一些杂书,但大致是这么个脉络。

对于一个对中医完全陌生、但有一定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些通俗读物。我个人看过的最好的是的那几本书,古代的医生、等等。说实话,正是受了罗大伦的古代名医故事的激励,我才最终决定,求医不如求己。要解决家父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

另外目前比较畅销的还有《》、《》、《》等等兴趣读物,也可以拿来随便看看。看完这些书,如果对中医的兴趣更浓了,而且立下了学好中医的志向,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正式开始学习了。

对于初学者,我仍然建议先从教材开始学。大致次序是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现在的教材虽然质量不高,经常被人诟病,但至少观点比较综合,不偏激(中医流派很多,各执其说,各有所偏。如果单从某一派开始学,比如起手就学现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但教材本身不必读得太钻进去,不必在这阶段花太长时间。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不必深究,后面进入从伤寒开始的下一阶段学习后,很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开始懂。

学完这几本教材之后,就能够对中医学有了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就是和,这两本书要精读,历代注家很多,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一读遍,我个人是从刘渡舟的书和郝万山的视频开始入手,然后后面学的是黄元御的注解。

学完伤寒金匮后,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学基础(方药这一路。不包括针灸)。然后可以看看黄元御的《》、《》和的唯物论、圆运动,建立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天人相应、河图洛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中医的概念。

再后面,就必须学温病学了。温病学对于临床非常有用,很好地补充了伤寒的不足。伤寒温病都能很好地掌握,那么对于大部分的疾病(不仅仅是外感病。包括内伤杂症),都会建立起一定的概念和辩证思路。而且这两门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完全可以边学边用,学通了这两门,至少治个感冒、咳嗽一类的小病,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见效之快、效果之“神奇”,不是受西医洗脑的现代人所能够想象的。中医,绝不是大多数老百姓的概念里那个只能调理调理慢性病,治不好也吃不死的东西。这个我自己,已经有相当多的体验。

温病学方面,我是从赵绍琴的书和刘景源的视频教程开始入门的。现在刚学了两个月。后续的必读书,包括《》、《》、《》、《》等。

再后面,就很难说了。我目前为止,也只学到温病的阶段。中医学史上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在学完伤寒温病这两大基础后,要对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内难伤寒以下的各家各派学说有个综合了解,确定后续的学习方向,任应秋的《》,以及网文有一篇《看历代名医名著,论大中医观》的网文,均值得一看。

个人推荐,后续可以先看看慎斋学派的书(医家秘奥等),深入掌握脉法与虚劳内伤的辨治;以及陈士铎或傅青主的书,重视肝血肾阴的一路,对于临床相当实用。另外,辅行诀值得一读,借此可以对药物性味之体用与五行生克有更深的理解。

至于有些朋友提到的学医从《内经》开始……个人以为这条路太艰难了,除非你绝顶聪明,否则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并不适宜。当然后世的所有医家,其理论基础都从内经发源而来。而且看后世医家的书,也会经常看到引用内经的理论和文字。但是对于内经的系统学习,个人感觉,还是要等到有了相当深厚的功力以后。至少我目前,还不太敢去看。

关于实践问题,对于业余爱好者,缺乏医生处方,很多药店可能不让抓药。这也正是困扰我多年,以致10年前最终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原因之一。但是现在淘宝网上,什么都买得到,药材又便宜,质量又好(我是买散药、自备小天平,自己在家里配药的),网上论坛里还有很多学友互相交流,更有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求医无门而渴求网诊的网友。只要好好学习,根本不愁实践机会。

学中医是一条很艰难的路。需要悟性,更需要浓厚的兴趣、强大的动力和坚强的毅力。我前前后后学了三年有余,自知不过刚刚入门而已。现在是中医的没落时代,但是民间藏龙卧虎,借助于当前发达的网络交流,一股新生代的力量正在崛起。

学好中医,终生受益。不仅利己利家人,对于广交朋友、对于你的事业和生活(心态放宽一点。不要指望靠这手艺挣银子。就纯当作业余爱好和生活需要),都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中医绝对是一门美妙的艺术,高明的处方象一首首优雅的小诗(正象编程也是一门美妙的艺术,优美的代码结构也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那种潜心思索之后灵机乍现所带来的美感,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后那种成功的喜悦,不是任何粗俗的物质享受所能够替代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汇总一下我看过的医书】

今天是蛇年的第二天。一转眼,学医前前后后已经四年多了。过年在家有闲,回顾一下我这些年来的学医历程,汇总一下看过的书,供大家参考。

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系列):

1.《》--还算有趣,有点哲学意味(咱本来就对哲学感兴趣),基本算是学进去了吧,建立了些概念,对人体水液代谢循环(脾、肺、肾、膀胱)最有印象,也有看不太懂的,记得当年很长时间,都不理解“淤血”和“活血化瘀”是怎么回事儿

2.《》--实在太枯燥了,硬着头皮看完,很佩服当年读书的毅力

3.《》--实在太枯燥了……不说了

4.《》--当时看的这些书里头,就数这本书看了觉得最有收获,大概知道中医是怎么开方子了……若干年后,唯一记得的一个经方,就叫“小青龙汤”。至于组成药味,早忘了

5.《》--边看边摘笔记,写提纲摘要

6.《》--只看了半本,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靠学的那么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里的知识,无法理解后世医家那些形形色色的理论

7.《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人卫出版社的,内经+伤寒+金匮+温病,草草浏览一遍,实在看不懂

8.《》--印象中蛮有趣的,也算看得懂。还推荐给同事看

9.《》--主要用内经理论来解梦。较多应用五行理论。有点意思。但没看完

把《家庭医学全书》里的中医篇的一百多页也啃了一下……还有一本《太医名医奇案赏析》读了几页,算是当年唯一看过的一点医案……话说当年因为一位朋友的诱导,激起了一点点小兴趣,然后从这一点兴趣出发,想对一门有趣的传统学问,作一些了解。然而实在没啥书可看啊,没有网络,也不知该从何学起,就觉得学教材总没错,于是就从上海书城买了几本教材回来啃。至于学习方法,还是学校里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的那一套。但也正因为书少,四大基础,每本都读了两遍以上,算是“精读”了吧。当然,看得懂看不懂,能懂多少,过了一两年后还能记得多少,是另一回事。当年,年纪轻无家无口,上一辈的身体还好,又没有网上买药的途径,没有任何临床实践机会,其实学了也白搭,呵呵。

只记得中医之脾不等于西医之脾,拿这个与人辩论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又记得教材里说温病学说是中医学在清代的大发展,于是跟人说中医也并不固步自封,中医也在发展……除此之外,算是勉强还记得起五行生克的顺序,还有什么滋水涵木、补土生金等几个名词。其他的……都还给课本了。记得大概07年左右吧,逛福州路书店,偶然看到一本《思考中医》。拿起来翻了翻,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觉玄之又玄。摇摇头,又放下了。

【2010年 文艺复兴时代】

前期以兴趣读物为主,后期以复习中医基础教材为主。

1.:《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不生病的智慧》

2.:《求医不如求己》I、II、III、IV

(马悦凌和中里巴人的书是我单位里的徒弟买的。我有点兴趣,想借来看,她就干脆送给了我。这两套书对于我,不啻于但丁的神曲,预示了一个复兴时代的诞生……)

3.:《医行天下》。看后很羡慕,也很震撼。羡慕的是萧老师医行天下的潇洒,震撼的是拉筋正骨法治病的神奇。网上得知萧老师在北京开课,颇想去北京拜他为师。。。

4.刘力红:《》--前前后后看了两遍。作为兴趣读物,值得推荐

8.罗大伦:《》全集。真正的启蒙读物!我是下载了天涯上完整的帖子,包括所有跟帖评论,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着看完的(后来买了全套书收藏,还另买了一套送给朋友)。看了就不舍得放下。多少次看得心潮澎拜,多少次看得泪流满面。正是在书中那些古代大医精神的激励下,我立下了自学中医的志向。

10.艾宁:《》(当散文看不错)

11.方舟子:《》--反面教材。下的电子版,记得刚开始看时还战战兢兢,怕这本书会说服我。怕这本书真的证明了中医是伪科学。看了以后才知道……肘子连半壶水都称不上。不过是以伪科学的精神来批判“伪科学”而已,方老师的这本书真的起了反面作用,看完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医道,要以事实向身边所有的朋友证明方氏逻辑的荒谬……

1.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视频(硬着头皮看完)

2.朱文锋:诊断学视频(勉强看完)

3.张廷模:中药学视频(马马虎虎看完)

4.邓中甲:方剂学视频(还可以。看了一半)

学习了《》的部分重要内容。

系统学习了《》、《》、《》三门临床最重要的学科。这一过程至今尚在继续,而且也是今后几年反复捣腾的重点。先后私淑(原谅我用这个僭越的词)黄元御、彭子益、陈士铎三位老师。接下来打算拜叶天士为师。借助《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对中医学两千年来的流派演变、各家学说争鸣及历代大师们的核心学术思想、处方用药风格有了大略的了解。这一过程就不按时间顺序来写了,而按照学说门类来汇总读过的书目。

另,在信息浪潮时代,书不嫌太少,只嫌太多,只嫌读得不精,时间老不够用。一本书没读完,又想读另一本……经常同时交替地看好几本书,也经常有些书看了一半,后面看其他书了,就把这本书拉下了。

【(2012)读《内经》】

1.王洪图:内经教学视频--只看了三分之一,不能说王老师讲得不好。但浅了点。看了前1/3感觉没学到多少新鲜东西,当时又有重临床、想学更实用技术的迫切需要,不愿意多花时间深钻在理论里。就没再看下去

2.李中梓:内经知要(囫囵吞枣地算是看了一遍)

3.内经教参第二版--读得较仔细。除五运六气部分留着暂时没读外,其他章节都看完了)

4.陈明(编):黄帝内经临证指要

【(2010年秋-2012年冬)读《伤寒论》】

1.郝万山:伤寒论教学视频--郝老师讲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入门推荐

2.张喜奎:仲景临证传知录(小说体的伤寒论解析)

3.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讲得很透,而且融入了很多刘老自身的临床经验。

4.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5.黄元御: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6.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1.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3.陈明(编):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2011年-2012年)读《金匮要略》】

1.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视频(看了70%,实在看不下去了)

2.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4.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5.陈明(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2.张家礼:金匮要略讲稿

【(2012年)读《温病学》】

1.刘景源:温病学教学视频--刘老师讲得很好。入门推荐。网上下载的八套视频(四大基础+四大经典)中,个人以为真正值得看的,也就是郝万山的伤寒论,加刘景源的温病学。另王洪图内经和邓中甲方剂学应该还可以,但我都没看完。其他的基本可以无视

2.赵绍琴:温病纵横、温病浅谈--正如伤寒从郝万山视频+刘渡舟书入门,温病,我是从刘景源视频+赵绍琴书入门的

4.吴鞠通:温病条辨--囫囵吞枣地通读了一遍。还需要再研究

1.王孟英《温热经纬》

3.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张文选著)

【(2011年)黄元御】

7.伤寒、金匮三书(见前)

8.道德经悬解(严格说来,不算医书,呵呵)

9.根尘不偶、行者老师的讲稿

【(2011秋)彭子益】

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

【(2011秋至2012春)陈士铎】

5.石室秘录、辨证录(这两本书只看了一部分。后来兴趣转移,看其他书了)

1.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任老讲得非常好,绝不是照着教材照本宣科(尽管教材就是他编的),而是融入了很多自身的经验和体会。

2.中医各家学说教参第二版--浓缩各家之精华。

1.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后者只读了半本)

2.中医火神派探讨(看了半本)

3.周慎斋:医家秘奥(任启松校注。看了大半本)

4.王绵之方剂学讲稿(只读了一半。有时间的话会看完)

5.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好书。大家都知道。看过两遍了)

6.陆氏三世医案(彭子益推荐的。凭脉辨证。诊断还可以,用药感觉较杂,不是经方的路子)

7.李冠仙:知医必辨(医话类。不错)

8.衣之镖:伤寒论阴阳图说

9.滑寿《诊家枢要》+李时珍《濒湖脉学》(太枯燥了。硬着头皮草草浏览。都记不清楚有无看完)

10.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

12.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其他读过的兴趣读物与看过的视频】

1.《名老中医之路-合集》(目前断断续续还只读了一半)

2.张大明:小说中医;小说中医续集

3.张大明:医案聊斋;医案聊斋续集

4.李玉宾: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5.任之堂主人: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6.任之堂主人:医间道

7.李杰:剑胆琴心是中医

8.沈佳:不平凡的中医(小说体医案)

9.《中医不死》、《大中医》、《女国医》《傅青主传奇》(这些就是真正的小说了)

10.百家讲坛:王新陆《解读中医》(很不错。看得热血沸腾)

11.百家讲坛: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

12.百家讲坛:罗大伦《大国医》系列

【接下来的重点学习书目】

除上述伤寒、金匮、温病待读书目之外,重点读《叶天士用经方》(张文选著)一书,拜叶天士为师,揣摩其灵活应用与变通化裁经方之妙。另,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上称教参第二版),值得推荐,主要是其中的四大经典+中医各家学说。我学内经和各家学说,主要就是这套书里面的。伤寒、金匮和温病的教参有时间也准备看一看。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2011年秋曾读过一小半。后因急于学温病学,放下了。以后有时间,会从头开始读。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有时间也可一读。

【2013年12月 汇总一下2013年读过的医书】

时光荏苒,岁末将至。汇总一下今年、包括部分去年下半年读过的医书。近一年多以来,所读医书,以伤寒、金匮、温病为主。特别是伤寒与温病。因我一向以为伤寒温病之理法方药绝不仅为所谓外感病而设。即使治疗内伤杂病,六经四层三焦、乃至伏温、湿温、火热寒湿种种概念亦当时时在心中,其重要性,绝不次于杂病中常用的脏腑辩证。病有外感六淫,亦有内生六淫。天人合一,内外相应,治外感之方,用于内伤疑难杂症之调治亦多有奇效。

【近一年多所读伤寒金匮类著作】

1.(尤怡)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伤寒金匮注本中的佼佼者,不必赘评。

2.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较适合水平正由初级向中级进阶的爱好者阅读(更浅显些的伤寒论入门级讲稿,则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讲伤寒网上有视频,风趣幽默,深受喜爱,郝万山为刘渡舟的学生)

3.刘渡舟验案精选:辩证思路清晰,方药简洁,多用经方又不泥于经方,非常值得学习。

4.(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相当于刘渡舟的医稿精选汇编。较全面地反映了刘老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其中古今接轨论、水证论、火证论、湿证论四篇尤为精彩。

5.(陈明)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以方为纲,以案为目。每一经方之下先列出原文,加以简明扼要的解说,随后汇集诸多名家医案,每案之下多附按语。此二书实为学习经方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又,陈明为刘渡舟的学生。

6.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此书之真伪及价值历来颇有争议。但个人以为即使是后人假托之作,也是书伪言不伪。只要理论上有发挥,组方符合经方理法,即使是假托之作又有何妨?那些仅仅是注解伤寒的书尚且得享大名,何况此书几乎把伤寒杂病论原文扩展了1/3。高续红楼,尽管价值不如原作,但至少使红楼成为了一部有始有终的完整的著作,其中亦不乏闪光之处。何况,真有哪个后人有如此才气,续作在文字风格与结构章法上与原作如此相近,内容编排上如此浑然无间?当然,以我这点粗陋的才学,没有能力和精力作真正的有理有据的考证,这些也就是姑妄言之。

7.(蔡德元)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作者对桂本与宋本伤寒论在六经条文文字上的区别进行了逐条解析,并结合其他多方考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桂本全面优于宋本。对于想增加对桂本的了解者,此书值得一看。

8.(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此书列出了经方中最常用的50味药物,对于每味药物均罗列了所有含该药物的经方,分析了这味药物经常与哪些其他药物搭配,各种搭配的主治证如何,常见的用量多大,等等。对于经方学习,不失为一本不错的参考书,可置于案头备查。

9.张仲景医学源流:读了一半,书莫名其妙找不到了。其内容顾名思义,就是从张仲景讲起,讲后世注家、伤寒学派、日本韩国等的汉方派、以及现代方证对应派等等那些事儿。这本书是一大套以张仲景命名的书(如张仲景方剂学,张仲景诊断学……)中的一本。这套书我也买了几本,总体感觉价值不大,不过资料汇编而已。

10.(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不错的励志读物。其中颇多中西医比较、经方时方比较一类的爱好者感兴趣的话题。书的前半部分叙事抒情较多,作者对自己的一生经历娓娓叙来,门外人完全可当一本小说来看,并不枯燥。后半部分接近对话体,主要是作者与几个朋友关于经方医学及临床经验的讨论,牵涉到的经方医案较多,从中也颇能学到些东西。

11.(黄仕沛等)梦回伤寒四大金刚:小说体经方类著作。借用了一个时下流行的穿越类故事的外壳。在下慕名而买,原拟作为较轻松些的医案类读物闲余时间看看。但书中经方方证对应的路子与我对医理的理解不甚相合,看了三分之一,就搁回书柜了

1.温病条辩:这本书就不多说了。历史上曾经被捧上了天,几乎与内经伤寒金匮平起平坐。这年头又被有些唯经方主义者、伤寒原教旨主义者一脚踹进了地狱,简直把近代中医衰落的原因,都归到了它的头上。事实上客观来讲,此书瑕瑜并存,要与内经伤寒金匮并称四大经典尚还不够资格,但若评定温病学四大经典,它却足够名列其中。此书的最大贡献,是较多地整理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书中闪光之处甚多,很多方剂堪称经典,虽与条文症状的嵌合度没有伤寒论那么准确,但从这些充满灵气的小方背后,仿佛隐约可以看见叶天士那伟岸的身影。

2.温热经纬:一部与温病条辩接近齐名的著作。严格来讲这是一本集锦型的著作,书的卷一卷二系统整理了内经与伤寒金匮中关于温热病的相关论述,精选各家注文,并自加按语加以发挥。卷三辑入了叶天士在温病领域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献:温热论与幼科要略,可补温病条辩之未备,有助于全面了解叶天士的温病学思想。卷四收录了陈平伯(风温)、薛生白(湿热)、余师愚(疫、疹)三家论述,与卷三相合,基本涉及到了温病学最重要的一些分支领域。卷五是对前人温病成方的方论,录方113首。

3.时病论:另一温病学名著。作者以内经关于四时时病的几句原文为纲,将四时时病治法一一娓娓道来。思路清晰,有论有方有案,所拟方均以相关治法命名,方剂轻灵简洁,颇见叶派遗风。

4.温热论笺正,温热逢源,疫疹一得:这三本书只是大概看了看。后两者没买到书,利用零散时间看的电子版,因此印象不深。

5.赵绍琴温病学讲座:此书就不多说了。伤寒刘渡舟,温病赵绍琴,都是我最敬仰的解放后名医。初学者受现在网上一些信息的误导,往往将温病治法直接与寒凉伤阳划上等号。岂知温病名家赵绍琴的书中,却处处强调轻灵疏透,强调火郁发之、入气入营亦可透热外出。而反对一派寒凉清泄,反对滥用苦寒直折。

6.(张文选)温病方证与杂病辩治;叶天士论经方:这两本书是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人著作之一。现刚读了一半,仍在继续学习中。温病方证一书罗列了较多的温病名方,并对其在杂病领域的应用加以发挥,其中结合了刘渡舟与赵绍琴的较多经验(作者曾师事此二老),并提供较多验案供参考。叶天士经方一书则以叶天士常用经方为纲,有论有案,有叶氏心法,也有吴鞠通温病条辩中的发挥。叶天士是真正的经方大师,师古而决不泥于古,而是将经方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了日常处方之中。处方风格灵动飘逸,几乎到了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的境界。细玩此书,可以学到叶天士的灵气,学到叶氏经方化裁之道。

7.(柴中元)温病求真、外感指迷:此二书是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人著作之二:)如果说张文选的书是“立”,是发挥叶吴之学,那么柴中元的书更多的就是“破”,是破对叶吴温病学、特别是对条辩的执迷。书中对温病条辩的挑刺儿简直接近吹毛求疵的程度。但不得不说,大多数都是有道理的。求真一书在“破”(书中称为“温病条辩笺正”)的同时,还绕过条辩,完全基于叶氏原始医案,建立起一套四时温病治法。指迷一书则是作者历年来在伤寒温病领域论文的汇集,其中“名医论温”章节接近一部小小的温病学发展史,读之使人大开眼界,了解到温病学内部也是百家争鸣、异彩纷陈,我们习见的以凉解滋阴为特色的轻灵治法并不代表温病学的全部。在主流的叶吴派温病学之外,还有大片大片不为人知的广阔天地。

【近一年多,其他读过的书】

1.难经:重读了一遍。主要关注其脉法部分。

2.神农本草经:拣其中重要药物,抄录了一遍。

3.辅行诀:读了原文与方剂。尚未读讲疏部分。

4.(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李冠仙)知医必辩:以上两本都是不错的古典医话类著作。

5.(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随便看了看,其中论黄元御的一段在网上经常被人引用。

6.(柴中元)医林蜩鸣:作者在杂病、养生领域的其他论文的自选集。可归入医话类读物。

7.(姚梅林)临证脉学十六讲:作为脉学的入门级读物不错。

8.(李士懋)火郁发之,溯本求源平脉辩证,汗法临证发微:李老的书较多,我也才是刚刚开始看,具体如何,有待明年详细评说。李老临证多以脉诊为中心,以脉解证,深合我意。李老的处方,也相对较为规范,不太杂,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9.(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易之篇或道之篇:这一系列书计划中有四本,目前出版了两本。我读了第一本。对于了解易理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发挥,了解中医传统思维方式,是一本很不错的读物。当然作者是教中医基础理论的,书中对医理的理解及辨证论治方面,略略学院派了些。

10.(李中梓)内经知要:硬着头皮勉勉强强读完。内经的很多原文,读起来还是有点累。所以后来改读教参了。

11.内经(教参第二版);中医各家学说(教参第二版):这套教参,诊断、方剂、中药可作为案头参考书备查(中药学厚厚的一本,现代成分研究与中西结合应用部分太多,删掉这些就好了,书能轻好多),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与中医各家学说则可作为不错的学习教材。我目前只完整读了内经教参,中医各家学说读了五分之四,还没读完。

12.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第二次通读了,经典讲稿,值得反复阅读,常读常新。这套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里,任应秋的各家学说,刘渡舟与郝万山的伤寒论,以及刘景源的温病学,都是经典。

13.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真可怜,这本书从我三年多前入门阶段,一直零零散散读到现在,才看了四分之三。但一本方剂学,实是浓缩了百家理论与经验之精华,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认识的提高与临证经验的丰富,你会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惊喜,挖掘出新的宝贝。从这一意义上说,方剂学常读常新,而王绵之方剂学作为网上口碑较好的方剂学讲稿,值得一读。

文章:摘自“浮生六梦”发自上医网,【我看过的中医书】文章整理

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八、“中气为轴”桢涵茶的现代理论与实践探索

既知“中气为轴”的现代认识与掌管着全部生理激素、病理刺激、免疫因子、抗氧化信息、能量启动和储藏、乃至基因的开合和变化…实现全部生理病理变化,控制构成身体数以兆计的细胞,全方位的控制了生命的各个角度的细胞膜受体PI-cAMP和cGMP系统密切相关。又因为“高级运动包含着低级运动”,现代已知,一切生命运动归根结底从量子、离子层面认识,都是电磁波(状态波)运动状态,都是电子跃迁带来的能量转移体现。

同理,对应于脾之己土主升,受控于各种生理激素,主要负责细胞的有氧呼吸、分解养分、生成能量等新陈代谢谢活动的细胞膜上的环—磷腺苷(C—AMP)通道,从自然界生命能量的基本来源‘光合作用’到ATP化学键生命能量的释放……,“生命的基本活动实质是电子传递”;对应于胃之戊土主降,受控于网络抗氧化物环境,主要负责细胞的抗氧化、保护基因中的DNA免受自由基攻击,配合调控基因的开合的细胞膜上的环—鸟腺苷(C—AMP)通道,因“氧化失电子,还原得电子”,生命衰老的原因在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抗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是电子传递;在整个生命运动过程中,这种场量子引起的电子跃迁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运动变化的根本作用点。而且倘若频率相同,方向相位相反,还会发生波的干涉、能量相抵消。也许这就是古代《周易》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医的“相生”“相克”,……产生生命活力的源泉--“中气为轴”根本意义,由此量子层面的电磁波、生物能量场的各不相同,才构成了现代化学无法解释的中医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生克乘侮……。(参见拙文《传统民间中医方法为何有效现代揭秘》)。

然而,限于今天人类有限的科学认知手段,要全方位的搞清生命电磁波、生物能量场的电子跃迁恐怕遥遥无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面对复杂必有简单之解决方法’,现今之机,也许唯有首先把握脾主升、胃主降与生命能量、抗氧化的系统关系,把握修复控制生命各个角度的细胞膜受体PI-cAMP和cGMP系统,便是相当于变相把握修复圆运动古中医的“中气为轴”系统。谨此笔者发现:

⑴一般而言,高原高寒地区的植物矿物(中草药),因为海拔高、维度高、日照长、光合作用充分,电子跃迁带来的能量转移充分,由此带来的生命能量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环—磷腺苷(C—AMP)通道强大,促进细胞的有氧呼吸、分解养分、生成能量等新陈代谢谢活动强大,故常见西藏、青海、甘肃、内蒙等地的高原植物矿物天然健脾补气、助阳……作用显著。笔者曾经亲试,将一些高原天然草药泡茶与朋友处搞来的美国高科技技术提炼的高生命能量保健品(普通草药车前子、水飞蓟等经过‘声频破壁、旋转加能、水解收集’工艺提能,价格昂贵)进行比较,用负离子计数检测,其数据大致相当(电子跃迁带来的能量转移相当)。

⑵因为电子跃迁带来的能量转移强大,抗氧化能力强大,所以高原高寒地区的高能量中草药常常还具有显著双向调节作用(上品中药特点),止血活血、补气疏浚、助阳敛阴等功能兼有,此功能尤以高原止血活血类中草药为显著。如红景天、沙棘、松针、三七、天山雪莲、肉苁蓉……。

⑶大多止血类中草药兼有活血作用,而兼有活血凉血作用的止血类中草药常常又天然具有特殊的血管壁和细胞壁的亲和能力与环境修复能力,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环—鸟腺苷(C—AMP)通道功能显著,可以通过修复周边电解质、离子态网络抗氧化物环境,负责细胞抗氧化、保护基因中DNA免受自由基攻击,配合调控基因开合等,因此具有广泛生理维护和病理修复作用。如松针、白芨、仙鹤草、生茜草、旱莲草、蒲黄……。

⑷具有活血凉血作用的(南方水湿地区)止血类中草药又大多兼有疏肝解毒、利水祛湿等多种功能,因此此类具有特殊的血管壁和细胞壁亲和能力与修复能力的中草药,常常不仅是中医自然修复心、肝、脾、肺、肾、三焦诸疾的理想妙品(广谱效应),而且还有天然抗癌能力,有的干脆直接归入抗癌药类(止血活血药大多具抗癌作用,如红景天、沙棘、三七、仙鹤草、蒲黄、白芨、茜草根、墨旱莲、大小蓟、地榆、地锦草、羊蹄根……,抗癌药也大多具止血活血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蛇莓、蜀羊泉、石见穿……。)现代医学研究已经知道,大多天然草本植物的弱碱性止血活血纤维一旦遭遇癌细胞就会自发缠绕癌症血管,切断癌症的营养供应,止血活血‘围而攻之’(有利于封堵癌症转移)实现其抗癌抑癌之职能(此老百姓言:“吃素饿死癌症”)。试目当今中医临床抗癌用药鲜有脱此便是明证。

⑸诸多中医止血类草药(与西医止血药不同,中医止血药常常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利水祛湿改变渗透比,止血不留瘀)补气护阳、祛湿排毒功能显著。因为能调整血浆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比例、通过激素信使发挥诸多生理激素、细胞因子之效能,故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谢、电解质平衡、改善体液血液水体循环内环境、修正细胞内外渗透比、加强细胞膜钠钾泵的主动转移、纠正水钠潴留和脂质代谢谢异常、疏理信息能量的流通、提高人体“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持恢复人体的自和能力、自愈能力(自组织自稳态的系统和谐);因为人体水循环环境修复而人体整体自然痊愈能力启动,故又具有类似傻瓜照相机自动调焦功能,因此对大多数慢性病、慢性炎症、轻度功能性紊乱都有自动跟踪修复之辅助功能(中医‘自动归经’‘气至病所’‘双向调节’)。常常某些久治不愈的轻度慢性病(如痛风、痤疮、皮肤、肝胆、妇科、前列腺、泌尿、更年期等等“万病皆缘于土湿”),通过茶道疗法,在‘大道无为’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好转或康复。

虽然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却有“中气为轴”把握细胞膜受体PI-cAMP和cGMP系统,掌管全部生理激素、病理刺激、免疫因子、抗氧化信息、能量启动和储藏、乃至基因的开合和变化…实现全部生理病理变化,控制构成身体数以兆计的细胞,全方位的控制了生命的各个角度的方法。以此方法进入,虽不能说包治百病,但因为能从离子、量子层面全方位有利于调整人体细胞乃至体液血液水体循环内环境……,启动人体自组织、自稳态的自和、自愈能力,所以几乎对面上95%以上的现代慢性病(包括亚健康)都有实质上的不同程度好处(王道使然)。

⑹既知“万病皆缘于土湿”,临症又发现:选用草本止血活血药,健脾升阳、和胃降湿“中气为轴”运轴以行轮的圆运动王道,祛湿化湿、排毒利水,实优于传统米仁、绿豆……、三仁汤、藿香正气辈多多。笔者实践:仅以常见中医‘湿重’典型症候--舌苔厚腻、腿脚沉重为例,用祛湿专用方三仁汤等加减,一般需两个月左右方能有明显变化,而用由草本止血活血药为组方的茶疗,一般三至五天即有显著效果。此原因:传统祛湿利尿剂一般只作用(肠胃、泌尿、三焦……)管腔层面(中医卫分、气分),而止血活血药组方茶疗却能作用(细胞、细胞膜、各组织系统……)体液血液层面(中医营分、血分),故现代大多数牵涉免疫、内分泌等深层次的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皮肤湿疹、妇科炎症……,传统祛湿利水汤剂散剂一般效差,而止血活血药组方茶疗却常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之疗效。

⑺绿色环保的前卫科学理念进入到21世纪,就医学而言,大多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

①当代几乎所有的亚健康、慢性病、系统病、疑难病…成因,都与现代环境污染(空气、粉尘、汽车尾气、重金属离子、噪音、电磁波干扰…)、饮食污染(化肥、农药、激素、合成药物…)密切相关,现代人几乎无法避免接触的大量毒素(湿毒、脂毒垢)积累,是污染人体环境,瘀堵人体“交通”(信息能量交换)造成人体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就养生、预防疾病而言,倘若毒素(湿毒、脂毒垢)不除,任何保健品、营养品常常如同隔山打牛,事倍功半。(原因:细胞膜环—鸟腺苷C—AMP通道负责细胞的抗氧化、保护基因中的DNA免受自由基攻击,配合调控基因的开合等)

②现代慢性病需长期乃至终身服药,服药易造成的人体损害,药厂、医生只有告知义务,没有预防义务,患者被逼无奈只能“周瑜打黄盖”愿挨,长期“挨打”焉能有好果子吃?不懂得通过日常清理毒素防患于未来,变本加厉的毒素积累日积月累,“药物越吃越多,毛病越来越重,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常常是其必然!

③面上传统线性思维针对疾病症状和数据的“疾病模式”对抗疗法,治疗慢性病几乎所有都是“治标不治本”,不懂得从源头着手清理毒素、修复人体基础环境--“社会公共管理体系”,启动人体的自和能力、自愈能力(自组织的系统和谐),开启人体内在“佛性”(自愈大药),治疗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恐怕很难得到根本痊愈,一旦得病恐怕难挽颓势,唯有压制维持而已,终身病、终身服药则又是当然!

欲解决上述现代医学难以面对的三大根本性症结,皆指向清除人体毒素(湿毒、脂毒垢)、重建人体基础环境“社会公共管理体系”。

⑻又因为,大凡具有多重双向调节作用的止血活血药,大多都是可以‘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一般都可纳入上品中药范畴,“有效为药,无效为食”,其使用安全性、合法性一般都无须担忧,男女、老少、有病、无病、长用、短用也不必过多较真,“中气为轴”自然多多益善。寻此而为,不仅技术难度大大降低,诸多中医人为学术“门槛”将不破自废,而且借鉴西方顺势疗法稀释振荡(电子跃迁)配制寻常茶品,‘大道至简’将圆运动古中医“中气为轴”“上工治未病”熔融百姓日常生活,无为无不为,其“王道”绿色安全、方便简单之自然顺势特色尤显,真正善莫大焉!

世上排毒方法数以千计,虽各有巧妙不同,然就王道基础环境建设而言,大概唯此草本止血活血药,左升右降作用细胞膜受体PI-cAMP和cGMP系统“中气为轴”运轴以行轮的圆运动方堪为‘大道之简’‘绿色安全’。

诸多好处何乐不为?大量实践让我与2005年开始选用药食同源的上品中草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止血活血药):红景天、三七花、仙鹤草、旱莲草、生茜草、白花蛇舌草、普洱茶、乌龙茶、伏龙肝等为茶道养生配方,取中医‘中和’为上之意,集补气、护阳、养阴、生津、理气、化痰、利湿、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活血、等诸多功能为一统,配制“中气为轴”“上工治未病”的养生茶,因为左升(补气护阳)右降(祛湿排毒)修复人体体液、细胞、细胞膜…内环境(阴阳平衡)、启动人体自愈功能显著,2008年取名为“具有修复人体自和、自愈功能的排毒养生茶”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3公布号:CNA),2009年试推向市场,商品名“桢涵茶”,注册商标“桢涵”(桢者栋梁之意,意思胸有成竹、具有真实之内涵)。

其真实内涵的现代生物医学本质概而言之是:利用上品止血活血中草药的高能量电子跃迁特性,从量子、离子层面作用细胞膜受体PI-cAMP和cGMP系统,启动细胞膜内外信息能量交换的‘钠钾泵主动转换…’,纠正‘细胞内外渗透比…’,让每一细胞充分排出废物(毒素),吸收营养(能量、氧气),从而‘震动’修复细胞乃至人体‘水袋’体液之基础内环境,进而将大量排出的代谢谢产物--毒素(湿毒、脂毒垢)通过血液体液输送到人体肝脏,经过肝脏过滤解毒(肝为人体化工厂),将能量输布全身,将毒素(代谢谢产物)进一步经肾脏、膀胱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中医利湿),少量通过肝、胆、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随大便排出体外。事实上此所谓的左升右降“中气为轴”,现代解释与其说‘脾升胃降’,不如说‘以肝为输(枢)’,从肝入手立足于改善细胞、体液内环境疏理信息能量的流通(修境疏浚),从而提高人体“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保持恢复人体的自和能力、自愈能力(自组织的系统和谐)。(参见拙文《从肝入手兼顾五脏用相生相克疏理五脏系统关系的理论依据》)

及此,圆运动的古中医“中气为轴”“桢涵茶”的现代版解释大致备也!由此可以预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桢涵茶修境(护阳)疏浚(祛湿)排毒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大量实践正在证明、还将不断证明:作为一种平常茶道熔融日常生活,其对解决当今“现代环境、食物化学污染、人体毒素积累、慢性病接踵”、“减少药品和保健品的毒副作用”、“启动人体自愈能力,有望从根本上治愈常见慢性病”,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和市场前景!(参见拙文《桢涵茶修境疏浚的当今现实意义》)

然,世上虽然不乏以“中气为轴”,以不变应万变的各家各派技术方法,但实无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疗效达到70%,便是合格产品。当今保健品之所以常遭老百姓唾弃,其中原因大概皆与“灵丹妙药”之吹嘘有关。提请注意的是:桢涵茶作为一种产品(术),即使“中气为轴”作用再大再好,也不过只是一个方面的一种工具而已,何况还并非是有特殊作用的专门药物,只是一个谋滴水穿石、顺势稀释修环境的养生茶。医学的客体是具备万物之性的人(超复杂系统),就医学而言,一个产品即使再好,也顶多只是一种上佳工具,昙花一现常常是其必然。然而,倘若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平台‘法’,却常常能表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如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法)本是圣人之理和老百姓之术相结合产物。随着时代的演变,尽管后来大多数人已经慢慢丧失了对古代圣人之理本意的理解,但只要有‘法’的传承和延续,有实践中得到的社会效应,它就能顽强生存传承,几千年的延续想否定也难!(参见拙文《古代自然科学衰亡与中医顽强生存缘由》)

九、“中气为轴”当今中医围城现象与解决思路

传统中医“中气为轴”用方,脾之己土通常对应于理中、补中益气辈主重升阳;胃之戊土通常对应于三仁、藿朴夏苓、五加减正气辈主重降湿;又有用参苓白术、健脾资生辈升阳而兼顾降湿;更有仲景桂枝汤、小建中辈重白芍降甲木胆经相火,轻桂枝以升乙木肝阳君火;大小柴胡疏升肝脾、和降胆胃;半夏泻心辈、乌梅四逆辈等寒热同用、扶阳降火;皆宗左升右降,木调土运,肺降津生,火降归根,中气转旺。……诸多方法皆黄元御、彭子益“人身中气如轴,四维为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运轴以行轮,运轮以复轴,轴轮并用之法而已”。

然仔细思量,从古代中医经方到现代时方、验方几乎无一不是在围绕着“以药之偏纠人之偏”做文章(重治病打仗,轻和平建设),几乎无一方、无一法无需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之辨(辨证施治),故此千百年的“正统传承”虽居功甚伟,但都似乎好像更偏重于运轮以复轴的霸道,而偏重德仁安抚、无为而治、运轴以行轮的王道似乎有被正统遗忘之嫌。

因为习惯用警察部队之霸道(是药三分毒),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专业准入、技术标准、信任度、后遗症等等必然首当其冲,为了要规范、避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又不得不设置了许多专门“门槛”,经过这几十年的演变,“门槛”让主流中医逐渐变成了必须经过特别专门训练,通过专门考核,取得专门部门特许证书的少数特殊人群的特殊事业,再加上这几十年法律规范的西化、技术标准的西化、专门训练、专门考核的西化,让这本已日渐萎缩少得可怜的特殊人群的特殊事业更是雪上加霜,导致主流中医事业的萎缩,今天已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虽那本已少得可怜的特殊人群中,时偶仍有几个历史遗留的“老古董”,仍在顽强坚守那已现全面颓势的“纯中医”阵地,用经方、时方、验方之霸道力挽狂澜,但“夺回中医急救阵地恐非一法、一技、一派之所能也!”仅靠几个“古董封藏”,又如何满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迫切需求呢?

反观,现今大量药食两用的西式保健品因为无需过分强调辨阴阳寒热……,没有“门槛”之障碍,似乎正在悄悄蚕食此‘运轴以行轮’的王道地位,占领了本应属中医王道的大量市场。(参见拙文《解放门槛,对盘活中医药全局的重要意义》)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随着世界性的绿色、自然浪潮的涌动,时下国内中医,墙外热火朝天,墙内冰天雪地。一方面,墙外大量“粉丝”“山寨”翘首以待、梦寐挤进墙内;另一方面,墙内“主流”却在大量喊苦喊冤,准备偃旗息鼓、另谋出路。

墙外:大量中医粉丝和稍识中医的中医爱好者会合民间确有一技之长的“江湖高手”“山寨中医”和海归洋中医仪器的倡导者,从中医拍打、推拿、脚摩、拔罐到针灸、刮痧、高科技仪器检测理疗……,从保健体操、体锻、均衡营养到保健品、中医食疗、中医茶疗、乃至大碗汤剂……,从单方秘方、独家秘传到出书传授、办班讲学……,一时间虽眼花缭乱、鱼龙俱下,却赖有此,把整个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事业的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绿色概念也从未有过如同今天的深入人心。众多主流中医墙外粉丝和爱好者,往往仅用只经过短期学习的一招半式就解决了现代西医的某些不可能,因此这不仅常常直接增加了传统中医的神秘色彩,让更多门外粉丝更盼望能早日挤进围墙,走入那神圣的中医殿堂;而且大量民间确有一技之长的“江湖高手”需谋合法生存立足、想得到社会的承认,羡慕墙内名正言顺的合法中医光环则更是在所必然。

墙内:中医学院5-7年的学士、硕士,开出来的处方没有几个人敢用,被迫求助于西医;纯中医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开始后悔选错了专业,“中医学院培养了中医掘墓人”;如果说因皓首临床数十年仍没弄清《伤寒论》之真谛而开始怀疑中医的科学性,那么只中不西难以维持,已让更多的中医医院做起了“中皮西骨”“挂羊头卖狗肉”生意;更有甚者,因为批评张悟本、李一,电视上一大批颇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都在声讨中医养生。

联想周立波脱口秀打趣:“地震专家言地震不可预测?统计局声明‘空置房’无从统计?食品监管宣称‘三聚氰胺’无法化验?方舟子被袭因为打假方式有问题?中科院中医博士言张悟本理论荒唐,效果还是有一些的?不仅‘占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不让别人拉屎!”

造成如此“围城”效应,究其深层次原因,除了前述之“理念”“利益”“门槛”“西化”等原因以外(参见拙文《变堵为疏…》),就技术层面言,实在是:当今中医实践操作系统(辨证施治平台)缺少一个类似计算机窗口平winduos台般简单、易懂、安全、易上手的操作平台,如同计算机的普及不可能让每一个操作者都熟悉计算机编码一样,普及中医要让每个中医和中医爱好者都弄懂、熟悉整个古代中医经典理论和治疗体系也几乎不可能。

笔者以为:要走出当今中医“围城”尴尬局面,大道至简,当务之急贵在如何直接编写简单、易懂、安全、易上手的古中医现代“五笔输入法”,建设一个或多个21世纪无论西医,中医、还是民间江湖或外来高科技都愿意接纳、老百姓一学就会的中医“中气为轴”养生对接平台窗口,打破围城效应,墙外、墙内中医,无论“正宗”还是“山寨”,一旦拥有可以简单上手的对接手段,就会自然而然实现“中医耕者有其田”(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中医位置)。由此可以试想:倘若这样一个21世纪的对接平台一旦建立,那么一个全方位解放中医生产力,实现中医、中西医结合、民间江湖或外来高科技…百花齐放、各献所能的粲然中医时代必将到来!(参见拙文《让中医耕者有其田》)

反之,因为缺乏对接平台窗口,各路“神仙”虽各显神通,但缺乏理(现代科学)的解释贯通,中医成熟的‘理、法、方、技、药’一脉贯通的系统控制模型可操作界面被迫退回到原始的经验秘方层次,即使真有一些疗效,因为门槛、神秘等多种原因,各路“神仙”也大多唯有被贬为“妖魔鬼怪”。此文化理念为魂,有了理念之魂,文化才成其大道(科学)而非只限于小术(技术)。倘若缺乏理念之魂,崂山道士心态片面追求小术,文化(方法、法则)常常成了“迷信”,成了“妖怪”,闹了大“笑话”。其中原因:

⑴深奥晦涩的古代经典缺乏现代翻译体系,常常一个穷经皓首几十年的老中医也未必真正明白,即使有所悟也很难讲明白,辛苦熬成婆也惟有让媳妇再受‘轮回’。电视上曲黎敏讲《黄帝内经》言:“经典如果没有明白盲目追求那是‘迷信’,弄明白了相信那是‘科学’。”因为缺乏大道‘理’的贯通,所传衣钵大多只是‘法’的传递,虽‘技术’代有尝新发展,但没有‘理’的沟通,‘法’缺变化,不仅常陷疗效之瓶颈,而且(正因为时常有效)反最易成为迷信和教条的有力武器,即使代有明白‘大法无法’而“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独辟蹊径”之卓绝者,也常只能身陷众多“正统”“戒律”之围剿而抱恨于“不笑不足为道”也!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流星般中医大家祝味菊为例,即使实践成绩斐然,又能奈何中医整体萎缩之大势?何况当今大多常只限于自己所悟一招半式的‘山寨’‘粉丝’和‘江湖游击队’!(参见拙文《‘发皇古义’乃是‘融会新知、独辟蹊径’的充分条件》)

⑵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以追求普世文明‘有之以为利’为基本准则,因为贪图‘三六九’眼前效应,忽视精神文明讲究‘无之以为用’长远利益,故未必有几个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苦禅‘从无修起’。

⑶信息爆炸时代,满世界专治某病的技法方药介绍、“灵丹妙药”忽悠,培育了大量“抛弃理,只求术”的崂山道士心态中医和中医粉丝。

⑷“弃理求术”时效时不效的‘大轮赌’,不仅让中医重新沦落为“经验”而已,而且因为有社会需要,又让媒体不断造就新一轮的“神仙”与“骗子”。典型莫若当今张悟本事件,因缺乏对接沟通平台,媒体宣传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迎合面上“三六九”需要,抽去了理念之魂,偏离中医文化“明理、定法、和于术数”的正确轨道,片面追求“灵丹妙药”术的灵验,于是茄子绿豆一会儿“鸡犬升天”,一夜之间又沦为“迷信”和“骗术”。中医养生如此“特级大师”也好,“妖魔鬼怪”也好,层出不穷也就见怪不怪了!(参见拙文《出路在于思路、文化理念为魂》)

十、“四维为轮”桢涵茶的三级梯度控制平台

大道至简“中气为轴”的桢涵茶方法本是中医无为而治修环境,不意当今民众总喜欢用西医名称对号入座;本是滴水穿石、功能逐渐影响结构,运轴以行轮的王道方法,不意当今霸道盛行,生活节奏够快,即使服用大碗中药也‘三五剂不效,便以为无功’,‘慢郎中’遭遇时代挑战。权宜之计谋求当世之备,遵《黄帝内经》最高宗旨:“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寻找各种道理,使用各种方法,谋取系统内外和谐。)”既行“中气为轴”运轴以行轮的王道【一级梯度】,又行“四维为轮”运轮以复轴的软霸道【二级梯度】,再复以利用千百年行之有效的中成药(当今常因为疗效不显,正渐淡出主流中医)和配合现代保健品辅助【三级梯度】,与桢涵茶共同组成立体兵团改善健康问题。

【一级梯度】“中气为轴”。桢涵茶1号、2号,重在修复人体内环境,启动自愈能力,进行“上工治未病”四两拨千斤的“上医治国”。

{ 1号名‘修境茶’护阳祛湿基本型,男女老少寒热虚实皆宜。2号名‘疏浚茶’护阳祛湿加强型,一般湿毒及衔生症状明显者(如高血压、痛风、青春痘、慢性宫颈炎、慢性皮肤病……大多与免疫、内分泌有关皆宜)需1号2号同用;反之,中气脾胃功能较弱(如伴胃炎、胃溃疡……)和湿毒症状不显著者,一般不用2号,常选择与一种或两种“四维为轮”或3号、或4和、或5号、或6号配合使用。}

【二级梯度】“四维为轮”。桢涵茶3号、4号、5号、6号,重在纠正人体体质偏差,进行体质个性化诊疗的“中医治人”。

{3号名“安闲茶”,酸甘化阴、养血安神、疏肝解痉…常见血虚肝郁体质,伴神经或运动系症状可配合选用(如缺血、失眠、烦躁、疼痛……)治一切缺血性、神经性、痉挛性烦恼。

4号名“交泰茶”降心火温肾阳、寒热同用、背反相携…常见上实下虚、上热下寒体质,伴胰腺、肠胃道或心血管症状俱可配合选用(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治一切上实下虚病。

5号名“化瘀茶”升肝阳、凉营血、化瘀湿…常见肝瘀血热、瘀湿交织、久病入络体质(瘦人多),但见伴瘀血、妇科诸疾等症状俱可配合选用(如诸心血管病、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房增生……)治一切血行障碍病。

6号名“消肿茶”温阳疏气,利水消肿、(化痰、化饮、利水消肿合并同类项)…常见水湿、痰饮、肿胀体质(胖人多),但见痰湿、水肿、肥胖诸疾俱可配合选用(如肥胖、将军肚、脂肪肝、肝肿大、肝胃腹胀、心肝肾特发性水肿、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心包积液、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治一切水液代谢谢病。

7号、8号、9号、10号……二次修弥“四维为轮”,特色秘技、各有擅胜、每有发展(略)。}

【三级梯度】“海纳百川”。中成药、保健品、特色验方、秘方、秘技(包括常用针灸、推拿、刮痧、拔罐…及诸民间方法)配合使用,重在利用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新发展成果,进行针对具体疾病的“下医治病”。

①配合中成药:本来中医中成药(膏、丸、散、丹、现代胶囊、冲剂、口服液等)都是中医“汤者荡也”开路后巩固期或慢性病贵在持之以恒的治疗方法,本质途径都是通过调理体质而康复疾病。俗话说:“中医先治人,人好病退;西医先治病,病去人衰再补人。”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弃理求术)的历史演变,常常惟有将‘治人’调理方法包装成专治某病的“灵丹妙药”才有最大经济利益。发展到今天,中成药说明书必须表明所治疾病已成卫生部的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标准方案,久而久之谬误反成真理,诸如逍遥丸、乌鸡白凤丸只能用于妇科,男性不能用已成医保管理部门明令规定……,既悖中医原则,又缺“汤者荡也”开路,其后果不仅使中成药疗效大打折扣,而且迫使大量需按照中医处理原则使用的名方中成药被迫悄悄退出市场,(有的甚至是千百年来实践证明具有卓效的,因为没有医生用,偶尔有几个医生用,厂方也不值得生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日本、韩国将《伤寒论》多种方剂做成方便冲剂大量推向海外市场,取得极大经济效益,成为最广泛最普遍产品销售时,国内北京、上海两个最大的中成药市场上,原本就有的诸多《伤寒论》名方成药却失踪了,“机遇”让更多铺天盖地线性思维专治××病(西医思维)中成药越俎代庖,中医中成药国际国内市场岂能不衰?然千百年传承、具有卓绝疗效的经方名方岂能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常常惟有稍加变化、改头换面,又会以某个名家验方、师门秘传、江湖祖传秘方等身份游弋于合法与不合法的市场,其中更不乏代有“技精成艺近乎道者”整合经验之心得而时有突破。由此,中成药---秘方、秘法(包括各种行之有效的民间方法)实在是一个巨大潜在宝库,借之以弥补前一二级梯度之不逮,针对疾病常可“随心所欲不逾矩”。

②配合保健品:同上理,大多保健品本是建筑在现代‘细胞营养学’‘生物分子学’基础上,21世纪人类科技文明的结晶(坑蒙拐骗除外),是上世纪西方还原医学进入‘疾病模型对抗疗法’死胡同后的绿色反思结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环保养生理念的国际盛行,也确实创造了一些‘奇迹’,打破了某些本不应该是医学禁区的‘禁区’,并非如我们有些“科学家”在电视普及教育所言:“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设想如果全然无效又何必为此投入大量门槛费、销售费、广告费呢?至于传销、虚高价格……等利益驱使导致的社会问题,实在与“科技含量”无关,实在不应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相反因为价格虚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保健品常常必须以骄傲的姿态预言治好现代医学所称不能治的某某疾病才能流行于百姓之间,如果谁真的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是作为现代医药的辅助,那么现代医学已经宣判死刑的,辅助又有何用?所谓时势造英雄‘久临沙场必有心得’,当今养生,保健品无处不入,大量的社会实践势必导致能善用巧用保健品治疗诸疾病者人才、方法辈出。笔者临症发现,每当进入中药茶疗、中成药…治疗瓶颈时,善于借鉴吸取他人经验,选择配合使用保健品或西式顺势疗法者,常常得益明显优于传统中医单打一。此“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又何必分别中西?鉴于为大多数“非法行医者”暂时不能雷越‘药食两用’之范围而构建中医类似计算机winduos窗口平台般简单、易懂、安全、易上手的操作平台,拿来主义与传统中医方法经常互补,(中医茶疗修境疏浚重在祛湿排毒,有利于解决因人体湿毒环境污染而保健品常常只能隔山打炮、事倍功半;保健品的营养、能量及时补给,有利于巩固中医汤剂、茶疗“汤者荡也”开路先锋占领的桥头堡……。)此实不失为良策也!

③配合经络外治:本来中医“只药不针,只针不灸,皆非良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就解决临床症候而言,诸多中医经络外治方法(如刮痧、拔罐、推拿、针灸、正骨……)常常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尤胜于内服诸药。自古扁鹊定位曰:“保命之法,灼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当今民间‘山寨’‘粉丝’‘江湖’中善此类高手胜多,构建中医整体三级梯度控制平台,倘若不能够海纳此诸多‘特技高人’‘特技方法’,实今天中医之憾事也!此《黄帝内经》言:“圣人杂合以治,……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一个好医生必须学会审时度势,综合学习使用各种方法,不可偏执)“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此老百姓言:“病人怕病多,医生怕技少。”三级控制“明理、定法、和于术数”,自然少不了大量来自民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术数)。

建立此桢涵茶三级梯度控制平台的好处:

①将原“中气为轴”一种描述系统运动变化过程周期中由点到面的横向纵向平面曲线坐标图控制方法,改变成多层次协作分工,“上工治国、中工治人、下工治病”立体并进,既循“中气如轴,四维为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运轴以行轮,运轮以复轴,轴轮并用”传统相对封闭路线,又引入“融会新知、自辟蹊径”的开放机制,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展开与过程周期交融的圆球形网格控制系统,在其系统运动变化过程周期的横纵向平面曲线任何一个点上,都能够进行全方位系统干涉和调控的三级控制平台。有利于整体把握扫描解决现今大量中西医犄角旮旯之盲区;有利于克服常见单一层面治疗疾病疗效不巩固之弊端;有利于将一些单纯的技术方法上升为整体系统疗法。

②将原“四维为轮”“以药之偏纠人之偏”的霸道改变成“药食同源、以茶代药”之王道,重在“祛湿排毒”启动人体自愈能力的顺势稀释疗法无需担忧“是药三分毒”,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公允度’;构建简单、易懂、安全、易上手的古中医现代“五笔输入法”,建设21世纪无论西医,中医、还是民间江湖或外来高科技都愿意接纳、老百姓一学就会的中医三级梯度控制对接平台窗口,有望打破围城效应,解放中医“门槛”,还医于民,把中医这个从来就是老百姓大众的事业,重新从“专门训练、专门考核、具有特别证书”少数人群中解放出来。

③拓展了“上工、中工、下工”联合之范畴,墙外、墙内中医,无论“正宗”还是“山寨”,一旦拥有可以简单上手的对接手段,就可以自然而然实现“中医耕者有其田”之期望,从而有利于打破传统中医流派常常‘唯我独尊’‘同而不和’之僵局;有利于打破目前90%中药、中成药经医院销售的被动局面,平抑中成药价格,让更多的经典老药回到市场中来,促进中药、中成药市场的良性循环,中成药事业青春焕发、雄风重振;有利于引导保健品、外来高科技产品的正确使用、平抑保健品价格、促进保健营养事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挖掘一大批行之有效的秘方、秘技和确有真才实学的民间江湖中医;有利于……。

十一、桢涵茶平台的主见尝试与不笑不足为道

理论尝试:基础理论【一级概念】《易经》圆运动、《黄帝内经》阴阳平衡理论与现代量子力学、电磁波、系统论、自组织理论、自稳态理论接轨;应用理论【二级概念】五行生克乘侮‘治未病’与现代西医生理病理接轨;治法理论【三级概念】中医茶疗与现代抗氧化技术、西方顺势疗法接轨。三级贯通、相互交融(有一定的跨度)……。

实践尝试:【一级梯度】“中气为轴”“上工治未病”清除人体毒素(湿毒、脂毒垢)、重建人体基础环境“社会公共管理体系”,谋解决现代医学难以面对的三大根本性症结;【二级梯度】“四维为轮”纠正人体体质偏差,进行体质个性化诊疗;【三级梯度】“海纳百川”利用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新发展成果,进行针对具体疾病的诊治;“上工治国、中工治人、下工治病”立体并进,全方位系统干涉和三级梯度调控……。

根本尝试:学习中医文化,谋“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独辟蹊径。”重在建立‘理’和‘术’相结合基础上‘法-控制模型’的主见平台,即以中国古典文、哲、史为基础,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学等为代表的经典传统知识结构与现代前卫科学相吻合的根本主见系统。引上世纪大哲学家、思想家梁漱溟解释‘主见’八条:

①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哲学家一定是极端的!哲学道理就是偏见!有所见便想把这所见贯通一切,而使成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二和二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有学问!主见是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

②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学的认识问题。然而非能解决问题,不算有学问。

③有主见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会读书的人说话说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亦无事旁征博引。反之,引述愈多一定愈不会读书。

④有主见学然后知不足:用心之后就自知虚心了,又心虚思密实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⑤有主见由浅入深便能以简驭繁: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才能以简驭繁。凡是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一定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

⑥有主见有真学问便有受用:受用就是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

⑦有主见旁人得失长短一望而知:……。

⑧有主见自己说出活来精巧透辟:……。

由此,孔子“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学技为业的不如喜欢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的不如从中得到收获乐趣的);“十五敏而好学”(学技求知而近博);“三十而立”(博中立业而求贯通);“四十不惑”(通则明理而不疑);“五十知天命”(明理知天道则精);“六十耳顺”(精则独成系统,何须他人执耳);“七十随心所欲不愈距”(精而返约,大道至简、大法无法);皆唯此“主见系统”执牛耳!

由此,本着一个中医对‘道’孜孜不倦地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坚信“上士读书治学盖将聪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之发扬。”“‘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无论是古代纷繁冗杂的玄学,还是近现代各种时髦流行的理论,我自笃定自如、游刃有余,自能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有所创新,言前人所未言,想前人所未想。”(邓铁涛言)

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新生事物)因为“不笑不足为道也。”本身有一个逐渐被认识、被完善、与社会相磨合过程,新发明的火车跑不过马车本来就很正常;再加上知识跨度较大,“一种新的中医理论方法的重建本需要多学科、多途径、多层次、多分支立体交叉,新的边缘学科不断建立、共同努力……,常常并非个人能力所能企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匡调元教授言)因此开始常常不易被传统理解,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王婆卖瓜、卖药的…大概在所难免。

建立一种新的平台(还医于民)因为“无需专门考核、专门证书”,必然有损一部分既得利益,当今有人讽刺:大顺皇朝妓女也要考核上岗绝非偶然;再加上分流主流市场,“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历史上大凡自然医学未有不受主流文化打压的。”(国际自然医学发展史研究权威、皮特·肖伍德言)因此开始常常遭遇“正统”“教条”围剿,被认为是违经叛典、大逆不道、骗人的…大概也在所难逃。

但,既发愿志于此,有“主见”为中流砥柱,有“实践”为红花绿叶,有整个社会发展趋势为‘当务之急’,既能让最广大的民众受益,宗“天下为公”,又何惧少数既得利益者毁之“不科学”?

当今国家和政府倡导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目的本就是为了希望重建一个有利于适宜传统文化这条‘鱼’生存的社会和百姓‘水’环境,从另一侧面为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构建当世之备(融入点),为谋求一个优秀传统文化、中医之‘道’和谐融入现代社会的新体系、新环境而开辟道路。但此尝试之艰辛,连国家、政府也常常畏途不前,又岂是在下一介白丁、人微言轻能痴心妄想?然“我不下地狱,总得有人下地狱!”今次网上发文,实指望:但愿能以在下之拙见(桢涵茶平台)为引子,抛砖引玉,会同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众人拾柴火焰高’呼吁政府改革当前中医“游戏规则”,还中医于民众,主导创建一个或多个老百姓都能参与、21世纪无论西医,中医、还是民间江湖或外来高科技都愿意接纳、老百姓一学就会的中医养生对接平台winduos窗口,“让中医耕者有其田”,重建中医养生这条‘古鱼’之水环境,及此大概才能有望:真正走出当今中医养生一会儿“圣人”,一会儿“骗子”,一会儿“全民动员”,一会儿“全国声讨”之怪圈,让中医养生、中医“上工治未病”真正和谐融入现代社会,造福于天下苍生!

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

茶疗康复研究中心 马桢伟 T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运动古中医学pdf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