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并解答没人帮我解答吗?等会考试了,拜托

考研高等数学,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全程陪伴,每月阶段性测评,高效学习!365天全程规划考研,现在报名直降2000元,团购更优惠,火热报名中>>>

1。周末-----一年里面有104天的周末,扣除这些天数,一年

2。暑假------在一年内,大约有50天的天气非常热,而导致无法

念书,因此,那261天也只剩下了211天。

3. 另外,包括元旦,国庆,五一,寒假等节假日,又占了50天,

那211天也只剩下了161天。

4. 就这剩下的161天,每天还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3小时的就餐

时间,算起来又占去了74天,一年只剩下87天。

5. 考试及测验至少占了一年的40天,算起来那87天也只剩下了

6. 一年当中看电影或是参加一些有关的活动,怎么也要20天,算

起来哪7天也就只剩下17天了。

7. 这剩下的17天,每天大约1小时的游戏时间,2小时的沟通时间

半小时的购物时间,半小时的方便时间,半小时的个人卫生时间,半

小时的抽烟时间……约计占去4天,算起来一年就只剩下13天。

8. 预计一年生病7天,算起来一年就只剩下了6天。

9. 预计一年被老师及家长罚掉6天时间,比如罚站,罚写检查,罚

打扫卫生等等。算起来一年就只剩下一天了。

10. 就剩下这1天了,正好是我们自己的生日。

原标题:“可以给孩子调个座位吗?”家长最爱“拜托”老师的4件事,老师这样说

因为担心孩子的适应能力,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作为家长,你一定很在意班级的学习环境。比如孩子的任课老师,孩子的位置,孩子同桌成绩好坏等等,你是否都拜托过老师这些事情?

你拜托过老师这些事吗?

“我们孩子可以换个座位吗”

新学期开始,孩子在学好知识之前,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伙伴,在家长们看来十分重要。

“我们家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都是因为他的同桌不好好学习影响他。”

“我们家孩子和她同桌关系不好,上学期没少回家跟我哭鼻子,这学期,我一定和老师好好说说给她换一个同桌。”

“孩子要想学习好,就得有个努力认真的孩子带着他,给他换个学习好的同桌,共同进步。”

“孩子个子有点高,坐在班级的后几排,但是听课效果还是前几排比较好,要是能往前调一调,多好”

作为家长,你一定在意过孩子在班级中座位的情况,所谓良好的学习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位置的好坏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你一定有为孩子换位子的需求和动机。为了孩子,麻烦老师换换座位似乎也成了家常便饭,所谓的“好座位”也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我们家孩子XX科目学得不好,请您多费心”

上学期学得不好的功课,这学期一定抓紧时间、利用各种机会补上去,也是家长们在开学初对孩子的一大期望。如何才能学好呢?自然免不得麻烦老师。

“老师,我们家孩子数学不好,平时的错题,我让孩子多问您一下。”

“老师,我们家孩子昨天的知识点没有学明白,您有时间给她单独讲一下吗?”

“老师,我们家孩子最近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您能和他聊一聊吗?”

面对学习这件“大事”,家长们自然是不能马虎,遇到问题找老师,希望老师能多辅导一下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们频频拜托老师们的事项。

“您能把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私下告诉我吗?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自己孩子每次大考小考的成绩了,记下每次的成绩,把握出一个趋势,然后评估自己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总体水平,应该是不少家长都做过的事情。

可是“家长有心,孩子无意”,如今的学生,可谓“人小鬼大”,在学校与老师“斗智斗勇”,在家里和家长也是“频频过招”,成绩不好时,更是千方百计不想让父母知道。

“我们最近没有考试啊。”“我不知道我的排名啊。”面对这样的情形,拜托老师,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老师,听说最近考试了,我们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啊,大概排名多少啊?”

“老师,我们家孩子性格比较叛逆,不和我们说,您能把他每次成绩都告诉我吗?”

成了很多家长和老师联系的固定话题。而这也使得老师们成为了一个“活成绩单”。

“老师,还麻烦您多多照顾一下我家孩子”

日常生活中,家长向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麻烦老师多多照顾一下我家孩子”,而这种泛泛的“托付”,其实并没有十分实质性的内容,更多的是希望老师可以留个好印象,多多留心甚至照顾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予以孩子一定的关注。

老师:众口难调,应接不暇

面对家长的种种“托付”,身为老师,压力也不小。而其中的很多“托付”,更是让老师们觉得“心累”。

“关心则乱”,对于孩子的爱和维护,使得很多家长提的要求相悖于班级的管理机制,老师原本管得好端端的一个班,被家长的要求搞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换座位为例,有老师就表示“很多家长连教室里的座位都要管,总想让孩子坐到前几排,觉得这样比较受老师关注。”而这一做法却让老师有点无奈。

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同学都有平等享受课堂教育的权利,而且座位一旦形成,孩子与周围同学就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感情联系,调座位不仅仅影响一个孩子,很可能影响几个孩子,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浮躁,反而会影响原本稳定的班级管理。

家长的各种要求,除了会打破班级管理纪律之外,一些“与众不同”的要求,也给老师们的工作造成了困惑,让老师们左右为难。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的秦老师就有所体会:有一次开家长会,他简单通报了他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其中一个班的成绩较另一个班弱一些。一位家长后来就专门打电话跟他说,老师最好不要拿班与班进行比较,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好。

虽说这位家长的话也并没过错,但是在多数家长仍旧“心系成绩”的环境下,如果老师不强调成绩,想必又会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满,左右为难。

“一天接好几个电话,一个电话十多分钟,一两个小时说过去就过去了,什么都不能干。”作为老师的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家长的电话或者信息一个接一个,小本本上记满了家长的各种要求,实在解决不了的,还得耐心解释,安慰家长。

结果,原本想备的课没有备成,想收拾的房间没有收拾成,想陪陪家人也没有时间……个人生活空间的挤占,使得老师原本下班休息的时间却要用来应付和解决家长的问题,十分辛苦。

家长:转变心态,多加理解

作为家长,在准备拜托老师某件事的时候,不妨“三思而后行”,思考一下自己的要求会不会给老师造成班级管理的困扰;自己的要求会不会打扰老师工作之外的生活;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非老师做不可。

如果思考之后,您觉得您的要求合情又合理,再拜托老师,相信老师一定会及时处理孩子的问题。

家长转变对老师班级管理的认知,也很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老师更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会采取给老师送礼的方式,觉得多送礼给老师,老师总会对碍于情面多照顾自己孩子。

其实,家长想要老师多给自己孩子一些‘特殊照顾’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更需要对孩子公平对待。”因此,作为家长,不要想着老师会偏爱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应该想着,老师在平等地爱着每一个孩子。

家长与老师畅通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要远好于“拜托”老师独自解决问题。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学校里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不是光着急或者拜托老师做这做那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和老师配合,只有“强强联手”,那些您认为的事儿才能都不叫事儿。

或许,你还喜欢(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问题并解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