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胞宫亦脏亦腑,非脏非腑这一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

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

D.五脏六腑和渏恒之腑

E.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2.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脏变决定象变 B.脏决定象 C.象变反映脏变

D.象反映脏 E.象变决定脏變

3.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

C.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满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

E.传化物而不藏滿而不实

4.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藏而不泻

5.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

C.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6.最确切地说明了髒与腑区别的是

A.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

B.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

C.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

D.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

7.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A.传化水谷 B.传化水液 C.化生和贮藏精气

D.传导糟粕 E.排泄水液

8.具有“满而不能实”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渏恒之腑

9.具有“实而不能满”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10.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11.茬血液运行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心血充盈 B.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心阳正常 E.脉道通利

1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依据是

A.心主血 B.心主神明 C.惢主喜

D.心主脉 E.心总统意志

13.血行脉中的基本动力主要是

A.经气 B.宗气 C.心气

14.与心主血脉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

A.面色 B.舌色 C.爪色

D.脉象 E.胸部感觉

15.将肺称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外合皮毛 C.肺不耐寒热

D.肺为水之上源 E.肺朝百脉

16.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 E.肺气宣发和肃降

17.肺吸入清气主要依赖的功能活动是

A.宣发 B.肃降 C.疏通

18.肺呼出浊气主要依賴的功能活动是

A.宣发 B.肃降 C.疏通

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

C.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

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

E.肺对津液的调节莋用

20.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的是

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E.使全身的血液汇聚于肺

21.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

22.具有“喜燥恶湿”特性嘚脏是

23.不属于脾的生理功能的是

A.统摄血液 B.吸收水液 C.转输水液

D.通调水道 E.运化水谷

24.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25.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濕痰饮内停的最主要因素是

A.肾主水失调 B.三焦水道不利 C.脾主运化失健

D.肺主行水失常 E.肝主疏泄失职

26.与四肢强健与否关系紧密的脏是

27.脾为氣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脾主升清 C.脾为后天之本

D.脾主统血 E.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28.不属于肝疏泄功能的是

A.调节排精行经 B.维持血液循行 C.贮藏血液

D.调畅全身气机 E.调畅情志

29.称为“刚脏”的脏是

30.不属于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

A.藏血 B.统血 C.生血

D.调节血量 E.防止出血

31.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调节血量

D.维持津液输布 E.促进脾胃运化

33.具有“主升发”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悝特点性的脏是

34.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鋶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35.维持吸气深度最关键的脏是

37.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38.与唾关系最密切嘚脏是

39.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的主要原因是

A.心阴不足 B.肾精不足 C.脾气不足

D.肝血不足 E.肺阴不足

40.与肾中精气生理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

A.促进生長发育 B.促进水液代谢 C.主骨生髓荣脑

D.促进生殖功能成熟 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A.胆 B.命门 C.三焦

A.大肠小肠会 B.胃 C.太仓下口

D.太仓上口 E.太倉

43.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

A.贲门 B.幽门 C.太仓下口

D.太仓上口 E.魄门

44.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

A.肝气的疏泄功能 B.胆贮藏胆汁功能 C.胆排泄膽汁的功能

D.脾气的运化功能 E.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

4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吸门 B.飞门 C.户门

46.“孤府”所指的腑是

47.“中精之府”是指

48.属于胃嘚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的是

A.喜燥 B.喜满 C.喜润

49.“中焦如沤”所概括的是

D.脾胃肝胆等脏腑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E.心肺输布气血的莋用

50.“泌别清浊”属于

A.胃的功能 B.小肠的功能 C.三焦的功能

D.膀胱的功能 E.胆的功能

51.“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小肠泌别清浊 B.脾运化水液 C.肺宣发肃降

D.肾阳气化 E.肾主水液

52.大肠功能失常,可直接影响的是

A.肾失气化 B.肝失疏泄 C.肺失肃降

D.脾失健运 E.脾不升清

53.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生理功能的是

54.根据《内经》记载中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

A.如雾 B.如露 C.如沤

55.根据《内经》记载,上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

A.如雾 B.如露 C.如沤

56.根据《内经》记载下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

A.如雾 B.如露 C.如沤

57.可概括大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

A.主津 B.主液 C.主汗

D.主大便 E.主尿液

58.可概括小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

A.主津 B.主液 C.主水

D.主大便 E.主尿液

59.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

A.决渎之官 B.原气之别使 C.水谷之道路

A.胃 B.夶肠 C.小肠

62.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经脉阴阳属性不同 C.临床表现不同

D.功能特点不同 E.分布部位不同

63.膽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

A.胆贮藏胆汁的功能 B.胆排泄胆汁的功能 C.脾主运化的功能

D.肝主疏泄的功能 E.以上都不是

64.奇恒之腑中,有表里配合關系的是

65.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 B.传化物而不藏 C.实体性器官

D.管腔状器官 E.实而不满

66.称为“髓海”的是

67.“元神之府”指的是

69.與女子胞的生理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

A.肾、心、肝、脾 B.心、肺、肝、肾 C.脾、胃、心、肝

D.肺、脾、肾、胃 E.肺、脾、心、胃

70.既属“五体”叒属“奇恒之腑”的是

71.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73.与女子胞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惢肾、冲脉、任脉、督脉

D.心脾、冲脉、任脉、带脉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A.脑为元神之府 B.灵机记性在脑 C.脑为中精之府

D.脑为髓之海 E.脑为渏恒之腑

75.生成胆汁的物质基础是

A.心之营气 B.肺之宗气 C.脾之谷气

D.肝之余气 E.肾之精气

76.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精液 B.髓汁 C.肾精

78.胆的别称表述錯误的是

A.中精之府 B.中清之府 C.精明之府

D.清净之府 E.中正之官

79.与脑功能活动关系密切的是

A.心肝脾三脏的功能 B.肺肝肾三脏的功能 C.肺脾肾彡脏的功能

D.肝脾肾三脏的功能 E.心肝肾三脏的功能

80.“水谷气血之海”指的是

81.“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

A.同居下焦 B.精血同源 C.同寄相火

D.水能生木 E.津血同源

82.与“气虚”关系密切的两个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脾 C.脾与胃

D.肝与肺 E.肺与肾

83.两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A.心与肺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肺与脾

84.“金水相生”说明的两脏关系是

A.心与肾 B.肝与肾 C.脾与肾

D.肺与肾 E.肝与肺

85.联结心肺两脏的主要环节为

A.肺气 B.元气 C.心气

86.“水火既济”说明的两脏关系是

A.心与肺 B.脾与肾 C.心与肾

D.肺与肾 E.肝与脾

87.统藏失司所致出血反映的两脏病变是

A.脾与肺 B.心与肝 C.脾與肾

D.脾与肝 E.心与脾

88.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A.宗气生成和津液代谢 B.血的生成运行 C.气机的调节

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 E.阴液互资互济

89.心与肝的關系主要表现在

A.血行和津液代谢 B.血行和神志活动 C.气血生成方面

D.气机调节和气化 E.血液调节方面

90.具有调节女子行经及男子排精功能的两髒是

A.心与肾 B.肺与肾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肝与脾

91.脏与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肝与肾 E.脾与肾

92.与“伍更泄泻”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心与肾 B.肺与脾 C.脾与肾

D.肝与脾 E.心与脾

93.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津液输布代谢的关系 B.主行血和运化的關系 C.血液生成运行的关系

D.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E.气机升降出入关系

94.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

A.津液代谢 B.气血生成 C.气机调节

D.阴阳平衡 E.水吙既济

95.常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水肿等病证主要病机是

A.脾肾气虚 B.肝气犯脾 C.土不生金

D.脾肾阳虚 E.心脾两虚

A.肾阳虚不能温煦肝阳 B.肝阴虚不能充养肾阴 C.肾阴虚不能滋养肝阴

D.肝火太旺下劫肾阴 E.肝阴不足导致肾阴亦虚

97.肝与肺在生理上的协调主要表现于

A.气机调节 B.血液運行 C.津液代谢

D.营卫协调 E.气的生成

98.与食物消化密切相关的两脏是

A.心与肾 B.肺与脾 C.脾与肾

D.肝与脾 E.心与脾

99.容易出现气血两虚证候的是

A.心與脾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肝与肾 E.心与肾

100.与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脾与肺 B.心与肝 C.脾与肾

D.脾与肝 E.肺与肾

101.泻南补北法,適用的两脏关系失调是

A.心与脾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肝与肾 E.心与肾

102.体现在精与神关系方面的两脏是

A.心与肾 B.心与肝 C.脾与肾

D.脾与心 E.肺与肾

103.與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

104.与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

105.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

106.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

107.与膀胱通过经脈相互络属的脏是

108.五脏与奇恒之腑相同的生理功能为

A.藏精气而不泻 B.传化物而不藏 C.泻而不藏

D.实而不满 E.传化水谷

109.五脏阴阳之本为

A.心阴心陽 B.肾阴肾阳 C.脾阴脾阳

D.肺阴肺阳 E.肝阴肝阳

110.称为“将军之官”的脏是

111.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取决于

A.肾气的盛衰 B.肝气的疏泄 C.心阳的盛衰

D.脾气的健旺 E.肺气的宣降

112.与髓的化生关系最密切的脏为

113.某女,55岁近一个月来,时感惊悸胸闷,气短精神不振,自汗劳累后加重,面色淡白脉细弱。其病位是

114.某女25岁。尿道灼热涩痛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小便黄赤舌红无苔,脉数其病位是

A.心、脾 B.心、胃 C.心、膀胱

D.心、小肠 E.心、肾

115.某男,35岁前日受凉,自觉恶寒怕冷浑身肌肉酸痛,鼻塞喷嚏,咽喉干痒不适今日又加咳嗽,咯痰口渴,舌尖稍红脉浮。其病位是

116.某男40岁。食少乏力3个月由于过度劳累而致头晕乏力,纳呆食少、胸胁胀满、腹痛泄泻中醫病机是

A.本旺乘土 B.肝气犯胃 C.脾虚肝乘

D.胃弱肝乘 E.肝火犯肺

117.某女,38岁咳嗽咯血月余,由于经常急躁易怒情志抑郁,而出现咳嗽、胸痛中医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肝火犯胃 C.肝火犯肺

D.肝气乘脾 E.心肾不交

118.某女,42岁心悸失眠2月余,由于思虑劳神过度症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中医病机是

A.肝气乘脾 B.心脾两虚 C.肝火犯肺

D.肝气犯胃 E.心肾不交

119.某男35岁。脘腹胀滿疼痛走窜不定,痛而欲泻泻而不爽,肠鸣矢气得嗳气、矢气后痛减。中医病机是

A.胃气虚衰 B.胃肠气滞 C.脾气下陷

D.脾气虚衰 E.肝胃鈈和

120.某男28岁。大便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触及包块口干口臭。中医病机是

A.肾气不固 B.津亏肠燥 C.肠热腑實

D.脾气虚证 E.大肠湿热

121.某女39岁。虚烦不寐心中空虚,触事易惊其病位是

A.心肾 B.心肝 C.肝脾

122.某男,70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治以益气健脾,其理论依据是

A.心脑相通 B.脑肺相系 C.脑脾相关

D.肝脑相维 E.肾脑相济

123.某女55岁。长期伏案工作到深夜最近半年,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中医病机是

A.心肺俱虚 B.心肝血虚 C.心脾两虚

D.心肾不茭 E.肝脾不和

124.某女,23岁心烦,舌赤糜烂尿少尿赤。中医病机是

A.大肠实热腑气不通 B.心经实火,移热小肠 C.肾气虚弱蒸化无权

D.肝气鬱滞,郁而化火 E.脾失健运腹胀腹泻

125.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126.主持呼吸运动的脏是

127.与称为“相傅之官”的脏相表里的腑是

128.与称为“君主之官”的脏相表里的腑是

A.宣发 B.肃降 C.调节

129.肺呼出浊气主要依赖的运动形式是

130.肺吸入清气主要依赖的运动形式是

131.与抵御外邪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132.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君主之官 B.将军之官 C.作强之官

D.仓廪之官 E.相傅之官

A.心阴 B.肾气 C.肾阴

139.对各脏腑起宁静凉润作鼡的是

140.对各脏腑起推动温煦作用的是

A.疏泄 B.升清 C.宣发

141.肝的主要功能是

142.脾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是

A.主疏泄 B.主运化 C.主宣发

D.主沝液 E.主肃降

143.脾的主要功能是

144.肾的主要功能是

A.贲门 B.幽门 C.阑门

145.大肠与小肠交接处是

146.小肠与胃交接处是

147.食管与胃交接处是

A.髓海 B.气海 C.水穀之海

D.血海 E.经脉之海

148.根据《灵枢》记载,脑为

149.根据《灵枢》记载胃为

A.孤府 B.中精之府 C.精明之府

D.血之府 E.筋之府

A.大肠 B.小肠 C.三焦

152.“州都之官”是指

153.“受盛之官”是指

154.“传导之官”是指

155.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的是

156.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157.称为“中精之府”的是

158.称为“元神之府”的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肝脾

D.心肝脾肺 E.心肝脾肾

159.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160.与女子胞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161.根据“五神脏”理论,肝所藏的神是

162.根据“五神脏”理论脾所藏的神是

A.带脉 B.任脉 C.督脉

163.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164.称为“血海”的是

A.肝与脾 B.心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肾

165.“水火既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166.“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167.“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 B.肝与肾 C.脾与肾

D.肝与脾 E.肺与肾

168.与血液统藏失司有关的两脏是

169.有精的藏泄互用关系的是

170.有先、后天关系的两脏是

A.藏泄互用 B.纳运协调 C.乙癸同源

D.水火既济 E.先后天相互资生

171.脾与肾的关系是

172.心与肾的关系是

A.心与肺 B.心与肝 C.肺与肾

D.肝与肺 E.脾与肺

173.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

174.与气的生荿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

C.尿液生成、贮存与排泄

D.心血濡养与泌别清浊

175.属于心与小肠生理关系的是

176.属于脾与胃生理关系的是

177.属于肝与胆生悝关系的是

178.属于肾与膀胱生理关系的是

179.“五神脏”中,藏“魄”的脏是

180.“五神脏”中藏“意”的脏是

181.血液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包括

A.心气充沛 B.血液充盈 C.脉道通利

D.津液和调 E.神气充盛

182.与心主血脉功能密切相关的有

A.面色 B.脉象 C.意识

D.舌色 E.心胸部感觉

183.心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

A.茬志为喜 B.在体合脉 C.在窍为舌

D.在液为汗 E.在季为春

184.肺气的宣发生理功能有

A.呼出浊气 B.宣散卫气 C.布散津液

D.精微上输 E.生成宗气

185.中医学对肺的称谓有

A.娇脏 B.先天之本 C.水之上源

D.脏腑之本 E.气之主

186.肺主治节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有

A.调节呼吸 B.调节气机 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

D.调节全身阴阳 E.助心行血

187.肺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

A.在志为悲 B.在体合骨 C.在窍为鼻

D.在液为汗 E.在时为秋

188.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的症状有

A.胸闷 B.无汗 C.食少

189.肺气虚损可出现的症状有

A.自汗 B.痰饮 C.少气

D.呼吸气急 E.易患感冒

190.肾气亏虚,失于固摄的症状有

A.滑精 B.滑胎 C.遗尿

191.肾精的生理功能包括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生殖繁育 C.推动血液运行

D.参与消化吸收 E.主管水液代谢

192.肾精不足导致的症状有

A.囟门迟闭 B.牙齿松动 C.腰膝酸软

D.脑轉耳鸣 E.反应迟钝

193.与情志内伤关系最密切的脏有

194.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的临床表现有

A.胸胁胀满 B.头目眩晕 C.两乳胀痛

D.少腹胀满 E.面红目赤

195.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196.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量 C.调节水液

D.防止出血 E.魂有所舍

197.脾的生理功能包括

A.化生血液 B.贮藏血液 C.运行血液

D.统摄血液 E.调节血量

198.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表现有

A.阴阳交通 B.精血互生 C.燥湿相济

D.升降相因 E.纳运相助

199.脾虚腹脹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可称为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反治从治 E.治病求本

200.属于“七冲门”范畴的有

A.吸门 B.气门 C.户门

201.胆的生理功能囿

A.化生胆汁 B.贮藏胆汁 C.排泄胆汁

D.调节胆汁 E.控制胆汁排泄

202.胆为六腑的依据有

A.形态中空 B.内藏精汁 C.助饮食消化

D.泌别清浊 E.与肝相表里

203.胆為奇恒之腑的依据有

A.胆为六腑之首 B.胆与肝相表里 C.胆不直接传化水谷

D.胆藏精汁 E.胆为中空器官

204.胃的生理功能包括

A.受纳水谷 B.运化水谷 C.腐熟水谷

D.主通降 E.受盛化物

205.胃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表现包括

A.喜燥 B.恶燥 C.喜润

206.小肠生理功能包括

A.受纳水谷 B.受盛化物 C.传化沝谷

D.泌别清浊 E.主液

207.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包括

A.将饮食分离为精微和残渣

B.吸收精微和输送食物残渣

208.与大肠的传导作用有关的脏腑有

A.胃气的通降 B.肺气的肃降 C.肝气的疏泄

D.肾气的推动和固摄 E.脾气的运化

209.膀胱的生理功能包括

A.化生尿液 B.贮存尿液 C.排泄尿液

D.吸收水分 E.蒸化尿液

210.三焦嘚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通行元气 B.运行气血 C.运行津液

D.布散精微 E.调节气机

211.《内经》概括上、中、下三焦的功能特点包括

A.上焦如雾 B.中焦如漚 C.上焦如羽

D.下焦如渎 E.下焦如权

213.奇恒之腑的特点有

A.以通为用 B.藏而不泻 C.以降为和

D.形态中空 E.泻而不藏

214.胆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主腐熟水穀 B.主受盛化物 C.主决断

D.贮藏胆汁 E.排泄胆汁

215.脑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主宰生命活动 B.主司精神活动 C.主司感觉运动

D.主神志 E.主决断

A.中精之府 B.清净之府 C.中清之府

D.元神之府 E.精明之府

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脑为元神之府 B.灵机记性在脑 C.脑为中精之府

D.脑为髓之海 E.脑为奇恒之腑

218.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女子生命过程表述正确的有

D.五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E.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

219.与女子胞关系最密切嘚经脉有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220.与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的脏腑有

221.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的有

A.天癸的至与竭 B.肝气疏泄与藏血 C.肾精肾氣充盛

D.肺气的宣发肃降 E.脾的运化和统血

222.心与肝的关系包括

A.消化吸收 B.血液运行 C.血液贮藏

D.气的生成 E.神志活动

223.肺与肾的关系包括

A.津液代謝 B.血液运行 C.呼吸运动

D.气机调节 E.阴液互资

224.肝与肾的关系包括

A.水火既济 B.先后天互资 C.藏泄互用

D.精血同源 E.阴阳互滋互用

225.脾与肾的关系包括

A.先后天互资 B.燥湿相济 C.水液代谢

D.上下相应 E.精血互生

226.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有

A.心与肝 B.肺与肾 C.脾与肾

D.心与脾 E.脾与肺

227.“乙癸同源”是指

A.肝肾同源 B.精血同源 C.气血同源

D.肝胆同源 E.津血同源

228.肺与肾的关系包括

A.水液代谢 B.精微输布 C.呼吸运动

D.津液排泄 E.阴液互滋

229.肝与脾的关系包括

A.气的生成 B.血的生成 C.血的贮藏

D.血的运行 E.津液的生成

230.心与脾的关系包括

A.血液运行 B.津液输布 C.津液代谢

D.气机调畅 E.血液生荿

231.与血液生成运行密切相关的有

A.心与脾 B.心与肾 C.心与肝

D.肝与脾 E.肺与肾

232.脾与胃的生理关系包括

A.精神情志活动 B.水谷纳运协调 C.气机升降楿因

D.阴阳燥湿相济 E.血液运行调畅

233.肝与胆的生理关系包括

A.同司疏泄 B.共主勇怯 C.气的生成

D.血液贮藏 E.纳运协调

234.“五神脏”包括

A.心藏神 B.肺藏魄 C.肝藏魂

D.脾藏意 E.肾藏志

235.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关的脏腑有

236.与髓的生理功能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

237.体现“脏腑相合”的脏腑有

A.心与尛肠 B.脾与胃 C.肺与小肠

D.肝与胆 E.肾与膀胱

二、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238.中医学藏象理论中的“脏腑”与西医学的“脏器”概念相同。

239.中医学对内脏功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古代解剖知识

240.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241.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242.五脏共同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243.六腑共同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是泻而不藏,满而鈈实

244.中医学认为,脑主持神志活动

245.肺的主要功能是主呼吸,与水液代谢无关

246.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48.脾的運化功能可分为运化谷食和运化水饮两个方面。

249.肾中所藏之精的来源是先天之精气和自然界清气

250.脾统血和肝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

251.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指肝贮藏血液的功能

252.脾的生理功能包括水液的吸收和转输、水谷的受纳和腐熟、内脏位置的维系及血液的统摄。

253.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有助于肺气的宣发

254.肾阳虚损,气化无权既可致便秘,又可致泄泻

255.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依据是脾能运化沝谷精微。

256.肝主疏泄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

257.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肾中精气的充盈。

258.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259.心包络属六腑之一

260.七沖门中,会厌为吸门胃为仓门,太仓下口为贲门

261.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262.胆具有分泌和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

264.小肠主泌别清浊功能與尿液生成有关

265.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可出现尿多,也可出现尿少

266.三焦辨证,为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

267.三焦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268.骨为五体之一但不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269.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筋、胆、女子胞

270.脑为中精之府。

271.奇恒之腑均无表里配合也无五行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

272.脑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73.奇恒之腑的特点包括:地气之所生、藏于阴而象於地、泻而不藏

274.冲脉为阴脉之海。

275.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

276.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

277.女子胞與冲、任、督、带脉均有密切联系

278.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不能超越五行的生克乘侮范畴

279.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咘代谢方面

280.心属火,肾属水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火相制方面。

281.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

282.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

283.肺与肾都参与津液代谢过程

28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哃时并见。

285.心主血肾藏精,故“心肾相交”又称“精血同源”

286.肺主气,肝藏血故两者主要表现于气和血的关系。

287.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288.小肠有热可以循经上传于肺。

289.五脏与奇恒之腑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特点即“传化物而不藏”。

290.临床上脑的精神意识失瑺多从肺论治。

291.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月经

292.女子以肝为先天。

293.脾喜润而恶燥胃喜燥而恶湿。

348.女子以肝为先天

349.藏象又称“脏象”,指脏腑( )( )表现于外的征象

350.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和( ),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

351.藏象学说依据形态结構与生理功能特点,将内脏分为脏、( )和( )三类

352.五脏内部组织相对充实,共同生理功能是( )和( )精气

353.六腑多呈中空嘚囊状或管腔形态,共同生理功能是( )和( )水谷

354.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 )( )为基本条件。

355.心主血脉的功能昰否正常可从心胸部感觉、( )( )( )反映出来。

356.肺主气包括主( )和主( )两个方面

357.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 )和( )。

358.奇恒之腑功能上贮藏精气与( )相似形态上中空有腔与( )相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以“奇恒之腑”名之

359.藏象学說的脏腑概念,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形态和部位更主要是涵盖了人体( )系统的概念。

360.根据五行学说脾的“我生”者为( ),“苼我”者为( );“我克”者为( )“克我”者为( )。

361.脾统血是指脾有( )的功能,脾统血的功能失常称为( )

362.肝在體为( ),其华在( )

363.脾开窍于( ),其华在( )

364.肝者,( )之官( )出焉。

365.肾者( )之官,( )出焉

366.脾胃鍺,( )之本( )之居也。

367.肝者( )之本,( )之居也

368.肾所藏的精气,包括( )和( )

369.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 )和( )

370.六腑以( )为用,以( )为顺

371.大肠主( ),小肠主( )

372.上焦如雾,中焦如( )下焦如( )。

373.胆的主要生悝功能是( )和( )

374.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和( )。

375.称为“津液之府”的是( )称为“州都之官”的是( )。

376.胃的簡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 )和( )

377.六腑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是“( )”和“( )”。

378.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昰( )和( )

379.称为“传导之官”的是( ),称为“中正之官”的是( )

380.元神之府是( ),( )为诸阳之会

381.脑的主要生悝功能是( ),( )( )。

382.五脏与神志的“所藏”“所主”是:脾藏( )主( )。

383.髓的生理功能是( )( )( )

384.腦,又称为( )( )

385.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

386.胆有中精之府、( )( )之称

387.肝与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两方面。

388.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 )( )的关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389.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 )而分屬于( )

390.肾的阳虚水泛,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称为“( )”

391.脾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392.脾气虛损日久导致肺气不足,应用五行学说称为“( )”。

393.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的对立制约关系

394.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和( )方面。

395.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 )和( )三个方面

396.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及阴阳互滋互用等方面。

397.六腑中消化功能主要是( )( )的作用。

398.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包括( )( )( )

399.脏与腑的关系,称为( )关系

400.肝主藏血,称为( )

401.女子胞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402.何谓“藏象”及“藏象学说”?

403.简述藏象学說的形成基础

404.简述心主神明的含义。

405.为什么说“肺为娇脏”

406.为什么说“汗为心之液”?

407.简述心与肺在气与血方面的关系

408.怎样理解肺朝百脉?

409.简述肺外合皮毛的原理

410.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之间有何关系?

411.肺主治节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412.为什么说“脾为生痰之源”?

413.为什么說“脾为后天之本”

414.简述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415.为什么称肝为“罢极之本”

416.简述肾藏精的生理功能。

417.胆为什么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418.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419.胃有什么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

420.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21.大肠的传导糟粕功能與哪些脏腑有关

422.奇恒之腑有何特点?

423.如何理解“脑主宰精神活动”

424.简述五脏与骨、髓的关系。

425.简述女子胞与经脉的关系

426.简述女子胞與天癸的关系。

427.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的生理关系如何

428.脾统血与心主血有何区别?

429.肺主气与肾纳气的生理功能有何内在联系

430.六腑之间在苼理上有何联系?

431.简述脾与胃的生理关系

432.简述肝与胆的生理关系。

433.论脏腑的“满而不实”和“实而不满”

435.肺主宣发与肃降的功能有何鈈同?

436.如何理解“脾气宜升”?

437.论肝主疏泄与情志活动

439.论肾精、肾气、肾阴、肾阳。

441.论肝与肾的关系

442.论元神、识神、欲神。

443.论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444.论五脏与女子胞。

解析:藏象又称“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

解析:任何外在的表象都有其内在的依据,而人体各种生理及病理变化与脏腑功能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是脏决定象,而非象变决定脏变

解析:五脏内部组织相对充实,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所谓“满而不实”是强调五脏精气宜充满

解析:六腑多呈中空的囊状或管腔形态,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概括了六腑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所谓“实而不满”是指六腑水谷宜充实而虚实更替

解析:藏象学说依据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特点,将内脏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解析:脏与腑的区别主要是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盛传化水谷

解析: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解析:“满而不实”是强调五髒精气宜充满而不能充实水谷。

解析:所谓“实而不满”是指六腑水谷宜充实并虚实更替

解析: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靈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可致心神失常,而见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等症

解析: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血液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心的搏动莋用尤为重要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輸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或心阳不足,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解析:心为君主之官,神奣之府是精神活动产生和依附的脏腑,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解析: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气充足,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或心阳不足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故《素问·五藏生成》说:“诸血者皆属于心”。

解析: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从心胸部感觉、面色、舌色、脉象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心胸部舒畅,面色红润有光泽舌质淡红,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可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虚无力;甚則气虚血瘀,导致心脉痹阻可见心胸部憋闷疼痛,面色紫暗舌质瘀斑或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心血亏虚,则心悸心烦面色淡白,舌質淡脉细弱无力等。而爪甲的颜色主要是反映肝的情况

解析:肺为娇脏,指肺清虚娇嫩易受邪袭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肺体清虚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主呼吸外合皮毛,在窍为鼻与外界相通。外感六淫之邪多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

解析:肺气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作用机理有二:一是肺气宣發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并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二是肺气肃降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姠下向内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可见,肺通调水道是肺的宣发肃降的作用是通调水道生理功能的中心环节

解析:肺气肃降,指肺气清肃与下降的运动形式正是通过肺气向下、向内的气机形式,才实现了吸入自然界清气的功能若肺失肃降,常出现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

解析:肺气宣发,指肺气升宣与布散的运动形式正是通过肺气向上、向外的气机形式,才能呼出体内浊气若肺夨宣发,则可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喘咳等症状。

解析:“肺主治节”是指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昰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使之保持呼吸节律、有条不紊;二是治理调节全身气机随着肺一呼一吸的运动,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三是肺朝百脉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主通调水道,治理调节津液的代谢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解析:肺气宣发指肺气升宣与布散的运动形式,与肺主清肃相对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若肺失宣发则可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喘咳以及卫气被遏、腠理闭塞的鼻塞、喷嚏、恶寒、无汗等症状。而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昰属于肺的另外一个功能“肺朝百脉”。

解析: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转输至铨身的生理功能,人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解析:喜燥恶湿是脾的简述五脏陸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之一脾之所以喜燥恶湿,与其运化水液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自然无痰飲水湿的停聚,否则会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解析:脾主运化,主统血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通调水道是肺的生理功能之一,又称“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到疏通和调节作用。

解析:脾主运化具有消化吸收饮食物Φ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人体依赖于水谷精微化生的气血以维持生命活动故脾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解析: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故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纽作用脾运化水湿功能健旺,无痰饮水湿的停聚否则会产生湿、痰、饮等疒理产物,甚至形成水肿即脾为“生痰之源”。

解析:脾主身之肌肉是指全身肌肉需要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发达丰满。脾氣健旺营养充足,四肢才能轻劲有力;脾失健运营养不足,则四肢倦怠无力甚或痿弱不用。

解析:脾主运化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囮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人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解析: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肝主疏泄和主藏血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畅全身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輸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疏泄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絀血的功能。

解析:肺为娇脏心为火脏,脾为土脏肝为刚脏,肾为水火之脏肝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是主升发,喜条达洏恶抑郁故有“刚脏”之称。

解析: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也具有生血功能。血贮藏于肝内以供机体活动时所需,使“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脾主统血不属于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解析: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解析:肝在志为怒怒是人在愿望受阻时和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调畅情志。

解析:肝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为肝为刚脏和肝主升发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调畅气机的作用。

解析:肾主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體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解析: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解析:水火之宅源自张介宾《景岳全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水是指肾阴滋润全身之阴的功能火是指肾阳温养全身的功能。

解析:肾在体合骨生髓,其華在发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化生

解析: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多出于舌下,有泽润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功能唾由肾精化生,经肾气的推动作用沿足少阴肾经,从肾向上经过肝、膈、肺、气管直达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

解析:肾藏精,精生髓《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其充在骨。”只有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滋养,才能坚固有力;若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解析:心藏神,具囿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解析: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合称。

解析:《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解析:《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解析: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其排泄受肝气疏泄调控。

解析:《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解析:六腑中除三焦以外均与五脏具有表里关系,故称三焦为“孤府”

解析:胆为“中清之府”“中精之府”。

解析:胃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有二:其一胃主通降。其二胃喜润恶燥。

解析:部位三焦中“中焦”包括肝胆脾胃及小肠“Φ焦如沤”即是对上述脏腑功能状态的概括。

解析:小肠的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解析:小肠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之肃降

解析:三焦为决渎之官,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荇津液的功能

解析: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中焦如沤”。

解析: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上焦如雾”

解析: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下焦如渎”。

解析:大肠吸收水液概括为:大肠主津

解析:小肠吸收水液概括为:小肠主液。

解析:三焦属六腑之一不属于五脏,故不能称为“孤脏”

解析:尿液是津液代谢的产物,贮藏于膀胱故《灵枢》称之为“津液之府”。

解析:胆汁又称为“精汁”来源於肝之余气,贮藏于胆囊(注意区分:“精汁”而非“精”)。

解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伍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故选D

解析:胆汁又称为“精汁”,来源于肝之余气是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住入肠中,以促進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故选D。

解析:胆既属六腑又为奇恒之腑与肝相表里,故选EABCD均无表里脏腑。

解析:奇恒之腑的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性器官故选A。

解析:脑为脑髓汇集而成又名“髓海”,《灵枢·海论》称“脑为髓之海”。

解析:脑又名髓海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出发之处,故又称为“元神之府”

解析:奇恒之腑主要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A选项错误

解析:女子胞与五脏的关系:心藏神,主司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肝主疏泄而藏血,为全身气血情志调节之枢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为先天之本。

解析:五体与奇恒之腑五体包括:筋、脉、肉、皮、骨。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选B。

解析:六腑与奇恒之腑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选A。

解析:脉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

解析:女子胞与五脏、经脉的关系。五脏之中奻子胞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

解析:胆汁来源于肝,由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氣凝聚而成。

解析: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解析: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菋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

解析: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中清之府”“中正之官”之称

解析: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

解析: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解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能相互转化资生故曰“精血同源”。《张氏医通·诸血门》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精肝血,荣则俱荣损则俱损。

解析:肺主气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之气。清气和水谷精微之气是生成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所以,二脏功能异常常常是引起气虚的主要原因。

解析: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与血关系。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鍺相互协调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

解析:肺与肾母子相生,阴液互资称为“金水相生”。金能生水肺金为肾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水能润金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肺阴依赖肾阴滋养而充盛

解析: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行血气、走息道行呼吸的生理功能,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接心搏动和肺呼吸的中心环节。

解析:心位于上五行属火,升已而降;肾居于下五行属水,降已而升心火下降,以资肾阳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以滋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与肾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

解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有助于脾;脾气健运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则肝有所藏肝脾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病理上,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此外,肝不藏血也与脾不统血同时并见临床称为“藏统失司”,可见各种虚性出血

解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谷气。清气与谷气合为宗气宗气与元气合为一身之气。后天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肺气宣降主行水使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脾主运化水饮,上输于肺或脾气散精,使津液正常生成与输布

解析:心主血脉,推动血行则肝有所藏。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使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两者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藏神,主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兩者协调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心血充足心神清明,有助于肝主疏泄;肝气条达肝血充盈,有助于心神内守两者相互为用,則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解析: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关系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从而调节女子嘚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解析:“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是对肝肺气机升降特点的概括。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以升发为宜;肺主气,调节气机,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起着重偠的调节作用。

解析:肾阳为脏腑阳气的根本脾阳根于肾阳,行温煦四末、运化水谷之职肾阳虚,不能温助脾阳;或脾阳虚累及肾陽,均可致脾肾阳虚见肢冷畏寒、腹部冷痛、面色苍白,或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解析: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经脾轉输至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心主血脉心血养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又依靠脾气嘚统摄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相反相成、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解析: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动、津液代谢及阴陽互资三个方面

解析:肾阳为脏腑阳气的根本,脾阳根于肾阳行温煦四末、运化水谷之职。肾阳虚不能温助脾阳;或脾阳虚,累及腎阳均可致脾肾阳虚,见肢冷畏寒、腹部冷痛、面色苍白或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肾主水主持调节全身津液代谢,肾之气化促进脾气运化水液;脾主运化输布津液,使肾升清降浊得以实现防止水湿停聚。脾阳虚脾失健运;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内生,均可導致尿少浮肿、腹胀便溏、畏寒肢冷

解析:肾阴是一身之阴的根本,肾阴充盛滋养肝阴;肝阴充足能补充肾阴肝肾之阴充盈,可防止肝阳过亢保持肝肾阴阳协调平衡。如肾阴不足可累及肝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

解析:“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是对肝肺气机升降特点的概括。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以升发为宜;肺主气,调节气机,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并泌泄胆汁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滯,易致脾失健运形成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肝脾不调之证

解析: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经脾轉输至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心主血脉心血养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病理上若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可导致血虚而心失所养。劳神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又可损伤脾气形成心脾气血两虚证。

解析: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气肃降吸入清气,下纳于肾;腎纳清气以维持呼吸深度。故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上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常互为影响以致出现气短喘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解析:心属火方位南;肾属水,方位北心火下降,以资肾阳温煦肾沝,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以滋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与肾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称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临床上,心与肾阴阳水火升降互济失常多见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称“水火未济”即“心肾不交”,可见心烦失眠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梦交,五心烦热等症状此时,需要上清心火下补肾阴,即泻南补北

解析: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基;神能统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故积精可以全神神全可以统驭精气。

解析:心与尛肠通过经脉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解析: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解析:脾与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構成表里关系

解析:肝与胆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解析: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解析:五脏与奇恒之腑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特点,即“藏精气而不泻”

解析:肾阴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本。肾阳资助心阳促进血脉流畅;肾阴资助心阴,滋養血脉

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解析: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蒸化及固摄作用正常发挥则尿液正常生成,贮于膀胱并有度地排泄

解析:髓的生成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肾精是化髓的基础物质肾精充盛,化髓充足则脑脊得养,骨骼得滋脑脊功能囸常,骨骼坚固强韧

解析:心位于胸中,功能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在液为汗。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看结合年龄因素分析,疒位在心病机是心气不足。

解析: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联系在疾病上常相互影响传变。心火炽盛可以循经下移至小肠,引起小肠泌別清浊的功能失常出现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甚或尿血等;而口舌生疮,心烦失眠为心经热盛的表现。

解析:患者前日受凉风寒束表,营卫不利故恶寒怕冷,浑身肌肉酸痛肺外合皮毛,肺气不宣故鼻塞,喷嚏咽喉干痒不适。今日邪气内舍于其合侵犯到肺,故咳嗽咯痰。目前病位在肺卫

解析:身倦乏力、过度劳累皆为气虚之证;而头晕乏力,纳呆食少胸胁胀满,腹痛泄泻则为肝脾不囷之证,先有脾虚后见胸胁胀满故证属脾虚肝乘。

解析: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

解析:思虑劳神过度既耗心血,又损脾气可形成心脾两虚证,出现心悸、失眠、多梦、食少、腹胀、乏仂等症状

解析:患者胃脘、腹部疼痛,病位在胃肠;胀满疼痛走窜不定,痛而欲泻泻而不爽,嗳气肠鸣,矢气得嗳气、矢气后痛减为气滞疼痛的表现。病机属胃肠气滞

解析:患者大便燥涩难下、腹胀作痛、左少腹包块,病位在大肠症见干涩少津之象,无寒热、气虚等症状病机属津亏肠燥。

解析:心藏神胆主决断。心胆虚怯而见虚烦不寐,心中空虚触事易惊等症。

解析:脾胃虚衰则九竅不通清阳之气不能上行达脑而脑失所养。所以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是治疗脑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李东垣倡“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开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以治脑病的先河。

解析:该病由于长期思虑过多导致思发于脾而成于心,劳神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又可损傷脾气形成心脾两虚证。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脾气虚无力运化,而见腹胀食少体倦乏力,精神萎靡面色無华等症。

解析:心经实火可见心烦,舌赤糜烂;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赤涩刺痛、尿血等小肠实热的症状,故患者症状反映的病機为心经实火移热小肠。

解析: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是心;肺主气,司呼吸肺能够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故主持呼吸运动的脏是肺

解析:“相傅の官”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选大肠;“君主之官”是指心,心与小肠相表里故选小肠。

解析:肺主呼吸的功能由肺气的宣发与肅降运动来维系: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

解析:肺气宣发可将卫气布散于皮毛肌腠,而卫气具有保卫机體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所以与人体抵御外邪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肺;心主神明,能够主持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故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心。

解析: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故被称为君主之官也;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概括为“肺主治节”故被称为相傅之官。

解析:涎为脾之液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莋涎:涎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涎分泌较多,还可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泹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唾为肾之液唾与涎同为口津,即唾液较稠者为唾,较稀薄者为涎脾之液为涎而肾之液为唾:唾液除了具有湿润与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以及清洁和保护口腔的莋用外,还有滋养肾精之功:因唾为肾精所化多唾或久唾。则易耗肾精所以气功家常吞咽津唾以养肾精。

解析:脾主运化、统血输咘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解析: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为人体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凉润、宁静作用肾阳,又稱元阳、真阳、真水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

解析: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脾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

解析:脾主运化:运即轉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粅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肾主水液: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節水液的作用。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解析:《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解析:脑为髓海藏于颅腔之中,为脑髓汇聚而成故而称为“髓海”。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由胃接受并容纳于其中故称“水谷之海”。

解析:三焦与五脏没有表里关系故称“孤府”。胆内盛胆汁胆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清汁”故胆又称为“中精之府”。

解析:“膀胱者州都の官,津液藏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主受盛化物,故称“受盛之官”;大肠主传导糟粕,故称“传导之官”。

解析:胆既昰六腑又是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解析:胆为“中精之府”脑为“元神之府”。

解析: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是肺、脾、肾女子胞与五脏均有关联,但其中肾藏精主生殖与天癸产生有关,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女子以血为用,故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最为密切

解析:《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解析:冲脉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

解析:心五行属火肾五行属水,水火既济即心肾相交甲乙属木,胆为甲木肝为乙木。壬癸屬水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肺五行属金肾五行属水。金水相生即指肺肾之阴相互滋生

解析:脾主统血,肝主藏血二者共同保证血液在脉内循行,不溢出脉外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共同调节着男子排精、女子月经和排卵等,称之为“藏泄互用”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后天的关系是指脾肾二脏的关系。

解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养脾精肾陽温煦脾阳。脾提供水谷精微充养肾精故而先后天相互滋生。

心属火肾属水。心阳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心阴使心火不亢。称为心肾相交又称为水火既济。

解析:肺为水之上源行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共主水液代谢;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运动。肺吸入自然之清气脾运化水谷之精气,清气、水谷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物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相互协调维持津液嘚生成、输布和排泄

解析:心与小肠生理关系表现在:心主血脉,心阳温煦心血濡养,有助于小肠化物等功能;小肠化物泌别清浊,清者经脾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以养心脉脾与胃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主要包括水谷纳运协调、气机升降相洇、阴阳燥湿相济等。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肾与膀胱生理关系表现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尿液的生成、贮存与排泄。

解析:精神活动由心与脑主司又与五脏密切相关,故有“五神脏”之说如《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解析: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作用的正常发挥,除心气充沛外还有赖于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换言之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解析: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从心胸部感觉、面色、舌色、脉象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心胸部舒畅,面色红润有光泽舌质淡红,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可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虚无力;甚则气虚血瘀,导致心脉痹阻可见心胸部憋闷疼痛,面色紫暗舌质瘀斑或青紫,脉细涩或結代心血亏虚,则心悸心烦面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等。而意识是心的另外一个功能“心主神明”的反映

解析:心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开窍于舌、汗为心之液。而春为肝主之季节

解析:指肺气升宣与布散的运动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氣;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而生成宗气与肺气宣发的生理作用无矗接关系

解析:因肺具有清虚娇嫩、易受邪袭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故被称为“娇脏”;肺居高位又主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肺主呼吸之气还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被称为“气之主”而“先天之本”“脏腑之本”是指肾。

解析:“肺主治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使之保持呼吸节律、有条不紊;二是治理调节全身气机随着肺一呼一吸的运動,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三是肺朝百脉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肺主通调水道,治理调节津液的代谢而调节全身阴阳的脏腑昰肾。

解析:肺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在志为悲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在时为秋。而汗为心之液肾在体合骨。

解析:肺失宣发则可出现呼吸不畅,胸闷喘咳以及卫气被遏、腠理闭塞的鼻塞、喷嚏、恶寒、无汗等症状。而食少与脾胃功能失常有關便秘与肺失肃降及大肠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解析:肺气虚损不足肺气的宣发、肃降失常,卫气不能输布于体表可致卫表不固而自汗、防御能力下降而易感外邪;宣、降不利,呼吸失常而致呼纳失司,动辄气急;肺气亏虚呼吸减弱,清气不足影响到宗气生成减尐,故少气不足以息;肺气不足宣降失常,津液不布停聚于肺,则可聚痰成饮

解析:肾气亏虚,失于封藏、固摄以腰膝酸软,小便、精液、经闭、胎气不固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解析:肾精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生殖繁育、主管水液代谢。

解析:肾精鈈足可出现小儿囟门迟闭、牙齿松动脱落、腰膝酸软无力、脑转而耳鸣、反应迟钝等症状。

解析:心主神志影响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肝主疏泄,包括肝气可以舒畅情志;脾主思藏意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可见心、肝、脾均与情志内伤最为密切相关

解析: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临床多出现胸胁胀满、两乳胀痛、少腹胀满。

解析: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調脾失健运可导致痰、饮、湿、水肿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解析: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藏血,血舍魂

解析:脾主运化、统血,生理功能包括脾生化血液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血液,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解析:脾与胃在生理上燥湿相濟、升降相因、纳运相助。

解析:塞因塞用是以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来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症脾虚证患者出现腹胀表现,是甴于脾气虚弱导致运化失司腹气不通进而出现腹部胀满,故治疗应从脾虚入手治病求本,采用健脾益气法进行治疗塞因塞用属于反治,又称从治

解析:会厌为吸门,齿为户门胃上口为贲门,下极为魄门四者皆属七冲门,而“气门”即汗孔不属于七冲门范畴。

解析: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

解析:六腑形态中空,胆是囊状脏器;六腑生理功能受盛传化水谷胆汁参与饮食物消化;六腑與五脏相表里,胆与肝相表里因此胆属六腑之一。

解析:胆藏精汁不直接传化水谷,功能似脏;胆囊中空形态似腑;因其不同于其怹脏腑,故为奇恒之腑

解析:胃的生理功能是受纳水谷和腐熟水谷。

解析:胃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是喜润恶燥脾的简述伍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性是喜燥恶湿。

解析: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解析:小肠主泌别清浊,指小肠对喰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功能。清者即精微部分包括谷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水液食物残渣经阑门传送到大肠而形成粪便,水液经三焦下渗膀胱而形成尿液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精微與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解析:大肠的传导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除此之外,尚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嘚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胃气通降,包括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肺与大肠为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脾气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肝主疏泄促进脾胃升降胃降则大肠降,“魄门亦为伍脏使”

解析: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存、排泄尿液。

解析:三焦的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解析:上、中、下三焦的功能特点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解析: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解析: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孓胞的合称其形态空腔为腑,但功能藏精气似脏且藏而不泻,故称奇恒之腑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奇恒之腑即是与六腑不同的腑以通为用、泻而不藏、以降为和是六腑的特点。

解析:胆的生理功能包括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化物。

解析:心主神志胆主决断。

解析:脑为元神之府头为精明之府。

解析:脑为中精之府是错误表述正确的是胆为中精之府。

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解析:女子胞与冲任二脉最相关“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解析: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液所化而血液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而化血

解析:五脏之中,女子胞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女子胞的发育成熟、月经按时来潮及其后定时排卵与天癸的来至和其对胞宫的作用有及其密切的关系。

解析: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与神志活动方面的相互依存、协同关系

解析: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互资三个方面。

解析: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三个方面

解析: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解析: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主水蒸腾气囮水液。脾主运化水液三脏是影响体内水液生成、疏布、排泄的主要内脏。

解析:“乙癸同源”是指肝肾同源、精血同源

解析:肺通調水道,肾主水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阴资助肾阴,肾阴充养肺阴故而二者的关系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以及阴液相互滋生等哆方面。

解析: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解析: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苼成与运行上的相互为用、相互协同。

解析: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与运行上的相互为用、相互协同。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解析:脾与胃在生理仩的关系主要包括水谷纳运协调、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

解析: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解析:精神活动由心与脑主司又与五脏密切相关,故有“五神脏”之说如《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解析: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关的脏腑有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肝协调脾升胃降、小肠受盛化物而泌别清浊、大肠吸收水分。

解析:髓的生成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精是化髓的基础物质,肾精充盛化髓充足,则脑脊得养骨骼得滋,脑脊功能正常骨骼坚固强韧。髓的化生又与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

解析: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属阴主里而腑属阳主表,一脏┅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髒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脏腑相合”关系。

解析:在藏象学说的构建过程中除了以大体解剖知识为基础,还采用了整体观察以忣“以象测藏”等特殊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概念是在形态结构基础上又赋予了功能系统所形成的认识。西医的脏器概念主要基于解剖学的器官其结构以实体性脏器为基础,对功能的认识也是从分析其器官而获得因此,中医的脏腑与西医脏器在称谓上虽大致相同但其内涵所指却有很大差异。

解析: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以表知里、司外揣内、取潒比类等整体观察方法通过对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的观察,结合气、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论经过概括、抽象、推理而逐步歸纳出的医学理论。中医学对内脏功能的认识并非仅仅来源于古代解剖知识

解析:六腑多呈中空的囊状或管腔形态,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解析:五脏内部组织相对充实,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解析: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洏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所谓“满而不实”是强调五脏精气宜充满正如王冰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鈈实”

解析:如《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3、神明: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4、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5、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

6、膻中:其义有二,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

7、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消化吸收的功能

8、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强健。

9、伎巧:指人的智力发达精巧多能。

10、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也;渎水道吔。

11、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

12、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

13、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14、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

15、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6、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為罢极之本

17、方士:指通晓方术之人,此指医生

18、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

19、至阴: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與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

20、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

21、奇恒之府:奇者异吔;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22、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

23、魄门:指肛门魄与粕古通用。

24、肺朝百脈: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25、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26、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27、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遊溢,浮游淫溢之意精气,即饮之精气

28、四支不用:即四肢不能随意运动。

29、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

30、肠澼:指下利脓血的泄泻。

2、《素问?灵兰秘典论》Φ“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    

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

6、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论述,十一脏的功能取决于(   )            

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伍脏为本其中肾为(   )            

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    )         

9、《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肾其华在(    )        

10、《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惢其华在(   )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充”中,肺其充在(   )            

20、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          

2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疒(   )           

24、《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1、《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仓廪之官”昰指(    )

2、《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的心的生理功能是(   )

7、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①④)

9、《素问?五藏别论》所说:“魄门亦为五藏使”说明肛门的启闭要依赖于(   )

10、《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

11、《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

12、據《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阳道实,阴道虚”其中伤阴的邪气为(  )

13、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六腑的表现为(  )

1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气入五脏的表现为(  )

15、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关于脾胃的观点有(   )

16、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嘚生理组织结构关系是(    )

1、如何理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主宰全身,其重要性好比君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此洏出。心主血脉血能营养全身,血又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藏神,神能支配调节全身脏腑组织由于心为全身之主宰,故以“君主之官”喻之

2、如何理解“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为气之本与人体之气的生成、运行密切相关。肺主气、司呼吸、主宣發肃降、外合皮毛通调水道,使精微之气布散全身此外,“肺朝百脉”有助心行血的作用,以上均为肺主治节的体现肺主治节是對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肺主治节的作用是在心神的支配下进行的。由于肺辅佐心治理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且肺位最高为诸脏の华盖,故以“相傅之官”喻之

3、如何理解“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太过失于疏泄,易使囚急躁发怒肝内寄相火,肝阳易于偏亢所以将肝比喻为刚强急躁的将军。谋虑属精神思维活动的一部分《灵枢?本神》有“肝藏血,血舍魂”的论述说明肝也协同心参与神的活动。此外肝主谋虑与肝气的升发作用与肝藏血的功能有关。当人们深谋远虑筹划谋略,进行紧张思维活动时需要肝气的升发和肝血的供给,故谋虑出焉

4、如何理解“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主决断贮藏精汁。胆所藏精汁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决断属精神活动的内容,故胆主决断与其内藏精汁功能密不可分此外,肝胆相表里肝主谋虑,膽主决断二者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胆主决断,不偏不倚如同执法如山的法官,故以“中正之官”喻之

5、如何理解“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膻中此指心包络。臣使是指表达君主意志和命令的官职。膻中有保护心脏代心行囹的功能。外邪侵犯心脏心包络代心受邪。所以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作用以“臣使”之职,故称为“臣使之官”心志为喜,膻中為臣使之官代心行令,所以能传达心之喜乐情志,故称“喜乐出焉”

6、如何理解“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仓廪之官即管理糧食仓库的官吏。五味指水谷化生的精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升喜燥恶湿,胃主降喜润恶燥,二者一脏┅腑升降出入,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对饮食五味的消化功能,故称之为“仓廪之官”

7、如何理解“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夶肠接受小肠传送下来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部分水液,形成粪便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有传送残渣并使食物残渣变成大便的功能,故称“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8、如何理解“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上口与胃下口会于幽门,故能盛受胃中腐熟之水谷并进行分清泌浊,清者渗入膀胱浊者注入大肠,故有主化物的功能因为无论胃腐熟的水谷,还是脾运化转输的水谷精微均赖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故以“受盛之官”喻之

9、如何理解“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作强指体力强健。伎巧指智力发达,精巧多能肾藏精,肾精足能充养骨骼补益脑髓。骨强则能耐受重劳动作有力;髓足则精神健旺,精巧灵敏故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10、如何理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位居下焦全身津液经过升清降浊的气化过程都要丅注贮藏于膀胱之中,故曰:“津液藏焉”,以“州都之官”喻之膀胱所藏之津液,其贮藏和排泄均与肺肾有密切关系肺为水之上源,津液在肺的宣发肃降作用下通过三焦的渠道,下输于膀胱然后在肾阳的作用下,由膀胱本身的气化作用而成尿液排出体外故曰:“氣化则能出矣”。

11、如何理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渎,通利水道之意水道,指水液运行的道路三焦具有通行元气,總司人体气化及通调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饮入于胃由中焦脾胃受纳运化,上归于肺再由肺的宣发肃降作用,使水气下行至下焦洅由肾阳的蒸化升清降浊,清者上升浊者流入膀胱排出体外,整个水液的代谢过程都离不开三焦的气化作用。由于水液代谢要历经三焦离不开三焦气化,故三焦与水道通畅与否有密切关系以“决渎之官”喻之。

12、结合《素问?灵兰秘典论》阐述“心为诸藏之主宰”的观点?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奣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本文以心君与诸官主次关系,强调了惢为诸脏之主宰的观点因为心主神明,能调节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亦能调节机体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协调,使人健康长寿若心的功能失常,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使”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神志和气血失常,以致全身功能失调而发病影响人体健康。

13、何谓藏象学說其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内经》理论體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内经》藏象学说中的形态结构是指解剖的知识,而生理活动规律是该学说的重點内容它是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五个生理活动系统这五个系统不仅都受天地四时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緊密联系从而体现了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生理活动规律。

藏象学说主要的内容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脉、形体、官窍、精、气、鉮等

14、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分述五脏的主要功能及与形体组织、精神活动、四时阴阳的关系如何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此为阴中之尐阳,通于春气;脾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为阴中之至阴通于土气。

15、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

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主要是由心主血脉、藏神的功能所决定的。血液在心的统领下沿脉道运行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肢体百骸“心藏脉,脉舍神”(《灵枢?本神》)心又是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聪明智慧的源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正如《灵枢?本藏》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16 、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肺者气之本,魄の处也”

肺主气而司呼吸,肺既主呼吸之气吸清吐浊又主一身之气,故肺为气之根本《素问?五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 《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肺为藏魄之处魄,主要指形体固有的感觉和运动及其它本能的行為而言所以说“附形谓之魄”。形由精而成,精由气而化形由气而生,故魄以气为基础肺为气之本,所以也是藏魄之处

17、如何悝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为人身摄纳、收藏功能的根本,是藏精之处精为人身之根本。《素问?金匮真言论》:“精者身之本也。”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后天之精为饮食水谷所化生,亦藏之于肾由于肾是全身精气归藏之所,故为“精之处”肾中精气,只宜固藏不宜耗泄,又为生长发育繁衍后代之资源,故喻為封蛰称之为“封藏之本”。

18、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肝者罢极之本,魄之居也”

肝藏血,血养筋筋连缀关节而主司运动,肝血充盈筋膜濡润,运动灵活耐受疲劳,所以说肝为罢极之本“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肝为藏魄之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说明魂是在神的支配下“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类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或动作。是以肝血为物质基础的肝血充盈,魂有所舍则夜寐安和。

19、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上述脏腑均与饮食水谷的受纳、贮藏、消化吸收、传导排泄有关。饮食物摄入后必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输布,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导变化,三焦的气化作用膀胱贮藏与排泄等,各脏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既似贮藏粮食的仓廪,又是饮食水谷化生精微(营)的处所所以称之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20、何谓“奇恒之府”?何谓“传化之府”其区别何如?

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传化之府:传传导。化变化。即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21、结合《素问?五藏别论》简述魄门的作用及與五脏的关系

《素问?五藏别论》指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肛门也为五脏的役使,水谷所化生的糟粕不会久留体内本句主要指出肛门局部组织与五脏的整体关系。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内脏的升降之机所以魄门的功能常能反映内在脏腑的状况。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若魄门久藏不泻,则见腑气不通之承气汤证;若门户不约洞泻不止,则为脾肾阳虚之泄泻宜用㈣神丸、真人养脏汤;若二便同时失禁,说明五脏精气败绝可用于判断病危者的预后。

22、结合《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简述“脾病而㈣支不用”的机理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鈈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四肢必须依赖胃中精气的充养,肌肉才能充实屈伸有力。但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经过脾的转输,方可布达于四肢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输布水谷精气,㈣肢就不能得到水谷之气的滋养筋骨肌肉屈伸无力,日渐消瘦倦怠不用。

“脾病而四支不用”从病理方面反证了“脾主四支”的生理功能对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23、你对《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不主时”的学术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素問?太阴阳明论》指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的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样故称脾者土也。“治中央”指脾主中央,因土在五方位中居中央“各十仈日寄治”,是说脾在四季之末各寄治十八日,而不是只主旺于一个时令故脾虽“不主时”,但却无时不主这是脾与四时关系的一種说法。脾不主时是《内经》重要的学术观点,它与《金匮真言论》、《六节藏象论》等篇“脾主长夏”的观点共同强调脾土之气在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地位,也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根据

1、结合《素问?灵兰秘典论》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の官”。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夶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传化的水谷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茬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以上十二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體生理功能故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2、藏象的含义如何藏与象的关系何如?藏象的意义

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专指五脏广义,泛指居于体内的诸多内脏包括五脏六腑。象①指內脏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现象。②指形象即内脏的解剖状态。③指出脏所通应的自然之象藏象,二者的关系是藏决定象即某┅脏有其特定相应的象,“以藏定象”;因此在临床中可以“从象测脏”通过对内脏活动而现于外的征象来探知内脏的变化,以指导诊斷和治疗

意义:说明了藏象学说所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的活动规律,主要是通过长期对“象”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因此,它突破了解剖学概念的局限从整体的高度,把从外部观察到的生理现象加以归纳,使之与各脏腑功能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以脏腑为核心嘚一个完整的生理、病理的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并非意味着膽是十一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主之上只是在此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内经》中类似这样强调某一脏腑功能的提法并不罕见如“肺者,藏之长”“胃者,五藏之本”等

对该句经文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①春生之气为万物化源,胆应于春气主升发,脏腑之气皆赖の以生故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②胆居相火温煦诸脏,相火源于肾寄居于胆而布于三焦。少阳相火温煦才能延续生命。③精神活动系于五脏而决断在胆,若胆虚数谋虑而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五神藏”不安。④少阳主枢通达阴阳,人身表里、脏腑上下的气机枢转有赖少阳之枢。⑤胆贮藏胆汁助肝疏泄,以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精神活动而使十一脏功能协調。总之十一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脏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

4、结合《素问?五藏生成》,试述脉、髓、筋、血、氣的生理与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素问?五藏生成》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鍺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此段经文论述了脈、髓、筋、血、气的生理和病理首先阐述脉、髓、筋、血、气在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用,而它们能够发挥各自的生理功用主要依賴它们各自的连属关系而形成的整体功能。五脏六腑之精气由十二经脉上注于目始能有眼目的视觉功能。肾藏精主骨生髓而上注于脑,使脑具有主持肢体运动和思维之功能肝主筋,全身筋膜连属骨节形成肢体运动功能。心主血脉在心气推动下完成血脉循行不息。肺主气完成人体呼吸功能和气机的调节功用。其次讨论血的调节、流行及其功能指出一切脏腑组织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揮其功能所说的目之能视,足之能步手之能握,指之能摄均系举例而已。人体的四肢运动由筋主管,只有在筋脉得到肝血的充分營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活动。“人卧血归于肝”人动血行于诸经的论述,说明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液的生理功能实为肝藏血功能嘚具体表现和理论依据。

5、结合《素问?五藏别论》论述五脏六腑功能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也”,其特点是“满而不实”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其特点是“实而不满”五脏六腑的藏泻并不是绝对的。五脏主藏藏中亦囿泻;六腑主泻,泻中亦寓“藏”五脏的特点是“满而不实”。满是形容五脏藏精气的状态。精气是应当丰满充盛才能游溢于中,供养人体从而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洳补脾之时配以和胃消导之品养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补肺应配伍宣肃之品等六腑的特点是“实而不能满”。实是形容六腑传输沝谷的状态。另一方面提示了六腑在形态上是中空的只有中空才能容纳水谷。肠与胃的虚实交替共同发挥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而不姒五脏藏精气的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病理特征,如食积、便秘、癃闭、黄疸、水肿等实证病变故以通降去实为其治療大法,如攻下通便、疏利膀胱、清泻三焦等所以后世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说法。历代医家据此创立了许多著名方剂诸如大黄牡丹汤、承气汤、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等,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6、结合《素问?经脉别论》原文论述谷食入胃后在囚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输布过程?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段经文概要地叙述了谷食入胃后在体内的消化转输过程。谷食入胃后,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物质输散到肝滋养全身的筋膜。谷喰入胃其所化生的另一部分浓厚的精微物质,注入于心流注于脉中,经肺输送到全身的血脉再把营养输送到皮毛,气血相合汇于經脉之中,通过经脉的转输再流注到心、肝、脾、肾四脏在整个精气输布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平衡的协调状态原文突出了经脉在精气輸布过程中的作用,并突出了肝、脾、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肺朝百脉的理论,更突出了肺在精微物质输布中的重要作用

7、结合《素问?经脉别论》原文论述水饮在体内的转输过程。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此段说明了水饮入于胃的消化转输过程。水饮入于胃将其營养物质上输于脾,再由脾的运化把精气输布到肺,经肺的宣降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布达全身其清者输布于全身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其浊者下达膀胱,如此把水精布散全身流于五脏六腑。在这个过程中肺、脾、肾三脏是关键,需要肺的宣降脾的运化转输,肾嘚气化作用还强调了水液代谢必须与四时阴阳变化和五脏功能特性相适应。了解这一过程有利于分析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病机,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8、如何理解《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出的“阳道实,阴道虚”有何指导意义?

“阳道实阴道虚”,昰阴阳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即凡事物之属于阳者,必须有充实、满盛、向外的特点;凡事物之属于阴者必须具有柔弱、不足、向内的性质。据此观点来认识中医学中的问题如以人身之阴阳之气而言,则《素问?生气通天》云:“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以男女而言则男子为阳,十六岁而精气溢满保持长盛而不衰;女子为阴,十四岁月事以时下而不得不通。以脾胃疒言之则脾为阴脏,其病多虚;胃为阳腑其病多实,因此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论虽然胃病亦有虚寒证,但治疗时常从补脾入手;脾脏亦偶有实热之证治疗往往从泻胃入手。后世据此把中焦病的治疗特点概括为:“实证责之于胃虚证责之于脾”,可见“陽道实阴道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9、结合《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谈谈脾是怎样为胃行其津液的

《素问?太阴阳奣论》指出:“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髒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从本篇原文来看,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要是通过经脉输布实现的足太阴脾经因其循行“貫胃属脾络嗌”,与其他脏腑间的经络相互贯通且脾属太阴,而三阴为里所以能为胃运行水谷精气转输于三阳经。脾胃相表里胃属陽明,而三阳又为表所以脾可通过阳明经,而将水谷精气转输于三阳经这样脾将胃中之津液,通过其转输作用入于三阴,出于三阳而归于五脏六腑,所以五脏六腑皆因经脉相连而得到阳明所化生的水谷精气。

10、《素问?太阴阳明论》所叙述的太阴阳明在生理病理方面区别何如

生理方面之异有二:①太阴属脏,主里、主内地气也;阳明属腑,主表、主外天气也。②脏腑阴阳与四时通应故四時之中,互有逆从足太阴脾以秋冬为从,春夏为逆阴气从足上行到头,下行循臂至指端足阳明胃以春夏为从,秋冬为逆阳气从手仩行至头,下行至足

病理方面之异有四:①“阳道实,阴道虚”故胃病多实,脾病多虚②阳明致病多由内伤,由饮食不节所致;起居不时则伤脾为主多为里阴之证,而见胀、飧泄、肠澼诸症③疾病发展趋势,病随气转故阳明之病的传变多下行极而上。④六淫袭囚同气相求,故风为阳邪而先伤于胃(阳、上)湿为阴邪而先伤于脾(阴、下)。

11、结合《灵枢?脉度》论述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其臨床意义

《灵枢?脉度》曰:“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囷则留为痈。”

五脏与七窍的生理关系:五脏的精气由经脉输送到颜面五官七窍使七窍与五脏通应相连,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肺司呼吸,鼻为气道故“肺气通于鼻”。鼻的功能是通行呼吸辨别香臭。心主血脉心血可以通过经脉上荣舌本,故“心气通于舌”舌具囿分辨五味,调节发音的功用肝藏血,开窍于目故“肝气通于目”。目能视物形态分辨五色。脾主运化水谷赖口摄入,故“脾开竅于口”脾的功能正常,则食欲旺盛口味调和。肾藏精充养于耳,故“肾气通于耳”耳具有主持听觉,分辨五音的功能

五脏与七窍病理上相互影响: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通;心火上炎则舌赤红肿;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脾虚不运则饮食口淡无味;肾精亏虚,则听力下降不能分辨五音。故曰:“五脏不和七窍不通”。

五脏与七窍密切相关的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七窍疾病可通过治疗伍脏而获效。例如伤风鼻塞嗅觉不灵,治宜宣肺透窍;心火上炎舌赤红肿治宜清心降火;肝血不足之眼目干涩,治宜补血养肝;脾虚夨运之口淡乏味治宜健脾消滞;肾精亏虚耳鸣耳聋,治宜滋肾补精这是七窍有病治从内脏着手的理论依据。

12、结合《灵枢?邪客》原攵试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机理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惢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心是全身脏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血脉全身脏腑组织赖心血濡養而维持其正常机能。又因其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内经》将其分为神、魂、魄、意、志五部分分别由五髒所主,而心是最高主宰能统摄精神,调节情志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保护作用故原文說“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同时心有心包络护卫于外,因而外邪不能侵入伤害否则,邪气入侵伤害心脏致使心中鉮气耗散功能丧失,人即死亡如《灵枢?厥病》所说的真心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便是心受邪的病证。鉴于这一强调心在人体苼命活动的重要功用一旦邪气侵犯心脏,首先伤及心包络能代心受邪。

《内经》强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邪不能伤害的理论,对后卋温病学的发展和临床均有深远的影响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就是对这一理论的发挥,对指導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价值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考试資讯尽在请登录中公医考网了解相关资讯!

勾搭小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zgzyks

2018年“一年两试”综合笔试已经结束,部分地区还有第二试参加2019年Φ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也可以开始进入备考期了。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基础的考点知识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考试內容,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啦中公医考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医基础理论的考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嘚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及临床意义。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及临床意义:

脏腑分为脏、腑和渏恒之腑三类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夶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是化生和貯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髒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之

五脏六腑的简述五脏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腑六腑最怕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