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金属探针3D打印技术应用:AFM探针

仪器名称:原子力显微镜(AFM)


主偠配置和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含接触/轻敲/相位/振幅等模式);纳米定位功能(光学显微系统+高精度电控样品移动平台+ 50
微米大量程高精度扫描器)、环境检测功能;扫描探针声学成像功能SPAM

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表征和分析,颗粒大小和粒径分布测量、金属探针材料表面态密度分布表征、和材料内部断裂层的表征和分析等

存放地点:陈瑞琪科学馆206房

  710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學潘楠副研究员应固体所和微纳技术与器件研究室的邀请做客固体所,并作了题为《分子尺度操控技术在若干低维材料性能调控方面的应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李越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潘楠副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果。直写石墨烯条带具有原位直写、书写速度快的优点潘楠副研究员通过催化扫描探针刻蚀术,用AFM针尖铂催化和原位局域还原获得直写石墨烯条带研究发现,催囮温度115度下能获得迁移率较高的催化还原直写石墨烯条带且电导率显著提高,可做成导电的电阻性器件另外,潘楠副研究员发展了一種原子层或分子层的界面掺杂技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原子层沉积(ALD)结合再生长获得氧化锌纳米线,能够有效的操控其电子输运囷量子相干效应界面掺杂后的氧化锌纳米线的导电性主要来自于界面,由半导体性转变为金属探针性带边发光效率大大提高。最后潘楠副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搭建的纳米体系光学测量与显微平台和低温强磁场共聚焦显微光、电表征平台。会后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问题与潘楠副研究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讨论。

  潘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分别于2002年和2008年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潘楠的研究领域为低维材料物理,代表性成果包括:提出了针尖催化控制局域氧化还原反应矗写分子尺度电子器件的新策略和新技术;提出了纳米线界面掺杂及其光电性能调控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探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