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奥加在美国加州是加利福尼亚马什么州?

黑色大丽花案案发66年后,一名退休警察说:“我父亲是凶手!”

黑色大丽花案是1947年发生于美国的一起谋杀案,至今未被侦破。由于尸体面貌极为恐怖,凶手对警方的种种挑衅,以及媒体的狂欢式报道,这起案件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悬案之一。

我在整理本案时,读到了太多互相矛盾的信息。这也不奇怪,一是案发时间较早,二是本案比较知名,失实的报道加上无聊者造谣生事,导致信息污染严重。

我结合书籍、报道、纪录片、博客、论坛等资料,通过交叉印证,整理出一个我认为比较接近真相的案情介绍。

1947年1月15日早上,洛杉矶当地一位名叫贝蒂的家庭主妇带着她3岁的女儿经过里莫特公园。那一带是从1920年代开始发展的居民区,主要居民是西班牙裔,在案发当年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只有零星的住宅。

她们经过路边一个荒草丛生的空地时,看见前方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在被清晨露水打湿的草地上,在紧挨马路的地方,躺着一个苍白的破碎人体。贝蒂的第一个念头是:哪家时装店把损坏的人体模特丢在了这里?

可当她们越来越接近时,才发觉不对劲,不,这不是人体模特,而是一个真的人!

贝蒂急忙捂住女儿的眼睛,带她逃到最近的一个民居,拨打了报警电话。

尸体被拦腰截断、两侧嘴角被刀割开,伤口一直延伸接近两个耳朵,形成一个“小丑式笑容”。乳房和大腿上有许多刀伤,两条腿叉得很开,几乎呈120度角。尸体的姿势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年后出现的那些充气玩偶。

显然凶手故意把尸体摆出这种姿态,透露出他/她对尸体的亵渎和对公众的挑战。这种狂妄和变态,比起谋杀本身更令人震惊。

这个被拦腰截断的女孩,是美国犯罪史上最著名的受害人之一:黑色大丽花。

黑色大丽花本名伊丽莎白·肖特(Elizabeth Short),1924年7月29日出生于波士顿郊区的小城梅德福市,遇害时年仅22岁。

伊丽莎白的家庭属于1920年代典型的中产家庭。父亲克里奥(Cleo)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建造迷你高尔夫球场;母亲菲比(Phoebe)是勤劳的家庭主妇,她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孩子管教严厉。克里奥和菲比生了5个女儿,伊丽莎白排行第三。

到了1929年,美国陡然进入大萧条时期(1929—1939年)。因为遭到经济危机的重击,克里奥不仅丢了工作,积蓄也被暴跌的股市吞噬,全家破产。

第二年,在伊丽莎白6岁时,克里奥有天驾车外出,再也没有回来。

警方在一座桥上找到了他的空车,判断他已跳入宽阔、湍急的查尔斯河自杀。

克里奥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伊丽莎白的母亲菲比在伤心之余,不得不负担起独自抚养5个女儿的重任。她带女儿们搬入一个小公寓,找了一个记账员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独自照顾5个孩子。

生活自然艰难,但菲比没有放松对5个孩子的教育。在邻居的评价中,五姐妹待人友好、独立、懂礼貌,且举止得体。

伊丽莎白和其他姐妹不同,她从小患有支气管炎和哮喘。在她15岁那年,她接受了一次肺部手术。由于波士顿的冬季非常寒冷,不利于她的疾病恢复,医生建议她在冬季搬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去住。

菲比听从医生的劝告,冬季时把女儿送到了佛罗里达和亲戚们一起生活。

1940年,正在读高二的伊丽莎白从高中辍学了。

在接下来的2年中,伊丽莎白在夏天时和母亲、姐妹住在梅德福市,冬天则住在佛罗里达。佛罗里达以热情开放闻名,她在青春期的这段自由自在的经历,也对她的性格产生了影响。

1942年,菲比突然收到了“死去”丈夫的来信。

原来,克里奥当年是为了逃避经济困境而伪装自杀,他其实是跑去加州开始了新生活。

当菲比独自操劳12年,把孩子抚养成人后,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却突然出现了,他提出想要回归家庭。愤怒的菲比拒绝了他的要求。

或许因为自己生活的城市比较温暖、适合养病吧,克里奥给伊丽莎白寄了些钱,邀请她去加州和他一起生活。这封信成为伊丽莎白人生的转折点。

1943年初,17岁的伊丽莎白前往加州瓦列霍市投奔自6岁起就未曾谋面的父亲。

但很短时间后,父女两人就闹翻了。一种说法是:伊丽莎白对父亲过去抛家弃女的行为心怀芥蒂,平日里也不够尊重他。而克里奥思想保守,反感女儿一到这里就引来许多男孩的追求,命令她只能待在家里做家务、不准出门。在佛罗里达生活过、追求自由的伊丽莎白,显然是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的。在一次争执后,伊丽莎白搭了朋友的车离开了父亲的住处,前往圣芭芭拉附近的库克营地(Camp Cooke)。她在营地的一家零售商店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

她的美貌让她在基地颇受欢迎,士兵们管她叫“军营甜心”。当时这个装甲训练基地尚未完工,宿舍区正在建造,伊丽莎白只能到处寄宿。当时有个士兵邀请伊丽莎白和他暂时合住一套公寓,像许多涉世未深的漂亮女孩那样,伊丽莎白对于他人的善意和帮助习以为常,未加提防就搬了进去。可某个晚上,心怀不轨的士兵想和她有亲密关系,遭到她的反抗后,士兵打肿了伊丽莎白的一只眼睛。伊丽莎白向营地报告了此事,并和一个女性军官搬到了一个宿舍。在那期间,她向那个女性军官吐露了自己少时的理想:前往好莱坞,当一个明星。那个女性军官觉得她太天真了,警告她或许并不适合好莱坞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

由于营地对平民员工的裁员,伊丽莎白不得不于1943年8月25日离开营地,住进了附近的一个农场。

1943年9月的一个晚上,当她和一群朋友坐在餐厅里吃饭时,突然遇到警方核查饮酒年龄。

加州和美国其他许多州一样,合法饮酒年龄为21周岁,而当时的伊丽莎白还未满19岁。一些认识伊丽莎白的人说,伊丽莎白本人从不喝酒,她被捕是因为同桌的其他人都在饮酒。

1943年的这次被捕和此前她在空军基地工作的经历,使她在政府系统中留下了自己的指纹和照片。4年后,警方采用最新的传真技术比对指纹,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确认了死者的身份。

1943年,伊丽莎白因参与饮酒被捕,在政府系统中留下的照片

当地青少年法庭撤销了起诉,但希望伊丽莎白的父亲能作为监护人带走伊丽莎白,却被克里奥拒绝。

幸好当时有一个女警收留了伊丽莎白,她后来向法庭申请,给伊丽莎白买了一张车票,送她回到母亲和姐妹们所在的梅德福市。

可伊丽莎白那时已不愿意留在寒冷且无趣的小地方。她到梅德福不久,又立刻启程去了迈阿密的海滩。伊丽莎白到底是个什么性格的女孩?恐怕已无人能说清楚。昔日的朋友和邻居说她“合群、开朗、友好”。她的前上司评价她“有些害羞”,而因饮酒问题逮捕她的女警官则称她“爱干净、整洁”,她后来的室友说她“说话温柔,有礼貌,不抽烟,不喝酒,不说脏话”。1943年,伊丽莎白刚刚成年,她的长相比实际年龄看起来成熟许多。她身高1.68米,约100斤,有一双蓝绿色的眼睛,一头接近黑色的鬈发,和几乎没有瑕疵的“如白瓷一般”的白皙皮肤。据她的朋友回忆,伊丽莎白走在梅德福市的街头,汽车和卡车司机惊讶于她的美貌,差点引起交通堵塞。但伊丽莎白的心智恐怕并不像她的外表那般成熟。当她迫不及待去看外面更多的风景时,她的命运也面临着更多未知的挑战。

每个人探索世界的结局不尽相同,而伊丽莎白的结局,将如同地狱一般恐怖。

前面说到,1943年9月,伊丽莎白因为饮酒问题被赶回了波士顿,但她在那个冷清的小城市里待不住,马上又去了迈阿密。而这时的她,在加州的大半年里经历了那么多事,心境恐怕也和一年前不一样了。

她在餐馆、珠宝店之类的地方断断续续地打工,期间也去过亚特兰大、回过老家,但冬天必然又前往佛罗里达。

据说她在那期间曾收到一封发件人不明的电报,上面写了一句奇奇怪怪的话:“A promise is a promise to a person of the world.” 这话可以有各种解释,我就不翻译了,任凭大家理解。

1944年9月,她遇见了一个帅气的空军军官付克林(Fickling),两人陷入了热恋。据付克林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称,两人是在迈阿密时认识的,而非此前报道的加州,只是两人后来在加州同居过。

因为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1939—1945年),付克林要前往欧洲执行任务,所以两人分手。

值得提一下,在二战期间,人们的常规生活被打乱,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民风不像大萧条时期那么保守,而是更为放纵逍遥,活在当下。男女之间很容易坠入情网,又会很快分手。

虽然付克林走了,但青春貌美的伊丽莎白从不缺追求者。

1945年新年过后,伊丽莎白在迈阿密又认识了美国空军少校戈登(Gordon),这是她离稳定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戈登少校长相英俊,对伊丽莎白的感情很认真。这段真挚的感情发展很快,两人都很用心,希望能有一个未来。

伊丽莎白与戈登少校的唯一合影

可惜他们认识不久后,戈登少校又被派去亚洲执行任务。两人只能依依惜别。

戈登希望伊丽莎白不要继续在外漂泊,而是回到家乡等他。于是在他离开后不久,伊丽莎白于1945年1月回到波士顿。她一边在家乡的餐馆打工,一边和戈登保持书信往来,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戈登在印度发生了一次坠机事故。他在印度养伤期间,写信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立刻答应了。她满怀憧憬,等待戈登回国后和自己完婚。

如果这门婚事能够兑现,伊丽莎白便不会有后来动荡无依、穷困潦倒的生活,也很可能不会遇见凶手。

可惜,命运和伊丽莎白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1945年8月10日,就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周,戈登少校驾驶的飞机再次发生坠机事故。他在这次事故中丧生。

由于未正式注册结婚,伊丽莎白自然也领不到丰厚的遗孀抚恤金。

戈登少校之死对伊丽莎白的打击很大,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穿黑衣为他服丧。

她还对一些人声称戈登是她的丈夫,她曾为他怀过孕。

这是个谎言,后来的尸检报告认为她从未怀孕。她这么说也许是想博取同情,讨一些经济资助。

在戈登去世后,伊丽莎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家”,生活又失去了目标。

她在1945年8月以后做了什么?目前没有看到统一的说法。

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她照例前往佛罗里达避寒。她曾登记入住佛罗里达的一家小旅馆,她没有工作,她母亲给她寄过支票。

后来她回到过波士顿。等到了1946年6月1日,她带上行李出发了。她先去了印第安纳波利斯,随后又去了芝加哥。

此后,她就去加州投奔当时驻扎在洛杉矶长滩基地的付克林。伊丽莎白曾一度对别人说,他俩会结婚。可没过多久,两人还是分开了,伊丽莎白登上了去好莱坞的大巴。

在遇害前几天,她还写了一些从未寄出的信,怀念自己和付克林的感情。

信中写道:“如果我俩现在还互相属于对方该有多棒啊,我从不后悔到西部来见你。你没有把我拥在怀中,再不松手。但是,共度的那段时光都很美好。”

虽然普遍认为伊丽莎白是在1946年夏天前往加州的,但近年来,媒体公布了一段摄于1945年8月15日的“二战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影像。

凯旋归国的美国大兵们在洛杉矶的好莱坞大道上和庆祝的人群拥抱、亲吻。一辆敞篷车上坐了6个女孩。

出于偶然,人们发现其中一个女孩无论发型还是容貌,都像极了伊丽莎白。我看了视频,也认为非常像她。

如果这段视频中的女子真的是她,那说明1945年8月时,她人在洛杉矶。这段影像中,她看起来和周围的人群一样欢乐。而几天以后,她将得到戈登少校去世的电报。

其实我认为,视频中的人如果是她,和她1946年夏天到加州也不完全矛盾。或许她在1945年8月曾在加州短暂停留,而1946年才再次来到加州呢?

自从离开付克林后,伊丽莎白身无分文,经常靠朋友和熟人接济才能吃上饭。她和其他女孩住在不同的公寓里,但常常因为没钱付房租而被赶走。

伊丽莎白认识了拥有知名剧院和夜店的好莱坞大腕马克·汉森(Mark Hansen),并于1946年10月1日搬进了他家。在伊丽莎白死后,汉森一度成为头号嫌疑人。

汉森比伊丽莎白年长34岁,老婆和孩子住在他的另一幢豪宅里。

汉森十分好色,经常招待其他落魄的女模特、女演员暂时住在市中心的这栋房子里。当伊丽莎白入住时,汉森的这栋房子里还住了一位24岁的女演员兼模特安。安和汉森同为丹麦裔。

报道普遍认为安是汉森的女朋友。但安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自己的男友是利奥(Leo),因为利奥和汉森相识,所以汉森从没打过自己的主意。她还说汉森几乎想要睡每个他收留的房客,一旦不能得逞,就把她们赶走。

汉森和伊丽莎白也发展出了暧昧关系。

根据伊丽莎白对安所言,汉森几次想和伊丽莎白发生关系,都被伊丽莎白以自己是“处女”的借口拒绝了。

由于对这个借口无可奈何,汉森也就不管她了,让她继续住家里,但禁止她在外面认识的那些男性上门找她。

安认为汉森对伊丽莎白很迷恋,甚至有人发现他曾叫人定做过2套礼服,都是伊丽莎白的尺码,只是从未交给过她。

但汉森对警方否认这点。他说自己只是把房间租给不同的人住罢了,他只挑品行端正的房客,他也从不和那些房客约会。

伊丽莎白一直住到了11月13日。期间她和汉森有种种不愉快,比如她曾给汉森打扫洗手间,扔掉了很多他的物品,遭到了他的怒斥。比如她曾给驻扎在得克萨斯的付克林煲电话粥,却没告诉汉森,直到他收到了一张巨贵的电话账单。后来伊丽莎白把电话费还给了汉森。

11月搬走是因为汉森当晚带了另一个女孩回家,那个女孩和伊丽莎白发生了争吵,互相叫对方滚出去,甚至大打出手。汉森出面干预此事,让伊丽莎白第二天搬走。

安很同情伊丽莎白的遭遇,给她找了一个公寓,并替她支付了第一周的租金。后来伊丽莎白又去一个私人家庭中合住了一阵子,直到前往圣地亚哥。

二战后是好莱坞电影业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的漂亮女孩拥到洛杉矶,投身这个产业,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名气和财富。

伊丽莎白也希望自己能在电影中出演一个角色,成为电影明星。

伊丽莎白到底漂不漂亮?

我相信她的容貌在普通人中间,在她成长的小城市,一定会收获很高的回头率。那些在她成长过程中认识她的人,不少都说她是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最漂亮的人。她的高中签名册上,许多高中同学称她为“某某中学的狄安娜·德宾(当时当红的好莱坞女星)”。

但在好莱坞,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女孩都来逐梦,美人云集,像伊丽莎白这样颜值水平的女孩比比皆是。她们今天赢得了一场选美比赛,第二天就会被人遗忘。

见惯女明星的汉森,觉得伊丽莎白只是“长得一般般”,“如果不是她那排烂牙,她可能还更好看一点(伊丽莎白的下排牙齿发黑腐烂)。”

尽管伊丽莎白声称自己是演员,但媒体努力挖掘,也没发现伊丽莎白曾出演过任何小角色,哪怕跑跑龙套。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洛杉矶的那段时间,她在餐厅打过工。维基百科给她的职业是:服务员。

她当时几乎破产,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借钱度日,到处蹭住。为了蹭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她时常流连于酒吧、夜店,和不同的男性约会。

她对自己的母亲隐瞒了这一切。她在信中撒谎,声称自己在圣地亚哥的一家海军医院当护士,生活稳定。

可事实是,她几乎没有正经找过工作。

她为什么不告诉母亲和姐妹她的经济状况?我猜,她想留在好莱坞,继续追逐自己的明星梦。她担心严厉的母亲知道自己的窘境后,会禁止她继续在外流浪,命令她回到家乡。

而我个人感觉,伊丽莎白属于这类人,他们总是仰望头顶的烟花,而无法脚踏实地地生活。她从小听惯了人们对她美貌的夸奖,并相信自己有演艺天赋,就该成为大明星,在大屏幕上绽放自我。那种“本应该”的信念,导致她内心浮躁,无法再安下心来顾及现实生活,更无法专心从事服务员之类卑微的工作。

伊丽莎白不明白的是,美貌只是在好莱坞求生的最基本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哪怕当时的当红女星,如玛丽莲·梦露之类,也并不是完全凭美貌脱颖而出的。

对于好莱坞女星来说,比起脸蛋,更重要的或许还有手段、情商、人格魅力、演技、资源、关系以及运气……而这些,恐怕她都没有。

伊丽莎白在后来与人合租的公寓里住不惯,曾试图搬回汉森和安所住的房子,但汉森却不答应。

她在走前对汉森和安说,她会去加州北部的奥克兰找她姐姐,希望自己下次回洛杉矶时,汉森能改变主意,让她住回来。

1946年12月8日,伊丽莎白并没往北走,而是前往加州南部的圣地亚哥。

她为什么突然去圣地亚哥?可能和以往的随遇而安一样,她去圣地亚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刚好有人让她搭车而已。

也可能正如她对自己之前合住的老朋友所说,12月的洛杉矶越来越冷了,她要去圣地亚哥是因为那里更暖和,这对她的哮喘有好处。

汉森和安对警察说,伊丽莎白在离开前曾一个劲儿地哭,说她很害怕。她到底害怕什么?没人说得清楚。是害怕自己的疾病在冬天来临时又会发作吗?是受到了他人的恐吓吗?可如果受到了恐吓,为何不报警,不向安和汉森求助?

伊丽莎白到了圣地亚哥后身无分文,晚上就睡在剧场的椅子上过夜,被当时在剧场小卖部当营业员的桃乐丝(Dorothy)发现了。

伊丽莎白告诉桃乐丝,由于洛杉矶正在进行演员罢工,自己一时难以找到演出工作,所以来了圣地亚哥。

桃乐丝看她可怜,便让她去自己家的沙发上睡几天(桃乐丝的家里还有哥哥和母亲),作为找到工作前的过渡。可没想到,伊丽莎白住下来后就不再提搬走的事。

据桃乐丝的家人描述,伊丽莎白当时看起来心情很消沉,只说自己来自好莱坞,做过演员和礼帽模特,其他都不愿意多谈。她平日里要么在家游手好闲,要么就出去约会不同的男性。

12月10日,她和一位身份不明的男性约会。当晚又和另一位身份不明的海军军官约会。

12月15日,桃乐丝的家人看到她在出门前细细梳妆打扮,应当又是去约会了。

12月16日,她出门时说自己要去面试一家航空公司的工作,其实是被一位红发男子罗伯特·曼利(Robert “Red” Manley)接走了。这是最后一个见到伊丽莎白的人,一度也是主要嫌疑人。

曼利比伊丽莎白大3岁,过去是军队中演奏萨克斯风的乐手,因为精神状况不稳而从部队退役,成为一位卖五金器具的销售员。他家在加州南部,由于工作缘故,他经常开车到各地推销商品。

当他在圣地亚哥时,他在街头偶然见到了伊丽莎白,便被她的容貌吸引。而其实,这哥们当时已经结婚了,妻子还十分貌美(记者都认为他妻子比伊丽莎白更漂亮),刚诞下一个男婴。但此时两人的感情出现问题,他蠢蠢欲动,开始勾搭他人。

他承认刚开始搭讪时,伊丽莎白对他不感兴趣,态度很冷淡。但当他提议开车送伊丽莎白回家时,伊丽莎白也没拒绝。

伊丽莎白对曼利谎称自己在圣地亚哥的航空公司工作,但有天曼利去那个办公室找她,那里的人都说没有伊丽莎白这个人,他当时就怀疑她在骗自己。对于这种欺骗,曼利将这理解为一个漂亮女孩的警惕心。而我认为,失业的伊丽莎白说谎,只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

12月17日到12月20日之间,两人天天约会。

以上所说的约会都限于吃饭、喝酒、跳舞,曼利和她接过一两次吻。

伊丽莎白说她要找新工作,曼利托朋友给伊丽莎白介绍了一个,本来定了12月21日去面试,但伊丽莎白却爽约了。这也证明了伊丽莎白懒散、随性、不踏实的性格。

12月22日,伊丽莎白收到前男友付克林寄来的一张100美元的支票。付克林对她也算情深义重。

12月24日,伊丽莎白约会了一个叫弗兰克·多明格斯(Frank Dominguez)的男性,在他家过了平安夜,但并未留宿。

12月25日,伊丽莎白和桃乐丝一家人过了圣诞节。

12月26日,她又和曼利约会了一次。

12月27日,另一位身份不明的男性来接伊丽莎白,他到了之后还在门口按车喇叭,催促伊丽莎白快点出门。

12月31日,她和弗兰克第二次约会。

过了1947年的元旦,新的一年到来了,伊丽莎白出门给自己买了些化妆品和杂志。

1月7日,桃乐丝的母亲回忆,有两男一女突然来按门铃找伊丽莎白,这似乎吓坏了伊丽莎白。但后来发生了什么,未见有详细描述。

由于伊丽莎白在家里不帮忙做家务,不出去找工作,不付房租,整日游手好闲,要么窝在家里写信,要么出去和不同的人约会至深夜,桃乐丝一家人对她不再热情,甚至有些厌烦。

或许是桃乐丝一家人态度的转变,也或许是伊丽莎白遇到了其他麻烦,1月8日伊丽莎白终于决定回洛杉矶,桃乐丝一家人大约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她走前跟桃乐丝母亲借了1美元,并把自己的黑色礼帽和纱巾作为礼物回赠给她。

曼利来桃乐丝家接伊丽莎白时,并不知道她当天要离开圣地亚哥。他十分吃惊于伊丽莎白带了大大小小的行李。伊丽莎白告诉他,自己决定去洛杉矶和从伯克利来的姐姐会面。她希望曼利送她去洛杉矶,要不就自己坐大巴去。

曼利说他当晚有点事,要打一些电话,可以明天带她去洛杉矶,于是带她去汽车旅馆开了一间房。曼利后来对警方声称,他把这次旅行看成是一次对自己的考验:如果他在这段旅程中把持住了自己,那么注定他要和妻子厮守。

两人随后出去吃晚饭、喝酒、跳舞,晚上12点,伊丽莎白犹豫过,似乎想自己坐大巴回去,但还是决定让曼利买2个汉堡,两人回旅馆去住。

一进旅馆,伊丽莎白就表现得很冷淡,懒得说话。她称自己身体不舒服,从床上拿了条毯子,坐在暖气边的椅子上自顾自睡觉了。曼利看她一点兴致都没有,也就脱了衣服,独自睡在床上。

曼利为伊丽莎白做了那么多事,却受到这番冷落,内心还是有些气恼的,所以第二天对她也少了许多激情,一路上都懒得和她说话。

1月9日,曼利出去打了一些商业电话后,中午回旅馆接上伊丽莎白,随后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把她送回洛杉矶。

当时伊丽莎白说,她要在市中心见她姐姐,并流露出她从未去过洛杉矶的样子。她说,她俩要去伯克利待上几天,然后坐大巴回波士顿去见其他家人。

曼利问她,两人会在哪儿会面。还没等她回答,他随口问了句:比特摩尔大酒店吗?伊丽莎白立刻接着说,对,就那儿。

比特摩尔大酒店是洛杉矶市中心一家知名的豪华大酒店。

曼利先开车带伊丽莎白来到灰狗大巴站,存了她的大件行李,由于担心她人生地不熟,会在那个街区遇见坏人,又带她来到比特摩尔大酒店。

曼利停好车,还陪伊丽莎白在大堂里等了一阵子。伊丽莎白去上厕所时,他让前台查了下伊丽莎白姐姐的名字,却发现并没有这个客人登记入住。

终于,曼利等不下去了,由于当晚他的妻子还在等他回家,他便在18:30离开了。

那天,伊丽莎白打扮优雅,穿着一件蓬松的白色上衣和黑色开衫,下身是一条黑裙子。脚上穿着黑色羊皮高跟鞋和尼龙长筒丝袜,外面套着一件米黄色长外套。她戴着一副白色手套,提了一个黑色塑料手提包。

提一句,那件米黄色长外套还是安借给她的。

有比特摩尔大酒店的员工声称,曾看见伊丽莎白用大厅里的公用电话给人打了一些电话,其中一个电话是打给汉森的。

伊丽莎白问他,自己能否继续住在他家。汉森回答,安回老家见父母了,只有等安在家时,伊丽莎白才能过来住几天。

当然,电话内容是汉森后来自己对警察交代的,他似乎想再次表明自己对伊丽莎白没兴趣,与她划清界限。

而安也确认了,自己1月10日才回洛杉矶,此前汉森不知道她何时回去。她相信,如果伊丽莎白知道自己在洛杉矶,肯定会找自己帮忙,因为自己过去就帮过她无数次忙。

根据酒店大堂工作人员的说法,伊丽莎白在大堂待了几个小时后,独自离开,走向灰狗大巴站的方向。

由于酒店大堂人来人往,且这是至少两周以后的回忆,这个记忆是否准确值得怀疑。

1月9日伊丽莎白是否真的有姐妹在洛杉矶?我只看到一个信息源提及,伊丽莎白的那个已婚姐姐当时在奥克兰市,并不在洛杉矶。

我想,伊丽莎白只是想以此为借口,打发掉曼利。

伊丽莎白这几年以及案发前的行踪为何如此神秘?有几个原因:

一、 她的社会关系太庞杂,且都是萍水相逢的那种,给调查带来很大难度。在圣地亚哥和她约会过的男性有哪些,她那本相册上与她合影的那些男性又是谁,警方最终都没完全调查清楚。

二、 她没有推心置腹、并保持长期联系的朋友,因此没人知道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三、 她向身边的人说过太多谎。

比如她在失踪前给付克林写信,说自己要和一个模特经纪人一起去芝加哥工作,仿佛自己已经是知名模特;她对一个约会对象说,她1月8日就要回波士顿;她对桃乐丝一家说,曼利是航空公司员工,而她自己也要找在航空公司的工作;她对她妈妈说,她在某医院工作,而其实真正做这个工作的是桃乐丝的母亲……

没人完全清楚,她到底在干什么。唯一能肯定的是,她失踪前一阵子都处于失业状态。

在调查期间,有人声称当天晚些时候,在西塞尔酒店的走廊里见过她。西塞尔酒店距离比特摩尔大酒店步行只需要两分钟(2013年蓝可儿就是被发现死在这家酒店天台的水箱里)。但警方调查后认定,这个信息并不属实。

所以,如果非要把黑色大丽花和西塞尔酒店扯上关系,恐怕也只是:西塞尔酒店大堂里的走廊,是伊丽莎白曾经光顾过的众多酒廊之一罢了。

案发后,有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声称在1月9日至1月15日之间在不同的娱乐场所见到过貌似伊丽莎白的女子。但因为缺乏其他在场人员证词的印证,最后警方一个证词都没采信。

目前公认的版本是,自从独自走出酒店大堂、踏进洛杉矶的夜色后,伊丽莎白的行踪再无已知人士目睹。

身边的人都再未听到她的消息,直到5天后的清晨,她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状态出现在马路边的公共草地上。

这5天中,伊丽莎白到底遭遇了什么?

本文摘选自《没药花园:十五个绝对真实的案件》,何袜皮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利福尼亚州又被称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