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人民日报》、《半月谈》能提高申论作文水平么?

路径:/资料库/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安全建设主题.doc

每天看半月谈真的能提高申论作文水平么?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作文提分方式么?
中学作文水平还不错,大学后就没写过作文,现在初中作文我都写不出东西来,也不知道中学的时候是怎么积累做到考试作文能写出东西来的。现在让我考申论,我只求材料里能让我抄出三段东西来,能把字数写满就很好了。

先说结论,看《人民日报》、《半月谈》,对申论学习没有太大用处。

一、《人民日报》、《半月谈》文章太短,不适合做申论材料

曾听某省申论命题老师讲过,他对学生备考申论看《半月谈》很费解,因为申论出题基本没有从半月谈直接引用原文,后来问过一些学生才明白,因为高中考政治,老师推荐看《半月谈》,所以形成了思维惯性,认为申论学习也应该看半月谈。

但《半月谈》的文章字数有限(申论真题材料一般5-8千),且论述问题不够深入,不太适合引入申论材料出题,如果做过一定量的申论材料,会很明显的感受出《半月谈》材料和申论真题材料的差别。

《人民日报》也是一样,因为受版面所限,论述一个问题并不充分,不能像申论材料一样,把某个问题来龙去脉彻底讲清楚,所以也很少用做申论真题的材料。

不少申论真题的来源也被找出来,出过真题材料的有人民网、新华网、《南风窗》、《凤凰周刊》等网站和杂志。如果想备考申论,不妨多看看这些,说不定会碰到原题。

  1.《[经济半小时] 填海有道(3)》,央视网,2009年08月10日。

  2.《威海:“宜居城市”的宜与不宜》、《拯救泉州湾》、《日本填海的历史教训》 ,《南风窗》2006年第16期。

  3.《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渤海“欠安”,拿什么来拯救》,人民网,2009年05月11日。

  1.《珠三角企业外迁调查:成本上升带来转型之痛》,《商务周刊》2008年4月3日。

  2.《粮食局副局长就当前粮价等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2008年4月29日。

  1.《水电专家对<提请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公开信的回复》,人民网,2006年01月19日。

  2.《以开发促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人民网,2005年10月24日。

  3.《评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若干说法》,人民网,2005年12月13日。

  4.《水电大国的隐忧》,中国能源信息网,2008年05月09日。

  1.《大陆六千万农民失地线路图》,《凤凰周刊》,2005年3月7日。

  2.《河南省保护土地资源“三项整治”整出土地46万亩》,新华网,2005年11月24日。

  3.国土部贠小苏驳斥“地荒论”旗帜鲜明土地重整 ,新华网,2006年06月22日。

  4.《全省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河南农业信息网,2005年11月24日。

  5.《无锡在“缺米之炊”中实现双赢》,《无锡日报》,2004年4月20日。

二、一些文章不适合作为申论作文的范文和模板

这里特别指出《人民日报》的社论,不适合做申论作文范文。不少同学发现社论文章比较高大上,拼命学习任仲平、钟轩理、仲祖文等社论文章,揣摩其写作方式,甚至背诵。

其实申论作文的出题不是宏观角度,是偏向中观的,不需要大篇幅的引用高深的理论知识;再者,申论阅卷人一般是高校老师和在读博士,平时接触政治方面可能并不多,对这方面没有过多的涉猎,写出来也不一定对阅卷人“胃口”

而且申论并不能等同于新闻评论,申论作文需要有一定体例和格式,需要开头+分论点+结尾这种格式,方便阅卷老师快速判卷,和新闻评论相对随意的写作模式不一样,也不能盲目模仿。

申论作文的写作,更重要的是学会读懂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写对主旨和分论点,作文可以得到二类文以上的分数。至于作文本身是否文采斐然、赏心悦目,能不能拿到一类文,是有一定或然性的。毕竟批改受到时限限制,好文章需要较长时间仔细阅读,阅卷机制是会存在“误伤”高分作文的可能性。

也曾看到过考场高分样卷,感觉文笔比较一般,想想也正常,考场作文很难出“名作”,应试文和平常习作目的、意义不同,在精神高度紧张和时间的限制下,能够文笔通畅已经不易,妙笔生花就不要不要强求了。

三、申论不需要过分关注本年度时事热点

就像我文章《省考今年申论会考疫情相关问题吗?》说的

如果你做过几十套国省考真题,你就应该明白,申论材料涉及的内容一般是1-2年以上的新闻热点。举个例子 2012年国考申论地市级真题(考试时间为2011年底)

2010年,S市一公寓大楼失火,造成100多人死伤。这起特别重大的火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 ……调查报告显示,S市特别重大火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火灾,是大楼维修时由无证的电焊工违章作业所产生的火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全网”,然后蔓延到大楼易燃的装修材料上,从而酿成大祸。

材料中S市即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连夜侦查,火灾发生时有人在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

此次时间发生在2010年11月,距考试时间已经有一年时间。

为什么最新的热点不会设计到考试中? 大概是因为热点新闻需要沉淀,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官方定过基调以后,才可以选入公考这种极为严肃的考试中。像这次疫情事件,官方还未对此事下基调,是不会做为考题。

每天看《人民日报》、《半月谈》,除非你订阅的是前几年的过刊,今年的时政热点一般不会设计到考题当中。

不推荐《人民日报》、《半月谈》,并不是说没有相关杂志和报刊推荐,上文提到的人民网、新华网、《南风窗》、《凤凰周刊》等网站和杂志,都可以当做申论材料阅读,推荐你们购买1-2年前的过刊,像《南风窗》的过刊,在某宝上正版均价1-2块一本,十几二十块就能买十几本过刊,都可以拿来阅读。

而且不要抱着押题的心态来阅读,把这些杂志当做申论材料,阅读三遍,概括每个自然段主旨,可以极大的提高阅读能力,这对于申论、言语理解都有帮助,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

另外学习申论作文写作,推荐阅读人民时评。人民日报的部分文章和人民时评的文章都是不错的参考。

例如人民时评的文章就很适合考生参考其写作技巧。主要可以学习一下几个方面:

以这篇《让信息无障碍成为社会共识》为例

到2021年底,面向持证残疾人及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通信服务资费优惠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部门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公共信息指示设施的无障碍普及率显著提高;到2025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无障碍产品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全社会的水平显著提升……前不久,《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相关意见为完善我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补齐信息普惠短板、弥合数字鸿沟指明了路径。

文章以事例作为排比,引出最后主旨“相关意见为完善我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补齐信息普惠短板、弥合数字鸿沟指明了路径。”这种开头的写作方式可以作为申论写作的参考。

以《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为例

数字时代,信息化应用层出不穷,使用的门槛也提高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健康码的推广应用给人们的出行安全上了一道“保险栓”,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乘坐公交、进出社区等日常场景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由于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操作,也遇到了一些不便。随着移动支付、数字政务、预约问诊的进一步普及,老年生活的需求与数字社会的供给不相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 看似明显的“数字鸿沟”,其实在人性化的服务、精细化的治理中可以迎刃而解。火车站增设一个提示牌,给初来乍到的旅客以充分的安全感;医院开辟一条人工通道,为一些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细节,在老年人眼里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在陕西西安一家电信营业厅,一位老人送来水果,专程感谢营业员帮她申请注册健康码;今年重阳节,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一家报纸上的“图示版智能手机使用教程”写了感谢信,“这真是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个个有温度的善举,一次次有耐心的帮助,让老年人的数字生活有了坚实的依靠。

文段中“层出不穷”、“迎刃而解”等四字成语运用恰当有力,让文章显得更有文采和力度;“一个个有温度的善举,一次次有耐心的帮助”此类排比句虽然不是华丽的辞藻,但表达简洁流畅,可以作为申论写作的参考。特别是写的好的段落,建议大家多朗读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阅读肯定会改变“肚里没货不会写作”的老大难问题。

取决于您的购买目的。如果是大作文一点都不会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那就不要买,赶紧研究真题或者报班学习。如果作文能写出来,但是文笔差点想进一步提高,可以购买(不过个人更推荐公号“人民日报评论”和新华网的“新华网评”)。

1.很多考生把自己作文写不出简单地归结为积累不够。其实并非如此。申论大作文如果存在“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不知道论点是什么、该写什么,而不仅仅是“积累不够、没有词”那么简单的。

申论作文不是随意写的,不要随便求新求奇。题干和材料是给定的,论点就是固定的。中心论点的核心意思相同,表述可以不同;分论点可以在材料中选择,不能写材料外的内容。内容/论据部分可以有自我积累的加入,不能完全抄材料。

2.有人可能认为,如果论点都一样的话,每个人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很相似么,那就不可能拉开分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大作文是非常拉分的

议论文的论点设置是重中之重。论点正确,阅卷人才会看其他内容;论点错误的话,作文基本就没分了,文笔再好都没用。通常申论成绩在60分以下的,大作文基本就是跑题的。

而且即使论点一样,论证思路和使用的论据每个人也都不会一样的,所以不会存在人人作文都雷同的情况。

3.作文不是靠背模板、范文背出来的。

近几年的考试题根本没法套模板,比如想象力源泉、老子有与无思想、向水学习等等。出题人不会、也不可能在这么大型、正规的考试中,考察一个通过套模板就能取得高分的题。

背范文也没什么用。就像前面说的,申论作文是靠题干和材料写出来的。即使材料相同,只要题干换了,论点就全变了。机构范文就是参考用,不必抄写背诵。通过范文学习如何找到正确论点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是我写过的真题作文,带有对话题和材料的简单分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看看。详细的讲解视频,请留言或者私信我。

【真题篇·2018国考】

【真题篇·2018省考】

4.如果题主只是想多做一些积累、美化一下语言。我个人推荐公号“人民日报评论”(见下图),这里面的文章都是针对热点事件进行的短篇评论,内容比较贴近公考申论。而且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看起来不累。

如果用电脑端比较多,可以看看“人民网评”“人民时评”类的文章。比如下面引用内容来自《为这样有温度的基层治理点赞》。基层治理是公考考察频率特别高的内容,考生往往只会说“我们需要在民生和法律中取得平衡”或者“我们应该进行柔性治理”。如何能把人性化和法制化的平衡关系想清楚、说明白,就必须认真看评论文。

这个段落内容深刻,且代表官方观点。文笔不知道要比机构范文好多少倍。

城市,终归是人的城市。一个路边小摊,可能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也可能是社区街道的便民窗口。但出于维护市容市貌、维持市场秩序、保证交通顺畅等原因,占道经营往往成为各地有关城市管理部门整治的对象。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固然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但维护每一个市民及商户的生存权益才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允许摊贩商户临时占道经营,正是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秩序,早日重现城市往日的模样。这样的“特事特办”彰显着基层治理的温度,值得点赞。
“事急从权”需要人性化措施,但也需要规范化管理。我们看到,成都市城管委近日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就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流动商贩贩卖经营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执法者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允许临时占道经营也不等于“一放了之”,对于市民关心的是否占用盲道、是否随意抛弃垃圾、是否阻碍路人正常出行等问题,有关部门也应周全考虑、综合治理、加强监管,写好非常之策的“下半篇文章”。

总之,复习时以真题为主,积累为辅!自己积累的内容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先研究明白真题材料的考察内容,保证作文不跑题,然后再重视积累部分。如果同学表述能力差,文章中病句很多,那我建议平时还是得多看看文章,形成语言习惯。每天拿出20~3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仿写就行,持之以恒。

从2019年7月至今,我开始每日更新积累内容,包括词汇、佳句、开篇、结尾等积累。每月末上传到知乎专栏《》里面。

目前每日积累内容已整理了4万字+的电子版。如果有小伙伴需要完整版的话,或者前面哪个问题没说清楚的话,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论应该看人民日报什么文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