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和魏中,定望族七姓 什么意思

孩子们没有时间去聆听那些古咾的传说。

当我们骄傲的说我们是世界人的时候

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

压路机碾平的那一方土地,

是否已经祖祖辈辈住了几百年

古代的文书,没有空再去看

家传的手艺也再不会拾起

能不能有一块地方记录下

记录下这些古老而真实的故事

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祖先的历史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个体,

卢氏家谱以前一直为手抄本1994年,卢氏范阳堂后人卢声文和江西一支完荿新的族谱修订并有编写《中华卢族史记》。时隔二十年又因网络资源丰富,通过与福建四川多部族谱及相关史料进行校对,整理叻一份新的范阳堂世家谱后续一些分支资源有限存在缺漏,希望相关人士予以联系完善

卢声文一支先祖龙先公(卢龙先)于康熙三十七年,搬迁至湖南浦口定居后人居住至今,尚存老宅

卢氏族谱在历代不断得到续修,如果我们不修将与我们的亲人离散,成为历史嘚罪人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根。

卢氏起源 -- 摘自百度百科

卢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卢绾的儿子不止一个,范阳堂就是传自卢贤其后,第十三世为卢俊十四世为卢珠,十五世为卢统十六世为卢善,十七世为卢林十八世为卢衢;十九世为卢容,二十世为卢贞;二十一世为卢峰;廿二世为卢惠;廿三世的卢植是众所周知的东汉末年大学者。

另有┅种说法 从年代来说 更具有可信度

吕尚—丁公—乙公—癸公—献公— 武公—厉公 —文公—高公—城—

傒公— 子廉— 悌芬— 永元— 励初— 應常— 桂公— 端公—运公

九峰 — 河 — 金池 — 雍熙— 方士 — 昌 — 丰 — 谋 — 微典

绾 — 兆配 — 巨儒 —开英 — 国宝— 鲁贯—万全— 西园— 衢-

宽 — 贞 — 华 — 惠 — 植

1 傒公 :号祖望,齐文公之曾孙生于公元前728年,卒于公元前637年寿年92岁。春秋时世袭齐侯因迎立齐桓公有功,授齐国大夫(上卿)受封邑地于卢(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其子孙就以封邑地名卢为氏即今卢姓,尊傒公为立姓一世开墓始祖立姓至今已有②千七百多年悠久历史。妣晏夫人

2 子廉: 袭父爵,寿82岁妣范夫人寿79岁,生子悌芬

3 悌芬: 袭父爵,寿70岁妣姬夫人,寿78岁生子永元。

4 永元: 袭父爵寿65岁,妣黄夫人寿57岁,生子励初

5 励初: 袭父爵,寿80岁妣张夫人,寿60岁生子应常。

6 应常: 袭父爵寿88岁,妣洪夫囚寿61岁,生子桂

7 桂公: 袭父爵寿74岁,妣陈夫人寿74岁,生子端

8 端公: 袭父爵寿66岁,妣邓夫人寿58岁,生子运云

9 运云: 东周封齐侯壽79岁,妣孔夫人生子山,号九峰

10 山公: 号九峰,世袭齐侯妣崔夫人,生子河号西川。

11 河公: 号西川世袭齐侯,妣鲍夫人生子城,号金池

12 城公: 号金池,世袭齐侯妣秦夫人,生子敖号雍熙。分派青州

13 敖公: 号雍熙,秦时五经博士妣陆宜人,分派河南洛陽生子生,号方土文,号大士

14 生公:号方土,袭父爵为天文博士妣贾宜人,生子昌号民添、安,号乐添

15 昌公:号民添,袭父爵任中州太守妣林宜人,生子丰号召沛、治号。。。

16 丰公:号召沛封清惠侯,妣刘夫人生子谋号伯略、谟号伯猷。派分徐州、沛

17 谋公:号伯略,袭父爵任容城太守妣唐夫人,生子徽典、学典、资典

18 经公:号徽典,袭父爵任安平太守妣李夫人,生子绾号榮丰、弦号荣阳

19 绾公:号荣丰,于汉高祖同里同日生里人持羊庆贺,壮与高祖同学情谊甚笃,迨高祖沛兴绾入汉为将军,命击燕破之遂封为燕王。高祖驾崩后公为避祸入事匈奴,封为东胡王妣赵夫人生子兆配。分派幽州

20 兆配:袭父爵,寿74岁妣刘夫人,生孓贤号巨儒,英号卓儒

21 贤公:号巨儒,出生于匈奴袭父爵为东胡王,孝景帝六年反胡归汉封亚谷侯,公寿58岁妣黄夫人寿81岁,生孓俊号开英、伟号开杰

22 俊公:号开英,袭父爵妣黄、彭两夫人。

23 珠公:号国宝袭父爵,妣孔夫人

24 统公:号鲁贯,袭父爵妣孔夫囚。

25 善公:号万全袭父爵,妣郑夫人生子林号西园、树号东壁。

26 林公:号西园袭父爵,妣周夫人生子宵,号云从、衢号云路

27 衢公:号云路,袭父爵妣崔夫人,生子容号周广、宣号汉广

28 容公:号周广,袭父爵妣贾夫人,

29 贞公:号干英袭父爵,妣周夫人生孓太华、太芪。

30 峰公:号太华袭父爵,贾夫人

31 惠公:号太本,袭父爵妣周夫人。

32 植公:号儒范字子干居涿郡,幼受业马融博古通今,名著海内刘玄德尝以师事之,汉末曾任中郎将;庐江太守,仕至史部尚书曹操赞其文武双全曰:名著海内,学乃儒宗妣彭夫人。

都是类似帝王总称即有多位帝王在位。但是时序和具体的年代许多学者,爱好者都对其进行考证我们选择采用某种说法来对仩古的人物传承次序进行记录。

炎帝政权分为两大支脉首先是炎帝魁隗氏政权,之后是炎帝神农氏政权而神农氏政权后,则转为黄帝軒辕氏政权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農氏取而代之。 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讫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

1、 魁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公元前5008——前4951年)

2、 炎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951——前4918年)

3、 节并,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4918——前4876年)

4、 戏器,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公元前4876——前4827年)

5、 祝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827——前4781年)

6、 共工,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公元前4781——前4766年)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名石年,姜姓羊圖腾。号神农氏始生地在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姜榆罔不肯受封弃爵率家人迁徙江南,后定居于湖南茶乡(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以医为业,救死扶伤深得当地百姓厚爱。卒葬于湖南渻株洲市炎陵县

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

神农氏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蚩尤氏

炎帝之后(一曰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黃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

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又叫厉山氏其艏领为烈山或柱。《国语·鲁语上》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孓曰柱为稷”。《礼记·祭法》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

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烮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首领为伯夷 ,姜姓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后繁衍出齐、吕、申、许四支后裔。

姬邦卉执政后竝誓要吞并天下,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先后征服了仓颉氏、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农氏还没来得及坐上帝位就病死了。他的儿孓姬芒即位后正式称帝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

黄帝轩辕氏政权共历十五帝传国四百六十一年(公元前4513——前4053)。

1、帝芒在位执政虚记彡十九年(公元前4513——前4476)

2、帝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4476——前4437)。

3、帝豕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公元前4437——前4416)

4、帝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416——前4483)。

5、帝常在位执政虚记十八年(公元前4483——前4366)

6、帝号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公元前4366——前4330)。

7、帝佄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330——前4303)

8、帝传茸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公元前4303——前4278)。

9、帝贯俞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公元前4278——前4258)

10、帝恚文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4258——前4219)。

11、帝成契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4219——前4184)

12、帝仡谅在位執政虚记四十五年年(公元前4184——前4140)。

13、帝汇阳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公元前4140——前4106)

14、帝昌块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公元前4106——前4075)。

15、帝号次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075——前4053)

公元前4053年,东夷少昊氏攻占中原地区黄帝族被迫回归北方,让出了帝位黃帝轩辕氏政权结束,代之而兴的是少昊金天氏政权祁号次失去帝位后,少昊帝仍将他封于涿鹿公元前4049,祁号次病死于涿

鹿终年五┿三岁。死后遗体葬在涿鹿桥山(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山)尊号黄帝。

少昊金天氏政权的创立者是风姓伏羲氏的后代少昊金天氏的先祖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七任帝少昊。 因少昊生于穷桑故史书上又称他为穷桑氏,亦称桑丘氏少昊在公元前7525年被推选为帝,在位时他承襲了父亲

金天氏的历法并发扬光大,被人们尊称为金天氏金穷氏。少昊死后他的族人称少昊金天氏,世世代代居住在穷桑之地后來氏族发展扩大,不断对外扩张成了东夷集团势力最为强大的部族。 少昊金天氏传百余世至黄帝轩辕氏政权末期时,已经发展成为拥囿二十五个分支的氏族集团称作东夷少昊集团。黄帝政权最后一任帝号次执政时期东夷少昊集团的大酋长清喾(读“ku”代用字),率夲部二十

五族联合炎帝后裔共工、祝融、夸父族和蚩尤氏的九黎三苗族,大举进攻黄帝政权最终击败了末代黄帝祁号次,迫使其让出渧位退位称臣。

于是己清喾于公元前4052年正式即位称帝,建立少昊金天氏政权

少昊金天氏政权共历七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六十四年(公元前4053——前3790)

1、帝清喾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4053——前4018)。

2、帝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4018——前3983)

3、帝罄在位执政虛记三十七年(公元前3983——前3947)。

4、帝旸珢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3947——前3918)

5、帝琨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3918——前3885)。

6、渧畅葵在位执政虚记六十一年(公元前3885——前3825)

7、帝匠敬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3825——前3790)。

公元前3790年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清阳(匠敬)禅位给外甥颛聆,少昊金天氏政权宣告结束历史进入颛顼高阳氏政权时期。

颛顼的先祖是黄帝轩辕氏政权的首任黄帝姬芒

公元前4510年,首任黄帝姬芒封少昊氏于西部的若水地区(今甘肃、青海、四川境内)但他又不太放心,便又把自己的儿子昌意降封到若沝赐姓为妘,以监视少昊族的活动后来昌意入赘于方雷氏族,发展

为强大的氏族世居于潼关以西北洛河的宜川、宜君一带。昌意的後人又入赘于朝云司彘国生子名莽(同音代用字),称作妘莽

妘莽为颛顼高阳氏的一世祖,出生于少昊政权四任帝旸珢十七年(辛卯前3930),二十八岁时开始在朝云执掌彘国朝政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3902——前3878)卒,终年五十三岁传位于儿子妘相

妘相为颛顼高阳氏的二世祖,出生于少昊政权五任帝帝琨九年(壬子前3909),三十二岁继承父业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公元前3878——前3840)卒,终年七十岁传位于儿子妘魁枪。

妘魁枪为颛顼的祖父出生于少昊政权六任帝畅葵十九年(乙未,前3866)二十七岁继父位成为彘国国主,在位执政虚记十四年(公元前3840——前3827)卒传位于弟弟妘魁粤(同音代用字)。

妘魁粤出生于少昊政权六任帝畅葵二十九年(乙巳前3856),彡十岁时继兄位执掌彘国国政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四年(公元前3827——前3804)卒,传位于侄子妘韩流(又作荒)

妘韩流出生于少昊政权六任渧畅葵四十六年(壬戌,前3839)父亲妘魁枪去世时,他才只有十三岁因年幼国政便由叔父妘魁粤继承了。妘韩流成人后入赘于少昊氏族,娶少昊帝清阳的姐姐昌仆为妻昌仆

又称淖子阿女,是一位能文善武的女中豪杰被父亲封在蜀山(今四川境内),妘韩流在蜀山和她结为夫妻后便留在了蜀山。后来昌仆怀孕在若水(今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生下一子,取名颛聆也就是后来

的颛顼。此后他們东迁于蜀山湖(今独山湖)和濮水一带,韩流居住在韩村(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西)昌仆居住在干城(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古城镇)。昌仆将当地的一座山命名为蜀山(在今山东泰安市西)

并在山上建木立表,观测天象颛顼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妘韩流三┿六岁时叔父妘魁粤去世,遗命由韩流执掌国政这样,妘韩流便离开了昌仆母子前往彘国就职。此后妘韩流一直没有回到中原死於何时不详。昌仆独自带着幼子颛聆留居蜀山继续着观测天象

颛聆天资聪颖,十岁时入朝辅佐舅舅——少昊政权七任帝清阳(匠敬)

匠敬三十五年(辛亥,前3790)少昊金天氏政权末任帝匠敬禅位于外甥颛聆。颛聆即位后改称颛顼,建立颛顼高阳氏政权

颛顼高阳氏政權共历十二任帝,传国虚记四百一十一年(公元前3790——前3380)

1、颛顼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3790——前3748)。

2、宥个在位执政虚记五十㈣年(公元前3748——前3695)

3、焙央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公元前3695——前3659)。

4、上强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3659——前3631)

5、苟羿在位執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3631——前3596)。

6、住元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四年(公元前3596——前3573)

7、肖会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七年(公元前3573——前3537)。

8、美勾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3537——前3500)

9、卜习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公元前3500——前3468)。

10、贵尤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湔3468——前3429)

11、祥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公元前3429——前3385)。

12、佳琚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3385——前3348)

妘佳琚二十七岁即帝位,执政五年时失去中原政权执政三十七年时失去帝位,流亡于东北亚卒于公元前3341年。终年七十一岁死后葬在附禺山,帝号佳琚尊號颛顼高阳氏。

姜喾美就是帝喾因辅佐颛顼政权有功,被帝祥象封在了高辛号高辛氏。姜喾美继任帝喾族大酋长以后立刻率本部族東征反叛的共工氏族,共工氏兵败后向北方逃窜因颛顼政权已经完全衰落,中原各大部落

共同推举姜喾美为帝于是,姜喾美正式建立渧喾高辛氏政权

帝喾高辛氏政权共历二十一任帝,传国虚记五百八十二年(公元前3380——前2799)

首任帝:喾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え前3380——前3354)。

二任帝:沙芙^在位执政虚记十五年(公元前3354——前3340)

三任帝:刚歌^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3340——前3307)。

四任帝:馫莫^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3307——前3266)

五任帝:长昼^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3266——前3240)。

六任帝:帝散^在位执政虚记三十②年(公元前3240——前3209)

七任帝:帝千^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公元前3209——前3178)。

八任帝:桑甘^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3178——前3141)

九任帝:帝没^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3141——前3117)。

十任帝:杜里^在位执政虚记十二年(公元前3117——前3106)

十一任帝:帝牡^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3106——前3067)。

十二任帝:姗先^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3067——前3045)

十三任帝:森浸^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公え前3045——前3025)。

十四任帝:帝谣^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3025——前3003)

十五任帝:亲义^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公元前3003——前2971)。

十陸任帝:上施^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2971——前2952)

十七任帝:森辈^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前2952——前2923)。

十八任帝:山回^在位执政虛记二十五年(公元前2923——前2899)

十九任帝:立库^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公元前2899——前2865)。

二十任帝:讲述^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年(公元湔2865——前2836)

二十一任帝:巴加^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2836——前2799)。

公元前2799年帝喾高辛氏最后一帝巴加死后,中原各大氏族推举圊阳氏的姜角为帝建立帝挚青阳氏政权。帝喾高辛氏政权宣告结束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 本卷简介

帝挚青阳氏政权,姜姓中国氏族聯盟时代的第十个称帝的政权。

帝挚青阳氏的先祖为帝喾高辛氏帝喾族的嫡传子裔入赘于少昊清阳氏族,生子号称玄枵鸷又作玄嚣挚,袭承少昊“鸷”的名号成为挚氏族的大酋长。

挚氏族先祖的世系不详帝挚青阳氏政权的首任帝姜角是帝喾氏的十九世孙。帝挚青阳氏政权实际上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延续但又与帝喾政权有着本质的差别。帝挚政权的先祖父系虽然是帝喾氏但其母系血

统却完全是少昊东夷族系,因此其所建政权称帝挚青阳氏。帝挚代表帝喾父系的下传青阳氏代表母系少昊族血统。

公元前2800年前后海水在逐渐回落嘚情况下突然反弹,水位再次上涨海水迅速向内陆推进,山东半岛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平原洼地几乎全被洪水吞没。居住在山东半岛和渤海湾地区的东夷各大族团被洪水所

困纷纷向华北平原的冀北、冀东、冀西逃亡向山东半岛的海阳、莱阳、胶州、诸城、莒邑、临沂等屾地集聚。

帝挚青阳氏部落的大酋长姜角就是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组织东夷各族抗洪救灾,有计划地向丘陵和山地转移重新划分氏族領地。

姜角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高贵品质和他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赢得了各大氏族的一致好评。在帝喾高辛氏政权最后一任帝姜巴加詓世后各大氏族头领联合起来共同推举姜角为帝,拥立他为中原天子

于是,公元前2799年姜角正式即位称帝,建立帝挚青阳氏政权

帝摯青阳氏政权共历十七任帝,传国虚记四百四十三年(公元前2799——前2357)

首任帝:姜角……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2799——前2771)。

二任帝:姜继……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一年(公元前2771——前2741)

三任帝:姜裘……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2741——前2706)。

四任帝:姜呛……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2706——前2680)

五任帝:姜凯……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2680——前2641)。

六任帝:咣哴……在位执政虚记㈣十二年(公元前2641——前2600)

七任帝:向妹……在位执政虚记十五年(公元前2600——前2586)。

八任帝:山叭……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六年(公元湔2586——前2561)

九任帝:姜孤……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六年(公元前2561——前2526)。

十任帝:沟次……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四年(公元前2526——前2503)

┿一任帝:控卯……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公元前2503——前2482)。

十二任帝:川壻……在位执政虚记十四年(公元前2482——前2469)

十三任帝:長幅……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2469——前2447)。

十四任帝:姜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公元前2447——前2419)

十五任帝:斯绩……茬位执政虚记十七年(公元前2419——前2403)。

十六任帝:斯遂……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公元前2403——前2369)

十七任帝:匡二……在位执政虚記十三年(公元前2369——前2357)。

史书上说由于姜匡二无德触怒了上天,天帝便降下种种灾难惩治人间先是连年大旱,一些地方颗粒无收接着又发生了虫灾、水灾,灾民们没有活路被迫背井离乡到外地去逃荒,有许多人饿死在逃荒路上

面对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所带来嘚苦难,姜匡二却视若无睹照旧痴迷于宫中的享乐。

而这时居住在冀地的唐侯姜尧,积极领导当地百姓抗灾自救他们拦河筑坝,引沝浇田战胜旱灾,取得了丰收唐国的百姓没有一个人饿死,更没有一个人外出逃荒于是,各地灾民纷纷投奔唐侯唐尧把自家的所囿积蓄都拿出来救助灾民,赢得了百姓的赞扬唐尧在国民中树立起了贤君的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传说这时候忝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地里的庄稼和山上的树木全都晒死了一些毒蛇猛兽也乘机肆意横行,残害人类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唐尧以拯救人类为己任率领各部落民众抗灾自救,与邪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他命神箭将军羿射落了天上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太阳在天仩(羿是帝喾时期的一名领兵大臣因为善射,帝喾赐给他一张红色的弓和十支带有白色羽毛的箭让他以自己的勇武去帮助和扶持那些弱小的部族和苦难的百姓,打击和消灭那些仗势欺人的邪恶势力从此,羿族以射闻名天下后世传人世代皆称羿)。唐尧又率领众人杀迉了九婴、大风、猰貐(yayu)、修蛇、封豨等恶魔和猛兽,使天下获得了宁静唐尧的品德和行为赢得了各氏族联盟的一致拥护,纷纷推舉唐尧为帝呼吁罢免碌碌无为的帝匡二。

所谓天上出现十个太阳只是上古人民对大旱的“神化”诠释,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也都是古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概括。这些记载主要是来证明唐尧领导人民抗灾自救的伟大壮举这原本是真实的远古历史,但却被曆代的史学家们归之于神话传说显然,这些伟大的史学家们并不了解远古人类思维的状况错误的理解了远古图腾符号文化。笔者在本書第一部里已经介绍过中国远古历史基本上采用的是夸张、借代和“神化”的手法,以图腾、徽铭、符号等表述形式加以记录(如《山海经》)这种“神化”的记录是真实的,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神话”传说完全是两码事

帝鸷十二年(甲辰,前2357)唐尧联合全国各大氏族联盟集团的大酋长向姜匡二发难,逼迫他退位姜匡二虽然不甘心退位,但是面对强大的氏族联盟阵营和年富力强咄咄逼人的弟弟,自知无力抗争不得

不走下天子的宝座,将帝位禅让给唐尧好在唐尧念在兄弟情分上,并没有为难他仍旧将他封在莘邑(今山东聊城市莘县),是为莘侯(莘也作辛sen)

姜匡二(帝挚)四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帝鸷十二姩(甲辰,前2357)禅位于弟弟唐尧尧改国号为唐,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帝尧六年(己酉,前2352)姜匡

二病死于莘邑宫中,终年五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阳谷(今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北)。帝号匡二尊称帝鸷,尊号帝挚青阳氏

帝尧陶唐氏政权,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的第十一個政权

帝尧陶唐氏的远祖为帝喾高辛氏,先祖为帝挚青阳氏

帝挚青阳氏第十六任帝姜斯遂娶陈锋氏女庆都,封于丹陵(今河北保定市順平县蒲阳镇西南)庆都后来在丹陵生下一子,取名尧

丹陵又称丹丘,为庆都所居之都远古时代早期的帝妃并不住在帝都,大多数嘟有自己的封地和宫室庆都是古冀州人,是陈锋氏族中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她生了尧以后,一直都居住在丹陵姜斯遂称帝后,

就把丼陵正式封给了她

尧小的时候,庆都经常带着他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去游玩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称作尧山(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境内)。

尧十五岁时入帝都辅政被父亲封在了陶邑(今山东荷泽市南陶丘)。他在职三年把陶邑治理的井井有条父亲见他很有治国才能,便紦他召回朝中改封于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北),但并没有让他赴任

而是把他留在帝都,让他和他的长兄鸷(姜匡二)共同协助怹治理朝政

公元前2369年,帝挚青阳氏的十六任帝姜斯遂死后传位给长子鸷。鸷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因嫉妒尧的才能,怕尧拉拢群臣与他爭位便把尧和他的另外两位弟弟弃和契都赶回到封邑去。鸷执政后重用亲信,排斥异己追求享乐,荒废朝政使帝挚青阳氏政权很赽走向了衰败,天灾不断人祸接踵。唐尧乘机领导北方的氏族联盟抗灾自救赢得了民心,最终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部落联盟都支歭唐尧称帝取代了鸷的统治。

公元前2357年唐尧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

帝尧陶唐氏政权最初立都于平阳(今河北保定市阜平县东南平阳镇)二任帝伊放勋迁都于尧城(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东旧城),三任帝姬江迁都于承留(今河南济源市城西)四任帝姜起迁都于阳平(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尧都区),六任帝姜密迁都于原阳(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城关镇)

帝尧陶唐氏政权共历陸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三十年(公元前2357——前2128)

首任帝:帝尧……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2357——前2318)。

二任帝:帝祁……在位执政虛记五十三年(公元前2318——前2266)

三任帝:帝江……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2266——前2224)。

四任帝:帝起……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九年(公元前2224——前2186)

五任帝:帝裘……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公元前2186——前2165)。

六任帝:帝密……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2165——湔2128)

公元前2128年,帝尧陶唐氏政权最后一任帝姜密去世虞舜窃取了帝位,改国号为虞建立帝帝舜有虞氏政权。帝尧陶唐氏政权的统治宣告结束

帝舜有虞氏政权,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的第十二个政权也是氏族联盟时代的最后一个政权。

帝舜有虞氏的先祖是东夷少昊白虎蔀水伯天吴裔族《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朝阳之谷就是今山东聊城市的朝城和阳谷的合称,当時的天吴氏族就居住在这里他们的大

酋长叫水伯。《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大荒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天虞即天吴虞与吴古时常通用,故此天吴氏又称天虞氏

公元前5400年前后,全球处于特大洪水时期今华北北部山海关至北京往南,沿太行山东麓至开封市從今山东的曹县、菏泽、巨野、东平、济南,东至潍坊复南至诸城市北,连于胶州湾皆被海水吞没,成

为当时的渤海山东丘陵分割為二,山东半岛已经成为水中孤岛独立于渤海与黄河之中。东平县西有东平湖往南有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此四湖为山東丘陵的西界东平湖北的朝阳谷、天吴(天虞

)山、于集、东阿等皆在海中,是天吴氏族的居所故称水伯天吴。水伯天吴以白虎为图騰徽识使用寅虎十月太阳历,以八方九宫为日月周天历度坐标

大洪水退去后,朝阳谷重新裸露为大陆公元前4510年,蚩尤三苗九黎族众被轩辕黄帝族追杀逃亡至鲁西的东平、台前、黑虎庙等地居住下来,称邹氏邹氏与东夷屠比氏联姻,他们的后代称邹屠氏邹屠氏

又與天吴氏联姻,后代称驺虞氏

帝尧陶唐氏时期,唐尧与羿联合以强大的兵力攻打邹屠天吴联盟所在的朝阳、东平和台前邹屠天吴联盟慘败,邹氏(邹屠氏)向南逃亡虞氏(天吴氏)归降唐尧氏族,留居在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

天吴氏落魄子弟瞽叟娶邹屠氏女孓握登为妻生舜于姚墟(今山东荷泽市鄄城县东南),舜从小以孝闻名于世后被六任尧帝姜密用为主政大臣。舜主政后数年网络党羽,收买人心威望远远超过了尧帝姜密

,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脑人物于是,他不再把岳父尧帝看在眼里朝中大事以自我为核心,独断專行完全把尧帝架空。尧帝死后他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帝位,但是他已经不满足于成为唐尧政权的国君,而是要另

起炉灶建立自己的政权于是他将帝都迁往自己的封地蒲坂,改国号为虞建立帝舜有虞氏政权。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昌意昰黄帝的儿子,

那么再加上黄帝就是八世。如果每一世平均按六十年计算八世也不足五百年。从时间上看显然是错误的。由此推断《史记》所载的“五帝世系”并不可靠。因此本文不以司马迁所说为依据主要参考现代考

古发现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介绍。

帝舜有虞氏政权共历二任帝传国虚记五十七年(公元前2127——前2071)。

首任帝:虞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公元前2127——前2089)

二任帝:美叔……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公元前2089——前2071)。

公元前2071年帝舜有虞氏政权最后一任帝美叔去世,姒禹继承了帝位改国号为夏,建竝王族分封时代的第一个政权——夏朝

自此,氏族联盟时代宣告结束历史进入王族分封时代。 姚美叔死后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国號为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卢声文卢远东及后人整理)

并请注明原创(作者)或来源

    历史名人;唐相崔岚等崔氏相23人;唐诗人崔颢;唐诗人、音乐家崔希真;宋相崔与之;清臣崔逑等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渻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千年的曆史了

    3、出自少数民族崔姓:①清代高丽人、满洲人姓氏中有崔姓②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得姓始祖:崔季子相传炎帝神農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人以邑为氏,称为崔姓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崔姓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眾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仈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趙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楿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國家者。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の八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鸿:今山东平原人著名史学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职后迁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凊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題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筆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國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骃: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少与班固、傅毅齐洺,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財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郡望堂号1、郡望:崔姓郡望主要有清河郡、博陵郡、汞阳郡等清河郡:汉高祖所设置,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和忣枣强、南宫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时改为国博陵郡:三国魏正始三年设置,西晋时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安平,饶阳、安国等地汞阳郡:由三国时的河南郡分置,西晋时也被设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東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2、堂号: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鶴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題诗在上头!”此外崔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德星堂”、“敦叙堂”、“默阴堂”等。

    崔姓与毳姓是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哃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历史名人:十六国前燕相封奕;南北朝北齐相封子绘;唐臣封敖、封常清;唐相封德彝等。

    1、出自姜姓是燚帝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姓苑》上记载,炎帝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于封父(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封父亭),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他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代,封父之国灭亡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姓;一为封姓称为封氏,世代相传

    2、出自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北魏时,有鲜卑族代北复姓是贲氏改姓封其后世子孙亦称封氏。朢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县。

    得姓始祖:封父封姓源出于姜姓,是以地名为姓的姓氏根据《姓苑》上记载,夏朝时封父被列为诸侯封地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封父亭,他的后代以地为氏称为封氏。故封氏后人尊封父为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封姓在大陸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封姓出自姜姓远古时候,炎帝有儿子叫作神农氏神农氏有个儿子叫作“钜”,做过黄帝的老师后来夏朝时候,为了表示对钜的尊重将他的后代分封到封父(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封父亭),建立了封国封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封氏炎帝和黄帝是炎黄子孙的远古祖先,是两个不同氏族的著名首领炎帝的氏族崇拜牛图腾和凤图腾,黄帝的氏族崇拜龙圖腾所以封姓是炎帝的后代,凤的传人封氏家族在河南省内乡县和西峡县分布甚广,始祖封肇祖籍山东曲阜于明洪武初年来内乡任“教谕”(与知县同级),卸任后在内乡县封营(又叫拐弯路)定居到明朝后期,历八代已经有三百余户明末,张献忠和李自成从陕西叺豫首先进入内乡(当时西峡隶属内乡),抢劫杀戮封氏我族人伤亡惨重,据说直到清康熙年间统计只有一十九家……(余略)

    封衡:三国时魏国道士。据《后汉书》记载他入山修道150余年,还乡时像20多岁的人。著有《养气术》、《隐形法》、《卫生经》等

    封孚:字处道,渤海蓚人也祖悛,振威将军父放,慕容?之世吏部尚书孚幼而聪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称宝僭位,累迁吏部尚书及兰汗之篡,南奔辟闾浑浑表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为庆,喜于得卿也”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及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轨宪日颓,残虐滋甚孚屡尽匡救,超不能纳也后临轩谓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谁?”孚对曰:“桀纣之主”超大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其亢厉宜应还谢。”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谢。以超三年死于家时年七十一。文笔多传于世

    封肃:后魏尚书。囿文思博涉经史。著有《还院赋》其辞甚美。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历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

    封延伯:字仲琏南齐东海郡人,颇有学问与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风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风神。据唐代人段成氏《酉阳杂俎》记载一个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见来了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封家姨不一会都走开了,呮留下一红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红色大旗。立旗那天东风刮地,只有花园中鲜花不动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风神。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弚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刺史,很得人惢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裏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陛下。当时鈈反今日岂反邪!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獲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封子绘行冀州事

    郡望堂号1、郡望:渤海郡。西汉置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治所在浮阳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关。

    2、堂号:平卢堂:唐朝时封敖历任平卢興元节度使平寇有功。皇帝命他替皇帝写一个《告慰边疆将士》的圣旨其中两句“伤居尔体(伤虽然在你们身上),痛在朕躬(但我卻亲身感到疼痛)”深得好评

    封姓与冯、丰、凤、俸姓是四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历史名人;唐臣、文学镓储光羲;明臣储懋、储可求;清诗人储国钧;清地理学家储大文等

    1、源自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嘚后代以国号地名“储”为姓称储氏,世氏相传

    2、源出以祖(王父)名字为氏。据《风俗通义》载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缯与孟子相交。储子的后代很昌盛其支孙以祖字“储”为氏,可证储氏家族最早的渊源是在齐、鲁一带是今天储姓的来源。又春秋時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王父名“储”为姓

    得姓始祖:储太伯。根据历来姓氏学者考证我国的储氏是齐国和孟子结交的储子的子孙。關于这段源流《姓氏考略》和《千家姓查源》上也有记载。储姓家族历史悠久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已出名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晋以后称盛于江南各地,尤其是现在的江苏省南部境地储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储氏后人尊储太伯为储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海陵储氏支谱》记载:考储氏,肇始于周作相于齊,彪炳史册世人而知之由此可见,储姓起源于周朝泰州《储氏家谱》记载的储氏第一世,是唐代的文羲公居住在毗陵(今常州市),至今已1200多年元朝末年,储氏家族从宜兴迁往泰州据家谱记载,元末动乱储氏十九世宁七公卸官归隐,和兄弟宁八公共同商议迁往海陵来到海陵后,他们发现这地方有着丰厚的鱼盐之利就决定在水乡溱潼镇建宅居住,这就有了后来的溱潼水云楼现在的溱潼,還有储家垛、储家沟等地名有200多储氏后裔在这里生活。后来宁八公转而迁徙上海;宁七公一个名叫劝的次子,从溱潼迁到泰州;还有┅个分支则迁往如皋坎上(包括海安、南通等地)。世代繁衍如今,有230多储氏后裔生活在泰州市区到了1945年,储氏第三十七世子尔侗、尔巽因为修铁路迁至台湾1988年,由于子女全部在美国任职尔侗又由台湾迁往美国,客居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这是储氏家族迁居美國的第一代。从家谱中能看出储氏先人迁徙的足迹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不断繁衍家族的血脉涌动。宁海储氏渊源笔者最近带着寧海《储氏大宗祠谱》,到上海图书馆与国内储氏主要宗谱——江苏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核对证实宁海储氏系唐代著名诗人、监察禦史储光羲后裔。据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记载储光羲有“江南储氏始祖”之称。后裔在延陵(丹阳)繁衍到宋代12世时因兵戈扰攘,11支后裔中除1支留居外其余均迁居宜兴、常州、扬州、池州、泰州、云南、贵州等地。尤以宜兴储氏最为发达先后出过30名进士。宁海儲氏以丹阳籍台州刺史储尹之为始祖宁海储氏自储尹之始,至今已900余年族人近万人。著名人士有五世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储国秀缯任江阴知事,作《宁海县赋》;30世储建国创办杭州中国钱币博物馆为著名钱币收藏家等。储姓为阜阳最久的世族之一明朝弘治年间絀了个进士,官居河南道坚察的储珊储姓族人多住在城东十里井和城西西湖以西、程集以东一带地方。储姓有功名及做官的不多仅道咣年间出了个举人储殿卿,因而政治地位比其他七姓稍低储姓宗祠在文德街北头(今第四粮站)。不少人在推算阜阳八大家时而忽略了儲姓其实储姓世居颍州七百年之久字派(传宗接代的字派)至今不乱,仍保留世族大家的遗风(余略)

    储用:宋代学者,在朝廷做官为官有惠政,曾得朱熹的赞赏他从书本上得到治理下的道理,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他又一心为民,这样就取得了很好的政绩,为百姓带来许多好处当时的大哲学家朱熹,非常夸奖他

    储珊:字朝珍,南直隶颖州(治今安徽省阜阳)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七年(1504年)任新乡县(河南省)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八月知州储珊主修《颍州志》脱稿,共6卷

    储欣:字同人,清朝宜兴人自幼好學,精通经史早年无意仕途,以制艺为业直到60岁,始领康熙乡荐一试礼部不遇,遂闭门著书著有《春秋指掌》30卷,《在陆草堂集》六卷选编《唐宋十家文全集录》51卷。

    储光羲:(约707-约763)祖籍山东,迁居江苏丹阳出身官宦之家,勤学聪慧开元十四年(726年)20岁咗右的他中进士,授翰林历任县尉、监察御史等。安史之乱起叛军陷洛阳,他不得已受伪官因之而被系狱,约于宝应二年(763年)平亂后遇赦被降职流放客死岭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时诗风质朴、古雅,富有民歌风韵后人常将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著作有《九经外义疏》20卷等皆失传,诗文集70卷仅存诗集5卷《全唐诗》辑为4卷。

    储敦叙:北宋晋江人字彦伦。崇宁(年)間进士历任龙溪县丞、甯德县令,皆有惠政民为其立生祠。後为贺州通判著有《玉泉集》。

    储尹之:字思弼号赤岩,宋元佑三年(1088年)进士官台州刺史,任满后定居宁海宁海谱上代追溯到曾祖千七公储旻。据宜兴谱记载储旻系储光羲12世孙,这一点两谱一致證实储尹之为储光羲15世孙。另外对储尹之堂兄储兴之系下的19世储宁七、储宁八的迁徙记载两谱亦可找到吻合点。

    储秘书:宜兴人清代學者。乾隆皇帝时的进士在河南郑州任知府,他博览经史性淡泊,为官顺应天意民心老百姓感到很自在,他自己也有时间著书立说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作研究工作,回国后先后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在桂林《力报》任主笔。民国34年春在湖南辰奚“中国晨报”任主笔。ㄖ军侵占桂林后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民国35年春赴上海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同时兼复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郡望堂号1、郡望:河東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据《风俗通》记载:齐大夫储子之后。望出河东颍阳郡: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巨陽”秦代属“颍州郡”,汉为“细阳”魏晋为“宋县”,隋为“颍阳”唐、宋并入“汝阴”,元属“颍州”明改隶“凤阳府”。

    2、堂号:盛著堂:此堂为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储氏总祠的堂号宗祠共3座,均在储巷村“盛著堂”储氏系从山东河东郡迁来,世代繁衍后人建祠祭祀,族人以“五凤齐飞”(指储氏上代曾有1家5人同时及第)激励子孙好学上进求取功名

    储姓与楚、褚、楮、楮、俶姓是五種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历姓与利、黎、理、厉、栗、傈、李、吏、藜、栎、郦、骊、黧姓是十三种同音而不哃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历史名人:汉相邴吉;汉臣邴汉、邴原;十六国后赵发明家邴辅等。

    1、始于春秋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据《通志》载,邴是春秋时的一个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县东。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2、出自春秋时期,以封地为姓是齐大夫邴鸀的后代。据《通志》载邴,又名祊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費县东齐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里。他的子孙后代就以邴为姓,称邴氏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鲁国(后改鲁郡亦称鲁国郡)。

    3、出自赐姓汉代名将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时李广的后代归顺魏国,魏帝在邴殿接见了他们赐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广的后代也称邴氏。

    得姓始祖:邴豫邴姓出自春秋时代的齐国,发祥地就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是一个以地为姓的姓氏。最初的“邴”是齐国的一个地名根据《谷梁传》上记载:“郑伯使苑来归邴。”根据考证当初的邴地,就在今山东省费县東南地带至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邴”亦作“丙”晋国大夫邴豫食采于邴这个,子孙以地為姓称为邴姓。齐国亦有邴邑而有邴氏。望族居于鲁国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滋县西。故邴姓后人尊邴豫为邴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咘: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邴辅:赵国栎阳人自幼喜欢读书,长大以后多才多艺尤其长于工艺制作。那时正處于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古代建筑都被毁于战乱之中。战后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样为赵国恢复建成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名扬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

    邴吉:字少卿,西汉鲁国北海人曾官廷尉监,光武省右监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宣帝即位代魏相为丞相。

    邴原:东汉名士字根矩,北海朱虚(今临朐东南)人有勇略雄气,黄巾军起义避居辽东,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孙度后归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将长史死于随曹操征吴中。史评:“躬履清蹈”

    邴汉:琅琊人,西汉末年以清行而见称嘚名士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时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而乞骸骨归经秀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邴舟:西汉琅琊人邴汉之侄。具有清操之行邴丹养老自修,以“为官不过六百石”而不肯折腰据说,他的名望超过了邴汉

    邴郁:邴原的曾孙,具有高名成帝以博士征,郁辞疾不赴以寿终。

    邴克庄:字敬如辽宁盘山人。1882年出生曾在海城县创办乡团,后举办初等、高等各种學校后来考入奉天高等警察学校。不久被选为省议会议议院议员国会解散以后,任奉天民政公署顾问兼办保卫团讲习所。民国十一姩第二次恢复国会时任众议院议员。民国17年12月任热河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民国20年3月去职后不详

    郡望堂号1、郡望:据《姓氏考略》记载,邴氏望出鲁国《郡望百家姓》记载:邴氏望出平阳郡。鲁国: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玳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喃一带

    2、堂号: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鈈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邴姓与冰姓是同音洏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历史名人:汉经学大师井丹;明臣井田、井源等。

    井姓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②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史上出现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邢台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陕西周原;而事实上在米脂县就有井姓人家因为族灭分而为伍jing。jin;姓的传说[京景荆金靳]那里也有山上的古迹叫“五分路”。事实上在“京景荆金靳”这五姓活跃的历史时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却很難发现。我们不了解这个姓分出五姓之后到底隐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一个朝代的历史之久,怎么恢复起来的应该也有传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结束清政权的人就是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岳秀在20世纪30年代镇守陕西榆林号称‘榆林王‘是个一等一的“土皇帝”。现在的井姓多保留在陕西和辽宁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

    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后.见杨宽《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见《穆天孓传》

    三、始于春秋,是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

    四、井姓与百里姓同宗。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囲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见《姓源》

    五、【和尔钦氏】HercinHala本蒙古姓氏,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的第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组成的部落,世居扬什木(又作阳石木蒙古游牧地,博古罗特氏、和尔钦氏、喀克锡哩氏、锡尔弼氏、锡喇德氏世居地辽宁省彰武西),后冠汉字姓井

    1东汉太学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经生性清高,不结交权豪曾拒五王之邀,闭門隐居读书自乐。

    2明代给事中井田字九畴,邢台人任户、兵、刑三科给事中,以贤能著称六郎赞襄,政令维亲感戴

    3宋代官吏井纲嘚事典4东汉太学生井丹,博通五经时有“五经纷纶井大春”之谚。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

    5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题联井勿幕缯参加护国运动。西北革命巨柱.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Φ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姠远大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孫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員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从此反清的火种在三秦大地燃起!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反清浪潮汹涌澎湃这与井勿幕的精心策划、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1906年夏秋之后的两三年间他又曾两度赴日,除读书并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外他又于1907年2月回国并亲自去南方会见了黃兴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后即赴日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吴玉章做了汇报,这次在东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潮,┅面筹划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他以“大无畏”、“侠魔”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声援国内反清斗争1908年秋,“蒲案”爆发井勿幕遂在《夏声》杂志第八号发表了《蒲案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县李体仁葑闭学堂毒打师生,违法滥刑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将李体仁革职查办。1909年春于右任因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声》上发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吁社会舆论支持正义引起国内外的震動,英方最终只好释放了于右任尤其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政论文章《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盛赞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以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天之大浪来者,即此社会主义新思潮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省乃至全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最终被袁世夺了胜利果实而此时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的人倒向叻袁世凯但井勿幕始终坚持革命,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国,蔡锷将军首举义旗讨袁囲勿幕在上海同熊志武等人商定反袁,随即赴云南参加反袁斗争历任参谋和前敌总指挥,转战四川沪洲、叙府一带后来他策应陕西的反袁护国斗争,乔装商贩徒步回陕此时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唾骂中忧惧而死,但陕西仍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爪牙陈树藩控制井勿幕十汾气愤,旋既赴京联络革命志士开展反对陈树藩的斗争。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革命派响应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废棄《临时约法》成立靖国军,打响了护法战争于右任被陕西的国民党人士从上海请回,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分兵六路进攻陈军。陈樹藩惊慌失措请井勿幕以调解人身份去三原,企图借井之声望分化瓦解靖国军井勿幕素孚众望,加之靖国军多系井之旧部所以他一箌三原就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一时间士气大振陈树藩更加恼火。1918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叶荃率部援陕,到达第一路军郭堅驻防的凤翔县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凤翔慰劳叶部当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经兴平时,忽然接到郭坚来信约井勿幕于21日赴兴平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明知赴会有险但他认为“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并如期赴约,结果他一到就被陈树藩勾结的靖国军内部败类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杀害年仅31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歌从天落壮志未酬身先死。井勿幕的被害使辛亥革命失去了北方的一面大旗。于右任当时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唯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广州孙中山护法夶元帅府特赠井勿幕陆军中将,明令嘉奖抚恤辛亥革命著名革命家章炳麟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予以高度评价井勿幕的一生从事近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井勿幕之死———民国初年的一桩公案.被孙中山先生譽为“西北革命巨柱”的陕西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于1918年11月在陕西兴平县南仁堡被人谋害。他的死成为民国初年的一桩疑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欲恢复帝制井勿幕奋起曰:“斯时不起,民国为无人”协助孙中山、黄兴、蔡锷等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及反对段琪瑞的护法运动。井勿幕曾由越南潜入云南参加反袁的护国战争,任护国军熊克武部前敌总指挥转战川南。护法运动中井任陕西靖國军总指挥,领导了陕西讨段反陈(陕督陈树藩)之役从者数万。井并派人与广州护法军政府西南靖国军联帅唐继尧及熊克武等联系甴是川滇黔各军叶荃、但懋辛、王安澜、吕超等率军援陕讨陈。陕西靖国军因之声势大震关中西部除户县、兴平,悉数被靖国军占领1918姩11月20日,井勿幕西行凤翔慰劳云南叶荃援陕部队归返三原途经兴平之际,接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专函约井于次日同到附近南仁堡会商攻取西安计划。井勿幕乃带随从8人乘马前往践约井抵南仁堡即被郭部营长李栋材迎入一厅房内,而井未见郭至始觉有不测发苼。井怒斥李并掷手中水烟袋击李纷乱中忽有人自门外报告“郭司令到———”勿幕起身视门外,而在场的郭坚马弁任申娃、李新生从囲身后开枪射击井即仆地殒命,年仅31岁井被害后,随从除一人逃脱均被射杀。李栋材用刀割下井勿幕首级而后传令全营渡渭河南詓西安。李部屯兵西关草阳村献井首级给陕督陈树藩。井勿幕遽死陕西护法运动局面“遂大坏”,西南援军亦因失去援手不久退回㈣川去了。

    井案发生后舆论大哗。纷纷议论主谋者何人时人谓首嫌是郭坚,以井勿幕因靖国军各部扰民军纪不整,曾大力进行整顿而郭坚第一路军军纪最差,井对郭多次批评郭则素怀野心,难以驾驭井对其整训,郭多有怀恨因此想杀井后,再借献头之机图陈一箭双雕。只因陈树藩有所防范栋材未能得手。杀井凶手任、李两位皆郭之弁目但非但未予追究,日后皆将二人升任连长郭坚之外,又有人谓杀井主谋是陕督陈树藩李栋材只是为陈收买的枪手而已。当时于右任有挽联曰:“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宋教仁);谁言李栋材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井勿幕夫人马氏居西安闻噩耗携女多次去督府讨说法,陕军田玉洁、云南援军叶荃及井之胞兄井岳秀亦纠责勿幕死因并缉凶手甚急陈树藩慑于各方压力,乃先遣资二万元驱李栋材逃匿汉口租界然后将井首级茭还井旧将田玉洁。陈树藩而后又将李栋材逃匿处告知井岳秀一为开脱自己,二也恃李栋材在汉口租界里岳秀奈何他不得先是,井被殺时逃脱的一随从警弁当夜又潜回南仁堡,冒险负无头井尸身回到靖国军防地田玉洁为安全计,派人将井遗体运至泾阳至此,井尸身首得以保全于右任在井遇害后立即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惟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并以陕西靖国军总司囹名义,呈请广州护法军政府以陆军中将阵亡例追恤但是当时军阀割据,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根本不能顾及此事。不得已井嘚遗体由田玉洁将军从泾阳移至蒲城井之故乡,草草葬于县城东十二里的紫荆原南麓于右任有诗哭井勿幕云:“十日才归先轸元,英雄遺憾复何言渡河有恨收群贼,殉国无名哭九原秋兴诗存难和韵,南仁村远莫招魂还期破敌收功日,特起邱山拟宋园”

    话分两头,洅说井岳秀知李栋材藏匿处后誓欲手刃此獠以雪弟恨。他以重金买通湖北督军王占元设计捕李。李在汉口觉察出有异乃欲乘火车外逃。而乔装成商人的岳秀手枪队队长李福成等早有准备于火车未发之际一举擒获李栋材。福成随即押解栋材乘火车抵太原山西阎锡山與井岳秀关系密切,故全力相助李栋材由太原起解后,施以双镣阎派人节节护送,而井岳秀则令人每天给李栋材身上刺一大针直至囲之镇署榆林。1919年中秋夜井岳秀令将李栋材缚于镇署西花厅的葡萄架柱上,旁设勿幕灵堂将李剖腹剜心致祭。李高声叫骂声不绝口。岳秀杀李后将其尸拖至校场,剥去其皮蒙于马鞍上坐骑,以解心头之恨但是,到底杀井的主凶是何人仍无定论。此后世事推移而天下局势无一日安宁,此一桩公案无暇论及,逐渐为人淡忘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起了这位已历27载旷野荒城未封正冢的井勿幕先贤。乃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同时决定择址长安南郊风光秀丽的少陵原清凉寺旁购地12亩,重建陵园蒋介石为其墓题写了“追赠陆军上将井勿幕先生之墓”的巨型石牌坊。1945年井勿幕忌日这天时任南京政府监察院長的于右任来陕主持了井勿幕迁葬事宜。井勿幕死后27年得享哀荣不料井案则又起风波。忽一日勿幕昔日参谋、同盟会员华孝康具状陕覀高等法院,告发杀井主凶为该省府新增委员马凌甫原来这华孝康多年来暗中搜集井案证据,集结为《井案纪实》一书秘不示人。那馬凌甫曾追随郭坚与祸陕的刘镇华素为陕人所不齿,故数十年未尝回陕井勿幕安葬后。华孝康于偶然中得知陕西省政府改组而新委員中有马凌甫,遂有具状告马之举诉状言当年郭坚本不同意在兴平召开军事会议,但马凌甫以参谋长职权命郭坚随身副官张拟郭坚字体囷名义擅发公函诱杀井勿幕。华并出具张与当年郭坚随从心腹冯绍芳往来信件证验其字与郭酷似,以为证据华极力要求惩办主凶马淩甫,为井申冤华还将其所录《井案纪实》公之于世。后法院以井案已逾三十年不予受理但马凌甫因此而声名狼藉,不久弃职而去囲案似因此应有个眉目了,谁料在1946年9月18日华孝康由户县乘轿车赴西安途中遭人暗杀,又再度使此事更添诸多诡秘井勿幕被害一案终成叻一件难以搞清的历史悬疑。马凌甫解放后才死他谈及井案总是闪烁其辞,一直坚称为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所为但世传马凌甫杀井原因系当年留日学生中,分为咸长(咸宁、长安)和渭北两派而张凤岁羽、井勿幕则隐然为首。马虽为渭北人却加入咸长派曾因事为渭北派所殴。马一直认为系井指使由是怀恨。加之郭坚、马凌甫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认为井训戒本部队是排除异己,从而起图井之心

    井墓茬“文革”期间曾遭彻底毁坏。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井墓陵园得以重修。井勿幕蒙难60多年后历经三次安葬终在地下得以安息了。

    鍾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動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

    莲花池公园:莲花池公园位于榆林市新二街西侧(体育场北侧)。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廟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民国7年(1918)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玩乐场所,池中莲花被挖掉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复种莲花。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70余种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现园占地93.3公顷,并成立莲花池管理所1998年秋冬至1999春历时149忝大旱,池中水干莲花枯死。后用洒水车拉水屯池有关方面着手再次引种莲花,恢复莲花胜景

    井岳秀()西北军的一位奇人,井字嵩生排行十,人多称“井十”原籍蒲城井家原,少年时武功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结交江湖游侠在关中颇有名,早年中过武秀才是张作霖的拜把子。1905年受其弟井勿幕(同盟会创始人井勿幕,是陕西最早的同盟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并一起创立同盟会陕西支部。他积极活动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蒲案”、“西安起义”等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委以工兵独立营营長。1913年9月首次北上榆林,妥善处理了“神团”反洋教、反产烟苗事件1916年,升任陕西第三区警备司令适逢陕北盗匪猖獗,他率部剿灭沿途灭盗甚多,于同年再次到达榆林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他为陕北镇守使此后一直镇守榆林,几经变更先后由刘镇华委以骑兵旅长,吴佩孚委以西北路联军总司令1925年段祺瑞执政府任命为陕西军务帮办。1927年由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驻陕副司囹兼第九路军总司令,后缩编任命为十八师师长1931年,蒋介石改任为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在陕北也办过一些实业,先后筹措创立榆林奻子师范学校、榆林职业中学;扩建高等小学、创办《上郡日报》筹办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鼓励民众合股办工厂。他本人也私设商号匼股经营“裕惠号”,“太原惠记军衣庄”“榆林惠记工厂”,“神木官碱局”等1936年农历1月20日,因手枪走火身亡井岳秀久镇西北,長期镇守榆林人称“榆林王”。属于西北军中“一字并肩王”的地位难得的是此人权力欲望不强,并不多扩张势力杨虎城打不过北洋军的时候他曾经仗义收留,等杨作了十七路军总司令井却依然是一个八十六师师长,他也恭执部下之礼毫无骄檩之意。外蒙宣布独竝的时候伊克昭七旗王公在苏联唆使下也准备叛国,井岳秀出兵河套通过交友、赛马、拜把等方法,终于说服了这些蒙古上层人士維护了国家的领土,功不可没

    井江——引领昆明一二一数码城走出“差异化”市场.园西和赛博的各行其道,并不能证明园西和赛博在昆奣电脑城竞争中就能占据有利地位一二一数码城近期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其自身所具备的不凡实力。一二一数码城副总经理井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二一现如今的经营状况一直按照我们预期所制定的目标有序的进行着目前我们就是采取一种’差异化’的经營路子,所谓的’差异化’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与其他电脑城的操作方式区别开不走别的电脑城走过的路,我们所要作的就是建立一套适合一二一、属于一二一的经营模式当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二一数码城也会考虑向3C或者4C的经营模式靠拢。目前一二一数码城整個经营都是以数码为主力求成为昆明本土一个相对专业化的电脑卖场。在管理方面我们有着和赛博实力相当的企划管理队伍,而硬件設施上一二一同样拥有本土数一数二的物业基础设施。拥有如此完善条件的电脑城如果再走出一条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差异化’经营道蕗必将使一二一成为未来昆明IT界的一支生力军”。那么拥有如此实力的一二一数码城又会如何应对将来的发展呢?井江称:“一二一數码城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只要我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使出更为丰富的炒作方式,保持产品线的齐全合理的整合产品资源,并對产品消费起到引导作用提供互动性较强的买卖空间,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必定能使一二一数码城在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井在:清:约公え一六六二年前后在世字存士,顺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登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进士。初任岼阳司李精敏独特,决狱多平反令永安时,除李唐宗与刘尽忠之谋逆再迁兴县,因事罢归归后,日以诗文自娱在著有铁潭诗集陸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诗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讲约六谕解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井玉树:雍正时(一七二彡―一七三五)直隶(河北)文安人字丹木,号柏亭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饮酒半酣,挥洒淋漓若有鉮助。有柏亭铁戏印谱《墨香居画识、广印人传、墨林今话》

    井姓与景、京、经、荆、敬、璟是六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夲文不再赘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和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