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广东,是今年高考毕业生,请问如何自己自学然后参加高考?

在570万知识青年当中,有我们今天熟知的28岁大龄青年张艺谋、19岁许家印、20岁宋卫平。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参加1977年高考的学子

■1977年高考准考证

■1977年北方高考考场(北京)

■77年南方高考考场(杭州)

那一年,张艺谋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宋卫平考取了杭州大学历史系,还有很多牛人也被录取了,比如——

TCL集团CEO李东生,曾在茅草棚油灯下复习功课,终被华南工学院录取;画家罗中立,被四川美术学院录取;现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被清华大学录取。

那一年,更出现了 很多人中龙凤、国之栋梁,比如两位李姓青年。

第一位李姓青年来自安徽定远,当时22岁的他正在安徽凤阳插队。他的第一志愿报考了一所师范学校,因为听说不收学费。但最终他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李姓青年当时正在田里锄地。36年之后,他成为了共和国总理。

第二位李姓青年来自江苏涟水,他的名字来源于“抗美援朝”,这一年,他考进了复旦大学,后来成为了国家副主席。

■中间即为第二位李姓青年

那一年,还有很多牛人也参加了高考,比如 从小吃地瓜和黑窝头长大的19岁农村青年——许家印。

高中毕业后,许家印不幸赶上取消高考,只好在农村过着开拖拉机、掏大粪、倒腾石灰等暗无天日的人生。但那一年,因为功课复习时间不足,许家印名落孙山。

那么,77年高考到底有多难?

以浙江省为例,当年录取人数仅为5346人,其中杭州地区1657人、宁波地区1045人、绍兴地区433人、金华地区636人、温州地区391人……

当年考取杭州大学历史系的77级学生、后与宋卫平创办绿城集团的寿柏年回忆道:“我当时的第二农垦场有2000多名知青,而考入77级本科的仅我一人。”

77年高考难度,可见一斑。

■77年高考浙江录取人数;

如果说1977年高考是一个伟大的开端,诞生了很多人中龙凤、国之栋梁,抑或政坛高官的话,那么1978年高考就堪称 “中国高考全明星年”

因为这一年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有——

15岁孙宏斌、16岁俞敏洪、19岁冯仑、20岁许家印、20岁刘震云、21岁顾长卫 、24岁王健林、25岁王毅(外交部长)、25岁陈丹青、31岁易中天…

这些人,最终都名震于地产圈、教育圈、制造圈、文化圈、娱乐圈、制造圈、政坛圈……

这一年,15岁的孙宏斌、19岁的冯仑、20岁的许家印、24岁的王健林分别考取了武汉水利学院、西北大学、武汉钢铁学院、大连陆军学院,后来这四位都成为了中国地产圈的风云人物。

这一年的刘震云,原本在河南新乡延津县一所中学担任民办教师。

不甘平凡的他,白天上课,夜晚复习,最终以河南省高科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河南轰动一时的人物。

还有一位牛人,值得一提——

他就是被我们誉为“国民男神”和“最帅外长”的王毅部长,当年他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录取,自从踏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年轻时的王毅部长神似林青霞

当然,78年高考,16岁的俞敏洪落榜了。后来,他考了三次才终于在1980年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

一年之后的1979年,来自西北甘肃天水的16岁少年潘石屹在高考前8天,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最终高考发挥失常。

高考结束后,潘石屹又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三年后,他又以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多年之后,身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顾长卫谈到高考曾说:

事实证明,我们比父辈们要幸运很多,社会的变革为人们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他补充道:”高考,就像一道光。“

■颜值惊人的78级高考男生

可以说,77级、78级高考生是目前在中国阶层体系里,最早取得最大成就的一批人。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抑或娱乐界、文化界,都属于人中龙凤级佼佼者。

如果你仔细分析比较便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

28岁的张艺谋、31岁的易中天,即便如此大龄,也不放弃高考;21岁的许家印77年高考失利,第二年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前提下,花了5个月的时间精心复习再考,最终如愿以偿;16岁的俞敏洪,连续考了三次才被北大录取。

他们由于足够努力,于是时代便成就了他们。

多年之后,许家印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感慨万千地说: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党、国家和社会给的。

他的这番话不是心血来潮,我相信是有感而发。因为,只有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能深刻认识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巨大意义。

进入80年代,又有一批有着强烈成功欲望的人走进了高考考场。

但比起77、78级考生来说,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西方文化充满着好奇与迷恋。

1980年,18岁的史玉柱以安徽怀远县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大数学系,实现了小时候当数学家的梦想。

但进入浙大数学系第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数学家的梦想。在“梦想破灭”的日子里,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

“我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正是这四年里,史玉柱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成为他以后“东山再起”的精神力量。

就在史玉柱梦想开始破灭、人生开始迷茫之际,一个远在西安、成绩优异、品学兼优的17岁聪明少年,以西安高考状元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这位少年叫张朝阳。

张朝阳生于1964年,从小便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提起高考,张朝阳对那段岁月始终难忘。

“我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张朝阳回忆,“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我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1986年,张朝阳从清华物理系毕业,同年以全国第39名成绩,考取CUSPEA项目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993年底,张朝阳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并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张朝阳创立爱特信公司,并在两年后成立中国首家门户网站——搜狐网;2000年7月,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张朝阳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届教父级人物,如神一般存在。

上网不上搜狐网,便称网虫也枉然。

■张朝阳少年、中年时期照片

1982年,与张朝阳同龄的18岁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结果,高考数学成绩仅1分;1983年,马云又复读了一年,高考数学成绩19分。

1984年,20岁的马云毅然参加了人生的第三次高考,他的数学成绩终于及格了——79分,但总分依然离本科线差5分。命运似乎向马云关上了高考的大门,但同时,又留了一扇窗。

这一年,马云所报考的杭州师范学院,当年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可以获得升本机会,马云便被该校外语本科专业破格录取了。

1987年,张朝阳已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一年级高材生,马云也已成为杭师大三学生,成天忙着和学生会文艺骨干排练话剧、找老外练口语之际,一位19岁的山西阳泉少年,参加了87年高考。

这位出生于1968年的少年,以山西阳泉高考状元的优异成绩横扫千军,考取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他就是如今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大学期间,深受出国潮影响的李彦宏,便为自己定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

1991年,李彦宏被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1999年,在美国硅谷打拼五年的李彦宏启程归国,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开始创业成立百度公司。

■李彦宏北大时期照片,不知迷倒多少花痴

仔细研究80级高考牛人们会发现,他们身上大都有两大共性:①互联网起家;②学霸人设。

除马云外,史玉柱、张朝阳、李彦宏这些互联网大佬是超级学霸,雷军、余承东、周鸿祎、马化腾、丁磊等互联网大佬,也都是超级学霸。

■雷军:1987年考取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余承东:1987年考取西北工业大学;

■周鸿祎:1988年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

■马化腾:1989年考取深圳大学;

■丁磊:1989年考取电子科技大学。

■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

1998年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

■2011年出任金山公司董事长;

2011年创办小米并出任CEO。

■1987年考入考取西北工业大学;

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

■1993年加盟华为集团,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体系总裁;

2018年,担任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

■1988年,保送西安交通大学;

■1995年,就职方正集团;

1998年,创办“3721”公司;

■2004年,出任雅虎中国总裁;

■2006年,创办奇虎360科技公司;

■2018年,360借壳A股上市。

■1989年,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1999年,通过股市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8年,创立腾讯;

■2004年,腾讯香港主办挂牌上市。

■1989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

■1995年,从电信局辞职下海;

1997年,创办网易;

■2000年,网易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

思想的解放,新鲜事物丛出不穷,经济的增长让整个社会异常活跃。在如此社会大潮中成长起来的80级高考牛人们,眼界和视野更加宽广,因而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感,清晰的目标感,以及说干就干、绝不认命的行动力。

在史玉柱身上,你可以看到永远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在马云身上,你可以看到天生乐观的创业信念;在张朝阳、李彦宏身上,你可以看到他们强烈而清晰的目标感。

还有,在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虽然来自贫苦农家,却永不放弃、永不服输一路披荆斩棘的奋斗精神……

当然,这些80级高考牛人们身上的 学霸光环,总是能闪瞎我们的眼。

史玉柱、张朝阳、李彦宏、雷军、马化腾、余承东……追溯他们的高考生涯,几乎全是高考状元,时代正在悄然变化,原来成绩好,真的会成功。

世上总有些牛逼,闻起来有股学霸的味道。

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学校园里,到处压抑着“出国、留洋、移民”的巨大欲望。出国,犹如一张欲望之网,网罗每一个亟待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曾经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同学们心中一下子变成了“遍地是黄金”的美好国度。那种强烈反差的震撼无以言表。

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高晓松就亲历了这一波出国、移民潮,回忆起那时学生们出国的热情,感慨万千道:

“那时候你随便走到北京著名的文科大学,跟人家说,你们这的校花是谁,我现在有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可以带着她一起走。那校花绝对可以连招呼都不跟家里打,直接就跟你走。”

■左:老狼;右:高晓松

可见当时出国潮,有多么狂热。据说在当时美国 驻上海总领馆门口,每天都排着一条比华为体验店客户哄抢新机还要长的签证长龙。

■等待申请赴美签证的80级大学生

八十年代的出国潮,滋生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分歧和矛盾,1990年高考作文题《带刺的玫瑰花》便影射了这一时代现象,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西方世界的纠结心态。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

不多久,小姑娘A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多久,小姑娘B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层刺上都有花。

听着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玫瑰园,即象征西方世界,虽美好但有刺。

后来证明,很多人当年真的糊里糊涂地搭上了西方快车,糊里糊涂地做起了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多年之后,他们混得其实并不光鲜。

比如曾经扮演最美西施的 80年代当红女星董智芝,她的古典和清纯之美曾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后来她跟随潮流出国,如今已销声匿迹,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董智芝;集古典与清纯之美

80年代兴盛时期,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生在毕业典礼上挥舞着美钞,对自己铺满黄金的前途充满信心。但是到了经济不景气的90年代,随着美国新经济模式——IT与互联网经济的诞生,美国高校的毕业生不再挥舞美钞,而是挥舞着外国的小旗帜,喊出了“到国外去,到东方去”口号。

就在这样时代大背景之下,进入9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两股潮流——“出国潮”和“归国潮”。

很多在国外打拼几年的留学生敏锐地发现,面对国内巨大的商业机会,如果归国创业,那将是一场绝对的“降维打击”

比如毕业于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并驰骋硅谷多年的李彦宏,20年前就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归国的航班,他只是从美国带回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引擎技术,便通过此技术创建了百度公司,最后与谷歌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并成功挤走了对方。

再比如: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张朝阳创办了搜狐、求学于法国巴黎大学的汪延创办了新浪、就读于耶鲁大学的 沈南鹏先后创办了携程网、如家快捷酒店以及红杉中国基金,如今他还是囊括阿里巴巴,京东、陌陌、360、唯品会、新浪网、美团、摩拜、蔚蓝、易居中国、分众传媒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股东或董事……

在中国改革浪潮中,这些人都凭借着在国外学习的先进技术、理念,归国实施了一场场“降维打击”,最终大获全胜。

■沈南鹏:出生于1967年,1985年被上海交大免试录取;■1992年,耶鲁大学硕士毕业。

1992年,邓公南巡,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儿,改革春风吹满地。

当年,19岁的刘强东以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多年之后,他创办了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并在2014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1995年,19岁的姚劲波考入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并在毕业6年后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2013年,58同城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

1996年,18岁的王小川由于在数学和计算机编程上表现出不凡的天赋(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特招入学。

2003年,王小川正式加入搜狐,并在2年后开发了搜狗输入法,短短几年便赢得了4亿多用户;2010年,搜狗从搜狐分拆单独运营,王小川出任搜狗公司CEO。7年后,搜狗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王小川更于次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997年,18岁的福建龙岩男孩王兴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获得奖学金前往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但很快便辞职归国创业,眼光锐利的他岂愿错过国内互联网创业盛宴。

他先后创办了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最终创办的美团网一战成名,背后资本包括腾讯资本、红杉资本、老虎基金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机构。2017年,美团估值高达300亿美金。

90级和80级高考牛人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特性:互联网起家和学霸人设。同时,也有差别,即:90级高考牛人们,基本都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倘若他们当初选择出国留学的话,很可能就不会抓住国内互联网创业的最后机遇了。

因为接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那是00级高考牛人们的天下。我们来看一串长长的00级高考牛人们的名单。

汪涛: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2003年考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2006年创办深圳大疆科技。目前,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成,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程维:1983年出生于江西上饶。2000年因高考失误被调剂到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9月,创办“滴滴”。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程维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

张一鸣: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2001年考入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2年创办字节跳动,旗下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

宿华:1982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清华大学。2011年创办“GIF快手”,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流量成本下降,快手迎来了市场的春天。

李响:1981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曾先后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现任车和家创始人及CEO。

胡玮炜:1982年出生于浙江东阳。2000年考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2015年1月创办摩拜单车,2018年12月底辞去摩拜单车CEO,成功套现才是真成功。

戴威:1991年出生于安徽宣城。2009年考入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金融系。2014年创办OFO共享单车。2018年10月不再担任OFO法人代表,同年法院对其做出“限制消费令”。

张旭豪:1985年出生于上海。本科就读同济大学,研究生就读上海交大。2009年创办“饿了么”,2018年“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张旭豪沦为职业经理人。

■汪涛:大疆无人机创始人

■程维:滴滴出行创始人

■张一鸣:字节跳动创始人

■胡玮炜:摩拜单车创始人

■戴威:OFO单车创始人

■张旭豪:饿了么创始人

从1977到2019,高考已正式迈过了43个春秋。

43个春秋,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据查高达23741.5万,高校录取人数据查高达13048.6万。换句话说,43年来,中国已培养了超过1.3亿大学生,这是中国社会当下的中流砥柱,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大财富。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往前看,这是华夏5000年来从未有的时代;往后看,这又是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时代,因为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大学生——

鉴以往而知未来,时代翘楚总辈出。当我们回顾过去43年出现的这些高考牛人们所取得的成就,不禁会发现:既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又是时代造就的结果。

就像经历了77、78、79级高考牛人们,很多如今成为了房地产大佬、制造业大佬;经历了80、90级高考牛人们,很多如今成为了互联网大佬;经历了00级高考牛人们,很多如今又纷纷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贵……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护城河,高考好似架在护城河上的那座桥,千军万马过那座桥,你要想成为那匹黑马,就必须更快、更强、更狠。

就像今天,当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当“中国芯”、“中国系统”等正成为阻挡大国崛起的最后几道屏障时,作为这个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高考学子们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2009年,恒大在香港敲钟上市,许家印喝了好多酒,过往的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一时间他心情突然澎湃了起来。

他问身边人:“我能流芳百世么?”

许先生能否流芳百世还未可知,但仅仅依靠房地产显然不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5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便充满家国情怀地说:我们为理想而奋斗,不为金钱而奋斗。

回顾过去43年,高考培养出了太多“赚快钱”能手了,真正像任正非这样能够经得起”赚快钱“诱惑的伟人实在凤毛麟角。因为,金钱面前跪得太久,很多人早已忘记了来时的路,归时的出口。

所以,回望43年高考牛人们所取得的成就,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最后,祝高考学子们能够找对出口、踩对风口,在实现个人阶层跨越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肩负时代的重托,那么下一个时代的大人物,也许就是你。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教育鬼才”是怎样炼成的?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今日教育现状:教师时刻都忙,但很少忙教学;校长什么都管,但很少管教学!

“高考现场为何有神秘生物出现,

用几何法秒解析几何到底是数学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在数学课上补习英语到底是矛盾的爆发还是现实的无奈,为何要咬牙频繁提起第34届CPhO复赛,傅克反应为何惊现高中试卷中,又为何学校深夜有学生仰天哀嚎,令人窒息的操作究竟因何而起”,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由小数君主持的年度巨献科学栏目之《走进科学:探访高考中的神秘生物——竞赛党》,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去了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党这些在学校的神秘生物到底在高考现场中做了哪些令人发指的事情.

“2017年山西理科状元了解一下,奥赛不成功走高考这条路考了个省状元”.

PS:这是来自王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说的一段话:“像今年的理科状元鲍嘉晖,他在高一、高二是数学竞赛选手、数学班的班长,后来在竞赛中失利,没有进入省队,我当时很担心,赶紧给他做思想工作,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孩子能很快调整好心态,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调整好了,开始全面备战高考,最后取得了好成绩,真的很不容易”.

“我辛辛苦苦学了2、3年的数论,你就给我出了道程序框图?”.

“每次数学卷子发下来我只做解析几何那题,总想着用平面几何解出来,然后就等着抄同桌的,所以每次她几分我就几分”.

“一高中铁哥们,高二高三进了两次数学集训队,高二就保送北大,然后学校为了提高平均分让他去参加高考,当然,他的精力一半放在理化生,一半放在跟我们一块去网吧打游戏.....结果高考成绩680,压了北大的分数线,

但是,他的数学考了130,成为我们每次同学会的笑点”.

“数学省一,没参加高考,但那年高考数学卷我找来做了,江苏卷,出题的是葛军,我觉得难度很适宜”.

“我当初数学竞赛不过省二,高三数学考试基本次次有至少半个小时的检查时间,基本140以上,错的部分可能是最后两道大题一个小问没完全做出来,或者前面有粗心的,真的比竞赛简单太多了”.

“数学竞赛和其他竞赛有比较大的区别,高中数学联赛很多题,甚至大部分题,都还是能用高中数学教材内的知识解答出来,基本不会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数学竞赛重点考察的是思维,你能不能想到这个方法,但是物理、化学、生物竞赛,就远远不能用高中教材内的知识解答了,很多都是大学教材,重点考察的是知识掌握的广度,

因此一般数学竞赛的同学回去参加高考,至少高考数学是比较有把握的,因为数学竞赛的训练过程基本覆盖了高考数学的全部内容,我自己拿了147分,其他同学也基本都是140+(除了粗心的,这个有的人没办法),但是其他学科竞赛的同学,尤其是化学、生物这些严重依赖于大学知识的竞赛科目,对于高考的帮助并不明显,甚至会因为知识学得太超前,反而误会了出题老师的思路”.

“先扫一遍卷子看有没有能让自己兴奋的题,没有的话就会有点泄气的赶脚”.

“emmm……其他不知道,但是一般学数竞的回学校后免不了会被吊起来锤,当你看到他们盯着一道题目很久的时候,那他们多半是在找简便方法……而不是走神”.

“感觉就像开着兰博基尼超车外卖小哥”.

“对于高考和竞赛,我只能说:差别大于差距,很多人认为竞赛生全力高考的话分分钟状元,但是高考和竞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本人是数学竞赛省队,在做高考题和竞赛题的时候我并没觉得高考就比竞赛简单,

竞赛的题有大量的时间让你思考,而且出题者的一般不会太绕想挖坑给你跳,而高考如果不是对各种题型十分了解的话做起来会很耗时间,还常常掉到坑里去,高考的大神们很多时候不一定特别聪明,但他们都非常耐得住寂寞,能去把自己那一堆练习册全部刷完,即使题全部都做过也会很认真地再做一遍,而我们这群竞赛生平时如果不注意刷高考题,去做高考卷子,那结果就是粗心算错或者答题不规范.....分分钟被虐,

所以说竞赛生完虐高考什么的是不存在的,竞赛和高考只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你在哪条路上走的更多就越靠前,仅此而已”.

“高二刚开始的那次联赛拿了省一之后,基本上就去专门准备竞赛了,那以后也就没怎么在学校里完整的听过课,唯一一次和高考相关的经历是,高三CMO拿了国二之后回学校刚好赶上了一摸,就顺便考了一次,成绩当时排23,最后高考我们学校25个清北的,

至于说当时那次考试是什么感觉,说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不习惯的就是那个答题卡”.

“总想着用几何法秒解几,然后老老实实联立方程组”.

“高中训练了两年的数学竞赛,到最后别说高考题了,连自主招生的题目都像切菜一样”.

“数学省一,18年全国二卷,发完数学卷子扫了一眼就有一种不妙的预感,好像有点简单,做完卷子,嗯,感觉好像变成了就是,我要靠理综了”.

“来自浙江省,17年高考,对所有课只对数学感冒,所以数学好一点,而且从小就参加竞赛辅导,高中的时候年级前二三十名都是靠一门数学在拉分,然后高联拿了国二,一试有点渣,

平时高考练习卷都是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高考考完语文以后蜜汁自信,所以考数学很自然,考试时就感觉很简单,还想着帮出卷人想怎么出还会更难点,嘻嘻嘻.......然后就数学高考满分”.

“真事不是段子,奥赛考完我们这些没考好的,没保送的,都得重新分班插入到别的重点班学习并参加高考,班主任是一个数学老师,还挺有实力的,他的班上一共有四个数奥生,但是都上课不听、学案不预习、不写积累本,只有数学自习时会做做作业,天天被班主任批评,

那年高考,四个数奥生中有三个数学满分,那年我们全省有17个满分的”.

“如果是奥数生的话,对有些类型题目,比如不等式、平面几何、函数方程,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选择题还是有可能栽的”.

“高考和竞赛的差别有多大,比如数学,高考数学卷子甚至有确定的套路,竞赛数学,算了吧,什么都可能有,只要在中等数学范围内”.

“数学竞赛退役,17高考全国卷数学整张卷子就统计题不会做,真的是不懂题目什么意思,关键是考完后听旁边的人说数学书上有,

所以说课本还是要翻翻的,还有就是过程不要太跳,过程分真的很重要.....然而考着考着就放飞自我了”.

“渣数生路过,厚脸皮强答一波,体验就是,用竞赛里的定理做证明题得零分,因为没证明竞赛里的定理…不是装*,是真的顺手了.....想说,奥赛生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优越感,只是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好两件不同的事”.

“高中竞赛时某省省队,联赛分数省前三,cmo崩了,高考数学从省一质检开始,难或者简单,永远都是130多......那叫一个苦啊”.

(来源于@渣柯不姓科)

“班里一个数学小神,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也算小有成绩,然后他花了两年时间考保送但失败了,然后他高三才回来读书,第一次期末考试前一天晚自习把课本翻了一遍,考试的时候他老人家看了下试卷然后画了两笔就趴下睡觉了 ,再然后成绩出来了,只有三十分....

当时班里一群人觉得切这个竞赛生的好菜啊,后来才知道人家看了下题只把最后两道题做了,坐标浙江,然后后来快高考的时候,我们老师上课让我们做一张练习卷,他仍旧把翻到试卷背面,看了一眼圆锥曲线题,然后...然后这货把那题几乎口算做出来了....鄙人数学菜得抠脚,题没看完人家就快做完了....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学过一段时间的数学竞赛,参加高考最大的感受就是选修的平面几何证明题真简单,别的学生都被要求做极坐标,我们学竞赛的清一色都选几何”.

“刷高考题就如同吃饭一般的体验,按照我们高中竞赛班的培养模式,新高一暑假一个月学完高中课本,就可以开始刷高考题了,一开始大家都很菜,能考个一百零几就不错了,偶尔有个学习进度超前的能考128,之后就是每周固定时间的竞赛课,中间穿插着高考题的练习,每周六晚上全年级考数学,竞赛班日常吊打其他班,联赛一试的题型和计算量,都和高考题相接近,所以要想在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高考数学做130是最基本的要求,也不记得是哪个老师要我买38套卷来刷,我一刷就停不下来,上语文课、物理课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课的时间就把两本高考题刷完了,刷完这一遍以后,我大概对高考题的套路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第几题第几问一般考什么,哪个题计算量大,哪个题有难度,这样一来我经常能上120,偶尔能上130了,

新高二暑假,连上一个月竞赛课,这一个月挺好玩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是上午做联赛模拟题,下午讲联赛模拟题,晚上讲竞赛教材,或者(老师想偷懒的时候)上午做高考题,做完就随便讲讲,下午自习,晚上讲竞赛教材,这段时间由于训练量比较大,大家手感都不错,有很多能做140+的了,记得全班大部分人做当年湖北卷都有140+的时候,我们老师挺开心的,还跟新高三的老师炫耀了一下,这之后如果有同学没上130,肯定得点名批评,

后来我们就不怎么训练高考题了,集中精力训练联赛二试部分,毕竟高考题做得再稳也只对一试有帮助,接着我就成了做高考题最稳的那个人,单科光荣榜了解一下,大概是我心态比较好的关系,拿到高考题就感觉每个题目都是多年的老朋友,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拉拉家常,再难的高考题也只是高考题,拿到题直接写就完事了,但是我的竞赛水平依然不属于班内的T1级别,毕竟高考数学的难度和联赛二试不是一个层面的,最后我的联赛成绩是一试112分,只扣了8分,应该是全省的一试最高分,但是二试只做了两个题,90分,总分202分,全省第九,无缘省队”.

“问过几个老一代奥赛国集大神,他们真没觉得奥赛生做高考题不行,不论数学还是物理,他们之所以担心高考会考不好,是因为偏科,比如生物瘸腿,英语太差之类”.

“一起上,我要一个打十道高考数学题—《数学竞赛版叶问》”.

“大家都把竞赛神话了,也把高考看简单了,

每年高考数学才有几个人拿满分?每年参加高联的学生有多少?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题目有难度梯度,而且要全方位覆盖中学的知识点,想拿满分是很难的”.

“我能不能爆粗口吗!?15年高考,数学卷,当时我感觉好难啊,也可能因为高考紧张(平常高三数学模拟120分左右),结果最后高考才考了100分,然后...然后我问了发小数学考的怎么样(发下属于从小数学就好,而且发小从小各种奥赛经常拿奖,小学初中一个学校,高中发小去了我们那最好的高中之一),

他给我说他数学失误了,因为我觉得这次数学挺难的,我就问130几?

他略带沮丧地说149,然后我就狠狠揍了他一顿!!!(太气人了,眼泪完全忍不住)”.

(来源于@丨有志小青年丶)

“唯一的感觉,就是能在数学课上学语文和英语”.

“当年,我们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压轴大题是一道竞赛题改编的”.

“体验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奥数好比个体诊所医生,100XUE.NET能快速诊断,凭的是经验,基本没什么过程,过程都在医生心里,这样的诊断不被很多人看好,觉得不靠谱,但是的确效率快,

而高考就好比医院医生,你说你感冒了是吧?去验血吧,然后等几个小时结果,最终确定:你确实是感冒了,过程有,且一步一步”.

“我一同学,当年参加高中数学联赛后进入集训队,被保送清华,他说高考卷一般四十五分钟左右做完,一般不存在思维障碍,比的是手快慢....重点来了,他在集训队是垫底的存在(偶尔爆发能干掉几个),

他说前面几个人大概二十分钟做完高考卷.....而且几乎同时放笔,非常可怕”.

“我的一个学长,现在在清华,物理竞赛省一,最后高考理综297,数学149,他是自学的,好多方法老师都没讲过,人家说了一句:学竞赛不一定要保送,但是当你坐在高考卷面前时,你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来源于@给风讲故事)

“做竞赛题和高考题感觉完全没区别啊,谁叫我考的是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呢,我可以连着黑这届题目15年,还要跟我的学弟学妹一起黑,如果我儿子以后搞了物竞,还要带着他一起黑”.

(来源于@哈密顿滑稽)

“今年这一届拿到了我们省裸分状元的是物理银牌,上一届我们学校的市状元是数学银牌,再上一届好像是生物金牌”.

“得看情况了,因为高考的时候我已经保送清华了,所以做的时候漫不经心,最后分数也不是很高,但说老实话,保送之前即使是做理综物理,也还是十分紧张的,高考题不难,但是会有很多陷阱,不小心错一个选择题就好几分,做完了也会反复检查,而且有些高考和竞赛的概念还不一样,不小心就会弄错”.

“请自行参考第34届CPhO复赛成绩”.

“我那年高考的时候,拿到卷子翻到最后,一眼看出来物理压轴题是由一道竞赛题改编的,2分钟写完做对,然而前面错了2道选择题”.

“已经非常适应了物理竞赛3个小时8道题,突然要2个小时做那么多题,感觉很痛苦,高考考高分的都是大神啊,就是每做一个题,大概几十秒,要转换下思维,做下一个题,节奏太快,思维很不适应,习惯了竞赛的回味一下,

突然感觉我这个回答可能会误导学弟学妹,我之所以高考不够强是因为在高考上的努力还不够,学弟妹千万不要因为看到我的话产生什么错误的想法!”.

“去年物理竞赛省二,今年高考全国一卷660,理综277在学校实验班里,四分之三的同学都学竞赛,个人觉得物理、数学竞赛对做高考题有帮助,生物化学帮助不大反而会有限制,选择填空以及导数大题的难题几乎都只有数学竞赛的人会做,生物化学竞赛内容很大一部分与高考脱轨,学完竞赛后做高考题很多会与答案不一致,我有两个化竞省一的同学每天都抱怨题出的不严谨,

下面说说我最了解的物理,物理竞赛生最擅长的是计算题,严谨的计算加灵活的多过程,但对实验部分和基本的概念和定义有可能不清楚,至少我班里几个学物竞的实验都很差,学完物竞回来考高考一定要补实验和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因为高考这几个方面跟竞赛很不一样,但遇到计算题我们就看着别人扣了半天只能放弃的压轴大题,我们几分钟就搞定,高考的计算题在竞赛中连送分都不配(不包括江苏的)”.

“快十年前的故事了,当年理综的最后一题,据说是出难了点考完后大家聚餐,我和物理老师邻座,他就很不爽的抱怨今年物理怎么把竞赛题放进去了,我就在一旁很兴奋的说,其实不难blablabla的,

很多年以后,当我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至今单身的原因”.

“别人90分钟,我20分钟,自己觉得满分,结果步骤没分”.

“物竞生解高考的万有引力,当时适应性考试的万有引力大题用了角动量,后面还解了个微分方程,差点给我搞懵了,我当时就想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然后老师讲题的时候告诉我那些行星直接的很多作用都是默认忽略不计的,

然后后面赶紧刷了一波高考的万有引力,大致搞明白是些什么东西了再后来考竞赛,脑子有点懵和老师对答案的时候老师问我:“谁告诉你这玩意能忽略的,你在干嘛?”,

我也想知道我在干嘛........”.

“物竞靠笔试刷到省40+名的水平(实验估计0分吧,十八线小县城第一次见示波器一脸懵逼),高考理综290,不过这说明不了什么,毕竟10年广东卷,做过都懂的,

高中三年的所有物理考试从来就没遇到过需要认真思考的题目,说实话,跟竞赛比起来高考题真的太小儿科,然而,高中三年的物理考试,除了竞赛,从来就没拿过校第一名,每次都能这扣分那扣分,倒不是踩坑,大概是思维模式和出卷老师不一样,高中物理在我眼里就像自然课,看完题目就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整个物理过程,而不是像某些学生一样想着有什么公式可以用,所以对于出卷老师特意设下的坑,我从来就没能get到,

总能这边粗心算错个数,那边受力图没画出来,这扣一点那扣一点,印象最深的一次,满分120,考了119,平均分60+,我们是县重点学校,30%能上一本的水平,同学们都说那次极难,但我完全感受不出跟以往的考试有什么区别……对了,那次有位同学考了满分,一位并没有参加物竞的同学”.

“物理老师对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怎么上课又睡觉,就不能上物理课的时候背背语文吗!”.

“写物理:这什么辣鸡题目(刷刷刷两分钟写完),

写其他科:这什么辣鸡题目(跟出题老师斗殴半小时,未果,寻病终)”

(来源于@萌萌哒d9)

“很多竞赛生都会在退役之后觉得高考题上有很多问题,包括课本上的知识的局限和考题的不严谨,会在一个多学期没接触文化课后有极大的不适应感,比如说我学了这么好几年物理,唯二考满分的两次是中高考,我觉得原因主要是正规考试出题会仔细考虑严谨性吧,鄙人是某东部竞赛很菜的高考大省中一所稍微不那么菜的学校的物理铜牌,这个问题可以从所有文化课和竞赛的这一科两个角度来说,从竞赛的这一科而言,我认为竞赛对本科的促进作用排名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物理竞赛的考题形式与高考是比较相近的,并且竞赛学习的方向是基本覆盖高考物理的,对一个物竞有省一及以上水平的选手,高考物理应该是基本不存在难度的,我们在做高考题时会错的题集中在物理学史、审题等非本质的问题,

竞赛的大量练习给我带来的许多优势,再说整体的文化课方面,竞赛拿奖的真的不一定文化课也好!我竞赛归来之后,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英语、化学三科没及格,后来当然有巨大的进步,但是也是体会到了文化课要学好也并非那么容易,尤其是英语和数学,竞赛是到了高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于理想大学的一种追求方式(虽然这样说有些功利),它是与追求高考裸分并列的,并非竞赛生就都是优秀的同学,所谓不学竞赛的都是脑子不够使更是虚假的,竞赛和纯高考只是分别适合于专业型学生和全面型学生,我高考大约是6,000/700,000的水平,当然有我高三下降一本线之后不太想学的原因,但是扪心自问,我即使用尽全力也顶多达到2,000名的水平,

我庆幸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希望大家放下对竞赛生的偏见,他们也是普通人,不是天生英才,不是位面之子,他们只是选择这一条道路在通往理想大学的路上努力前行的奋斗者,也是怀揣着对这一科炽热和崇高的感情的孩子”.

“什么感觉?就是明明可以用一个积分一部到位,却要被老师逼着用微元法,明明一个答案应该要写满一张A4纸的题目,却被我一个积分一步到位,

写完之后陷入沉思,我这个题这么写能不能拿19分的满分?能不能拿到10分?能不能拿到五分?阅卷老师看不看的懂?我是谁?我在哪?算了,就用微元法再写一次吧!”.

“当年高考化学用了十五分钟才写完的,至今想起来有愧师门”.

“参加高考的体验就像:我们用了价值500万美元的原料,累计发生四次中毒事件,共427人中毒,其中91人死亡,七次爆炸事故,761人炸伤,179人死亡,先后接受43次有关部门调查共支付1200万元罚款,13个主要负责人被判刑,支付民事费用累计680万元,

最后在210吨产物中,得到了市面上2.37美元一瓶的预期产物”.

“我是真·菜鸡化竞生,某市某位爱吹牛逼的岳姓教授:“今天上完课之后的课都由我一个同事代,我要进去出卷子,我跟你们讲,懂的太多也不完全是什么好事,前几年也是我出卷子,有一道题目不搞竞赛的都拿分了,

结果你们这群学竞赛的看到那道题目就要想多,最后一看做错的全部都是竞赛生,我挖的坑你们哗哗哗,全往里跳”.

(来源于@我叫红领巾)

“写一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背景:上化学课的时候补物理作业,被化学老师抓住了提问,化学老师:“烯烃和水反应生成什么?”我:“醇”,

化学老师:“反应条件是什么?”(我心想…高考应该不会讲路易斯酸这种东西吧…顶多就讲到硫酸磷酸这种酸吧)我:“酸…酸催化?”,化学老师:“错!坐下!”(我一脸懵逼地坐下,脑子里瞬间写出反应机理,怎么可能不是酸催化?难道他们真的学的是某种路易斯酸催化,比如氧化铝这种,而没把它算成酸?……),

然后只听化学老师用洪亮的嗓音说:“记住了,反应条件是…..催化剂!”,

再分享一件事吧:高考前为了给当时喜欢的妹子辅导化学,自己出了几道题,结果没想到押中了当年全国I卷的实验大题乙酸异戊酯合成(物质都没变啊!并且高考题的几问还是我出的题的真子集啊!)……可是即便如此,最后也没能追上那妹子,为什呢?…………或许是因为我们省考的是全国II卷吧 ”.

“这一步服从马氏加成规则....啊原来出题人假设考生不知道马氏加成,所以设计了后面的过程帮助推断,这一步是羟醛缩合....不过已经作为信息给出来了,不知道也没关系,当年作为一个半吊子的化学竞赛生,做(高考程度)有机推断习题的感觉”.

(来源于@普通的穗乃果普通地摇)

“除了元素周期表,化学奥赛和高考化学,有个球一样!”

“当年化学月考装逼,最后一条有机合成路线,先给出了符合高考要求的正确答案,也就三四步,之后又按照竞赛学的东西,全面考虑产率效率除杂等等因素,设计了一个二十多步的反应,结果化学老师眼尖,发现从中间某一步起漏写了一个亚甲基,扣了两分...”.

“竞赛成绩好并不代表高考成绩一定好,我们班一个拿物竞省一的一模物理只考到B,我们班主任是化学老师,比较看重化竞,班里有十五人参加化竞,最后两人拿了省一(一个是我),于是我获得特权化学课上补英语语文,半年没听化学课,化学成绩还是稳定第一,

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江苏省物化不看分数,但是化学课上补英语还是有用的,高考英语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好的一次”.

虽然每次都会吐槽题目,但还是很享受一分钟绝杀有机合成的快感”.

(来源于@环己三xi)

“写一个引以为傲(大雾)的骚操作:有机合成题起始原料有甲苯,让你在苯环上做点取代,再在侧链上加加成消消除那种题,我先高锰酸钾把甲苯氧化成苯甲酸,再脱羧,接下来想做什么都可以了”.

“高中的竞赛内容和高考范围其实是有些脱节的,这导致竞赛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会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一种是高屋建瓴,自上而下,先学好竞赛内容,然后简化简化用来解决高考问题,我遇到很多基础好,从小就开始搞竞赛的同学都是这种模式,这种同学遇到高考题,就很容易感到别扭,

另一种则是踏踏实实,自下而上,把高中知识学好了再往上提升,去攻克竞赛题,像我这种比较愚笨,高中之前没接触过竞赛,本身对竞赛成果也没报太大期望的同学,许多都是这种模式,我都是先把高中课本吃透了,再去啃竞赛书,这导致我竞赛一直没能融会贯通数学没多久就扔了,化学高二拿了个省二,高三如果去考估计也就是个省一的水平,但高考题反而做的比较顺手,基本上一眼就能看穿出题人的思路和考点”.

“一眼看出答案,但是磕死也写不出过程”.

(来源于@有毒的小达)

“化竞银牌,真是感受是:这模拟题作者有毛病吧,傅克反应用硝基苯做原料诸如此类吐槽不合理,当然高考题还是很严谨的,所以做到好题也会感叹一声遇到一个有水平的出题者,其实最后准备高考就剩几个月了,化学当时是用来做物理,最后大家都是比肌肉记忆,没有难题,也不存在什么值得深究的题目,大概也就是练速度也只能有一点点快感,只能说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们化学老师的名言:“我在竞赛教室里讲的东西,回到高考教室我一概不承认!”,还清楚的记得做过一道题,题目大致是告诉我们——没有任何方法能够由苯一步制得甲苯当时我们几个化竞党晚上打电话讨论好久,从各种角度揣摩出题人的心理,在高中课本和邢大本之间权衡良久,思讨不出结果,便厚着脸皮给一个北大毕业的大学老师打电话问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高中没有傅克反应”.

当年竞赛回来大概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把高考化学知识点过了一遍,快速刷掉两本类似五三的复习书之后,平常化学练习卷考试卷基本20min之内解决问题,速度基本是秒杀”.

“这个你得看哪一科,作为化学竞赛生,不客气地说高中化学难度对我来说真的就是没有难度,高中那会期末两个小时的化学题我10分钟砍完过,提前交卷回宿舍洗个头慢慢悠悠从口袋里掏出草稿纸给同学发答案,但是同年级一个生物竞赛生,他考生物一般只有70+,他说大学生物和高中生物完全不是一个体系”.

“信息学奥赛生了解一下?

这个题我们可以写个程序暴力跑一跑……这个题我们可以推一下普遍规律然后递推……这个题我怎么看不太懂……这个题……”

“退役OIer,2018江苏卷数学附加23题,据说是ACM江苏赛区某题改编,求n的排列中,逆序对数为2的排列有多少种,分分钟的DP”.

“我是一名竞赛生,有个凑合的省一,

我特别想知道,这样水平的退役奥赛生做高考题会是什么体验,看到身旁不学竞赛的同学,心中往往还有点优越感,感到自己已经将他们甩在身后,甚至偶尔会幻想自己对高考题大杀四方,

(来源于@教研组组长)

“背景:退役弱鸡OIer,高三记得好像是排列与组合的啥题,就从左下角走到右上角总共有多少种走法,我们一群同学在那儿枚举(数据规模比较小),作为一个曾经的OIer)我定睛一看这不可以用dp吗?然后我用dp的思想倒推快速求解,

最后看着老师在上面用排列组合一个式子写出来有点懵”.

“我就想问有没有人做高考题的时候,有一种在做奥赛题的感觉?”

(来源于@男人眼淚不代表軟弱)

“emmm……怎么说呢?

这种体验就是想想仰天长叹问一句............为什么高考TM不考信息!”

在本次探访高考神秘生物之竞赛党结束之际,

我们在采访众多学校的老师同学们时,意外发现许多学校都发生过一起十分诡异的事件:“许多学校的数学考试最高分不是搞数学的,物理考试最高分不是搞物理的,化学考试最高分不是搞化学的,生物考试最高分不是搞生物的,

而搞信息的是哪一门的最高分也拿不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毕业生档案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