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的教学技能?

  1 教学 2教学价值取向 3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基本事实 5心理特征

  6正常发育 7创造才能 8 系统化 9认识过程 10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1间接 12直接经验 13基础 14智力发展 15赫尔巴特

  16组织者 17基本准则 18重要保证 19完成教学任务 20 口头语言

  21讲解 22语言表述 23复习谈话 24练习法 25动手能力

  1.什么是教学,包含哪些方面?

  (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2)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4)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1)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 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 教育目的; (2) 学生年龄特征; (3) 学科的特性; (4) 教学的时空条件。

  5. 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

  (1)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 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6. 普通中小学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1)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

  (2)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3)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

  7. 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

  (1)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8. 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9.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0.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1.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2. 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什么不同?

  (1)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

  (2)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3)选择的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13.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5.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16.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7.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9.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0.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21.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2.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23.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材料,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及教师示范的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4)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1. 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 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原则的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 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1)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 第三,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5. 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专业技术资格又称为职称,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中小学教师设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4个级别。1、员级职称:(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2)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2、助理级职称:(1)硕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评定。(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3)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4)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取得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3、中级职称:(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评定。(2)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4、副高级职称:(1)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5、正高级职称:(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后,取得副高级职称,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2)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扩展资料申报条件概述凡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基本条件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三、身心健康。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一)正高级教师。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二)高级教师。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三)一级教师。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四)二级教师。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4、具备硕士学位;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五)三级教师。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特殊条件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并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2、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示范课或观摩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3、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4、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

第1篇: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指导能力的方案

为更好的建设我校教师队伍,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与教育需求,特此从五个方面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教学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对我校教师全面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培养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首先,备好课,深入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连贯衔接好,使其内化为自身知识;其次,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把握新标准;最后,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培养教师研究学生的能力。学情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格等。要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培养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流程安排兼顾了知识

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合理使用多种互动、小组合作、多媒体等教学形式要灵活运用语言、板书、强化、反馈等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全员坚持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要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注重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并且将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上公开,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

四、实施青蓝计划、师徒结对活动

资历较老的老师的教学经验极为丰富,而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实际经验,但是他们往往*四溢,愿意投入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实施青蓝计划,进行师徒结对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

规范办学,赏罚分明,促进教师的*发展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完善的考评机制。

第2篇:如何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如何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观点,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升了教师的成就感。

4、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控制方式及课堂常规经验等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师角*。

教师要把科研意识引进课堂,也就是把研究*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教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求知,学会学习。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课题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假设—得出结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要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完成新课改所赋予教师的任务。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一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对事业、对科研的热情,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教研的努力方向,不断地追求和思考。“积累—总结—再积累—再总结”,这是教科研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2、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3、教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做好研究的前提条件,且学习是教师科研成长的基础和动力,作为教师,从教学和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有求知的积极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在做中学,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促进*成长,提高科研能力。

4、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教学教育思想。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创新,在经验总结中成熟,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5、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已。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丰富多*的学科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教师个人主页。

6、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反思和记录,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在经验中成长是真正的成长。

7、要有团结协作精神。科研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在科研的路上,教师可以团结周围的力量,共同研究课题。

四、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好处

1、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我”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观察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怀。由于自新,便会感觉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河山川新,人工作起来才有乐趣,有意义,工作热情才会高,才会有创造*。科学研究是一个十分特殊而又广阔的天地,不论哪个行业,不论多么平凡的岗位,一旦从科研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那里有神奇而又诱人的学问、能力及方法。君子兰栽培、金鱼养殖、微型雕刻这些小技术若钻研进去都能发现一个广阔的科学天地,我们教书育人这样的大事,科研的天地就更广阔了。

2、科研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靠什么?有的人说,靠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这话符合形式逻辑,但不完全符合辩*逻辑。同一位教师,几年如一日地使用千篇一律的教法,不肯变化,那么时间长、汗水多的教学效果一般会好一些。但事实上教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而我们目前正用着的,并不一定是最省力的效率或最高的方法。比如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方法不止一百种,我们目前掌握的十几种决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还有待通过教育科研去发展和掌握。从大的方面讲,提高教学效率还靠科研。

3、收获科研成果。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成果常常以文字材料(如日记、经验总结、论文)和公开课形式显示出来。经验、论文、公开课公布出去,参与交流,受到了别人的肯定;参加评比,得到了校、市、省的奖励*书,这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看得见的成果,另外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个人意志的增强、胸怀的拓展、学识的增长等许多潜移默化的成果。很显然,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于己,于人,于家,于国,于民,于党都有益处。

[如何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相关文章:

1.教师如何提高叙事研究能力

2.关于教师如何提高叙事研究能力

3.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

4.如何提升教师管理能力

5.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6.如何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7.如何提升教师的能力

8.如何提升教师合作能力

9.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10.如何助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第3篇:如何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求自己不断的进步,有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思想,有进取之心才能有行动去提高。

2、主动自觉的学习,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习惯,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变得完善起来。

3、主动和他人交流请教,尤其是比自己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4、主动的邀请领导和同事听自己的课,通过听课评课,讲课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锻炼自己,让自己勇敢起来,成长起来。

5、积极主动的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失败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多反思,多总结才会有提高。

6、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多听取同事们的评论,吸取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多参加一些讲课比赛活动,在比赛中锻炼自己,走出去,让自己了解的更多一些,自己的能力才会提高。

[如何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相关文章:

1.如何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2.如何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3.新人如何提升业务能力

4.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

5.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6.如何提升教师合作能力

7.如何提升教师的能力

8.如何提升教师管理能力

9.如何助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10.如何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