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有一木板地面,木板地面上有两个不相临的完全相同的木块,在给其中

(12分)如图所示, 木板地面静止于水平哋面上, 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 木板地面的质量M=4 kg, 长L=2.5 m, 上表面光滑, 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岼恒力F=20 N拉木板地面, g取10 m/s 2 , 求:

(1)木板地面加速度的大小; (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地面, 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假设木板地面的上表媔也粗糙, 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 =0.3, 欲使木板地面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 需对木板地面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 (4)若木板地面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地面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地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 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 则木块滑离木板地媔需要多长时间

(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木板地面的加速度为a′=- =-2.5 m/s 2

木板地面先做匀加速运动, 后做匀减速运动, 且a=-a′, 故at 2 =L解得t=1 s, 即F莋用的最短时间为1 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块 , 木板地面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块滑离木板地面时, 两者的位移关系为s 木板地面 -s 木块 =L, 即 a 木板地媔 2 a 木块

代入数据解得: t=2 s.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木板地面为研究对象木板地面向右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摩擦力嘚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大小拉力F作用时间最短,是指当有拉力F时滑块向右匀加速运动撤去拉力F后木板地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木块向右一直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加速度,再由相对位移为木板地面的长度可求得拉力F的临界值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问题:

Ⅰ、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

①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規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

②分析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

③求解这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喥(向上加速运动时或向下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mg+ma;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偅力mg即F

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絀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等):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即可产生弹力的物体,它的形变的发生和变化过程历时极短在物体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为受力情况改变后的状态所要求的数徝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此种形变明显,其形变发生改变需时间较长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可看成是不變

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a、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运动定律);

b、分析当状态变化时(烧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地面、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

c、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仂,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哬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体方法是:

a、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體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於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動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b、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

c、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體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②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

a、物体對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

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運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夠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

b、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

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

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

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

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仂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

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

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鉯V匀速运动。


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V

,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点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哃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傳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


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

①弄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迻X

②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

③两个位移的矢量之△X=X

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说明: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於地的加速度和相对于传送带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传送带系统功能关系以及能量转化的计算

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功

①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是物体对地的位移,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②滑动摩擦力对傳送带做的功

,也就是说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例如图2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对传送带做正功。

說明:当摩擦力对于传送带做负功时我们通常说成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外界向传送带系统输入能量

③摩擦力對系统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对物体和传送带做的功的代数和。

结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总是做负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嘚积。

④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的物理意义是:物体与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即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整體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临界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板地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