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单词造句器软件在线自动造句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一流本科课程和“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专业英语》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首先,通过挖掘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和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激发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其次,探讨英语中的语言逻辑,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第三,挖掘课程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第四,寻找中国故事,强化责任担当。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中的单词词源和句子逻辑,而且能够激励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强化责任担当。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 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

思政元素的挖掘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思政元素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1]。恰当的思政元素一定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方式,可以为课程填上了翅膀,为课程注入了灵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正确的三观,润物细无声,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殊途同归。如今,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一流本科课程和“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思政元素的课程是不完整的。为此,全国高校各门课程也积极响应“三全育人”的号召,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努力挖掘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近年来,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思政元素挖掘。例如,衡清芝等[2]给出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洪秀琴等[3]通过精选教材、集体备课、改革考核方式和借力学院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既能把握课程内容和资源、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又能创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拓宽思政育人渠道。丁水芳等4提出了编写融入更多中国元素的英语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常丹丹等[5]重点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与评估方式等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叶俊等[6]将“四个自信”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中,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重育人。何衡衡等[7]则具体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探索了思政建设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由此可见,大家对于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讨论和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对于专业英语的课程思政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本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首先,专业英语是在各个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是专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8, 9]如何在专业英语中挖掘思政元素?挖掘哪些思政元素?能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其次,通过挖掘英语中的汉语元素、英语中的单词构成和句子逻辑、课程中的科学技术和中国故事,激励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强化责任担当。

我们以下这段话为例,挖掘了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文化自信、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等方面。

汉语译文: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经济呈现“V”型复苏。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而且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动力。2021年,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玻璃瓶产能的话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药用玻璃的研究和制造能力如何?小小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全世界生产疫苗瓶用的中硼硅玻璃企业为数不多,但得益于科技进步的中国企业位列其中。

3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3.1 挖掘汉语元素,呈现文化自信

3.1.1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中国文化渊源流畅,古代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很多词汇引入了英语中,形成了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英语中出现了更多的汉语外来语词汇(表1)。[10]这些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无论是全音借入、全意借入,还是半音半意借入,每个词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以china这个词为例,它在演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建立文化自信。

“china”这个单词是如何由来的呢?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举世闻名的浙江昌南镇瓷器在欧洲广受欢迎。在当时的欧洲,瓷器被称为“白色的黄金”,价格与黄金不相上下。全欧洲都知道这些瓷器来自昌南镇,因此南方方言“昌南”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china”,表示瓷器之意。虽然昌南镇在北宋景德年间改名为景德镇,但是“china”一词一直使用至今。由于瓷器的国际影响力,china不仅代表着瓷器,首字母大写的China还成了中国的称呼。

那么在瓷器在欧洲广泛流传之前,欧洲是如何称呼中国的呢?中国古代秦朝统一六国时,此时正是欧洲的古希腊时期,秦(qin)的发音到了古希腊语中就成了sinai。随着后来西汉时期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更加繁荣。于是,现在英语中依然保留着sino-这个古希腊语词根,表示中国。例如,SINOPEC(中石油)、Sino-Euro(中欧)等。


3.1.2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不断接触和碰撞,吸收了很多新技术词汇和新理论词汇,形成了汉语中的外来语,这其中就有很多英语词汇(表2)。无论是音译、意译,还是半音半意、音意结合,每当英语外来词语进入汉语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都经历了论证、消化和吸收的过程。[11, 12]经过长期的积淀,不断地丰富,使外来语的翻译精妙而又自然,逐渐形成了汉语中的一部分。

以logic一词为例,它在吸收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学习的故事,也体现了我国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自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和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

“logic”这个单词是如何演变的呢?在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我国不断学习和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严复在翻译《A System of Logic》(译名《穆勒名学》)这本书时,在第一个注释中提到“逻辑此翻名学”,同时提出了logic的音译和意译,即“逻辑”和“名学”。虽然,严复提出了logic的音译逻辑,但是他似乎更喜欢使用意译“名学”来翻译logic,他曾将《Primer of Logic》翻译成《名学浅说》。后来,章士钊在《论翻译名义》一文中主张使用音译来解决当时遇到的翻译问题,并在《译名》中提到“音译可免正争端之证”,随后以logic为例相继发表了《论逻辑》和《释逻辑》等文章。由此,逻辑一词便被人熟知,一直沿用至今。


3.2 挖掘语言逻辑,建立逻辑思维

3.2.1 英语复合词的构词逻辑

英语的单词已经超过105万个,大部分都是复合词。要想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就必须掌握英语单词的构词逻辑。英语单词通常是由“前缀+词根+后缀”组成的。其中,前缀(词向)表示名词的多少、动作的方向、形容词的程度等;词根(词义)决定单词的核心意思和基本含义;后缀(词性)表示单词的词性。掌握了英语单词的构词中的词根词缀,就能够理解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律,找到英语单词的共性,进而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单词。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构词逻辑过程中,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disease这个词组中的两个单词为例,充分体现了构词的逻辑(表3)。Coronavirus一词实际上有两个单词组成,即corona和virus。其中corona是由coron(词根)+a(名词后缀)组成,表示冠状之意;virus是由vir(词根)+us(名词后缀)组组成,表示病毒之意。Disease一词则由dis(前缀)+ease(词根)组成,表示“不+舒适”,即疾病。


当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词根词缀和单词不止一个意思,还衍生了很多其他的含义。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它们的含义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vir这个词根可以表示男人、毒等意思。Virile由vir(词根)和ile(词缀)组成,表示男性的、阳刚的;virtue由vir(词根)+tue(词根)组成,表示男子气概,后来引申为美德;形容词virtuous是由virtue去e加ous变化而成,即有美德的;virago由vir(词根)+ago(词缀),表示像男人一样的女人,即悍妇、泼妇。Viral由vir(词根)+al(词缀)组成,表示病毒引起的;virion由vir(词根)+ion(词缀)组成,表示病毒体; virulent由vir(词根)+ulent(词缀)组成,表示恶毒的、剧毒的;virology由vir(词根)+ion(词缀)组成,表示病毒学;viraemia由vir(词根)+aemia(词缀)组成,表示病毒血症; viroid由vir(词根)+iod(词缀)组成,表示类病毒、无壳病毒; virose由vir(词根)+ose(词缀)组成,表示病毒病。因此,vir这个词根无论是表示男人还是表示毒,其内在逻辑应该是攻击性强的人或者物。

3.2.2 英汉互译的句子基本逻辑模型

英汉互译是专业英语中重要的一环。如何进行英汉互译,除了能否进行英语单词和汉语词组的互译之外,还要掌握句子的逻辑顺序。在人工智能和翻译软件的英汉互译算法中,英语的句子模型和汉语的句子模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表4)。[13]只有掌握了英语和汉语的句子逻辑,才能够准确进行英汉互译。

attention”在翻译成汉语时,依然保持着“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图1)。当面临复杂句子时,先寻找出构成句子主干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再找出句子的其他成份,例如定语和状语等。翻译时,句子的主干顺序保持不变,其他成份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顺序变化(图2)。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句子的模型,才能在英汉双译中的逻辑关系。在进行英汉双译的过程中,如同人工智能和翻译软件一样,逐渐建立逻辑思维能力。



图1 英汉互译中简单句的主谓宾主干顺序不变。


图2 英汉互译中复杂句的主谓宾主干顺序不变,定语状语略有变化。

3.3 挖掘科学技术,培养创新意识

专业英语关于科技的元素很多,通过挖掘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其中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该段中提到了疫苗用玻璃瓶(vaccine bottle),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关设问:为什么疫苗用玻璃瓶要用中硅酸盐玻璃(medium borosilicate glass)?我国能否生产中硅酸盐玻璃?在解答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和工艺等科技元素的理解,逐渐建立创新意识。

首先,对药用玻璃进行描述。药用玻璃与金属、塑料、橡胶、陶瓷等都可以作为药用包装材料,因为药用玻璃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耐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密封性能好、易于消毒、光洁透明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用于注射剂、输液药物、口服剂、保健品的包装。

其次,讲述疫苗用玻璃瓶要用中硅酸盐玻璃的特殊之处。目前常用的药用玻璃材料按照国家药包材标准,依据线热膨胀系数和三氧化二硼含量的不同,结合玻璃性能进行的分类(表5)。其中,中性硼硅玻璃具有机械强度高、膨胀系数小、耐水性好等优势,对药物的影响小,是国际公认的新冠病毒疫苗用包装材料。值得一提的是,高硼硅玻璃的性能要优于中性硼硅玻璃,但是由于从药用玻璃管到药用玻璃制品的转化加工需要更高的温度,因此高硼硅玻璃作的应用十分有限,也期待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评价我国中硅酸盐玻璃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中硼硅玻璃疫苗玻璃瓶的生产企业主要有德国肖特、日本NEG、美国康宁等三大海外企业,占到了市场份额的90% 左右。自COVID-19疫情爆发后,我国加快了中硼硅玻璃的研发进程,不断优化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目前,我国山东药玻、正川股份等几家企业已经能够生产中硼硅玻璃疫苗玻璃瓶,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际垄断。如今,我国COVID-19疫苗研发已走在世界前列,疫苗玻璃瓶的国产化也为全面战胜COVID-19提供了有力保障。


3.4 挖掘中国故事,强化责任担当

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是做好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专业英语中存在很多中国故事,合理地挖掘和提炼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既可以课程思政内容和知识点达到“比翼双飞”的效果,又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recovery.”这句话时,可以引入思考:为什么我国是2020年全世界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为什么我国为全世界的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同时形成中国故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

在全世界COVID-19疫情的爆发之际,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积极投入到抗击COVID-19疫情的防疫中,全力以赴地进行科学防疫,有效控制住了我国COVID-19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由于科学防疫的成功,我国成为了2020年全世界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为全世界的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这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战胜COVID-19疫情和经济复苏的希望。

同时,我国还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中英语)白皮书,向全世界介绍我国成功的抗疫治理经验,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14, 15]不仅如此,我国还成功研制了COVID-19疫苗,并开始向全世界提供疫苗,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大国担当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专业英语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特别是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英语单词的构词逻辑、英语句子的造句逻辑、语句包含的科学技术和中国故事等,能够从文化自信、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等方面提炼出思政元素。同时,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和课程思政内容。

1.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1), 43-46.

3. 洪秀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价值与有效路径——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英语I"为例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7, (1), 24-26.

4. 丁水芳, 协同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9, (1), 67-70.

6. 叶俊; 盘华, "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 (20), 45-46,49.

8. 马常霞,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 2020, (3), 111-114.

11. 周丽娜, 当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语中的文化因素与翻译. 汉字文化 2018, (17), 1-3.

13. 申宇铭; 马越; 曹存根; 眭跃飞; 王驹, 逻辑之间的语义忠实语义满翻译. 软件学报 2013, (7), .

14. 龚正伟; 刘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我国体育治理方略. 体育学研究 2020, 34, (2), 34-40.

15. 王子凌; 陈以定,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1, (1), 145-147.


引文信息:于锋,张燕,王富,彭邦华.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高教学刊, ): 172-176.

每个人(包括很多英语老师)几乎都对单词有很多疑惑,也都对“词汇量”有着谜一般的执着追求。然而,“词汇量”其实是个伪概念,或者说,每个人对词汇量的理解都不一样。比如:bank有“银行”、“河岸”等意思,那么这种截然不同的2个意思,是算1个词汇还是2个词汇?这是没有共识的。再比如:hand、hands、handed、handful、handing到底应该算多少个词汇量,是算1个?还是5个?还是2个、3个?

如果连单词量怎么计算都不确定的话,无论您说自己有多少词汇量都是毫无意义的。本书所提到的单词量,按照上面的例子讲,bank是算作1个词汇,hand、hands、handed、handful、handing也只算1个词汇。

用更专业、更明确的说法就是:

所有单词的不同意思、不同词性、其合成词、衍生词只算为1个词汇。人名、地名、缩写不算作词汇。2个词组合成新词算1个词汇。

这只是对本文中的词汇量进行定义,不是规定。

在上述统计方法下,您学完了第一步打基础、第二步大量输入的前半部分(原著简写版)后,词汇量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词汇几乎不能通过单词表记忆,而只能在文中记忆。公立教育下学生们的问题就在于此,正是因为习惯在单词表中记忆,才会引发“记不住”、“不会用”、“不习惯屈折变化”、“在文章中看不懂”、“念不对”等诸多问题。

这1-5000词好记,又难记。好记是在于:在800小时的输入中,按照每分钟150词的英语语速,800小时您会输入800×60×150=720万词。而由于这5000词是最基础最常见的,所以您几乎每个词都会遇到720万÷次。

当然真实情况肯定不会每个词都这么多,但是这5000词在您的800小时输入中,每个词见到上千次是可能的。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见到一个词上千次还记不住。

而难记在于:这5000词由于不建议使用单词表,所以主要靠您看图猜意思或者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这非常考验逻辑和智商。这个过程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实学起来还是比较痛苦的。

对于1-5000词汇,您需要注意的有:

一次只学这个词的一个含义、一个词性

只学这个词在当前语境下的含义,并且要充分意识到一词多义的现象,千万不要在下次看到这个词时硬要按照之前学的意思去理解,如果解释不通就纠结不已。

要留意每个词的发音,并且根据这些发音,要有意识地寻找英语发音规则

说到了发音,就会有人纠结音标的问题。除去前文已经讲过的——音标只是一种工具,不确定学英式音标还是美式音标就都学;还有人会问到phonics(拼读)的问题。英语并非完全规则的发音,因为英语受多种语言影响。所以如果是小孩子,可以适当的在学ABC的同时学学phonics,成年人则学不学无所谓。

所有词性中,唯有介词的用法最复杂,最难以描述。所以在学语法的时候,几乎没法学习介词用法,只好在平时多加关注。

并非完全不能用单词书、词汇表

在文中记单词和在单词书中记单词并非相互矛盾、彼此排斥的。我在学习步骤中也安排了集中记忆单词书的步骤:第一次是在“大量输入”中间的选做部分,第二次是在“语法和词汇”步骤。

英语学习方法的各个流派为了种种小事争执不已,实际上他们所争执的东西完全不矛盾,可以同时做。

“脑洞联想法”记词法不可取

很多单词书中出现大量的脑洞,例如ambulance(救护车)被记作“俺不能死”。请尽量不要用这种方式记单词。在记单词的过程中,要坚持“绝不增加记忆负担”的原则,不能为了记忆一个单词,还要额外的要记忆其他无关的东西,这是不经济不划算的。这个方法类似于副作用非常大的特效药,通常只能用在那些总是记不住的单词上。

这个是可以通过大量输入而心中有数的,哪个词常不常见这种基本判断还是要能作的,否则这学习质量就太差了。

大部分单词都是有使用的范围、场景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堕胎”这个词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很多词都有这样的特点——它会出现在一些场合,同时也不会出现在另外一些场合;有的词通常只会在口语中出现,有的词则在口语中不怎么出现。

很多单词都是有变化形式的:单复数、所有格、词性转换、时态变化、添加词缀、简写缩写大小写……这些也是要留意的。

该单词和其他单词组合情况

这就是所谓的“固定搭配”了。很多单词出现的时候,其前面后面的狐朋狗友基本上总会一起出现。不仅要记这个单词,还要注意经常和它一起出现的其他单词。

该单词是“好词”还是“坏词”

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词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好比您可以说一个人“贵气”,但最好不要评价他“奢侈”。

有时候,一个单词的各个义项是相关的,引申的;有时候一个单词的几个意思是天差地别的,这是因为外来语的这个词恰好写法和原有词写法一样,那么2个词就会合并成1个词,导致这个词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您只有了解了一个单词的上述6个方面,才有可能去使用这个词;而如果仅从单词表背单词,是只能记这个单词最后一个方面的。所以很多人质疑自己为什么不会用单词,就是因为没有在文中背,没有去记这个单词的各个方面。

不过也不要感觉压力太大,由于人有语言本能,所以上述6个方面几乎不需要刻意去记,人脑有自动统计、发现规律和进行处理、记忆的功能。

我们回想一下和一个人从陌生到熟稔的过程是怎样的。

观察他的长相、外貌,高矮胖瘦黑白美丑……

询问他的名字,老家哪的,干什么的,这时您可能记不住他,但是至少能留下“这个人我见过”的印象。

后来经常见面,甚至交流,能看到他和其他人交往,也就慢慢地、逐渐地了解了他的性格、脾气、好恶等较为深入的信息。这时候您已经比较熟悉他了。

如果更加关注他,更多交流,您会逐渐了解他更多,乃至成为朋友,甚至交情铁到可以问他借钱。

上面这一切都必须是漫长的,不可能在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内完成。所以任何企图第一次见到生单词就记住的尝试都是徒劳。

不过您也要记得:无论您多么熟悉一个人,您永远都不可能了解他的一切。单词也是一样,无论您多么熟悉一个单词,这个词也总有您不知道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不要根据学到的这些单词凭空造句,或者将脑海中的中文“翻译”成英语。这时造的句子通常都是错的。

这部分词汇量是大量输入的后半段(原著阅读)和第三步(单词和语法)积累的。由于这部分词语出现的频率较低,所以单纯的通过阅读来记忆较难实现,就必须借助单词书了。

后期单词词频低,在文中记单词实在是不方便,所以才要借助单词书

在此,详细介绍一下将会用到的“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

首先我们设想一个场景:

假设一个日本学生,我们叫他秋田好了,他会一些中文,他来到中国某高中,要求他记住这个高中的所有2000名学生的名字。

于是他第一天先去了一个班,仔细的和这个班的50名同学接触了3个小时,努力去记住这些学生的名字、长相、喜好、家乡等等。平均每个学生3.5分钟。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日本人依次去剩下39个班……等到39天后他再次回到第一个班的时候,根据常识也知道,这个人恐怕是不记得这个班的学生的大部分人的名字了。

那他只好再花3小时重新记了一次,然后每天再依次去剩下39个班……等到又过了39天后他再次回到第一个班的时候,发现居然又记不得了!

这种办法,就是大多数人记忆单词书的方法——一个list一个list往下记,哪怕自作聪明的根据所谓记忆曲线制定了复习办法,依然往往徒劳。

这时候,另一个日本学生,他叫犬养太郎,他也会一些中文,他也来到中国某高中,要求他记住这个高中全部2000名学生的名字。

于是他让这个学校的2000个学生在操场排成长队。犬养从第一个人开始,一个个的去观察每个人,每个人在被观察的时候喊出自己的名字,并且每个人胸前都有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大牌子,犬养观察一个人只需要3-5秒。2000人就是10000秒,也就是不到3小时。

犬养第一天花了3小时看了这2000人一遍。

第2天,犬养又来了,还是2000人在操场排成长队,这时候犬养可能昨天已经能记住个别长相很特殊、或者姓名很特殊的人了,已经可以喊出一部分人的名字了。在第2天,犬养又花了3小时过了一整遍所有学生的名字。他发现这群人里面有张全,也有章泉,还有张权;有孙五,还有孙玉;他还稍微拿出一些时间,分给部分学生去了解他们——他发现这2000人里面有几对姐妹,有一些人性格很像,有一些人经常一起打篮球……

第3天,还是这2000人,3小时,他知道了更多。

第4天,2000人,3小时。

第10天,犬养已经不完全需要大家全部高声的5秒钟自我介绍了,大部分人已经是和他非常熟稔了。所以犬养在几天前就让那些他特别熟悉的人不用来排队了。所以从第8天开始,就只有1000人来排队,他3小时,可以和这1000人认识2遍了。

第12天的时候他其实只见了500人,3小时,4遍。

第15天,犬养已经只剩下100人容易搞混了,犬养用3小时,仔细的和这100人更深入的认识了一遍。

这期间,犬养偶尔会去那些已经认识的人的班里走一走、看一看、回忆回忆。

第18天,犬养除了有50个人还是不认识,以及有50个人被他忘记以外,他深深的记住了2000个学生里95%的人的名字、长相和一点点其他信息。此时,他用来记忆这2000个学生共花费了18×3=54小时。

这就是在短时间内提高词汇量的唯一方法:一次大量,多次重复。

当然,由于上面只是比喻,所以和单词记忆情况还有区别,每个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目前对这个方法讲解的最详细的书籍是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不要被书名的GRE吓到,其实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单词记忆方法的书。但是该书讲了原理,并没有详细介绍操作手法,我来介绍一下注意要点:

  • 一张卡片用来遮挡汉语释义

右手拿着笔(左撇子相反),左手按着卡片遮住汉语释义,看第一个词,想这个词的的汉语释义,如果想出来了,就挪动卡片,露出意思,对照自己想的,如果非常一致,给这个词画个记号。如果自己想错了,用5-10秒钟连着看几遍这个词和汉语释义。不管会与不会,顺便扫一两眼它的音标。

说明:第一,不要试图一次性记住,或者干脆您就不要抱着要去记忆这个单词的态度,您就光看看,别试图去记住它的意思好了。总之决不能纠结,不管能不能记住,看几眼就去下一个单词。

第二,强调是给已经记住的词画记号,为什么呢?因为您在下一遍再看的时候,遇到有记号的就跳过不要看就行,这样打记号的词会越来越多,您每次就专注于看没打记号的词就行。而如果您每过一遍就给不会的词打记号的话,一方面您的记号会越来越多,会打击您的积极性,您发现某个词打了10个记号还没记住的时候可能会非常沮丧,而您有可能面临打20个记号还是记不住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某个词您终于记住了,可是它旁边一大堆记号,总会吸引您的目光去看它,这就导致浪费时间,除非您把已经会的词彻底涂黑,但是这样日后怎么复习呢?

综上,记号必须打在已经会的词上面,然后每一遍看的时候只看没打记号的。

重复上面的步骤,往下一个词一个词的过,每个词花的时间禁止超过20秒!禁止超过20秒!禁止超过20秒!一般为10秒以内为好。

您一定要强迫自己不要太纠结,一定要意识到这一遍没记住没关系,还有后面的五遍、十遍。一定要深刻的意识到就算您一次性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所以这种短期记忆是毫无意义的

自己根据时间安排,您可以一口气把整本单词书过完一遍(通常在4-5小时左右),也可以一次只过10个list(通常2小时以内),也可以一次只背一个小时。总之,先把整本书的第一遍过完。“一次大量”至此结束,下面开始“多次重复”。

开始第二遍背单词,只看还没有画记号的不会的词,流程和步骤1一样。注意:不要看任何已经会了的词。

开始第三遍,同上。然后第四遍……第十遍……第二十遍,由于您会不停的在会了的词上面做记号,所以每一遍看的词会越来越少,再加上已经熟悉了所有的词,所以每个词停留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总之,每一遍所消耗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也许在第五十遍的时候,仅需10分钟就能翻完一遍。

如果您有多本单词书,那么2种方案和思路:一,如果您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背单词,那就一次背多本,比如先花10小时过完3本单词书,然后第二遍8小时,第三遍6小时……最终也许在第二十遍的时候3本书仅需1小时就能翻完一遍。

二,如果您每天抽不出太多时间,那就先把一本书反复背到会认70%以上(每页纸有1-2个没记住的),这时候开始同时用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背第二本书,两本书齐头并进。

三大工具缺一不可:单词书、笔、遮挡卡。缺任何一个都绝对不可以。

要刻意联想,对不认识的单词,看一两眼单词书上的例句或记词法,如果对您没有帮助,就自行设计联想,思路是:它和哪个词长得像?这个单词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和谁发音很像?它的释义和哪个单词差不多?在哪个场合可以用到这个单词?它的衍生词有哪些?……

联想的意义有:第一,就像您和陌生人攀关系,问人老家就是在看是不是老乡,问人干什么就是在看是不是同行,再不济也可以说您和我妹很像,这就是您在为一个人制造联想,这样这个人就好记很多,单词也是一样,当您把它和其他单词纷纷扯上关系以后,它就会好记很多。

第二,由于您看到这个词就会想起很多其他词,那么就在无形中复习了这些被您联想到的单词,比如您看到这个词会想起5个词,那么这就织起了一张“单词网”,您在看到这5个词的任何一个词的时候就都会想起这5个词,所以您的复习速度就提高了5倍,别人是看1个词复习1个词,您是看1个词复习5个词,您的效率自然奇高无比了。

第三,这样也更便于您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因为“怎么用”无疑是非常好的联想素材。

不要试图在某一轮一次性记住这个词的发音、释义、用法等,要在一轮又一轮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这些东西。这是本书反复强调的一点,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单次记忆,只要您还达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就不要相信短期记忆

对于不太确定自己是否确实会了的词,先不要画已经会了的标记。这是我建议使用多本单词书的原因之一——如果您背雅思词汇,使用3本雅思词汇书,那您就需要把一个词划去3遍!一个被您划掉3遍的词,应该是确实会了的。

翻到下一页之前,用2秒钟扫一眼这一页不会的词,及它们的释义,如果这一页不会的词比较多,时间可到5秒,但5秒已经是极限长度了,不要再更长了。总之,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复习的遍数,不要管什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了,尽量多的复习、尽量密集的复习是记忆的王道。

尽量多的在使用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的时候挤时间,每天投入的时间越多越有效。如果您每天只能用0.5-1小时,那么是无法使用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的。每天至少至少要记忆300词(3-4个list),而且如果只记忆这一点单词的话,就要当天复习一两次。每天必须大量记忆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短期内记忆的单词太少的话,对于联想很不利,不容易打造“单词网”,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

多次重复绝不仅仅是十次二十次。经常见到有人说我背的单词都复习五六遍了还是记不住,这不是必然的吗?重复的遍数越多越好,哪怕一百遍也不算太多。

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前文已经讲了很多,现在再次强调一遍:

一、这个方法背单词的范围是左右,单词量太低或太低的时候没法进行有效的联想。而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借助联想来进行超大量、超大密度的复习。

二、每天拿来背单词的时间必须尽可能多。最好是5小时以上,如果能到15小时更好。

三、必须能够克制自己每个单词看几眼后,会与不会都去看下一个单词。不能总想着一次性记住。

四、一次大量的大量指的是上千词甚至数千词,可不是一次80个词就算大量的。

五、多次重复的多次指的是几十几百遍的复习,可不是五遍十遍的复习就算是多次的。

六、不要质疑这个方法是否有效,或者觉得这个方法对自己无效。这个方法对任何人都绝对有效。如果您觉得自己用了以后怎么无效,那就好好对照本文再仔细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把每一个细节都不折不扣的照着做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也是有弊端的,任何方法都一定是有利有弊的。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记得又快又牢,弊端就是限制条件太多,对脑力的消耗也很大,以及一切背单词表的弊端(只知其意,不晓其用;意思不全、不准等)。另外更高级别的考试诸如GRE、专八的词汇在记忆时另有调整,就不是本书讨论的范围了。

这一部分的单词,以及17000词之后的词汇并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再次仅简述一二。

词依然属于需要掌握的词汇范畴,他们依然是日常生活的较常见词,只是出现的频率更低了。记忆这部分单词,由于很难构建联想,且许多词意抽象难懂,一次大量、多次重复记词法对于这部分单词几乎失效了。那么怎么办呢?

用英文解释英文,是提升自己英语各方面水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技巧,可以在记忆这部分单词时大量应用。

这一部分单词,很少有3-5个字母的“小词”,大多数长词或者复合词,这时词根词缀的知识有利于帮助理解、记忆;词源的知识有助于了解词语的演变。

经常复习,经常输入一些难度更高、专业性更强的材料

比如阅读文学性更强的英文名著及诸如《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等不再“通俗”的材料等。

17000词之后的单词已经不再是普通人所必须的词汇量了,如无特别需要,通常不需要再继续专门大量扩展单词量了。之后的词汇增长就是遇到一个生词记一个生词即可。

最后,要意识到,遗忘是人类行为的正常现象,要接受这一点,并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忘了就再学,而不要停下来抱怨或者抓狂。

想要学好英语这个课程,最重要的是现将词汇量提升上去。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词汇的背诵是一个难题,不知道怎么才能快速的记住这些词汇。下面这个快速增加英语词汇量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报纸和杂志是学习词汇*的方法之一。在阅读时,你可以准备一个记号笔和一个笔记本,随时标记或记录生词。同时,由于大多数报纸报道使用正式的、学术性的、规范性的词汇和句子,从长远来看,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学术阅读和写作的词汇。  

把单词写下来只是*步,然后记住用这些单词造句,加强记忆,否则很容易忘记。更重要的是,造句可以让我们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单词的用法和搭配,从而避免误用。  

你注意到吗?雅思和托福阅读非常容易让考生把同义词混淆,许多题目甚至直接考查同义词。所以,多知道一个同义词,你就离正确答案更近了一步。  

除了阅读报纸和杂志,还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学习单词。每天花点时间在手机上记忆单词,真的很方便。在公交车上、地铁上、午饭后、睡前……不要小看这些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它们,保证会让你惊喜。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因为老师通常说要尽可能地去学习。这里所说的被动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多读,多听。当你学习一个单词的时候,经常会学习它的用法,在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中都会用到这个单词。当你练习这些被动技能(阅读和听力)时,你会接触到大量的单词。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学习这些单词的用法。  

积累词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该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学会它。如果你一次记住太多单词,可能会引起混淆。每天背20个单词比背50个单词更有效。想想即使*20个,一周140个以上,还是很充实的,对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几个词就能造句的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