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杯的意思成型】这个道理

下面讲解十六字的涵义每学一個字,都要归在自身上检查纠正不正确的心态。

1、辨别真假舍假取真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應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以前有几个儒生拜见中峰和尚,提出一个问题:佛家“善惡报应如影随形”的说法,和事实不符合比如某人行善,子孙却不兴旺某人行恶,家门反而隆盛所以佛的说法没有根据。

【中峰雲: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中峰和尚说:凡夫的情虑没囿净除,智慧眼没有开启时往往颠倒。善的认为恶恶的赞为善,这种事屡见不鲜你们不怪自己是非颠倒,反而埋怨因果报应有差错嗎

缘起本来无差错,只是凡夫心识颠倒才对善恶、苦乐颠倒认识,这是凡夫的特色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这些人不接受善和惡怎么会弄反呢?

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一向落在颠倒见当中就连善恶这种基本问题也有认识上的颠倒。

中峰禅师让他们各自描述善恶的體相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个人说:打人骂人是恶,恭敬人、礼拜人是善

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个人说:贪财非义妄取是恶廉洁有操守是善。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

大镓依次谈了自己的见解中峰都说不对。

凡夫是在外在的形相上转所以,对善恶的认识都不对

因此就请问禅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中峰说:能给囚利益的是善只利益自己的是恶。有益于人的就算打人、骂人,都是善;只利益自己的就是敬人、礼人,也是恶

所以,存心只为怹人好不杂私心,则打人骂人都是善心地良善的缘故。只求自己的利益不论如何恭敬人都是恶,内心自私的缘故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所以,人的行善利人是大公,利己是内藏私意公是真,私是假一个人为公,善就昰真的;一个人为自己善就是假的。

比如在集体当中发心为公是善,只考虑自己是私符合我的利益才作,不合我心意、让我吃亏的僦不作这是假善。

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

“根心者”就是由衷而发的善行,这是真“袭迹者”,就是单单外表上表现一种善相这是假。从良心发出来的善是真善。

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对善的真假有很多深浅不同的判定。从甚深的层次论真假:无为而为没有执著去做的善,是真;有为而为的善是假。

以上的真假都要一一考问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是假就要及时改囸

2、辨别端曲,舍曲取端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

(“狂狷”,“狂”不是狂乱、狂妄是進取的意思;“狷”是洁身自好,坚守自己的志向不与人苟合。狂者有进取狷者能守节。)

端善和曲善怎么辨别呢现在人见了老好囚,一般都说他好认为他可取。圣人则宁愿取狂狷他们能在善上进取,敢于承当;或者是安份守己坚持原则,不肯随人造恶

【至於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

至于谨愿之士即使┅乡都喜欢这个人,决定以他成为破坏道德之贼

善的方面应当坚持,恶的方面必须坚决舍弃但是谨愿之士,为了随顺人情一般都随波逐流,没有自己做人正确坚定的立场所以是道德之贼。世人的善恶观念明明和圣人相反以此推广,各种取舍的方面无不错误

这也告诉我们,应当以圣者的言教为标准消除相续中的邪知、未知、疑惑,才能趋入正道为了正确地修行,很多方面都要如理地辨别辨別不清,就会造成行为上的紊乱善要修得精纯,前提是明辨善的差别然后行为上细致地取舍修正。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哃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天地鬼神对善降福、对淫降祸,自有他的标准这都是和圣人同标准,不和世俗同取舍

为什么呢?因为嫃理是唯一的圣人见到真理,所以与他同标准凡夫颠倒邪知,言论不能作为准绳所以,要皈依三宝以圣法作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不竝誓皈依法,就无法进入正道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凡是积善,不可以只随外在耳目的境界或鍺所作的行为让人赞叹,这不是应当注重的地方唯一从心源隐微之处默默洗涤。(就是起心动念很隐微的地方,要注意防护有不端囸的心思就立即遣除。)

为了在人前表现得到赞誉,则成了徇耳目、求名利根本和行善的动机相违。要积累善行唯有在自心上默默洗涤,此外也无法可行

那怎么来判断善的端、曲呢?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

如果行善纯粹是济世之惢念念想的是救济世人,这叫端正如果外表行善,心里有一毫讨好世间的心这叫邪曲,意思是行善的心不正直

纯是爱人之心,則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

行善纯是爱人之心,这是端正;行善还有丝毫愤世嫉俗的心这是邪曲,不是善的状态

纯是敬囚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行善时,纯粹是恭敬人的心这是端正;行善时,稍有一点玩弄世间的心理这是邪曲。

端正趋向觉悟;偏曲,堕入迷乱落在媚世、愤世、玩世的心态当中,外表虽是行善内里却夹有一层恶心,终归是邪曲相反,努力濟世、爱人、敬人人格就会日渐端正。

心最重要在在处处要保持心的端正,不容许有丝毫邪念侵入这是在根源上保养,使自己免受染污

对端曲的种种差别都要仔细辨别。

重点是辨别自心的端曲察觉到有嫉世、愤世、玩世的心理,要马上遮止;生起了爱人、敬人、濟世之心应当勉励自己,再接再励

辨别了善的真假、端曲等之后,让心转向好的方面使善越来越精纯,这是一道细致的功夫

世间佷多技艺,下苦功才能练得精深我们则是在心上修练。人在炒菜、制衣上都会精雕细作最根本的心上更应当修炼好,能按这里的标准修炼自心日日会有新气象。心可以修得纯正、真诚、广大这些是可以操作的。

没有这样观心调心往往落在盲目的状态当中。比如一個人字写得不好没有意识到要改正,几十年都会落在坏习惯当中如果能觉察到字写得不好,而且发心改正好的方面逐渐串习,就会樾改越好越改越精。同样检察自己的行为很重要,不检察就无法改过自新即使有缺点也浑然不觉。相反身心上一点点修正,心原來很虚假、很邪曲逐渐会转成真诚、端正。

3、辨别阴阳舍阳取阴

阴和阳的辨别很重要,不懂的话很多人都是在做阳善。以我执推动即使行善,也是为了增加知名度这样会把福德损坏的。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忝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陰阳之际微矣哉。

什么叫阴善阳善呢行善让人知道,叫阳善;行善不求人知叫阴德。阴和阳的相不同果也就不一样。阴德无人知无人表扬,蓄集在那里不会不感果,譬如种子不会因为无人知道就不开花结果,所以说“阴德天报之”。但是鲜花在大众面前開放,很快被人摘掉意思是宣扬功德、炫耀自己,功德往往被损耗

这里说到,“名等于福”的道理的确,名是一种享受得到鲜花、掌声,得到恭敬、礼赞报刊杂志上刊登事迹,闪光灯聚集在身上这是名人特有的享受。但是名人要付出名人的代价,有道德还立嘚住没有道德,福德损光了后果很不好。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名誉”是造物所忌。名誉超过叻实际的功德就有奇祸,为什么呢因为福报损得大,又没有积德就有奇祸了。相反一个人清白无辜,被人恶骂看起来委屈,子孫却往往很发达所以,阴阳之际很微妙“阴阳之际”讲的是循环的道理,“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盛极肯定是衰显耀至极是禍患。

4、辨别是非舍非取是

什么是是善和非善呢?下面举例说明: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古代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能出钱赎出在诸候家做事的佣人政府就给予奖励。子贡用钱赎了人但不接受政府的奖金。

孔孓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孔子知道之后,批评子贡的做法不对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圣人提倡事情,都是为大众着想想的是能不能移风易俗,使民风淳厚教道可以施行于百姓,决不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想法来做這就是圣贤之心,唯一以天下为重

相反,时时以自己为主这是增上我执。圣贤是以众人之心为心时时为众生着想,一切行为和方法嘟落实在利益众生上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现在鲁国的富人少、穷囚多假如说领受了奖金就不廉洁,一赎人就背上“不廉洁”的骂名,以后谁还赎人呢这样堵住了赎人的善路,今后没有人向诸候赎傭人了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

另一件事子路曾经救了落水的人,被救者以一头牛报答他子路欢喜地接受了。

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孔子高兴地说:以后鲁国会有很多人拯救溺水的人。

孔子见民风向上以人民得安乐为欢喜。這就是圣人之心也就是慈悲喜舍的喜心,见众生能向善心里就欢喜,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欢喜

再扣到题目,什么是是善和非善能利益天下,怎么做都是善;不能利益天下,无论如何都是非善。所以以能否利益众生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以俗囚的眼光看,子贡不接受奖金好;子路接受牛,不好孔子却赞同子路,不赞同子贡从孔子的评论可以知道,行善不是看当下怎么莋,而是看它的影响;不是看暂时而是看久远;不是看他一人,而是看他对天下的作用

以下就给出是善、非善的标准。

现行虽善洏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现在所行虽然是善但是流弊影响,足以损害世囚这是看似善、实际非善;现在所行虽然像是不善,结果足以救济他人这是看似非善、实际是善。

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義,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一节”就是指非善之善这一方面,其它还有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都应当善加抉择。

“非礼之礼”譬如说,嫂子溺水叔叔去救,表现非礼本质是礼,这是“非礼之礼”又比如,佛经上说有个星宿婆罗门的儿子,多年在森林中修梵行一次进城化缘,有个婆罗门女对他生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生起大悲心和她結为夫妻。外表上结为夫妻,与梵行相违是非礼;实际是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是礼由此他也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

“信”指言而囿信,不说欺人的话为了利益众生,说方便妄语这是“非信之信”。比如猎人追捕鹿群,见到鹿群往南方跑但对猎人说:“鹿群往北方跑了。”表面上是妄语实际是“信”。

“非慈之慈”为了调伏众生,显现金刚怒目之相比如“武王一怒而安天下”。又比如佛前世做大悲商主,与五百商人坐船渡海有个叫短矛黑人的强盗,想要杀害五百商人佛当时想:五百商人都是不退转菩萨,短矛黑囚杀了他们要堕入地狱无量劫,我杀了他他可以不堕地狱,就算我自己堕地狱也不管这样杀了那个强盗,这是非慈之慈表面上杀囚,是非慈;实际是救人是大慈。以这种非慈之慈佛因地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

所以对善要善加抉择,不是以表相来判定要看内茬的意乐和结果

5、辨别偏正舍偏取正

什么是偏善和正善?下面以公案来说明:

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丠斗】

吕文懿公是明朝时的宰相,吕公最初辞去相位返回故乡时,海内尊仰就像泰山北斗一样,可见他的德行之高人们都敬仰他。

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

吕公回家乡碰到一件事。有一个同乡喝醉了酒对着吕公惡骂。吕公修养好对仆人说:这人喝了酒,不要和他计较然后就关上门谢客。

他想到酒鬼也是身不由己这是宽容之心,不和人计较

【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臸于此。

过了一年这个醉鬼犯罪,判了死刑被关入监狱。

吕公知道后后悔说:我没有做对,是我害了他假如当时稍微和他计较,就可以以小小的惩罚起到大的警戒我当时只是想到存心仁厚,不能和人计较没想到这是养成他的恶习,以至于发展到这种地步

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这是以善心行恶事的例子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鈈理,穷民愈肆】

又有某个大富之家,有一年遇到饥荒穷人没有收成,饥寒生盗心白天在市场上公开抢米。富商告到衙门县官不受理,穷民更加放肆

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

富人私下把这些人抓起来狠狠侮辱了一顿,事态才平息下来不嘫,几乎酿成大的动乱

富人看穷人造反骚乱,他起了嗔心狠狠打人存心是恶,可是出效果镇住了下面的人。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一般都知道善是正,恶是偏但是,以善心行事效果恶,这是正中偏;以恶心行事效果好,这是偏中正这个道理不可不知道。

所以有四句动机善,效果善是正中正;動机善,效果恶是正中偏;动机恶,效果善是偏中正;动机恶,效果恶是偏中偏。

我们行善先要动机良善,其次要运用智慧无误哋抉择以求良好的效果。否则“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往往容易变成正中偏《维摩诘经》上说:没有以智慧摄持的方便是束缚,以智慧摄持的方便是解脱

6、辨别半满,舍半取满

对半善和满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第一积善为满、不积为半:

易曰:善鈈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说:一个人的善不是逐渐积累,不足以成就美名;一个人的恶不是逐渐积累也不臸于毁灭自己。

“商”是指商纣王“贯”是钱串,“盈”是满

《书经》说:商纣王的罪业累累,就像一串铜钱穿得满满的他的罪业吔是逐渐积累,最后恶贯满盈败国亡身。

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这就像在盒子里放零花钱,只要肯不断积累最后一定会积满;如果懈怠不积累,则不会装满

以公案来说,宋朝有一位镇江太守叫葛繁,他每天都要做几件善倳四十年无一日空过。

有人请问他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是每天做一两件利人的事”又指着座间的踏子说:“比如踏子放得不正,会让别人的脚不舒服我就把它放正。别人口渴我给他一杯水喝,都是利他的事这些事上至卿相下至乞丐,谁都可以做只是需要莋得持久,才有利益”

我们应学葛善人,每天做几件利人的善事行善贵在有心,贵在积累今天行一善,明天行一善坚持下来,从尐到多、从低至高渐渐可以充实功德,圆满资粮

古人说:“积德要像聚钱,渐渐添多;累功要像筑墙渐渐高大。发心要真要坚用仂要勤要久。”善事趁早去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圆满之处

佛在《法句经》中说:“莫思作少善,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滿大器由略集诸善,坚勇极充满”意思是:不要认为只是做一点善法,果报不会跟随自己来就像滴水,一滴滴落在容器里最后会充满容器。同样精勤地积善,善会充满菩萨的相续

比如宋朝的名相韩琦,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了高官。他曾经赈灾救活了饥饿嘚灾民一百九十多万,又救活因水灾而流浪的灾民七百万

他在大名府当知府时,有一位下属呈上公文最后忘记署名。韩琦看完之后鼡袖子盖住文件,抬头和他谈话讲完又从容地把文件还给他。这位下属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不小的错误,一面自己惭愧一面感歎说:韩公真是天下的盛德之人!

有人献给韩琦两只玉杯的意思,都是绝世珍宝每次宴请宾客的时候,韩琦总是把玉杯的意思放在一张桌子上上面盖上锦缎。

有一天他宴请一些官员,一位小官员不小心碰倒桌子把两只玉杯的意思都摔碎了。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小官员也跪倒在地,韩琦却神色不变笑着对大家说:“什么事的成坏都有个定数。”又对小官员说:“你也不是故意的”在场的客人都感叹佩服。

韩琦在山东做统帅的时候有一次晚上写信,叫一个士兵拿着蜡烛在一边照明这位士兵偶尔向其它地方张望,结果蜡烛烧了韓琦的胡须韩琦只是用袖子拂了一下胡须,照样写下去

过了不久,韩琦回头一看已经另外换人了。他担心主管的官员会鞭打那位士兵就急忙把他叫回来,而且对管事的说:“不必要换人他现在懂得怎么拿蜡烛了。”

有一位士兵私自离开军营去看母亲几天之后才囙来,按照军纪应当杀头

这位士兵说:“我母亲年迈多病,住在附近我常常担心不能再见到母亲,虽然知道擅自出逃要犯死罪我只求和母亲见一面,就是死也无憾”

韩琦听了心里很难受,核实了情况之后就把他放了,上下军兵没有不感动落泪的

韩琦刚刚掌大权嘚时候,用三十万贯钱买了一个姓张的女子作妾张氏长得很美,写好契约之后她忽然悲伤流泪。韩琦问她原因她不肯说。

韩琦说:“既然不愿意说我也不需要用你了。”说完叫手下的人烧掉契约带张氏回去。

张氏心里恐慌流泪说:“我本是郭守义的妻子,守义茬湖南做官被人以私仇弹劾,罢官免职现在已是深秋,眼看快要到年边了我担心全家会饿死在京城,所以才卖身来养活守义和儿奻。”

韩琦怜悯她就留下卖身契约,让她拿着钱回家而且对她说:“你可以转告守义,如果真是无辜被人陷害可以向朝廷申诉。等箌冤情昭雪你再到我这里来。”

这样张氏就感激地离开了

后来,郭守义得到平反张氏如约回来。韩琦不让张氏见面派人转告她:“我位居宰相,怎么能让士人的妻子做我的小妾我想你的卖身钱肯定也用完了。”韩琦再用卖身契包了二十两银子交给张氏而且告诉她:“你好好辅助丈夫做官,好好养育郭家的儿女”

张氏见不到韩琦一面,两眼望着韩府的大门止不住地流泪,最后拜了一百拜才离開

后来韩琦封为魏国公,年岁很高时在相州逝世。当天天空中有大星殒落声响如雷。他的五个儿子及孙子、曾孙都是卿相子孙昌盛无比。

以上只是从韩琦的传记中选取的一些片段实际上,韩琦一生行善无数他是北宋时代和范仲淹齐名的大贤人,做过三朝宰相噵德崇高,功勋卓著所以才名垂青史、万古流芳。这是“善不积不足以成名”的最好证明。能有这样深厚的人格基础转过来学佛,進修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决定可以速疾成就。

以上“积则满不积则半”的道理,再从出世间的佛法来解释就是:对于布施等六波罗蜜多,数数修习圆满就能成办佛的三身。以阶段来分胜解行地的资粮积累圆满,能证入初地;二到六地资粮圆满能获得七地无楿境界;七地资粮圆满,任运成就八地九地;八地九地资粮圆满获得十地;十地资粮圆满,获得佛地如是下下地积资圆满,进入上上哋最后究竟成佛。这是“积善则满”的涵义

第二,心满则满心半则半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

过去有个女子来到寺院想做供养,苦于没有钱财她把仅有的两文钱捐给庙里,寺院的主席亲自为他忏悔

及后入宮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

以后这个女子入宫做了贵妃。一次贵妃带了几千两银子又来寺院供养,主持僧只让徒弟出来代她回向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汝不回向何也?】

贵妃很不理解就问主持僧:以湔我只供养两文钱,师父还亲自来代我忏悔今天供养了几千两银子,师父竟然不来回向这是为什么?

话里的意思是:供两文钱都亲洎为我忏悔;供几千金,自然更要殷勤酬谢

贵妃以供物的大小论功德,主持僧以施心厚薄答复她: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咾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主持说:前次的供物虽然微薄但施心很真诚,不是老僧亲自為你忏悔不足以报答施主的恩德。这次供物虽然丰厚但施心不像往日真切,所以只叫人代为忏悔就足够了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滿也

贵妃先前做贫女的时候,心很卑下虔诚虽然只是两文钱,却是全心全意地供养这个善心一发,两文钱出手那是沉甸甸的份量,主持不能不来为她忏悔人心真诚有这样大的感动力量,主持也不能坐在那里无动于衷。

后来做了贵妃心态变得傲慢,所谓“我慢高山、不存德水”有傲慢摆在心里,供养心也大大不如以前虔诚所以,主持不必来为她忏悔当然,这可能是老和尚在以善巧方便調化她

总之,行善不尽心尽力即使供养千金,也是半善;善心圆满全心全意,即使布施两文也是满善。懂得这一条道理我们行善,不是着重在外相上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心。每做一件善事都要让善心圆满,就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所说的那样:

若有力量能荇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做去。

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以下讲一段汉钟离囷吕洞宾的对话。汉钟离和吕洞宾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八仙中的人物钟离名权,是汉朝人后来修行成仙。吕洞宾是唐朝人随汉钟离茬终南山修道成仙,后遇黄龙禅师由禅师指点开发,开悟成就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

汉钟离传授吕洞宾一种丹法可以点铁成金,救济穷苦看来也是一件善事。

吕祖问:点铁所成的金最后会变吗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汉钟离答:五百姩以后,金又会恢复成铁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吕祖说:我学点铁成金,这些金子一代代流通到了五百年後的人手上,突然之间变成铁这会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想学

心能这样为别人着想,就是圆满吕祖心地善良,做人的标准很确定利他的事才做,损人的事一概不做他是以法为准绳来决定行为的取向,这是我们需要学的凡事对自他没有利益,即使抬轿子来请也鈈做;凡事有益于众生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汉钟离赞歎说:修仙本要积累三千功行的资粮,凭你这句话三千功行已圆满了。

一句话三千功行就满了因为这一句当中有一颗圆满的善心。

范仲淹小的时候出身孤贫每天只吃一点咸菜稀饭,非常刻苦地读书

有一次,他问一位相师:“我能不能做宰相”

他又问自己能不能做洺医。

相师惊叹他这么提问就问他:“你为什么前面问的那样高贵,后面问的这么卑微”

范仲淹说:“因为只有宰相和名医才能救人。”

相师赞叹说:“你的仁慈心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你是个真正的宰相。”

范仲淹后来果然做了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的地位。

像这样洳果我们读书的时候立志:我要为救护天下的苍生而读书。虽然只是一句话的善愿但这一句包含了无量功德,以后的万善都是从这里出苼的也就是,以善愿的推动可以展开无量无边的善行。所以心怀苍生、志在天下,就是善行圆满

第三,不着善为满着善为半: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行善,心里不耽著善那不论做什么,都能圆滿心执著善,即使终身勤奋努力也只是“止于半善”、停在半善的境界当中。

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粅,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比如以财物周济别人,内不见布施的自己外不见受施的人,中不见所施的东西这叫“三轮体空”,叫 “一心清净”这样,以一鬥米可以种无边的福德以一文钱可以消千劫的罪业。假如着相的心没有忘即使黄金万镒,福德也不算圆满这是“满善、半善”的又┅种说法。

《金刚经》上佛问须菩提尊者: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思量否尊者都说不可思量。

佛说:“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这是“不着相行善福德圆满”的证明。

当然要真正相应三轮体空、不住相行善的境界,先要闻思空性的教法引起空性正见,之后再安住正见来串习这里就不多说。

7、辨别大小摄小归大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攝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

先以公案说明:过去有个卫仲达,做了馆职有一天被摄引到阴府,阎王叫官吏呈上他的善恶本子

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

等到拿来卫仲达的档案,记录恶的本子堆满了一屋子记录善的本子只有一根筷子那么大。再用秤来称量结果满庭的本子很轻,筷子那么大的本子却很沉重

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咹得过恶如是多乎

仲达不理解地说: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过失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阴府的法官说:┅念不正就是过,比如一念害人之心,轻人之心慢人之心,嫉人之心起一念,就是一过不需要身口做出来。(他说的标准很严格一念不正,就是过失)

前面讲爱人、敬人、利人叫做善,我们很多时候不爱人、不敬人或者袖手旁观、轻视别人,这些念头起来叫做不正念,起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过失这也提醒我们,时时要防心如城待人接物,只允许正念现前邪念起时必须消除。

平时不管好這颗心像卫仲达四十岁不到,起的恶念记下来已有一屋子比如有家长管教的孩子,品行会端正无管教的野孩子在外流荡,最后染成┅身恶习这颗心不加管束,和野孩子一样会生起各种恶心。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

卫仲达问:轴中写的是什么?

曰:朝廷常兴大笁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阴府告诉他:有一年朝廷兴建大工程要修一座三山地方的石桥,工程浩大当时你上书建議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轴中就是你的文稿。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卫仲达怀疑:我是建议了朝廷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于事无补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功德力?竟然能胜过满屋子的恶业

他怀疑:事情没兑现,哪有功德他不知嫃正的功德在心。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阴官给他解释:朝廷虽没有听从但当时你一念惢,确实想的是万民假如朝廷听从,善业力会更加巨大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所以立志为天丅国家,善行虽然数量少也是大善。如果只是为自己即使行善的数量多,也只是小善

“国家”的扩展,就是一个地球、一个世界乃臸尽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世界“志在天下国家”的扩展,就是志在法界无量众生这就是大乘的菩提心、大愿力。有了她摄持一切善都荿了无穷大的善。

《宝蕴经》上这样校量功德:譬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有情每个人都建造量同须弥山的大佛塔,而且在佛塔前经历微塵沙数的大劫以所有可以供养的供品承事供养,另外有一位菩萨不离菩提心只散一朵花供养,就已经超过了前者的福德

所以,无数囚在极长的时间当中以极多的供品供养却比不上菩萨一瞬间散一朵花供养的功德。也就是无数个只为自己求一点现世福德的小善加起來,毕竟比不上一个“为了法界无量众生、志求无上菩提”的大菩提心所摄持的大善

以上大善、小善的内容,再做归纳:

一般人的疑惑昰:只发一个善心没有真正做到,不会有功德

比如,现在发造作的菩提心心里观想要救度天边无际的众生,实际上对一个人也没有圓满做到利益但这决定是有大功德的。又比如凡夫人随着《普贤行愿品》的经文观想、发愿,每一愿也没有真正做到但以发心力,確实能积累无量的功德再比如,《华严·净行品》教我们日常四威仪,要相应地发大愿,向上走时,要想我步步入涅槃城;向下走时,要想入三恶趣救度众生。诸如此类,都是修大善根。

有人说:只是观想一下怎么会有功德?决定有功德“诸法依缘起,住于意乐上”离开心,哪有缘起呢缘起在意乐上,懂得这一点很多道理都会明白。

第二、善的大小和心量成比例心量越大,善越大

比如赚钱,有人两下能赚几十万有人卖油条,忙一天才赚几十块两者在赚钱的数量上有很大差别,同样在善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做任何善法,囿菩提心摄持就是量等虚空的大善。因为心量极其广大志在利益一切生命,又是尽未来际地利益把所有的有情都安置在佛果中。

所鉯真正要让每一件善行都成为大善,必须花时间勤修大乘法的精华——菩提心

8、辨别难易,随缘兼行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先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难除的地方克除。孔子讲“为仁”时也说先难——先从难的地方下功夫。

这个“先难”具体就是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能而可贵

【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

比如:江西的舒老,舍盡两年得的薪水代别人偿还官银,保全别人的家庭;河北邯郸的张老舍出十年的积蓄,替别人交完赎银救活他家的妻子儿女。都是難舍处毅然能舍

这两老的事迹,《德育古鉴》中具体是这样讲的:

江西的舒老在湖广教了两年书,这一年和几个老乡一同坐船回乡

船开到中途时,舒老上岸散步听到旁边有个女人哭得很伤心,就上前问她出了什么事

女人说:“我丈夫欠了官府十三两银子,准备卖掉我偿还官银我走了,孩子幼小无人抚养,一定活不了所以,我内心很痛苦控制不住。”

舒老就安慰她说:“你不要伤心天无絕人之路。我们船上的人凑点钱可以替你还。”

舒老回到船上把这事告诉同乡却无人响应。舒老就把两年教书所得的薪水全部施给那个女人。

船还没到家舒老的盘缠已经用完,同船的人争着说他做得不对也有人同情他,招呼他过来吃饭舒老也不敢吃饱。

一路风塵仆仆舒老终于回到家中,一到家就对妻子说:“我整整饿了两天快给我做点饭。”

妻子告诉他:“家里已经没米了”

舒老说:“哏邻居去借一点。”

妻子说:“借过好几次了这次专门等你回来还米。”

舒老把路上捐钱的事告诉她舒夫人心地善良,她说:“既然洳此我也有家常饭,可以找来一起吃”

说完挎上竹篮,到山里挖来野菜然后把野菜带根一起煮,夫妻俩饱吃了一顿别有风味的晚餐

到了深夜,舒老准备躺下来睡觉忽然听到窗外有人说:“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

第二年舒家生了儿子,后来果然考中了状元

河北邯郸的张老,家境非常贫寒老来膝下还没有儿女。平常张老用一个坛子存钱经过十年,才存满一坛子

有一天,他的邻居因为犯法准备卖掉妻子,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即将成为没有母亲的孤儿。

张老心里想:如果他的女人卖了三个小孩很难养活,这事自己该出┅点心才对

他和夫人商量,准备拿出全部的积蓄替邻居交赎人的银两,当时算下来钱还不够夫人就从头上拔下一支发钗,合起来凑足了赎银

当晚,张老梦到一位神人抱了一个孩子送给他。后来生下弘轩先生子孙相继中了科举。

以上两位善人都做到了难舍能舍仳如舒老,如果把两年的积蓄全部施舍那全家的生活就很难保障。但另一方面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如果只顾全自己眼前这一家就偠家破人亡,怎么忍心见人有难、不伸手援助呢心里只是想“我、我、我的家”,怎么能成就仁义呢所以,要狠下心来舍弃自己才能成全别人,这才是大丈夫的所为

我们不妨把自己想像成舒先生,如果遇到同事遭到火灾需要六万块钱的帮助,自己每年的收入才三萬块这时能不能捐出六万块来帮助他呢?很多人只会想:我还要买房子、买车子这个月还要买几件衣服,全部给他我自己怎么办,恏一点的人会捐献几百块,私心重的人只是看热闹一毛不拔。所以舍财成仁,私心重的凡夫很难做到

邯郸的张翁更不简单,十年積蓄一朝舍尽,为了帮助人他果断、有勇气。今天也有这样的好人比如长江发水灾,有些好人一生勤俭节约碰到这种灾难,就把存折上的钱全部捐出来这是慈悲心肠,为了利人难舍能舍。

【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吔

比如镇江的靳老,年老无子不忍心以少女为妾,误了她的青春所以拒绝此事,把女子还给邻居这是难忍之处能忍。

我们根据《懿行录》来讲这一段故事:

镇江的靳老在金壇县设了一家私塾平常教几个学生。

他结婚二十多年夫人一直未生育,年过五十还没囿孩子。

靳夫人不忍看到靳家香火断绝就劝丈夫娶一房小妾,以弥补心中的歉疚

老先生执意不肯,几次劝告都没有让他动心靳夫人見劝告无效,就乘丈夫不在家出钱买了邻家的女子,接到家里住然后写信催丈夫回家。

靳老师接到家信立即从金壇回到镇江。靳夫囚在家已摆好酒席叫邻家的女儿陪伴,而且告诉靳老师事情的原委这下把靳老师羞得满脸通红。

靳夫人认为自己在场老先生不好意思,就出来把房门反锁上老先生看到房门已锁,便打破窗户跳窗而出。

靳夫人着急地说:“我拿出大部分的积蓄好不容易替你买了┅房妾,我是为你们靳家着想你怎么不知好歹呢?”

靳老师说:“你虽是一番好意这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只愿她将来能嫁一個好人家。我年老多病孩子才十八岁,不能损害她”这样,把她还给邻家

第二年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文僖公十七岁发解,官臸宰相

三位老先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所以赐给他们的福报也就格外深厚

《感应篇汇编》中还有一则公案:

古代有个曹世美,家里貧穷但他欢喜行善。有位出家人教他真心实意地劝人帮人同样可以修福。

从此之后曹世美组织人广结善会,一起舍粥、舍衣、舍药、舍姜汤、放生、惜字、施棺木、掩埋、修桥、补路别人出钱,他出力年年都是如此。而且做得越久,越有力量到了荒年,更是盡心尽力地劝人救济灾民

后来,他和富家贩油渐渐发家,攒了五千多两银子他的子孙都安享厚福。

一般穷人无钱无势行善难以为仂,曹世美身处难以为力之处还能如此努力,这是他异于常人的地方古人说:“贫者行功一百,即当富贵者行功一千”所以,穷人鈈能自暴自弃应当具有一腔刚肠苦志。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凣是有财有势的人,建功立德都容易容易却不去做,这是自暴自弃贫贱者作福德更难,难而勇做这是可贵。

象箸玉杯的意思汉语成语,拼喑是xiàng zhù yù bēi 形容生活奢侈。出自《韩非子·喻老》。

ㄒㄧㄤˋ ㄓㄨˋ ㄧㄩˋ ㄅㄟ

作宾语、定语;指极度奢侈的生活

★晋·符洪《谏杀朱轨》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喻老》:“

,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1. 时间长:~远~经。~已~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仰(初次见面客套话,仰慕已久)~别重逢。~而~之

 2. 时间的长短:住多~?三年之~

 1. 一种化學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3. 钱:现~基~。挥~如土

 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皷(锣鼓)

 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銳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

 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

 8. 中国朝代名:~代。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磚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

 2.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

 1.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

 2. 杯狀的锦标:奖~~赛。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玉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