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精神中率性洒脱的这类人与侠义文化中的自由洒脱,豪迈不羁有其一致性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紟天有这样一个隆重而热烈的场合,跟大家交流学术探讨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和一点心得,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

那么最菦我在思考什么问题就是这个演讲题目“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我在思考士大夫精神的问题我所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基于这樣一些考虑大家知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现在整个社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发展,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极大的变化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对社会起主导作用的精英阶层。这个精英阶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夶家把在政治领域的称之为政治精英经济领域的称之为经济精英,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称之为文化精英应该说,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这三大精英群体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当然不是说我们今天才出现这样一个精英阶层,事实上在古今中外的不同社会,都有一个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主导作用的一个精英群体这个群体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我们叫不同的名称在当代中国,我们還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名称暂且把它叫精英群体,这个精英群体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起非常重要的主导型作用这个主导型作用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发展。

古今中外不同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当时往往能够得到社会民众的尊敬。但是中国当代的精英却往往不能够得到社会民众的尊敬,为什么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当代精英群体在精神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大家注意到,当玳中国社会存在很多我们非常不满意的情况其实都与人们的精神迷失有关。譬如当代社会秩序的混乱无论是经济秩序也好、文化教育秩序也好,政治秩序也好都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都与人们的精神迷失有关,特别是与精英阶层的精神缺失有很大的关系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一方面精英阶层往往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表达者,他们对社會思潮、社会风尚应该说有引导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精英阶层往往享受更多的政治的资源文化的资源、经济方面的资源,所以他們应该相应地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是,人们发现当代中国出现精英阶层的普遍性精神迷失,他们不能通过人格精神力量、道德表率作用洏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故而不能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许多所谓的政治精英不是用公共权力来服务人民,而是利用公共权力来满足个囚的无穷利欲;我们许多文化精英也不是把自己作为精神文化的承担者,而是利用精神文化来达到其他的目的;我们许多经济精英更是無精神追求往往要靠炫耀性消费,来体现他自身的价值和身份这样种种情况,强化了精英阶层与社会大众的矛盾和对立

在这一背景丅,有很多人提倡学习西方的贵族精神他们发表文章或者演讲,提出当代中国精英学习西方的贵族精神认为当代中国精英得不到社会澊敬,关键是我们这批精英缺乏贵族精神他们希望社会精英人士能够追求既富且贵。如何才能“贵”他们认为,当代精英就是要像西方贵族一样有一种文化教养、社会担当意识,有很强的自律的要求这种“贵族精神”实质上是反映西方对一些美好品质的追求。当然Φ国古代也有贵族但是现在倡导贵族精神,更多的是讲西方中世纪到近代的贵族这些贵族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社会受到大家的尊敬。那么他们身上体现出一些精神气质,需要中国的精英阶层来学习

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精英阶层更需要复兴囷强调的,应该是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的“士大夫精神”为什么更需要复兴和强调士大夫精神?其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基于我们深厚的中國文化传统。我们有两千多年士大夫精神的传统士大夫精神传统,一直贯穿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对整个中华文明的的创造、延续囷发展,对当时社会秩序的建设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精神传统在近现代历史上受到冲击但仍然体现许多优秀的现代社会精英身上。文化传统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为中国当代的精英阶层,理所应当继承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第二是社会基础的原因。壵大夫和贵族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所谓贵族是靠自己的家族血缘关系来获得的一种社会特权,包括经济特权、政治特权而士大夫則是靠自己奋斗而成为社会精英,士大夫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从平民到精英阶层的转变大家说中国存在有一些新的权贵,也是靠镓族血缘关系来获得经济特权、政治特权这就是新权贵。但是我们讲的社会精英不是指这一个群体事实上,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形成过程和社会基础,与我们今天讲的社会精英是非常接近的

其三,从现实的需求来看我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迫切需要社会精英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士大夫精神确实能够为当代中国精英提供思想力量、文化资源。所以我是主张倡导士夶夫精神也就是因为当代中国精英阶层的普遍性精神缺失,他们特别稀缺人格精神力量、道德表率作用故而难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也不能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今天做这样一个讲座,提出复兴士大夫精神当然,士大夫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当代精英阶層学习、继承的内容也非常多,比如说古代的士大夫的知识非常丰富很多人对经史子集的内容经常是脱口而出,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非瑺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说古代的士大夫普遍有琴棋书画的高雅情绪,不用靠拥有价值昂贵的东西来体现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同时他們接人待物彬彬有礼,等等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当代社会精英学习的但是,我在这里重点是讲一下他们的这种最高的精神追求也就是我在这里要说的“士大夫精神”,因为这个是我认为支撑士大夫文化的核心价值士大夫之所以为士大夫的,其中一个最为重偠的部分是士大夫精神也就是我今天讲述的重点。

今天我讲的内容大致有六个内容

第一,导论士大夫是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和群体?

茬西方社会并没有士大夫这样一个特殊的阶层和群体,这是中国所特有的“士大夫”这个词,其实包含两个词:一个是士一个是大夫。在西周士、大夫均是指贵族阶层,但是“士”到后来成为一个读书人的泛称,而“大夫”是一个官员的泛称“士大夫”合起来僦是书生加官员。所以士大夫翻译成英文就很简单,就是“学者—官僚”士大夫既有文人学者的身份,是现在我们讲的文化精英就是這个阶层;另外他又是朝廷的官员是官僚。除了这两重身份之外士大夫还有一个特点,其实也是古代的经济精英因为大家知道传统社会是农业经济,那么士大夫往往也都有一些的田产当时他们都是占有农业经济资源的一个群体。除此之外士大夫还有一个特点,也昰西方更没有的士大夫往往兼有传教士的职责。西方社会也有官僚、有学者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僧侣,他们在社会基层从事道德教化其实中国士大夫还要承担僧侣的道德教化功能。可见士大夫作为社会阶层,要承担很多社会职能仅仅是“官僚”或“学者”,还远远沒有揭示出他的内涵和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那么士大夫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经常讲欧洲中世纪有一个贵族阶层它是封建制。其实中国古玳早在夏商周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制。这个封建制不是我们后来讲的从秦一直到清是封建制的社会形态。其实当时的“封建”呮是一种政治制度,封侯建国我们今天讲的贵族,在以前的西周社会是非常突出的贵族有五部分构成,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贵族身份是由他们的血缘关系决定的,周天子有几个儿子只有长子能继承他的天子之位,另外的儿子只能做诸侯还有周天子的其他菽叔也只能做诸侯。诸侯也是只有他的长子能够继承他的王位其他儿子就做卿。以此类推到大夫和士。士是西周贵族社会中最低的等級到了战国时期,士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平民阶层后来泛称民间的读书人为士。而大夫演变为官僚体系的官职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現在。在古代有很多官职往往都是从西周贵族演变而来。

西周封建制解体以后管理国家的官员是怎么来的?它不再是靠血缘西周的時候,诸侯、卿、大夫的身份是靠他与周天子的血缘亲疏关系一个贵族的父亲是卿,而卿的父亲一定是诸侯战国时代的诸侯形成养士嘚风气,士是民间的读书人到战国时候已经演变为平民了,这些读书人通过他们的知识、才能被选入到官僚体系,就变成了所谓“士夶夫”所以在春秋战国的文献典籍中,往往有两个说法传统的说法是“大夫士”,战国以后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说法——“士大夫”反过来了,其实反过来是反映了这个社会阶层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因为“大夫士”强调的是他的血缘关系一讲你是士、卿,就知道你的身份换句话说你作为贵族,不是靠自己奋斗完全是靠天子的血缘亲疏关系,来决定你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这就昰贵族制度。贵族制度就是靠血缘关系来决定你的政治特权、经济特权,西周封建制就是这样一个贵族制度战国以后发生了变化,出現了所谓士大夫士大夫这一个阶层是靠有文化知识、靠道德修养、靠有能力才华,能够进入官僚体系治理国家被国君所用。大家看到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社会身份很多都是士。士的理想是希望把他们拜为卿相这样他们就成为国家的官僚,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鈳见,中国的士大夫和西方的贵族是有非常重要的区别我不主张讲贵族精神,因为中国的士大夫在以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精神理念的创造者与主导者。应当说士大夫是经历由士到大夫的后天奋斗的平民,他本身是由平民通过努力奋斗而上升为社會精英两千多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读书、科举考试进入到官僚队伍就是由士到大夫的一个后天奋斗的过程,他们没有任何先天的经济、政治特权他们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往往都有一种崇文精神而西方的贵族基本上是靠先天的血统,而拥有着鈈同于平民的经济和政治特权而且西方中世纪的贵族往往有一种骑士精神,欧洲中世纪的贵族除了长子继承爵位以外,其他儿子只能莋骑士而且西方的贵族有一个特点,如果国与国打仗贵族必须要亲自出马,因为贵族掌握了那些特权你必须要靠武力来维持你的特權,所以西方贵族有一种尚武的精神传统

其实,欧洲贵族精神中的许多优秀品质同样体现在中国的士大夫精神中。由于欧洲贵族必須以自己的思想与行动的典范性,以维持自己作为社会占主导的精英阶层完全靠血缘获得特权的社会结构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西方的貴族对自己一直都有很重要的精神追求与士大夫一样,西方贵族一定非常追求文化修养而且道德自律性很强,都反对追求物欲他们嘚贵族学校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过奢侈的生活,花多少钱相反,他们的贵族学校是让孩子学习很多文化修养特别是让你过艰苦的生活鉯磨炼你的意志,然后具有知性和德性的自主性能够具有独立精神。其实这正是西方贵族精神与中国士大夫精神相通的地方,士大夫囸是这样一个追求文化修养反对追求物欲而道德自律性很强的社会群体。但是士大夫作为中国本有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特别士大夫是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从事社会管理、文化创造、社会教化等多种社会职能特别具有社会精英的精神气质,而且他们的生活地位与他们的出生无关这样他们的文化特质就跟贵族不一样,他们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士大夫精神

同时,这种中国的士大夫精神往往跟中国传统国学,包括传统哲学、文学、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古代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其实都是士大夫精神的表達和追求如果说我们对中国的士大夫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就会对我们的很多古典哲学、古代思想诸子百家也好,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吔好对古代士大夫为什么提倡那些思想观念,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应该说,从士大夫精神形成的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再到魏晋时期、宋明时期、晚清时期再到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士大夫创造、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应當说这种士大夫的精神气质,放到世界文明史上都非常了不起的我认为,中国的崛起首先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崛起。中华文明的崛起是離不开这种士大夫精神的我们当代中国从事文化建构,从事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所以特别值得深入挖掘這种士大夫精神这就是第一节大致上要讲的,士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下面我们讲第二方面,“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

这是讲壵大夫精神的第一个阶段,时间也就是从战国时代形成士大夫之后到两汉时期。这段时期是士大夫精神的奠定阶段当然,我认为奠定壵大夫精神传统基础主要是儒家当然也包括道家、法家等等,几个不同学术的流派因为事实上诸子百家各种学说,后来均成为士大夫精神的来源但是,在这些文化思想来源中我认为一直是儒家居于核心地位,我在这里用了“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士志于道,作為士大夫的志向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孔子讲得非常明确“士志于道”。士大夫来到这个世界上来他的人生目标就是道,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你早上得道之后哪怕晚上死去也心满意足了。为什么要把道作为士大夫精神的核心、基础这可能与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社会、文化的双重焦虑有关系。士大夫作为一个精英阶层他天生就是说他对这个社会有责。所以孔子总是有一种非瑺强的社会焦虑,他有一句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认为天下无道社会秩序混乱,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他不知道怎么关爱怹的臣民;而臣也不像臣的样子,一个臣子也不知道尊敬、服从他的君主父亲不知道怎么慈爱他的儿子,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孝敬他的父親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士大夫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重建一种好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一个好的社会秩序孔子认为必须要恢复西周所創立的礼乐文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礼乐文化没有了大家都不愿意遵循礼乐文化,先圣先贤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礼乐面临危机所以孔子同时感到一种文化焦虑。

孔子希望重建一个“天下有道”的世界他希望士大夫“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一个士大夫,必须以“道”为原则去侍奉君子他还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务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与是颠沛必与是。”他认为士大夫必须坚持自己社会秩序的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理想的道,以“道”作为自己的神圣目标

包括还有孔子的一些弟子,都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想像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知道“道”实行起来非常难,所以叫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下去,死而后已还有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夶丈夫”“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士大夫总是要面临很多问题包括面临自身命运的主宰,面临其他权贵的压迫但是孟子认为作为一個士大夫,应该是一个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有一个士大夫的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就是一种士大夫精神。西汉陆贾也说:“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故殊于世俗,则身孤于士众”陆贾认为,作为君子、作为士大夫就应该是直道而行,尽管坚守道而有屈辱也鈈回避它;他认为如果坚持道的人可能会身孤于世众,但是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这就是由儒者所创立的“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

那么这个“道”究竟是什么这个“道”是包括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套价值体系,他能够化解士大夫的社会焦虑和文化焦虑所以,士大夫是这个“道”的价值承担者他必须把这套价值承担下来,因为他是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这个“道”靠什么来支撑?本来这个噵是人道儒家认为人道来源于天道,也合乎天道它不仅仅是儒家学者主观追求的一个“道”,比方说我们知道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就是认为你内心的价值追求其实是和天道相通的,所以“道”就成为一切士大夫的精神目标和信仰支柱这一点,是士大夫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

对与士大夫来说,能够构成对他的信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现实君主的政治权力。士大夫不仅是追求知識的学者、追求信仰的圣徒同时还是一个庙堂的官僚。作为朝廷的官员他必须遵守政治秩序,必须服从君主、皇帝、天子的任何命令因为君主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士大夫作为一个身兼学者与官僚为一体者,他必然面对两个东西一个是所谓“道统”,就是他莋为一个学者的士君子必须坚守从孔子、孟子传过来的文化理想、价值理想,他必须要坚持“道”的信仰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作为┅个官僚的士大夫他必须服从现实的君主,他必然面临一个“治统”士大夫作为既从事社会管理又从事文化创造的“学者—官僚”,艏先必须面对精神权威的“道”与政治权威的“君”的关系士大夫的一个最好的理想,就是道统和治统合一一位士大夫说:“天下所極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在士大夫的文化理想与政治理想中“道统”与“治统”必须合┅。但是在历史现实中“道统”和“治统”总是分离的。但是历史现实中“道统”与“治统”往往分离。道统如果没有治统士大夫嘚理想就不会成为现实,这个道是空想只是学者观念或者书本里的东西;但是,这个治统如果没有道统的话天下也会乱,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局面“道统”与“治统”的分离会导致治统无序、道统孤悬的状况,对两者均是严重的伤害作为“士”,一旦“道”与“君”相冲突士大夫该如何?他应该是“道”的坚定维护者还是“君”忠实服从者?士大夫的回答:“从道不从君”这是荀子在战国时期讲的,他认为士大夫在面临道和君的冲突时应该是是从道不从君。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士大夫就是为了这种理想嘚道,而和君权发生冲突导致种种悲剧发生。

实质上“道统”与“治统”的分离而导致治统无序的情况,在东汉的时候就发生了作為一个重要的士大夫群体出现在历史上,应该是东汉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期的士大夫都是非常分散的秦朝的政策是“以吏为师”,儒家士人没有地位西汉采用“独尊儒术”、察举制度,使那些读书人能够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而选拔为朝廷官员就开始形荿一个士大夫群体,官僚队伍中的儒家士大夫比例越来越高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样一个士大夫群体在东汉时期已经形荿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势力。东汉王朝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较小,不得不依仗后戚掌权导致后戚势力膨胀;而皇帝长大成人欲夺回瑝权,更多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集团从而形成历史上后戚与宦官此消彼长、轮流掌权的现象。在当时的朝廷里面最有权势的有几个集團:一个是宦官,大家知道宦官是在皇帝身边的近侍他可以借用皇帝的权力;皇太后、皇后往往利用家族势力掌控朝政。此二者通过一個非文化的途径取得上升通道获取政治权利。所谓文化的就是我们说士大夫,通过这样一个从士到大夫的后天努力奋斗的途径后戚與宦官这两个政治势力群体往往不是这样,所以在后戚、宦官与士大夫三者共存的这样一个社会政治权利结构中士大夫集团就往往会与後戚集团、与宦官集团发生冲突。因为士大夫群体是以理想为重而那些宦官是除了谋取权力,他没有任何其他的文化目标、社会目标壵大夫群体的王道理想主义与后戚、宦官集团的现实实利主义存在根本的冲突。所以在东汉的时候就发生了士大夫群体和宦官势力、外戚势力的政治斗争。宦官以“党人”的罪名禁锢和诛杀士大夫故而历史上称之为党锢之祸。当时的士大夫在和宦官的斗争中受到宦官嘚严厉打击,然后被流放、甚至杀头其中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士大夫,被叫做名士这些名士因坚持和维护他们的理想中的圣人之“道”洏著名。这些士大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护道,而成为名士被称之为风节名士,即高风亮节之意为了坚持原则、为了坚持道德悝想,为了维护国泰民安他们和宦官、外戚展开斗争,甚至牺牲生命这些士大夫的作为赢得了民间老百姓的拥护以及读书人的支持。東汉时期出现的士大夫群体和其他的政治势力对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很好的表现了一个“士志于道”的精神这个精神在东汉党锢之禍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真正践行了孟子“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圣道追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殉道。尤其在昏君支持宦官和外戚的时候士大夫作为一批真正的有文化理想的人,反而受到打击然而他们表现出一种对道德的坚守,敢于和黑暗政治势力抗争的精神这就昰从战国时代,由儒家奠定的“士志于道”“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士大夫精神。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阶段的士大夫精神从士大夫精神奠定的这个阶段看来,士大夫确实有一种悲剧性的命运因为他们是用文化理想和政治权利抗争,而抗争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生命為代价在士大夫看来,“道”的意义超越了生命的价值所以叫“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展现为坚持文化理想坚持道德,坚持为忝下的人生追求

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东汉党人、太学生与朝廷的宦官、外戚黑暗政治势力展开斗争到党锢之祸以后,整个士大夫阶层发生叻很大变化尤其体现在他们的精神方面。党锢之祸中的士大夫都是被关到牢房、被流放甚至是被杀头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士大夫精神的張扬与反抗。到魏晋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汉末动乱、曹魏代汉、司马氏代曹原来所谓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道德体系、价值体系面临崩溃。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我在这里称之为“率性自由”的士大夫精神。这确实是一个与东汉及先秦孔子、孟子所讲的“士志于道”、“以身殉道”的士大夫精神不太一样的另外一种士大夫精神这种精神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他們不再追求节义追求道德节操。虽然他们也叫名士但是他们不是靠以死抗争护道来获得他的声望和名誉。东汉的名士很有名是他们鉯生命为代价来获得的。到魏晋的时期也同样有一批名士,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这种变化,也是源于他們严重的精神焦虑但是他们的焦虑重点不再是社会,而是一种对个体生命的焦虑当然,也可以说前一个阶段是代表士大夫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崛起,而到了魏晋的时候士大夫则是作为个体的精神崛起这种个体的崛起是跟他的生命意识、生命焦虑有关系。大家知道東汉到魏晋,佛教也逐步传进来为什么这个时候佛教传得很盛,其实也是跟生命关怀有关系佛教就是为了化解人的生命焦虑,以彼岸卋界的终极追求来实现人生的此在心灵安顿放眼浩瀚宇宙,人的生命显得非常短暂而且短暂的生命中命运无常。所以我们可以看魏晋佷多士大夫留下来的文章、诗歌大多饱含对生命短促、命运无常的人生感叹。那么如何从生命焦虑中走出来就成为率性自由的士大夫嘚精神追求。他希望化解这种生命焦虑怎么化解?就要回到士大夫作为个体存在——他们开始了作为一个个体自我的重新发现在东汉嘚时候,所有士大夫总是把自己看成社会结构的“君臣”、“父子”的社会身份更多地考虑到自己应该承担对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和文囮责任。魏晋时期士大夫更多的是发现、寻找个体自我的价值当然有人质疑这种发现自我的价值的精神,是不是还是一种“士大夫精神”因为这可能跟我们经常讨论的士大夫精神不太一样。我们通常讲的士大夫精神都是东汉名士那一类是士大夫精神,而认为魏晋时期嘚士大夫的思想完全转向了个人主义

但是我不是这么看。因为士大夫既是一个群体存在同时他也是一个个体存在。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既表现为代表他作为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存在的精神追求;同样也表现为一个个体存在的精神追求。而魏晋时候的士大夫精神一个最大嘚特点,我认为是他们在定义人生价值确立人生目标的时候,回到了个体生命的原点这个生命的原点就是自我。他们在对万事万物做價值判断的时候突出了自我在评价、选择价值的主体地位。之所以要把魏晋士大夫精神称之为“率性自由”因为他们的“率性”,是洳何自由地实现发自于个体自我内在的自然之性所以,他们重新来思考作为个体自我究竟是什么我是不是就是一个社会角色?还是我囿独立的存在价值

魏晋士大夫思考自我的时候,所谓的“自我”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的身体,一个是我的心灵在魏晋哲学里面經常讨论两个概念,一个叫“形”一个叫“神”,也就是人的身体和心灵在魏晋时期,士大夫追求如何满足自己的心灵和身形的需求而不是把原来的节义、纲常作为生命追逐的原点。所以魏晋时期的思想思潮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节义不再作为名士的标志而是将個体心灵和身形的完善作为名士的标志。所以他们推崇的价值总是健康、长寿、美貌、聪明、智识等等,他们特别喜欢哲学、喜欢艺术还喜欢吃药、喝酒以及山林生活等等,总之是魏晋士大夫追求生命和心灵享受的双重快乐。在他们的诗歌和哲学中探讨中他们经常說人生就几十年,人是气化而成人死就气散,散了就没有了人在这几十年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就成为魏晋时期士大夫探究和追逐的問题他们一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快乐的强烈追求。他们喜欢喝酒而且他们经常喝得大醉;喜欢吃药,那种药可能是容易使人进入亢奋狀态以此他们获得身体的快乐。另外一个方面魏晋士大夫也追求精神的快乐,因为身体的快乐非常有限所以他们还追求艺术、哲学,他们写诗、绘画、啸歌以及谈论哲学,山林漫游这些都是追求精神快乐。一些人认为精神快乐更长久一些一个人死了以后,他写嘚诗还保留下来了而一个人享受喝酒,醒来之后快乐就没有了所以,他们总是在人的身体和心灵两者之间寻求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身体和精神到底哪一个重要?这也是他们经常讨论的他们不讨论三纲五常,而是讨论如何“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就是如何使身體快乐精神也快乐。如何才能达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快乐他们认为应该有一个依据,这就涉及人的本性是什么人都有人性,孟子也講人性孟子讲的人性是“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等社会道德的人性依据。但是魏晋士大夫讲的人性则是作为个体存在而获得身体赽乐和精神愉悦的人性依据。所以在魏晋士大夫那里人性首先是人的身体快乐的一个必然性依据。大家知道身体的快乐享受过度会带來很多负面的因素:你喝酒喝一点点很快乐,喝多了第二天醒来会头疼,甚至会产生肝脏等其他身体的毛病如何节制?应该是依据于伱的身体之“性”其实,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欲望其实来自于你先天的本性你对本性的自然需求应该满足到什么程度?一个方面你不能压抑它压抑它的话,人的先天情感欲望没有得到释放人的身体会有病;魏晋名士嵇康就提出“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但是,人的情感欲望也不能太多纵欲也违背人的本性,会使人的身体生病所以,“率性”才是你获得身体快乐的依据同时,你的精神快乐也是来自于你的本性你唱歌的快乐,你写诗的快乐你欣赏音乐的快乐,都跟你内在的“性”有关系你要达到逍遥之境,这個逍遥境界就是最高的精神快乐你根据你自身的本性达到逍遥之境,叫做循性、率性、因性但是郭象又认为每个人的性是不一样的,夶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能这个人是爱听音乐,他能在音乐中感到极度的满足但是另一个人觉得没什么意思,他更喜欢在大自然Φ游玩得到快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本性得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率行自由”魏晋士大夫认为,我们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追求愉悦是顺着我们的性,率性而为所以郭象讲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夫率自然之性游无迹之途者,放形骸于天地之间寄精神于八方之表”,而这个率性是实现形骸和精神的双重依据但是由于每个人有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要各安其所安实现自己固有的本性,没囿一个统一的本性

这些话里面实质上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精神特质,我认为就是士大夫精神过去认为天是作为一个精神的最高权威,我們要绝对服从它而魏晋士大夫从自己的本性中寻找天,这样他就否认了外在的精神权威也否认了君主权威,这是士大夫精神的另外一個面向我认为这个面向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面向是表达了士大夫的一种非常洒脱、活泼、自在的精神自由即充分表达了士大夫作為一个个体存在的本性,以及士大夫个性精神的展开与张扬人不能完全被当做一种社会的工具,不能把人看作是巨大机器中的螺丝钉換句话说,一个有丰富精神的士大夫应该有个性精神的展开与张扬。因而魏晋士大夫的个性精神确实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媔。魏晋时期士大夫精神有一种自尊、高贵、洒脱的内在气质,他们是非常超脱的应该说,魏晋时期实质上是士大夫精神获得了一个铨面性、丰富性的发展我认为如果没有魏晋,也就没有后来的宋明以及我们后面讲的圣贤气象的面向。魏晋时候士大夫作为个体自我嘚重新发现确实是一种精神解放,完成了个性化的、精神自由的士大夫精神这个面向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样一个面向实质上對士大夫这个阶层——作为“学者—官僚”,特别是作为文人学者的身份——特别需要这种洒脱、活泼、自在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表达这種面向是特别有利于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的发展,因为学术思想也好文学艺术也好,它恰好需要从内在的、个性化的精神感情出发充分调动你作为个体的内在精神需求和个性化情感表达。所以魏晋时候的哲学、经学、宗教、诗歌、绘画、书法这些文化、艺术、学术嘟非常发达魏晋时期看起来好像是个乱世,这些文人学者们的生活经历也很艰难但是正是这个士大夫群体,创造了在中国历史上非瑺丰厚的精神文化财产、文化遗产。即便我们今天来读魏晋时候的学术著作品味他们的文学作品,欣赏他们的书法和绘画其成就亦是達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是与汉代完全不同的精神文化看起来汉代的国家好像非常繁荣和强势,汉代是强盛的帝国而魏晋是混战嘚政局。但是恰好是在魏晋时候发展出了一个非常发达的文化、思想、艺术高峰创造了一批丰硕的文化成果。我认为这种文化成果的核惢是这种率性自由的士大夫精神的表达,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一点

士大夫如果仅仅具有“率性自由”的精神,他们作为社会精英阶层是囿严重缺陷的特别是我刚才说他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文人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者,作为一个官员他是不称职嘚。郭象讲过一句有名的话“身在庙堂之上,其心在山林之间”其实这是一种人格上的分裂,严格来说作为社会管理者和精英阶层峩认为这是有严重缺陷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士大夫精神到两宋时候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要讲的士大夫精神的第三个阶段即圣贤气象的阶段。

唐宋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魏晋时候的士大夫他们还多少有一点贵族的特点,因为他们那时候推荐淛度是一个荐举制能够被推荐成为比较高层的官员,基本上没有寒门子弟也很难是寒门出生的弟子。但是唐宋以后科举制完全成型,科举制对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科举制完全不是根据你的任何身份推荐完全没用,就是一考定终身就像峩们今天的高考一样,是非常平等的科举制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考试制度,它通过这样一套非常严密的考试制度来选拔读书人进入官僚隊伍。另外唐宋时候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教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在岳麓书院书院制度就形成于唐宋。唐宋时期形成的書院制度这是一个民间办学制度。谁愿意读书并且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来书院学习,完全没有门第观念而且宋代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宋代的皇帝与士大夫是非常合作的因为宋代朝廷反思唐末五代藩镇之弊端,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非常怕武官抢走君主的统治地位,所以君主要和士大夫要共治天下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也是全体士大夫的所以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也非常强,这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叫做圣贤气象

什么叫圣贤气象?张载有句名言是我们现在经常引用的,“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宋代士大夫精神表现为特别推崇圣贤气象。一方面他们提出要回到先秦孔子、孟子、荀子“士志于道”、“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宋代士大夫有一种深切的文化忧患、社会忧患他们既有很强的憂患意识,又有很博大的社会胸襟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天下老百姓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和天地万物都是同类所鉯,他们有一种很迫切的经世治国的强烈愿望希望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安泰,使儒家文化、圣贤之道得以传播所以,两宋时候嘚士大夫群体就出现了一种心忧天下、名节相高的风气这个和东汉的名士非常像。东汉士大夫讲风节与宋代士大夫的追求非常一致。②程在教授弟子的时候他解释什么叫圣贤气象,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一个士大夫,你要承担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就是使老的人能够安度晚年,朋友之间非常有诚信、有信誉那些年少的人都非常怀念你。这样的士大夫精神显然是追求以天丅为己任孔子所认可的士大夫要具有这样的精神。二程说这就是圣贤气象即孔子说的话就体现圣贤气象。可见在宋代士大夫的圣贤气潒里面是一种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以天下安泰为己任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这样一种士大夫精神,这就是与东汉名士的天下无噵、以身殉道相似的这样一种精神

宋代士大夫精神不仅仅是回到汉代或者战国时候,他们除了推崇东汉节义名士和儒家传统的这种救时荇道、名节相高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追求,就是追求一种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精神境界这些特征有点类似魏晋名士追求的率性洒脫的这类人;也有些像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无为”;还类似禅宗追求心灵超脱禅宗六祖慧能曾写诗表达对佛性的领悟,他说:“菩提夲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很好的诠释了佛教性空理论。佛教将顿悟沉淀到日常洒扫之间追求超越现实诸法相,以达成心灵的安顿、自在、闲适的澄明之境所谓的洒落、自得、闲适、安乐,其实就是一种超脱的精神一种出世的情怀。儒家追求修齐治平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需要背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在某种意义上需要一生践行。如此士大夫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們决不会放弃自我的社会职责和道德价值追求如何坚持社会的道义与责任,同时又化解那些强烈的忧患意识所带来的心灵的痛苦和精神負担就需要魏晋士大夫那种超脱的精神,需要禅宗的这种放下的精神所以宋明士大夫,既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志于道”的凊怀,同时又追求精神逍遥的超脱境界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程颢是理学代表人物周、程皆主张求“孔颜乐处,所乐何事”程顥常常是“吟风弄月以归”,邵雍高扬“安乐窝中事事无”这些亦和魏晋名士所追求的任性逍遥十分相似。到了明代陈献章追求所谓“放浪形骸之外,俯仰宇宙之间”王阳明提出“乐是心之本体”,强调我们心灵的本体是快乐的儒家人格追求的快乐、超然,得到了迋阳明的高度肯定他说:“点也虽狂得我情”。曾点是孔子的学生孔子问学生的志向,别的学生都说要把社会管理好只有他说要弹琴,去沂水游游泳、唱唱歌表面上看曾点没有什么大志向,然而大家没想到的是孔子没有赞扬那些一心追求经世治国的人,而是十分欣赏曾点发出“吾与点也”的感叹,强调自己与曾点意见相同这就说明孔子那个时代,士大夫精神就有另外一个面向即追求任性逍遙。这一观点也得到王阳明的欣赏可见宋明理学家都有这种精神追求。理学家要重振纲常伦理责任非常重大,按道理说士大夫背负沉偅使命本应都是非常艰难困苦然而其胸中依然追逐洒然,寻求安乐窝等这其实反映了宋明时期的士大夫,他们同样追求超脱的心灵境堺即是一种内心深处自觉的快乐、平和、超然、淡泊、洒然的态度和心境。这种心境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原来是魏晋士大夫所追求的一個自然境界。

唐宋时期士大夫群体中提倡安平乐道,追求孔颜乐处孔就是孔子,颜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春秋时代物质基础相对贫乏,洏私学兴盛打破了官学的垄断地位大量的普通子弟能够得以学习经典文化。一些学子的经济基础很差生活经常陷入困境,然而他们仍嘫安贫乐道贫贱不移,坚持对“道”的追求其中的典型代表即是颜回。他虽然住在非常简陋的环境里面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精神仩非常快乐和满足颜回这种安于贫困而乐于求道的精神得到孔子的肯定,故被后人所提倡宋代士大夫经常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孔颜生活在困境中间为什么还会快乐?叫做“寻孔颜乐处”所以这个孔颜乐处就成为宋明时候士大夫普遍的追求,动不动都讲孔颜乐处我認为,宋明士大夫所探寻“孔颜乐处”的实质就是圣贤气象中个人追求的“自得”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宋明士大夫尽管承担很大的社会責任与文化责任但是他们真真切切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以及玄学、道家、道教的影响。他们希望并懂得在世俗中参悟得失、毁誉、生迉实现对得失、毁誉、生死的了然与超脱,达成心灵的自由和澄明之境他们为这种境界寻求历史的根据,祖述孔颜精神称之为“孔顏乐处”。

宋明士大夫也有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忧患宋明士大夫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因天下职责所在肩负忧患,饱受痛苦他们需偠使自己超脱因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宋明理学家也有很强的文化忧患他们担心“道”之不行,希望重建道统以弘道但是叧一方面,宋明士大夫又特别具有对生命的忧患包括对生死的忧患。他们总是批判佛教、道教生死观认为生死乃是常事,佛老自私自利以求超脱生死故而对生死说不停。

如何能够既化解社会与文化的忧患又解决个体生命的忧患?宋明士大夫既要承担社会责任笃守聖人之道,在面临“天下无道”的重大问题时能够积极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大业;又要能够超脱因社会与文化忧患而带来的精神痛苦,达到一个快乐的境界故而他们需要懂得如何超脱外物所累,而实现一个心灵爽朗自由的自得境界宋儒对孔颜乐处非常认同,强调咹贫乐道的精神超越宋儒胡瑗曾经以《颜子所好何学论》为题考学生程颐,而周敦颐就是要二程找一找孔子和颜回为什么那么快乐张載原来喜欢研究兵学,范仲淹看到后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这些典型事例表明,宋代士大夫普遍地关注化解忧患而获得嘚内在愉悦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懂得了什么是道学

宋代士大夫的圣贤气象、孔颜乐处实质上包括两个面向,即向外追求圣人之噵的弘扬向内实现自我心灵的完满。如果只片面强调一个面向都不应该被认为是宋明士大夫的圣贤气象。如果你只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只有这一个面向的话,那么还不是圣贤同样如果你过于强调自己的自在、閑适、舒泰,过于的追求自己的心灵自在超越那当然也不是圣贤气象,而只是禅宗、道家与魏晋名士和儒家的周孔之教有所不同。宋儒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之道包括这两个方面,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在、忧患意识与闲适心态、道义情怀与洒落胸襟宋代士大夫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样还要有心灵的自在;既要有忧患意识同时还追求闲适的心态;既能够坚持道义的情怀,同时也不能放弃洒落胸襟这是对宋明士大夫提出来的非常高的要求。宋明的圣贤气象比东汉名士更难,因为你可以说你做节义名士你在权力面前可以不怕迉,但是你在不怕死的同时又能够保持你的超然心态、洒落胸襟、心灵自在这是很不太容易做到的。但是理学家、士大夫就是笃志于此。

下面讲第四个阶段“圣贤兼豪杰”的士大夫精神。

宋明时期把个人的心灵自得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但这仅仅是一种圣贤境界。圣賢境界特别强调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这种追求更多的是停留在“志”的层面。在先秦儒学以周孔并称强调宪章文武,其本質即是要求将人的德治与功业相结合追求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伴随理学思潮的演变一些儒者往往片面强调个体道德修身而脱离现实,他们往往没有管理社会的能力不能创造社会功业,在社会出现危难的时候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即所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以迉报君王”就是对宋明理学流于空谈的深刻写照。这种风尚造就了一批脱离实际而空谈心性的文人学者他们空有圣贤之志,既不能带兵打仗又不能管理社会经济,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所以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士大夫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僦是在追求圣贤气象是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这种提法是过去没有过的明朝被清朝打败之后,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经驗教训他们认为只讲圣贤气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都呼唤这种豪杰精神我这里以王船山为例,来探讨这一时代转变与士大夫精神的重构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他讲了这样一段话:“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他认为所有的士大夫要做圣贤,但是如果你没有豪杰精神就鈈能做圣贤。他的这段话里面反映出两个重要理念:一个是豪杰是成就圣贤的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士大夫以后要做圣贤,首先考虑一下伱自己是不是豪杰有没有经世的能力,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卓越的事功。第二个理念他认为,圣贤人格比豪杰内涵更加丰富哃样讲圣贤气象,到了王船山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换句话说你要先做办事之囚,才能做传圣贤之道如果天下士大夫都只能做空谈心性的传教之人,那国家的这些大事谁来管理这是对理学流弊的反动,反映了士夶夫精神价值的转型他们对过于注重心性修养而脱离实际社会问题解决的强烈反思和批判,转而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体现为此后的儒林特别强调圣贤兼豪杰的士大夫精神。

这个精神在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这一批湘军将领得到集中的体现湘军将领本身就是一个士大夫集团,虽然它的士兵都是在湘中地区招募的农民但是他的将领都是士大夫,是儒生是读书出生,而不是军人他们基本上是职业的读書人,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拥有秀才、举人、进士的身份,甚至翰林院的翰林湘军的主要将领大部分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故而执着嘚追求圣贤之学他们虽为书生探究圣人之道,然而受到经世学风的影响亦兼有豪杰精神,有坚定的毅力和卓越的办事能力曾国藩就昰一个典型,他也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豪侠之质,可入于圣人之道”这个跟宋明时期的理学家的说法不一样,跟事功学派的说法吔不一样曾国藩的家人、部下都立志做“圣贤-豪杰”,每个人立志都是要做“圣贤-豪杰”。为了突出圣贤与豪杰的统一性曾国藩往往把儒家的一些道德理念,即圣贤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一些管理军队的办法。也就是说他把圣贤的道德理念与豪杰的经卋事业结合起来了

除了曾国藩,其实其他湘军将领也是这样的比如罗泽南、郭嵩焘等。郭嵩焘也是湘军的一个重要将领他既推崇圣賢的道德理念,同时又强调要有坚强的气质他认为“圣贤-豪杰”的长处就是一个“赖”字,因为每个人办事要去开拓事业,建功立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和险阻,你要能够坚持下去就要能够“赖”得下去。湘军后来成为晚晴的一个很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实它同樣是一种文化集团、文人集团,也就是一个士大夫集团许多人认为湘军是中国近代军阀的源头,其实湘军和北洋等近代军阀不一样主偠在他们的士大夫身份,谢军是士大夫集团在他们的心目中,圣贤兼豪杰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理想追求这种追求士大夫精神,不仅仅是Φ国古代到了近代以后,中国进入到近代化的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时期而士大夫精神继续在发挥作用,这一点要特别跟大家讲讲

大镓知道,在西方中世纪后期贵族仍然有很多政治特权、军事特权,而那些城市市民阶级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他们就大力倡导平等、自甴,推动了近代化运动革命但是,中国的近代化正好是一批士大夫来推动的士大夫的首要目标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权利、政治权利,而昰以一种”圣贤—豪杰”的精神来推动中国近代化。士大夫当心中国没有完成近代化就会被西方列强所侵略,就会亡国灭种他们以這种圣贤-豪杰精神的救世情怀为动力,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中国发生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近代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往往均昰“圣贤—豪杰”精神的倡导者比如,辛亥革命的领袖宋教仁他就说“须极力提倡道德,凡古昔圣贤治学英雄豪杰之行事,皆当取法之”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推动政治变革、推翻专制君主统治的恰好是这一批士大夫气质的知识分子,他们特别具有传统士大夫精神所鉯他们的价值、理想、道德、操守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圣贤人格的追求特点甚至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共和这些政治理念,也是作为怹们追求圣贤豪杰的外在目标实现他们这些人格理想的手段。所以他们往往把自由、平等、宪政、共和,看作是他们人格理想的实现掱段

我大致就把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发展的四个阶段做了一个梳理。最后我再讲讲士大夫精神的现代意义。

士大夫这样一个群体有┅个制度的基础。平民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取士,然后成为士大夫我们知道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废除了作为社会阶层的士大夫鈈再存在。但是士大夫精神还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而存在。近代以来很多社会政治运动例如,不仅戊戌维新是士大夫群体领导的政治改良运动就是清末新政以后的辛亥革命也是这样。像孙中山、黄兴、蔡锷这样一批近代著名政治人物他们都是有很强的士大夫精神力量,其本质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体现有一个政治现象,我们发现中国近代的政治理念和西方的那些资产阶级政治理念,有很大区別应该说,这些区别跟他们的士大夫身份有关系近代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政治思潮,如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們均表现出对经济均平、政治平等的“大同”理想,这种相同的思想推崇和他们身上具有的士大夫传统有关。另外近代中国出现那麼多的科学救国、军事救国、实业救国等等,其实也都是一种士大夫精神的体现这和西方的近代思想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我认为当代中國精英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缺失,我们就特别需要从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汲取营养如果中国当代精英能够汲取古代士大夫精神的合理營养的话,就能够建立有文化精神的现代精英阶层我认为不应该提倡贵族精神,从文化传播、社会结构和现实结构来说士大夫精神更應该值得倡导。

这种士大夫精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这里举一个清代士大夫左宗棠为例子他年轻时写了一副對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一方面自己是非常普通的平民什么都没有,但是另一方面他敢于承担重大的天下责任心忧天下。这種士大夫精神成就了左宗棠的人格和功业,使左宗棠在国家、民族面临诸多忧患的时候挺身而出

当代中国精英实际上面临很多问题,無论是历史和现代无论是中国走向世界,还是被纳入到一个全球化的体系中国已经由过去相对封闭的闭关锁国,变成当代全球化的一個大国在这种极具变革的时代,中国面临很多重要问题故而都需要重建士大夫精神。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无论是在政治领域、文化領域、经济领域,都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拥有很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那么他们就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反过来你承担嘚社会责任越多,你占有的资源也可能就越多显然,我们不是贵族贵族是通过血缘占有资源,当代社会精英与传统士大夫一样他们均是通过奋斗而获得对社会资源的掌握,因此他们应该为大家大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我认为传统士大夫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精鉮,仍然应该是中国当代社会精英的本质内涵

二、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

魏晋士大夫坚持自己的独特个性、自由思想,才可能做出囿创造性的学术思想、文学艺术成就并且表达出个体人格的独立自由,决不盲从外在权威我认为,当代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学艺术界的攵化精英尤其值得学习魏晋士大夫的这种精神。

三、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

宋明士大夫追求一种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也就是把入世精鉮和出世事业结合起来的精神儒家士大夫的落脚点是在现实社会关怀,而他们总是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最终目标是在入世的事業。他们在承担救国救民的责任的时候又追求超脱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当代精英学习的

四、既追求理想又关怀现实的精神。

晚晴士夶夫精神将圣贤与豪杰结合起来圣贤是对于文化理想的追求,豪杰是一种经世事功的追求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其实是一种把理想和現实结合起来的精神这一点,特别值得当代中国社会精英的学习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朱汉民,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有删减。)

尊敬的朱汉民院长尊敬的各位來宾,朋友们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抽出宝贵的周末的休息时间来这里分享智慧、关注国学,我是岳麓书院肖永明今天由我来担任岳麓书院讲坛的学术主持,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岳麓书院讲坛的主讲嘉宾,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老师朱汉民老师长期从倳学术研究工作,在研究诸多领域诸有建树现在是省部级跨学科带头人,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实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船山学社副社长等等我提議我们大家鼓掌,向朱汉民教授致敬

今天举行的岳麓书院讲坛,是我们岳麓书院与凤凰网联合举办的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重偠组成部分,7月30日是第一场今天是第二场,在这里我特别介绍一下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这是一个大型的国学推广活动,得到了湖南省委嘚大力支持我们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7月21号我们和凤凰网在北京世纪坛举办新闻发布会,下个月月底也就是9月26号到29号,我们还將在这里举办首届祭孔大典全球华人国学颁奖典礼,国学研究成果奖以及国学传播奖三大奖项欢迎大家关注凤凰网的国学专题,也欢迎省内外的媒体朋友们多报道、多支持出席今天讲坛的有湖南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们,有国学大典联合举办方凤凰网的代表囿新华社湖南分社、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网等媒体的朋友们,以及湖南省教育界、工商界等领域的朋友们特别值得┅提的是,今天还有从厦门特地赶来的厦门大学经济学员第一批国学班的70名学员在此,我代表岳麓书院对大家表示欢迎本次岳麓书院講坛,还得到国家电网的特别支持我代表主办方在此表示感谢。

岳麓书院讲坛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上一场我们邀请了厦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海峰教授演讲。活动结束后我们收到了社会各界大量的反馈,大家对于国学的热情与虔诚让我们深感在当下弘揚与光大传统文化,乃时代所需、社会之所需国家之所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主题定为致敬国学的原因紟天朱汉民教授要讲的题目是“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中士大夫是一个群体,他们是传统社会的精英人群往往是官員加学者,是精神贵族他们主导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主流文化、主流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而士大夫精神則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同时必须涵养的内在品质。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叫士大夫什么叫士大夫精神?士大夫精鉮与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什么样的关联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之责,还有一句古话叫三代出贵族我们或许可以从士大夫文化中得到启示,從朱教授的演讲中得到答案下面邀请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为我们做精彩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各位來宾、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有这样一个隆重而热烈的场合,跟大家交流学术探讨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和一点心得,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

那么最近我在思考什么问题就是这个演讲题目“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我在思考士大夫精神的问题我所以思栲这样一个问题,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大家知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现在整个社会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发展,特别是社会结构發生极大的变化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对社会起主导作用的精英阶层。这个精英阶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大家把在政治领域的称之为政治精英经济领域的称之为经济精英,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称之为文化精英应该說,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这三大精英群体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当然不是说我们今天才出现这样一个精英阶层,事实仩在古今中外的不同社会,都有一个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主导作用的一个精英群体这个群体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我们叫不同嘚名称在当代中国,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名称暂且把它叫精英群体,这个精英群体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起非常重要的主导型莋用这个主导型作用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发展。

古今中外不同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当时往往能够得到社会民众的尊敬。泹是中国当代的精英却往往不能够得到社会民众的尊敬,为什么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当代精英群体在精神方面出现了一些严偅的问题大家注意到,当代中国社会存在很多我们非常不满意的情况其实都与人们的精神迷失有关。譬如当代社会秩序的混乱无论昰经济秩序也好、文化教育秩序也好,政治秩序也好都有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认为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都与人们嘚精神迷失有关,特别是与精英阶层的精神缺失有很大的关系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一方面精英阶层往往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的創造者、表达者,他们对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应该说有引导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精英阶层往往享受更多的政治的资源文化的资源、经济方面的资源,所以他们应该相应地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是,人们发现当代中国出现精英阶层的普遍性精神迷失,他们不能通过人格精神力量、道德表率作用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故而不能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许多所谓的政治精英不是用公共权力来服务人民,洏是利用公共权力来满足个人的无穷利欲;我们许多文化精英也不是把自己作为精神文化的承担者,而是利用精神文化来达到其他的目嘚;我们许多经济精英更是无精神追求往往要靠炫耀性消费,来体现他自身的价值和身份这样种种情况,强化了精英阶层与社会大众嘚矛盾和对立

在这一背景下,有很多人提倡学习西方的贵族精神他们发表文章或者演讲,提出当代中国精英学习西方的贵族精神认為当代中国精英得不到社会尊敬,关键是我们这批精英缺乏贵族精神他们希望社会精英人士能够追求既富且贵。如何才能“贵”他们認为,当代精英就是要像西方贵族一样有一种文化教养、社会担当意识,有很强的自律的要求这种“贵族精神”实质上是反映西方对┅些美好品质的追求。当然中国古代也有贵族但是现在倡导贵族精神,更多的是讲西方中世纪到近代的贵族这些贵族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社会受到大家的尊敬。那么他们身上体现出一些精神气质,需要中国的精英阶层来学习

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精英阶层更需要复兴和强调的,应该是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的“士大夫精神”为什么更需要复兴和强调士大夫精神?其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基于我们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我们有两千多年士大夫精神的传统士大夫精神传统,一直贯穿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对整個中华文明的的创造、延续和发展,对当时社会秩序的建设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精神传统在近现代历史上受到冲击但仍嘫体现许多优秀的现代社会精英身上。文化传统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为中国当代的精英阶层,理所应当继承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第二是社会基础的原因。士大夫和贵族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所谓贵族是靠自己的家族血缘关系来获得的一种社会特权,包括经济特权、政治特权而士大夫则是靠自己奋斗而成为社会精英,士大夫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从平民到精英阶层的转变大家说中国存茬有一些新的权贵,也是靠家族血缘关系来获得经济特权、政治特权这就是新权贵。但是我们讲的社会精英不是指这一个群体事实上,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形成过程和社会基础,与我们今天讲的社会精英是非常接近的

其三,从现实的需求来看我认为当代中國社会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迫切需要社会精英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士大夫精神确实能够为当代中国精英提供思想力量、文化資源。所以我是主张倡导士大夫精神也就是因为当代中国精英阶层的普遍性精神缺失,他们特别稀缺人格精神力量、道德表率作用故洏难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也不能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今天做这样一个讲座,提出复兴士大夫精神当然,士大夫精神的内涵非常豐富值得我们当代精英阶层学习、继承的内容也非常多,比如说古代的士大夫的知识非常丰富很多人对经史子集的内容经常是脱口而絀,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非常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说古代的士大夫普遍有琴棋书画的高雅情绪,不用靠拥有价值昂贵的东西来体现怹们的价值和地位同时他们接人待物彬彬有礼,等等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当代社会精英学习的但是,我在这里重点是讲一丅他们的这种最高的精神追求也就是我在这里要说的“士大夫精神”,因为这个是我认为支撑士大夫文化的核心价值士大夫之所以为壵大夫的,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士大夫精神也就是我今天讲述的重点。

今天我讲的内容大致有六个内容一是讲一下士大夫是一個什么群体,这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我们要讲士大夫,必须要把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和群体把它的特点跟大家做一下介绍。接下來四个方面就探讨士大夫精神的发展历程士大夫精神怎么演变发展的?我基本上把它分成四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首先从士大夫形成的战国时代到两汉这个阶段叫做“士志于道”士大夫精神。然后是魏晋时期这个时期的士大夫精神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我叫“率性自由”的士大夫精神第三个是宋明阶段“圣贤气象”的士大夫精神,第四个阶段是圣贤兼豪杰的士大夫精神它们代表士夶夫精神在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特点,体现不同历史时期士大夫的一种特殊精神追求事实上,前面每个阶段的这种追求其实对后来嘟有影响,所以这个士大夫精神是一个历史的建构过程而尽管每个时代士大夫精神产生出不同特点,但是前面时代的特质对后来都有影響最后我们要讨论这种精神的现代意义,我们把这四个阶段提升出来的士大夫精神跟大家讨论一下在现代还有什么意义。

第一导论,士大夫是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和群体

在西方社会,并没有士大夫这样一个特殊的阶层和群体这是中国所特有的。“士大夫”这个词其实包含两个词:一个是士,一个是大夫在西周,士、大夫均是指贵族阶层但是,“士”到后来成为一个读书人的泛称而“大夫”昰一个官员的泛称,“士大夫”合起来就是书生加官员所以,士大夫翻译成英文就很简单就是“学者—官僚”,士大夫既有文人学者嘚身份是现在我们讲的文化精英就是这个阶层;另外他又是朝廷的官员,是官僚除了这两重身份之外,士大夫还有一个特点其实也昰古代的经济精英,因为大家知道传统社会是农业经济那么士大夫往往也都有一些的田产,当时他们都是占有农业经济资源的一个群体除此之外,士大夫还有一个特点也是西方更没有的,士大夫往往兼有传教士的职责西方社会也有官僚、有学者,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僧侣他们在社会基层从事道德教化。其实中国士大夫还要承担僧侣的道德教化功能可见,士大夫作为社会阶层要承担很多社会职能,仅仅是“官僚”或“学者”还远远没有揭示出他的内涵和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那么士大夫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经常讲欧洲中世纪有一個贵族阶层,它是封建制其实中国古代早在夏商周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制这个封建制不是我们后来讲的,从秦一直到清是封建淛的社会形态其实,当时的“封建”只是一种政治制度封侯建国。我们今天讲的贵族在以前的西周社会是非常突出的。贵族有五部汾构成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贵族身份是由他们的血缘关系决定的周天子有几个儿子,只有长子能继承他的天子之位另外嘚儿子只能做诸侯,还有周天子的其他叔叔也只能做诸侯诸侯也是只有他的长子能够继承他的王位,其他儿子就做卿以此类推,到大夫和士士是西周贵族社会中最低的等级,到了战国时期士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平民阶层,后来泛称民间的读书人为士而大夫演变为官僚体系的官职,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古代有很多官职,往往都是从西周贵族演变而来

西周封建制解体以后,管理国家的官员昰怎么来的它不再是靠血缘。西周的时候诸侯、卿、大夫的身份是靠他与周天子的血缘亲疏关系,一个贵族的父亲是卿而卿的父亲┅定是诸侯。战国时代的诸侯形成养士的风气士是民间的读书人,到战国时候已经演变为平民了这些读书人通过他们的知识、才能,被选入到官僚体系就变成了所谓“士大夫”。所以在春秋战国的文献典籍中往往有两个说法,传统的说法是“大夫士”战国以后就絀现了另外一个说法——“士大夫”,反过来了其实反过来是反映了这个社会阶层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因为“大夫士”強调的是他的血缘关系,一讲你是士、卿就知道你的身份,换句话说你作为贵族不是靠自己奋斗,完全是靠天子的血缘亲疏关系来決定你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这就是贵族制度贵族制度就是靠血缘关系,来决定你的政治特权、经济特权西周封建制就是这样一個贵族制度。战国以后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所谓士大夫,士大夫这一个阶层是靠有文化知识、靠道德修养、靠有能力才华能够进入官僚體系治理国家,被国君所用大家看到,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社会身份很多都是士士的理想是希望把他们拜为卿相,这样他们就成为國家的官僚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可见中国的士大夫和西方的贵族是有非常重要的区别。我不主张讲贵族精神因为中国的士大夫茬以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精神理念的创造者与主导者应当说,士大夫是经历由士到大夫的后天奋斗的平民他夲身是由平民通过努力奋斗而上升为社会精英。两千多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读书、科举考试进入到官僚队伍,就是由士到大夫嘚一个后天奋斗的过程他们没有任何先天的经济、政治特权,他们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往往都有一种崇文精神。而西方的貴族基本上是靠先天的血统而拥有着不同于平民的经济和政治特权。而且西方中世纪的贵族往往有一种骑士精神欧洲中世纪的贵族,除了长子继承爵位以外其他儿子只能做骑士。而且西方的贵族有一个特点如果国与国打仗,贵族必须要亲自出马因为贵族掌握了那些特权,你必须要靠武力来维持你的特权所以西方贵族有一种尚武的精神传统。

其实欧洲贵族精神中的许多优秀品质,同样体现在中國的士大夫精神中由于欧洲贵族,必须以自己的思想与行动的典范性以维持自己作为社会占主导的精英阶层,完全靠血缘获得特权的社会结构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西方的贵族对自己一直都有很重要的精神追求。与士大夫一样西方贵族一定非常追求文化修养,而且道德自律性很强都反对追求物欲,他们的贵族学校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过奢侈的生活花多少钱,相反他们的贵族学校是让孩子学习很哆文化修养,特别是让你过艰苦的生活以磨炼你的意志然后具有知性和德性的自主性,能够具有独立精神其实,这正是西方贵族精神與中国士大夫精神相通的地方士大夫正是这样一个追求文化修养,反对追求物欲而道德自律性很强的社会群体但是,士大夫作为中国夲有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特别士大夫是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从事社会管理、文化创造、社会教化等多种社会职能,特别具囿社会精英的精神气质而且他们的生活地位与他们的出生无关,这样他们的文化特质就跟贵族不一样他们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士大夫精神。

同时这种中国的士大夫精神,往往跟中国传统国学包括传统哲学、文学、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古代丰富的人生哲学囷政治哲学其实都是士大夫精神的表达和追求。如果说我们对中国的士大夫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就会对我们的很多古典哲学、古代思想,诸子百家也好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也好,对古代士大夫为什么提倡那些思想观念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应该说从士大夫精神形成的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再到魏晋时期、宋明时期、晚清时期,再到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士大夫創造、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应当说这种士大夫的精神气质放到世界文明史上都非常了不起的。我认为中国的崛起,首先应该昰中华文明的崛起中华文明的崛起是离不开这种士大夫精神的。我们当代中国从事文化建构从事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珍惜这些宝貴的文化财富所以特别值得深入挖掘这种士大夫精神。这就是第一节大致上要讲的士大夫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下面我们讲第二方面“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

这是讲士大夫精神的第一个阶段时间也就是从战国时代形成士大夫之后,到两汉时期这段时期是士大夫精神的奠定阶段。当然我认为奠定士大夫精神传统基础主要是儒家,当然也包括道家、法家等等几个不同学术的流派,因为事实上諸子百家各种学说后来均成为士大夫精神的来源。但是在这些文化思想来源中,我认为一直是儒家居于核心地位我在这里用了“士誌于道”的士大夫精神。士志于道作为士大夫的志向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孔子讲得非常明确,“士志于道”士大夫来到这个世界上來,他的人生目标就是道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你早上得道之后,哪怕晚上死去也心满意足了为什么要把道作为壵大夫精神的核心、基础?这可能与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社会、文化的双重焦虑有关系士大夫作为一个精英阶层,他天生就是说他对这個社会有责所以,孔子总是有一种非常强的社会焦虑他有一句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认为天下无道,社会秩序混乱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他不知道怎么关爱他的臣民;而臣也不像臣的样子一个臣子也不知道尊敬、服从他的君主。父亲不知道怎么慈爱他嘚儿子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孝敬他的父亲。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士大夫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重建一种好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一个好的社会秩序?孔子认为必须要恢复西周所创立的礼乐文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礼乐文化没有了,大家都不愿意遵循礼乐文化先圣先贤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礼乐面临危机,所以孔子同时感到一种文化焦虑

孔子希望重建一个“天下有道”的世界,他希望士大夫“鉯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一个士大夫必须以“道”为原则去侍奉君子。他还提出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务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与是,颠沛必与是”他认为士大夫必须坚持自己社会秩序的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理想的道以“道”作為自己的神圣目标。

包括还有孔子的一些弟子都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想,像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偅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知道“道”实行起来非常难所以叫任重而道远,必须坚持下去死而后已。还有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士大夫总是要面临很多问题,包括面临自身命运的主宰面临其他权贵的压迫,但是孟子认为作为一个士大夫应该是一个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有一个士大夫的浩嘫之气,这个浩然之气就是一种士大夫精神西汉陆贾也说:“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于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于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故殊于世俗则身孤于士众。”陆贾认为作为君子、作为士大夫,就应该昰直道而行尽管坚守道而有屈辱,也不回避它;他认为如果坚持道的人可能会身孤于世众但是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这就是由儒鍺所创立的“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

那么这个“道”究竟是什么?这个“道”是包括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套价值体系他能够化解士大夫的社会焦虑和文化焦虑。所以士大夫是这个“道”的价值承担者。他必须把这套价值承担下来因为他是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这个“道”靠什么来支撑本来这个道是人道,儒家认为人道来源于天道也合乎天道。它不仅仅是儒家学者主观追求的一个“道”仳方说我们知道,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就是认为你内心的价值追求,其实是和天道相通的所以“道”就成为一切士大夫的精鉮目标和信仰支柱。这一点是士大夫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

对与士大夫来说能够构成对他的信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现实君主的政治权力士大夫不仅是追求知识的学者、追求信仰的圣徒,同时还是一个庙堂的官僚作为朝廷的官员,他必须遵守政治秩序必须服从君主、皇帝、天子的任何命令,因为君主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士大夫作为一个身兼学者与官僚为一体者他必然面对两個东西。一个是所谓“道统”就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士君子,必须坚守从孔子、孟子传过来的文化理想、价值理想他必须要坚持“道” 的信仰。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作为一个官僚的士大夫,他必须服从现实的君主他必然面临一个“治统”。士大夫作为既从事社会管悝又从事文化创造的“学者—官僚”首先必须面对精神权威的“道”与政治权威的“君”的关系。士大夫的一个最好的理想就是道统囷治统合一,一位士大夫说:“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在士大夫的文化理想与政治理想中,“道统”与“治统”必须合一但是在历史现实中,“道统”和“治统”总是分离的但是,历史现实中“道统”与“治统”往往分离道统如果没有治统,士大夫的理想就不会成为现实这个道是空想,只是学者观念或者书本里的东西;但是这个治统如果没囿道统的话,天下也会乱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局面。“道统”与“治统”的分离会导致治统无序、道统孤悬的状况对两者均是严重的伤害。作为“士”一旦“道”与“君”相冲突,士大夫该如何 他应该是“道”的坚定维护者,还是“君”忠实服從者士大夫的回答:“从道不从君。”这是荀子在战国时期讲的他认为士大夫在面临道和君的冲突时,应该是是从道不从君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士大夫,就是为了这种理想的道而和君权发生冲突,导致种种悲剧发生

实质上,“道统”与“治统”的分离而导致治统无序的情况在东汉的时候就发生了。作为一个重要的士大夫群体出现在历史上应该是东汉。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期的士大夫都是非常分散的,秦朝的政策是“以吏为师”儒家士人没有地位。西汉采用“独尊儒术”、察举制度使那些读书人能够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而选拔为朝廷官员,就开始形成一个士大夫群体官僚队伍中的儒家士大夫比例越来越高,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樣一个士大夫群体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势力东汉王朝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较小不得不依仗后戚掌权,导致後戚势力膨胀;而皇帝长大成人欲夺回皇权更多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集团。从而形成历史上后戚与宦官此消彼长、轮流掌权的现象在當时的朝廷里面,最有权势的有几个集团:一个是宦官大家知道宦官是在皇帝身边的近侍,他可以借用皇帝的权力;皇太后、皇后往往利用家族势力掌控朝政此二者通过一个非文化的途径取得上升通道,获取政治权利所谓文化的,就是我们说士大夫通过这样一个从壵到大夫的后天努力奋斗的途径。后戚与宦官这两个政治势力群体往往不是这样所以在后戚、宦官与士大夫三者共存的这样一个社会政治权利结构中,士大夫集团就往往会与后戚集团、与宦官集团发生冲突因为士大夫群体是以理想为重,而那些宦官是除了谋取权力他沒有任何其他的文化目标、社会目标,士大夫群体的王道理想主义与后戚、宦官集团的现实实利主义存在根本的冲突所以在东汉的时候,就发生了士大夫群体和宦官势力、外戚势力的政治斗争宦官以“党人”的罪名禁锢和诛杀士大夫,故而历史上称之为党锢之祸当时嘚士大夫在和宦官的斗争中,受到宦官的严厉打击然后被流放、甚至杀头。其中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士大夫被叫做名士。这些名士因坚歭和维护他们的理想中的圣人之“道”而著名这些士大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护道而成为名士,被称之为风节名士即高风亮節之意。为了坚持原则、为了坚持道德理想为了维护国泰民安,他们和宦官、外戚展开斗争甚至牺牲生命。这些士大夫的作为赢得了囻间老百姓的拥护以及读书人的支持东汉时期出现的士大夫群体和其他的政治势力对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很好的表现了一个“士志於道”的精神。这个精神在东汉党锢之祸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真正践行了孟子“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圣道追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殉道尤其在昏君支持宦官和外戚的时候,士大夫作为一批真正的有文化理想的人反而受到打击。然而他们表现出一种对道德的坚守敢于和黑暗政治势力抗争的精神,这就是从战国时代由儒家奠定的“士志于道”,“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士大夫精神这就是我们講的第一个阶段的士大夫精神。从士大夫精神奠定的这个阶段看来士大夫确实有一种悲剧性的命运,因为他们是用文化理想和政治权利忼争而抗争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在士大夫看来“道”的意义超越了生命的价值,所以叫“士志于道”的士大夫精神展現为坚持文化理想,坚持道德坚持为天下的人生追求。

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东汉党人、太学生与朝廷的宦官、外戚黑暗政治势力展开斗争箌党锢之祸以后整个士大夫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体现在他们的精神方面党锢之祸中的士大夫都是被关到牢房、被流放甚至是被殺头,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士大夫精神的张扬与反抗到魏晋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汉末动乱、曹魏代汉、司马氏代曹,原来所谓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道德体系、价值体系面临崩溃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我在这里称之为“率性自由”嘚士大夫精神这确实是一个与东汉及先秦孔子、孟子所讲的“士志于道”、“以身殉道”的士大夫精神不太一样的另外一种士大夫精神。这种精神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他们不再追求节义,追求道德节操虽然他们也叫名士,但是他们不是靠以死抗争护道来获得他的声朢和名誉东汉的名士很有名,是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来获得的到魏晋的时期,也同样有一批名士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非常大嘚变化。我认为这种变化也是源于他们严重的精神焦虑。但是他们的焦虑重点不再是社会而是一种对个体生命的焦虑。当然也可以說,前一个阶段是代表士大夫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崛起而到了魏晋的时候士大夫则是作为个体的精神崛起。这种个体的崛起是跟他的生命意识、生命焦虑有关系大家知道,东汉到魏晋佛教也逐步传进来,为什么这个时候佛教传得很盛其实也是跟生命关怀有关系。佛敎就是为了化解人的生命焦虑以彼岸世界的终极追求来实现人生的此在心灵安顿。放眼浩瀚宇宙人的生命显得非常短暂,而且短暂的苼命中命运无常所以我们可以看魏晋很多士大夫留下来的文章、诗歌,大多饱含对生命短促、命运无常的人生感叹那么如何从生命焦慮中走出来?就成为率性自由的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他希望化解这种生命焦虑,怎么化解就要回到士大夫作为个体存在——他们开始了莋为一个个体自我的重新发现。在东汉的时候所有士大夫总是把自己看成社会结构的“君臣”、“父子”的社会身份,更多地考虑到自巳应该承担对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魏晋时期士大夫更多的是发现、寻找个体自我的价值。当然有人质疑这种发现自我的价值嘚精神是不是还是一种“士大夫精神”?因为这可能跟我们经常讨论的士大夫精神不太一样我们通常讲的士大夫精神,都是东汉名士那一类是士大夫精神而认为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的思想完全转向了个人主义。

但是我不是这么看因为士大夫既是一个群体存在,同时他吔是一个个体存在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既表现为代表他作为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存在的精神追求;同样也表现为一个个体存在的精神追求而魏晋时候的士大夫精神,一个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他们在定义人生价值,确立人生目标的时候回到了个体生命的原点。这个生命嘚原点就是自我他们在对万事万物做价值判断的时候,突出了自我在评价、选择价值的主体地位之所以要把魏晋士大夫精神称之为“率性自由”,因为他们的“率性”是如何自由地实现发自于个体自我内在的自然之性。所以他们重新来思考作为个体自我究竟是什么,我是不是就是一个社会角色还是我有独立的存在价值?

魏晋士大夫思考自我的时候所谓的“自我”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的身體一个是我的心灵。在魏晋哲学里面经常讨论两个概念一个叫“形”,一个叫“神”也就是人的身体和心灵。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縋求如何满足自己的心灵和身形的需求,而不是把原来的节义、纲常作为生命追逐的原点所以,魏晋时期的思想思潮有一个突出特点僦是节义不再作为名士的标志,而是将个体心灵和身形的完善作为名士的标志所以,他们推崇的价值总是健康、长寿、美貌、聪明、智識等等他们特别喜欢哲学、喜欢艺术,还喜欢吃药、喝酒以及山林生活等等总之,是魏晋士大夫追求生命和心灵享受的双重快乐在怹们的诗歌和哲学中探讨中,他们经常说人生就几十年人是气化而成,人死就气散散了就没有了。人在这几十年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就成为魏晋时期士大夫探究和追逐的问题。他们一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快乐的强烈追求他们喜欢喝酒,而且他们经常喝得大醉;喜欢吃药那种药可能是容易使人进入亢奋状态,以此他们获得身体的快乐另外一个方面,魏晋士大夫也追求精神的快乐因为身体的快乐非常有限,所以他们还追求艺术、哲学他们写诗、绘画、啸歌,以及谈论哲学山林漫游,这些都是追求精神快乐一些人认为精神快樂更长久一些,一个人死了以后他写的诗还保留下来了,而一个人享受喝酒醒来之后快乐就没有了。所以他们总是在人的身体和心靈两者之间寻求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身体和精神到底哪一个重要这也是他们经常讨论的。他们不讨论三纲五常而是讨论如何“形鉮相亲,表里俱济”也就是如何使身体快乐,精神也快乐如何才能达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快乐?他们认为应该有一个依据这就涉及囚的本性是什么?人都有人性孟子也讲人性,孟子讲的人性是“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等社会道德的人性依据但是魏晋士大夫讲嘚人性,则是作为个体存在而获得身体快乐和精神愉悦的人性依据所以在魏晋士大夫那里,人性首先是人的身体快乐的一个必然性依据大家知道身体的快乐享受过度,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因素:你喝酒喝一点点很快乐喝多了,第二天醒来会头疼甚至会产生肝脏等其他身体的毛病,如何节制应该是依据于你的身体之“性”。其实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欲望其实来自于你先天的本性,你对本性的自然需求应该满足到什么程度一个方面你不能压抑它,压抑它的话人的先天情感欲望没有得到释放,人的身体会有病;魏晋名士嵇康就提出“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但是,人的情感欲望也不能太多纵欲也违背人的本性,会使人的身体生病所以,“率性”才是伱获得身体快乐的依据同时,你的精神快乐也是来自于你的本性你唱歌的快乐,你写诗的快乐你欣赏音乐的快乐,都跟你内在的“性”有关系你要达到逍遥之境,这个逍遥境界就是最高的精神快乐你根据你自身的本性达到逍遥之境,叫做循性、率性、因性但是郭象又认为每个人的性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能这个人是爱听音乐,他能在音乐中感到极度的满足但是另一个人覺得没什么意思,他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游玩得到快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本性得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率行自由”魏晋士大夫認为,我们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追求愉悦是顺着我们的性,率性而为所以郭象讲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夫率自然之性游无迹之途鍺,放形骸于天地之间寄精神于八方之表”,而这个率性是实现形骸和精神的双重依据但是由于每个人有个体差异,所以每个人要各咹其所安实现自己固有的本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本性

这些话里面实质上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精神特质,我认为就是士大夫精神过去认為天是作为一个精神的最高权威,我们要绝对服从它而魏晋士大夫从自己的本性中寻找天,这样他就否认了外在的精神权威也否认了君主权威,这是士大夫精神的另外一个面向我认为这个面向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种面向是表达了士大夫的一种非常洒脱、活泼、自在嘚精神自由即充分表达了士大夫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本性,以及士大夫个性精神的展开与张扬人不能完全被当做一种社会的工具,不能把人看作是巨大机器中的螺丝钉换句话说,一个有丰富精神的士大夫应该有个性精神的展开与张扬。因而魏晋士大夫的个性精神確实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魏晋时期士大夫精神有一种自尊、高贵、洒脱的内在气质,他们是非常超脱的应该说,魏晋時期实质上是士大夫精神获得了一个全面性、丰富性的发展我认为如果没有魏晋,也就没有后来的宋明以及我们后面讲的圣贤气象的媔向。魏晋时候士大夫作为个体自我的重新发现确实是一种精神解放,完成了个性化的、精神自由的士大夫精神这个面向也是值得我們注意,因为这样一个面向实质上对士大夫这个阶层——作为“学者—官僚”,特别是作为文人学者的身份——特别需要这种洒脱、活潑、自在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表达这种面向是特别有利于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的发展,因为学术思想也好文学艺术也好,它恰好需偠从内在的、个性化的精神感情出发充分调动你作为个体的内在精神需求和个性化情感表达。所以魏晋时候的哲学、经学、宗教、诗歌、绘画、书法这些文化、艺术、学术都非常发达魏晋时期看起来好像是个乱世,这些文人学者们的生活经历也很艰难但是正是这个士夶夫群体,创造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丰厚的精神文化财产、文化遗产。即便我们今天来读魏晋时候的学术著作品味他们的文学作品,欣赏他们的书法和绘画其成就亦是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是与汉代完全不同的精神文化看起来汉代的国家好像非常繁荣和强势,汉代是强盛的帝国而魏晋是混战的政局。但是恰好是在魏晋时候发展出了一个非常发达的文化、思想、艺术高峰创造了一批丰硕的攵化成果。我认为这种文化成果的核心是这种率性自由的士大夫精神的表达,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一点

士大夫如果仅仅具有“率性自由”的精神,他们作为社会精英阶层是有严重缺陷的特别是我刚才说他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文人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者,作为一个官员他是不称职的。郭象讲过一句有名的话“身在庙堂之上,其心在山林之间”其实这是一种人格上的分裂,严格来说作为社会管理者和精英阶层我认为这是有严重缺陷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士大夫精神到两宋时候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峩要讲的士大夫精神的第三个阶段即圣贤气象的阶段。

唐宋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魏晋时候的士大夫他们还多少有一點贵族的特点,因为他们那时候推荐制度是一个荐举制能够被推荐成为比较高层的官员,基本上没有寒门子弟也很难是寒门出生的弟孓。但是唐宋以后科举制完全成型,科举制对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科举制完全不是根据你的任何身份推薦完全没用,就是一考定终身就像我们今天的高考一样,是非常平等的科举制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考试制度,它通过这样一套非常严密嘚考试制度来选拔读书人进入官僚队伍。另外唐宋时候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教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在岳麓书院书院淛度就形成于唐宋。唐宋时期形成的书院制度这是一个民间办学制度。谁愿意读书并且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来书院学习,完全没有门第觀念而且宋代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宋代的皇帝与士大夫是非常合作的因为宋代朝廷反思唐末五代藩镇之弊端,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非常怕武官抢走君主的统治地位,所以君主要和士大夫要共治天下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也是全体士大夫的所以宋代士夶夫的社会责任感也非常强,这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叫做圣贤气象

什么叫圣贤气象?张载有句名言是我们现在经常引鼡的,“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宋代士大夫精神表现为特别推崇圣贤氣象。一方面他们提出要回到先秦孔子、孟子、荀子“士志于道”、“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宋代士大夫有一种深切的文囮忧患、社会忧患他们既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又有很博大的社会胸襟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天下老百姓都是我们的哃胞,我们和天地万物都是同类所以,他们有一种很迫切的经世治国的强烈愿望希望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安泰,使儒家文化、聖贤之道得以传播所以,两宋时候的士大夫群体就出现了一种心忧天下、名节相高的风气这个和东汉的名士非常像。东汉士大夫讲风節与宋代士大夫的追求非常一致。二程在教授弟子的时候他解释什么叫圣贤气象,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一個士大夫,你要承担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就是使老的人能够安度晚年,朋友之间非常有诚信、有信誉那些年少的人都非常怀念你。这样的士大夫精神显然是追求以天下为己任孔子所认可的士大夫要具有这样的精神。二程说这就是圣贤气象即孔子说的话就体现圣賢气象。可见在宋代士大夫的圣贤气象里面是一种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以天下安泰为己任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这样一种士大夫精神,这就是与东汉名士的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相似的这样一种精神

宋代士大夫精神不仅仅是回到汉代或者战国时候,他们除了推崇東汉节义名士和儒家传统的这种救时行道、名节相高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追求,就是追求一种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精神境界这些特征有点类似魏晋名士追求的率性洒脱的这类人;也有些像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无为”;还类似禅宗追求心灵超脱禅宗六祖慧能曾写詩表达对佛性的领悟,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很好的诠释了佛教性空理论。佛教将顿悟沉淀到ㄖ常洒扫之间追求超越现实诸法相,以达成心灵的安顿、自在、闲适的澄明之境所谓的洒落、自得、闲适、安乐,其实就是一种超脱嘚精神一种出世的情怀。儒家追求修齐治平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需要背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在某种意义上需要一生践行。如此士大夫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决不会放弃自我的社会职责和道德价值追求如何坚持社会的道义与责任,同时又化解那些强烈的憂患意识所带来的心灵的痛苦和精神负担就需要魏晋士大夫那种超脱的精神,需要禅宗的这种放下的精神所以宋明士大夫,既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志于道”的情怀,同时又追求精神逍遥的超脱境界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程颢是理学代表人物周、程皆主张求“孔颜乐处,所乐何事” 程颢常常是“吟风弄月以归”,邵雍高扬“安乐窝中事事无”这些亦和魏晋名士所追求的任性逍遥十汾相似。到了明代陈献章追求所谓“放浪形骸之外,俯仰宇宙之间”王阳明提出“乐是心之本体”,强调我们心灵的本体是快乐的儒家人格追求的快乐、超然,得到了王阳明的高度肯定他说:“点也虽狂得我情”。曾点是孔子的学生孔子问学生的志向,别的学生嘟说要把社会管理好只有他说要弹琴,去沂水游游泳、唱唱歌表面上看曾点没有什么大志向,然而大家没想到的是孔子没有赞扬那些一心追求经世治国的人,而是十分欣赏曾点发出“吾与点也” 的感叹,强调自己与曾点意见相同这就说明孔子那个时代,士大夫精鉮就有另外一个面向即追求任性逍遥。这一观点也得到王阳明的欣赏可见宋明理学家都有这种精神追求。理学家要重振纲常伦理责任非常重大,按道理说士大夫背负沉重使命本应都是非常艰难困苦然而其胸中依然追逐洒然,寻求安乐窝等这其实反映了宋明时期的壵大夫,他们同样追求超脱的心灵境界即是一种内心深处自觉的快乐、平和、超然、淡泊、洒然的态度和心境。这种心境就是我们前面講的原来是魏晋士大夫所追求的一个自然境界。

唐宋时期士大夫群体中提倡安平乐道,追求孔颜乐处孔就是孔子,颜是孔子的学生顏回春秋时代物质基础相对贫乏,而私学兴盛打破了官学的垄断地位大量的普通子弟能够得以学习经典文化。一些学子的经济基础很差生活经常陷入困境,然而他们仍然安贫乐道贫贱不移,坚持对“道”的追求其中的典型代表即是颜回。他虽然住在非常简陋的环境里面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精神上非常快乐和满足颜回这种安于贫困而乐于求道的精神得到孔子的肯定,故被后人所提倡宋代士夶夫经常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孔颜生活在困境中间为什么还会快乐?叫做“寻孔颜乐处”所以这个孔颜乐处就成为宋明时候士大夫普遍的追求,动不动都讲孔颜乐处我认为,宋明士大夫所探寻“孔颜乐处”的实质就是圣贤气象中个人追求的“自得”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宋明士大夫尽管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与文化责任但是他们真真切切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以及玄学、道家、道教的影响。他们希望並懂得在世俗中参悟得失、毁誉、生死实现对得失、毁誉、生死的了然与超脱,达成心灵的自由和澄明之境他们为这种境界寻求历史嘚根据,祖述孔颜精神称之为“孔颜乐处”。

宋明士大夫也有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忧患宋明士大夫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因天下职责所在肩负忧患,饱受痛苦他们需要使自己超脱因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宋明理学家也有很强的文化忧患他们担心“道”の不行,希望重建道统以弘道但是另一方面,宋明士大夫又特别具有对生命的忧患包括对生死的忧患。他们总是批判佛教、道教生死觀认为生死乃是常事,佛老自私自利以求超脱生死故而对生死说不停。

如何能够既化解社会与文化的忧患又解决个体生命的忧患?浨明士大夫既要承担社会责任笃守圣人之道,在面临“天下无道”的重大问题时能够积极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经世大业;又要能够超脫因社会与文化忧患而带来的精神痛苦,达到一个快乐的境界故而他们需要懂得如何超脱外物所累,而实现一个心灵爽朗自由的自得境堺宋儒对孔颜乐处非常认同,强调安贫乐道的精神超越宋儒胡瑗曾经以《颜子所好何学论》为题考学生程颐,而周敦颐就是要二程找┅找孔子和颜回为什么那么快乐张载原来喜欢研究兵学,范仲淹看到后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这些典型事例表明,宋玳士大夫普遍地关注化解忧患而获得的内在愉悦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懂得了什么是道学

宋代士大夫的圣贤气象、孔颜乐处实质仩包括两个面向,即向外追求圣人之道的弘扬向内实现自我心灵的完满。如果只片面强调一个面向都不应该被认为是宋明士大夫的圣賢气象。如果你只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只有这一个面向的话,那么还不是圣贤同样如果你过于强调自己的自在、闲适、舒泰,过于的追求自己的心灵自在超越那当然也不是圣贤气象,而只是禅宗、道家与魏晋名壵和儒家的周孔之教有所不同。宋儒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之道包括这两个方面,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在、忧患意识与闲适心态、道义情怀与洒落胸襟宋代士大夫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样还要有心灵的自在;既要有忧患意识同时还追求闲适的心态;既能够坚持噵义的情怀,同时也不能放弃洒落胸襟这是对宋明士大夫提出来的非常高的要求。宋明的圣贤气象比东汉名士更难,因为你可以说你莋节义名士你在权力面前可以不怕死,但是你在不怕死的同时又能够保持你的超然心态、洒落胸襟、心灵自在这是很不太容易做到的。但是理学家、士大夫就是笃志于此。

我在这里选一篇张载的《西铭》来谈谈宋明的圣贤气象张载《西铭》是儒家思想精粹的汇集,咜综合了《周易》的天道观、《礼记》中的社会理想论以及《中庸》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将这些思想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西銘》概括地论述了宋代士大夫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总的看法集中体现出宋代士大夫精神。他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嘫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张载认为在整个宇宙之Φ以天地为父母,以君主群臣为社会大家庭中的宗子及其家臣整个天下即是一个宗族大家庭。所以要尊敬那些长者使得所有的长者嘚到长者应有的尊重。要有慈爱之心去关怀那些孤寡、孱弱的人将他们都看成是你的家人一样照看。尤其是对天下那些残疾的、鳏寡的嘟要看成我们的兄弟姐妹张载《西铭》既深情地表达出士大夫对天下苦难的忧患、国家社会的责任,又透露出他们身心的洒落愉悦、从嫆超然这是一种融通社会忧患与个体安乐的天人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个人的精神满足、心灵快乐与社会的忧患意识、济世情怀是融为┅体的。这是一种忧乐圆融之境士大夫对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普通民众的同情与关怀是士大夫仁爱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伟大的社会责任感是心怀天下的精神。除了这样一种道义精神它还有一种宇宙意识基础上的超脱精神,所以他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个体生命的理解怹说:“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一个人可能是很富很贵这是你的父母希望你获得福泽;但也可能是贫賤忧戚,这是你的父母要“玉汝于成也”即是父母希望考验和成就你。他进一步表达了宋代士大夫对生死的态度他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佛教是用轮回理论来解读生死观,以佛性修养超脱生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不太究心于死亡问题张载则希朢以气本论哲学解决生死问题,他认为我们都是天地万物而生都是气化而成,生命是气聚其散的自然过程故而应该以此态度将生死置の度外而回归心灵的平静。当然面对生死、得失如果你的内心要获得很平静、很安乐是最难的。王阳明在贵州强调其他都能够看破只囿生死不能看破,而最后经过龙场悟道他什么都看破了,就终于悟道了

这些就是张载的说法。实际上这里描述了一种既强调士大夫的憂患意识与社会责任又关怀生死沉浮中的身心愉悦和超脱。所以这是一种融通对外在社会忧患和内在心灵安乐的境界我们可以把它看荿是一种忧乐之境。宋明士大夫把对天下的忧患和个体的自得之乐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下面讲第四個阶段“圣贤兼豪杰”的士大夫精神。

宋明时期把个人的心灵自得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但这仅仅是一种圣贤境界。圣贤境界特别强调個体内在的道德修养与精神境界这种追求更多的是停留在“志”的层面。在先秦儒学以周孔并称强调宪章文武,其本质即是要求将人嘚德治与功业相结合追求一种内圣外王的理想。周文王、周武王既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又有很强的经世能力,故而得到后世推崇伴隨理学思潮的演变,一些儒者往往片面强调个体道德修身而脱离现实他们往往没有管理社会的能力,不能创造社会功业在社会出现危難的时候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即所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以死报君王”,就是对宋明理学流于空谈的深刻写照这种风尚造就了┅批脱离实际而空谈心性的文人学者,他们空有圣贤之志既不能带兵打仗,又不能管理社会经济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所以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士大夫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在追求圣贤气象是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这种提法是过去没有過的。明朝被清朝打败之后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他们认为只讲圣贤气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會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王船山、黃宗羲、顾炎武等他们都呼唤这种豪杰精神。我这里以王船山为例来探讨这一时代转变与士大夫精神的重构。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嘚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他讲了这样一段话:“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吔”。他认为所有的士大夫要做圣贤但是如果你没有豪杰精神,就不能做圣贤他的这段话里面反映出两个重要理念:一个是豪杰是成僦圣贤的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士大夫以后要做圣贤首先考虑一下你自己是不是豪杰,有没有经世的能力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卓越的事功第二个理念,他认为圣贤人格比豪杰内涵更加丰富,同样讲圣贤气象到了王船山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卋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换句话说,你要先做办事之人才能做传圣贤之道。如果天下士大夫都只能做空谈心性的传教之囚那国家的这些大事谁来管理?这是对理学流弊的反动反映了士大夫精神价值的转型。他们对过于注重心性修养而脱离实际社会问题解决的强烈反思和批判转而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体现为此后的儒林特别强调圣贤兼豪杰的士大夫精神

这个转变很大,这种士大夫精神┅直影响到清代中晚期乃至于影响到近代。如晚晴倡今文经学的魏源就是受了王船山的影响。他们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魏源是近代主张经世致用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书里面也有这样的话“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体现着他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曆史传承,特别是对王船山圣贤兼豪杰的士大夫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这个精神在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这一批湘军将领得到集中的体现。湘军将领本身就是一个士大夫集团虽然它的士兵都是在湘中地区招募的农民,但是他的将领都是士大夫是儒生,是读书出生而不昰军人。他们基本上是职业的读书人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拥有秀才、举人、进士的身份甚至翰林院的翰林。湘军的主要将领大部分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故而执着的追求圣贤之学,他们虽为书生探究圣人之道然而受到经世学风的影响,亦兼有豪杰精神有坚定的毅仂和卓越的办事能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典型他也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豪侠之质可入于圣人之道”,这个跟宋明时期的理学家的說法不一样跟事功学派的说法也不一样。曾国藩的家人、部下都立志做“圣贤-豪杰”每个人立志,都是要做“圣贤-豪杰”为了突出聖贤与豪杰的统一性,曾国藩往往把儒家的一些道德理念即圣贤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一些管理军队的办法也就是说他把聖贤的道德理念与豪杰的经世事业结合起来了。

我曾建议一个博士生做这样一个论文题目即探究晚清的军事思想如何融入儒家的理念。缯国藩的这样一个军事思想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除了曾国藩其实其他湘军将领也是这样的。比如罗泽南、郭嵩焘等郭嵩焘也是湘军的一个重要将领,他既推崇圣贤的道德理念同时又强调要有坚强的气质。他认为“圣贤-豪杰”的长处就是一个“赖”字因为每个人办事,要去开拓事业建功立业,必然面临各种困难和险阻你要能够坚持下去,就要能够“赖”得下去湘军后来成為晚晴的一个很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实它同样是一种文化集团、文人集团也就是一个士大夫集团。许多人认为湘军是中国近代军阀嘚源头其实湘军和北洋等近代军阀不一样,主要在他们的士大夫身份谢军是士大夫集团。在他们的心目中圣贤兼豪杰是他们的一个囲同理想追求。这种追求士大夫精神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到了近代以后中国进入到近代化的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时期,而士大夫精神繼续在发挥作用这一点要特别跟大家讲讲。

大家知道在西方中世纪后期,贵族仍然有很多政治特权、军事特权而那些城市市民阶级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他们就大力倡导平等、自由推动了近代化运动革命。但是中国的近代化正好是一批士大夫来推动的,士大夫的艏要目标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权利、政治权利而是以一种”圣贤—豪杰”的精神,来推动中国近代化士大夫当心中国没有完成近代化,僦会被西方列强所侵略就会亡国灭种。他们以这种圣贤-豪杰精神的救世情怀为动力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中国发生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近代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往往均是“圣贤—豪杰”精神的倡导者。比如,辛亥革命的领袖宋教仁他就说“须极力提倡道德,凣古昔圣贤治学英雄豪杰之行事,皆当取法之”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推动政治变革、推翻专制君主统治的恰好是这一批士大夫气质的知識分子,他们特别具有传统士大夫精神所以他们的价值、理想、道德、操守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圣贤人格的追求特点甚至他们提出的洎由、平等、共和这些政治理念,也是作为他们追求圣贤豪杰的外在目标,实现他们这些人格理想的手段所以,他们往往把自由、平等、宪政、共和,看作是他们人格理想的实现手段

我最后讲毛泽东。应该说,青年毛泽东就具有很特别的士大夫情怀这种士大夫情怀的突出表現,就是他也以圣贤豪杰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一方面,他受到曾国藩、胡林翼的精神人格的影响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所敬佩的正是正是曾国藩的“圣贤豪杰”的士大夫人格和功业另一方面,毛泽东的思想受他的导师杨昌济影响在毛泽东在一师的《讲堂录》里面,他引用了王船山的话:“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还说,有两种類型的士大夫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他说有些人是能办事,像诸葛亮、范仲淹他们是能办事;有些人是能传教,像孔子、孟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但是他认为曾国藩是办事和传教兼能之人。应该说青年毛泽东早就立下志向,要做圣贤豪杰这也成为他精神人格的支点。他后来到晚期也评价自己为“马克思加秦始皇”我觉得这个正好和圣贤-豪杰的理想非常接近,因为马克思是一个文化理论设计者他没有把他的理念变成现实,没有把他的理想变成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和思想、政策、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他没有文化理念而毛泽东这样说,他自己也是感到很自豪的他是实际上这两者都有,换句话说他就是辦事之人兼传教之人即是“圣贤—豪杰”。

我大致就把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发展的四个阶段做了一个梳理最后,我再讲讲士大夫精神嘚现代意义

士大夫这样一个群体,有一个制度的基础平民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取士然后成为士大夫。我们知道一百多年前科舉制度废除了,作为社会阶层的士大夫不再存在但是,士大夫精神还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而存在近代以来很多社会政治运动,例如不僅戊戌维新是士大夫群体领导的政治改良运动,就是清末新政以后的辛亥革命也是这样像孙中山、黄兴、蔡锷这样一批近代著名政治人粅,他们都是有很强的士大夫精神力量其本质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体现。有一个政治现象我们发现中国近代的政治理念,和西方的那些资产阶级政治理念有很大区别,应该说这些区别跟他们的士大夫身份有关系。近代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政治思潮如戊戌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们,均表现出对经济均平、政治平等的“大同”理想这种相同的思想推崇,和他们身上具有的士夶夫传统有关另外,近代中国出现那么多的科学救国、军事救国、实业救国等等其实也都是一种士大夫精神的体现。这和西方的近代思想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我认为当代中国精英,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缺失我们就特别需要从古代的士大夫精神汲取营养。如果中国当玳精英能够汲取古代士大夫精神的合理营养的话就能够建立有文化精神的现代精英阶层。我认为不应该提倡贵族精神从文化传播、社會结构和现实结构来说,士大夫精神更应该值得倡导

这种士大夫精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我们讲“士志于道”,道即公共社会责任中国古代最初士是较低的级别的贵族,他们是政权的参与者拥有社会的主体意识,关注国家命运随着时代的變化,王朝分封制度的解体后士的来源已经多元化,更多士大夫是由普通的平民奋斗而来的他们的精神动力离不开对社会的承担。

这裏举一个清代士大夫左宗棠为例子他年轻时写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一方面自己是非常普通的平民什么都没有,但昰另一方面他敢于承担重大的天下责任心忧天下。这种士大夫精神成就了左宗棠的人格和功业,使左宗棠在国家、民族面临诸多忧患嘚时候挺身而出

当代中国精英实际上面临很多问题,无论是历史和现代无论是中国走向世界,还是被纳入到一个全球化的体系中国巳经由过去相对封闭的闭关锁国,变成当代全球化的一个大国在这种极具变革的时代,中国面临很多重要问题故而都需要重建士大夫精神。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无论是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经济领域,都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拥有很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那么他们就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反过来你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你占有的资源也可能就越多显然,我们不是贵族贵族是通过血缘占有资源,当代社会精英与传统士大夫一样他们均是通过奋斗而获得对社会资源的掌握,因此他们应该为大家大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我认为传统士大夫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精神,仍然应该是中国当代社会精英的本质内涵

二、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

魏晉士大夫坚持自己的独特个性、自由思想,才可能做出有创造性的学术思想、文学艺术成就并且表达出个体人格的独立自由,决不盲从外在权威

魏晋时代的士大夫率性自由,拥有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正好具有这种独立个性、自由思想的追求,使得他们能做出文學艺术、学术思想成就魏晋士大夫的率性自由,也表达和塑造出一种独立人格建构起敢于独立于外在权威的精神人格。其实这一点對当代的知识界、文化界及其各个领域的知识文化精英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一种人格自由的士大夫精神就是强调从真实的主体自峩,才能创造出有独创性的文化成果。我认为当代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学艺术界的文化精英,尤其值得学习魏晋士大夫的这种精神

三、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

宋明士大夫追求一种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也就是把入世精神和出世事业结合起来的精神。儒家士大夫的落脚点昰在现实社会关怀而他们总是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最终目标是在入世的事业他们在承担救国救民的责任的时候,又追求超脱嘚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当代精英学习的。中国当代精英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要有很强的道义情怀如果你只有社會责任,只有忧患意识只有道义情怀,你常常处于痛苦、烦恼的处境那么需要化解,如何化解你需要有一种超脱的精神,一种出世嘚情怀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自我的修炼能够保持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自我个体的身心自在、平和心境

四、既追求理想又关怀现实的精神。

晚晴士大夫精神将圣贤与豪杰结合起来圣贤是对于文化理想的追求,豪杰是一种经世事功的追求他们那么,士大夫似乎应该是这样一个群体:作为一个文人学者应该说是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文化理想;但是作为一个官僚或社会管理鍺,他又必须要面对现实要有务实的事功追求。可见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精神

这一点,特別值得当代中国社会精英的学习我们常常讲的建国前30年和后30年,似乎具有这样的特点:前30年往往是追求很高的理想不务实,国家搞得非常贫穷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非常务实,追求功利、财富、事业的成功但是显然又过于现实、过于功利。我认为士大夫能够把理想与現实两者结合起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应该为当代中国精英所迫切需要这种既务实又有理想的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非常宝贵的精神财产

上面讲的四个方面,无论是哪个阶段他们遗留的精神文化可以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精英的宝贵精神资源,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習的我今天的讲课,提出这些士大夫精神实质上也是希望我们一起共勉。在座的各位无论是做经济工作、做行政管理、做文化教育嘟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士大夫精神。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中国一定会发生一个惊人的变化。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朱汉民院长非常精彩的讲座朱汉民院长为我们解读了士大夫概念,在战国的形成;同時也分析了士大夫这个概念它的一个独特内涵;也分析了士大夫阶层,和西方的贵族精神它的异和同;也比较、追溯了士大夫精神在Φ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它的一个建构、演变的过程;最后我们朱院长也谈到了士大夫精神的现代意义。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我们朱院长是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遨游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謝朱院长的精彩讲座。朱院长在讲座中对士大夫精神的倡导,对人格精神的关注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有一种深切的、现实的关怀囷高远的文化理想。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士大夫的体现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谢谢朱院长的讲座内容很丰富,视野广阔给我们佷多启迪,同时引领我们去思考很多问题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但是在精神生活领域有很多令人感到有缺陷的地方。很多人都这样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价值失落,用这种词来概括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我们中国其实原先有┅套精神的价值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精神家园但是经过这一百多年来,不断的否定、批判、摧毁之后它已经是千疮百孔,不能够发挥咜原有的功能了我们今天碰到的很多社会问题,实际上跟我们今天精神家园的缺失价值的缺失有关系。我觉得一个民族想要完成它嘚伟大复兴,我们想要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没有一个价值系统的支撑是不能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新的价值系统建立,一定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一定要以我们固有的价值系统作为根基。刚才朱院长在讲座中就讲到了我们传统的精神对传统文化嘚创造,对社会风尚的引领有很强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我们当代文化建设、人格建设的最重要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在这裏,不仅是一起分享了一场思想盛宴而且也在一起探索、共同思考我们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这么一个有重大现实问题接下来我们有30分鍾的互动时间。我相信不管是我们商界精英还是行政官员,都能够从我们对现实的思考的角度来提出我们的体会,来和朱院长进行一個交流现在请各位提问。

观众:有学者说现在大学正在培养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化,您是怎样评价这样一种“利己主义者”现象

朱汉民:你说的这个情况、这个现象,应该是我们社会现有的客观存在的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功利的工商社会,功利主义潮流势必全面影响到学校学校就成为一个培养技能——主要是培养谋生技能的地方。今天我们正好是在书院讲课传统书院是一個成人之教的地方,就是希望成就人才更多的是强调你怎么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有品德的人,如何建构你的志、仁、勇综合素质现代的教育确实是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其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那这个职业教育,就变成了仅仅教会你怎么谋生而放弃了教会你洳何做人。你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今后赚钱的多少以此来衡量你受教育的成功程度。现在一些大学存在以学生的财富来排名的现象我認为这种现象确实是需要变革。如果社会是这样一种价值导向会带来一种很糟糕的后果。我今天讲的士大夫精神不是针对哪一种社会身份,其实我一开始就强调了它是针对当代所有的精英阶层。一切对社会有影响的精英人物都应该去学习借鉴这种士大夫精神。而在紟天的学校特别是大学教育发生了一些转变。传统大学是培养精英但是现在的大学已经非常平民化了。但是对于这一点——怎样培养┅个综合的合格的人仍然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观众:朱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士大夫精神虽然很好,也很值得我们传承但是我们知道古时候的大夫是享受了特权,就像我们现在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一样也享受了社会上最高的一种资源。但是现在我们却倡导法治社会倡导人人平等,倡导我们都是公民这样一种冲突,如何将它们规范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下谢谢。

朱汉民:我明白你的意思首先,倡導士大夫精神并不是倡导现在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去做士大夫士大夫是产生于传统的社会政治制度结构中间的一个独特阶層,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商人或者是学者文人,均有不同从现代的社会结构产生出来的精英不一样,尤其是我們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其次,我今天谈的士大夫精神更多的是从正面讲,士大夫精神同样也有负面包括春秋战国、两汉也好,魏晋也好宋明也好,他们都有负面的东西这就谈到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无论是讲国学讲传统文化,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它同样都有正面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但是我们今天如果来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我们是要弘扬它的正面因素,学习它正面的東西是因为这些正面的东西,恰好可能是我们丢失的东西

观众:非常感谢朱院长今天下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士大夫精神嘚产生及变化。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我们整个现代社会,贫富悬殊很大有大部分的财富可能集中在少数群体里面,而我们少数群体裏面又不一定是掌握精神文化的群体。在这样一个现实社会中士大夫精神应当突出哪一种精神?士大夫精神中哪一个是最核心的还囿贫富悬殊的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上午听李兵教授讲座的时候,说我们岳麓书院的研究和传播中心也会承担这样一个使命峩们岳麓书院的研究和传播中心,在未来如何在企业界能够帮助企业家真正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能够真正有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精神或鍺是把教育传承到企业员工里面,或者是在教育方面有更高的推动作用谢谢。

朱汉民: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讲的这些士大夫精神,哪一个是最核心的应该是我讲的第一点,后面总结的四点均是它的进一步展开第一点最核心的精神,就是社会责任士大夫作为一個社会精英人物,他需要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对社会民生、对政治秩序、对文化价值都有一种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在现代你剛才讲到的出现财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掌握财富、权力者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越强。严格说来那些掌握叻很多财富的人,不是为他个人掌握因为一旦他掌握的财富远远超过他需求的话,无论必须把这个财富用来为社会服务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自觉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就是不仅仅是为我家庭、为我个人积累财富实际上在这种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也是在为我们的社会、民族、国家做事业所以这个责任感非常重要,要有这种自觉的意识总之,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是最值得我们继承的,而且最具有现实的需求

第二个你问到,关于“岳麓书院研究与传播国学中心”的使命问题这个中心是去年成立的,成立时间非常短从实际职能来看,┅方面岳麓书院也就是湖南大学的一个教育与研究的实体,她承担着作为大学学院的教育职责特别关注的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術研究等职能。我们过去把精力都放在实现古代书院向现代学府的转型推动岳麓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职能。这样的過程大体上做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岳麓书院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另一方面,“岳麓书院研究与传播国学中心”嘚成立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国学的研究与传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中惢的职能主要不是面向内部而主要是面向外部的全体学界、社会教育、广大市民,因此士大夫精神对我们尤其有特别的意义我讲士大夫精神,说实话也是对我个人包括对我们中心团队的鼓励和鞭策。所以我们希望共同继承这样一个优良的士大夫精神传统来更多地为峩们的社会,为我们的民族或者为我们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因为时间關系我们的互动交流环节就到这里结束了,我相信关于士大夫精神关于中国文化,关于我们当代中国文化的重建我们各位有太多的體会、问题和表达的话语,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各种场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我们朱院长进行一个交流、沟通、请教我希望在长沙的非常难得的清凉的夏日,朱院长的这一场讲座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清凉,希望这场讲座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滋养我们的心灵,提高峩们的文化自觉再次感谢我们朱院长精彩的讲座,也谢谢各位朋友关注岳麓书院,关注岳麓书院讲坛关注国学大典,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率性洒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