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家长说孩子大了就能适应社会了,不想管了,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和经历?

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经过一段时间的能力作风建设学习,我对怎样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让领导放心的窗口工作人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为一名合格的窗口工作人员一定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因此,我只有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才能成为让办事群众满意的办事人员。下面我就对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提升工作能力、加强作风建设谈谈自己具体的心得体会。

  首先分析自身不足之处:

  一、学习不够。一是虽然参加了中心的一些集中学习活动,制定了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也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但学习制度坚持不够严,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高,缺乏一贯性,有时紧时松、断断续续的现象,大大削弱了政治业务学习的作用和效果,存在着以平时工作忙而冲淡学习的问题;二是有时学习精力不集中,存在着不深、不透、不细的问题,没有真正用心去学,有一种应付完成学习任务的错误认识;三是抓学习不够,主要是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想到平时业务工作比较碎、比较多,没有对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放松了学习,造成在实际工作中知识面窄,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思想退坡,工作热情下降。到中心工作已经工作六年多了,因为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尤其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很难避免会从心理上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情绪。所以工作热情不高。虽然平时还算得上任劳任怨,有时为了赶任务,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和星期天,但都是任务所迫,并非自觉自愿,完全失去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那种热情,那股干劲和那份执着。倒至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很好的调整心态,就很难做好你的工作。

  三、纪律松驰,要求不严。在窗口工作闲暇之余,偶有上班时间串岗的现象发生。二是到单位办事时,有时会结束后就顺便办点私事。这些事看起来是小事,但细想起来不是小事。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为一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连起码的组织纪律都不能自觉遵守,长此下去,小节不保,遇到大事必然糊涂。

  四、请示汇报少,宣传力度不够。由于长期一个人在窗口工作,不便经常性地与后方单位多沟通多联系;加之又懒于“中心和单位”两边跑的麻烦。所以向单位领导请示汇报比较少,能不到单位的就在电话里来汇报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并不有利于窗口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以上四点不足,将作出如下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形势需要,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一是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事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窗口工作人员,必须自加压力,努力形成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来充实和丰富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二是要明确学习重点。以“政治理论常学,业务知识精学,急需知识先学”的原则,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三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学习,用心研究,深入思考,通过学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成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精通本职工作的本领,不断涵养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真正将掌握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用于解决工作的实际,用于为办事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求实效。

  二、善于总结,提升自己。

  紧抓思想这根弦,并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每一天工作中去,视办事群众为亲人,把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情来办理。不要认为每天都在重复同一样的工作,就提不起精神、敷衍了事。其实每一天的工作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日常的总结工作,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窗口工作人员来说,无论认识问题、理清思路,还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都离不开经验,经验是在反思中温习、在总结中提升的。每走一步,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新的问题出来了就抓紧解决。要做好总结首先是做好记录,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录,多摘抄是一种非常良好的习惯,使我们今后的工作受益匪浅。其次是要认真思考,整理和调节思想,包括对工作的设想和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东西,来指导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工作做得更为出色。

  三、善于讲落实,工作负责任。

  落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在工作中,就会只唱高调,不重实效;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落实,又是一种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我们每一位窗口工作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才能任劳任怨地做好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落实,更是一种能力。怎样把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这既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问题,也是落实的问题。落实就是能力,实干就是水平。凡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这就是能力。要抓落实,必须要克服怕苦畏难、半途而废的心理,防止走过场、做样子,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扎扎实实地干好工作。

  四、多沟通、勤汇报。

  坚持经常性地向部门领导请示汇报制度,将“中心”窗口工作的情况及工作进度每周向领导汇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要立即向部门领导汇报。让领导能够及时、准备地了解窗口工作,求得他们对窗口工作作出下一步的工作指示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总而言之,通过“能力作风建设”的深入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建立良好地作风和能力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把能力作风建设更好的同本职工作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扎实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作风建设同实际相结合,效果明显,针对性强。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3

  关于学习《3.6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倒查情况通报》的心得体会――谈谈超速驾驶的危害 4月17日,办公室组织我管理处驾驶员进行安全学习,会上安全员传达3.6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及倒查情况通报等文件,通过该次安全学习,我谈一谈对超速驾驶的看法:

  造成车祸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我认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违章超速行驶,“十次肇事九次快”这是多少驾驶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那么什么是超速行驶?超速行驶有那些危害――所谓超速行驶,就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上行驶的的各种机动车辆,超过该路段道路所规定的以车辆和驾驶员技术状况所允许的,安全行车速度,该速度不能确保安全行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2 条对机动车辆不同道路上行驶速度范围做了具体规定。那为什么说超速行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呢?

  一、超速行驶影响驾驶员的反应判断能力,如果车辆高速行驶,人的心理活动及生理特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发生一系列变化,使驾驶员对以外情况反应判断能力降低,因而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超速行驶,驾驶员的空间认识能力减弱,对车外细小的刺激物无法感知,这时如果这些细小的刺激物危及或妨碍驾驶员,极容易被忽略,这样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超速行驶,由于驾驶员的神经系统紧张,给注意力转移带来困难,超速行驶时驾驶员的注意力既要集中前方,又要不断地超车、会车、避让障碍,会车一次,都要将注意力由车前方转移到侧旁和车内,在观察被会车的横向距离时又要把一部分注意力分散到车内,因为手脚在制动踏板、离合器踏板、加速器踏板和方向盘上来回转移,根据 有经验的驾驶员测试,在短短的几秒内,这种注意力要来回转移十多次,如果这种转移的速度稍有迟缓或延误,就会影响观察和操作的实施,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超速行驶还会造成驾驶员的情绪紧张,容易产生疲劳,超车、会车的机会增多,行驶间距离经常缩小,例如,连续超车,行驶间距离连续出现等距离,车外情况应接不暇,随时就有擦挂的可能。

  五、超速行驶增加了安全驾驶的技术难题。超速行驶,路面冲突点和交织点增多,特别是与被超越车辆的纵向冲突,譬如后方车辆正在加速准备超越前车,前方路面突然出现塌陷或坑凹,前方车就要避让,这样很容易造成两车擦挂,若遇到前车紧急制动则会造成追尾相撞。超速行驶,制动距离拉大,安全区域变小,超速行驶的车辆安全环境变差,要确保安全行驶就必须有可靠的制动性能,实践证明运动物体速度与惯性成正比,车速过快,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会拉长制动距离,由于制动距离拉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也要拉长,成正比增加,因此制动距离剧增,非安全区扩大,安全性大大下降。

  六、超速行驶会破坏汽车的稳定性,速度与离心力成正比关系,汽车转弯时,离心力增大,使汽车所受的横向力增加。影响离心力的因素很多。质量、速度占主要,我们曾体会过,同一辆汽车在相同的弯道上行驶,而车速不相同,离心力的变化就大不相同。超速行驶的车辆转弯时离心力剧增,使车辆所受的横向力同时增大,而汽车弯道横向翻车主要是横向力作用的结果。在较大的横向力的作用下,有时会使一侧车轮离开正常接触的路面,失去正常控制,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碰撞,要么侧翻。因此,车速过快,会是汽车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此外,超速行驶会使汽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统的转速提高,负荷加重,部分机件的磨损加快,因机件断裂而导致事故的也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超速行驶是交通安全的祸根,预防交通事故,就要求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遵守速度规定,有效的控制车速,减少事故,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3月30日,教文体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对邯郸广泰中学、广安小学、和农村的工程学校。

  然后又到了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在20xx年时还是一所教学和管理方面发展较差的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濒临倒闭。全国著名校长蔡林森到校后,从严治校,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模式,现如今永威学校已是河南省的名牌学校。这次对河南永威学校的参观学习,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教学格局设计合理,便于管理,是真正意义的“一贯制学校”。

  永威学校是一个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但学校的教学格局设计确是非常合理。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用透视栅栏隔开,自成一体,各自有独立的教学区域、活动区域,既互不影响,又便于按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管理,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一贯制学校”

  二、各学段教法一致,便于指导,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一种“捷径”。

  参观之前,我对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有一定了解,也曾与同事一起分析讨论过,通过这次亲身听课的经历,我觉得永威学校的做法,的确值得学习。主要有以下两点感受最深:一是把我们热闹的课前引入去掉,直奔中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当堂大密度训练,是学生运用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基本条件。我觉得这两方面,是永威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永威学校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面。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认为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我们的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学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删去华而不实的课前引入的环节。因为课本在学生手中,他们已经知道这节课想要学习的知识了,不如直接进入主题;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调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新知识;三是当堂训练不能一味的看课本,教师备课中要结合新知识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发掘拓展学生能力训练的习题;四是领导要深入课堂,及时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暴露的问题,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

  邯郸各学校和永威学校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潜心研究,认真学习,我们要让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重大转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5

  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

  读着这一步步从中间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语,当时即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学期的刑法分则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并非那些真实的却曲折离奇的案件,也不是电视剧上那虚构的狗血剧情,而在于刑法在各大部门法之中,唯一一个与犯罪有关,且关系无比密切的法律。同时,犯罪,作为一个与暴露人性丑恶有关的行为动词,集心理、伦理、医学以及科技等于一身。更准确的界定如下,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6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三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她,不伤害她,在不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她讲某些她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她向我倾诉烦恼的原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原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7

  大学的课程比起高中来说相较于轻松,大学里的学习主要是靠自觉,除了掌握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相关的书,查找资料,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地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如果说高中时的学习是幼儿学路由老师领着,那么大学就是大人式的学习,我们接过学习的接力棒成为了领跑者,在这一场比赛中,可以跨栏可以抢道可以跳跃,而绝对不能在起跑线上等待老师牵着你跑。只有自主自助自信的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正如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他不能只听教练的意见,而应该自己进行思考,因为毕竟,在场上铲球,抢断,过人,射门的都是你自己。

  至于学习方法,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现在考研一样,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辅导书才是最好的辅导书。我不是很聪明,但我知道“笨鸟先飞”,我应该属于那种兢兢业业型,每次都早去上课,不逃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关于学习,我觉得兴趣与目是最重要的,比如数学、计算机和比较重要的科目我上课就比较专心一点,而且在课外时间还会去阅读一些相关资料,而对于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只是上课听一下,做到主次分明。在此我做以简单归纳:做好准备,提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能够比较顺利的跟上老师的节奏,取得更好的听课效果;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随堂记录笔记有助于集中注意听课,并且在期末备考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减少盲目性;定期复习,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时间过久而遗忘所造成的重复性工作,掌握好复习的间隔;还有要多与同学交流,探讨解答问题的方法,和对不同问题的意见,将更有助于拓宽思路。

  关于各科的课程学习我在这里谈一下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基础的学科,一定要把概念、公式弄清楚,一定要稳扎稳打,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英语学习,我英语基础不是太好,但现在考研必须重新学习,英语是大学中的必修课程,大一、大二两年一定要把英语基础打好,打牢,打实,这绝对马虎不得。因为大学要求过英语四级,还关系到能否得到学位证以及就业等诸多事情。现在很多单位都要求英语四级或者六级才能有机会面试的,所以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英语的学习在平时,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计算机学习,由于我一直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所以对于学习计算机就感觉要轻松一些,学院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语言主要是VF,学校要求计算机必须过级,我在大一下学期学完VF课程后,大二上学期就过了计算机二级,总之,计算机作为就业时的一块强有力的敲门砖,计算机必须学好,还有学精,平时上课要注意听讲,课后要勤上机练习,熟悉所学语言,相信只要工夫下到了,没有不成功的。

  关于大学上课还有就是如何表现自己,比如说老师会问问题,你可以举手回答问题,这样你不仅表现了自己而且还会增加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我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一般我不会举手回答问题,但我会抓住一些机会来锻炼自己,比如说大学里面不少课程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做一个大作业,并且会抽出时间让你上台用ppt做介绍。一般我会作为组长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并上台演讲,并做到切合题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样就会给老师合同学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了。

  考试是学校生活里必要的一部分,要以端正的态度来面对。但是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并不是考试才是证明我们在进步的唯一方式,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利用好时间,找准目标,努力坚持。无论什么考试,考前的那段时间很重要,这不是“临时抱佛脚”,我所说的是最后的整理复习,当然这一定要建立在平时的基础上,平时能够把老师所讲的东西尽力吸收,抽空多读一些课外书,在临考前,把所学的要考的知识点再重新在脑子里一点一点的过一遍,算是温习,也是查漏补缺,这是读书考试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相信所有人都能做的很好。期末考试也是奖学金评选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学习成果。

  还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学习计划,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计划,大到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小到自己的一天什么时刻该做什么,这样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计划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我经常会把自己的计划写出来贴在寝室里墙壁上,比如说要考试,我经常会把哪一天复习什么书和规定什么时间完成写在纸上,然后根据计划完成任务,有的时候计划时间是一个月,有的时候是一周或几天。所以,“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简单!”,用心做好每一次小事,日积月累,也许就将收获富足,即时的消化学习内容,有规律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和复习,平常多积累,学得轻松而愉快。

  大学里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说图书馆、学术论坛、网络资源等,这里我着重谈一下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目前,互联网上学习资源中,管理方面的资源极为丰富;收费、互助、免费应有尽有;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比如说我在考取网络工程师、报关员、物流师、会计从业等证书时绝大部分资料是来自网络,为自己考试盲目的考试报名到胸有成竹的进考场都离不开网络资源带来自己的丰富信息和资料,使自己在各种考试中能轻易适应。当然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不适当的选择,会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心态,要充满信心,要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资源,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相信自己,成功将属于你!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8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转眼间,我们就将步入初三学习的殿堂。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应回首过去,善于总结,亦是自我提高的捷径之一。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承蒙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鼓励和指点,我取得了差强人意的成绩。在此愿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悟。

  说到语文,肯定离不开写作。尽管我的作文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现在写起作文来比之前更是得心应手的多。莫把写作文当作任务,作文本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怎样做到寄情于文呢?我偏向于写文化作文,是因为我喜欢古诗词,诗词的意境让我更真心地流露出感情。

  因此,不管写哪种类型的作文都离不开积累和阅读。

  针对数学来说,其实以我的数学成绩是担当不起数学课代表的头衔的。但刚开学的时候,罗老看到我的软肋,让我感到压力后,自然就会拼命去学好这一科。学数学不是看你会做多少道题,而是看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对待基础题,要学会触类旁通;遇到难题,不要有心理障碍,要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变换思维地想。这样即使没想出来,老师给你讲解时你更容易理解。

  英语同样作为一门语言科目,最重要的还是积累。也许现在我们写不出锦绣文章,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口若悬河。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要多读,才能说得流畅。我在记笔记时,是记在了脑海里,不是纯粹为了过关。所以考试时,多留个心眼,就能找到关键。

  物理是一门全新的科目,但物理学起来不会太吃力,因为这是我们身边的现象,只要对生活用心,物理学起来何尝不是件有趣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并不把物理当作考试,因为物理在生活中是十分实用的。

  课堂上学了后,在闲暇时光,偶尔尝试一下,就当是做实验。其余副科之中,政治有许多案例,我认为贴近生活,所以比较亲近。而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地理包罗万象,又与政治相辅相成,并且对外出旅行有帮助。

  作为生物的一员,学好生物,就等于了解自己。当然,副科学了就必须记忆,这往往是同学们所苦恼的。记忆,要讲究方法。我很欣赏历史老师推荐给大家的巧记法,不可死记硬背。

  以上是我对上学期学习的总结,但愿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9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养猪技术培训。培训中共有八个课题,听了各位老师、老板、技术精英和专家的精彩讲解,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对猪场的饲养与管理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就参加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现代规模化猪场都注重科学养猪,其中如何“让猪满意”是大家都非常努力去做、非常尽力做好,却非常难做好的一件事情。

  叶老师在讲解“保障猪的生理健康”中提到人有衣食住行,猪有吃喝拉睡。

  1、猪采食位。建议每栏每头猪平均有0.8个采食位。从对猪的福利来讲,采食位足够多是好事,但是不能盲目多。猪是喜欢抢食的动物,采食位过多就没有了竞争性,还会以玩耍、污染等方式浪费饲料,特别是小猪。采食有竞争性、吃得多才长得快。另一方面,病残弱小猪要隔离饲养,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采食和疗养;同样,后备母猪为了控制其膘情和注重整齐度的情况下,也需要足够的采食位。

  2、空气质量。空气只有人感觉舒服,猪才舒适、健康。一般猪场小猪的生病主要是呼吸道性疾病,其致病因往往是空气质量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单独饲养的病猪(给予舒适开阔的空间――空气质量好)会更快好起来。人怕臭,猪也会怕。想知道猪场产房空气质量是否合格,不妨去产房住一晚上试试?一个晚上你受不了,猪长期住怎受得了?以前听一位养猪老板说他30年养猪经验,就简单两个字:通风。检查空气质量好坏,查栏时可以这样做:弯腰至猪鼻子呼吸的高度,闻空气中的气味是否刺鼻?如果刺鼻,就要采取措施了!

  广东某养殖户一栏饲养5头肉猪亏本,养4头盈利:为何?密度大了。

  3、猪舍温度。课程中各位老师提到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中容易疏忽的问题,我们猪场也存在。比如在前年寒冬临近,天气聚冷,某栋定位栏饲养员连续几天晚上忘记关窗户,导致个别母猪流产。猪睡觉的地方阴冷潮湿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叶老师建议产房、保育舍冬季的空间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最好。冬季猪舍可以利用沼气能源来保温。

  1、母猪“减少被迫淘汰、增加人为淘汰”。

  叶老师提出母猪群应“减少被迫淘汰、增加人为淘汰”的观点是一个很科学的指导思想。母猪被迫淘汰:肢蹄病、产道炎症、过肥过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一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地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基本内容进行教学。综合实践课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教参,要求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和选题.本着综合实践教学的这一原则对于任课老师的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如果能够合理有效、运用创新意识去开发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资源,必将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产生举足轻重的效果。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也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表象:近几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人们的孝敬意识逐渐淡漠,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不断升级,造就了一个个“小皇帝”,在社会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宠少有余的风气。表现在学校,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不尊重老师和长辈,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因此特开展“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主题文章的阅读感悟,对相关链接的了解和对拓展内容的实践操纵来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家”更温馨,让“心”更温暖!

  根据“我爱我家”活动的主题设想,将此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为“自我阅读”、“主题教学”、“主题活动”、“交流展示”、“拓展阅读”五个内容。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教学中感悟家的温暖,体验亲情;在活动过程中热爱家庭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感。从而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都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师: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会的时候,他们的头上出现了银丝。

  1、大屏幕出示学生事先拍的照片,由学生来介绍、解释自己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相关的小插曲)

  2、播放由学生拍摄的一段DV影象(父母忙碌,辛苦)

  3、通过影象给你的启迪,谈谈自己对生活中父母的感觉。

  师:自古百善孝为先,伟人、名人、普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一个原则。我们都像他们一样爱自己的父母。

  1、四个小组汇报搜集的孝敬父母的故事(4个),课前教师进行选择好。

  2、由教师把每个学生搜集的故事定成册。课后阅读。

  (三)我们的行动在哪里

  师:父母很辛苦,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洗碗、扫地等是你应该做的家务,今天,为他们做一件你从来没有做过,又能使他们感到舒服的事情。并且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条件下,一直都做下去。

  1、把自己准备做的事情写在行动卡上。

  我想为爸爸(妈妈)做……

  2、“今天你做家务了吗“,为自己选择一样固定的家务劳动,每天做家务。 和父母一起评比:小小家庭责任星( 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

  总结:责任更是一种习惯。爱我们的亲人,关心他们,正如他们对我们默默付出爱一般。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二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毋庸质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打破我国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就成了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作为一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难点所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水平不容乐观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验、推广,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已开设,但由于在课程开发、管理、教学、评价、师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致使课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规划和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能得到保证,教师的指导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活动内容或形式看似热热闹闹,但并没有什么教育价值,实际教学效益比较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表层化,等等。从课程的推进和学生的发展来看,都迫切需要对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评价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瓶颈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机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就难以估计。就目前而言,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薄弱环节,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评价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随意程度高;评价对象单一,缺乏对指导教师、学校的监督;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纳入中考范围,评价没有政策保障难以落实……实际上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专家、学者、教师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三)各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水平不平衡,需要探索具有地区适应性的质量提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日益明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的差异也日显突出。在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国家把课程改革的重点将放在农村,如何促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是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有着不同的基础,有着不同的需求,也必然要寻找不同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模式。因此,要在对各地区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条件的质量提高与促进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大多开设了综合实践类课程。虽然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名称,但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主要有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 PDL)、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on learning)。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具体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2002年底,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修订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又将“综合学习时间”改为“综合学习”。“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是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兴趣,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特征、开设的价值和意义及与学科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国外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学习和综合学习的理论和相关案例。这些研究和探讨对人们更清醒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更深刻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及开设意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中小学的开设及实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向前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具体实施中迫切需要理论引领,理论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也从对其理念的诠释、相关理论的引进逐步转到对课程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探讨上来,也开始重视与具体的活动情境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了。这一时期出版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书籍和案例集,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对于综合实践话动课程如何实施的理论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诸如主题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师生关系、活动方式方法、师资、评价等问题,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也都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和探讨。这些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这些相关研究的方法与成果,也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评价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近几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索,引进了档案袋评价、协商研讨式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理论等。这些理论研究对我国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颇为困难,因此必须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又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层面研究的多,操作层面的研究的少。有些理论研究对实际实施情况关注不够,研究成果难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理论的引领,更需要对有关课程实施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如课程实施的操作技术等。这些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和具体的活动情境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施中可操作、可行性的问题。

  三、当前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的起步阶段在国家级实验区的小范围试行,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实施,已经经过了近六年时间。从全国范围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开设和实施的情况不尽相同:城市学校开设的多,农村学校开设的相对少一些;小学开设的多,中学开设的少;只在部分班级中开设、也只有部分老师参与指导的学校多,全面实施、全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校少,还有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开始实施。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还远远没有达到正常开设状态,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但是,这几年广大实验区在克服了重重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实践还是取得了不少成绩。

  1.在实践中,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指导和方法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并总结出了丰富的实施经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推进模式:如改造整合式、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自主课题式、记录本式、项目引导式等。这些实施模式在教育实践中遍地开花,尽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有些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些都是学校在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做的有益探索。这些探索对进一步深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初步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制度。

  3.锻炼和成长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团队。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和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问题意识、综合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迁移到了学科课程的教学当中,使学校的面貌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了传统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实践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或者说问题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制度、培训、师资等课程支持系统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实施就很难保障。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操作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课程内容开发中存在:学科化倾向、实施单一要素倾向和教师“包办”综合实践活动的倾向。

  (2)教师过程指导中存在:缺失指导策略、忽略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操作方法的规范性不足。

  (3)评价中存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待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日本近几年“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情况也和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实施“综合学习时间”会降低学生“基础学力”的担心,影响了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成效;

  2.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困难,如编制学习计划难、评价难、开展学习活动的经费不足、社区人才难以保证、教师负担增加;

  3.课程的预期目标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达到。目前,日本也在加强对综合学习时间实施问题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十五”期间我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全国十几个省的近三十个实验区先后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均取得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和借鉴了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定位与基本价值,并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也得到了理论界比较广泛的认同,为进一步指导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该课程在实施时“活动资源贫乏”、“教师没有指导经验”等困难,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课题组又组织编写了一套供课题实验区实验时选用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帮助师生解决操作中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方法的问题。几年的实验证明,资源包对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不仅为实验区的师生理解和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提供可以借鉴的案例,也为师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思路。在课题的带动和资源包的支持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验区普遍开设起来了。

  经过这几年课题组的培训、研讨和实验,加上实验区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各地在创造性使用资源包的同时也开发了形式各异的适合当地资源和条件的典型案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进行了对策和实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深化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也锻炼和成长了一批研究型的骨干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发展。课题组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还编辑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两本书,把课题组和实验区这几年实践探索的部分成果展现了出来。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关于课题内容的界定

  本课题涉及三个关键词,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和“有效评价”,可以看作是对本课题内容的基本界定。

  这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指目前新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各学科的实践活动不作为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施行对学生的发展能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实施”和“有效评价”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概念,课程是否真正“有效实施”了,需要用“有效评价”去促进、去检验;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和学生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保证。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的研究,需要研究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对课程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学生的发展评价策略,等等;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这里侧重研究对学生的评价,重点研究放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通过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仅通过对学校的评价体制的个案研究来进行。

  六、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的研究,不仅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评价理论奠定基础和提供例证,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是一个侧重应用研究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在学校有效实施和推广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具体说来:

  通过对“课程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例证、指导实践;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策略,学生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评价提供可以参照的具体指标,通过评价真正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通过对“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教师的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提供例证;

  通过对“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等问题的研究,将为农村学校有效实施课程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方法,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课题以“问题――解决”范式为总体思路,在“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不同学段、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通过个案研究和区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实验研究,从而提出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标准、操作规范及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为提高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提供建议和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只有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本课题将通过田野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部分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进行考察,了解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实施对策与建议。

  2.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与管理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在一些学校不能成为常态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校还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成为常态课,其实施的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学校有组织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才有制度保障。为此,本课题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探索学校应该实行怎样的举措才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因此,各实验区需要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管理进行研究和实验,从中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的研究

  不同的办学理念,会产生不同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不同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也会有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研究和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同开发和实施模式,对于进一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推广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将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不同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的学校作为实验基地进行追踪研究,从中提升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意义。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研究

  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持。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不但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拓展广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本研究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资源包,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本研究还要进一步培养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能力,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何使其更有效,最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相应理论和典型案例。

  5.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教师的有效指导,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操作随意性大、教师指导盲目等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究竟该处于何种地位、应该有哪些行为规范、如何恰当地指导,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本课题将结合具体课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课型、不同组织形式的教师的指导策略。

  6.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评价问题是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瓶颈。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用质性评价手段来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状况?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必须解决的问题。评价系统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权重分配以及评价方法和要求等。其中,以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尤为重要。本课题将研究借鉴国外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具体学校的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为进一步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7.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广的难点,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要研究的重点。由于许多客观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步履维艰。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用生动的事实证明“农村不具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的观点是错误的。学习和提升农村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并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农村地区特点的课程实施模式与方法,是本课题努力的方向。

  八、研究策略与方法

  本课题拟设以下子课题分别来进行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问题研究;

  3.学校有效实施课程的规划与管理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规范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的研究;

  7.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研究;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的研究;

  9.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10.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1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

  12.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14.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学分认定的研究。

  各实验区可根据当地的研究基础和课程实施现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在保持和总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自愿申报符合当地需求的其他子课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申报一般以教研室(教科所)为单位,个别有特殊需要、又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学校可以申报课题实验基地。

  本研究更多地关注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如下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九、研究计划与步骤

  研究思路:总课题要在全国各实验区中,选择不同学段、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实验校作为实验基地,在每个点上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实施操作细则及评价指标,取得经验,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各子课题组分别就自己申报的子课题进行独立研究;总课题为子课题提供指导、培训,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设计、实录、案例、论文等形式的评选活动和研讨活动,给广大实验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把课程的有效实施落到实处,同时也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

  第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课题申报、开题论证;

  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通报子课题开题事宜;

  确定课题实验基地校,并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第二、研究和实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选取一些学校,探索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措施和具体实施及评价模式。

  选取资源包中的不同主题,探索该主题在不同学校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活动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同时,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每个环节的策略和评价方法。

  召开各种专题研讨和培训会。

  举办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

  对各子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组织实验区之间交流考察活动。

  第三、总结交流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和课例集。

  形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案例集。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研究总报告。

  各子课题专题研究报告。

  各实验基地实验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活动设计集。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研究系列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

  本课题研究设立两级研究组织: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

  组长: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王薇、冯新瑞 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

  总课题组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实验基地负责人组成。子课题组由子课题负责人和地方研究人员、教研人员、学校业务负责人等组成(报总课题组认可)。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三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5.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四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

  (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

  (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

  (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

  (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四.团队协作,课程整合。

  我们认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构思到活动准备,从资源整合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从实施阶段到成果展示,从活动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必须在全组人员共同参与、能力协作下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我校结合实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团队,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兼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劳动技术老师、科学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组成。团队所有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坚持“三个整合”: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兴趣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画室,电脑室有80多台电脑可供学生使用,并开通了校园网。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其次我们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和艺术课程。为此学校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了校园集体舞、科学、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阅读、书法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小组的带队老师均是我校综合实践教研团队的老师,而且这些小组活动一切免费。还有为了配合校少先大队“我爱家乡”“我身过的小康”等方案的实施,我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美丽风景――废黄河、万亩果园等;

  2、调查家乡河流――苏北灌溉总渠;

  3、参观二站万鸟天堂;

  4、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完善评价,重视积累。

  我校大力倡导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真实有效的评价,全面综合地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实施。在资料积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注重收集好学生活动资料,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料的积累中。多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县靓丽校园、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阳光校园、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省安全校园、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校园集体舞特色学校,学生参加的市县活动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教学精神,怎样营造这样的氛围呢?这是我们的困惑之一;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综合实践课的路子还摸不清,怎样指导一节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探索。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五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使用价值:

  选题背景:在当代社会,礼制遭受到了重创,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和现代化情结的冲动中,人们似乎曾想完全抛开礼制习惯,然而,融进民族血液的思维传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立即洗去,转而全盘接受一种新的道德思维习惯。

  研究意义及实用价值: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与政治家的实践。在教化引导功能上,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礼是构造人羞耻之心的工具,有了羞耻之心,人就学会了自我检讨,反躬自问,改变行为。我们的探究活动通过对周代礼仪制度的学习、探索,来体会情景、情理对于反思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三礼”之谜》(《仪礼》、《周礼》、《礼记》)谢芳林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礼不远人》 李宝臣 著 中华书局

  主要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

  主要任务:全面调查周代的各种礼仪,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周代传统礼仪怎样影响古人的生活,认真思考古代礼仪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启示。

  分工:林志贵制作演示文稿,搜集图片;颉兵兵、王琳、董利军查找各种图书及网络资料;颉兵兵负责活动记录;王艺晖整合资料,完成综合活动时间报告。

  第3~4周:开题;

  第5~6周:查找各类资料;

  一、吉礼:事鬼敬神的方式、阴阳五行之说、祭天、傩文化。

  二、嘉礼:天子登基、君臣之礼和称谓、婚礼。

  三、宾礼:跪拜礼、名号称谓习惯、宗法官制、饮食之礼。

  四、军礼:天子阅兵仪式、出征仪式。

  五、凶礼:丧礼的一般程序、棺梓制度、“丁忧”期间的礼俗。

  分析周代礼仪现代生活的联系,对现代人的影响。探索周代礼仪的具体程序。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六

  围绕区委、区政府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各项工作的要求,我区科技工作必须以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两个率先”为主线,强化科技创新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工作提升较快,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按照科学发展观新要求,跳出京口看京口,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不论是质还是量,与先进地区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额不高;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不高,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符;三是部分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面对我区科技工作的差距,关键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目标强化区域科技创新。

  一、集成提升,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加快集成和提升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配套产品和半成品为辅的产业配套半径,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目前,以宝华半挂车为代表的新型汽车配件,以鼎胜铝业和元鼎饰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以中煤电子、震东电光源、正恺电子为代表的光电子,以中盛产业园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等大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了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跨越的态势,这些大中型企业是京口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导力量。而我们目前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强化政策导向和服务,积极引导和指导企业“二次创业”,走“技术领先发展模式”,依托制造业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和不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等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这也是招商引资引智的环境优势。按照国内外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市场规律来看,大企业、大集团具有强大的集聚吸纳功能,能有效促进一个地区产业配套半径和产业链的形成。

  二、放大优势,培植具有科技特色的骨干企业

  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今年上半年我区组织申报的9个新产品试制项目和下半年正要申报的几个新产品项目均由民营企业研发。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抓创新求发展的欲望强烈。鉴于民营企业具有决策上的高度自主权、资产上的高度支配权、用人上的高度选择权,应牢固确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创新为主线的发展意识,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争创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工作。继续保持和强化我区为企业科技服务“三集中”:即扶持政策向民营企业集中,确保科技三项经费的70%用于资助扶持民营企业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和申报;服务向民营企业集中,将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及时传达到企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应国家产业调整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企业发展目标;指导企业加大和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放大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政企互动,多维施策,培植一批具有发展后劲的产值达数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三、扩大技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目前,我省工业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占gdp的55.4%,我区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是科技创新主要任务之一。年初,区科技局确立了“调新、调优、调高、调强”的工作理念,要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要深入有关企业,分析生产工艺和产品效益,注重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引导企业避免走盲目拼资源、拼能耗、拼加工、拼土地占有的传统发展路子,积极协助和指导企业走“市场领先发展模式”,即结合企情,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吸收消化,继而自主创新,批量开发生产进口替代产品和出口导向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加快企业发展。我区宝华半挂配件厂年内新追加4000万元引进日本焊接机器人6套,增设了数控机床,立式加工中心和生产流水线,正恺电子将再增添10台数控机车床,这些企业高新技术化的科技创新,是我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成功典型,加速了我区企业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进程。今明两年科技局将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四、专利创新,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创新需要的制造能力不同于现有的传统制造能力,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制造力的激烈竞争。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自主知识产权必将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资本。为认真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最近区政府制订下发了《京口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工作意见》,并在全区开展了“专利工作推进月”活动。一是举办了百名企业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的“专利实务培训班”,学习《专利法》,通过培训引路,在全区企业中普及检索专利、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知识,强化知识产权是“兴企之本、强企之源”的意识,尽快建立我区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创新体制;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新产品的研发鉴定工作,一方面对去年申报的新产品试制项目加强跟踪指导,促进加快定型,申报专利实施项目;另一方面对已具备条件的新产品,抓紧组织省、市级鉴定,成熟一个鉴定一个,缩短投产周期。今年要确保通过6个新产品的省、市级鉴定;三是继续指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尤其是要重视京口区工业园区鼎胜铝业、正恺电子、震东电光源等企业的新品申报与实施,加快我区新材料、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目前,科技局已经在园区组织实施了“移动通信低高调n型连接器”、“微型矿用监控仪”、“空调用高精密度铝箔的研制与开发”等6个新产品试制计划,力争今明两年通过省级鉴定,努力提升科技工业园科技品位,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要素。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七

  学生姓名:董敏超学号:20xx0959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班级:测绘0405

  知识经济,是一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知识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应用。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创造和创新。如果人们创造不出新的知识,必然就会妨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就会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

  因此,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创造力对我们国家又多么的重要。其重要行不言而喻。

  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创造学。

  所以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拿出十分的激情去学习这们课程。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有好处,同时也是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负责,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负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科学研究表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往往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其关键在于每一种认识的自身必须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和自成体系。只有这种自圆其说的系统认识,才可能形成知识或发展成学派。比如,在对于创造力的认识上,大多数学者都遵循美国心理学家J.P.Guilford于1950年开创的“创造力多因素建构”理论,由此不断研究、不断深入从而形成了当前创造学界对创造力认识的主流。

  第一章创造原理及技法

  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一般可以合称为创造工程。把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系统地,全面地应用到人的创造活动中而形成的学科,即可称为创造活动。

  创造原理就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并能够产生其他规律的规律。就是能够导出其他次一级或更次一级创造规律或创造方法的规律。

  创造原理主要包括以下8种:聚合创造原理,还原创造原理,逆反创造原理,变性创造原理,移植创造原理,迂回创造原理,完美创造原理和群体创造原理。

  创造发明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力激励法,设问法,联想组合法,类比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系统提问法

  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学者奥斯本在1939年创立的,主要分为准备和召开小型会议两步。

  (1)在准备的阶段首先要告诉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并且要确定好所要功克的目标,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不会盲目的乱讨论,这样就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还又就是要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努力做到将大问题分解为过各小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再就是要对主持人要求熟悉各种技法。所以,在准备的阶段时候,我们要谨慎行事。这一步对后面的讨论至关重要。

  (2)注意参加小型会议的人员确定在10人以下,这样可以保证会议的效率,这样一起发表意见就又很大的空间,可以作到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想法,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另外,在举行会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几各记录员,这样在会议结束后就可以对这记录再做出相关的决定,这对目标的确定又很大的帮助。

  再就是对参与的人尽量让各种专业的人同时参加,这样可以保证集思广益,意见就是多方面的,可以保证充足的意见来源,就不会像几各同专业的人那样受到局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会议的时间不能太长,同时也不能太短,要适度把握就好,在会议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会议氛围自由奔放,严禁批判,以谋求设想数量为主,善于用别人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路。

  比如:每次会议有8各人参加,每个人都准备一张卡片,在会议每进行10分钟就将自己所想的三个想法写在卡片上,然后每个人按照卡片上所记载的在会议上发言,而其他人则依次陈述自己的想法,在一个人进行陈述的时候,其他人不要发表批判的意见。在会议结束后,又重新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会议。这样就会达到以谋求设想数量为主的目的,同时记录员记载的信息也会开拓自己的思路。

  奥斯本的设问法又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检核表”法。它是针对创造的目标从很多方面用一览表列出一系列思考问题。

  比如说,在现成的成果中有没有其他的更多的用途?还有没有更好的点子?或者说更好的想法?还可以改进吗?可以和什么结合?结合后会成功吗?等等。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晾衣架除了晾衣服还有其他的用途吗?又比晾衣更好的用途吗?我们的晾衣架可以改进吗?还可以和什么结合呢?结合会有什么更好的用途吗?

  联想组合法的思维基础是联想思维,它依据的原理主要是组合创造原理。

  比如:我们吃的白糖和盐又什么关系呢?看起来这是两种截然无关的事物,虽然它们在颜色都是白色的。但是我们在进行联想组合的时候,思想一定要开放,我们不能被“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框框束缚住我们的思维。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想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做菜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同时用到白糖和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呢?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只加入一种调料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加两次。

  4、还又一些方法就不一一列举

  第二章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探索(新型房屋的探索)

  未来又是新生活的开始,这冲击来自于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新概念对以往设计原则,新世纪的人类生活将在数的新技术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正是取决于人类在探索自然、这此科学技术的成功无一不对人类的生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生存必需空间之建筑也是在这种技术及人类不断发展的生活模式的作用下得到了飞速的前进。表明了现代人类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密切相关。已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更加关怀。都反映了酒店更加服务于日夜穿梭的旅行商客工作生活需求。客房衣厨可在走道及卫生间内两面开启方便了住客的生活起居。更在于其所证明的对现代人类生活模式的更多关爱

  未来,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希望,也许更是绚丽的梦幻;对年青人而言,未来又是新生活的开始,一次生命的新的腾飞。当我们的设计师坐下来讨论未来之时,未来则充满着挑战,对我们原已十分熟悉的设计技术,方法的全新挑战。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世纪之交时,未来对每一位设计师则意味着生命的冲击。这冲击来自于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新概念对以往设计原则,思想的巨大震撼。尼葛洛庞帝在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中所做的一切,标志着,新世纪的人类生活将在“数”的新技术影响下,发生革命性的彻底变革。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在此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我们的设计师们是否已体察到了,人类的新技术必将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由此将给我们的设计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正是取决于人类在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日趋成熟的思维模式。从四大发明古国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产业革命直至19世纪中叶以来层出不穷的各种以技术命名的时代。如:蒸汽机时代、汽车时代、飞机时代甚至今天人类正在不断努力探求的宇航科技。这此科学技术的成功无一不对人类的生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人类生存必需空间之建筑也是在这种技术及人类不断发展的生活模式的作用下得到了飞速的前进。与建筑共生的室内空间的发展亦与建筑殊途回归。科技的高速发达,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但不幸的是伴随现代文明的成功,人类也向自身赖以生存的空间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人际关系的淡漠,人口问题的突出……这一切,又使人类陷入了新的“危境”,以建筑而言。现代主义的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创造了著名的国际主义风格,由于代表了工业时代文明的先进,国际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泛滥世界,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言词。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逐步地意识到了现代文明的“无个性”“单调”“无人性”的冷漠。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后期现代主义、新乡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流派的涌现,表明了现代人类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本世纪末的今天,这种需求的反映更为迫切。刚刚召开的20届国际建协的《北京宪章》,提出了“循环关系,着眼于人居环境建造的建筑学”。把建筑与城市规划“纳入一个动态听生生不息的循环关系之中……建立对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建筑关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与建筑并存的室内设计也理应如此。相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密切相关。今天的社会,已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更加关怀。

  (1)它不再是只住人,它还可以在家中养野生动物,人和动物能够和睦共处。(2)它的屋顶是玻璃做的。

  (3)房屋的设备都采用太阳能。

  (4)房屋里的设备都采用自动化技术。

  (5)房屋的里面墙壁以及外面的墙壁都采用植物掩盖。

  (6)房子的墙壁不再用砖砌,可以全部采用玻璃进行装饰。

  (7)房子的家具全部采用纯自然的木料制作。

  (8)房子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拆卸,这样就可以使屋子不潮湿。

  (9)同时屋子还可以随时叠起来。

  (10)屋子可以随时搬动,在夏天的时候可以搬动到比较凉快的地方,而在冬天比较寒冷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搬动到比较温暖的地方。

  (11)屋子不仅仅做生活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写字楼使用。

  (12)屋子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仓库。

  (13)屋子还可以根据地方的大小进行放大或者是缩小。

  (14)屋子还可以根据主人的想法进行变形。

  (15)房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变色。

  2、缺点及希望列举法

  我们未来的新型房屋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的,比如说我们不能将它搬动到月球上去,我们也不能将它搬动到水面上去。如果我们的房子在一天能够做到能够随便搬动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的话,那就是我们未来真正的房子了。为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探索,一步一步的接近我们未来的房屋。

  3、(1)既然能够住野生动物,那什么动物适合住入我们的新型房屋呢?有什么标准吗?难道不担心野生动物侵犯我们人类吗?它们真的就能够那样和我们人类和睦相处吗?

  (2)既然屋顶用玻璃做,那么是不是什么样的玻璃都能够满足要求呢?是用什么颜色的呢?如果用透明的玻璃能够不能够遮挡住太阳光的照射呢?会不会对我们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呢?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玻璃呢?是用钢化的玻璃还是用一般的呢?既然用玻璃做,那做成什么样的形状呢?

  (3)所有的设备都采用太阳能工作,那么我们要使用什么样的能量转化设备呢?用一般的设备能够满足要求吗?是不是要再设计新的能量转化设备呢?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必要先将太阳能转化成其他什么形式的能量再转化成电能呢?还是直接使用太阳能工作呢?

  (4)设备都采用自动化的话,那我们是不是要进一步研究新型的设备才能满足要求呢?一般的设备经过一些改进能够满足要求吗?

  (5)是不是什么样的植物都能够用于墙壁的掩盖呢?他们是不是要又一些特殊的要求才能够选取呢?

  (6)是不是所有的玻璃都能够充当墙壁的角色呢?一般的玻璃能够满足要求吗?

  (7)房子是不是可以随时拆卸呢?能够保证拆卸之后就一定能够还原吗?

  (8)变色的话是不是根据变色龙的原理呢?是不是要啊墙壁上涂上什么特殊的材料呢?

  通过一系列比较,我觉得这些缺点都能够克服,再进行类比法:我们的房屋能够不能像宇宙飞船那样建造呢?能够不能像宇宙飞船那样可以在任何地方飞行呢?

  移植法:能够不能将我们的房子建立到宇宙飞船上呢?这样我们就可以随着飞船到处遨游世界呢?

  通过慎重的比较我们可以建造上述15个属性的房子(第一次方案)

  我们的设想既然是这样,那我们的屋顶该怎么建造呢?我觉得我们的屋顶可以用绿色的钢化玻璃进行建造。墙壁可以用结实的不透明的玻璃进行装饰。(第二次方案)

  我们再利用焦点组合法:

  第一步,确定我们的焦点物是房子。

  第二步,另外我们选取宇宙飞船进行联想。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八

  20xx年2月到3月,我们班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金凤宜居环境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及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宜居环境的相关知识学习,也对金凤镇镇容镇况作了了解,开展了调查交流活动。活动进行了寒假自主调查和街道问卷调查共两次,参观了三耳集团公司石雕园和上邦高尔夫国际社区。通过活动我们认为金凤镇的居住环境是优秀的,但也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追求高品质的宜居环境。现在具体报告如下:

  重庆直辖后,金凤镇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宜居城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镇内有美丽的海兰生态旅游区是‘宜居金凤’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上邦高尔夫国际社区,欧式风情的建筑群十分漂亮;莲花席农民新村,是“宜居金凤”的另一道靓丽风景。20xx年金凤镇成为了“重庆十佳宜居”小城镇。在未来金凤镇为营销宜居景观,建设宜居城镇,将进一步加快高品质宜居小城镇建设步伐。而20xx年重庆主城正式迈向“外环时代”,作为九龙坡区西部新城发展的九镇之一的金凤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将更美好。

  作为新一代金凤人,立足本镇宜居城镇建设的发展实际,我们能透过居住环境的调查,感受家乡的可喜变化和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从小学会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好家乡,善于创造美好生活。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能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力。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本镇现有居住环境的状况,全面感受“宜居金凤”理解当代生活的美好。

  2.通过对家乡居住环境的调查,多角度理解宜居概念,提升高质量的居住意识。写出调查报告。

  3.通过对家乡居住环境的调查实践,寻找解决当前宜居环境中主要矛盾的措施,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学习建设家乡的良好品质。

  三、我们的调查方法

  1、搜集资料(报纸、书籍、居民区、网络等)

  2、实地考查(环境、设施、卫生、空气等)

  3、问卷调查(居民、路人、工人等)

  4、小组讨论、分析

  5、整理材料、总结成果

  摄影录像:汪祉佚 吴玉婷 王畅

  第一次调查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第二次调查在学习后重新选定调查内容,分组活动。

  参观三耳集团《石雕园》,分组行动,教师带队。

  参观上邦高尔夫国际社区,分组行动,教师带队。上邦高尔夫会所指导教师。

  第一阶段:认识准备阶段

  1、学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任务。

  2、对比学习:四川民居特色与现代宜居城镇相关知识。

  3、完成活动分组,确定调查访问内容。全班45人,共分6个大组,组长分别是郭茜(8人)、宋超(8人)、王文晓(5人)、宋丹(8人)、王畅(8人)、张天瑞(8人)。

  第二阶段:调查访问阶段

  1、完成寒假调查问卷,对普通居民居住环境进行调查,自定室内外居住环境调查问卷,每生至少完成5份。

  2、2月底收集普通居民居住环境调查表,总结经验,修订问卷。

  3、3月初上街广泛调查金凤镇居民居住现状情况,了解当前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迫切期待是什么。

  4、3月初采访政府工作人员,明确直辖来政府是如何建设宜居金凤的,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还有些什么举措。

  5、3月初参观访问上邦高尔夫国际社区,感受欧式建筑高品质居住环境。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

  1、小组活动总结,完成实践活动报告及记录。

  2、修改调查报告,写宜居环境小论文。

  3、活动全面总结,进行新闻报道,整理活动全过程资料。

  六、调查结果及建议

  通过 3月3日的最后调查和参观访问,我们全班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45份,调查表135份,活动总结12份,调查报告10个,习作21篇,小论文11篇。整个活动过程记录的图片有213张,视频33个。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分析如下:

  “重庆十佳宜居城镇”当之无愧

  纵观金凤全貌,“宜居金凤”的生态风情如诗如画,海兰云天度假区里三五成群的游客,或是在海兰湖泛舟,或是赏花踏青;更多的宾客,则换上了泳衣,纷纷涌进“红酒汤”、“人参池”……在温泉城内,洗去疲惫,放松心情。紧邻的上邦国际高尔夫运动休闲中心,同样在游客的潇洒挥杆中,演绎着自己的热闹……她空山新雨,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翩翩金凤,瑶池潋滟。她素有都市后花园、“天然氧吧”的美誉。美曰生态,名曰宜居,立足于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基础优势,金凤镇着力打造着我市的生态重镇、旅游强镇、宜居名镇。这就是这个青山绿水中的小城镇获得“重庆十佳宜居城镇”的真正原因。

  10多年来全镇人民为了打造生态宜居城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镇政府领导曾经誓言“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一定要保住青山绿水,保护金凤‘天然氧吧’、‘绿色明珠’的生态招牌。”

  由此,我们不得不幸福地说宜居家乡真好!

  但结合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金凤的宜居“八字真言”还是有不足。“绿、秀、丰、安、捷”虽无懈可击,“裕、净、齐”三字来看,还不能达到居民小康生活的需求。

  下面是我们调查问卷分析所得:

  调查显示,82.2%的人认为自己居住环境最大的污染是垃圾,53.3 %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饮用水不好。当然我们看到镇上正在铺设饮用水大管道,政府正在解决水的问题,但这说明宜居的“净”字做好应改善饮水设施,加大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力度。从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度以及防火、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来看白分比也低,说明“裕”和“齐”也需完善。

  从大家的寒假自主调查和日常观察所见,我们还发现多数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优美度、居住文明度、经济富裕度还要大力提高。从房屋建筑来说,农村民居大多盒子装,不美观,无个性,缺少文化内涵,更无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情。

  那么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有以下建议向镇政府提出:

  1、继续完善饮用水工作,且尽早。

  2、处置好生活垃圾:坚持一日两扫,增加环卫工人。多宣传教育居民保护好环境,不乱扔乱倒,同时于街道两侧增设垃圾箱。每个星期清洗一下公路,减少空气中的灰尘。

  3、投入建筑设计技术经费,建立现代民居设计图纸库,免费提供给建房户,向居民进行奖励性补贴,居民集中地区统一规划建设有地域风情、文化内涵的现代民居。

  4、不断发展经济,提高富裕度;发展好文化建设,提高文明度。发展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在我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中西合璧,使宜居环境达到最佳效果。使全镇居民都能享受像上邦高尔夫国际社区里一样的漂亮的高档别墅,使金凤宜居环境向高品质发展!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九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在县局和乡教育组的引领下开始起步,九月底,教育组成立综合实践可的中心教研组,我校的刘建芹和李晓辉两位老师是其中的成员,十月初,我们开始谋划活动方案,与此同时也查找了相关理论,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本学期为了搞好起步,以便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分为了中、高两个年级组,并分别制定了活动计划,乡教育组给予了肯定。

  二、 主题活动的初步尝试情况

  1、科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尝试

  六年级的《我学蒸馒头》活动,在讲科学课本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讲到平时家里常用的酵母也是真菌,也可以食用,为了让学生体会真菌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而生成的主题。目前学生已将自己的成果陆续拿到学校,已进入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这个活动应当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范畴。

  五年级的《家庭调查》,是结合科学课本第十课活动2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剪切图片或拼接图来完成,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植物和动物,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自然。此活动已进行完毕,效果良好,尤其是展示几个做的不错的同学的成果时,看出学生从中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活动课的结合

  依据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前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我校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生成的《我的小账本》这一主题,目前正谋划准备实施。

  三、 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情况

  我校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成长记录袋,真实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做法与想法,五六年级已基本成型,对学生的成果在评价过程中也进行了照相,这样做也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以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留下相关材料。

  上述关于计划的形成和所谓的主题活动,还不能完全称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算是它其中的一部分,关于主题的确定,主要还是以教师提出的研究主题为主,没有让学生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转化为主题的过程,至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还有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档案袋的利用等诸多方面等亟待研究探索。

  五、存在的困惑问题

  1、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精神,怎样营造这种精神的氛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问题之一。

  2、 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3、 综合实践课的路子还摸不清,怎样才能指导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探索。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儿童发展有天然时间表。

2、成熟与学习是心理发展的因素,但成熟为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3、儿童行为发展有基本原则:

  • 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由上而下,由中心向外,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 相互交织原则:人体结构及动作都是对称的,需要平衡发展,双方平衡,利于发展往更高一台阶迈进。
  • 机能不对称原则:尽管发展会相对平衡,但最终会有一方占有优势,例如双手发展,最终会形成一只优势手,使人的活动更有效。
  • 理论核心:个体成熟决定了学习行为,而不能以学习来促进成熟。
  • 儿童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发展趋势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随着自身发展节奏,时快时慢,时进时退。

4、实验支持:1929年,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一方提前训练,一方待发展时间成熟,提前训练一方在发展时间未到前表现无明显改善。

  • 尊重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
  • 理解天性,让其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 了解发展周期,把握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感知觉关键期(0-7岁)运动(0-3岁)

华生(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环境决定论

1、否认遗传作用,行为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刺激来自客观环境。

2、环境与教育对行为发展起决定作用,不管遗传如何,只要控制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

3、学习行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外部刺激形成——“教育万能论”

4、人格可以改变, 是习惯的派生物。

5、实验支持:1920年对9个月孤儿进行的白鼠敲击实验,小孩看到白鼠进行敲击声惊吓,强化后,形成小孩对白鼠的恐惧,停止刺激后此情绪仍可持续。结论:恐惧这一复杂的内在情绪行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形成。

  1. 重视早教,教育者责任制,用良好方式训练孩子形成良好习惯。
  • 提供有利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素质。
  • 及时鼓励,正向强化孩子良好行为。
  • 默契的合作,家长态度一致,不在孩子面前争论。

2.儿童的行为、个性、情绪都可以习得。

3.在此理论基础上发展了系统脱敏法。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心理发展可以塑造,强化

1、在反射反应基础上,发展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先发生反应来进行正负刺激强化。

2、强化类型:正负强化;连续间歇强化,连续用于行为形成最初阶段,间歇用于维持行为习惯。

3、实验支持:“斯金纳箱”白鼠按压食物的实验。

  1. 可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和矫正儿童不良行为。
  2. 提倡以消退取代惩罚,主张得不到及时强化的行为会消退。
  • 运用前后标准一致、公平公正。
  • 即时惩罚,不可拖延太久。
  • 程度不可超过儿童身心负荷。
  • 对象表现出受欢迎行为时,应该终止惩罚。
  • 小步子原则:把教材分解为小步子,每两步之间跨度很小。
  • 积极反应原则:对每一个学习问题提供反应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 及时反馈:每个反应出现后,给予及时强化,提升学生信心。
  • 自定步调原则:让学生按自己速度和潜力学习,强调个体化学习方式。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创始人)————发展是分阶段的

1、同化与顺应导致适应。儿童将已有经验进行类比或加工来适应环境,获得发展。

2、认知具有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前概念期2-4岁,直觉思维期4-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4个阶段主要以认知方式差异作为划分标准,并非年龄。

3、实验支持:婴儿的客体永久性实验,即婴儿在一定认知阶段无法理解当眼前一个小球被布盖住时不是消失不见了。

  • 教学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应提供略高于儿童现有是为水平的教学,促进认知发展,但不宜明显超出。
  • 重视儿童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 同龄人社会交往能帮助儿童思考,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应当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社会性

1、人类心理机能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主要受到文化社会影响、语言文化的学习、人类活动与交往方式内化的影响。

2、“最近发展区"(ZPD)理论:儿童发展划分为三个区域。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动力区,处于这一区域的儿童只要努力挑战一下就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是相对动态的区域,是发展的短期目标。

3、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4、理论支持:二组小孩摘苹果,悬挂过高的苹果,实验组儿童放弃努力,适当高的苹果,实验组儿童更愿意努力尝试。

  • 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方式:前测--干预--后测
  • 支架型教学:要求教师在儿童发展开始阶段投入大量精力去帮助儿童,给儿童提供支架的方式进行学习,随着儿童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帮助程度降低,直到儿童能独立完成。在下一个阶段再搭新的“架子”帮助儿童学习。

布朗芬布伦纳(美心理学家)--生态系统理论

1、发展的个体处在多层环境中,与多层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环境系统影响个体发展。

2、微系统:指个体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学校、社区、同伴及玩耍地等。

中间系统:指个体直接环境或多个微系统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

外层系统:指社会系统,如父母工作环境、社区服务等,外层系统不直接对儿童起作用,却能影响微系统,进而影响个体发展。

宏观系统:指个体发展所出的大文化或亚文化环境,如社会文化、习俗、法律等,将影响儿童在微环境中获得的经验。

历时系统:强调儿童随时间发生变化或发展。

3、研究支持:05年,健康组与问题组中小学生对照研究。

  • 重视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重视他们之间的互动性。
  • 环境多方面互相影响,不可单一归结为某一环境的原因。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阶段理论:早期经验塑造人格)

1、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每一时期,儿童性心理获得健康发展,长大后就具有成熟的性行为,能关注家庭生活并能悉心哺育下一代,反之则会受挫退行。

  • 口唇期(出生-1岁):口、唇、舌需要得到满足,若未满足易形成紧张,不信任他人的人格特征,过度满足则有依赖他人、纠缠他人的特征。
  • 肛门期(1-3岁):大小便训练过早或过于严厉,成年后会过分爱整洁或形成小气的人格特征。
  • 性器期(3-6岁):此阶段需解决认同同性父母而产生的冲突和焦虑。
  • 潜伏期(6-11岁):将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中去,自我和超我获得较大的发展。
  • 生殖器期(12岁后):对异性的追求及与父母未解决的冲突会再次浮现,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2、人格三种成分: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人格和理性意识成分。

超我:人格结构中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的部分,在3-6岁时出现,儿童能意识到越轨行为并感到内疚。

  • 满足0-1岁婴儿的基本需要。不要训斥和过度要求1-3岁儿童的大小便习惯。3-6岁进行性教育。6岁-青春期,注意异性交往情况,鼓励正常交往,注意早恋倾向。
  • 指导青少年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冲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任务

1、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 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0-1岁)

应给予婴儿充满爱的照料。

  • 自主———羞怯和疑虑(1-3岁)

为了实现自主愿望,儿童会进行独立探索,自己吃饭穿衣等,家长应耐心理智满足儿童自主要求,儿童就能感到自信,反之过度保护则让儿童产生怀疑,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羞怯感。

  • 主动——内疚(3-6岁)

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承担他人所不能及的责任,若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行为和想象,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依赖他人,产生内疚和退缩。

  • 勤奋——自卑(6-12岁)

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此阶段儿童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如果儿童体验到成功,就会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产生信任感,主要社会动因是教师和同伴。

  • 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

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青少年以新的目光审视自己,反复思考“我是谁”,如果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认识社会的要求,没有解决好角色的问题,就会出现角色混乱认同危机,甚至沦为罪犯。

1、认同感混乱:没有认真思考过同一性问题,对未来生活方向未能理清。

2、提前结束:未经历探索就形成了稳定的承诺和信念,多来自于父母或重要的人。

3、延缓偿付:正在经历认同危机,正在探索和尝试,还未形成承诺。

4、认同感获得:经历了探索,解决了认同问题,并对自己的职业和理想达成积极的承诺。

  • 亲密——孤独(20-40岁)

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如果成人不能与配偶或朋友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就会发展出孤独感,这对能否满意进入社会有重要影响。

  • 繁殖——停滞(40-65岁)

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通过与年轻人的接触,感受生活的丰富意义。缺乏这种体验的人易对人生目标充满怀疑。

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回顾过去的一生,如果认为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就能体验到满足感。反之则失望绝望恐惧死亡。

  • 人格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 营造良好的早期家庭成长环境。
  • 多让6岁以前的孩子体验自主成功感。

左右脑功能的不对称性——大脑单侧化优势理论

左半球:控制身体右侧,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右半球:控制身体左侧,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有关。

2、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两个半球功能会专门化,单侧化,趋向于优势化。因此成年人的脑损伤恢复不如儿童。

3、大脑功能单侧化存在性别差异。女孩的左半球生长及髓鞘化的实现比男孩早,而男孩则比女孩完成的快。女孩说话阅读比男孩早,语言能力也较男孩强。

  • 合理全面教育,平衡发展左右脑:使儿童交替使用左右手可更好发展智力。
  • 理性看待儿童偏科现象,尊重男女大脑发育差异,女孩左半球发展较快,男孩右半球发展较快。
  • 开发右脑,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游戏:配对游戏,类似连连看。观察云朵启发儿童想象。将孩子熟悉的动植物图片遮住大部分来让他猜。多用左眼左手左耳。感受新鲜刺激。培养文艺才艺。

教养方式决定儿童性格——鲍姆令德

1、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命令、控制)和反应性(接纳)。要求指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2、以上两个维度,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个类型:

  • 权威型,对儿童有适当的高严要求,根据发展需要,对儿童行为确定了灵活的指导原则和标准。能积极关心孩子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能了解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形式引导孩子,激励孩子自我成长。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儿童有比较强的自信和自尊,容易形成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社交的品质。
  • 专制型,要求严格,很少对孩子进行解释,常常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不鼓励孩子独立性,不接受儿童反馈,限制儿童自主性。此类教育下的儿童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性格特征。
  • 溺爱型,对儿童充满无尽的爱和期望,尽可能满足儿童的要求,但较少对儿童提出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此类教育下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会变得依赖、任性、易冲动、幼稚、冷漠、缺少同情心,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
  • 忽视型,对儿童需要置之不理或者不敏感,对儿童漠然、拒绝,缺少对儿童的爱和积极反应,做决策时很少考虑儿童的意见。此类教育下,儿童自控能力差,攻击性强,对人缺乏爱和关心,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严重的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
  • 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建立家庭统一战线,形成教育合力。提出明确的限制和要求。给予孩子建设性的关怀,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
  • 教养的六本护照:独立自理,“请让我自己来”。文明礼貌。尊敬长辈。善良友好。诚实不说谎。爱护公共环境和财务。

期望照进现实——罗森塔尔的期望理论

1、皮格马利翁效应:儿童被赋予更高期望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表现。应向儿童传递积极的期望。

2、理论应用:创设良好的支持氛围;确定合理的期望值;运用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与鼓励。

同伴影响儿童发展——皮亚杰

1、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动因,同伴关系主要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承认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2、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认识到他人的人格特点及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习如何坚持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冲突,如何对待竞争与合作等。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有促进作用,但消极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困难。同伴间的互动常常强化或惩罚了某种行为,从而影响了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此外同伴还提供了行为的榜样和一种社会模式。

3、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历程

  • 0-2岁 单独活动,同伴交流很少
  • 3-4岁 同伴关系不稳定,友谊多受空间位置影响。
  • 4-5岁 同伴交往积极性增强,友谊以空间位置和自我需要的满足为标准。
  • 5-6岁 同伴关系逐渐稳定,个性品质开始成为友谊的一个重要标准。
  • 父母应对同伴交往给予关注和指导;教师要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促进同伴关系发展。
  • 正确引导同伴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做好群体核心人物的工作,利用其威信带动其他成员,对中性同伴的群体要适当加以引导。
  • 提高不受欢迎儿童的社交技能:认知法——提示儿童思考和想想各种社会行为后果;提高学习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游戏是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游戏理论

1、游戏反映儿童的发展,佛洛依德强调游戏的发泄和补偿说,认为游戏为儿童发泄情感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能够帮助儿童消除由创伤事件带来的消极情绪,并发展自我力量以应对现实环境。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2、游戏强化儿童的发展,皮亚杰提出儿童游戏是由儿童认知水平决定的,游戏本身不能出境儿童的认知发展,而是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儿童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和巩固。

3、游戏促进儿童发展,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借助游戏,儿童可以顺利达到最近发展区,实现潜在的发展。游戏活动本身比游戏结果更重要。

利用游戏开展有效的幼儿教育;给儿童充足的游戏机会,使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应为幼儿游戏提供指导。

知觉是儿童的主体活动——吉布森的分化理论

1、自觉学习开始于儿童能够主动探索外部世界并觉察到刺激的区别性特征时。随着个体的成长,儿童的知觉能力越来越强,对环境刺激的理解越来越准确。知觉增加了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并使儿童把获得的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改变、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之变得丰富和完善。

2、成人应提供丰富的样本,指导儿童多做观察练习,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提高知觉鉴别能力。在观察时,要重视对儿童观察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幼儿明确观察任务,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如比较两种事物的相同或不同点,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概括能力。

3、5岁前的儿童仍然会混淆类似的字母,如bdmw,6岁儿童已经能识别那些相似字母的细微差异。

注意资源是有限的——注意的中枢能量理论(丹尼尔.卡尼曼 行为经济学家)

1、注意资源分配受到四个因素制约:1、唤醒水平;2、当时的意愿,体现了任务的要求和目的;3、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估;4、无意注意(新奇刺激、突然的运动体或自己的名字)。理解为:调动注意力到某件事上来(唤醒水平);是否想要完成这件事,对这件事的目的和流程有所了解(当时的意愿);完成这件事的难易度评估;是否有嘈杂的环境或人员干扰(无意注意)。

2、通过调控四种因素,使儿童把注意资源更多分配在学习与生活中:

  • 从情绪、强烈的刺激(游戏唱歌,肯定儿童等)方面提高唤醒水平
  • 需要儿童集中的部分可添加无意注意的刺激(鲜艳的教具等),其他部分则要远离(教室布置、教师衣服不要花哨、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等)
  • 在活动前,向儿童说明活动的目的、任务的意义等。
  • 多练习,能改善儿童能力分配方案,也能通过提高技能来使儿童在完成作业时减少对能量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 减少儿童作业的认知负荷;在单位时间内呈现的内容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

儿童语言的发展——语言的习得论和先天论

1、习得论:成人是通过示范和强化合乎语法的言语教会儿童语言的。先天论:儿童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 语言获得存在敏感期,在生命早期学习语言比较容易;
  • 为儿童创设积极交往的语言环境,扩展语言经验;
  • 扩大儿童眼界,生活丰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儿童才会有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家长要不断与儿童交谈,引导儿童不断从活动中发型新事物,激发儿童语言兴趣;
  • 强化儿童的语言训练,多念背感情丰富,音节和谐的文章;
  • 引导儿童模仿规范语言,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模仿规范的语言,纠正错误,不要讥笑或重复儿童错误的发音或语句。

7+2效应——短时记忆容量

1、人脑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又叫记忆广度,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个体回忆的最大数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成年人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容量会相对小一些,随年龄增长。

2、帮助儿童增大记忆容量:

  • 激发儿童的记忆兴趣,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提出记忆要求,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培养。
  • 通过改变组块的容量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采取丰富孩子已有知识的方法,帮助孩子讲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相联系等方法,帮助孩子扩大记忆容量。
  • 音乐辅助法(知识内容编成歌)、游戏参与法、故事表演法、图片形象法、策略归纳法(教给孩子归纳分类联想比较等记忆策略)

遗忘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较长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新近形成的记忆比历时较久的记忆更容易遗忘。遗忘发展规律提示我们,要及时安排复习,巩固学习内容,以避免大规模的遗忘。

2、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除时间因素外)

  •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有意义的材料、单位时间内少量材料的遗忘较慢。
  • 学习的程度:对材料的识记没有达到一次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能达到一次背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为过度学习。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过度学习会好一些。
  •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称为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
  • 识记者的态度: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不引起兴趣、需要的事情容易被遗忘。

3、五遍复习法:周一早上复习一遍,晚上再复习第2遍,三天后复习第3遍,一周后复习第4遍,两周后复习第5遍。

遗忘是由干扰所致——记忆的干扰理论

1、遗忘是信息对就信息的干扰所致,相隔时间越长,所受干扰越多,遗忘就越严重。

  • 睡觉前和起床后,为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
  • 学科交叉复习,能避免学习疲劳。
  • 变式教学,针对同一知识点,改变题型来帮助学生记忆。

选择最有效的策略——西格勒的适应性策略选择模型

1、儿童策略分为两类:提取策略和支持性策略。提取策略指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任何可见的外显行为而直接说出答案;支持性策略是指在解题时,发出声音或掰手指,查字典等。

2、儿童的策略运用是变化多样的,会同时使用多种策略,在获得策略的早期,儿童多使用单一的策略,当过度到熟练操作时,策略开始多样化;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会选择支持性策略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3、家长要支持指导儿童尝试运用多样、复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只能记住部分内容——布雷纳德和雷伊娜的模糊-痕迹理论

1、认知发展会从简要完全表征发展为模糊痕迹,但两种形式在认知过程中会交替使用。6、7岁儿童偏好记忆完全的信息,大一点的儿童更倾向于记忆模糊信息。简要表征或模糊痕迹并不比完全表征的效果差。

2、抑制认知对认知发展起重要作用,抑制能力的提高可能会减少认知混乱。把与任务无关的信息排除在工作记忆之外的能力存在年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个体完成任务的成绩。年幼儿童无法排除环境中的无关信息,更无法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

3、由于年幼儿童多使用完全表征记忆,导致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占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干扰了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解题速度和效率上都会较差。完全表征记忆,被称为逐字逐句的编码,更容易受到干扰,且随时间推移迅速衰退,从而易形成错误记忆。逐字逐句信息的遗忘要快于要义信息的遗忘。

认知评价产生情绪——阿诺德和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1、左右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评价有三个层次。初评价: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关系的程度;次评价:对自己行为反应的调节和控制;再评价:对自己情绪和反应行为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评价。

2、理论应用:换个角度看孩子,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辩证地看待问题;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依恋对象作为儿童探索的安全基地——艾斯沃斯的儿童依恋类型分类

1、依恋指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情感联结。分为3种类型:

  • 安全型依恋:母亲在时,婴儿会独自探索,对陌生人随和友善。与母亲分离会引起明显的紧张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积极寻求接触,表示非常高兴。70%
  • 抗拒性依恋:紧靠在母亲身边,很少有探索行为,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相当压抑,但与母亲团聚时,表现矛盾,接近母亲但看上去他们对母亲的离去还在生气,甚至抗拒母亲主动的身体接触。不论母亲是否在场,他们对陌生人保持相当的戒备。10%
  • 回避型依恋:很少表现出分离抗拒,对养护者有意回避或忽视,这类儿童对陌生人的反应好像对母亲的反应一样。20%

2、成人依恋类型分布情况与婴儿类似。儿童期的依恋类型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童年时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成年后就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3、理论应用:培养婴儿与父亲之间的依恋,与父亲间的安全依恋可以减少非安全型母婴依恋所带来的的消极后果;重视“母子敏感期”中的身体接触;父母要承担起抚育子女的主要责任,有助于形成安全依恋。

依恋质量影响人的长远发展——鲍尔比和布雷斯顿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型

1、婴儿期的依恋类型对儿童后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依恋类型能使婴儿形成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人对事的反应。儿童得到敏感和反应及时的照顾,可以建立起对他人和自我积极的工作模型。反之则建立起消极的工作模型。

2、儿童时期依恋类型会影响,但不必然影响成年生活质量。依恋类型也会因生活变故等发生改变。

3、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成为敏感的养育者;在与孩子互动时,保持热情;通过各种途径来调节不安全依恋关系。

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选择教养方式——托马斯的婴儿气质类型

1、心理学中,气质是指因人而异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品质和强度、活动水平、注意力及情绪的自我调节。

2、托马斯婴儿气质类型:

容易型:饮食睡眠有规律,较活跃,容易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一般心情愉快,求知欲强,喜爱游戏,对成人交往行为反应积极。

困难型:饮食睡眠缺乏规律,平时不友好,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易安抚;对新生活难适应,遇到新奇事物或人容易退缩,主导情绪消极、紧张,容易分心。

迟缓型:平时活动不易兴奋,不活跃,反应强度比较弱,情绪消极,表现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较慢。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发生兴趣。

3、气质的早期差异与遗传密切相关,后天可以对气质进行塑造,但改变为非根本,局部的改变。

智力有多个维度——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言语——语言智力: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够顺利而高效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
  • 音乐-节奏智力: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 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立、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 视觉——空间智力:主要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以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 身体——动觉智力:主要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自知——自省能力: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等,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自制的品质。
  • 交往——交流智力:主要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们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当反应。

2、多元智力彼此独立,难以相互迁移,个体具有差异性。理智看待“聪明”,促进儿童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

培养高情商的儿童——萨洛威和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

1、情绪智力: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感觉出对方自己不高兴);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的能力(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理解对方或自己为啥不高兴);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帮助自己或他人从消极情绪中脱离,或洗脑)。

2、能力型情绪智力表——MSCEIT

3、帮助孩子辨识和觉察自己的情绪,例如询问孩子“所以你不开心了?”“你感到受委屈了?”这有助于孩子了解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对方的,也有助于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孩子发展管理负面情绪的技巧,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排解压力。培养孩子的自信、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孩子看到事物的优点,懂得对事情做正面思考。

人生的成功,取决于个人体的成功智力--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论

1、学业智力只能对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产生作用,而不能使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和工作中胜任。成功智力指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智力。

2.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决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解决问题)。

3.成功智力者特征:能自我激励,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知道什么时候应坚持,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将思想赚变位行动,以产品成果为导向,完成任务并能坚持到底,都是带头者,不怕失败的风险,从不拖延,接受合理的批评和指责,拒绝自哀自怜,具有独立性,寻求克服个人困难的办法,能集中精力达到自己的目标,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也不会对自己要求过低,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既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相信自己可以合理地组织活动并实现目标,能均衡地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思维。

4.要关注儿童学业以外的成功,阻碍学生成功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士的负面期望。传统以批评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会带给儿童消极的评价,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喜悦感,使他们容易自卑。

从认知过程重建智力概念——戴斯特的智力pass理论

1、pass指的是计划(目标设定、对反馈的预期和监控)、注意(个体选择性注意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抵制分心和保持警戒)、同时性加工(右脑优势,个体对同时输入的信息作全面性的综合分析,以获得对问题的解答,如数学计算,空间想象等。)—继时性加工(左脑优势,个体对输入的信息作出时间上的安排,前一阶段的信息加工完成后,才会对下个阶段的信息进行加工。如记忆、语言能力。),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四个加工过程。

2、pass理论认知过程:

3、理论运用:尊重儿童个体差异。不同儿童在四个认知过程中存在不同差异,并针对相应环节进行训练。

创造是一种投资——斯腾伯格和洛巴特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1、人的创造如同投资,投资讲究最小的代价创造最高的利润,创造则是用现有的知识、才能等创造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产品。

创造力可以从资源、能力、观念、评价四种水平来理解,受到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等因素影响。

2、幼儿创造新行为的外显特征:强烈关心身边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有问不完的问题;常显露出一些独特的思想或提出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善于动脑,发散性思考问题,很少受思维定势;有丰富的想象力。

3、发散性思维不是创造力中最重要的环节,要重视元成分—智力过程中的高级控制成分的作用。在智力活动中,要引导儿童学会计划、控制、和监督自己的探索活动。

儿童自己的世界——韦尔曼的心理理论发展观

1、心理理论:一定程度上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现象,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人拥有欲望、信念,并且认识到他人的行为是以其心理或信念为基础的,那么他就拥有了心理理论。

2、2-4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阶段:

2岁——愿望心理学:儿童能够了解愿望、知觉、情绪、行为和结果之间简单的因果关系,认识到个体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会表现出满足和高兴,如果没有就会表现出失望。

3岁——愿望—信念心理学:知道自己和他人可能有不同的信念,行为是由信念指导的。对信念有初步的理解,但仍以满足愿望为出发点。

4岁——信念—愿望心理学:开始认识到个人关于世界的信念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有错有对。信念和愿望被认为共同决定人的行为。

  • 重视体验教育和移情训练,引导儿童增强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 注重儿童与同伴尤其是年长同伴的交往。
  • 通过假装游戏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塞尔曼的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理论

1、观点采择,指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做出准确推断的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2、儿童发展5个阶段:

  • 3-6岁: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采择。儿童只知道自己的观点,意识不到别人的观点。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不同。
  • 6-8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相信这是由于个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同。在这个阶段,儿童仍然不能考虑别人的想法,并事先知道别人对这一事件会怎样反应。
  • 8-10岁: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儿童认识到,即使接受的信息相同,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此阶段儿童能考虑他人观点,并据此预期对方的行为反应,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 10-12岁:相互的观点采择。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第三者、旁观者、父母或共同朋友的角度来看待两个人的相互作用。
  • 12-15岁: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 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
  • 增强同伴互动,多感受同伴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观点采择能力。
  • 加强对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观点采择能力的训练。

为了追求长远的目标放弃当前的诱惑——米歇尔延迟满足的两阶段模型

1、延迟满足是人格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利益而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制能力。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含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延迟选择(为了有价值的长远利益放弃即时满足),一个是延迟维持(为了维持延迟满足,调节处理自身不满足状态)。

  • 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不要有求必应、有求速应。
  • 家长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及时奖励。
  • 引导幼儿学会适当的策略抵制诱惑。
  • 不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或你真聪明等。
  • 不要说你看看你,在看看人家这种横向比较的话。
  • 对孩子的失控行为要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等多方面措施,放任自流是不正确的。
  • 要培养好品质,必然要在孩子做错事后激发他的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负面情感。
  • 教育孩子时要保持家庭成员间的一致。
  • 教育的秘诀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
  • 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后,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父母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力,是正确实施教育的前提。

儿童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韦尔曼等的朴素理论

1、朴素理论:儿童具有自主建构自己的内部理论,通过直觉的认识和日常自己心理状态来解释和理解世界,具有预测和解释的功能。

  • 教育者要认识到儿童拥有自己的理论,把儿童看做会思考,拥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
  • 采用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朴素理论,给予表达交流的机会。
  •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儿童原有的认识,而是通过采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儿童检验自己的理论,并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引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从而促进他们在原有经验水平上发展。

他律与自律——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 前道德阶段(4-5岁前):自我为中心,主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动作变化,很少表现出对规则意识的关注,谈不上道德观念的发展。
  • 他律道德阶段(5-9岁):主要是服从他人的道德表现,以成人的权威性为标准。
  • 自律道德阶段(9-10岁):有了自律的萌芽,已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创造出规则,规则不再被当做存在于自身之外强加的东西,判断行为时,不只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2、理论应用:针对发展不同阶段特点,采取灵活的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自律阶段的儿童不应强制要求,要以理服人。尊重儿童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权威地位,和儿童平等相处。树立道德概念,增加榜样教育。

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将道德认知发展在皮亚杰基础上扩展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 前习俗水平(0-9岁),规则是外部的,由权威制定,非内化的,儿童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遵守规则。分为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去向、相对功利取向。
  • 习俗水平(9-15岁),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或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社会奖励和回避伤害已经取代奖励惩罚成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分为两个阶段:好孩子取向、法律和秩序取向。
  • 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达到最高道德推理水平,能以广泛的公平原则界定是非对错。包含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取向、普遍的伦理取向。

敌意的攻击者——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1、攻击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工具性侵犯(通过伤害他人来达到其他目的)、敌意性攻击(目的就是要伤害他人)

2、影响因素:儿童的教养环境、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扭曲、交流及文化影响。

3、攻击行为的干预方法

  • 表达性攻击(骂人,嘲笑人,在别人画上乱涂等):设法转移攻击者的攻击目标,告知攻击者行为的不良后果,引导儿童互相进行协商,建立行为准则。
  • 工具性攻击:给儿童足够的操作材料、玩具或食物,以免由争夺物品引起攻击,教儿童学会分享,掌握语言交流技巧,当儿童采取非攻击性方式解决问题时,成人要给予表扬,进行正面强化。
  • 敌意性攻击:明确告诉攻击者其行为是不能忍受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帮助儿童消除对他人语言或行为的误解,教儿童学会控制敌意性攻击冲动,如放松、深呼吸等,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

榜样的力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可以改变。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学习者只要观察到榜样受强化就会产生强化的体验,并作出相应的行为。

2、案例:被试组分别看殴打娃娃的影片,1结局出现被惩罚,2结局被夸赞。3结局没有评价,被试者在面对娃娃时,观看1结局的被试者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2、3组。但给予奖励要求被试者模仿攻击行为时,3组被试者能完全模仿出攻击行为。说明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是对新反应的表现,而不是获得,即儿童已学习了攻击的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抑制了攻击行为,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刚步入社会的孩子的忠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